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生物总分值在理科综合里所占的比例为24%,相比于物理、化学,这个比例是最小的,所以许多高中生对生物并不那么重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生必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物理成绩,实现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高中生生物学习现状总结

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学习习惯上还有待改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措施。

(一)学习习惯不好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知识接收能力很强,思维也很活跃,能够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所以不愿意预习功课。以为课堂上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堂上的知识点都已经深深刻在了自己的脑海里,因此不愿意动手动笔,一堂课下来,笔记本上还是空白。课后也不加强复习,不做习题巩固知识,等到考试检验学习成果时,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落下的知识太多。

(二)没有好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我们对学习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按部就班的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减小我们的学习压力。但是,据了解,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制定过学习计划,或者制定了计划却没按照计划去执行,做不到持之以恒。有的学生想制定学习计划,由于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没进行过自我分析,更不懂得如何去安排学习时间,所以不知道如何去制定学习计划。

(三)对生物没有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复杂,许多知识又比较抽象,与其他科目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导致许多学生认为生物太难,学不懂,所以对生物没有学习的兴趣。比如,在DNA的学习中,涉及到DNA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工程,DNA变异造成的人类疾病等等知识,其内容不仅多,而且复杂,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一)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比如,学习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早上我们的头脑最清醒,适合记忆,我们可以对爬行动物的胚胎结构、原肠胚的结构进行记忆,掌握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和细胞的变化;下午可以对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做一个对比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两种发育过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晚上的学习状态好,则可以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对知识总结分析。另外,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课后复习,其实也是一个基本的学习计划。如果对每一个大的知识点,我们都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那么,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不会累计起来,我们的学习压力也会小很多,学习成绩还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要养成多练题的习惯

理科讲究题海战术,多做练习题,一是能够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能够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并且,练题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只求数量,要选择性的练。比如,在减数分裂中,对于减数分裂的定义、类型、过程、细胞变化、染色体的变化等都应该做一部分练习题,而不能只重视一部分内容,忽略其他内容。对于做错的练习题,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整理出来进行分析、总结,找到出错的原因,加深对掌握得不是很牢固的知识点的巩固。练题可以训练学生的生物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做题的过程中查漏补缺,真正的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生物成绩。

(三)养成多思考,勤总结的习惯

在学习中,要保持自己的大脑处于活动状态,多思考、多提问,在思考中找到问题,在提问中找到答案。尤其是在生物实验中,对于实验中的每一个生物现象,我们都应该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寻找答案。例如,在生物实验还原糖的鉴定中,我们应该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选用斐林试剂来作为实验的检测物质,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总结出,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的情况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就是选取实验材料的依据。那么,斐林试剂是如何制出来的,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来配制呢?在试验中斐林试剂的用量对实验结果会有影响吗?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验前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都弄明白了,才能正确的操作实验。实验后,我们应该对实验的每个环节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办法。总之,多思考、多总结,对生物学习是有利无害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有效的提升生物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对生物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多做练习题、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些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将这些习惯带到生物学习中,一定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生物成绩。

作者:张译之 单位: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艳.高中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篇2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有效 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高中生物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 “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二、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有效备课

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往备课时,教师通常仅仅根据学生现有的理论素养和接受程度来准备自己的授课内容和知识构架。而有效的备课注重燃起学生的求知激情和热情,并让这种情绪持续地保持下来,以此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有效备课要求教师要对授课目的叙述得更加准确和精细。众所周知,以往的课堂准备,教师往往使用“明确”、“了解”、“掌握”等词汇来描述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由于这些词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很难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利用诸如“举出”、“说明”、“写明”等形象的词汇,这样才能实现具体的测试功能,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教学实施阶段策略

(1)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恰当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还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教师通过适时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诱导和提示,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应在上课前进行精心设计,并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问题应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提问时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而要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

(2)有效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简单的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和力量,获得知识、体验成功。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的互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个体共同进步的一种学习方式。

(3)讲练结合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教学才能取得最大效益,只讲不练,教师很难知道学生的听课效果,当然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学得不到及时反馈。如果讲练结合,学生能及时检测自己的听课效率并随时调整状态,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三、有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组织进行探究式教学

