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调研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行业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行业调研

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传统手工会计

一、会计电算化行业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务会计实物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企业的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全国有一百万以上的人从事会计工作。而近年来会计行业的一个新变化是,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方式,更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许多个人企业和小企业从此不再需要雇用簿记人员。这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加大。在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期间,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招聘岗位将达到43.6万个。其中,需求排在前10位的专业分别是:市场营销、销售、公关;计算机、网络;财务、金融、审计建筑;电子、电器、通讯;教育、培训、家教;机械、设备维修;外语、翻译;经营、管理、策划;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前10位专业的招聘数量占招聘总数的70.5%。

从专业类别来看,市场营销等专业仍然是人才市场供求的第一位,求职人数和招聘职位数基本持平。从全国情况来看,财务、金融、审计(含会计)专业就业前景排在第三位,我们通过对会计电算化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起点低,加之国家税制和财务的要求,急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这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一次非常好的机遇。所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三、会计行业相关单位介绍及实地访问

本次以调研会计相关单位对会计电算化行业的认知见解以及对求职者的要求为主要内容,从中深入分析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会计电算化行业需求与要求。本次调研通过对三家不同层次水平的单位进行访问以及问卷调查,得出以下分析:

(1)人才需求量情况。据调查研究显示,近来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在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毕业生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而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应是财务会计专业未来就职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四、会计点算化职业技能需要与行业要求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会计点算化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会计管理职能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补充不论是对于会计职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会计人员个人的发展都日趋迫切。通过对湖州市南浔镇财务部门的访问、调研以及相关信息的搜集,对于会计电算化行业相关技能要求现得到以下个人见解。

(1)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专业素质和自身素质。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从传统的会计转向计算机网络会计,能编制财务预算,对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设计、编制各种内部报表,审查管理方案,能理解系统输出的信息并应用于实际决策,利用计算机系统来编制所需的财务报告,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等。网络经济时代的财会人员应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2)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培养利用网络技术熟练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化的环境下,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的信息用户,将会参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那么就需要会计人员去学习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并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计算机网络在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黑客及病毒的侵袭等,因此还要有专职的财会人员进行系统维护,以保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篇2

2014年11月14日,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指出要“紧紧抓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发展。”“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应该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一个专业如何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在管理会计转型背景下,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应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培养适用于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

(一)专业调研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范围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中小微企业,为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每年我们都组织专业教师对珠三角中小微企业展开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部门常见岗位设置、工作职责、能力要求。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一般企业常见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材料与应付款会计、销售与应收款会计、费用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出纳、会计文员等。

(二)职业能力分析

仅有分散调研对于我们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召集行业企业专家对典型会计工作岗位、专业能力要求、专业知识要求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我院会计专业于2015年7月邀请珠三角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了职业能力分析会,对典型工作岗位分析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有5个,包括成本会计、出纳、税务会计、往来会计、总账会计。在梳理出典型工作岗位的基础上,行业企业专家们对5个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专业能力要求及知识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将调研结果及职业能力分析会结果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三)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管理会计转型背景下,根据调研、职业能力分析及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情况,我院会计专业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如下:本专业培养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适应企业财务及相关领域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和经济政策,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等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及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的检索、分析及日常公务处理,具有较强的账务处理能力及一定的成本管理、税务筹划、财务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强调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更看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

三、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需求明晰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培养适用的人才。

(一)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我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下页图2所示。从流程图可以看出,课程体系归根到底要依据就业岗位群及各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来构建。

(二)构建适应管理会计转型的课程体系

财政部于2010年颁布《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要大幅提高会计人才素质,进一步优化会计人才结构,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这一关于会计专业人才的战略目标的提出实质是要改变企业财务人员重核算轻管理的现状,通过提升会计专业人员素质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把政府的要求反映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上,那就是要在夯实学生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开设一些专业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财政部2014年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明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提出要“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其中措施之一直指高校,指出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2016年,财政部密集三份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文件,6月《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10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12月《关于就<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的函》。细读这三份文件,可以看出财政部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及推广管理会计应用的决心与紧迫感。鉴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已经非常清晰地构建了管理会计的框架,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可以直接借鉴《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与目标,分析勾勒出相应的课程。

(三)适应岗位需求及管理

会计转型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结合前面分析。

四、结语

高职院校主要还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我们也要根据本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确定以后,专业教师仍然要及时跟踪企业岗位需求,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S].2010.

[2]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S].2014.

篇3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形式采取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毕业生的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4份,收回问卷的有效率为98%。第二部分是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需求情况展开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表形式展开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7份,收回问卷的有效率为96%。

二、调研结果

1.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会计专业毕业生调研结果显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达90%左右;就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省内,其中省内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占省内就业人数的75.4%;从岗位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出纳(33%)、会计(20%)、成本核算(15%)、电算化会计(13%)、统计(12%)等岗位,其他散布于仓库管理、审计(7%)等岗位。根据以上调研结果,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电算化会计、统计、审计等职业岗位群。

2.会计相关岗位工作过程及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分析。针对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行业企业市场调研结果显示,会计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电算化会计、统计等,相关岗位的分布同会计专业毕业生调查结果是一致的。根据收回的企业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后,相关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见下页表。

三、调查结果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

基于以上分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会计工作流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平台,根据会计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工作领域—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分析转换,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了以能力本位、以技能核心的领域化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三个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专业基础领域和专业核心领域两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

