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中国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相对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仍然偏大,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实践证明,要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建立矿山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有效地开展矿山安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的监督检查作用,促进矿山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使矿山生产的运行方式、管理形式和监督体制等走上正轨,才能使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根本好转。安全审计作为一项专门针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评价的独立审计活动,有助于督促企业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助于督促企业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有助于督促企业生产责任事故赔偿及时到位,有助于督促企业安全投入及时、足额等。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借鉴相关学科知识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安全审计的关键。
一、构建矿山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审计有别于常规的财政、财务审计,安全审计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人格化,审计客体由静态的会计资料,到动态审计对象(企业)的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从有形到无形,从客观反映到抽象分析。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度量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有效工具。为了提高这一测度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构建该评价体系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
在中国矿山企业开展安全审计工作还仅仅处于探讨阶段,笔者认为与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相比较,强调重要性原则对实践工作的开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重要性原则也是在指标设定过程中对安全审计工作重点、成本与效率的综合考虑。当然,随着中国安全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该指标评价体系将进一步改进,以满足全面性原则的要求。
(二)责任性原则
矿山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准确考评被审计单位及内部各部门和个人必须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即所衡量、评价的安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应是审计对象的职责范围,是其应当全部或部分负责,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是其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结果和过程。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及外部不经济性等特点,进一步造成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无证或证照不全非法生产,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违法违规生产。所有这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是矿山事故易发、多发、频发,重特大事故集中、长期以来尚未得到切实有效遏制的根源。责任性原则是保证安全审计评价结论切实有效必须遵循原则之一。
(三)简明性原则
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清楚反映问题的指标。由于安全审计评价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评价指标虽然要求全面,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所选指标变量过多,一方面资料难以获取,另一方面综合分析过程也很困难。同时不便于决策者应用,而且大大增加了安全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冗余度。如果所选指标变量过少,就有可能不足以或不能充分表征系统的真实行为或真实的行为轨迹。所以指标的设置要围绕评价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每个指标的含义要求明确,代表特征要求清楚,无相互交叉重叠现象。
(四)相关性原则
评价体系应与矿山安全审计的目标紧密相关,评价标准能够反映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能揭示被审计对象的具体安全生产状况及被审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程度。相关性原则与简明性原则具有内在一致性要求。
(五)动态性原则
安全审计评价是一个随着审计项目的发展而发展以及安全生产形势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客观上要求设置的指标体系具有动态特点,既能反映该审计项目的历史状况和现状,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能对未来的变化发展做出评价。同时能够适应安全生产形势变化、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六)地域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水文地质等条件不同,对安全的影响因子也不同,因此应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针对所研究地区及其主要问题选择评价指标。矿山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尤其注意遵循地域性原则。
二、构建矿山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定位
根据建立矿山安全审计评价体系的目标与原则,从范围层次上划分,安全审计评价标准分为总体评价标准和具体评价标准。所以在试图建立安全审计评价标准时,也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先确立总体评价标准,再逐步完善具体标准。在指标体系架构中,不仅在矿山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效用管理以及外部效应三个维度进行了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并且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内控制度、安全设施“三同时”、事故处理、安全投入等五个层面进行了体系的设计。当然,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审计人员可以随时按照实际情况增减,以增强其科学性、有效性,但主要指标需保留。
(二)评价权重的分配
评价权重的分配涉及到各评价维度的权重分配以及每一维度内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在构建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反映了该指标在整个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权重值应根据该指标对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影响程度及其实施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有主观法和客观法两大类,主观法主要包括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和数据包络法等。
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应该是主观分析法和客观分析法相结合的过程。此外,指标体系的构造过程可分为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和指标筛选两个阶段,即指标初选和指标完善的过程。该过程可以概述为:分解总目标、构造层次结构、建立预选指标集筛选指标、最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在构建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确定定量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并应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凡是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文件中对该指标已有明确要求值的就应选用国家要求的数值;凡是国家或行业管理部门对该指标尚无明确要求值的,则选用国内重点大型企业近年来满足安全管理要求所实际达到的中上等以上水平的指标值。确保定量指标的基准值代表了行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平均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评价权重的分配会因不同阶段、发展重点、矿山生产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而对情况各异的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我们不可能确定一成不变的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存在统一的指标权重,即使同一评价对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所不同。尽管卓越的绩效评价系统对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即按每个组织的需要和特点“量体裁衣”,但是反映社会满意度的指标,应该在安全审计评价体系中占据绝对的比重,社会评议信息应是评价结论的主要证据资料。
三、构建矿山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安全审计内容
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紧紧围绕安全审计内容设定。考虑到中国矿山安全生产实际以及政府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主张矿山安全审计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部分: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守和执行情况审计
该审计主要是对矿山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价时只需考虑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而不对法律法规本身进行过多地评价。评价时需遵循两条原则:首先,企业能否执行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其次,企业能否做到持续、全面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这也符合性测试重点之一。
2.安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运行情况审计
