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篇1

对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便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探究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进一步实施,使得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构建思路如下:

1.1强化基础实验教学模式

对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培养。一方面,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改善。在基础课程实验方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验证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的掌握;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第三层次为研究创新型实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善传统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内容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现象,增加实验项目教学环节。另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避免单独使用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的融合教学,使基础实验教学更具有效性、科学性。

1.2对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进行强化

强化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强化基本检验技能训练,要强化训练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技术内容,增加血液标本采集训练、微量吸管训练以及各类液体试剂的配制训练等,使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强化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以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检验技术的训练,为学生临床检验技能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1.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进行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之前,需要构建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即为“学院(学校)部系(附属医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对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内容为:其一,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主要是医学检验课程的掌握程度,侧重知识的运用能力。其二,能力测试,重点评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考核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考核制度,按考核制度设置严格执行。

1.4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构建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构建督学督导制度、质量标准制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以此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方面,涵盖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等[6]。定期进行实践教学检查,以此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全程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探究

2.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青年教师的临床技能、业务能力要加强培养提高。在对教师实施规范化训练过程中,更加规范实验带教教师的标准化操作水平。增强教师教学责任心,形成了优良的教学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的整体工作水平、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2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基本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操作水平能很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得以充分锻炼,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2.3平台构建方面

充分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改革教学体系,有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实验室实践技能操作,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在参与开放式实验室(在保护生物安全基础上)操作学习过程中,让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自主设置的科研课题,可使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为培养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篇2

关键词:法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田金花(1979-),女,黑龙江依兰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2012年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JKB2012-03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76-01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法学本科学生的必要课程和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法律科学也是实践科学,现代法学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育,其中实践教学是高校法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教育部关于高校教育的一系列有关文件的被贯彻执行,我国的法学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普通高校基本上都加大了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个别院校构建起相对较为科学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师资和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一些有效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被引入到我国法学教育体系当中,作为弥补理论教学不足的一种方法,在本科法学学生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但就目前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而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学实践教学在法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较低;缺乏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法学实践教学资源匮乏,这里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指实践实习基地,还包括指导实践教学的法学教师及用于实践教学的实践经费等;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这里的评价体系包含教师和学生评价考核体系;法学实践教学形式存在问题。

基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配合法学理论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体系。[2]

一、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原则

1.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原则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当从法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按照校内课堂和校外社会课堂实践性教学的不同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项目与内容,要使实践教学各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在保障理论教学体系完整性的条件下,强化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2.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与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原则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从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律职业能力要求出发,要与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具体而言,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法学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同时结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有针对性的开设实践性课程。

3.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原则

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或修改中,应该体现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具体应当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等。通过人才培养计划运行机制,规范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形式和相应的考核考核标准与要求。[3]

4.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原则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具体而言,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又要发挥本校的优势和特色,为地方培养法律人才。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中的资源,形成校园和社会共同指导实践教学的办学机制,让学生能真正通过法学实践教学切身感受司法动态。

二、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内容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的构成,主要针对解决目前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反映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新理念的举措。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法学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丰富、完善法科学生实践智慧和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开放、自主、自由和创新的情境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法学实践教学课程要在校园内完成,而少数实践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课程需要在社会中完成。这就要求在校园内的实践教学,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而在社会中的实践教学,需要法律事务部门和用人单位参与并指导但也要以学生为主导。不论哪种实践教学,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与配合。为此,对于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办学资源,形成学校和社会共同指导实践教学的培养机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由于实践教学类型较多,而且其实施地又不限于校园内,因此,必须科学设计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制定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规范性文件。在这一规范性文件中,要对每个实践教学课程的目标、应达到的能力标准、体系与安排、考核与评价机制等方面作以全面规范。

2.充分利用和开拓实践教学资源

首先,就优化法学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而言,学校要通过政策导向和政策倾斜将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去,还要鼓励教师到法律事务部门担任社会兼职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要从法律实务部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热衷于法学教育事业的法官、检察官及律师来承担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其次,就法学实践基地建设而言,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密切与当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大型企业、政府法制部门等的联系,努力建立高质量的、长期的、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最后,就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而言,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划拨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另外,可以建立学校法律援助中心,通过打造专业品牌的方式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

3.建立和完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学实践教学考评机制,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科学有效进行的关键。在考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要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制度设计。首先,在法学指导教师考评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方面,学校对教师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有严格和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法与标准。具体到实际工作而言,要把教师指导的法学实践课程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并对取得较为显著的实践教学效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激励或奖励,同时将教师指导法学实践教学作为评优评聘的考核因素。其次,在学生考评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方面,对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要给予相应的学分或成绩,对学生成绩要注重创新意识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考核。由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效果评价的主体,因此,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来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考核机制。

4.完善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

除了积极利用如模拟法庭、庭审旁听、法律咨询、法庭辩论等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外,还可以开展法律调查、全真案例教学及法律模拟实习等实践教学。另外,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以及地方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学实践教学活动。

5.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

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法学课程而言,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法学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正式的课堂讲授,许多法律技能和知识不需要通过课堂讲授就可以获得。因此,采取学习小组的学习方法、交互式教学方法、问题学习方法以及模拟演练形式的法律实践方法等,对法学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法学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邢绡红.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以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 教学保障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中,通过对实践课程作用与效果的分析、评价、整合、完善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改变以往分散的、单项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情况,形成分专业综合性、系统化的实习实训模式。其构成要素图如下所示: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主题,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2.1针对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专业所面对的工作岗位群、项目/任务,构建学生未来岗位群所应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2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应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涵盖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要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规律,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前后有序、内容衔接合理。

