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阿尔法狗接连打败李世石、柯洁,无人驾驶汽车从科幻慢慢变为现实,人工智能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跑马圈地”。我们正在被一个前所未有的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社会裹挟着前行。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积极探索,紧跟前沿,才能在这波智能化浪潮中不致被淘汰。本书通过丰富鲜活的企业案例,帮助我们梳理分析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的机器学习、超级计算、云端服务、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方向,总结这些企业在智能时代下的应对之策及成功经验,为之后企业的发展转型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余来文,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创业导师、野文投资董事长、文字传媒董事长,《商业智慧评论》和《创业管理评论》出品人,并任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亚洲城市大学等外聘MBA课程教授或创业导师。曾在海王集团、远望谷股份、飞尚集团等公司工作,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为大洁王集团、南华西集团、铜川矿务局、陕西煤业集团等公司提供管理咨询。先后在《管理科学》《北大商业评论》《销售与管理》《中国经营报》《CHINA DAILY》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等杂志报纸200余篇。出版《智能革命: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与数据应用》《分享经济:网红、社群与共享》《共享经济:下一个风口》《互联网:商业模式颠覆与重塑》《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的颠覆与重塑》等30多本图书。林晓伟,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福建省“新世纪”人才。先后在《系统管理学报》《经济管理》《国际贸易》《当代财经》《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现代管理科学》等国内核心刊物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分享、跨界与电商的融合》《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运营与管理》《物流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等图书。主持福建省级课题4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参与诏安县农业和扶贫“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目
录
1 第1章 智能时代
2 开章案例
6 1.1开启智能时代
7 1.1.1 Mr Smart——我的智能生活
13 1.1.2智能时代之认知颠覆
18 1.1.3人工智能——工作“终结者”
19 1.1.4新产业的催生——“智”家帮的兴起
25 1.2迎接崭新的智能社会
25 1.2.1“数字化”——智能社会的“快引擎”
26 1.2.2“信息化”——智能社会的“大动脉”
27 1.2.3“网络化”——智能社会的“高速路”
28 1.2.4“集成化”——智能社会的“点金石”
29 1.2.5“公共化”——智能社会的“新时代”
32 1.3智能生态——智能时代的终极奥义
32 1.3.1传统工业逻辑的颠覆式创新
36 1.3.2人人创造,智能时代新分子
37 1.3.3用户“双力”:参与力创造力
38 1.3.4“智”之大器之智能整合
39 1.3.5未来人工智能生态圈
42 1.4智能时代的内核
42 1.4.1人工智能之先发“智”人
45 1.4.2超级计算之千手“算”音
46 1.4.3云端服务之无上“云”法
47 1.4.4网络安全之“安全”卫士
51 章末案例
56 第2章 人工智能
57 开章案例
62 2.1人工智能:让机器更聪明
62 2.1.1人机大战:阿尔法狗与柯洁
64 2.1.2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
67 2.1.3机械思维向左,智能思维向右
68 2.1.4人机融合:超人类智能时代
72 2.2人工智能新认知
75 2.2.1解密人工智能
76 2.2.2重要的是数据,而非程序
77 2.2.3淘汰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技能
80 2.2.4超人工智能时代
82 2.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82 2.3.1数据驱动智能革命
85 2.3.2数据挖掘:从大数据中找规律
86 2.3.3大数据的本质:数据化
89 2.3.4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永恒动力
90 2.4人机融合:连接未来
93 2.4.1人工智能之“星际迷航”
95 2.4.2机器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
96 2.4.3超越未来: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
101 2.4.4 人工智能之前世今生
102 2.4.5 人机融合:未来ING
104 章末案例
109 第3章 超级计算
110 开章案例
114 3.1大话超级计算机
114 3.1.1 超级计算知多少
115 3.1.2 从数据到超级计算的飞跃
117 3.1.3 大千世界,“数”在掌握
119 3.1.4 数据流——“超算流体”
122 3.2时代新宠——超级计算机
123 3.2.1 超级计算,未来国之重器
124 3.2.2 超算之不得不懂
126 3.2.3 大国超算之超常发展
132 3.3超级管理
132 3.3.1 数据收集——“超管”之“核基础”
132 3.3.2 数据存储——“超管”之“核聚变”
133 3.3.3 数据处理——“超管”之“核爆炸”
136 3.3.4 超级计算安全
137 3.4表演时间:超算之应用舞台
137 3.4.1 互联网应用:“互联”的二次方
140 3.4.2 电子政务应用:政务“超算”跨时代
141 3.4.3 精准医疗应用:超算医疗,快,准,狠
145 3.4.4 智能交通应用:数据出行,悠哉,享哉
146 3.4.5 金融投资应用:“超算”致富经
149 3.4.6 新零售应用:“超”未来,“算”零售
153 章末案例
159 第4章 云端服务
160 开章案例
164 4.1云服务——“云”上境界
164 4.1.1 走进“云”化时代
168 4.1.2 享受云生活
172 4.1.3 幕后英雄——云计算推动“团队”
173 4.2直击云计算
174 4.2.1 云计算为何物
178 4.2.2 云计算从哪里来
179 4.2.3 虚拟化,一切皆有可能
181 4.2.4 云计算未来规模
183 4.3双重界:云计算与虚拟网络
183 4.3.1 云计算与虚拟网络关系
184 4.3.2 云服务之“虚化”技术
189 4.3.3 虚拟服务器——“虚化”技术承载终端
193 4.3.4 多云大融通——云存储设备
195 4.3.5 有备无患——云资源备份
198 4.4“三云”家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199 4.4.1 公有云——“云”家必争之地
201 4.4.2 私有云——私享“云端”之上
203 4.4.3 混合云:公私合并——“云端”最强音
207 4.5云应用——“云端”的机智强大
207 4.5.1 云应用:极致“云”风暴
210 4.5.2 云应用、云服务与云计算
211 4.5.3 AI云运用=“云端”最强音
212 章末案例
218 第5章 网络安全
219 开章案例
223 5.1直击网络安全
223 5.1.1 计算机安全——21世纪的重点“安全区”
224 5.1.2 网络安全:居安思危,严阵以待
227 5.1.3 安全攻击之“四面”埋伏
228 5.2不得不知的网络安全
229 5.2.1 网络安全之认知“大充电”
232 5.2.2 网络安全风险之危机四伏
236 5.2.3 网络安全的“威胁危邪”
241 5.2.4 安全管理“六板斧”
242 5.3网络“歪脑筋”:犯罪与黑客
243 5.3.1 网络犯罪——犯罪“新境界”
246 5.3.2 黑客攻击:高智商罪犯的攻击
247 5.3.3 黑客攻击“六”手段:智、快、狠
250 5.4无处不在的安全管家——网络安全管理
250 5.4.1 网络安全“密匙”:加密安全
254 5.4.2 保密系统:守口如瓶,从一而终
256 5.4.3 智能防火墙——安全防护之智能乾坤
260 5.4.4 网络安全未来式:量子通信
264 章末案例
270 参考文献
篇2
《财经天下》周刊=EW
胡郁=HY
EW:科大讯飞的业务布局情况现在是怎样的?
HY:科大讯飞现在的业务布局主要是两部分:第一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平台级业务,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授权给第三方,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目前科大讯飞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电信运营商智能语音服务、智能车载系统和政府便民工程。我们与第三方合作是通过科大讯飞云平台实现的,这是我们的语音能力向各个行业输出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很容易发现平台上面的各种应用的优缺点,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数据。第二,科大讯飞正在将自己的技术与产业结合,目前我们在教育行业做得还不错。我们现在还有一个“讯飞超脑”的项目,这是科大讯飞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目标是帮助科大讯飞从机器“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预测”。
EW:创业初期遇到过哪些突出的问题?
HY:我们是1999年底成立的,到2004年才实现盈亏平衡,在这期间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那时候技术并不成熟。在2000年的时候,国内有很多语音技术创业公司,科大讯飞是唯一一家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的,因为我们当时选择的路径还算成功,语音合成在当时是相对成熟点的技术,虽然让机器说话也说不太好。那些选择做语音识别的公司,很多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当时这个技术太不成熟。
另外,在中国做生意,比较容易成功的商人,可能是比较懂人际关系的,有一定市场经验的,但我们那时候都是一群学生出来创业,包括董事长刘庆峰,1998年还在读博士,1999年出来,对商业模式、公司管理等方面没有什么概念,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摸索期。
在中国,做产品和市场的人,比做技术的人更容易成功,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在中国做技术,很多都是在国家体制内,像研究院这样的地方或者国营企业;如果要民营的话,那么在中国的环境下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并且做大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中国民营的科技创新公司不多。
EW:发展到现在,经历过哪些关键时刻?
