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税务筹划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税务筹划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税务筹划方法

篇1

关键词:税务筹划 合理合法 成本收益

一、 税务筹划的概述

税务筹划是指企业在纳税行为发生前,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对纳税人的各项投资或者经营活动进行安排,从而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增加其净收益,使企业能够合理地配置本身的资源,让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达到最佳水平。

二、 税务筹划的特点

1、 合理合法性

税务筹划发生在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发生之前,着眼于纳税人整体利益最大

化,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和形式,减轻企业的税负,企业的理财活动是税务筹划的本质,能让企业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是最终目标,因此,税务筹划要求企业在遵循企业理财目标的基础上,让企业整体上的合法、安全、经济的纳税得以实现。

2、 筹划性

税务筹划的方法很多,其基本方法有:减免税技术、税率技术、分劈技术、

扣除技术、抵免技术、延期纳税技术和退税技术。众所周知,应纳税额=税基*税率。对于纳税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即通过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达到减少应纳税额,通过分劈、扣除和抵免等方法进行筹划以达到减少税基,通过利用低税率,优惠税率等低税率方法进行筹划降低纳税,亦可通过延期纳税等方法进行筹划以实现纳税的相对节税。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这些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采用几种。

3、 成本收益性

税务筹划是企业财务成本决策的一部分。它往往与企业相关的生产经营决策

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其税务筹划应与企业应该缴纳税款的种类、企业每年应当缴纳的税款及企业的财务核算状态相结合,在纳税行为或义务发生之前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如注册税务师)来出谋划策,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制定税务筹划方案时,需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纳税人充分评估其税务筹划收益和为获得税务筹划收益所付出的各项确定的成本和不确定的成本以及由此丧失的其他收益,只有在税务筹划收益大于其成本时,方案才可取。

4、 风险性

税务筹划的风险是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时,由于涉及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

化而产生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税务筹划的结果没有出现预定的目标的可能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而不确定的因素大致有: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动、实施税务筹划的成本、没有全面系统地开展税务筹划活动、当前经济环境和纳税人与税务部门对税务筹划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的差异。要想规避税务筹划的风险,企业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审慎把握税收政策,建立和完善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

5、 专业性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税务筹划较为流行。目前,四大会计师事务

所除了做审计业务,还有税务服务。而税务筹划是其中的一项内容,而要完成好这一项业务,就必须尽快提高财会人员特别是财务主管等的税务筹划技能。因为税务筹划要求从业者除了要具备熟练的会计操作技能,还要熟悉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并能将二者加以灵活运用的专门人才。除了着重加强并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还应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雪,《税务筹划》 [M]2011.4

[2] 王小敏,齐芬霞。关于企业税务筹划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 2005.9

[3]苏强,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及风险防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

[4]常向东,李永海,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

篇2

摘 要 税务筹划是企业合理、合法纳税及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理财活动。税务筹划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合理的税收,而且能够使企业通过合法的节税与非违法的避税获得最大利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尽管我国各大中小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有些公司仍未对税务筹划中的风险有正确的认识,税务筹划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企业税务筹划发展现状,针对筹划风险提出解决技巧,为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 企业 税务筹划 风险 规避对策

税务筹划指的是企业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前提下,通过对涉税事项的预先安排以达到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延期缴纳税款的目的,使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理财活动。我国各大中小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有些企业仍未对税务筹划中的风险有正确的认识,也未对税务筹划中的风险采取合理合法的规避政策。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企业税务筹划发展现状,针对筹划风险提出解决技巧,为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企业税务筹划原则

1.不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的原则

企业的税务筹划必须在国家相关税收法律范围内进行,任何违背国家税收法律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税收筹划不仅会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国家财政收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执行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企业税务筹划的法律性原则是第一原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经行纳税筹划才会真正的促进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2.事前筹划的原则

事前筹划指的是企业的税收筹划必须事前做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同时保证企业合理合法向国家缴纳税收。事后的税务筹划必然导致漏税、偷税现象的发生,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违法行为。因此,事前筹划保证的是企业与国家的双方利益,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家财政收入做到互利双赢。

3.效率原则

税务筹划的效率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费用最少。第二,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小。第三,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这三条是税务筹划效率性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实际的税务筹划当中,企业要加强对这三方面的管理,力图促进税务筹划的高效率运转。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

1.政策风险

企业税务筹划活动必须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任何违背法律法规的企业税务筹划都会受到法律制裁,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税务筹划活动存在着一定的政策风险。企业要想避免政策风险,除了要遵守法律法规外,还要密切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切实做到规避政策风险。

2.经营风险

税务筹划是一个极为复杂精密的活动,它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前所做的预先谋划。这种预先谋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经营风险,若果筹划计划不合理就会达不到税务筹划目标,很可能使企业加重赋税负担,造成企业税务筹划意义的失败。

3.执法风险

执法风险是企业在税务筹划活动常见的税务风险,实质是执法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纳税分歧问题。例如,由于我国税法及政策还不完善,这就可能导致税务机关和企业对同一税收政策存在理解上的差异,最终会造成企业与执法部门的分歧与矛盾。所以,企业税务筹划时是避免不了执法风险的,这也是企业纳税筹划是应注意的问题和风险。

4.制定和执行不当风险

制定和执行不当风险主要出现在企业税务筹划的具体制定与实施环节,比如,税务筹划本身不合理,各部门对于税务协调不一致,纳税方案半途而废等等。实际上,制定和执行不当所产生的风险比其他风险更让企业纠结,这种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企业一手造成的。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应对策略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为人们如何看待和控制风险提供了基础,因此相关税务筹划人员应对企业内部环境有准确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税务筹划人员对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规避作出方法策略的应对。

2.目标设定

企业的税务筹划是围绕一定的目标开展的,这个目标就是企业最大利润,当然前提必须是合理合法。因此,企业税务筹划管理部门要设立企业税务筹划目标,使目标的制定与风险相联系,正确处理之间关系。

3.风险评估

企业在税务筹划制定之前,一定要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精准的评估,从而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但要注意的是,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评估要贯穿于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当中。

4.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于一些涉及到税务风险的事项,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避免酿成更大的错误。在采取措施时,一定注意不要同企业总目标相背离。

5.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指的是在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甚至各个人员都应当保持稳定和谐的沟通,保持税务筹划信息的顺利畅通。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更好的规避企业纳税筹划风险。

6.监控

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对纳税筹划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建构,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与部门,以便及时发现纳税筹划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为企业赢得更大利益,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总结:税务筹划是企业合理、合法纳税及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理财活动。税务筹划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合理的税收,而且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利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我国各大中小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有些公司仍未对税务筹划中的风险有正确的认识,税务筹划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我国企业税务筹划发展现状,针对筹划风险提出解决技巧,为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策略,也为其他行业的税务筹划规避风险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篇3

>> 新企业所得税影响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所得税会计适用税率浅析 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探讨 浅析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主要变化 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变更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建筑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的探析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 企业所得税工资薪金的纳税调整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剖析 浅析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探析 浅谈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中美比较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II)[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S].财税[2009]133号,2009-12-02.

