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渝办发〔〕176号)精神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渝人社发〔〕112号)要求,经县政府同意,决定从年11月起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前期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县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及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推进全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重大民生工程。试点工作不仅对建立完善我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作为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按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二、明确目标,分步实施
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年底,老年人应保尽保,中青年参保率达80%。具体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11月1日至12月1日)。成立组织机构,组建工作队伍,搭建经办平台,出台实施办法,制定宣传方案,编印宣传资料。
(二)宣传动员阶段(年12月2日至12月31日)。召开全县动员大会,进行政策、操作及业务软件的系统培训,确保各级各类经(代)办人员熟悉政策,熟练操作,精通业务;贯通信息网络;集中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接件办理阶段(年1月1日起)。具体受理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申报工作,继续做好政策宣传解答,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收集情况,及时互通信息,反映问题。
(四)待遇兑付阶段。年4月对符合发放条件的老龄人员进行待遇发放。
三、加强领导,分工负责
把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强化工作监督考核。县政府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纳入对乡镇年度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工作推进方案。要随时掌握工作进度,适时通报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有关单位和各乡镇要认真执行相关工作制度,按时报送相关材料,确保试点工作信息畅通。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乡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督促检查。对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任务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成立组织机构
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成立自治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改委、县人力社保局、县监察局、县农委、县编办、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办、县财政局、县人口计生委、县公安局、农商行支行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人力社保局,具体负责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日常事务。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社保所为具体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受理居民参保。
二)明确职责分工
县政府办负责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督查和考核。
做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等工作。县社会保险局负责具体经办和日常业务管理,县人力社保局负责指导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对乡镇社保经办工作人员开展日常业务操作培训和进行业务指导,委托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落实县级居民养老保险启动和日常办理工作经费。县财政局负责政府补贴资金的筹措、划拨和基金管理。
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县监察局负责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人员工作进行监督。
开辟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专栏,县委宣传部负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及工作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
县编办负责县社会保险局和乡镇社保所增编工作的审核。
县民政局负责抚养(扶养)关系的审核认定。
牵头办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县办负责处理参保群众来信、来访。
同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县公安局负责做好参保人员的户籍认定和身份证补办。
县人口计生委负责参保的独生子女父母资格认定。
县残联负责参保的重度残疾人资格认定。
县农商行负责参保群众的存折开户和养老保险的代扣代缴、养老金的发放等工作。
协助居民办理参保。实行“乡镇领导包片,各乡镇负责本辖区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工作经费、人员到位等工作。村(居)委会要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乡镇职工包村,村(居)干部包户”充分发挥“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选派驻村干部和协管员的作用,负责开展本辖区行政村、社区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宣传,对群众政策宣传解答要运用简单通俗语言和采取宣传栏、宣传标语、院坝会、讲故事、发放印有宣传语的日用品等多样形式进行灵活宣传。城区和农村形成“政策天天讲、资料户户有、干部村村走、政策人人懂”宣传氛围,确保知晓率和资料送达率达100%
四、强化保障,夯实基础。
一)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具体经办工作下沉到乡镇、村(居)县人力社保局设专门机构,建立三级经办体系。建立“村社受理、乡镇办理、县级处理”三级经办管理服务体系。配齐与工作量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各乡镇社保要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各村要充分发挥“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等的作用,配备专兼职协管员。
篇2
[关键词]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今年,我国开始从城乡制度分别建设的阶段,进入到打破公共服务城乡二元制度、推进制度并轨的新阶段。城乡居民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将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城乡一体化打下基础,有利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也有助于城镇化的加速。近几年来,山东省临朐县以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为契机,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加强基层社保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通过“一个规划、三个建设、五个落实”,强力推进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管理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流程统一、操作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到位的经办管理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目标抓“规划”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临朐县实际,制定了《创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任务目标和示范点建设内容及标准,建立完善了创建工作机制,确定了2个示范镇(街),同时,要求每个镇(街)必须确定4个以上示范村(居),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县80%以上的镇(街)和村(居)达到示范镇(街)和村(居)水平,使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形成基金安全、管理规范、设施齐全、队伍成熟、服务优良的新局面。
二、做好创建抓“基本”
1.加强基本制度建设。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临朐县以山东省《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鲁社保发[2012]6号)为依据,制定了符合省、市上级部门要求和全县实际情况的《临朐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临社保发[2012]10号),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县、镇、村三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建设的具体内容、标准,使全县示范点创建工作有规可循。在具体业务经办操作过程中,临朐县制定了《临朐县新农保举报奖励制度》、《临朐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稽核工作计划》、《临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流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临朐县社保中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制度》、《临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对账制度》等,从制度上对全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2.强化基本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队伍是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为此县里要求各镇(街道、产业园)要合理配置镇村两级工作人员,镇(街道、产业园)社保服务中心新聘用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公益性岗位等运作模式,适时选拔一批高素质大学生到经办服务机构工作,优化服务队伍结构,提高业务经办工作人员整体水平。通过三支一扶、设置公益性岗位、大学生村官等人力资源的整合,逐步提高社保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企业、部门、个人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办公设备、办公经费等资助,统筹全社会力量健全完善全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体系。到目前在全县十二个镇(街道、产业园)成立了基层社保服务中心,每个镇街3—5名经办人员,每村1—2名协办员。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并安装了新农保管理信息系统和身份证读卡系统,初步形成了“镇街有机构、村居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经办服务网络,参保人员足不出村就能办理缴费并查询参保信息,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信息系统化管理“村村通”。 定期不定期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人员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队伍达到专、精;定期分片召开协调会,通报交流工作开展情况。
3.规范基本场所建设。临朐县社保中心、各镇(街道、产业园)根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管理服务要求,配备了固定的业务办理服务大厅、办公室、档案室,统一了服务标示和服务规范,实现了制度上墙,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LED电子屏、读卡器、扫描仪等设备齐全。
三、具体工作抓“落实”
1.落实待遇资格认证制度。临朐县在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中,严格按照《临朐县待遇资格认证制度》中月死亡零报告制度要求,扎实开展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利用今年的集中缴费期,采取到龄待遇领取人员实名签字按手印和张榜公示的方法,对待遇领取人员生存状况进行待遇资格认证,认证中要求结果由待遇领取人员本人签字按手印、镇村盖章确认,利用1个半月时间完成了全县12.3万老人的生存认证工作。
2.落实个人账户权益公示制度。由县社保中心制定统一的个人账户权益公示明细表,各镇(街道、产业园)利用今年的续保缴费的时机,打印出各村的个人账户情况,在续保缴费的同时与参保人员进行账户核对,并将核对结果进行公示,使参保群众能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个人账户情况。
3.落实待遇领取人员待遇领取申报制度。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的,由村协办员统计花名册,并向镇街社保服务中心上报,镇街社保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后报送县社保中心复核,通过村级上报、镇街审核、社保中心复核,层层把关,确保待遇领取人员符合待遇领取资格。