生物科学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对人类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生物科学的出现使得人类对自身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而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就在于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可以说就是这种精神引导和推动了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而高中生物作为生物教育的重要阶段,负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神圣使命。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也就必须要强调对学生生物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举例来说,在教学《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发挥现象,讨论在太空失重中是否会造成染色体的转变和变异。如果会那是否代表着人类走向太空。走向宇宙的梦想会成为一把双刃剑?走向太空,生活在太空之外的某个星球。就可能造成染色体变异,进而造成人类的变异。在这样的问题讨论下,学生既可以对当前生物科技前沿,太空生物研究进行思考,加强学生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避开教材相对滞后性的弱点,也可以让学生对染色体变异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总之,课堂的有效教学是生物教学永恒的追求,如何真正做到有效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使不同的老师采取的策略或技术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只要我们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就能自如地驾驭课堂,打造有效且高效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羊垂功.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全议t11.中学生物教学,2009(9)

篇4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对这些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发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依旧是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不单单是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而且也要懂得如何去学习。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是建立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上,然后再学会如何去应用。所以高中生物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将课前、课中及课后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研究

(一)教师方面

在学习高中生物时,教师的地位很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在课前的预习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就可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很好地理解概念,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预习后再进入课堂学习,就能够更好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学习,也可以再次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自主预习,这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引导学生预习,教师首先要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或是能以一定的目标去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简单地翻一翻课本,或是不带着问题读几遍课文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习惯,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它们的不同,然后再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最后在课堂上解决这些不懂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如果把课前预习比作建筑的基础,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建筑的主体。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听老师讲,然后做笔记,被动地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种方式得到了改善,它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模式转变为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从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学习。在兴趣方面,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故事等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发地学习。例如,在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一课时,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生物膜的结构模型,鼓励学生去探究,并能利用图示进一步展示对各类物质的通透性,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并学会举一反三。这种互动性的学习,不但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和判断所学知识,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学习结构,从而展现出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案;课程教学;使用艺术

对于高中生物学科而言,知识点相对错综复杂,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确保备课以后的学案别具一格,在尊重教材内容并在对学习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出发点,重点把握各个章节中的重难点,将课堂中要涉及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要求、探究性教学方案等要素有机融合到学习过程中,并合理控制时间安排,切实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

一、“学案式”教学模式概述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不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针对性。而“学案式”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使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互动交流,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学习知识的目的。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对于“学案式”教学模式相对陌生,因此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与接受过程。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在运用该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适应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较为枯燥乏味,教师多以口头传授为主。“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一改传统教学现状,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愉悦。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加以适当指引与点拨,最后再加以反思与总结,能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注重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增设新型教学方法,优化学案导学

1.在学案导学中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认真思考,促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如,在学习“呼吸作用”相关内容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氧呼吸的场所是什么?有氧呼吸的条件是什么?这一过程是怎样展开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存在什么区别?提出这些问题后,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以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获取问题的答案。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过程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过程,随着思考与探究的不断深化,学生不仅能够解决表面上的问题,还能够针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拓展与深层次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以适时指导,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还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有效增强课堂效果。

2.巧用多媒体,做好学案计划

多媒体元素的引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习“种群和群落”相关内容时,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动物图片进行分类,能够使学生很容易明确种群和群落的概念问题。又如,在探讨“基因的本质”相关问题时,可制作相应的Flas,以动态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基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一形式,能使抽象的“基因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并加深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的记忆,对于基因与遗传相关内容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巧用导学案,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编制导学案学习计划时,教师首先应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在知识点的比较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如可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学习,引导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能加深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在对二者的对比过程中,能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三、活用导学案,提升实验教学实效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在实施实验教学的导学案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结合基本知识点、原理与操作,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实验计划,以便在开展实验过程中高效、有序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验内容与学生实验素养的不同,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明确各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以细胞膜制备实验为例,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原理、步骤。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提示学生取材、操作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成败因子。如材料选择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在获取材料之后,首先应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将红细胞稀释,在操作载物台滴蒸馏水时,应缓慢边滴边加吸水纸吸引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指导,纠正错误操作步骤,纠正错误操作。另外,一些不太重要的环节,不应引导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应充分挖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富有创造性地自主设计操作流程,切实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发展的思考

篇6

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来消除“两极分化”

与以往课程标准不同,《生物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尽量创设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而教师的态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总是重视学生成功的教师,会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一个富有同情心和宽容的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例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来往于学生之间,仔细倾听他们的讨论,及时纠正,给予鼓励。使学生越来越主动,越来越会学,越来越爱学,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两极分化”能防患于未然。