[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S].财税[2011]4号,2011-01-27.

[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S].财税[2011]117号,2011-11-29.

[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S].财税[2009]60号,2009 -04 -30.

篇4

[关键词]国际税收筹划 避税 节税

目前中国众多国企和民营企业相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相继走出国门,走上国际化的大舞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些国际化企业中,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等能源企业纷纷在海外并购或者进行直接投资,获取海外油田权益,通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以获取质优价廉的矿产资源,保证国家能源需求。在这些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或者进行工程技术服务过程中,会产生国际税收相关问题,如何合理进行国际税务筹划是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国际税收筹划的概念

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义务人运用合法的方式,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减轻或消除税负的行为。具体来讲,它是纳税人在国际税收的大环境下,为了保证和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以合法的方式,利用各国税收法规的差异和国际税收协定中的缺陷,采取人(法人或自然人)或物(货币或财产)跨越税境的流动(指纳税人跨越税境,从一个税收管辖权向另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的转移)或非流动,以及变更经营地点或经营方式等方法,来谋求最大限度地规避、减少或消除纳税义务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

二、国际税收筹划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国际避税港或保税区等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避税地是指一国或地区的政府为了吸引资本流入,允许并鼓励外国政府和民间在此投资及从事各种经济贸易活动。投资者和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享受不纳税或少纳税的优惠待遇。这种区域或范围被称为避税地。一般情况下,纳税人通过下列行为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用到避税地:利润划拨;通过税收协定来分配税后利润;把税前利润拨往低税收管辖权地区;使行政人员报酬的税负最小化。

(二)选择低税负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充分利用各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选择税负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税收负担水平有很大差别,且各国都规定有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如加速折旧、税收抵免、差别税率、亏损结转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母公司所在国是否与投资所在国签订有国际税收协定,以规避国际双重征税。

(三)通过财务决策和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1)选择低税点;(2)成本费用的分摊和否定;(3)收入所得的分散和转化;(4)运用财务分析,进行税收筹划。

(四)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转让定价 (Transfer Pricing) ,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定的价格。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税收逃避方法,其一般做法是:高税国企业向其低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低价;低税国企业向其高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高价。这样,利润就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轻其税负的目的。

跨国企业转让定价策略的具体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通过控制零部件、半成品等中间产品的交易价格来影响子公司成本。(2)通过控制对海外子公司固定资产的出售价格或使用期限来影响子公司的成本费用。(3)通过提供贷款和利息的高低来影响子公司的成本费用。(4)通过对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厂商名称等无形资产转让收取特许使用费的高低,来影响子公司的成本和利润。(5)通过技术、管理、广告、咨询等劳务费用来影响海外公司的成本和利润。(6)通过产品的销售,给予海外公司以较高或较低的佣金和回扣,或利用母公司控制的运输系统、保险系统,通过向子公司收取较高或较低的运输、装卸、保险费用,来影响海外公司的成本和利润。

三、认识和建议

国际税收筹划面临许多风险,而跨国经营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各种风险。对企业而言,有利于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在筹划过程中,要使设计出的筹划方案合法、合理、可以操作且真正提高筹划效益,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遵守投资国法律

国际税务筹划应该降低跨国企业的税务风险,首先应该遵守被投资国当地的法律,避免税务纠纷,合法避税,应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许多案例表明,税务纠纷给跨国企业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获得的收益,最终结果得不偿失。

(二)重视成本效益分析

税务筹划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在开展筹划之前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筹划者必须充分评估其筹划收益和为获取筹划收益所形成的各种确定的和不确定的成本。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减少纳税费用,使纳税成本最少.只有在筹划收益大于筹划成本时,税务筹划才有可取之处。

(三)将税务筹划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税务筹划活动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会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营销、管理等所有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应尽早谋划,特别是新成立的单位。税务筹划要立足于事前筹划,防止事中筹划,不要事后筹划。

(四)综合衡量税务筹划方案

企业税收筹划要从整体税负来考虑,同时,应衡量“节税”与“增收”的综合效果。企业税负的减少,并不等于整体收益的增加,当企业面临多种税收选择时,应选择纳税不一定是最少但总体收益最多的方案。要用长远的眼光来选择税务筹划方案,还要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税法政策的变动等。

因此,国际税务筹划是跨国企业关于跨国纳税事务的精心安排,它是跨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必不可少的内容,是跨国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跨国企业经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认真谨慎对待。

参考文献:

[1]张燕,陈昌燕.税务筹划调查报告.2008;11

篇5

一、税务筹划具有的特点

(一)合法性

这里的合法性是指税务筹划是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的。它具有两种含义:第一,遵守税法;第二,不违反税法的规定。在我们进行合法的税务筹划的时候,可以选择已经存在的纳税方式进行纳税。

(二)筹划性

企业在进行纳税的之前,需要对要进行的经济事项做好规划和设计安排,这样做是为了减轻税收的负担。企业的纳税往往会滞后,这是因为企业需要在交易完成之后才行税务的缴纳,也是在进行收益之后才会进行的。这就为税务出筹划做好了准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目的性

进行税务筹划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就是为了降低纳税,减少纳税的负担。通过一定的方法,在资金的运作上做到款项的提前预收或者款项的延期支付。这样企业就可以从中得到一笔无息资金,以免造成高额的税率或者减少利息的之处。

(四)风险性

企业进行税务的筹划是为了在里面获得利益,但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当中,预期的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所进行税务筹划的成本具有一定的风险。

(五)专业性

专业性是专门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的筹划。在面临经济的快速发展,复杂的税务制度的情况下,仅仅靠纳税人自己进行税务筹划是不够的。所以我国就产生了税务机构为企业的税务筹划进行服务,而且他们的专业性高。

二、税收筹划的内容

(一)避税筹划

避税筹划是指企业纳税人通过符合法律的手段,对税法当中的漏洞、空白进行利用来获取税收的利益的筹划。因此税务筹划工作的进行是具有合法性的,跟偷税漏税的违反法行为在本质上是有所区别的。国家或通过一些措施来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节税筹划

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利用税法中国家进行优惠的政策,例如税收起征点、减税免税等一些政策,可以精密的对集资、投资和经严活动进行安排,来达到不缴税或者少缴税的目的。

(三)转嫁筹划

企业纳税人通过把价格进行调整将其中的纳税一并转嫁给别人来进行承担的行为,就是威力达到减轻纳税的目的。

(四)实现涉税零风险

在账目上不会出现错误,纳税的金额正确的进行申报,缴纳税款要及时、金额要正确,不会在税收方面受到处罚。就是说没有任何的风险出现在税收当中,或者可以进行忽略的状态。虽然纳税人不会在税收上得到好处,但是可以间接的从其他里面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且这样还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