HY: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关键时刻:第一个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能够把我们的语音合成技术卖给大客户,就是华为。那时我们的软件还很不稳定,经常崩溃,华为的团队说我们把他们当成测试员了。然后我们的创始人团队,三天三夜没睡觉,把软件做稳定了,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华为的测试。
第二个关键时刻是,我们在2004年实现了盈亏平衡。当时我们找到了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为一些大的客户提供服务,比如说呼叫中心、银行、电信等,赚到了一些钱。而同时期的很多同样的公司要么没活下来,要么就发展得很小。
第三个关键时刻就是我们2008年上市,这标志着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开始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我们可以更快地发展。
还有一个关键时刻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移动互联网来得很快,手机输入这块将会有需求,我们就做了一个讯飞语音输入法,现在是国内第二大输入法,第一是搜狗。另外,我们做了一个语音云开放平台,现在已有16万开发者连接到我们平台上,连接的设备超过了8个亿。这两者让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也让我们在消费者业务层面有了很大的一个突破。
最后一个关键时刻就是,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开始在教育业务上有了突破。我们做到了可以用机器评价学生发音的准确程度,还可以评价英语口语的表达水平。另外,我们可以让机器识别出手写的卷子,实现自动批改。我们现在要攻克的是提高机器的理解能力,让机器人能够参加高考。目前机器人参加高考勉强能及格,我们原来的计划是10年内让机器考上一本,现在改成3年内考上一本。人和机器其实是相反的:人0到6岁学常识,这对人是比较容易的,人培养理解能力很容易,但是学习知识很难;而机器能够装下很多知识,但是它不懂常识,所以有人说机器达到了6岁小孩的水平,那是用人的成长阶段去衡量,其实是错的。
EW:为什么科大讯飞会选择教育这个领域?
HY:一方面,就是我们想为国家做点贡献,我们的技术能够帮助教育行业更先进;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觉得教育有比较广阔的商业前景。我们有的是政府采购给学校,也有直接卖给家长和学生的产品。我们是希望能够成为国内教育方面的人工智能的最大参与者。
我们进入教育行业,首先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然后是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后来我们进入英语教学的课堂,提供一些智能设备和软件,然后我们又参与了考试,实现自动批改。学校里面会有很多智能化的系统,我们把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提供一个整体的方案。现在我们是国内教育领域用人工智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最大厂商。
EW:这些年来,科大讯飞有哪些事情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
HY:第一个我觉得是把语音合成能够做到实用化,这是公司成立的基石;第二就是把语音识别做到了可用化――我们不是最早做语音识别的,但我们是把技术做得最成熟的;第三个就是我们将语音测评带进学校,开创了一个新局面,这是我们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我们现在还在努力寻找其他新的商业模式。
EW:相较时下众多创业企业,你认为科大讯飞最为显著的特色是什么?它和别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有什么差别? 对于创业17年来公司营收仍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这一颇受争议的商业模式,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直言,这与以技术为核心的中国初创企业的特殊性有关,如果早期没有政府扶持,这类企业将难于生存。
HY:科大讯飞本质上是一个科技创新型公司,科技创新型公司的标准,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它的技术是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最突出的特点是,我们一直在做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创新,不是在别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微创新,而是在做核心技术的突破性创新。
我觉得我们和别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最大的差别是,我们比较沉得住气,方向很明确。很多公司什么方向热就做什么,比较浮躁,我们相对来说比较执着于自己原来确定的方向。
很多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做了十分才说七分。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大家对我们的印象是比较扎实的,缺点是影响力方面可能宣传不够。
EW:有人说你们在风格上更像一家硅谷公司。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HY:硅谷技术创新型公司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仅技术领先于全球,它的商业模式也是领先于全球的,而且美国公司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它们是全球化的公司。中国虽然现在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但在全球化方面还是不够。科大讯飞现在在语音技术方面,无论是合成还是识别,都能够在中文领域做到最先进,但我们也有需要突破的地方。很多人觉得我们低调,其实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商业模式不能够跟当前世界上最主流的商业模式吻合,所以这也是科大讯飞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EW:能否在商业模式上稍作展开?
HY:我们原来的商业模式是To B的,就是售卖技术,用技术跟别人合作。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用技术引起一个产业的突破,从而建造新的产业生态系统。我们现在探索的新的商业模式是,更靠近消费者,就是要着重To C。这不一定得直接面对消费者,我们可以用更靠近消费者的业务来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和汽车厂商合作,汽车内的语音业务就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
EW:国内语音市场这些年在你看来有哪些重要变化?
HY:2000年以前,语音并不被大家关注,那时还没有什么大的语音公司,主要是国外一些大企业像摩托罗拉、IBM等在中国做研究。那么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国内公司逐步把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市场抢了回来,现在来看,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语音业务已经很少了。
近几年有两个新的变化:一个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开始进入语音市场,并且投入了很大力量。但他们做语音是为自己的生态服务的,并不是想从这上面赚钱,实际上也赚不到什么钱。现在专业做语音的最大的公司应该是科大讯飞。另外一个就是,很多小的创业公司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但做得都不是太好,技术很重要。
EW:巨头的进入会给你们带来压力吗?
HY:当然。压力不是来自于技术,我们的技术是最先进的,压力来自于商业模式。这个没办法去模仿哪家公司,都要靠自己慢慢去摸索。一个公司如果想要长期保持领先,不仅仅是技术能力,商业模式上一定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并建立起自己的生态。
我们原来做的是To B ,现在To B 的公司很多,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生态的话,只有这个肯定不够。我们一定要让生态里有C端用户,这就会有很多变现方式,只要我们提供的服务是用户需要的,并且是高质量的,我们就可以从用户手里赚到钱。
现在我们还是免费的服务,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用户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来优化产品,当产品体验足够好时,用户会愿意付费。当然我们也可以有其他收费方式,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可以是全程免费的,在用户和我们的机器交互时,机器会记住用户的喜好和需求,这时智能终端可以给用户推荐产品,我们可以向产品提供商收取费用,类似于广告费。当然,交互是最重要的,将来在车上、电视上、音箱上甚至玩具上都能够实现人机交互。我们现在的语音合成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机器可以发出明星的声音,我们要不断增加语音交互中的用户体验。
EW:语音市场的竞争还不算太激烈吧?
HY: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大家朝着一个方向的话,自然而然就会有竞争。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知道将来的物联网时代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在一个新的时代里,观察过程会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期,就是大家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第二阶段叫形成期,就是大家已经有方向、有规划地发展了;第三阶段叫决胜期,就是各家开始激烈竞争赛跑,像滴滴和快的当时一样。语音市场现在处于混沌期到形成期的过渡阶段,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干,还在互相观望,互相挖点技术人才,摸索摸索方向。
EW:科大讯飞会是第一个找到方向的吗?
HY:我们一定是,但是做出来怎么样,还不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现在的方向是,软硬一体化、云端一体化、技术服务一体化,我们不能做一个纯技术的公司,要把技术和内容和服务结合。比如说语音合成,我们就一定要和明星名人资源结合,我们现在可以达到让罗振宇给你读文章的水平。 语言是柄双刃剑,在挡住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同时,自己的产品进入其他国家也很难。胡郁介绍称,科大讯飞英语产品做得还不错,但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其他语言产品还不行。
EW:科大讯飞得到过一些负面评价吗?
HY:讯飞的体量在去年的时候只有二十多亿,今年也就四五十个亿。现在市盈率已达到150倍。我们的市盈率不太稳定,因为大家看好一个东西,但这个东西一直没出来,所以就会不稳定。很多人说我们都在靠政府补贴,其实是这样,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在中国如果不依赖政府,肯定成长不起来,但过度依赖政府,将来的空间会少一点。我们一开始的确就是依赖政府补贴,否则一下子进入市场,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只有在跨过一定的技术门槛后,我们才能靠市场养活自己。我们现在已经在找更合适的商业模式,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工智能公司,他们已经找到了赚钱的方法,但这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挑战。
EW:其实现在很多人在怀疑你们的盈利能力。
HY:这种怀疑是对的,我们虽然说在很多测评上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并没有达到让大家信服的程度。事情还没成之前,你说你是英雄,谁信?武松打虎,得把老虎打死了,结果出来了,大家才把他看成英雄,现在我说我能打死老虎,谁信呢?我们现在就是在努力证明自己。
EW:相较北上广深,合肥的商业环境是不是差了一点?为什么一直留在合肥?
HY:坦白讲,合肥这个地方很适合做研究,但商业氛围和商业创新环境确实和北上广深杭相比是有巨大差距的。但我们还是一直留在合肥,如果我们不是在合肥,我们的人早已经被挖了七八遍了,在我们这边拿50万年薪的人,腾讯可以给150万。我们为什么能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深入,并且取得领先世界的水平,就是因为在合肥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研究。在北京给他100万的薪水,马上就会有人拿200万来挖,工作一有变动,研究就会停滞下来。北上广太浮躁了,这些地方房价那么高,让人怎么安心做研究?我们现在在京津冀,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都有分部,但我觉得做研究的人,还是来合肥好,一线城市安不下心来。
EW:如果你们工资比其他公司低的话,用什么来吸引人才?
HY:追求。世界上还是有一批有追求的人,就是在中国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
EW:资本对于你们是一个什么作用?
HY:我觉得一个公司一定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资本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只靠追求来生活,我们要给这些做出巨大成绩和贡献的人体面的生活。有了资本,我才能真正吸引到优秀的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想要去旅游的时候就能够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去旅游,我们要给他们与能力匹配的薪资。
EW:除了受到资本的青睐外,你们自己也有投资。你们在投资上的构想是怎样的?
