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体系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课程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课程体系

篇1

别是改革课程体系。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9-0066-02

一、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而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高等院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合理设置课程。学生知识的合理结构和技能的获得是通过相应的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实现的。高等院校的公共俄语课程系统划分为基础俄语课和专业俄语课两部分,每部分各有不同的要求,二者应达到和谐的统一。

从现行的课程体系来看,至少存在以下几点弊病:

1.在读、听、说、写技能的训练中,没有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未来工作的需要系统地研究应该培养学生具体的读什么、听什么、说什么、写什么的能力。诚然,课程计划与教材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但是作为课程体系本身没有对言语技能训练的内容与程度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规范。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的言语技能训练偏重日常生活题材的交际,而忽视了社会生活中的公文事务际和专业实践性、应用性的交际。日常生活交际范围无限广大,但是作为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应该有所控制,规定出明确、有限的目标,即有限范围与有限深度,避免顾此失彼。

2.由于专业俄语课不承担语言――言语训练的任务,学生的口、笔语实践技能没有得到有计划的训练培养,学生不能用俄语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交际,不善于把新旧知识、局部和总体知识衔接起来,不能熟练阅读和正确翻译本专业俄语的书刊,也不能运用俄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其实,俄语专业课正是在不同言语环境中训练口、笔语能力的良好机会。一般说来,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内容方面,而不是语言形式方面。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材料掌握上有所要求,在训练方式上有适当安排,就会使得掌握语言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交际。而我们目前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3.新时期对学俄语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新的要求,多年来就已经反映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目前显得更加突出。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的加强和国内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更增加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如不进行综合考虑,单纯依靠增开知识课的办法,这个问题是难以解决的。

二、改革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

1基础阶段

(1)综合俄语课(听、说、读、写、译);(2)口语课:日常生活口语(衣、食、住、行、文娱、体育、学习、休息等);(3)阅读写作课:1)报刊阅读(通讯、消息、报道、专栏等),2)俄罗斯国情阅读(政、经、史、地、国情、习俗、名胜等),3)俄罗斯文学阅读(作家、作品、评论等),4)日常应用笔语(书信、通告、贺信、便条等);(4)视听说课:1)广播(以新闻广播为主,介绍俄罗斯电台广播节目概况,2)多媒体教学(教学录像片及有计划安排的以训练听力为主的故事影片、配有旁白的动画片等),3)语言实习(到俄罗斯实习)。

2专业阶段

(1)本专业理论课;(2)阅读与翻译;(3)论文写作技巧。

按照上述方案对大学俄语课程进行改革后,同目前的课程情况相比较,将出现以下的变化:

(1)读、听、说、写等言语技能的培养将由多门课程承担;(2)听说能力的培养将不仅限于日常生活与文学体裁,而是拓及某些应用型领域及某些学科内部的交际;(3)读写能力的培养将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使各种实践技能均达到应有的水平;(4)知识理论课由于承担部分言语实践技能的培养任务,因此必须使用俄语教材,并用俄语讲授,上课方法也将有很大的改变;(5)阅读课成为既是通过阅读学习俄语语言的课,又是以俄语为交际工具的课。

随着语言实践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增多,口、笔语的应用面大为拓宽,学生在课内外实际使用俄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从而促进口语技能的巩固与熟巧的形成,还可以训练学生写作学术论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对学生以后的成才和发展是有益的。

三、新教材编写原则

实施这一方案应配备一整套适用的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反映教学大纲关于培养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因此,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大学俄语教材比较普遍存在的缺点是:选词不当,生词较多,基本常用词语与句型的复现率没有保证;练习的内容与形式贫乏,学生学习之后不易巩固和掌握,遗忘率较高;课文意思晦涩,内容过难,许多语言现象比较复杂,不利于语言教学。为使学生真正把俄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首先要有一套适合我国学生特点的教材,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俄语的困难,针对两种语言的特点来编写。

第一,题材应尽量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编排科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服务、科技、道德、文艺等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各种内容和环境的言语信息,增强适应性,而且还能扩大知识面。

第二,为了有利于写作能力的训练,所选材料的语言难度必须适中,防止过难,以免师生把注意力过多注意在语言难点上,忽略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主要方面。材料过难不仅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某些教学环节难以进行,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要精心选编练习,使学习难点能较快较易地得到克服。可以选择那些与汉语不等同或有明显不同的材料编配成练习,使学生无法求助于翻译,从而转移他们对本族语的注意,巧妙地避开本族语及其思维的干扰。练习要密切地配合所学材料的内容和情景,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大量地、自然地运用到练习中,否则,学生无法从已学过的材料中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便必然只能依靠本族语的思维习惯,加上俄语词汇来表达思想。

外语是一门实践课,不是一门单纯传授知识的理论课。教师应把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言语实践而不是用于讲解,过多的讲解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容易导致把俄语实践课上成俄汉比较语言课。所以,教学计划中所列的课程也都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并兼顾口语与书面语两方面的要求。每门专业课程,教师除进行必要的讲授外,主要引导学生自学、参加课堂讨论和写读书报告。而教师的讲解,往往采用启发报告、提出问题讨论、作总结等形式。这比单纯地向他们灌输一些书本知识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吸取有用的知识,成为一个学识丰富的人。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上的专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是人才临近起飞的关键阶段。它所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广博的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课程设置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由于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社会生活经验,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为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质量,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对大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他们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普遍需求所决定的。

所以,从整体结构上对大学俄语课程做通盘的改革,不但有其合理性,而且在目前也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学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一、学生核心素养: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导向

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也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从国家政策、“双一流”建设需要和学生发展的诉求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核心素养对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现实意义。1.国家政策的要求: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改革是关键。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手段。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急需进行结构改革与体系更新,从而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2.“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核心素养是创业课程的灵魂。创业课程是大学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载体。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院校建设,都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业人才。“双一流”建设与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具备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既是大学创业课程体系的灵魂,也是“双一流”建设的灵魂。因此,构建充满“灵魂”力量的创业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3.学生发展的诉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与创业的关键技能。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使其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从强调“双基”培养到重视“三维目标”的实现,再到学生掌握核心素养,这是从单纯的“教书”走向全面“育人”的巨大转变,对学生的发展与创业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往往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决定学生未来创业成败与得失的,也往往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与创业的关键技能,代表着教育领域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共识,更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旨归。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缺失: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现实困境