4.落实日常舆论宣传。做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是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城乡居民参保续保的关键所在。在宣传发动工作中,通过县新闻专题频道、报刊专刊、广播、宣传单、宣传车等形式,按照常年宣传不间断、重点人群专人管、典型事例来引导、创新方式求实效的要求,不断完善宣传发动机制,突出做好去年未参保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年人等重点群体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城乡居民参保续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参保率,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参保续保人员逐步提高缴费档次。
5.落实档案归档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所生成的参保登记、待遇发放、退保、终保、关系转移等大量纸质档案,如不及时加以整理归档,势必容易造成丢失或影响参保人员下一步的参保、续保积极性,不利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健康发展,维护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临朐县社保中心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2万元,按照省一级档案管理标准,专门建立新农保档案室一处,购置了空调、微机等必要的设备,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经费上”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现在参保人员的资料已全部整理并按要求分门别类入库,今年11月份顺利通过省一级档案验收。
篇3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制度建设
一、绪论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在2009年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之后的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对已经年满16周岁,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是在我国“老农保”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
(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从2010年开始实行的针对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市居民的保险,采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个人缴费部分分为10档,采取多缴多得的方式,政府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在达到规定年龄后即可领取养老金。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对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城市和农村居民进行的一项保险,也采取了多缴多得的方式,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共同构成。
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背景
(一)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整理得出,从2010年至2014年,全国总人口从134091万人增长到136782万人;城镇化率也由49.95%增长到54.77%,其中2011年首次突破50%,并呈逐年增长趋势;2010至2014年间,全国总人口共增加了2691万人,增长率为2%;城镇人口增加了7938万人,增长率为11.86%,这说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且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压力增大
我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末超过60周岁的人口达21242万人,比例为15.5%,远超10%;超过65周岁的人口达13755万人,比例为10.1%,超过7%,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老龄化程度已经非常严重。目前,“4-2-1”的家庭结构加上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年轻人身上养老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三)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元化弊端
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前实行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元化,使得农村与城市分离开来,容易形成城乡之间的鸿沟和差距;不利于保证社会公平,农村和城市实行不同的制度,在缴费档次、方式、补贴和享受的待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户口居民相比较于城市居民的待遇相对差一些。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问题
(一)全国统一难度大
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的经济差异比较大,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需要依靠财政来支持,但经济差距会导致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政府对此项政策实施不积极。此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上,国家只给付有限的一部分资金,剩下部分是要由城乡居民个人来承担的,城乡居民的经济水平存在差距,农村居民想要适应城市的消费水平还是存在着一定难度。
(二)保障水平较低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最根本的目的是想要保障生活困难的群体能过上基本生活,从而提升我国的福利水平。但是我国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居民不可领取基础养老保险金,实际上这部分居民就是因为生活水平较低才无法缴纳养老保险的费用。而我国这一规定就导致真正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险,通过财政转移补贴的还是一些中等收入的群体,这就无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并且我国的基础养老金由原来的每月55元调整到每月70元,基础养老金的调整水平并没有适应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化。
(三)监督不规范
《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中,虽然对两种制度的并轨做出了说明,但是在很多具体实施的细节上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各地的经济状况以及实施方案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缺乏统一的规定管理监督就会导致各地的政策落实情况标准不一致,执行不规范不彻底,甚至形式化。这就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且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还有可能会带来一些现象的发生,让城乡居民得不到真正的物质保障,从而使并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政策宣传不够,居民信心不足
我国很大一部分居民缺乏养老意识,对养老保险缺乏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虽然提高了城乡居享受养老的公平性,但是由于部分居民对此项政策并不了解,所以参保意愿并不强烈,这就要归因于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到位。在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人们更多地追求当前的利益,而对于养老保险这种长远利益的追求并不积极,甚至很多人不以为然。
四、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策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制度并轨以及养老保险作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多媒体平台,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于养老保险的看法,帮助城乡居民重拾对于养老保险的信心。政府还可以用讲座或是知识宣传等方式,让居民们认识到养老保险对于他们以后老年生活的重要性,转变他们只追求眼前利益的观念,加深他们对制度并轨的理解;可以设立咨询投诉热线,对于居民们提出的关于养老保险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对参保过程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处理,增强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提高基金保值增值水平
我国目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很狭窄,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稳定的收益,基本只是单一存到银行或是购买国债。虽然在《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中提出要按国家规定投资运营,但在落实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的文件对此做出相关规定。针对当前的情况,首先就要继续重视发展经济,只有经济水平的提高才能推动福利水平的提高。其次,政府可以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以及福利彩票等事业,拓宽基金投资的渠道以及基金的来源渠道。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国家关于基金投资运营的统一规定,让全国各地的基金运营受到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减少甚至避免基金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不法现象,从而增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险。
(三)继续扩大养老金覆盖面
我国基础养老金的领取存在着前提条件—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居民不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这就导致一部分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难以得到养老的保障。在制度并轨的阶段,可以考虑取消领取基础养老金的门槛,让无法负担养老保险费用的老年人获得基础养老保险金的补助,真正帮助他们得以生活,提升我国福利水平,满足真正处于贫困的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同时,基础养老金的水平应该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跟上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变化,让基础养老金能够满足社会发展情况下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提升参保人的满意度以及对养老保险的信心。
(四)加快信息平台的建设
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让城乡居民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互联网了解政策的变动以及相关规定,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政策做出更加全面的解释,帮助居民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化平台也需要继续完善,让居民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参保,缴纳保费,查询相关个人信息及业务办理情况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居民参保更方便更及时,这就有助于提高居民参保的积极性,使参保人数增加,帮助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首先需要中央明确监管机构,由该机构统一规范和管理监督,要对各地的实行情况进行了解,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对制度的并轨以及推行做出具体规定。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也需要确立自己的监管机构或是部门,明确划分好责权,对执行政策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还要加强社会监督,各级政府要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让城乡居民都可以对当地政府的政策落实过程进行监督,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制度实行的规范性。居民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电视等渠道全面对政府进行监督,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改变了旧农保中政府不投入的情况,实现了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目标,成为了我国“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虽然在两项制度并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国制度并轨推行过程还是较为顺利的。我们应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制度并轨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颍华.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0-26.