HY:战略投资是围绕着我们的战略布局来投。我们现在有三大战略板块,教育、智慧城市,还有消费者业务。
EW:科大讯飞的生态能描述一下吗?
HY:我们现在首先要在教育这个方向做成一个核心技术支撑的开放平台,大家有什么内容都可以放上来,可以对接到学校;在智慧城市方面,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交通、社会信息化管理、医疗等提供智能服务;最后在消费者业务上,我们要建立生态入口,让用户用语音的方式与机器进行交互,让机器越来越了解用户的需要。
EW:现在每年研发投入有多大?
HY:收入的25%。主要用于几个方面,核心技术、云计算和各个领域应用的开发。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像核心技术现在其实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水准,我们还要持续努力,因为技术爆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说一瞬间的,而是在一点点改进中获得的。
EW:作为科大讯飞重点攻坚的领域,目前人工智能在你看来处于什么阶段?
HY:现在业界谈人工智能分成三个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人工智能目前处于感知阶段。人在计算智能上比机器人差,感知智能上好一点,认知智能上会更好,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切入点叫语音和语言为入口的认知革命。人类最早成为世界的统治者是因为人类发生了认知革命而不是农业革命。机器人也需要认知革命,机器人认知革命的第一i就是先理解语言,我们现在的使命是要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接下来我们把这个技术跟很多行业,如医疗、卫生、法律等结合起来。
EW: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两年这么火?过几年它还会这么热吗?
HY:人工智能能火起来,主要是因为核心算法、数据量和应用模式三个方面成熟了,因此它在技术上可以大规模应用于产业。科大讯飞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比较有优势,在数据的收集上,现在的“讯飞语音云”用户超过8亿,开放云平台的应用项目8万多个,我们正在尝试各个场景的应用。人工智能过几年是不是还能这么火还很难说,现在大数据已经不那么热了,就是大家接受了这个概念以后就没人天天喊了。
EW:现在你们的挑战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HY:一个就是核心技术还需要时间来突破;另一个就是我们要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第三就是我们需要很多综合性人才,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还需要会市场的、懂产品的、懂宣传的、会做品牌传播的人。坦白讲,我们原来是一个To B的公司,在品牌宣传方面没什么经验,现在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EW:在产品出口方面,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
HY:问题很大。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还没有产生什么效益。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语言是个双刃剑,我们可以挡住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但是我们进入别的国家也很难。我们现在英语做得不错,但在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其他语言国家,我们就不行。
篇3
2017年的互联网行业,大佬们怎么看互联网?对此,我们辑录了多位知名业内人士在近期发表的观点。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落后的思想会淘汰你
首先企业一定要坚持学习,因为不学习你永远活在昨天,抱怨明天,甚至害怕明天。而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技术,更是学习新的思想和观念,与时俱进。
“纯电商会越来越艰难,纯线下零售会越来越艰难,零售线上线下互补,必须结合起来。”马云认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必定是未来,而如果抓不住这个趋势,那就“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昨天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小米科技CEO雷军: 人工智能是小米的探索方向
互联网经济下一个引爆点是“人工智能”。未来的三到五年的时间里面,人工智能可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会有非常大的突破。今年基本上全球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把人工智能作为最核心突破的领域,像谷歌在十月份提出了AI-first战略,基本上各大巨头下了很大的功夫。人工智能也是小米主要探索的方向。”
《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时间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战场
2016最重要的不可逆变化,就是――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了。大公司的优势越来越巩固。流量的获取越来越难,时间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战场。
时间战场,变成了特别重要的一只黑天鹅。
首先,时间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战场。也就是微信的张小龙敢说,微信有一个基本价值观,一个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其他的创业者哪里能这么霸气。你生意再大,拿不到用户的时间,你的未来就岌岌可危。
第二,消费者花的不仅仅是钱,他们为每一次消费支付时间。所有的行业都必须警觉,不是你不努力,也不是你的行业没价值,也不是你的价格不够低,而是你索取了过多的用户时间,大家付不起了。
第三,商机从空间转向时间。这一轮消费升级提供的不是炫耀品,而是体验品。所有的体验,本质上都是时间现象。消费升级,人们不见得会再买昂贵的奢侈品。未来有两种生意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一种是帮助用户省时间;那省下时间干什么?这就是第二项生意――帮助用户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财经作家吴晓波:人工智能将穿透产业
2016年年初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则新闻,阿尔法狗战胜了韩国籍的围棋世界冠军。但是我们会说这个“狗”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如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年年初我们在深圳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他们把自己叫做金融科技公司,这家公司原来有2400人,做P2P,做互联网金融销售。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方式,把你的名字、一些信息告诉他们,机器可以在两分钟之内认定能不能贷款给你30万。所以,在2017年,人工智能会以比我们想的更快的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穿透我们的产业。
以太资本CEO周子敬:市场不缺资金,缺优质项目
互联网投资热已经是伪命题了,现在的投资人关注着消费、养老、农村、企业服务等各个分散领域,它们甚至跟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顶多是运用互联网作为营销手段而已,远不属于过去狭义的互联网投资。
今年,整个市场不会缺乏资金,缺的是项目,尤其是优质项目。因为大的风口已经过去,现在投资人看好的项目主要有这样三个特点:有相对确定的商业模式、明确的现金流及可以获取5~10倍稳定的投资回报。投资热点将会是高科技类项目,主要是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应用的项目。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头部集中化趋势
中国互联网周期很明显,美国互联网没有那么明显,在中国几乎每三年都有一个“寒冬”。2016年投资速度慢了很多,整个投资项目数比去年降低了三分之一,但投资金额数并没有减少。投资金额数大概只降低了10%左右,这部分钱大部分被某几个企业拿走了,像滴滴融了六七十亿美金,美团也拿到二三十亿美元,饿了么也拿到十几亿美元。
大家对这个寒冬不要这么恐惧,可能明年下半年,寒冬就会过去,投资人都会有投资压力,今年投资项目少,明年投资项目必须多,否则投不完。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熟人社交仍有机会
投资这个事情,永远是动态的思考与纠结,你不能在静态的时候去看一些东西就轻易举手投降。比如,虽然今天微信那么红火,但我反而觉得,有一些团队是时候应该敢于去挑战熟人社交了。因为一个东西做到足够大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
还有很多行业,不存在任何资本的低谷或寒冬之说,比如说交易平台一直能出优秀的公司,经纬到现在为止投了八九十家。我觉得企业服务这个行业正在快速崛起,当这类公司崛起到一定程度,BAT拿他们没办法,现在这些越来越红火。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能力很重要
在2000年前后的时候,已经有过一轮互联网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会到来了,一阵风来了猪也会上天,这是机会。但是抓住这个机会以后,能不能待得住,这本身是能力的问题。
创业者需要有抗击打、不断向前的能力,又要有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战略、凝聚队伍的能力,这些是创业者必须要认真学习的,这些是躲不过去的。不然,机会一过就会掉下来。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承载更重大的信息安全责任和平台责任
腾讯在过去的5年中,从封闭的环境变成开放的环境,搭建了一个真正互联的生态系统。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信息基础设施商,大量的信息在微信里面流转,现在的企业甚至不需要注册域名、申请网站、申请托管空间,就可以通过直接申请公众号,在公众号里面提供服务号,未碇苯佑眯〕绦蚓涂梢越立高效的基于社交通信平台的网站信息,企业可以在上面开展业务活动,也不需要开发难以推广的App。
2016年11月11日是腾讯18岁生日,成年后的腾讯责任更大了。2017年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承载更重大的信息安全责任和平台责任,为整个互联网的环境净化、稳健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技术创新将大幅降低行业成本
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各个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技术创新将会继续大幅降低行业成本,全面提升运营效率,甚至对现有商业模式产生颠覆作用。
在未来的12年,我们将把集团所有的产品、业务、服务全面技术化,构建一个以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商业体――零售全面智能化、物流全程“无人化”、金融和保险产品全面个性化,把过去所有通过传统方式构筑起来的优势再次升级。我们坚信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的商业、金融和保险等行业达到成本和效率最集约的状态。
乐视董事长兼CEO贾跃亭:产业间边界不断被打破
2016年,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融合加速,产业间边界不断被打破,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不断涌现,互联网生态模式代表全球经济的未来。
展望2017,乐视将深化生态战略,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迎接挑战,推进行业发展。全球化战略进一步落地,践行以用户价值第一的理念和UP2U的模式,携手更多当地商业伙伴开展合作,为全球用户打造全新的生态生活。大数据、云计算及深度算法等技术结合,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乐视生态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彻底颠覆改变人们现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时,乐视汽车将以破界创新、极限技术和极致产品、颠覆模式这三重思维引领百年汽车产业变革。
58公司CEO姚劲波:生活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
最近两年,互联网以及移动端的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这其中,生活服务领域从鲜少被关注到成为互联网“风暴”的中心,迎来与互联网深度结合的真正机遇。
错失“互联网+”生活服务的发展时机,就有可能像那些忽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一样失去市场竞争力。生活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结合,一定是下一个10年的“台风口”,对于创业者来说,别太在意1-2年的变化,要判断未来10年的趋势。创始人更要有做到把愿景、数据、趋势相结合的眼光,这样跟你志同道合的人,就会凝聚在一起。聚力瞄准能成为用户首选、手机里可能存在的服务趋势去努力。