1.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意识的缺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培养核心素养的意识,在课程的计划性、适切性与针对性等方面存在缺失。计划性缺失指的是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缺少长远规划,过于急功近利,只顾学生眼前的就业需求,未能顾及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适切性缺失指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缺少人文关怀精神和时代气息,无法聚焦现实,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热情。麦可思研究院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率是3.0%,2015届仅为2.9%,学生创业意识不足主要是创业教育课程指导不到位造成的。针对性缺失是指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偏重于普遍性的要求,对个性化需要关注不够。例如,对学生将要开展的某领域创业构想,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指导,对学生的个性化创业支持有限,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缺少主动精神,无论是在创业意识还是在创业计划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计都缺乏精准设计,难以做到“一对一”的创业指导与教育帮扶。2.文化基础课程平台脆弱。内容是事物的实质,是支撑事物发展的有效成分。我国部分大学文化基础课程平台脆弱,以致支撑大学生创业的文化知识不足,在人文底蕴知识、科学知识等方面比较缺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缺乏人文底蕴知识模块,部分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不注重通识文化教育课程建设,跨文化或跨学科课程数量不足。据统计,2017年广西某院校共有约500门公共选修课,其中,人文社会系列课程约150门,占总数的30%,而跨文化或跨学科课程数量更少,不足10%。这是文科类院校的情况,在理工科院校,文化基础课程被边缘化、核心素养知识被弱化的现象更为显著,已经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我国部分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其根源在于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平台脆弱,无法承担全面发展人才的培育重任。3.自主发展课程群缺失。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课程群缺失,将会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成败。当前,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大学缺乏自主发展课程群。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自我防护教育课程,学生防范危机的意识和知识比较淡薄。2016年,中国公安大学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国近千所大学的30万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防骗能力比较低,平均得分仅为69分,有近30%的大学生在自主防范欺诈能力测试中不及格。大学生自我保护教育课程和自我生存教育课程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受骗上当,造成了人身和财务的巨大损失,有关恶性案例屡见报端。二是缺乏发展教育课程,学生无法得到有效指导,出现了就业与创业两难的现象。据统计,2016年全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就业率为91.6%,这说明我国高校仍有不少学生面临着就业即失业的困扰。高校应尽快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课程群。4.社会参与课程体系断裂。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体系存在着普遍缺陷,虽然有宏伟的创业课程蓝图,但是缺乏脚踏实地的创业课程实践。当前,我国大学创业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行为方面仍有缺失。一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创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学方法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死记硬背为主。另一方面,大学缺失对学生创新行为的培养,教师往往将课程实施局限于课堂与学校的狭窄范围,没有将其拓展到校外的创业实践中,没有真正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缺少创业实践的机会。课题组对华东师大等6所院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有68%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社会实践指导、增加社会实践课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这表明大学生渴望参加社会学习实践,但高校的社会实践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闭门造车的创业教育模式,难以培养真正的创业人才。目前,我国大学社会实践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缺少系统的课程计划、内容与实施标准。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路径

篇3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施行的“去外语化”,虽然在985或211等重点院校开展得非常好,但却忽视了普通高校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这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保留基础教学模式,但却一定要从“四六级”的泥潭中挣脱出来,想必所有大学英语教师或研究者都非常清楚,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为:将考试作为标杆,所有学习内容都以考试指南;相较于高中英语,除教材内容不同,其他并无明显差别;换言之,大学英语教学应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并在教学内容上与高中英语教学有明显差异。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其内容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这与当前较为普遍的“一刀切”现象也有明显差异,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应根据文理科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内容,理科学生的教学以科普类教学内容为主,而文科学生则应当以人文类内容为主。在教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对文理科整体教学结合起来,并通过配置专业的教材和师资力量,使英语教学更加细化,例如:管理学英语、医学英语等等,通过英语分科,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使英语学习能够与其他学科充分结合起来,进而形成系统的学习,让英语成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主要是指以领域为主体,对领域知识进行融会和整合,该教育方法主要用于培养学生能力的知行统一、全面发展。截至目前为止,不少文献均表示大学英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会朝着通识教育推进,但由于通识教育课程重点涵盖了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各领域,故通识教育应当与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英语水平和师资状况充分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尽管当前大学英语课程与通识教育有一定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英语所承担的责任与通识教育无异。

3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主要是指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提升,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当然拓展课程主要对象应为英语层次较高的学生,笔者认为未来拓展课程发展为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而该课程中EAP(学术英语)又是其中最关键的拓展内容。不少专家在其研究报道中均将ESP课程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学应与专业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教学”“此后,大学英语将逐渐朝着与专业结合起来的方向发展”,当然这些都是研究者们的设想,但这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提高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和促进专业化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韩宝成,2012)。就亚洲高校英语课程开设情况来看,香港大部分高校将ESP课程纳入到必修课程中,而在日本,一流大学中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均将EAP和ESP纳入到了必修课中,而其他高校则只进行一年的基础英语学习。而我国绝大部分大学均未认识到ESP和EAP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仅有少部分一流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比例都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们的课程设置也应当与国际接轨,这是毫无疑问的,故应当加大EAP和ESP课程,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符合国际需要。

4以内容为依托的模块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其优势

篇4

关键词: 大学体育 锅庄舞 课程研究

1.前言

2001年,昌都县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锅庄艺术之乡”,传统的民间艺术展现了独特的活力。浙江严睿的调查表明:藏族锅庄在藏族生活区广泛开展,并延伸到西部各个城市和大中小学。这些学校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锅庄舞比赛,课间也常组织锅庄舞的活动。2007年,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上进行的锅庄舞表演,受到了组织者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包含着友爱、民族团结等人文精神,具有竞技性、开放性、普及性,是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活动的理想运动项目。[1]寇蓉从藏族文化的角度对西南民族大学每个周五、周六晚上进行的“锅庄舞蹈派对”进行了研究,认为:开发和传承这种舞蹈,将其纳入高等院校的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事业中,既可以激发青年学生的活力,又可以使他们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在大众参与之中得以传承。[2]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中开展锅庄舞课程有以下优点:第一,锅庄舞符合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活动的运动项目的需求;第二,通过参与此项运动,可以加深对藏族文化的了解,拓宽视野;第三,轻松、敏捷和轻盈的锅庄舞锻炼,提供了参与者接触运动本质的契机,生命的活力在锅庄舞快板的迅疾和慢板的流畅中得到呈现;第四,锅庄舞的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力,激发青年学生的活力和魅力,满足锻炼者的审美体验需求;第五,达到有氧运动的健身效果;第六,原生态的藏族锅庄舞音乐和动作,有别于时尚音乐和舞蹈动作,参与者从中体会到共同协作、共同感受、和谐的团体气氛等人文精神。

2.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中开展锅庄舞课程的措施

2.1锅庄舞课程的设置。

锅庄舞课程是以选项课的形式开展的,新生进校第一学期是体育基础内容的学习,第二学期进入到自主选项课。锅庄舞课程共学习和练习3个学期。特殊情况,可以通过正常手续办理调换选项课。

2.2确定锅庄舞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选项课开课前,完成了3个轮次锅庄舞教材试验和修改。第一轮次6个平行班180人(男35人,女145人),第二轮次5个平行班150人(男28人,女122人),第三轮次4个平行班120人(男15人,女105人)。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以参加锅庄舞教学活动15个班的学生为对象,共450人,其中男78人,女372人。

3.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50份,回收率100%。

4.结果与分析

4.1大学生对一般性锅庄舞和特定寓意锅庄舞需求的分析。

一般性的锅庄舞指的是经过创造编者加工后的、比较适合大众化的锅庄舞;特定寓意的锅庄舞指的是在特殊场合、特殊时间,赋予特定含义的锅庄舞,如过年、过节跳的锅庄舞。图1显示,大学生在初学锅庄舞阶段,喜欢一般性锅庄舞;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于特定寓意锅庄舞的需求程度不断提高。这种现象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吻合,表明了大学生对锅庄舞的认知不断加深,并且在汲取有关锅庄舞的文化内涵。一般性的锅庄舞适合于入门级别的学习,它代替不了特定寓意锅庄舞。