三、电力企业税务筹划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对电力企业的改革,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决定,那么企业税务筹划在里面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在成本的管理上也有着影响。

在近些年来,我国在电力体制上进行了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垄断经营手段,进而引入竞争机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电力市场竞争不断的加深,企业在成本上的管理就显得比较的重要。尤其在最近几年,国家税务机构在税务上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改革,例如:从严治税、推动税收信息化建设等。这样的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税收漏洞进行弥补,但是对于电力企业在增值税税负比较严重的来说,只要在每度电的电价稍微上涨一点,就会解决现在高税负的现状。如果对电价进行下调,也不能降低企业税负,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实际上是电价和税收成本之间存在的问题。如果在电价上不进行价格的调整,那么电力企业通过税收成本的降低就会获得更大的税收利益,因此,税后利益最大化就变成电力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由此看来,在税收的成本上电力企业要正确的把握,影响着电力企业今后的经营和决策工作。

四、电力企业税务筹划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对电力企业的税务筹划当中,我们应该遵循筹划的原则,对税务进行筹划,为企业的纳税做好准备。我们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一)避免应税的所得

在当前,电力企业资金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电能的销售,对于我们来说对于应税所得的避免并不是企业的经济所得的利益,如果电力企业使用降低电能的销售量来达到降低收入的方法来减少所得,这个方法实施的可能性很低。电力企业通过购买正在依法在建的重点项目的债权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来进行依法纳税,而且购买的资金收入就不属于应纳税所得金额。

(二)推迟应税所得

电力企业的纳税借助推迟应税所得方式来实现推迟,但是推迟纳税的企业来讲,不仅让企业在里面得到一笔资金在进行运用,企业纳税人还可以在里面获得利益,这样可以减少应税的限制。

(三)对企业资本结构的控制

股本筹资和负债筹资主要是电力企业资金来源的两种方式。企业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获得资金,也是最常见的两种方式。他们对于税收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区别也很大。所以我们在对税务进行规划的时候,要对很多方面进行进行考虑。如:税务筹划的特点还有优势,这两个方面是我们要最先考虑的。在企业进行做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不能将利息算到成本当中。上面所述的两种筹集资金的方式都能够对投资者进行一定的盈利做为回报,所以从我们税务的角度来看,资金的筹集要比股本资金的筹集要占优势多的多。

五、对电力企业税务筹划提高的对策

(一)税务的全体和整体筹划

企业将税务筹划做为税务管理的目标,首先税务筹划进行部署是由总公司的领导进行的,然后分公司按照所在地的税务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但是,相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税务筹划,例如有投资、经营、还有公司的日常管理等环节,在决定作出之前,会对它们进行规划与安排,尤其是综合能力比较强的电力企业,可以对它实行实时的跟踪,能够有效的对税务风险进行规避。如果在企业经营完成之后,可以对税务成本进行确定,确定之后就不可以在进行税务筹划了。所以,税务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要规划的合理,而合理的进行对税种和税率的选择,可以减少电力企业纳税的总额。

(二)对税收政策不断的改革

电力企业在我国作为重点发展的企业,它可以在对税务立法及相关规定出台的时候提出合理的意见。尤其是在对税收政策研究的时候,在公司内部组织会议进行观点的表达,来获得众人的支持。例如:在农村进行电网改造和体制改革的时候,就进行了对税务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地方税务局也不能统一征收企业所得税,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改革,电力企业可以对国家税收制度进行研究。

(三)对企业的纳税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用好税收政策

我们可以对成本进行收益的分析,在从纳税方式中选择合理的。将企业的发展特点结合起来筹划不同的税务方案进行纳税,在方案中进行对比,选择能够减低税负的方案来进行纳税。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指的是要有效规避额外税负。主要措施有:(1)电力企业员工加大对财务与税务的管理,减少不必缴纳的税务减少自己本身的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如果没有进行税务筹划,导致出现缴纳的税额与缴纳的方式不正确,引起税务执法部门注意,认为你进行了偷税漏税而增加税负。(2)我国的税务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但是在电力企业当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如果对税收的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对应缴纳的税额不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就会造成企业的涉税损失。

篇6

关键词:税务风险;商业银行;纳税筹划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以作为征税的基本依据。纳税筹划主要是指一个经营主体,利用国家税收政策中的一些优惠措施等,合理合法地调整自身的经营和后期发展目标,通过这一方法减少税务支出,谋取更多发展资金[1]。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有存款、贷款、金融衍生等具有风险的产品,受经营类别、规模的影响,其纳税筹划工作将牵涉到一定的税务风险。

1商业银行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分析

1.1税务争议风险

税务争议实质上就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的有关税收的一些行为具有意见的不统一,其主要包括税务主体、征税范围、减免税等。税务争议是诸多经营主体在缴纳税金时会遇到的问题,就商业银行来说,其税务争议发生的次数较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意见,解决存在的争议。缴纳税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若争议不断无法妥善解决,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税款缴纳,会产生延误缴纳税金的风险。

1.2税务申报风险

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多,其影响最为深远且最常见的税务风险无异于税务申报,税务申报多表现在少缴纳税款之中。商业银行产生税务申报风险主要原因在于办税人员身上自身,产生这类风险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办税人员专业能力有限,未熟悉掌握征税范围和减免税范围,使得在实际申报过程中存在遗漏和少申报问题,少缴和漏缴等潜在风险会出现在商业银行日常管理之中。其二是办税人员受权限制约,不能及时收集税务申报相关的资料,增加了未申报税务的风险。

1.3经营中的风险问题

受后期发展战略的影响和内部经营中侧重点的影响,税务管理工作容易被其他管理所取代,这在无形之中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例如,部分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业绩考核,其经营重点不断偏向贷款业务,在办理相应的贷款业务时并未按照贷款信息正确进行五级分类,无法预计每笔贷款业务产生的损失,由于缺乏原始数据的支持,使得税务申报工作无法开展,增加了延迟缴纳税款的风险[2]。部分银行只重视营业收入,没有对税收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未发挥作用,无形之中增加了多缴纳税款的风险。

1.4政策与执行风险

一般情况下,税收标准是固定的,而税收范围却是灵活多变的,国家制定的税法并未明确税收范围。这使得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存在于制度范围边界的各税收类别,均需要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判定其是否在税收范围内。受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影响,商业银行可能会存在政策执行偏差的风险,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税收筹划和避税。虽说两者都是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达到税收支出最小化,但是两者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税收筹划是合法的,避税则是违法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判定税收筹划、避税很大程度取决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于税法的理解或者是当地的规定。如若商业银行展开税收筹划工作,却在实际税务处理中被误认为避税,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税收收益,还会因为这类不合理做法受到相应的处罚。

2商业银行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银行内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落后