[2]张凤宜.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逐步统筹实施———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经济视角(下),2010,(07):53-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人保部网
[4]睢党臣,董莉,张朔婷.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问题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4,07):38-4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OL].中华新闻网,2011-04-28.
[6]颜令帅,吴忠,向甜,职韵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1):49-52.
[7]阳代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后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4):186-188.
[8]罗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四县市的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2011,(01):67-73.
篇4
【关键词】老龄化;城乡居保;缴费比例;激励机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逐渐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比起改革初期注重经济与效益的发展,如今更强调注重民生事业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如何解决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进入关键时期。为此,政府推出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用来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这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推新与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的重要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人口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性问题,不断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领域产生影响。生老病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老年期是人们必经的一个人生阶段,每个人都会因年老失去劳动能力而影响生活经济来源。因而,这既关系社会发展与建设,又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社会保障公平,推进农村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2014年我国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实施至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保障养老方面的发展。在前期研究中,通过调研及数据分析得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但在对策建议上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缴纳费用问题、成因及面临的困境,将养老保险补贴与实际状况相结合,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的体系,给出相应对策建议对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现实状况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受经济收入水平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存在城乡居民缴费水平偏低、持续投保缴费积极性较低等问题。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目前已进入到了深度老龄化阶段。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已成为不可懈怠的一件事。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问题是很多研究者所感兴趣的,学术界有广泛的研究,却没有形成共识性的成果。比如最常见的问题是关于如何设置政府补贴更有效率,不同的学者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增加政府补贴,健全“多缴多补、长缴长补”的多层次补贴机制。另一些学者则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合理分配补贴资源,并提出政府补贴应采取差异化策略,针对不同缴费档次设计出有差异的政府补贴标准,进而吸引参保居民选择投保高缴费的档次。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城乡居保”的缴费激励方面有了很大关注,并提出优化缴费激励机制的建议和方案。但目前针对缴费激励机制的研究还有待延伸和深入,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持能力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应当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按不同比例缴费补贴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对目标模型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合理有效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实践提供借鉴。
三、研究过程概述
(一)调研地点
本文的研究是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由于长宁区、宝山区及松江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别占整个区总人口的26.43%、26.65%和26.7%,与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的27.06%较为接近,可以较好地代表全市老年人口的结构情况。同时在上海市的18个区县中,长宁区、宝山区与松江区的各项数据排名在上海市的城郊区都是比较均衡的,基本可以代表这项制度在上海市的运行情况。又结合实际选取了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街道、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和松江区小昆山街道作为这次研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缴费相关研究的地点。
(二)调研设计
在针对上海市宝山区、长宁区和松江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以自愿为原则,对街道内的居民进行了以调查问卷为主的调研,并分别派发了调查问卷,对被调查居民的个人基本情况、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参与情况及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数据的了解、整合和统计。在本次调查中,前后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79份。1.个人基本情况。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各占总人数的52.4%、47.6%;在年龄构成中,31-40岁占7.7%,41-50岁占15.7%,51-61岁占27.4%,61岁及以上的占49.2%;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含中专、职高)、大学、大学研究生及以上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8.8%、36.1%、10.9%以及4.2%。2.了解情况调查。在279位调查对象中,有16人对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十分了解,49人对其比较了解,71人表示了解较少,143人不了解。在了解渠道调查中,调查对象通过当地政府及村干部宣传、邻居及家人宣传、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宣传的方式分占58.7%、34.1%、4.5%,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的总占2.7%。3.参与情况调查。参与调查的279位对象中,参保人数为229人,未参保人数为5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82.1%、17.9%。其中,不参保的原因有:子女赡养无需参保(33.9%);不能维持基本的养老需求(26.8%);担心政策有变(23.6%);费用太高,缴费负担重(11.2%);养老金少,作用不大(4.5%);而在参保的人中,按占总数从高到低的百分比分配,参保原因有:年老后有生活保障(74.2%);亲戚朋友建议(17.1%);不清楚原因只是从众参加(8.7%)。从参保能力的数据来看,67.7%选择的调查对象选择500元的缴费档次;18.4%的对象选择700元的缴费档次;9.2%的对象选择900元的缴费档次;选择其余缴费档次人数为4.7%。4.满意情况调查。从居民对相关配套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调查来看,59%的居民对经办人员感到十分满意;32%居民感到一般满意;9%的居民表示不满意。而对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办事程序的熟练程度上看,47.4%的居民表示不满意;感到十分满意的仅占6.7%。
四、缴费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保居民的缴费档次普遍偏低
“城乡居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一部分人选择了较低的参保档次,这直接导致了低缴费档次扎堆的现象。居民没有意识到选择较低的缴费标准对其自身的利益有损失的同时,也会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与发展。
(二)居民对政策制度持观望态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处于缴费制度及程序操作还未成熟的阶段,参保人担心随着物价的上涨,补贴金额会出现贬值,进而影响参保养老的收益。同时政府的增发补贴力度不足,激励效果不明显,许多居民参保态度并不积极。
(三)相关配套服务欠合理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手续经办困难,征缴方式单一,大多只能通过社保经办机构或指定银行现场来办理,缺少科学性。同时,基层社保经办服务人员的引导容易造成失当,大多数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一般只会引导居民完成缴费,但不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参保者的缴费档次上。
(四)居民缴费缺乏持久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属于自愿性参保的保险,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周边环境的限制,大部分人通常留于眼前的利益,且长期参加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许多居民并不敢轻易投保,也很难选择长期参保缴费。
五、对策建议
(一)按比例缴费提高不同年龄层次缴费的积极性
政府可以推行按比例缴费为前提的缴费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以不同的标准激励居民缴费,在合意缴费水平下达到最大的补贴率,通过对资金转换进行预测和分析,确保安全性,从而使参保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进而激励其积极缴费。
(二)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完善补贴标准
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可以负担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补贴。根据参保人的经济承受力,优化“城乡居保”制度缴费的设计,并保证有必要的财政投入,按照缴费档次划分进行更具有激励作用的补贴。
(三)多种方式结合,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政府和社保局需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针对宣传渠道单一的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关注度及认知度,提高制度的宣传效果,使更多城乡居民了解制度政策的参保条件及待遇水平。
(四)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参保群众信任度
政府应该将经费的流动去向变得更加透明公开化,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参保者的资金在缴费、入账以及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受到实时监管,保障资金流动的安全,从而提高城乡居民对参加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郑功成.推进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学杂志.2001(4).
