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的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的学习计划

篇1

如何制定英语学习计划【1】现在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中国同世界的交流接触也愈加频繁,对于语言的需要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阵学习外语的风潮。要想学习一门语言,就必须提升对该门语言的兴趣,英语亦如此。为了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有效地提升英语水平,必须激发自身每个细胞,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的世界,生活中、工作中,英语可以在任何地方去学习之、巩固之。但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以雅思考试为例,要提高0.5分一般需要2个月的集中学习,因此建议有准备参加像雅思考试这样需要的同学还是需要尽早开始着手英语学习。

遍布全国各地的培训机构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询问过各类培训机构怎么样,教材如何,老师水平怎么样。实际从学习外语的情况看,学外语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练功夫的过程。语言知识应该了解,但不下苦功在听、说、读、写上练习,仅靠死记硬背一些孤立的单词、一些语法条条,是很难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就像学游泳、学钢琴一样,对其理论掌握再好,不通过反复训练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英语绝不是看一部动画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想不下一番苦功夫、不费一点力气就能学好英语,那是绝对办不到的。

第一阶段:培养语感,对英语产生兴趣(考虑你要两年时间提高,建议你这部分时间定为步入高二至步入高三,整整一年,当然平时老师讲的还是要照常听)推荐每天听一首英文歌曲,直到能够听写出来里面的歌词,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些歌曲及歌词,刚开始听儿童歌曲,慢慢自己增加难度。电视不要看了,空闲时候就看英文电影或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一定要有字幕的,只有英文字幕的最好(中英文字幕是以后阶段用来提高翻译的)。

第二阶段:当你觉得自己对英语的学习是出于喜欢的时候(这时候即使不逼着你学习,你也养成习惯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扎实基础(建议高三上学期半年时间)买一本高中语法,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结合自己平时的时间,争取每天都看至少一个知识点。

第三阶段,要想学好英语,就得有股子韧劲儿。学过的生词和句子一定要记住,真正掌握它,千万别把希望只放在考前的突击记忆上。记单词一定要日积月累,备一个小本儿随身携带就更好。比如今天学了10个单词,记住了7个,其余3个怎么也记不住,这时你就可以把它们记到小本子上。小本子随身带,有空你就掏出来,看它几眼,说它几遍。看的次数多了,说的次数多了,再难记的单词也能记住。当然,记生词最好连句子一块记效果更好,这样记得牢。通过句子记新单词,不但扩大了词汇量,而且还记了单词的用法,真是一举两得。

第四阶段,要想学好英语,还要多动脑筋。要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巧学巧记。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把它的核心部分用一两句好记、好上口的话概括起来,进行记忆。

学习计划执行一段时期后,要用专门的时间总结和深入思考在学习计划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考试之后,在暑假、寒假,你要用几个小时、一天、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进行深入思考,从心态、身体、学习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出自己“狠劲”是否充足,总结出自信心产生的多少强弱,仔细想想自己在前一段时间内是否有不良心态,是否因老师、父母、同学关系等影响学习,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强度够不够,每天学习状态好不好,各门课程是否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一共写了多少篇作文,作文水平提高如何等等。一般,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和深入思考,你才有可能找出自己的各种问题,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学习计划。

牛人的英语学习计划【2】一、学情分析:

英语一开始,学生往往是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学这门课的,也有些学生是带着好玩的想法来学的。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部分孩子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部分孩子胆怯感较明显。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不明确,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处于肤浅的了解,缺乏正确的强有力的学习动机。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基本明确了英语学习是怎么回事,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慢慢走上正规,从英语的书写、单词记忆、会话、听力、和语法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些同学越学越有兴趣,积极性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就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门课当成负担,部分学生厌学,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因此,针对学生掌握英语的程度不一,本期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将采用整体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对差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本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帮助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具体措施:

1.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灵活,以学生为主体,.短时间、高频率、保证学生多次接触英语和足够的实践量,加大每个学生的实践量,多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坚持集体备课。贯彻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抓好基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3.坚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图表、投影、录音、录像、CD、 VCD、DVD等多媒体软件,还有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来示范。把各种各样的人物、情景和实地表演等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与他们交朋友,一起游戏、一起听说,使他们在有趣而轻松的气氛中感到学习英语并不是件苦差事,潜移默化,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兴趣也随之越加浓烈。随着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增加,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进来一块做学习英语。

4.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书写、朗读、口语操练、提问及语言行为习惯的培养。

5.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及时改进。

6.注意课内操练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继续抓好早晨朗读和课间口语操练。

7.坚持整体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加强课后辅导,坚持保持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8.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教他们一些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归纳记忆法、情景记忆法、构词记忆法、日常生活记忆法等。

