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管控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门诊; 儿科输液; 风险控制;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28-01
儿科输液室是医院门诊重要的窗口单位,也是高风险科室。特点是人群相对集中而且流动性大,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复杂性。输液流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缺陷,引发纠纷。2009年10月,我院在门诊全面使用一卡通电子病历和银江无线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它的应用解决了目前门诊输液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等候时间均较以前大大减少;护士工作效率大有提高;改善了输液环境和就诊秩序,提高了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传统的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风险
1.1环境:儿科输液室病人密度大,患儿同名同姓或名字音同字不同较多,由于环境嘈杂,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容易出现错误应答。加上家长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即将注射的孩子身上,确认名字时不够专心,易造成核对困难。
1.2输液流程
1.2.1无法准确核对医嘱和药品信息:手工病历书写简单,个别医生字迹潦草,药物的英文,拉丁文书写欠规范导至辨认困难。由于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品种繁多,部分医生对药品的规格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选用不当(儿童/成人、进口/国产)造成用药困难或经济浪费。护士手工方式生成输液单和输液袋标签需要用人工核对的方式才能找到对应的病人,容易产生核对错误,工作效率低下。
1.2.2无法及时应答病人求助:病人输液中如有不适反应、接瓶或输液完毕均需要大声呼喊护士,造成输液厅环境嘈杂、在输液高峰或遇多位病人同时呼喊时,护士无法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有时甚至发生遗忘及病人位置确认错误等安全隐患。
1.2.3无法规范输液室管理:病人输液位置有随意性,秩序混乱;部分家长因担心孩子哭闹擅自带领正在输液的孩子离开输液室,使得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导致药效降低;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导致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由于小儿心肺功能发育未完善,同时缺乏理想的合作性,外出输液过程中因速度改变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生[1]。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同时对位置占用的计划和统计也无法合理进行。
1.2.4无法准确考核护士工作量:护士的工作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报表,需要整理纸质文档;医院管理缺乏输液室的数据资料,无法确实了解输液室的实际工作现状,无法准确考核输液室护士工作。
2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2.1全程数字化:与传统的门诊输液流程相比较,一卡通电子病历的使用从医生开处方、药房发药、输液单打印、患儿身份识别和药物核对全程实现数字化,从而确保医嘱准确无误的表达。移动输液系统由无线网络技术、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呼叫技术组成[2]。输液前,护士扫描患者的输液单并打印附带条形码的双联输液标签,使患者身份与药物产生唯一关联标识,在患者接受输液或换瓶前,护士使用移动数据终端(MC50)进行条码扫描以匹配患者身份及药物,可以实现快速而准确的识别。输液中,护士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患者的求助信息并及时响应;当患者输液结束,再次扫描核对患者身份条码,确保输液正常完成。
2.2安全:通过电子扫描核对条形码的双联输液标签,保证了输液病人身份的准确性,药物信息提取的准确性,病人和药物匹配的准确性,病人呼叫信息显示的实时性。从而彻底绕过人工判断和识别的环节,有效地保证输液治疗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2.3安静:振动伴低分贝的呼叫音,护士及时应答呼叫,改善了输液区环境。
2.4为护理工作的量化考核提供依据:MC50不仅能显示需要服务的患者的具体座位号,还能显示患者呼叫的具体时间、护士为患者解决问题的时间,医院管理部门对护士是否及时为患者提供服务了如指掌,考核起来更有依据。
2.5系统自动生成工作量分布图:为实行弹性排班提供准确依据,大大提升了输液室的管理水平。
3讨论
根据儿科输液的特点,引用信息化管理对加强输液风险管理和流程优化有如下积极意义:
3.1确保输液安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中的智能识别技术,设置了查对控制程序,在整个输液流程中可以自动完成高效的信息匹配,实现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的条码核对,确保输液治疗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杜绝交叉输错液体的发生[3]。
3.2对座位进行有效的管理:传统的输液流程是家长可随意选择座位进行输液,且占位现象高达30%左右,使有限的座位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时甚至家长为争抢一张座位而发生纠纷。建立座位管理系统后,在接药窗口生成病人身份条码标签的同时,系统已自动分配座位号,以确保每位输液患儿对号入坐。输液结束后座位被自动激活,使座位的利用率达100%。同时护士可通过MC50显示屏及时了解座位的实时占用情况,既方便护士的管理,又使输液秩序明显改善,占位和离位现象已很少发生。
3.3及时准确应答求助信息:当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适反应或者有接瓶、拔针等需求时,家长只需按动座位上的呼叫按钮,呼叫信息会及时发送到MC50上,护士能随时随地获取呼叫及输液信息,并作出及时准确地应答。保证了人性化的服务,营造了安静和谐的输液环境。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声誉。
3.4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护理工作量:传统的输液流程只在注射、接瓶、拔针前需人工核对患儿姓名、年龄以及药物,并在医嘱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护士姓名。为了防止人工核对出错,还增加了家长确认患儿姓名并签字的流程。用于人工核对每位输液患儿的信息以及签字所花费的时间大约1-2分钟。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免去了护士在医嘱单上签字以及家长确认签名的环节,大大缩短了人工核对所占用的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或家长沟通交流,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3.5统计护士工作量,分析输液患儿流量,提升护理管理水平:移动输液系统可自动生成工作量统计表,统计表包含护士姓名、操作项目以及执行时间等内容。以数据资料为依据,时间准确,责任明确,并与护士个人奖金挂钩,加强了绩效管理的透明度,促进了护理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4]。系统自动生成工作量分布图,通过对不同季节、时间段门诊输液患者的流量分析,为实行弹性排班提供了准确依据,实现了输液管理智能化[5]。
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中,提供了一种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开创了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型输液护理服务新模式,真正实现了患者手动、信息移动、医患互动的新格局[6]。
参考文献
[1]林转云.儿科输液速度情况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年11月下旬刊(专科版):143-144
[2]高树芹,林嘉辟,沈崇德. 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需求及信息化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15-16
[3]凌云,李忠丽,金雅琴.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1-112
[4]肖光,徐风,张文龙.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及进展[J].国际护士学杂志,2009,28(7):868-870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控 优化方案 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随着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建立具有国际化水平、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企业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诉求。企业管控是一个企业当中重要的管理体系,科学的企业管控体系建立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企业管控有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财务管控是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企业财务管控主要涉及企业财务相关的管理控制内容,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防止当中,关于企业财务管控的相关工作以及体系的建立仍然存在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果企业的财务管控当中存在问题,就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背景与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控的内容更加复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综合研究,进行财务管控的优化建设。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控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控制度不完善
