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篇1

(1)制订学习计划并认真地执行计划,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使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失败。

智力相同的两个同学有没有学习计划,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不大相同的。

同学们按计划进行学习获得成功之后,可以产生一种充实感和成功感。

(2)没有计划的学习是盲目被动的低级活动。

为什么有些同学的学习会处于后进状态呢?学习缺乏计划性,往往是一条重要原因。

如:①放学后玩球,天不黑不散;②回家无休止地看小说、杂志、报刊;③天天去市场集邮;④天天看电视、看电影;⑤串门、聊天、打扑克;⑥听音乐、广播无止境等等,结果完不成作业,必要时只得赶抄,不能认真复习和做作业。

这种毫无计划的学习是荒唐的,散漫疏懒,松松垮垮的,这是不可能有进步的。

2、制订学习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目标实现,要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完成。这样时间和任务的科学结合,就诞生了计划。为了实现学习目的,制订计划努力去实现它,就可以使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使自己每一个行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

计划是实现学习目的的蓝图。每一个想把学习搞好的同学,头脑中都应有这张蓝图。

(2)实施计划,可以磨炼意志。有了计划,把自己的行为置于计划之中,具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总要千方百计地冲击你的学习计划,总要千方百计地引诱你离开计划,这就是理想的计划和实际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

矛盾出现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就要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在这过程中,意志品质受到了磨炼,动机受到考验。一般讲,意志品质越好,计划越容易实现,学习上的收获、进步就会与日俱增。看到这些进步,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可以不断增加实现计划的信心。

(3)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按照科学的学习计划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到时候睡觉,该学习时能安心学习,该锻炼时能自觉去锻炼,所有这些都成了自觉行动,日久天长,良好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4)能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由于计划的科学性,计划里要办的事,应当说都是有益的。一个有计划的同学知道他如果多玩一小时,多聊一个小时将会使计划的哪项任务完不成,而这项任务没完成又将会给整个学习带来什么影响。有了计划,每一步干什么都明确,不用白费时间去想下一步干什么,也不用为决定下一步干什么而游移不定。

3、怎样制订学习计划

(1)计划要全面。思想、学习、身体是相互影响的。在计划时,一定要兼顾三个方面。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应当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娱乐活动的时间。计划里不能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和学习。如果计划真是这样,那么这个计划就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2)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就是按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

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欠缺;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开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自由学习时间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部分。

同学们一旦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将会给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极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3)长计划和短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计划。例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该有个长计划。但是实际学习生活变化很多,又往往无法预测,故长计划不可太具体。但上个月或下学期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心中应该有数,这而第一星期干什么要具体些,每天干什么应当更具体些。这样把一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实现。订长计划,要在具体完成学习任务时有明确的目的。 共2页,当前第1页1

 

 

 

 

 

2 学习计划(+9极品) 

 

有长计划,没短安排,长计划要实现的目标不容易达到,所以,有长计划,还要有短安排。长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大致安排;短安排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4)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内容是无限的,所以必须要有重点,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来攻下重点。

(5)订计划要从实际出发。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有些同学订计划时满腔热情,想得很好,可行动起来,寸步难行,这是目标订得过高,计划订得过死,脱离实际的缘故。

实际是什么?

①知识能力的实际:每个阶段,在计划中要接受消化多少知识?要注意培养哪些能力?

②时间的实际:指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有多少?

③“欠债”的实际:自己在学习上“欠债”应心中有数。

④教学进度的实际:掌握老师教学进度,就可以妥善安排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不致于使自己的计划受到“冲击”。

(*注:你正浏览的文章由 第一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6)注意效果,及时调整。每一个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

检查内容是:①计划提出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②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③学习效果如何?④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什么地方安排太紧?什么地方安排太松?