途牛网CEO于敦德:旅游需求是消费升级的核心需求
2016年是途牛成立的第十年。去年我们确立了在线休闲旅游领域第一的市场地位。未来,我们会在「夏天围绕核心竞争力长期投资,在“冬天”提升效率、调整过剩产能、休养生息,为新的发展周期积蓄力量,开启下一个新周期的发展。
2016年10月,途牛宣布将成为集团化公司,业务将拆分为旅游度假子公司和金融科技子公司两大板块。接下来,途牛集团化发展的目的在于服务机票、酒店、金融等高速增长的新业务板块。我们坚信旅游需求是消费升级的核心需求,可能会被短期抑制,但长期来看一定会继续快速增长。我们围绕“让旅游更简单”的使命坚持不懈,“旅游入口,世界级公司”的愿景清晰可见。
运满满CEO张晖:未来有三个目标
展望2017年,运满满未来有三个目标:一是做全球最大的重卡运力的调度平台。二是做基于人工智能的全球最大的无车承运平台,通过智能化的变线,帮助整个行业提升效率。三是希望构建一个基于重卡全生命周期和公路物流全产业链服务的生态体系。
网秦董事长史文勇:消费者才是核心
工业时代生产是核心,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才是核心。快节奏的变化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通过快速响应来引发消费者的持续关注,这就注定企业已经不能够死守一个业务阵地。现在和未来,产业边界在消融,企业叠加服务的成本在降低,大家拼的是产业链的覆盖度和服务体系。
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面临全新挑战。但移动互联网企业随时都是“麦迪时刻”,夺在有限时间中寻找无限可能则会让最终剩下的企业赢得更多掌声。
2017年,人工智能、车联网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会,撬动这个万亿级市场更需要精耕细作,同时也必然引发全新的端口之争。
伴随大数据的发展,未来的汽车不仅能代步,还是享受娱乐、导航、语音交互技术等服务的空间,而这些正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强项,也是非常诱人的利润增长点。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个风口已经过去,未来的机会在人工智能方面。
360董事长兼CEO周鸿t:创业要有三个必备素质
“可以预言的是,不管你多么有创业热情和激情,创业不会因为激情高了,成功率就会提升,创业永远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事情。”周鸿t认为,想创业,必须具备三个素质:创新、改变用户体验、不要恐惧失败。
创业一定要创新,拒绝从众心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你怎么找到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很多人创业,在创新的时候往往在谈概念。对此,周鸿t表示,应该多从身边寻找用户,寻找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发现用户在用已有产品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不舒服的地方。其实从这些小的点开始,一样可以做出差异化和创新。
所谓用户体验的改变,就是把产品做得更加容易、更加简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改变叫商业模式的改变。比如博客到微博的转变,其实改变不大,但效果显而易见。
今天的中国,创业热潮风起云涌。对比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中国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并不比美国人逊色,但在创业上却有很大阻碍。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来自文化差异。除了前面提到的从众心理,传统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阻碍叫做恐惧失败,这点影响非常大。但其实创业达人们都经历过很多失败,也做过很多错误的决策,但他们摔倒后一定会再爬起来。我觉得只有做个不怕失败的人,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可能去真正地坚持创业。
优酷创始人、阿里文娱战略投资主席古永锵:未来是融合和链接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融合的时代,未来10年的内容、变现都会整体进入文娱融合的时代。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去推算用户喜欢什么,未来文化娱乐的创新是没有极限的。
尤其是最近一年,大家感觉时代又开始变化了。其实在2016年之后,全世界无论是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跟金融环境不确定,怎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创业、创投,都是大家在疑问的事情。我用两个词儿形容我看到的未来:融合、链接。
未来是融合的时代,这里面有三个层面。层面一:因为大家人均的价值在提高,我们看到在最近三五年已经产生的互联网的业内融合。层面二:O+O(不是O2O)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层面三:中外互联网的融合。
中国的互联网其实在全世界是一个孤岛,但是在最近一两年看到未来10年,无论是从技术的角度还是用户的角度、应用的角度都会开始融合。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的互联网时代。
篇4
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网络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正在引领互联网范畴的扩展。费爱国表示,终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的大数据化和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将加速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整合。
对于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发展,费爱国认为,信息服务正在向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化发展。在智能化发展中,智能硬件将会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转变。目前,智能可穿戴、智能无人系统等产业均已经形成规模。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前进。费爱国表示,信息技术与技术制造的充分交互,使自动化、网络化的水平提高,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深入融合,使分布式发电和大规模并网技术实现突破,推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步入大规模的使用阶段。同时与材料技术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使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不断得到突破。
这种融合的进一步表现就是,工业革命不是被动地被推进,而是工业革命同时在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带动新技术的发展。随着研究、设计、生产过程、市场流通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对于研发工具、高档数控产品产生大规模的需求,进而产生对于软件市场的需求,将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随着物联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冶金、能源、金融、电信行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未来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未来,基础设施的加速转型、智能交通等大规模的建设,这些都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服务创造出广阔的市场。据统计,智能电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服务,未来五年的规模,将会达到500亿元,年增长率将达到65%。
费爱国认为,在后硅时代,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和网络化的异地协同正在引领生产方式的转变。人工智能将重塑后硅时代生产方式。
篇5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不是一项单一的科技产业,而是将其他行业进行融合的工具,例如将机器人和保姆结合产生的“看家机器人”,将导航和汽车结合产生的“车联网”等。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熟的当下,谁率先在应用上实现突破,谁就有可能在智能时代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人工智能”有望成为可触摸的新增长点之一。
发展迅猛
身体不舒服,想要打开手机淘宝问问医生,但是怎么样才能从几千个在线等待咨询的医生中间找到最匹配的那一个?
阿里健康已经开发并在手机淘宝上线了健康小蜜――医药健康智能问答引擎。这个类似于智能问答机器人的引擎,可以回答普通用户的一般性医药健康问题,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择,将用户自动匹配给相应的医生或者药师。
事上,目前,从医疗健康的监测诊断、智能医疗设备,到教育领域的智能评测、个性化辅导、儿童陪伴,从电商零售领域的仓储物流、智能导购和客服,到应用在智能汽车的自驾技术,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
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助推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在帮助汽车解读传感器数据时起决策作用,通过阅读驾驶者的驾驶行为和表情,能及时提醒驾驶员在疲劳驾驶时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
“人工智能”一词,通常被认为是1955年8月31日在达特茅斯(美国一所院校)会议上诞生的,61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当今,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席卷全球的技术革命风暴,创造出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很多公司在这股大潮中抓住机遇,表现亮眼。有观察者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已成为一张令世界瞩目的闪亮名片。
过去的一年里,长虹、TCL、创维等中国家电企业都纷纷人工智能家电产品,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打破家电行业的销售难题。
不久前,搜狗公司2016全年财报,搜狗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较大的业绩增长。未来会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中,让用户表达和获取信息更简单,让人工智能真正惠及人类。
全球人工智能研发的脚步正在加快,中国也不甘示弱。近年来,百度先后成立了大数据实验室、深度学习实验室和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通过架构调整全面发力人工智能。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大脑”推出,该项目将对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和用户画像、无人驾驶等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和研发。
在腾讯,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包括WHAT LAB(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优图实验室、微信模式识别中心、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等多个部门。
人工智能犹如新的科技革命,为长期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去年诸多关键技术突飞猛进,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它终于走到了从科技研发到行业应用的临界点,蓄势待发。
为发展更新“发动机”
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必将带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众多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是对传统行业商业模式、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面颠覆,将为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质的变化。
发展人工智能的最大意义在于为现代化发展更换“发动机”。咨询公司埃森哲研究了美国、芬兰、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并作出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帮助这些国家的生产率提高40%左右。