4.2不同性别对锅庄舞需求原因的分析。

依据锅庄舞原有的特点,可以分为男性、女性单一性别、男女混合三种方式的跳法。如“西巴帕热怕肖”为男子舞蹈。该舞无专门伴奏乐器,舞蹈动作矫健有力,音乐节奏明快。[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大学生跳锅庄舞的表现如下:生理需求层次,大学生只是在完成锅庄舞课程的动作,适合单一性别的锅庄舞。安全需求层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学生会尽力做好锅庄舞的动作,比较注重彼此间的配合。社交需求层次,大学生从某种社会内容的情感体验角度,会选择男女混合的锅庄舞,实现提高自己交际形象的目的,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尊重需求层次,大学生从功能性上选择男女轮换跳的锅庄舞,其内部尊重是要在各种不同情境中展现实力、胜任、信心和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通过这种锅庄舞活动,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自我实现层次,大学生从精神上认可锅庄舞的特定寓意,认同锅庄舞的含义,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独特见解。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对锅庄舞的理解,并跳出有个人情感的锅庄舞。

4.3锅庄舞伴奏音乐的分析。

锅庄舞伴奏音乐可以分为:有曲无歌的伴奏;有曲有歌的伴奏;无伴奏的锅庄;藏区流行歌曲伴奏;自歌自舞的伴奏。目前选择伴奏音乐方法是选取现代藏区流行的歌曲或舞曲,以四拍节奏为主。这类伴奏音乐经过摇滚处理,突出了鼓钹力度。调查显示,95%的大学生喜欢这类音乐,其原因是欢快的音乐充满喜悦的情绪,可以缩短同学间的距离。杨曦帆在《“马奈锅庄”实地考察》一文中,证实了藏族年轻人同样喜欢以上的伴奏音乐:“‘老年锅庄’无论是节奏速度还是舞蹈风格都与上文所及‘青年锅庄’有较大区别,青年锅庄大多已经使用磁带音乐,气氛欢快而热烈,以娱乐为主;而老年锅庄则还在使用‘澈布’(串铃)作为唯一的‘乐器’。相比之下,就显得过于‘单调’。”[4]

4.4对锅庄舞速度的分析。

锅庄舞的速度表现为慢板、快板、快慢板相间和固定节奏四种。对此四种速度,男女生表现出不同的喜爱。男生的喜爱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为:快板、快慢板相间、固定节奏、慢板。女生的喜爱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为:慢板、快慢板相间、固定节奏、快板。原因在于慢板要求跳舞者的内在感觉和意识,它表达抒情、诗意,对锅庄舞注入自己的感情。快板表达热情洋溢、宣泄和勃勃生机的情感。因此,男女生对速度追求的差异,形成了喜爱程度的不同。

5.结论与建议

5.1锅庄舞属于原生态舞蹈,它的审美和认识价值是永恒的。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中开展锅庄舞教学,需要保留其原生态文化,并作为鲜明的特色存在。

5.2基于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中锅庄舞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在:锅庄舞知识的系统性,教材选择的适用性,男女生对待锅庄舞态度的差异性,以及选择锅庄舞速度的特殊性。

5.3锅庄舞的教学要符合大学体育的需求,通过锅庄舞的活动演绎大学体育的目的和要求。

5.4大学生的情绪体验表现为丰富、敏感、细腻和深刻,要重视引导和启发锅庄舞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严睿.藏族锅庄舞体育价值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35.

[2]寇蓉.由西南民族大学“锅庄舞蹈派对”所引发的浅显思考[J].科教纵横,2010,6:210.

[3[藏]索带.藏族文化史纲[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458.

篇5

关键词: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软件开发与应用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继续教育部分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加快建设浙江开放大学”。为加快推进浙江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借鉴上海电大筹建“上海开放大学”的经验以及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成功模式,在全面总结浙江电大30多年办学实践尤其是开放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浙江开放大学的构想。

浙江开放大学将坚持多元化发展理念,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整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系统行业的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社会、面向各个层面的学习对象建设多样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高等教育“超市”;面向全社会成员尤其是从业人员,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致力于扩大教育机会,消除学习障碍,搭建终身学习平台,满足“人人、时时、处处”的终身学习需求Ⅲ。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全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多样化需求,努力建设既针对学历继续教育,也针对非学历继续教育;既针对工作人口,也针对非工作人口的种类多、品种全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各类不同需求群体,有区别地来制定专业和课程体系标准,增加专业课程覆盖面,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1 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系统建设思路

开放大学所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体现“人才观、质量观、学习观、服务观”原则。人才观是指开放大学所建设的专业培养的人才要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项目经验,给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质量观是指开放大学所建设的专业要严把质量观,对于教师的工作要有机制保证高质量,对于学生要从考核和毕业上严格要求,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只有良好的教学质量才能建设好开放大学。

学习观是指开放大学所建设的专业要为各种类型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让每一个来开放大学的学习者都能学有所获,让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服务观是指开放大学所建设的专业要提供一流的学习服务体系,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每个来到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如下。

1)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于一体的模块化课程设置。

开放大学应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能够同时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建设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学历课程和培训课程两大模块。这种分类能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针对不同的生源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灵活性。

学历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培训课程模块关注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一个专业可建设多个方向。已有相应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只选择培训课程模块,学习感兴趣的新技术,获得相关培训毕业证书;学生也可以两个模块都学习,以获得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培训课程模块适应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非学历教育的人口;而且在计算机领域,由于技术日新月异,培训市场很大,如果能做好培训课程模块,将为开放大学带来较大的收益。

2)多人口、多出口、多方向的灵活学习体系。

开放大学面对的生源情况是丰富多样的,可能是中专、中职、高中、高职,甚至大学毕业生,因此在专业建设时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技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并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学习入口和出口。多人口、多出口的学习体系如图1所示。

多人口,一方面是指既能与中职、高中毕业人员接轨,又能与IT在职人员(或称继续教育人员)接轨;另一方面是指有相关知识的学生可以从培训模块进入学习,其他学生可以从基础学历模块进入学习。多入口教学的前提是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多出口是指学生的学习以获得相关证书或相关专业毕业证、学位证为目的,甚至可以只学习一门感兴趣的课程。多出口的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各取所需。

多方向是指培训课程分为若干个方向,每个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每个方向可以对应相应的行业证书,完成学习后自动获得相应证书。

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与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鸿沟.而对于计算机行业而言,企业很看重员工的实际技术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将满足企业岗位工作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提高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

为达到上述目标,只凭开放大学建设的教学资源是不够的,需要与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开展广泛的合作。与学校相比,社会培训机构更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握技术的最新发展形势。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可适应行业技术发展形势,使得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生能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合作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直接引进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作为培训课程模块的一部分。

