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建筑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现状、特点

一、 引言

智能化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二、当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现状

(一) 建筑智能工程化发展现状

①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智能建筑目前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运转失灵,甚至个别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无法完工,进而导致了整个工程延期,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投资浪费。②社会需求高。在我国对于建筑智能化的需求量现在还比较高,在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建设节能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的热潮。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资料显示,智能化系统为我国环保节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此系统,智能建筑在设备的维护、能源节约、管理方面的投入、维修次数、设备更新换代等方面都可以为我们节省出一笔很大的费用,其大概相当于全周期成本的20%。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

②施工管理模式落后,现场管理混乱。由于智能化系统技术相对复杂,且技术更新也非常快,所以加大了总承包方、建设单位以及监理方的管理难度。经常是要么管理力度不够,要么仅简单当作传统的电气工程来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频频发生路由矛盾、空间矛盾、接口矛盾等等,不仅费钱、费力、费时,而且还可能造成系统缺陷严重的后果。

③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建设单位往往只重视建设的过程,而忽视了竣工后的维护,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培训也过少,而且经常出现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介入晚、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等情况。通过对以上不良现象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建筑智能化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和阶段出现问题都会对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每个细节做起,严把质量关。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实现,需要以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作为支撑。另外,它又是一项建设工程,因而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和工期规划等方面的设计,并按照建设总体总目标进行全程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具体而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工程十分复杂,它不仅具有传统建筑电气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现代控制工程和信息化工程的相关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涉及的工程内容非常多。建筑智能化系统可分为通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如果按照专业来划分,其可以划分为二十多个子系统。

②涉及的协调和配合单位多。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单位进行协调配合,主要有:监理单位、市政工程施工单位、项目管理咨询单位、安装工程施工单位、土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装修工程施工单位等等,而且这些单位之间的相互协调也非常复杂,给整个工程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一)“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选择

纵观国内外建筑智能化管理现状,项目的成功实施智能化工程项目,在项目建设初期要对其整体规划和优化的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解决总体控制和专业化分工之间的协调问题。因此在智能化工程项目中,一般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①此模式下各单项智能化系统工程分包合同的签订方式及原因。一般来讲应该由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以及分包单位三方共同签订合同。这样可以方便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进行全面的管理,也便于分包单位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和安排。有效防止总承包单位以各种理由向分包单位收取其它不合理费用。

②此模式下总承包单位完成的智能化工程原因和内容。总承包单位在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负全责。因此对于智能化系统中协调工作面大以及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应该由总承包单位来负责全面实施,而对于那些相对专一,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工作相对简单,协调面小的系统可以让分包公司来实施完成。

③ 此模式下必须指定分包的智能化工程的原因和内容。找出智能化系统中专业性强、保密度高、施工相对简单的系统,由分包公司来完成,可以为总公司节约一部分人力和物力,使其有更多是时间和经历投入到难度系数大的系统中去。那些可以由分包公司来完成的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电话交换机、移动通讯覆盖系统、微蜂窝通讯、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接入网设备、大屏显示、应用软件等等。

(二)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点分析

①责任明确。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负全责。由于其责任划分明确,所以可有效避免众多单项系统工程的分包单位,防止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故意推卸责任,可以有效减少在建设过程中协调环节造成的时间浪费。

②技术管理压力减少。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有能力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策划和实施管理。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要求,同时智能化系统本身还有很高的系统和技术要求。比如建设单位自行策划和实施该工程智能化项目,在人员配备和技术力量上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而智能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此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力,可以使该工程项目克服诸多困难,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③ 有利于协调和智能化工程项目。有目的的进行协调和沟通是项目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影响着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等诸多方面。承包单位在整个智能化工程项目的作用是协调和管理,他们利用自己擅长的技术和特长,制定整个项目的实施计划,以确保整个智能化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④有利于智能化系统的整体规划。不难发现,规划在智能化系统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业主应该及时确定智能化承包单位,让他们参与到系统规划中来,利用他们在长期工程中所积累的技术及施工经验对系统的先进性、整体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做详细的研究,为业主制定出最优规划。总体而言,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得智能建筑获得到了较速发展,在技术、观念、队伍等各个方面都逐步走向成熟,但这对于我国智能建筑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步伐,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地区间的交流学习,需要智能建筑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篇2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建筑电气

一.智能化建筑电气发展概述

电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建筑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环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装饰工程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来说,产品要以终端智能化为目标。建筑电气产品的节能、安全,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因为智能电网大量的用户终端离不开电气产品。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还有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开始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也在加快进行。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二.智能建筑电气与传统建筑电气的对比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由于传统的布线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电线以及接线设备,因此,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在布设施工中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时,同时也必须对缆线和其它设备进行重新敷设,而且施工过程中还要面临因更换线缆和设备带来可能发生的临线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资以及延时完工的现象,因此,随着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标准化部件,能够保证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技术性能的优良可靠,以及满足今后可随时进行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的环境、节能、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系统集成等等特点。智能建筑首先要实现和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 最低的成本去确保建筑物内设备维护、运行、更新。换句话说, 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等所有这些特点,必须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分析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建筑技术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技术结合的产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物联网” 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产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统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和增强。