篇4

一、现场审计前方法

为了提高视同销售涉税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现场审计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业经营特点,估计发生视同销售可能性首先,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业经营特点,具体做法有:可登陆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在行业的多家网站,了解行业的经营特点、促销手段等,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中地位、经营产品等;使用电话或电子邮件等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初步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营销策略、行业竞争情况等;具体负责审计人员可以与有相同行业审计经验的同事交流,询问这种行业视同销售方式、频率等。其次,整理分析所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及其行业经营情况,运用职业判断估计发生视同销售可能性、方式、领域等,确定现场审计阶段重点审计领域。

(二)设计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做好审前调查因视同销售涉税审计主要风险为遗漏风险,设计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应考虑各税种可能发生的视同销售规定及可能的会计核算,首先,要了解各税种视同销售的规定。具体而言有以下一些税种对视同销售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契税暂行条例细则》(财法字[1997]52号)第八条土地、房屋权属以下列方式转移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征税:如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以土地、房屋权属抵债;以获奖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以预购方式或者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二是《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发生应税行为: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以下简称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其所发生的自建行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三是《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四是《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用于其他方面,是指纳税人将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五是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届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七条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六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发生所有权转移时应视同销售房地产。并注意区分各税种视同销售规定异同,如产品内部使用,企业所得税执行法人所得税制是以所有权转移为判断依据,不作为视同销售,而消费税则按最终消费对象确认为视同销售。同时。应了解有些视同销售发生行业特点,一般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契税易发生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消费税易发生在商贸企业,而企业所得税可能发生在各类企业。其次,了解视同销售会计核算规定。依据《关于自产自用的产品视同销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复函》(财政部财会字[1997]26号)和《关于执行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会[2003]29号)文规定执行,会计上不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确认会计收入,一般按照成本转账。与税法规定相比,会计只对自产自用的产品、捐赠核算做出规定,导致此外视同销售会计核算实务中不统一。再次,考虑税法与会计对视同销售规定及差异。为了获得更多的企业视同销售信息,应设计问答式问卷,以降低视同销售审计遗漏风险。

(三)审前获取各税种纳税申报表,取得纳税第一手资料在现场审计前获取各种税种纳税申报表,了解是否有视同销售业务,视同销售业务的纳税申报是否按税法规定。获取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将其与各种税种纳税申报表对比,尤其是分析利润表,判断是否有少纳税可能性,为现场审计重点领域提供线索。

二、现场审计方法

针对视同销售业务的特点及税务与会计处理差异、其审计为整体审计一部分的特点,笔者认为,现场宜综合采用以下审计方法:

(一)分析性复核方法因会计对视同销售业务记为成本费用。对审计年度按月或更短时间测算成本费用明细项占收入比率,进行时序分析,对于比率异常变化的临近月份的成本费用会计账簿进行重点审查,关注账簿中摘要说明,确定成本费用的审计样本。

(二)实物盘点法为了避免审计遗漏风险,对存货、固定资产应采用实物盘点法,编制实物盘点表,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账簿核对,排除常规销售业务、差错影响之后,如果账载数多于盘点结果,说明有未及时入账的销售,进一步核查是否为视同销售业务。

(三)比较分析法现场获取被审计单位填制的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并应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了解被审计单位填制的视同销售业务情况。并将调研问卷与会计账簿、纳税申报表核对,分析是否有差异,差异是否符合常规,并判断是否有漏记视同销售业务情况,以及视同销售纳税是否及时足额。

(四)审阅法基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会计科目设置情况和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的分析,确定有可能记载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账簿,如:应付利润、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等进行审阅,发现异常,抽查对应的原始凭证,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将检查情况与纳税申报表核对,依据税法规定测算视同销售纳税是否及时足额。

(五)询问法为了避免理解差异,应围绕视同销售的调研问卷,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以进一步发现视同销售业务是否漏记及核算纳税申报问题。并询问被审计单位近年是否接受过审计检查,如接受过审计检查,要索取并分析检查报告等;并询问被审计单位是否受过行政处罚等,如果受过行政处罚等,要了解原因。并根据情况,判断是否追加视同销售涉税审计程序。

三、现场后审计方法

为了控制视同销售业务涉税风险,审计报告阶段,应综合各种审计结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比较分析法一般大型项目会由多人参与,底稿比较分散,项目负责人应综合所有底稿,比对底稿之间逻辑关系,尤其将视同销售业务底稿与相关的收入、成本费用底稿比对,判断视同销售业务审计结论正确性。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是为了培养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提供的直接为从业服务的教育。职业教育并非高等教育的低级阶段。高等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非职业教育,间接服务于就业。但目前的中国职业教育最高层次表现为大专,即高等职业院校,这决定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在课程的广度与深度设置上是不能与本科会计学专业相提并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所区别,拥有自己的特色与创新。

1.从就业市场出发,重视市场调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直接地就业,应一切从就业市场出发,尊重市场需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的职业院校,在开展市场调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一方面依托企业人事部门,国家就业五十强评审,麦克斯等第三方认证度较高的调研机构;另一方面依托学院内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调动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参与调研工作,常规运作,制度保障,并辅以多种现代的沟通手段,例如QQ、微信、校友联谊会、问卷调查、行业专家座谈会、学校走访学习等。会计电算化专业围绕着中小型会计行业人才结构现状、适当人才需求状况、会计专业发展趋势、岗位对知识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要求等敏感因素,通过设立一系列高关联度指标,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与企业亲密接触,适应经济与行业发展。

2.探索职业道德建设新模式

“厚德载物”。职业道德既是基本的职业资格要求,也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参考标准。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约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与人沟通。”而在与人沟通与交往过程中,道德品质无疑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会计知识与技能方面很难与本科学生相抗衡,应提高“非智力”因素的比重,重视情商教育,加强道德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赢得就业市场的成功。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示范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于2002年,发展至今,已由原来的3个班108人扩建到在校生25个班约1250人,院系领导坦诚地认为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并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其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2.1充足的课时讲授职业道德