目前,在诸多领域中都能看见信息技术得到具体使用的身影。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已经趋于完善,完整的信息化服务系统通过不断地更新,日趋成熟。然而,国内税务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商业银行内部有着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其信息化程度明显落后于日常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再加上传统税收模式的影响以及内部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齐等,使得税收信息系统未能发挥其实质的作用。

2.2税务筹划专业性不足

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就目前来说,现行的两个制度在部分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处理两者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时,需要秉承两制度分离的原则。目前,最新所得税法与原有税法存在明显差异,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率,提高了费用税前的扣除标准,还进一步强化了反避税的措施。随着制度的变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税务筹划工作的难度,使得其工作内容愈发复杂,受商业银行内部税务筹划人员能力的影响,很难保障税务筹划的专业性,不仅会增加商业银行税务风险,还可能会导致税务筹划工作失败。

2.3内控体系未健全

各个经营主体在实际经营时,想要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就需要发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约束和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中,部分管理人员未从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中走出来,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受管理层不重视以及商业银行实际的经营类型影响,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税务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处于不足的状态。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使得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出现漏洞。同时,就部分商业银行的税务管理机构而言,与之相应的分配、考核和奖惩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商业银行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方便资金的分配和管理,一些分支机构的税收工作均由总行负责,使得部分分支机构不重视自身的税务支出。

2.4部分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意识较弱

就目前商业银行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商业银行纳税筹划意识不足。目前,商业银行面临来自国内各大银行和国外诸多银行的双重压力,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增加收入,但并未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甚至有很多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中不重视纳税筹划工作。

3税务风险防范下的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策略分析

3.1积极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其规模非常可观且发挥了较好的效用;在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之中,让商业银行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工作开展带来的便利与优势[3]。内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商业银行管理层需要根据税务相关的新要求,结合信息化系统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和完善税务信息化系统,并将税务信息化系统有效应用到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在诸多税务信息中筛选出高质量的税务内容,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为保障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离不开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为方便沟通,可以建立银行和税务部门的沟通平台。除此之外,各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分享税务风险防范策略和税收筹划措施。

3.2加强税务筹划人才队伍建设

纳税筹划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筹划工作人员的能力。想要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开展纳税筹划工作,需要专业税务团队的支持。首先,需要从前期的人才引进入手,通过考核引进人才的财税专业知识,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税务筹划工作人员,为专业团队的打造奠定基础。其次,由于税法的更新速度较快,商业银行还要加大对税务团队的培训工作,要求其掌握最新的税法规定和要求,并掌握银行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要求,进一步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专业能力。最后,为了避免高质量专业人才出现流失情况,需要制定晋升机制,保障人才能够留得住。

3.3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作用是约束和管理内部员工,让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加规范合理。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管理层和内部职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这能保障税务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考虑到内部各员工的情况,制定员工均认可的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更好促进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

3.4推进商业银行全体人员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想要保障纳税筹划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强化税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让风险防范能直接落实到具体的纳税筹划之中,发挥防范手段的作用[4]。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商业银行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提升对于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障风险防范的有效性,需要明确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风险责任,避免风险发生时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此外,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建议商业银行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税务风险进行细分,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例如: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性质和用途,将税务风险划分为收入类风险、费用类风险、成本类风险、利润类风险、资产类风险等,结合差异化的风险类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制定对应的评估指标,设置纳税金额风险临界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一旦出现纳税金额高于临界点,则可以自动引发系统报警,并从风险数据库中调取相应的应对模型,为银行制定税务风险防范策略和财务战略调整等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也能够切实提高银行的税务风险抵御能力。

3.5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并提高执行力

税收筹划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如计税依据、纳税人以及税率等。纳税筹划工作主要是内部工作人员按照税收政策和制度开展相关的税收筹划。例如,在针对个人所得税展开筹划工作时,需要明确国家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最新税法,掌握税收内容、依据、优惠等诸多内容,进而规划出多个税收筹划方案,通过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做出对银行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如若未熟悉掌握税收相关政策,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将难以开展。

3.6夯实税务管理基础

首先,简化业务流程。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销售方式相对复杂,而税务管理贯穿银行各项业务活动中,需要高效率的操作流程作为基础保障。因此,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建议商业银行简化业务流程,有利于税务会计人员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应纳税额,确定作业环节当中的税务风险节点,不仅可以防范税务风险,还能够避免偷税漏税等问题。其次,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和市场上其他现代化企业不同,在制定税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在税法范畴之内制定行之有效的税务管理制度。例如:鉴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趋于种类多元化发展,会计核算内容也相对繁琐,一旦出现数据归集错误或计算失误,会直接影响银行后续的税务筹划工作。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并执行税额核算制度,基于计税单位和计税价格开展应纳税额核算工作,保证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一致性,提高税务管理水平[5]。最后,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税务会计岗位层面。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是商业银行控制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建议商业银行将税务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当中分离出来,建立税务管理小组或部门,配置更专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分别开展税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税务咨询服务等工作。通过细化岗位职能和工作内容的方式,可以解决“一人多岗”的问题,也能够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差异化的岗位层面,充分调动税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依据既定的税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开展各项税务筹划工作,降低人为因素对税务风险防控的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势必会面临缴纳税金的情况,受银行实际经营活动的影响,纳税筹划工作还将伴随税务风险。纳税筹划工作中存在的税务风险较多,如税务争议、税务申报、经营风险等。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加大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和落实,才能在税务风险防范下积极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影.商业银行纳税风险防范[J].纳税,2021,15(01):49-50.

[2]刘苏.基于税务风险防范的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31-32.

[3]方小钦.商业银行涉税行为及纳税筹划探析[J].财经界,2020(23):230-231.

[4]张先富.农村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03):120+122.

篇7

一、税务筹划的含义

税收筹划在西方国家的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30年代税务筹划就得到了法律的认可,税务筹划首次在1935年由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提出,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安排自己事业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可以通过这些安排减少税收,从中谋取利益,国家不能强迫多缴税。他的观念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和引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税务筹划现已发展成为了稳定而又成熟的行业。但在我国,对税务筹划的研究和学习只是近些年的事情。

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自身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适当的计划和安排,在不妨碍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

房地产企业税务的成本策划是在遵守税法和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营运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合理的安排和精心的财务管理来达到“节税”的目的,减少企业的成本,更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人在法律允许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税务筹划所获得的利益都是合法、合理合情的。

二、房地产企业税务成本策划的必要性

1、国家宏观调控的紧逼,使企业利润缩水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家进行了宏观调控,从2009年底国家开始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面对这一政策,房地产企业要积极应对,要及时根据政策改变自己的税收筹划。如果没有及时作出税收筹划,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应对改革、无法适应市场的竞争,最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而企业及时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可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也有利于对企业的管理,使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同时,合理地进行税务筹划,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税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

