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教育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教育的特征

篇1

然而,由于“教学实践智慧”隐含于教学实践中,更多是与个体的思想行动保持一致,是非常个人化难以形式化的,所以大多数学者在谈到理论与实践智慧时,只是将实践智慧轻轻带过,或者模糊等同于教学智慧,似乎这个概念是不言而喻的。据在中国知网的不完全统计,仅“实践智慧”这个名词近10年来就出现了两百篇左右学术研究文章。但当我们以欣喜的心态面对理论向实践研究转型同时,我们不得又产生另外的担忧:很多实践者对于“实践智慧”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在谈到其内涵特征和具体操作时,又常常陷入茫然。对于实践智慧的研究,是否又会变相成为新的“理论建构”?本文将借鉴已有的研究文献资料,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在相似概念辨析的前提下归纳教学实践智慧的本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以期对教学实践智慧的特征做合理、动态的把握。

一、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

(一)教学智慧的界定

从构词法上看,“教学智慧”的中心词是“智慧”,我们对教学智慧的探讨是建立在理解“智慧”基础之上的,故先从“智慧”开始探讨。何为“智慧”,《辞海》上解释为“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1],英文 《韦氏大学词典(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则将智慧(tact)定义为“一种对言行的敏感, 以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者避免触犯别人”。《现代汉语词典》对“智慧”一词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2]”可见,智慧是人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对社会、自然等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包括机敏的反应力、正确的判断力、机制的应对力、睿智的创造力等等。智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对事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可非议,教学需要智慧。

何为“教学智慧”,《教育大辞典》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的、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3]” 总结较有影响的教育者发现,赵建军这样定义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指的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所作的观念运筹、经验调度、操作设计等的种种努力及其体现于教学实践各环节的主体能动性;王鉴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程广文,宋乃庆认为可将教学智慧表述为“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情景,为保证教学作为一种‘人为’活动,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充分表现出来的一种实践智慧”;杜萍,田慧生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可见对教学智慧的理解与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不难发现对其内涵描述的共性:从实施主体看教学智慧以教师为主体;从教学过程看教学智慧是教师能力与教学情境的双向整合。而回归教学实践本身,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学既然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为何教学实践智慧只论及教师为实践主体?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是否被忽略?其次,既然教学智慧是教师能力与教学情境的双向整合,那么教师能力的发展是否会对教学情境进行调和呢?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本文将从以上问题入手,对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特征做进一步阐述。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界定

1.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理论智慧

教学智慧包括教学理论智慧与教学实践智慧,而由于普遍意义上人们对“智慧”的膜拜以及对传统理论的偏见与实践的盲目推崇,直接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教学实践智慧。尽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师教学理论智慧是指教师教学理论、教学观念等的总成,既包括公共的教育理念,也包括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识,一般而言,理论智慧更具理性,是“通常停留在教师的头脑里和口头上,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4]教学实践智慧主要是教师按照一种内在的、折射的方式去完成各种行动并对这些行动加以调节,主要侧重在实践中如何做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理论智慧是实践智慧的基础,对实践智慧起着指导作用,同时理论智慧产生于实践,实践智慧来自于对理论智慧的理解运用,石中英教授曾讲过“实践教育理论的贫乏必将带来教育改革的浮躁,教育理论的偏激也将给教育改革带来不可挽回的失误”。故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然而两者也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教师教学理论智慧的偏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实践智慧,却不具有决定作用,因为理论智慧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无法直接按照教学理论来选择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即教师拥有理论智慧不一定拥有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则是检验理论智慧的试金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智慧是行动而不单单是一种方法,是教师真正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言语行为,是“在理论智慧的创造之后,可能是更高的智慧[5]”。教学实践智慧的特殊价值也在于此,故在促进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教学实践智慧是相对于教学理论智慧而言更为重要的智慧,正如叶澜教授指出“实践智慧是一种更高的智慧”。

2.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能力

由于“智慧”最平常的用法是处理复杂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在此意义上,“智慧”和“能力”一词在内涵和作用表现上都很相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往往并列或者交替使用这两个词。能力《辞海》解释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学上“能力” 通常被定义成“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马克斯·范梅南也曾经认为“展现智慧的人似乎都具有在复杂而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地、十分有把握地恰当地行动的能力”[6]。当教师面临复杂的课堂环境,处理急待解决的课堂事故时,会表现出妥善处理问题的“智慧”或“能力”。但是又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智慧” 说成是“教学能力”。“智慧”和“能力”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与“活动”相关,但它们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能力”是一种“主观条件”,而智慧它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情景, 同时又“统一于”主观的一种共同表现,并不仅限于“能力”这一“主观条件”。因此,“能力”作为主观条件只是“智慧”的一部分,而“智慧”则是“能力”与“实践情景”的统一。

3.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机智

“智慧”与“机智”也是一对彼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而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机智与教学智慧解释相同,即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而在实践中,教学机智与教学智慧却不完全相同,范梅南教授认为“教学机智是一种知识,一种包容在你身体中的‘认知’,是面对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场应变的、准备好的即兴的机智”;而智慧则是更高层面的内化的一种力量与动力。智慧构成了教育学的内在方面,机智构成了教育学的外在方面,机智构成教育学的外在支架,智慧则是教育学的内在骨肉。

4.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技能

教学实践智慧也不同于教学技能,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7]。虽然教学技能与实践智慧一样不是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就可以获得,但前者是可以通过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强化训练就可以形成的较为简单的能力和技术,是可以模仿、培训的,但后者是训练不出来的。任何复杂的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分解为一些更为简单的、可训练的技能和技术。而对于实践智慧来说,却很难将它化解为一些可操作行为。这是因为教学技能只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工具或手段,其目的存在于自身之外,反之,实践智慧的践行本身就是目的,是将教学原则的普遍性与教学感悟的特殊性相结合而融合在教学情境中。

5.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艺术

教学实践智慧与教学艺术也经常被混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纯从词学角度看,“艺术” 和“智慧”二者都需要有“创造性”。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没有创造也就表现不出智慧。表征“教学艺术”行为和表征“实践智慧”行为的共同点在创造性上,否则就谈不上具有“教学艺术”或“教学智慧”。因此,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是“实践智慧”与 “教学艺术”的共同追求。但两者对于共同追求的立足点则不同。实践智慧以“实践”为立足点,侧重于在有利于教学的前提下教师的言行举止等所散发出的魅力;“教学艺术”则以“审美”为立足点,因为“教学艺术”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故“教学艺术”更追求美所必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实践智慧具有同理论智慧、教学能力、教学机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等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意义。而什么是教学实践智慧呢?本文拟以教育现象学为视角,对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加以论证。

现象学方法的关键点之一是悬置,悬置一切预设和判断,以如实呈现人们的经验世界,这个经验世界是意向性的,即意向结构与意向对象的统一体,而不是没有心理内容的心理机能,或者有待核实的客观世界的镜像。现象学方法的关键点之二是还原,剔除经验世界中偶然性的个别性的成分,留下各种现象中普遍性的,共性的东西,即由殊相达至共相,进入教师做出智慧性表现时的经验世界中,教师在确定发展性教学目标和策略性地行动时,他思考(包括直觉性的,也包括反思性的)的实质是什么呢?从现象学的立场出发,首先,教师对一切教育现象的解读都不能依赖于理论的逻辑,而必须“回到事实本身”即必须关照活生生的人的亲身的体验。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对具体的教育情境的关注,也只能在对教育生活的体验中形成。而且实践智慧是无法计划的,它只能是对具体情境的即刻投入和果敢判断。其次,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世界为逻辑起点的,实践智慧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的敏感和果断,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总结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将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界定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出的以学生为指向、高度敏锐、并能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学实践智慧常常是教师事先无计划、未有预见,也不一定有规则和程序,但在特定的瞬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是规范、适宜、流畅、合理的。这就是因为称得上教育智慧的东西集中了教育品性的精华,是宝贵精华的自然流淌,是优秀教师内在的秉性、学识、情感、精神等独具性格化的东西在特定情境下向外的喷涌。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特征