篇2

【关键词】学讲计划背景 小学英语 任务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全国中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实行,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也逐渐加入到了新课改的进程中来,同时学讲计划下的英语任务教学也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本文就以小学五年级下册译林版英语教学为例,浅析学讲计划背景下小学英语任务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学生学习反馈,制定重点教学内容

学讲计划顾名思义即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兼顾“学”与“讲”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所以教师在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清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所在,并且根据这一部分的教学实际制定重点的教学内容,最终达到小学英语知识难点突破的目的。同时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状况,并为他们制定特殊教学内容的做法也符合以学定教的教育初衷。要想出色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需要从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做起。并且通过仔细地整理与审核,最终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学习计划。例如在学习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一单元的相关英语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重点学习计划。教师所指定的重点教学计划主要包括:首先教授学生基础的英语单词或短语,从而完善他们自身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比如:how long(多久)、how far(多远)、buy bus(乘坐公交汽车)、on feet(步行)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你怎么来到学校?)”学生随即应用刚才学习过的英语短语进行回答:“I often get to on feet.(你一般走路上学。)教师所进行的这种课堂情景对话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最终为他们之后更高层级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说教式”的课堂授课模式。这种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虽然可以保证原本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由于其形式一成不变,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小学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讲计划的顺利开展。随着“学讲计划”教学理念的实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退居“二线”,并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主导的新式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驻足于此,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并达到“学讲计划”的初衷。例如在学习Unit 7《Chinese festival》这一单元的相关英语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其中的英语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学讲教育顺利开展的目的。教师在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帮助与鼓励,最终帮助他们完善的自身小学英语知识体系。此外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使用“角色互换”的课堂模式。以下是一位学生具体的讲课案例,可供教师进行参考:学生首先走上讲台,说道:Hello,everyone.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my favorite Chinese festival”.(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我最喜欢的节日”。)然后学生拿出一块月饼继续说:My favorite Chinese festival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y reunion in China.(我最喜欢的中国节日是中秋节。在中国,中秋节寓意着阖家团圆。)

三、设置英语学习任务,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学讲计划教学理念的不断应用已经使得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很大地改变,学生在新式的课堂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英语综合素质。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学讲计划的教学初衷,教师还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置有关的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完善学生小学英语知识体系的目的。例如在学习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这一部分的相关英语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给学生制定英语学习任务:help your parents and recorded in English(帮助你的父母做事并且用英语记录下来)。学生在具体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相关英语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帮助了自己的父母,有利于家庭和谐关系的建立。同时使用英语知识进行记录也帮助他们提高了自身的小学英语写作能力,最终达到完善自身英语知识体系的目的。以下是一位学生所写的英语作文,可供教师进行参考:Today I cook together with my parents. Firstly I pick some vegetables and wash it and boiled meat. Then I put the tableware with my mother. Finally my family and I had a wonderful night.(今天我和我的父母一起做饭。首先我挑选了一些蔬菜并把它们洗干净,然后开始炖肉。接着我和我的母亲一起摆放餐具,最终我和我的家人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

四、结语

教师在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学讲计划教学理念的运用,同时配合具体的学习情况反馈、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以及设置具体学习任务等多种教学策略,最终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1]顾雪华.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渗透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09).

篇3

[关键词] 计划策略 课外学习 学习观念 元认知知识 英语听力

听力作为一项输入性技能,已经成为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提出的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中指出,语言学习者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因此,有效的听力理解是二语习得成功的保证,它确保了语言输入的质与量,而听力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听力输入的数量与听力策略的使用。在课外进行听力自主学习能增加听力输入的数量,而元认知策略能加强听力学习的管理与评价,提高听力理解的质量。本研究以元认知计划策略的定义为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了解大学生英语课外听力学习中元认知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探讨计划策略对指导课外听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1 元认知计划策略概述

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即用于了解学习并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来控制学习的策略[1]。他们认为,计划策略是“为书面或口头交际的组织制定计划”,主要包括预测结果、安排时间等。Zimmerman 和Pons在策略研究中也提到,计划包括 “对时间的选择与安排”。此外,Wenden等学者利用访谈等方式,根据不同社会环境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活动,把计划策略概述为“学习者对语言目标、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优先考虑的语言项目、学习语言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所做出的决定” [2]。Stern在1975年的开创性研究中,根据其自身对语言能力的本质的认识以及第二语言学习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优秀语言学习者使用的十大策略,并以计划策略为首。他认为,计划是指“根据个人学习风格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 [3]。Michael Rost 在听力学习的元认知策略研究中,把计划策略详细解释为提前组织、定向注意、选择性注意与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对某项听力任务的目标确定”、“对听力要点的关注”、“对听力动机的管理”等[4]。

