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药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制药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制药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胺碘酮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7-2579-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回顾性分析68例异位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资料,评价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68例病人均于2004年9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就诊(包括门诊和住院)并符合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18~74岁,中位年龄45岁。分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房扑10例,心房纤颤14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纤颤4例;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4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25例。

1.2 排除对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各种心律失常需电复律或电除颤者除外。

1.3 抗心律失常或控制心室率药物: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美托洛尔、胺碘酮(商品名为可达龙),洋地黄制剂西地兰、地高辛。

1.4 治疗方法:(1)维拉帕米: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维拉帕米5~10 mg加0.9%氯化钠液20 ml,5~10分钟静脉注入。(2)胺碘酮[1]:可用于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例,方法:胺碘酮静脉注入负荷量150 mg(3~5 mg/kg)10分钟注入,30分钟后可重复1次,继以1.0~1.5 mg/min,静脉滴入6小时,以后按病情逐渐减量,24小时总量不超过1.2 g,稳定后可改口服,用法:0.2 g,每日3次,用2周,然后0.2 g,每日2次,用2周,维持量0.2 g,每日1次。(3)利多卡因:静注负荷量50 mg(1~3 mg/kg),3~5分钟注入,继以1~4 mg/min维持。(4)美托洛尔12.5~25 mg,每日3次口服,禁用于哮喘患者。(5)西地兰0.2~0.4 mg静脉注射,4~6小时可重复使用,稳定后可改地高辛0.125 mg,口服每日1次。

1.5 疗效评定:根据治疗前后心电图检查结果。(1)显效:异位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2)有效: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但心室率控制在100次/分钟以下。(2)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2 结果

2.1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用维拉帕米治疗16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2例,1例无效。14例使用胺碘酮治疗,显效13例,1例无效。(2)室性心动过速8例,用利多卡因治疗4例,3例显效,1例无效后改为胺碘酮显效,另4例用胺碘酮治疗,显效3例,1例无效转上级医院(其病因为乌头碱中毒)。(3)房扑10例,西地兰治疗5例,有效5例,另5例使用胺碘酮治疗,4例显效,1例无效。(4)心房纤颤14例,8例使用西地兰治疗,7例有效,1例无效;6例使用胺碘酮治疗,4例显效,2例有效。(5)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4例,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均使用胺碘酮治疗,2例显效,2例有效。

2.2 影响因素:(1)有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相对较差。(2)年龄因素,年龄越大治疗效果相对较差。(2)有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3 讨论

正确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原则包括:(1)首先注意基础心脏病的治疗以及病因和诱因的纠正。(2)注意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证,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均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只有直接导致明显的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具有引起致命危险的恶性心律失常才需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选择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众多无明显症状无明显预后意义的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短阵的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不快的心房颤动,Ⅰ度或Ⅱ度文氏阻滞,一般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对心功能的影响,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对全身其他脏器与系统的不良作用。

心律失常病人长期药物治疗之前,应先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基础心脏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和有无可纠正的诱因,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比较以胺碘酮适用范围宽,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机理:胺碘酮是一呋喃衍生物,具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作用[2],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持续性室心律失常或快室率持续性心房颤动中,室速控制率达75%,快速房颤总转复率达71%。胺碘酮最重要的电生理作用,是直接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复极时间及不应期,这是通过抑制钾外向电流从而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3相,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认为新一代Ⅲ类药是治疗心房颤动最有前途的药[3]。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肯定,且耐受良好,短期使用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定尹 ,关启刚.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3):170.

[2] 方汉云.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58.

篇2

关键词 医药类院校;就业需求;市场营销;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4-02

“十七大”医改方案推出后,全面医保成为是国内卫生医疗系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目标。随着覆盖人群不断扩大,政府支出增加,药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扩大。比起其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率高是医药院校的普遍现象,但是毕业生从事的大多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一般销售,而且“就业易,发展难”。企业需要的能从事市场策划、市场管理以及具有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中高端营销人才还是十分稀缺的[1]。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剪刀差”,就业质量是目前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最主要的矛盾[2]。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与医药院校不断调整的培养目标是吻合的。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涉及医学、药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要求学生熟悉医药卫生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营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医药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市场营销专业内在的学科发展特性,要求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做进一步思考。

笔者分别对潍坊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医学院三所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师生进行访谈,结果发现从就业需求角度来看,影响教学质量最突出的因素为师资、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

1 教师授课要实现与企业营销实践活动的有效对接

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医药类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但需要完整前沿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了解医药市场现状,对市场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思考。

目前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师资主要是来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与企业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市场实践经验的双素质人才在教学中一般以外聘的形式出现,但其本职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少,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只能是杯水车薪。究其原因,这类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市场工作所给予的高薪、职业生涯前景和工作环境是医药类本科院校难以比拟的;另有一小部分师资由市场营销人员转型而来,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运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也不再精准。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科交叉性强,应用性强,师资要求必然高。目前专业教师最欠缺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后,实践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专业教师如果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素质,座谈中所反映的课程设计滞后、课堂形式单一乏味、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都可以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课堂设计环节得到相应解决。

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有三项具体措施。1)学校用专业教师挂职锻炼、跟班式学习等方式联合企业,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合作是解决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师资问题至关重要的途径。一方面,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直接深入市场,参与产品市场运作,了解消费者特征,掌握医药市场实际状况,专业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与丰富;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高校师资,进行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提升职工素质。医药企业和学校甚至可以在营销活动设计和科研创新中实现共赢。2)改革学校的人才评价体系、职称晋升制度、福利待遇等,吸引既有丰富实践背景又有深厚理论积淀的营销人才向高校流动。3)学校与培训公司联合,实现师资共享。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各种教学媒介,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某一专题的讲解视频、各种媒体教学包等。

2 营销实践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

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和训练。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必须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流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3]。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三所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营销实践教育工作,可以从课堂实践设计、课余实践调查、模拟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4个方面入手。

2.1 课堂实践设计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在课堂教学中建议尽量设计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市场实际,培养其创新思维。在案例教学中,要紧扣市场实际,对所用案例谨慎甄选。小案例可以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层次的认识;大案例可以给学生以启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专题研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行业现状,科学遴选和设计选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掌握和获取知识,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2 课余实践调查

市场调查是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是企业市场营销决策科学化的前提。调查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议教师课余准备调查专题,带领学生深入市场开展调查并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使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更加牢固。同时,调查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医药企业了解消费者特性和偏好,指导市场营销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调查能力,加深学生学科思考的有效方式。

2.3 模拟实验室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和使用有利于学生体会和理解营销活动的整个流程,把握和体会营销过程中的各环节。实验软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能较好地弥补案例教学中动态决策能力培养的不足。利用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等教学软件,模拟医药市场情境,提升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现实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复杂问题的素质,减少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期。建议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开展模拟实验室中角色模拟的实战演练。实验前阶段可以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实验过程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专业素质。实验演练还可以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设计。不单是市场部、企划部、综合办公室、接待室等各个部门的角色模拟,模拟药房、药品陈列室等形式的模拟教学也是实验室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2.4 实习基地

就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实习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普遍要求马上适应工作及有相关工作经验。医药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实践性很强,实习基地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支撑点,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4]。实习进行的是真实市场环境中的综合性教育与训练,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是教师教学和模拟实验室无法比拟的。在访谈中也发现,三所医药类院校都非常重视市场营销学生的实习,实习基地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模式在各个高校也得到普遍接受。但实际运作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由于商业秘密问题的存在,比较多的学生反映在医药企业对核心事务无法接触。在这个问题上,建议学校在实习期间选择固定的实习基地,与医药企业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或者联系有招聘意向的企业,在对学生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学生与医药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义务、权益、责任,使学生真正深入市场营销工作中。依托学校专业,开办特色企业也是拓宽加深学生实习渠道的方式,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厂。

3 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才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考核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目前,面对医药市场发展和学生就业现状,三所医药类院校的大多数课程都设置了实践成绩的计分部分,但仍以期末闭卷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高,基本都在30%以下,以20%居多。这种成绩计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轻视,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应改革创新本专业考核方式,在强调主干课程理论知识重要性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成绩比重。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考核方式,如果学科特性允许,实践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甚至可以直接以本次实践活动的成绩作为某一课程的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文卫.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创新设计探索[J].教育科学,2010(11):129-131.

[2]杨培源.基于就业质量提升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经营管理,2011(9):47-49.

篇3

关键词: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01.02

1引言

医药行业的三个基本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药产业属于新兴行业,面临着诸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医药产业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我国大量引入了外资。我国庞大的药品消费市场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量外资进入了我国医药产业。外资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但是我们也必须客观地考察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作用和影响。

2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

2.1外资的作用和影响

在当代世界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类国际资本频繁流动,其中FDI(国外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外资流动方式。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生产和技术转移有一定的规律,其经营环境变化并非孤立的,其与组织结构的变迁互为因果并且还互相促进。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跨国并购,逐步建立起一体化的生产和研发体系,以更雄厚的实力参与全球贸易,技术创新等活动。发达国家为了输出资本或占领市场,掠夺原料等目的,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量投资。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摆脱这一局面,纷纷以各种条件吸引外资。因为吸引外资不仅仅可以解决本国缺乏经济实力的问题,还可以加快本国的技术方面的进步,促进本国发展。除此之外,外资还可以推动本国在国际贸易,人民就业等方面的成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且由于技术转让和技术外溢效应带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促进了产业升级。然而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外资在带来利益和发展的同时,还有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2.2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医药市场全面复苏,跨国医药集团迎来了飞速的发展。1980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家合资医药企业,到目前为止,世界前20强的医药企业都已经在华建立合资和独资公司。跨国医药集团已经成为了我国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我国医药产业经济一个强力的增长点,成为了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跨国医药企业在华投资大概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港澳台资本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第二阶段以规模庞大和技术含量高的国际医药集团公司投资为主。跨国医药企业以FDI为主要的投资方式,有独资经营,契约式合作经营和股权式合资经营等几种途径。

2.3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的现状

近年来外资对医药产业的投资不断增加。在我国最大的500家跨国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而外方有股权控制的就有13家。西安杨森和中美史克外方控股都超过了50%。随着全球化的加快,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医药集团,控股比例额越来越高,而且独资企业比例也不断增大。当前,在华投资的跨国企业中,排名在前十名的国家地区投资占整个行业外资的90%左右。跨国制药企业中,美国占50%以上的份额,其次是德国。我国医药企业应用外资逐年增长。

随着外资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外资企业不仅影响了生产经营,而且在市场的份额也在增加。近年来用药市场,出口市场属于合资企业的份额一直在稳步增长。

总的看来,在全球医药产业转移和新医改的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医药企业的新兴市场,并有望成为全球药品制造中心以及最大的医药市场。当前,跨国医药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非常频繁,深度广度也不断扩展。外资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医药产业竞争格局。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医药产业的主要角色之一。在当前复杂的产业形势下,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已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方博弈特点。