[2]薛惠元,鲁欢,仙蜜花.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经济管理学报,2014(4).
[3]封进著.可持续的养老保险水平:全球化、城市化、老龄化视角[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4).
[4]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以保障水平为视角[J].经济管理,2014(23).
篇5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为解决广大城乡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是解决广大城乡居民最关注、最迫切的养老金问题的重大惠民工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明确责任,层层落实
县里下达我镇实际要参保缴费任务为15100人,具体每村任务分解(见附件1)。各村民委员会必须在2013年10月30号之前百分之百完成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参保对象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或没有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且具有县户籍的农村、城镇居民,可参加我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四、缴费标准
从2013年起,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缴费档次共计14个,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民政和社会保障办公室,由负责日常工作。联点干部包村,各村要成立新农保征缴工作小组,并将人员名单上报镇新农保领导小组,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做到责任到岗,量化到人。
(二)会议动员。召开全镇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各村民委员会在动员大会后,迅速召开相应工作会议,对新农保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三)业务指导。镇民政和社会保障办公室要加强对各村农保专干的政策业务指导。
(四)强化征缴工作。各村农保专干采取集中上门收缴方式,将收缴费用交到镇农保办,再由农保办上缴到县农保中心或直接将保费上缴信用社,任何人不能挪作它用。
(五)严格奖惩。
1.新农保缴费工作列入到2013年度镇对村绩效考核。
篇6
(一)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保障问题既是一个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又是一个社会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一个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问题。“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现在投资和出口增长都很快,但内需一直拉不起来。这与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有关,预期消费非常高,老百姓有后顾之忧,要通过储蓄来防老、防病,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增强群众的消费预期,释放群众的购买能力,对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健康运行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因此,社会保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和医疗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两大保险。我市目前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受益面还不够广。
从养老保险看:全市共有16-60周岁的城乡居民33.68万人(户籍人口),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12.8万人、参加事业养老保险缴费的0.87万人、参加被征地人员生活保障或生活补助的1.32万人,再扣除公务员、在校学生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外来人员,还有约18万人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或原一次性低缴费参加农保;60周岁以上老人近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8%,约4万人无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其中70周岁以上无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的有26850多人,而且人口老龄化趋势仍在进一步加剧。从医疗保险看:近几年我们在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今年共有30万城乡居民参加了这一保险,其中农村居民29万、占农村居民总数的93.51%,但还有约5%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大部分中小学生尚未参加合作医疗保险,需要继续深入推进这项保险制度。这次出台的《*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和《*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明确将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规定条件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两大保险”制度覆盖范围,通过制度和机制安排,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能够使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地参加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二)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保证。养老、医疗并称两大世界性难题,良好的养老、医疗保障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预期,解决后顾之忧,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网。当前,我市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8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加速提升阶段,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外来人口又急剧增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较为繁重。20*年,我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52元,但是在平均收入较高的背后还有不少生活困难的人群,而且目前的保障制度往往是收入越高的保障得越好。因此,尽快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以外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这次根据嘉兴统一部署开展和推进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是覆盖城乡居民的、最基本的,也是惠及社会各阶层中相对最困难、最弱势群体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弥补了全市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空缺,标志着全市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确立,并朝着“人人享有”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全省、全国都是先人一步、走在前列的,尤其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整个嘉兴地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三)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供水一体化、就业一体化、教育一体化、垃圾收集一体化,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农民“老无所养”、“因病致贫”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农村里有一部分家庭或人群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虽然比较早,但由于各种原因,制度的设计还有缺陷,目前参保人员仅有6.6万人,人均缴费偏低且大部分中断缴费,积累额少,在现有全市已享受养老金待遇的1566人中,月领养老金最高1687元、最低0.8元,平均只有41.6元,保障水平过低,实际上无保障可言,失去了实际意义与价值,不能真正发挥养老保障制度的作用;前几年我市开始实施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能够使医疗保险在制度安排上实现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近三年全市累计共有3.69万人次农村大病患者获得住院报销,有近40万人次得到门诊报销,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筹资水平偏低、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家庭结构与城市家庭一样,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普遍转变为“4-2-1”模式,使“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面临挑战,而且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在不断提高,人们普遍期待政府建立新型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障模式。因此,完善制度,建立维护公平、富有效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市这次出台的“两大保险”办法,既着力扩大“两大保险”覆盖面,又着力提高保障水平,尤其是在制度安排上真正做到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向农民倾斜,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四)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的具体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步伐,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真正实现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次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市、镇(街道)两级财政都感到压力很大,据测算,“两大保险”合计起来,市、镇(街道)两级财政的投入每年将超过1个亿。但财政永远是紧张的,通过构建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保障水平,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政府职能的回归和到位。财政再困难,另外可以省一下,也要把这“两大保险”建立起来,充分体现人民政府执政为民、为民执政的本质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统一思想,确保财政补贴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现在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有利条件也很多:一是从上到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尤其是对加强城乡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二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养老、医疗需求不断提高,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要求十分迫切,已经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三是通过前几年开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我市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二、准确把握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的目标要求
《*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和《*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是根据嘉兴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出台的,总体制度设计是参照嘉兴有关办法的,关键是怎样操作好,把握好目标要求,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扎实有效地去开展和推进。
(一)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次出台和实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嘉兴市政府早在20*年就开始着手调研和政策制订,并于20*年底开始委托专家进行测算,后又经各级领导和多方专家作过多次方案评审,也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具体到《*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操作,有关部门已经制订了实施细则,这里就重点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作一强调。
1.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我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相适应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100%。20*年,是实施《*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第一年,也是关键之年,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要确保达到60%以上。参保率的高低,也是对各镇、(街道)、村(社区)和有关部门落实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理念及工作能力水平的检验。