课程的开发将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和社会培训机构有效整合。实现建设一部分,共享一部分,共赢发展。引入市场化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的形成与发展。

4)打造品牌课程,树立新形象。

课程学习资源是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国外的网络公开课已成为互联网上热门的开放学习资源,深受大众好评。如果开放大学能够建设几门这样的课程,对于树立开放大学的新形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而言,如果能够建设几门高水平的课程并对公众免费开放,则不仅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更能吸引潜在的学习者来开放大学学习。

5)构建一流的学习服务体系。

平台、资源和服务是远程教育的三大要素。对于某个具体的专业而言,在建设一流教学资源的同时,要构建一流的学习服务体系。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门课程要组建一个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的力量使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标准化的教学辅导;二是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服务水平,例如通过教学平台与移动设备的衔接使学生能够移动学习、通过信息的推送服务使教师能够及时答疑、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建议等。

2 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能否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成为维护国家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对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培训100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累计培训1000万名左右。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外资软件企业纷纷扩张,而中国本土软件企业也在加紧研发步伐。根据工信部的预计,中国市场每年至少存在30万软件人才的巨大缺口,其中高端程序员和初级程序员尤其缺少。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计算机类人才每月的招聘人数都有上万人。人才需求量大,缺口也大,这就决定了计算机类专业不乏生源。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行业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软件信息产业在未来10年中地位非常重要,我们应抓住机遇,建设好软件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适的人才。

根据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提出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1)招生对象。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既面向高中学历(含同等学力)及以上学历者,也面向社会在职人员。高中学历(含同等学力)的学生可以从学历课程模块开始学习,而社会在职人员可以直接从培训课程模块学习。

2)毕业条件。

该专业具有多个出口,毕业的形式可以为:学习所有课程并考核合格,本科毕业;学习某门课程并考核合格,单科毕业;学习几门课程并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学习经历证书。

3)职业能力。

为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调研,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各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两大类:程序设计与开发岗,技术支持与服务岗。其中,第一大类程序设计与开发岗按照使用的技术可以分为:C语言程序员、Java程序员和.Net程序员等;按照所开发软件的内容可以分为:游戏开发人员、手机应用开发人员和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等。第二大类技术支持与服务岗可以分为:软件测试员、软件售后服务人员、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等。

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要求是相同的。与计算机相关的基本要求包括:①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环境;②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能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③熟练掌握一种主流计算机语言,能够阅读软件代码,并用其编写程序;④较熟练使用数据库技术。

上述4项是对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或称为共同要求),而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可总结为表1(以4个岗位为例)所示。岗位要求的分析证实了课程体系模块化的必要性:岗位的共同要求所对应的课程放在学历模块;岗位的不同要求所对应的课程放在培训模块,针对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培训。欲获取本专业本科毕业证、学位证,需要修完这两个模块的课程;培训人员只需选择培训模块,修完培训模块课程即可获得相应的证书。

4)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必备的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核心,分为学历课程模块和培训课程模块。其中,学历课程模块包括基础课程和毕业设计;培训课程模块有多个方向,可以直接引进社会培训机构的课程。如图2所示,以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的3个方向(JaVa编程方向、Net编程方向、软件技术支持与服务方向)为例给出课程体系示意图。图中的每个培训课程模块都包含项目实战,以项目来进行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有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分别是高中学历(含同等学力)人员人口、培训人员入口;本科毕业出口、培训人员出口。其中高中学历(含同等学力)人员先学习基础课程,再学习培训课程,最后作毕业设计,完成整个学历教育环节;而培训人员只修培训课程,进行非学历教育。另外,还有单科学习人员的人口和出口,即只学习某门或某几门课程,未在图上标出,但对这类学生的学习也是支持的。

5)教学计划。

开放大学新建设的专业有不同的培训方向,其学历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是相同的,学历课程模块的作用在于传授此专业的基础知识。培训课程模块的作用在于针对某一个具体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培训课程模块应当反映当前技术热点,关注企业最新需求,并定期调整课程设置。培训课程模块应与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合作办学。下面以软件开发与应用专业的“手机应用开发”方向(高起本)为例说明教学计划的制定,其他方向的教学计划中学历课程模块相同,培训课程模块不同,如表2—3所示。

篇6

(中山大学,广东珠海519082)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国内起步较晚,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商学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其大学生职业规划更要求与社会和行业接轨。因此,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文章借鉴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进行了有实践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商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49-02

收稿日期:2015-01-13

作者简介:吴(1978—),女,安徽怀宁人,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商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41000-1163006)

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大学生毕业前开设就业指导课这一传统做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积极应对新挑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但由于该课程起步较晚,缺乏理论指导,在理论体系、课程开发、内容建构等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1。课程设计也未能结合不同的专业和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文结合商学院经管类专业偏向实践应用型的特点,探讨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强调成本收益,基于此,在生涯辅导实践中,该理论提出三种水平的职业生涯服务:自我帮助服务(self-helpservices)、他人协助服务(briefstaff-assistedservices)、个案管理服务(individualcase-managedservices)[2]。这三种服务方式分别对应于个体不同的职业生涯准备状态(readiness),即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个体进行合理决策的能力。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了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有效性,该理论用于生涯服务的各个范围,研究者也设计出了大量咨询与辅导材料,该理论能为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涯辅导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商学院大学生毕业流向的特点

(一)以就业为主,注重行业准入资格

对国内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流向的统计调查表明,这类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就业,而不是升学深造,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工作来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在毕业若干年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再去继续学习。学生在读期间更加注重考取各类职业准入资格,例如:证券从业资格、特许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为未来在行业内更好地发展积累条件,获取更多的认可。

(二)行业集中度较高,就业与行业接轨

相对于基础学科而言,商学院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相对集中在银行、保险、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等财富管理行业,在就业时所寻求的职业通常与专业的相关度较高,就业与行业密切接轨,这需要学生对相关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三)注重毕业生实习实践的经历以及专业素养

在求职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实习实践的经历,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相对更加有优势。在进入面试之前一般需要经过严格的有关专业知识的笔试考核,对学生的专业熟悉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一)把握认知信息的特点——系统性、互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设计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要遵循学生认知信息的规律和特点,在内容上要具有系统性、前瞻性。表现在内容上要完整,涵盖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再到评估决策和执行加工的全过程[3]。另外,在信息认知和加工的过程别要注重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注重个体对信息的反馈,对于认知的信息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调整和预测,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全方位和更为准确的指导。

(二)拓宽认知信息的途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根据上述特点,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帮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去认知信息,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除了教师的讲授以外,更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来不断认知自我和认知职业。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设计不同的互动内容来帮助学生加深体验,对于认知的信息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在课外还可设计阅读、访谈、参观、讨论等不同的行动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各种认知的信息;帮助学生养成多途径获得职业信息的习惯;帮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将在第一课堂学习的研究技能运用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决策制定中。

(三)丰富认知信息的内容——多样化的师资组合与教学素材

职业规划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人员除了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否则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会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课程设计中,除理论模块外,还可以根据不同职业发展路径或不同行业选择设计专题讲座和工作坊,聘请业界人士或资深校友担任兼职导师,组成多样化的教学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丰富认知信息的内容。