3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

3.1外资对我国医药市场的控制率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医药市场加强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纷纷通过并购或者参股或者独资等方式扩大对华投资。外资企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生产和进口的药品占据了大城市医药市场的60%以上,而在全国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总销售额占据的份额基本维持在26%-27%左右,而在医疗器械等高端产品则超过80%为外方占有。而且我国医药企业存在技术落后,集中度低,经营管理不善,销售半径短,流通成本高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和外资企业竞争,预计未来几年外资的市场控制力率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3.2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国际市场份额和固定的市场份额表现了市场占有率。而市场占有率是最直接的表现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指标,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我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当前世界医药市场几乎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占据了大半。中国本土医药制造业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极少,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医药市场的进入门槛奇高,要求也多。这使得中国的药品难以进入其医药市场,而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优势的特色中药也很难形成竞争力,因为欧美的注册和认证制度有差异,所以中药只能以保健品的身份进入。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医药产业占据国际市场的份额一直都比较小。而外资的引入对我国出口市场占有率有较为积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出口药品份额逐年增加。但是却又有如下特点,一是出口的市场格局没变,高端市场还是以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加工贸易的产品为主。二是出口公司规模偏小,一些外贸公司出口的比值下降。三是由于我国药企生产的药品大多为仿制药,创新不足,导致出口量大却价格大减。

总体来说,我国近年来医药产品出口依旧保持快速增长,但出口企业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创新都不足。

众多跨国企业看中了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争在中国投资建立药品生产基地,一方面争夺中国本土的医药市场份额,一方面又生产的药品返销国际市场。所以外资对中国医药的出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却仍然缺乏根本上的促进作用。

3.3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和品牌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专利法不承认国外药品专利权。国内企业可以随便仿制国外的专利药品。导致国内医药企业都以发展仿制药为主,新药研制严重滞后,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研制新药的动力和能力,我国除了青蒿素以外基本没有能在国际市场上有名气的西药品牌药,研发领域呈现规模小,能力弱,人才严重不足的特点。根据有关统计,我国近年来生产的药品中绝大部分为仿制药,新药的比例不足3%。几乎所有的先进的技术都来源于国外,新药基本为外资公司垄断和控制,医药产业对外的技术依存度非常高。

目前在中国最畅销的药品中超过80%是外国品牌药。进口药品的市场份额直线上升,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品牌倾销越演越烈。而我国生产的药品绝大部分是仿制药和原料药等,在品牌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难以和跨国企业竞争。

3.4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随着世界各大医药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渗透以及国内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

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开放,大幅度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外资企业可以从事进出口贸易,参与药品经营,进行药品的批发零售配送。尤其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外资企业更是竞相降低药价,加剧本土医药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本土企业竞争力。

我国制药企业呈现规模小、分布分散等特点,和国外集中度高的医药巨头企业进行竞争,处于非常劣势的地位。即使国内最大的企业如哈尔滨集团、华北制药集团等,在技术研发、管理经验这些方面,和跨国企业比也显得非常弱小。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企业并购的大趋势下,借鉴欧美日先进经验,通过并购淘汰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大力提高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今年来我国医药产业逐渐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医药行业,加快了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当今网络技术不仅缩短了交流的时间空间,还降低了成本和费用,加速物流信息。网络技术传媒等在医药产业的广泛普及应用,加速了医药产业的信息化和国际化。

4对策和建议

4.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外资进行合理的引进

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为吸引高技术外资医药项目、提高利用外资层次提供好的平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依法规范外资活动。考虑到外资的负面效应,对外资进行鼓励是必须的,但完全放弃产业的保护却不可行。应该适度设置非关税的壁垒,在能够保护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鼓励跨国公司对华投资。

4.2为引进先进技术提供便利和支持

以市场换技术是一种提高东道国技术水平的常见措施,但跨国医药集团为保持其竞争实力,也会采取一些措施阻止技术外溢。因此培育有效的市场竞争才是促进技术引入的有效途径。要提高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引进技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进后进行消化吸收。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R&D投入等都非常影响一国的吸收能力。因此政府需要采取补贴等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增强吸收能力。

4.3鼓励国内企业联合重组,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我国的医药行业存在规模小、分布不集中等特点,面对严峻的国际医药市场竞争形势,要鼓励国内企业通过生产要素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专业化的生产和规模经营能力,以增强自身实力。并且按照政企分开、权责对等、管理科学、产权明晰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提高本土医药企业在技术水平和经营模式方面的国际化程度。

4.4合理利用外资,加强自主创新

市场开放和技术引进为国内医药企业学习先进技术提供了机会,然而技术引进并不等于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引进只是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要想实现真正的技术进步,必须要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能够转化成自主知识资产,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引进外资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当今开放条件下,在合理利用外资基础上,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才是提高医药产业竞争力的选择。要实现新药研究由仿制到创造的转变,就必须加强医药创新技术的研究。同时对医药研究的单位和医药企业现行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成果产业化。另外要完善科技投资的机制,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吸取资金,用以增加医药科技投入。

参考文献

[1]黄志勇,王玉宝.FDI与我国产业安全的辩证分析[J].世纪经济研究,2004(6):35.41.

[2]于倩,向君.后过渡期FDI与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J].社会纵横,2006,(3):35.37.

[3]刘鹏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分析[J].兰州学刊,2006,(9):158.160.

[4]梁锐,龙勇,刘力昌.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组织特征及产业效果政策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3).

[5]茅宁莹.国际医药产业技术与战略新动向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启示[J].上海医药,2006,(6).

[6]马爱霞.中国医药市场分析及企业应对策略[J].中国药业,2002,(6).

[7]桑国卫.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近况[J].齐鲁药事,2005,(1).

[8]岳纯,赵洪进.FDI和产业规模与我国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关系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9,(12).

篇4

通过新产品开发来调整和丰富企业的产品结构,正在成为很多企业的长期营销策略。

新产品开发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要考虑市场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战略等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考验着企业对社会资源是否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

另据悉:发改委已经正式作出批复,同意把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中心落户在北京,并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国家资金补助计划。目前,两大研发中心正在紧张地筹备之中。

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司的有关人士透露:“发改委要求两大中心‘先组后建’,国家给予资金补助。希望国家的补助资金起到引导作用,促进高新技术的医药产业的发展。”

如今,人们珍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加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加强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契机。消费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消费区域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消费对象进一步拓宽,消费选择更为广泛,消费目的由防病治病扩大到健身益智,消费求新、求天然、求疗效好。此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新药研发的方向

我国是世界原料药生产大国,更是药品消费大国,但目前我国所生产的化学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其中97%为仿制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此,有关专家对我国制药企业未来的研发方向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调整品种结构

药品需求及市场的多层次性要求药品开发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但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李舜年提出,我国目前虽然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生产大国,并有相当数量出口。但部分品种生产的低水平重复尚未根本改变。一些企业在进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中没有和品种结构调整相结合,而是单纯地扩大生产能力,投入没有得到回报,造成资金沉淀、设备闲置,加剧了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矛盾。产品趋同化严重,市场竞争、价格竞争激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所长王晓良认为,企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制的1000多种新药中,有400多种生物新药用于癌症,26种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用于心脏病、心肌梗塞、AIDS、精神病的药物也有100多种,另有糖尿病药物25种。

本土企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应根据我国人口病种发生的频率,在结构层次上,多一些“立体交叉”,尽量减少“平面碰撞”,特别要减少低水平重复。结合我国医药市场需求,肝炎药物、肝硬化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药物、心血管药物等应是企业研发方向。作为发展中国家,抗感染药物仍为市场需求最大的品种之一。随着社会进步,竞争加剧,精神病治疗药物的市场也将不断加大,而这一领域一直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弱项,而在发达国家中,抗抑郁药已成为最热销的药物之一。

重视二次开发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究员沈慧凤认为,国际上由于新药投入风险愈来愈大,要求显著提高,因此新药开发相对放缓,在人们不断开发老药新用途的前提下,药物研发已进入了制剂时代,而药物释放技术(DDS)正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

由于药物释放技术可在治疗允许范围内维持稳定的药物水平,延长作用时间,可定向释放至疾病的组织或器官,并按照药动学原理定时定量释放,能更好满足医疗与患者的需要,因此DDS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需要终生服药、用药量大、药物毒性大或有成病性的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止痛、恶性肿瘤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此外,消化系统用药、某些抗感染药也适于生产和使用缓控释制剂。使用DDS技术将能改变老药的医学价格性能比,需要健康护理的大众将从采用专利过期的老产品中获得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

而我国这项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我国每年还要花大量经费用于进口价格昂贵的制剂产品,因此必须加强国内医药企业药物释放技术的研究。这种策略不仅适应医药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还将大大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且对于药厂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获取溢价利润也是至关重要。

目前主要的药物释放技术包括:缓控释制剂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促进了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口服缓控释制剂有十几种不同类型的缓释剂型,如骨架型、凝胶型、缓释小丸胶囊、包衣型、多层缓释、胃滞留片等。

口腔速溶/崩片剂(FDDTs)FDDTs无需水即可在唾液中崩解和快速溶解,一些片剂在唾液中几秒钟即可快速溶解或在口腔中快速崩解。其大致有冻干法制备口内速释片、模压片制备口内速释片、直接压片制备口腔速崩等。

PEG化给药系统PEG是高分子化合物与蛋白质-多肽药物经聚乙二醇化,可载大量的水分子,从而使体积增大5~10倍,原来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多肽类经PEG处理后不仅能提高溶解性,还可提高流动性,延长药物作用,减少毒副作用。据国外有关估计,今后5年内仅PEG化干扰素制剂的世界销售量将达15亿~20亿美元,而PEG化老药的市场销量最终可达100亿元,其市场前景十分光明。

口腔粘膜粘附给药系统近年来粘膜粘附给药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因其具有优于常规给药的特点,药物在给药部位的滞留时间长,使制剂与粘膜密切接触并能控制药物的释放,给药局部化,通过改变局部给药粘膜性质,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吸入释药系统吸入释药系统市场规模2000年为117亿美元,预测2005年销售额可超过226亿美元,2010年将达352亿美元。此市场潜力非常大,我国原使用吸入剂者所占比例较小,随着用药水平的提高和吸入剂在治疗肺癌等全身性疾病领域应用的扩大,国内市场将迅速扩大。

纳米释药技术水不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差,如减小其颗粒体积,则能增大其表面面积,增强溶解度。

根据市场分析,目前新释药系统还是以口服缓控释制剂为主,口服释药产品在其市场上发展较快的技术主要有速释技术、口服控释技术、口服复方制剂和掩味技术。沈慧凤认为,在加强制剂释药系统研究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药用辅料的研发及应用,以适应新的药物及剂型开发需要。

医药公司:研发和营销能力受关注

市场和产品高度细分使得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研究难度加大,许多公司的产品成百上千,研究一个公司需要研究很多个行业。而且仅仅通过对宏观和行业的研究很难得出是否值得投资的结论,通过调研来了解医药类上市公司信息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医药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持续向上增长的趋势一直没有多少变化,然而体现在个别公司身上,却差异万千。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内容丰富了许多,但由于医药产品十分众多,许多公司对产品销售的披露只能涵盖大的层次。如,药品制造、药品流通等,而涉及到具体产品的信息披露较少。这使得医药行业的分析师必须和上市公司进行持续深入的沟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资料连接

篇5

[关键词]原料药;出口;海外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9-0044-02

我国的化学原料药产业与改革开放时间同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成为整个医药工业的重点,也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并树立了牢固的国际地位。目前已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共1600多家,获得GMP认证的原料药有3700多个,能生产的原料药有1600多种,产能达200多万吨,其中60%供应国际市场,以青霉素、维生素C、柠檬酸、抗生素、扑热息痛为代表的60多种原料药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近10年来,化学原料药出口比例大幅增加,仅2011年,我国出口药品构成中,原料药的比重占78%,出口额已超过220亿美元,在全球400亿规模里占50%以上。另外,全球出现的原料药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象,更为中国原料药的海外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中国原料药行业现状

