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

篇1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quality control and cost control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related measures, China'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provide certain ideas,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quality control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优价廉一直是消费者的追求,为此向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房地产商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近年来消费和投资的热点。随着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房地产的开发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已成为各房地产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法宝,同时质量和成本的控制对房地产的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房地产开发中的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意义

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在市场经济竞争获利的重要法宝。一方面,从宏观上讲,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进行研究,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从而减少国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从微观上讲,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进行研究有利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土地市场竞争,腾出利润空间、制定销售策略以及参与市场竞争。

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日趋激烈,在未来售价不明确或只能预估售价的情况下,唯有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得较好的企业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有相对的比较优势,才有可能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及开发权,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不力的企业必将会被市场淘汰。 由于国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并对资本市场各种违规行为加以整顿和规范,同时积极抑制房地产过度的市场消费需求,这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真正认识到必须踏踏实实地合理利用资金,加强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练好内功,方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二、房地产开发中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措施

实现开发项目的最大经济利益,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目标,为此,这就要求开发企业向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房地产商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质优价廉的房地产商品来自开发企业对开发项目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过程可以分为期工作阶段、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特点各不相同,要有效地进行项目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就需要在各个阶段管理好项目的质量和成本。

(一)房地产开发前期工作阶段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是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的产品策划等,这是整个开发项目的基础。而前期工作的质量是整个工程房地产项目的关键,房地产开发前期工作阶段的质量控制的主要办法是建立开发项目前期工作成果质量评审制度和开发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评审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度是保证和提高开发项目前期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对项目咨询公司提供的项目咨询工作完成以后,再进行内部评审,之后将咨询成果才能提交给委托方,建设方项目经理可邀请有关专家对咨询成果进行评审和完善,并形成性相应记录文件,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在房地产工程开发前期阶段,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市场要求,做好前期调研工作,论证其可行性。在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开发企业可以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采取拟订目标利润的办法来推算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按开发成本和期间费用进行分类、分解。在在房地产工程开发前期阶段必须把资金的流量和销售计划做出来,根据目标成本预测各项税费支出,预订支出计划,从而减少资金成本。

(二)房地产开发的设计阶段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调查、开发项目的产品策划定位,是后来作为规划方案设计的依据,而优秀的设计是开发项目盈利的基本保障。项目设计阶段是开发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项目设计阶段可以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两阶段设计是我国工程设计行业长期形成的基本工作模式。

1、初步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开发企业在寻找规划设计单位时应实行建设方案招投标制,实现设计方案最优化。签订设计合同时,应增设关于设计变更及修改的费用额度限制等条款;加强设计出图前的审核工作,将工程变更的发生尽量控制在施工之前。对于招标成本控制,关系重大的项目必须采取公开招标,而对于小型的分项工程可用邀请招标;通过设计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开发企业全面审查后,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设计单位进行修改。

2、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开发企业要专门组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细致地审查施工图,并要及时更正施工图中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成本的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及损失。开发企业项目责任人员应正确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索赔因素,对索赔具有前瞻性。同时,开发企业要严格掌握工程招标条件,认真编制标底和标书,做好评标定标工作。中标后合同各项条款的内容必须严密、实际、细致。以中标价为基础通过谈判、协商确定合同及合理工期。开发企业相关人员都要熟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了解建筑行业的惯例和有关规范,各尽其责。

(三)房地产开发的实施阶段

施工过程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举足轻重。首先,严格管理合同及控制项目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认真处理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涉及到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必须三方即设计单位、开发企业和监理单位共同签字方为有效。其次,实行效益奖励制度,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好施工现场。最后,要强化监理机制,加强施工管理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工期和成本进行控制,落实责任制,做好月度工程进度款审核,避免投资失控。严把隐蔽项目的验收关。特别是主要隐蔽项目,开发企业应按程序与行业的要求验收。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支付工程进度款要实行多级化管理并有效控制,严格按签证及审查制度办事。

(四)房地产开发的竣工结算阶段

在房地产开发的竣工结算阶段,开发企业最好采用三级审查方式审核结算书,即监理公司初审,项目部门复审,开发企业终审。审核时应与原招标文件对照,凡原标底内已含项目不能重复出现。要严格按合同及有关协议的规定,合理确定技措费、提前奖和优质奖等相关费用,认真实行结算复审制度及工程尾款会签制度,确保结算质量。结算完成后,开发企业应及时做好项目的开发评价工作,主要是:前期费用成本分析,策划营销成本分析,建安成本分析,收益分析及项目整体的财务成本分析,对项目各分部分项和整体进行质量分析。其目的一方面是总结开发项目的成败得失,吸取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可以取得一些有效经验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作为以后开发项目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三、结语

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良好的质量和低廉的成本来自于企业对各个阶段较好的控制。开发企业在项目管理的各阶段,时时要有“控制成本,质量至上”的观念,从源头控制企业的成本,从而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同时开发企业要不断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质量,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郑冬梅. 浅谈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中国外资, 2011,(21)

[2] 王立红, 孟庆丽. 浅谈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J]. 林业科技情报, 2007,(04)

[3] 王作阳.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初探[J]. 科技信息, 2009,(13)

[4] 任宝峰.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J]. 经济师, 2010,(10)

[5] 张琦. 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J]. 江苏建材, 2008,(01)

[6] 王清海. 论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1) .

篇2

关键词:质量成本;显性质量成本;隐性质量成本;零缺陷

一.引言

企业探索最适宜质量成本的途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繁荣,科技进步带来高精度工业的兴起,而产品质量的竞争愈发激烈,而这些因素都导致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不论是在设备更新、工艺改善、材料新开发和管理技术培训方面支付了客观的费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质量成本的概念被提出,并被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在质量成本概念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传统的质量成本概念过渡到现代质量成本概念,质量成本管理理念也日趋先进。隐性质量成本,这一过去不为人们所重视的质量成本已渐渐引起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重视。在企业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今天,隐性质量成本已逐渐被纳入现代质量成本的核算范围,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

因此,要找出企业产生隐性质量成本的原因,然后应用适当的模型和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隐性质量成本进行合理的计量,降低隐性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质量成本的产生和发展

继A.V.Feigenbaum之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等提出了“矿中黄金”的概念。所谓“矿中黄金”,指的是“质量上可减免成本的总额”。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有了理论指导,进入了质量管理的新阶段,即由统计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三 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及其成因

(1) 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

根据美国学者玛丽安娜•莫文的观点,显性质量成本(observable quality costs)是那些可以从组织的会计记录中得知数额的成本,隐性质量成本(hidden quality costs)是由劣质产品导致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在会计记录中通常不予以确认)。

(2). 隐性质量成本的成因分析

1.权威失灵、信用丧失、品牌损失使隐性质量成本增加

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生活中隐性质量成本大量存在。

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约束盲区,给机会主义行为孳生蔓延提供了土壤。一些企业盲目扩张,急功近利,其经营管理水平,质量管理水平没有改进,因此存在着诸如权威失灵、信用丧失、品牌损失等一系列弊端,这些都是我国企业产生隐性质量成本的原因。

3.人为因素使隐性质量成本数额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分特殊历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的思维定式和决策习惯是企业隐性质量成本增大的直接原因。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使部分企业经营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生产劣质、仿冒产品来牟取暴利,政策、法令、制度,对这部分人失去了基本的约束力,因而产生了恶意的隐性质量成本。

四.隐性质量成本的控制

(一) 隐性质量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选择合理的控制方法

现有的隐性质量成本核算方法有三种:a) 乘数法;b) 市场调查法;c) 塔古奇质量损失函数。这三种方法分别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

(1) 乘数法。乘数法是简单地假定全部损失成本是得到计量的损失成本的倍数:全部外部损失成本=K(得到计量的外部损失成本)。所谓外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和服务发送到顾客以后,由于不符合要求或不能满足顾客需要而发生的。K是乘数因子,K的值根据经验估计。