2、税收税种范围较广,企业成本大

从我国当前的税收体制看,关于房地产的税种数量非常多,有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等。而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面对这繁重的税收,企业有苦难言。所以有的企业选择各种手段来逃避税收,虽然一时减少开支,但总是会被查出来,是违法的。所以最好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来实现企业减少税收的可能,使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3、房地产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晚,起初国家大力支持房地产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行业日益蓬勃发展,造成现在房地产企业众多的局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全球化发展下,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在规模和发展质量方面是差不多的,那么就只能通过企业自身的管理来减少成本,增加自己的竞争能力。而税务筹划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式之一。当然,企业也不能盲目地筹划,要在专业人士的操作下,在对税收有非常了解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筹划。

三、房地产企业税务成本策划策略

1、根据国家的政策采取合理的税务筹划

房地产行业要根据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和优惠政策,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比如对重点税种进行税收筹划。我们知道,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税负是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对这三种税种进行合理有效筹划,就可以减低企业的成本。比如在房地产税费中,土地增值税是重要税种,其税率较高、税负较重。增值额越高,缴纳的土地增值税就越多。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土地增值税筹划时,必须合理合法地控制、降低增值额。对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也是相同的道理,根据税种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当然,企业也要利用国家在某些方面的优惠,尽量为自己谋取福利。

2、企业内部的合理管理

一个企业发展除了要有国家的支持外,最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管理。首先,房地产企业要对税收有相当的了解。只有研究了税收,弄清了税收的方方面面,才能根据不同的税收进行合理的调节。其次,房地产企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通过合理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包括开发商品房与出租商品房、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筹划这四个方面。最后,要努力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税务筹划是非常专业的,所以要求税收筹划人员有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现在企业在这一块是相对薄弱的,所以企业要加快税收筹划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税收筹划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逐步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

3、对项目全程税务进行监督管理

地产企业的税务筹划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税务处理工作,因此,只要加强对税务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税收成本费用,从而为地产商谋取更多利润。首先,在项目设立之初的税收筹划工作很重要,在这个阶段,企业要选择合理的建房方式,如使用代建或者合建的建造方式,还可以开发多房产等方式进行税务筹划。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制定选择不同的建房方式,对自身进行会计核算,然后再选择税收筹划管理方案一定要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由于房地产成本费用支出形式多样化,这就会增加企业的税务负担,因此,企业要简化成本支出费用账目。其次,在项目建设阶段,企业要根据土地增值税的市场情况,依据国家税收政策,尽量增加扣除项目。这主要是通过增加房地产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费用等途径,使商品房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从而对土地增值税进行税收筹划,还可以对相关的借贷款利息进行筹划。其具体的工作就是将销售和装修分开管理,分散经营收入,在销售合同上交土地增值税,这样就可以不交装修合同上的土地增值税,从而有效的减轻企业负担。最后,就是在项目销售阶段的税收筹划,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购买主体,采取不同的税务筹划方案,扩大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范围,从而通过减少账面收入或延迟纳税时间来控制税务支出成本。

4、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在地产税收筹划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筹划管理结果,要对每个要素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考虑其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筹划方案。首先是股利和薪酬分析工作,房地产企业都是实行入股制度,一个项目有很多单个股东共同完成,而股利和薪酬分配的税收筹划直接影响着地产员工的整体福利。因此,企业要优化股利分配方式和薪酬分配方式。我国政府部门为了推进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逐步放宽对个人投资者出售上市公司股票获得的资本利润征收税,但是上市公司个人股东的现今股利还是需要交纳税务。在这种规定下,企业要优化股利分配方式,为股东争取更多的效益,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回购方法,将现今转化为固定资产,增加投资者的资本利润,从而有效控制个人现今交纳税额。其次,企业还要改变薪酬分配方式,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其大量资金都注入到房屋上,所以房屋的销售情况直接关系着企业业务活动和员工福利,而这些都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房屋销售不出去,必然导致地产公司无法获得资金来源,而很多员工福利就不能按时发放,势必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激情,从而致使税务筹划工作的效率低下。所以,地产企业要采取合理的政策,安抚员工,让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中,企业可以将闲置的房屋赋予员工居住权,或者以降低价格出售给员工,通过这种方式来填补福利空缺,能提升员工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资本的回收,提高地产企业的收入。

5、创新税务成本筹划体系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所承担的业务主要包括:竞标购买土地使用权、向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建筑所需生产材料、选择建造公司、与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以及房屋销售等。在整个生产销售活动中,需要很多单位的协助来完成任务,如运输公司、广告公司以及综合贸易公司等,与这些公司的合作都需要地产商为其承担一定的税务,而为了有效降低税务数额,企业应该自行收购相关合作企业,以免税股权方式收购,实现利益共同体,从而减轻自身的税务负担。企业收购后要重组内部结构,使房地产企业获取最大税收利益。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股权转让名义转让房产,它是房地产企业有效降低税收的正确途径。随着我国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土地增值税的征管力度,使得股权转让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为企业减少应纳土地增值税。企业在进行股权转让时,要充分考虑其风险性,要发挥税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合理规避企业税收。如果对市场评估不正确,很容易被政府认定为偷税行为,这样不仅不能减轻企业负担,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因此,要选择合理时机进行股权转让,完善税收筹划体系,减少税收成本。

6、加强对所得税的会算管理

在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期垫资的情况会比较常见,而在房屋销售全部实现之前是不会发生应税所得的,于是便会推迟收入实现时间,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来规避税务。当前很多房屋购买者购房后,其一般是自己居住,也有出租的,他们对房产证办理的时间要求不严格。于是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纳税筹划,缓解个人所得税,从而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这种合理推迟成本最终确定时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减轻税务负担的途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销售收入已经属实但是房屋还没有交出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所以就可以合理推迟成本确定时间。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途径方法有很多种,但这些方法都必须合法合理,可操作性强,能真正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这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最初也是最终目的。

四、结语

虽然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有一定的打压,但房地产行业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房地产企业在面对国家和行业的压力下,要认清形势,及时地做好税务筹划的准备,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同时,合理的税务筹划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房地产企业税务成本筹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0).