中国原料药从生产品种来看,大宗原料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石家庄、沈阳、淄博、哈尔滨、天津等老医药工业基地,如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东北制药、齐鲁制药厂、哈药集团等。其产品主要为中国的优势产品,集中在抗生素类、维生素类、解热镇痛类和激素类,生产规模较大,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浙江海正集团在国内抗肿瘤原料药方面占据了优势,是国内抗肿瘤原料药出口最大的生产商,其主导产品阿霉素、柔红霉素和丝裂霉素已获得美国FDA的认证。昆明制药公司的蒿甲醚系列原料药是中国自主开发的一类新药,目前已出口到诺华公司。

我国原料药出口以大宗原料药为主,主要集中在维生素、抗生素原料类及解热镇痛类等方面。已具有稳定的出口市场。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配额限制已取消,加上国内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我国原料药海外市场将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

2中国原料药海外市场分析

21国际原料药发展趋势

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制药产业的重要基础,世界生产原料药已达2000多种,全球原料药市场的规模大概已有400亿美元,并每年以7%左右的幅度递增。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现状见下表。

国际原料药主要集中在上述5大区域,目前,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化学原料药生产,一是日益注重环保问题;二是很难通过技术改造促使成本下降;三是专业化分工导致非核心技术外包。因此美国、西欧及日本的国际制药公司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限制原料药生产规模,将一些非专利、污染严重、低附加值的原料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一趋势逐渐明显,给中国原料药海外销售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此外,印度已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竞争对手,但因出口产品类型定位不同,暂时未对我国海外市场产生较强大冲击。

22中国原料药在海外市场中地位

中国为世界最大原料药出口国,出口产品主要以大宗原料药为主,其他小产品为辅。随着原料药行业竞争的加剧,中国原料药企业已经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向精细型的高端产品转变,不断向下游供应链延伸和转移,国内深加工能力在逐步增强。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积极获取国际认证,原料药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目前,中国原料药获得欧洲EDQM认证的COS证书数量约200多个,在美国FDA登记的原料药DMF文件数量也有600多个。这大大提升了我国原料药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世界原料药市场规模,出口范围已涵盖约200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出口市场为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额占全部原料药出口的874%。其中印度、美国、德国是中国采购原料药的前三大国家,海外出口市场稳定。而其他值得关注的新兴市场国家还有俄罗斯、墨西哥、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此类国家的原料药贸易额增长最快,并且贸易额位于前20个国家之列。但这几个新兴国家的原料药需求点有所不同,越南是以氨基酸类、维生素和抗生素类为主,墨西哥是以食品添加剂、维生素类和饲用抗生素为主。此类国家销售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3中国原料药海外市场营销策略

化学原料药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拥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原料药的产能已不是问题,因此,想扩大海外销售市场规模,提高化学原料药营销策略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国原料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31注册营销

注册营销对于以国际市场为主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原料药向国外规范市场输出必须要通过进入国的资格准入。欧洲国家的COS认证、EDMF文件,美国FDA的DMF文件,印度的原料药注册成为近两年中国企业原料药出口工作的重点。我国最早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产品做了美国FDA的DMF文件登记,注册美国DMF文件号数量较多的企业有山东新华制药、浙江海正药业、扬州制药、上海三维制药、重庆大新和重庆凯林等。尽管DMF文件号并不是进口许可证,但它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成功进行国外注册,表明该企业是个重视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企业,也说明该企业有资格向规范市场进军,从这个意义上讲,“注册营销”应当成为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可利用的一个手段。此外,还有企业的CGMP认证、欧盟的REACH法规,都是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需要考虑的注册营销策略。

32小品种营销

中国原料药在世界制药产业链中处于最基本的原材料水平,大部分产品价格低、产能规模大。近两年由于中国的基础工业成本提高,如水、电、气、煤、热运输价格的普遍上涨,使这些大宗产品的成本明显增加,利润下降,加上行业恶性竞争导致产能过剩,价格战此起彼伏,中国原料药的海外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应同时拓展那些利润高、规模小、有进口需求的小品种出口市场。如半合成青霉素类的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氯唑西林,头孢类的头孢吡肟、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头孢替唑等品种。这些品种不一定都是更新换代产品,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市场容量,但它们都是有市场需求的高价格产品,此类产品的出口,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33技术营销

同一种产品如果有两种不同的生产工艺,一种技术水平较高,产品的附加值也较高;另一种是传统工艺路线,产品附加值较低。那么谁掌握了前者,谁就更能赢得市场。例如用发酵法生产辅酶Q10,与传统的半合成法相比,产品的稳定性和成本都要优于后者。我国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实现小规模的发酵法生产。在高技术壁垒领域,特别是一些手性化合物的生产工艺,还是中国原料药行业的薄弱环节,企业只有不断加大技术营销力度,才能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34合同加工

目前,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环保成本,倾向于在中国、印度寻找合同外包、分包加工伙伴。委托合同加工是个降低风险、保持利润的好办法,也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

35树立品牌意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市场充分开放,品牌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化学原料药,由于不易通过外观来鉴别其优劣,因而品牌尤为重要。名牌产品,意味着高质量、好的信誉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有利于提高价格。使我国的产品不以低廉形象出现。

36增强环保意识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制药行业中开始普遍推行健康、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即HSE管理体系,并进行ISO 14000认证。长期以来,我国化学制药业环保意识较弱,通过ISO 14000认证的企业并不多,这对我国原料药的长期稳定出口必将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我国化学制药企业必须从长计议,及早推行HSE管理体系和ISO 14000认证。以便拥有全球的“绿色通行证”来对付国际的种种贸易壁垒。

4结论

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在海外销售市场具有稳固的地位,随着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环保安全问题的重视,原料药生产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给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良好的发展环境配备科学的营销理念,采用注册营销、小品种营销、技术营销等手段,使中国原料药产业发展不断与国际接轨,极大稳固了中国原料药在出口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郭燕春中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N].中国商报,2010-05-19

[2]张宁宁,孙利华,姜春环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药业论坛,2012,21(16):19-20

篇6

摘 要: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启发学生主动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赛促学,举办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是培养全体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的设计及组织与开展校内市场营销大赛的流程,通过以赛促学提升医药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以赛促学;营销策划;市场营销大赛

《营销策划》课程是根据“遵循培养目标、服从岗位需要、突出能力培养、注重人文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以医药营销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理论加实践课程。营销策划实践是市场营销战略战术策划的相关实践训练,以赛促学是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实际营销技能的有效手段。以赛促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将课程的实践内容以一个营销策划主题作为任务目标,再以市场营销技能竞赛的形式来完成实践内容。

一、《营销策划》实践课程设计

《营销策划》课程在医药营销专业中处于专业课的地位,是以医药市场营销实践为中心,结合医药营销专业特点、按照优化组合的原则研究设置的,是对学生进行营销策划实践能力专项训练的一门理论加实训课程,营销策划书的撰写是对医药营销专业学习的小结。课程主要包括营销环境分析、市场定位策划、市场竞争策划等内容,既反映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又融入了营销策划的前沿观点,要求学生掌握营销策划操作实务。该课程是以高等职业院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今后将从事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行业标准作全面分析,设置课程所应涵盖的项目任务,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并科学组织教学活动。课程考核注重平时学习,注重过程管理,平时到课及课堂参与情况占10%,个人与团队小组平时作业完成的质量占20%,期末考查案例分析与总结占20%,小组营销策划书撰写占50%。期末考查的案例分析题目与要求在课程结束前2周布置,考查不占用课堂时间,要求利用业余时间完成。

《营销策划》课程在医药营销专业第二学年下学期开设,实践课程以小组策划+课程学习的模式进行,实践部分进度安排时间为八周。第一周:每三名同学组成营销团队,成立工作小组,设计团队名称,明确团队目标,在学习中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相关活动。第二周:完成“营销策划方案”选题工作以及选择专业指导老师。第三周―第八周:本学期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结束前完成一份营销策划,要求按照策划程序与时间进度进行。课程结束后集中两个晚自习时间进行营销策划方案讲解与答辩,教研室老师评分并选出10个表现优异的队伍参加药学系组织的校内市场营销大赛决赛。

二、实施校内市场营销大赛组织方法

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每学年下学期举行,历时三个月。每年三月初向全校比赛征集要求,五月中旬进行营销策划方案初选,六月初进行校内决赛。比赛组织紧凑,一般开学两周开始,期末考试之前两周结束,避开学生最繁忙的开学和期末备考,是对于准备下实习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总结,为学生到实习单位工作进行适应过渡。决赛由十个入围队伍参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对所有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赛程为10分钟营销策划方案PPT展示与讲解和10分钟现场答辩两个环节,内容涉及团队介绍,营销方案,中途所遇困难和解决方法等。主要邀请当地知名药品流通企业负责人担任评委和点评嘉宾。比赛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流程图

校内市场营销大赛的征集要求包括征集对象、征集时间、基本要求和说明;以校内医药营销专业、药学专业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主;以团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营销策划方案基本要求主要针对策划内容,要求策划方案原创,字数在4000字以上,限期上交纸质策划书,按照排版格式要求A4纸打印。写作大纲由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行动策划等三部分组成。要求每个参赛队伍根据所选择的企业或产品、服务等进行详细地市场分析,对决定有效营销策略所需的重要信息进行回顾和总结,主要内容有:企业的目标与任务、市场现状和策略、主要竞争对手及其优劣势、营销内外部环境分析等。营销策略包括所服务的目标市场和针对每一个目标市场涉及的营销组合的详细描述,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营销目标、目标市场描述、市场定位、营销组合描述等。行动策划是营销策划方案的最后一部分,该部分需要指出完成营销策略所需要的具体活动,并且评估最终的营销策略,是每个营销策划方案的亮点。要求每个参赛团队针对所选择的的产品或服务制定营销活动步骤,活动内容包括明确活动开展的时间和如何开展活动等,需要具体指出参与具体活动所需要的人员和经费预算,最后对所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评估,评估流程主要是对营销活动是否按时完成以及营销活动开展方式是否正确等问题进行具体描述。

三、以赛促学对《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的提升

医药市场营销策划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娴熟的销售技巧、较强的营销环境分析能力、目标市场营销(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能力、市场营销策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能力等。在传统的医药营销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实践的目的、方法、过程等都是由教师来制定,学生学习过程都是被动实践。学生实践过程是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机会很少。将《营销策划》实践课程融入校内市场营销大赛,通过以赛促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参加比赛驱动学生自主自觉学习专业技能。通过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有效提升了实践课程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具体来说,《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目标对应校内市场营销大赛如图2所示:

图2 《营销策划》实践课程目标对应校内市场营销大赛

通过组织市场营销技能竞赛来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医药营销专业知识理论技能教学、通过营销策划的技能操作运用训练与决赛答辩中实际能力水平的演练考核,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各项能力。校内市场营销大赛鞭策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1、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参加比赛,产生学习动力,亲身体验“优胜劣汰”的竞争,在周围参赛同学积极向上、热火朝天的比赛氛围中感受竞争的激烈性,激发自己去学习,而比赛过程中评委的点评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营销策划》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案例资料和企业资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讲授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发挥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2、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校内市场营销大赛要求学生以团体为单位参加比赛,展示团体的综合营销策划实力。在《营销策划》实践课程准备中,我们要求3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训练,在策划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组一起讨论,以竞赛为平台,可以让更多同学在互帮互助中锻炼团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营销策划讲解中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切身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