国内的文秋芳教授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她按照Skehan的信息理论模式,提出了双维度的策略归类框架。而在语言学习的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三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其中管理策略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等。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要求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5]。此外,一些外语教学与研究人员在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中,结合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计划策略细化为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预测重点难点、选择注意力、安排时间等。他们的调查结果还表明,听力计划策略是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之一,不仅不被学生重视,也受到教师的忽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阐述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听力学习。

2 大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运用情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和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2名大学生,其中英语专业62人,非英语专业140人。调查方式为问卷与访谈相结合。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动机的选择题;第二部分为课外听力计划策略的调查,包含12项与计划有关的策略,分为目标计划、时间计划、材料计划、方法计划四组,采用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分为五级选项(如1=从不,5=总是)。问题的设计主要根据笔者在访谈中获得的信息,并参考国内外学者对计划策略的概述与定义以及相关研究结果。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202份,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其中英语专业62份,非英语专业136份。笔者运用SPSS 13.0对问卷所得数据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判断非英语专业与专业学生在计划策略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策略的使用与听力学习观念、动机之间的关系。

3 调查结果和讨论

3.1 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

表1显示,受试者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为中频率(2.5

如表2所示,两组受试在总体情况的差异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t=-9.877,p=0.000),而且在各组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产生差异的原因显而易见: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听力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基础课,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而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听力只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一部分,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课外时间的投入了。此外,在四组策略中,材料计划与目标计划的差异尤为显著(t值分别为10.174和8.459)。可见,专业学生对听力学习有更明确的目标,在课外更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水平的不同风格的材料进行听力练习。

3.2 计划策略与学习观念、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文秋芳认为,观念对策略的使用有相当的影响。学生的某种观念越强,使用相对应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作为一种日积月累又不断变化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因此动机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6]。本研究中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是否受到自身学习观念与动机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关性检验进行判断。

由表3可见,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观念和学习动机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

表3还显示,学习动机与计划策略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属中相关(0.6

3.3 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

元认知知识是调节学习的关键。Vandergrift认为,听力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者知识(Person knowledge)、任务知识 (Task knowledge)与策略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学习者知识是指对自身语言学习情况以及对个体学能、动机等对语言学习影响情况的了解[7]。具备充分的学习者知识能促进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课外听力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对学习时间、材料与方法进行计划。任务知识是指对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本质等方面的了解。学习者对任务要求的理解以及选择对应策略满足要求的能力对计划策略的有效使用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不成功者往往缺乏选择正确策略所需要的有关任务要求的元认知知识[8]。学习者对任务的充分了解与分析有助于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策略知识包含对获得学习目标所需的有效策略的了解,例如促进听力理解的总体策略和具体策略。学习者制定的计划只有在自我管理、评价等其他元认知策略的协助下才能得到实施,从而产生效果,因此缺乏策略知识不仅导致计划的不完善,还影响计划的顺利实施。

4 本研究对听力教学的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计划策略的主要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正确的元认知观念与合理的元认知策略能加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9]。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听力课堂教学中融入元认知观念的强化与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与培训,培养计划、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逐步将听力教学模式从“以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教师可帮助创造课外听力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此外,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和积极情感,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确立学习目标并制定合适的听力计划,并适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弥补课堂听力教学时间上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听力学习。

参考文献:

[1] O’Malley, J.M., Chamot, A.U.& Küpper L.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1989, (10 ): 418-437.

[2] O’Malley, J.M.&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6-111.

[3] Grenfell, M. & Harris V. Modern languag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35-40.

[4] Rost, 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54-157.