该审计主要是对矿山企业安全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保证整个业务处理系统控制目标的实现,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协调以及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进行评价。从而判定矿山企业各种安全内控制度的履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及时自查修订完善。为进一步确定安全审计的重点提供决策依据。
3.安全设施“三同时”情况审计
在安全设施“三同时”审计中,应该重点审查和评价与被审计单位安全设施“三同时”相关的下列内容:(1)被审计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的遵守情况;(2)安全设施项目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措施;(3)相关安全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和有效性;(4)有关安全资产、安全负债、安全支出项目等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情况。
4.事故损失及事故责任履行情况审计
该审计主要是对矿山企业事故损失及事故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为事故责任认定及事故赔偿提供决策依据。工伤事故赔偿审计主要集中在两点:(1)赔偿标准是否合法合规。(2)赔偿额度是否足额、及时。这一点往往也是事故双方争执的焦点。有第三方出具相应审计意见,有助于安全监管部门执法,切实保障受伤员工合法权益。
5.安全投入情况审计
安全投入情况审计是安全审计的重点。众所周知,安全投入不足是造成中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企业安全投入不足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有效监督。近几年,中国为扩大矿山企业安全投入资金来源及数量,建立稳定的安全保障资金渠道,颁布了一系列规定制度。由于安全投入效益的隐蔽性、滞后性、不确定性及其他原因(经济效益不佳、领导不重视、短期行为等),一些企业(尤其小型矿山企业)往往在安全投入方面“勤俭节约”。企业为了应付针对安全投入状况的检查弄虚作假。通过安全投入审计,能够有效监督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及使用情况,确保安全投入足额、及时。
(二)分级设立评价指标
矿山安全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花很大力气进行研究和实践。在这里我们先构思一个指标框架,许多指标还有待于讨论和完善。安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两个层次。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评价指标、企业安全内部控制情况评价指标、安全设施“三同时”、事故损失及事故责任履行情况评价指标和安全投入情况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评价指标的具体化。具体内容(见表1)。
安全审计的综合评价,应该以评价年度各项二级定量指标的实际数据和各项二级定性指标的专家评分为基础,按照各二级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值计算各单项指标得分,再综合得出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总分值。
单项指标评价分值=权重值× (1)
当>1时,按1计算。
二级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都采用百分制测评。定性指标采用专家评分平均值。
篇2
一、当前乡镇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的偏差。
多数乡镇认为乡镇的安全生产无足轻重,无关大局。主要理由有:工业化未成型,企业少,生产经营单位少,列为高危行业的企业更少,抓安全不出效益,更不出政绩。因此,不少乡镇领导在思想上轻视,工作上忽视,导致乡镇安监机构建设难,投入保障难,工作开展难。
2、领导方式上的偏差。
乡镇工作现阶段的重点是:抓经济上项目,办园区、建新村,主要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重经济轻安全,重发展轻安全,使安全与经济、安全与发展不同步,变成经济与安全两张皮的现象。因此,乡镇抓安全生产工作是应付多、落实少,表现为:有开会、有文件、有机构,但机构配齐、队伍配强、经费配足、精力投入都不到位。
3、体制机制上的偏差。
《安全生产法》只规定设立县以上安监机构,对乡镇没有明文要求,而且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安监体制本身就存在权力分散、职能交叉,地方机构与国家机构建设不同步的尴尬体制。因此,乡镇的体制机制建设更是五花八门,有安监所、安监站、安监办、安管办、安办等不同名称,而上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已把乡镇站所改为综合办、经济办、计生办、农业服务中心等机构,使安全监管这个多生孩子在乡镇更难立足,乡镇也只是应上级要求在经济办上加挂一个牌子,工作条件差,人员配备弱,且多为兼职,无法做到专职专能。加上法定职责不明确,使乡镇有责无权无利,乡镇抓安全生产有的是压力,缺的是动力。
4、实际工作上的偏差。
目前,乡镇抓安全生产主要方式就是抓大检查,注重的是查了多少次,出动了多少人,查了多少单位,重量轻质,忽视源头管理,忽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不利于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和本质安全的提升。
乡镇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末端、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生产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不打牢乡镇基础,整个安监体系的大厦也只能是空中阁楼。
二、强化乡镇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要着力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提高认识,升华安全理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搞好乡镇安全生产,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一环。首先,乡镇领导要增强安全意识,转变观念。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的保障,安全也是效益,安全也是政绩。其次,以培训和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安全技能为重点,强化对农民工的安全宣传教育。在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的转型期,农民工是工业化、城镇化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但是,他们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灾害自救和互救常识,他们是事故灾难中的最大受害者,强化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已刻不容缓。第三,全民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将生活安全、出行安全、生产安全、防灾、避灾、逃灾自救的知识、常识融教育教学当中。通过广播、专栏、宣传车、电视、网络普及安全法规和常识,形成全民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第四,重视做好基层和基础工作,将安全网络向村(居)、社区、工矿延伸,促使村(居)、企业建立健全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落实一岗双责,认真履职保平安。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政府,承担着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的重任,同时也是乡镇安全生产的直接承担者。温总理在今年全国安全生产会议上再次重申,省、市、县、乡镇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乡镇党政领导都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安全生产,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必须各自负责,从责任分解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制定、事故抢险救援必须一抓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档。同时,安全生产工作要与平安创建、精神文明创建、党的建设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平安的工作格局。乡镇领导成员抓安全生产的工作实绩要列入其业绩考核,作为上级组织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乡镇可以把安全责任的考核方式向村(居)类推,对村(居)负责人开展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情况述职,将安全工作成绩列为村级换届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建好队伍,发挥作用。
乡镇安监机构是乡镇安全生产工作的办事机构、执行机构、落实机构。建设好、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就能使乡镇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得到更好的落实。乡镇机构的名称、编制、职能、装备可以设区市为单位进行统一规范,提出一些硬措施,分年度实现,并从几个方面着力抓好队伍建设: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他们,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其次,组织开展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提高他们的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业务水平;第三,增强服务意识,让他们能够把服务贯穿于执法,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做到公平、公正、清廉执法;第四,要从政治、经济、生活上关心、照顾、帮助他们,培养一批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安监干部。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事故频发,工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威胁,这与工人安全意识不高,建筑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政府监管不到位等因素息息相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法制建设、安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方面着手。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所谓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制度标准,通过各种手段,对建设工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的活动。也是建设工程管理者对工程安全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安全制度管理
是指施工项目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必须根据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建立与工程特点相对应的安全制度,内容涵盖责任、教育、检查、电气、防爆、高空作业、劳动卫生等方面。