3、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医药营销专业专科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中主动性不够往往是由于他们不清楚自己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毕业之后能够胜任什么样的工作。2010年开始,我们对已经毕业药学系学生进行了就业跟踪,发现通过以赛促学,积极参与校内比赛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较好,用人单位评价较高。特别是在校内市场营销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职业发展前景相比普通毕业生好。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学生比赛能力的提升: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是根据医药营销就业岗位设置的比赛项目,结合《营销策划》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比赛,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到真实企业,对医药营销的发展动态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参赛学生通过比赛考取CMAT市场营销助理证书,在就业中拥有较大的优势,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还可能被来自企业的现场评委看中,直接获得实习或就业机会。所以,校内市场营销大赛的组织对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操作性、逼真性和竞技性的,这些优点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以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为契机,从2009年到2012年,泉州医高专医药营销专业学生连续四年在中国市场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累计获得全国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四个,获奖学生达15人次。

结论:通过举办校内市场营销大赛,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比赛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与团队技能风采、互相学习的开放平台。通过校内公开比赛对《营销策划》实践课程进行了效果展示和总结,对一年级医药营销专业学生起到很好地激励作用。以赛促学丰富了“竞赛+任务”的实践课程开发模式,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实践能力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医药的出口营销现状及内外部环境,并提出和阐释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决策。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医学面临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困难,如人类身心疾病增加,现代疾病不断出现,老年人的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等,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加之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医药费用昂贵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把防病治病和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更瞄向了具有悠久临床历史的中草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与地区政府卫生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医药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现已有中医、针灸机构5万余所,中医师两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全球现主要有四个中药市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医药出口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2006年已超过10亿美元。我国中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35个国家,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然而在国际中药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中,中国所占份额却很小。中国作为世界中医药理论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挑战。本文将进行市场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决策。

一、中医药出口现状SWOT分析

(一)机遇

1.疾病谱发生改变。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环境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大幅上升,逐渐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主要病种。

2.以食品补充剂“进门”。目前,中医药主要以保健品、营养补充剂、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人外国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由于欧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确定程序较为苛刻复杂,旷日持久,申请经费昂贵,而以保健食品、补充剂的名义进人市场后,因其较好的疗效和口碑,中医药日渐受到关注和好评。虽然相对于药品价格较低,但据悉其利润仍为国内市场的四倍以上。

3.现代技术强势。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中药产业链上应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使中医药在保持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纳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新知识,真正实现“高精尖”技术为疗效开道。

4.中药产业初具雏形。内地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工业、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5.外国民众逐步认可中医药。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而且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受众。

(二)威胁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中医药知识产权绝大部分尚未进人保护状态。我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资源往往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无偿利用,甚至于很多时候需用高价购回被外国一些制药公司抢注的本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瑰宝的经方验方。

2.非贸易壁垒高筑。近年来,国际草药市场不断加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

3、国外洋中药抢滩。我国中药创新薄弱,质量控制和检验水平改进力度不够强劲,而洋中药却以剂型新、单用剂量小、使用简便等优势形成了“后来居上”的局面。

(三)优势

1,增效减毒。中药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相对化学药品小,加之数千年来中药多以复方治病,通过中药间的相互配伍增效减毒,进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

2,治疗成本较低。望闻问切的诊断方式,加之原料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及矿物,与西医惯常使用的药物和大型诊疗设备相较,具有检测手段简便,医疗成本低廉等优点。

3防治重大疾病潜力巨大。中医根据个体差异、病变环节,结合经历数千年的不可计数的临床验证,使用天然的、多成份配合的复方进行多环节、多靶点调整,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上大有作为。

4.方药资源库。我国具有方药的优势,已查明中药材12807种,现存方剂10多万首,目前生产的中成药已达5000多种,为新药的筛选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四)劣势

1.文化差异。中医药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用其他语言表达时很难被理解和接受。另外,中医学的诊断技术、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与世界主流医学存在很大差异,给中医药的传播、交流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2.标准差异。中医药自成一体,标准异于西药,西方国家不加变通地运用西药质量检验标准来衡量中医药,使其在进人国际市场时受到不够客观公正的待遇。

3.缺乏合法地位。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在很多国家都未被承认。

4.出口比例不合理。中药制剂技术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仍是比较薄弱的一环,其研究的相对滞后,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的瓶颈,直接造成我国中药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的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出口比例不合理。

二、国际化营销战略

(一)政府职能性引导

在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中,国家从宏观方面的管理、引导和助力作用不可忽视。首先,组织各相关方面力量,众志成城,建立高起点、高水平、更国际化的中医药标准,以保证中医药质量稳定、可控、有效、安全。其次,国家应利用网络平台时时跟踪目标市场国有关中医药出口的法律、法规及其变化,以使出口企业避免因不了解出口国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而产品遭拒。此外,国家应充分利用英特网将我国优质优品的中医药企业、产品、专家推向国际市场,建立起直接面向客户的巨大的医患网络平台,使世界各地的患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找到他所需要的中医师及中药产品。

(二)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知识产权指人们在中医药的研究、生产、经营等知识活动中依法取得的权利,包括中医药著作权以及相关权利、中医药工业产权(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地理标志等)及未公开中医药信息保护权三方面内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要切实构筑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屏障,否则民族中医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甚至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所以,要尽快形成一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三维保护体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民族中医药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配合“以医带药”、“以医代销”的模式,按照行业需求培养多种类、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培养过程中,本着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侧重角度不同的原则,可以采用两种培养模式。第一,现期型。由于中医药出口进人快速增长期,对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应采用团队形式培养,团队中、每个人分工及侧重有所不同,形成不同强势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中成员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但并不只懂自己的强势,而是通过互相学习和相互带动,使每个人最终达到体现强势且兼顾其他的目标;第二,远期型。通过招收跨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方式墙养既熟悉西医,又掌握中医药知识并能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还能运用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知识开拓国际市场的宽口径、厚基诫的高素质中医药复合型人才,以使之担当起使“国粹”走出国门的重担。

(四)补缺营销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西方遭冷遇,既因中医药在国外宣传不够,也有西方医学界排挤打压中医药的利益驱动,毕竟每年有大量资金从西医领域流失,如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全美有大约113的医疗费用从主流医学——西医流人针灸、中医、气功等另类医学领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增长。这种局面,不利于中医药的国际化拓展。

因此应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别和优劣势,对西医已占明显优势的疾病治疗,我们应明智避让,集中精力于自身特色上。特色一旦成为优势,就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全力发展自己,真正做到凭借优势特色致胜。

古语言“伺机而动”、“趁虚而人”,在中医药出口营销中,比较分析国外市场及中医药现状得出,以补缺者的形态占领国外的市场空缺是最合适的选择。做别人做不到的,治主流医学无法兼容并治的疾病,达到主流医学手段难以企及的疗效,以补缺营销战略赢得外国民众及主流医学界的更多关注和青睐。

(五)国际专业展会

国际展会是市场走势的指示器,增进东西方了解的纽带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展会中的与会者可利用同一场所共同弘扬文化,其传递经济信息、加强对外交流的效果是其他形式所不易达到的。

篇8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投入、高收益、高技术密集型的特殊产业群体,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为加快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药业发展趋势及XX药业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医药产品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16.6,已成为全球医药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处方药市场、世界非处方药的第一大市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北药资源丰富,省内分布的动、植物药材有856种,总蕴藏量为27亿公斤。有药材保护区36处,保护面积5.9万亩。20__年末黑龙江省已步入医药大省行列,医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7位。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的一批骨干企业,涌现了一批骨干产品,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的就达23种,产值超亿元的有15种,医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力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用药消费的增长、新疾病带来医药的新需求以及医药生产的多元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仍将继续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

XX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东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北药种植和生长,为发展医药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野生药材富集。全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品种共102科、215种,其中名贵中药材有山参、田鸡、鹿茸、麝香、熊胆、豹骨等9种;道地药材有黄芪、黄柏、龙胆草、苍术、北五味、刺五加、满山红等76种;大宗药材有柴胡、灵仙、寄生、巨麦、白鲜皮、地榆、益母草、升麻等120多种。全市中药材年蕴藏量达到12.5万吨,周边市县中药材年蕴藏量在30万吨左右,开发潜力巨大。种植历史悠久。XX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先后成功种植了龙胆、五味子、黄芪、甘草、柴胡、平贝等十几个品种。全市现已形成了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我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森林食品多样。森林食品资源丰富,有蕨菜、刺嫩芽、猴腿等100多种山野菜,年贮藏量5万吨。松籽年收购量1000吨以上,野生黑木耳、猴头蘑等食用菌年产量4万吨,适宜林蛙养殖面积达17.5万公顷。多样的森林食品为开发生产保健食品提供了优越条件。区位优势明显。XX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经济大通道中,距省会哈尔滨285公里,距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牡丹江市仅12公里。滨绥、图佳铁路、201、301国道横贯全境,距国际航空港牡丹江机场仅20公里。周边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距绥芬河铁路和公路口岸175公里,距东宁公路口岸220公里,对俄贸易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条件,对于我市发展药业产业,迅速抢占俄罗斯市场提供了先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XX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人员工资为:管理人员月平均工资1044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848元;一般工人月平均工资561元,可为医药企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电力充足,水质优良。XX所处的黑龙江电网,是东北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我省全年总发电量为29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较低。全市有大小河流144条,地下水储量约181.7亿立方米。境内的海浪河是黑龙江省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水资源充沛,水质好,为加工企业生产用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工业基础坚实。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业产业发展,将医药产业列为今后XX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依托黑龙江省第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区,辟建了医药加工园区,为发展医药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科技支撑。出台了税收、土地、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具有资质的制药企业进驻XX,现已有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制药、林海雪原制药、金鹅生物制药等6户制药企业入驻医药加工园区,全市制药企业达到8家,总投资近2.1亿元,年产值达到3.4亿元,生产药品剂型11种,药品品种37个。全市已有25户药品批发零售企业通过G认证。

二、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主题,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开发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坚持“以药兴市,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实施医药工业园区、北药种植养殖基地、药材市场和药业关联产业等重点工程,推动我市医药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系列化发展,叫响“中国北药之乡”,把XX建成黑龙江省外敷药基地、全国北药种植基地、药品流通和中药材(品)集散地。

(二)遵循的原则

1、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关系,把发展医药产业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起来,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药业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药业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分阶段实施,逐步将医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把XX建成药业大市和药业强市。

3、坚持以政府为导向,企业、农户为主体的原则。政府扮演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角色,引导规范企业、北药种植户成为产业发展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快药业发展。

4、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从XX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北药名优产品的同时,加快医疗器械、新型包装材料等配套产业发展。利用医药产业生产技术优势,向相关产业进军,在化妆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植物农药等产业方面取得新成果,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医药经济新格局。

(三)任务目标

1、总的目标

到20__年,北药基地面积达到5.3万亩,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户。

(1)北药生产。按照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巩固已有药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人参、丹参、龙胆草、甘草、林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进一步扩大药材和药用原材料作物种植面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一批集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北药种植园、北药高技术产业园、北药良种示范园,形成以XX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全省,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材及药用原材料作物生产体系,拓展药用动物养殖领域,为北药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2)药材(品)加工制造。突出科技强企,壮大药业企业总量,实现企业升级,发挥群体优势,把XX建成药业大市、药业强市,把我市的药品(药材)加工制造业建设成为体系完整、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关联配套、互为动力的药业(药材)加工产业体系。