[5] 文秋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的理论争端[A].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C].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7] Vandergrift, L. The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listening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2006,(3): 431-462.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英语教学改革学生能力

1、引言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进一步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表明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步入了一个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经济形态,这必将引起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尤其是人才观念和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因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就是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竞争,既然这是一场国际性的以科学技术革新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就需要外国语,而在多种外语中,由于Internet的广泛应用,英语在国际上用途最广泛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因此当代的中国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要高,也就是说时代呼唤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学科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为内容,“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开展“四结合”教改试验。以下是几点体会: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代又一代新的媒体,视听法、情景法、功能法等相继出现的各种方法都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受到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教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的媒体只具有单向的被动传输的效果,远不及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材思想性、艺术性充分结合,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大大提高了形象视觉和传递信息的比率。

英语教学既有一般教学规律,又有自己的独特规律。近年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对语言教学规律和语言使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的语言教学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操作习惯,而且要发展交际能力,包括社会语言学能力,语篇能力,应对能力和解释能力,在这些能力培养方面,多媒体技术会提供逼真的、生动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的环境。从多媒体技术的功能、特点及英语教学的规律来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

2.1形式多样,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多媒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它既保留了计算机的交互特点,又具有视听设备较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生动的图像。它可以多方面、多角度以不同形式描述某一事物,能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克服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激发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讲解,学生将得到一个综合的主体形象,从而形成概念,完成记忆。

2.2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外语教学讲究听力和口语训练。由于我国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外语班人数大大超过理想规模,教师工作量大,学生训练机会少。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构成的辅助学习系统,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借助学习系统可实现“一对一”式的教学,学习者只需自主在键盘上输入几个命令,即可得到适合于自己的详细的学习内容。教师只需做一些指导性的工作,回答一些计算机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计算机的测试功能系统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习惯、特点、智力水平、知识结构,给出建议性的学习计划,帮助教师、学生因材施教,合理地调整学习进度,确定下一步学习内容。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中得到加强,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3延伸课堂,创设愉悦的语言氛围

在我们学校除了设立英语角,发行英语月刊之外,还开辟了英语BBS论坛。在这个论坛里,我常常给同学们出一些热点主题,如说说西方的节日,谈谈美国的肯德基,介绍你最喜爱的国家等等。每一个主题的确立,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前,学生得有充分的准备,上网搜集资料,或者走进生活,调查渗透在生活中的英语的点点滴滴。在学生准备过程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做出同样的甚至是更多的准备,在这一过程里,充分显示了教师和学生的平等性,同时让师生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以及对英语和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充分准备后,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电脑室里上到学校网站,进入英语BBS,开始侃侃而谈,可以中英文双语并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在言语、态度等方面教师对学生多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BBS论坛里,学生可以隐姓埋名,取一个自己喜爱的昵称,这一点就犹如古代文人给自己取号,或者现代文人给自己取笔名一样有趣,同时也给学生设置了一层保护色,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很安全的发表言论。如世界风光----介绍你所喜爱的国家这一期的BBS论坛里,就贴满了学生从网上下载的书籍文章报刊片头,以及旅游照片等等。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学生不用担心被训斥、指责、挨骂,心理和生理都得到了保障。开开心心地查资料,发表言论的同时,也从“小课堂”到“大课堂”逐步了解了中外文化的差异,增强了说和写英语的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分析力以及判断力都得到了综合的培养和发挥。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使了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现代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作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学科改革的主要目标。英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

传统教学结构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化。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来创建的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为: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使者。“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能否重新审视网络教学环境下自身的职业角色,将决定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随着网络教学的推广,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扮演不同的新的角色,才能适应网络教学,适应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正东,1999《外语教育学》;

篇5

用于研究的语料库有:SECCL(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之口语语料库分库)和自建的SECCEM(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English Major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SECCEM采集收录了某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共5个班)口语测试中的口语语料,样本共300个(其中单人讲话样本200个,双人会话样本100个)。利用Wordsmith(Version3.0)调查、统计、描述语用语言失误现象和非流利性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法,将自建语料库语料与本族语者语料、全国大学生口语语料进行多层面比较,概括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话语标记语

话语标记语篇结构词(discourse items)也称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ts)。它是指在口语中反复出现的修饰语,如oh,now,and,well,but,or,so,because,you know,I mean,I see,right等。有研究者称口语话语标记语为口语词块中的小品词,它是一种口语流利性的策略手段,体现说话者交际意向、话语互动和话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在日常的口语教学中指导学生适当的运用词块,灌输地道的小品词教学将有助于提高交际的流利性与地道性。话语标记语已成为近年国外会话分析、语用研究中一个新的探讨课题,国内研究者对我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语情况做了较多的研究。何安平、徐曼菲(2003)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很少使用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最常用的话语标记语well,但倾向于过多使用and,but,I think等标记语。将自建SECCEM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话语标记语与各语料库比较,而通过比较可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话语标记语/句使用不足、个别滥用或没有使用问题,而且使用错误现象比较严重。