[2] 马丹:关于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几点分析[J].经济视野,2013(4).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利润分配;税务筹划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187-02

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受其他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又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活动及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税收是选择股利支付方式、制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直接影响着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水平,也客观地影响着股利政策的制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由于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收益水平,也间接地影响企业股利分配的方式与支付水平。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需要,考虑税收对中小企业利润分配的影响,科学开展利润分配的税务筹划。

1 中小企业利润分配活动的特点及筹划原则

1.1 中小企业利润分配活动的特点

1.1.1 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化,现金股利较为常见

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股利支付形式主要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现金股利+转增股本、股票股利+转增股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转增股本、不分配等七种,其中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最常见的两种股利支付形式。从股利分配的形式来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仍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转增股本和混合分配等多种形式并存。现金股利是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的股利支付形式。

1.1.2 股利支付率较低

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处于一个较低的利润分配水平,很多中小上市公司连续数期不分配也不转增。中小企业股利支付率较低的原因:一是一部分中小企业的收益水平较低,从而影响利润分配水平;二是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利润较大程度上都转化为保留盈余,并用于企业投资。由于股利支付率偏低,严重影响了一些中小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公众的投资热情,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1.1.3 股利分配政策变动较大,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受公司经营收益水平、未来投资机会、资本结构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司每年的股利分配政策客观上会存在差异,这与股利分配政策相对稳定和适度连续性的要求并不矛盾。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适度连续性的股利政策,既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又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期行为和随意性。从证券市场角度看,不稳定的股利政策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损于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从自身经营、权益保护和市场发展的角度理性制定股利分配政策。

1.2 中小企业利润分配活动的税务筹划原则

(1)中小企业在选择利润分配方式时应综合考虑税收影响、发展阶段、发展机会、公司形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理性选择。

(2)中小企业应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同时,合理制定利润分配方案与政策,以获得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发展支持。

(3)中小企业应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视角,制定并保持股利分配政策的适度连续性与相对稳定性。

2 中小企业利润分配活动的税务筹划

2.1 税前利润获取的税务筹划

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税法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后,应依法缴纳所得税,此为财务成果分配的第一阶段。税后利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一定的条件及环境下,通过对税前利润的获取进行税务筹划,以使得企业所获税后利润较多,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极为重要的环节。

2.1.1 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的税务筹划

中小企业要注意税前利润获取的筹划。由于起征点和免税额的存在,中小企业有必要对处于临界点处的利润(即新企业所得税规定适用税率25%与20%的30万元利润临界点)略作控制,以取得较多的税后利润。

新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25%,同时对满足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即对年应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或年应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其他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因此,对于年应税所得额在30万以下并符合税收优惠其他条件的中小企业,若企业增加利润导致应税所得额超过30万元,使得企业适用税率提高至25%,并且增加的利润不能弥补多缴纳的税款时,应设法采用取消合同、低价销售等方法降低当期利润,以降低适用税率、减轻税负、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2.1.2 亏损弥补的税务筹划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5年内不论纳税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年限计算。企业争取用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常用方法有:兼并亏损企业,以盈补亏;利用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以及费用列支范围和标准的可选择性,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5年期限到期前,继续造成企业亏损,从而延长税前利润补亏优惠政策的期限。

2.2 税后利润分配的税务筹划

企业实现的利润按照税法规定依法缴纳所得税后,对税后利润还要在企业和股东之间进行分配,此为财务成果分配的第二阶段。分配给股东的税后利润称为股利,对公司向股东所分配的股利,股东为企业的,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对个人股东、合伙人及合伙企业分得的盈余要征收个人所得税。中小企业在这一环节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目标是尽量降低企业、股东或合伙人的税收负担,协调好企业与股东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股利分配环节降低税负的策略:

(1)保留盈余提升股票价值。

股份制中小企业可以少分配或不分配股息,通过追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来促进股票增值的方法使投资者获利。与发放股息这种常规做法相比,这种做法的好处很多:一方面,股东的个人所得税(股息部分)无需再交;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将所获利润投入企业,既满足了投资需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又能够降低财务风险,节约筹资费用。同时,由于新增投资能使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有较好的预期,公司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上升,股东财富增加,并且企业价值也会增加。

(2)在低税区设立持股公司。

这种方法是针对股东而言的,如果某一公司想对某一股份公司投资可采取此办法,即在低税区建立持股公司。低税区是指税法允许享受免税或减税的税收优惠待遇的地区或行业。母公司将资金投入持股公司,不仅能获得低税区的税收优惠利益,享受税负降低的好处,而且从持股公司分得的税后利润也可免税。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它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税,这一规定使得持股公司实现的税后利润可以自由流向母公司,而不受补税的限制。这样,母公司的所得税整体税负必然降低。但是,如果个人股东投资某一设在低税区的股份公司,分回的利润不能享受税收抵免待遇,而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双重征税无法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可将股利直接转增投资,以增加股东所持股票价值或延期支付股息便可给股东带来不缴股息个人所得税或缓缴个人所得税的利益。

在中小企业初创期,有投资机会的中小企业可以采用剩余股利分配政策。剩余股利分配政策是在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或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追加的权益资本,先从当年的净利润中留存,以满足投资所需追加权益资本的需要,然后将剩余的利润作为股利分配。

中小企业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上述政策差异进行税务筹划。对于被投资企业而言,由于不分配可以减少现金流出,而且这部分资金无需支付利息,等于是增加了一笔无息贷款,因而可以获得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有利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但是,如果投资方企业打算将拥有的被投资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对外转让,则会造成股息所得转化为股权转让所得,使得免税的股息所得额转化为应全额并入所得额征税的股权转让所得。因此,在股权转让之前,投资者应该先将被投资企业的税后盈余分配完毕再进行转让股权,避免股息性所得转化为资本利得,从而消除重复纳税,以获得税务筹划的好处。

参考文献

篇9

一般谈到固定资产税务筹划,就会想到固定资产折旧的税务筹划,并往往考虑使用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有时确实能起到筹划的效果,但有些时候选择加速折旧法是不合适的。首先,一般情况下加速折旧法为我国税法所不允许。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税务处理严格限定了加速折旧法的使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某些企业的机器设备,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振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证券公司电子类设备、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外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软件,并且上述情况需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方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这就使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受到很大的限制。其次,当企业处于减税免税时期或亏损时期,加速折旧法不一定适合。在免税时期,折旧不存在抵税效应;在减税时期,折旧的抵税效应没有正税期的效应大。因为累计折旧总额既定,减税或免税期折旧额越小,应纳税所得额越小,折旧抵税作用就越大(相当于征税期折旧额越大);相反折旧额越大,折旧抵税作用就越小。再次,加速折旧法影响企业的报表利润,并带来一系列的不可忽视的非税收问题。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一般应向工商、税务、政府、银行等部门及投资各方提供,上市公司还需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告其财务报告。如果仅仅从减轻税负的角度选择加速折旧,导致企业出现亏损,使投资者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造成企业筹资能力差,错失发展壮大的机遇。另外,如果企业打算上市,其报表利润率必须达到上市的标准,而固定资产纳税筹划可能导致报表利润率降低,从而影响其上市战略的实现;当企业上市后,如果最近3年连续亏损,且限期内没有消除的,将中止其股票上市。所以在进行固定资产税务筹划时,筹划者需要在筹划减税与做大报表利润以及其他非税收因素之间达到均衡,从企业战略的角度选择筹划方法,以有助于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的实现。

二、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不一致,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成本也存在差异。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然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这样,企业便可利用折旧方法的差异,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企业税务筹划,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折旧方法选择与法律规定