我国对于财务管控的理论研究起步相对与国外较晚,因此相关理论都有所欠缺,虽然我国的企业当中对于财务管控的应用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因此一直未曾建立规范化的财务管控制度。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内容一直在更新变化,而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控制度发展相对滞后,其中许多内容与现代化企业的最新现状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现象。例如财务权力的划分不明确,相关财务管控战略目标制定存在缺陷等。而对于一些集团化的企业,其财务管控当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例如企业间经营策略不同导致其对于财务管控的决策不同,各个企业下属子企业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企业决策无法统一,企业集团缺乏凝聚力,整体发展受到影响。
(二)企业财务人员存在缺陷
对于企业财务管控的人员来说,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财务管控人员结构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化的企业财务管控人才。
在企业财务管控人员的结构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规范化的企业财务管控制度,因此对于相关人员的管理存在有较多问题,例如管理结构不完整,管理制度不规范,权利责任无法进行明确的划分。我国目前企业当中的财务人员管理系统并不全面,要实现高效、科学的财务人员管理存在较大难度,许多企业的管理更加倾向于一种事后管理,对于人员管理的控制力度相对较低,许多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当中缺乏专业化的财务管控人才,由于我国对于企业财务管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相关的人才也比较缺失,虽然财务类人才较多,例如会计等,许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符合企业财务管控的相关人才却仍然非常缺乏。许多财务人员只知“财务”而不知“财务管控”,同时财务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另外,企业财务人员当中尤其缺乏管理型人才,我国企业发展当中普遍表现出的一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意识,这对于企业财务管控与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三)企业财务相关的风险控制体系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的企业发展当中,关于企业财务风险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建设一直属于一个相对弱势的环节。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建立完善的、科学配套的风险控制体系对于企业财务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预警、以及风险处理等内容尤为重要。许多企业在实际运行当中缺乏风险意识,导致企业的发展对于风险难以把控,一旦遇到风险问题很容易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则会对企业的财务管控相关的业绩考核造成影响,该体系与企业的评价体系既相关也不相同。许多企业无法明确区分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直接将企业评价体系套用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当中,为企业财务管控带来了许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和制度的完善。
二、企业财务管控优化方案策略研究
(一)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管控制度
现代化企业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企业经济的发展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市场的走向,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管控制度。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财务管控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充分结合企业财务实际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控制度,并明确相关细则。财务管控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相关活动以及资金的流通运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监督,有利于企业财务活动的科学规范化。另一方面,通过制度的完善可以让企业的整体凝聚力提升,便于企业的管理。
企业财务管控制度应当包括多个方面,包括有财务预算、企业投资融资、核算等。在进行企业财务管控制度的建设过程当中,不仅要建立起相关管控制度,也要对应地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与考核制度,从而使企业财务管控制度进一步规范化,使企业的财务管控工作更加严谨,明确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促进制度的推进。
(二)完善财务管控人才队伍的建设
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控人员体系,对于相关的财务管控活动应当有组织的开展,例如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等活动。同时应当定期开展专业化的技能培训,通过专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充分提升财务管控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控考核制度,实现对于财务人员的综合考评。通过考核制度的建立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察,对于一些优秀的人才应当予以嘉奖,从而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向心力。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于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素质化教学,不仅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更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与管理素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尤其是应当具有财务相关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管理意识,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财务管控人才队伍。
(三)重视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
在现代化的企业发展当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竞争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企业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管控制度的优化应当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制定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充分将信息化建设与公司发展结合起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同时建立起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对企业的政策、文化等在共享平台上进行展示,建立起高效的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同时,通过企业信息共享平台还能够实现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与考核。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管控就是对企业运行的各个主要环节实现财务工作的管控,通过财务管控能够对于企业的各个环节的成本投入进行控制,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投资,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我国的企业财务管控工作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制度,因此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仍然存在有许多问题,相关企业在发展当中必须对此提起重视,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针对企业当中存在的财务管控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妙红.电网企业财务管控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2
[2]徐涛.房地产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
[3]孙飞云.浅析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核心内容[J].财经界(学术版),2015
篇3
Abstract: The equipment in natural gas production program are high-tension apparatus. The medium is combustible and explosive gas and flammable light hydrocarbon, so there are high risk in the producing program. FMEA is applied to natural gas production enterprises, to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risk in apparatus, and find out the weakn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work out the more comprehensive hidden danger identification lists, and crea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pointing educating-courses and testing-questions.