2. 安全组织管理工作
要求建筑工程公司健全安全机构和各项制度,培养专业化人才,依据相关规定管理安全生产。在项目建设中,对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早研究,防患未然。
3. 安全技术管理
是指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工程特点和现场环境、器械使用和施工材料,提出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消除危险,保证安全现状。
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建筑业的劳动力比发达国家更为密集,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大概需要2. 5~ 10倍的工人,事故的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多得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的大事,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建设部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颁布了诸多的规定和条例。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根本上保护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生命和社会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 机制方面
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建筑安全的法令法规,但相比发达国家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尤其是在监督方面仍需要加强和改进。①各个主体单位对应负的安全责任混淆不清,即使出现安全生产隐患也不能及时做出应有的处理; ②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针对性不强,对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有时不能及时严厉地惩处,同时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建筑企业,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有力度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 ③舆论监督力量不足,对安全事故未能及时和客观报道,甚至还出现漏报、瞒报、少报的现象; ④市场规范机制欠缺,尤其是业主市场行为有较严重的不规范现象,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很多业主拖欠工程款,要求承包商垫付资金;承包商由于不能及时拿到工程款,会在资金周转上遇到很大困难,从而影响对安全设施的投入; 工人也会由于不能正常领到工资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立情绪,诱发事故。
2. 执行方面
随着各行各业对“安全管理”的关注, 建筑行业逐步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更多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再加上考虑到实施安全管理所要花费的高成本,许多施工单位只是口头上讲讲“安全第一” ,做表面文章,重生产、轻安全,更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建设工程的行业特点,建设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构成及流动性大的特征,特别是安全文化的缺失,仍使建设工程业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年平均生产安全投入仅占GDP比重的0. 7% ,远低于发达国家3% 以上的水平,我国的用万人投入率比美国和日本低3倍左右,比英国低5倍左右。
四、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的对策
1. 完善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在安全管理过中,监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行业操作规范做好管理工作,通过抽检、督促、巡视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管理。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掌握技术规范的标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能力。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相互协调、互助合作,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完善我国《建筑法》规定和相关配套实施制度,使得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必须督促施工单位及时纠正,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必须启动追究机制,对未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单位予以行政、经济处罚甚至是要求相关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对违法施工安全准则操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的惩处,提高法律的执行力。
2.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管
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个人。加强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其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能力和事故解决能力。施工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规范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办法,组建管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筑单位和政府部门要把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训纳入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的机制内,工人只有在安全管理培训后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为了权重一致,应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这是工程安全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权利责相结合的责任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约束激励机制,完善考核目标,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工作中,促进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3. 加强职业教育,营造安全文化环境
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当前建筑工人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偏低和技术教育缺乏的情况,应当加强对工人的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的防范意识。在给职工进行安全职业教育时,可以从具体案例分析入手,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学习效果。在工作人员的培训上,要严格实行一线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已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加强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的专业培训和定期考核。创建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满足农民工对工作技能提高、安全生产和业余生活丰富的多重需求,营造安全文化环境,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推进工程安全管理。
4. 落实经费,实行目标安全管理
根据建设部《建筑安全现状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对费用组成、工程概(预)算编制、招投标项目费用单列,以及对报价、合同、使用、支付、总分包管理监督检查等都有明确规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明确职责,确保安全文明专项措施费用到位。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查处违规行为,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费用落实。
总包方以承包总费用的5%为标准,建立安全管理专项费用概算,安排专制财务进行经费管理,并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财务计划开展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对于没有按时、足额、合格的完全经费使用的部门和个人将予以通报和绩效考核扣分的处罚,积极促使已落实的经费及时开支,从财务支持角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篇4
关键词:建筑安全;高处坠落;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U673.4 文献标识码:A
1 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包含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行政;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2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2.1 建筑业的施工特点
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用工多。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是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措施。
2.2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2.2.1 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阴阳合同、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2.2.2 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清楚、未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到发挥,形同虚设。