(3)药材(品)流通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先导作用,把XX建设成集药材、药品流通、监测质控、配送服务、信息交流、药品博览展示于一体的最具黑龙江乃至全国特色的流通贸易服务中心。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__年-20__年。以GAP、GMP、G为目标,铺摊子、搭架子,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企业、农户三赢机制,形成产供销、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体系。建立平贝、五味子、刺五加3个品种GAP生产基地,扩大北药试验示范研究,扩大良种基地面积,北药种植面积达2.1万亩。在药业企业已有一定实力的基础上,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药业集团公司。制药企业总数达到15户,产值8亿元,税收5000万元。

第二阶段:20__年-20__年。跨越式地提高XX药业的功能和地位,把XX建成黑龙江乃至全国北药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药品(材)加工制造基地、药业流通及信息中心、药业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教育中心和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北药种植面积达5.3万亩。建立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基地11个。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达到25户以上,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税收1.2亿元以上。文秘站版权所有

三、重点规划任务

1、合理规划,加快北药生产基地建设。一要实行优良品种工程。充分发挥市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局作用,加快中药材良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大力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名优道地药材,扩张优良品种种植(养殖)总量。积极培育无公害药材品种,通过对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育种方法、植株施肥、浇水剪枝、嫁接等管理方法及高效无污染、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生产出优质、无污染的中药材种苗。在育种基地上推广应用示范新品种小规模栽培,实行规范化、科技化、标准化种植养殖。二要标准化生产。执行GAP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严把质量关,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喷灌、蓄水池、温室和大棚等设备设施,满足基地生产需要;积极与省医学院、省中医学院、省药品检验所合作,开展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从生产、粗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中间品、成品、流通样品等各个角度和方面,发现药材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建立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对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规划和调整,到20__年,在横道镇建立5000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山市种奶牛场建立2万亩的五味子生产示范基地、XX镇建立20__亩的黄芪生产示范基地、柴河林业局建立8000亩的刺五加生产示范基地、XX镇和柴河镇建立2个500头的鹿养殖基地、柴河林业局和长汀林业局建立2个1万亩的林蛙养殖基地、柴河镇和XX镇建立2个300把的蚕养殖基地。在保证制药企业药源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现有种植(养殖)品种优势,不断扩大辐射区,增加基地面积。四是建立健全组织服务体系。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积极开展北药种植技术培训,推进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防虫治病、收割晾晒等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北药产业协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流通渠道,调动流通领域经纪人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到20__年,北药协会发展到9个分会,覆盖面达到100。五是建立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在长汀、横道、柴河、二道、三道建立刺五加、五味子、林蛙三大品种的自然保护区,明确保护任务,落实保护责任,实现我市野生药材永续利用。确立北药发展利益机制,凡是涉及到森工局和山市种奶牛场的有关北药发展事宜,由市政府统一进行协调,保持步调一致,共同发展。

2、强化措施,创建现代药业工业企业体系。一是加快医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制药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快推进现有药业企业GMP改造,大力实施调高、调优、调强、促大等战略措施,使药业企业得到升级,加快发展。二是组建研发机构。引导制药企业自建孵化器,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和北药研发系列产品,并积极进入临床。各企业都要做到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向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挂靠。积极与中国药科

大学、省中医药大学、省中药研究所等药品科研机构、医学院校联合挂靠,达到人才、设备共享,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充分抓住国内、国际知名制药企业对外扩张机遇,与国药集团、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企业实施联合挂靠,通过入股、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等多种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技术和实力。四是促进企业产品出口。培育制药出口企业,帮助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要按照国际FDO标准进行生产,在药品包装、工艺、原料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加出口种类和品种,要不断与国外制药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逐步打入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市场,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组建药业集团。以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打破不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业实行产权整合,推行强强联合,产学研、贸工农相结合,组建制药集团,走医药产业集团化发展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3、扩大营销,全面拓展药业流通领域。一是建立北药集散地。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以药材公司为载体,建立北药集散地,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药材药品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企业、经销大户到大型药材市场设立窗口,不断拓展销地市场。二是培育药品流通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积极通过G认证,提升企业资质。加快企业营销队伍建设,营销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要达到50以上。完善销售网点建设,通过总经销、区域、终端销售、广告宣传促销、医学专业推销等方式,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积极引进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鼓励制药企业与药品流通企业进行联合,积极参与或融入国内外大型药品销售公司,逐步收购或控股一些重点城市的医药批发企业或配送中心,组建全国性的药品连锁店。三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编制我市药业网页,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村村通”、农业信息网和农业技术110,广泛宣传我市北药资源、政策信息,通过网络加强与各大制药企业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做出科学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发展战略,指导药业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实施名牌战略。树立创新意识、营销意识,面向国内外市场,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及时抢抓机遇,强化营销,迅速抢占市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联牌经营,通过“联牌、靠牌、引牌”,走出一条“以名牌抢占市场,以名牌促发展,以名牌求效益”的名牌之路。五是发挥政府在市场开拓中的作用。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引导生产。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经营,解决地区分割、流通不畅,环节多、费用高等问题。各相关部门要高度负责,以开拓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己任,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北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重点解决卖药难问题。

4、科技创新,提高医药行业整体实力。一是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制药企业要普遍推广、使用计算机在线控制技术,实现制药过程程序化、自动化。完善拓展药业行业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部开通互联网,实现网上信息、信息查询。二是加快新药开发步伐。坚持新产品开发、仿制药品开发、老产品改进并重,做到仿中有创、创中有闯,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新药开发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开发。依托牡丹江医学院、省中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育较高层次的医药人才;完善市职教中心功能,建立培养初级药业人才和劳动力的医药职业教育体系,保证药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医药产业人才开发,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讲学,培训科技产业化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培养我市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新一代药农和专业技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重视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厂长经理,积极鼓励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先进企业深造、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实力雄厚、稳定的药业科技和管理队伍。争取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初步形成稳定的科技和管理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医药行业方面的专家顾问组成的XX市医药产业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下设办公室,设在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药业产业重点项目开发,制定全市药业产品开发战略,规划、部署和组织新产品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帮助制药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加速推进药业产业发展。下设3个专题推进组。①北药基地建设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农委、科技局、林业局、药监局等部门和各乡镇组成。负责制定基地发展目标,进行组织协调、种植落实、信息反馈、技术指导等。农委牵头负责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由市林业局和柴河、大XX、XX3个森工局负责野生中药材的保护与开发。②药业加工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局,组长由主管工业和主管开发区的政府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经济局、药监局、开发区、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企业改造任务的指导、督促检查、信息反馈等。③企业流通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长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药监局、经济局、农委组成。负责组建流通企业,扩大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等。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认真落实规划任务,各乡镇也要制定出每个年度的乡镇药业发展规划,为全市药业发展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2、强化政策扶持。①建立医药产业开发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用于新药研发、贷款抵押担保、奖励为研发新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等。②各部门围绕我市北药资源积极向国家、省申请资金、项目,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项贷款支持北药基地建立、发展。③对新建、盘活、改制制药企业,市财政将在企业所缴纳土地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在一定条件下给予适当贴息。④制药企业与省内、国内知名企业挂靠、联牌经营的,视贡献予以重奖。⑤争取国家减免税政策,扶持企业不断开发新药产品,增强研发能力。⑥对

获得省级、国家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⑦积极解决好医药制药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户口、住房、家属就业、个人科研基金申请,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⑧新建制药企业,建设期间免收一切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十年内全额投入企业,扶持企业发展。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次性办结服务,投资企业所需办理的各项手续,全部由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代办、领办,相关手续只收工本费。⑨针对企业特殊情况,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优惠。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以商招商。通过政策、资金手段,扶持现有企业发展,建立XX市招商引资工作良好信誉,依托雪都制药、五环制药、康宝药业、林海雪原药业等制药企业的宣传纽带作用,积极向外联络,吸引外来企业到XX投资办厂。二是定向招商。根据北药种植基地及品种,由药监局、科技局、农委负责,确定重点开发领域,以优势资源吸引外来投资者。加强对全国制药企业的了解,重点选择东北区域、兼顾全国制药企业,主动出击,宣传资源、政策、区位等优势,吸引投资。计划、经济、药监、科技、农委等部门每年要与4—6家企业有实质性洽谈。三是上门招商。根据搜集整理的制药企业信息,由药监局牵头,经济、计划、科技、农委、开发区等部门组成工作组,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制药企业,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分片上门招商。四是委托招商。由招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委托知名的医药设计、药品经销商、科研部门作为全市的招商,利用自身接触范围广、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开展招商活动。同时,要在全国一些有影响的药材市场、制药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不定期召开药业招商引资洽谈会,宣传XX的资源、项目和政策,为拓展XX知名度,加快药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近期重点任务文秘站版权所有

为强力推进药业产业发展,实现本规划预期目标,近期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做大北药种植基地。推进北药基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20__年全市北药种植面积达0.9万亩。主栽品种平贝3500亩,五味子500亩,刺五加3000亩,黄芪200亩,沙参650亩,龙胆草700亩,防风150亩,鹿存栏500头,养蚕500把,养殖林蛙面积1万公顷。一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保证北药产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关于北药发展的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设立北药发展专项贷款,制定风险规避和损失补偿政策,在北药基地生产上开展农业灾害保险,逐步建立北药生产抗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在企业与种植户的利益联结上,重点尝试企业与农户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照企业要求,从基地北药品种的选育、引进、种植(养殖)、加工、产品包装、商标、质量标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调控、统一规范。严格执行野生药材资源管理有关规定,对全市野生药材资源区域、采集、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实现野生药材的永续利用。二是坚持标准,基地示范,实施北药品牌战略。北药种植、养殖基地建设要做到与中成药企业原料供应、商业企业货源供应相结合,重点发展黄芪、五味子、刺五加、防风、平贝、龙胆草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域特点的道地药材品种。药监局对药材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确保药材生产符合GAP质量标准。20__年在横道镇二十二村建立20__亩的平贝生产示范基地,在柴河镇长石村、XX镇马北村建立2个蚕养殖基地,20__年做好平贝生产示范基地GAP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以我市农友北药开发研究所为基础,与东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积极引进北药新品种和优良品种。20__年重点种植北黄芪、北龙胆、北防风等品种,平贝选用本地野生驯化的品种,刺五加选用所在地块野生品种,五味子选用一串红。实施北药种植品牌开发工程,20__年、20__年重点打造林海雪原、威虎山、横道二十二平贝、山市五味子、三道北芪等品牌,扩大我市北药种植、原料生产、产品开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强化服务,完善功能,提高北药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实施“科技兴药”战略,建立和完善北药产业的服务体系。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北药种植(养殖)技术推广和普及,加大对北药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20__年培训率达到90以上;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平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防风等主要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促进北药种植规模化;建立北药产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0__年建立二道、横道2个镇级北药协会;加大信息服务力度,积极提、销等有关情报信息,准确预测和分析药材市场,引导药农有计划发展北药生产。