企业减轻税负必须以不违背法律和不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因此,在进行折旧方法选择时必须充分了解现行法律规定,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企业的折旧方法做出选择。而超出法律规定选择的折旧方法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节税收益,相反还可能因其行为违背法律规定而使企业遭受诸如罚款的损失。

(二)折旧方法选择与税制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税制条件会使折旧对企业的利润和税负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税率不变,则选择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这相当于企业在初始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如果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则宜选择平均年限法。由于延缓纳税利益与税率高低成正比,因此,在未来所得税税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往往会使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大于延缓纳税的利益。当然也有可能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小于延缓纳税的利益。所以,在未来税率越来越高时,需要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后,才能对企业的折旧方法做出选择。在比较分析时,必须将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总额现值与延缓纳税获得的利益现值进行比较,并使两者的计算口径一致。

在累进税制下,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使企业的利润避免忽高忽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减少企业的纳税。当然企业自身的条件、税率累进的急剧程度及银行利率的大小等因素,也会对折旧的节税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累进税制下,企业到底采用何种折旧方法较有利,仍需企业经过比较分析后才能最后做出决定。

(三)折旧方法选择与通货膨胀因素

按现行制度规定,我国对企业拥有的资产一般按历史成本计量。这样,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历史成本收回的实际购买力无疑已大大贬值,无法按现行的市价进行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既可以使企业加快投资的回收速度,并在抑制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同时,将补偿的折旧基金投入企业再增值过程,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又可以使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获得更多的税收挡避额,从而取得延迟纳税的效应,为企业增加相对的投资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一定要符合税法规定。按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的方法、年限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四)折旧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从表面上看,在固定资产价值固定的情况下,无论企业采用哪种折旧方法,也无论折旧年限有多长,计算提取的折旧总额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使不同时点上的同一单位资金的价值含量不等值。所以,企业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带来的税务收益时,必须先将企业在折旧年限内计提的折旧按当时的资本市场利率进行贴现后,计算出各种折旧方法下在规定折旧年限内计算提取的折旧额现值总和及税收挡避额现值总和,再比较各种折旧方法下的折旧现值总和及折旧税收挡避额现值总和,并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税收挡避额现值的折旧方法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五)折旧方法选择与折旧年限

现行财务制度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均给予企业一定的选择空间。这样,企业便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从而获取“节税”的税务收益。但对一般性企业,即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当然,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选择并非只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单纯从税务的角度考虑。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关键是要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做出选择。

三、折旧税务筹划实务分析

(一)折旧计提基数的税务筹划

会计制度规定,折旧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其中应计提折旧额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而税法对于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予认可,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该资产已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而导致的资产减值,税法才予以确认,并且必须经过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因此减值准备无筹划空间;但是纳税人可以利用固定资产定义的数额边界2 000 元对某些设备的备件或工具小做文章,不过使用范围相当有限。

(二)选择折旧方法的税务筹划

会计上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直线法、加速折旧法最为常见,其中加速折旧法又分为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直线法分为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各国税法一般都允许使用直线折旧法,但是,对于加速折旧法而言,情况则有差别,有的国家允许使用,有的国家不允许使用或有限制使用。我国税法对于加速折旧法是有限制性使用。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的计算,因此,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应科学合理而且合法。

一般认为,尽可能在较短的折旧期间内收回投资,有利于纳税目标的实现。若企业处于盈利期间,在比例税制(我国企业一般适用比例税率)下,一般选择加速折旧法而不是直线法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开始前两年依次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年限平均法提取折旧所获得的税务利益最大;第3年起年数总和法,获得的税务利益大于双倍余额递减法;到最后一年年数总和法骤然降到余额递减法之下。在累进税制下,则宜采用直线法而不是加速折旧法,这可以防止后几年出现利润“山头”撞上累进突变的高税率,从而减少企业纳税。

上述顺序是企业在一般情况下的最佳选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企业的选择也会不同。比如,即使在减免税期间,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出于财务原因也愿意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仍然在为企业服务,它为企业提供了一项额外资金,没有另外挤占企业的资金。这些固定资产的存在为企业将来的经营亏损提供了弥补的途径,营造了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另外,企业若处于亏损状态,或者依税法规定有前若干年亏损可抵扣时,由于采用加速折旧法会加大每年亏损的数额,而亏损额只可以今后5个连续纳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若亏损额在连续5个纳税年度中不能全部得到弥补,则加速折旧法不可取。

折旧方法的选择还受非税收因素影响。所以筹划者需要权衡纳税筹划与报表利润之间的矛盾,从企业战略的角度选择纳税筹划方法,有助于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的实现。

(三)案例――基于税务筹划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例1: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80 000元,预计净残值2 000元,使用年限5年。该企业年利润(含折旧)见表1。所得税适用25%的比例税率。假定银行利率为10%。

1.对应纳税额的影响

从上列数据可见,虽然用3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在量上是相等的,均为32 500元。但是,第1年,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最多。总的来说,运用加速折旧法计算折旧时,开始的年份可以少纳税,把较多的税收延迟到以后的年份缴纳,相当于从政府处依法取得了无息贷款。

为了便于比较,将各年的应纳税额都折算成现值,并累计起来。通过对应纳税额现值的比较可见,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这样,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

因此,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但如果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或者处于累进课税条件下,情况又会不同,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测算。

2.对营业成本和利润的影响

从上列数据可以看出,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在量上不一致,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成本就存在差异,各期营业成本和利润也因此存在差异。尽管3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在量上是相等的,但是,第1年,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直线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最多。即在可以节税的加速折旧法下,前期利润发生了后移。如果把各年的税前利润都折算成现值,并加以汇总,则可以看出,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现值累计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直线法计算的税前利润现值累计额最多。总之,以税务筹划为导向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不同于选择其他会计政策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因此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就是以税务筹划为导向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一、企业所得税筹划意义

(一)规避所得税纳税风险 所得税缴纳需要对于现行税收相关法律法规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旦纳税行为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就会导致错用、滥用税法规定的情况,或者由于企业经营实质的变化,使得原有的纳税方案不再适用,但仍然沿用以前纳税方案等,都会导致纳税风险的产生。我国对于偷税、漏税的查处力度非常大,一经查出就会给予严厉处罚,当事人触犯税收法律的,给予行政处罚,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违规企业则要受到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所得税筹划是在税法及相关法律的充分理解基础上,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法律理解不到位、纳税方式不当导致的违法违规行为,再加上企业在所得税税务筹划过程中会更多地与税务部门交流、沟通,也会降低企业无意中违反相关税收法规的几率,整体上降低企业的所得税纳税风险。

(二)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是企业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的直接目的,是在相关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安排,从而实现降低纳税金额的目的。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合规性是与偷税、漏税、逃税等行为的根本区别。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来看,企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税率都对企业所得税有影响,其计算涉及项目多,扣除规定多,可以根据税法的抵扣规定对可以抵扣的项目进行规划,制定多种税务筹划方案进行选择。税务筹划必须总体筹划,力求从总体上降低所得税的税收负担,避免出现一项税种少缴,而另一项税种多交的问题,实现企业所得税整体税收负担的降低。