1、情境实践性——植根多元的教学场景

现象学的口号、现象学家们接近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就是“回到事实本身”,它注重的是在不同的情境、境遇之中显示个别的、活生生的、活在现象中的“本质”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智慧是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情境,是特定时空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教育关系状态,它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体验成为可能的环境与条件。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是师生生命的历程。因此,在课堂中,师生应共同呼吸,共同成长,共同谱写生命的华章。有智慧的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做到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尽快使自己真正成为智慧型教师。[8]”没有教学工作现场,就没有教学智慧的表现,换言之,教学智慧必定是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养成,并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检验的。故情境实践性是教学实践智慧的本质特征。

2、个体独特性——凸显个性的教学风格

在现象学研究中,研究者从生活世界出发,主张差异是第一位的,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由于年龄、工作经历、思维方式及行为特征等的差异以及对教学自身的感悟不同,使得应对教学问题的智慧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表现水平截然不同。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内容的生动讲解,教学事故的恰当处理等,都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库姆斯(Combs)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中提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既是一个人,也意味着是个独特的个体,教学实践智慧又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形式,是教师个性的独特表现,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顿悟。教学智慧的个体独特性即表现为教师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和处理教学问题的独特方式。个体独特性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一个重要特征。

3、动态生成性——诱发教师专业的成长

现象学中研究者从生活世界出发,把生活经验的本质通过对现象的探寻挖掘出来,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需要将一般意义的理解、假设、前提等悬置起来,这就是胡塞尔所提及的“加括弧”,也就是把我们所了解的现象的已有知识置于括弧之外,教学实践需要我们从抽象的理论返回到真实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任何教学行为都不能靠之前的经验得到,也不能按照某种理论推演,是被“一次性”消费掉的,教学是真正不可能同时踏入一条河流的,故而是生成性的,任何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事先都不可能没有计划,我们总可以在思想上和心灵上做一些准备,但教育实践从来都不是教育计划的完美执行。实践智慧不仅是课堂的一种存在状态,而且更是一种发展状态。机智的行动是永远无法事先计划——它总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表现为一种“即席创作”。教育实践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生命性、综合性以及魅力都是教育实践智慧性的衍生性表现。如同大楼的落成需要“蓝图”与“施工”一样,课程是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理论是简单明了的,而教学实践却是复杂多变的,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 中“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换的弹性目标、空间和时间,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贴近每学生的实际状态[8]”

4、内在缄默性——形成内化的教学素养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长期内省反思所得的隐性知识转化而成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学活动,故教学实践智慧具有内在的缄默性。何为智慧,至今仍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曾有位哲人言道:智慧只能“以道观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的都不是智慧,你只能去体会。说那些不可说的东西,就是在体会智慧、表达智慧,这是非常玄妙的。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亦即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种潜在的思维活动,是典型的潜意识,时刻隐含在教师的知识、经验以及习惯中,如包括个体从事的所有关涉教育活动经历的感知、进行学科教学的经验的积累等,以缄默性教育观念形式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在应对教育情景时,以整合的方式被提取并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教学智慧是教师难以把持难以驾驭的,但是可以培养的。

5、策略实效性——用于实践的经验积累

实践智慧是教师的隐性知识被激活并显性化的过程,它侧重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及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加涅(Gagne,R.M.)在1979年做了一项实验,将“有效策略”的训练程序教给教师,实验证明将教学常规教给教师后可促进教学,显著影响学生学习。尼利(A.M.Needy)1986年对新教师备课时的认知进行了训练,结果发现受过训练的教师在教学上优于未训练的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方法,充满教学智慧的教师必然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及教学策略。尽管教学智慧是个体的行为能力表现,但在处理课堂教学的一些特殊问题时,如学生突然提出违背常理、常规的问题等,还是存在一定的共同方法的,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讲的“机智表现为克制、机智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机智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机智表现为潜移默化、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6]”等,以及陈桂生讲到的“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等[9]”,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处理类似的教学事件与问题,防止一些简单化、情绪化、粗暴化的做事方式。

6、专业反思性——生成挑战的传统问题

专业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教学背景等,批判性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探究解决自身与教学目标差距、教学工具得当等方面的问题,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敏锐的把握情境、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策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必定将个人知识参与到活动中,现象学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性的关怀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实践智慧研究的目的不是建立一系列精致的理论,而是实现对人以及人生存的关怀,为此,教师对自己生活经验、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成为非常有价值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选择能力、形成对个人专业发展有本体意义的个人化知识的关键,同时通过对它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许多隐性的鲜为人知的但是会非常有价值的领域,进而有助于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提升教学实践智慧。

有人将教学实践智慧比喻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 [10],实践智慧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但并不是不可获得的,如马克斯·范梅南所提到的:“以为智慧的教育者认识到要跨过街道走过来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必须知道‘孩子此刻在哪儿’‘孩子是怎样观察事物的’,这个学生从他本身的角度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因而不能跨过街道走进学习的领域。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身边,帮助孩子要认识跨越过去的低昂,为孩子找有效地方式帮助孩子顺利走到另一边来,走到这个林格爱的世界中来。在这种行动中确实包含了educarer的意义,‘引入’到这个世界上来,一个增强了意识、提高了责任感和理解力、茁壮成长的世界中来。[6]”将对孩子的情感内化于自身的信念、价值中,其实践智慧的真谛得以彰显。总而言之教学实践智慧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供人思索的东西,而且这种思索是一种过程中的思索,而不是结果的追逐,需要我们在思索的过程中“品位”智慧,“感悟”智慧。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209.

[2]现代汉语词典[S].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625.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4]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37

[5]陈桂生.再谈“课堂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5,(6):61

[6]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4.260.