2、建立医药工业科技园区。为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北药资源优势,壮大医药产业发展,承接全省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用好用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现我省建设全国医药加工基地目标,辟建黑龙江XX医药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00公顷,在黑龙江XX生态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组织下,由XX新城区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并负责医药工业园区的筹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经营及日常管理等。在经营运作机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存的方针。入区企业一律享受园区制定的各种配套政策,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拓宽筹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管理,创优环境,形成强大的企业整体阵容,共同打造“北药之城”。20__年基础设施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新引进制药企业3—5户,入区制药企业力争达到10户。

篇9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公司概况及主营业务

公司拥有700多个药品批文,进入医保目录品种193个,新进入医保目录16个,是国内拥有药品批文和医保目录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公司共有中药保护品种21个,独家生产品种109个,涵盖心脑血管、解热镇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降糖、抗病毒、抗肿瘤等多个领域。主打产品速效救心丸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目前仅有的三个国家级机密的中成药品种之一,其配方、工艺均在保密范围之内。

公司曾由于管理和营销方面的不足,从2006年起陷入了低谷,连续两年出现亏损。近两年公司在新管理层的领导下进行了管理和营销的改革,逐步剥离了不良资产,优化了组织结构。建立了新的销售体系,基本面得到较大改善。公司通过收购隆顺榕发展有限公司股权成功介入保健品板块。公司整体战略布局的确立为公司作为现代大型综合型医药企业从而发挥集团效应提供了有效保证,公司形成了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营销改革卓有成效

经历了2006、2007年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公司启动了全方位的改革调整。公司对经营效益连年亏损且未来短期不纳入公司重点发展战略的分子公司进行关闭、剥离与转让,提高了资产质量。

2008年,中新药业实施了津药走向全国的战略,并定下了未来三年实现收入和利润翻番的经营目标。营销改革已经显现成效,包括停产消耗产品库存、实现现款现货、逐步提高速效救心丸出厂价格、理顺终端销售价、清理经销商、加大终端推广力度,业绩逐步得到释放。伴随公司的管理改革和营销改革,公司2006-2009年三年的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47.4%,下降至2009年的30.9%。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

我们认为公司的营销改革卓有成效,但目前营销依然是公司的短板。公司管理层也并未停止对营销改革的探索,正进行更深入的营销整合。打造具全国性强势终端品牌,兼顾OTC和医院两块市场,重点打造23个重点品种,针对新医改方案实施积极参与地方医保目录调整和招标工作,是未来营销整合的主要方向。

重磅产品速效救心丸新进基本药物目录

速效救心丸是公司主打拳头产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速效救心丸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目前仅有的三个国家级机密的中成药品种之 ,其配方、工艺均在保密范围之内。在心血管领域的中药里销售额名列前茅,并且是心血管中药主要品种里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市场规模是中国药品市场仅次于抗感染药的一个药物类别,是产生单品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重磅炸弹”品种最多的领域,我国的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正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但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近几年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市场成长性较好。

2009年速效救心丸实现销售320万条,实现销售收入46,489万元,同比增长6,960万元,增幅17.6%。约占公司毛利的30%。今年一季度销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因提价的影响销售额增长10%左右,说明提价短期内对销量有一定影响。从产品市场和公司营销策略两方面来看,我们非常看好未来几年速效救心丸的市场前景。

实施大产品战略,打造23个重点产品

2009年初,公司进一步对重点大品种进行调整,通过对所属品种进行了细致地筛选与甄别,根据对单品种的市场分析及配合公司整体的销售策略,确定了重点大品种由年初的21个调整为23个。计划到2011年,5个品种收入过亿元、7个品种收入过5000万元、6个品种收入过4000万元和4个品种收入过2000万元。5大可能过亿元的产品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针对销售量较小甚至处于“休眠”状态但具有独特优势及一定社会需求的老品种、小品种,公司通过采取与其他企业合作等方式凝聚社会销售力量尝试加以激活。

从目前来看,公司重点大品种的销售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23个大品种2009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4.960万元,同比增长17,938万元。预计公司最大的利润贡献品种速效救心丸有望超保持20%增长速度。清咽滴丸、紫龙金片、通脉养心丸和清肺消炎丸收入最为可观且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是公司重点打造和最具潜力的品种。

通脉养心丸、清肺消炎丸将成为未来两年增长最快的品种。通脉养心丸新增进入医保目录,公司在营销策略上和速效救心丸联动销售,提出“一救一养”推广方案。速效救心丸定位为急救,通脉养心丸配合作为保养推荐使用将直接带动其销售,预计未来增长在30%以上。清肺消炎丸2009年虽然只销售2500万元,但同比增长50%,而且主要在天津销售,在天津以外地区销售有望迎来放量。抗癌药紫龙金片2009年销售收入将近6000万元,增长13%。临床试验检测效果很好,今年公司加大医院推广力度,对紫龙金片的销售推动将最为直接,预计未来几年增长速度将好于2009年。清咽滴丸2009年收入9000万元,今年调整销售模式,收入有望实现过亿元。

投资收益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占利润比重将逐年下降

公司投资、参股多家公司,投资收入是公司利润的重要部分。公司联营企业的外方股东都是国际地位显赫的制药巨头。几家联营公司运营稳定,公司每年的投资收益有望将保持持续增长。从2008年开始投资收益的增长将慢于主营业务的增长速度,未来几年这种趋势将持续。不考虑非中药资产剥离因素,投资收益在公司净利润中所占比重将继续保持下降的趋势。

联营企业中美史克的投资受益是公司稳定的利润来源,2009年为公司贡献了5913万元的投资收益,占中新药业净利润的21%。中美史克是由中新药业和GsK、天津太平合资成立的企业。目前2006年由于康泰克停售和管理层更替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已经消除,最近三年收入和利润稳定。中美史克作为GsK在中国OTC业务发展的平台,凭借GSK丰富的产品线,公司业绩有望保持稳定的增长。

中美史克2009年贡献利润同比下降10%。主要由于公司新进入消费保健领域,增加推广费用,舒适达牙膏广告就花费1个亿。中美史克未来将继续引入保健产品,前期的广告投入将在未来几年带来收益,我们预计未来三年的成长性将好于过去几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华立达是公司与世界仿制药巨头TEVA的合资企业,也是TEVA在中国唯一的合资企业。公司对华立达原处于控股的地位,公司与外方股东协商后在外方股东承诺注入一定的新产品的前提下放弃了原来的控股地位。目前TEVA拟注入的4个新产品正在报批中,企业的前景值得看好。

天津百特是公司与世界输液巨头百特公司的合资公司,主要生产输液和冲洗液。天津百特产销两旺,2009年净利润1000多万元。目前仓库改造生产车间项目已经完成,快速提高产能。二期扩产也在进行中,完工后将极大提高产能。预计天津百特收入和利润的复合增长速度将超过10%。

估值与评级

篇10

1.1.1资源现状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体,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全省林业用地面积为2424.76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63.4%,森林覆盖率达44.3%,活立木蓄积量为14.2亿m3,是全国重点林区省份。由于地形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具有明显的“立体”特征,全省分布着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299科、2136属、约14000余种,其区系成分复杂、特有种多,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我国种子植物有属有204个,云南就有108个,约1000种以上。如木兰科,世界有12属205种,云南就有8属50多种,罗汉松我国有13种,云南就有8种,樟科植物云南共有196种,其有种就有75种,如此丰富的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也是云南十分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优势。

云南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云南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种类多达5000余种,许多重要药材特产于云南或以云南产者为佳,中药资源的优良品质,使云南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著名的“云贵川广,道地药材”中首屈一指,全国定名为名贵药材的品种60—70%云南都有。如:石斛、天麻、重楼、草果、灯台树、灯盏花、大黄藤、云木香、云黄连、云茯苓、半夏、鬼臼、沉香、砂仁、槟榔、诃子、血竭、鸡血藤、三七、川贝母、百合、杜仲、黄柏、狗脊、厚朴、肉桂、肉豆蔻、千年健和儿茶等,森林药材中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现有资源不足的品种主要有天麻、草果、石斛、重楼等。其中:野生石斛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国内国际贸易受到严格控制,目前药用价值最高、质量最好的滇重楼已成为中药材中的濒危物种,年采收量不足200吨;我省草果现有产量为7500吨,现有野生天麻林地20万亩,加上人工培育的天麻,年产鲜天麻达3000吨,人工种植灯台树3000亩、大黄藤4000亩,由于过度采挖,加之人工培育不足,使这类珍贵药材产量逐年递减。

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云南复杂的自然条件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多种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我省野生食用菌约有600多种,占世界食用菌种类的35%,占全国的75%左右,据有关资料,我省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总量约为50万吨,但社会商品量仅10万吨,其中多数为本地消费,真正进入产业化生产和流通的数量就更少。我省产量高、价值大的野生菌种类主要有:松茸、牛肝菌、块菌、奶浆菌、羊肚菌、香菇、木耳、竹荪、猴头菌、青头菌、鸡枞、鸡油菌、干巴菌等,野生菌种类及产量均为全国首位,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野生食用菌进入产业化生产和流通量达21800吨,其中松茸1200吨,其它野生食用菌20600吨。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和发展,野生食用菌的数量也呈恢复性增长。

特色突出、风味各异的森林蔬菜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菜蓝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的森林植被中,数以百计的植物都可作为蔬菜食用,具有种类多、资源分散、资源总量大、商品量小等特点。大部分森林蔬菜未被开发利用,少数种类有人工栽培,但规模小,森林蔬菜的利用仍以采集天然资源为主,过度采集现象严重。据初步统计,云南省约有森林蔬菜(野菜)600种(不含野生菌类),人们传统食用的森林蔬菜主要有:臭菜(羽叶金合欢)、刺五加、甜菜、香椿、树头菜、金雀花、苦刺花、攀枝花、棠梨花、大白杜鹃花、松杉尖、青刺尖、树衣等;人工栽培的主要种类有:香椿、刺五加、臭菜、树头菜、金雀花等。

多种稀有珍贵植物、森林景观植物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素有“植物王国”“植物物种基因库”称号的云南,有众多稀有珍贵植物、野生花卉及森林景观植物,尤其是山茶科、杜鹃花科、木兰科、樟科、蔷薇科和棕榈科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据统计,云南可供开发的野生观赏花卉就涉及227科,近2500多种,是世界观赏花卉最为珍贵的种质基因库。其中被纳入珍稀濒危的植物约有150种左右,如:长蕊木兰、红花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鹅掌楸、香木莲、华盖木、云南樟、滇润楠、石楠、云南山茶、野茶树、大树杜鹃、罗汉松、竹柏、董棕、蓖齿苏铁等,这些既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又是很好的野生花卉和景观植物。多年来,云南的植物、林业和园林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科研生产实践中,对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培育园林观赏植物和城市绿化大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筛选出木兰科、樟科、蔷薇科、棕榈科等科中的76种城市绿化的树种,并已开始在城市街道绿化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云南地处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迄今所知世界上野生茶树群落、古茶园保存面积和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也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价值,如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这些宝贵的资源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国现有茶组植物12个种6个变种,云南就分布有8个种6个变种,我省现保存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野茶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临沧和思茅等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

松花粉的利用将为我省云南松林分的综合利用注入新的活力。在我省,云南松是风媒花粉植物资源量最大的树种,据1997年“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统计资料:全省有云南松成林面积344.84万hm2,占全省森林面积1181.28万hm2的29.2%。云南松一般10年生左右开花有粉,10—50年是产粉的最佳时期,目前,这一阶段的云南松面积超过170万hm2,据测算,“10~50”年龄段的云南松林正常年平均产花粉为38kg/hm2,依此计算全省松花粉贮量在6.4万吨以上,此外,我省尚有地盘松23万hm2和每年平均人工造林15—20万hm2的云南松,该部分资源也可成为云南松花粉的采收基地和后备资源,因此云南松花粉的产业化开发具有充足的资源保障。