对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将是多方面的。就经济来说,借助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自动化,将极大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动成本;优化行业的现有产品和服务,提升其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创造新市场、新就业等,将促进市场更加繁荣,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在产业升级方面,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克服,人工智能恰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便利和动力,一是这些企业拥有行业海量的数据和大量资金;二是在生产力水平急需提升、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传统企业有迫切的意愿来改造升级自己的工厂、业务,提高收益,降低企业成本。因此,制造业既是人工智能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领域。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计达到15745项,列世界第二;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达146笔,列世界第三。
据艾瑞咨询预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9.7%;同期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91亿元,年复合增速超50%。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就制造业而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现就需要很多人工智能。比如过去在技术上难以克服的问题,就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在工程上快速地取得一些新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有效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至关重要。
面向未来长远布局
在人工智能这场科技浪潮中,中国与其他国家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针对未来产业竞争,中国政府已在多个方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做出布局,“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面向未来,做出长远布局。
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以进入到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几乎所有行业。
目前,在驾驶领域,通过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电脑可以在无人主动操作下,自动进行操作;在个人助理领域,通过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据搜索、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在金融领域,通过分析、预测、辨别交易数据、价格走势等信息,人工智能可以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股权投资等服务;在电商零售领域,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的管理仓储与物流、导购等方面,用以节省仓储物流成本、提高购物效率、简化购物程序。此外,在安防、教育、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人工智能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篇6
于是问题来了:坐镇乐视36天的孙宏斌为什么没给乐视汽车投一分钱?孙宏斌对此的回答是:“汽车是另外一个故事。”汽车是什么故事?在笔者看来,它是一个需要实业承载而非有量产车上市就能实现自我造血的故事。
互联网企业造车热从2014年兴起,到现在,大大小小的会开了不少,情怀、愿景、商业模式也说了又说,但真正拿出业绩的少之又少,反倒是汽车公司造的车植入了很多智能技术。
事实上,在今年举行的CES展上可以看出,互联网公司造车的热度已经减退不少。比如最先打出无人驾驶大旗的谷歌,已经把战略转向了打造以人工智能平台为核心,在不同平台转化不同产品的思路。于是,紧跟谷歌的百度也在今年的CES展上推出了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t OS和RoadHackers平台,从吃、穿、住、用、行5个维度全面搭建智能硬件生态平台。
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公司已经把智能汽车纳入到人工智能战略的大框架下,他们要通过系统入侵汽车硬件,就像把Windows植入IBM、三星、联想等电脑硬件中一样,通过快速迭代,让各种软件成为汽车产品的主角,至于造车这种“苦逼”又毛利低的事情还是交给汽车公司去做吧。
所以在智能汽车领域开始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汽车公司努力把车子造得很潮流、很前卫,奔驰、宝马、大众在CES、北美车展上展出的概念车,在设计语言上分分钟秒杀互联网公司。所以仅从汽车外观与内饰的改造上,互联网公司很难颠覆专业造车一百年的汽车公司。
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纷纷向智能软件系统供应商的角色转型。这样,他们可以把同一个智能软件系统向不同的汽车公司兜售,从软件服务中赚取价值。你看CES展上,百度既跟北汽签约又跟长安合作忙得不亦乐乎,深意就在这里。
篇7
每年有数不清的创业公司倒下,却往往有着相似的理由。通讯平台CEO兼创始人Cerkl说:“人们总是重复着相同的错误,如果他们能够避免这些问题,那么他们的公司就很有可能活下去并且获得盈利。”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
1.没有做好准备。创业需要做好准备。不仅是确保你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来为之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更需要你在创业之前跟自己的家人有一次彻底的沟通。如果没有一次坦诚的沟通,未来他们带给你的影响,将不仅仅是个人生活方面,甚至还会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
2.混淆了产品和业务。很多人都将产品和业务混为一谈,简单来说,产品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求,但是业务是一种可以给你带来持续不断的新客户以及大量回头客的生意。
3.不为专业知识埋单。每件事情都应该尽可能交给专业人士去做,尤其是像税务和法律之类的棘手问题。
4.忽略数据的重要性。你不能仅仅相信自己的能力,还需要找一些相关的数据来支持你的想法或者观点。
5.扩张太快。74%的高成长公司死于业务扩张太快,花钱的时候要确保你会有新的业务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否则,等到你真正建立具备竞争力的业务时,却没有资金将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6.坚持错误的想法。这一点普遍发生在初次创业的创业者身上,我们的建议就是,不要相信直觉,要相信证据。随时保持对市场反馈的观察,并且及时作出调整。
7.不会放权。这恐怕是管理中最经典的问题,希望一切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却不知道应该把权力下放。真正的企业家关注的是战略而不是细节。
8.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事情。很多创业者总认为,只要筹集到新一轮的资金就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是,真正要解决的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否则,不管砸进去多少钱,最终带来的也许是更多的麻烦。
9.错误估计市场。很多人认为只需要三至六个月,就可以拿下心仪的大客户,但实际上往往需要一年时间。很多企业死于一开始过分乐观地估计市场,导致后来未能稳步发展。
10.害怕失败。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次实验,至少你学习到的经验可以在下一次创业中帮助到你,而你学到的这些经验,都会非常有效地帮助企业前行。
经济不景气为何是创业好时机
来源:VentureBeat,2016年3月19日作者:Mark Leslie
经济不确定对于年轻的企业是一种双重打击,但是事实也证明了经济下行往往是创业的好时机。理由如下:
对创意的过滤变得更严格,所以如果你行动起来,很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公司会极致专注于将利润率作为基础;其他新兴公司可能面对的是缩减的市场,你的公司却处于发展期;因为工作机会减少,是雇佣优秀人才的好时机;还有,竞争不那么激烈,更容易脱颖而出。
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183亿美元
篇8
关键词:互联网;进化逻辑;媒介平台;商业模式
一、 引言
信息时代,蕴藏在媒介背后的技术对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自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以来,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多年来,在不同互联网逻辑的主导下,国内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也处于不断演进与创新的过程中。理解互联网技术的进化与媒介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逻辑勾连,对于指导互联网媒体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与研究视角
目前学界关于商业模式的概念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然而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维度和视角不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有学者对这些定义进行了梳理,认为大体可以分为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和整合类四种类型(原磊,2007),但从根本上讲,商业模式反映的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秦志华、王永海,2013),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而设计的开放性价值网络,进而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紧紧连接(陈道志、王平华、宋远方,2016),而如何定义价值、创造和传递价值以及获取价值,应该成为完整理解商业模式概念的基点(王雎、曾涛,2011)。也正因为此,从价值维度解读商业模式已成为近年来商业模式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从价值视角切入,借鉴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将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定义为一种由价值定义、价值创造系统、价值获取的多维网络体系(如图1)。
其中,价值定义指向媒介产品的需求端,即目标受众的需求及其满足方式,反映媒介平台的市场定位,是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研究的核心;价值创造系统指向媒介产品的生产端,强调媒介平台如何通过建立关系协调机制,进而将所能调动的资源转化为媒介产品并将其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互联网媒介战略研究的终点;而价值获取则指向盈利模式,是指媒介平台如何通过媒介产品盈利,作为一种以媒介产品流通为主要功能的平台,媒介平台价值获取的潜在方式贯穿生产端与需求端,其中“客户需求是商业模式的利润源泉”、“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基本支撑点”(孙永波,2011),因而,“价值定义”、“价值创造系统”共同定义了媒介平台“价值获取”方式的可能,而三者共同构建起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
三、 互联网逻辑与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路径
毋庸置疑,互联网对传媒的影响是内在的与革命性的,互联网时代的三个基本逻辑――“连接”的逻辑、平等的逻辑、“免费”的逻辑――构成了当今时代传媒经济的前置条件。其中,“连接”意味着开放,这是互联网的本质,有学者认为,互联网的演进也是“连接”的演进(彭兰,2013);“平等”意味着“去中心化”,背后隐含着传播权力的深层次转移;内容“免费”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和应有之义,“产品(信息)生产几乎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大量使用‘虚拟资源’无需缴纳任何费用”(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2014),也正是在“免费”的逻辑下,共享成为互联网精神的重要内容。