通过检查后,再修订学习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每天写日记时,一定要把一天学习计划完成的情况认真记录下来,以利改进。

(7)计划要留有余地。计划终归不是现实,只是一种可能性。把计划变成现实,还要经过一段较长的努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上千变万化的情况,所以制订计划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的机动性,这样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8)脑体结合,文理交替。“心之官则思”,思维要靠大脑,学习是个难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要想使大脑神经细胞正常工作,必须保证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脑细胞消耗着人体需氧量的四分之一,血糖量为120毫克时(指100毫升血内)记忆最挂;血糖量为60—70毫克时,思维迟钝;血糖量为45毫克时昏迷、惊厥。可见思维活动正常进行时,脑细胞消耗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并产生大量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所以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锻炼时运动中枢兴奋,而其他区域的脑细胞就得到了休息。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

(9)个人计划与班级计划互相配合。

篇2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预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容易失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什么事有了自己的计划,才能更加明确下一步该怎么走,路才能走得更顺利、更成功。

学习亦如是。无学习计划容易导致被动和漫无目的的学习,则易散漫疏懒,事倍功半。因此,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对你的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1.1 制定学习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要实现长远的学习目标,绝非一日之功,必须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努力去做才行,因此,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就十分必要了。可以说,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的科学结合就诞生了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的愿望越强烈,制订学习计划也就越迫切。制订了学习计划可以磨练学习意志。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习计划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而会受到种种“冲击”。

1.2 “冲击”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出现了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必须参加的,或必须进行的有益活动,如集体活动,作业增多,考试临近等等,这时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出现了一些经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排除的困难和干扰,例如,出现了自己计划外的文体活动或其他娱乐活动,这对,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就要努力克服困难、干扰及各种诱惑,通过意志努力,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不偏离计划中既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直到实现为止。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的作用越来越大。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学习的成功又为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起着推动作用。

没有学习计划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也就很少有什么要求和打算,当然也谈不上和现实有什么矛盾,更谈不上什么意志上的努力和斗争了。因此,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常常很差。

2 学习计划的实施

计划的本质是用于指导行动的理论纲领,其目的在于引导和规范我们的实际行为,否则,再科学、再完备的计划,如果不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但是,在我们的实际中,许多同学尽管制订过方方面面的计划,但却很少执行,很少严格、认真地执行,很少坚持执行。那么,为什么人们订了计划却不执行呢?原因可能有几方面:

2.1 不深知计划重要的指导作用,使计划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是以往人们在制订和执行汁划的挫折经历,更加重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因此,计划常常只是一种摆设和空架子.从心理上也没准备认真执行。

2.2 计划上的漏洞和不完善,使得计划难以有效的实施。人们制订计划常常很粗糙、很随意,这就使得计划往往偏离规律,脱离了实际,有着各种毛病和问题,而不符合实际的计划是难以执行的。

2.3 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有把计划的标准定得过高的倾向,而这种计划显然是很容易落空的,这种结果也影响了人们对计划的信任度。

2.4 忍受不了计划带来的约束和限制,抵御不了积习和惰性带来的冲击和干扰,也就是说,意志问题、毅力问题妨碍歹计划的执行。

2.5 缺乏外部现实的监督和强制机制,没有一个利于计划实现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计划要全面

学习计划不是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学习有时,休憩有时,娱乐也有时,所有这些都要考虑到计划中。计划要兼顾多个方面,学习时不能废寝忘食,这对身体不好,这样的计划也是不科学的。

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就是按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

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

3 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

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比分说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你应当有个大致计划。因为实际中学习生活变化很多,又往往无法预测,所有这个长远的计划不需要很具体。但是你应该对必须要做的事情心

中有数。而更近一点,比如下一个星期的学习计划,就应该尽量具体些,把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远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解决。

有长远计划,却没有短期安排,目标是很难达到的。所以两者缺一不可,长远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和进行大致安排;而短期安排则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自由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制定学习计划的重点。抓住了和合理利用的自由学习时间,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都会有极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增加和正确利用自由学习时间,掌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