[7]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41—46

[8]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6):24

[9]洪汉鼎.论实践智慧[J].北京社会科学,1997,(3):25

篇2

关键词:股权制衡 董事会特征 企业成长

一、引言

在以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中,股东需要一定的控制机制对管理者进行监督与约束。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组成部分的董事会,其特征如何影响治理效率,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安排的特殊性,外部治理机制无法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制衡。因此,董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董事会特征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不同的影响。围绕董事会特征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至今仍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如就董事会独立性而言,Hermalin和Weisbach(1991)研究认为绩效与外部董事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Yermack(1996)则认为,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对董事会规模与绩效的关系研究也是如此。研究结论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以上研究没有在特定的情景下展开,即大部分研究并未将企业类型差异、企业外部环境差异的影响考虑在内。以外部董事的研究为例,Gabrielsson和Huse(2005)就曾指出:很少有研究探讨中小企业外部董事的角色和作用,即使涉及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往往没有根据中小企业所有者介入度高、缺乏内部资源这些特点而调整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二是没有考虑董事会结构与绩效的跨期作用。如Wintoki(2010)认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有两点:董事会结构是内生的;董事会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跨期作用的可能。三是绩效指标的选取不同。绩效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报酬率(ROA)和托宾Q,有些学者用单一指标衡量绩效,有些学者通过因子分析法或其他方法构造综合指标,这也导致了研究结论的差异。因此,本文基于中小企业板的数据,结合中小企业主要存在控股股东与分散的中小股东间因利益侵占而发生效率损失即第二类问题的特点,从股权制衡视角实证检验中小企业董事会特征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对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两条路径。最主要的研究路径是基于委托理论(Agency Theory)。董事会的主要职能被定义为代表股东利益监督管理者。学者们着重考察董事会的监管激励与绩效的关系。二是基于“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的研究。董事会被看做资源的提供者,着重考察董事会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与公司的绩效 (Hillman and Dalziel,2003)。西方委托理论主要是针对美、英等国上市公司股权分散的实际而提出的一种分析框架,研究分散的社会股东和拥有控制权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问题。然而,现有研究表明,股权集中也是一种趋势。Faccio和Lang(2002)分析了13个西欧国家的232家公司,发现除英国和爱尔兰的公司中股权较为分散外,欧洲大陆国家的公司股权普遍较为集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国家因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相应地,集中持股现象更为明显。Claessens Djankow和Lang(2000)对9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2980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除日本所有权集中外,其它地区约三分之二的公司都拥有单一控制性股东。我国特殊国情决定了国有性质上市公司必然存在“一股独大”现象。民营企业出资人为自然人或家族,具有控制企业、监督经理层的动力,所以一般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但由于现有法律对投资者保护水平不高,争取公司控制权成为民营大股东的重要目标。因此,控制性现象在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作为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蚀的重要变量,股权制衡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研究。Beck et al (2000)、Block et al(2001)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占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之间的制衡可以防止一些损害小股东利益的决策。Faccio等(2001)对欧洲不同国家的股利政策的对比发现,有多个大股东的时候,要发放更高的股利。陈信元和汪挥(2004)在一个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中论证了股权制衡能显著影响到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同样地,罗党论和唐清泉(2005)在一个投资者保护框架内分析了股权制衡的存在对大股东行为影响的监督效果。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股权制衡与中小企业成长正相关

资源依赖理论源于Pfeffer和Salancik(1978)的资源依赖理论著作。研究表明,当一个公司任命一个个体到董事会时,希望这个个体将会支持公司、关心公司存在的问题、加强公司与外部其它实体的联系及努力帮助公司。现实中两家公司即使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相同,并且实施相似的激励机制,也可能因董事会技能和社会关系网络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价值表现。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缺乏内部资源。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董事会提供资源的职能尤为明显。Au、Peng(2000)通过案例研究指出,与西方的董事会相比,资源依赖理论更加适合中国情景下的董事会。董事会规模大小既取决于公司的规模,也取决于董事会的运作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董事会规模指董事会成员总数,一方面,董事会成员应尽可能少,这样可以减少董事会的运作成本,但同时也容易造成董事会成员的相互勾结损害股东利益。另一方面,董事会规模应尽可能大,各成员能集思广益,但又会导致“搭便车”行为。中小企业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能提高董事会的技能和社会关系网路,有助于在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董事会规模与中小企业成长正相关

在中国转型背景和关系主导型社会结构下,中小企业的政治关联广泛存在并对中小企业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政治关联能够为企业带来许多利益和机会,拥有政府背景的董事或管理层能够让公司更容易获得债务融资,享受更低的税率等好处,但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中小企业来说,政治关联是一种稀缺资源,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与政府官员的特殊个人关系来取得政府控制的资源和机会。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成长正相关

委托理论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应该两职分离,以维护董事会监督的独立性。但赵晨(2010)以竞争性行业为研究对象,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与企业成长正相关,但不显著。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同时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两职合一有助于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促进企业成长。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4:两职合一与中小企业成长正相关

Hambrick和Mason(1981)提出的“高层梯队理论”成为管理学领域重要理论并在实证研究中获得支持后,学者开始从董事会成员的背景特征出发构造董事会治理研究。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历和任期等。研究主要集中在学历和工作经历上。本文选取董事会平均年龄进行研究,一般认为,年龄越大,董事会成员经验越丰富,所做的决策越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5:平均年龄与中小企业成长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从职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方面分行业进行了界定,这给本文的样本选择增加了难度。为了方便研究,本文选取深圳证交易市场“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董事会特征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董事会特征数据取自2009年,成长性指标取自2010年。样本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剔除金融类、ST、资料缺失等样本,得到有效观测值332个。

(三)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如下变量:(1)被解释变量。本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规模的增长,企业成长的动力和原因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来自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因此,本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表示中小企业的成长性。 (2)解释变量。借鉴已有文献,选取描述董事会特征的变量包括董事会规模、政治关联、两职合一和平均年龄作为解释变量。政治关联定义为当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或董事会成员曾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存在政治关联值取1,否则取0。(3)控制变量。考虑到企业规模和行业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影响,选取行业、资产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变量定义见表(1)。

(四)模型建立 基于上述理解和思考,本文建立并运用下列模型,主要利用Stata10.0、Spss16.0与Eviews6.0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在研究中把样本分为非股权制衡组和股权制衡组两组,记为分组一和分组二。股权制衡是指由少数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这几个大股东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通过内部牵制,达到互相监督、抑制掠夺的效果。当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超过1时则认为存在股权制衡。分别以分组一、分组二和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1)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均值为0.3534,标准差为0.3086,说明中小企业整体成长较好但样本间的成长性差异较大。分组二的均值0.3868大于分组一的0.3394且标准差仅为0.1027,说明股权制衡与企业成长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假设1得到部分支持。(2)董事会规模最小为5人,最大为15人,符合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大于5人小于19人的要求,且均值为8.70。(3)两职合一均值为0.35,说明中小企业二职合一情况,这与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的性质相符。(4)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为48.86岁,但标准差为4.4708,表明董事会成员年龄结构呈现多元化局面。(5)资产负债率最高为89.56%,最低为1.78%,均值为37.09%,说明中小企业普遍采用债务融资,部分企业财务风险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 表(3)列出了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1)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成长相关系数为0.048,呈微弱的正相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政治关联与企业成长显著正相关,平均年龄与董事会规模显著正相关。 (2)董事会规模与财务杠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说明董事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利用财务杠杆。(3)资产对数与董事会规模显著正相关,与行业显著正相关。(4)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最大为0.452,可以认为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根据Person相关分析的结论,政治关联、两职合一均与主营业务增长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其它变量进行控制,进行偏相关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政治关联与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偏相关系数为0.484,且P值为零,而表(5)则表明,二职合一与主营业增长率的偏相关系数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但其系数为0.07,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弱。这进一步说明了政治关联、两职合一均与主营业务增长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检验 对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检验。(1)多重共线性检验。从表(6)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数据并没有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所有自变量的vif都小于10)。(2)异方差检验。由表(7)可见怀特检验的原假设是模型是同方差,备择假设是无约束异方差。怀特检验结果支持了原假设,表明模型是同方差的。