三、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

(一)推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全程化

大学生职业规划不等同于单纯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大部分学生认为到毕业时再接受就业指导为时过晚,因此尽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更早更准确地使学生了解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生活。因此应从大一起开设该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大一、大二教学内容侧重职业规划,主要包括大学生涯规划、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等;大三侧重就业指导,包括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就业环境等。课堂教学模块集中在大一至大三,四年级则设立职业咨询工作坊,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咨询活动。

(二)规范并强化课外教学模块的内容

结合各年级特点,精心设计课外教学内容,例如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针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设计生涯人物访谈,通过对校友、业界知名人士的访谈等帮助学生强化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在大学三年级时可以通过组织模拟面试、开设简历修改工作坊等帮助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运用和提升;在大学四年级可以开设职业咨询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决策咨询。另外,在各年级的寒暑假应安排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等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充分的实习实践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了解职业和行业,增强竞争力。

(三)增设有关实习与实践的课堂教学内容

实习和实践对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认识和了解相关的行业和岗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生在实习和实践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而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职业规划课的课堂教学中可增加有关实习和实践的培训内容,例如“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实践项目设计”、“社会调查方法与报告撰写”等,引导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和行业,并教授学生相应的方法,提高学生实习、实践的质量和水平。

(四)在职业认知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设计不同专题内容

还可以根据学生未来在学术研究、出国深造、求职就业等不同发展方向的需求开设专题讲座,在求职就业方面可细分到不同的行业,例如金融、会计、管理咨询等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等,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同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有关行业认知的竞赛,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调研来完成有关行业认知的报告书,增进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认知。

(五)增设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商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让商学院真正成为未来企业家的摇篮。在课程设计中应增加创业启蒙认知的内容,介绍现代社会创业的基础知识,了解企业的成长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结合综合性大学的特点,还可以在课外鼓励学生跨院系组成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模拟和实践,参加创业比赛,激发学生创业的冲动和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

(六)实现职业辅导、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一体化

在大学期间,很多学生产生学业或心理方面的困惑,缘于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因此大学生的职业辅导应与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厘清个人发展定位。对于商学院的大学生而言,在经济和管理两个大的专业学科门类下,如何细化金融、会计、营销等专业方向的选择,与未来职业的选择也密切相关。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应推行一体化辅导。

参考文献:

[1]葛长波,孙鹏燕,杨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6).

篇7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通识教育 学术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通识教育和学术英语是出现在后大学英语教改时代的两个英语学科发展方向。以提升人文素养为主,旨在完善学生学科结构的通识教育是大学英语课程人文延伸的不二之选;学术英语的出现顺应了职业市场的专业领域对外交往的潮流诱导,借助英语语言完成了中外学术对接。我们如何就这两种内容体系、学科目的迥异的大英发展走向做出选择,亦或兼容并蓄的综合二者之长以重新构建大学英语的学科体系,这就是本文着重探讨的方向。

1 通识教育与学术英语

1.1 通识教育内涵与发展现状

通识教育又称为通才教育、普通教育,它是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逐渐被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和接受。甘阳先生提出建立“核心课程”和“助教制度”,马彦撰文明确“大学英语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的通识化转向,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的背景下,增加课程内涵才是深化教改的正确方向。现在国内如北大、清华、北师大等课程包括有:英国历史、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等。学生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3分的外语通识教育研修才能得到全部的大学英语学分。

但目前英语通识教育在高校的发展中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英语通识教育的理念没有并不明确,多数院校只是以外语人文类选修课的形式纳入学分体系。特别是一些理工科院校简单地把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通识课程分割开来,没有形成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大氛围。其次,大英通识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较为固定和单一。笔者调查了五个理工类高校,发现几乎所有的可选课都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文学类课程,相对的自然科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课程却非常有限。然后,为教育资源所限,多数通识类课程都是以大班授课形式为主,没有统一固定的教材,不能针对性地进行文化阅读,所以很多学生都觉得是“老师随便讲讲,我们简单听听”,很难从中汲取营养。而一般国外知名高校的通识类教学是小班授课,学生课下对相应文化类书籍深度阅读,课上是开放式的讨论并深化理解。

1.2 学术英语内涵与发展现状

Hutchinson and Waters在《特殊目的英语》中把英语的第二语言教学分为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通用英语就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早期开展的以语法和词汇学习为重点,以常规阅读能力为主要学习目标,训练听说写的基本能力的教学体系。专门用途英语强调英语使用的特殊领域和目的,根据适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行业定位很模糊,但是学科定位却非常明确,所以,学术英语应该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

随着我国初级英语教学水平的上升,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可以达到基本的语言应用水平,这(下转第48页)(上接第36页)就迫切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转型。通用英语的讲授不足以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他们更希望使用英语这门工具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知识。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带给了学生全球性专业视野。越来越多的国际化课程的引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英语技能从而适应双语或纯英语的专业课程。特别是理工类院校的学生更是希望借助语言工具以获取本学科的前沿科技,而不把学科重点放在语言学习。我国的英语教育界泰斗,章振邦教授呼吁要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下放到中学阶段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可以专注于专业英语学习。

同样,EAP 课程的设置在现阶段的高校运行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多数大学开展学术英语课程是在国际教育或中外合作办学的平台上,以此来获取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并直接嫁接西方高校成熟的EAP课程体系。但目前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极为有限,并且覆盖面较小。本科教育阶段全国只有30所大学和446个专业具有合作办学的资质,这些数字对于拥有几千所大学的泱泱大国而言真的太有限了。没有国外大学制度、经验的支持,很难开辟出成熟的EAP课程。其次,教师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学术英语课程推广的致命因素。大学英语老师没有专业知识背景、专业老师没有英语语言基础应对不了英语课堂和英文教材,所以,现阶段的师资缺陷是难以弥补的。

2 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重构

首先,通识教育与EAP课程的介入要求通用英语的学时和学分相应减少。具体到理工科院校,因为学生相应的英语基础水平相对较薄弱,所以应该考虑基本英语教学的缩减幅度不必过大过猛,借助多种教育方法,比如利用媒体终端完成自主学习等,以递减的方式逐步减少通用英语比例。比如,第一学期学时可以为4小时/周、学分为4分,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减半,直至第四学期完全由通识或专业英语取代。

其次,把英语通时教育课程纳入到必修课中。因为现在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有能力直接承担部分文化类、人文类通识课程,所以应该把此类课程以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设置为学生在第一二学年的必修课。在理工科院校这一点极为重要。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学科特征决定此类院校的人文环境缺失,学生基本的文学文化素养较低,这样很难完成高等教育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所以,英语通识类课程可以依托英语学习为平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其全面发展。

最后,专业英语课程主要设置在第三四学年。理工科学生可以在经过两年的基础英语和通识类语言课程后具备学习专业英语课程的语言人文基础,并且此时大量掌握自身专业的基本知识,所以,这个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EAP课程的开设除了以学科为向导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要大力开发高校自身的既有资源,比如,大力推动大学英语教师国内外的访学研修,积极提升他们的跨专业素养,让他们转型成为一些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教师。