关键词: FMEA;安全管理;设备划分;风险分析;天然气
Key word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safety management;equipment division;safety analysis;natural gas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14-03
0 引言
安全管理是在良好生产的情况下,避免发生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T天然气生产企业将原放空的天然气进行回收利用,除去天然气中多余的水分和轻烃,生产出适合于外运和管输的合格的天然气。由于天然气为易燃易爆气体,危险性很大,所以做好安全管理非常重要。T企业为新企业,安全管理在初步阶段,要有效的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利用FMEA分析方法对生产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并运用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开发出相应的管控工具。
1 理论依据
安全管理实质上是风险管理[1-2],做好风险管理必须做好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常见的系统安全风险辨识方法[3]有:工作危害分析(JH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
FMEA[4-5]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功能系统,子系统,功能部件等,分析功能部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各故障可能导致的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进而找出导致故障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完成分析对象的安全风险分析工作。根据辨识结果预先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种分析方法不仅依赖于与设备设施相关的标准,更与现场员工的工作经验密切相关。可以说员工的经验决定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FMEA实施流程
2.1 成立分析小组
分析小组成员包括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安全专家,FMEA分析技术人员等。一线员工和安全专家的经验决定了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FMEA技术人员负责向小组成员介绍FMEA流程和方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整理。
收集基础资料:设备设施说明书,相关设备设施标准,企业及行业事故案例,安全评价报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2.2 确定分析对象
现场一线员工带领FMEA技术人员现场查看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并共同确定分析对象。
2.3 划分设备单元
将整个生产设备按功能部分、子功能部分、功能部件逐级划分,这样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4 识别设备部件
通过设备说明书及现场人员简单介绍,对设备部件的功能做初步了解。
2.5 安全风险分析
分析出设备部件出现故障后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导致设备故障的原因因素,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由相关专家及有经验的人员对辨识结果进行评价,最后由FMEA分析人员对辨识结果进行整理。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的直接因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的管理因素是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间接原因[6]。
3 T天然气生产企业FMEA分析
3.1 T天然气生产企业简介
T天然气生产企业注册资本4000万元,成立于2013年4月9日。其目标是将井流中的天然气和原油分离,并脱出天然气中的水分使其达到外运和管输的指标,同时回收天然气中凝析出的轻烃。
3.2 分析前准备
①成立分析小组。分析小组由固定人员和非固定人员两部份组成,固定人员包括:FMEA分析技术人员,天然气安全生产专家,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等;非固定人员包括:集团技术人员,设备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场站站长、班长、富有工作经验的一线员工,外包公司技术人员。
②确定分析对象。富有经验的员工现场介绍天然气生产企业设备设施,介绍内容包括:设备设施种类及其功能,生产介质的性质及其存在形式,生产工艺流程。通过了解初步确定分析对象,同时可以现场拍摄照片,用于之后培训课程的开发。
③收集基础资料。基础资料的收集:场站的建设资料,场站竣工验收报告,设备设施的说明书,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介质(天然气)性质说明、存在的风险、应急措施、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事故案例报告,应急救援演练,安全评价报告,相关的作业票,特种设备检查记录等。
④小组培训。由FMEA分析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FMEA分析方法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FMEA分析原理、流程、应用实例介绍,并明确组内各成员的职责。
3.3 T天然气生产企业设备设施划分
根据现场设备设施的查看以及相关资料查阅,经小组内部讨论,将T天然气生产企业设备设施按功能划分为采油树模块、61方罐模块、注醇撬模块、加热节流模块、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低温分离及混烃回收模块、混烃储罐模块、外冷系统模块、往复压缩机模块、辅助生产设备模块、公用设备模块共11个模块,对各模块继续按分子功能部分划分为部件,现在以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为例,见表1。
3.4 T天然气生产企业FMEA分析
设备设施划分完成后按照小组成员分工对各设备部件进行分析。以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为例,通过与天然气生产专家,企业设备技术人员,企业设备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场站站长、班长、及经验丰富的操作工人的交流讨论,最终确定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进站分离器罐体的主要故障是开裂,见表2。
从FMEA分析结果来看,高压分子筛脱水模块的进站分离器罐体的主要故障为开裂,安全风险为天然气泄漏导致火灾爆炸、设备损坏,污水泄漏导致环境污染是罐体面临,引起设备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①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安装时有吊装作业,作业过程中可能因为指挥不当导致车辆碰撞罐体。因此可以制定出相对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解决这一问题。②物的不安全状态。选择的罐体不满足工艺要求,未根据压力、密度、来液量、介质组分选择合适承压、容积、耐腐蚀的罐体,导致罐体开裂现象。可以制作出相对应的隐患排查单,解决这一问题。③管理因素。投用前未进行法定检查,投用后未进行定期法定年检,使用过程中未进行定期检查。可以制定出相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解决这一问题。
3.5 建议控制措施
通过对天然气生产企业11个模块的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现有隐患排查制度对设备设施检查不全面,企业员工进行隐患排查时大都依赖个人经验,因此制订了更加完善的隐患排查标准及清单,见表3。
②导致进站分离器罐体开裂的主要因素是安装时进行吊装作业对罐体的损坏,及安装前、投用后未进行定期法定检查,使用中未进行定期检查,因此应制定完善的吊装作业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
③现场人员安全知识与安全意识差,而且该企业培训内容浅显并且没有针对性,因此开发出适合本企业,更具针对性的安全风险培训课程,见图2。
4 结论
①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全面系统的进行危险源辨识,FMEA是对设备设施安全风险分析的合适的分析方法。FMEA分析方法将设备设施划分为各功能部件,分析出各部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这些故障导致的风险,分析出可能导致故障的因素,制定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完善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②根据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制作的隐患排查单有很好的全面性和实用性。③通过培训让企业各岗位员工掌握其工作中所要掌握的安全风险管控知识,是企业安全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安全培训内容空洞、缺少针对性;不能通过安全培训使企业员工意识到其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不能掌握如何管控安全风险。依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做出培训课程,然后与员工沟通,确定岗位类别,制作出相对应的岗位培训需求矩阵,根据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分配培训课程,解决了安全培训内容的不全面性和无针对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虹.浅谈FMEA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会议,2014.
[2]隋鹏程,陈宝智.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0-45.
[3]高进东,冯长根,吴宗之.危险辨识方法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4):57-60.
[4]黄子涵,陈全.模糊理论FMEA在煤矿胶带输送机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4,45(2):240-244.