(四)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全样本回归分析和不同股权制衡条件下的分组回归分析。 (1)全样本回归分析。由表(8)全样本回归得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成长正相关但不显著,假设2得到部分支持。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为家族企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业务单一,管理相对简单,因此,董事会规模的扩大未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成长能力。政治关联与企业成长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系数为0.344,P值为0。说明在中国转型背景和关系主导型社会结构下,中小企业的政治关联确实提高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在中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面临一定的歧视,中小企业董事会成员通过与政府及官员建立关系,可以在贷款,市场准入等方面获得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成长能力。两职合一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虽然通过了0.1的显著水平检验,但其系数为0.06,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弱。可能是全样本中非股权制衡企业占大部分(72.67%),两职合一产生的正面效应和非股权制衡的负面效应相互影响的结果。政治关联、两职合一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再次印证了相关分析的结论。

(2)不同股权制衡度条件下的分组回归分析。从表(9)可以看出,存在股权制衡时,政治关联、两职合一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支持全样本回归结果,而且两职合一的系数得到了提高。说明股权制衡改善了中小企业的治理机制,从而使得两职合一真正发挥出提高沟通效率、促进企业成长的作用。同时,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成长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原因可能是存在股权制衡时,公司的决策需要几个大股东的一致同意(可通过董事会实现),从而真正发挥出了群体决策的优势。从表(10)可以看出,在不存在股权制衡的情况下,虽然政治关联与企业成长仍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两职合一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其系数较小,为0.042,这从反面说明了股权制衡的作用,不存在股权制衡时,没有一个权力足够大的股东来监督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成长负相关,说明在缺乏制衡的条件下,规模大的董事会会更多地注重“礼节”,从而比较容易受CEO控制,影响企业成长。平均年龄在三个回归模型中系数均较小,可以认为平均年龄与企业成长不相关。这是由中小企业经营的特点决定的,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业务相对单一,因此,董事会成员的经验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影响较小。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成长正相关但不显著,政治关联与企业成长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与企业成长显著正相关,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与企业成长不相关。研究还发现,股权制衡在董事会特征变量与企业成长的关系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股权制衡度高的企业,政治关联与二职合一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更显著。中小企业股权制衡程度较低,可能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东间存在相互关联,从而导致非控股大股东无法很好地制约控股股东。股权制衡徒具其表,缺乏实质性制衡。也可能是存在股权制衡的中小企业更易发生控制权的争夺,导致公司内部运营成本过高,影响了企业成长。依据上述结果提出以下建议:适当扩大董事会规模,使其带来更多的外部关系和社会联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成长能力。对目前中小企业而言,两职合一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不应忽略政治关联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应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章程等形式明确规定相互制衡股东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充分发挥股权制衡的优势。本文研究不足主要有:董事会特征与企业成长存在跨期作用,用滞后一期的值来研究,其合理性还需更多经验支持;对中小企业成长性指标的选取,究竟哪种指标更全面,还需继续考虑;董事会特征变量的选取还不够全面。上述不足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陈信元、汪辉:《股东制衡与公司价值:模型及经验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

[2]罗党论、唐清泉:《大股东利益输送与投资者保护――一个分析框架》,《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

[3]赵晨:《董事会结构特征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经济问题》2010年第6期。

[4]Hermalin B E and Weisbach M S.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osition and d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Financial Management,1991.

[5]Yermack D.Higher market valuation of companies with a small board of directo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6.

[6]Wintoki M B,Linck J S and Netter J M.Endogeneity and the dynamics of 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University of Georgia Working Paper,2010.

[7]Hillman,A.J and T.Dalziel.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Firm Performance:Integrating Agency Theory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

[8]Au K,Peng M W and D.Wang.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Firm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s in Hong Kong:Toward a Research Agend.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

[9]Faccio M and L.H.P. Lang.The Ultimate Ownership of Western European Corporation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2.

篇3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校园;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10-04

一、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整体跃升,智慧教育形态已初现端倪。泛在化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服务等智慧教育特征日益凸显。智慧教育研究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实施智慧教育战略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什么是智慧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在大部分文献中,智慧作为哲学名词而存在。笔者认为哲学层面的智慧内涵有助于我们对智慧进行溯源式的追踪和探讨,但从教育视角来看,智慧与知识紧密相关,若能从知识与智慧的比较分析中明确二者的不同,将具有更为直接的教学指导价值。一般认为:知识表现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被公认并经实践检验的是正确的,能指导决策和行动的结构化信息,包括事实、经验、技巧。知识虽然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其具有静态属性,可以通过识记和传授得以传承。而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识,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并提前进行决策和行动。智慧是基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其核心要件是思维。智慧无法通过识记习得,形成智慧的有效途径是经历和体验。

2.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

从相关文献来看,“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均源自英文“Smart Education”。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国内学者在翻译、引用时略微产生了差异,在大部分文献中二者意思相同或相近,但也有一些文献将“智能教育”译为“Intelligent Education”。对于智能教育,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认为智能教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该类观点重点关注技术手段,如蒋家付(2011)认为智能教育,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感知、识别、处理、分析,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快速决策和反馈评价的教育方式。[2]二是认为SMART是由自主式(Self-directed)、兴趣(Motivated)、能力与水平(Adaptive)、丰富的资料(Resoure enriched),信息技术(Technology embedded)等词汇构成的合成词,认为智能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李洲浩,2012)。[3]该类观点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三是认为智能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该观点直指教育目的,与智慧教育异曲同工。关于智慧教育目前也尚无统一的认识,国际学界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以祝智庭(2012)为代表的国内教育信息化权威学者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智慧教育概念。认为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来看,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4]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的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综合的应用,智慧教育的重点与前提在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智能化系统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智慧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发展学习者的智慧。从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比较来看,前者更为强调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后者更为关注技术手段的适宜性,也即智慧地使用技术从而促进学习者形成并发展智慧。

3.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

智慧教育在技术层面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感知、识别、捕获、汇聚、分析,进而辅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采用面向服务的SOA软件架构体系,实现了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和易用性。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环境进行感知和智能调节,对校园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对家校互通提供立体化的网络支持。智慧学习环境中部署了传感网,利用各类传感器能捕获并识别各类学习环境中当前的温度、湿度、照度等物理信息,并根据预设,将其调整为最适宜的状态,为师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通过传感网技术还可实现对重要设备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进行捕获与跟踪,实现智能安防和校园智能化管理;通过部署在教室和其他学习环境中的智能录播系统,可在不打断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将师生的教学实况自动录制,并实时存储于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学生可借此进行巩固复习,老师可借此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观摩;智慧环境实现了传感网、有线网、无线网的无缝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为构建家校互通的绿色学习社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智慧教育的资源特征

云计算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资源建设、存储、共享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资源建设体现出全新特征。从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来看,首先,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正在从产品层次上升至服务层次,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心任务正在从技术平台的搭建转向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二,平台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转变为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第三,在运作机制上,Web2.0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体现,各种有效的社会化驱动和信息聚合机制正在逐步引入,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绩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术模式上,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从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已从传统的静态、封闭的文本、图像等素材资源转向动态、开放、共享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幕课资源(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于社会化网站(SNN)学习资源建设及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等。