2.2.3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或缺乏安全技术交底,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2.4 有的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人员缺编,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处罚依据,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 安全生产相关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工程为8层框架结构,总高度28m,建筑面积3800m2。外脚手架采用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事发当天下午,混凝土工人被负责人安排搭设三楼脚手架,工人在未系安全带的情况下,站在自放的钢模板上操作,该模板长1.50m.宽0.25m,搭在脚手架2根小横杆上,没有任何固定。当工人竖起一根6m长、约24kg重的钢管立杆与扣件吻合时,在脚手板上失去重心随钢管从8.4m高处一同坠落,安全帽跌落在2m以外的地方。送医院后,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3.2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类别:高处坠落;事故级别:四级。
3.2.1 直接原因:死者因未经脚手架搭设技术培训,无操作证上岗,安全意识淡薄,对规章制度遵守不严,虽戴安全帽,但高处施工未系安全带,不按操作规程施工,在搭设过程中对关键部位操作要领不清,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3.2.2 间接原因:一是,负责人安全意识差,严重违章指挥。负责人明知工人从事的是混凝土工工作,未接受过架子工专业技能培训.在不具有架子工操作证,未系安全带和无安全防护的情况下,置安全操作规程于不顾,安排无证人员进行高处脚手架搭设。二是,项目部在与负责人签订脚手架承包协议时,只强调必须持证上岗,而未认真核验特殊工种操作证。三是,工地负责人未发现或发现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施工,虽口头指出,但未能严厉制止,及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杜绝违章施工。
3.3 违反的相关规范、标准
3.3.1 死者未经脚手架搭设技术培训。无操作证上岗,违反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中“4.1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5.1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准许独立操作”的规定。
3.3.2 死者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和无安全防护措施,并站在未固定的钢模板上操作,违反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中关于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有可靠的立足点并系好安全带的规定。
3.3.3 施工单位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未认真核验特殊工种操作证,违反了《建筑法》第36条、第46条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使企业的制度健全落实,工人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
4 结合安全生产法对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的思考
4.1 搭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4.2 实行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制度,对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业绩实行考评,作为年检或注册的依据.规定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
4.3 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
4.4 建筑企业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总的安全管理目标,包括伤亡事故指标,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目标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项目部与施工管理人员和班组必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将安全管理目标按照各自职责逐级分解。项目部制定安全目标责任考核规定,责任到人、定期考核。
4.5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每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事故。
4.6 施工企业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既要做到有针对性,又要简单明了。
4.7 建筑企业和项目部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
4.8 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进一步高度重视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机构、人员、职能、经费”问题。
4.9 加大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力度,把好入场关。特别是对塔机等起重机械作为特种设备采取备案、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对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实行登记、验收、检测制度,使起重机械的管理逐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水利建设;安全设施;现场布置;策划;控制措施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velopment, the author after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y the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in this paper, water conservancy safe civilized construction plann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explained.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afety facilities; The scene decorate; Planning;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安全文明施工策划基本内容
1.1策划说明
阐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及范围;水利工程项目规模、性质、地理位置及特殊要求;周边环境因素要求;主要工艺、材料、设备及其主要危害,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前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等。
1.2安全策划的依据
水利工程安全策划的依据主要是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消防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其他依据等。安全策划的原则包括:目标导向原则,预控原则,系统原则,全过程、全方位原则,动态管理和控制原则,可行性、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原则,实效的最优化原则,持续改进原则。
1.3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施工单位应制定项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反映施工单位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宗旨和努力方向。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至少要包括,对本项目遵守国家及水利行业等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等的承诺,以及对承包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形成正式文件,通过印发、张贴、培训等手段,使每个员工了解方针的主要内容,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4安全目标
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并形成文件。项目安全目标应:与所在企业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协调一致;应包括安全指标、管理达标的要求和可测量考核。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应综合考虑下述各因素:项目自身的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结果、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识别结果、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经营和管理上的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和意见。总目标应是以控制事故为零的目标,如控制人身重伤事故,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不发生一般及以上机械设备损坏事故;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不发生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垮(坍)塌事故;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1.5适用的法律法规
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应建立有效渠道,识别并获取适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消防等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并编制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清单。当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修订、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更新。
1.6安全组织保证体系与监督管理体系图
水利建设工程安全根据工程规模和性质分级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会),企业最高管理者任安委会主任,安委会其他成员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安全组织保证体系与监督管理体系框图如图1、图2。
图1×××经理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图2×××经理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督体系框图
1.7现场总体布局
1.7.1视觉形象
场容场貌的视觉形象主要通过施工总平面规划及规范建筑物、机械设备、装置型设施、安全设施、标志牌等式样、标准并配以视觉形象设计来达到现场视觉形象统一、整洁、美观的整体效果。
1.7.2模块化管理
现场施工总平面按实际功能区划为各个功能模块,分为办公区、生活区、建筑施工区、安装施工区、设备材料堆放等区域。模块区主要由现场环形混凝土道路、塑钢网板、铁艺栏杆、钢管栏杆分隔而成。
1.7.3施工区域化管理
施工现场实行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化管理,如: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搅拌站、土建预制厂等。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域主要由安全围栏或脚手管围栏(红白相间色标)围护、隔离、封闭,并按要求悬挂五牌一图,实行定置管理。