篇4
关键词:发电企业成本管控重点
一、成本控制的定义及原则
(一)定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建立的一定时期内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主体管控生产耗费前和生产耗费中的成本消耗,预防和调节各种不利于成本的因素和条件,保证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加强企业抵抗内外压力的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生存能力。
(二)原则
成本控制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财政法规,维护国家财经纪律。
第二,坚持真实性原则,要如实反应企业经营成果。
第三,坚持效益性原则,选择最佳的、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案,明确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各项成本费用开支。
第四,坚持激励性原则,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激励企业员工共同努力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二、发电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方法及措施
(一)人是发电企业成本管控的关键
企业未来的发展的根基是员工,员工是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首先,发电企业应该加强成本管控宣传和动员工作,让员工树立 事业心与责任心,发挥其在成本管控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最终目标。其次,发电企业还应定时为员工安排职业技能与素养培训课程,让员工掌握更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更熟练的操作技能,使员工在成本管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发电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改革绩效管理制度,使企业分配制度更加深化,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导向与薪酬激励体系,将成本控制与个人发展绩效考核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建立健全的企业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二)生产安全是发电企业成本管控的基础
生产安全是一种思想理念,她改善了企业生产过程的劳动条件,克服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保证了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减少了企业成本支出,增加了企业产值。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企业应该从制度、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入手,保证企业生产基本安全。发电企业属于连续生产型企业,很容易安全隐患问题极易出现,因此,排查治理机制必须建立,做到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除此之外,发电企业应该定期、定时安排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企业各项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企业还要不定期的与同行业一起讨论、类比、反思生产事故的成因,当企业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拿出解决方案。
(三)精化成本管理是发电企业成本管控的手段
首先,发电企业应该提高成本管控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全的成本管控体系。发电企业应该将财务制度作为依据,将生产部门作业标准作为基础,结合发电企业的特点,整理成本费用核算科目,明确具体成本费用核算范围,规范成本费用支出渠道,最终完善企业成本费用的归集方式。
其次,发电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对此,发电企业应该整理好企业预算管理的办法,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控制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有效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下,引导企业各部门提高效益意识,将偏差预算纳入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将发电企业成本管理控制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使生产成本与消耗性指标降到最低。以企业计划目标作为先导,以企业预算管理控制作为保障,将预算管理控制与计划目标全面融合,提高发电企业综合计划成本管理控制能力。
最后,发电企业应该做好燃煤消耗成本的控制,针对企业重点项目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燃煤的消耗在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占70%~80%,因此,降低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关键在于降低燃煤的消耗量。影响发电企业燃煤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燃煤的价格、质量、使用技术和对燃料的保管。对此,发电企业应该管控好燃料采购的价格和质量,降低发电企业燃料入厂与入炉的热值差。
发电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研究判断市场形势,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保证燃料生产供应的前提下,做好采购价格的控制,提高采购燃料的质量,利用一切资源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发电企业还应采取积极的生产管理控制策略,吸取成功的成本管理工作经验,做好生产成本控制工作。对于发电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应做好管理控制工作,严格控制燃料入厂与使用的控制,规范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指标标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延伸上下游产业,实现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利益共享,共担风险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稳固企业在同行业市场上的地位。
(四)内控建设与风控建设保障发电企业成本控制效力
发电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应该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相关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效率与质量;在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素质的同时,加强企业风险管控建设,强化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检查监督工作,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努力实现发电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风险控制建设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目标,为企业成本控制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发电企业成本管控的视角仍然比较狭窄,还需要在今后的实现不断开拓视野,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效率,更加精细化的管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以便企业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在房企中,特别是中小房企,老板及总裁的智慧往往能够对企业战略的制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黄博文认为,不确定的环境、竞争的不充分以及行业规范的不成熟,要求房企总裁在制定战略时,要从定战略、搭架子、配资源、促执行和控风险五个方面来思考。
黄博文指出,房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先做大,再做强的发展逻辑。“做大”作为短期目标,体现在公司业绩及资产和市场方面,而“做强”作为中期目标,主要体现在ROE、组织能力、产品质量和资源上,短中期的目标都是为了最终的目的,即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又大又强的终极目标。先做大,再做强是企业制定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房企如何在短期内做大?黄博文给出了三种发展模式:其一,聚焦产品,做产品的深度和专度,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这种模式对市场及设计的挑战低,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低,同时具有低风险的优势,未来将会产生丰富的产品线。其二,既做宽度又做深度,丰富产品的内容,实现同一产品层次下的多产品线。这种模式对市场和设计的挑战程度高,管理复杂,未来的策略是资本运作和国际化运作。其三,聚焦区域,做产品和专业的宽度,产品走标准化的道路。此类模式对市场和设计的要求和管理都不高,同时具有较低的风险,未来策略是优化、固化产品线,以便于扩张市场。
对于企业的盈利模式,黄博文根据项目定位的策略将盈利模式分为城市价值高、长期定位的城市公司和城市价值低、短期定位的城市公司两种。前者注重项目的品牌定位,后者则应该更多地注重短期的利润和保障现金流。
篇6
关键词:券商;HR风险;控制
众所周知,证券公司属于“持牌”经营的机构群体,无牌照即无业务资格,所以牌照即是券商的生命源泉,“全牌照”则是各大券商努力奋斗的目标。证券公司作为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暴漏和发生同样会给公司牌照的保持造成严重威胁,若由于个别风险点的疏忽,被阶段性暂停某项业务,无疑是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维权意识也有了显著提高,所以高效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则显得格外重要。
一、券商HR风险的分类
在实践中,券商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分类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用工风险分类,除了各行业达成共识的劳动法律法规风险,还有证券行业特定的法规风险。1.劳动法律法规的风险。所谓劳动法律法规风险,即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差异,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人员招聘过程的风险、人力资源规划的风险、员工教育培训的风险、薪酬与福利管理风险、员工绩效评价的管理风险、岗位调整管理等风险事项。2.行业特定法规的风险。所谓行业特定法规的风险,即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行业协会等机构规范的证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主要包括证券执业资格管理风险(持证执业、信息公示、证书类型与执业范围一致规则等)、执业行为管理风险(执业区域限制、执业尺度把握等)和后续教育管理等风险事项。
