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成效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管理成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风险识别的特点和原则根据个人的水平和经验进行风险识别,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较大,因此,风险管理者应该加大知识水平的提高,保证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风险识别在进行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由粗及细、由细及粗;对于风险的内涵和引起风险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避免遗漏疏忽;合理的进行判断和推理,怀疑后再排除险情。对于一些因为技术和管理因素而无法判断的风险,可以对消防工程进行实险验证。比如说,在特殊的建筑消防中,盐水膜烟雾实验,自动喷水灭火实验等都必须进行实验认证。1.2风险识别的方法和过程在建筑消防工程中,对于风险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数据分析、经验判断、风险调查、专家咨询和实验论证等模式。通过收集工程数据,风险管理人查找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咨询相关专家,通过专家意见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比相关或者相似建筑工程的消防漏洞进行风险分析,并对这些进行归纳,制定对应的方针解决风险问题。对于风险的调查,一般是将风险分解为不同的模块,对于各模块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相关风险源。按照目标和时间顺序、施工顺序等因素,施工单位可以对各环节一一验证,比如说减少投资风险的关键就在于初步设计阶段,质量风险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和施工安装阶段,进度风险则主要看施工单位对进程的控制。这样这样对每一个环节的关键点都做到实施无误,才能做到将风险降到最低,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和要求。
2、建筑消防工程风险评价
对于风险的评估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中,为了确定风险水平,就必须根据风险的程度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做出对应的决策方针。而对于消防工程风险的定量分析中,为了能够清晰明确的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概率和风险发生后的危害大小,为了确定风险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必须对建筑消防工程中的风险量级进行衡量,采用合理的对策对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将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风险量是对风险损失和概率的衡量,是对于出现的风险的量化,是可以表述为数字的结果。风险量R与风险的发生概率P、风险潜在损失q呈现函数相关,表达为方程式R=f(P,q),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必须对风险量进行对比,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判断,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方程式R=f(P,q)可以用风险曲线来表示,更加利于风险判断。
3、建筑消防工程风险对策
风险对策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后施行的应对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即风险规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止损控制等。3.1风险回避在对建筑消防工程风险管理中,风险回避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量的大小进行判断,风险大的首先进行规避,风险收益低的预先规避。比如说在一些高层建筑物中,因为建筑物的环境变化或者内部管理的变动而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物业认为在消防泵房增加设置自动巡检,对于消防电源进行有效管理控制,这样虽然增加了前期投入,但是对于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却可能算很少,所以,风险回避在整个风险管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指面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手段,一般包括对于即将发生的损失进行控制和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进行控制两种。通过提前预防可以控制事件发生的概率,提前对风险进行规避,而当损失已经发生时,就必须采取手段进行止损,对损失进行控制,使得损失能降低最低。一般情况下,损失控制方案既有预防的方案也有止损的方案。3.3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企业自己承担风险。它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任何关联,具有客观性。因为建筑消防工程的元素较多,出现问题的几率比较大,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风险都被发现,所以,风险自留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对风险要做到完善和有效评估,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风险作出准确清晰的应对策略,避免让工程出现大的风险。3.险转移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中,大家共同承担消防工程所包含的风险。具体的分担原则如下:当风险发生时,风险应该由最合适的或者最有能力进行止损控制的单位进行承担。风险转移正是基于这一原则,在保证多方赢利的前提下将风险降低最低。建筑消防工程风险被承包商转移给了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一旦出现风险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理赔获得补偿,减低了工程自身的负担,保证了工程施工的稳定性。这种风险转移保证了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水平,将自身的风险减到了最低。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费风险管理;供电企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企业也逐渐兴起,并参与到市场经济建设中来。供电企业通过电力供应进行市场营销,并以电费作为交换介质,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销效果直接决定了供电企业的整体利润。电力营销过程中要重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能源,同时也要注重对市场和新客源的开拓,强化电费的回收能力,减少资金的回笼风险。
1、电力营销过程中电费风险构成要素
1.1用电审核和合同管理的电费风险。
供电企业在日常电力营销过程中要重视对电力企业相关项目的审核,然后拟定供电合同。在实际供电过程中,部门供电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重视对用电资质和相关手续的审核。并对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用电项目进行供电,导致电力审核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同时,相关手续和用电资料的不完善,导致拖欠电费情况的出现。
1.2电费安全风险。
电费安全风险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电费核算风险、电费收费风险和电费具体操作风险等。电费核算风险即部分供电企业在电费核算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电价核算基数进行调整,导致电费核算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造成电费的少缴或者漏缴。电费收费风险即供电企业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电费进行及时催缴或者上门收费,导致电费收取不及时。或者用电方不能及时缴纳用电费用、故意拖欠,导致电费收缴过程中的困难。电费具体操作风险即电费收取人员在抄表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电费损失或者风险。同时,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等,也会导致电费风险的存在[1]。
2、电费风险产生的原因
(1)电力市场环境不规范和用电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对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缺乏相应的了解,导致电力营销观念落后。由于依托传统的供电观念和模式,供电企业在电费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其既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电力资源,又要注重其自身的服务性。造成了电费催缴的不严格和各种违规用电行为的发生,导致诸多电费风险的存在。
(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人们日常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传统的电费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修改的不及时,导致其存在诸多漏洞,引发各种电费风险。同时,用电方不能够对商品购电机制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电费缴纳过程中比较被动,经常存在拖欠电费的行为,导致电费欠费风险的存在。
(3)供电企业内部电费管控机制不完善。
在电费回收过程中,供电企业不重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也不注重对收费人员进行约束,导致相关电力人员只重视电力营销,忽视了日常的电费收取和催缴,存在诸多拖欠电费的现象,从而增加了电费风险。
3、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措施
3.1健全供电企业内部电费风险控制机制。
电力企业电费风险控制机制涵盖的范围很广,其包括业务开发、用户资质审核、合同签订和电费执行以及数据操作等。
(1)重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对相关操作行为进行规范。
目前,电费回收形势相对比较复杂,供电企业要重视内部制度建设和电费风险管控。结合电力营销各部门的风险控制,对业务管理部门和市场终端进行监督和管理;重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并对电力企业相关财务进行定期结算;重视电费审计,对电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和审核。
(2)重视电费内控责任制度建设。
电费内控责任制度建设能够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电费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电力企业要重视电费内控批准和报告制度的建设,对电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分配和相关责任的划分。相关部门要重视建立健全的电费回收业绩考核,对电力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整体电费管理水平的提升。
(3)建立电费风险预警机制。
电费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避免用户日常用电过程中的欠费问题。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用户的资质、合同文本和企业信息等进行整合,并汇总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建立风险信息报表制度,对电力企业日常的收费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有效避免电费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3.2强化电费回收管控。
(1)开拓电费收缴渠道。
目前,我国电费收缴方式单一,渠道狭窄,导致电费收缴过程中的风险。相关电力企业负责人要不断拓宽电费收缴渠道,从根本上避免拖欠电费现象的发生。比如,供电企业要重视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使用户可以通过银行和网络终端进行电费的缴纳,有效提高电费缴纳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和微博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工具合作,开拓全新的便民电费缴纳模式。