(2)市场调查法。正式的市场调查方法是用来估计劣质产品对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影响。通过顾客调查和访问公司销售部门的人员,可以估计公司隐性质量成本的数量。市场调查结果可以用来预计劣质产品带来的未来利润的损失。

(3) 塔古奇质量损失函数。零缺陷(zerodefects)意味着所有的产品都符合规格。根据产品合格的传统观点,每一个规格或质量特性都存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确定目标值,设定上下限,以描述产品的一个特定的质量特性,来采纳相对于设计的偏离,质量特性在范围之内的任何产品都被视为是无缺陷的。

(二)隐性质量成本控制的发展

隐性质量成本不仅仅孤立于企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声誉,它对消费者也有影响,消费者也是一部分隐性质量成本的承担者。根据隐性质量成本的分类,可以认识到,分类中的第三类,即产品质量低劣而产生的成本往往由消费者承担。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适用性、售后服务、厂商名望,无形中也就是遵循隐性质量成本的相关规律,避免成为隐性质量成本的承担者。

企业方面,现在国内企业已逐渐将隐性质量成本的控制纳入成本控制的范围,并且根据行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质量成本标准。对质量成本管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不断完善,质量成本的考核控制将与经济责任制相挂钩。(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浙江;苏州;215005)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J•布洛切,康•H•陈,托马斯•W•林.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财政部企业司.企业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 龚益鸣.质量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 坎帕内拉.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实施和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乐艳芬,甘兆志,杨忠莲,冯兆中.成本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 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7] 苏加滨.沦质量成本的控制.世界标准化管理,2002(10):5~7

[8] 唐•R•汉森,玛利安娜•M•莫文.成本管理――决算与控制.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9] 王伟,麦强盛.企业成本控制事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0]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 尤建新,郭重庆.质量成本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12] 张根宝,刘英.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3] 赵湘莲,李世聪.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及控制.财会月刊,2002(10):28~29

篇3

一、项目质量成本核算的原则

质量成本核算是现代化管理的产物,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技术监督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质量成本管理导则》为企业开展质量成本核算提供了法规和政策依据。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质量成本核算办法》,以反映实际质量成本的消耗情况和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成本核算必须本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质量成本属于质量管理范畴,其核算的组织原则应是:由质量管理部门牵头,分级管理,财务部门具体核算出综合反映质量成本的最终结果。在核算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部门之间的分工,修订《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办法》,使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合理,管理更加科学。

(二)质量成本核算、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其原始凭证和报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归集和整理,唯有那些精心收集,准确无误地数据才能产生有效可靠的信息。

(三)确立质量成本经济性的思想原则。为了使建筑产品既满足《规范》和业主的需要,又能使质量成本最低,这就需要选定最佳质量水平,即考虑成本与质量保证值之间的最佳平衡。降低质量成本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建筑产品的要求。

(四)严格报告质量成本责任制。使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办事有标准,从而便于对质量的考核。

二、项目质量成本的核算

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周期长、协作配套广、原材料消耗多、资金占用高。由于这些特点,使得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和内容与其它行业相比有所差异。施工企业一般应以单项工程进行质量成本归集。这样便于核算和分析。

(一)明确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开支范围。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开支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所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办公费、差旅费和劳动保护费。

2、用于对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外购件进行质量检测的仪器仪表、工量具的购置费。

3、产品、半成品及其外购件试验、检验和评审费。

4、质量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及奖金。

5、建筑产品由于质量缺陷造成的材料损失和人工损失。

6、维修费用及其各种赔偿费用。

7、用于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支出,QC小组活动经费。

8、其他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关的费用。

(二)设置科目。按照项目质量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分类明细账。为了反映和核算项目施工活动中发生的质量成本,在项目中,一般设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等明细科目,并根据具体内容设置分类明细账,即:“预防成本”下设置:质量管理工作费、质量情报费、质量培训费、质量技术宣传费、质量管理活动费等子目;“鉴定成本”下设置:材料检验试验费、工序监测和计量服务费、质量评审活动费等子目;“内部故障成本”下设置:返工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质量过剩损失、技术超前支出和事故分析处理等子目;“外部故障成本”下设置:保修费、赔偿费、诉讼费和因违反环境保护法而发生的罚款等子目。

(三)建立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核算责任制,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分工时,可按企业现有部门进行分工,把开展质量成本核算的各项工作,如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和计算等,分别纳入到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责任制中去。一般应按照“职能部门归口统计、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财务部门统一汇总”的原则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1、内部故障成本。由各单位的质量核算员或统计员,根据重建报告单、返修报告单、和有关的原始记录及统计材料,采集质量成本数据,填写“内部故障成本统计报表”。

2、外部故障成本。由售后回访服务部门根据外部反馈信息和凭证进行统计,并填写“外部故障成本统计报表”。

3、鉴定成本。由试验、检验部门,根据产品检验和试验所用材料和工时等凭单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鉴定成本统计报表”。

4、预防成本。由质量管理、和试验、检验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支出凭证进行统计,并填写“质量预防成本统计报表”。

5、由财务部门负责质量成本的统一归集和汇总,并填写“工程质量成本核算汇总表”。

三、项目质量成本的控制

(一)项目质量成本的控制原理

1、工程项目成本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分析项目质量成本的构成,可以看出,项目成本与其产品质量水平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控制成本(即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和质量水平成正比,即工程质量越高,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就越大;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和质量水平成反比,即工程质量越高,故障成本就越低。项目目标控制要求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项目的质量要求。首先,必须按技术规律组织施工,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和规定,按设计文件要求施工,贯彻各种施工规范的规定和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其次,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正确处理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不要为搞创优进行超标准施工而扩大成本支出,也不能片面地为降低成本而导致工程质量的低劣,只有按技术、组织与经济规律进行施工,才能做到以最低成本实现满足要求的质量目标。

2、工程项目质量成本项目之间的关系。质量成本项目之间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如果在设计阶段花一元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不予处理任其实施生产可能要支出十元钱才能纠正;假如建筑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则修正缺陷所花的代价也许是一百元;如果不合格产品交付使用,则为弥补失败损失的支出会高达一千元。其规律为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不同项目,可使前面项目有少量增加即可导致后面项目大幅度减少。根据国外经验介绍:

⑴当故障成本大于总成本的70%、预防成本小于总成本的10%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提高质量的措施和预防性上;

⑵当故障成本接近总成本的50%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维持现有的质量水平,它表明接近理想成本控制点;

⑶当故障成本小于总成本的40%、鉴定成本大于总成本的50%时,工作重点应放在巩固现有质量水平,减少检验程序;

⑷某些企业的经验表明,如果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可使总的质量成本下降,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预防成本增加3-5%,可使质量总成本降低30%左右。

所以,质量成本控制的重心应该向上游倾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的步骤。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

1、事前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的标准。施工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前,首先应根据本企业历史资料和建筑产品结构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确定质量成本的最佳水平,并按质量成本项目进行分解。

2、事中控制监督质量成本的形成过程,这是控制的重点。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使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之内。

3、事后考核与兑现,并查明造成实际质量成本偏离目标质量成本的原因。工程项目完工后,要及时地对项目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与考核,质量成本超支要找出原因,节约要总结经验,并及时进行奖罚兑现。

(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由于质量成本涉及面广,必须建立质量成本控制系统,以保证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应按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责任部门作为质量成本控制对象,并做到日常控制和定期检查相结合,一般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专业与群众控制相结合,单项与综合控制相结合,使质量成本控制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对于影响质量成本较大的关键因素,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1、为了降低返工、停工损失,将其控制在占预算成本的1%以内,必须对每道工序事先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加强班组技术培训;设置班组质量干事,把好第一道关;设置施工队技监点,负责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复检和验收;建立严格的质量奖罚制度,调动班组积极性。新晨