2.3实用性原则

实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应充分体现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做到“紧贴实际、够用唯度”。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学院实际条件,做到科学、实用。

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明确教学目标 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高职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或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所建立的。教学目标的确立规定了通过整个实践教学的培养,学生所掌握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及要求达到的程度。实践教学目标是设计实训项目、工作任务,确定组织形式,营造实训环境,选择指导方式,规定考核评价方法的前提。因此,实践教学目标是因专业而异的,所以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会形成不同的要素组和,从而形成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

3.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应围绕教学目标,针对不同专业所面对的工作岗位群、项目/任务来确定,应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安排应综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灌输思想观点,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在实践教学目标已定的情况下,根据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选择实践教学的载体——实验、实训工作岗位、实训项目任务就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实践教学载体的选择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从工作岗位出发,选择一个或多个轮换岗位作为实训载体通过完成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掌握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第二,从生产服务项目或任务出发,选择一项生产产品或服务任务作为实践教学载体,通过产品的产出或任务的完成,掌握生产、服务流程并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三是从某一生产流程的整理控制出发,选择模拟控制系统为实践教学载体,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模拟仿真控制,掌握生产岗位的控制操作技术。

总之,通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照能力发展层次循序渐进的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3.3加强教学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高职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保证实践教学实施和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影响实践教学效果诸多因素的分析,提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应重点建立由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研究、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其中,实践教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建立一支双师型、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强化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采用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是现代高职教学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取向;稳定、高质量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场所,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3.4加强教学管理 构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的要素,它不仅对教学成果起表征作用,而且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重作用。可以说,考核评价环节是实践教学过程的指挥棒。实践教学的考查评价必须紧扣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的,考核内容应注重多样性,如专业能力考核和关键能力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核方式强调多样性,如实际操作考核、笔试、面试等方式;考核主体突出多元性,如个人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形式。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体系研究》(课题编号:S2011215)。

参考文献:

[1]方立友.谈高职教育是实践教学体系[M].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4.

[2]王春娜,霍新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讨[M].新课程研究,2011.

篇4

关键词:项目库;会计实践教学;构建

随着会计的职能由“核算”到“管理”的变化,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成为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还要求具有规划、预测、决策及创新等综合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1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现有校内的实践教学一般是在所有理论教学完成后,在学生毕业的在最后一年或一学期进行一些校内会计模拟实验或校外实习,在此之前,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专业课程,但学生甚至都没有见过具体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等,对具体的业务账务流程一知半解.毕业前短期内进行一些综合性模拟实验教学,这不遵循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培养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要求相距太远.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建立实验项目库,项目库里有各专业课程对应的章节性单项实验项目或单元实验项目、也有分课程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还有专业和学科性的综合性的集成实验项目,这种多层次多梯度的实验项目库可以满足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以此项目库为平台,可以开展和专业课程同步的实验教学,也可以进行高层次的综合性集成实验项目,还可以满足毕业实习项目要求,大大有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在于项目库这个平台的建立,其建立的成功与否,是否遵循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直接关系着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的高低.项目库是由很多实验项目构成的,它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项目库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1)围绕理论课程,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围绕理论课程,建立起由章节性单项实验项目、课程性综合实验项目、专业性综合实验项目和学科性综合实验项目四个层次组成的校内模拟实验项目和校外实践项目组成的项目库.(2)体现既重视应用能力培养、又开拓创新能力的原则.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项目库既要有训练单项会计基本技能的实验项目、又要有培养会计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还要有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体现了对会计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拓.(3)项目丰富多样,具有可选择性原则.无论是何种实验项目,都有多个实验项目资料可供实验教师和学生选择,避免所有学生都进行同一个实验项目.项目的丰富多样性,既便于教师分组实验教学,也便于学生根据教学重点或自身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自行选择实验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另外,实验项目库要与时俱进,根据理论知识的最新变化,及时进行更新与升级.(4)既包括校内模拟实验项目,又有校外社会实践项目.校内模拟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校内所学灵活、熟练运用于实际当中.校外社会实践项目可以检验校内教学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促进校内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完善.

2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利用项目库资源,将实践教学的具体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这就构成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应用能力发展规律,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四层次”:

2.1校内模拟实验部分

2.1.1课程章节性单元实验项目该类实验教学一般是伴随着理论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加强对理论课程中某个章节重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比如在《基础会计》理论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利用项目库中的实验项目,开展理论教学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可以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验,然后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进行审核的实验,再进行开设和登记会计账簿实验,还有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实验,以及结账和错账更正实验、最后进行编制会计报表的实验等,这些单项实验均随同理论课进行,让学生切实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在《统计学》课程中,根据理论课程教学进度分阶段开展调查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与显示、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实验.在《成本会计》课程中,根据理论教学可以开展分配要素费用实验、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实验;再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实验;还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实验.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以单独分子系统开展系统管理实验、总账系统实验、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实验、供应链管理、工资管理实验、UFO报表管理等实验项目.对《财务管理》课程,可以按教学进度分步进行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决策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证券投资决策实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实验、存货决策、财务预算实验、财务报表分析实验.在《审计学》课程中,分阶段开展制定审计计划实验;货币资金审计实验以及四大循环审计实验;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实验.