随着现代“3C” (即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以及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统称为3C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楼宇控制精度以及达到提升建筑节能的效果。未来,智能建筑将会逐渐 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必然会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技术以及新控制系统的不断出现,如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些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建筑电气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够得以实现。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术和各种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当前智能建筑建设中的 “智能”特征,还体现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平衡: 以日本地区“竹中建筑公司”在东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栋6层大楼为例,该栋建筑在模拟的多次强地震试验中,依然能够安然无恙,这栋新建筑之所以能够抗击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结构采用了液压支架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动;另外,该栋建筑在大楼顶层安装了重约9吨的滑板,一旦大楼受到飓风或地震影响产生倾斜,这块大的滑板就会依据计算机指令朝着反方向进行移动。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方面。比如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可采用“自修复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规混凝土中掺人一定量的树脂空心纤维, 当建筑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值的裂缝时,从混凝土中溢流出来的树脂就会对裂缝形成自动封闭或者裂缝修复。当前,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呈现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从以往单一办公写字楼逐渐向各类公共建筑领域扩展,这点从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都可见端倪。 如:“水立方” “鸟巢”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第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扩大和建设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观系统发展并接轨,比如智能建筑与“智能城市系统” “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4 结论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电气与3C高新技术相结合下的建筑智能电气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未来智能建筑智能化技术和性能都将不断提升,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将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李世博.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中关键技术的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9 (21) 121-123.

篇3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22

0 前言

建筑工程中,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智能建筑的各种功能。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也进一步朝着综合化、复杂化、高技术方向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智能化工程质量不高、智能化系统开通率也低下。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和科学配置,没有将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独立的单元来考虑,也忽略了系统各个环节的衔接问题;二是设计上,设计力量薄弱,设计深度较浅,缺乏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整体的综合设计。由此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研究。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分析

1.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需求分析

一是智能化要素,主要有结构:也就是建筑结构特点,它包括建筑本身的设计特点和建筑的应用功能,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来体现建筑的安全、舒适、高效和便捷;系统:主要是围绕各建筑的不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和配置;服务:主要体现在对各类用户的人性化服务方面;管理:智能化系统需要为建筑物业及设施管理提供基本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平台。

二是智能化系统的目标,主要有安全:必须要建立一个可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响应的现代安全防范体系,并且要重视安防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综合联动效果;高效:主要体现在提高设备管理效率、有效降低建筑物运行能耗、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优化设备运行等几个方面;便捷:实现智能建筑内各类网络及通讯线路资源的共享,使使用者操作便捷,提高整体通信的快速性,是智能建筑便捷性的基本需求。此外还包括节能、环保、健康等内容。

1.2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要点

(1)弱电综合管路系统。需要结合相关的建筑规范,综合考虑周边的环境、气候等参数,对楼内线槽、桥架采用的材料的材质和规格提出具体选型建议。一般要求竖井内根据系统分类,为网络系统、自控系统、监控系统等安装3~4组线槽;楼层水平线路安装两组到三组线槽;楼层内到信息点的配管,如果是预留预埋的,可以使用PVC线管,吊项内的配管采用扣压式金属穿线管;部分明配管一般使用热镀锌钢管[1]。

(2)布线系统设计。智能建筑的布线系统设计不应仅局限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通信系统两方面使用的综合布线系统,在设计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尤其是要与前述的弱电线路系统综合设计相结合。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网络系统以及和其他系统的布线各自从物理上分开,因此,从使用上主要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建筑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布线、电话通信系统的布线和其他弱电系统的布线等。

(3)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综合防雷接地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大楼的防雷与接触、智能化系统机房接地以及室外设备、线路防雷接地。这三个层面都需将接地地点、结构、做法在图纸和表格中表示清楚,以便在土建施工时可以预埋,包括网络机房、消防和安防值班室、卫星接收系统、室外设备、进楼管道线缆的防雷接地点和接地网。

1.3 设计时的协调问题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外部协调,主要是与主设计院其他各个专业的协调,需要确认的内容有是否在被控的风机、水泵二次回路中设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实现楼宇控制对有关机电设备的监控;对房间的最终分布及房间功能,弱电机房的荷载要求等。

二是对内部协调,主要是与其他各个子系统的协调:消防系统消防泵、排烟风机的与楼控系统监视的硬接口;对智能变配电系统接口,对智能照明系统的接口等[2]。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我国某高层建筑位于高新园区,临近海滨,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1层。负一楼主要功能为停车场、冷冻机房、高低压配电间;地上1~21层主要功能为商务中心、多功能厅、餐厅、网络机房、办公室等。该建筑实现了弱电系统接地防雷、安防电子地图、电子大屏幕、停车场管理、办公室自动化等多项智能化功能的系统集成。

2.2 设计施工的原则

针对项目建筑工程的特点,提出了以下的设计要点

(1)先进性和实用性。系统设计应最大限度满足建筑功能需要和国内相关规范的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此外智能化系统不是各子系统的堆砌,而要在保证各子系统先进性的前提下,以信息管理为“核心”,创造舒适、安全、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因此要优选系统和设备,提高整个系统配置的性能价格比。