总之,基础通用英语的巩固、英语通识类课程的人文修补和EAP 的专业养分都是学生应该从大学英语课程中汲取到的。同时希望大学英语教师积极自主地完成通识教育者或EAP教育者的转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92-03

一、大学英语拓展阶段现状及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即教学大纲的修订,并于2007年下发了《要求》的正式稿。2004~2006年,教育部投资2000多万在全国180所院校进行大学英语改革试点。2005年,教育部又开始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2010~2011年,示范点学校还将进一步扩大。以上教育部的一系列举措,清楚地说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的事实和趋势。原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曾经讲到:“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10年、20年之后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精英,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和活跃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学习外语。剩下的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的确,学什么?怎么学?听起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特别是在大学英语的基础学习阶段,因为我们现在具备成熟的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一个与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同样重要的拓展阶段的英语学习,形成了多年不被重视的现状。其实这里还有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可以去做。

1.教改的深化问题。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进路,即基础英语阶段的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和拓展阶段专用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然而,到目前为止,教育部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基础英语教材(已由四家出版社分别推出)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新型授课模式上,旨在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拓展阶段,如翻译、写作、阅读、测试等,基本还未涉及到。这是一个教改亟待深化的问题。

2.课程体系问题。目前,由于发展学生语言技能的拓展课程都安排在基础阶段之后,所以,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限于设备、师资力量的不足,难以开出面向全体学生的语言技能选修课。其结果是,大纲建议的发展学生英语交际技能的选修课基本名存实亡,所以,也就谈不上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

3.课程安排问题。通用英语(EGP)和专用英语(ESP)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进路,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分别安排在两个阶段。而目前基本上各高校的通用英语课程安排在1~2年级的四个学期,同时又要承担着CET-4考试的重任,所以这种客观现实抑制了专用英语的发展,使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际上变成了通用英语的独角戏。

4.教材定位问题。目前,适用于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拓展课程的教材,如翻译、文学、写作、阅读等多定位于英语专业学生,而适合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却寥寥无几。

以上四点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大学英语拓展阶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大学英语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具有现实又有长远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拓展阶段课程体系的构建

1.模块式课程体系设置。①原则。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拓展阶段的课程体系设置要遵循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充分体现个性化和层次化,“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1]②层次化教学模式。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本课题组在我校通讯工程学院进行了试点教学。首先对此学院全体2011届学生进行了摸底考试,再结合高考英语成绩进行了成绩排序,并按照20(更高班)/60(高级班)/20(普通班)的百分比进行了分班,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见下表)。

A班:更高班;教学定位:语言文化+语言技能;课程设置:

B班:较高班;教学定位: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课程设置:

C班:普通班;教学定位:语言基础+语言技能;课程设置:

篇9

关键词 物理专业 物理师范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03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physics department and physics teacher education of Baylor University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 of physics majors is a little less that is similar to our country. And the undergraduate majors of Baylor physics department are more reasonable, the degrees are more selectable. Their curriculum system is broad and profound, emphasiz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The physics teacher education is separate from physics department, and is undertaken by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emphasizi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teaching practice. Other mountain's stone can carve jade. These things are definitely meaningful for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physics department in our local college.

Keywords physics; physics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美国贝勒大学位于德克萨斯州韦科市,是一所私立的基督教会大学。1845年2月,德克萨斯基督教育协会发起创办,德克萨斯共和国总统安森・琼斯签署国会行动令,命名为贝勒大学贝勒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等12个教学学院,共有160个专业,在校学生16000多人。每个学院的教学系数目不同,其中物理系所在的文理学院有25个系,物理师范专业所在的教育学院,却只3个系。

贝勒物理系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助理教授2人,高级讲师3人,讲师3人,博士19人,硕士2人。实行教授预聘制度,即对新进教师实行5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决定去留。考核合格即进入终身教职行列。对任课教师的考评,主要通过系学术委员会对每位教师从教学、科研、社区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下面为物理系历年在校本科生人数(大一到大四年级人数合计):2015,60人;2014,53人;2013,61人;2012,45人;2011,41人;2010,41人;2009,40人;2008,39人;2007,33人;2006,24人。可以看出,每一届平均招生10.9人。实际毕业的人数还会减少,因为转专业或被开除,例如,2013年毕业本科生5人,2015年毕业本科生8人。与数学系和化学系人数相比,是最少的,可见,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工作机会的优劣决定了物理系学生人数少是国际上的普遍现象。

贝勒物理系只3个与物理有关专业: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可授予8个学士学位:物理理学学士、物理理学学士(计算科学)、物理理学学士(医疗保健预科)、物理文科学士、天文理学学士、天文文科学士、天体物理理学学士和天体物理文科学士。物理师范专业包括中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和中学高年级物理科学教师专业,授予理学教育学士学位。

1 贝勒物理系的课程体系

贝勒的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文科学位提供相应领域内核心课程的传统人文科学教育。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理学学位提供该领域内全面综合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研究生学习做准备,或者为技术、医药、教育、法律、经济、工业和其它职业做准备。鼓励跨学科学习,尤其是与计算物理或医疗保健预科相关的物理课程。

其课程体系分为主修课程、第二主修课程和副修课程三类以及四个层次。主修课程是获得相应学位时所要求的。第二主修课程和副修课程是供其它专业学生选修,其中修完第二主修课程后,会在他的学位证书上注明其第二专业是什么。副修课程的数量及要求都最低。

1.1 物理系开设的课程体系

1.1.1 1000层次

PHY 1404 光视学:有关光、光学、摄影、视觉、颜色和其它视现象的物理概念。

PHY 1405 文科普通物理:物理概念和历史发展以及专题选讲。

PHY 1407 声音和声学:有关声音、声音产生和声源性质的物理。介绍用于记录、产生和分析声音的一些仪器设备以及学习一些建筑声学知识。

PHY 1408 自然和行为科学I的普通物理:有关力学、热学和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强调相关的物理概念、问题解决、符号和单位的学习。

PHY 1409自然和行为科学II的普通物理:有关电、磁、光以及现代物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强调相关的物理概念、问题解决、符号和单位的学习。

PHY 1420 普通物理I:有关力学、波动、声学、热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PHY 1430 普通物理II:有关电、磁、光和现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PHY 1455 描述天文学:天文学及其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强调太阳系、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PHY 1V95 物理的独立学习:在老师的辅导下的独立学习。

1.1.2 2000层次

PHY 2135 基本电学实验:电路和电子的原理和应用。

PHY 2190 物理研究介绍:为本科研究做准备。包括研究技术、选导师和完成研究计划书。

PHY 2350 现代物理:包括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引论、原子分子结构、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等。

PHY 2360 数学物理和计算物理:包括矩阵、矢量、坐标变换、数值计算、混沌分形微分方程特殊函数等。

PHY 2455 基本天文学:现代天文学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强调其技术、历史以及目前宇宙的演化图。

