中小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生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生规章制度

篇1

关键词:中小学;后勤管理;学校育人

一、发挥服务育人作用

一般来说,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除了遗传因素外,周围的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儿童的心理发育。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衣、食、住、行,工作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能在不经意间让学生受到教育及影响,通过制定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能够对后勤工作进行约束和量化,从而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后勤管理的工作内容及氛围,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中小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在生活及学习中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除此之外,在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应该细节化,小到一颗螺丝或者温馨提示都应该认真对待。若没有及时地对细节化的问题进行处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影响中小学生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在中小学后勤管理中需要采用精细化的工作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在中小学后勤管理中应该实行人性化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发展放在主要地位,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等的关系,从而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让中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后勤管理工作中,使其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中小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的能力。

二、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在中小学的育人环境中不仅包括学生的自然环境,也包括学校的人文环境。因此对于中小学来说不仅要加强对学校自然环境的美化,也需要进一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中小学需要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绿化及美化来影响、感染以及教育中小学生。比如在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教室桌椅以及黑板的舒适性,注重教室环境采光以及通风的合理性,并且要不断地完善体育卫生设备,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等。优化中小学学校的校园环境以及基础设施,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学生调节自身的情绪,减少中小学生在德育中出现的逆反心理,也能进一步培养并陶冶中小学生的高尚情操。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而这个喜爱之情能够引申到对集体和国家的喜爱,进而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校园的人文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的文化,其中包括学术风气、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以及后勤管理工作等方面。人文环境主要通过后勤管理人员的外在形象及内在素质体现出来,其中包括后勤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工作作风以及服务态度,这些外在或内在的素质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的行为,从而引导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三、发挥管理育人作用

在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对于习惯的培养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不同的习惯便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其丢掉平庸,良好的习惯能贯穿一个人生活的始终。由于中小学生尚处于心智不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但在培养学生习惯的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强制管理,应该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习惯。还可以采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生进行日常卫生清扫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一个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习惯。除此之外,还能采用合理的膳食习惯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中小学校的食堂可以通过合理搭配主副食来提高学生的营养均衡,在确保学生成长每日所需营养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进行良好的饮食及健康习惯。采用安全演练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在紧急情况下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也能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以及注意安全的理念,从而培养中小学生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以及社会公德。

四、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工作

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健康及成长进步造成直接影响,这就要求中小学后勤工作人员不断地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1.提高后勤人员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后勤工作对学生的生活及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后勤工作人员来说,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站在尊重生命的角度看待,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2.提高后勤人员专业素质及技能。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后,对后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因此后勤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充分地发挥后勤育人的作用。3.以学生发展为主。中小学后勤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后勤形象,及时地解决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五、总结

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在传统观念看来主要是为教学及师生生活服务,没有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其育人工作。但后勤工作的主要内容除了维护学生健康、安全以及进行保育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以及情绪等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良好的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能充分地体现学校育人作用。

作者:刘武顺 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学校

参考文献:

[1]滕家治.浅议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旬,2015,09(6):216-216,217.

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师资培训 制度保障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在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更好了解遵义地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情况,我们对遵义各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作以下分析与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遵义县五所中小学,包括遵义县一小、遵义县三小、遵义县芦岩小学、遵义县五中、遵义县六中,整体随机抽取在校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发放问卷122份,收回问卷120份。其中小学64份、中学56份。包括小学女生30名,男生34名。中学女生27名,男生29名。三年级15名、四年级16名、五年级16名、六年级17名、七年级26名、八年级30名。

1.2问卷工具

采用自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通过对学生调查,了解遵义县各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本问卷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建议等方面。

2 结果

2.1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调查

调查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较高,占到了80.8%,有40%认为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有40%认为没有,有38.3%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育教学,53.3%没有,在学校的图书馆或阅览室的书籍、报纸杂志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只占10.8%,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的只占16.6%,有76.7%认为没有,学校的橱窗文化中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只有20%,有46.7%认为没有,学校的广播中与心理健康相关只有21.7%,有50%认为没有。

这个结果说明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始在学校教育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有68.2%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每学期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宣传活动占58.8%认为学校只开展了一次,每学年、每学期,学校聘请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分别占3.5%、6.2%,学校从未聘请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占67.5%。

这个结果表明所调查中小学大多开设了心理健康课,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与心理专家的心理健康讲座开展较少。

2.2学生心理健康观念统计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85%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对自身的素质很重要,只有4%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当学生心理出现困惑时,首先想到心理咨询的学生占到了65%,有1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中,经常接受个别心理辅导的学生占13%,从来没有接受个别心理辅导的学生占74%;当学生心理出现困惑时,主要通过心理咨询的占5%,通过心理健康教师的占7.2%,通过亲密朋友的占56%。