2、为了减少质量过剩支出,施工员要严格掌握定额标准,力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人工和材料消耗不超过定额水平;施工员和材料员要根据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合理使用人工和材料。

3、为了控制劣质材料额外损失,必须健全材料验收制度,材料员在对现场材料和构配件进行验收时,发现劣质材料要拒收,退货,并向供应单位索赔;要根据材料质量的不同,合理加以利用以减少损失。

篇4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思想观念;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4-0146-02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随之到来,中国企业也在现今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势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若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是其生产的产品要迎合顾客需求、质优价廉,从而吸引更多顾客;而争取新顾客和留住老顾客的关键就是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的程度及效果。

1 质量成本及质量成本管理概述

“质量成本”这一名词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的,随后,美国又一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又提出了“矿中黄金”的概念,其实质就是质量成本。时至今日,学者们对于质量成本概念的解释层出不穷,这里所阐述的质量成本概念以及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其实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中所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本管理的一个分支

学科。

对于质量成本的具体含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朱兰等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菲根堡姆认为,质量成本是工厂和公司的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其中前者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而后者则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朱兰认为,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了确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与因不符合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

根据上述国外专家给出的概念,并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质量成本可以定义为:企业为了保证既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所消耗的成本以及由于没有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目标而发生的费用的总和。其中不仅包括有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等直接的质量成本,还包括间接的质量成本,如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等。

所谓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对质量成本进行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以寻求适当的质量成本为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2 我国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质量成本自提出以来,随着60多年来该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与发展,现在质量成本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进行管理主要手段之一;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质量成本相关内容被引入中国并开始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进行了实践。但是由于我国质量管理没有经历过前期质量控制阶段几十年的发展,而是直接跳跃式地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所以我国企业对于质量成本管理的运用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1 缺乏健全系统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体系

自我国引入质量成本管理思想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始终未形成一个套系统、明确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亟待完善。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对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调研实践少有一定的关系。正是由于没有健全系统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往往难以与企业实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相融合,从而导致了质量成本管理一直是一个“鸡肋”,各部门没有协作精神,各行其事现象严重,深刻地制约了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2.2 企业本末倒置,过度追求质量、忽视成本隐患大

目前,我国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有了解,但是认识得比较片面,只片面地看到国外成功的案例,而没有真正理解质量成本管理的本质。质量成本管理思想中的质量和成本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它需要对质量与成本进行双重考虑、兼顾公平。而我国运用这一管理方法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在实行管理过程中都是专注于质量的保证,却忽视了由此而不合理加大的成本,因而造成企业产品的价格处于竞争劣势,短期造成企业生产结构变化、利润损失,长期下去,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隐患,甚至会导致企业亏损倒闭。

2.3 割裂质量成本管理链条,质量成本管理执行失效

质量成本管理的具体过程随着企业的自身情况、行业情况、外部环境情况等变化而不断变化,确保其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执行。但是在我国企业中,质量成本管理并非随时变化调整,大部分企业只是单纯地为加强质量管理,在企业中专门设立了质量监督检查部门。由质量监督检查部门严格控制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同时,会计部门对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这种管理模式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人把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主体仅仅只定位于质量监督检查及财务会计部门,而实际上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是众多部门协作的结果。因此,现代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忽略了全局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资源严重的浪费、企业整体经济下滑,以致整体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中执行

失效。

3 完善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三点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建立并完善适合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势在必行,具体方面如下:

3.1 转变思想意识,树立全新的质量成本管理理念

针对现代我国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的不重视,思想观念陈旧,把质量和成本割裂的现状,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培养质量成本管理理念,明确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不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对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实行监督和指导。

首先,质量成本管理对于产品成本能够有效控制甚至降低,现代企业要跳出“质量成本越低越好”、“将质量成本控制越紧越好”、“质量成本管理就是处罚”等等错误观念的误区,认识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要有一定的灵活度,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方法,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其次,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可以找出适合本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最佳构成比例,深入探究企业质量、成本、利润的关系,求得质量、成本、利润三者的最佳组合,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各部门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如财务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产品质量标准、工程技术人员增加经济概念等等,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整体竞争力。

3.2 规范、完善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针对企业在执行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总是出现的“鸡肋”现象,各部门各行其事的问题,企业应该根据质量成本管理的需要,首先由企业财会部门设计出一套与质量成本相关的行之有效的原始数据核算统计表,设定统计循环周期等,然后在质量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制定质量成本统计核算凭证。同时,建立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设置质量成本科目或根据质量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以减少会计核算和质量成本核算工作之间的重复,完成与财务会计部门工作的衔接,从而推动整个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

3.3 加强企业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

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与每个员工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此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消耗,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必须全部参与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实现企业全员、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这是质量成本管理有效实行的重要条件。

具体做法:首先,积极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企业的质量成本问题和所有人都是密切相关的。其次,落实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根据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要求,建立岗位成本责任制后需要每个部门的员工在每个生产过程中严格贯彻实施此制度。成立专门的质量成本评估考核部门或者把检查考核工作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一项业务,分派专人负责,评估考核过程中,要把各个部门的执行情况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实施适度的奖惩制度,以使各个部门自觉开展产品质量成本自检自查等一系列的活动,实现企业质量、成本、效益的多赢。

总之,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主要是要结合企业实际,找出影响产品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万祥.质量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2002.

[2] 翟文莹.成本系统工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0.

[3] 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4.

[4] 杨文培.现代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计量出

版社,2006.

[5] 党晓莉.新管理思想下的成本会计—论质量成本管

理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07,(18).

[6] 孙洪侠.质量成本管理—企业降低成本的新突破口

[J].商情,2008,(7).

[7] 朱建新,张沛霞.质量成本控制的运用研究[J].海峡

科学,2009,(4).

[8] 秦,仇文广.质量成本控制的研究[J].江苏冶

金,2008,(1).

篇5

[关键词]会计;隐性质量成本;显性质量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0)05-0094-03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利器。价格的优势来源于成本的控制,如何降低质量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质量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传统的质量成本观局限于对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损失成本等显性质量成本的管理,忽略了隐性质量成本的存在[1]。显性质量成本只是全部质量成本很小的一部分。显性质量成本不过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隐性质量成本才是隐藏在水面下的主体部分。[2]正确认识隐性质量成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控制、减少企业潜在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

隐性质量成本是与显性质量成本相对的概念。显性质量成本是指直观反映在会计账目中的质量成本和损失,而隐性质量成本是指在会计账目中难以直接计量的质量损失以及可衡量但未计入的质量损失。显性质量成本是实际支付的成本,隐性质量成本不发生实际支出的费用,但会在无形中提高产品的成本,造成企业现在和将来的收益减少。狭义的隐性质量成本指由于不良质量给企业本身造成的隐性成本,如产品降价损失、企业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声誉损失和顾客流失。广义的隐性质量成本除了企业本身的隐性质量损失外,还包括顾客质量损失和社会质量损失,即不良质量的产品给顾客和社会造成的无形损失和潜在损失,比如由产品的不良质量给顾客造成时间浪费、人身健康危害,给社会造成资源浪费、社会生产效率降低、污染损失等等。研究狭义的隐性质量成本,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当务之急是解决狭义隐性质量成本的认识问题。