(2)重视与政府的沟通,
对电力市场环境进行合理优化。供电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其日常运营过程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部分企业恶意拖欠电费的现象,导致电力营销过程中的电费风险。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了确保用电企业生产的不中断,不允许供电企业对其停止供电,导致其恶意拖欠电费,严重影响了电力市场的良性运作。电力企业要结合相关企业的日常用电情况,与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对恶意拖欠电费的行为进行上报或者惩罚,督促用电企业主动缴纳电费,实现电力企业的良性运转和电力市场的安定和谐。
(3)电力企业要合理运用法律武器,提高维权意识。
供电企业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明确的认识,针对不文明用电现象和违反商业行为的用户进行电费的催缴,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电力企业可以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从根本上提高电费收缴效率和质量,减少日常供电过程中的经济损失。
(4)构建用电信用评分机制。
电力公司在和当地企业开展合作过程中,积极构建用电信用评分机制,将用户“用电规模”、“缴费周期”、“欠费金额”等参数列入用电信用评分机制之中,对用电规模大、缴费及时、无欠费记录的企业给予高信用评级。在日常供电中,优先保证高信用企业的用电供给。
4、结语
电费风险管理是电力营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体制的不健全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我国电力营销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电费风险。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电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避免电力企业日常营销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促进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案例
美国花旗银行主席及总裁沃尔特威斯顿有一句名言:“银行家从事的是管理风险的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银行间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和规模的不断膨胀,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某些高风险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有可能在转瞬间葬送整个银行。然而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大厦的坍塌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动荡。
当前,如何把握风险与利润、风险与发展之间的平衡,使银行既不承受过大的风险,又能保持适当的发展,是每个处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银行经营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由于风险管理不善致使银行经营失败的情况频频发生,然而也不乏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出色的银行。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中外银行,分享它们的成功经验。
一、巴克莱银行的风险管理
巴克莱银行是英国的四大银行之一,在英国设有2100多家分行,在全球6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近十几年以来,巴克莱银行十分注重不断拓展其业务的广度和深度,资产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巴克莱银行各项业务快速拓展的过程中,成功的风险管理为其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构造风险管理系统——结构清晰,权责明确
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银行一样,巴克莱银行具有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不仅如此,在这一系统内,对风险的管理分工非常明确,而且职责清晰。具体来说,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业务条线负责人负责识别和管理业务线条的风险;风险总监负责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分类风险主管及其团队负责风险控制框架的建立与监控;业务风险团队负责协助业务条线负责人识别并管理其总体业务风险;内部审计独立地检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完善清晰的结构与权责明确的分工为防范风险布下了天罗地网,为巴克莱银行成功进行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风险偏好体系——保证业绩,控制风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巴克莱银行一直在内部使用风险偏好体系。风险偏好体系的具体方法是,通过未来三年的业务规划,估计收益波动的可能性及实现这些业务规划的资本需求,将这些与目标资本比率、红利等因素相对比,并将这些结果转化为每个主要业务板块规划的风险容量。风险偏好的数值要通过估计集团对宏观经济事件的敏感性来进行验证(这种估计是利用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来完成的)。巴克莱银行集团信用风险总监安德鲁·布鲁斯认为,巴克莱银行风险管理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十几年来通过建立风险偏好体系,加强限额管理,强化了经济资本在集团内部的运用。而风险偏好体系的运用也是国际活跃的银行风险管理成功的普遍经验。
(三)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先进,数据充分
与其他银行一样,信用风险是巴克莱银行最大的风险。据统计,巴克莱银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经济资本被配置到各业务条线的信用风险上。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巴克莱银行主要利用五步风险管理程序(即指导、评估、控制、报告、管理和分析)以及基于COSO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进行。巴克莱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较为成熟,主要利用自己的历史数据和其他外部信息,通过银行内部风险评级系统来对借贷者、交易对手以及零售客户进行评级。与此同时,巴克莱也采用一些外部开发的模型和评级工具,当然这些外部开发的模型及评级工具必须经过巴克莱银行的相关验证。
二、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
民生银行是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在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今天,民生银行却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风险管理道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民生银行如何应对日益多样化的信用风险。
(一)重视贷前调查——充分检验,防范风险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是广州地区唯一实行“预授信申报公示”制度的银行。当年广东南海华光集团骗贷屡屡得逞,“洗劫”了广州数家银行近74亿元人民币。然而该集团存在的风险却无法逃过民生银行的火眼金睛。
南海华光集团曾向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申请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当广州分行收到南海华光集团的有关资料后,立即进入其受理贷款申请的检测达标通道,这第一道关卡就是大名鼎鼎的“预授信申报公示”。预授信申报公示制度是广州分行2002年上半年刚刚推出的新制度,目的就是为化解一些常见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风险。其实这套制度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当银行接到授信申请时,在银行内部网站上将南海华光集团的有关材料进行为期7日的“公示”,广而告之,广泛征求意见,听取群众的呼声。预授信制度不但大大节省了支行具体经办人员实地贷前调查的工作量,而且使调查渠道更为广泛、通达,使授信通道更为透明、民主、公开,很难出现漏网之鱼,为自身保护提供了安全绿色屏障。南海华光集团的申请也正是在公示期间,由于该行员工们陆续提供的华光集团的相关信息显示出其众多漏洞,经有关部门认真分析核实后,而被多票否决,实现了防患风险于未然。
(二)加强贷后检查——重视结果,更重过程
尽管贷前调查与贷中审查至关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款项贷出后就“一劳永逸”,贷后管理也绝对不可小觑。民生银行杭州分行主管风险控制的副行长赵继臣说,在杭州分行,风险控制高于业务发展。银行不良资产反映的是结果,但产生却是在过程,因此对于分行来讲,过程控制重于结果控制,注重贷后管理是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杭州分行曾为杭州某企业贷款400万元人民币,然而该企业的两幢房产早在2003年9月就被法院查封,分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于是分行组织相关人员多次与借款人、保证人联系,制订清收措施。经过各项艰苦努力的工作和与当事人谈判,终于在贷款到期前一天全额收回了400万元贷款的本息。
另外,在对湖州某集团有限公司的续授信现场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在生产经营、销售渠道及财务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检查人员随即向分行贷审会提出了不能给予其续授信的理由,果断退出,避免了后来其他贷款行因来不及收贷而最终采取法律补救手段情况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杭州分行还了解到安吉某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存在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分行配合支行几次到安吉,与企业和政府联系落实分期还款计划,并积极争取到了总行的支持,分三期收回了全部贷款本息。可见在贷款业务中,过程控制至关重要。杭州分行正是通过贷后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将风险“扼杀于摇篮中”。
(三)培养风险意识——认识到位,团结一心
民生银行的一位领导曾说过,“银行经营同质化趋势很强,民生银行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靠的是员工们工作拼搏、热情、坚韧、执着。”是什么力量鼓舞激励着民生员工?我们应该看到,民生银行尤为注重员工队伍业务培训、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通过多样化、实用化、层次化的培训方式,生动活泼地为员工的实际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大大强化了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了他们的业务操作,对真正做到按章办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所谓意识决定行动,有了正确的积极的思想做后盾,才有了广大员工在风险防范方面更强的行动力。在高度风险意识熏陶下,风险防范观念深入到了每一位民生银行员工的内心,使风险防范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成为民生企业文化的重要灵魂。
三、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中外银行成功案例带来的启迪
(一)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提。外资银行大多具备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其内部监督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实行垂直管理。分支机构的内部监督部门往往与本级机构相互独立,或者在分支机构不设内部监督部门,内部监督的职责直接由总行的内部监督部门实施。