1.7.4厂区围挡
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先期修筑成厂区围挡,便于进行安全保卫工作,并对围挡内侧按设计要求进行初粉刷,增强厂区亮度。
1.7.5施工场地
现场施工场地应自始至终保持平整。基坑、沟道开挖出的土方,必须立即清理运走,并堆放到指定的弃土场;运输途中,应采取防止土块抛洒的措施;土方在现场存放,应经常性进行成形整理。
1.7.6道路
生活区、办公区和现场施工区的主要道路必须都是混凝土路面,并构成环形通道;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应符合规程的要求;道路两侧应形成排水坡度,并用砂浆抹面;道路应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基本修筑完毕。
1.7.7道路标志
厂区主干道两侧设置国家标准式样路标、交通标志、限速标志和区域警戒标识。
1.7.8排水沟道
道路两侧修筑砖石砌体排水明沟,全厂区排水系统必须保持畅通。
1.7.9道路、排水沟维护
厂区道路及两侧排水沟道日常清洁维护工作由项目法人确定某一承包商负责,保证路面无泥土淤积,排水畅通;主干道两边严禁堆放物资;土石方开挖和特殊物件运输时必须编制专项道路管理措施。
1.7.10建筑物
整个现场只允许存在三类建筑物。一类:承包商项目部办公区为活动彩钢板房,具备集中办公及办公自动化条件;二类:专业工地和班组为轻钢龙骨水泥板活动房或砖石砌体房或集装箱;三类:临时工棚及机械挡雨棚等为彩色瓦楞板房。
1.7.11装置型设施
一类宣传类,含宣传栏、标语、彩旗、灯箱等;二类道路交通类,含路桩、指示警示牌、减速坎、禁行标识等;三类区域围护类,含围栏、塑钢网等;四类废料垃圾回收类,含各类废品分类回收设施、危险品存放点等,塑料回收设施采用市场购置的不锈钢或蓝色垃圾桶;五类标识类,含设备、材料、物件、场地标识,规程、规范、职责等。
1.7.12大型标志牌
项目法人办公区、施工承包商办公区、施工区应分别设置若干块大型标志牌,分别喷绘“六牌二图”(六牌:工程概况牌、施工单位名称、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方针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纪律、工程组织结构、工程里程碑计划;二图:施工总平面图、安全文明施工区划图)等内容。
1.7.13设备材料堆放
施工现场设备材料实行分区堆放,定置化管理。设备材料堆放场地坚实、平整并垫有碎石子层,地面无积水;各种物资排放有序,标识清楚,设备材料码放整齐成形,安全可靠。
此外还有机具、工具房、电焊机集装箱摆放、吸烟室与饮水点的设置以及绿化相关要求等内容。
2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设施
承包商应针对现场特点,配制相关安全设施,如孔洞及沟道盖板、临时防护栏杆、柱头托架、安全网与滑线安全网、配电箱与电缆、施工照明、安全隔离电源、漏电保安器、电焊机集装箱与二次线通道、安全围栏、安全通道、安全标志、氧气、乙炔箱及卷扬机罩棚、消防水系统、危险品库房、废料、垃圾分类存放场、废料垃圾通道、现场厕所、污水沉淀池、污水检测口与噪声监测点、油料与化学水剂防渗池、废液回收设施的设置要求等,原则上以规范、美观和满足安全要求为准。
3个体安全防护装备及进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纪律
规定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注意和遵守的事项,如注意安全警示牌规定、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室以外的任何地点吸烟、严禁擅自进入危险作业区域、临时进入现场的载货车辆实行登记准入制度、进场车辆(包括非机动车辆)必须按标示路线行走和指定区域停放等等。
4工程项目开工必须具备的条件
应明确工程项目开工必须具备的条件,如项目法人已与承包商签订了“工程承发包合同”、“安全施工管理协议”、“安全责任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并经审查批准;安全文明施工总体措施及现场视觉识别系统已编制完成并实施、安全与健康工作程序已编制完成并经审查批准、安全施工措施编审程序表已编制完成、已建立健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台帐已建立齐全、进入现场的全体员工经过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知识教育培训,考试合格上岗、特殊工种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全体员工经过身体健康检查、现场“三通一平”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厂区围挡已全部建成等相关内容要求。
5施工阶段安全文明施工主要控制措施
5.1安全施工措施的编制与执行
施工单位应针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对风险值较大的重要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重点预防和控制。涉及到的单项工程在作业指导书中须列出清单并提出预防与控制措施。安全施工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靠性。严格执行技术交底程序,交底与接受交底人双方签字确认。项目开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条件的检查与确认,不具备安全文明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工。重大施工项目、重要施工工序、特殊作业、危险作业,必须执行安全施工作业程序。施工人员只有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施工的权力,未经批准,不得更改措施。
5.2安全设施
保证安全投入,实施安全设施标准化,使现场具备完善的安全文明施工条件。拆除安全设施必须经过书面批准,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施工完后及时恢复并报告批准人。
此外还应明确高处作业、起重运输作业、水上作业、立体交叉作业、爆破作业、洞室作业、设备和临建设施拆除作业等重要的危险作业工序,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应采取特殊的控制措施,以及脚手架、施工用电、成品、半成品保护与防止“二次污染”、现场清理整顿、职业健康、防止噪音、烟尘、粉尘等公害、消防、保卫与交通安全管理等相关要求。
5.3应急管理
应结合工程进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好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编制《应急预案》,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无法抗拒的灾害进行预防控制,并根据《应急预案》的专业特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应急演习。针对应急预案要求配置的,含车辆、材料、工具、人员、资金、通讯手段等。明确紧急联络与救护体制,并将紧急联络与救护体制内容要求宣传到每位员工,紧急联络电话制作成标识牌置于醒目地点。
5.4分包商安全资格和管理要求
在工程开工前,对分包单位的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和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员、工地负责人等的资格和阅历进行审查,严禁聘用无资质、无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部人员无资格和阅历的分包单位。对分包方资质的审点检查分包方的施工技术能力和安全情况。要求分包商结合工程特点,认真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内部管理评审工作,全面推行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技术,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确保管理绩效得到持续改进。
篇6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3.1.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3.1.2结合本公司、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3.1.3结合本公司、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3.1.4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3.1.5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3.1.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公司、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3.1.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3.1.8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2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3公司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3.3.1针对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事故类型的,由董事长组织编制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公司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3.3..2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组织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①公司专项预案包括: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防洪预案。
②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3..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重点部位(包括重大危险源),由所在车间主任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4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3.4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4应急预案的评审
4.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4.1.1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4.1.2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①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公司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②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4.2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4.2.1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成员包括公司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涉及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
4.2.2组织评审。评审工作由董事长或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4.2.3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编制组织者应认真组织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4.2.4批准印发。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由董事长签发,现场处置方案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签发。