2.1.2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经过第一阶段课程章节性单元实验项目的教学之后,学生掌握了有关一些单一知识点的基本应用方法后,再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某一专业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专业课程性实验项目可以根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在该课程理论教学和配套的章节性实验教学全部完成之后,开设专业课程综合性实验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从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直到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整个会计循环,形成对会计工作流程的初步、整体的认识.开展《会计电算化》实验,将启用的其他子系统与总账系统统一起来,完成一整套电算化处理,这样既进行手工方式处理,又进行电算化处理,使学生会计核算技能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

2.1.3专业综合性实验项目专业综合性实验是指将同一专业的多门主干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将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融通与整合,形成系统、完整、全面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体系.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前两阶段实验教学之后,开设《会计专业综合模拟实验》,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和会计报告审计,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分析、审计等工作,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审计学》等课程.完成了手工方式处理之后,再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财务分析及计算机审计等,并将手工处理与电算化处理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从多方面扎实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2.1.4学科综合性实验项目现代企业需要具有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不仅要扎实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还要熟悉相关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学科综合性实验是指将会计专业与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融会贯通组成的集成实验,使学生获得一个有机整合的、彼此关联的方法、技能体系,培养其综合思维与创新能力.《ERP沙盘模拟实验项目》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实验,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整体运营过程,实验内容涉及企业战略及目标的制定、财务预算的编制、市场预测、资金需求计划及筹资、物料需求计划与采购、市场营销、新产品的研发与认证、生产能力规划、固定资产的投资与改造、生产管理、业绩评价与股利分配、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的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内容,在实验时均要予以综合考虑和平衡规划,为实现企业目标,实验人员必须全力配合,由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想象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该实验项目一般是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结合运用,利用ERP管理软件对模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动态管理和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该实验项目通常以分组对抗性的形式进行,增加了该实验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也更加接近企业实际环境,提升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2校外社会实践部分

该部分包括社会专题实践项目和社会综合实习.社会专题实践项目是指定具体的实践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社会实践,可以组织会计学专业学生下基层开展专题调查活动,并撰写专题调查报告.社会综合实习是深入到企业,进行真实的企业会计工作.

3实施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3.1多样化的实验场所

现在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要进行实验教学,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固定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一定要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因为实验室的有限性,这种传统思想会减少实验教学的开设.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要求转变思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条件,可以根据课程和实验项目特点,随理论课程同步在教室进行,或学生自己在寝室、自习室分散进行,也可以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只有那些需要实验教具才能完成的实验项目才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

3.2灵活多变的实验教学时间安排

现有校内模拟实验都是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校集中统一进行.由于受教学时间安排的局限,实验效果也大打折扣.基于项目库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可根据实验项目特点,可以要求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在课余时间或课堂与理论课同步完成;也可以安排在假期由学生自主完成(如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完成等形式.这样充分利用了“课外”时间,摆脱了课时的限制,能够极大地提升实验效果.

3.3创新独特的实验教学方式

现有校内实验教学方法一般主要是通过教师的面对面指导,让学生在实验室集中完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消化和吸收知识,甚至由于时间过紧,只知道照着老师的指导来完成实验任务,根本来不及消化和吸收,更别说思考了.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求变革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根据实验项目特点采用独特的适宜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先研究讨论,老师再集中分析答疑;对于实验中个别存在的问题,可个别答疑辅导.答疑辅导方式可以是面对面式、电话答疑、网络在线答疑与辅导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综合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鞠成晓.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会计,2015(5):68-69.

〔2〕杨惠,张更生.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15(2):173-176.

〔3〕汤健.论构建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J].财会月刊,2011(33):96-98.

〔4〕李勤.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010(21):106-108.

〔5〕赵秀芳.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1(16):34-36.

篇5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质量 评估

一、高校实践教学评估的必要性

1.目标调节和向导作用

教学评估可以有效的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及时调整学校教学的目标和进程,同时也是获得教学质量信息的最佳途径。通过评估,既可以在宏观上掌握学校教学目标预测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距,亦可以从微观上了解各门课程目标实现与否。这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实行教学评估可以逐渐使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逐渐和国际管理体制接轨。

2.督促、激励作用

通过评估,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各教学单位(院、系)教学个体(教师)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差异,可以确定出优劣程度。因此在全校范围内很容易形成一种竞争机制,能够很好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他们以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同时学校也会更加注重办学效益的提高。

3.诊断作用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对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学校教学工作的任何缺失,都可以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评估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不同部门和单位的评估,找出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并制订出改革与完善的阶段性或长远性的目标方案。我们采取的目的最主要就是找出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潜在问题。

二、指标设计原则

1.注重科学性

评估指标的制订要结合学校自身建设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工作状况,要符合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各指标的选择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能反映教学的全貌,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要合理。评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评估指标以定量评价为主,以定性评价为辅。

2.导向性

评估指标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指挥棒,因此指标的制订要反映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点,要突出实验教学的独有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改革方向。权重系数的确定要向主要指标倾斜。