巴克莱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结构清晰,权责明确,是外资银行成熟风险管理系统的典型。再来看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2004年,民生银行华北、华东和华南授信评审中心——风险管理的核心机构,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立。评审人员“直系”隶属于总行,是总行的“嫡亲”,而与分行没有任何血缘——人事和经济利益联系,这使得总分行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审贷分离”,从制度上避免了由基层行领导者的长官意志可能带来的授信业务经营性风险。实践表明,民生银行的独立评审与区域授信评审中tk,等制度非常成功。
(二)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操作规章制度是银行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保证。银行业务人员由于受自身素质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约束,在进行风险评价和判定时,难免会带有个人倾向,造成判定结果有失公正。通过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严密的规章制度,能够使银行员工避免主观主义和随意性,做到公正、合理地判定风险。
巴克莱银行作为一家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牌银行,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十分完善与周密。在民生银行,各项内控制度建设也紧随业务的发展步步推进。一笔信贷业务,从贷前调查到评审,从放款到贷后管理,直至最后的责任追究,分行都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制度,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建立与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信用评级体系往往独立于信贷和审批部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肩负着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征信、信用档案管理、信用记录监控等职能。信用管理部门在授信前做出的客户信用分析报告,是银行的信贷决策机构决定能否给予授信的依据之一,在授信后定期向信贷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做出的信用监控报告,更是银行衡量信用风险大小的重要指标。
巴克莱银行经过长期发展,其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已经较为成熟,并且拥有较为充分的历史数据,为其测量与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保障。在我国,尽管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与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但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例如民生银行对申请授信的客户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并以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依据。在数据集中管理方面,民生银行也走在全国同业中的前列。该行率先采用全国数据大集中的模式,将全行所有业务的数据处理集中在总行,为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银行不能回避风险,只能管理风险。实践证明,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只有将风险管理从高深的理论变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风险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必须贯彻到全行全员,贯彻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说,银行的每位员工在做每一笔业务时都应考虑到风险因素,贯彻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基本思想,始终把控制风险与创造利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经过长时间发展,风险管理观念在大多数外资银行早已深人人心。而对民生银行来说,正是由于民生银行上下都把风险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各级行领导反复强调其重要性,使得员工达成共识,才使民生银行在风险管理进程中硕果累累。
(五)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篇4
论文关键词:电力营销;风险评估;电费风险管控;风险控制
一、电力营销概述
电力营销的基础是为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电力,供电企业要想获得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成功实现电费的回笼,进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拖欠电费的现象非常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种由于拖欠电费给供电企业所造成的电费风险日益增大。就供电企业而言,虽然近几年日益重视电费风险的控制,但是总体上还没有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就电力企业外部环境来说,虽然我国企业诚信意识普遍提高,然而很多企业将拖欠电费作为其营销的一种有效策略,不诚信的行为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高能耗的企业。本研究以电力营销为切入点,探讨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从一定方面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供电企业电费风险较为单一,然而其风险源比较多。电费损失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电费风险对供电企业的风险,但同样的电费损失出现在不同的用户上,其影响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所以在评估电费风险时,要针对电力营销全过程与整个客户群,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一个用户所形成的电费风险。一般来说,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图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ism模型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
2.构成电费风险的要素
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要素一般来说,主要由业扩管理风险要素、电费安全风险要素、现场服务风险要素以及自动化系统风险要素等构成。
业扩管理风险包括用电项目审核、业扩资料管理以及供用电合同签订等风险。对供电企业而言,有责任审核申请用电的项目,对一些手续不合法或者主管部门明令限制的用电项目,供电企业要果断拒绝其申请。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假如供电企业没有对用户的用电资质进行严格的把关,将会造成无形的电费风险。另外用户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必须与其申请主体要一致,避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电费纠纷。业扩资料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管理用户业扩资料不当,所形成的签订供用电合同、现场勘察及装表接等资料的不完善,假如供电企业与用户发生纠纷,供电企业将会由于原始资料不足而发生电费结算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供用电合同签订风险主要是指供电企业与用户没有签订供用电合同,或者虽然签订供用电合同,但是没有详细的附件,供电企业与用户发生纠纷后所导致的诸如电费回收困难等风险。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要拒绝与非法企业签订供用电合同,尽可能地将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具体化,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避免纠纷发生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电费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抄表风险、核算风险、收费风险、欠费风险以及专业管理风险等。抄表风险主要是指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在抄表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或者系统在倒入数据时所发生的差错,用户以实际用电量和抄表电量不一致为由而拒绝缴纳电费所带来的风险。核算风险是指供电企业没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时调整电价,计算的规则与国家相关规定有出入,用户以电费计算有误为理由而拒绝缴纳电费所带来的风险。收费风险是指供电企业由于没有依据法定的程序及时通知缴费或者催收,电费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欠费风险是指由于用电企业由于不可抗因素所导致的破产、重组及关闭,形成支付电费的能力下降,而导致电费欠收,或者因有些企业缴费意识薄弱,故意拖欠电费而造成电费未能及时足额收取所带来的风险。专业管理风险是指供电企业人员在电费计算、坏账处理、电费退补及违约金收取等方面,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牟利所带来的风险。
现场服务风险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装置装拆、装置试验检验及故障处置等风险。自动化系统风险包括系统故障、网络安全、应用程序、应用数据以及运行管理等风险。如今电力企业营销工作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与网络化,自动化系统所带来的风险相比传统风险更需要引起供电企业的重视,如果未能及时加强对这一风险的管控,业务数据被纂改或者被删除将会给供电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控制
1.电费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与风险控制手段
电费风险管理活动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将电费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首先要努力降低电费风险事故所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要努力降低电费风险事故所产生的损失;最后在不能够降低电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条件下,要制定风险转移策略。一般来说,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以及损失控制等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电费风险控制的手段已经呈现多样化。比如电费超比风险采用应用远程抄表系统及集中抄表系统等风险避免策略,采用加强抄表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考核及轮换抄表区域等损失控制策略;电费抄表风险控制采用成立抄表公司、分包抄表业务等风险转移策略;自动化风险控制采用应用性能较好的软硬件设备、建立容灾系统等风险避免策略,采用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等损失控制策略。
2.构建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在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中,首要的问题是谁来管理风险,在这一体系中人是能动性的因素,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的判断与行为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保证所收集到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而成为风险管理者决策的依据。最后电力营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离不开一定的技术与业务运作,怎样将这些先进的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总的来说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涵盖到员工、技术、业务运作及准确的数据等要素。