3 讨论分析

3.1总体分析

遵义县地域内各中小学大多数学校都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校的各科教学中基本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学校开展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外活动。

3.2年级及性别差异分析

通过问卷,我们发现在小学的三、四年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对学校的橱窗文化以及校园广播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太注意,意识到心理咨询重要性的学生较少。进入到中学的七年级以后,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增多,很多学生慢慢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们会主动接受心理咨询以及个别心理辅导。

从性别上,我们发现女学生更加重视她们的心理健康,会经常接受个别心理辅导;多数男学生不太关注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他们更关注外面的世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不强烈。在小学阶段的女生较男生生理成熟早,而且性格乖巧、温顺,自我意识发展也早于男生,而小学阶段的男生好动,注意不稳定,自制性、坚持性都较差,有时还伴有不良行为,学习成绩、社会适应性也不如女生好,这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由此可见,在中小学,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存在差别与学生的性别有关。

3.3城乡差异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由于涉及的中小学有的是县城学校,有的是农村学校。我们发现县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较高,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各种途径中,城镇学校教育中都有所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也较高。乡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烈。

4对策思考

通过对遵义各中小学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各校都在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质量存在差别,这与我国发达地区的距离相差甚远。

4.1重视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遵义县各中小学,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须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一方面需要有一支能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通过他们完成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工作。同时班主任以及德育工作者,他们和学生接触交流的时间更多,承载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他们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理论,将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完成学校各科教育教学的教师,他们承担着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果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得到保障。

4.2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逐步完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得到学生认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成效的学校不多。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学生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不是找我们的老师,而是更多依赖他们的朋友或自己。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太过于形式化,学校没有真正重视。由此组织领导应不断加强,由校级领导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具体的部门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对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成文上墙,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制度和聘任心理健康教育兼职人员的资格审定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既为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也是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

4.3发挥集体效应,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任务、运行操作到支持保障,每一部分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我们利用学校的墙报、标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在学校建心理咨询室,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功能,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通过学校电台对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专题讲座,为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营造充裕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的辐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大环境,使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心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氛围。

通过对遵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我们了解了遵义县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发现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这些都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只有我们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在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的根本保证,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小学思政教育;突出问题;自律性培养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社会的思想观点、社会意识和道德准则转化为学生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从我国的教育实际来看,目前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自由、和谐、充分的发展,在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也指出:“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近年来,学生自律性的培养这一问题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突出,如何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增强学生的自律性,不仅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而且更是关乎社会安全、稳定与发展的一个社会性问题。

一、当前中小学生自律性差的几种具体表现

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普遍地存在着这样的疑惑: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抄作业,总是想着去做一些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不能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他们身上见不到太多的成效,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而学生也渐渐养成不能主动去想、去做,必须要人监督才能完成任务的坏习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学习态度懈怠。由于缺乏自律性,导致中小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态度懈怠,缺乏自主性。课前不能主动预习,课时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并自主完成作业,不能积极应对学习上的各种挑战等。

2、自制能力差。由于自律性的缺失,中小学生在生活中不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难以抵挡社会上不良行为的诱惑,这是中小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3、人际关系紧张。因为缺乏自律性,所以中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约束自我,不少同学过度迷恋网络游戏以致形成孤僻、专横的性格。

4、经受不起挫折。因为习惯了“被管理”和“被监督”,所以许多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寄希望与他人,或听之任之,缺乏面对困难、经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二、导致当前中小学生自律性差的主要原因

纵观当前中小学校学生自律性差的种种表现,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低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传统观念也应随之更新和发展。然而今天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仍然沿袭过去的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和改革意识;不少学校和教师更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从而影响了学生接受自律性培养的积极性。

2、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心偏差。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孩子寄予的期望过高,从而导致了对孩子的监管过度。他们常常替孩子安排假期、安排人生、左右孩子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及自我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有的家长因工作忙碌、溺爱等原因放纵了对孩子成长的监管,根本不在心灵上与之沟通,这样孩子就变得内心躁动,致使他们不得不去网络中寻找知己或整天沉迷在游戏中,于是便开始出现逃学、翻墙、上课开小差等自律性差的行为。

3、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负面影响。在学校里或课堂上,学生接受的是高尚的思想文化熏陶,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也是有效规范中小学生行为的标尺。但是当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公共场所后,包围他们的则是一个五花八门的世界。在这些地方,他们能够听到的往往是一些污言秽语,见到的往往是一些不堪入目的事情。再加之各种不良诱惑的影响和对网络等媒介的监管乏力,都会对中小学生自律性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三、加强中小学生自律性的培养的几点建议