二、券商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层的重视度不足。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我国证券行业逐步趋于成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年鉴2016》数据显示,投资者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截止到2016年底个人客户已达到2.08亿户,机构客户也高达约56万户(表1),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者和严酷的行业竞争环境,如何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客户吸引了企业高管主要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风险管理,根据证监会阶段性纰漏的行政处罚公告显示,部分证券公司甚至出现放任违规执业的现象,2016年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比增长约42%(表2),也体现了监管处罚的严厉趋势。2.未进行系统性管理。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关于券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分类,除了劳动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外,还有行业内的管理要求,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员工职业生涯阶段、不同的业务都有特殊的管理要求,“发现一点解决一点”这种松散的风险管理无助于有效提升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效力。3.对分支机构管控不力。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年鉴2016》显示,2010年至2016年证券公司总家数仅增加了16家,但营业部却增加了4919家,增加了107%,平均每家证券公司增加了33家。营业部数量的急剧增加,加之分布较散,无疑给证券公司的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增加了难度,如何有效对分支机构进行管理也已成为众多券商的一大难题。4.从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整个证券行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可提升空间依然较大,各地监管机构和证券业协会的行政处罚公告,各类问题正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足,比如证券执业资格公示信息不及时、离职备案不及时、无执业资格的展业、未按法律规定缴纳社保公积金等问题,小疏忽却酿成严重后果,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意识问题。
三、风险防御与控制举措
1.高层应重点关注。风险管理无小事,在当前行业监管环境下,“合规风险”问题具有一票否决权,因短期利益而忽视公司长远发展的潜力和资质,则得不偿失,所以证券公司高管必须高度重视,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2.实施系统性管理。2.1对风险点进行梳理和整合。杂乱无章的风险不利于人力资源团队对风险的系统性防御和控制,只有将杂乱无章的风险点进行“点-线-面”进行梳理、串联和明确。以下表为例,人事工作者可以按照不同用工形式、各类人员不同职业生命阶段进行梳理和确认,将各节点问题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更便于后期进行风险管理。目前证券公司的主要用工类型为合同制正式员工、证券经纪人和实习生三类,由于分支机构负责人较为特殊(行业监管要求特殊),故将其单列,下表以入职时和离职时/后作为示例进行梳理展示。2.2编制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手册。仅仅有完整的系统的风险点梳理远不能满足对风险的防控,同时还应明确如何应对各风险点,告诉人力资源团队尤其是分支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针对不同的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标准是什么,所以必须以风险点梳理为基础进行《风险管理手册》的编制,其中应包含风险点、管理要求、处理策略和处理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者根据《风险管理手册》即可应对常规的用工风险。2.3建立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风险管理手册》作为风险管理的标准和准则,用以指导人力资源从业者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和风险,但无法解决从业者的工作意愿和主动性,这时则需要一套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定期检视风险管理的效果、揭示风险管理的不足。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梳理明确的风险点基础之上,风险点与各类数据库结合(E-HR系统、绩效管系统等),风险点与电子档案的匹配,风险点与管理要求的匹配,定期输出异常信息报表,一则可以提示管理者提前做好防御或事后补救措施,二则作为上级单位的管理监督工具,整个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示意图如下:风险预警系统的运行不仅可以揭示风险和管理,同时可以作为各项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工具,异常信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工作或某环节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以异常问题为出发点寻求解决方案和优化路径,建立新的工作标准同步完善风险管理系统,达到工作持续改进的目的,其运行规则可参照下图:3.强化分支机构的管理。建立充分且有序的人力资源管理授权规则,哪些事项分支机构可以自主决定,哪些事项需要总部决定,授权规则将有利于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除授权外还应强化对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考核,从而强化分支机构负责人的风险管理责任和意识。4.提升人力资源从业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要想提升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水平,则必须同时提高其意愿和能力,这也正是人才培养所关注的两点。以公司总部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为责任主体分模块设计培训学习课程,培训过程应遵循人类记忆力曲线规律,以“随时化、碎片化”为原则,潜移默化的逐步提升整体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巧。综上所述,作为证券公司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应系统性考虑劳动用工风险和行业自律管理风险,用制度和规则指导实践,用系统运行检视效果,“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管理系统,才有可能逐步降低甚至杜绝风险的发生,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也将为公司资质的维护提供保障,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何小文.对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291.
[2]魏晓领.如何防范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探析[J].社会管理,2014(03):137.
[3]金军.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J].东方企业文化,2014(01).
篇7
随着经济科学的高速发展,我国大型桥梁工程的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但是,技术风险的分析与管理严重制约了大型桥梁工程的发展进程。论文通过对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分析与管理的研究,详尽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望对大型桥梁工程项目的发展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风险分析;桥梁工程;桥梁管理
1引言
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起的技术手段,其在保险、工业系统、工程项目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标志着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的崛起。在现展进程中,各类工程项目常常面临工期延误、费用超出预算等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环境复杂、项目技术越来越难以操作,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技术风险显著提升,严重危害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技术风险综述
2.1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定义:大型桥梁工程中因技术原因为工程建设带来的风险。实质内容是指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由于现代工程技术无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使现代工程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差异性,从而导致工程风险性提升,为工程质量和实施进程增加难度。依据对工程整体质量影响情况,将技术风险划分为3类:(1)在大型桥梁建设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风险称之为关键技术风险,作为影响大型桥梁建设的主要因素,其对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关系重大;(2)重大技术风险是指可以提供经验借鉴的风险,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会直接降低工程的成功率;(3)一般技术风险对工程的结果影响较小,在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中通过严格把控能够有效避免其对于建设结果产生的影响,也是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技术风险。
2.2技术风险分析
技术风险分析指对技术应用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认识,对技术风险带来的工程项目进行评估,并且通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出应对方法,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4点。
2.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作为特大型桥梁技术风险分析的基础,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为工程带来危害和的技术风险进行研究是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作为首要步骤,虽然在技术风险分析中较为简单,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2.2.2技术风险评估
技术风险分析需要由多个环节协同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技术风险评估作为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技术风险评估由3部分组成,其内容为技术风险测量以及技术风险损失估计、概率估计。技术风险损失估计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通过对工程建设中由于技术风险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损失进行评估,而技术风险概率指的是采用科学有效的数学统计原理对技术发生可能性作出合理预测。
2.2.3人为因素分析
人在生产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特大型桥梁工程的实施者,人为因素常常会造成技术风险的发生,在整个技术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其位置至关重要。人为因素的产生多数由于实施者对技术风险认识不足,监管不力,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能够达到有效控制技术风险的目的。
2.2.4技术风险的决策和管控