隐性质量成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无形性。隐性质量成本隐藏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当中,通常不被财务人员记录在会计账簿中,因而也不会引起管理者的注意和重视,形成一种“看不见”的成本,如产品设计缺陷引起后续补救服务大量增加、产品在生产线中的停滞时间。②估量性。隐性质量成本的产生时间难以预知,产生后成本的大小较难进行准确的计算,主要采用估算的方法得到。对隐性质量成本的估算受市场、顾客的期望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也受估算人员的主观影响。比如,产品质量的问题是否将造成企业声誉损失、市场份额的损失,产品设计是否是造成产品合格率下降等,企业无法预知这些情况是否发生,损失的大小只能靠估算方法得到。③潜在性。隐性质量成本长期存在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之中,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潜在的负面作用,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隐性质量成本并不一定在当期由企业支付承担,但会制约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可能在以后转化为企业的显性成本,并使企业的远期财务状况恶化。④失真性。由于会计的核算方式要遵循会计准则及税法的规定,隐性质量成本作为企业潜在的负债和机会成本,在不能准确计量时,不允许扣减体现在财务报表中,这无形之中会给企业核算利润时产生最大的单个失真。同时,隐性质量成本作为企业的失真成本,数据主要靠“估算”产生,这种估算存在于企业财务报表之外,未能真正体现隐性质量成本所占企业总成本的大小,使得企业决策层无法得到完整的质量成本信息。失真的成本信息容易误导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二、隐性质量成本的构成

隐性质量成本由内部隐性损失和外部隐性损失构成(见图1)。内部隐性损失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由质量问题造成的无形损失,包括产品降级损失、停工损失、产能损失、无效率加工、库存积压损失和生产延误成本。当产品的某些质量指标不能满足要求,但不影响主要性能时,被降低等级使用,就产生了产品降级损失。停工损失是由于原材料质量问题、操作设备等原因造成生产中断而产生的损失。在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得不到满负荷的运转,设备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工人的工作量不饱和,部分资源被闲置,就会形成减产成本,造成产能损失。无效率加工是指企业对产品重复加工制造,没有产生任何增值,造成无形的浪费现象。库存积压损失是指原材料、半产品、成品因质量问题或者生产安排不当造成存货积压,占用了库存空间,无形中增加了库存成本。生产延误成本是指产品在生产线中停滞时间超过规定的要求,未能及时流入到下一道工序所造成的误工损失。

图1、隐性质量成本的构成

外部隐性损失是指出厂后的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或者不满足顾客要求所造成的无形损失,包括产品降价损失、付款延迟损失、企业声誉损失、顾客流失成本和质量过剩损失。由于产品出厂后达不到质量标准,不能按原价出售,不得不给顾客提供折扣、折让或者直接降价,将造成产品降价损失。延迟付款损失是因发货延迟或者顾客因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而推迟付款,导致货款不能及时回笼,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机会成本损失。不良质量的产品在出厂后,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降低企业的质量信誉,给企业造成声誉损失。不良质量的产品降低顾客满意度,引起顾客流失,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获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通常是保持一个老顾客成本的3至5倍。现有顾客的流失降低了顾客规模基数,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质量过剩损失是产品的某些质量指标高于顾客要求,在顾客手中得不到充分利用。在顾客[中不需要的质量将使企业为设计、生产和检验多付出一些不必要的质量成本,造成质量浪费。

由于隐性质量成本具有无形性,有些隐性质量成本因而不可衡量,在内部隐性损失中,产品降级损失、停工损失、产能损失、无效率加工、库存积压损失和生产延误成本都是可衡量的隐性质量成本在外部隐性损失中,产品降价损失、延迟付款损失是可衡量的隐性质量成本,而企业声誉损失、顾客流失成本、质量过剩损失是不可衡量的隐性质量成本。可衡量的隐性质量成本能够被经济主体直接控制和加以改善,不可衡量的隐性质量成本发生于企业之外,其大小与顾客的期望、主观感受和满意程度密切相关,而期望、满意感受存在于顾客的主观意识中,较难被企业控制。总之,隐性质量成本仍以可衡量的项目居多。

三、隐性质量成本的产生原因

从表面上看,隐性质量成本是由不良质量的产品所致。但追根溯源,主要有三方面:

1.质量预防和鉴定投入不足。为了保证和控制产品质量,企业需要采取质量教育培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定质量计划等预防性措施。质量预防投入不足、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管理方式粗放,导致工作质量出差错和产品质量不合格。同时,鉴定投入不足使得企业对原材料进货缺乏严格把关,新开发产品缺乏充分的试验,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检验,最终导致不良产品流出。质量预防和鉴定投入不足使得隐性质量成本长期存在,并产生累积效应,数额越来越大。不能充分、有效实施质量预防和鉴定是隐性质量成本产生的主要根源[3]。

2.对工作质量缺乏系统、有效的控制。工作质量对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产品质量形成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将直接或间接对产品质量的形成产生影响。企业往往只重视对关键工序的管理,却忽视对工作质量的系统化管理。员工的工作质量互为影响,一个员工的工作输出是另外一些员工开展工作的输入。一些非关键岗位的工作质量波动可能对产品质量波动带来“蝴蝶效应”。比如,文件管理人员错误地传递一份技术文件,可能引起产品设计缺陷、生产停工、无效率加工、库存积压等一系列质量问题,采购员对供应商选择不当,供应商供货不及时,引起生产停工和质量计划的变更,延误交货期,造成顾客抱怨和延迟付款损失。因此,对工作质量控制失效将引发隐性质量损失。

3.对顾客不断变化的质量需求缺乏准确理解与及时把握。顾客并不是追求“最好”的质量,而是“适宜”的质量。按照高质量标准生产会造成质量过剩损失;放松一些质量指标的控制,却可能发生产品质量不合格情况,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结果引起顾客不满和流失。特别是在消费品市场中,不同的顾客对产品质量往往存在差异化需求,而且顾客对质量要求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如果企业不能准确理解和及时把握顾客变化的质量需求,就不可避免产生隐性外部质量损失。

四、隐性质量成本的控制对策

由于隐性质量成本不易观察、难以计量,大多数企业的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到产品的隐性成本,更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结果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重视显性质量成本,忽视隐性质量成本的预防和控制。事实上,隐性质量成本几乎存在于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之中,隐性质量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隐性质量成本是显性成本的三倍以上[4]。对于企业经营而言,隐性成本具有更大的威胁。由于缺乏全面的成本信息,企业管理者不仅无法提出完整的决策方案,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无形的亏损甚至企业倒闭。控制隐性质量成本比显性成本更具有挑战性。对隐性质量成本需要从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两方面来控制。

1.会计核算控制。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对隐性质量成本进行识别和计算,质量成本信息扭曲,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隐蔽工厂”基本上被忽视。为此,需要建立新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对质量成本追根溯源,从而为质量改进和管理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首先,将隐性质量成本显性化。显性化是指用数据把隐性质量成本显现出来。要使隐性质量成本得以量化,企业可以根据各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结合历年发生的无形损失,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隐性质量成本显性化模型。然后应用科学方法对隐性质量成本进行计算,将隐性质量成本显性化。其次,将隐性质量成本纳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只计算物料消耗、产品检验、报废损失等显性质量成本,不考虑隐性质量成本。对此,应革新企业会计系统,建立反映全面质量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内部会计报表上,将质量成本细化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对隐性质量成本单独设立会计账目及科目,并对隐性质量成本进行单独的财务核算。最后,为了便于会计核算控制,企业还应强化数字化管理。如果不能获得用于计算隐性质量成本的相关数据,隐性质量成本显性化不过是纸上谈兵。企业应该对生产环节和管理过程进行量化管理,加强数据采集和资料收集等统计工作。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仅涉及管理部门,对整个生产过程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覆盖面不是很广,加强数字化管理可以确保质量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准确性。

2.管理体系控制。会计核算只是控制隐性质量成本的一种财务手段,旨在为隐性质量成本控制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要从根本上预防、降低和控制隐性质量成本,企业需要在质量管理上下工夫。

首先,以零差错为目标建立员工工作质量标准体系。工作质量差错是引发产品质量波动的重要因素。企业需要对有关质量成本和损失的历年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工作流程,系统地制定员工工作质量标准,对员工实施充分的质量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工作质量考核制度,从而有效预防工作质量偏差。通过激励员工追求零差错目标,预防和减少员工工作质量差错,避免人为的产品质量波动。

其次,以零缺陷为目标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只要存在不良质量的产品,就会产生隐性质量成本。企业应以零缺陷为目标,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比如,FMEA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应用于设计过程,可以将产品质量缺陷消灭在设计的摇篮之中。对生产过程实施精益管理技术,优化生产和仓储流程,减少浪费,可以挖掘潜在的不良成本。运用六西格玛技术可以消除工作过程的缺陷和减少生产过程的缺陷,实现产品质量零缺陷。同时,企业还应将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进行有机整合,提高质量成本控制水平。

最后,以零流失为目标建立顾客关系管理系统。隐性外部损失与顾客密切相关,顾客对企业降低隐性质量成本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依存于顾客,企业应将顾客零流失作为一个经营目标。顾客零流失的前提是使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收集顾客的反馈意见,对顾客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及时掌握顾客变化的质量需求,避免质量过剩和顾客流失问题的发生,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韩延伟,杜学美.企业领导必须关注隐性质量成本[J].上海企业,2007(4).