1.1.3 3000层次

PHY 3175 介质物理实验I:实验计划、数据分析和误差分析。密立根油滴实验、法拉第常数测定、汽泡室摄影测量、盖革计数、半衰期测定等。

PHY 3176 介质物理实验II:强调核计数及测量。

PHY 3305 发明和技术历史包括科学家的传记。

PHY 3320 经典介质力学:包括矢量、线性变换、单个粒子牛顿力学、线性和非线性振动、Euler方程、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动力学、共点力以及轨道运动等。

PHY 3330 介质电磁学:包括静电、拉普拉斯方程、镜像法、多极子展开、静磁和麦克斯韦方程。

PHY 3350 天文主题:天文和天体物理中当前的研究主题。

PHY 3372 量子力学概论I:量子力学假定、希尔伯特空间算符、叠加原理、可观测量、演化、守恒律、一维有界和无界态、WKB近似以及固体导电理论。

PHY 3373 量子力学概论II:三维问题、微扰理论、幺正理论、量子统计、原子光谱、固体原子核基本粒子物理介绍。

PHY 3455 观测天文学:天文观测基本手段,寻找和鉴别天体。

PHY 3V95 物理本科研究。

1.1.4 4000层次

PHY 4001 毕业考试:由系部组织,类似于GRE专业考试。PHY 4150 天文观测概论。

PHY 4190 物理研究结果。PHY 4322 经典物理的现代主题:包括粒子系统动力学、刚体运动、耦合振动、一维波动方程、规范变换、导体和绝缘体中的电磁波、色散、多极辐射、Linard-Wiechert势、相对论性电动力学等。

PHY 4340 热力学统计物理:概率、宏观热力学、统计热力学、热动力学、量子统计。

PHY 4350 星系结构和演化概论:星和星系包括黑洞、矮星、中子星的定量研究。

PHY 4351 现代宇宙概论:可观测宇宙、牛顿引力、相对论宇宙模型、宇宙热历史等。

PHY 4360 计算物理模型:应用当代计算机解决物理和工程问题的若干模型。

PHY 4372 固体物理概论。PHY 4373 粒子、核物理概论。

PHY 4374 相对论性量子力学。

1.2 物理系学生选修其它系的课程

1.2.1 数学课程

MTH 1321 微积分I:单变量微分、定积分和微积分理论。

MTH 1322 微积分II:单变量积分、微分方程、斜率场和级数。

MTH 2311 线性代数:矢量、矩阵算子、线性变换、矢量空间特点、线性系统、本征值和本征矢。MTH 2321 微积分III:多变量微分积分,格林函数。

MTH 3325 常微分方程:一阶常微分方程、二阶高阶线性方程、级数方法、拉普拉斯变换等。

MTH 3326 偏微分方程:物理偏微分方程、分离变量法、傅里叶级数、边值问题、傅里叶积分。

1.2.2 计算科学课程

CSI 1430 计算科学I。CSI 1440 计算科学II。CSI 2334 计算系统概论。CSI 2350 离散结构。

CSI 3324 数值方法。

1.2.3 生物课程

BIO 1105、1106现代生物科学概念(实验)。BIO 1305、1306 现代生物科学概念。

1.2.4 化学课程

CHE 1301 现代化学基本概念I。CHE 1302现代化学基本概念II。CHE 1316 实验测量技术。

CHE 3331 生物化学I。CHE 3332 生物化学II。CHE 3238 生物化学实验。

1.2.5 宗教课程

REL 1310 基督教圣经。REL 1350 基督教传统。

1.2.6 英语课程

ENG 1302 英语思维和写作。ENG 1304 英语思维写作和研究。ENG 2304 美国文学。

ENG 3330 英语写作技巧。

1.2.7 政治科学课程

PSC 2302 美国宪法发展。

1.3 物理系各专业的第二主修课程和副修课程

1.3.1 物理学第二主修课程

PHY 1420、1430、2135、2350、2360、3320、3330、3372、3373、4322、4340、4001;PHY 4000层次任3学分;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3.2 物理学副修课程

PHY 1420、1430、2350;3000或4000层次任分。

1.3.3 天文学第二主修课程

PHY 1420、1430、2350、2360、2455、3320、3350、3455、4150、4350、4351、4001;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3.4 天文学副修课程

PHY 1420、1430、2455、3350、3455;其它PHY 3000或4000任3学分。

1.3.5 天体物理学第二主修课程:

PHY 1420、1430、2350、2360、2455、3320、3350、3455、3372、4340、4001;PHY4350、4351中任一门;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3.6 天体物理学副修课程

PHY 1420、1430、2455;PHY 3350、4350、4351中任两门;其它PHY3000或4000任3学分。

1.4 物理系各学位的主修课程

每个学位修满至少124学分,其中3000/4000层次36学分。从以下课程计划可以看出,一是课程面宽广,有一定深度;二是强调跨学科学习,强调学科交叉。

1.4.1 物理理学学位主修课程

PHY 1420、1430、2135、2190、2350、2360、3175、3176、3320、3330、3372、3373、4190、4322、4340、4001;PHY 4372、4373、4374中任两门;CHE任3学分、CSI 任3学分、REL 1310、1350、ENG 3330、PSC 2302、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4.2 物理理学学位主修课程(计算物理)

PHY 1420、1430、2135、2190、2350、2360、3175、3320、3330、3372、3373、4190、4340、4360、4001;CSI 1430、1440、2334、2350、3324、REL 1310、1350、ENG 3330、PSC 2302;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4.3 物理理学学位主修课程(医疗保健预科)

PHY 1420、1430、2135、2190、2350、2360、3175、3320、3330、3372、3373、4190、4340、4001;BIO 1305-1105、1306-1106、3000或4000层次任6学分、CSI任3学分、REL 1310、1350、ENG 3330、PSC 2302; 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4.4 物理文科学位主修课程

PHY 1420、1430、2135、2350、2360、3175、3176、3320、3330、3372、4001;PHY 3373、4322、4340、4360、4372、4373、4374中任两门;CHE任3学分、CSI任3学分、REL 1310、1350、ENG 3330、PSC 2302、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4.5 天文理学学位主修课程

PHY 1420、1430、2190、2350、2360、2455、3320、3350、3455、4150、4190、4350、4351、4001;其它PHY 3000或4000任6学分;CSI任3学分、CHE任3学分、REL 1310、1350、ENG 3330、PSC 2302、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4.6 天文文科学位主修课程

PHY 1420、1430、2350、2360、2455、3320、3350、3455、4150、4350、4351、4001;CSI任3学分、CHE任3学分、REL 1310、1350、ENG 3330、PSC 2302、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4.7 天体物理理学学位主修课程

PHY 1420、1430、2190、2350、2360、2455、3320、3330、3350、3372、3373、4190、4340、4350、4351、4001;其它PHY 4000任3学分;CSI任3学分、CHE任3学分、REL 1310、1350、ENG 3330、PSC 2302、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1.4.8 天体物理文科学位主修课程

PHY 1420、1430、2350、2360、2455、3320、3350、3455、4150、4350、4351、4001;CSI任3学分、CHE任3学分、REL 1310、1350、ENG 3330、PSC 2302、MTH 1321、1322、2311、2321、3325、3326。

