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稳定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稳定的商业模式

篇1

论文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顶岗实习;人才培养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具有时间较长,教学环境真实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等特点。顶岗实习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实质上是理论教学与学生做人的本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是学校专业诸多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专业系部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以保证实习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顶岗实习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生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学生心态调整不及时。学生从学校环境转换到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原因可能是由于环境的不适应;也可能是对工作不熟悉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或者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感到孤立无助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使实习学生产生不适应感,进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同时很多学生不适应角色的转换。学生初到实习企业,他们不能很快融入到工作单位中去,导致工作过程中带有个人情绪,或者对老师的依赖感强,导致独立能力较差。

(二)指导教师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指导教师实习指导不到位。根据调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多、且相对分散,这就增加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检查与指导的难度,大部分教师只能选择远程指导,不可能长期进入企业指导学生。这也就使得学生遇到问题难以保证得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顶岗实习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同时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有负责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实习的企业以及本专业工作实际非常熟知,才能保证当学生在企业工作实践过程遇到专业问题时,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与解决。但是,目前来说,高职院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对企业工作实际的操作了解较少,指导能力欠缺,也就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指导不力,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三)企业对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支持力不大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也就是企业要对其进行管理,学校也要对其进行管理,由于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生活服务、以及岗位职能学习方面,企业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企业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很少能够主动与学校配合,共同承担起培养技术性、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毕竟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率。

由此可见,目前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使得学生的顶岗实习不能顺利完成,也使得学校的声誉受到影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受到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严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的管理,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构建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的认同

通过日常渗透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积极开展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模式的校园文化建设,将高职教育理念认同列入学生教育重点。教师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以不同方式进行宣传,通过日常渗透创造使学生尽快认同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氛围,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索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既不同、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育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是顺应了高职教育大众化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让学生愿意实习。

同时,从强调提高综合索质和就业竞争力的角度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并不强求专业对口。要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强调职业索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顶岗实习可有多样化的实习岗位选择,只要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只要与所学专业有联系,并不必苛求一定专业对口,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本身,从而让学生安于实习。并且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

(二)分层次推进工学结合,突破制约顶岗实习的“瓶颈”

按照企业需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突破制约顶岗实习的“瓶颈”,解决“工”与“学”的矛盾,做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尽管商务英语专业已普及多年,但实践教学环节依旧薄弱,其文科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难度,学校学习与岗位培训脱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与岗位能力差距很大等问题的存在。这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不相吻合。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基于对构成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相关教育原则及人才成长规律的综合考虑,创设“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商务职场情境,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需以“校企合作”为专业建设方向,校企合作应是全方位的合作,包括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验实训等,都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企业参与和推动,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分层次推进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外实践、校内外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蕴含不同的实践教育内容,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学生搭建了从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逐步掌握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直到形成岗位任职能力的系列教育实践平台,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三)加强过程指导,提高校外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 网络媒体;商业模式;构建方法;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053-02

0 引言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媒体的认可度在逐渐上升,网络媒体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客户吸引力,摒弃发展弊端,不但需要对网络媒体商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而且要根据不同问题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来促进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本文将对网络媒体商业模式构建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培养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

1 进行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方法探讨的

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是现代网络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在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对提高客户吸引力起到重要的左右。任何网络媒体,都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调整与创新。网络媒体要高度重视网络营销策略的建设,为营销核心形成竞争力,从而带动绩效提升,使其更加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结合自身需要,透彻分析网络媒体策略方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对未来发展提出更适用的建议。

2 网络媒体商业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2.1 目标客户定位不准确

对于网络媒体商业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网络媒体对目标客户的定位不准。对于网络客户来说,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它具有不稳定性,因此不利于网络媒体对客户喜好和资料的把握,这样就不能够形成一套完善的客户机制,最终会导致网络媒体不能对客户需求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所以说,提高对客户的管理以及对客户信息的维护,对促进网络媒体商业模式进一步构建至关重要。

2.2 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组织架构不清晰

在网络媒体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外部客户发展机制不完善之外,在网络媒体运营内部也存在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组织架构不清晰。要知道网络媒体的发展也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就不能够使网络媒体在商业模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为了进一步促进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必须要优化网络媒体内部的人员结构,建立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引进专业人才。

2.3 客户来源缺乏控制

对于网络媒体客户的来源,一部分是源于长期的合作伙伴;还有一部分源于偶然的网页浏览,总体来说,这两种客户的来源都是非常不稳定的,因此不利于对客户资料进行长久的利用,保存价值不高,无法长久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属于关系型的客户,就是通过合作客户或员工关系介绍的客户,这种客户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合作关系出现问题,或者是有关系的员工辞职就会带走一部分客户关系,因此这样的客户来源也是非常不稳定的,具有不可预期性。所以面对客户选择来源缺乏的问题,拓宽客户的来源渠道,发展稳定的客户群体是非常重要的。

3 促进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的策略

3.1 搭建大平台吸引更多用户和流量

对于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不能仅仅依靠一些简单的、浏览量小的网站,而要让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建立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搭建大的平台,以尽可能多地吸引用户并提高流量,另一方面还要和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在进行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一些客户,扩大客户来源。

3.2 把握市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定制服务

3.2.1 细分市场,确定消费群体

网络媒体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必须要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对市场进行细致的划分,确定目标市场,然后根据产品定位,找到合适的消费群体,只有锁定了消费群体,才能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同时通过对目标市场的确定,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2.2 了解市场,提供定制服务

确定目标市场后,必须要更深入的了解市场,深入分析市场的消费能力、受欢迎的产品特色、消费群体的具体情况。尤其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爱好的消费群体进行调研,了解这些人的具体需要,然后根据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并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和产品特色来进行营销并提供定制服务,以此来促进产品价值的实现。

3.2.3 把握市场,制定应对策略

网络媒体对目标市场的可变性也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充分的把握,除了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做好充足的调研和分析,还要在营销过程中时刻注意消费市场的变化,并且根据变化制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保持良好的运转,实现最大化的盈利目标。

3.3 引进专业的网络营销人才

在网络媒体商业发展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还要引进专业的网络营销人才。专业的网络营销人才应该是身兼网络技术与市场营销技巧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网络营销人员应熟悉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与趋势、网络营销专业知识,熟知并能演绎各种网络营销产品广告的功能与价值,能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发挥自身优势,为网络媒体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同时自上而下建立一整套业绩考核办法,实行以业绩为主、量化评价的考核体系,对网络营销人员进行考核,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构建。

3.4 加强目标客户信息的维护

对于目前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客户信息的维护。客户资料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要对客户的信息有一个详细的记载,但是目前来说大多数网络媒体都存在客户信息保存不完整的现象。如此循环下去,非常不利用于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长久发展。因此,客户资料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网络媒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之一。为此,要首先明确自身能力,对能力进行分类。其次,在分类基础上,切实掌握现有能力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更加合适的对接客户的要求,进一步维护客户关系。最后,对客户资料进行完整的保存,认真做好整体分析,对客户的运用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使网络媒体发展战略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于网络媒体内部结构,还有来自于外部的客户管理。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网络媒体的负责人制定出科学的解决策略,本文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范志平,黄郁馨,胡诣升.以市场化为抓手推动商业模式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3(Z1).

[2]张宁.网络媒体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J].才智,2011(22).