3.便于操作

评估指标的制订既要科学合理、客观全面,又要易于操作。各指标的内容要清晰明确,各指标不同等级的选择要有准确的说明,提倡采用能够量化的指标。

4.具有可比性

评估指标的制订要注意到学校各学科之间的差异,主要指标的选择要具有共同性、可比性,能够量化的内容尽量量化。

5.针对性原则

针对高校目前的办学条件和生源的实际状况,对于高校现阶段的质量标准应强调一个“增量意识”,强调在现有基础上达到的质量标准。

三、健全整个高等教育评估法规体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法规体系。高等教育评估在中国已有近30年的发展,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远未成熟,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为评估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从国外的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来看,健全的法规体系是保证评估顺利进行的前提。中国的评估法规体系的建立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各项配套法规未适时建立,目前比较有系统性、专门性的制度只有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另有一些相关内容散见于其他法规中的零星条款与政策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的颁布已有近20年时间,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物,其中的原则与规定多带有计划经济时期印迹。在高等教育的结构、数量等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规定》中一些诸如评估主体、评估机构等条款都已不合适宜,亟待修改。《规定》的法律位阶很低,其仅仅属于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并非真正意义中的法律,且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面对新形势,应该制订《高等教育评估法》,应该对不同种类的评估、评估过程、评估主客体、评估人员、评估结果与监督等作出详细规定,及作出原则性的规定,让其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

四、建立具有特色与灵活性的高等教育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评估指标体系的创建特点。曾向东老师认为,高等教育评估的指标应主要包括:教育纲领、教学设施、教师、学生、教学、经费、学校管理。比较已有的公立高等教育评估指标,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应着重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队伍,包括教师的年离职率、退休教师所占比例、教师学历与职称构成、教师的科研与进修状况等。教师的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着眼点,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评估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同时也利于学校良性发展。师资是当前中国高校面临的挑战之一,强化教师队伍的评估有利高校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稳定有序、适应高校教学工作需要”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当前高等教育各方面与公立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到其毕业生的质量。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除了要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进行,还应侧重智育方面的评估,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毕业生就业率和适应岗位情况。要立足于特色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注重横向的多种类型的人才规格。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永恒的主题。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有些高校规模扩大了,但办学条件跟不上,教学质量存在滑坡的危险。教学管理薄弱、教学投入不够、教学质量面临挑战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开展的评估工作是积极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魏红.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

[2]纪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误区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4,(3).

[3]刘彦文,陈冠华.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研究

引言

同本科教育有所差别,高职教育有着突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基于此特点,实践教学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高职教育中的一项关键环节。而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目标也就在于对学生实践素质以及技术应用能力的更好培养。实践教学的实施,在对高职教学特色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以及促使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众多方面,发挥出了重大的价值。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一)实践教学内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以及实训教学三大环节,均是以具体的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结构的基础上而设置的不同教学环节,同时三者也属于三种类型完全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但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实验教学环节所注重的主要是课程教学设计。实验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教学的实施,促使学生对于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有了以更为深刻的认知的理解;实习环节,是专业教学在一定阶段内的认知性实践教学,同时也是学生对于未来工作岗位中所需熟悉的专业生产设备以及基本操作技能进行了解的重要环节。目前在高职教育中主要采取的两种实习教学手段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而实训则是针对学生所掌握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实训工作的有效实施,使学生能够对于未来所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及操作技能有一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其实践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二)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指的就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多项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同该体系相对应的就是理论教学体系。其上位概念就是教学体系,而下位概念则涵盖了实习、实验以及实训等体系等。目前,在当代高职技术教育中,存在着众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得到普遍公认的却是如下所示;

上述中教学体系属于一三条式体系,其一是公共课,其二是专业理论课程,其三是实训课程。这种在高职三年教育中的不间断教学体系,对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另外又在充分尊重各知识、专业技术规律方面的联系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从而使其紧密衔接,成为一体。其中实训课程又自成体系,构成了独立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二、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的顺利发展过程中一项关键性因素就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对于高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言,具体的就是从一下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一)加强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加强,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完成。为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在高职专业教育中的理论教育课程中均进行了相关实验课程的设置。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实验、演示等方式,实现了学生所掌握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也促使其更加熟练了掌握了相应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于新事物的应变能力。

(二)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有效结合

学生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的相结合,主要借助了一系列的实训项目的开展来完成。在实践教学中,不但要包含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培训外,同时还要涵盖一定的同本专业紧密相关的一般能力的培养,比如信息的检索与处理以及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和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等多项能力。

(三)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保持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不断线。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其更多的是对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工作的实现还需要借助于实习、实训等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渐推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训练项目来完成。对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选择性的将一些自设性、探索性的内容增加到具体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模块中,通过围绕某一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进而有效的推动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探索,在其具体的方法和途径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集合了教育、科研以及生产和培训的四位一体联合教学机制,对于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发挥出了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各类生产、教育、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

在高职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的结合相关的技术研究所,成功的启动了一系列的度外生产加工及设计业务,由此不但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还有效的锻炼了高职教师的能力及素质。

(2)大力推进“双证书”教育的力度

在高职教学中所推行的“双证书”制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要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有效实现实训、实习培训以及考试的三位一体。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首先,理论教学课程要有效的综合相应的各工种和部门,进而实现实践教学同相应工种技能的有效融合;其次,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自然而然的达到了一种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并通过相应的考试与鉴定,成功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使职业资格零培训得以实现。再次,高职教育要紧密的结合企业与行业的需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更好的培养人才。

四、结语

在当代高职教学中,实践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高职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将更趋完善,从而在当代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生忠.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2]冯旭芳.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3]王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绩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篇7