安排“财经法规”、“会计职业素养”等专业课程,以独立的章节形式讲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具体的会计职业道德。并辅以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模拟真实的会计岗位环境,形象地剖析典型会计失德行为及危害。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中也应当穿插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教师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密切结合融入课程教学,自我教育,加强管理,展现良好的专业素养。

2.2实现自我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

“教是为了不教”。自我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发地将职业道德要求转变成行动,作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学生在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中,体会真切的职业环境,通过严谨的训练、严格的管理,规范行为内化成自身的道德修养。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也“别有用心”营造职业道德的学生活动,例如,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集体,学雷锋活动日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大学生活中寓教于乐,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和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热爱专业,诚实做人等职业品质。重视德育的考评体系。在一年一度的院奖和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中,建立德智体美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其中德育成绩占综合测评的30%,违规违纪实行一票否决,从纪律和规章上给德育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3.从就业视角构建课程模块

职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是工作体系,工作体系是由一系列关联的工作任务构成,从这个角度讲,职业教育本质是实践的体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课程结构影响着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从量上来说,理论知识并非获得就业适应能力的充分条件;从质上来讲,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紧密也是不恰当的。作为重技术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更应如此,一定要“有的放矢,敢于舍得”,用心设计课程的结构,把握“量”与“质”的平衡。

3.1按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要求安排课程结构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行业敲门砖,助理会计师证书是职称系列的第一道门槛。从中小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出发,紧密结合专科毕业证书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制订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3.2理论够用,实训充足

理论知识安排多少,服务于考证与“动手环节”,企业用多少,我们学多少。课程体系既有理论教学部分,又有实践教学部分。二者互为补充,交叉渗透,协调统一。3.2.1从三年的大块结构分,由“三步骤”+“两环节”构成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省级示范学院,它的“三步骤”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三个部分;“两环节”是指手工记账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两个过程。通过“三步骤”+“两环节”贯穿全三年,由专业基础课程进阶为专业核心课程,最后发展为综合实训课程,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3.2.2从一门课程的小块看,由理论部分和实训部分两块构成实训部分课时占据课程总课时的1/3以上,实训课程充分利用最新的财会教学软件,如网中网、用友、金蝶等相配套的实训部分,利用真实的凭证、账本等实物票据资料,采用案例分析法、项目导向法、情境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将理论教学形象化、真实化、场景化,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与生疏感,达到零距离就业的效果。

4.打造符合职业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1健全完善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职业院校的师资与普通学校不同,不强调高理论,高科研。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不但要懂教学,而且要像老会计一样走过市场,懂得做账、报税、财务管理、审计。从某种程度上讲,职业教育的会计师资应同时具备教育家、财务总监和基层财务人员三种职业,配套保障的培训与进修是必不可少的。

4.2加强企业实习基地建设

一方面,“引进来”,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具有会计事务经验和财务管理经历的企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不仅把企业的培训模式和先进技术带进学校,还可以依托自身的实践经验开拓教学和科研的新思维,成为“教授型”会计师。另一方面,“走出去”,鼓励我们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经济业务概况、岗位细责、管理规章和用人制度等企业概况,有助于制订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的职业技术学院,它成功地将代账公司引入校园,通过这个校企合作的平台,教师可以亲身体验从会计从业证、账簿到报表的全套操作,感受会计分岗的不相容与相互衔接,较好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开展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5.因地制宜,特色创新,建立核心竞争力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种品质发展的思路是不符合专科学生的现状和会计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高职教育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当找准自己的卖点,避免过强的竞争,以特色求发展。

5.1与学院特色相吻合

中国的高职院校是有着鲜明的行业特色,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个服务型专业,可以适用于各个行业,在高职办学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行业特色。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企业需要什么,会计电算化专业就安排学习什么,在有限的时间和繁琐的理论中选择达到会计电算化专业与订单企业在就业市场中的最佳平衡。但是订单企业很难满足全部就业需求,还是需要会计电算化专业认真分析高职就业市场趋势、政策支持、地域经济等,“避敌就虚”。特色要有可行性:“开口”要适度,既不能遍地开花,也不能路子狭窄;要因地制宜,符合地域经济、学生质量、师资配备和专业发展等客观情况。

5.2与学生特色相吻合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办学目标是实现每一位学生成功就业,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除了强调专业外,更重要地是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性格等,找出他们自己的闪光点,在大职业中定位恰当的职业细分,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能做什么?量身制作,量体裁衣。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才真实感受到学校教育的价值,也才会真正反哺我们的学校。除了开设《职业规划》、《会计职业素养》、《就业指导》等专门的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分析评价体系外,我们应该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爱好特征参加多项活动,培养多项综合能力,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职业档案,辅以辅导员、专业教师、同学、学生会同事、家长等多方评价完善这个档案,指出孩子的缺点、竞争力、努力点和阶段努力方向。职业人生,人生幸福。

【参考文献】

[1]于冰.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6):70-72.

[2]吴冬霞.基于德育模式下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4):203-204.