篇3

如果你想前往市区,平均要花150块人民币的车费去搭出租车,但是如果你选择搭那种黄色的休旅车。只要一台车坐满了,司机就会发车带乘客去市区的任何一个点,完全免费!居然有这样的好事?其实这个惊喜都是来自四川航空公司的商业创新。

四川航空公司一次性从风行汽车订购150台风行菱智MPV。四川航空公司此次采购风行菱智MPV主要是为了延伸服务空间,挑选高品质的商务车作为旅客航空服务班车来提高在陆地上航空服务的水平。为此,川航还制定了完整的选车流程。作为航空服务班车除了要具备可靠的品质和服务外,车型的外观、动力、节能环保和舒适性等方面都要能够达到服务航空客户的基本要求。

四川航空,这家航空公司,向风行汽车买了150辆休旅车。四川航空一方面提供的机票是五折优惠,一方面又给乘客提供免费接送服务,这一举措为为四川航空带来上亿利润。我们不禁要问:免费的车怎么也能给它创造这么高的利润?这就是商业模式的魔力。

原价一台14.8万元人民币的休旅车,四川航空要求以9万元的价格集中一次性购买150台,提供给风行汽车的条件是,四川航空令司机于载客的途中提供乘客关于这台车子的详细介绍,简单地说,就是司机在车上帮风行汽车做广告,销售汽车。在乘客的乘坐体验中顺道带出车子的优点和车商的服务。每一部车可以载7名乘客,以每天3趟计算,150辆车,带来的广告受众人数是:7×6×365×150,超过了200万的受众群体,并且宣传效果也非同一般。

司机哪里找?想象一下在四川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其中有部分很想当出租车司机,据说从事这行要先缴一笔和轿车差不多费用的保证金,而且他们只有车子的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因此四川航空征召了这些人,以一台休旅车17.8万的价钱出售给这些准司机,告诉他们只要每载一个乘客,四川航空就会付给司机25块人民币!

四川航空立即进账了1320万人民币:(17.8万-9万)×150台车子=1320万。你或许会疑问:不对,司机为什么要用更贵的价钱买车?因为对司机而言,比起一般出租车要在路上到处晃呀晃的找客人,四川航空提供了一条客源稳定的路线!这样的诱因当然能吸引到司机来应征。这17.8万里包含了稳定的客户源、特许经营费用、管理费用。

接下来,四川航空推出了只要购买五折票价以上的机票,就送免费市区接送的活动。

如此一来,整个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已经形成了。

我们继续分析,对乘客而言,不仅省下了150元的车费,也省下了解决机场到市区之间的交通问题,划算。

对风行汽车而言,虽然以低价出售车子,不过该公司却多出了150名业务员帮他卖车子,以及省下了一笔广告预算,换得一个稳定的广告通路,划算。

对司机而言,与其把钱投资在自行开出租车营业上,不如成为四川航空的专线司机,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划算。

至于对四川航空而言呢,这150台印有“免费接送”字样的车子每天在市区到处跑来跑去,让这个优惠讯息传遍大街小巷。还不够,与车商签约在期限过了之后就可以开始酌收广告费(包含出租车体广告)。

篇4

我们不应该被电视的时代假象所迷惑。未来的电视时代是数字时代,是高清时代,是平板时代吗?全都不是。电视数字化革命原来设定的主要任务是改变传输电视的传输方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画质与音质,虽然数字电视在全球仍然处在快速的普及阶段,但是,从系统产品技术上而言,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问题已经没有问题,因此,我们说传统意义上数字电视时代还没有全面展开的时候,这个时代已经在技术结束了,因此,所谓的高清时代仅仅是数字电视革命的另外一种感性的称谓,这个时代剩下的问题是技术走向家庭问题,其余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此外,平板时代更不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未来的电视不平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显示技术来展示这种平板效果。

电视的网络化使电视从被动的按时接收节目的终端变化成在节目数据库中按照个性化要求寻找节目的工具。目前的节目播出方式像固定的公交汽车一样按照线形时间发送,用户只能在不同的频道丛林中找到特定时间段放送的节目,节目的放送运营商没有面向用户的节目数据库供大家选择,而未来的电视时代,电视将变得更为个性化,不同的频道仍然在按照时间放送节目,但是运营商却会提供节目数据库,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从数据库中购买节目。

这种变化带了一个社会化的变化就是节目市场容量的急剧扩大,这将造就比数字电视制造业本身更大的市场,谁来抓住节目内容市场?很多电视制造商有涉足的商业愿望。

电视本身也在发生剧烈电脑化。电脑的功能在电视机上迅速集成,游戏机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按照自己的独立体系发展下去,在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之后,游戏机将做为一项功能集成到电视上,电视将成为家庭名副其实的数据获取平台,它到底是是个什么平台呢?是娱乐还是工作平台很难定义,总之,它应该成为一个功能丰富的数字生活终端。

其实,对企业来讲即将到来的电视时代不是数字电视时代与平板电视时代,虽然在音质与画质等参数以及显示技术等方面电视进步的步伐不会停止,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电视时代,这个时代更确切地说一个是个电脑电视时代,而不是平板或者数字时代。应该说数字时代还没有完全展开就已经结束,人们追逐的热点已经转移,从清晰度到获取信息的方式转变上,这个方式的转变化等于电视成为获取海量信息的工具,在家庭中尤其如此。

电视机本身的转变让主导电视更新频率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一是操作系统软件,二是芯片,三是显示技术。如果没有大的意外的话,传统强势的电脑系统操作软件制造商仍将控制电视的桌面操作系统,而在这方面像微软一样的软件操作系统企业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电脑芯片提供商的传统强势力量仍将控制电视,也就是电脑的领军控制力量将挪移到并扩大到电视领域里来,这种局面到来之时并不会让人感到奇怪。此外,电视显示屏幕的显示技术也将成为技术变动最不稳定的部分,它的主导者将成为另外一支控制电视的力量,现在看这股力量主要集中日本、韩国企业当中。除此之外的将是若干的辅助功能,这些功能实际上可以简化成软件产品,在强大的电视硬件配置的基础上只要你需要,都可以随时安装,可以想象电视完全像电脑一样,在销售的时候不再是固定的功能和相对固定的价格,而完全是一个根据功能配置来决定价格的产品。

这样电视成为一个比目前的电脑产品还难以确定稳定价格的产品,芯片、操作系统、显示器等等部件已经步入一个价格变动不居的时代,所以说电视的电脑化时代真正来临了。其实,在任何时候决定商业形态的主导力量就是技术形态。彩电技术的变化必然引导电视产业的商业模式的变化。

篇5

关键词:价值链;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

电视传媒企业概念的提出主要来源于2006年的《电视产业价值链理论与个案》一书中。以湖南芒果传媒有效公司、上海东方传媒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电视传媒企业将传统的电视传媒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进行分离,引入市场机制,为社会提供市场服务需求。但是,由于电视传媒企业对价值链的理解不足,当前我国电视传媒企业在商业模式的设置上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导致电视传媒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要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对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调整。