[2]陈俊芳.质量改进与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6.

[3]Georgios Giakatis, Takao Enkawa, Kazuhiko Washitani. Hidden quality cost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quality cost and quality loss[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March

篇6

摘要:质量成本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XYZ公司的实际案例,提出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利用这个质量成本核算体系,我们可以对该企业质量成本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收集和分类,再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完整的质量成本会计报告,为质量成本的控制和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会计体系 建筑业

0 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出现,这些事故的频繁连续发生及酿成的恶果,无不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深思和重视。看似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刻不容缓,但是,一味地追求质量而不计代价是不现实的。质量差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样,超过实际需要不计成本地生产过高质量,也是极大的损失和浪费职称论文。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对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使得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理论的缺陷性,在实际推行中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管理成效不显著。

1 XYZ公司质量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XYZ公司是由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集房地产开发、建筑科研、建筑装饰、钢结构制作安装、速成墙安装、工程技术咨询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通过对XYZ公司实地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很容易发现,尽管XYZ公司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已经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其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事后检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成本太大;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责不明确;高层管理者忽视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的重要性没有渗透到基层工作人员当中去,质量意识不强;现有管理体系不健全。

综上所述,公司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还是问题的焦点,这在结果上集中表现为现有体系没能发挥有效的功能。这些缺陷之间并不是互相孤立的,彼此之间又有着互为依存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不仅是XYZ公司目前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下面的章节中,笔者将在结合XYZ公司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如何正确的实现公司质量成本源归集,如何合理的建立公司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科学的应用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

1.1 XYZ公司质量成本核算技术方案

1.1.1 XYZ公司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 XYZ公司建筑施工质量成本可通过设置以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一级科目质量成本,并下设4个三级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各三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四级明细目,以便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1.2 XYZ公司质量成本分析

由上图1.2可以看出,XYZ公司的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及鉴定成本各占10%左右,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各占了37%和43%。因此初步结论是:降低质量成本必须从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

由表1.1的结论可知,2009年XYZ公司质量成本主要构成是质量损失成本。下面.图1.3分别对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从上图1.3可以看出,XYZ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几乎全部由内部返工损失和内部返修损失构成。其中内部返修成本占有绝大部分。根据ABC理论知。如果将内部返修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上,质量成本控制的优化将有很大的改观。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①既要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要注意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质量水平不应该是以高的内部损失成本来实现的。内部返修成本如此之大,这是对不合格施工程序因返工重做而发生的费用。如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修复而发生的人工、材料、构件、机械等费用,这些费用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②2009年XYZ公司停工损失费为0。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内部的责任或外部的责任而引起的机械、设备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如起重机发生故障造成停工是内部责任。2009年XYZ公司的内部损失成本结构不科学,加固成本、质量故障分析处理成本、材料降级处理损失的数额都很小。由此可以看出,2009XYZ公司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在一味地牺牲质量成本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提高。

从1.4图可以看出,2009年XYZ公司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构成有为外部停工损失和外部返修损失。这两者之和超过外部返修损失成本的80%,由此可知要想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主要对象是外部停工损失。外部停工损失主要因机械利用率低引起的,因此,应联系项目实际,从管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减少外部停工损失。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XYZ公司的质量成本结构很不合理,要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以及今后控制的重点要放在对内部返工损失成本控制上。然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的多少,以及各成本比重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质量成本优化分析的手段。此外,公司应该重视对基层施工人员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意识,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再发生。

2 结论

质量成本控制需要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数据显示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合理化的潜力。

质量成本数据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一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非货币性数据不敏感,而对货币数据非常敏感,因此质量成本的货币形式能够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呢?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施工企业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构建一个可靠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要正常、有效的运作需要各个组织保证。

2.2 注重培训提高素质。既要注重施工质量,更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企业预防成本的投入,以便减少质量控制失效成本。

2.3 加强施工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预防成本投入。必须要提到预防成本。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

2.4 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质量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预计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依据,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5 企业应从制度上明确质量损失成本源。企业研究质量损失成本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找出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有关责任部门尽可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2.6 企业应有效地运用质量损失的分析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为了支持质量改进决策,因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损失分析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易于操作,更好地为决策工作服务。运用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ABC分析以及质量损失函数等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把握减少企业质量损失的计划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质量损失的控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质量成本,并开始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质量成本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并进,将质量成本管理推向前进。此文仅是笔者学习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此只想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企业的关注,唤起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希望质量成本管理能真正走进我国企业,为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道奋,王效俐.浅论质量成本特征曲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8):80-83.

[2]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2-5.

[3]于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J].中外建筑,2007(6).16-18.

[4]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房屋建筑工程成本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丁春红.工程质量控制和成本浅谈[J].科技信息,2007(10):29-21.

[7]黄春金.工程监理中质量成本的研究与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7-9.

[8]李正权.质量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 中国质量报,2006.4.12.

[9]李卫东.企业质量始于质量工程师.人民政协报.2002.11.14.

篇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军工科研单位在传统的成本管理基础上,引入了质量成本管理。通过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明晰质量成本的分布、重点,从而明确问题所在,有的放矢采取措施,能够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控制和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是时展和企业进步的必然结果。本文结合自己所在研究所的管理运行实践,系统地阐述如何在军工产品研制中应用质量成本管理,并通过持续地改进和完善,使质量成本不断地降低,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给研究所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一、绪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将更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因此,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制造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保持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战略武器之一。质量成本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和菲根堡姆等人首先提出而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质量管理向成本管理领域渗透的结晶。在传统的成本管理基础上,质量成本管理作为有效的管理方法正逐步获得广泛的应用。我国从1984年开始研究并推行质量成本管理,受到了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军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找到在产品研究、开发和制造过程中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同时还可以监督和指导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

随着国家对军工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质量成本也随之上升。如何控制这部分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质量成本管理是有效的解决途径。质量成本管理通过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控制,寻求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的最佳效果,进而实施质量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减少质量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结合我所的管理运行实践,论述如何在军工产品研制中应用质量成本管理。

二、基本概念及军工产品研制中质量成本管理的特点

1、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管理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与由质量缺陷所造成损失的总和。

质量成本管理是组织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其中,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分析与控制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

2、军工产品研制中质量成本管理的特点

(1)军工产品具有科技含量高、质量要求高、批量小等特点,质量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内部故障成本会很高。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更需要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2)据军工产品的特殊用途,如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设计人员在研制时往往为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保险系数,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也容易产生“质量过剩”。

(3)军工产品一般都是高、精、尖的产品,其加工工艺和方法在国内外无现成的模式可寻,一切靠自己创新、摸索和研制,需要花费大量的试验费和检测费来评定产品指标和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者的质量要求,造成鉴定成本过高,但这有助于降低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因此,军工产品往往通过提高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来达到显著降低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的目的。通过在各环节中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来降低质量成本,这一特点在军工企业研发生产中尤为重要。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

1、确定质量成本的构成

根据我所军工产品研制中的实际情况,将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等四部分。其中,“内部故障成本”是重点控制的二级科目。