技术风险控制能够有效预防技术风险的产生,对技术风险控制的管理和控制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分为技术风险动态管理和技术风险监控。技术风险的决策和管控是技术风险管理的生命和血脉,对实现技术风险分析有着实质性意义。项目工程的决策者通过对技术风险进行分析,可以整体把握工程情况,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型桥梁工程的发展意义重大。
3技术风险管理
3.1技术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3.1.1技术风险意识薄弱
目前,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对技术风险的意识比较模糊,管理者未形成一定的概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为了追求工程速度和质量忽视技术风险的现象。由于缺乏技术风险的管理意识,导致许多潜在的技术风险没有得到解决,从而提升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
3.1.2缺乏科学管理方法
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桥梁工程却未能及时作出改变,一直沿用传统风险技术方法,无法实现传统技术到现代技术的转变,与世界发展进程接轨更是无从谈起。目前,外国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主流的技术为量化技术,而我国在技术风险管理采用的定性管理已经严重落后。
3.1.3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现代工程技术风险管理工作对管理者有着严格的要求。专业技能强、知识储备量丰富以及良好的素质内涵是现代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挑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现存的技术风险管理者多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对风险管理学未能进行有效的系统学习,导致管理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风险管理问题。
3.1.4缺乏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对于技术风险管理制度的确立,国家尚未建立明确的标准,风险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无技可依,更无法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1.5缺乏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型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经验越来越多,但是完善的技术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却一直未能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更是无从谈起。同时,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分析技术,严重滞后了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进程。
3.2技术风险管理对策
3.2.1提高工作人员技术风险意识
可以通过以下3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风险意识:(1)应在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风险意识;(2)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对技术风险的宣传,时刻保持施工人员对技术风险的警惕性;(3)工程结束后,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总结归纳,为以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2加强借鉴和学习
由于我国技术风险分析和管理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应加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技术,快速有效地提升我国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水平。
3.2.3培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让其了解工程技术风险的重要性;(2)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定期进行学习,聘请技术风险专家授课,与相关院校进行合作,开设技术风险管理课程,为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提供有效保障;(3)应结合实际,在桥梁建设工程项目中吸收经验,从而达到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
3.2.4优化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技术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桥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风险问题频繁出现。完善的技术风险管理制度是实现桥梁工程项目良好发展的前提,因此,应规范技术风险管理制度,严格风险管理制度标准。
3.2.5完善组织结构并加强技术风险管理
特大桥梁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技术风险管理部门有效加强管理体系,成熟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能有效提升桥梁技术风险评估效率。降低因技术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1]。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和管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技术风险和技术风险管理两方面作出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为相关工程提供指导性意见。
作者:赵静 单位:邯郸市高速公路管理局
篇8
摘 要 尽管每个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不同的,但源动力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收益和实现资产增值,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现在投资管理的有效实施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浅要阐述了投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对投资项目实现有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巨大助力,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投资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讨解决这些投资管理问题的方法,提出规范化投资管理是企业投资管理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投资 控制 管理 风险
每个企业投资的目的都不同,但概况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成长,为了获取利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在一定时期将利用价值不高的资金投入到特定的项目中去,不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还能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有助于企业占领市场,做大做强,或有利于企业提升社会形象,提前布局战略要地。所以说,企业投资的成败,特别是重大投资,对企业今后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投资管理是当今企业的必修课程。
一、企业投资管理概述
企业投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前的投资管理只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项目而已,只是单纯地从财务指标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在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投资管理已上升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之外,它不但包括财务管理的内容,还包括决策管理、人员管理和营运管理等许多方面。科学的投资管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为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把资金投向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面,需要通过研究和分析,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投资方案,经过对投资项目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并严格监管投资项目的投入与执行,以达到投资目标,获得投资收益,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促进企业对投资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投资行为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石是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决策是否科学主要体现在投资方案应是为其量身定做的,企业必需在投资前做好对市场环境的研究,仔细分析投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必须掌握投资环境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熟悉投资环境的性质与发展变化,认清投资环境各要素对投资项目的影响作用,提高不断适应投资环境的变通能力和行动能力,能随时按照投资环境的变换特质,采用适合的策略来应对。
投资决策时要重点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各类型风险对投资方案的作用力,做到全面掌控企业的投资行为和执行过程,以确保投资的实施工能严格遵照投资方案的规划来执行,避免因投资管理的漏洞而带来的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效率。
(三)促进企业规模化地发展
通过科学的投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扩充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通过投资提升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也使企业获取得了较高的资本报酬率,上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则实现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目标,取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
(四)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我国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处于转型阶段,是产业升级的时期,也就是对企业的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不管是何种行业,只有管理水平高,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才能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留下来。投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项目的管控措施,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在不断探索投资项目的管理体系,完善投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持续审视自身的管理模式,出台防范与化解本企业经营风险的措施,从而加速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现阶段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战略方向不明晰,投资决策孤立于企业整体经营决策