(3)智慧教育的教学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与学也体现出了崭新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实时、便利的教学资源获取及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获和存储。智慧的教学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不打断原有思路的情况下便捷地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实时拓展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动态、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此外,可将学生的笔记、课堂问答,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标注、修改等生成性信息实时存入资源平台,为学生巩固复习、交流经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资源支持; 第二、对课堂教学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智慧的教学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统计与分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同时,可基于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第三,实现了自然、高效的课堂互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人与技术、设备、资源、环境的多维度互动,创设了高效、自然的体验环境;第四,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智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互动交流,协作分享的工具,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混合学习、竞争性学习将会易于开展;第五,教学将突破明显的时空界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资源及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利用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进入资源系统点播教学视频,下载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可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获取帮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间和课堂时间。

三、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文献梳理来看,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教育装备与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学习终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其中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应用研究,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为突出。

1.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关于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黄荣怀等(2012) 从环境构建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5] 蒋家傅等(2011)经过长达两年的智慧校园项目实践,从智慧校园与传统校园环境相比较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应具备九大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6]也有研究者强调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如严大虎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到教室、图书馆、食堂、供水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7]周彤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8]可见,对智慧校园的解读,其内涵和特征各有不同又趋于一致。总体上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深度整合、信息终端广泛感知的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系统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

在实施方面,南京邮电大学联合江苏金智科技于2010年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南邮智慧校园依托数据平台、身份平台、门户平台、GIS平台,建立公共的信息标准,进行数据融合、服务融合、网络融合,实现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目前南邮智慧校园已经上线运行(http:///ccs/main/loginIndex.do)。为师生提供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感知等五大类服务;浙江大学与中国电信于2011年7月签署了“智慧校园”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里协助浙大建设“智慧校园”项目。该项目将基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建设浙江大学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校园一卡通平台等智慧校园应用,并凭借感知、智能、挖掘、控制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建成安全监控、平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自助图书网络管理系统等。此外西南大学、成都大学、同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正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承担了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项目是由佛山市政府于2010年启动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面向基础教育,创新性地采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多方优势力量,历经两年多的研发、实施,开发了智慧校园教育云资源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家校通系统、智慧文化系统等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研制了电子书包、电子课桌、智慧讲台等多个教育产品;建立了智慧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场室;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该项目已于2012年通过政府验收并上线运行(http://),是国内目前较为系统、完整,且已投入使用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2.电子书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台湾地区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 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 计划效果良好, 开始向全港1000 多所中小学推广。在内地,早在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并在北京、上海等4 个城市试推广;2003 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已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本教材;2011年11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上海先行先试的部市合作项目之一,虹口区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南京从2012年试点电子书包进课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学成为试点学校;2012年,广州四所学校的千余名学生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佛山南海南光中英文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一年级新生的英语课程中推行电子书包;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四所示范学校也于2011年开始试用电子书包,目前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电子书包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应用遍地开花,除上述城市外,重庆、青岛、宁波、山西、陕西等地都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目前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面向基础教育低年级阶段,定位于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与移动学习相结合,面向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

电子书包虽然广受重视,但实际试用效果却差强人意。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传统应试教育中“逐分”导向与电子书包的“育人”理念产生冲突,使得电子书包的大面积推广遇到障碍;其次,电子书包的安全、价格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第三,现有电子书包产品,基本上是由IT企业主导研发,一线学校被边缘化,导致现有产品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第四,与之配套的优质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匮乏,使得基于电子的课内外学习难以全面开展;第五,电子书包涉及硬件终端、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数字内容等诸多方面,使其处于多家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范围,此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通力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大面积使用。

四、智慧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缺乏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导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研究较少,多停留在个别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各系统、各产品间的兼容困难,难以真正发挥系统优势,阻碍了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缺乏有效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难以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利于有关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现有产品和技术多为企业在各自已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应用,缺乏创新和核心成果孵化平台与基地,新技术、新设计难以有效转化为教育服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仍没有形成,难以实现智慧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23):109-24.

[3]朴钟鹤.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4):87-91.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6.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篇4

关键词:智慧教育;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在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个国家都开始引进智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智慧教育顺应了教育发展潮流,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方向和途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必将引领和推动我国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

一、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期盼的要求,存在一系列发展难题。智慧教育通过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系统运行的智慧化水平,有助于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从而形成突破点,带动整个教育系统的全面改革。要想是我国的智慧教育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以及关键的。笔者认为,正确的发展战略必须是结合我国国情所指定出来的战略。

(一)大变革战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主要有三大特征,分别是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必须结合这三大特征来发展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并没有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传统模式仍是教育的主要运作模式。但是,在信息时代,如果不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的,教育部门必须尽快突破固有的认识。为此,教育部门要尽快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尽快实施大变革战略以重构教育生态系统。

(二)科教融合战略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教育所处的环境比发达国家要复杂得多,要实现教育的发展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一系列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同样,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为了实现教育的更好发展,我国必须尽快实施科教融合战略。实施科教融合战略不仅有助于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还有助于实现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可谓一举两得。

(三)协同创新战略

智慧教育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相反的,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在我国发展智慧教育,就必须结合多方力量。为此,我国要积极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加快体制创新,协调好政、产、学、研这四方面的力量,将这四方面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这有助于实现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无障碍战略

教育改革的成果应该惠及每一位人民群众。目前,我国的残疾人人数为8000万,在这8000万的残疾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身体的残疾而无法接受教育。事实上,和正常人相比,残疾人更需要接受教育。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智慧教育的出现为残疾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为了使残疾人也能够接受教育,我国应该积极实施无障碍战略,关注残疾人的教育需求,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教育,这有助于教育的普及以及残疾人教育问题的解决。

二、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路径选择

要实现智慧教育的良好发展,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也是非常关键的,结合我国的现状,可以采取如下的发展路径:

(一)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要发展智慧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各类教育服务的智慧化管理以及智慧化运行。但建设智慧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不意味着推到现有教育信息化平台,相反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建立在现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之上的。

(二)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

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也是发展智慧教育所必须实行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应该选择建立在那些信息化水平较高并渴望实现智慧教育的学校。在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之后,有关部门应该对示范区的智慧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并及时进行经验的总结,以便日后将这些经验推广至全国各个学校。

(三)组建教育企业联盟

智慧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为此,我国应该积极组建教育企业联盟。和学校相比,不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要高得多。为此,有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以及合作,将企业的力量进入到教育中来,发挥企业对教育的支持作用。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在组建教育企业联盟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高信息化水平的、对智慧教育有兴趣的企业。

三、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发展智慧教育是实现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开始推广智慧教育活动,发挥出了试点学校的示范性作用,逐步推进、以点带面,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的发展经验,将课程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学校、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打造出具备特色的智慧教育示范区,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智慧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胡敏,杨现民,李海霞.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

篇5

关键词:教师;教育智慧;缺失;对策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法国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花园。每到周末,总是有人到她的园子里采摘游玩,弄得到处一片狼藉。管家让人在林园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林园,禁止入内”的木牌,但仍无济于事,园子依然不断遭到践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玛・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就让管家在花园旁立了一块大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若在园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半小时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花园。我不能不佩服这位女歌手的智慧,她仅仅是换了一个说法,一个棘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是缺少这种智慧。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时展的需要

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智慧型人才。当下,世界日趋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各国的较量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较量,更多的是人的智慧的较量。智慧不是单纯的指智商,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智慧型的教师。当今社会,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各国教育的竞争。此时,教育就需要智慧型的教师来培养智慧型的人才。

2.学校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呈现出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由一般发展向特色发展的趋势。这一系列趋势都要求教师要具备智慧。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命价值、幸福指数的追求逐渐在增高,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教师也一样,从一开始的经验型到研究型,再到现在的智慧型,都是一种追求。