二、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来消除“两极分化”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使学生长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学习生物至关重要,也是生物教学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举措。兴趣是学习之母,教学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兴趣和态度。从内在机制上说,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持续学习,才会使学习没有阻力和阻断。而兴趣可以使学生的欲望和冲动理性化,成为专注的学习态度。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同时,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教师仅仅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如每堂课的课时练,限时练,就是很好的例子。不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对随堂知识有一个掌握和提升,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两极分化”的发生。

三、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消除“两极分化”

教学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交际也就更为活跃,也更容易走进学生心灵。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生物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生物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比如,学生在学习生物绪论时,教师先耐心细致地通过图片、影像等教学手段,教学生判别生物的方法,再鼓励并教会他们适时适当地使用这些方法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认识生物。同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多关心学生,尤其是差生,要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斥责他们,常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来消除“两极分化”。

四、以因材施教来消除“两极分化”

生物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获得的生物知识,能否在高中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因材施教,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生物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生物,以此来消除“两极分化”。

五、以帮助和转化“学困生”来消除“两极分化”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 有效教学;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53-002

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不断改变,目前在我们江苏高考中属于选科,不计入高考总分。因此,很多学校的生物教师的数量偏少,工作量偏大,他们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相对较少,迫切需要一套能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分析。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1.有效的教学分析

1.1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学情分析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进行,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清楚学生的思想状态,真实地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真正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惑,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1.2有效的教材解读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教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研读教材,真正把握模块之间、章节之间的规律顺序、逻辑关系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编写意图和精神实质;把握好教材重点,解决好教材难点;熟悉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科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例如,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节内容分析时,我们不仅要明确在知识维度上“核酸的研究过程、核酸的种类、结构、分布和功能”;在能力维度上“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结构图、流程图处理信息”;在情感维度上“敬畏生命、感叹奇妙、求实质疑”等学习内容的本质,而且还应看到该部分内容是“细胞结构、细胞增殖、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等内容的基础。

2.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手段。高中生物教师一方面要熟悉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另一方面还要重点学习新课改实验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模块、不同的章节知识,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要做到: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问题的生成;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三要有益于诱导学生深入思考,迁移、运用所学概念、原理;四要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学习方法。例如,对于高中生物教材中那些基本概念、事物名称、科学事实等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讲解、阅读、示范、演示等直接教学方法为主的建构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得更为经济、有效,如基因的概念、生物进化观点等。对于复杂的生命本质、生理过程、科学规律的学习,应倡导探究性学习,例如“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

二、有效的师生交往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倡导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交往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用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沟通师生情感;用的动作、赞美的语言给学生力量;用幽默、比喻、广告词、谚语、诗歌等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给课堂注入活力,从而搭建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平台。例如,在讲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这个实验时,我开玩笑地说:“病毒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后,住在别人家,吃别人的,用别人的,最后还把人家的大房子给拆了,真是一个没有良心的家伙”。风趣的语言博得了学生的开怀大笑,在学生的欢笑声中,为计算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百分比做好了铺垫。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启发、引导、调控课堂教学的纽带。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什么样的问题才会促进教学相长,才是有效的呢?

1.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

切忌提出“是不是”“对不对”诸如此类无助于发展学生心智,而且浪费时间、降低师生交往的低效问题。例如,在讲解基因突变时,我提出如下核心问题:(1)什么是基因突变?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都能传给后代吗?(2)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3)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基因突变发生在什么时候?任何细胞都会发生基因突变吗?(4)基因突变的结果怎样?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有什么影响?通过以上核心问题,能清晰地体现出该课的脉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主干知识。

2.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

根据人类掌握新知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规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从易到难,注意问题的层次,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问题解决-新问题产生-进一步解决……”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锻炼并逐步提高。如在介绍完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后,我设计如下层层递进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1)F2中的性状类型与亲本相比,有什么不同?(2)哪些是新组合的性状类型?(3)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吗?(4)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9∶3∶3∶1的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的3∶1能建立数学关系吗?