许多企业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没有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更谈不上自己独立的投资战略了,只是根据政府的区域或行业发展政策圈定企业的投资范围与项目。这些投资项目一般都对政策有极大依赖性,如果不能及时运用好政策或减少对政策的依赖度,一旦政策变化,随时都会面临投资损失的困境。政策调整和变化,不仅有政策规定的行业性审批的限制、还包括区域规划调整给投资企业带来的风险,另外政策选择上时间和空间的差距,以及政策执行力度的差别都是投资企业需要考虑的。
同时,企业投资的范围过多过广,把握不住重点,对投资项目的定位缺失,造成投资效率低下;或是投资目光短浅,以企业短期利润额和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充为目标,而忽略了企业的长远的发展目标,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必将导致企业的短命。
(二)企业投资决策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
许多企业的投资管理制度流于表面,执行度不强。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投资决策的各部门间职权不清,企业资产项目的投资决策权利主体不明确,企业的权力机构没有对投资决策建立严密的授权审批制度,从事投资决策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缺少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的制约等情况。这就造成很大一部分投资决策违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存在一言堂或凭决策者个人好恶的弊端,投资决策过程中信息不透明,投资决策人、股权持有者、债权机构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出面影响投资项目的选择。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对投资做出最佳决策。
(三)投资的风险意识淡薄
投资的风险就是在未来对投资金额的回收和投资项目的增值的不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是成正比的。除了投入资金本身所带来的资本风险外,投资风险还包括政策风险、市场环境风险、筹资风险、运营风险、技术创新的风险等,而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风险都或多或少地决定着企业投资的成败。
一方面,当今国内众多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一般都是跟风投资,只追逐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或项目,而忽略了这些高收益项目背后所蕴藏的风险,因此形成资源浪费和投资损失。
另一方面,比较多的企业在投资前所做的可行性研究中,对风险的类型认识和分析不够全面,对影响投资结果的次要因素估计不足或根本没有涉及,造成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只看可行性报告的固有分析,凭主观意识做出投资抉择,因而使投资风险增加。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缺乏对投资风险的管控机制,对投资总额和投资周期不做明确的规定,造成因投资额的不断扩大而使投资企业背上沉重的筹资包袱,甚至把企业拖垮。或是投资资金迟迟到不了位,使投资项目无法按正常进度开展,因而错过了投资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 缺乏对投资项目实施后的管理
目前企业大多只注重投资项目前期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和对项目的资金筹措,对投资项目的事中及事后管理控制能力却很薄弱。主要体现在:
一是项目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变化或未知事项、容易造成超预算投资,投资总额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就可能突破原有预算,投资效益、投资回报率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如果企业再出现资金不足,那项目很可能就中途流产。
二是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审批制度不严格,造成项目资金被挪用。
三是项目投资管理人员被授予的权限不明晰,致使投资项目后期评价不到位、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质量不达标、运营管理跟不上,导致投资项目的发展方向与当初的预期越走越远,不但不能获得投资收益,还加重了投资损失的风险。
因此,投资项目后期的管控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投资的项目上马后,必须对所投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若企业不在投资后的管控上下力气,那即使前期决策再正确,项目投资的成功率也必将大打折扣。
三、加强企业投资管理的思考
(―) 确定投资战略
一个企业的投资战略应建立在其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是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企业投资战略的确定必须依据本企业宏观发展战略的要求,或为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或谋求企业转型等为目标企业的投资活动就是为以后的经营行为所作的战略布局。所以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明确投资的目标,要有宁缺毋滥的魄力。
(二) 提高投资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建立健全一系列可行性较高的投资管理制度是企业做好投资管理的基础。
首先企业应有专门的投资部门或投资专员编制对外投资方案建议书。投资方案中应包括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是否符合公司经营发展方向。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投资项目的成本、收益情况,相应的资金筹集办法。
第二步是对筛选后的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评估报告。提高投资的成功率,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做好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大环境与微观项目相结合、静态数据与动态调查相结合,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
第三步是根据公司资金运营情况编制资金计划表,以确定投资资金的来源。
最后才是公司权力机构根据投资方案的材料进行决策审批。
投资方案审批通过后还应有相应的投资执行方案,其中应明确出资的时间、金额、出资方式及责任人。制定或变更投资执行方案时,也须执行审批程序。
(三) 控制企业投资风险
企业要减少投资风险,首先就是要找到控制各类风险的策略。对于因市场环境影响投资收益的市场风险,需通过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从而减少市场风险的影响。
对投资项目的获利前景因国家或项目所在地区的政策变化而受到不利影响的政策风险,在我国目前这种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切忌贪小便宜吃大亏,不能仅仅因为政策优厚而急切上马投资项目,应认真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加强与政府沟通,保证政策信息来得更快更准确后,才能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
对不能完全收回其全部投资的资本风险,首先要注意对项目投资总额的控制,使投资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其次是尽量降低资金成本,对投资方而言,就是要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不能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这就需要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四)加强对投资过程的跟踪与检查
首先是建立投资专员制度。投资企业应对各投资项目配备专员跟踪管理该投资项目,投资专员应定期将项目的进展情况,如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状况等向投资方做书面汇报。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专项汇报,并提出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其次是投资安全检查制度。投资方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包括对投资项目的进度执行情况、岗位配置、产品出产情况、财务状况、制度执行情况等各方面的检查。
第三是对投资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前期可行性分析中因出现重大差错的,或因、而造成决策失误的,或投资专员对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故意隐瞒不报的,都应追究其责任。
参考文献:
[1]刘金海.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经济研究导刊.2012(04).
篇9
质疑与思考
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三种说法:“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就这样做”;“过去一直是这样做的,我现在也就这样做”;“张三是这样做的,我就这样做”。乍一看,好像没有问题。“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就这样做”代表了一种从众的心态,大家都这样做了,应该错不了;“过去一直是这样做的,我现在也就这样做”代表了一种沿袭的心态,以前做了有问题,所有现在这样做;“张三是这样做的,我就这样做”代表了一种照搬抄袭的心态,别人这样做没有问题,我跟着做也是对的。其实这三句话体现出来的思考惰性。
项目安全管理有一个重要工作叫做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其中危险评价中风险性分值(D)= 事故可能性(L)╳暴露频率(E)╳后果严重性(C)。同一个危险因素在不同的项目上因为项目管理组织、作业人员、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同其风险评价值是不同的,在某个项目上是一般风险,但在另一个项目上可能是重大风险,不加以管控可能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通过《创新思维与企业管理》课程,让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要有强大的质疑精神,要举一反三,要多维度思考问题。就拿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教育培训来说吧。想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知识和应急管理能力。相关兄弟单位也都是这种做法,我们以前也是这样做过,实际上真是的效果不好。分析原因可能有(1)师资力量薄弱,(2)有组织培训,没有考评,(3)部分员工忙于工作,没有心事在安全学习上,(4)员工没有从事过安全工作,也不愿意了解。。。。。等等。针对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完成此项工作(毕竟现在中央、地方都重视安全,我们公司的安全形势也越来越复杂、严峻):
(1) 请专业老师分批次集中培训,在2-3年内培养出培训老师;
(2) 培训严格考勤,结业要通过考试;
篇10
这些企业在认识到现有加盟渠道的种种弊端同时,也意识到要改变现在的状况无论从资金还是人力物力上讲都是一个浩大漫长的工程。于是这些企业纷纷试水直营,一方面提升品牌形象,一方面也算给那些加盟商按了紧箍咒。于是直营成为各品牌战略的重要部分,直营一夜之间变成各品牌蜕变的魔杖,担负起品牌革新与壮大的重任。
然而建立直营体系谈何容易,首先是人力、物力、财力问题,其次还有对渠道的管控能力,毕竟如今的市场已经不同往日,要想开好一个店,做好一片区域并非易事,但是渠道扁平化始终是产品分销的一个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舞好渠道变革的魔杖——建立直营体系,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
直营能带给企业什么好处?