1.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概述

就当代社会而言,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商业模式上,因此,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的创建对于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对于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国内对电视传媒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没有确切的定义描述,只能概括说明,商业模式存在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包括企业的市场表现、企业的营销体系、生产制造以及研究发展模式等。而从外国学者研究的结果来看,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L图斯(Christopher L.Tucci)(2001)和艾伦・阿伏(Allan Afuah)认为商业模式指的就是对企业如何获得商业利润以及企业如何进行后续发展规划的说明,保罗・缇莫斯(Paul Timmers)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产品流的运作机制,认为商业模式涉及的重点是商业模式能够产生的实际价值、企业能够获得的最终利益以及活动参与者的角色。R.S.罗森布鲁姆和H.切斯布罗格则认为商业模式对企业多方面的整合,包括企业文化、产品以及业务等。综合以上对商业模式的概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商业模式包括资本模式、运营模式以及销售模式三大块。资本模式指的是电视传媒企业的盈利模式。运营模式指的是电视传媒企业内部运行方式,包括对电视节目的运营和对电视台本身的运营。而销售模式则指的是观众的收视情况以及广告招标情况。

2.价值链视角下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

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三网联通模式的形成给我国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为我国电视传媒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募壑盗唇嵌壬侠纯矗电视传媒企业内部各种价值活动的结合共同组成了电视传媒企业价值链,企业需要找到电视传媒企业内部有价值的经济活动,然后进行这些经济活动的整合,实现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衔接,这样就可以使电视传媒企业的价值和利益最大化,推动电视传媒企业的更好发展。电视传媒企业价值链主要包括横向拓展价值链、纵向拓展价值链以及基本价值链三种。所谓的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际上指的就是对电视传媒企业价值链进行重组,让企业能够利用所有可能为企业增值的活动、资源和条件等,实现各相关要素和资源的整合,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价值链视角下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策略

3.1电视传媒企业基本价值链模式

要实现电视传媒企业价值链商业模式创新必须要求企业能够找到电视传媒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电视传媒企业的基本价值链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受众反馈、广告经营、传播渠道、营销推广以及创意生产等方面,这些资源的整合可以实现电视传媒企业商业利益的增加,提升电视传媒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应该要重视对广告业务的重视,手机多方面信息、加强内容策略,整合全部资源和信息,通过多种营销渠道,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电视传媒产品。这样电视传媒企业就可以利用广告的盈利而获得新的资金流,形成盈利模式,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3.2电视传媒企业延伸价值链模式

电视传媒企业延伸价值链模式指的是企业在基本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价值链延伸,如顾客价值链、渠道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等。顾客价值链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要从顾客的实际需求和品味出发,做好客户的定位,了解客户对于电视节目的观看需求,并利用广告效益获得更多的客户,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以获得更多的盈利。渠道价值链则指的是企业应该要拓宽传播渠道,如网络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等,做好组织和推广活动。供应商价值链的利用可以帮助扩大企业的经济收益和收视情况,有助于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从跨媒体和跨区域两个方面进行电视传媒企业价值链的延伸,实现电视传媒企业的增值,创新电视传媒企业商业模式,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3.3电视传媒企业拓展价值链模式

电视传媒企业的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要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能够打造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进一步拓展企业的价值链。以湖南传媒有限公司为例,该电视传媒企业打造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综艺”品牌优势,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收获了众多年轻的观众,因此获得了稳定的发展。其他电视传媒企业也可以从这方面着手,打响自己的品牌,同时,企业还可以在品牌运行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业务,如旅游行业、酒店行业、房产行业等,进一步推动本企业的更好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篇6

关键词:创新商业模式 税收优惠 调节 激励 创新精神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税收不仅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调整产业结构等经济职能履行的物质基础。并且在中国当今社会,企业所缴纳的税款在经营利润中占有很大的部分,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商业的创新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因此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可以为商业节约运作成本,预留更多的资金从而能够很好的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本文根据当前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税后优惠政策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有关研究分析。

一、创新商业模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创新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创新成果的所有者获得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相区别的市场吸引力,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京东商城等创新商业模式出现,不仅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经营形式,方面了人们的消费行为,而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商业交易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货物的流通与配置更加方便快捷,相同条件下的贸易额要远远超过传统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商业创新的价值,推动了现代商业的发展,在收获创新成果的回报之后,会激发全社会的一种创新欲望,形成创新热潮,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二、税收优惠可以提高企业减少税负,增强商业创新的信心

每年各个企业都需要从自身经营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缴纳企业所得税,过高的税率不仅会加重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甚至可能因缺乏充足的资金而放弃商业模式的创新计划。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用于商业运作和商业创新,例如巴巴等一类电子商务平台享受着国家的有关税收优惠待遇,从而能够不断创新商务运作模式,不断推出安全高效的电子交易服务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由此可见,企业在获得税收部门的优惠待遇之后,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创新理念会不断增强。商业模式更加科学化高效化,推动了传统商业模式的变革,促进商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商业模式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和加强。

三、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调整完善模式,推动国民济创新化科学化发展

当今世界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样也是加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这就是我国制定走建设创新型国家计划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商业模式效率不高,经济效果不明显,严重阻碍我们商业的发展,所以通过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的鼓励,很多企业开始拥有额外的资金来不断创新自身的商业经营模式,争取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税收优惠对于国家鼓励的商业创新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过淘宝等实践经验证明,在合理范围内的税收优惠是有利于社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鼓励与支持,使得我们国家的商业发展更加高效有序,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的舒适与便利。

四、税收优惠政策还需要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做什么

尽管税务部门在对有关商业模式创新工作上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支持。但是有一部分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仍需不断改进税收工作,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关于商业的税收制度,做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工作的护航人,为社会成员从事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事业提供应有的便利。在对商业模式的创新,税收方面可以在税法认可的范围内对交易过程中的消费税、所得税等实行合理的税收优惠,减少商家的经营过程中的税负成本,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设计对有关创新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激励创新人员努力开发研究新技术,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商业模式的创新事业,推动我国商业的健康发展。

篇7

内容摘要:钢铁产业存在两种主要的流通模式,即欧美模式和日韩模式。欧美国家在钢铁流通方面具有一定共性,与日韩等国的钢铁流通不同,具有明显的自身发展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利于我国钢铁流通企业更好的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关键词:钢铁流通 欧美模式 销售渠道

欧洲钢铁流通状况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起源地,钢铁工业一直是其重要的传统工业。一战前,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敦刻尔克、鲁尔地区等地就是闻名遐迩的世界钢铁基地。20世纪60年代以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前苏联钢铁工业发展迅速,成为欧洲的又一钢铁强国。到20世纪90年代,欧盟逐步形成了卢森堡的Arbed集团、法国的Usinor集团、英国的Corus集团、德国的Thyssen-Krupp、意大利的RIVA集团、英国的LMN (Ispat)集团等国际大钢铁集团。1997年,欧洲的钢铁业发展达到了最高峰,在全世界十大钢铁企业中占据六席。据统计,2009年,欧盟粗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比例达到11.3%。近年来,从流通上来看,欧盟各国的钢铁流通主要为中南美洲各国,其次是欧盟内部各国间的销售,这一部分大约占到整个欧盟钢铁流通的三分之一。2008年以来欧美各国钢铁流通按照地区分类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美国钢铁流通状况