加强中小学生自律性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中小学生自律性培养中的整合作用。

1、变“强迫式”教育为“自主性”教育。中小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应是由他律到自律转化的一个过程。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不能采取强迫的方式,而应该采取启发疏导的方法,帮助和引导中小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就学校而言,应以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准则,重视德育和学生自律性的培养;应尽量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积极主动的精心备课,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外面的世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家庭也应该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模式,采用客观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既不过度溺爱孩子,也不能监管过度,应该让孩子在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文化市场和信息网络的积极引导作用,帮助中小学生有效培养自律性。

2、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开放式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思考的能力。家庭也应打破封闭的状态,让学生在自我成长中提高认识、明辨是非。面对形形的社会思潮,全社会应以包容的心态去保护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尊重他们的自我价值和主体意识。

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陕政办发〔2009〕126号),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建立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督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依法治教、建设和谐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我省《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

近年来,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中小学管理逐步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但总体上看,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违规补课等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不同程度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此,全市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一定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建立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举报、督查、监测、报告制度,不断促进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

二、主要内容

(一)课程管理。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不得擅自调整国家或省定课程计划,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保障体育、音乐、美术、小学科学、小学英语和综合类、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

(二)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在校上课和课外自习时间的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小学生不宜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宜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宜超过8小时。住校生每天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课时,走读生原则上不安排晚自习。严禁学校利用晚自习补习文化课,或组织学科教学活动。

(三)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学生(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不得超过2小时。布置作业必须坚持“精选、先做、全批、讲评”原则,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和家长有权拒绝完成超过规定时间以上的作业量,不允许学校和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四)补课。严禁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非毕业年级学生大面积补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对社会上非法举办的各类“奥数班”等培训机构进行集中整治,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一律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活动,不得在“奥数班”等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

(五)考试管理。严禁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频度和考试次数。小学只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性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初中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全校或全年级性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得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

(六)休息和锻炼时间。科学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严格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学生在校园内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睡眠时间。

(七)招生秩序。坚决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法律规定。要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招生期间必须公布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等重要信息。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不得通过“奥数班”等校外培训机构招收学生;不得跨学区招生。

普通高中招生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坚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逐步实行将省级标准化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招收择校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严禁高中段任何学校招收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入学。

(八)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选用中小学教材,严禁选用省上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之外的教材。严格按照要求从省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择优向学生推荐教辅材料供学生选用,严禁公告外的其他教辅材料进入中小学校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若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可以统一代购,做好服务,不得从中牟利。

三、组织实施

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举报、督查、监测和报告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组织实施。

(一)举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指定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受理、查处群众对于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方面的投诉和举报。对群众咨询情况的,要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工作;对实名举报的,要做到凡报必查,有错必究,严肃处理。

(二)监测。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工作责任,扎实做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要逐级上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监测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组织力量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地方和学校进行专项督查。

(三)督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把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列为督导检查工作重点内容,积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随机检查督导。督促全市各县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督促中小学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教育法规,落实中小学规范办学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各项要求。

(四)报告。每次组织的专项督查、集中监测,其结果要及时向社会通报,并向当地政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作为各级政府表彰奖励、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倾向性问题和典型案例,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有关要求

(一)落实管理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统筹领导。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坚决纠正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以科学的标准和机制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发展,严禁向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单纯用升学率指标评价教育工作,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负起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责任。认真分析辖区中小学办学行为、学生课业负担及体质健康状况,强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机制;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经常性开展辖区中小学管理督导检查。

各中小学要把规范办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贯彻于每项工作环节中。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不断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按照教育规律科学发展;要按照“减负增效”的要求,深化校本教研,改进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明确处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县区政府,市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规定的教育行政部门,由同级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批评,年度工作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违反规定的学校,根据情节轻重,由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销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对于多次出现违规办学行为的县区,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已经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在对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查处时,还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篇5

中小学要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我认为应当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中小学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以及正确人际交往意识。

一、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很多案例一再证明,有些青少年因为从小缺乏法治教育,缺少基本的法律意识,不能正确把控心理和行为底线而越过法律红线。因此,普法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学生是法治教育的重点,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负起对学生法治教育的义务,将学生培养为懂法尊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对中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要着重进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如出门要遵守交通法则,在校要遵守法定的学生义务,受到欺凌要寻求法律帮助等。鉴于中小学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法治教育需要更多地强调体验式、参与式教育,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尤其要培养学生尊崇宪法的意识。2016年,国家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对中小学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宪法教育宜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区分知识的难易和复杂程度,对应中小学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其中适合的内容进行教育。通过宪法教育,让学生从宪法角度理解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国家基本架构及相关政治时事,知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规则意识