(2)灵活性。建筑智能系统设计需要综合利用各子系统的高新技术来实现整体建筑的综合管理和控制,协调各系统信息互联性、整体性和集成性,真正实现建筑功能自动化。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用户的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建筑设计施工需要做出合理的扩充余地,以灵活开放的结构,便于用户在没有任何技术垄断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动与扩充。

(3)经济性与实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是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的基础,它要求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性能价格比在各类系统和条件下的最优。如:系统本身的价格、系统运行后效益预算的可能收益、后期运行模式和维护的成本等。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应是以长期经营需求为主,统一设计、分步实施,选择实用和先进性的系统,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工作效率,才能保障创造最佳的居住生活环境[3]。

(4)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化系统选用的设备应是安全的、成熟的、可靠地。为了满足建筑居住、其他多种经营业态的需求,设备的性能也应具有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特点,并且要操作简单、扩展灵活,能够处理紧急险情,整合提高现代化管理。

2.3 主要系统设计施工探讨

(1)通信网络系统。针对智能建筑对网络和通信要求高的特点,本工程设计施工的思想为:在建立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主要着重于语音通信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无线对讲系统、手机信号增强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信息与视频显示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管理模式的建立,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与通信的特点和技术,并通过各个系统间的配合,提高建筑的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系统的应用效果。

如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包括了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楼层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管理间子系统5个子系统。水平系统数据采用六类线缆,语音有采用超五类线缆;垂直主干采用千兆光纤和五类语音主干电缆;综合布线系统中心机房设置在设备层的电话机房和网络机房。

(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针对建筑对环境舒适性、方便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本项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在建立楼宇设备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主要着重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客房智能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管理模式的建立,充分利用各种控制技术,并通过各个系统间的配合,提高建筑的温度、湿度、照度等因素的控制应用效果。

如建筑设备自控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内冷水机组系统、热水锅炉或热交换器系统、空调系统、通风机电设备、给排水系统、高低压配电系统以及排风系统等机电设备的监视、控制、测量、管理,以求做到使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节省能源、节约人力、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3)停车场管理。该建筑的地下停车场为收费停车场。停车场采用计算机管理。当住户入住建筑时,可以向物业管理部门购买或租用停车位,并办理相关手续。当车主驾车进出时,需使用经过注册登记的TM卡,经识别器确认后,挡车杆自动开启,允许车辆进出停车场。在停车场计算机管理终端上可以方便地调出您的注册登记车辆照片,防止车辆被盗。当用户的租用车位需续交费用时,将在车辆进出时被提醒。

(4)相关设备的安装。一是线槽的安装,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线槽接口应平整,接缝处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出线口的位置准确;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份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4]。

二是其它设备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安装和施工;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1mm;机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靠;控制台内配线设备,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机柜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入建筑接地端排。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飞速发展,同时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建筑企业必须要深入研究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做好设计施工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文.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影响和对策[J].广东科技,2014(04).

[2]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问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07).

[3]丁进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6).

篇4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46-02

智能建筑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被称为发展极快的新兴产业,智能建筑发展速度之快导致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随着行业发展的迅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专业创办历史不长,有此专业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1]。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智能建筑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专业以土木建筑为背景,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建筑物内电能的传输、分配、转换、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内信息的接收、传输、处理、利用,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本专业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当中,使节能融入到建筑环境当中,既涉及强电又涉及弱电,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专业知识既包括建筑领域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领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产品开发、调试等,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工程实践经历。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现状

2.1对口专业教师来源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年轻的专业,没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高校引入教师的一项强制要求便是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引入青年教师大多学习的是控制专业或者电气工程等相关的专业,没有土木建筑专业背景,新进教师需要较大力度熟悉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但大多数博士硕士引进之后,抱着原有专业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当中,造成教师专业偏离现象。

2.2为评职将方向无关联的教学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学进步

目前大多数院校评职考核标准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数量和质量,参加项目的难度级别等,大多数教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这个专业处于熟悉阶段,所以很难在此专业发表出有见地的高水平论文,但评职心切,急于求成,往往还是在熟识的研究领域发论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论文、项目产出率,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利于专业的发展,使院校的专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社会专业的发展速度,

2.3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各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毫无工程实践经验。近些年高校专业教师的引进首要看重的是学历学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几年,也是了解专业最具激情的几年,除了满足教学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而且继续深造的专业一定不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往往都是相关专业,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实践环节。即使博士生引进,也是直接进入教学,没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极为重要。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3.1从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调整,加强教师专业意识

在职称评聘上应根据教师从事专业的特点进行考核,不应该一概而论。从事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在考核时,可略放低科研门槛标准,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工作量,这样专业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上来。

3.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可派专业教师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学校应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如企业挂职期间无需完成教学工作量,期间从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确保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指标,踏踏实实从事实践工作,了解最新行业发展现状,确保所授知识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3.3从设计院、施工单位引入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带动学校教师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不必过多强调学历学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即使学历偏低也可优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们在实践中的工程业绩,考察他们的工程技术职称。引入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应该先对他们进行教师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即可承担实践教学,也可承担理论教学。

3.4增强校企合作

增强校企合作,既可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可请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到高校讲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发展迅猛,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到院校讲座,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教学和科研具有实效性。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最有效办法,也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进入企业首要培训,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后学生可以独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这就需要学校方面进行沟通,也需要政府针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予企业响应的奖励优惠政策,以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展开。

4结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的发展极快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发展应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既应考虑理论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波,冯增喜,于军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43-45.