钢铁工业曾经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最早发端于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美国钢铁工业从1890年超过英国之后,经过大规模的收购和兼并活动,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领跑世界钢铁行业70余年,成为美国百年工业实力的象征和骄傲。1973年,美国钢铁工业年产钢达到1368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随着日本钢铁工业的崛起,美国钢铁工业逐步失去了竞争优势,进入了逐步衰退的发展过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入,美国的建筑业、汽车业、家电业等行业的钢材需求大幅下降,美国的钢铁量急剧萎缩,2008年底钢铁工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42.9%。2009年粗钢总产量下滑至5814.2万吨,同比下降36.4%。近年来,受美国政府诸多钢铁贸易保护措施的保护,美国钢铁工业呈现出了“衰而不退”的趋势。在钢铁流通方面,美国至少有1000家不同产品结构和规模的剪切配送中心。据统计,2008年美国的钢铁流通大约25%是通过钢铁剪切配送中心实现的。钢铁剪切配送中心在钢铁流通行业中起到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钢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另一方面它也是钢材的加工商。美国的钢铁流通企业数量上超过1万多家,但是相对比较分散,50个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仅为50%。

欧美钢铁流通模式的特点

(一)注重客户价值的挖掘

欧美钢铁流通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客户价值方面十分注重挖掘。哈佛大学的西奥多•莱维特教授曾经指出建立商业模式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客户价值。客户价值主张是指你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不能替代的价值。欧美钢铁流通企业主要针对大量且分散的中小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钢铁加工服务,向价值链下游延伸,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增长。美国著名的钢铁流通企业Ryerson,作为独立的贸易商近年来的企业战略也积极强调向价值链的下游业务发展。Ryerson的销售经理Rudi Tanck指出,“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增值服务,我们在方方面面协助我们的客户,当我们为客户提供加工后的产品时,客户的库存就会大大降低。而且客户也不用在加工设备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欧美的钢材流通中,单纯的买进钢材再原样卖出钢材的中间商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这种销售形式已被钢厂直销所取代,绝大部分流通企业都进行加工与其他服务。近年来欧美钢铁流通过程中,成品贸易和剪切加工服务各自所占的比例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欧美模式下增值服务占据了相当大的地位,是钢铁流通企业实现客户价值的关键业务。

(二)以钢厂直销为主且钢铁流通企业居次要地位

欧美模式的钢铁流通中,钢铁生产企业的直销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和地位,通过钢铁贸易商的分销渠道所销售的钢材占次要地位。钢铁生产企业和用钢大用户之间大宗的钢铁流通一般都是直接进行的,流通企业很难参加进去。欧美的钢铁生产企业集中度较高,钢铁产品的下游用户主要集中在汽车、造船、机械、建筑等行业,这些下游用户集中度很高,欧美国家的钢铁大部分实行直供或直销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加上欧美国家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之间有良好的信用关系,因此,钢厂直供成为钢材流通的主流。欧美的钢铁流通中,钢铁企业占主导地位,流通企业起辅助和次要作用,其对象主要是中小分散的钢铁客户,所以流通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必须与之相适应,具有专业化、网络化、技术化等特点。而在日本的钢铁流通中,由于商社在融资、信息、人才、规模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还控制着钢铁价值链前端最重要的铁矿石资源和煤炭资源,具备整合整个钢铁产业链的知识能力,所以,它逐步在日本的钢铁流通中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欧美的钢铁流通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另辟蹊径,积累、培育和塑造专门的资源和能力,走不同于钢厂直销的商业模式。由于欧美的钢铁流通企业的市场主要定位在大量、分散的零散用户。这部分流通业务,需要流通企业做大量的组织工作,面向分散用户,提供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只有在商流和物流上具备很强的集散能力,流通企业才能占住这块市场。

(三)突出专业化分工且强化集群效应

无论是欧美模式或是日本模式,都十分注重关系网络建设。不同之处在于,欧美钢铁流通企业在网络关系构建上充分利用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技术、网络组织等形式,克服自身规模相对较小的劣势,形成点、网状密集的群体优势,从而为创造和实现客户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日本的钢铁流通企业在关系网络构建上凭借其尤为突出的资源、能力,充分发挥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商业传统文化,向上与钢铁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协作关系,向下与各级经销商建立共荣共损的密切关系。由于欧美的钢铁流通企业与钢铁生产企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比较分散,所以他们更加注重客户关系方面的建设。由于欧美的市场经济发达,社会分工先进,因此,普遍存在的价值链分工给钢铁流通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美钢铁流通企业普遍采用“第三方物流”,把钢材等原材料的采购、加工、配送等活动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得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发挥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优势,对钢材进行矫正、清理、剪切、冲压,加工客户所需的各种半成品或零部件,并通过其仓储、运输系统,及时提供给钢材用户,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和财富。欧美的钢铁流通企业借助于服务外包,就可以在自身规模不扩大的基础上,利用合作伙伴的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多样性的服务,这一做法无疑扩大了企业的边界,提高了流通效率。

(四)通过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增值服务盈利的模式

日本的钢铁流通企业在盈利模式上比较成熟,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式,主要依靠规模化下的低成本方式、佣金、加工费等方式实现盈利。日本的钢铁流通企业在盈利来源上的多元化使得日本的钢铁流通企业利润水平一直比较稳定,以日本著名的钢铁流通企业美达王为例,2006-2008年美达王公司的销售总利润分别为1340亿日元、1400亿日元和1500亿日元,无论是公司的经常利润还是合并后的纯利润变化幅度均不大,维持在一个十分稳定的波动区间,而且从长远的趋势来看,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相比之下,欧美钢铁流通企业的盈利模式相对比较简单。由于欧美的钢铁流通中很少有单纯的贸易式的简单流通,主要都是凭借加工配送和物流服务来实现,通过购销差价获取和实现企业盈利的部分极少,大多数是通过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增值服务来取得的。比如瑞森公司在钢铁流通方面通过向终端客户提供高效物流配送和加工等增值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从而最终实现稳定的销售,创造企业价值。瑞森公司是北美最大的金属加工配送企业,年销售额22 亿美元,大型的加工配送网点超过80个,在一些重要的钢材消费市场,瑞森通常设有中心仓库和加工中心,流通覆盖半径两百多公里,能够及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五)销售渠道以直销为主且流通渠道简洁

日本的流通渠道较宽,但是由于渠道控制的手段较为有效,所以取得了很好的销售表现。欧美的钢铁流通渠道以钢厂自销为主,通过其他渠道的实现的部分为次,而且渠道关系比较简洁,具有较高的流通效率。欧美的钢铁销售渠道主要是钢厂对钢材用户的直销或直接供货,直供的比例占绝大多数。其余的部分则通过钢铁流通企业的分销来实现。钢铁流通企业对销售渠道长度和宽度的合理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流通企业间的多赢和利润的稳定。钢材流通渠道的长度与宽度对于钢铁流通企业的利润有很大关系。美欧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很少限制进入钢铁流通环节的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资质,这一行业明显属于完全竞争的领域。但是,由于欧美钢铁行业长期发展的较为充分,在经历过上百年的市场磨练后日趋成熟,渠道关系非常明了。除了钢铁生产企业的直销外,还存在大量的流通企业销售。美国钢材流通企业分两类,一类是钢铁生产企业设立的销售中心,目前美国的这些属于钢铁企业的销售中心主要分布在底特律、匹兹堡、芝加哥、伯明翰、洛杉矶等地;另一类是专门的钢材流通企业。一般来说,欧美钢铁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数量不是很充足,这些销售人员平时主要针对钢铁大户进行服务,所以多数中小钢铁企业的产品需要通过钢铁流通企业的来出售。钢铁商的钢材资源不仅品种齐全,而且后期加工能力强、讲究信誉、交货时间有保证,所以欧美的广大中小钢材用户倾向于从商处直接订货,很少有散户直接向钢铁生产企业直接订货,如果那样会得不偿失。