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规则意识是法治意识的体现。教师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以恰当方式阐明规则的具体要求,必要时可反复强调,还可寻求家长支持,帮助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学生在校的规则意识,主要体现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与校纪校规两方面。

《中小学生守则》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关于全体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2015年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共9条,非常全面,但由于篇幅和形式所限,其中的一些规定相对抽象,如“文明绿色上网”“学会合作共处”“乐于科学探索”等,对于低龄的学生来讲,还不能有效形成与其实际行动相联系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在相关课程、班会和课外教育实践中,将守则规定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具体情境有机联系起来,教导学生学会从身边具体事情做起,自觉遵守学生守则。如上网一般不要超过多长时间,不要在网上攻击谩骂,要积极参加科技评选活动等。

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也是培养法治意识的体现。校纪校规层面的规则,在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具有更为广泛的表现和应用。学生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班纪班规,参加课外活动要遵守学校和教师针对活动提出的纪律要求,少先队员、团员还要遵守少先队规、团规,等等。

三、正确人际交往意识

法治教育所承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是社会化的过程。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养成的行为方式,如果入校后不能很好地调整,就会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特别是不知道如何与同龄人相处,缺少朋友,或者不能处理好同学间的小摩擦,动辄以拳头解决问题等。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的集体环境,教会学生如何和同龄人平等交往、如何处理与同龄人间的矛盾,让学生理解处理问题的基本规则,找到化解矛盾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尊重、信任、沟通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使学生终身受益。

树立正确人际交往意识,要求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身魅力,在交往中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要求学生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加强自我训练,以积极的态度展开各种交往活动;更要求学生懂得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和处理问题,缩短与别人的心理距离。

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以及正确人际交往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W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在方法和路径上,尤其要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尊重教育规律。在法治教育中,要按照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将法治理念和相对抽象的要求,具体化到学生能够理解的形象描述、实际案例和具体情境中,重在落细落小落实,避免空洞、抽象或流于形式。

其次,探索课程渗透。法治教育绝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任务,各科教师都应当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在所教课程中探索可与法治教育结合的知识点,在课堂中适当地渗透法治内容。

最后,发挥家委会作用。家校合作已成为育人的基本途径。现代学校制度中的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合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借助微信群、朋友圈等现代沟通和传播方式,将与法治教育有关的要求,迅速传达给家长,让家庭也能开展法治教育。

篇6

一、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养。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xx同志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自己的一切行动,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机关组织的各项政治和业务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服从领导安排,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始终以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二、坚持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水平,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努力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我认真学习机关和科室同志们的先进工作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组织一项活动之前,先虚心听取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意见,对于有利于工作的好的建议及时采纳,然后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在活动之后,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此外,作为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积极参加各相关活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积极进行教材体系备课、听评课和送课下乡活动,同时利用有限的外出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尽一切可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服务。

三、与同志们团结协作,做好科室和自己的本职工作

今年本科室的工作可以用千头万绪来形容,市区中小学生艺术节、运动会、防控甲流、手足口病、服务南水北调工作、体卫专项督导和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监测……,大事要事急事一件接着一件,但是我们科室的同志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大家齐心协力,相互补台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去做好每一项工作,通过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常规性和临时性的工作。对于我自己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我简单的罗列一下:

三月份:组织开展区中小学生“晨光”“曙光”活动

四月份:组织开展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月份:组织学生参加焦作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晨光”“曙光”活动和区体育教师观摩课比赛

六月份:组织开展区体育教师教案评比和新课程培训

七月份: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市体育教师基本功选拔

八月份:组织开展区体育教师岗位培训

九月份: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软式排球和小学生足球比赛

十月份:组织体育教师到郑州、洛阳进行体育优质课观摩

十一月份:各学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十二月份:迎接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工作及组织开展区教职工乒乓球比赛。

可以说是月月有活动啊!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的促进了我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能力。本年度共有XX余名学生500余名教师参加区级以上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学生获得省级奖励100多人次,市级奖励400多人次,区级奖励800多人次,教师获得省级奖励50多人次,市级奖励80多人次,区级奖励100多人次。组队参加焦作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初中组和小学组两项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焦作市晨光曙光活动中我区在全部十六个比赛项目中取得10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有10余名运动员的成绩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机关同志、科室同志的大力帮助、各学校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衷心的说一声,谢谢大家!