篇6

【关键词】记账行业 发展 目标 思考

一、研究的背景

小微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记账机构一般属于小微企业,支持和促进记账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规范会计信息质量,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上海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公告2011年第34号),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2〕98号)等法规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切实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制定和落实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和结构调整,积极鼓励和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也要求加强对记账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记账行为,更好地发挥记账机构规范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记账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

记账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小微企业的记账机构也是上海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和重点扶持的对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市企业财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上海记账行业总体上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公平竞争、专业能力、内部管理等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亟待通过梳理行业现状,找准影响记账行业健康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成因,进一步为记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出方向和对策建议。

二、记账机构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末,上海市经批准设立的记账机构862家,从业人员四千多人,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其中记账业务收入规模近六亿元,共承接五万多户企业的记账业务。

本市记账机构从业人员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约占80%,具有初、中、高各类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比例近60%。

记账业务收入低于50万元的记账机构,约占本市全部记账机构总数的70%,其记账业务收入合计约占全部记账业务收入的20%;记账业务收入超过300万元的记账机构,占全部记账机构总数的5%,其记账业务收入合计占全部记账业务收入近40%。2012年,大部分的记账机构处于亏损经营或微利状态。

委托记账机构提供服务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业,年销售收入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约占65%,大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三、影响记账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记账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记账机构规模较小,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个别记账机构还存在压价竞争、违规执业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记账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记账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小制约了行业发展

记账机构整体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记账机构业务范围仅局限于会计记账核算和税务申报。记账机构规模较小与行业准入门槛标准较低,以及记账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不无关系。根据《记账管理办法》(财政部令2005年第27号)的规定,专职从业人员满足3名以上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主管记账业务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即可申请设立记账机构。虽然27号令的有关规定有利于记账机构的初创,也满足了小微企业最基本的记账服务需求,但记账机构作为中介行业,应该满足中介行业对人员素质、职业技能、资信水平的要求,然而该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服务模式单一,成了影响记账机构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的因素之一。

(二)公平竞争的记账市场环境尚未较好形成

一方面,记账行业业务竞争激烈,为承揽业务,部分记账机构不得不降低收费标准,行业低价竞争现象普遍;另一方面,由于有关法律法规对未取得许可证的记账和个人兼职会计的管理问题尚未作出明确规定,记账行业中还存在未经工商登记或未取得记账许可证的记账机构,以及个人兼职会计,他们游离于政府部门的监督之外,有的用非正当手段承揽业务,恶性低价竞争,严重影响了记账市场的有序竞争。

(三)记账机构的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记账管理办法》规定,记账机构应建立健全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但是,记账机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规范缺失,业务操作不规范现象较为突出。部分记账机构不参加年度核查,或不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未进行电算化备案等问题时有发生。个别记账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行业自律意识不强,执业不规范甚至违规执业,使记账的独立性难以保证,进而影响了整个记账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四)记账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

一方面,记账从业人员中,具有中高级会计专业资格的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初级专业资格(含)以下的从业人员仍超过三分之二;另一方面,委托记账单位广泛分布于商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执行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等不同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业务较为庞杂。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老化、结构单一,对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存在不足,这既不利于提升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制约了记账行业的发展。

四、记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按照党的十报告中关于“政社分离、管办分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精神,以法律规范、行业自律、政策扶持、加强监督为原则,提出记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根据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及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鼓励和扶持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记账机构在规范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应确定记账行业“十二五”期末实现的目标任务。

一是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末,记账行业的业务收入规模、规模以上的记账机构,以及专职从业人员数量等,需要明确一定的量化目标,力争尽快形成记账机构内部管理科学规范、市场定位各有特色、服务对象各有特点、地域分布较为合理、不同规模记账机构有序竞争、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明显增强。要在继续有效落实现行鼓励扶持记账机构发展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引导不具备单独设立会计机构的小微企业实行财务外包,积极拓展记账机构的业务规模、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

三是行业自律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应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行业自律组织,规范行业执业标准,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实施行业自律管理,配合行政监督管理,不断规范记账行业的从业秩序和竞争秩序。

(二)修改完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记账行业发展的大环境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记账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记账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记账行业发展的大环境。

一是认真开展记账行业调研工作。深入研究记账机构在设立审批、日常管理、年度核查或专项普查工作,以及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分析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因素,为完善法规制度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二是适时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针对调研结果,充分听取行业意见,适时修改完善《记账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跟踪监管机制、行业退出机制、违规承接业务处罚等办法。

三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行业发展大环境。按照“政社分离、管办分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法律规范和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加强指导和服务,规范执业的监管,以营造记账行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三)探索行业自律管理,大力提升记账机构的执业质量和社会公信力

记账机构向企业等各方面提供专业服务,记账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行业自律管理有利于促进行业自身的规范发展。

一是探索组建行业自律组织。财政部门牵头组织记账机构,特别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记账机构,研究行业自律组织组建工作,为行业规范发展发挥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自律管理职能。行业自律组织按照记账行业发展特点,研究制定执业规范,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实施分类管理,交流行业执业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自律管理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行业整体执业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是规范行业业务收费标准。由行业自律组织研究制定记账行业收费指导性标准,明确行业最低收费,遏制低价竞争,规范竞争秩序。

(四)政策扶持,积极引导记账机构创新业务发展

充分发挥记账机构的专业服务力量,有效扩大记账机构业务范围,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记账会计服务,切实提高小微企业的资信水平。

一是政策引导拓展新兴业务。在记账业务之外积极开拓内部控制设计咨询、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业务,大力拓展记账机构的业务种类和业务规模。同时,在村镇改革中引入记账服务,充分发挥记账机构在规范村镇会计核算、加强村镇资产和资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政策扶持支持行业发展。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选聘记账机构为小微企业实施记账专业服务,切实提升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信度,有效帮助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

三是加强培训,打造人才队伍。要在继续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同时,探索培养记账行业人才,将记账行业从业人员纳入上海地方领军人才和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范围,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记账人员队伍。