互网的这些潜含逻辑,不仅构成了传媒经济宏观性的背景要素,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演进也在重构着媒介平台相关主体、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模式。而商业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Osterwalder,2005),因而,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新闻门户”:需求满足方式的悄然改变。Web1.0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本质是聚合、联合、搜索,其聚合的对象是巨量、芜杂的网络信息(Capriotti、Carretón、Castillo,2016),这种聚合、联合催生了新闻门户网站。对于互联网来讲,一个门户实际上是进入网络世界的一个入口点,门户网站通过提供基于web浏览的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新闻信息。“新闻门户”主要是指新浪和搜狐,“新浪”的战略目标是“为全球华人提供新闻与内容服务”,而搜狐则将自身定位为“中文社群传媒帝国”。
从“价值创造系统”来看,与传统媒体时代一样,新闻信息的生产依然为专业媒体所掌握,网站及代表它们的网络编辑对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的“搬运”与加工整理,而后推送到门户首页和对应的各个“子门户”。新浪和搜狐为了增加互联网的点击率,将新闻内容作为重中之重,其中新浪网甚至建立起强大的新闻编辑队伍,二十四小时更新门户网站内容,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报道,这与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遵循着相同的逻辑。
发生改变的是媒介产品的需求端,互联网环境下,受众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成为主动寻求感兴趣领域信息的主体,媒介平台基于受众需求“自觉满足”的特征,对传统媒体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建立起各个子门户,迎合受众的主动特性。这种转变也带来了广告投放方式的改变,门户网站开发出了弹出窗口、强迫广告、浮动广告等多重广告手段,广告被较为精准地投放,且广告流量的监测更为细化与准确,这是Web1.0时代媒介平台与传统媒体显著而重要的不同。尽管此时的门户网站已经创造出了包括技术服务、在线旅游在内的多元化收入模式,但由于巨大的访问量以及精准可测的广告投放方式,广告收入是“新闻门户”价值获取的主要来源,新浪在2008年的广告收入达到1.111亿美元,而搜狐的广告收入在其总收入中也占据大部分比例(刘辉,2009)。
从价值视角来看,相较于传统媒体,这一阶段的“新闻门户”,尽管也是“广告支撑型”的盈利模式,但由于受众需求满足方式转变为“主动寻索”,其实质却发生了悄然改变。若以“价值三角形”逻辑概括的话,“新闻门户”的商业模式为“自觉寻索+专业生产+付费广告”。
2. 社交媒体:“分享满足”与生产主体的转移。社交媒体是Web2.0时代的产物,借助于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互联网搭建起以人为核心的关系体系,其典型特征在于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王伟军、孙晶,2007),个体用户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平台”、“社交”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词,社交媒体随之兴起,博客、微信、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以关系为核心的媒介平台成为主流,其中微信、微博至今影响力巨大。
这一阶段,社交媒介平台的运作机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商业模式也产生革命性的更新,无论是“价值定义”还是“价值创造系统”,抑或是“价值获取”机制,与Web1.0时代都截然不同。
最为显著的是“价值创造系统”的改变,新闻信息的生产主体出现了转移,媒介平台不再生产新闻信息,而只是担任信息载体提供者的角色,“仅提供基本的平台功能与开放式的接口”(窦毓磊,2014),信息的生产权被让渡,形成了包括职业传播主体、民众个体传播主体、非民众个体的组织传播主体的“三元”传播主体结构(杨保军,2013)。媒介平台将新闻内容生产权让渡出来,媒介平台成为一个可以由用户自主设置和定义的平台,而这导致了新的盈利方式――增值服务――的产生,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开放了包括语音识别、客服接口、OAuth2.0网页授权、生成带参数的二维码等九大高级接口,通过开放接口,为商业主体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收取增值服务费用,这样一来,既能让企业用户能够在公共平台发挥更大的空间,也能更大程度地方便个人用户(傅瑜、隋广军、赵子乐,2015)。
从“价值定义”角度来说,用户的需求满足机制既不是被动的输入,也不是主动的寻索,而是分享式的满足,社交平台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基本都是基于“强关系”或“弱关系”的分享信息,人被定义为“分享的动物”,媒介平台越发像是一个有着固有规则的良性生态系统,“平台型商业模式”渐渐成型。媒介平台将包括游戏、电商、广告在内的“盈利性产品”巧妙嵌入“生态系统”,商业主体、新闻内容生产主体、用户被深度整合,“多边群体之间的关系是竞合而不是竞争”(王千,2014),媒介平台的“价值获取方式”也愈发多元。
以此看来,诞生于Web2.0逻辑的社交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平台型商业模式”,而基于“分享满足”的需求满足机制的诞生与新闻信息生产主体的转移,是“平台型商业模式”产生的重要因素。
3. “算法媒体”:“自动满足”与“生产补贴”机制。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为代表的“算法媒体”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意味着Web3.0时代正在到来。建立在1.0时代和2.0时代基础之上的Web3.0时代既要实现个人“碎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又要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人与人和人与机器的交流功能”(徐璐、曹三省、毕雯婧等,2008),还要实现“物与物相连”、“人与物相连”的智慧网络(高钢,2010)。
“算法媒体”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结果,其背后潜含着“技术至上”的哲学逻辑,相较于Web2.0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价值定义的角度来看,“算法媒体”的需求满足机制有了新的变化,受众既不主动寻索信息,也不依赖分享获取信息,其信息需求以一种“自动”的方式得以满足。媒介平台引入智能分发机制,受众将观看新闻的选择权部分让渡给了技术,用户历史点击行为和点赞行为会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此为依据判断用户的偏好和兴趣,并进行后续的推送,技术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用户自我选择机制。
而从“价值创造系统”来讲,“算法媒体”采取了“生产补贴”机制,以增强其新闻内容的竞争力,这种“生产补贴”机制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优质内容的补贴,一是针对优质内容生产者的补贴。针对优质内容,“算法媒体”同样引入智能机制,某条信息被点赞和转发的比率会成为其后续被推送与否、推送多少的关键性要素,信息的点赞率越高、被转发率越高,会被平台推送给更多的用户,而这类信息中携带的广告所产生的费用,会以提成的方式分发给内容创作者;针对优质内容生产者,会有专门的补贴,以“今日头条”为例,其下设有“千人万元计划”、“百群万元计划”,与优质内容生产者签订合同,从而获取优质内容的首发权。
“算法媒体”依赖优质的内容及针对性的需求迎合机制,迅速吸引了大批用户,形成了新一代具有影响力的媒介平台。从“价值获取”的视角来看,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媒体”的盈利方式主要在于广告,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广告被巧妙植入媒介平台,形成了良好的效果。当然,除了广告之外,佣金、电子商务也是其盈利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其中佣金是指媒介平台作为其他APP营销渠道,当用户通过媒介平台发生购买行为时,需要与之进行利润分成(陈卓,2016)。以此来看,需求满足机制的“自我满足化”和对内容生产者的补贴机制是“算法媒体”商业模式的显著特征。
四、 媒介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性方向
从“新闻门户”,到社交媒体,再到“算法媒体”,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经历了从“广告型商业模式”到“平台型商业模式”再到基于算法的新一代商业模式,在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互联网技术逻辑进化的身影,而技术的进化,主要从“价值定义”与“价值创造系统”两个方面推动着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需求满足方式”与“新闻内容生产机制”的变迁,构成了媒介平台商业模式演进的主要索。
当然,互联网的进化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特征,使得不同历史阶段衍生出的媒介样态不但不会消亡,反而会接纳新的技术特性,进行新一轮的“互联”,与蓬勃新生的媒介平台共存,甚至相互竞争,这种情况下,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会在以往商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创新,商业模式也会越发复杂化、深刻化。
以历史的视角来看,Web2.0技术的运用还有极大的空间,Web3.0也不过是刚刚兴起,因此,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是刚刚开始,从Web3.0的特性来看,媒介平台商业模式向前演进的可能性突破路径在于:
1. 新闻内容的生产主体发生改变。人的主体地位继续受到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大踏步前进,形成“人机共创”的信息生产局面。这种信息生产权的再度转移,毫无疑问会造就全新的商业模式。事实上,人工智能正在进行,包括谷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正在尝试“机器人”写作模式,新闻内容生a主体的再度转变的存在着较大可能性。
2. 对人的需求机制的深度挖掘。这种思路本质上在于对人的不同定义,以新浪为代表的“新闻门户”充分认识到人的“主动性”、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将人的本质定义为“分享”、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平台认识到“技术可能比人更了解自己的新闻需求”,均导致了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因而,未来对个体心理结构与需求满足机制的深度发掘,形成新的关于“人”的定义,也是媒介平台商业结构演进的可能路径。
3. 媒介终端的形态演进。当今的互联网媒介平台的依托媒介主要是PC、手机、平板等终端,技术不断进化的情况下,媒介终端将进一步演化,从而重新构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连接方式,社会经济生活中各要素连接机制的改变,会构建起全新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2-81.
[2] 秦志华,王永海.商业模式的企业价值测评功能与内容结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3):70-79. [3] 陈道志,王平华,宋远方.价值视角下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10):48-50.
[4] 王雎,曾涛.开放式创新:基于价值创新的认知性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2):114-125.
[5] 孙永波.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 2011,(7):182-183.
[6] 彭兰.“连接”的演进――互联网进化的基本逻辑[J].国际新闻界,2013,35(12):6-19.
[7] 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8] 陈卓.聚合型新闻客户端的盈利模式及创新[J].青年记者,2016,(17):106-106.
[9] 刘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三大门户网站战略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4):144-145.
[10] 王伟军,孙晶.Web2.0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情报科学,2007,25(12):1907-1913.
[11] 窦毓磊.社会化媒体商业模式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12] 杨保军.“共”时代的开创――试论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新闻学意义[J].新闻记者, 2013,(12):32-41.
[13] 傅瑜,隋广军,赵子乐.单寡头竞争性垄断:新型市场结构理论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考察[J]. 中国工业经济,2014,(1):140-152.
[14] 王千.微信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87-91.
[15] 徐璐,曹三省,毕雯婧,等.Web2.0技术应用及Web3.0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08,(5):50-52.