篇7

关键词 莆田市 中小学生 生源流失

我国拥有8亿的农业人口,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虽然我国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然而,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已成为是普遍现象,不仅暴露出城乡教育的严重失衡,也给农村教育带来毁灭性打击,农村学校因此就会失去生存之地,农村的学生家长所承受的教育负担会更重进而导致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失去上学的机会。在农村学校出现的这些问题,其根源于资源没有得到共享。要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硬件条件的均衡外,师资的均衡更为重要,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就成了关键问题。

一、莆田市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学历偏低、男女教师比例失调

由于国家对民办教师采取“减、考、退”的政策,大量的民办教师被淘汰,而新的教师短时间内难以充实教师队伍,从而造成正规师资的短缺。而新引入的教师,很多因待遇编制问题,只是将教师当成暂时性的工作,造成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而且农村教师在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方面表现的极为不合理,中小学校的很多教师, 一个人同时要兼任好几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而且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农村教育,但农村的中小学老师尤其是民办教师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劳动收入远远低于其创造的价值。

(二)缺乏资金的支持

财力匮乏、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待遇低下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同城不能同待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在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办公经费的拨付使用上有很大差别,农村学校老师的工资被拖欠的现象经常发生,农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降低,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应付、敷衍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学质量每况愈下,生源流失可想而知。

(三)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据调查显示,近几年农村学生人数逐年减少,有个别学校原来有好几百人,而今只有十几个人,甚至有些学校已经没有学生。在莆田市荔城区农村,一些原本承担着本村适龄教育的中小学,由于没有生源,被迫停办,就这两年的时间里,该农村的公办中小学数量从原有的307所下降到251所,一些较为偏远的乡镇中小学自然消亡率超过50%。

二、莆田市中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对先进教育的需求的日益增加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流动步伐和人口流动的进一步加快,促使农民对先进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在农村成长,想让他们去城里学习和发展,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在更好的学校里接受教育。使自己的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农村学生流向城市。

(二)学生随打工父母外出就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农村的家长都去外地打工。于是一些外出打工人员为了挣钱、培养孩子两不误,便纷纷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选择工厂附近的学校就读。这也是影响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因素之一。

(三)学校管理制度存在很多弊端

大多时候由于一个老师负责过多学生人数或其他原因,其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较少,很难在其它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过于陈旧,已经不适合在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抵触的心理。另外,学校对老师的管理较为松懈,有些老师一直沿用之前的教案,没有每年进行更新,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完善莆田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措施

(一)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提供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农村学校之所以没有吸引力,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师素质较为低下,教学资源匮乏。为此,政府应该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帮助,按照应有的标准建设学校,配备各种设施、设备。

(二)改革现有的教师任用、考评制度,适当引进心理辅导教师

教师职业具有别的职业没有的独特性,因此改革教师任用制度十分有必要,首先,强化教师考核和评比制度,从源头上抓教学质量;其次,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于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期末组织学生对每个科任老师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准。最后,由于家境、父母等因素的影响,难免有些学生会有心理上的问题,通过聘用心理辅导师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心理辅导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其他教师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整治中小学周边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校园周边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影响,一个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反之则会使学生误入歧途,例如,如果学校周围有很多网吧,很容易导致学生沉溺于网络,整日不学习而是进入网吧。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周边环境的管理,对于不利于的学生成长的网吧、酒吧等应进行撤离。并且定期对学校周边的餐饮店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学生有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

(四)优化教学内容,切实搞好教学教育

学校应加大对教学教育的投入,丰富教学内容,开展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使得农村的孩子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使得学校持续、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对农村中小学生流失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6

[2]]陈道明.农村学生流失原因变化的调查分析[J],农业考古,2010.(3):230-232

篇8

一、宏观把握:国家和各级政府

1. 加强防灾备灾宣传,培养民族忧患意识。首先,多渠道加大防灾科普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忧患意识氛围。一是建立科学的地方政绩评价机制,将防灾科普工作作为硬指标纳入地方考核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的防灾科普责任意识;二是向各个社区的每家每户发放防灾手册以及应急避难自救包;三是设立主题防灾日以引起人民的重视;其次,把握和正确引导社会心态向科学、积极的方向发展。①建立并完善社会总动员机制,联合志愿者队伍、基层自治组织以及公益性社会团体的力量,推动社会参与;②发挥各种媒体、出版社的导向作用,向公众传授避险技能。[1]

2. 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战略观。由于学校、家长只盯着学生学习成绩的现状还不能马上改变,教育部门和学校如果没有及时填补灾难教育这个漏洞的话,无疑是在向家长和学生传递灾难教育可有可无的信号。因此,国家要积极引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战略观。