(五)加强监督,督促记账机构规范执业

财政部门要履行监督责任,创新监管思路,切实促进记账业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依法审批。要本着依法、便民、高效的原则,规范记账的行政许可,明确审批责任,强化责任意识,从记账机构设立审批环节加强管理,从源头上保证记账机构质量。

二是强化行业管理。加强记账机构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对于成立时间超过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记账机构,全面实施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规范记账机构的财务会计管理,推动记账机构不断提升执业水平。

篇7

关键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强化;风险防范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银行控制与管理研究中,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其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将对银行的经济效益、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防范银行金融风险。会计内部控制能够运用会计方法与手段有效降低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差错与风险,实现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在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中,为了实现银行稳定经营的目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一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关键。现代银行必须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严密的、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覆盖银行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以此强化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为银行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1 关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对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影响分析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根本就是为了银行实现经营目标、防范金融风险而制定的政策、制度与方法。因此,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对银行风险防范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金融业风险较高的现状下,风险防范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与内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以会计职能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与发展。而且,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强化银行业务活动的自我规范、强化业务活动评价,以此提高银行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针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对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影响,现代银行应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强化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

2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重点与方式分析

2.1 分析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促进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在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文献以及相关新闻、案件的收集与整理中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首先,相当一部分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理念不足,缺乏相应的认识。造成了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相关工作开展不足等现状。而且,在实际的会计内控工作中,多数银行仅注重其制度的汇总忽视了会计内控工作的监督机制。加上银行业务开展对全行发展个人收入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造成了违规违章行为的时有发生。另外,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状况评价机制滞后、关键岗位缺乏监督机制以及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不严等因素也是导致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的主要原因。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银行应从自身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2.2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强化

2.2.1 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意识,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首先,现代银行应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对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正确认识与处理。以会计内部控制作为基础,提高银行对金融法规以及制度的遵守,避免不正当竞争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从银行的会计内控意识以及业务与会计内容的关系处理入手,实现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化。在此基础上,银行还应加强会计人员内部控制的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通过对银行会计人员意识的强化,使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中会计人员都能够通过风险防范意识与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开展监督工作,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2.2.2 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促进会计内控工作的开展

在提高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的基础上,现代银行应对自身会计内控体系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通过调研与分析明确现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不足、了解相关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以此为基础进行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通过分析不足能够使银行在调研与分析中了解银行业务特点与自身会计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为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在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对会计内部流程进行梳理与优化、对作业流程进行评价,通过优化流程是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减少各环节风险。并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系与制度建立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2.2.3 针对银行信息技术应用,强化信息管理以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在现代银行业务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现状,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还应加强信息处理、分析与监督等工作。通过完善管理系统、强化权限控制等方式预防业务操作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另外,银行还应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实时的风险监控。利用实时监测系统了解可以交易,并对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处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以及针对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强化信息处理、分析与监督,以此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促进银行业务工作的稳定发展。

2.2.4 建立健全的、高效的银行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现代银行应建立健全、高效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与检查机制。通过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日常业务情况的监督等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而且,通过监督机制的实施还能够为及时发现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的不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奠定基础,为及时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另外,银行会计内部监督机制的应用还能够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促进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与开展。

3 强化银行业发展趋势与形式分析,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了解银行业的形式与发展趋势有助于银行针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重心的调整,有助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方式发发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在现代银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业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加快、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等都将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银行应注重对银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了解与分析。同时,针对现状与趋势分析调整会计内部控制内容与重点,以此为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银行业市场竞争的激励以及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银行必须加强自身的会计内部控制,以此保障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合法性,同时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针对现代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本文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如何完善并强化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强化的重点与关键,为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刘明,郑国涛.银行业现状与风险防范分析[J].金融资讯,2010,9.

篇8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实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向地方中小企业输送人才的地方院校,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改革势在必行,通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调研了山东省内多家企业和济南及周边多家高校,对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市场调研分析

1.调研企业的规模及性质分析

本课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选取样本企业时着重选择了中型以下企业,具体情况如下:本文调研的120家企业中,严格按照划型标准的规定,大型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4%,中小企业共有99家,占比82%,微型企业数为16家,占比14%,由此可见,此次本文调研的主要对象集中在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

2.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学历需求

为了充分了解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现状,我们翻阅了大量企业的招聘信息,相比外企与大型国企对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的高要求,中小型企业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首选,这也是调研组在选取样本企业时最重要的一条参考。

3.中小企业岗位划分及各个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

会计岗位是所有企业必须设立的岗位之一,一般来讲,企业从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岗位进行划分,因此,每个企业的划分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总体上包含财务主管、会计主管、出纳、销售会计、工资核算、成本会计、稽核岗位、固定资产核算等。

二、高校调研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尽管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或者可以量化的标准,这就使得许多地方院校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某些地方院校仍就摆脱不了对自身办学层次的盲目追求,虽然喊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输送应用型人才,突出地方办学特色的口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走的却是研究型大学的路子。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在调研的地方本科院校中,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类似,即第一学年为公共课,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第四学年为毕业设计。在这些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所占的比重略大,所有课程的总实践学时大约只占到总学时的20%左右,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符的。

3.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调研组调研了20家地方本课院校的62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任课教师。20所院校中,有14所院校专门设有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或者会计电算化教研组,另外6所由于会计专业招生人数较少,没有单独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者教研室,但是平均每所院校至少有2-3名专任教师担任《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工作。

“双师型”教师8名,只占总人数的2%,其余教师均为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这对打造一直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无疑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构想

1.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

以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为目标,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原理与操作技巧,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会计实际业务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用会计软件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处理经济业务的信息化意识。