(1)构建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与制定内部风险控制措施。为了最大限度管控电费风险,供电企业应当构建风险防线,将相关职能部门与业务单位作为首要防线,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第二道防线,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供电企业的总经理作为高层管理者应当制定风险政策,组建一个能够有效应对电费风险的管理体系,业务管理层应当负责控制每一笔业务的风险,此外在这一管理体系中,注重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一般来说,电费风险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电费内控批准制度与内控报告制度、建立电费内控责任制度与内控审计检查制度、建立电费内控考核评价制度与电费欠费风险预警制度以及建立电费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与电费内控岗位授权制度等。
(2)准确收集风险管理原始数据与建立电费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需要不断地收集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原始信息,且将这一原始信息的收集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建立风险信息报表制度是一个管理电费风险原始数据收集的有力的手段,准确收集且强化原始风险数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没有历史数据的支撑,难以制定风险管理目标与改进措施,没有历史数据的支撑,难以做到对人员与运营资金有的放矢,以及没有历史数据支撑难以找到风险源与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电费风险控制信息系统应当覆盖内部控制系统与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定量与计量分析,进而实现信息在各业务单位、各职业部门之间的共享,满足风险管理的综合要求。
(3)电费风险控制的评价。建立电费风险控制评价报告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风险管控的效果,通常情况下,电费风险控制评价报告应当包括风险控制目标、风险控制目标完成情况与分析以及风险因素变化趋势及风险控制改进措施等。电费风险控制评价结果的有效程度一般取决于风险识别的全面性与风险的量化、风险控制目标的科学性与风险历史数据的完善程度以及风险信息点和风险目标的关联程度等。
篇5
[关键词] 产房;风险管理;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42-02
Study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delivery room
LAI Rong-di
(Department of Nursing,Kaip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Kaiping 529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in delivery room. Methods:The review analysis the reason of nursing defect with 36 examples in delivery room during 5 years, propose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ith strengthen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nursing in delivery room, the risk management was implemened.Results:After the risk management was implementated , the success rate of nursing quality was 100%; the rate of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y 89.3% rises to 98.4% from December, 2005 to December,2007,the rate of dystocia dropped, the cases of normal labor grew steadily.Conclusion:The risk management in delivery room can raise the midwife's risk consciousness, make them to prevent nursing defecton their own initiative,it can enable the nursing quality in delivery room to guarantee.
[Key words] Delivery room;Risk management;Nursing management;Research
“医院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在我国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形下,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卫生管理领域。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的损害或被投诉的事件[1]。产房护理工作除具有一般护理风险的特性外,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还具有风险高、类型复杂、危害严重的特点。鉴于此,我院于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在产房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了有效干预,以增强助产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护理部共收到产房呈报的护理缺陷36例,主要原因见表1。
由表1可见,导致护理缺陷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1.2风险管理方法
1.2.1 成立产房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设组长一名(护理部主任担任),组员由产科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组成。主要职责:①每月召开例会,共同讨论、分析并确认风险事件。②查找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③制定风险干预措施,如修订护士各班工作流程,制订护理紧急风险预案、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等。④监督各位护士是否遵守操作规程,有无风险行为。
1.2.2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针对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结合本科实际情况,制定《责任助产工作流程》、《责任制助产士叫班指南》、《产程管理指引》、《机动班叫班制度》、《正常分娩接产流程》、《产后出血抢救流程》、《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羊水栓塞抢救流程》、《感染产妇用物处置流程》、《产房工作质量评分标准》等。产房风险管理小组,还负责监督和检查护理记录、消毒隔离、产程观察质量、急救物品设备。做到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向护理部反馈,制定改进措施。同时,护士长每周还不定期抽查,并运用激励机制,奖惩兑现,激发助产士的工作热情。
1.2.3加强助产专业培训提高助产专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风险系数。①择优上岗:让具有爱心、细心、耐心、专科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助产士进入产房,要求助产士不仅需熟练掌握“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还必须精通“三专”(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②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复训和考核:如拉玛泽呼吸减痛技巧、护患沟通艺术、新生儿复苏、产科急救技能、缝合技术等培训。
1.2.4加大普法力度提升执法意识我们确定每周二为“学习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护理常规》,参加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使大家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明确自身在保证产房护理质量和安全上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严格规范护理行为。
1.2.5实施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推行“轻、诚、洁、精、清、切、高、亲”一字规范服务理念,即:言语轻、服务诚、服装洁、技术精、解释清、关心切、素质高、面容亲。
1.2.6规范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几点。①产程观察处理:按《产程管理指引》严谨、细致、客观动态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救治准备。②接产前:对母胎进行客观评估,作好人员、物品、药品、器械的充分准备,并与产妇进行有效沟通,争取积极的配合。③接产中:严格无菌操作,安全助产,实施有效的新生儿复苏抢救。④新生儿处理:注意保暖,动作轻柔,观察细致,严格执行新生儿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性别,及时盖产妇的手印和新生儿的足印,并为新生儿系手圈,防止脱落丢失,做好安全防范。⑤治疗中:贯彻三查七对制度。紧急情况时,口头医嘱必须大声复述,核对无误后执行。⑥ 护理文件书写:实施“双把关”,强调记录时的客观、及时、准确、无误、完整,还要求在送回病房时做到严格核查。
1.2.7将产妇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可是对助产士工作最有力的评价,护士长每天查房听取每一位产妇的意见,以便正确评估助产士工作,好的予以弘扬,不足之处予以纠正,不断改进质量,并将考评结果记录在案,作为晋升、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
2结果
2.15年分娩数、难产率、满意度比较
2002~2007年分娩数、难产率、满意度比较见表2。从该表可见,分娩人数呈逐年上升、难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2002年的86.2%上升至98.4%,2007年分娩数比2005年增长了47.1%,难产率则下降了11.1%。
2.2 5年产房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比较
2002~2007年产房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率见表3。表中显示出护理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13.9%下降至2.8%。
3讨论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不必要的损失[2]。我院产房在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护理过程中一切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包括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助产专业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风险系数;加大普法力度,提升执法意识等,以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从而减少护理失误的发生数。产房通过实施两年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真正做到了“母婴安全,儿童优先”的服务宗旨,也提升了诚信科室品牌,取得了社会和经济的双赢。
产房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其护理安全应该得到每位护理管理者的重视,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
由于风险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和经验均不完善,如何提高产房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找到一种既具共性又具个性的管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仍然是当今护理管理者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此外,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同时,只有护理风险管理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医院风险管理才能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邹晓清. 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