3. 推进灾难教育法制建设。我国的灾难教育建设刚刚起步,相关法律还没有对中小学生灾难教育实施做硬性规定,关于灾难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只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足够重视。

4. 加大教育投入。国家要加大对资金投入,对中西部欠发达城市进行资金倾斜和扶持,并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对全国中小学危房实施改造、抗震加固工程,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和抗震加固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途径有许多:(1)出国访问与培训;(2)参加国际应对巨灾能力建设研讨会;(3)积极建立国际间的灾难教育对话与交流平台;(4)联合成立防灾教育研究中心;(5)引进国外经典的安全教育课程等;(6)联合其他国家举办灾难教育研修班。

6. 重视总结与反思。构建灾难教育机制的时态应该永远是一种现在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或者将来式。每一次灾难留下的不只是伤痛的回忆,更应该是深刻的总结和警钟长鸣的反思。

二、中观构建:教育行政部门

1. 加强指导和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针对学校灾难教育的规章制度,要在国家的战略决策和总的法律法规指导下,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兼顾不同地区的灾种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失职、谁负责的原则将具体的教育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负责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遗留任何安全隐患和死角。

2. 联合政府部门、家庭、学校,形成多维联动机制。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展中小学生灾难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可以与学校、家庭联合开展防灾减灾进校园活动、防灾减灾进社区活动,同时邀请家长与学生一道参与消防演习、反恐演习等,或者在当地节庆中引入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三、微观切入:学校

1. 明确中小学生灾难教育的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层面。知识即表征性知识、常识性知识、制度性知识,技能则主要以逃生技巧、急救技巧、常见逃生设施的运用为主。在进行灾难教育时,要采取模拟体验、实战演习等多种形式以确保学生真正学会并能够独立运用。其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主要表现为时刻牢记自己负有防灾备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为他人、社会以及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自觉意识和态度。

2. 构建中小学灾难教育管理体系。中小学灾难教育长效机制依赖于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既要有公开透明的信息制度,又要有严格的校规校纪;既要有科学的建筑物规划制度又要有硬性的防灾设施制度;既要有针对师生的奖惩机制,又要有针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意见箱制度。

3. 充实中小学生灾难教育的内容。

(1)灾难教育基础知识。学校在编排教材或者选取教材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材要以图文并茂的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呈现,并且着重进行积极防灾思维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对灾难的不可预测性、后果严重性,形成全面的感性认识和感情基调;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的教材则可以补充灾难相关知识和防灾常识的阅读材料,以发展学生的理性认识。

(2)急救知识。逃生避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伤害的情况,能否在医护人员赶到之前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尤为重要。急救知识包括人体构造、医学基础知识、发病症状、处理事项以及注意事项。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现场模拟演示,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场景模拟。

(3)灾难心理疏导教育。经历过灾难重创的幸存者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使用玩具等方式来帮助解除紧张和压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可以鼓励他们利用音乐演奏、诗歌、写日记、美术的途径来表达情感和叙述经历。

4. 丰富校园灾难教育的形式。

(1)专门的必修选修课程和学科教学。学校要依据不同年级来制定和选择不同层次的灾难教育必修课程。必修课程要有细化的考核标准和规范的考核程序,以监督和评价学校灾难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另外,各科教学的科任教师也要及时把握时机,充分挖掘各学科的灾难教育因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灾难教育。

(2)防灾演练。防灾演习预案要科学、要全面、要完整。演习前,由宣传教育组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后勤保障部要检查防灾设备和广播设备是否齐全正常;[3]正式演习时没有事先通知,由指挥总部拉响警笛作为启动防灾演习的标志,学生要在辅导教师的指引下紧急疏散,并在操场集合,教师要清点人数、做好记录,摄影组负责全程录像以供日后参考和分析。

③灾难逃生夏令营。夏令营内容可以是野外生存、灾难自救、防身术训练以及参观。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512地震重灾区彭洲小鱼洞镇的小鱼洞大桥地震遗址公园以及大邑县安仁镇地震博物馆。

5. 培养防灾高素养的教师队伍。

篇9

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环境育人、全活动育人的“四个全”指导思想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德育品牌创建、学校队伍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努力探索培养未来人才的新途径。