2.以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

第一,会计信息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更新快,因此教学内容要具备前瞻性,以满足不断变化更新的岗位职责对人才的需求。第二,要精心设计实验材料,模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部门,模拟职业环境与实际工作岗位,营造仿真的实验环境,缩小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彻底解决毕业不能马上就业,就业不能马上上岗的难题。

篇9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 课程建设

“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是我院为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开设的一门集理论基础和职业实践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课程。鉴于专升本的修业年限,该课程共开设两个学期,共计分、168学时,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审计模拟实训、职业岗位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石。该课程的建设团队预期利用两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教学质量上乘、教学特色鲜明且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水准实践类课程。对该课程的建设规划内容探讨如下。

一、课程标准开发

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对财会人才的要求以及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财务人员转型趋势,财务人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工作重心由核算向管理业务财务财务管理决策转变,同时财务工作职能也面临着像工业4.0一样的发展进程,出现财务领域的4.0,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的设计开发将与时俱进,人才培养定位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以实现工作体系到课程化的转变,职业能力标准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如图1所示。

课程建设团队将采用以下具体开发步骤:第一,由项目负责人牵头,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设计调研方案,面向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进行典型岗位调研和调查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第二,根据岗位的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职业岗位(岗位群)能力分析表。项目成员分解各岗位(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的关联性,撰写课程标准初稿。第三,召开由课程研发专家、企业财务主管、CPA及项目团队成员参与的现场项目研讨会议或者通讯评审会,审议通过课程标准。

二、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体系设计及建设

“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专升本会计专业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构建思路设计为以“TAKE”模式为核心、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其中T代表知识,A代表技能,K代表素质,E代表实际操作经验,该模式主要特征表现为按照“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内容,以会计准则为依据,通过模块式教学,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应用知识以及环境知识。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扩展课内所学知识,可以采取跨院选修、BB网络学堂、云班课堂、企业名家导师微课堂、讲座等形式。理论与实训的融合还离不开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通过会计专业实训室安装好的财务专项、综合实操软件完成训练,另一方面,在仿真的VBSE环境下完成综合训练,同时也可在校内采取“教学企业”模式,融入校企合作,学校既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环境与项目引入学校,也可以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搭建孵化平台,融合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使实践教学不过于依赖校外企业,在校内实现充分的“工学结合”,最终形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校内“教学企业”如果说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试验田,那么校外实践基地则是学生获取专业实践经验的必由之路,也是“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如图2所示。

针对“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的课程性质及学生特点、专业岗位需求,构建基于岗位分工、任务导向的“一线、二真、三融、四岗”课程内容体系。“一线”即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照会计业务流程来构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二真”即职场环境真、业务处理真。嵌入直观的、逼真的职场环境,配置办公桌椅、电脑、会计办公用品、印章等,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课程设计的经济业务和资料都来自于企业,各种票证都采用现行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统一要求的规范票证。“三融”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将知识、技能、素质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将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将教、学、做融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四岗”即按有关规定和会计实际工作情况,将会计职业分解为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四个典型岗位,设置对应的任务,学生分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进

针对“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特点,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建设团队设计了双轨驱动式教学模式,即要求教师一方做到“一个侧重、两个追求、一个利用”;学生一方做到“三会、一高、一补”。以往的教学模式只强调学生做什么、如何做、能做什么,实际上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的潜能也无法发挥。事实上,实践类课程更需要教师的引领,而不是自我练习课,需要教师、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具体到教师方,“一个侧重”是指教师讲课时要侧重方法论的讲解,教给学生贯穿知识的方法和思路,以引线为先导而不是针对教材内容的盲目剖析,因为对于专升本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两个追求”是把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把学生的兴趣调动到极致,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氛围。近年来,“互联网+”的出现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同样,“互联网+”时代必将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一个利用”就是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手机,“手机参与教学,用科技改变课堂”,通过移动互联网软件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如UMU教学互动软件、微信关注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可以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方达到了教学模式的要求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从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的行为是输入式的,学生的表现是输出式的,要求做到“三会”,即会说、会写、会独立思考,专升本阶段的会计专业学生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核算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挖掘他们的管理才能,要学会对实践业务的结果进行分析,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一高”是指情商高,这一点也是今后作为管理者必备的条件。“一补”则是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短板,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善于查找自身短板,培养学生具备走向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如图3所示。

四、课程团队建设

(一)实施“三导师制”,为学生全方位配备师资力量。改变以往“双导师制”模式,联合校内辅导员或班主任实施“三导师制”。三导师由专业教师、校外企业人员、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辅导员一般在学生入学和毕业前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门课程;专业教师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兼顾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外企业人员是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可以增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实务操作能力,使学生少走弯路。三位导师的影响力实质都决定了学生的专业前途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要组合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配合,口径一致,改善当前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专业指导性不突出的问题,为共同的财务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如下页图4所示。

(二)夯实师资队伍“双证书制”,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实践。课程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双证书”,提高“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教学质量。该课程为实践类必修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在专业理论传授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行业、企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务操作能力,将最新的实务操作流程引入课堂教学。如图4所示。

(三)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岗位培训,了解学科前沿理论和行业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会计行业人才的重新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新的课题。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要随时了解业界动态和需求,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理论,了解“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内涵,对会计领域今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应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岗位培训,全方位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与时俱进,从容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图5所示。

五、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网络辅学

(一)构建“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网络学堂教学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辅资源,该课程可以继续充分利用我院自2011年开始建立的会计实训室和BB网络学堂平台,在构建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知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多门课程的网络学堂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为学生营造仿真的职场环境,合理有效地使用网中网、用友等财务系列专项教学软件,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引入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尝试规划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训室建设方案。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财务人员要慢慢从基础业务向业务财务及财务管理决策转型。传统财务人员面临着分化的局面,即分化为高端财务决策人员、业务财务人员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人员三类。借此课程建设之机可以积极调研,了解实训室的特点和建设条件,结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可行性分析,如可以实施,则设计实训室软件功能转型方案,让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反之则仍然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如图6所示。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对于“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的建设,要本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原则进行规划,依托“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将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为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S

参考文献:

[1]赵改玲.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15,(12).