1.1.2产品开发利用及加工企业现状

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多数产品还处于利用天然野生资源为主,加工业落后,主要产品以原料型及初加工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为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培育及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已进行初步开发并朝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种类有:石斛、天麻、草果、重楼、树头菜、刺五加、臭菜、香椿、金雀花、甜菜、多种野生食用菌、云南樟等多种绿化及观赏植物。其中:重楼、石斛、草果、天麻、灯台树等森林药材,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成药和保健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已成为我省市场需求量大、创汇数额较大、较受欢迎的产品;云南樟、云南拟单性木兰、红花木莲、石楠等乡土树种,已成为我省需求量较大的绿化树种,并受到省外许多城市绿化的青睐。

我省从事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开发的企业和加工厂主要有300多家野生食用菌加工、销售企业;思茅、德宏、西双版纳、红河、大理等地的森林蔬菜加工厂;南涧、泸西、武定的重楼人工培育基地,昭通的天麻人工培育基地,西双版纳、思茅、德宏、临沧、保山等地的石斛培育基地,红河、文山的草果培育基地,红河大黄藤栽培基地、思茅灯台树栽培基地以及一批药品加工企业。在森林景观植物开发方面,全省已建立异地保存种质资源林区12个,林木种源收集区16个,林木种子生产基地11处,约3万hm2,林业专业苗圃3652处,面积3000hm2,并在宾川、嵩明、宜良、思茅、腾冲、富宁、砚山、罗平、禄丰、河口、泸西、开远、易门、瑞丽、双柏等县建立了15个城市绿化苗木科研培植基地。

目前,非木材森林资源开发的主要产品有:天麻片、天麻粉、复方天麻颗粒、云南白药、宫血宁胶囊、石斛枫斗、石斛夜光丸、脉络宁胶囊、脉络宁注射液、通塞脉片、灯台叶片、灯台叶颗粒、黄藤素片、黄藤素注射液等著名中成药及保健产品;刺五加、金雀花、松茸、牛肝菌等森林蔬菜和野生食用菌的保鲜品、脱水干片、盐渍品;石楠、滇润楠、云南拟单性木兰、红花木莲、长叶竹柏等绿化树种。

另外,云南省林科院开展了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开发的研究,完成了云南省“九·五”攻关课题“云南松花粉精粉制备技术”,突破了破壁松花粉和超微细破壁松花粉的开发研究,于2000年3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验收鉴定。并在“松花粉脂提物”、“松花粉活性酶精粉”、“松花粉营养物质精粉”、“松花粉黄酮类精粉”四种精粉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开发了“松花粉亚油酸软胶囊”、“活性酶口服胶囊”、“黄酮精粉片剂”、“松花粉王浆口服液”、“松花粉酮酒”等项产品,完成了产品成分分析。由于没有很好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我省尚无加工企业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

1.1.3产值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非木材产业目前的总产值为252770万元。其中:野生资源利用和人工培育产品产值为208010万元,加工产品产值为14000万元,运输、销售等服务业产值为30760万元。

1.2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潜力分析

(1)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多种非木材森林资源,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场潜力巨大。非木材产品属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可满足人类对保健、膳食、美化环境等多种需求。

(3)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非木材森林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悠久的利用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加之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因此产业发展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4)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多年的研究,我省林业科技人员已掌握部份非木材森林资源种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物学特性,探索出保护、培育、利用的生产技术和合理开发的方法。

(5)可发展空间大。由于多种社会因素,我省的非木材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利用野生资源开发初级产品阶段,存在经营粗放,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及资源破坏严重的现象,如加以科学开发利用和加强管理,加大人工培育力度,发展空间巨大。

(6)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非木材森林资源分布在我省广大林区,涉及面广,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使其产业化,可增加广大林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群众保护森林的自觉性,同时促进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1.3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许多有开发价值的非木材资源有待查清。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其间不乏极有开发价值的物种资源,目前这类资源仅知在我省有分布,而蕴藏量不明,以至丰富的非木材森林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开发程度低。由于对非木材资源的价值认识有限,目前我省对非木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工栽培繁育、加工技术等基础性研究不够,加之市场营销、品牌、包装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制约了非木材产业的发展。

(3)野生资源分散,人工培育的规模小,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加之,广大农户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认识不够,存在不合理利用的短期行为,开发利用盲目性大,管理力度不足,造成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造成严重危害。

(4)产业起步晚,市场及产业链培育不足,目前仍处于民间零星交易为主的初级阶段,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从事非木材森林资源采收、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目前多数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档次低、特色拳头产品少。

(5)优质高效、科技含量高的资源培育型试验示范基地少,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链接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相关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1.4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

我省森林资源非木材产品种类繁多,本规划仅对部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具备产业化发展的非木材产品进行分析和预测。

1.4.1森林药材

从世界医药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来看,天然药物已成为各国新药开发的主要方向,世界各国对我国传统医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欧美各国已开始接受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的复方药物。目前世界中草药市场年销售总额为160亿美元,并且逐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在亚洲最大的中药市场—日本,中草药年销售额就超过21亿美元。天然药物和保健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欧洲,天然药物市场年销售额达35亿美元。美国人每年花在保健上的费用高达3000多亿美元,其中中药补剂的零售额达36亿美元。我国中药产业占整个医药市场的40%左右,近5年来以年平均20%的速度递增。由于中药的毒性小、副作用低,所以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中药材及制品的市场越来越广阔。

通常中药材80%都来源于森林之中的野生植物资源。随着加工技术和制药企业的发展,许多种类仅靠利用野生资源已无法满足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其中有些药用植物,每年消耗量远远超过了其生长量,使珍贵的森林药材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每年全球市场上交易的石斛总量超过了10000吨、全国重楼年消耗量为1000吨、草果国内年需求量为80000吨、天麻国内年需求量为210000吨;目前我省是国内这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区域,现有草果产量仅为7500吨、野生滇重楼产量不足200吨、天麻产量3000吨、石斛、重楼、大黄藤和灯台树等虽然已开始进行人工栽培,但目前产出量较小,如:灯台树价格近年来不断攀升,干叶由1996年的0.5元/公斤,上升为现在的4—10元/公斤,大黄藤从1997年开始就出现原料供应不足的现象,至使大部分药厂因此停止黄藤素药品生产。结合我省的优势资源和药业发展现状,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因此,林业部门应抓住机遇,结合我省“云药”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培育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森林药材。

1.4.2野生食用菌

野生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还富含多种氨基酸,属绿色生态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从每公斤几元至几百元不等,由于野生食用菌为天然产品,其数量有限,加之消费者众多,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据统计2003年我省仅食用菌出口创汇就超过了7000万美元,成为我省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其中:鲜松茸出口852.34吨,创汇3763.4万美元,松茸制品311.33吨,创汇582.389万美元;其它食用菌出口6268吨,创汇2655万美元,其中速冻制品3066.6吨,创汇940.8万美元。随着野生食用菌加工、保鲜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野生食用菌的市场就更加广阔。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日本从各个国家进口鲜松茸2390吨,其中从中国进口1531吨,占64%,中国出口日本的鲜松茸中有72%来自云南。由此可见,我省野生食用菌的市场基础较好,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野生食用菌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理顺各个生产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价值的增长。

1.4.3森林蔬菜

随着人们对森林蔬菜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森林蔬菜已进入了市场,并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菜蓝子”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国内外市场日趋活跃,欧洲各国、日本等正在开发森林蔬菜市场,开展商品化生产;而国内如北京、天津、四川、云南等省区也建立了一批森林蔬菜加工厂,产品在市场上一直处于旺销的势头,系列产品不但成为饭店、宾馆、酒楼的珍品,也逐步走进了百姓的餐桌,作为招待宾朋、节日宴席的美味佳肴,尤其随着人们对森林蔬菜保健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兴起食“野菜热”是必然趋势。

近几年来,云南各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野生和人工栽培的森林蔬菜上市,且数量不断增多,深受大众欢迎,价格从每公斤几元至几十元不等,因此,森林蔬菜的广阔市场前景可略见一斑。

1.4.4森林景观植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昆明、大理、蒙自、曲靖等各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和新住宅小区开发、厂矿单位绿化等工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对森林景观植物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预计仅昆明市在今后的20年内每年需要绿化大苗200-300万株,观赏植物3000-5000万株。省内其它地区在今后的20年内每年需要绿化大苗100-200万株,观赏植物2000-3000万株。而国内其它省、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对优良的绿化树种和花卉也保持着旺盛的需求。

近年来,我省花卉产业虽然快速发展,但95%的花卉产品品种都是“舶来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太少,这与我省“植物王国”的称号极不相符。目前,我省城市绿化苗木和观赏植物的生产量已无法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约80%的城市绿化苗木需从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及四川购入。一些优良的本地树种如滇润楠、滇朴、石楠、红花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等,在市场上已成为紧俏商品,一株胸径为3cm左右的大苗,价格在100—400元之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绿化苗木及花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因此,产业化发展以木兰科、山茶科、樟科、棕榈科等优良树种,既可满足省内市场需求,又可为国内其它省、区提供优良的绿化、美化植物。我省丰富的野生花卉和优良的观赏植物产品,必将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4.5野茶及古茶树产品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叶,其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的商朝,由于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云南省至今仍有数百年以上古茶园和数千年以上野生茶树分布,是云南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目前,国际上对有机茶产品的需求极为旺盛,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优质有机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高达千元以上,而野茶和古茶树的鲜叶是制作有机茶产品的最佳原料。因此,对云南野生茶及古茶园的有效保护和有机茶的合理开发,将有力地推动云南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并为重新打造云南茶叶世界性品牌提供新的契机。

1.4.6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

目前花粉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已成为国内、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市场的热点产品。资料表明,法国、美国、瑞典、新加坡每年都要进口原料花粉和花粉成品。仅原料花粉为2500—3000吨,价值约为2亿美元。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少,人工费用高,所以世界花粉主要出口国家为中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省云南松花粉的利用已有几百年历史,至今在保山、临沧、大理等地区,当地群众还保留着用云南松花粉制作食品的习惯。云南松花粉属天然纯净产品,其纯度高、可开发性强,并且经多年人群食用效果调查,云南松花粉系无过敏源的纯净花粉,不会发生过敏反应,适宜于多种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医药等产品的开发,能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因此,云南松花粉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1.5发展我省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的意义

①加速林业经济发展,实现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云南省从建国以来一直是全国主要林区之一,也是全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成为制约我省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加之林业产业化发展也是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利用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发展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合理保护和科学利用非木材森林资源,对调整我省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强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②挖掘森林资源潜力,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非木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非木材产业的发展可提高森林利用价值,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非木材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③有利于我省解决“三农”和林业企业生存的问题。我省农村人口有3610万,因交通、文化、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其中的林区群众和森工企业、国有林场等林业职工,是我省最为贫困的群体。由于非木材森林资源分布在我省广大林区,林地及森林资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发展可引导广大林农和林业职工参与产业的建设,从而实现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产品增值。因此,产业的发展可使广大林农和林业企业职工获益,是解决我省“三农”和林业企业生存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④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发展非木材产业可加快非木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延长林业产业链,从而提高林特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增值转化水平,实现林业的规模效益,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