渠道扁平化,降低流通成本
我们可以用加拿大采购管理协会中国首席顾问王大勇的这句话来解释“渠道扁平化”这一热门词汇:“当大部分企业的竞争模式还处于低级阶段,即所谓的价格竞争。当这样的方式成为主流,大家就会考虑通过压缩渠道来实现成本优势。”简单来说就是削弱甚至取消商的势力,由厂方向经销商或自己的直营店供货,降低渠道运营和维护成本,进而降低公司运作成本,提高资本回报率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从鞋服行业渠道演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成本不断增长(推广传播竞争的升级造成竞争成本的攀升),制造商利润率持续下降。为了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渠道扁平化成为必然趋势。
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他们的终端网点已经相对健全,通过压缩渠道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运营费用从而增加利润;而那些知名度相对不够的品牌,力求减少渠道费用,提高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来进一步开拓市场,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渠道扁平化势在必行。然而,渠道的压缩必然伴随着管理跨度的拓宽,本来总部只要管理几十个商,一但把这个中间环节省略,就变成需要管控数百家门店,这不仅要求企业具有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且要求企业拥有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精准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而这两点多数企业就目前来讲是难以做到的。
开设旗舰店,树立品牌形象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桩生意是没有风险的。企业作为品牌运作商总希望经销商能够为他们多开店,开大店,尤其是那些开在一线城市繁华街道上的旗舰店。因为专卖店是品牌最直接的推广路径,专卖点的大小、形象、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的实力、品牌的形象。然而经销商开门店是为了赢利,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做面子、讲排场,他们关心的是利润和费用。开大店的确是好事,但是寸土寸金的店面租金,由不得他们这样做。因此,这样的事只好由企业来做。因为,企业毕竟是品牌形象得以推广的最终受益者,同时,在总部直营的情况下,节省下来的分销费用可以弥补店铺的庞大开支。
通过开设旗舰店,不仅可以广泛对外宣传品牌形象第一时间产品讯息和促销动态,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自己品牌的终端运作实操宝典,并形成一套操作手册,以指引加盟店提升店铺管理技能,复制成功模式。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实现品牌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缓解库存压力,疏通货品流
如今,在规模化大生产的环境下,生产周期延长,产销脱节成为必然,如何才能使产品适销对路成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的话题,期货定货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销方面的矛盾,但风云变幻的市场常常让期货提前半年的预言变得尴尬,是的,上帝都不能完全把握未来的市场需求。
于是直营店便责无旁贷的担负起消化企业库存的重担:消化企业库存,疏通渠道内货品流,回笼资金,增强消费者体验等等,直营店消化库存所带来的效益远不止是清理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另外,直营店在新品推广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直营店前面新品展示,但并不进行促销活动,将销售机会让位给加盟店,这样不仅提升了品牌整体形象,还增加了加盟商的销售机会和运作信心,一举两得。
快捷的掌握一线市场的真实信息
企业运作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但是经过经销商,商们传递后的市场信息,往往缺乏实效性和真实性,毕竟市场是变化末测的,同时经销商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提供的市场信息又往往失真。因此,企业要想快捷的掌握一线市场的真实信息就必须自建设网络,通过自己的直营店去了解目标客户的实际需求,第一时间掌握市场需求的真实信息。
提炼区域、门店运作模式,为客户提供参考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企业、以及商、门店运营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多数的经销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显得心有于而力不足,毕竟时代在飞速进步,他们的思想显得落伍,营销理念明显不足,这样就需要企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扶。企业直营体系的建立正是要提炼出一套能够使区域、门店健康运作的功能体系,包括货品管理模式,门店营运模式,团队管理模式,陈列指导,促销指导等,实现总部——区域——门店的共同发展。需要指明的是:直营店的作用不是在为他们输血,而是为他们建立一套能够持续造血的功能体系。
激励客户,优化分销渠道
当一个区域做的好的时候,这个区域的商就会沾沾自喜,总以为他是品牌的功臣,当这个商发展到能和企业叫板的时候,往往出现诸侯割据占地为王的情况,让企业是又爱又恨;当一个区域做的不好的时候,这个区域的商就开始不断的抱怨,抱怨企业的推广力度不够,抱怨企业的支持不到位。原因何在?商拥有的最大筹码是他的网络和渠道,如果企业不具备建设渠道的能力,那么这种叫板这种埋怨必将欲演欲烈,企业如何才能缓和矛盾?唯有为自己加筹码,这个筹码就是企业一定要对自己的网络有管控权。
而直营店恰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不仅控制了部分渠道网络,还能对其他加盟商起到监督促进作用。督促加盟商改进现有经营策略,胁迫加盟商改变现有自大态度。在直营店运作成功后,可以起到安抚渠道成员,削弱地方势力的作用。
- 上一篇:税收筹划的分析方法
- 下一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