篇3

关键词: 自主学习模式高职英语教师角色与挑战

一、英语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西方教育学家从20世纪中期开始倡导自主学习,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1981年,Henri Holect出版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起点。他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确立学习目标;

(2)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

(3)选择方法和技巧;

(4)监控学习过程;

(5)评估学习结果。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英文表达方式有autonomous learning;learner autonomy;self-regulated learning;self-organized learning;self-study;self-planned learning;independent learning等。这些表达共同体现了一个特征,即自主性。

在具有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应该涵盖五方面内容:

(1)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2)确定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

(3)有效使用学习策略;

(4)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5)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可以概括为学习者自愿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计划进展情况,自我评估学习效果和目标实现程度。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过程。

二、高职英语教学采用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力有待加强

由于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部分学生片面理解为突出实践能力,而忽略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追求实用,致使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情绪低迷,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英语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又感到难以扩展和提高自己。

2.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我学习能力有待改善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探究性、联系性。由于对英语学习缺乏探究性,许多学生难以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也激发不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缺乏对英语学习的整体把握。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课后没有教师的监督指导不能独立地制定和实施学习计划,对课后时间的利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能力不高,学习方法如认知策略、知识的迁移、记忆策略等缺乏,学习习惯不良,使得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目标难以达到,学习信心由此发生动摇,心理压力也因此而产生。面对英语等级考试或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和厌学情绪。

4.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语言技能的锻炼有一定局限性

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并监控、检查各个加工过程,最终达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的过程,而语言学习本身是一种目标定向的学习行为,这种目标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能够熟练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语言来完成各种任务。因此,传统课堂教学难免模式单一,信息量不足,教师不能完全因材施教。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高职院校开展英语自主学习十分迫切和必要。

三、在全新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1.英语教师在自主学习中心模式下扮演的角色

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因为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行为,学习效果好坏是体现在学生自己身上的。教师的作用应该是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任务、设计课堂学习方案、咨询和指导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成果并提供有效的反馈。教师不再扮演无所不知的权威角色,而是一个管理者、协调者、咨询者和评估者的角色。同样,学生的角色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激励,既要掌握学习内容,更要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成为有独立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终生学习者。

(1)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教师应按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各个阶段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总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紧凑有序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营造自主学习气氛。教师应尽量教会学生实行自我管理,但教师可作为“学习者”参与其中,共同讨论。教师还要组织管理好学习小组,选好组长,实行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集体形式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自我管理能力。

(2)英语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估者和顾问: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通过听写、提问、抽查作业、组织单元测试和阶段考试等方法,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评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而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具体分析,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解决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估,使学生能够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作出一个正确的自我评判,并能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改进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课下应继续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例如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同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提供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对学习成败的不同归因,直接影响学生随后的学习,正确而合理的归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错误消极的归因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优化学生的认知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用科学合理的理念替换不合理的思想,以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输出健康和积极的行为,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2.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作用

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教师不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其更多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信心,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有了动机有了方法,学生才会有自主;有了自主,学生就会自觉学习,而自觉学习就会提高学习效果。

英语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介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在学习中应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做好学习的计划安排,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一是向学生传授学习策略的知识,使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全面了解各种策略;二是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英语的方法以强化他们对学习策略的理解和运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日常教学设计中的各种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让他们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学会学习。此外,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导向激励系统。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一个基本的目的,但是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并不明确,甚至根本没有。由于不能把学习的目的具体和细化到现实的学习中,成为激发学习的源动力,因而难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激励教育,指导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目的进行过渡性的分解,使学生通过渐进性和阶段性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

四、结语

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学校的关注、学生自身的努力外,英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主学习中心的意义,深入了解其功能和特性。在实践教学中打破传统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主学习中心的平台,在高职英语教学离开创一条新颖、高效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Littlewood,W.Autonomy:An anatomy and a framework[J].System,1996.

[3]David Gardner,Lindsay Miller.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郭静.网络辅助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

[5]刘群芳.高职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8,(14).