篇5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建筑智能系统工程的关注度逐渐的增加。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建立在建筑需求和用途之上的,它首先要做好相关的需求研究和方案设计,待方案评审过后,建设单位制定招投标文件和具体的施工图纸,然后发包给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智能化系统施工通常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完成的。根据项目特征,其管理特点有如下三点。

1、专业化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含量高、知识更新快,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对施工人员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要求施工人员不仅要熟悉施工操作的规范要求,更要对系统工程的设计、运行步骤、技术的集成性和关联性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保障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

2、系统化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利用集成系统将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功能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对相关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管理,以提高建筑的整体舒适度和安全性。因此在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中,体现了这种高度的系统化管理方式,也体现了对项目的整体性和各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予以整体性的把握。

3、节能管理

节能降耗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发展更应当遵循节能理念。现阶段,一些节能技术已经渗入到了智能化系统中,如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暖通空调自动化系统和给排水自动控制系统等,都利用对系统环境的感知进行自动调节,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在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施工管理方面,也应该做好相应的节能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节能能力。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现状分析

建筑智能化工程在发展速度方面来说:由于近年来,智能化建筑的普及率以及应用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将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工程的管理需要将各个子系统提升到总承包建设中。在智能化建筑的水平中,基本上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该项工程的建设水平不够高,因此工程的质量也十分的有限。部分工程还存在着一定的残缺,这就导致了整个工程水平受到了限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这就需要根据影响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在:

1、在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智能化系统,大多数建设单位存在着不重视的现象,因此没有提出切实的应用,没有根据具体的建设标准进行严格的要求。

2、在设计阶段存在着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院与系统集成没有达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因此这就缺乏相关的设计依据,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3、验收的规范不标准

在智能化建筑工程中,基本上参照的是一般电气工程,因此在系统以及功能中缺乏相应的依据,这就造成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4、人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系统的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培训不到位,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就造成了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的缺乏。根据以上问题分析,为了加强智能化建筑工程的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制定合适的对策,加强公共建筑的管理问题。

三、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策略

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根据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工程质量和造价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施工前期的决策和方案设计,因此做好智能化施工的前期质量管理意义重大。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则需要从以下两点着手。

1.1设计图纸质量控制

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依据,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图纸首先需要有专业的建筑智能弱电设计图章和相关人员的签字,而目前我国拥有该项资质的设计单位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应当将此作为重点审核对象;②要审核设计图纸中各系统方案是否具备先进性、可扩展性和是否符合环保节能要求,图纸中所涉及到的工程材料、设备等与建设单位的预期要求是否吻合等;③应从整体上把握系统是否满足建设单位关于建筑防火、防盗等方面的要求,各项安全性能是否完善等。

1.2施工单位资质审核

建筑智能化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施工时涉及到多个专业施工单位,如消防自动喷淋系统施工时,需具备公安消防监督部门颁发的消防工程施工资质。因此作为建设单位首先要对各施工单位的资质予以审核,防止有不具备资质的业余施工队伍浑水摸鱼。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材料设备管理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种类、型号繁多,对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首先需要监理单位联合施工人员在材料进场时对材料的规格、型号、厂家等予以严格检测,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与施工单位招标书上所选材料一致;②监理人员应对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材料进场需要出具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证件,监理人员对材料的外观验收完毕之后,填写材料验收单,签字确认之后方能允许材料入场;③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设备,还应进行抽样测试,如智能水表、电表等应随机抽样送往当地质监部门监测。

2.2严格控制隐蔽工程质量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有很多隐蔽的管线工程,有的在墙壁中,有的在地板里,一旦出现后续质量问题将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施工中一定要采用动态管理手段,严格执行规范要求,管理好隐蔽管道工程。在电施工时注意检查管线间的连接方式,管与盒的连接牢固程度,预埋在楼板内的管线应做好至少15cm的保护层;对于明铺管线,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应控制好管线固定点的间距,消防明管注意涂刷防腐、防火涂料等。另外,应做好隐蔽工程的现场施工记录和资料,以便于竣工后绘制出客观、准确的竣工图纸,为今后的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2.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智能化系统施工管理,应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对管理信息数据进行量化,同时注意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筹安排,包括对施工工序和各类管线的位置等要提前做好部署,避免施工中因各类事项发生冲突而造成成品破坏。

3、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关卡,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竣工验收环节,建设单位应着重做好工程资料准确性、完整性的审核,并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和招标合同条款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另外,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积极组织第三方测试机构一同做好验收工作,确保系统工程的稳定运行。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是人、信息和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信息科学、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今后会有更好、更配套的设施出现,智能化将会不断推向社会,而且更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强.浅谈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工程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5).