本文对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并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创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生物工程 实践教学 模式创建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科技兴邦战略的重要部署[1]。俗语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实践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2]。

1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状

其一,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验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实验内容的重叠现象。比如,在生理学实验中有红细胞溶血实验,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也有该项目;生理学实验中有血型鉴定,而动物学实验也有该内容等等。其二,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方式,即教师先讲述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步骤的操作,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示范进行实验,缺少与学生们的互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其三,实习基地建设不理想。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多个,每年该专业的学生都会进行为期4~6个月的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校企合作过于程式化,不够紧密。二是校企合作缺乏监管机制,双方积极性不高。另外,不同企业会产生不同的实习效果,学校很难对学生们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

2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2.1根据生产和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

主要采用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删掉一些过时的、纯理论的课程,增设应用型强、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比如,新开设一些跟盐城地区滩涂农业开发和滩涂生物资源开发相关的课程。二是根据大纲要求,重新安排实验课程的内容,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叠。三是新开设与生产紧密联系的短时实训课程。比如,发酵工程实训、基因工程实训等等。

2.2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将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为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进行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课的讲授时,先要求学生们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由任课教师帮助其修订和优化,加强师生间的多元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求知欲望。

2.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资源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加大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每年暑假,我院都会派2~3名教师去企业进行实地锻炼,培养教师们的生产实践经验。二是我院还加大了对专职实验教师的引进力度,这对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各项实验的开出都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三是直接从企业聘请专业教师来校上课。比如,《生物发酵工程》可以直接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课堂讲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3适应社会需求,创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其一,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科研活动。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实行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以科研方向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科研促进教学”的理想局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此,可以申请一部分费用,搭建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们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来,在导师的指导下,锻炼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其二,校企联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校企联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3]。目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已经与“大丰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扬子江药业”、“南京金斯瑞生物技术公司”、“滨海吉尔多肽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校外基地的建立为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和保障。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争议,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马洁,刘小河,付兴建,管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172-175.

[2]谢恒,曾建红,戴平.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途径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277-280.

篇8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change, an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practical talents who not only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have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basic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aspect of e-commerce. Aiming at training students' electronic commerce practical ability, this paper designs and researches the teaching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practice.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practice teaching;system research

0 引言

电子商务将人们带入了数字化商业时代,它是未来企业发展和生存的主流方式。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行业特色,适应典型岗位群、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需求。具体而言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围绕电子商务专业典型岗位群的基本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技能和学生今后职业迁徙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建立。

1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遵循的原则

①特色性原则。实践教学的设置要充分体现电子商务专业办学特色――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②层次性原则。实践性教学的设置要充分体现能力发展的要求,先基础后专业,先总括后具体再综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步提高,从“学徒工”逐渐演化为“高级工程师”;③多元化原则。实践教学模式不应是单元的,而应是的多元的。就方法而言,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可以划分七种:演示型实验、操作型实验、制作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模拟型实验、创业型实验;就电子商务的实践途径而言包括校内与校外等多种途径。就实践教学的内容而言包括: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顶岗实践等。

2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框架图与内容研究

2.1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框架图

2.2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研究

2.2.1 商务及计算机基础实践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商务技能实践、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实践、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实践、建立网上商店实践、电子商务模拟教学软件的操作,通过实践使学生建立初步的专业意识,围绕市场营这一核心概念,结合相关管理类专业知识,进行初步的商务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提炼应用能力。以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网络应用为主线,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及网络信息技术,锻炼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电子商务实践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网上商店经营实践和大型市场营销活动的策划和实施,通过实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商务策划、市场营销、网站营销和企业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3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实践

通过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开发能力。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网站的规划与实现:选择某种行业,规划和实现一个该行业的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对电子商务网站的需求分析,网站的内容设计与开发进行实践,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网站设计和开发工具。掌握脚本语言及能够进行动态网站的设计。实践初期,每人设计并提交一套“网站规划方案”,同时要通过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电子商务网站的每个栏目,在实践结束后提交一套根据自己规划书开发的网站程序和一份“网站规划实施分析报告”。 ②网站的策划与设计:在自己的网点运作及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分析与设计,形成网站建设的方案书,包括网站需求分析、网站内容设计、网站维护管理和实施方案。

2.2.4 电子商务综合实践

在掌握了各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商务综合实践与练习,使学生能将所学的各门课程知识、实践操作综合结合起来运用,解决开展和应用电子商务的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电子商务综合运营管理实践:利用所学知识,从电子商务项目选择、商业策划到系统的建设、管理、实施,以及长期发展进行合理设计,综合以上方案,形成一份“XX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策划书”。并选择其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电子商务实践论文。②大型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学生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结合学生对特定行业或商业的理解,并于所学电子商务知识结合,与相关企业或单位达成合作,独立设计并开发一套较大型的电子商务系统。在实践初期每人设计并提交一套“XX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3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3.1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阶梯性电子商务实践体系研究

技能培养是实践教学的目的,我们认为学生技能应包括通用技能、专业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应是围绕这四方面技能训练进行,由通用技能、专业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到综合技能训练,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突出核心技能的训练。

例如:对于通用技能的训练。通用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而言,对于任何职业都是适用的技能。是职业人取得成功的基本能力。是个体对环境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具体包括:责任意识、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学习和创新、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等技能。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训练项目: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训练、英语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礼仪训练与素质拓展模块来进行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淘宝网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网店,然后通过“网店策划、网店平台搭建、网店运营与推广”这三个项目来进行训练。