篇4

    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要开设几门课程,每周、每日学习的内容都不同,各主要学科都要布置课外练习,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计划的内容,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作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作出详细具体的安排。

    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执行中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目的在于使学习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二、预习方法的辅导

    预习也叫超前学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哪些懂了会了,哪些不懂不会,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听课方法的辅导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小学生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同时由于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既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要求小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

    (2)注意看。要求小学生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3)多动脑。要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主动练。在课堂上要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听课效果。

    (5)做笔记。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都要简明扼要地写在笔记上,以备课后复习。

    (6)善归纳。对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抓住纲目,归纳要点,力求当堂理解。

    四、复习方法的辅导

    复习是指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系统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周、月、学期或学年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目的在于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体系。系统复习本质上是对前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对集中的再加工的过程。

    课后复习的方法包括:

    (1)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目的在于弄清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

    (3)整理笔记,对课堂记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

    (4)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问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

    系统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循环复习法,是指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即及时复习,然后再学下一单元,学完第二单元之后,再把这两个单元综合起来系统复习,以此类推,循环至终。分配复习法,指学过的内容及时复习之后在时间上每隔一定时期回过头来再复习,只是在时间间隔上逐渐拉长。比如上一单元讲过的内容及时复习,一周后再复习,两周后再回头简略地复习,一个月或一季度后再复习。事实表明,分配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当然集中复习也有其优势,比如在期末总复习时,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突破,进行系统化的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写作业方法的辅导

    写作业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觉、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智力活动过程。通过写作业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而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掌握写作业的正确方法。

    (1)先复习后写作业,即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2)仔细审题,即了解题意,明确习题的目的要求,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表述,即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答案准确,干净利落。

篇5

【关键词】计划性;主观能动性;质疑

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幸福服务,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崇高使命和终极目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无庸置疑的。”因而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个体生命质量为宗旨,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关注个体的价值,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那么什么才是学生的终于幸福,怎样才能做到终生幸福,那就是紧跟上时代的潮流和进步,不断学习和终生学习,新时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1.预则立,不预则废

首先要谈谈的是学习过程中计划性的重要性。不论做什么样的事,都要事先制定计划,提高行动的预见性,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一些;否则心中无数,盲目行动的话,就会导致失败。学习亦是如此。

总的来说,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科学选择;有利于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为了适应目前教材改革的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应在体现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加深拓宽知识领域的这种原则。有些同学虽然具有了学习的热情,但是因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缺乏自我监督自我规划,结果经常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学习过程显然比较被动。但是有了学习计划之后,有了在学习方面的长远打算、近期安排,就可以按照计划定期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这对克服学习上的懒散、惰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2.根深才能叶茂

这是从基础性这个角度来说的。

众所周知,盖楼首先得打好基础,否则难以支撑起沉重的楼体。学习的道理亦如此。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裕,就如同浮萍一样浮在水面上,随风漂东倒西歪,就会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不得不重新起步。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学习要抓住基础知识,既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河海平原或江淮平原上,八千公尺的孤峰是难于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是易于枯竭的。

当然打基础切不可心浮气躁,投机取巧。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循环渐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厚积薄发,走向成功。

3.一勤天下无难事

这是从勤奋性,也可说是主观能动性角度阐释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两句话都深刻说明了勤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勤奋是一个人后天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俗话还说:“学习就是捡芝麻,不知道哪个有用。捡多了,就成了西瓜了。”它也教给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多看书,要勤思考,看到知识点就试着记一下,等到知识点积累多了,便自然和别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集少成多,聚沙成塔,水滴石穿,这样早晚能点石成金。

4.学会质疑

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有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成为教学实践中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鼓励学会质疑呢?