经观察发现,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使用存在几个特点:(1)和国内外英语学生在英语口语中采用较为相同的话语标记语,如I think,just,oh和okay等;(2)和英国人在英语口语中采用话语标记语存在差异,过少使用you know,right,I mean和well,而过多使用了very,I think,and和but。对and和but的使用过度说明与母语的句法迁移和中介语水平有关,对very,I think的使用过度可能是口语交际压力和口语能力弱造成的。例如,口语表达时无时间想出I believe,in my opinion之类的替换短语填充停顿,赢得思考时间等。而学生对you know,right,I mean和well过少使用说明学生缺乏对某些常用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的了解。

丁言仁(2004)、文秋芳(2003)、桂诗春(2004)等认为,学习者将会潜意识地习得高频率的语言现象,在“课程设置、大纲制定、教材编写及日常教学中充分考虑频率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Leech,2001)。语言学习者需要对某种已经达到一定频率的语言现象或特征产生注意,然后才有可能习得这一语言现象。建议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充分讲解常用的话语标记语的各种语用功能,教材编纂者及教辅编写者应该向英语学习者提供话语标记语的各种语用功能及其使用场景,使我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本族语会话中常见的却一直被传统语言教学忽视的语言特征有所了解和掌握。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要善于理解语境,识别副语言特征,注意模仿英语本族语者在口语中使用的标记语,注意积累各种常用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在口语中尽量使用多种话语标记语来表达不同的话语功能,避免过多使用或过少使用某一个话语标记语,以达到成功的交际。

二、话语结构

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话轮(turn)。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的话语从开始到结束,被看作是一个话轮。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与听话者需要不断变换角色,轮流发话。因此,会话就是话轮的序列,它的特点就是话轮转换(turn taking)。从上世纪60年代,语言研究者对对话转换理论进行了细致研究,从自然语料中观察到了话轮交接活动的一些特点,分析了交际对话过程中的一些言语规律。Sacks,Schegloff,Jeferson(1974)为了解释会话参与者是怎样进行有秩序地轮流说话的,提出了一个会话的话轮交接系统(turn taking system for conversation)。他们用两个要素和一套规则来描述这个系统。两个要素是话轮构成要素(构成话轮的结构单位:句子、从句、词汇等)和话轮分配要素(话轮分配方法:现在的说话者指定下一个说话者;听话者自选为下一个说话者。也就是说,说话者如何将话轮传给另一方,听话人如何接过话轮),一套规则就是话轮转换规则。Sacks认为,话轮的转换经常出现在会话的“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缩写为TRP)上,“转换关联位置”指的是一个话轮单位(turn unit)中会话者认为可以发生话轮转换的位置,或是话轮构成单位的末尾。了解会话结构和话轮转换规律,可以使学习者认识会话特点和话轮转换机制,学会会话开始、话轮交接和会话结束等会话策略和技能,提高话语交际能力。

通过自建SECCEM语料分析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会话结构有以下特点:

第一、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会话开始办法,如相互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等,话轮有长有短,内容有单词、短语、句子等,并能够运用“goodbye”,“see you”等结束语列来结束会话。有不少学生能够运用结束前预示(Pre-closing)语,例如:all right,Okay,so,well,I must go,Let’s go,It’s time for lunch,Nice to talk with you,Thanks for your advice等来预示会话结束,显得整个会话语篇连贯、结构完整。

第二、在话轮交接技巧方面,说话者能够使用提问、询问等方式交出自己的话语权,让对方说话。但是话轮转换关联位置的语言表达形式比较单调,如:What do you think…?What is your…?等,一个话轮结构一般是简单的问―答。说明学生了解会话衔接的基本特征,知道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要发生变化,即交换角色,掌握了说话者主动将话轮传递给听话一方的规则。

第三、出现了会话过程中争强话轮权现象,也就是话语重叠。会话规则不许双方同时说话,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些说话者注意自我表达内容的连贯性,能紧紧把握自己的说话权,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才让出话轮,也就是将话语权交接给对方。

第四、当说话者出现停顿、犹豫、不知如何表达时,听话者能够提醒、帮助说话者完成意思的表达,应用了会话中的礼貌原则。

第五、听话者不善于接受话轮,导致了对话中断或是对话时间不足的情况。根据会话的另一条规则:必须有一方说话,否则会话就会终止。说话者停止说话而出现片刻空白,此时应由听话人接过话轮而使谈话进行下去。听话人这时候可以插话,接过话语权,或是提醒、修正说话者前面的内容等。否则,就造成停顿过长,交流中止。本研究认为,许多学生会话时间不足、草草收场,除了参与会话者的态度、缺乏相关语言知识等因素以外,说话人头脑出现空白后听话人不积极接过话轮,也是造成会话中途停顿过长、双方没有继续交谈的耐心的原因。