篇10

【摘要】基于云技术开发的在线会计服务实现多用户动态实时低成本共享资源,企业财务信息处理存储由建在云端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完成。本文通过调研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应用需求现状,分析典型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发现安全性、数据管理、个性化服务等是困扰在线会计服务前进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关键控制点,构建基于云环境适合浙江民营企业需求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以期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 SaaS 模式 在线会计服务 民营企业

一、引言

目前浙江省工商局统计在册企业数达110.8 万家,其中民营企业96.3 万家,占比86.9%,其中约85% 为中小微企业。资料显示浙江民营经济占GDP 比重达63.8%,中小型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显著特色及重要推动力。Amazon 的云服务(AWS)为全球190 多个国家地区的40 多万家商业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Google Apps 全球企业用户超400 万家,当今国际大企业运营网络化,借助互联网实现跨时空实时业务协同。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要与之同台竞技,必须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云计算环境下在线会计服务平台,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动态管理模式。

本文采用网站调查问卷、发送电邮、邮寄、企业座谈、专家访谈等方式发放问卷对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构建在线会计服务模式。

二、企业在线会计服务调查分析

(一)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基础信息分析

通过前期专家访谈、企业座谈、资料查阅等信息收集处理,本次调研对象基础信息主要区分不同调研对象是否使用在线会计服务及对此服务的了解情况。所有调研对象使用在线会计服务率为31.64%,其中大型、中小微民营企业占比分别为6.64%、22.66% ;使用者对云端记账、SaaS、PaaS、IaaS 等云计算模式均表示清楚了解,未使用者中仅有18.86% 对此清楚了解,65.14% 对此仅听说或一般了解,16% 对此不了解。由此可见,云计算环境在线会计服务的影响面还较小,55.47% 的受访者对此知之甚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采用在线会计服务的比例远高于大型企业,原因是大型企业自身财力物力人力充分,支持本地运行财务系统居多。

(二)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功能需求分析

调研显示,67% 的受访者认为基于云计算环境在线会计服务是有必要的,认同云平台按需使用、低成本、流程简洁,认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需要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记账、应收应付、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80% 的受访者认同财务业务动态一体模式,绑定租用在线会计+ 进销存。民营中小企业还注重财务分析、咨询、预警等增值服务应用功能。

(三)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应用分析

调研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已使用在线记账服务居多,部分实施在线记账+ 购销存(25%),认同在线会计云服务一次性投入低、多人异地协同,数据实时更新掌握等优势。但已使用在线会计云服务受访者(超70%)认为:数据安全防范、稳定性可靠性、稳私保护、服务质量、网络安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提及缺少政策监管(40%),个性化服务欠缺(38%)。未使用在线会计云服务的潜在用户主要对在线数据安全性,风险担忧(80%),及认为缺乏成功实施方案供参考(75%)。

三、企业在线会计云服务模式存在问题

(一)安全问题

针对目前市场上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功能调研,发现服务供应商提供用户登陆安全提示,但用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密码设置简单也没有强制修改措施,登陆安全存在隐患;目前在线会计支付服务数据自动存储云端,服务供应商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传输数据加密,用户只要能联上互联网,随时随地按需调用数据信息,但现实中互联网络的稳定性、持续性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用户数据存储在异地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服务供应商掌握用户最核心的商业数据,如何使商业数据不被恶意第三方窃取,供应商严禁除用户授权外的第三方实施对数据操作也是存在问题。

(二)数据管理问题

初次使用在线会计服务时,服务供应商提供标准模板导入财务数据,这对初次使用者存在难度。由于不同服务供应商为垄断资源,对用户数据转移接口的设置自成风格,没有统一标准,用户在日后选择其他服务供应商时转移数据埋下隐患。

(三)个性化服务问题

目前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模块功能相对简单,仅限于常见财务核算功能,但税务管理、薪酬管理、财务分析等功能尚未健全。对用户如自定义打印单据风格等部分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偿增值服务,但仍有一定局限性,限制中小型企业财务业务决策有效性。

(四)动态财务预警问题

企业需实时掌握实际存货库存量,要求结合采购、销售订单能自动核算待采购各类存货数量,及时发出采购预警,实现存货可用量分析;企业要求服务供应商根据会计准则提供多种存货计价方法,自动核算各类存货发出成本,企业能即时计算毛利。但目前仍未做到。

(五)内部流程控制

在线会计服务使用户日常只要对发生业务填制凭证,无须审核,系统自动将凭证过账,账簿报表自动生成,流程简单的同时,也使传统会计内部稽查、多级牵制作用丧失,企业缩减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数量质量降低使企业的内部流程控制机制不健全。

(六)缺乏统一规范政策

起步阶段的在线会计服务,要得到社会认可必须要先获得使用者的信任。在线会计要得到社会公众信任,政府监管部门规范监管是必须的。而目前国内没有明确详细的关于在线会计服务、云计算应用规范作依据,监管部门有必要针对在线会计产品的监管政策、服务标准及权利义务界定等方面制定法规、政策。

四、企业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构建

(一)构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模式

通过企业调研,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功能实例分析,构建适应浙江中小微民营企业财务业务发展需求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见下图。