首先,要求学生善于提问。教师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提问,对提问要“有的放失”。

其次,鼓励学生相互自己提问与争论。自己提问是动脑的结果,甚至要求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最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一方面,在时间上给学生留下思考余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方法,把全部时间占满,而留下几分钟让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老师在课堂上不要急于“倾箱倒筐”,把话说尽,而应“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老师要做到点拔之功,而主要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元认知能力;培养措施

元认知理论来源于西方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有机融合。什么是元认知呢?即从自我认识为出发点,深入分析自我心理状态的构成、自我能力的逐渐培养、自我学习任务的制定和自我学习方式的规划等。在学生多种认知的发展过程中,元认知主要负责调控,促使学生健康有效的学习,这便是学生生物思维的主要学习模式。从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状况来看,元认知引导着学生的生物思维,促使着学生智力的发展速度。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不能够完全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则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透彻理解有较大的影响。

一、元认知能力和老师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给学生创建特定的教学情境,这样老师开展的认知教学活动才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鉴于此可知,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记忆,更要重视学生生物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从教学的多角度来看,老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在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学生们学习高中生物的效率和质量才可以不断提高。对于学生元认知能力和老师高中生物教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元认知知识在老师生物教学中的体现分析

从元认知知识的角度来说,主要是说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一种融合与完善的过程,其与生物认知定义中的结论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不光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更需要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鉴于此,老师在生物教学之中最常运用的方式,便是通过生物实验或者设计探究活动来实施对学生元认知知识的传授,这便突出了环境影响对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现实作用。

2.元认知调控在老师生物教学中的体现分析

元认知调控的作用便是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这对于老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或者老师教学过程的改善的过程来说,都必须进行不断地自我教学反思,这样才可以逐渐达到教学方式不断优化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如果老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能够很好的运用元认知调控的作用,便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这对于老师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的。

3.元认知体验在老师生物教学中的体现分析

元认知体验,即对学生学习生物教材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元认知体验可以对老师教学情绪进行优化,还可以对老师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这便是元认知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呈现。如果在生物教学之中运用这些新颖的认知体验,一定会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之中获得最佳的情感体验。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措施分析

1.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在设计学习计划之时,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将每节课、每周、每月的学习目标都制定好,之后,监督学生认真执行学习计划,如出现客观情况,可以进行随时的调整。

2.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老师在讲解新课之前,必须给学生设置合理的预习作业,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有掌握新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鉴于此,在上课的前一天,老师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学生才可以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的能力,才可以对教材的知识和学习思路有初步的理解,且可以再预习新知之时,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不仅给新知识的学习进行了铺垫,还可以使学生将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在课中认真学习、分析和掌握。

3.课中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要场所,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教学之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升。鉴于此,老师在教学设计环节,要深入研究好此节课的学习内容,比如在学习《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时,可以以设疑的方式引入新课;再如在学习《酶的作用与本质》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入新课,这样学生会始终保持探究新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自己所标记的难点地方,促使学生善于质疑,不断拓展自身的学习思维和思路。

4.认真对待作业

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生物知识,更可以使学生在做作业之中找到学习生物的乐趣。鉴于此,老师要意识到作业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布置的作业,必须包括当天重难点的知识,使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智力与动手能力不断发展。鉴于此,在做作业之前,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当天所学的新知识进行统一的复习,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当遇到难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如实在解决不了,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分析或者请老师帮忙。最后,写完作业之后,必须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利用好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实验课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形象能力以及判断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之前,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还要做好实验的引导,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思考获得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终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生物教学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预习、认真听讲、认真对待作业的习惯,这样学生才可以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能力,才可以使学生真正的具有元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祥勇. 元认知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及其培养[J]. 科学中国人. 2016(30).