2016年7月4日-8日,记者走进大美青岛,对青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

一、创设学校德育品牌,

推而广之增效应

在青岛市实验小学,有这样一面特殊的国旗。这面国旗曾经由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亲手升起,高高的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现如今,这面国旗成为学校每周升旗仪式的主角,成为学校每个学生心中的向往。邓晓红校长向我们介绍说,每周升旗仪式的国旗护卫队,均是以班级为单位自主承办。在升国旗仪式中有几个固定的环节:唱国歌、唱校歌、领呼校训、国旗下演讲。领呼校训的学生一定是校园人物:他们中有的是为校争光的孩子,有的是坚持做校园义工的孩子、有的是特别遵守规则的孩子。升国旗仪式全权由学生自主承办,可以让学生在仪式中体验那份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学校“我自豪,我自信,我是中国人!”校训的含义。这是学校德育品牌“自能公民”创建的内容之一,学校通过“十仪式”“十节日”等仪式教育的熏陶,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呈现、自能成长”,成为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突破口。

学校德育品牌,是学校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校德育模式和文化的标志,是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行动策略和有效途径。学校可以挖掘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契合点,构建学校德育品牌的核心特色,使蕴含在德育品牌中的核心文化成为一种能动的精神力量,成为促进全校师生前行的力量。

青岛二中充分抓住“自主成就梦想”德育品牌这一名片,在学校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造、自创社团、自主学习与研究的“五自”教育工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性作用,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学生中倡导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基础促进作用。作为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青岛四十九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创造了学校自有的德育品牌“心德育”。在“心德育”这一德育体系下,学校致力于培养幸福教师、快乐学生、智慧家长,以实现“让每个生命更好的成为自己”的理想。

“善”很简单、“善”很平凡,“善”来自身边举手投足的小事,“善”来源于生活中的小小细节……在践行善的过程中,青岛嘉峪关学校形成了学校德育品牌“善播童心”:善待自己,绽放精彩;善待他人,互助共赢;善待自然,永续发展;善待社会,共建和谐。在学校善的教育下,积极向善,奋发向上已经成为每一个嘉峪关学生的特有气质。

二、加强学校队伍建设,

全员合力有保障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在学校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学校的队伍建设。抓好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家长队伍的力量,使其一起走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增强落实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个学校的校长德育领导力的差异,往往会带来学校之间的差距。在青岛,我们结识了一批颇有教育理想的,有事业心、责任心,有现代办学理念,擅长领导的好校长。“把教育做出教育的味道,让教育生发出教育的气息”,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李玲校长愿穷尽一生的追求;青岛四十九中刘文波校长在自己的教育实践生涯中,坚守“大爱做事,感恩做人”的个人信条与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有情有义有担当的少年……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班主任队伍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就汇聚了一群有理想、有激情、肯实干、敢创新、幸福指数高的班主任。学校成立了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举办“我是大赢家――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开展优秀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结对子的“青蓝工程”,举办班主任沙龙,成立“班主任和乐工作室”等途径,不断更新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提高班主任教育的力量,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力与吸引力,带动学生的健康与快乐成长。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这样评价教师。学科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做传统的“教书匠”,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整体”的人。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导师对我来说,不只是导师、老师,更是我的朋友、知己和亲人。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我可以找我的导师倾诉;我的秘密完全可以讲给我的导师听,我对导师完全放心……”这是青岛第三中学高一(2)班的一个学生在向记者讲述学校导师制带给自己的变化。学校于2014年正式启动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将学校所有教师动员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学科教师,对学生“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全面、健康发展。

此外,在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家长队伍的力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青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通过“构建三级网络、打造四支团队,完善五种机制”的“三四五”家委会工作模式,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家长队伍,与学校教师共同呵护孩子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其成长助力。

三、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搭建平台多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挂在墙上,记于心中,都不如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外化于行动中。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落实在行动上。青岛市中小学生社会课堂与志愿服务的开展,以及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其鲜活的实践载体。

青岛市教育局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发构建社会课堂模式,全市每名中小学生每学年需参加6次以上“社会课堂”活动。各社会课堂都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广泛开展实践探究、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志愿者活动是其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其对人生、生命价值、社会的一种积极态度。每年,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都会通过“志愿者赴山区贫困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举办,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嘉峪关学校则开展了一系列诸如:“爱心助农”“看望孤寡老人”“早报义卖”“个人慈善演唱会”等志愿者活动,为孩子播撒善的种子……将中小学生志愿者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既丰富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也提高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

生涯规划教育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学生有及其深远的影响。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自己的兴趣和长处,知道自己未来想去哪里,会去哪里,能够正视并解决在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中,遇到的理想、信念、自我实现中的种种迷茫与困惑。尤其是可以在了解社会、自己、职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自己的职业人生目标更加清晰,将自己在校的学习过程与未来的生涯发展相联系,进而激发自我潜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职业选择。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要求相契合。