篇6

1、建筑智能化系统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图像显示技术,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化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上,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结构、用途和用户需求的研究智能化系统方案的设计与评审工程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商的确定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智能化系统管理人员培训智能化系统验收开通智能化系统投入运行。

4、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求

(1)工程实施前应进行施工工序交接,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采暖、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2)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应包括前期工程项目的交接和工程施工条件准备,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工程安装质量检查,系统自检和试运行等。

(3)在设备、材料的选购中要确定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明确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标准和国家标准,各子系统的设备接口必须相匹配。

(4)智能化工程的各个子系统应具有开放式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规范化,使用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到互相关联的系统中。

(5)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由消防局统一验收,安全防范系统由公安部门统一验收,自成一个系统。因此,独立建设的系统可以通过接口、协议相互开放,交换数据。

5、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智能化工程施工主要内容有深化设计、工程实施、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5.1 一般施工技术要求

(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的要求,对设备和材料进行进场验收。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检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

(2)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应在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并合格后进行,各种探测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3)施工单位在安装完成后,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对系统进行自检。

(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应以系统功能及性能检测为主,同时对现场的安装质量、设备性能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进行抽查和复核。

5.2 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施工要点

(1)机房应敷设架空防静电地板,地板高度能满足地下管线的敷设;机房高度有足够的配线空间,满足配线架装设。工作面水平照度不小于国家规范标准。

(2)供电应为两路电源,并在末端自动切换。

(3)弱电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等电位连结。弱电竖井应设有单独接地干线,弱电设备的接地应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5.3 设备、元件安装要点

(1)现场控制器的位置应安装在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

(2)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位置,并便于调试和维护。管道上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必须在被测量管道的压力试验、清洗、防腐和保温前进行。

(3)各类探测器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及保护警戒范围的要求进行安装。

(4)设备安装应整齐牢靠,便于维护和管理。

5.4 线缆、光缆施工技术要点

(1)线缆和光缆的型号、规格应符合合同文件和设计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所选用的线缆、连接硬件、跳接线等类别必须一致。

(2)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到施工现场时,要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3)综合布线的对绞线缆端接时,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要小于规范规定的长度。

5.5 系统检测要求

(1)系统检测应待系统已安装完成,进行了初步调试,并有相应的技术文件和检测方案后实施。产品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国家标准进行;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同约定或设计要求进行。

(2)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与其他系统具备联动关系时,其检测应依据合同文件和设计文件,以及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制定系统检测方案。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完成后,系统承包商要对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及系统功能进行现场测试。

(4)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对绞线缆布线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抽样点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

(5)通信系统的测试包括初验测试和试运行验收测试。

(6)安全防范系统的检测应包括重点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门的设防情况,有无防范盲区,安全防范设备的运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7)系统集成检测应检查系统的接口、通信协议和传输的信息等是否达到系统集成要求。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检测应包括连通性检测、路由检测、容错功能检测、网络管理功能检测。

5.6 智能化系统竣工要点

系统竣工验收应按“先产品,后系统;先各系统,后系统集成”的顺序进行。系统验收方式有分项、分部验收;交工、交付验收。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园林景观;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化居住小区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此外,当前社会上,低碳环保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在建筑行业中,发展绿色智能化建筑,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成为了当今建筑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绿色智能化建筑是对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社会和谐、持续的发展。绿色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化城市构成的主要内容,涉及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环境。我国现在处于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整体节能和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问题,而绿色建筑的建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绿色建筑主要强调对能源的节约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设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通过智能化技术对建筑内外的相关情况进行控制。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对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通信、安全等各方面进行管理,有效的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整体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度,满足建筑用户的自身需求。同时,人们在关注建筑内部绿色智能化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住宅区外部的生活空间,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渐到追求文化需求。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住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住区环境景观的提升,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一种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

1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内容

1.1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定义

绿色智能化建筑的定义是人们生活、工作、居住的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同时建筑具有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对周围环境影响较低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于,绿色建筑可以有效的对能源进行利用,节约资源,通过低负荷的运转保证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持续发展的目的。

1.2绿色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主要的特点是绿色化,实现绿色化是指建筑本身要保证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自身设计,优化自身内部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的达到实际目的。绿色建筑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在追求高效节能的同时,还要保证自身的舒适度。