篇7

职高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被课堂学习内容所吸引,使他们把注意力都投向课堂,需要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运用好的导入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高职学生的性格活泼,要让他们在一整堂课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很难,教师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使学生能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长亭送别》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新课导入:“人在成长的路程中,在进行不断的追究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种的离别,有‘劝君更进一杯酒’的惆怅。还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都难掩‘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在众多的别离情里,最令人牵挂的、最难分难舍的却还是恋人……”学生被教师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所吸引,使他们想探究要学习的课文中写的是哪种离别,就会积极地阅读课文,进入有效的学习中。所以,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从精彩的导入入手,从全局对课堂进行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又要考虑学习的内容,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

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指导,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大,这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很难,不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究。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在学习时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目标。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使学习的目标能逐渐明确,并朝着制定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和知识体验,来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目标和自身的元认知体验逐渐丰富。要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制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运用检验的方式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丰富元认知体验拓宽知识的深广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畅谈,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检验学习的成效。

三、和专业教学相结合,促进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职高学生一般都对专业课的知识比较重视,而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投入的精力不大,这就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时积极性不高。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专业课上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探究,了解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就业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对他们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从对专业课的重视到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四、重视实践,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不只是记忆和积累大量的字词句,在教学中还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通过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到课外,通过阅读适宜的课外读物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语文知识的内涵。例如,在教室里开办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外名著、政治历史等等书籍放到图书角中,让大家一起分享图书。通过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周组织学生出一期语文小报,让学生主动收集各种资料,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探究。为了使语文小报的内容完美,他们通过查阅、收集等各种途径来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同步提高;还可以进行猜字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收获语文知识和体验,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兴趣,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将自主学习策略具体应用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十分有必要。

与传统被动式学习方式相比,自主学习具有其突出的优势。一是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高中生在心智上较为成熟,能够很好地支配个人的学习时间,且独立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够将高中生这种心理特点充分应用到写作学习当中,在写作中实现自我突破和提高。二是自主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突破和自我提高。高中生普遍好奇心及求知欲旺盛,体现在学习中就成为求知的内动力,比起外界因素的驱使,这种方法学习效果更为显著。三是自主学习自律性。学生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称为自律性。自主学习能够促使学生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做到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及不断进取和持之以恒,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效率。

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首先,自主学习要制定科学的写作教学计划。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任务和目标,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写作计划,在课后形成写作自觉和自律。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使课堂写作教学得以延伸,进而从课堂内外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通过开放性命题的提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搜集资料,并进行整体,形成写作读书笔记,并定期进行分析交流。有些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较强,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较强,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点,促进学生在积累中进步,在交流中提高。

其次,要关注自主学习的个体写作差异,因材施教。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已基本定型,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渐明朗,思想也比较独立,能够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语文作文中,高中生的主观意识较为强烈,个性更加分明,并习惯性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但文不对题、脱题、离题的写作现象十分普遍。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化个性差异为自主学习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教师可将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实现加强自主学习与组内合作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学习小组的优势。这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自主学习当成一种自觉,促进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树立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此外,在学习小组内还要不定期进行角色转换,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高。

篇9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中学生;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1-0007-03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

黄希庭、张志杰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和相应的三维理论模型[1]。黄希庭等人认为,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具有动力性、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的可测性等三个特征。构成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分别为时间价值感(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时间监控观(反馈性、时间分配、优先级、设置目标、计划)和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行为效能和时间管理效能)。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它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学生身上具有不同特点。这种人格特征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常较难改变。但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是可以通过一些建设性的干预策略而有所提高的,可促进中学生的良好素质发展。

二、时间管理倾向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习知识、获得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学业成绩的好坏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的“差生”是指那些学业成绩差、智力测验在标准以上、通过一定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业成绩的学生。大量研究显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很多,如认知策略,学习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自律性、情绪稳定性,自我效能、自我监控、学习内外动机等,优生和后进生在这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2-5]。时间是一种宝贵资源,具有无贮存、无替代、不可逆的特性。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在研究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时发现,学生的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学生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6]。阮昆玉、邓凌的研究也证实,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倾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良的时间管理则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时间管理倾向优劣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7]。