对于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主要训练的项目有网站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与物流管理实训、企业运营与管理沙盘实训,同时借助于一些相应的实训软件来进行。

对于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主要是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的综合训练,是技能训练的最高层次。我们设计了行业电子商务实训和网上创业项目实训两个项目。

3.2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构建真实的电子商务实战环境

构建真实的电子商务实战环境,建立电子商务实战平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例如:大学一年级让学生在淘宝等较为著名的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以网店经营业绩做为考核学生标准,以一定比例,记入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学期成绩。大学二年级,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经营管理,让学生真题真做,真正的与企业接轨,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由企业给学生评价,记入小学期等相关课程。大学三年级,以团队的形式组建股份公司,以业绩和经营总结作为学生设计成绩,毕业后公司可以继续进行,也可以拍卖个下届学生。

3.3 完善实践教材资料,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材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书以及实际训练项目,实践教材极为匮乏且跟不上电子商务实践发展需要的现状。因此电子商务实践教材应突出企业岗位要求、职业技能特点,具有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同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其要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技能才能胜任,一方面,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聘请行业或企业专家来校兼任实践教学指导员,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4 加大校企对接力度,搭建学生实践锻炼平台

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搭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在企业中训练职业岗位技能,提高职业素质与综合技能。

同时与相关的企业与单位,与企业与行业专家建立广泛的联系,共同努力,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习,通过企业教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相关规定、制度、考核标准等规范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达到实际训练效果。

为了适应社会和技术变革的需要,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与应用已成为各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了解的内容,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网络商务的建设和管理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一批既懂得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分析目前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柔性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实践体系。包括:1)培养研究生软硬件动手能力的实践内容;2)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3)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建立注重实践过程控制为目标的考核体系。整个体系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人性化的管理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网络课程群实践体系改革与实现”(JGKT11_005)。

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已成为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我校的研究生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课,而是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高级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移动计算及无线网络,网络通信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等。通过该课程群的学习,可以了解网络当前发展的主流技术,掌握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以及协议、算法的仿真;熟悉网络工程所涉及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的安装和配置以及调试。网络课程群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深刻理解、熟练应用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至关重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改革项目“《现代计算机网络》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研究,侧重于网络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并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1]。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整个研究生阶段网络相关的课程出发,进行了研究生网络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1 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高校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无缝接轨。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网络课程群的实验体系、实验组织、实验设备和环境的建设方案,建立了符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和人才培养综合平台[2]。湘潭大学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层的阶梯式实验教学模,通过全方位分层次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苏州大学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重新组织,结合多种软件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对各种协议的理解及运用能力[4]。华南师范大学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提出基于设计型学习的实践教学思路和教学课程,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5]。此外,温州大学、湘南学院、盐城工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述研究大多进行了一些完善性、提高性的改革,并且主要针对本科生进行。针对研究生能力培养,将网络课程群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出发系统培养研究生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协议研究、算法实现和应用开发能力的教改研究还鲜有报道。尤其是国家教委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能力训练一方面通过企业实践获得,另一方面也绝对不能忽视学校本身对研究生的工程能力训练,从而实现阶梯式上升的能力培养体系。基于此,我们“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内涵,以创新为外延”进行研究生网络课程群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以培养与业界无缝接轨的适应能力强大的网络专业人才。

2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

网络课程群相关实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平时感兴趣的网络应用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兴致盎然地主动学习网络原理和知识点。然而由于网络课程群本身的特点,相关的实验体系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简单应用性实验。这类实验学生容易上手,但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协议、算法,对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帮助不大;另一个是底层协议和设备原理相关的实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可以精通所做实验相关领域的技术细节,但实验难度较大,不容易上手。

另一方面,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作为信息传输的基础,网络与其它研究方向密切相关。因此,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专业所有研究生都选修其中多门课程,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选课人数逐年递增。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很快。同时,针对目前我校研究生招生的实际情况,研究生生源越来越多样化。新入校的研究生来自不同学校,学生整体水平差异较大。并且在本科阶段所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涵盖的内容存在差异,有的同学在本科阶段甚至没有接触过网络设备和实验。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群相关的实践教学存在不少挑战:

1) 选课人数越来越多,指导、管理和考核难度越来越大;

2) 学生基础不同,所具有的初始知识存在较大差异;

3)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于网络工程、网络仿真和网络通信编程没有进行过实践;

4) 外专业选修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网络基础较差,但却有将网络知识应用到他们自己专业领域的强烈需求,需要网络课程群实践体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5) 设计网络实验时,需把握适中的难度,太简单的学生没有兴趣,太难的学生做不了;

6)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使得研究生网络课程群实验内容必须动态调整;

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网络课程群实验体系,设计由浅入深的实验课程,既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又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活动是其中关键问题。

3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涵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实践体系的研究中,我们的主要思路是“拉平基础,因材实践;拓宽视野,注重个性;强化管理,灵活考核”。我们通过进行产业调研、职业分析和岗位能力分解,对研究生网络课程群实践模式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重新定位高级专业人才网络技术和实践方面的培养目标,将实践重点向实用技术、新技术倾斜。通过教改,带动整个网络方向的课程整合,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案,提升网络实践的含金量,为卓越工程师计划打下基础,扩大在业内的影响。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3.1 柔性的网络课程群实践体系