篇6

关键词: 八年级学生 英语学习 两极分化

根据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八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因受学习科目增多、知识难度加大、教学课时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中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该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把握好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性,不仅能够解决两极分化现象,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注重任务探究、实施互相帮扶等策略,能够有助于缓解上述的两极分化现象。我认为,关注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能够为教师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1.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概述

英语学习两极分化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英语学习变得较以前困难,有些学生能够及时调整,未出现成绩下降趋势,另一些学生则产生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下降,从而出现了均衡不等的情况。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管理,还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该现象主要有如下特点:(1)客观性,受学习科目增多、知识难度加大、教学课时减少等客观性因素影响;(2)落差大,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3)情绪化,即学困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愿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出现“自暴自弃”的不正常学习心理。

2.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产生原因

2.1学科知识难度加大,难易梯度明显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认知接受能力范围。我发现,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教学中,以第三单元为分水岭,学生会出现理解接受困难,需要放慢教学节奏。

2.2教学课时减少。学生在某一处出现学习困难时,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讲解、多练习,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悟,提高学习效果。但受八年级科目增多的影响,英语学科的教学比原先减少了近四分之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3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到自身的学习情感思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以物喜,以物悲”的心理现象。教师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疏导办法,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而且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出现偏科现象。

3.解决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策略

3.1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需要。

因材施教自古以来就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在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不仅是满足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必然需要,而且是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注意:(1)制定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明确方向;(2)注重学生学习任务设计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够完成;(3)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有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5 Birdwatchers的Reading:Birds in Zhalong教学中,我采用了上述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在自主查阅文本后词汇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其次要求学生划出各自的学习困难之处,并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来解决;最后围绕学生的学习基础,布置如下思考题目:①Why is Zhanlong called a special place?②What do birdwatchers do in Zhanlong?③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要求学困生完成上述前两个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完成全部题目。这样的分层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需要。

3.2注重任务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任务探究的教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另一方面更好地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这种任务探究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学习的主要内容;其次,设计一定的问题探究题目,特别是一些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内容;最后,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运用口语或者书面表达的形式来呈现。

3.3实施互相帮扶,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以此来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提高。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互相帮扶,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互相学习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A的“Reading B”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思考之后能够运用同桌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其中的前部分题目。同时,就学生的质疑之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予以探究交流,以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在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缓解两极分化现象,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关注这种教学现象更有助于调整教学思维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吉尔.正确处理英语教学中的若干关系[J].中小学英语,2004,(3).

[2]刘文俊.浅谈学困生成因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0(B刊),(4).

[3]谭晓婷.如何保持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7).

篇7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 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由此看出,语言的教育必须扎根于文化才能达到真正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实际英语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一、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所以,把跨文化交际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的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国际沟通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跨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交流。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强化跨文化知识教学是实现英语应用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和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

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原因在于:其一,人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其二,认为跨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跨文化交际应融入英语教学。

多年来在英美流行的“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和“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等外语教学流派的实施,在英语国家的语言培训中颇为成功。然而,当英美外语教育专家们把这种方法带到中国的英语课堂上时,效果却不如人意。这是和我国没有语言习得的实践环境和考试指挥棒的遏制相联系的。所以作为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探讨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和途径是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责任。

1.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电视录像,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2.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文化的桥梁达到真正地体会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成为语言的主人。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如何利用这些手段调动学生去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3.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在教材中,对话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语境:一个小孩问How o1d are you? 时,老太太用幽默的语调回答“Ah,it’s a secret.”。借此可将英美文化中的隐私和禁忌语的使用问题补充教给学生。课文中出现朋友之间的招呼很普遍,这时候把同学们常用的中式英语问候方式拿出来分析对比,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直接把“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等问句当作问候语来打招呼等常见错误,并从文化的角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4.通过阶段性专题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的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节日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问候语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急智题抢答、话剧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5.改变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如You looks great today.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为表示谦虚而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英美人士的思维方式确实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留意这种差异,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6.注意增加背景知识

如在教到Christmas Day时,将圣诞节与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同时,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对“Santa Clause,Christmas trees,gifts”的历史渊源的理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则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结束语

“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1)”。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的加强,世界沟通的增多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跨文化交际的魅力,深入语言的精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饭社,2001.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Larsen-Freeman,Diane.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4]Stevick.E.W.英语教学方法论――问题出在哪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篇8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逐步渗透‘文化意识’,文化意识的渗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促进作用。”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1. 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人文底蕴,创新具有文化氛围的人文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师自身应通过教科研活动、集体备课、校本课程研发、自身培训再教育等形式实现自我充电,增强自身的人文教学底蕴,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文化意识,激励人文学习的情感动力。