[16] 高钢.物联网和Web3.0: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的交叠演进[J].国际新闻界,2010,(2):68-7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号:713020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号:13XJC630010)。
篇9
虽然不是Hellocar创业团队的一员,但George Northcott也有理由对这个消息感到兴奋―作为Founders Factory联合创始人兼商业开发主管,Hellocar是Founders Factory孵化器项目里孵化出的第一家公司。
成立于2015年6月的Founders Factory里既包括从无到有创立公司的孵化器,也有帮助具备一定基础的创业公司扩张成长的加速器。m然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概念早已泛滥,但Northcott认为Founders Factory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它们的竞争对手通常会为创业公司提供免费的工作空间,每个月只有间歇性的导师指点,并且通常只有一家大公司在背后支持运作。“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市场已经有了明显的泡沫,它们当中有太多并不能带来价值。”Northcott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与它们不同的是,Founders Factory总共有6家大公司投资者的支持,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每家公司投入千万量级的英镑,在各自的领域内寻找并支持有潜力的创业公司。保险公司Aviva定位金融创新,欧莱雅定位美妆技术创新,出版商Holtzbrinck Macmillan定位教育创新,卫报集团定位媒体创新,中科招商定位人工智能创新,廉价航空公司EasyJet定位旅游技术创新。“创业公司可以作为大公司的免费研发引擎,你可以把我们看作是一个约会平台,为它们彼此寻找合适的组合对象。”Northcott说。
在一份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中,Founders Factory和每家大公司伙伴在各自领域每年投资和扶持5家处于创业初期的公司;此外在孵化器项目中,6家大公司伙伴的资金还会以每年投资两家公司的速度,一起用来开发新公司。在整个Founders Factory中,通常会同时容纳20家创业公司。
来自赞助创意的非盈利基金会Nesta的调研显示,欧洲所有的加速器项目中有1/3拥有大公司的资金支持。大公司越来越希望加强与那些试图颠覆行业的创业公司互动。这项调查同时还发现欧洲前130强的大公司发起的收购中,80%的收购对象都是创业公司,而不是拥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公司。
一开始说服大公司加入Founders Factory最大的挑战在于,它们只对自己所在领域的创新感兴趣,但它们的投资却是不同领域共享的。也就是说,由6家大公司投资所支持的Founders Factory的基础运营,不同行业的创业公司都能同时享用。“大公司的创新无非是通过内部研发和企业兼并,它们一般都发生在行业内,这是一种封闭的思维方式。而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创意往往是由跨界而来。那些具有前瞻性的大公司知道这一点。”Northcott说。Hellocar最初是来自于卫报集团所支持的一个概念,现在Founders Factory的另一个投资者Aviva也加入进来,为Hellocar提供保险服务。
加入Founders Factory加速器的创业公司能获得价值20万英镑(约合171万元人民币)的投资,3万英镑(约合25万元人民币)的成长基金,定制的成长辅导计划,以及运营部门全天候的支持,包括工程、产品、设计、战略、商业开发等,培养周期为6个月。Founders Factory自有的运营团队每天都能为创业公司提供它们所需的支持,而不像其他的加速器那样只提供间歇性的辅导。作为回报,Founders Factory会占有公司7%的股权。那些从孵化器里走出来的新公司,Founders Factory则会首先拥有它们全部的股权,然后逐渐将股权返还给成熟后的创业管理团队。Founders Factory的目标是在5年内成立200家技术公司。
Founders Factory是折扣网站的创始人Brent Hoberman所拥有的Founders品牌业务中的一支。最早出现的是2005年成立的Founders Forum,那是一个面向全球创业者的线上线下社交网络,也吸引了众多明星级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包括Huffington Post的创始人Arianna Huffington、LinkedIn的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以及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Hoberman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公司通过Founders Forum的平成了很多投资项目,于是便有了Founders Factory的概念。除此之外,他还衍生出了为大公司提供数字化咨询服务的Founders Intelligence、为企业高管提供求职招聘服务的Founders Keepers,以及年轻人版本的Founders Forum―Founders of the Future。
“我们收到的最好的申请者通常都是来自其他创业者或是大公司的推荐,大公司会觉得,这个公司不错,可以先放到Founders Factory里培训一下,等成熟之后再选择投资。Founders Forum的网络对我们的帮助很大。”Northcott说。“21世纪的创新主要是技术的创新,但人际社交关系则是使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商业转变的催化剂。” >> 位于伦敦西部的Founders Factor y办公室。联合创始人George Northcott认为,把大公司和创业公司结合起来,形成价值交换,会碰撞出强有力的产品。
Founders Factory认为商业模式、专业人才服务和庞大的创业者网络是它们的核心竞争优势,不仅能解决大公司创新的挑战,也能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大公司拥有庞大的用户储备、分销网络、数据资源、以及资金,而创业公司有新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独特的企业文化,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价值交换,会碰撞出强有力的产品。”
尽管大公司出钱,但被资助的创业公司并没有义务接受它们的收购,或是只为它们的客户提供服务。
由出版商Holtzbrinck Macmillan赞助的Lightneer已成为了教育类游戏中的明星产品。从“愤怒的小鸟”团队出走的Lauri J rvilehto创立的Lightneer去年12月在芬兰上线了他们的第一款游戏Big Bang Legends,很快便在当地苹果商店教育类App中排名第一。今年春天,他们还将在更多国家上线这款游戏,并考虑根据这款游戏制作一部动画片,其中主要的角色形象会进入玩具市场。目前Lightneer已经融得394万美元的资金。
去年5月Founders Factory成为欧莱雅在全球美妆技术创业领域中的独家投资伙伴之后,今年1月,欧莱雅公布了投资的第一批5家公司。欧莱雅一共收到了180份申请,从中选出了9家公司,邀请它们来总部向欧莱雅CEO Jean-Paul Agon讲述自己的思路,最终投资了5家公司。“为了改善我们的数字服务,与创业公司的经济系统连接在一起是很重要的。我们想要了解现在的市场趋势是什么,在早期就接触到消费者会喜欢的破坏性产品。”欧莱雅首席数字官Lubomira Rochet说。
Preemadonna是欧莱雅这次选中的公司之一,其开发的Nailbot把消费者的手机变成美甲沙龙。用户首先在指甲上涂上底漆,把手机放到Nailbot上,从App上选择想印在指甲上的图案―可以是DIY设计的,也可以是App的内置图案。接下来用户把手指放到机器里,5秒之内便能将图案印到指甲上。Preemadonna成立于2013年,至今已经有了3轮融资了。去年Preemadonna在Kickstarter上为Nailbot众筹,项目开始23天之后就达成了目标。虽然目前Nailbot还没投入批量生产,不过Preemadonna表示今年10月就可以发货。
欧莱雅在美妆技术创新上一直都非常激进,位于旧金山的欧莱雅技术孵化器孵化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包括能让用户虚拟试妆的App Makeup Genius,也让欧莱雅成为美妆行业中最早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公司之一。在今年1月的CES上,欧莱雅还推出了一款智能梳子。“我们相信开放式的创新是发现全新的具有破坏力创意的关键,和创业公司共同开发新服务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期待。”Lubomira Rochet说,这也是他们选择与Founders Factory合作的原因。
在创业公司的筛选上,Founders Factory会关注行业趋势以及大公司的需求。以美妆行业为例,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新电子商务模式以及与消费者互动的新体验,比如个性化体验的方式,是欧莱雅挑选创业公司时最为看重的。Founders Factory甚至还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它们筛选有潜力的创业公司。这个工具能整理出一个成功的技术创业者所需要的素质,通过采访顶级的风险投资者和创业者组织,以及高等院校的推荐,把这些数据组合起来,通过算法预测出哪些技术创业公司能获得成功。
大公司是创业公司最想颠覆的对象,而Founders Factory却鼓励两者合作,Hoberman觉得这并不矛盾。“当我成立的时候,我们和英国航空、维珍航空等大公司都有交往,只有通过与它们的合作,我们的产品才能获得权威的认可,才能快速打开一个行业,对创业公司来说,这样成功的几率才更大。”
Vidsy的CEO Gerard Keeley也同意Hoberman的观点。Vidsy是一个连接品牌与移动视频内容创作者的平台,在加入Founders Factory的加速器项目之后,经过指导,Vidsy把业务重点由经纪公司模式转换成为品牌和视频内容创作者提供市场交易的线上平台,在6个月的时间内,Vidsy的收入增长了4倍。
“我们卖的是B2B的产品,所以和大公司结成合作,了解它们的需求十分重要。加入Founders Factory让我们能从一开始就和大公司里合适的人对话,这是让我们快速成长的捷径。”Keeley说。Founders Factory为他们介绍了营销和分销合作伙伴,Vidsy现在正与Founders Factory的投资方之一的卫报集团的视频内容业务有着深入的合作,欧莱雅等其他大公司投资者的市场营销项目也会交给他们做。
欧莱雅支持的Cosmoses公司通过精准的室内定位技术,帮助品牌分析线下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为它们提供定制化的商品和折扣信息。Cosmoses的创始人是波兰人,但欧莱雅认为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消费者对移动工具广泛的接受度,会是这款产品的首选市场,在欧莱雅的支持下,Cosmoses将创业的总部放在了中国上海。
篇10
2016年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1207亿元的销售额、17.5万笔/秒的交易峰值、12万笔/秒的支付峰值,是未来5年消费场景的实战性预演,背后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力量的支持。数据驱动经济增长。从计量的角度看,PB是大数据的临界点。根据IDC《数字宇宙报告》,到2020年人类拥有的数据量以ZB(1ZB=1,048,576PB)计量。预计,随着IoT的应用普及和在线化,人类将迎来“数据核爆”。数据将如同农业时代的土地、资源、劳动力,工业时代的技术、资本一样,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技术驱动发展范式持续创新。传统工业时代形成了包括科技研发模式、标准化流水线、批零体系、物质资源消耗等在内的发展范式,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消费者成为推动创新的核心力量,产业模式的变革围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展开。在线常态化。
截至2016年,全球网民达32亿,智能手机用户达25亿,在线用户将逐步拓展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到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达7.1亿,渗透率已经超过50%,日均上网达3.8小时。网络购物、支付宝、滴滴打车等已经成为路边小贩卖菜,偏远农村地区大妈购物,上班族出行的新常态,在线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存在。
1.0vs2.0