3.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学习

提出的问题要有益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问题的指向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4.要给学生思考的时空

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再让学生回答,回答后也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评价。

5.问题要及时评价

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及时评价,评价要体现公正性、激励性和示范性。

四、有效的学习方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简单的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强调个体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在生物学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体的智慧和力量,获得知识、体验成功。如对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些关于事物名称、基本概念、事实等有关“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可开展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的互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习个体共同进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协作与交往,培养人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错误的机会与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如对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等活动课以及各种实验课,一个人很难或无法完成的工作,通过集体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3.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强调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些涉及概念、规律、原理的应用、各种探究实验等“为什么”“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适宜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怎样教好生物以及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下如何更高效的学习生物知识的问题上。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索,期待能对具体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有效落实 人文底蕴

在高中新课程全面推进过程中,作为一线生物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一)利用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的普遍性和实践性,决定了科学素养渗透的重要性。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实验内容和实验课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利用课堂演示实验、播放多媒体课件等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趣味。如探索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的基本方法。在实验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操作,知道其实验原理,还要使其掌握探究有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科学发现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唯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才能使偶然变为必然。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疑难,让学生懂得成功往往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获得的。例如,在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的同学反复几次制作的滤纸条都不理想,分不出四条色素带,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实验,经过分析得出结果:因为滤液细线划得太粗,还有烧杯里的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而造成的,注意划滤液细线的方法后,实验终于成功了。这种科学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将有深远的意义!

(二)根据生物课程内容,渗透生物科学素养教育。

课程内容设置了“科学、技术、社会(STS)”栏目,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资源。

生物科学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依靠生物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才最终取得了成功。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经过连续8年才获得成功。同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不仅贡献的是“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而且包括科学选材、变量控制、数学统计、提出假设、重复验证等一系列严谨的科学方法即假说―演绎法。

二、关注生活与生产实际,落实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与人们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内容较多,教学时要加以充分利用,积极引导。如在育种的复习课中,导入时用同学们很熟悉的定西支柱产业之一马铃薯有许多品种,以及解决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粮食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明育种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再如细胞癌变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人和亲戚中有无癌症患者,并记录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来学习生物学,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生物学还能指导我们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由于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自身健康紧密联系的问题,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学习效果当然很好。

联系当前社会重大、热点话题,使生物课堂呈现出鲜活的时代性。但是在联系实际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分夸大社会的热点问题,不能没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缺乏实例与生物学概念联系,最后使核心概念的教学削弱和落空。

三、重视基础兼顾个性,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指既要照顾到学习好接受新知识快的学生,又要考虑到学习较差,接受知识较慢的一部分学生,还要考虑到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最终目标。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高效,又要注重高质,还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成为这种新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最后的目标。

(一)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育不仅要关注优秀的学生,更应面向全体,注重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研究学生间的差异、发现他们的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扶持、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尤其是差生,要找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二)精心设计问题,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

在生物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问题解决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感,适合不同的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了讨论时有些学生主动参与,有些学生没事干的现象。

(三)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生物教育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突出为一种探索精神。只有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的有效改善,提升了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学生可以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提高课后学习兴趣,改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最终能够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杨守菊,人文化: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中学生物教学2006.4.

篇9

关键词: 生物教学 高效 途径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了2011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在公布的考试说明中,语、数、外三科最为引人瞩目,因为根据江苏2011年高考规则,这三科是按照分数计算成绩,而其他科目都是按照等级来作为评价标准。在这样的高考体制下生物教学十分艰难,特别是对于民办高中,很多升入民办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均衡,学习主动性差,尤其是在他们心目中认为是“副科”的学科,学习兴趣差、无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与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此现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促进高中生物教学。

一、感情+社会热点

若学生对教师有好感,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在此基础上联系社会热点,培养学习兴趣。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 1998年初,美国科学家理查德・度德宣布一项克隆计划,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并打算将生产过程企业化,最终目标是在美国国内及海外设置多个复制诊所。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信心+计划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的“期望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比较学优生和后进生的差异,重要的一点是前者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而后者大多是学到哪里算哪里,或别人指向哪里自己就到哪里,或老师指向哪里自己也不到哪里,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整天无所事事。的确,计划预测性对学生的发展成功,一定程度上有指向的作用。这种成功,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期望合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备课堂+备学生+备学情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例如有没有种植花草或养殖动物的经历,有没有参加过家里的农忙等。针对不同班级的学情精选教学方法,巧设教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从而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要想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仔细地推敲,要使开场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这样学生就有了创新的灵感和动机,有了强烈的求知欲,能激发探究的欲望,培养思维的深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绝不再是对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于教给学生理解材料,怎样解决问题、将生物方法、生物观念、生物解题思想渗透于具体的问题中。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要尽可能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可以提出淹萝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泡菜时为何要密封?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生物;卓越课堂;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3.9