[2]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3]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篇6
关键词:家属区改建工程 项目管理 风险控制
在风险控制阶段,任何项目都存在不同的风险。风险的承担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准备和对策,这应把它列入计划中的一部分,只有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对产生的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以确保效益。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及各风险的性质、相关因素以及项目所处的环境,学校改建工程项目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如下。
第一,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
这在项目决策中就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就应该放弃,而对于某些风险超过自己承受能力,并且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也应该尽量回避,这是相对保守的风险对策。
第二,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
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对管理的项目选派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行严密的控制,加强计划工作,抓紧阶段控制和中间决策等。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现场技术指导性的文件,对施工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的工作首先就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在施工前,开发公司需从项目整体角度出发,协助施工单位调整、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特殊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从中优化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费用成本低、方便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
一、合理安排工序工期
本工程总体采取平行流水,以一单元作为一个流水段,立体交叉的施工顺序,总体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土建后设备的原则。在施工中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顺序,上道工序的完成要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下道工序施工要能保证上道工序的完整不受损失,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浪费,确保工程质量。
二、完善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措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改建工程项目部首先在完善施工技术措施上下功夫,对主体结构影响至关重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更是不容忽视。为确保混凝土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施工技术措施。
三、采用先进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与业主和设计单位协商,并经他们同意,采用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和新的材料,达到既节约工程造价,又能满足建设设计的要求和用户使用功能的要求。在施工中,采用大模板施工工艺取代钢模板施工,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大模板面积大,周转快,机械化程度高,并且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提高了混凝土质量,减少了二次粉刷。此项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资金近8万元,不但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施工质量得到了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
四、加强质量管理
在质量控制方面,质量方面的风险是该工程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它不仅会带来很大的保修费用,返工的损失也很大,最主要的是因产生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给企业信誉方面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该工程为确保达到优良工程标准,首先要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认真贯彻落实各级质量管理制度,对该工程全部施工工序实行质量跟踪检查制度,对钢筋焊接、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回填土、模板支撑系统等分项工程的全部施工过程采用质量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立即进行整改,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五、严格控制成本
现场管理主要指现场的材料、机械、劳动力等方面的管理。严格按照IS09001关于施工现场管理程序文件的要求,把好原材料的进出场、堆放、配料、下料等环节。对砂浆等严格按照规定计量下料,并且尽量减少中间倒运环节,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对机械使用做到事先计划、统筹安排、及时保养,尽量将机械的使用率和磨损率降低到最大限度;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教育,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杜绝工序的返工,节约劳力。通过强有力的安全保证体系,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节约医疗、劳保的支出。
参考文献
[1]杨海英 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34~50。
[2]傅纪军 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3]许谨良 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189~201。
篇7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费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6.61;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98-01
一、县级电力营销概述
县级电力营销的基础是为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电力,供电企业要想获得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成功实现电费的回笼,进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拖欠电费的现象非常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种由于拖欠电费给供电企业所造成的电费风险日益增大。就供电企业而言,虽然近几年日益重视电费风险的控制,但是总体上还没有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就电力企业外部环境来说,虽然我国企业诚信意识普遍提高,然而很多企业将拖欠电费作为其营销的一种有效策略,不诚信的行为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高能耗的企业。研究以县级电力营销为切入点,探讨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从一定方面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工作
做好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工作,首先必须解决谁对风险进行管理这一问题,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工作中人作为能动性因素,特点情景下,人的行为活动和判断非常重要。其次,收集的信息作为风险管理人员决策依据,要确保信息收集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后,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电费风险的管控与一定技术和业务运作息息相关,如何将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是重要环节之一。总体来说,为了全面做好做好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工作,电力企业一定要综合考虑准确数据、业务运作、技术、员工等各方面因素。
⑴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电费风险管控方法探究
在电费风险的管理活动中,风险控制是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环节,控制风险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风险控制方法,把因电费风险而导致的损失控制在最低。对此,首先,势必要尽可能减少电费风险相应事故发生率;其次,竭尽全力降低因电费风险相应事故导致的损失;再次,在确定不可减少电费风险相应事故发生情况下和不可降低损失基础上,制定对应的风险转移方法。通常来讲,控制风险的方法主要有损失控制、风险的转移和风险的避免等。伴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电费风险的控制方法开始呈现着多样化趋势,如电费超比带来的风险采取的是运用集中抄表体系和远程抄表体系等风险规避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大抄表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力度、考核与更换抄表地域等相应的损失控制方法来实现;因电费抄表带来的风险可以采取分包抄表的业务和构建抄表公司等转移风险方法。
⑵建立风险控制框架,制定风险内部控制策略
为了在本质上降低县级电力营销电费风险,确保电费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位,首先要求供电企业建立风险的防线,把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当作首要的防线,把风险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以下设立的管理风险委员会当作第二防线,最后把审计的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相应部门当作最后防线。在供电企业中,总经理是最高层的管理人员,他负责制定风险相关政策,并建立可以有效应付电费风险管理系统,而业务管理人员负责控制各笔业务风险,然后在管理系统中,要注意各部门间协作配合。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电费风险方法主要有构建内部报告体制和构建电费内部控制批准体制、构建电费内部控制审计检查体制和内部控制责任体制、构建电费欠费的风险预警体制与电费内部控制考核评价体制、构建电费内部控制岗位授权体制和电费主要岗位权利的制衡体制等。
⑶风险管理的原始数据收集准确,构建电费风险的控制信息体系
为了做好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的管控工作,要求不断收集与风险管理有关的各方面原始数据,并且把这些收集来的原始数据在各个职能部门中落实到位。构建风险信息的报表体制,可以在电费风险管理中起到有效管理原始数据采集的作用。准确采集原始数据并强化原始数据风险,可以最大可能改变风险管理中没有历史数据支撑现状,没有原始数据作为后盾,就难以制定电费风险改进措施与管理目标,同样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运营资金和人员,同样没有原始数据支撑更难找到电费风险源和相互一系列问题。