(1)预防成本是为预防发生产品质量故障而支付的费用,包括质量培训、管理、情报、评审、改进、奖励等费用。当制造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

(2)鉴定成本是为评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试验、检验等所支付的费用。质量鉴定可以帮助技术管理人员发现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善,进而减少因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

(3)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报废、返修、降级、停工损失等费用。当制造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提高时,内部故障成本会降低。

(4)外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保修、退货、赔偿等费用,即产品在用户使用中发现质量缺陷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的总和。当制造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提高时,外部故障成本随之会降低。

各项质量成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例如,当质量保证费用增加,即在预防措施和鉴定上进行一定投入,可使质量得到提高;反过来,质量的提高又会促进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的减少,同时也会促进质量损失成本的减少。无疑,良好的质量成本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显著的利润,这在高科技的军工产品研发生产中尤为突出。

2、教育与培训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首先是领导的重视和全员的参与,做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各级人员对质量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加强员工质量成本管理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是做好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3、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全所的许多部门和人员,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为此,我所成立了以主管副所长为领导、财务审计部和质控部为主体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组,在各部门建立起了一个精干、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网络,从而为实现我所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部门主要有:财务审计部、质控部和各事业部等。财务审计部的职责是负责制定质量成本核算办法,并严格按照各项质量成本的构成内容,认真核查每张单据后进行质量成本的归集、整理、统一登记,负责编制质量成本的报表,进行质量成本项目的分析。质控部是负责根据质量成本报表提供的信息,开展产品质量分析。各事业部则是负责将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质量成本的原始单据进行收集填报,并根据质控部提供的质量分析来进行产品生产的改进和控制。

4、进行质量成本预测与计划

质量成本预测是企业根据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和采取一定的质量管理措施之后,规划一定时期内为保证产品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而需要支付的最佳质量成本水平和计划目标。质量成本预测是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基础,是企业质量决策依据之一。

质量成本计划是企业为一定时期内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需在质量上支付的费用而编制的预算,它是成本计划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为企业进行成本分析、控制和考核提供依据。

根据我所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由各事业部配合财务审计部编制全所的质量成本预测与计划。①根据质量成本的初步调查摸底情况和计划期内准备投资的费用要求,确定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增长率或降低率;②根据计划期内的产品数量及总产值,编制出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计划;③编制出全所的质量成本计划。

5、核算与分析

按照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每月对本部门发生的质量成本各项费用进行汇总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核算数据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

6、控制与考核

企业对不同质量成本项目需采用不同方法加以控制与考核。故障成本是由质量问题引起的,越低越好;但是,对于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却不能简单地以数额大小加以判断,因为它们的发生是质量好的根本保证。因此,质量成本控制是在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三者之间进行权衡,协调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预定质量标准下,质量成本最低。

将质量成本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分解到各部门,按照质量成本责任制的要求,对企业各部门和人员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工作绩效进行严格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以推进质量成本管理持续有效地开展。

7、编写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财务审计部和质控部对上一期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或某一典型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建议的书面材料,它是一定时期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总结性文件。

财务审计部汇总各部门的质量成本数据后编制全所的质量成本报告,并呈报分管领导审阅、批示。然后质控部根据报告对设计、生产、检验等部门,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报告,以指导他们进行质量改进。

8、确定质量改进措施

根据质量成本报告和领导审批意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四、质量成本管理的探讨

根据我所质量成本管理的运行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以求质量成本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全员参与,预防为主。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内所有与质量职能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因而在各环节中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只有全员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才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2.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质量成本管理培训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持续进行,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3.加强过程控制,降低质量成本。在工作中,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力争做到核算准确、分析透彻、控制有效、考核真实,为强化我所的质量成本管理、确保军工产品高质增效各尽其职。

4.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质量成本管理囊括与质量成本有关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组织与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管理,需要不断改进提高,不能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

五、结论

在军工科研单位引入质量成本管理,通过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控制和考核,可以客观地评价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绩效,充分调动责任者提高质量的积极性,找出引起生产成本上升的具体原因,在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通过持续地改进和完善,可以使企业质量成本不断降低,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尤建新,郭重庆.质量成本管理[M].第1~2页.2003;5

[2]张洪旭.对军工科研单位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会计之友.第77页.2004;11

篇8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高校的资金来源由财政拨款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为辅的模式,使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被“企业化”了,也使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控制质量成本以提高效益。为此,本文提出了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引入高校的观点。在论述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含义、形成条件及将其引入高校的合理性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最后提出用查理•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来完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运行环境,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等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由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度集中管理,逐步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模式。高校的法人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法人地位立足的高校要生存,要在生存中求发展,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并且在将来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产品。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引入ISO90000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其教学质量。但质量不是免费的,质量意味着成本。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控制或降低成本,才能提高其效益,以谋求更好地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运用于高校管理体系中的观点。

二、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

(一)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含义

质量成本是20世纪下半叶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A.V.Feigenbaum)提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作业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或赔偿费用。质量成本管理是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应用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分析、考核及质量成本的计划与控制等。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是20世纪后期形成的,是将作业管理与质量成本管理相结合,并以质量作业为核心,将“作业”、“成本动因”等概念引入到质量成本管理中,是质量成本管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为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提供手段,并为企业制定内部质量改进计划、降低成本提供重要依据。

(二)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形成条件

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是以“产品”为中心。质量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围绕一定产品的质量成本而展开的,对质量成本的发生本源及其动因缺乏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出现的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成本计算(ABC)及其相继发展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为变革传统质量成本管理,提出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重要思路。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管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需要,以及企业的竞争环境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环境和动力。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其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持。由此可见,把质量成本管理从“产品”层深入到每一个“作业”层,形成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运用于高校的合理性及意义

(一)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运用于高校的合理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法人地位自居的高校表现出的产业性毋庸置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发明创造及为社会服务。高校三大职能活动过程已表现出与企业生产的类似性和渐进性。可见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企业化”了。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为例:就如同生产产品的过程,其基本环节包括:招生宣传(广告)——招生(进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分配(出厂)——用人单位的使用及毕业生信息反馈(质量跟踪)。由此可知,高校的“生产”过程由多个“作业”组成,且各“作业”间的界限及职能比较明确。已被“企业化”的高校必须也已经以法人地位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竞争、生存。因此,它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同企业已无很大差异。所以,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环境——以“作业”为核心的计算体系和管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科学化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等,高校都已经具备。因此,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引入高校是完全合理的。

同时,更重要的是,高校在引入质量认证体系提高质量的同时,也耗费了巨大的资源,所以质量不是免费的,质量是需要成本的。高校要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就必须控制质量成本,提高效益。因此,引入质量成本管理也是必然的选择。

(二)作业质量成本管理运用于高校的意义

首先,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现了“过程管理”的新思维,把高校质量成本管理深入的“作业”过程,实现了高校质量成本的动态管理。

其次,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现了“源流管理”的思想,把“成本动因”理论引入高校质量成本管理,引导高校从本源上寻求减少或消除无效质量作业,控制作业质量耗费,也使高校质量成本管理处于不断改善的环境中,有利于高校各部门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挖掘质量成本降低的潜力及准确计算“产品”成本。

四、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

对于高校来说,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运用应包括高校作业质量成本计算和作业质量成本管理。

(一)高校作业质量成本的计算

高校作为非盈利性事业单位,改革前资金主要或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对于成本的核算重视不高,且高校的质量成本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的特点,使高校的质量成本容易被忽视,因而正确核算高校的质量成本显得非常重要。核算的基本步骤包括:

1、确认高校主要质量作业和质量作业中心。高校质量作业是指高校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的作业。质量作业中心是指围绕某一重要业务过程的质量关联作业所组成的集合体。质量作业通常包括控制作业和控制失效作业。控制作业主要指预防作业和鉴定作业;控制失效作业主要是内部损失作业和外部损失作业。参考企业质量成本的分类,并结合高校的特点,本文将高校质量作业分为:预防作业、鉴定作业、内部损失作业和外部损失作业。并按质量成本的构成,分设四个质量作业中心:预防作业中心、鉴定作业中心、内部损失作业中心和外部损失作业中心。下面结合高校的特点,将不同的质量成本分别归集到相关的作业中心中去。具体如下表所示:

预防作业中心鉴定作业中心内部损失作业中心外部损失作业中心

质量计划工作新生检测“产品”报废质量诉讼

质量培训期中检测“产品”返修质量索赔

质量改进措施期终检测“产品”复检

质量审核教育设施检修

质量奖励

教育能力研究

确认高校主要的质量作业及确定质量作业中心,为资源耗费在不同作业中心中进行分配提供了基础,也为成本发生源的明确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质量作业的归集,质量作业中心的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家对质量成本有更一进步的认识和责任心。因此,质量作业及作业中心的确认是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开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应扎扎实实地作好这一确认工作。

2、将高校质量作业耗费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作业中心。高校质量作业耗用资源及作业量的多少,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这种资源耗用量与高校质量作业之间的关系,体现为“资源动因”,它是分配资源耗用的基础。结合高校来说,就是将耗用的资源按一定的标准——即“资源动因”分配到四大作业中心。明确各作业中心的资源耗用总量,有利于成本发生源的明确,使各作业中心能够对自己的责、权更明确,有利于质量成本的控制。同时也为下一步将质量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打下了基础。此步最重要的是“资源动因”的确定。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联系外界环境正确确定“资源动因”。

3、将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作业中心的资源耗用量,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产品”,正确核心各产品的成本。基于以上高校质量成本的计算方法,高校可编制质量成本汇总明细账。具体如下表所示:

××高校××年度教育质量成本汇总表

项目

单位高校质量成本汇总合计

本科生研究生二学位……金额(元)百分比(%)

本质量计划工作费

质量培训费

质量改进措施费

质量审核费

质量奖励费

教育能力研究费

本新生检测费

期中检测费

期终检测费

教学设施检修费

内损成本“产品”报废损失

“产品”返修损失

“产品”复检损失

外损成本质量诉讼费

质量索赔费

合计

注:表中“百分比”为该项目占总费用的比例。

按照作业质量成本计算的高校教育质量成本汇总明细表,有利于高校明确各种“产品”,如“本科生”、“研究生”、“二学位”等所产生的质量成本及其构成。使我们能够明确每一类质量成本的重要性及占总费用的百分比。为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成本的控制和降低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二)高校作业质量成本管理

高校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是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引入高校管理中,是在高校作业质量成本计算框架上的延伸和发展。具体包括:

1.高校质量作业分析。高校质量作业分析可以按质量作业中心进行。由于质量作业中心是由围绕某一重要业务过程的质量关联作业组成的,所以以作业中心为单位对质量作业进行分析会更透彻,更清晰。对某项具体的高校质量作业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直到为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效果分析,以此层层深入下去,实现对质量作业的动态管理。

2.高校质量作业的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推动成本的本源,对高校质量作业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来减少或消除低效和无效的质量作业,以及因这些质量作业所耗用的资源,这是从根源上寻找优化高校质量作业和质量成本的有效方法。它可通过“头脑风暴法”由各作业中心相关人员协作找出。

3.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是对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具体评价时应首先统计各质量作业中心的业绩,这是评价的基础。而对于各质量作业中心的业绩必须与其定立的质量目标与质量成本目标相联系,即考核其是否完成了目标及完成程度。这不但有利于质量目标及质量成本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增强了各质量作业中心的紧密度、依赖感,增强了各部门的质量成本意识。

以上三个步骤紧密相连、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五、高校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环境

高校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是高校质量成本管理的一个环节,更确切地说是检测环节。要使这个环节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则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较好的运行环境。为此,本文将查理•戴明(CharlesDming)的PDCA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中。

(一)P阶段。此阶段是规划阶段。做规划时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水平,降低高校质量成本支出为目标,通过对高校目前实际质量成本支出的分析,制定本期改进目标。针对改进目标,确定下一步高校质量成本改进重点,研究改进方案,确定具体措施和方法。

(二)D阶段。按照改进计划,实施高校质量成本改进。在实施计划之前,高校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计划实施培训,树立降低质量成本重要性的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应对整个实施计划进行严格控制。

(三)C阶段。对照计划要求,通过检测高校质量水平及高校质量成本核算,来检查、验证、改进计划实施结果。

(四)A阶段。在分析改进计划的实施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改进成果,并形成标准,以供以后实施。对于继续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次改进循环。

高校质量成本控制的PDC模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提高的动态循环过程,每经过一次循环,高校的质量成本就会得到改善。高校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更侧重于第三阶段,也为第四个阶段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其他三个阶段的涉及较少。因此高校在具体执行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时应同时加强其他三个阶段的工作,以使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在论述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含义及形成之后,本文指出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引入以法人地位立足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化”高校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篇9

【关键词】交通工程成本控制管理有效措施

Abstract: The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st accounting system, timely and faithfully on the cost of qua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 to exclude the risk or reduce to a minimum.Transportation projec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quality cost accounting system should be prepared to cost, quality, duration three contro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traffic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easures.Key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an effec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来降低企业成本,把影响企业成本的各种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交通工程项目通过建立质量成本的核算体系,及时如实地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可以把风险排除或减少到最小。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应该建立质量成本的核算体系,应做好“成本、质量、工期”三控制,向投资者提供满足的服务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

一、交通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1、质量成本核算制度

由质量治理部门牵头,实行分级治理,其中财务部门具体负责核算综合反映质量成本的最终结果。

2、成本核算,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可靠

其原始凭证和报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归集整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确立质量成本经济性的思想原则

为了使交通项目的建设满足设计、施工、质量诸规范的要求,适应业主的需要,同时又使质量成本最低,必须考虑成本与质量保证值之间的最佳平衡。

4、严格报告质量成本责任制

在工程质量成本核查工作中,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要明确,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工作有标准,从而便于对质量的考核。

5、交通项目建设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交通项目建设具有周期较长、协作广、材料消耗多、资金占用量大的特点,这就使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和内容有别于其它的行业。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基本与成本核算相同,即将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成本费用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的明细科目归集,然后确定出各个时期各项质量成本发生的情况。质量成本的明细科目,可根据前述各项成本的构成,依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确定。财务部门根据会计凭证和质量成本记账凭证等有关资料,建立质量成本台账,逐月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送质量治理部门,以便使他们了解质量保证活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下面就质量成本的核算内容简述如下:

(1)施工质量成本。项目部根据各班组实际发生的质量成本原始凭单,逐月进行统计汇总,并加盖“质量成本”印章,统计表由质量保证部门进行核对。

(2)外部损失成本。施工企业外部损失成本不是每月都发生的,但假如外部损失成本呈上升趋势,那将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信誉,影响开拓市场。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密切注重外部损失成本的发展动向。外部损失成本一般由设备材料部、经营部统计。

(3)预防成本。在一般情况下,预防成本只占质量总成本的10%左右,它与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相比属于不可避免成本,尽管发生额较小,但对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发生额的控制却能够起到积极作用。预防成本由质量保证部、工程技术部、经营部逐月统计。

(4)鉴定成本。鉴定成本一般由质量保证部和工程技术部统计。

(5)质量成本报告。各项目部门和有关部门根据原始资料填写报表后,财务部据此进行核算统计,并汇总填写当月质量成本总报表。

二、交通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1、人工费

项目组建后, 由公司配合项目采取招标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承包分包劳务的单位中择优选择一至两家信誉良好、价格低廉的劳务承包商。人工费的单价是通过招标来确定的。项目人工费分为定额内用工和非定额内用工, 定额人工费按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乘单价得出。其中,控制非定额用工是控制人工费支出的重点, 在人工费控制中较准确地掌握各类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并严加控制是很重要的。一般方法是将非定额用工按一定比例包含在定额用工中,然后包干到施工班组。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大致上说, 结构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5%左右, 装修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10%左右。另外, 控制人工费的支出还要十分注重避免返工及重复用工的发生。