三、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进展

1.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年级差异

阮昆良等人对63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业成绩高分组的学生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上的总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的学生,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总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7]。邓凌在研究中表明,中学优生和后进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趋向不相同,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初二时表现最低,随后逐渐提高,是折线式发展过程。后进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初一时表现最好,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差。优生的总体时间管理倾向要高于后进生的时间管理倾向[8]。

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发展是变化的过程,刚升入初中时由于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加之初二时学习科目增加,这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升入初三又面临中考的压力,学生开始调整自己并很快适应了这种学习生活,升入高中之后,学习科目的变化使学生学会了再次调整自己的时间,适应这种学习生活,由此导致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呈现折线的状态。

后进生在初一时的时间管理倾向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一,对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了新鲜感,所以能够很好地安排学习,对时间的管理比较有信心,时间价值感较高。升至初二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对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安排变得很无助,从而导致信心下降,时间价值感明显降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三,而且在高三阶段表现更加明显。后进生的这种变化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一般为外部动机,学习习惯不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卑,拖延,害怕困难,没有耐心,这导致学业成绩差,失败体验较多,多次的失败经验使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形成恶性循环[9]。

2.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性别差异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管理倾向的维度中,除了时间分配这一维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外,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7-8]。这一结果与邓麟的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男女生的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不同。女生比男生一般要更加细心和有耐心,这使得女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会更加详细,并把时间具体到某一行动上。而男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倾向于制定一个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很少有具体而详细的计划。另外,男女生的学习策略不同。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女生较男生的学习态度好,动机水平高,更易于借助外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学习任务[10]。

3.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余民宁、陈景华在研究时间管理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时发现,时间管理对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它通过时间压力、学习满意度及学业拖延等中介变量,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张志杰等人的研究指出,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6]。张锋、刘聪的研究显示,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与其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阮昆玉等人的研究证实,时间管理倾向可以通过影响学习效率来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业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7]。

学业成绩高分组的学生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设置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有详细计划,能够根据事件的优先级来科学地分配时间,对学习过程进行更多的监控,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调整学习时间。而学业成绩低分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制定了目标,但没有详细的计划,且很少分析自己时间的具体使用情况。

四、干预对策

中学时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个体此时可塑性较强。因此,中学生如果学会有效的时间管理技能,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业成绩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授一些关于时间重要性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价值以及对他们的重要意义。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这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受到外界的干扰比较少。教师应当经常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关于名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可贵,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时间紧迫感;同时教会学生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和日目标),分清任务的主次;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沓,善于挤时间等。此外,要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时间分配能力、使用时间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时间效能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改善学业成绩具有促进作用。

学校每周开设关于如何管理时间的课程。理论上讲授时间的重要性及意义,实践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制定计划、分配时间的,效果怎么样。学生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管理时间的经验,这对于提高时间管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学校教学楼里多张贴一些名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学生会经常有意无意地感受到时间重要性,这对于加深学生对时间价值的认识会有直接和间接的效果。

其次,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张婷的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父母的温暖理解使孩子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均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父母对孩子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卑感和挫败感,降低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从而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罗茂嘉的研究也证实,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情感支柱,父母的温暖、理解和尊重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还能带给孩子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这对于孩子提高自信心,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时间,改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遇到学习困难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冷静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必要时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在学习上要学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照计划来执行,在发生变化时学会及时调整计划或行动,时刻让自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并学会评估自己的时间管理情况。在计划没有完成时不要气馁,及时地调整计划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按时完成;当计划顺利实施时,给自己积极的自我强化,使之成为自己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学习的动力,这样就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业成绩。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XLX056)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CJY022)。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何进军,刘华山.10-14岁优差生的认知策略及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6,19(3):189-190.

[3]周国韬,李丽萍,王立伟.初中生学业优秀生与不良生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5(3):32-34.

[4]王金丽.优差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0(1):28-32.

[5]振宏.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39-43.

[6]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6):649-653.

[7]阮昆良,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35-38.