5应急预案的备案
5.1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5.1.1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5.1.2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5.1.3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5.2公司应当向接受备案的上级部门,领取备案登记证明。
6应急预案的实施
6.1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6.2各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6.3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6.4公司在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时,同时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6.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6.6应急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6.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6.7.1公司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6.7.2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6.7.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6.7.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6.7.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7.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6.7.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6.8公司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篇7
一、安全技术培训调查的背景和的现状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也对煤矿企业提出了强制性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严格要求。对在新体制下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出了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重要。 据查阅资料统计,1981-1999年,全国煤矿职工死亡人数114878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5.94。而同期美国煤矿死亡人数仅为1261人,特别最近三年煤矿死亡人数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1994年以后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此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差、能力较低,构建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存在问题
从大量事故调查资料分析结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说明,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减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抱着敷衍了事和走过场的态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三、规划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杜绝“一劳永逸”的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为使安全培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培训规划措施如下:
1、 安全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劳动法》等。 (2)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性质和危害及防治办法;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电气安全技术、井下现场救护常识等。 (3)煤矿安全技术法规。主要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一通三防”责任制和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等。 (4)煤矿事故分析和处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矿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特征、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技术方法的理论和防治对策等方面。 (5)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 在具体培训中,可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安排选用不同的内容。
2 、培训形式 (1)入矿培训。对象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脱产培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间为2个月。但在实际中很多矿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内容简化,时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使得进矿的新工人刚一参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质就先天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违章埋下隐患。 (2)现场培训。对象包括经过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 (3)脱产集中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对特殊工种和各级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和定期安全培训,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4)在职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没有时间或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的各类人员,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训,利用会议间隙培训,利用有关图书资料自学等。
3、安全技术培训措施
(1)对安全培训设备与教学管理要两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有些单位要么只重视更新培训设备和教室的装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一应俱全,但对培训具体计划和落实执行情况疏于管理,人员培训缺少明确目标;要么只注意落实计划和任务数,但由于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室或专职教师不足,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安全培训变成走过场。为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许多单位也对 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且只要参加学习就能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由于生产比较紧张,全员培训经常得不到落实,生产能手、技术骨干和单位正职等人员需要参加培训时经常因为人手紧和工作繁忙无法参加,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指派他人参加。最后培训部门和接受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指标虽然完成了,双方皆大欢喜,但并未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3)增加安全培训投入。如在安全培训资金安排上,美国煤矿提取比例为0.02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国矿工高中以上占77%,其中大专以上占15%。相比之下,我国煤矿职工素质低,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较低。为提高本单位职工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大安全培训资金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的被动局面。
(4)加强和改进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作为安全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往往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课主要靠聘请生产技术人员来讲授。虽然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各种规章制度比较熟悉,但受时间和精力限制,难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系统性。表现在教学上,对培训的具体方法研究较少,讲授时具体技术法规讲的多,理论和案例讲的少,而案例教学是培训中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抽象,没有具体,讲授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使安全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篇8
【关键词】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管理
我国电力事业以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并呈现出工期长、规模大、作业环境复杂、投资大等特点,因此,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均离不开安全管理,特别是在电力设备的安装环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活动。安全是第一生产力,而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自身的特点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隐患也较多,施工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对整个电力工程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必须将安全管理放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位置,积极采取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控制,以保障电力工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一、安全管理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重要性