二、教育智慧的含义及特征

1.教育智慧的含义

教育智慧这一概念难以用知性定义确切表达,因为“智慧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①。但是,近年来关于教育智慧的研究,还是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叶澜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魅力等几个方面。②王木丹则从两个层面提出教育智慧的含义,在过程的维度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件、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机智;在结果的维度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③我认为,教育智慧就是指教师机智地处理事件,并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创造性等等。

2.教育智慧的特征

(1)教育智慧是教育认识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教育智慧的构成是多类型、多层面的。它包括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形成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形成的情感智慧,也包括了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在教育领域内,这几种智慧的教师个体身上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在自我职业领域充分体现主体精神,实现职业价值升华的重要机制。

(2)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统一

教育科学是人们从抽象的理性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揭示,它有着指导教育实践的普遍性,符合教育实际的科学性。在教育领域不断地反思、研究,生成个人智慧,实现个体精神的自由价值,就是融入科学和艺术合一的意境,也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

(3)教育智慧是情境生成性和动态发展性的统一

教育智慧体现在教师个体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中,传递着一种信息,渗透着一种力量,展现着一种风格。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在个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

三、教师教育智慧缺失的原因

1.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

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的大框架,这一体系在理论、实践上仍然顽强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现实。这一教学体系在教学认识上强调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视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过程。在教学操作上,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视教学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操作的标准流程。这一体系立足于教,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注重教学服务、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操作化设计,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为教师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在实践中深受教师欢迎和认同,并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与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行为习惯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实践惯性和超强的稳定结构。也因为这样,中小学教学改革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苦探索,至今仍未打破传统教学的堡垒。

2.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

在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的改革和科研正以各种方式影响和干扰着学校和教师的智慧状况。不少学校为了多出成果,有什么就学什么,不管是什么都只是形式化。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没有真正的进行思考,探索。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繁忙的改革双重重负下,老师的大脑已经被塞得满满的,加上一些功利性的导向,老师很少有冷静的思考,这样就很难在工作中进行自己的深刻感悟,反思。甚至还有些青年教师只是一味的模仿,刻印,而没有真正把那些东西内化。

3.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长期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搬运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老师只是把书本上的只是按部就班的教给学生,这样老师就很难有创造性。另一类是“捆绑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思考,解答,整个思维活动进行认为的控制,虽然在课堂上是以启发的方式提问,但是老师会用暗示性的语句将学生的回答引入到事先预设好的所谓“标准”上来。这样的教学不但束缚了教师,而更大程度上是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四、教师增加教育智慧的对策

1.走出经典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

教师的教育智慧很多是来自于对教学工作深层的、理性的思考和把握,如果理性是片面的,是有局限的,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很难得到提高。经典的教学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教师智慧形成有很大的阻碍。比如,教学有双重特性,一是标准化、规范化,这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已详细讲过,但教学还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复杂性、开放性等特征,经典教学体系在理论认识上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机械化、僵硬化,因此,在当前反思传统教学弊端,推进教学重建的过程重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操作体系,更重要的是要重建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重建它的哲学基础,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价值与特点,要在理论认识上逐步走出经典教学体系的大框架。

2.切实关注教师的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

实践是每个老师成长的基石。智慧源自实践,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真正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也都来自于实践。当代大的教育家没有哪一个是缺少教育实践的。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主张和老师所接受的理论、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反思中才能成为自己的想法,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离开实践,我们只能说我们掌握了教育知识,而不是自己的思想,上升了一种智慧。

学习是非常的重要的。提高教育智慧水平,与教师的终身学习、终身进修密切相关的。教师的学习不仅包括书本上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实践中的实习。教师个体的教育智慧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来积累,需要的综合学养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来提升。另外,只有在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师的学习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不断的生成新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张海社.《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陕西教育》,2003年第6期

篇6

关键词 开放大学 智慧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sdom of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lligence education, the research discusses the way of boosting the wisdom education in Open Univers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of Open University,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y.

Key words Open University; wisdom education; method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相继提出智慧城市战略,其目的是力争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处于优势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三十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已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令人关注的重要战略问题。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健康顺利发展的保障。开放大学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①②是智慧教育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探索开放大学建设助推智慧教育的路径,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终身教育资源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终身教育需求,推动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向智慧城市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1 智慧教育内涵与特征

智慧教育即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与智能仪器设备等为铺垫,以大量的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通过各项配套保障措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企业及相关机构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教育即具备“教育”的属性,又具有“信息化”的属性。从其教育属性来看,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等几个方面。第一,其开放性就是突破了传统教育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瓶颈,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与个性化;第二,共享性使得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全体学习者所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第三,交互性即是实现人机之间的沟通和学习者人与人之间的在线远程学习交流;第四,协作性体现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有效的相互协作的机会。从信息化技术属性来看,智慧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征。第一,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性能更加可靠,更便于使其标准统一;第二,网络化使得教育资源更便于共享,更易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第三,智能化使智慧教育系统能够实现教学行为个性化、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第四,多媒体化使得智慧教育相关设施设备一体化、教育信息表述多元化,使得相关教育资源内容更加直观,更加丰富多彩。

2 国内外智慧教育相关发展状况

智慧教育对传统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促使现代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发生了重大变革。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传统教育模式,是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国内外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许多成功案例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目前,国外走在前列的以美国、韩国和日本为代表。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尝试开展了教育云计算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校600名师生可通过“通用云计算服务”获取虚拟电脑桌面,并可方便地使用其中包含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弗吉尼亚州Passage中学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终端进行学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许多可以使用手机参与的学习活动,并将学习过程与内容写成博客或录制为视频在网络上共享。有些教师也开始尝试利用手机来加强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如在课堂中提问时,不再只是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而是通过短信的方式,并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到教室的大屏幕上供学生讨论;还有的教师通过Twitter平台与学生一起协作创作故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日本总务省于2010年启动了国家级教育信息化项目――“未来校园”智慧教育项目。该项目建立了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互动性白板和连接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平台,为所有六至十二岁的学生提供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与国家信息化战略委员会一起,于2011年6月推出了“智能教育推进战略”,即从2015年起将在相关学校推出“量体裁衣”式的智慧教育体系,用电子数码教科书取代传统的纸质教科书。韩国政府为此将投入约合21亿美元的资金来完成此项战略,将在所有学校建设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各种智能数字终端进行学习活动。

近年来我国各省份和城市围绕智慧教育建设也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湖南省为了进一步加快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了职教新干线,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服务、覆盖湖南全省职业院校、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学习互动交流平台。湖南职教新干线现已建有平台161个,师生教学空间30余万个,教学内容视频25万个。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积极开展智慧教育探索,形成了一个中心(云计算管理中心)、3个平台(云基础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智能教育模式,构建的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南教云”主要有电子政务云、学校管理云、教育资源云、互动社区云、智能课堂学习云等,③对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 助力智慧教育实现的开放大学建设策略与路径

3.1 搞好顶层设计,明确定位及目标

开放大学是智慧教育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和终身教育的支持体系。

3.1.1 明确定位

开放大学是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和终身教育的支撑体系,不仅为全民学习提供服务,同时还为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平台提供支撑,充分体现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和社会责任。第一,要立足省情和市情。制定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切实增强服务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第二,要面向未来。努力将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满足全民教育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需求的新型大学和终身教育平台。第三,通过创新不断谋求发展。以社会的学习化进程为出发点,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立足点,使开放大学真正成为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有生力量,实现开放大学建设助推智慧教育的目标。