2 贝勒物理师范课程体系

贝勒基础物理师资培养脱离了物理系,由教育学院承担(但基础数学师资培养仍然在数学系,而化学系没有师范教育)。这样利于突出师范培训,增强毕业生的师范技能。美国的小学为1-6年级、中学7-12年级。下面的中小学指4-8年级,中学高年级指9-12年级。

2.1 教师教育课程

TED 1112 教育技术试验 I,达到德州教育委员会的认证要求。TED 2112教育技术试验 II。

TED 1312 教学导论 I:学习教学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TED 2330 中小学教学:中小学教师的职责作用及实践。TED 2340 中学高年级教师的职责作用及实践。TED 3340 中学高年级教学助理I:中学100小时的教学实习以及讨论会。TED 3341中学高年级教学助理II。

TED 3630 中小学教学助理I:中小学100小时的教学实习。TED 3631中小学教学助理II。

EDP 3650 优等生教学助理I。TED 3651 优等生教学助理II。TED 4312 英语第二语言教学方法。TED 4630 中小学教育实习I。

TED 4631 中小学教育实习II。TED 4632 中小学教育实习III。TED 4633 中小学教育实习IV。TED 4640 中学高年级教育实习I。TED 4641 中学高年级教育实习II。TED 4642 中学高年级教育实习III。TED 4643 中学高年级教育实习IV。EDP 4650 优等生教育实习I。EDP 4651 优等生教育实习II。

2.2 中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课程

大一课程:ENG 1302、1304;REL 1310、1350;GEO 1408 地球科学;TED 1312、1112;LF 1134 体适能理论与实践;美术3学分;MTH 1320 微积分初步;HED 1145 健康与人类行为。

大二课程:TED 2330、2112、2381;BIO 1305、1105、1306、1106 现代生物科学概念及试验;GEO 地质学;STA 1380 统计初步;HIS 2365 美国历史;PSC 2302;LF 终身健康。

大三课程:TED 3630、3380、3631;CHE 1301 现代化学基本概念I;CHE 1101 普通化学实验I;PHY 1408、1409;CHE 1302 现代化学基本概念II;CHE 1102 普通化学实验II。

大四课程:TED 4630、4631、4325、4632、4633。

2.3 中学高年级物理科学教师专业课程

大一课程:ENG 1302、1304;REL 1310、1350;GEO 1408 地球科学;TED 1312、1112; LF 1134 体适能理论与实践;美术3学分;MTH 1321 微积分I;MTH 1322 微积分II;HED 1145 健康与人类行为。

大二课程:TED 2340、2112、2381;CHE 1301 现代化学基本概念I;CHE 1101 普通化学实验I;CHE 1302 现代化学基本概念II;CHE 1102 普通化学实验II;PHY 1420、1430;STA 1380 统计初步;HIS 2365 美国历史;PSC 2302;LF 终身健康。

大三课程:TED 3340、3341;TED 3387 中学高年级科学课程实习;TED 3380 教育中的社会问题;PHY 2000层次任一门;CHE 3331 有机化学I;CHE 3332 有机化学II;CHE 3238 有机化学实验。

大四课程:TED 4640、4641、4325、4642、4643。

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是数理化生地五门通修,没有专门的化学、地理、生物教师培养。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 丁持坤,肖月华.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地方院校物理学专业面临的办学危机与对策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136(1):107-110.

[2] 王杰.访贝勒大学物理系简介[J].云南名族学院学报,1998.7(2):61-62.

篇10

关键词:内容 语言 大学英语 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54-02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始终未能实现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的有效整合。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该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1]。这一要求体现了国家对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的重视,由此拉开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序幕。

1 教学现状与改革趋势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多次改革,现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大学外语已从本来不太为人重视的一门课程发展成为一个影响数以千万计大学生学业的公共基础课程。[2]随着学科地位的上升,大学英语内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沿用初、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以词汇、语法、篇章的讲解为主,四六级考试替代高考成为新的指挥棒。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语言知识过关,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结果。此外,教学内容上偏重于通识教育,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脱钩,使学生在接受大学英语教育后,仍无法在工作和研究中应用到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正如章振邦教授所言“我国的普通英语教学时间太长,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高校英语教学迟迟不与专业挂钩,学生毕业后往往无法在需要专业英语的工作岗位上胜任”[3]。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急切地需要改革。新的社会形势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英语教育。对起始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可以延续通用英语的教学,当学生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对其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和双语教学。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就业和深造打下基础。

2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专门用途英语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通常与特定职业和专业相关。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该理论具有实用性并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该理论一经提出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不同,它强调教学内容要与专业和职业相关。专门用途英语与双语教学也不同,专门用途英语仍然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强调对特定专业的英语材料的学习,而双语教学则是专业教师的教学范畴,通过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达到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由于专门用途英语比通用英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因此是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3 内容与语言整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在此基础上能够用英语就专业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分阶段进行,初级阶段应达到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目的,中级阶段能够用英语读懂专业文献并发表专业论文,高级阶段能利用英语讨论专业问题,并流利地发表见解。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通用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沿用“2+1”模式,即两年通用英语加一年专业英语,这种教学模式整齐划一,对所有学生提出相同要求,也做出相同的安排。这种模式对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来说,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真正想学的却没有学到。对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来说,则难以跟上教学的进度,使学生产生灰心丧气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在入学初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班。对初始水平低的学生可以进行通用英语的教学,但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为所用。而初始水平高的学生可以跳过通用英语的学习,直接进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当专门用途英语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接受双语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员之间流动性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所谓流动性是指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学生要能够进入到相应的班级中去。例如,初始水平低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通过测验达到一定要求,就可以进入到专门用途英语班级中学习。而专门用途英语班的学生如果未能通过测验,则不能进入双语教学班进行学习。学员之间的流动性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是指学科内容与语言的灵活整合。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方向也有不同的学科内容,因此在设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时,应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例如,在综合性大学里,既有理工科,也有人文学科、医药学科等。医药类学生学习的专门用途英语与人文或理工科学生学习的必然不同,在医药类学科中,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学习的也不同,再细化一下,输血专业学生与影像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词汇、阅读的文献也不同。因此,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科的差异,以实现学科知识与语言的整合。当然,各个学科之间有差异,也有共性,例如英语论文的写作上就有一些共性的部分,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开设学术英语等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总之,为了实现学科内容与语言的整合,要设计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各个层次之间要具有流动性,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具有灵活性,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的需求。

4 影响整合的因素分析

构建内容与语言整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目的就在于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提升的需要,因此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由于真实的语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进学生在真实语境下应用语言,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守真实性、适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合的效果,因此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又要符合专业知识的特点。合作学习和任务教学法既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也有利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两种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因此教师素质也是影响整合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阶段,教师既要熟练运用英语,又要对专业知识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专业教师可以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除了与专业教师合作外,英语教师还应重视与专业学员的合作,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对英语教师来说是有益的补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专业知识层出不穷。为了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在校大学生需要具备阅读专业英语书籍、写作英语论文和与本专业人士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实现学科知识与语言的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同时为了实现有效的整合,教师应选择真实、适用的语料,采用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通过与学生、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