(二)搭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

云计算利用虚拟共享基础架构技术,集成各类工具,将会计系统布置到网络,动态多用户实时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数据计算存储由云端大型数据中心承担。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配备云端大型服务器;具有灵活的自扩展性、防拥堵能力的数据库;提供由两个不同运营商支持的网络传输线路,一条主线,一条备用,提高网络对服务支持;设置在线会计信息处理优先级别,确保在线会计用户对云端资源正常使用。

对典型在线会计服务平台跟踪发现,财务业务交叉点集成模块解决数据对接问题,节省单独运行成本,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以友商为例,在线会计服务包括凭证管理、固定资产等辅助核算管理、期末处理、会计账簿管理、报表管理等,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成本核算分析、财务分析,同时配套在线进销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服务。浙江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处于成长期,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决策有效性。

(三)建立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核心机制

(1)安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登陆安全设置。在线会计服务使企业关键数据存储在异地云端数据中心,因此用户登陆云端权限设置至关重要。目前在线会计服务平台登陆除简单的用户名、密码之外,对数据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客户,只有身份信息与证书符合一致才能访问资源,且按证书上规定权限执行操作,这与银行安全信息认证系统是一样的。

数据安全。目前服务供应商主要采用SSL 加密技术防止用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采用数据库隔离、网络存储异地备份、URL 随机码、对云端SQL 数据库加密、客户端Cookies 加密技术确保会计信息存储安全。在现有数据安全防范机制下,提出开辟高速下载专用通道提高客户在线会计信息数据下载安全;数据库主机配置为双机系统,主机与存储连接采用双通道卡;编制严密备份时间表及偶发事故计划,遇突发事件能及时恢复备份文件,确保数据安全。

商业秘密安全。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掌握最核心会计数据信息。提出需综合考察服务供应商的规模、财力、技术水平、诚信等,确保企业商业秘密安全。另外浙江民营企业也可以选择保留部分关键数据控制权,如将关联客户信息存储本地主机。

(2)数据管理。根据会计法要求,会计档案存档一般3 ~ 25 年,有些甚至永久性保存,而当企业采用在线会计服务或变更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时,由于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接口不具有兼容性,企业就会面临会计档案数据有效转移问题。这就要求服务供应商遵循行业标准采用通用应用程序接口(API),使客户端具有一定开放性,便于用户将各类文档数据信息在不同服务端间迁移,使用不同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不同服务模块。另外,云端数据存储量随在线会计服务使用量增加而增加,服务供应商要根据企业用户意愿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存储管理,要利用数据冗余处理技术优化数据存储方式,及时清理无效、散乱数据,确保数据间的勾稽关系。

(3)个性化服务机制。浙江民营企业96.3 万家,企业规模、行业、地域差别决定各自不同的会计处理流程、商业运作模式,而目前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标准化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选择在线会计服务。为满足不同企业用户个性化需求,友商网提供主要税金明细、固定资产、安全防护工具、套打设计、账套异入、产品培训、专属顾问服务、初始化服务、自定义报表增值服务,每项服务标示50 ~ 800 元价格。但这些增值服务还是具有局限性,故此提出安装对口控件方法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需要服务供应商在服务研发阶段预留安装对口控件端口,再根据用户需求执行对口控件上的虚拟程序,启动在线会计服务相应功能模块,而这个行为仅对该用户端有效,不影响服务网站及其他用户。另外这个对口控件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运行。

(4)动态财务预警机制。浙江民营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举步维艰,若在线会计服务商向用户实时发出财务预警信号,使企业避免财务危机,定能使在线会计服务更受企业欢迎。“ 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模型研究”(2011)作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选取上市公司财务、经营质量指标,提出利用Kalman 滤波器模型和BP 神经网络模型编制动态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服务供应商可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建立完善的动态财务预警机制。

(5)流程控制机制。用户登陆在线会计平台,实时操作各功能模块,数据计算传输存储到云端服务器,最后退出平台的全过程都由服务供应商全程掌控。服务供应商流程控制主要目的是保证并监测其提供的各项服务正常运作,进行合规性检查、风险管理,持续更新升级服务。调研发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得到企业认可,因此在线服务流程需满足大部分企业需要,但浙江民营企业规模、地域、经营范围又各不相同,建设服务供应商可以按不同行业类别、规模等预设服务流程,再根据不同企业要求做整体微调。

(四)制定在线会计服务标准

(1)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在线会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是对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核心机制作出评价标准,研究用户对在线会计服务的满意度、服务供应商对在线会计服务整体执行度、控制度、成效性评价,对企业贡献度评价。由此提出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由监管部门作为独立第三方建立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性、成本效益性评价维度的在线会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见下表。

(2)在线会计服务权利义务界定。在线会计服务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应对云计算发展作出规范说明,制定云环境下在线会计服务接口标准及调试方法,规范供应商服务内容,检查其功能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检测服务稳定性,监督服务安全性,规范服务价格标准,提供参考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建立公众对在线会计服务信任。

(五)建立在线信息披露机制

供应商与用户通过协议建立双向合作关系,监管部门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企业付费给服务供应商获取对应服务,用户信息存储在云端数据库,服务供应商享有监管部门规定的对外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权责。提议服务供应商只有对会计信息查询权,在未得到用户授权前提下不得对企业财务数据处理。供应商按国家标准统一对外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有效解决企业自愿信息披露不足问题。

基于云环境在线会计服务对浙江民营企业是一种全新模式,企业只需关注应用服务,底层技术层面软硬件设施购置维护全由服务供应商支持。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实时大数据商业分析,整合产业链资源,使民营企业业务信息及时传递到财务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实时全面准确反映业务情况,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支撑浙江民营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静. 云计算时代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