此外, 在管理及成本上要精简机构, 压缩科室冗员及附属单位人员, 采取措施提高劳动效率, 使在岗人员做到一专多能。

2、材料费

在施工全过程中, 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左右。施工单位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 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管理, 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主要方法有:

第一, 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工程开工前, 项目经理及有关负责人必须反复认真地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分析, 根据工程测定材料实际数量, 提出材料申请计划,申请计划应准确无误。在材料采购前, 材料采购部门应建立询价小组, 进行市场调查, 保证做到货比三家, 优质低价购料。

第二, 大宗材料招标采购。公司每年对大宗的材料, 如钢筋、砼、模板等材料实行招标采购, 从采购上降低成本, 转移材料涨价的风险。年度采购每种材料一般选择两到三家信誉良好、资金雄厚的供应商或厂家来供应材料。

篇10

【关键词】改进挣值法;成本控制;框架结构

1、引言

工程项目的进度、投资和质量三大目标形成了工程项目的目标体系,是工程实施控制的重点。尤其是地基基础工程,作为一个建筑物的根基,对质量的要求更高。目前,无论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施工单位,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监控时还停留在对单一目标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即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单因素偏差分析方法--挣值分析法 (earned value method)。挣值分析法是一种对项目工期和成本进行综合管理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在应用过程存在缺陷 ,它没有考虑项目质量水平对进度和费用的影响,忽略了三者间的内在联系。由于缺乏将三大目标综合管理的有效方法,不能有效反映它们相互之间紧密的联系,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寻求一种方法将质量、进度、成本联合起来,及时分析、采取对策与措施,真正实现联合控制。

2、挣值法的基本概念

2.1挣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

(1)计划工作量的预算费用(BCWS),即(Budgeted Costfor Work Scheduled)。 BCWS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所需的预算工时(费用)。计算公式为: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定额。BCWS主要是反映进度计划应当完成的工作量,而不是反映应消耗的工时或费用。

(2)己完成工作量的实际费用(ACW P),即(Actual Cost forWork Performe d)。 ACWP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所消耗工时(或费用)。ACWP主要反映项目执行的实际消耗指标。

(3)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CW P),即(Budgeted Costfor Work Performed)。 BCWP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及按预算定额计算出来的工时(或费用),即挣得值(Earned Value)。BCWP的计算公式:BCWP=己经完成工作量*预算定额。

2.2挣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

(1)费用偏差CV(Cost Variance)。CV是指按检查期间 BCWP与ACWP之间的差异,计算公式为:CV=BCWP-ACWP

(2)进度偏差SV(Schedule Variance)。SV是检查日期 BCWP与BCWS的差异。其计算公式为:SV=BCWP-BCWS

(3)费用执行指标CPI(Cost Performme d Index)。CPI是指预算费用与实际费用值之比(或工时值之比)。计算公式为:CPI=BCWP/ACWP

(4)进度执行指标 SPI(Schedule Performed Index)。SPI是指项目挣得值与计划比,

即:SPI=BCWP/BCWS见图1。

综上,现有挣值分析法将项目进度和费用作为监测目标可以初步分析和判断项目监测点的进度及费用执行状况,但不能利用该方法判断出项目质量水平变化对进度及费用产生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引入项目质量影响参数对该方法进行改进。

3、改进的挣值分析法参数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对传统的挣值分析法进行改进,实现工程项目成本、进度与质量集成管理,这一新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挣值法原理的基础上再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即质量成本,以用于分析由工程质量因素所造成的项目费用变动。所谓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或者说与质量管理职能管理有关的成本。在传统的挣值法中定义3个质量成本参数。

(1)计划完成工作的预算质量成本(quality 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QBCWS,它反映项目计划质量成本与总计划成本的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QBCWS= i*BCWS,式中 i为施工项目执行过程质量成本与总成本的比例系数。

(2)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质量成本(quality 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即质量挣得值 QBCWP,它反映了质量成本投入向该项目质量成果的转化效果 ,其计算公式为 QBCWP= Q1P0,式中 Q1为已完成工作量,P0为预算单位质量成本。

(3)已完成工作的实际质量成本(qualit y actual cost for work performed)QACWP,它反映了项目实际质量成本的投入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QACWP= Q1P1,式中 P1为实际单位质量成本。

通过上述3个质量成本参数,可推导出与质量水平相关的 4个指标如下:

(1)质量成本偏差 (quality cost variance) QCV,其计算公式为 QCV= QBC WP-QACWP

(2)质量进度偏差(quality schedule variance) QSV,其计算公式为 QSV= QBC WP-QBCWS.

(3)质量成本偏差率(quality cost per-formed index) QCPI,其计算公式为 QC PI= QBCWP/QACWP.

(4)质量进度偏差率(quality schedule per-formed index) QSPI,其计算公式为 QSPI= QBCWP/QBCWS.

改进后的挣值分析法参数与指标体系说明见表1,图2。

改进后的挣值分析法不仅可以反应施工项目进度和成本投入情况 ,而且可以结合项目质量水平因素判断项目进度和成本产生变化的原因.

4、改进挣值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某基坑支护工程,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地上1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3.4m,总建筑面积3376.5m2,基坑开挖深度为 15.8m,局部加深为 16.5m,属超深基坑,采取桩锚支护刚性结构,根据基坑实际支护深度的不同,调整护坡桩的嵌固深度、锚杆的设置长度、排数。工程合同额 3150000元,计划工期 75天。

根据以往经验数据及工程设计要求,质量成本占总成本的 0.25,在项目进行到 50天时,计划完成工作量计划成本(BCWS)1535112.98元,实际完成工作量计划成本(BCWP)1381601.68元,实际完成工作量实际成本(ACWP)1765379.93元,计划完成工作量预算质量成本(QBCWS)383778.25元,实际完成工作量预算质量成本(QBCWP)345400.43元,实际完成工作量实际质量成本(QACWP)402967.16元,由此可计算出:

CV=BCWP-ACWP=1381601.68-1765379.93= -383778.25

SV=BCWP-BCWS=1381601.68-1535112.98= -153511.3

SPI=BCWP/BCWS=1381601.68/1535112.98=0.899

CPI=BCWP/ACWP=1381601.68/1765379.93=0.783

QCV=QBCWP-QACWP=345400.43-402967.16= -57566.73

QSV=QBCWP-QBCWS=345400.43-383778.25= -38377.82

QSPI=QBCWP/QBCWS=345400.43/383778.25=0.9

QCPI=QBCWP/QACWP=345400.43/402967.16=0.857

得出以下结论,实际成本超过预算成本,质量成本增加,进度拖延。成本的增加有一部分是由于质量成本的增加,进度的落后可能有一部分也是由于质量成本中的故障成本有所增加的原因。

经过分析,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质量成本的增加,混凝土用量增大,质量成本增加,导致成本增加,进度的拖延。根据对相关工程文档资料的查询,我们发现由于地层原因,在地下 9m处地层出现卵石层、砂层,出现塌空现象,导致护坡桩桩径变大,为保证护坡桩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标号、增加混凝土用量,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总成本和进度。

5、结束语

改进挣值分析法在地基基础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应用还未普及,将改进挣值分析法应用于地基基础施工项目成本与进度控制过程中,改善了以往在成本管理中的控制方面的不足,通过质量挣值分析使得影响项目成本变化的因素得到细化,实现了项目执行过程中质量、成本、进度三指标的联合控制,使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直观,有利于施工企业准确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冯东梅.改进挣值法在施工项目集成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49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