⑷构建电费风险管控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验证风险管控效果,构建电费风险管控评价体系是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电费风险管控评价报告主要包含电费风险控制的目标、电费风险因素其变化的趋势、电费风险控制的改善方法以及电费风险控制对应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分析等。而风险识别全面性、风险量化程度、风险管控目标科学合理性、风险原始数据完善状况、风险信息选用点、风险目标关联程度等都直接决定着电费风险管控评价结果有效性。
三、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分析
⑴风险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供电企业电费风险较为单一,然而其风险源比较多。电费损失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电费风险对供电企业的风险,但同样的电费损失出现在不同的用户上,其影响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所以在评估电费风险时,要针对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与整个客户群,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一个用户所形成的电费风险。一般来说,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图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ISM模型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
⑵构成电费风险的要素
电费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抄表风险、核算风险、收费风险、欠费风险以及专业管理风险等。抄表风险主要是指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在抄表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或者系统在倒入数据时所发生的差错,用户以实际用电量和抄表电量不一致为由而拒绝缴纳电费所带来的风险。核算风险是指供电企业没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时调整电价,计算的规则与国家相关规定有出入,用户以电费计算有误为理由而拒绝缴纳电费所带来的风险。收费风险是指供电企业由于没有依据法定的程序及时通知缴费或者催收,电费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欠费风险是指由于用电企业由于不可抗因素所导致的破产、重组及关闭,形成支付电费的能力下降,而导致电费欠收,或者因有些企业缴费意识薄弱,故意拖欠电费而造成电费未能及时足额收取所带来的风险。专业管理风险是指供电企业人员在电费计算、坏账处理、电费退补及违约金收取等方面,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牟利所带来的风险。
四、创建完善电费风险控制系统
电力企业在开展县级电力营销的整个过程中,要想实现对电费风险方面的控制,需要创建完善的电费风险内部控制系统,电费风险控制为电费控制管理重要方面。创建电力企业营销整个过程的电费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系统,需要确定电费风险控制管理的主体,既通过谁来开展电费风险体制内的控制管理。在开展县级电力营销的整个过程中,电力人员在县级电力营销的整个过程中,最主要是能动性因素。
总之,在县级电力营销过程中电费风险包含电费安全风险、用电审核带来的电费风险,主要是用电理念落后,电力市场环境欠规范,为此,在县级电力营销过程中为了规避电费风险,需要采取创建完善电费风险控制系统,规范电费催费行为等措施,大力推行电费缴纳的社会化代收进程,创建完善电费风险控制系统,提升在县级电力营销过程中电费风险管理水平,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实现新跨越。
参考文献
[1] 李宗虎.县级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J].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2] 舒旭辉.电费风险管理重在事前防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5).
篇8
[关键词]招标风险;工程经济管理;施工管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03-01
引言:经济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较多问题存在于经济管理工作中,经济管理作为工程管理重要的一部分,对其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经济管理中,加强管理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已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风险
1.1 财务监管无力的风险
尽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财务监督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对财务监督的职权进行了明确,不过行政领导任期责任制的执行,进一步明确了由行政领导指挥经济活动。因此,领导不支持无法纳入工程成本费用开支进行财务监督,当会计人员将成本核算问题提出时领导不认同,对改进财务管理的措施也置之不理,导致财务监督人员很难顺利开展工作,账目混乱问题普遍存在。
1.2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
首先,近年来随着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加,施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了上涨趋势,而施工材料以及设备价格的增长,促使部分工程,尤其是原材料用量较大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实际成本高于预算成本,进而导致工期的延长或中途停工现象的产生,导致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形成。
其次,施工过程中,由于承包商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工程中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工程材料,加之多数施工人员为临时工,并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风险。
1.3 合同风险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时也有一定风险存在,项目分包风险和项目承包合同风险两部分为主要的风险来源。业主和施工企业进行承包合同签订时,双方具有不同的统计方法,使用不一样的计量工具,而验收完工以后,业主之间存在不同的要求,从而导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隐藏风险并没有在合同内容中提及,因此在合同中施工企业会对风险责任盲目承担。而施工企业同下属施工队及人员签订的合同称为项目分包合同,所以不一样的施工团队也会导致一定差异存在,工伤事故与施工质量问题同样会出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受上述潜在风险的不利影响,很难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4 招标风险
招标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投标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并实现中标,从而采取不正当方法竞标,进而引发施工过程中工程款项拖欠、压价等现象产生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目前,我国对工程项目招嘶姑挥型晟频姆律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招标风险成为影响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
2 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2.1 对合同风险加强管理
在合同制定与签订过程中,各部门需根据实际情况与工期需求不断审核与改善合同进项,全面、细致、清晰的制定承包合同与分包合同各项责任条款,并保障双方签订合同的公平、公正、公开性。例如,可聘请专业人士拟定合同,并邀请法律顾问审核,从而保障当事故发生时能明确责任与及时解决问题。在合同签订后,也需要进一步审核与监督合同,保障工程施工过程中承包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避免延误工期与工程质量等问题。
2.2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施工工程管理机制
施工工程管理机制包括工程成本防控机制、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工程外在因素分析与预测机制等。从而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在市场变动的基础上,安排专业人员分析与预测原材料价格的涨幅情况,从而根据工程所需与工程资金投入标准,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在保障工程稳定进行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管理风险,从而提高工程经济管理效益。此外,企业应强化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性,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例如,企业可通过培训的形式,提升工作人员工程风险意识,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与应对风险的处理能力。企业在聘请工作人员的工程中,要严格把关,尽量聘请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施工人员,减小施工效果风险性,提高工程效益。
2.3 明确招标管理规定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设立健全而明确的招标管理规定,严格规范各企业招标准则,强化招标工作公正、公开、公平、合理、严禁原则,从而使企业招标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与此同时,企业在招标前期,应制定规范而全面的招标方案,并核实投标公司的信息,包括投标公司实际经济情况、设备情况与技术人员配备的审核,从而保障工程质量与效率。
2.4 加强成本管理工作
开展工程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对工程建设施工中涉及到的各项经济要素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控制,将其中的各项成本进行全面预算,制定出较为全面合理的预算方案,并按照方案认真有效的执行,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工程经济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效果,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有专门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参与,由他们对市场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针对各项施工材料的价格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5 合理规避风险
在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工作人员要科学合理的判断风险,风险判断方式在公路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应用,全面考虑和分析存在风险,在排序时按照风险的级别进行,确保其正确无误。在控制风险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完成,从而使风险得到更好的规避。
2.6 将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工程腐败的主要因素就是缺失财务监督力度,因此在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难度与规模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分配公路工程建设资金,同时根据具体的性质进行分类,进而使财务管理监管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2.7 对经济管理加深认识
在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需要对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深入了解经济管理的实质。另外,在核算成本和管理财务时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在相应的考核指标中纳入成本管理核算工作。
2.8 施工质量风险防范