3.1.2 明确职能目标

一是办学职能,继续办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当前仍以专科和本科为主,并积极探索与高校合作开展面向社会的研究生教育。二是服务职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环境,采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三是管理职能。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决策咨询、发挥好业务指导、过程监督等管理职能。

3.2 进一步加大开放大学信息基础设施及长效运营体系建设力度,助力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

开放大学在远程教育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积淀,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网络,较早地涉足了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SAAS等现代信息新技术。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基础设施及长效运营体系建设力度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软硬件等方面距离智慧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的距离。因此亟待搭建实施智慧教育的相关平台。

智慧教育的构建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逐渐成熟为智慧教育体系的搭建奠定了基础。它为智慧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因此,借助已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长效运营支撑平台是智慧教育体系建设所不可缺少的,该支撑平台包括:一是智慧教育的计算与安全能力核心的云计算与云服务管理平台;二是保障系统运维的常态化的集中式的系统运维团队及专业面向客户服务的呼叫中心。

3.3 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整合

现有教育资源与应用已达到一定积累,亟待整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行业的各类参与者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数字资源,但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教育运行体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各种教育产品的“炮楼”模式,不适合交叉、跨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因此智慧教育体系构建必须充分解决好跨界问题,从而实现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又如当前我国网络在线教育在连续性方面仍显欠缺,主要表现在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成年、职业、老年的终身教育体系不完备,受众缺乏终身的、延续的教育场所。

开放大学应着眼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围绕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坚持内涵式发展,立足区域、面向全国,借助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彰显区域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使教学资源得到可持续的更新。一是充分运用开放大学系统的现有课程体系;二是同自学考试系统的自考课程互通;三是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向各级各类学校、企业、科研单位与社会相关机构征集优质课程,从而促使教学资源更具针对性、历久弥新。

3.4 积极探索“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的以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为代表的智慧教育运作模式

“教育超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办学模式,它的构建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而且有利于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教育超市”实行开放式教学,能为各类受教育者提供层次多样、质量高、数量足的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加人文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在搭建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时应注意以下策略:

(1)明确定位与服务目标。应充分体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兼顾,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形式之间互通,通过在线教育超市平台内容丰富的优质课程满足广大学习者多种层次的需求,并赋予他们充分的选课自,为渴望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的社会公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2)构建科学设计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的主要功能模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的运行永葆活力的源泉。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公共基础课程超市与专业课程超市。在设计公共基础课程超市时应注意既要课程内容符合相关专业修业的基础性要求,又要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职业素养应变能力等需求;在设计专业课程超市时要在保证专业体系完备性的同时尽量突出专业特性。

(3)构建健全的自选课程制度。应摒弃原有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中只能在狭窄的专业计划限定的范围内选课的制度,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建立符合学习者需求的选课制度,使学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选修课程,又要注意有利于学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探索实施学分银行制度。课程在各层次高校教育间的互认互通及转换,是面向社会公众在线教育超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搭建各类教育之间的有序衔接和灵活沟通的“学分银行”平台,是解决当前各类教育资源各自为政、学分不能互认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中可借鉴欧洲学分转换系统( ECTS) 模式,即通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全国和省市级高校学分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课程学分评估项目和评估标准,确定各个高校教育的各门相关课程学分兑换系数及跨行提取学分的相关标准,从而建立起网络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间学分互认互通的立交桥,促进各类教育间的有序竞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5)完善课程导师制度。网络是面向社会公众在线教育超市的主要载体。构建完善的导师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进行全过程指导,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构建课程导师队伍时,应从长远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导师队伍的专业学科类别、职称、年龄等因素,以保障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制订统一的课程遴选制度。包括课程遴选的评估入市、检验复评、退市的标准,应进一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成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资源开发整合和应用升级的良性循环。

注释

① 江兴代.教育超市――现代教育新模式[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体育 教师 智慧型

一、什么是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是集维持型、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某些特点于一身,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一类教师,其显著特征是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的有机统一,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石。理论智慧是关于什么和应是什么的智慧,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观念等,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教材和工具并指明方向。教师的理论智慧体现了教师力求把握教育普遍规律的愿望和能力。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一种在教育规律的支配下,将教育理论的普遍规律与教师的特殊教育经验有机地整合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之中,能恰当处理随机生成的具体问题的智慧。它是关于怎样做的智慧,是决定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因素。教师的实践智慧体现了教师应对经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即生成性因素的愿望与能力。教师的情感智慧是指教师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挫折、自我激励和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它是关于如何做得更好的智慧,是教师获取理论智慧、实施实践智慧、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动力和调节系统。“智慧型”体育教师是智慧型教师的下位概念,“智慧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体育老师也都应该具备。“智慧型”体育教师也是集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于一身的统一体,具体表现为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辨析判断、发明创造和主动适应的能力,以充分的理论知识及其创新能力作基础,在实践中既不墨守成规、传统呆板,又能灵活机动、巧抓时机地开展工作,在情感智慧的调配下,能恰到好处地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二、做“智慧型”体育教师是课改的需要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课程改革精神只有经过教师的理解和转化,才能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体育课程改革中“实践力量的人”是广大的体育教师。从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但如果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己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工艺技术,也会在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此次新体育课程改革力求与国际接轨,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变化较大,教师如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问题肯定也会接踵而至。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成为“智慧型”教师。智慧无极限,通过努力,“智慧型”体育教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成。以新课程的推进为契机,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促进“智慧型”教师的积极达成,从而在课程改革中使教师和课程都得到发展而实现“双赢”。新体育课程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由于课程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教师的角色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成为体育课程的决策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体育教育的研究者。

三、怎样做智慧型体育教师

篇8

[关键词] 大数据;智慧校园;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3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235- 02

0 引 言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大数据正在走向教育的领地,一个属于教育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网络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手段促使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大数据环境下,对传统的教育思维和理念产生着颠覆性的影响,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科研的有效性。“互联网+”时代,已经从数字化校园发展到智慧校园,智慧校园备受关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1],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必须具备的思维,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也在创造着中国教育的未来,信息化的智慧应用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它既影响学校内部的管理和改革,也驱动着整个教育领域的变革,不仅仅可以用于在线学习,还可以应用于招生、教学科研、学校管理、家校互动、教育决策,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匹配,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1 智慧校园

1.1 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以借助新一代的智能物联、大数据、移动互联、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媒体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群体的工作、学习、生活场景特征;并对信息处理加工,从而为师生群体建立智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舒适便利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实现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智慧校园是对原有的数字化校园的扩展和提升,可以更好地面向学校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1.2 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要实现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分享和创新,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1.3 应用

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及平台的建设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应用实际,购买或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系统或平台。应用系统及平台的建设包括应包含网络教学平台、科研管理平台、校展芾硐低场办公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这几个应用系统及平台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相互间根据通用的标准和规范,彼此信息共享、畅通,从而实现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应用和监管。