启示

总的来看,欧美钢铁流通模式和日本钢铁流通模式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到底哪种商业模式值得推崇和借鉴,不能够简单的一概而论,毕竟两种不同的模式都曾经取得过辉煌的过去,并且现在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国外两种不同的钢铁流通模式,应该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商业模式的成功不是某一个单一要素发挥作用的结果,它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合力所共同实现的。因此,单纯的借鉴某一类型的商业模式、照抄照搬某一商业模式的个别之处未必能够确保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但是,欧美钢铁流通企业发展轨迹表明,改变以传统贸易为主的钢铁商业模式,转向基于核心资源和能力以供应链管理、物流、加工增值服务为内容,以良好全面伙伴关系为网络的新型商业模式,无疑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钢铁流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必然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拥军.日本钢材流通中的物流与商流[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0(4)

2.李杰.国外商业模式研究的最新发展[J].江苏商论,2010(12)

篇8

关键词 微商 商业模式 平台战略 云集微店

进入21世纪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网络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催生了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这样的商业巨头。但是,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从未间断,2011年开始以微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的出现为电子商务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至2015年是我国分层制微商快速发展的几年,同时也暴露了这种商业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2015年开始,平台式社交电商开始出现,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得到了业内、政府部门以及市场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分析这种商业模式对于促进我国社交电商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我国电商商业模式发展演变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通俗的理解,商业模式即企业进行经营和赚钱的方法或途径(罗珉,2015)。商业模式作为企业维持生存、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商业组织体系,由多种不同的构成要素组成的(盛亚,2015)。这些不同的构成要素及它们的关系反映了商业运行逻辑,描写了企业的内部结构框架和资本运作规律,以及外部的关系网络,是企业价值活动和价值增值的组成要素集合。按照商业模式的这一内涵标准,我国电子商务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以下多种商业模式:

一是B2B电商商业模式,即business 2 business。B2B电商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这种商业模式的r值核心是降低产品从厂家到零售商的渠道成本。二是B2C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最为典型的代表是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当前,我国出现的大量深耕细分市场的垂直电商平台(如酒仙网、贝贝、聚美优品等)也属于B2C电商。三是C2C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指淘宝网这种个人卖家对个人消费者的商业模式。四是C2B电子商务模式。C2B电子商务模式是对传统以产品为驱动商业模式的革新,侧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受制于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和服务能力不足,当前我国C2B电子商务发展较为缓慢。五是以微商为代表,依托社交平台建立与发展起来的社交电子商务模式。

在以上5种电商商业模式中,前4种都属于“搜索电商”,都是依托互联网数据搜索和信息检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而社交电商是以分享经济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信息不再依托于自己的搜索,而是依托于好友的分享传播。

二、平台式微商产生与发展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包括网页版、PC版和移动应用APP)。根据腾讯集团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8.89亿,是我国用户最多的社交平台。

微商是指依托微信这一社交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宣传并最终实现产品与服务销售与盈利的商业模式。我国微商产生于2012年,并很快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12年至2015年是我国分层制微商快速发展的阶段。所谓分层制,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制造商通过微信的信息传播和分享功能,借助于微信庞大的用户规模分层发展销售商,最终实现产品的销售。分层制下,各层级商通过产品差价或厂家提成获取利润。分层制微商的快速粗放式发展导致这种模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个人商诚信意识缺失。这两个问题的出现极大的营销了微商的社会口碑和宣传效果,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2015开始,一部分具有创新思维和变革精神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开始将平台战略思维与社交电商的理念相融合,推出了平台式微商模式。平台式微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层制微商存在的主要问题,引领了微商发展的新方向。

三、云集微店商业模式分析

云集微店是我国平台式微商的典型成功案例,其在2015年5月上线后很快取得了业界叹为观止的发展速度。经过对云集运营模式、价值取向、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以及前、中、后台的功能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云集微店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其以下商业模式:

第一,集中采购,降低商品单价成本、保证商品品质,通过规模经济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社交电商具有一般电子商务本身虚拟性特征,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价格的满意度对于客户黏性与口碑效应至关重要。和分层制微商以及代购微商的小批量个人进货不同,云集微店通过中央采购系统为广大卖家提供品类丰富的商品库。这种集中采购的模式既可以有效把控产品质量,同时又可以降低产品单价成本。目前云集平台已经和多家母婴用品、日化用品、家居用品的知名品牌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

第二,强大的后台管理、商品图片与文案编辑以及数据处理系统。云集微店的价值取向是解放个体生产力 ,为大量有意在微商行业创业发展的个体提供完善的创业平台支持。通过强大的高效、集约化的后台管理与处理系统,云集微店极大地降低了微商从业者的创业成本。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云集微店改变了社会公众对于微商从业者“非正规”的观点,打造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微商正规军。

第三,完善的中央物流、售后服务、用户交互系统。用户体验是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客户满意度,真正留住客户的关键。云集微店打破了传统制微商个人单独发货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情况,建设了完善的中央物流系统,目前已经和顺丰物流、亚马逊物流、心怡科技物流、中有邮政物流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另外,云集微店还提供传统制微商无法比拟的售后服务和用户交互系统,极大提升了客户的用户体验。

四、结论与建议

社交电商是未来电子商务创新的主要领域,是真正实现中央政府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措施。以云集微店为代表的平台式微商的崛起引领了我国社交电商发展与进步的方向。在分享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下,社交电商商业模式还有很多创更新的空间;广大电子商务从业者要真正从用户和创业者的视角出发,紧紧把握住社交电商发展的瓶颈和主旋律,探索更多的新型社交电商模式。

(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教育中心)

[作者简介:王厚君(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MPA、MBA教育中心2015级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篇9

作为新兴国家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整体上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微笑曲线”变成了“苦笑曲线”。201 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目前不少央企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迫在眉睫,不仅仅是转变经营机制,更多的是要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通过这种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我们深化国企改革、进行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目的。近期,我们连续推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研究中心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题研究,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价值创造的动态性体现在价值主张的变化中,这一变化会受到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的影响。而时间与空间本身也会产生交叉效应,从而演变出千变万化的商业模式。

在研究商业模式的本质过程中,我们头脑中总盘桓着苏轼的那首诗《题西林寺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发现,商业模式外在各种形态的变化与观察者角度的变化以及内心观念变化呈现一种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互动的关系。我们只有整体、系统地把握住关于商业模式观察的角度和观念变化的不同方面,才能把握住商业模式的本质。同时,人们的商业模式的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体现为商业模式的动态递进状态,直至趋于内在主观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统一状态。

理论上说,商业模式的主导观念划分为四种:盈利观、运营观、战略观和协同观。其中前三种主导观念,是企业视角;第四种观念,是企业与外在环境相融合的整体系统的观念视角。同时,每种观念,又呈现出基于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动态发展状态。本文试图描述这四种主导观念及每种观念之下的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发展的规律性,以期对企业管理者以启发。

对商业模式动态性关注不足

商业模式被首次提出实在1958年,而普遍认为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被广泛研究则在1999年以后。对于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在商业模式的研究中则起到了基础性和开创性作用,但目前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及不足

原磊(2010)将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归纳为商业模式本质、商业模式体系构成、商业模式评估手段三个方面。其中,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也经过了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整合类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递进,整合类的阶段包含了企业内部的分销渠道、成本结构,也包含企业外部目标顾客、伙伴网络。这一概括较为全面,相较其他几个阶段解释力度更强。