在当前施工企业中,施工质量风险是最大的潜在风险。实际施工中,施工采用不合理的尺寸和不标准的图纸都会对项目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从而使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程度大幅增加;近年来,“豆腐渣”工程频频出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调查得知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购买和使用的材料比较劣质,且不符合规格要求,最终导致法律纠纷的出现;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很多施工人员具有较低的素质、较弱的能力和不规范的操作,还有一些员工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施工,使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施工项目受恶劣天气环境影响也会出现一定的破坏,假如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将会使施工质量进一步降低。施工单位需要对企业内部加强管理,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督,按照相关标准加强对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工作,使施工质量风险有效的降低和防范。
3 结语
由于企业工程经济管理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在企业工程施工与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为保障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明确新形势下企业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目的性、合理性、实效性的防范措施,已成为企业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研究重点,对提升企业工程质量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控制;审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99-03
一、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概况
(一)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现状
高校占地规模较大、基本建设工程较多,每年新建和修缮工程不断增加。高校自身对基建工程的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增强,进而逐渐建立并完善其基建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在基建工程的作用。
1.成立招标职能部门,全校统筹基建招标。为防范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多数高校专门组建并成立了招标职能部门,全面统筹全校的基建工程招投标工作。在招投标过程中,基建、纪检、财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特邀的专家教授全程参与监督。现有的制度更加完善,对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更加严格。
2.高校多个部门协作,共同保障基建工程。高校基建工程规模一般都比较大,由基建、房管、修缮、物业、各院系等单位各自负责相应领域的基建和修缮工作,在基建工程进行过程中,各个单位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管理优势,有效地防止了业务交叉、专业匮乏带来的风险,共同保障了基建工程的顺利开展。
3.高校重视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随着高校对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多数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通过审减为高校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保障了基建工程质量;(2)通过内审监督、评价、建议,有效完善了高校层面及各部门的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建立了项目决策审批、工程招标采购等制度,规范了基建工程管理;(3)不断创新内审工作方式方法,在高校的一些重大基建工程中,校内审计部门在开工前的投招标阶段就介入,有效地防止了投招标过程中的风险。
(二)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对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依然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而这些普遍、复杂、不确定且潜在的风险,急需高度重视。
1.投资决策不太科学,设计概算监督性差。高校基建工程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时,会给后期工作带来难以避免的隐患。比如对于一个基建工程而言,在其前期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投入大笔资金开始施工,如果项目中途出现但土地使用权或土地用途方面的争议和失误,从而导致基建工程停工,甚至是该基建工程撤销,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非常严重。同时,一些施工方为了后期管理方便,有意拔高概(预)算金额,向学校申请经费,而相关部门在不经过审计等多部门投资评审监督的情况下,就直接拨付款项,造成资金资源的大量浪费。
2.内部控制不太合理,内部审计风险递延。高校当中有些部门既是建设部门又是施工部门,既管工程立项又管工程施工;有些施工方挂靠现象较为严重,一些相同的人员通过借用不同的公司名称进行施工;有些施工单位以校内单位的名义承包工程,这些内部控制的不合理会造成工程管理风险增加。同时,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是竣工决算审计,但内部审计风险贯穿于基建工程的整个周期,普遍存在于各个审计环节。因此,前一阶段的审计结果会直接递延至下个阶段,给后面的审计带来风险。
3.内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养知识缺乏。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专业性强且工作量大,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以防出现与被审对象协调沟通困难、价格高估冒算混乱、各个内审阶段基础材料不规范等问题。做好高校基建内部审计,需要严格执行基建工程审计程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审队伍。
二、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一)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
如上文所述,我们已经具体、系统地分析了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在全面了解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该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评价两个部分。其中,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包含内部审计风险识别、内部审计风险度量和内部审计风险应对(见下图)。
(二)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
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的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一个风险库,根据每一个基建项目的特点选取对应的风险因素,即风险识别;其次,根据每一个基建项目的特点,对风险因素进行度量,衡量每一个风险的权重,即风险度量;最后,根据风险权重大小,选取重要风险指标,进而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即风险应对。
1.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高校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行为等因素而引起的风险。内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相关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2)内审工作缺乏独立性;(3)内审程序和内审方法不当;(4)究其本质而言,主要还是因为内审控制制度和内审人员本身造成的。如内审风险意识不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胜任专业性极强的基建工程等。因此,进行内部审计风险识别时,首要工作是建立一个风险库。通过分析大量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实例,阅读风险管理方面文献资料以及访谈相关专家,识别出影响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的具体风险并分析每一种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影响范围。然后针对具体内部审计项目,按照其特点确定其对应的具体风险,特殊项目也可对应新的特殊风险。
2.内部审计风险度量。在内部审计风险度量方面,我们借鉴安全风险系数评估法,即Lec法(V=Lec,V―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估算。我们对L、e、c进行重新定义,其中:(1)L为对内审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概率大小)的评价和估量;(2)e为对内审风险影响范围的评价和估量以及对内审风险发生时间的评价和估量;(3)c为对内审风险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和估量,结合L、e、c的取值来计算最终的V值(其中L、e、c的具体值均按照概率分析方法、效用函数法和专家决策法来确定),最后按照V值的不同,对识别出的每一个内审风险划分风险等级。
3.内部审计风险应对。内部审计风险应对应该根据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和风险等级实施精准的防范和控制。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的具体防范和控制措施主要有:(1)加强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内部审计制度化落到实处。为了保证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切实可行,确保其规范、合理、健康持续发展,各高校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必要的基建工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基建工程内部审计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健全内审机构设置并完善内审队伍人才建设。基建工程内部审计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参与其中的相关人员应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如审计、财会、基建预决算、经济、法律等,因此要加强基建内审人员的培训,积极参与系统内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搭建内审人员整体水平增加的平台。(3)创新内部审计方法技术,确保内部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各高校进行基建工程内部审计时,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基建工程特征、运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创新内审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内审质量,提高内生工作效率。(4)内审人员全程参与基建工程,重视事前事中前后全程内审。高校基建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决)算的整个投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内审人员的配合监督。(5)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高校基建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对法规、基建、财会等知识掌握,而且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职业道德。