2.参保范围。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至60周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各类社会养老保障对象之外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都可以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对年满70周岁以上符合有关条件的高龄老人,实行养老基本生活补助,其中70-89周岁的城镇居民每人每月补助8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补助50元,90周岁(含)以上的城镇居民每人每月补助150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补助90元。
3.财政补贴。改变了原来农保完全采用自愿缴费、自我积累、政府不承担直接财力支持的“个人储蓄式养老保险”模式,通过政策推动和利益引导,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为主、地方财政给予补贴、集体经济适当补助,实行大帐户小统筹,参保人员个人按8%缴费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帐户,财政按5%补贴并建立相应的补贴帐户和统筹基金,其中3%的财政补贴建立补贴帐户,2%的财政补贴建立统筹基金,同时设立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户夫妇参保的特殊补贴。上述财政补贴,市、镇(街道)两级财政各按50%比例承担。对于20*年度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我们提出要在20*年3月30日前缴纳完成,各镇、街道也要按照有关要求确保应该承担的财政补贴足额及时到位。
4.制度衔接。按照嘉兴要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嘉兴市本级、县(市)为统筹范围,实行统一制度,分级管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建立了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机制。
(二)关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为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一体化,市委、市政府在过去几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践的基础上,制订了20*年《*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办法设计力求体现提高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逐步向“普及型”医疗保障方向发展,并提出了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到2010年筹资水平达到人均300元的目标。20*年与20*年的办法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需要准确把握:
1.筹资标准提高。农村居民每人每年筹资额从125元提高到175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元、省财政补助6元、市财政补助51元、镇(街道)财政补助51元,农村居民以户为单位参加,每人出资65元;城镇居民每人每年筹资额从182元提高到232元,其中市财政补助51元、镇(街道)财政补助51元,城镇居民以个人为单位参加,每人出资130元;在我市就业或就学的外来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其费用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单位负责筹集,集体参保。
2.建立个人帐户。为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接轨,我市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做法,首次建立个人帐户。在筹资额中提取每人每年30元用于建立个人帐户,其余资金作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建立个人帐户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旨在增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巩固和发展。
3.保障水平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门诊不设起报线。首先由个人帐户按可报医药费50%的比例支付,个人帐户用完后,在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按可报部分的25%给予报销;在*市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按可报部分的10%给予报销。统筹基金支付普通门诊费用年度个人累计封顶800元(不包括个人帐户基金)。当年度个人帐户有结余的,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二是住院报销减少了分段数,提高了分段报销的比例。可报医药费在起报线至1万元段的报50%,在1-4万元段的报60%,在4万元以上的报70%。
4.住院医药费报销封顶线再度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住院医药费年累计最高报销享受额由20*年的6万元封顶调高至7万元封顶,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合作医疗住院医药费年累计最高报销享受额封顶金额由10万元调高至12万元。
三、切实加强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的组织领导
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精心操作。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等一下,市政府将与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签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两个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是一种形式,关键是要把责任落到实处。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两大保险”的开展和推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抓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将加强对“两大保险”开展和推进情况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20*年度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工作目标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相关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开展和推进“两大保险”的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整合相关力量,形成与管理服务对象、内容相匹配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体系,同时要加快建立上下联网、动态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两大保险”工作有序进行。
篇7
(一)基本情况
1、参与问卷调查居民基本情况。参与问卷调查的男女人数比例相差不大,而接受问卷的人群中,婚姻状况的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已婚占比86%,未婚占比14%。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此类问卷感兴趣的人多为已婚人群,未婚人群参与问卷的积极性较低。
2、了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方式。调查显示,通过当地政府宣传了解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分别在对未领取养老金人群问卷调查中和在对已领取养老金人群调查中占比40%、64%,都是在了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方式中占比最高的。可知,山东省金乡县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工作很是重视,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收支现状
(1)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据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8元。本次调查数据也显示,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占比最高为38%,其次是2,000~3,000元和1,000元以下,分别占比24%、20%,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只有18%。由此可知,山东省金乡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著名的大蒜之乡,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农业领域,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2)城镇居民每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养老金情况。在对已经领取养老金人群进行调查中发现,34%被调查者反映每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需要养老金401~600元,其次是每月需要养老金201~400元和101~200元之间的各占比26%、22%。需要养老金600元以上者只占10%。这是由于山东省金乡县属于北方县域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物价也比较低,所以老人每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养老金水平主要在401~600元之间。
2、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状况
(1)参保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末山东省金乡县人口数为65万。而至2014年12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县已有38.3万人参保,约占总人口数的58.92%。在对没有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主要原因调查中,52%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原因是想等年龄大些再参加,有29%的被调查者是由于费用太高,缴不起费,还有19%的被调查者是觉得养老金太少,作用不大,所以没有参保。根据以上调查可知,大多数尚未参保者还是打算将来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只是考虑到现在还年轻,想等到年龄大一些再参保。
(2)缴费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选择的每年缴费标准在100~300元之间,这部分人群占比38%,其次是选择301~500元的缴费标准,占比21%。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另外,对选择居民养老保险投保档次主要考虑的因素调查中,41%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考虑自身经济情况,31%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考虑政府补贴标准,其次有28%的被调查者表示主要考虑将来养老金数额。由此可见,虽然政府建立了多缴多得的缴费补助政策,但是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大多数居民在考虑自身经济情况下,仍是选择了较低的缴费标准。
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城居保”制度的实施使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使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但同时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并解决。
(一)缺乏激励机制,居民缴费水平低。
由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釆取自愿参保的方式,所以通过制度激励来引导居民参保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激励政策的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起到鼓励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作用。
1、在制度设计时应注意鼓励和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参保对象。按《金乡县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规定,年满60周岁,缴费满15年即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对连续缴费年限满16年不满20年、满20年不满25年、满25年及以上(不包括补缴年限)的参保人员,到60周岁领取养老金时,每人每月分别增发基础养老金20元、30元、40元。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我们了解到,由于这一补助水平太低,对中青年居民吸引力不强。而且大部分年轻人并没有过早养老的意识,认为有闲置资金可以做理财投资,收益会更高于缴纳养老保险金。只要到了59周岁一次性补缴,即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益。另外,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同样的钱,晚年再补缴明显比每年按时缴费获得微薄的政府对连续缴费的居民的补贴更“划算”。
2、地方政府补贴较少,并未达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已知县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缴费即补。参保人员选择500~1,500元5个缴费档次的,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增加不低于3元的缴费补贴;选择1,5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按照1,500元缴费档次给予缴费补贴。但是调查显示,居民普遍认为这些微薄的补贴会因物价上涨、利率调整等影响而削弱了保障力度,使得参保者选择高档缴费的动力不足,普遍选择财政补贴比率高的低档缴费。所以,政府补贴并不能达到激励居民选择高缴费标准的目的,正如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选择100~500元缴费标准的占比59%。
(二)养老金水平偏低,保障作用弱。