然而,这些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都存在忽略商业模式动态变化的问题,即忽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钟根深(2006)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虽然包含有变革模式的研究,但这种动态性“大多局限于现象描述阶段,侧重于对某些特定的假设情形的静态分析”。

基于此,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也逐渐转向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罗珉(2005)结合租金理论解释了商业模式创新,他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破坏”,通过创新“打破现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租金。王琴(2010)则结合价值网络重构探讨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通过组合价值让渡、附加产品、顾客分类和第三方市场增加等方式重塑价值网络,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这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商业模式为何创新及如何创新,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起到了一定补充作用。但这些研究显然没有与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很好地整合起来。与其说商业模式创新解决了商业模式动态变化的问题,不如说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角度或思路。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仍然无法回避商业模式始终处于变化的这一事实。

动态的商业模式既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也同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特点有关。动态性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并不是不同的商业模式罗列,而是找到一组变量,能够解释商业模式是依据什么发生变化的。

对商业模式的动态性关注不足,就导致了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关照不够。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在对实践的解释上存在较长的滞后性,往往当实践高度发展后,相关理论才深入研究;第二是缺乏对实践的引领和指导,由于相关理论往往停留在对实践的解释层面难以在实践发展的同时指导实践,更遑论对实践加以引领。

2.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研究及不足

商业模式本质往往与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紧密相连。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是对商业模式本质更具体的描述。因此,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是研究商业模式本质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商业模式构成体系的研究中,上述缺乏动态描述的问题依然存在。此外,目前商业模式体系构成也较为庞杂。原磊(2010)整理了1996-2005年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描述,描述中构成因素涉及的数量少则三个、多则八个乃至九个。其中,对商业模式本质解释较为全面的整合类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也最多。

这种过于庞大的系统容易造成与其他领域中概念的重叠;不断扩展的外延也容易使得对商业模式的描述流于宽泛。事实上,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描述需要以商业模式本质作为指导,在商业模式本质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就难以形成全面而系统的商业模式体系构成。

商业模式本质

1.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

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价值的方法和方式,因此商业模式的变化直接体现为价值的变化。具体而言即价值主张的变化和价值实现的变化。

价值主张的变化即企业对于价值的认识,回答什么是有价值这一问题。例如企业通过劳动力,将简单的原件加工为成品,期间耗费的劳动即是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价值主张便是通过更多更有效率的劳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再例如便利店,通过更靠近顾客的选址为顾客带来便利,企业的价值主张便是通过合理的选址为顾客创造价值。价值主张实质上是商业模式的内涵。

2.商业模式的时间动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本身所处阶段的不同,商业模式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此外,随着企业本身的产品不同,商业模式也会有所变化。也即商业模式本身具有时间上的动态性与空间上的动态性。

从时间动态性的角度而言,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价值主张都会有所不同。这一点从市场营销观念的变革即可较为鲜明地看出,例如在工业化初期和二次大战后一段历史时期,企业奉行“生产观念”,即以增加生产为目的;而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企业开始奉行“产品观念”,即提高产品质量,这是由于产品供应开始增加,社会产品稍有富余。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价值主张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程度较高,这与其初期规模较小、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紧密相关。而随着企业的发展,改善产品质量,完善内部流程控制成为了企业追求的核心。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会有一种主导价值主张,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对这种主导的价值主张进行一定的修正,或是有一定降低,或是有一定提高。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价值主张也就不断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如果大部分企业都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了某种价值主张,这时也就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主导价值主张。可以说,宏观的历史时期和微观的企业相互影响也相互发展。

如果我们聚焦于某一较短时间内的商业模式的研究,不妨将历史时期视为外生变量。我们甚至可以不必归纳这一时期普遍的价值主张,而只需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纳入企业发展阶段的考虑之中,从而以企业发展阶段为主要方式,考察商业模式在时间上的动态性。

3.商业模式的空间动态性

商业模式的空间动态性指的是企业产品的不同,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与时间相对应,我们称其为商业模式的空间动态性。

例如对于标准化快销品而言,提高产量是企业的核心追求。因为产品之间的异质性较小,企业只需要做到基本的质量控制,而产品销售较快,营业周转率高,从而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带来较大的收益。对于奢侈品而言,完善产品本身的工艺和顾客关系管理较之提高产量而言更为重要,从而企业的价值主张即为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4.商业模式动态性的进一步探讨

商业模式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但这一变化不意味着对此前商业模式的完全否定。这种发展类似于辩证法中的扬弃思想,总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使得商业模式更加适应时代和产品的需要。

显然,在某一时期存在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也提供着不同的产品。因此,不同商业模式在时空上都可能并存,这也为我们研究商业模式的动态性提供了便捷。

对企业而言,商业模式不存在严格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不同商业模式创造的价值有高低,商业模式也因此有了高下之分。因此,我们在研究商业模式时总是包含着价值判断。价值主张

我们以最近二十年为时间点,考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变化情况,也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提供不同产品企业的价值主张,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二十年问,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分为盈利观、运营观、战略观、协同观等四种价值主张的种划分,这一点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同,也与实践相对应。

1.盈利观

以盈利观为主导的企业将利润作为主要的追求,并且其利润获取的途径主要通过扩大销售规模与提高销售量来达到。企业执着追求的是稳定而充足的收益,因此尽力扩大销售量便成为了其主要的目标。

从时间上来看,持有盈利观的企业主要是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风险抵抗能力较弱。这部分企业难以从银行贷得充分的资金,因此需要依靠自身的利润留存作为资本进行再投资,并不断扩大规模,因此处于初期的企业大多实行盈利观的商业模式。

从空间上来看,持有盈利观的企业大多是一些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由于其标准化的性质,因此企业不需要在研发上投入太多的精力,这部分企业大多是生产l生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较大,规模报酬递增,需要具备足够的生产量才能享有规模经济性。

在现实中,这种类型企业并不少见。众多的中小企业就是盈利观的代表,这些企业雇员不多,规模不大,处于扩张的初期,需要充分的留存利润以实现企业的成长;而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例如富士康,也处于盈利观主导。富士康主要通过不断扩张、在各个地方设立工厂,以实现产量的增加和销售的增加。富士康虽然并没有忽视管理等环节,但毫无疑问,生产量的提高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

2.运营观

以运营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强调企业需要进行合适的流程、业务设计,各职能部门也需要紧密配合。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形成企业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一竞争力可以是卓有成效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是强大的研发环节。我们可以从波特的价值链来理解这种商业模式,企业通过强化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某几个环节,以实现价值的创造。

从时间上来看,持有运营观的企业主要是处于发展期的企业,这些企业度过了创业期,有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也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储备,具有一定的规模。此时,企业扩展市场的规模经济l生减弱,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难度大大加大。企业便开始通过“质”而不是通过“量”来进行价值创造。因此,企业需要进行内部价值链的重塑,明确企业自身的资源,并强化价值链某一环节或某几个环节,以实现价值的创造。由于企业此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也能够通过债务资本进行更为有效的融资,因此也具备进行相关改造的资本。

从空间上来看,持有运营观的企业大多是一些品牌商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产品提供商。产品的高度异质性也体现在价值链环节的异质性,对于某些产品而言,设计是产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企业通过强化设计这一环节,提高了产品的价值。