1.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是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要求。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和劳动安全监督工作的报告的通知》规定,生产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必须贯彻“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为指导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因此,加强安全管理,是电力设备企业开展安装工程的重要任务。
2.加强安全管理,有利于加强技术人员的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安装工程中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切实履行现代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社会公正、文明与安全。
3.通过对施工单位作业环境及作业行为的严格约束,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也使之与国内外电力工程项目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流趋势相适应。
4.加强安全管理,有利于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实现电力设备安装项目成本与质量的最优化,改善企业现阶段管理方法不适当等不良状况,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与国内电力施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各级政府以及电力行政部门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加大了安全管理监管力度,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采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投入了相当大的管理资源,使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社会中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体现出我国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有效的剔除。其中存在的问题有:
1.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力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使得电力设备技术含量日益提高,新型的高科技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然而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在安装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与标准,操作不当,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不够重视,这些均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2.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目前的电力行业的施工安装等单位仍存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等现象,尚未全面贯彻落实行业及政府部门所要求的现场安全组织措施及技术措施,安全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也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安全工作仅流于形式,导致安全隐患和事故较多。
3.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安全施工管理知识较为欠缺,没有熟悉和遵守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及法规,严重制约了安装工程工作的安全性。
4.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安装工程工作缺乏监管,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电力工程的设备安装施工单位对工程的进度及质量等更为重视,仅仅追求企业的高效益,却忽略了电力工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追求目标,效益至关重要,而安全生产也是实现企业高效益的重要环节,但部分管理者片面认为安全工作投入大,却收益低,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往往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意识安装工程在安全管理的漏洞。
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
为了保证电力设备安装工程顺利进行,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因此,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一方面,通过岗位技能培训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之安装施工行为符合安全操作规定,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另一方面,通过安全知识宣传巩固和提高安装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对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在安装工程中时刻注意安全,避免产生麻痹心理,从而营造遵章开展作业的良好氛围。
2.完善对施工安全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对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监督,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查,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安全风险进行安全性评价,及时发现安全管理漏洞,并加以改善。同时做好张贴安全标语、安置安全措施施工牌等工作,注重安全施工细节。此外,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防护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管理。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防护设施,应定期进行清理与检查,减少安全隐患。在电力设备安装之前,应进行严格的测试,使电力工程的质量安全及施工安全得以保证。尤其对电力设备而言,应特别注意检查其绝缘、接地等部分的性能,以防止漏电等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应注意合理安置安全用具,将其放置于专用空间中,应有序地安放,不可混乱,尽量降低环境对其质量的不利影响。
3.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负责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促进管理责任到位,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其项目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根据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职责落实到每个部门及个人。加大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加强对安全事故资料的调查和总结,并重点监督安全隐患较多的重点安装施工环节,同时,还应做好监督反馈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中,严惩违法作业行为。
4.加大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
加大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安全投入,合理分配安全预算,是确保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的要求。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树立长远的眼光,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注重各类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工作,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例如安全帽、绝缘防护罩、绝缘操作棒等,并做好质量检验,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和条件,电力设备施工单位不可仅为眼前利益而刻意缩减安全管理投入,否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经济效益也将受到巨大的损失。
5.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安全规章制度为电力工程安装工程的安全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电力工程企业应积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由各个部门加以落实,以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应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我国有关电力工程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做到合法文明施工,以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同时,对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违法违规施工行为,应加以严格处理,以保证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切实做到安全施工。
四、小结
目前随着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规模的增大,其安全管理工作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电力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高难度。现阶段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管理中仍存在许多漏洞,因此,电力工程单位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以安全为中心,采取全方位的安全监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并推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翔.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2).
[2]翁蔚.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J].科技传播,2011(23).
[3]刘惠敏.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J].华东科技,2013(4).