(三)延缓企业所得税纳税时间 延缓所得税纳税时间是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常用策略,它是在税法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理安排推迟税金缴纳时间,从而获得所得税税款的时间价值,尤其是在企业所得税税额较高时,延迟所得税缴纳将为企业资金周转带来极大好处。例如折旧方法的选择、收入确认、成本分摊等项目,可以合理安排应纳税所得的归属期间,延迟应纳税义务的时间,获得相应的延迟缴纳所得税的收益。

二、企业筹资过程中所得税税务筹划

(一)利用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进行所得税筹划 由于借款利息所产生的利息能够在税前作为费用进行列支,具有所得税税收抵扣的作用,因此,能够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从理论上讲,企业的负债越多,这种负债所获得的收益越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考虑企业负债的风险,同时,还需要考虑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因此,需要综合权衡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并对二者的比例做出最优的选择。权益资本收益率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指标,用以平衡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比例,当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融资成本时,提高负债规模可以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但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负债成本的上升和负债风险的增加,当负债的息税前资本成本超过投资收益水平时,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就降低了,因此,只有合理确定负债规模,才能实现利用资本结构进行税务筹划的目的。下面将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某公司因生产规模扩大拟筹集资金4000万元,根据公司现有资料可知,该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为企业增加息税前利润600万元,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经公司财务部门研究,制定了以下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方案一: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公开发行股票4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

方案二:公开发行股票3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剩余100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贷款利率为7%。

方案三:公开发行股票2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剩余200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贷款利率为8%。

方案四:公开发行股票10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剩余300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获得,银行贷款利率为12%

方案五:公开发行股票500万股,发行价格为1元,剩余350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获得,银行贷款利率为14%.。

不同方案下,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见表1。

从上述方案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在利用了负债融资的方案2、方案3和方案4中,受益于财务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相比于未使用债务融资的方案1都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债务融资的税收庇护作用,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加,企业的负债资本成本率在上升,企业的资本成本也在上升。在方案5中,企业的资本成本超过了负债带来的税收收益,从而导致其税后、税前权益资本收益率低于方案5,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方案4是最佳的税务筹划方案。

(二)融资租赁在企业所得税筹划中的运用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大型设备的采购问题,对于大型机器设备是购买还是租赁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财务决策问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实质上的融资行为,已经成为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在税务筹划中也被广泛运用,其税务筹划效应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一是融资租赁费用中的手续费以及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计入财务费用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此其实际筹资成本要低于名义筹资成本。二是融资租入设备的改良支出可以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低于5年的时间内摊销,也能起到税收抵扣的效应,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某公司拟购置一条生产设备,各项资金支出为400万元,年限为8年,无残值,由于公司资金不足遂决定对外筹资解决,现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贷款期限5年,贷款利率为14%,利息采用分期付息到期付本的方式结算。

方案二: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向租赁公司租赁,租赁期限为5年,租赁内含报酬率为10%,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00万元,担保余额为4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上述资料计算税后流出资金的现值,结果见表2和表3。

从上表计算结果来看,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的现金流出量现值要小于贷款方式的现金流出量的现值,从企业节税的角度选择银行贷款的方式能够抵扣更多的所得税,但是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从整体看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更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企业投资过程中所得税税务筹划

(一)利用投资组织形式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适用不同的所得税缴纳方式,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非公司制企业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相比之下,企业经营获得的收益不仅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分配给个人的利润也需要受益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同组织形式适用的税收政策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组织形式时全面考虑。对于创立初期投资人数较少,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得税征收一般采用定额方式,因此适宜采用独资形式。在企业投资人数较多,但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则适宜采用合伙企业。这两种组织形式都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按照个体工商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公司整体税收负担较轻。

在企业规模较大时,则适宜采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制公司,公司制企业更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也更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从纳税的角度看,在亏损弥补、保留盈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这两种公司组织形式中,股份有限公司在税收方面可进行的税务筹划空间更大。公司在进行市场拓展时必然需要增加新的组织机构,在设置子公司还是分公司问题上,企业需要进行一番筹划。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而分公司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因此,子公司可以享受免税、减税等税收优惠,而分公司不能,但在出现经营亏损时,子公司的亏损不能并入总公司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分公司却可以。因此,如果新设机构在设立不久之后就能够实现盈利,则适用于子公司的形式,如果机构设置后会存在较长时间的亏损,则适用于设置分公司,针对分公司与子公司享有的不同税收待遇,企业在税务筹划中要正确认识、充分利用。

(二)利用投资区域选择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这种所得税税务筹划在旧所得税法下非常适用,因为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差异,不同地方实际税收差异较大,企业可以在税率较低的地区注册成立公司,然后在其他地方从事经营,不过,由于新所得税税法只保留了“老、少、边、穷”地区、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区等税收优惠地区,并对高校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使用15%的优惠税率,该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大大缩减,企业如果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受到投资区域的限制,如果属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则可以考虑是否在优惠区域进行投资,但不能为优惠而投资,只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合理选择,毕竟在这类地区的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大。

(三)利用投资行业选择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2008年开始执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原先以区域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体,即国家对投资由区域引导变为行业引导,缩减对于投资特殊区域的优惠范围,加大对投资部分行业的引导力度,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对于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均使用15%的所得税税率,这体现了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

此外,此次所得税调整对于创业投资企业对未上市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投资给予了新的优惠政策,以股权投资于上市企业两年以上的,其投资额的70%可以在投资期满两年时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足以抵扣的可以在以后年度抵扣。这也表明,企业所得税筹划必须紧随国家产业政策而动,享受税收优惠带来的利益。

(四)合理选择投资方式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投资方式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收益方式,进而会对企业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合理选择企业投资方式对于企业所得税筹划非常重要。按照投资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企业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其中直接投资是指对公司生产经营资产的投资,例如购买材料、厂房、设备等,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收益。间接投资则是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投资。直接投资方面,按照新所得税法的规定,购买国产设备的企业不再享受所得税抵扣的优惠,同时规定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用于节能、减排、环保等项目的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在当年抵扣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足以抵扣的,可以在以后五年内抵扣。

这也表明我国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放弃了以区域引导为主体的格局,而是强调对企业投资产业的优惠,例如前面提到的高科技产业,以及这里提到的环境保护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等。因此,企业如果需要进行固定资产项目更新改造,可以充分考虑项目对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既能增加企业实际产能,又能享受税收优惠。间接投资方面,由于国债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可以作为企业投资的一个选择,当然,这需要综合权衡投资收益与税收收益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舍。

参考文献:

[1]李慧霞:《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方法》,《财会通讯(理财)》,2009年第5期。

[2]侯立新:《企业合理避税解决方案》,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