问卷调查显示,64%的已经领取养老金者反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养老金待遇低。另外,52%的未领取养老金者表示担心物价上涨,养老金贬值。根据山东省金乡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测算办法,一位参保人按照300元的年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15年,他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为(按照现时银行1年期利率3.25%计算,每年结算一次):75+(15×300+15×30+1183.05)÷139=119.12元。如果是按1,000元的年缴费标准计算,可得每月可领取养老金215.82元。而问卷调查显示,60%的居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需养老金为201~600元之间,只有22%的在101~200元之间。也就是说至少缴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即每月领取215.82元以上的养老金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山东省金乡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问卷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居民在考虑自身经济情况下,选择每年缴费标准为100~300元之间,这部分人群占比38%,选择301~500元的缴费标准的占比21%,选择501~1000元缴费标准的仅占17%。所以大多数居民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金额是119.12元左右。而且在个案访谈中,居民普遍反映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再加上老年人有可能出现重大疾病等状况,这些养老金是远远不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
(三)险种之间的衔接不配套。
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复参保现象难以避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不同制度的实施强度以及参保缴费的具体规定都有所不同;二是跨省转移接续不便利。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到,目前山东省金乡县每年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且多为跨省务工,每年也有很多人从外省转回社保。由于我国各省市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保障水平不一致,当在外务工并在当地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返乡办理省外养老保险转移时,只能转移个人账户金额,不能转移统筹基金,从而影响了其待遇的发放水平。
三、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参保激励机制,提升缴费档次。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山东省金乡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显示,有5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00~500元的缴费档次。由此可知,山东省金乡县城镇居民普遍倾向于选择较低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档次。对于低缴费档次的存在,从短期看,可能会减少政府财政的补贴支出,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但是从长远看,城乡居民缴费水平过低,则其年老后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同样较低,较低的养老金若不能保障其基本的养老需求,仍然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需要政府财政进行埋单支付。所以,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舆论宣传等方式,让居民深入了解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居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多缴费,以便参保人年老后领取的养老金能保障其基本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可加大对“多缴多补”“、长缴多补”政策的实施,目前山东省金乡县已经实施了这两种政策,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反映补贴太少,不能起到实质性的帮补作用。因此,这样的补助力度还应该加大,鼓励城乡居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多缴费,从而实现参保人年老后领取的养老金能基本满足其基本养老需求。
(二)加强对养老基金的监管,提高支付水平。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核心,而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则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是基金资金来源方面,山东省金乡县可以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良好衔接以后,引导社会资金、商业资金注入到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基金中,让个人账户基金组成多元化,从而更好地参与市场运行,应该在保证基金收入在通货膨胀率以上的情况下,最大化基金的实际收益率;二是基金监督方面,可以以法律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形式从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资金进入个人账户—资金操作运营—养老基金发放等各方面多环节的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保证基金的正常运行;三是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方面,可以有规划、多层次的管理,一方面以社会招标的方式竞选基金管理公司,让基金公司帮忙管理一部分的养老资金,一部分资金交由专业的投资公司操作,进而保证基金增值;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发行与城镇居民养老基金相关的债券,供地方养老保险购买,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稳健的股票。以多个方式将养老资金分流,通过多种渠道保证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
(三)做好与其他制度的衔接。
篇8
一、强化学习,推进我州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的实施,省厅也提出了信息化人社的工作要求。信息化成为各项人社工作的必然要求,为了完成好我州人社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我中心将学习放在突出位置,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政策业务,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指导县市开展业务专网建设、网络调试,帮助解决其他科室、中心信息化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讨论,集思广益,解决处理信息化工作中的问题,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强化责任落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人社系统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升,信息中心工作压力大,服务的范围广,信息化技能要求高。为使每个人身上都有任务,对中心工作进行了分工,对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每个人都有责任感。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维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维护、职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维护、网络维护、机房管理、信息、全民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工作,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在工作中突出分工的同时,强调协作,工作中不推诿、不扯皮,面对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动员中心力量进行解决,将局领导和省厅安排的工作得到具体落实。
三、围绕中心,做好服务,解决突出问题
1、加强日常维护,保障各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一是定期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巡检,做好20台服务器、4台网络关键设备、两套网络存储设备、3个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排除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隐患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确保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运行。二是加强对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异地就医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排查,及时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正常办理;三是加强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网络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日常管理,加强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一年来,机房巡检220余次,信息系统维护30余次,数据维护200余次,网络和信息系统调试60余次。
2、做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数据工作
目前,我州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数据采用了州局集中的方式,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数据是核心”的根本原则,将确保数据安全作为工作的重点,定期做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备份工作,做到每日一次逻辑备份、每月一次全备份,确保数据中心数据安全。每月定期提取和上报省厅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交换数据。根据局领导的要求,提取我州社会保险数据结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
3、完成我州城镇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改造
在医保停机结算期间对我州城镇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服务器、存储、系统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确保了我州广大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利益,为业务经办和城镇医疗保险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扎实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任务
一是推进金融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根据省厅有关金融社保工作工作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工作方案,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发卡对象,做好数据的提取、导入、生成制卡批次、提交数据、发卡等工作。2016年已完成制卡49.7482万张,社会保障卡持卡数达到了71.4679万人,全面完成了省厅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是推进金融社保卡环境部署工作,根据省厅有关二代社会保障卡工作要求,在全州两定机构部署安装PSAM卡,为金融社保卡的使用做好了环境准备。2016年共部置安装PSAM卡373张。
三是全民参保登记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在省厅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我州新农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企业职工养老、城镇医保信息系统的数据比对,共比对出未参保人员18.86万人,实现了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入库的要求,配合农保中心顺利完成了全民参保登记工作任务。
四是推进我州人社部门效率提升,在省厅的统一部署下完成了我州人社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工作与全省同步推进。做好视频会议系统的调试工作,确保了视频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转。
五是推进工我州人社系统业务专网建设,为了适应新的业务要求,完成了我州“州—县”网络扩容改造,将网络的传输带宽扩展到10兆,为人社各项业务专网应用做好了基础通讯保障。
六是做好12333和96128的电话的接听和回复工作,共接听和回复280次。推广使用“云南12333”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根据省厅的安排,完成了12333知识库的更新维护,提升12333服务能力。协助局办公室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在州局微信平台共200多条。
七是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做好数据的定期上报,指导各县市利用信息系统办理相关业务,帮助解决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解决问题共600余次,确保了两项社会保险业务的正常经办。
八是推进我州人社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工作,制定和下发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州全面推开人社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指导和督促县市利用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人社基层宣传服务工作。