2绿色建筑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2.1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原则是节约能源和保证环境的生态平衡。建设绿色建筑就是为了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在建筑耗能中,实际使用的能源消耗主要用于照明、供暖、供冷、热水、电梯、保洁等耗能耗电的应用。绿色建筑可以在实际使用中利用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在建筑中的照明系统上,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系统,利用相应的传感器等技术,在建筑物的照明地区安装节能的照明装置,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智能的开关调节和亮度条件,可以获得良好的节能控制效果,延长七彩使用寿命,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在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管理系统之后,可以根据自然光情况进行自动的条件,既加强了照明效果,又达到了节约电能的作用。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的遮阳控制系统可以自动的对建筑受光情况进行调节,根据阳光、风力、天气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整。智能化的遮阳控制系统可以在夏天对阳光进行控制,降低温度,在冬天提高受光情况,调节建筑物内部需求,达到节省供热供冷能源的目的。绿色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对建筑空调、通风、采风、供暖等系统进行综合的控制与管理。建筑内部集中控制平台可以通过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对建筑空调机组进行控制,达到满足环境舒适度的目的,同时由于自动化系统可以自行的只能控制,在保证需求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内部电梯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配,提高调度效果,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2.2安全方面的应用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建筑自身的安全性。采用火灾和消防智能化报警系统可以利用烟感和探测装置对整个建筑内部进行环境监测和控制,在发生火灾时第一时间作出反映,保证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建筑采用只能的监测门禁可以对建筑内部和周边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建筑的自身安全。

2.3其他方面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中,用户通过建筑提供的智能化系统可以进行相应的互联网通信和其他金融、科技方面的工作,随时进行业务的处理和办公工作。采用智能化的绿色建筑自身具有先进的技术条件,可以满足建筑内部人员的自身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一个先进的工作环境。

3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和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分析

加快现代化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居住条件和外部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进行现代化住宅小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从设计阶段进行规范绿色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推进和提高整体住宅的持续发展功能。在建设过程中,要提出适用于绿色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建设计划,满足建筑的自身功能的同时,保证建筑的节能环保的特点,保证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建筑使用周期中,要处理好节约能源和满足需求的关系,在保证整体建筑的功能和舒适性的情况下,提倡节能、节水和环保。利用先进的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有效的体系出绿色建筑在经济效益上的优势。

绿色建筑采用智能化技术,在自身的照明、供热供冷、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在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的同时,保证了内部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建筑内部的舒适性,满足了用户的整体需求。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融入,采用中央控制系统,对整体建筑进行控制,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整体建筑的管理水平,有效的保证了整体建筑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中国优秀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中,园林景观应与绿色智能化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景观为背景,以建筑为依托,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从而营造出更具亲和力和宜居的居住环境。其中,建筑应体现出建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有很大的区别,整体设计的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绿色建筑需要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提供支撑,保证自身目的的实现。建立绿色建筑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管理、控制、技术、智能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网络技术、新能源、再生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处理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为绿色智能建筑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技术支持。国内用于建筑节能的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降低能源消耗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二是资源再利用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三是利用新能源为主的建筑节能技术。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要积极的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型和目标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析。绿色建筑的实际成效需要在长期的运营中得到体系,智能化的建筑系统环境是整体运营的基础措施,做好绿色建筑的建设工作就要保证好整体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和实现。我国的绿色建筑才刚刚起步,整体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身的提高,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进行加快,迎接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提升自身的建筑水平。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场的优胜劣汰,居住小区建设越来越向景观和绿化智能化住宅方向发展,住宅区的环境和景观建设已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促进住宅建设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智能化 住宅 物业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对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智能化越来越关注,物业管理人员也逐渐对智能化管理关注,为了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智能化物业管理

智能化物业(也称作智能化建筑),它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服务,以投资回报合理、适合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为特点的现代化建筑。

1.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内容

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中的服务内容,还包括对智能化设备系统的操作、维护和功能提升,使其物业真正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智能化建筑集合了高新技术的设备配置,它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是以知识型为主体的,是一种保证实现知识型管理的具有特点鲜明的管理结构,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是基础,而智能建筑业管理的内容是在传统管理的服务内容基础上的提升,更需要体现出管理科学规范,服务优质高效的特点。

2.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重点是物业设施管理

物业设施是从建筑物业主、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出发,对所有的设施与环境进行规划和管理的经营活动,这一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为使用者提供服务,为管理者提供创造性的工作条件以使其得以尊重和满足,为建筑物业主保证其投资的有效回报并为不断地得到资产升值,为社会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场所,以及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智能建筑的物业由于采用了高度自动化装备和先进的信息通信与处理设备,能全面获取建筑物的环境、人流、业务、财务、设备的信息,从经营战略的高度进行设施管理,因而,与传统意义上的设施管理有很大的差别。

智能小区建设时,开发商往往注重智能化功能配置的水平与相应的投资,重视智能化系统功能对于楼盘的直接影响,而对智能化系统今后管理模式很少考虑"如何使智能建筑保持高效、持续地运行,是对传统的物业管理的一个新挑战"。

三、目前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同其他住宅小区一样,物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内外环境因素不够成熟,管理手段落后。另外,智能化系统设计不规范、设备兼容性差、硬件配置不全、软件升级不及时等造成智能化系统部分功能闲置。又加之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在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区公建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管理难度增加。开发商改变公用部分的

使用功能,业主乱搭乱建和进行破坏结构性装修,是造成设施不健全的原因。这给物业管理工作带来难度以及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力度薄弱造成的小区绿地被占等问题,严重影响小区的整体环境。