篇9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Q08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75-01
危险化学品是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其特征是: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需要特别防护的。一般认为,只要同时满足了以上三个特征,即为危险品。如果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在不同的场合的叫法或者说称呼是不一样的,如在生产、经营、使用场所统称化工产品,一般不单称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都称为危险货物。在储存环节,一般又称为危险物品或危险品,当然作为危险货物、危险物品,除危险化学品外,还包括一些其他货物或物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称呼也不一样,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称“危险物品”,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称“危险化学品”。那么如何管理危险化学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建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但是我们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重视不够,表现为不结合本单位特点与实际情况去编制各项管理制度,而是参照其它企业的管理制度,不经认真讨论分析就照搬。形成管理制度与实际操作两层皮,特别是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或通过了安全评价,就不思继续加强管理、持续改进和对安全条件不断完善。因而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要求。我认为,除定期对其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法中的每一条规定都是用血的经验和教训写成的,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完全必要。通过理论和实际案例说明做好安全工作必须从根本上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造成“人的失误”和“物的故障”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常是管理的缺陷。管理缺陷虽然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人们常说的“隐患”来自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危险源,而且是和管理的缺陷或管理人员失误共同偶合才能够形成;如果管理得当、及时控制,变不安全状态为安全状态,则不会形成隐患。客观上一旦出现隐患,主观上人又有不安全行为就会立即显现为伤亡事故。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如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定期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厂(区)内要进行内部定期培训教育;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要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价等。所有的培训教育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目的就是要促使企业减少不安全行为的产生。而进行安全评价,一方面帮助企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岗位责任及应急救援预案,使之切实可行;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找出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以达到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条件。
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
不是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进行了安全评价,企业就存在绝对的安全。所谓安全就是事故风险达到了合理可行,并尽可能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减少风险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无论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还是采取防范措施使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都要投入资金、技术和劳务。因此,通过了安全评价或发放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是指在我国该行业的经济、技术现有情况和对危险危害因素后果、危险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安全投资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优化的前提下,提出一个比较合理和可接受的安全生产条件,不是指危险性、危害为零。合理和可接受的安全生产条件是指在规 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的最佳的可接受风险程度。因此可接受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人们对危险根源的深入了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而变化。同时风险可接受并非说放弃对这类风险的管理,因为风险随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可能升级为高风险。所以应不断对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始终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三、从安全生产实践看安全管理的意义
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操作规程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工厂称其为“三大规程”,是指导生产,保障安全的必不可少的作业法则,具有科学性、严肃性、技术性、普遍性。这一项是我们衡量一个生产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发现,有的企业就认为有没有一个样,只要能生产就行,这是一个典型的化工生产“法盲”,他们孰不知这“三大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是前人从生产实验、实践中得来,以致用生命和血的代价编写出来的,具有其特殊性、真实性。在化工生产中人人不能违背,否则将受到惩罚。有的企业领导曾说:“我们以前就是这么干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违章的),没出过什么事,不要紧”。这种麻痹思想绝对要不得,尤其是作为企业的负责人。违章不一定出事故,但是相反,出现事故的必然是违章而造成的,这就验证了海因里希“1:29:300”的著名法则。通俗地讲,多次违章必然会发生事故,多次小的事故发生,必然酝酿着重大事故的萌芽,这是我们常说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工作超前管理,超前控制的基本法则。
四、对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几点参考意见
责任落实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防控结合”的安全理念,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分解落实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危险因素辨识、评价、控制和监管工作;逐步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活动,规范管理,持续改进,建设本质安全企业。我们深知,对于安全,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仍须“警钟常鸣,时刻警惕”,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篇10
关键词:安全;保护;制度建设;强化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方针,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安全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因而,抓好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在此,就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抓好安全工作,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障,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中的“制”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机制。作为机制则不仅仅包括制度的所有内容,更重要的是包含了确保制度得以有效落实,以及确保制度本身先进性的所有因素。
而我们要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就应当侧重在机制建设上。在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而且要制定保障这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得以执行和落实的保障措施。
二、抓好安全工作,需要培养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
(一)是培养职工自我安全意识需要提炼一套具有自己单位特色的核心安全理念。我们应当根据自己职工的文化层次、阅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提炼一套职工易懂、易记,能被大家所接受的核心安全文化理念,达到培养全体职工自我安全意识的目的。
(二)是培养职工自我安全意识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如果今天讲这个重要,明天讲那个重要,使职工无所适从,认为是搞活动、一阵风。“雨过地皮也不湿”。特别是在监督检查方面,更需要持之以恒地抓。
(三)是培养职工自我安全意识必须做到齐抓共管。既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也要有行政处罚手段作辅助,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它需要齐抓共管,需要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名职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全体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生产坚不可摧的防线。
三、抓好安全工作,还需要提高职工的生产安全意识
提高职工生产安全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会议、学习班等各种形式学习法律法规,使全体职工能够认识到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二)是普及安全常识。我们要通过张贴安全宣传画、开办讲座,把一些常用的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
(三)是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着手。要从安全教育工作经常提到的“三不伤害”入手,要告诉全体职工,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每个职工身心健康。
(四)是以身边耳熟能详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为教材。要以在社会上影响巨大或者是发生在身边的生产安全事故为案例,做到举一反三。
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还应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全面认识安全管理的意义。安全管理工作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等处罚,企业招投标受影响;二是一旦发生事故,牌子被砸,形象受损,市场减少;三是发生事故导致的经济赔偿、设备损伤。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企业安全管理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法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二层是项目经理,是工作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第三层是班组。三个层次分工不同,管理侧重点不同,但在管理中必须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一项决策做出之前,应把方案拿出来,由企业法人组织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组织一线施工人员逐层进行讨论,做出反馈意见,必要时可以跨级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正确和实施的顺利。
(四)激励化的管理动力。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五)情感化的管理手段。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在企业内部,每一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全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久性的系统工程,只有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好综合性工作,全面提高大家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才能最终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医药行业营销策略
- 下一篇:纪律作风建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