九是推进我局软件正版化工作,根据州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局正版软件工作,做好正版软件的管理、推广、安装工作,完成了正版软件工作考核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是推进我局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帮助解决州本局和各县市工作中信息化方面的问题,积极推进全州人社领域信息化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工作覆盖面广、技术要求高、业务复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难度大,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建设资金和技术投不足,我州的人社信息化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缺少有效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网络系统没有安全防护设施,信息系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数据中心电源、环境等基础设施落后,无法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信息系统设备老化陈旧,信息系统运行泛力。人社业务专网覆盖面不宽,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我州人社系统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意识和技能不强,许多工作还停留在手工层面,没有实现信息化,越往基层信息化水平越低,与人社服务的要求还有差距。信息化应用还停留在业务经办方面,业务系统和服务还没有实现有效衔接,还需要进一步向信息化服务方面转变,提高人社服务水平。
3、信息化专业工作人员不足。随着人社信息化的推进,人社信息化服务的面广,信息化应用水平面的提升,需要信息化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技术,还要懂一定的业务和政策。各险种缺乏信息化工作人员,工作都压在了信息中心,而我州心工作人员少,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不足,工作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五、强化目标任务,继续推进我州人社信息化水平
1、继续加强政策理论、专业技能和业务政策的学习力度,以学习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2、继续推进我州金融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指导各县市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参保人员的制卡工作,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推进金融社保卡在社会保险领域的应用,探索启动我州社会保障卡老卡换新卡工作。
3、在全州全面推开人社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力争覆盖所有的行政村和社区,推进“云南人社1233手机客户端”的使用,实现“五个不出村”。加快推进利用手机APP实现社会保险费征缴试点工作。
4、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数据省集中工作。加强数据的清理比对,确保在明年3月份完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数据向省厅迁移,确保明年8月份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向省厅迁移。
5、继续做好数据中心机房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加强数据安全备份工作,确保数据中心安全运行。继续做好人社业务专网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人社各领域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继续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维护工作,确保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篇9
【摘要】太原市于2010 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论是在制度设计还是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如城乡二元制度、立法层次较低、覆盖面存在缺陷、基金运营陷入困境等问题。因此,应继续完善新农保制度设计,建立城乡养老一体化制度,建立新农保制度的法律保障机制,扩大新农保覆盖范围,拓宽筹资渠道,增强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关键词 太原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
【作者简介】杨二霞,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郝晓洁,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资源型经济转型。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和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全国的富裕和全国的现代化。同样,不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养老意识的增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太原市在推行城乡统筹和农村社会保险方面做了很多方面的试点改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研究解决。
一、太原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太原市现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1992年开始起步。在这之前,农村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集体保障为辅的养老模式。农民的养老需求一般都在各自的家庭中解决,政府和集体经济负责解决的只是为数不多的“五保户”供养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大范围展开,太原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步发展并最终确立起来。
根据国务院2009年出台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为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和统一新农保业务操作程序,太原市于2009年7月制定了《太原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规定新农保业务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乡镇(街道办) 劳动保障事务所等具体经办,村(居) 民委员会协办员协助办理,实行属地化管理。2010年4月,太原市确定将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将投入1.1亿元对全市10个县(市、区) 的64.89万名农村适龄参保居民在制度上实现全覆盖,并对全市13.66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按月发放养老金①,这标志着太原市在山西省11 个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比国家2020年前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目标提前了10年。
太原市全面建立新农保制度后,该市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最高不超过1000元,参保的农村居民可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和个人愿望自由选择档次,多缴将来多得。同时,太原市还将依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对缴费档次适时进行调整。新农保制度实行农民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三方筹集方式,在享受待遇方面,凡是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而且在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经年满60岁的农村居民,可以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太原市在新农保工作全面启动后,2010年有13.66 万名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领到至少660元的养老金,全年财政将支付9015余万元的养老金。太原市2010年实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逐年上调。
从2011年7月1日起,太原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上调为65元(中央财政支付55 元,市级财政支付10 元)。
2013年1月1日,省级财政也开始每人每月支付10元,太原市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了每人每月75元。在中央、省、市财政支付的基础上,迎泽区、杏花岭区、小店区、古交市、清徐县、万柏林区等县(市、区) 级财政又加大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保障水平。目前,迎泽区将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55元,杏花岭区提高到140元,小店区提高到110元,古交市、清徐县提高到105元,万柏林区提高到100元,太原市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在全省领先。②
二、太原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 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1.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城乡二元制度。我国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别,两者几乎不存在可换算的基础,衔接难度大。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必将会有更多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两种不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势必阻碍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普遍不具备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承受能力,而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并未对他们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只能孤立于现行养老保险体系之外。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较低。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对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养老保险进行了初步改革。1991年,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储蓄的多层次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上世纪90年代,中央政府开始着手在农村地区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1992年,民政部《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提出建立“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以扶持”③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保障农村老年人口基本生活。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部颁规章,而太原市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文件则是2003 年的《太原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2009年的《太原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但这些方案只依上级文件为依据,而没有法律依据。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新农保工作无法可依,各地新农保政策差异很大,造成了新农保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法律欠缺,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对象不明确、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二)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低。太原市规定,“凡具有该市户籍,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在户籍所在乡镇自愿参加养老保险”。这样的规定不利于流动人员办理养老保险。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75%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约占70%。翁建华(2011) 认为,我国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小,尤其是边缘农村地区居民出现农保空白。太原市有外出务工人员32万人,他们既没有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未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和政策保护的真空地带。我国绝大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市级或区级统筹,即便在同一省份,各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固定工作,经常变换工种和就业地点,当他们的工作地点发生变动时,保险关系无法进行衔接,只能选择退保(李君如、吴焰,2008)。
2.基金运营陷入困境。由于集体补助的缺失,太原市新农保资金的筹集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完全积累制,类似于一种长期性的养老储蓄模式。目前的资金筹集主要依靠农民个人和政府,资金缺口较大。按照新农保的制度设计要求,应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但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村集体实力较弱,而且法律和文件对集体是否应该给予补助也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使得集体补助兑现困难。集体补助的缺失是造成新农保资金筹集困难的重要因素。