针对商业模式的研究逐渐以企业运营为核心,强调企业需要进行合适的流程、业务设计,各职能部门问也需要紧密配合等。这一阶段中,企业是否盈利并不是主要考量要点,而如何构建更为合理、高效的运营结构成为了企业的价值主张。

良好的运营模式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运营观事实上并未完全否定盈利观。但较之盈利观,运营观非但强调企业可以通过扩大销售获得利润,也强调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运营的改进获得利润。这种观点是对盈利观的发展。

在现实中,持有运营观商业模式的企业以许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为代表。许多PE与VC资本投资的公司都处于运营观主导的商业模式中,这些企业度过了成长初期,有了市场的生存能力,而PE、VC资本除了进行资金方面的投资,也往往具有一些咨询性质的增值服务,希望通过改进企业内部流程管理,强化企业价值链环节;耐克、阿迪达斯等一些运动品牌商也属于运营观主导,他们强化了研发环节,为顾客提供了高度异质化的产品(例如耐克具有运动、生活、跑鞋、篮球鞋等不同种类的运动鞋),从而实现了价值的创造。

3.战略观

以战略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强调企业除了应该完善内部价值链的强化,也应该注重外部价值链的整合。除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条,不同企业也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条,这种价值链条才是产品价值的真正分解。例如,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条,处于各个链条的企业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也需要关注上下游的企业并在适当的时候结成联盟。此时,企业主要通过外部资源与自身能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

从时间上来看,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这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内部价值链环节的塑造,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影响力,此时通过企业自身已经较难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企业就需要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以帮助自己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以生产商为例,他需要通过与供应商的有效合作,为自己提供更为低价的原料,也需要通过与批发商的合作,使得自己的产品能够以相对高的价格卖出,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

从空间上来看,一些规模化定制性产品的企业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这种企业大多是一些电脑企业和技术型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具有标准化特点,但其产品系列和业务组合则具有高度的异厨性和差异化。其标准化的特点使得企业需要通过外部资源以实现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而异质性的特点则决定了企业在利用外部资源时必须结合自身的能力。

无疑,战略观的商业模式也是对运营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的包含并超越。企业只有具备了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才能与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创造价值。

现实中的大部分知名企业都以战略观主导其商业模式。例如,沃尔玛就充分整合了上游供应商的资源,利用自身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运营商的自动补货,这种联合使得企业关系既有竞争又存在合作。其合作主要产生于价值链问的企业,而竞争则是整个价值链条的竞争。而一些技术型企业,比如苹果,其不同的产品具有高度的差异化,因此苹果占据价值链条最后端的研发,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整合前端的制造型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4.协同观

基于协同观的商业模式以系统的视角将许多企业视为一个商业系统,此时企业并不是从自身,而是从整个商业系统出发思考企业的运转。企业并不是将外部的资源纳入企业内部,进行价值创造,而是许多企业自身的资源不断向外溢流,以实现整个商业系统的价值创造。

从时间上看,高度成熟的企业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已经达到了顶峰,企业吸收再多的资源也只能形成数量上的成长,而难以得到突破。此时企业就将自身纳入整个商业系统中,通过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使得整个商业系统的价值创造最大化。此时,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价值链条,而是相互之间紧密联合的价值网络,每个企业不是孤立地进行价值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本身也创造了价值。

从空间上来看,一些咨询性质和提供用户解决方案的企业便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这些企业本身并不吸收外部资源,而是将自身的资源不断贡献到外部,实现了整个商业系统价值的提升,为商业系统创造了价值。

协同观的商业模式涵盖了战略观,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进行紧密的联系,所不同之处在于企业不是单独地进行价值创造活动,而是组成一个整体进行价值创造。

现实中,协同观主导的商业模式相对较少,因为较少有企业能够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世界500强中有部分企业实行的就是协同观主导的商业模式,例如埃克森美孚、壳牌石油等,他们通过帮助运营商建立分销网点,以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但这种协同观中仍然包含着不少战略观的组成成分,并非纯粹的协同观。而一些咨询公司、顾客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则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例如麦肯锡、IBM等机构,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其他企业改善自身的运营管理,将自身的资源不断外溢到其他的企业,以实现更高的价值创造。

5.对于四种观念的进一步探讨

在这四种商业模式中,企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起步,无论企业提供何种产品,几乎所有的企业在最初都实行以盈利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而在此之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分化,商业模式也开始分化。而产品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能够到达的高度。我们可以通过下列矩阵来说明这一点:

6.对中国企业的借鉴

首先,中国的许多企业的价值主张大多不清晰,始终在各种观念间摇摆,或是对价值主张的阐述与实际执行时发生偏差。因此,确定的价值主张,一以贯之的执行力是商业模式的前提与基础。

其次,一些中国的大型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商业模式没有与自身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相匹配。一些国有企业在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后,依然仅仅将创收当成其主要的目标,这极大地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如果这些大型企业能够在价值主张上往前迈进一步,便能实现更多的价值创造。

最后,一些中国企业难以实现从战略观到协同观的跨越。企业总是不遗余力地从外界争取更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则得不到保障,恰如一个只吃不吐的“貔貅”。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只有先予后取,共创共享,才可以使企业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篇10

1 农村便利店运输现状分析

1.1 便利店自提

便利店自提模式作为如今私营便利店最为传统的采购方式之一,其方式是自有车辆从便利店出发在一个或多个供货点采购所需货物后回到便利店完成一次采购活动。一般将小型便利店店内货架作为临时储存的区域。采用这种采购方式优势与劣势非常明显:一方面,便利店自己负责采购及运输,其过程可控程度高,并且采购运输活动可以随时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每次采购批量不大,运输活动也仅仅针对自有便利店服务,其采购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1.2 批发商配送

农村便利店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其销售的商品的品类数量及采购规模不及城市连锁超市。通常具备采购实力的连锁超市会与批发商或者进一步与商品制造商协调采购后的运输问题。一般便利店只能向大型的批发商采购且议价能力弱,对于某些不具备运输条件的便利店,可以选择提供配送的批发商,将订单下放给批发商后,指定日期由批发商安排货物运送回门店。如图1所示,对于批发商A来说,便利店a,b,c,d,e,…,M,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商品需求。送货车按照milkrun的路线运输,假设送货车的运载量为10,批发商A从便利店a开始配送,a的需求量为2,b的需求量为3,c的需求量为5,a、b、c的需求量总和为10,配送车辆送完便利店c后回到仓库,开始下一次由便利店d开始的运输,直到每一个便利店配送完毕。[ZW(DY]Ronald H.Ballou.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ZW)]

图1 批发商循环配送模式示意

1.3 农村便利店现有采购运输模式不足

1.3.1 采购方面

独立的农村便利店各自寻找供应商合作伙伴,采购的价格和自身的谈判能力密切相关。通常来说,独立便利店采购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采购数量低,议价能力弱。由于仓储库位少,通常超市陈列架即为商品的主要储存点。

第二,独立便利店的采购实力弱,不具备与批发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实力。商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第三,采购地点局限于周边批发市场,采购种类缺乏多样性。

1.3.2 运输方面

在运输方面,无论是批发商配送,还是便利店自提的方式,高频次、低运输数量的运输方式都带来了相对较高的运输费率。

第一,若便利店自己到批发商提货,每家独立便利店需配备价格高昂的运输设备,但运输工具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若是批发商配送的方式,由于批发商会集中某个地区的需求集中送货,因此送货时间不确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造成货物短缺。