(2)小区智能化概念往往成为开发商进行市场营销的卖点,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问题。如:智能化系统的硬件配置不全,软件由于开发、维护和升级费用较高开发商吝惜投入,因而智能系统成为摆设,发挥作用甚微;再如:智能化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统的记数方式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智能系统获得的数据有时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承认,无法达至4数据共享。

(3)物管公司与有关管理部门的关系不明晰。物管公司在业务上隶属于房地产管理部门,同时要接受城市建设、管理、环保、自来水、煤气、电力、公安、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的指导。由于各部门各行其政,信息缺乏沟通,形成业务交叉和多头管理,加之协调不力,容易产生矛盾。

(4)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存在着某些工程质量问题,加之在工程交接时不及时移交工程资料、技术档案等,都给后期的物业管理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5)物业管理经费紧张。国家提倡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相分离,但物业公司大多是开发商为前期物业管理自行成立的,其开办费、管理费以及智能化系统的配套费用大多得不到保障。另外前期物业管理费的收取存在相当的难度,也是造成经费紧张的原因。这必然会影响到服务质量,造成物业管理各个环节的恶性循环。

(6)法律关系未真正理清。从法律角度上讲,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是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执行机构,物业管理公司是业主委员会所委托的管理合同执行人。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业主委员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数开发商不依法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业主们也缺少法律意识,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这就造成监督机制失效,管理上脱节,工作绩效降低。

四、优化我国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对策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小区中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服务理念及模式是在其运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最终是通过物业管理实现的。因而,物业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智能小区的智能化效果,优化物业管理至关重要。

智能化系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故障和问题。如何结合智能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运行要求,事先预计到可能发生的各种内部、外界的问题,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运行中断,是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优化的主要目标。

1.智能建筑物业管理思路

针对智能化系统精细化、持续性运行要求,优化智能化系统物业管理的思路是化被动为主动,变无序为有序。对智能化系统本身而言,在正常运行中最容易出现智能建筑的问题是末端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老化。

物业管理的主动性集中体现在如何把这些因老化产生的故障从事后维护转变为事先保养。在一切可能出现或还未出现故障的时候或地方及时给予维护和排除,这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维护计划和维护对策。通过对运行记录与趋势的科学分析,制定设备老化的处理与技术升级策略,包括备品备件的准备和更换对策。

2.智能建筑物业管理操作规范化

操作规范是高效率的基本保证。物业管理优化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管理的预见性上。对于所有可能出现的、会影响到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都要有足够的应急预案,制定缜密的操作内容和操作程序。

3.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发展性

在一些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对应急预案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方面。由于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的改变,人们必然需要对环境条件做出经常性的调整。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发展性在宏观上表现为智能化系统从整体上需要不断吸收各个相关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以此加强和扩展其信息处理能力、通信能力和监控能力。

4.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全程管理

智能建筑物业管理应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指导下进行全程管理。物业管理虽然是智能建筑开发经营的最后环节,但要做到最优化的物业管理,不能等到智能化系统最终开始运行时才去介入、到经营管理时才去注意质量。物业部门应尽早参与将要管理的智能建筑工程。最理想的是从最初项目设计阶段就开始参与到工程中,把系统的需求、功能同日后的管理模式充分结合起来,做到设计、施工、管理的一体化。所以,物业管理做好前期的交接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包括人力资源)。物业管理公司应在项目策划阶段就介入,并与开发商共同完成智能化系统的定位;在设计阶段提出合理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跟进及有效监控,最终确保建成后的智能化系统有效运作。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化住宅被不断建设,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跟传统住宅物业管理有所不同,我们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提高物业公司的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远 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研究 [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11年1期

[2]崔琦,刘黎虹 智能化小区物业管理研究 [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篇9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施工要点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建筑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智能化工程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主流, 科学技术与时俱进, 这也就要求人们要抛开传统的观念, 适应现代的智能化管理技术, 本文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做探讨, 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举措。

一、智能化工程管理的概述

智能化建筑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运用多种高新科技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管理技术,智能化建筑在传统的建筑基础上得以拓展,让建筑行业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智能化建筑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具有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水平,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顺利发展,才能促进生产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观点也要与时俱进,提高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加强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提高工程建筑质量,保证工程进度,促进建筑行业长远发展。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发展概念不一

当前,在各种条件在限制之下,很多建筑部门还没有深入智能化建筑,自然也没有认清其概念,在施工时经常出现管理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工程的承建单位也缺乏相应的管理理念和经验,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不能应对当前的工作,进而使经常性出现的管理问题以及工程在规划方面和现实不相称。在智能化建筑建设过程中,其设计工作并不是由自己来完成的,而是由专业设计院经手。不过,从当前的情况上看,大部分设计院对智能化建筑的认识也不是很透彻,其理解仅仅流于表层,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很肤浅,工作方案缺乏具体的系统化操作流程和概念。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重视整体设计理念,而是单纯强调自动化和相关技术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建筑设计图纸不能将智能系统兼顾在内,进而产生很多安全隐患,从而使得实际施工要求无法达到。