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是各地新农保存在的普遍问题,尽管太原实行市级统筹的资金管理模式,也无法避免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该市基金的监管主要由市财政局负责,而基金的市级管理模式也存在缺陷,基金以市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而且运营主体多、运营层次低,资金分散,其保值增值受到人才、能力的限制,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管理水平低,监督力度欠缺。2009年7月,《太原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公布,为加强对全市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太原市设立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建立了太原市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局,负责全市新农保等业务经办审核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等4人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市政府办公室等20个单位的负责人和各乡镇的乡镇长,涉及的单位与部门众多,但并不利于管理和决策。农保局作为新农保工作的专门经办机构,是市政府单独设立的一个业务机构,也是一个政府机构,使得新农保工作实质上变成了一项政府包办的工作。农保局承担着新农保的一系列工作,任务繁重,受人力资源限制,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虽然有多个部门参与,但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政府来完成决策和运营,既拖延了工作时间,也增加了政府的工作负担,多部门联合办公又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经办人员力量不足、手段单一落后、业务流程参差、基金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也对新农保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良影响。
新农保工作作为一项政务活动,同样离不开各个方面的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按照《太原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要求,市审计局负责对基金的审计和监督,市监察局负责查处和纠正工作中的违纪违规问题,虽然有了一定的内部监督,但外部监督比较缺乏,监督体系缺陷明显,市级管理受制于地方政府,很容易出现地方官员利用权力侵占、挪用农保基金的情况。
4.宣传不到位。我们调查发现,太原市的新农保政策宣传力度尚不大,大多数农民除收到《致全市城乡居民朋友们的一封公开信》和《太原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答》这两张宣传单外,没有得到其他相关宣传,因而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不足,尚不能充分认识到参加新农保的必要性,甚至有的认为这是政府集资摊派。虽然大多数农民都已经参保,但将信将疑,十分保守谨慎,投保档次普遍偏低,而投保档次低又直接导致投保收益即养老金待遇较低。
三、完善新农保制度设计,及时解决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完善新农保制度设计
1.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
度④。在全国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合理衔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方式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2.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保障
机制。立法先行是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制度安排和社会政策的特征的具体体现,这是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不断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条件。在目前尚不具备全国统一立法的条件下可尝试制定地方性条例。对目前一些正确的做法和经验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应以立法的形式尽快确立巩固下来。建议制定地方性法规,对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中各级政府的责任,财政拨款支持的初始额度以及逐年增长的比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的设置,基金的筹集、管理、发放,公民享受养老保险的程序,侵害公民社会养老金权利行为的处罚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在条件成熟时须单独制定全国农村社会保障法案,使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改变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完全依靠行政化力量推动的局面。
(二) 解决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完善新农保体系,扩大覆盖范围。针对小城镇居民参保投保空白、农民工参保不便等问题,政府应该完善新农保覆盖范围,尽早实行新农保国家统筹和省市统筹相结合,打破市级统筹在户籍所在地参保的限制,方便流动人口参保。
2.拓宽筹资渠道,增强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1) 拓宽筹资渠道,实现资金筹集合理化。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新农保工作应继续巩固和拓宽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渠道,因此应该妥善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兼顾各个主体的合理利益选择,将无效益甚至负效益的博弈行为减少到最小范围,以确保制度运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一是要制定合理的筹资比例,合理的筹资比应该是农民个人占30%~40%、政府占50%~60%、集体占5%~10%。同时,应该根据缴费档次的选择和经济发展,适度调整国家和集体筹资支持比例。二是要借鉴先进有益模式,拓宽筹资渠道。例如,可以借鉴河南省“粮食换保障”模式,在粮食主产区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区可以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进行投保,实现投保形式的多样化。
(2) 积极拓宽基金的投资方向,增强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太原市虽然形成了“初步登记在社区、数据录入在乡镇、基金征收在银行、待遇核算在市级”的工作模式,但基金的管理与运营却不在其列,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明显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按照太原市工作方案的规定,该市新农保基金的征收在银行,管理在政府。应该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将部分农保基金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从而实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政府要为保险基金承担起最终的责任。
(3) 建立公共财政对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支持机制。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主要依靠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这是发达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经验。要保证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地方财政预算每年要确定一定的比例,专门切出一块,充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而且要随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目前,基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已给中央财政造成较大压力,省级财政也主要对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进行转移支付,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完全依赖于地方财政。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要逐步体现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的责任,这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目前条件下,可通过税收和相关金融优惠政策支持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3.建立和完善基金管理专门制度,提高监督效率。一是建立养老基金投资市场准入制度。对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机构的主体资格、基金的投资领域、审批体制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只有具备法定条件,经过申请注册程序才能获得基金的运营管理权。二是建立养老基金专项审计制度。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金进行专项审计,并通过正式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三是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风险准备金是由基金投资管理机构提供的风险补偿,当基金投资实际回报率低于最低投资回报率时,由风险准备金来弥补。四是完善养老基金司法救济制度。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有关养老基金的纠纷和违法行为将可能增多,因此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司法制度,建议在基层法院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庭,专门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争议案件,使当事人在其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获得有力的司法保护。五是建立基金预警机制。有关部门或机构应当根据GDP 指标、CPI指标、通货膨胀率及平均工资等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基金收支预警模型,确立基金预警线,及时更新有关基金预警信息,以便有关基金管理部门及政府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江俊,2010)
4.提高宣传力度。一是应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对新农保的必要性和优势性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印制宣传材料,保证宣传到村,落实到户,使人人了解政策,人人响应政策,人人拥护政策。三是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业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实务操作能力和思想觉悟,建立一支素质过硬、能力一流的新农保宣传队伍,保证宣传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刘书鹤,2001)。
四、结语
篇10
,市中心城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是新农保工作试点镇。全镇97.6平方公里,1.8万余人,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失地农民2949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方法,优化服务,扎实工作,成效明显。2012年,仅用1个半月全镇参保任务完成率达105.83%,列全县第一。在全镇18602人中有8768人参保,参保率达71.3%。到龄享受待遇的有2367人,享受待遇率达100%。新农保让农村和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做法
根据赣县办字[2012]199号文件精神,各“三送”工作组在城乡社保工作中,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到“四抓并举”。一是广宣传,抓谋划。该镇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抓手,印制宣传资料19000余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新农保政策,做到人手一份,妇孺皆知。同时,对工作开展的人﹑财﹑物做到早谋划、早动员、早落实。二是明责任,抓制度。对工作任务采取“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工作方法,在镇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分别镇、村、组的工作职责制定层级负责制,细化工作责任,分阶段严格工作目标要求,制定奖惩措施,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效。三是勤调度,抓落实。根据既定方案和制度,做到十天一调度,每月一小结,以调度抓落实,以落实促进度,总结推广经验,做到有发言,有分析,有小结。四是强服务,抓绩效。为取得工作实效,在全镇推行绩效工作法和全程跟进机制,用科学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同时,实行“一站式服务”,以优质服务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形成全覆盖、差异化、常态化的工作局面。
三、存在的困难
因城乡统筹发展,大面积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急剧增加,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四、几点建议
1、在下年度的任务分配上应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因数、科学核减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