(三)高校基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评价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复杂而多变,内审风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不同风险因素权重值不同程度的变化,也可能出现新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不断对具体实施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评价,对内部审计风险应对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修正。高效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评价是对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分析、比对,确定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此来评判内审风险管理措施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进而进行评估和修正。内审风险管理评价通常将综合风险评价值Va=∑Vn(n=1,2,3…)与行业平均风险水平综合评价值Vb=∑Vm(m=1,2,3…)进行对比,该对比值α=Va /Vb表明了基建工程内审风险应对的实施效果。若该值处于可接受范围,则此风险管理方案和对策已达到预期目标;若综合风险评价值超出可接受范围,则进入新一轮风险管理过程,直至风险最小化,达到评价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
三、小结及展望
在对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地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建立该机制,使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内审队伍人员的建设更加健全。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每个基建工程,给出具体的内审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通过对内审风险管理和内审风险管理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内审风险防范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内审风险损失,不断提高高校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达到降低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为高校基本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10
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属于生物医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生物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存质量。生物医药企业与人类生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是高科技类制药企业,因此必须严格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及《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条例。
一、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联性
1.《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为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指引
针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在其生产环节,应当严格遵守《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内容进行作业,接受相关部门的定期复检。《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在物流方面对医药产品做出了明确要求,从采购环节一直到产出环节,都需要对其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验[1]。同时要求企业结合规定的工艺要求、供应商在质量体系方面的具体审核情况以及物料特性等信息,明确生产原料药物时所用的物料质量控制目标,对于物料还需进行取样抽检,并确保所有原材料都能够查到其生产批号与生产来源等基本信息。通过加强上述方法的有序实践,确保所有产品和原材料之间始终处于映射关系,以此方式提升产品和原材料的追溯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将成本效益当做关键性任务看待,在对物料平衡表进行有效编制的基础上,实现对原材料加工至成品价值形成程序的准确反映。例如,结合生物医药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水平与生产特征,将其生产程序细分为多个阶段,根据理论投入比例,对每阶段原材料实际投入价值进行准确核算,核算结果即为产品的具体制造成本。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为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重要标志
生物医药企业在流通环节必须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提出的要求。《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当中明确规定了药物入库环节、出库环节、报损环节、储存环节、运输环节、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报告环节等方面的内容与具体程序。在合格类药品方面,其转移程序也应当满足相关管理要求,通过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所使用药品的高质量,以此方式提升生物医药企业整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基于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实践活动而言,需要所有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项目[2]。针对财务人员而言,主要承担着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化、销售程序、收款、销售流程的设计等方面的工作;针对销售部门工作人员而言,主要承担着订单处理、与消费者签订合同以及执行催收贷款操作、信用政策和行销政策等;针对发货部门工作人员而言,主要承担着发货单据的审核工作,同时还要承办具体的发货事宜;针对财会部门工作人员而言,主要承担着结算与记录销售款项、对贷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等工作。
二、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条件
风险管理视角下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实现,需要管理层不断更新自身思想理念,并引进各种先进性理念。对于企业工作人员而言,必须深入研究成本效益和质量优先之间的平衡性关系,通过加快现代化信息的建设力度,大量引进和应用各种先进性信息手段,从而不断提升医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对于生产管理环节的具体标准、流通环节的相关标准,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强制执行,以现代化信息的建设作为主要契机,在信息化的建设开发、模型设计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中,还应当引进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确保业务流程、治理结构、权责分配和机构设置等操作程序能够达到相互监督以及相互制约的效果[3]。除此之外,还需要兼顾运营环节的效率,以此方式推动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朝着全面性、适应性、重要性和制衡性的方向发展。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对策
1.加强对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视力度
治理结构属于生物医药企业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治理结构是否具有完善性,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实现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及控制,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践也起着重要意义。就目前而言,部分生物医药企业还存在着重视管理和轻视治理的行为,这已经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之下,必须不断加强对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视力度[4]。这就需要生物医药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改变自身传统观念,通过规划与落实企业治理结构,将治理工作视作管理活动中的重心,以此方式提升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整体水平。
2.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风险管理视角下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首先,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对于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学习和补充自身专业知识,并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学习各种新型技术,用以提高自身管理技能。其次,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法治理念与职业道德,通过丰富自身业务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再次,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将道德观、价值观以及诚信观作为其工作中的基本行为准则。道德观、价值观以及诚信观均是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元素,对于企业的流程设计、流程管理、流程监督等都起着直接影响。最后,管理人员需向所有工作人员传达道德标准及诚信标准,对于各种违反道德准则、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需严格予以处罚,避免工作人员中出现各种不法行为。
3.加快现代化信息的建设力度
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开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与较高的可行性,生物医药企业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强化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现代化信息的建设力度,争取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基本需求。通常而言,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环节,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流通环节,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方面也有严格要求;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终端环节,在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方面具有质量追踪要求。上述管理措施均为国家统一定制,已成为生物医药企业现代化信息的建设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为了现代化信息的建设目标,建议生物医药企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通过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数据库,或者是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平台等形式,在预算编制环节、预算结算环节以及财务收支环节进行现代化信息建设,从而实现生物医药企业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整体目标。总而言之,如果生物医药企业想要实现成本效益内部控制管理的目的,就要加快现代化信息的建设力度。
4.完善风险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