案例: 英语文学名著赏析课的开设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可适当开设体现人文精神的英美文学名著赏析课,将一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引入文化教学当中,如《老人与海》、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双城记》等等。因为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用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

比如:结合牛津英语模块八第一单元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教师在上文学名著欣赏课时,可以介绍作者的生平,作者所在国度、社会、年代及其政治、文化、风俗特征,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知识。教师也可以在课堂结束前,对文章的体裁、语言意境的变化以及深层隐含的文学手法进行总结,或对具有可比性的中外文学名著进行跨文化的比较。

2. 努力创设跨文化人文气息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进行教育教学的支撑和条件,优质的环境可以有力促进跨文化教学环节衔接紧密的实施,迅速使学生融入到人文魅力的英语学习氛围,真正实现英语文化交际教学的“情景交融”。

从班级教室的文化布置下手,营造一种文明多元的文化氛围,张贴一些经典的西方名言警句、文艺作品等等,充实课堂文化气息,激发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热情,为跨文化课堂渲染充分的人文韵味。

案例:自主合作阅读学习的实践活动

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机会。教师可在晨读课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选择上报阅读书目――制定读书计划和进度――自主学习与合作完成任务相结合――呈现合作结果――组内外交流反馈、交换心得。

比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书目,然后确定读书计划和做好跟踪进度的记录。对于篇幅较短的英语文学名著,可以采用自主阅读的模式。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应趁热打铁,利用课堂的10到15分钟,让学生用英文写出作品概要;或者让学生采取口头汇报的方式,复述作品的主题及内容梗概。对于中长篇作品,可采用合作阅读的模式。教师可将作品分成若干部分,安排各小组分别读一部分,先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复述各部分情节,形成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3. 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学生扩展眼界,开阔思维,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西文化的比较,相互钻研,实现中英文文化思维的转变,逐步挖掘跨文化人文精神的内涵,把文化意识的深化落到实处。

案例:多元化媒介在文化课堂中的引入

课堂内外运用各种现代视听媒介,如教唱英文歌曲、开展英语演讲、课本剧表演、原声电影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多维度语言运用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进而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

比如Home alone即《小鬼当家》,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剧本。学生可以通过改编后的情景短剧或故事剧本进行表演,寓教于乐,在游戏式、竞赛式的表演中输出了文字信息,巩固了阅读材料的知识理解。

总之,跨文化英语学习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和文化涵养,营造浓厚的跨文化英语教学氛围,构建服务于交际任务型教学的多元文化课堂,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有文化、通人情、懂世界”的新型英语学习者。

[1]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 张莉.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J]. 文学教育(下), 2011(11).

篇9

一、小学英语教学基本方法

1.听说法。

它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句型操练,学生通过大量模仿和机械重复,准确地掌握语言项目,养成习惯,最终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这是我们惯用的操练新的语言项目时必不可少的一步。

2.情景法。

它主要强调采取一种演示的方法教授语言项目,即用具体的实物、图片和教具创设语言情境,然后用行动和手势示范新语言项目。我们在给学生呈现新的语言项目时,均建议采用此方法。正是由于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课堂情景语言活动,满足其展示、表演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交际法,也称结构功能法。

情景语言教学法有其局限性,即创设的情景会话与实际的生活语言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在情景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交际法。语言作为交际、交流的主要工具,听、说、读、写都很重要,每项技能都要培养,这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把电子书包与英语教学整合

1.单词的导入。

目的: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操作:打开“Happy New Year”这一主页,首先用鼠标点击选择“歌曲欣赏”,让学生可以跟着音乐齐唱Merry Christmas这首歌曲:然后点击“Learn New Words”进入生词学习界面,屏幕上将依次出现该课的单词及解释该单词意思的图片与动画。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之后,自然想知道这个单词的发音。这时点击“小喇叭”按钮,学生立即可以听到单词的拼读和发音。待学生对单词有了总体印象之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再加上小组竞争的方式,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丰富生动,很快就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记忆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培养。

2.句型教学。

目的: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通过电脑课件设计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事物、情景,作为引发学生想象力和自由联想的素材。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联想,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