数字经济1.0的核心是IT化,互联网刚刚开始发育。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在传统的行业和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属于IT技术的安装期。通过推广应用IT技术,大大提升了原有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成长起了以IT设备制造和相应软件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互联网开始兴起并得到初步应用,但是没有能在全社会形成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这个阶段持续到21世纪10年代。近年来,基于数字技术、以互联网平台为重要载体的数字经济发展开始兴起,我们称之为2.0时代。数字经济2.0的核心是DT化,即万物在线互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数据成为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数字经济2.0架构在“云网端”新基础设施之上,生长出互联网平台这一全新的经济组织,并带来了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就业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对比1995年和2016年两个时代的主要互联网科技公司,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技术水平、业务方向、组织架构都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
三大特征
架构在新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经济2.0,具有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三大特征。
平台化——平台是数字经济2.0的基础。依托“云网端”新基础设施,互联网平台创造了全新的商业环境。信息流不再被工业经济供应链体系中巨头所阻隔,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距离大大缩短,沟通成本大大降低,直接支撑了大规模协作的形成。信息的透明使得企业信用不需要和规模挂钩,各种类型、各种行业的中小企业通过接入平台获得了直接服务消费者的机会。在物种上,成熟的数字经济2.0平台上的物种极为丰富。以阿里巴巴为例,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基础、标准的服务,大量个性化的商业服务,则由生态系统内各种各样的服务商所提供。目前,服务市场已聚集数万家服务商及服务者,为千万淘宝及天猫卖家提供服务,年交易规模数十亿,提供了包括店铺装修、图片拍摄、流量推广、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外包等相关服务与工具几十万个。借助数字经济2.0平台能够实现超大规模的协作。在大淘宝的零售平台上,大淘宝平台+4亿消费者+约1000万在线商家,共同构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体系。这种超大规模的用户数,是工业时代的公司无法比拟的。
数据化——新兴的数字经济2.0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度数据化。工业时代的公司,以IT技术为核心实现数字化,数据的流动以及在线化范围有限,数据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的生态圈之中。数字经济2.0时代,数据的流动与共享,推动着商业流程跨越企业边界,编织全新的生态网络与价值网络。正如埃森哲首席科学家齐韶先生所言:“云计算模糊了企业内部IT与外部IT的界线……公司间传统的数据与程序相隔离的状态将有望被打破,随之将出现新的商业生态和价值网络……未来五年,公司间的业务流程可能会高速增长,这反过来将有助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公司IT系统一旦穿过防火墙,就非常容易与其它公司的IT系统实现信息交流与交换,从而越过公司界线执行业务流程。”
普惠化——在数字经济2.0环境中,“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特点,实现了普惠科技、普惠金融和普惠贸易。在科技领域,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按需服务业务形态使得个人及各类企业可以用很低成本就轻松获得所需要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而不再需要购买昂贵的软硬件产品和网络设备,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根据阿里研究院测算,云计算的使用可以使企业使用IT的成本降低70%,创新效率提升3倍。在金融领域,以互联网信用为基础的新型信用评分模型,对于普惠金融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大数据统计概率计算,可以使得不同风险的个体得到精准的风险评估,从而能够匹配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服务,让更多的个体享受到适合其各自风险特质的金融信贷服务。据网商银行业务团队的计算,假设不良总金额保持不变,如有新型信用评分模型的支撑,那么可授信的客户数量将大幅提升。可授信的企业类客户数量将增长360%,为原有数量的4.6倍;可授信的个人类客户数量将增长1600%,为原有数量的17倍。
在全球贸易领域,数字经济2.0为全球带来了普惠贸易的全新局面。普惠贸易意味着各类贸易主体都能参与全球贸易并从中获利,贸易秩序也将更加公平公正。普惠贸易包括以下几个特点:弱势群体能够参与国际贸易;贸易流程更加方便透明;国际贸易信息对称;全球消费者能方便购买来自全球任意地点的商品;贸易中的参与主体,如消费者、小企业,都能从中获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eWTP理念得到积极认可,正是普惠贸易快速发展的例证。
未来的样子
过去20年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这轮技术自身的积累与进步。而未来十年,这轮技术则向零售、制造、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深入渗透。与此同时,各种新技术将层出不穷,量子计算、区块链与生物科技等将在未来获得突破性进展。伴随技术进步,经济组织也将进一步演化,数字经济2.0时代的平台经济体将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角,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
想象一:自由连接体
在网络的连接下,数字经济将为社会创造上亿的就业机会,成为促进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亿万个体将成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个自由连接体,未来社会就业将出现六个趋势:
“平台+个人”的“平台式就业”将成为基本的就业景观。
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式就业”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
U盘式就业、分时就业、斜杠职业等“灵活就业”将极大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基于网络、跨越地理距离的“分布式就业”将越来越普遍。
基于数字技术的产业、商业和经济模式快速创新、快速演化、快速迭代,大量高度细分、快速演化的新职业将大量涌现。
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将获得更加公平、更加可贵的就业机会。
预计未来十年到二十年:
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将创造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人类将更多地倾向于成为芭蕾舞演员、专职音乐家、数学家、运动员、服装设计师、瑜伽大师、小说作者等等,成为给机器人安排任务的“主人”,人类和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共存关系。
未来二十年,八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50%劳动力将通过网络实现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灵活就业成为未来人们的重要就业形态。
未来二十年,在制造业领域60%、服务业领域30%的重复、枯燥、繁重劳动,以及大量的家庭服务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大军,形成人类特定时期的技术性失业。
想象二:人人经济
在网络的连接下,每一个个体都有权力、有机会成为数字经济活动中的活跃主体。每一个个体的创新、创业、创意、创造能力将得到极大释放,人人设计、人人制造、人人销售、人人消费、人人贸易、人人银行、人人物流等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逐步涌现,催生人类经济活动的新范式,形成人人经济的新景象。
预计未来十年:
经济和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越制造业规模,贡献全球25%的经济总量。
众创众设将成为企业与用户改进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重要创新方式,用户和消费者通过网络参与研发设计,成为企业聚集智慧,提升研发设计能力的新渠道。
4D打印将成为满足个人化、快捷需求的重要制造模式。
自然人经营权、消费权、资源获得权,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的重要权力。人人都有利用互联网开设网店、开网约车、售卖自家农产品、交换个人闲置物品等的权力;人人都拥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权力;人人都享有通过自己的信用、无需担保平等地获得贷款等金融普惠服务的权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每一个个体在获得金融普惠服务、快捷高效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有权利和义务为经济社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物流快递等服务并从中获得收益和报酬。
想象三:平台经济体
技术的创新将伴随经济组织的变革,“共享平台+企业/个人”的经济组织方式在未来20年将获得突破性进展。当小企业或个体接入到“平台经济体”,他们将变得强大起来,能像大企业一样可以自由地进行创造、创作并在全球分享、交易。个体只要有一块屋顶就能做太阳能的生意;有一辆车就可以做网约车;通过手机甚至联网的眼镜就能买卖全球。
想象四:万物在线与数据核爆
移动互联网如同一个强大吸引力的黑洞,将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到2016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将突破3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6。人的在线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物的在线化也正在迅猛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构建了互联互通的网络,人与机器自由穿梭在边界日益模糊的虚拟与现实之间,共同编织着生动的实时在线世界。数据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真正成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在线数据、迭代算法、实时计算匹配供需,进行市场资源配置。
预计未来十年:
超过万亿传感器将接入移动互联网,超过10%的衣服、鞋、眼镜等都能接入移动互联网,首款植入人体式手机也将上市。
无人驾驶汽车将占美国汽车保有量的10%,人们将乐于使用汽车共享计划而非使用私家车,全球范围内使用汽车共享服务的行驶里程将超过私家车。
超过10%的人拥有人工智能私人助理,帮助我们买菜、饮食搭配、健康建议、安排行程、补充知识等。
自然人机交互成为主流,人类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身体动作甚至思考意识与机器进行交流。
全球的数据量将超过230ZB,以数据计算为基础的零人工干预的经济模式也将迅猛增加,将超过经济总量的10%。
计算量将代替耗电量成为衡量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想象五:再造经济学理论
数字经济是以交易和账户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交易效率远远超过生产效率,不同于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经济体系。从生产到消费,从柜台到平台,从IT到DT,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学带来三大冲击:一是诸如市场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边际成本理论、博弈论、就业理论、产权理论、竞争理论等一些具体领域;二是资源稀缺性、理性人等基本假设;三是方法论。
预计未来十年:
经济学研究者将更深入地参与到数字经济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数字经济的核心概念,研究数字经济的核心问题,创造性地构建起数字经济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 上一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 下一篇:工业企业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