近期我市推出了打造“卓越课堂”的改革方向和五年奋斗目标,“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笔者不纠结于“有效”、“高效”还是“卓越”等课堂概念的层次要求,工作虽有压力,但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追求超越自我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笔者坚持从小处着手,方能有更大的收获的行为准则。回顾多年向一线教师学习的同时,针对部分薄弱环节多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希望能在“卓越课堂”的实践中与同行们交流分享。

一、在践行课程改革的理念方面

1.1全面拟定和实施教学目标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实际,全面制定、实施教学目标是必须的,不同学科对教学目标的层次要求有所不同,比如高、初中生物学科要求教学目标需用行为动词进行表述,需要我们去研究和习惯。特别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公民教育”中不能被忽视。不管什么课型,目标的展示不能只存在于课堂的开始,教学目标不应该是枯燥的不明不白的课前不打招呼而展出,应该是有艺术风格的借课堂的恰当机会而出,同时教学目标还应该存在于师生的共同小结中,比如在课堂后期再现目标时也就有了“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对老师说,你还有哪些困惑?”的典型总结模式。

1.2课堂教学需遵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上世纪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了此原则。教师的“教”我们更希望教师每节课有精心设计的2―3个成功的情景和问题,少一些价值不高的无效提问,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组织下真正可以看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做”,教和学就少了许多真正的意义。学生在“做”中学,亲历自主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更牢固,同时学生还可以亲身体验科学态度、方法,可以体验自然科学价值所在。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过程中,学生课前按照预习要求自制“生态缸”,制作过程自然能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落到实处,也可以使学生的困惑得到更充分的暴露,教师依据学生的困惑等教学资源而引导,这样的教学效益很难不高。

1.3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目前部分“展示课”、“研究课”和“优质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一连串”问题导致课堂“十分活跃”,多次举手表达、交流的学生大多是成绩好的学生,课堂基本按照教师设计进行,学生思维回旋余地少。这样的状况让使我们不得不去进一步研究和思考,也多了许多担忧。在追求“卓越课堂”的进程中,如何实现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我们坚信随着“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新的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养成更多更好的欣赏、赞赏后进学生的习惯,一定会推动“面向全体学生”这个核心理念的自觉实践。

二、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我们要关注

2.1摆正教材的位置,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学应该是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教而学,笔者认为教材是“教辅”资源之一,不能把教材“神化”,只有这样教学过程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解决生成性的问题更加灵活,同时在教学艺术处理上教师就有了更多的自,学生“关书”思考和“打开教材”学习专家解读的时机就可以有更好的处理,学生主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就有了更实在的体现。

2.2多媒体与“黑、白板”各自发挥应有的功能多媒体更多的应该发挥信息量大的优势,展示引发学生主动思维的矛盾冲突和成功情景,多媒体可以更好的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实现“卓越课堂”的有效手段;“黑、白板”在展示系统的学习结构、结论和学生学习情况上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活动要科学拟订板书设计,切忌有了PPT就没有了板书的现状。

2.3教学语言上可以有新的变化课堂教学对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一直很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有了美观的黑板字、板画和高昂的激情等还不够,学生对帅气(风趣、幽默)的男教师和漂亮的女教师更喜欢,学生们渴望与教师交朋友,孩子们希望老师“教”的语言和平等对话的“说”的语言有区别,他们喜欢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有错落感,有美的享受。

2.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课程改革发展势头好的学校,学校领导与教师认识更统一,齐心协力。课堂上学生大胆表达,大声发表自己或者学习共同体的意见有积极向上的氛围,各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形式、模式出发推动相关工作有了新的内容,合力可见新的面貌,可喜可贺。笔者在“观课”和“赏课”过程中还发现少数教师有了不一样的风格,在培养学生“用笔记本记录”、“如何按学习计划预习”和“收集相关信息”等方面做足了功课,让课堂效益上了更高的台阶,我们希望生物学科“卓越课堂”不能少了这些环节。

总之,追求和实践“卓越课堂”需要我们更多的学习,笔者愿意去实践、思考和反思,渴望与同行们从细节着手共同进步。以上个人见解,在思考“卓越课堂”方面还不成熟、也不全面,旨在交流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忠.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