“我梦想开办一所自己的幼儿园,这要从最基本的做幼儿教师开始。”“我是在去青岛理工大学的实践中对土木工程产生兴趣的,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都将为成为土木工程方面的专家而努力。”……这是青岛十七中学的几位学生在向我们介绍他们自己的生涯规划。开启于2009年的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该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驱动。学生在学校三年的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下,充分利用校内外生涯规划实践基地提供的有力条件,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职业,感悟人生,明确方向。

四、探究学生管理路径,

切口微小近生活

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为其一生奠基的工程。而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有效的学生管理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管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比如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就规定了学生有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中小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所以,学生管理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的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管理育人”的道理。

《中小学生守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生行为大纲与行为基本准则,也是学生管理的有效抓手。“规则无大小,处处见价值”。作为规范中小学生行为的《中小学生守则》,内容涉及新时期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品行养成的方方面面,处处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小学生守则》的落实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的认识,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将《守则》所要求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岛市教育局将守则教育列入2016年工作要点,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目标的实现。目前,市教育局正在根据《守则》设计制作“小青学守则”微信宣传片,塑造直观的、引人思考和有观赏品味的视觉形象,启发引导学生加深对《守则》的认识,自觉规范遵守《守则》的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青岛第五十八中学,新生入学时,将人手得到一本《青岛五十八中学生教育手册》。这本小册子是学校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与学校校情编写的。通过班主任统一组织学习或以自学的方式,同学们熟知其中内容。同时,学校利用晚上的时间会举办《学生行为规范解读》讲座,为学生讲解《中小学生守则》《学生一日生活常规》《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实施细则》等各种制度。学生在接下来的三年高中生活中,就会以《守则》为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守则》规范,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

篇10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同湖北接壤,介于鄂豫皖三省的结合部,处于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全境东西长约205公里,南北宽约142公里,总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辖8县2区。其中市区中小学生接近3万。而至xx年起,信阳市教育局明令禁止中小学校假期补课,可以严峻的升学压力使学生家长的注意力转向社会学习培训班,这样就为中小学生培训班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由于培训班刚刚进入信阳市场,处于萌芽时期,相对同行压力较少,这为培训班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加上培训班自身的优势,例如能够集中市内重点学校的优秀老师,上课时间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部分小班能够实现一师一生,使学生真正受到良好的培养,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成绩也自然水涨船高,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鉴于以上情况,寒假期间,我有幸加入新纽约素质教育学校,并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尽自己全力为学校做贡献,使学校得到发展。

新纽约素质教育学校的创办是一位乡村教师,由在乡下办辅导班获得的成功,看到了培训类学校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于是毅然辞去了小学教师的职务,单枪匹马开拓培训班市常由于资金短缺问题,加上对市内环境的不够熟悉,在创业初期受到一些阻碍和困难。正因为如此,使我有机会能够加入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有幸目睹创业的艰辛,品尝到得到初期回报的甜蜜果实。

新纽约素质教育学校是一所针对中小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的一所专类学校。与同类学校相比,宽阔的教学地点,优雅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更为重要的是:在聘请的十三位教学指导员里,有3位国家级重点教师,6位省级学科带头人,三位硕士生,一位曾在新东方等大型培训学校任教,拥有8年英语培训经验的老师。这些同类培训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新纽约素质教育学校在短短的3个月里在同类学校中迅速崛起,在广大师生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但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创办时间短,前期调查阶段准备不够,社会人脉狭隘,教学地点相对偏僻,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任课老师管理度不够等弱点,使新纽约面临了创办以来的第一个瓶颈期。决定一个培训类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生源,而新纽约的生源在迎接一个入学高峰后,一直在40人左右停滞不前。而寒假时间短,过年走亲访友占用时间,加上天气恶劣和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寒假得到休息等种种原因,使寒假培训一直以来成为各类培训班的淡季,新纽约也同样面临以上情况。一般类培训学校选择在寒假歇班,或者只开设较少班种。鉴于新纽约创办时间较短,前期宣传力度不够,若在寒假歇班,则会造成前期投入大部分流失。而开学后,各类培训学校均加大宣传力度,新纽约又会面临湮没于宣传热潮,不能突出自身特色的严峻前景。因此校长决定继续追加宣传资金,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寒假时间短的现实状况,开设节前强化补习班以及寒假作业辅导班,开展补三送一活动,即若在语数外,物理,作文六个班里任选三个,即能免费参加寒假作业辅导班。在力争现有生源不流失的情况下,尽力争取新生源,扩大学校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