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我国很多智能化建筑的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建筑设计的定位不清晰最为突出。对于智能建筑,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此并没能深入的理解,加上传统建筑思想的根深蒂固,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视度不高,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理解只停留在传统弱点系统的层面上。在建筑需求上,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对建筑需求加以明确,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做到系统、全面,缺乏整体考虑、统筹兼顾的思维。另外在对建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涉及往往在建筑施工设计之后,施工设计时智能化系统却还没有进行选型、订货,导致土建设计与智能系统设计相脱节,弱点管线预埋一楼、电缆通道缺乏或者过小的情况时有发生。设计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3、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够高

对于目前建筑行业来说,高素质工程管理人员短缺,现有工程人员管理工作不到位是目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人员准入机制不够完善,相当一部分人是空在其位,并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且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导致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限,整体素质不高,对建筑过程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分工不明,管理方法不合理,人员分配不科学等。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而且也阻碍了工程管理的质量。因此,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必备的资源,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要点

1、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健全,做好物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物资材料进行确定,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和数量,保证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的一致性。其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抽样检验和试验等方式,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性能。然后,在对材料进行验收后,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2、智能化建筑设计合理化

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时建立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建筑方案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而制定。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必须根据项目所在地域、性质以及规模的不同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设计。建筑设计师与建筑相关的各专业的工程师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够设计出理想的建筑方案。建筑相关的各方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总体设计时建筑工程整体的基础,必须以高度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建筑设计方应该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基本原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的集成,这也是一名专业的建筑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3、加强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

建筑企业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编制具有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做好现场的智能化施工管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项目部必须建立明确责任制度,明确到人,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对建筑工程实行划片管理,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根据施工现场智能化施工管理责任,一追到底。这样不但增加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而且有利于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的顺利实施。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合理的调配工作人员岗位,使现场智能化施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智能化管理培训,培训内容以质量、文明安全施工为主,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智能化综合管理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主动的进行施工工序的控制,及时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建立质量控制点。在进行智能化管理时,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建立智能化的监督系统,实现施工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及信息化。施工阶段对施工过程的干扰因素多,智能化监控能及时发现突况,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指导现场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并有利于加强对现场安全监督。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与建筑物功能是否完全发挥相关,还关系到今后这个系统能否稳健运行。总的来说,项目施工管理应当将质量、安全和人放在首要位置,并通过规范的项目管理,将施工成本降低,将施工质量提高,进而使项目达到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 自动化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33-01

1.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的价值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由原来的高耗能、高污染向着自动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建筑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进步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让运转的机器拥有人工智能,并帮助人类从事一些高危险性的工作,将人类从低级的手工操作机器模式当中解放出来,是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目的。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主要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这一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出现,使得大幅度提高电气工程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成为了可能。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特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1)解放了人力,实现了无人化操控。(2)智能化控制器在进行数据处理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3)改变了传统的控制器,不再需要控制模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智能化技术的优势明显,减少了控制变化、调节系统控制程度的响应时间,有效保障了自动化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对提高建筑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工作效率和企业利润具有重要意义。

2.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化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化工程自动化当中的应用较传统的电气工程具有明显的优势,释放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在实现精准化操控方面远远优于人工控制。因此,电气企业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向上使用智能化技术是电气行业发展的趋势。

2.1 高度的智能化操控

电气工程自动化当中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核心就是电气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这是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由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无人管理、无人控制得到了实现。加入了智能化技术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成为了具备远程管理、自主控制、低耗高效的控制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电气工程创造出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引导着电气工程的发展方向。同时,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解放了人力,使得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光控的平台。正式由于智能化技术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结合起来,发挥了智能化的优势,才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智能化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2.2 智能化故障检测

电气工程系统在自身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发生故障的情况,发生故障之前系统必定会产生一系列与故障相关的征兆,使用智能化技术对电气工程系统进行检测,就能够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及时、准确、全面的诊断,相反,人工操作电气系统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同时,电气工程系统当中设备的运行状况关系着电气设备的运转,电气设备的监测人员必须要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必要的还会采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来对变压器进行故障的检测和维修,但是,这样的工作并不能完全避免出现电气故障。因此,为了降低电气故障产生而导致额损失,就必须要采取智能化的手段,及时将电气故障准确的检测出来。智能化技术的出现,让电气设备的故障能够得到更加及时、科学的诊断,通过缩小范围、排除故障类型等,准确找出出现电气故障的运行部位,有效提高了电气设备故障检测、诊断和维修的效率。

2.3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化电气设备的设计

电气设备的设计是电气自动化控制当中难度程度较高的部分,电气设备的设计过程十分繁琐,对电气设备设计人员的素质、精密程度要求高,还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建筑知识、电气工程知识等,并且,设计人员还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电气设备设计经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当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电气化设备自动化控制的过程和理念,也改变了电气设备设计的过程。电气工程设备的设计人员可以利用CAD技术,结合计算机的辅助功能,减少在电气设备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降低了设计难度,并为增加电气设备的精密度、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了可能,很好的实现了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设计方向上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总结

综上所述,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强了对建筑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能力,并且,使得生产过程更加安全、高效,是目前我国电气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沈栋.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新材料新装饰,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