[8]邓凌.中学优生与差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研究.[J].教育探索,2005,3:58-60.

[9]易晓明,李斌洲,傅和平,雷志术,何宏英,俞丽莉,胡余军,朱丽.学习优秀与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和归因的比较[J].健康心理学,2002,10(1).

篇10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成绩,也有利于他们之后的继续学习。而元认知策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培养元认知策略来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1、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问题 

 

(1)基础差。此类学生入学分数低,成绩底子薄,发音不标准,词汇量小,语法掌握不足。 

 

(2)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3)学习能力差。英语学习自主性欠缺,依赖于老师,习惯跟着老师走,如词汇方面,学生不是课前主动查字典预习,而是完全依赖老师课上给出的解释。大学里由于课时少,容量大,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不懂的单词进行讲解举例,而只能选择性地对一些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很多单词需要学生自己查字典来掌握。并且大部分学生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英语学习任务完成了,甚至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学生抄袭别人的或者上网查答案,把大量的学习时间花在了业余活动上。 

 

(4)学习策略使用不当。当代科学研究表明: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可见,在学习效果中学习策略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外语仅靠记忆力或题海战术,在课后时间只背单词和做模拟题,缺乏听、说、读、写、译技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更不用说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了。 

 

(5)不会进行自我评价。大部分学生不会通过自我评价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弱点和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从而调整下一步的计划和学习策略。他们所检查的也只是对知识的检查,回想一下学习内容和做题方式而已。 

 

2、简述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 

 

2.1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来的,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hosenfeld于1977年提出了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思考学习过程,计划学习活动,监控学习任务,以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具体有三类:计划策略、监控调节策略和评估策略。 

 

2.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对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自我管理能力是自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高职非英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对部分学生来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某些元认知策略了,有了些许元认知意识。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他们既缺乏对元认知的基本了解,不知道有元认知这种思维方式,也没有对其进行运用。只有具有良好的元认知意识,才能对其加以主动利用,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元认知知识,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并且结合教学实际帮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元认知策略,在实践中体验与运用元认知策略,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让他们体会运用这些策略和方法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讲座、互评等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其次,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也很重要。除了教师亲自示范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示范。此外,学生个人的实践与反思也不容忽视。 

3.2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 

教师除了要发展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元认知知识应用到实际学习中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能力。因为了解了策略知识并不意味着掌握了策略,会灵活地应用策略了。为了把元认知策略变为学生自觉的能力和意识,对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应该是长期的、连续的、反复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步骤: 

第一,规划策略。教师在在学期初就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了解课外学习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水平和特点,并提供适当的外在指导,使其克服自身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同时,学生了解教学大纲与学习任务,清楚英语的学科特点也相当重要。在每节课前,学生要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明白为什么要学、学什么,然后制定计划,思考如何去学,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第二,自我监控和调节策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时刻对自己监控着,有助于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能。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具体能做到: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做好课堂笔记;课后还是多接触英语:多听英语,多看英文电影,多用英语交流,用英语写日记;定期检查自己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留心自己的错误以便改正和及时调整策略。 

第三,自我评估策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及时评估自我学习效果的习惯,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某一阶段性的学习后,结合自己先前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有效,针对薄弱环节找出改进措施。同时,为了避免学生自我评价的盲目性,可以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讨论所使用的策略的有效性,或者教师就其自主学习过程与学生交流,给予意见。 

 

3.3创设有利于提高元认知意识的环境 

在学习中,教师应创设环境,一个鼓励学生选择和使用策略的环境,使学生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可以按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其合理分组。每组为一个学习小组,并且确保组内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然后,课前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课中设疑,把相关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具体工作则让他们自己来做。由此,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查询资料扩大词汇量,也可以通过发言来锻炼语言能力,更可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习惯。 

 

4、结语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事半功倍。针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必要的。而学习和掌握元认知策略可以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英语学习,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习惯,有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纪康丽,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2002(3).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