在改革中,我们注重“拉平基础,因材实践”,按照1+5+3的原则组织实践内容。“1”就是在实践开始阶段,做一个演示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精神实质;“5”就是按照5大部分来组织实验内容,包括:网络通信实验、计算机网络基础、高级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路由协议及算法)、移动计算及无线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3”就是从模型、协议和工具三个主题方向,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精通一种模型,一种网络协议,掌握一个研究工具。

我们采用模块化思想,设计了一种积木式的研究生网络课程群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所谓柔性是指:一方面是实践体系足够完善,老师和学生可选择性教强,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做,但同时仍能满足培养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实践课程也必须适时做出相应调整,该实践体系充分考虑新技术、新实验的加入并保证原体系的完整性。

为了适应不同性别、不同基础、不同兴趣、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我们将研究生网络课程群实践体系中的实验课程分为不同的层次:1)模仿型;2)应用型;3)探索型;4)创新型。在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实验中,我们订制了个性化的实验内容、差别化实践要求。这样本专业硕士和外专业硕士、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各有侧重,但不割裂,实现“因才实践”。

同时,实验计划和内容可以紧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不断根据业界的技术发展和要求调整。例如由于近几年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我们及时增加了无线技术相关的实验。同时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整合起来。一是将部分导师的科研项目纳入实践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研究性的实践。二是企业实践课程,通过和相关企业和研究院所合作,将一部分实践课程直接开设在企业生产一线,作为课堂实践课的补充。

3.2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拓宽视野,注重个性”,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以综合性实验为主体、以研究性实验为扩展。拓宽学生视野,杜绝以完成实验拿到学分为目的。加大实践能力训练的投入和课时,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提供的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题目。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指导选择实践内容、实践时间,时间地点等,张扬个性,注重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实验管理系统。实践课程大纲以及每堂课的实践内容的、学生选题、课题过程管理、实验成果的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且提供交流平台,如学习资源、新闻组、讨论组、聊天室等,以支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2) 内引外联,加强业务学习。每学期前进行实践指导老师集体讨论,针对前一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在自编《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并制定相对应的策略。和业界有代表性的企业一起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达到实验先进性、教学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最佳平衡;

3) 软硬兼施,强化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包括网络工程训练,网络模拟仿真,网络通信编程等多种类型,加强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4) 开放式管理。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验选题和完成过程中,采用完全开放的管理,从选题到完成过程,从实验结果提交到考核,学生有完全的自主,但同时又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尺度;

5) 鼓励横向交流,强化激励机制。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择部分实验,让学生自己准备演示和演讲,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3.3 进行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强调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门工具,精通一个方向。通过启发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式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控制,强调实践体系的可管理性,通过确保实践过程保证实践质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管理。实验室配置了Harvest平台,对实践的版本进行管理,同时培养学生自觉按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实践软件的编制。借助版本管理完成过程控制。通过定期提交不同的版本和区分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投入足够的精力,杜绝实践环节中出工不出力,甚至连工都不出的情况。这样通过确保实践过程控制保证质量。

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软件能力和硬件能力两手抓。

1) 软件能力方面,主要包括网络算法、网络模拟和网络通信编程。例如网络算法实现主要选取包分类算法中的Trie树、HyperCut和Hicut等算法进行实现,并比较其性能。网络模拟实验采用著名的NS2工具,对已经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涉及到仿真的部分进行验证。网络通信编程部分由学生自主从实验题库中选择,结合自身研究的兴趣和已有的能力基础;

2) 硬件能力方面,主要包括网络工程能力培养。对常用的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在研究生公共实验室和计算机综合能力训练开放实验室的支撑下,研究生可以进行Cisco的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华为3COM的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VPN,SonicWall防火墙&VPN等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在综合性实验中,实现不同厂家的设备互通;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可以自主设计网络拓扑结构,自主进行网络路由配置,实现较为复杂的网络架构。

(4) 改革群实践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在考核中,我们注重的是实践过程,而非用统一的尺度衡量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实验结果。结合过程控制强化管理,综合考虑实践时间和精力投入,着重考察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取得的进步,把平时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方面。我们制订了全面的考核指标供老师和学生有针对性地执行,最终的实验结果只占较小的比例。

4 结论和进一步工作

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实践教学对计算机专业和相近专业研究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和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现有的实践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本文通过调研业界对研究生在计算机网络能力方面的需求,针对我校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生网络实践教学的改革,建立了柔性的“软硬兼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实践体系,着重拉平基础、培养研究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和考核标准和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该项改革初见成效,学生的实践热情和主动性高涨。今后在这方面主要的工作是完善发展该实践体系,根据业界发展趋势调整实践内容,使教学过程控制和考核体系更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燕雪峰,陈兵,钱红燕,等.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群教改总体方案及其实践[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2): 53-56.

[2] 孙燕,曲维光,吉根林. 网络课程群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 计算机教育,2010(23):108-112.

[3] 李亚林,曾映兰.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1(3):88-91.

[4] 李领治,陆建德.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0(23):90-92.