⑤促进林业综合效益的发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非木材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同时还可以提高山区人民群众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认识,形成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合理开发和利用我省丰富的非木材森林资源,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林区实现小康社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维护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建设“绿色经济强省”为目标,以我省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培育为基础,在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挥区域优势,优化非木材产业生产力布局,推进产品生产基地化、生产经营规模化、资源培育和加工销售一体化,形成产品特色突出、资源配置合理、综合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体系,促进我省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2产业发展的原则

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云南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和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培育发展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的特色产品和驰名品牌。

②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相对集中,合理布局,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把保护资源和环境贯穿到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实现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③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非木材森林资源产品加工业,实现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的原则。重点扶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项目,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防止盲目发展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④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发展自我。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原则,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争取引进一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改造和提升地方企业;同时,瞄准国内外产业导向,找准区域优势与产业化的结合点,最大限度的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⑤涉及野生保护物种的开发,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保护政策,严禁以牺牲资源作为代价、从而换取经济发展的作法。

2.3发展目标

2.3.1野生资源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目标

通过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人工培育,建成与重点龙头企业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品基地,创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强、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与国家认证的名牌非木材森林资源产品。野生资源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目标详见表2—1。

野生资源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发展目标

*工业发展目标

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非木材产品生产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及发展目标见表2—2。

加工业发展目标

*

2.3.3产品营销及服务业发展目标

由于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的发展是我省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产品交易市场的规划可结合林业各大产业的市场建设,进行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辐射面广、规模适度、信息化程度高的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营销网络,引导市场搭乘信息网络平台。

第三章森林资源非木材产业发展的规模与布局

3.1产业发展的重点

根据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的优势,把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云南松花粉、森林景观植物、有机野茶和古茶产品等作为我省非木材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扩大非木材野生资源合理利用范围及资源人工培育的规模、增加资源总量,逐步提高森林资源非木材产品的加工规模和产品质量,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市场营销等配套服务等服务型产业,努力做大做强非木材产业,使之成为我省林业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具有产业化开发价值的种类十分丰富,规划中不一一列举,规划中重点品种的选择原则是:有市场、有成熟的利用和加工技术、有种源和种苗繁育技术、有人工栽培技术且现有资源总量不足的品种,对一些很有开发价值的品种,由于缺乏种源或栽培技术不成熟,就不列入资源人工培育的重点品种,而放在非木材产业的引导型重点建设项目《种质资源收集及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以及《资源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重点解决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的技术问题。如:森林药材中的龙血树、丽江山茨菇、鬼臼、沉香、云南萝芙木,以及森林景观植物中的华盖木等。

3.2野生资源的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规划

3.2.1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重点项目

非木材森林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重点为: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森林景观植物、野茶树及古茶、云南松花粉六大类产品。

①森林药材资源培育项目:重点发展品种为石斛(Dendrobiumsp.)、天麻(GastrodiaelataBlume)、重楼(Parispoyphyllavar.Yunnanensis)、草果(AmomumtsaokoCrevostetLemaire)、灯台树(Alstoniaschlaris)和大黄藤(Fibraurearecisa)。

②野生食用菌利用项目:重点品种为松茸和牛肝菌、块菌、羊肚菌、鸡枞、木耳、香菇等野生菌。

③森林蔬菜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项目:主要发展臭菜(羽叶金合欢)、刺五加、甜菜(守宫木)、香椿、树头菜(刺老苞)、金雀花等森林蔬菜。

④森林景观植物培育项目:人工栽培以木兰科、樟科、蔷薇科、棕榈科为代表的城市园林景观植物;人工优选、驯化、栽培以杜鹃花科、山茶科、罗汉松科等为主的多种野生花卉及观赏植物。

⑤野茶树及古茶园有机茶产品的保护性开发项目:在划分保护与开发区的基础上,采取限制采摘量的措施,建立野茶树及古茶园的鲜叶采集基地。

⑥云南松花粉利用项目:建立云南松花粉采集基地。

3.2.2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规模与布局

(1)发展规模

①森林药材资源栽培规模

现有面积为11.4万亩,规划新增人工培育面积为46.8万亩(规范化集约栽培3.3万亩,林下栽培或仿原生环境栽培43.5万亩),实现58.2万亩的森林药材资源栽培总规模。其中:

石斛:规划发展总规模21万亩。其中:规范化集约栽培1万亩,仿原生环境栽培20万亩。

天麻:全省现有天麻人工栽培面积3万亩,规划再发展林下栽培1万亩,实现总规模4万亩。

重楼:现有规范化集约栽培规模0.2万亩,规划发展总规模3万亩。其中:新增规范化集约栽培0.3万亩,林下仿原生环境栽培2.5万亩。

草果:全省现有草果面积约7.5万亩,规划再发展10万亩,实现总规模17.5万亩。

灯台树:现有规模0.3万亩,再发展规范化栽培基地2万亩,实现总规模2.3万亩。

大黄藤:现有规模0.4万亩,规划再发展林下栽培10万亩,实现总规模10.4万亩。

②野生食用菌产量规模

通过开展人工保育促繁、天然促繁技术,突破部分野生食用菌种自然环境下的人工接种和移植技术,实现野生食用菌总产量为32000吨/年。其中:

松茸:目前全省产量约1200吨/年,规划到2020年产量达2000吨/年。

牛肝菌、块菌、羊肚菌、鸡枞、木耳、香菇等野生菌:目前全省产量约20600吨/年,到2020年产量达30000吨/年。

③森林蔬菜培育及野生资源利用规模

规划野生资源利用和人工栽培总规模为60万亩。其中:基地无公害集约栽培10万亩,野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含原生环境下人工补栽)50万亩。

④森林景观植物培育规模

通过人工优选、驯化、栽培森林景观植物,实现总产量达2000万株(盆)/年。

⑤野茶树及古茶园的保护性开发项目规模

建立野茶树及古茶园的保护性开发基地20万亩。

⑥云南松花粉利用项目规模

建立云南松花粉采集基地100万亩,实现年收集松花粉原料1000吨。

*

(2)布局

——森林药材栽培:主要布局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思茅市、昭通市、保山市、临沧地区、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文山州和红河州。

——野生食用菌采集:主要布局于迪庆州、楚雄州、昆明市、大理州、玉溪市、曲靖市、红河州、丽江市、保山市和怒江州。

——森林蔬菜栽培及野生资源利用:主要布局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思茅市、昭通市、玉溪市、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红河州和临沧地区。

——森林景观植物栽培:主要布局于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文山州、楚雄州、大理州和红河州。

——野茶树及古茶园鲜叶采集基地:主要布局于勐海县、勐腊县、景洪县、双江县、沧源县、镇源县和澜沧县。

——云南松花粉采集基地:主要布局于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曲靖市、丽江市和大理州。花粉采集基地的选择,要求以地盘松为主的低产林或少量扭曲云南松林分作为采粉基地。

*

3.2.3实施进度

非木材森林野生资源利用及资源人工培育基地建设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4—2007年,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第三阶段为2011—2020年。各阶段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的实施进度规划如表3—3:

野生资源利用、资源人工培育进度规划表

*

3.3非木材森林资源重点加工业规划

3.3.1加工业重点建设项目

为增加我省非木材产品的加工率,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首先要选择一批基本素质好、起点高的企业重点加以扶持,逐步形成产业龙头,为树立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产品的优秀品牌作出贡献。结合资源优势,我省非木材加工业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野生食用菌加工厂、森林蔬菜加工厂、有机野茶产品加工厂和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加工厂。森林药材的培育,目的是满足省内外药品、保健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故不作加工业规划。

3.3.2重点加工企业规划

加工企业规划总数为14个,加工总规模为24160吨。其中:

——野生食用菌加工厂:布局于昆明市、香格里拉县、易门县、祥云县和楚雄市,共5个加工企业,主要加工产品为野生食用菌的保鲜、速冻、脱水、腌制、罐头、盐渍等类产品。加工规模为15000吨/年(占原料总产量的47%)。

——森林蔬菜加工厂:布局于昆明市、楚雄市、思茅市、潞西县和景洪县,共5个加工企业,主要加工产品为森林蔬菜的保鲜、脱水、速冻、腌制、罐头等类产品。加工规模为8000吨/年(占原料总产量的27%)。

——野茶及古茶加工厂:布局于景洪县、思茅市和沧源县,共3个加工企业,总规模为加工鲜叶800吨/年(占原料总产量的100%),有机野茶、古茶产品为160吨/年。

——云南松花粉系列产品加工厂:布局于昆明市,共1个加工企业,实现云南松花粉原粉的加工总量为1000吨/年的生产规模(占原料总产量的100%)。主要产品为云南松花粉破壁精粉、松花粉亚油酸软胶囊、活性酶口服胶囊、黄酮精粉片剂、松花粉王浆口服液、松花粉酮酒等。

*

第四章重点建设项目

为了加快非木材产业的发展进程、实现产业发展的目标,将下列项目作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以解决我省非木材产业发展的五大关键问题:

①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度”的问题;

②部分种类产业化发展的种苗繁育、供应的问题;

③野生食用菌的人工保育、天然促繁技术和森林药材部分品种的仿原生环境栽培技术问题;

④优质高效的资源利用、培育、规范化栽培及集约化经营问题;

⑤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战略的问题。

项目的实施方式是由项目区的国有林业企业、林业主管部门和技术依托单位联合完成。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及非木材产业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坚持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项目的实施要经过:具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向省林业厅申报由省林业厅组织专家评审、论证项目立项后,由省财政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投资实施,所需投资额由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或评估论证具体测算。

4.1种质资源详查及资源数据库建立项目

开展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的种质、存量、分布调查,查清资源本底,有利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非木材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办法,便于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

①资源详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查清区域内重点非木材森林资源的群落、种类、数量、面积及其分布,分析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可行性,探讨维持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机制,客观反映分布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对资源利用及经营管理现状做出分析和评价,为制定非木材森林资源的保护计划和合理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②资源详查的重点对象是:对省内的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森林药材、野茶及古茶园的资源情况,以及观赏性好、经济价值高的野生花卉和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进行重点详查。

③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资源详查的基础上,要建立我省非木材森林资源的数据库,为产业发展的宏观决策和微观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4.2种质资源收集及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在昆明、迪庆、西双版纳建成规模较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非木材森林种质基因库、遗传改良及种苗繁育基地,用现代化的设备和高新技术,对经济价值高,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种类进行品种优选、驯化、遗传改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种苗繁育等工作,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构建坚实基础。

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是森林景观植物、森林药材、森林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是对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种类进行人工优选、驯化、遗传改良及种苗的有性系、无性系繁育,改变目前产业化发展中优质种苗供应不足的问题,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4.3资源培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依托科研单位,开展专题研究,突破部分非木材森林资源人工促繁、人工培育技术,建立我省森林资源非木材产品的规范化资源培育示范基地,以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经营方式带动我省非木材资源人工培育、野生资源保育促繁的发展。

①资源培育的重点是研究野生食用菌的人工保育促进天然繁育技术、云南松花粉和野生森林蔬菜的合理采集技术、野茶树及古茶园的保护性开发技术、森林药材、森林蔬菜及森林景观植物的人工基地化栽培和仿原生环境栽培技术。

②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区林业局和国有林业企业。

4.4新产品开发的专项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