2 联合采购、运输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人们对于消费品的要求也和以前不同。各个便利店更需要多元化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购买需求。独立便利店的采购特点带来高昂的物流成本,直接导致商品价格飙高。在各个便利店之间,其关系不仅只有竞争,更重要的一层关系是合作共赢。

联合采购以及运输可以有效解决独立便利店采购成本、物流成本高的问题。联合采购是指多个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合成的一个联盟,进行集中采购活动。联合运输通常是指使用某种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路线来运输不同托运人的货物,并安全地将货物送到目的地。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零售企业开始探讨向店铺联合运输,以提高物流效率,特别是从便利店总部向连锁门店配送的方式开始普及。曾经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日本有超过55.4%的零售企业采取共同运输的方式。

和独立的便利店采购运输相比,联合的方式降低了单次采购和运输成本。因此,要整合独立便利店的运输资源,与其他的独立便利店建立独立又合作的便利店联盟,以实现运输资源共享节约成本的目的。

2.1 联合采购的目标及优势

传统的采购模式涉及两个主体,企业和供应商。联合采购的主要目的是将多个独立便利店整合成一个采购整体。在采购上共同进退规范采购行为,避免同行业的恶意竞争,能有效增加和供应商的谈判筹码。联合采购下列优势是农村便利店独立采购所不具备的。

第一,多个村、镇的便利店采取联合采购,扩大了采购规模,提高了采购联盟对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若能联合具备采购实力的连锁超市或是联盟规模足够大,则可以面向生产厂商,缩短供应链,流通速度加快,采购价格更低,商品的质量也更能保证。

第二,以采购联盟的方式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合同的方式合作,提高双方的信誉度,避免了由于合同关系时常变动带来的不稳定合作。稳定的合作营造出双方良好的合作,互利共赢。

第三,以联盟的方式联合采购,其采购实力增加,可提高便利店在售商品品类数量,扩大消费者选择空间,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2.2 联合运输的目标及优势

通常运输优化有三个目标,分别为运输成本优化、资本优化以及运输服务优化。其中运输成本优化的目标是,在不降低服务水平的条件下,将运输和装卸成本减到最低。资本优化的目标是减少物流系统设施投资,降低投资风险。运输服务优化的目标是用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投资,可以得到超过投资的收入增长。收入增长来源于物流水平的提高。对于在便利店联盟内的商家,采用联合运输可以具备以下作为独立门店所不具备的运输优势:

第一,若采取联合运输模式,依据各个门店的产品需求,化零为整,采取整车方式为联盟内成员配送。提高车辆使用率,降低单店单次配送的成本。

第二,各个门店的运输设施以及设备,资源共享,减少联盟内整体运输设施投资风险,联盟对运输设施拥有者给予补偿以平衡其资金投入。

第三,高效率多种类的运输方式,增加门店内产品种类,提高了门店的运输服务水平,门店客流量增加,带来门店营业收入增加。

第四,联盟内成员不仅共享运输资源,而且作为整体提高了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同时建立联盟共有仓库,采取批量采购的方式得到更低的进货价格,增加进货价格与销售价格的利润差。

3 可行性分析

任何在社会上稳步发展的企业都有自己成熟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商业模式当中交织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农村独立便利店来说,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是它的顾客、供应商、物流商、各类合作伙伴等,他们通过各式各样的交易结构相互拉扯,形成一个稳定的商业生态系统。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且是不断优化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不存在永远完美的商业模式,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家们会不断将旧的商业模式切割,重组成新的商业模式,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其利益相关者联系如图2所示。

图2 联合采购、运输模式示意

农村的独立便利店依托于附近村民采购日常生活所需物品存在于社会之中。不同的便利店销售的商品大同小异,这为联合不同便利店采购与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联合的目的是整合不同便利店采购与运输的需求,其参与者除开不同的便利店以及物流企业之外,我们还需要有一个第三方企业作为这次整合的主体企业。这个企业可以是活跃于城市的连锁超市,将农村便利店整合成自己企业旗下的便利店附属品牌,作为从城市流入农村消费品的销售渠道,丰富农村便利店的产品种类。与此同时,挖掘农村优质农副产品,作为城市连锁超市生鲜产品资源。以这样的方式直接对接农产品产地,有效缩短了供应链长度,实现双向 物流,为城市连锁超市供应更新鲜、价格低廉的优质农副产品提供可能。除了前文所述联合采购与运输本身带来的优势以外,针对便利店的联合采购与运输模式还有如下的优势:

第一,政府部门扶持。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常常存在“农户贱卖,终端客户高价买,中端批发商截取大量利益”的情况。例如在陕西省出现的“豆你玩”“蒜你狠”等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产品依旧采取“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个体摊贩―消费者”这样的销售渠道。另外,由于农户对市场没有良好的把控,常常导致优质农产品滞销问题。例如,山西省2000年苹果滞销,2011年油桃滞销。这些问题是农户看重一度热销的农产品,一哄而上盲目种植的结果。联合采购其运输本身并不是政府行为,但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大型城市企业联合农村,解决农户产品销售问题,增加农户收入,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样城市企业领头组织发展农村经济,联合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壮大。

第二,有效优化供应链结构。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方面,越是新鲜的产品越是能够得到老百姓的喜爱,另一方面,与此相关的农副产品的供应链的情况却不能如人所愿。通常情况下,农产品流入销售市场有着一条长长的供应链。这直接导致了销售时间长,多次转手销售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以及价格增高。以超市联合农村便利店的方式,将优质农副产品直接对接给超市,缩短供应链,减少运输时间。改进后的销售链条变为“农户―采购小组―配送中心―市场”,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直接从供应地到销售地,满足了农户以及顾客的需求,打开农户的销售渠道的同时也扩展了超市的采购渠道,双方均有获利。

第三,如果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准备取代已经成熟的旧的商业模式,则需让各个利益参与者看到更丰厚的利润,或整个环境的发展趋势。

建立联合运输系统需建立更为完善的物流设施体系,以及要求合作企业、加工企业有着更为优秀的业务水平,从短期投入来看,这种做法会增加在建设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上的投入,但在另一方面,这三类企业的业务能力也迈上新的台阶,前期的投入资金会在随之加大的业务量的利润中得到有效补偿。最重要的是,建立联合运输、联合采购体系,在长远利益上必定是大于现有旧的零买零卖的模式的。

4 案例分析

在农村便利店的整合方面,苏果超市已有丰富的经验。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如今苏果超市是江苏省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从1998年开始,苏果超市开始改变其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开始进入农村市场,在溧水县开了第一家门店后迅速扩张,苏果的加盟店覆盖了江苏80%的乡镇。如今其门店种类有如下几种。

第一,区域集体加盟店。若区域整体经济状况良好,那么整个区域供销社门店集中加入苏果连锁体系。

第二,区域选择性加盟。若区域不具备整体加盟苏果的实力,那么苏果选择相对有实力的企业加盟。

第三,苏果自营店。苏果一直在探索“店配合一”的模式。由这个直营店直接负责向区域范围内的加盟店农家店的商品配送业务。在已实行“店配合一”的区域,其对农家店统一配送的比例提升到60%~70%。

对于任何一种苏果门店,苏果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都会严格按照连锁经营的要求,对每一个门店实行进货渠道、配送方式、核算、价格、布点、管理、门店形象这七个方面的统一管理,确保各类门店“连起来,锁得住”,营造出连锁超市的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