2 智慧学习环境

2.1 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

学习环境的要素包括学习者(Learner)、资源(Resources)、技术(Technology)、地点(Location)和情境(Situation)等[3]。物理环境包含一些可以学习的场所,虚拟环境包含各种学习系统和学习社区等,智慧的学习环境是这些系统的资源整合,可以利用系统进行学习、资源利用和智能分析等。因此智慧的学习环境是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习者感知学习场景,还能够对学习者进行身份识别,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等,同时可以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总之智慧的学习环境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等,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集环境、资源为一身的智能的学习环境,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的强有利的支持。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是智能性、人性化、开放性和社会性。

2.2 如何推动教学改革

智慧校园和智慧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现代化的热点问题,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具有独特的优势,智能化地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反馈,从而可以适应改变,调整当前的教学计划,实现因材施教。学习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声、光、温度、空气等,智慧校园中可以进行智能控制,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4]。智慧学习环境使学校的教学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在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未来教室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未来教室里,只有一个超大电子白板,老师只需用手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未来教室最大特色在于互动连结,除了课堂多媒体互动,还可以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高清互动学习,学生就像坐在一个超大公共课堂,分享来自全球最好的老师讲座与教学资源。

(2)网络学习平台也是智慧校园的一部分,现在校园网、无线网无处不在,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只要有网络,学生可以在任意场所除了上课、完成作业,教学反馈还以在平台上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远程互动。

(3)模拟真实的场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更加直观,理解更加容易,体验更加真实,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知识空间和视野。传统教学会碰到一些局限,比如实验材料或者器材的缺乏,使一些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智慧的学习环境可以采用多媒体数字模拟的方法来演示教学及实验过程,智能感知的课堂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也使教学从知识传授过渡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对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交流均有促进作用。

(4)智慧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分析系统中记录的学习过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定制[5]。即通过统计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总结出其行为模式特点和学习基本情况,然后为学习者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适合的学习资源和课程。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更加科学和直观,作出的评价更加准确,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和个性化。同时教育大数据可以客观地反映教育事实,呈现教育现象,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高校中的数据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开展高校数据分析的应用可以辅助高校教学管理,改变教育领域传统的授课模式和学习模式。

3 结 语

我国教育大数据处于起步阶段,数据采集网络处于布局和建构中,在教育决策和教学的运用中也处于摸索阶段,大数据人才培养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未来十年,是IT时代向DT时代逐步演进的十年。教育信息化需要研究如何让数据驱动业务,让数据变成业务。IT时代强调的是“服务”,DT时代强调的是“体验”。只有治理好的教育大数据才可能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建立和发展智慧校园是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内目前尚无成熟案例,而且很多高校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在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的同时,也要提高教职工和信息化水平,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考虑自身的发展特点,最终建设适合自身的特色智慧校园,推动教学改革。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文清. 数字时代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3]胡钦太,郑凯,林南晖.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

篇9

与普通教师相比,班主任管理职责更加丰富,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当能力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管理智慧。

一、班主任管理智慧的含义和意义

1.班主任管理智慧的含义

班主任管理智慧形成于管理班级的实际行为中,逐渐积累成一种看法和理念。管理智慧是教育智慧的一部分,体现了班主任的品质和教育表现,是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

2.班主任管理智慧的意义

管理智慧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富有智慧的管理,班主任可以形成积极的应对措施,将看法赋予教育意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管理智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带头人,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班主任要能洞察复杂形势、把握复杂局面,从而应对复杂挑战。班主任要突破单一的管理,成为教育者和引导者。多变的班级管理活动成为提升管理智慧的重要舞台,让智慧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管理智慧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管理智慧可以突破简单的重复劳动,避免繁杂的事情,集中精力解决重大问题,彰显成就感。管理智慧可以使一个班级思维活跃,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也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必然诉求。

二、班主任管理智慧的特性

班主任管理智慧具有强烈的人文性,体现班主任对教育的责任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彰显人性的光辉;管理智慧和班级管理实践不可分割。通过实践积累管理经验,形成智慧,同时在实践中又体现着管理的能力,班主任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班主任的管理智慧是班主任个人在从事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即使在相同的管理情境中,不同的班主任针对同样的管理问题所运用的管理智慧也彰显独特性。

三、如何促进班主任管理智慧的形成

树立学习观念,广泛阅读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掌握学生发展的特点,指导管理实践,同时实现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风格;班主任要主动进行反思,对实践进行回顾。注重对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分析,扬长补短;善于研究学生,将班主任工作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水平,合理解决问题。

管理智慧是班主任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班主任教育思想的深入,班级管理质量将会逐渐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智慧将会逐渐提升。

篇10

关键词:高年级 英语 智慧课堂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师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正确、快速、敏锐的推断能力就是智慧教学法。经过对智慧教学内涵的界定,我们能够认识智慧教学法详细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环境的繁杂性;第二,教学的情境性;第三,教学的实施性。尤其是在高层次的智慧教学中,教学环境相对复杂,教师不但要具备较为充裕的教学经验与迅速的反应能力,更要把教学艺术水平与自己的建设能力实施有效结合。

二、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课堂不再是指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新知的场所,给老师与学生提供应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施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的自立意识。过时的教学法基本上都是老师给出规范答案,学生负责去记忆,这样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创新精神很难在他们身上找到。因此教师应当经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胜利,让他们拾回自信。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指导,从不一样的角度探讨知识,主动思维,充分施展他们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展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愉悦多一些,让学生始终不渝地参加知识生成的全流程。

三、机智捕捉生成资源,增添教学的精彩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把执行教案看成课程实践的一个开始,用心收集、捕捉与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生动情境,以此来调动教学行为,从而让课程实践从执行教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

比如五上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课,在教授时,首先师生对话。T: What do you like, Chinese food of western food?Ss: I like….T: Some like Chinese food and some like western food. What western food do you know? Ss:……T: Today let’s learn some popular western food. 在对话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三文治、沙拉、汉堡包和冰激凌的图片,引出单词“sandwich”、“salad”、“hamburger”与“icecream”。T: Do you know what English people like to drink? They like to drink tea. 其次,教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几遍,然后让学生分组比赛读、分男女生读。之后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最后学生拿出人物头饰,替换对话中的关键词,重新编写对话,然后教师请两三对学生上讲台表演对话。

四、课堂纪律要严抓,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我需要学生做到“仔细听,大声说,重点记,工整写,主动练”。在上课前说一些句子,像:“Listen,listen,I must listen carefully.Speak,speak,I can speak aloud.Study,study,I can study English well.Practice makes perfect.”来激励学生张口说英语,并提示他们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每节课,我不单单是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连续穿梭于过道,随时留意着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状况,并随时对他们实行提问与指导。

通过让学生复习之前的旧知识、单词拼读、重点语言点应用、观看幻灯片回答问题、造句、小组练习、小组调查等活动,阻绝了某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思维、不开口、不参加、说闲话、思想开小差等不良情况,让每个学生在紧急而又活泼的氛围中经过听、说、读、写训练,动脑、动口、动手掌握与运用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有效的小组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素质教育”是英语课程规范的基础理念之一,课堂是执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执行素质教育就是要突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套路,建造具备实际性、教育性、建设性的,以突显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探讨、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智慧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设计不一样的任务让学生经过现实的应用去实现,而且会使用方式多样的活动形式让课堂活起来,像游戏、表演、歌唱、绘画、讨论、争辩、记者招待会等活动。这样经过较好的小组活动设计,能建立良好的英语交际“情境”,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会话”,从而实现学生不知不觉中听说能力提升的“意义建设”。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为完成一定教学目标而设置的原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是不能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只有这样,师生才可以释放出生命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