[5] 丁美荣,陈壹华. 基于设计型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1(1):47-51.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s Courses for Graduated Student

YAN Xuefeng, CHEN Bing, QIAN Hongyan, DU Qingwe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UAA, Nanjing 210016, China )

篇10

培养目标、内容建设和机制建设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培养目标是先导,内容建设是核心,机制建设是保障,三个要素各有内涵又紧密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一、培养目标是先导:立足于研究生特点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该首先从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解构为具体的基础理论知识、素质、能力等构成要素,建立符合理论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通过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中的实践环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个明确而现实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为理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清晰的方向。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2005年国务院学位办决定将理论提升为一级学科,下设六个二级学科,即基本原理、发展史、中国化、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其他二级学科目前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本科专业,因而绝大多数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属于跨专业。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主要包括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汉语言文学等文科类专业,也有少数理工科专业,这导致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功底普遍相对薄弱。

在当前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之下,研究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凸显。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理论学科毕业生广泛扩展就业渠道,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和初高中、各类公司等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遵循从实际出发观点的指导,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尤其需要考虑其专业知识理论功底和未来就业方向,因而应该将夯实理论功底,增强实践能力作为基本的培养目标。在增强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的理论人才。理论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融知识性、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和实践性等多种特性于一体,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此外,经典原著作为学习和理解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但是对于大多数理论功底较为薄弱的研究生来说,经典原著的学习会略显艰涩,甚至不少同学觉得枯燥,因而必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实践教学来激发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提升教学效果。

二、内容建设是核心:课堂内和课堂外结合

内容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通过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做到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1.课堂内:学生讲课、课堂辩论、案例分析

课堂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有效利用课堂内的教学时间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内通过学生讲课、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让研究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全方位地锻炼其综合素质。

学生讲课是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是教学相长的另一种体现。通过教师和学生身份互换,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主动去学习相关理论,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讲课的形式传授给其他同学。这种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为了授课需要精心备课,寻找相关素材制作电子课件等,最终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呈现,这一个过程不仅有助于锻炼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体现,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考验。最后通过教师的点评,对于研究生讲课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不足的地方今后改进,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难点进行阐释,及时为研究生答疑解惑。

针对一些比较敏感而大家又比较感兴趣的理论热点问题,比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组织研究生进行课堂分组辩论。这既可以展现研究生的个性风采,锻炼其思辨能力,同时真理也会越辩越明。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明晰争议问题的是与非,培养和树立研究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辩论既是对口才和语言表达的锻炼,也是研究生活学活用理论的过程,坚定其信仰,学会用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案例分析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运用理论对具有典型特征和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解剖,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让研究生切实看到理论对社会实践的强大指导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让研究生学会独立思考社会问题,提升研究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外:读书会、社会考察、课题调研、学术论坛

课堂外是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广阔舞台,充分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实践教学,对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会、社会考察、课题调研、学术论坛等都是课堂外十分有益的实践教学模式。

读书会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定期的思想交流平台。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研究生还需要广泛涉猎历史、美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也能开拓眼界和思维。通过定期的读书会活动,研究生分享阅读中的收获,激发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研究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及时记录下所思所想,提高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实社会中蕴藏着丰富而鲜活的一手材料,是研究生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考察是让研究生带着问题深入社会,通过切身的直观体验和观察,加深对于理论的感性认识。的认识论表明: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物质世界。认识依赖于实践,人们的认识过程必须经过感性认识阶段,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到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就是的认识论的具体运用。考察结束后,研究生提交考察报告,充分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和调查资料,对相关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课题调研是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研究生通过课题调研的形式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专业特长。社会科学的研究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研究的命题不仅来源于实践,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将用来指导实践。课题调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是研究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此外,研究生通过课题调研熟悉和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学术论坛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阅,为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专业基础差,理论兴趣不浓,科研能力弱是理论学科研究生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现象,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营造学术氛围。提前确定学术论坛的主题,给予研究生充分准备论文的时间,从提交的论文中间选出几篇优秀论文,在学术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其他研究生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参与到学术论坛中来。

总之,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平台,将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使得理论问题不再呆板和枯燥。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这一学科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拓展研究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无穷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引下,任何有利于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模式都应该充分运用起来,发挥教师和研究生的创造性。

三、机制建设是保障: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

由于实践教学跨越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时间和空间,必须通过机制建设予以保障,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建设,否则实践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1.导师组负责制:发挥导师主导作用和研究生主体地位

导师制是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也离不开导师,通过建立各学科导师组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导师为人师表,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为研究生树立为人处事、治学研究的典范。导师要注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入学教育贯穿到毕业教育,帮助研究生牢固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到研究生学习的价值所在,充分利用好在校期间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研究生要积极主动和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按照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寻找研究方向,向导师寻求指导。

各学科导师组根据学科特色,适当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协调学校各院系和各部门关系,为研究生培养争取有利条件。同时,积极调动导师组的社会资源,为研究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导师组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规划时,在寻求共性的基础之上要给予研究生个性发挥的空间,遵守教学和教育规律,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2.加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研究生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课堂外的实践表现可纳入研究生学业评价体系,制定量化的考评和奖励机制。实践教学评估体系要综合考量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态度,做到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统一,做到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和实践教学结果评价的统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3.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设置:常态化、规范化

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设置,开设实践课和实践学分,使其成为研究生的必修课,进行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寒暑假是研究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研的最好时机,合理规划研究生寒暑假时间,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要求和目的。在学校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研究生可以提前规划调研选题,有序开展各项社会调研项目。研究生带着平时学习中遇到的理论困惑,深入社会通过调查研究,进而解疑答惑,在社会实践和调研中得到综合锻炼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