操作:点击“句型放送”按钮,电脑将出现该课句型所反映的特定情境画面,同时用正常语速示范对话,学生边看边听,结合画面所提示的情境和刚刚学习的单词。努力揣摩句型的含义,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吸引到句型中。接着,运用跟读方式逐句教授句子,学生可在每句对话后跟读该句对话,自然而然产生想知道句子内容的欲望。此时点击“教读”电脑将显示课文内容和每句话的中文意思,然后点击“全文朗读”即可朗读全篇句型,给学生留下一个总体印象。这时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挑选几组学生演句型中的对话角色,由扮演者用麦克风读出相应的句子,让学生通过网络评判自己语音的准确性。学生大多踊跃参与学习。

3.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目的:巩固当堂知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在原有对话的基础上创设新的情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对话练习。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一起讨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操作:点击“练习对话”,根据动画或图片的提示,学生分组讨论对话。我设计了一个扩展性的对话,内容为:圣诞节时,Sam和Tom前往Daming家拜年Daming觉得很奇怪―现在并不是新年。Sam和Tom解释说“在他的国家”圣诞节就是年。Daming明白后,高兴地祝Sam和Tom新年快乐。此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动脑动口动手”,达到温习巩固的目的。

4.查询资料。

目的:激发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我设计的这个内容以了解课外知识为宗旨,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或有声图片为学生介绍丰富有趣的课外知识,诱发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篇10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据调查,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只是把它看作一门很讨厌的学科来应付,原因是在我们周边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不像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需要也很多。例如,经常会听到或看见自己身边的人在外事、外资或合资单位工作,对外语(主要是英语)要求很高,能够吸引或强迫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否则自己将来就不会很有“出息”。我们这里的学生,绝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学过英语,即便学过,现在连26个字母也忘得差不多了,他们也体会不出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学习英语没有原动力。较其他学科,学生用自己已讲了十几年的语言来学习,他们就觉得容易掌握,即使不懂也愿意反复练习,因为容易,所以有兴趣。再加上周边环境没有语言氛围,学生只要走出校门,甚至走出教室就再也没有说英语的地方了,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了。所以,要想让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首先得为他们搭建一个学习英语的平台,创立学习英语的环境,例如在家里,家长可以每天要求孩子读英语课本给自己听,帮孩子听写单词、句子,多讲一些与学习英语有关的话题或知识,鼓励孩子学英语,还可以适当带孩子去买一些英汉对照的浅易读物,带孩子看英语对白的电影或电视等,都不失为为孩子创设语境的好方法。校园可建立一些“英语角”,举办小型的英语戏剧表演或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有趣、有效的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才用交换生的方式,吸引学生学英语。我们的社区也可开展一些有关英语活动,例如,邀请少数学生参加外商谈判等,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二,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告诉学生学习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交流就必须开口,并发出声音。只有表达出来,对方才能明白你的意思,才能与你沟通、与你交往,也才能被别人认同。要求学生在发言或答问时大声说话。特别要求学生在上课前用2-3分钟轮流作值日生报告,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和辨别正误的能力。报告完成后,再让学生作简要评价,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又给了学生表达语言的机会,满足了学生“好表现”的特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记单词的兴趣。文不离句,句不离词,词不离字。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是阅读和写作的障碍。现在的英语教材,大篇幅都是英语,几乎没有汉字,如果学生翻开书是睁眼瞎,一看书头都大了,哪能谈得上兴趣?在学生学完字母之后,就要把字母归类,使学生掌握每个字母在英语单词构成中的作用。字母分工明确后,再教学生识记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

只要学生掌握了大部分发音规律,记单词就成了易事。如果老师再能适当地举办些激励型的竞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记单词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从单词表中找单词来互相考查发音规律,增强识记能力和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例如:让学生在已有单词表中去寻找:1.开音节单词,闭音节单词;2.字母组合发音规律,如“r”音节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自信,怀着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了英语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第四,要培养阅读的兴趣。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都离不开大量有效的输入和积累。近年来,英语考试阅读量不断加大,而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

一是充分利用课本,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生利用课本后的单词表,对阅读中的生词进行认知,并把生词融入阅读中,通过上文中出现的语境去体会意思。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导读,可利用讲解与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并逐步形成逻辑关系,以便学生能朗读直至背诵课文,为他们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进行课外阅读。其方法是要求学生对于试卷中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都进行两次阅读并作答。

2.速读(Fast reading)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跳跃式的阅读(Scanning),先获取初步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后浏览一遍问题或“完形填空”的答案,对本题作初步了解。2.细读(Intensive reading),主要是要求学生逐步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情节和细节,了解段落大意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上下文去猜测、推断,最后完成答题的任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又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