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篇1

分销网络辐射各地

上海医药的分销网络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三大重点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依据商务部公布的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中2012年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排序,公司分销业务规模排名全国第三。公司分销业务以医院纯销为主,并与全球40多家跨国药企开展合作。公司的疫苗、高端耗材等新业务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分销服务正逐步走向以供应链延伸服务和临床支持服务为核心的医院现代服务解决方案,为医院客户提供终端解决方案、专项物流和信息化服务。

上海医药零售拥有华氏、上海雷允上、余天成、人寿天、雷蒙、科园信海大药房等诸多知名品牌,覆盖全国12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门店总数1981家,药品零售销售规模居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前五位。

传统分销业务成短板

作为一家上海本土老牌国企,根深叶茂,有着上海国资委这个大东家,享尽政策优势,其资产结构复杂,投资于医药领域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

广泛的投资,复杂的资产结构,虽然看似优势,但是,这却正是上药的短板所在。企业业绩增长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增长最快的板块,而是在最有可能拖累业绩的环节和其所占的比重。

根据上海国资委和上药集团的布局,2013年―2015年上药要实现业务规模超千亿的三年规划发展目标。2012年上药实现营收680亿(人民币,下同),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0.5亿;2013年上药实现营收782亿;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2.4亿;可以预见今后两年只要营收保持15%以上的增幅,即可实现目标。

然而,看似高大上目标的背后,是超低净利润的无情现实。国有企业的一大弊端是追求业务规模。在定位为高科技、高风险、高回报为特征的医药行业里,上药只能做出不到3%的利润率,实在令人汗颜。

传统商业分销是上药的优势项目,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以及华北、华南的部分区域。以2013年年报为例,医药传统分销业务收入680.10亿元,占其整年营收的87%,可毛利率只有6.05%,其中,华东药品分销占了68%,华北24%,华南6%;工业销售只有107.09亿元,但毛利率有48%,64个重点产品实现销售63.92亿元,其中只有参麦注射液一个产品超5亿销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医药营收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其利润率低下的结果,业务结构偏重于低毛利的传统医药分销领域,而高毛利的工业制造板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同时在药物研发的含金量上也缺乏亮点。

从全国医药行业格局里去分析,上海医药在传统医药分销领域里,针对医疗机构以及大客户拼不过国药控股,小商业和零售连锁配送上压不过九州通,新药研发上赶不上恒瑞医药,虽然背靠大树,但却难于突破现有格局,唯有在大幅增加工业板块收入,提升研发幅度,以及在传统优势品种里做大做强这三个部分聚焦资源才能摆脱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尴尬局面。

改革方式有待斟酌

当然,上海医药根据自身短板,也做出了一些改革,自2013 年启动集团营销模式改革,打造终端自营、精细化和OTC 三个销售模块,这是工业产品营销改革的进步信号。

篇2

和简柏特一样,埃森哲、安永、东软、文思创新等国内外IT服务厂商也都来大会上寻找商机。

“今年展会比以往两届参与的企业数量都多出不少,这缘于全球和中国IT服务外包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周铭表示。

国内外厂商同台竞技

面对如此庞大的服务外包市场,IT服务提供商们都摩拳擦掌。展会上,安永展示了在共享中心建设上的解决方案,TPI展示了合同外包管理这个优势业务,简柏特展示了在金融、电信等领域的BPO解决方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Charles Hunting明确表示,“相信随着中国BPO业务的大量兴起,简柏特在亚洲区的营收也将快速增长。2011年,我们将加强市场拓展,挖掘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大客户的需求。”

本土厂商也不甘示弱。在服博会上,东软、文思创新、软通动力、浙大网新等公司都展现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易可思、药明康德等从事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外包业务的新面孔也出现在服博会上。

相比国际厂商,这些国内厂商在本土市场有着先天优势。据了解,中国700亿美元的IT服务业务,85%发给了国内服务外包商,15%发给了国外供应商。“服务外包是一个人文产业,实力不代表一切。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IT项目,以及金融、能源等行业的IT项目更倾向于发包给本土厂商。”周铭说道。

在周铭看来,目前国内外服务外包厂商的直接竞争并不多,反而是“合作大于竞争”。因为国外服务外包厂商的经验丰富,服务链也比较完整、实力强劲,大多处于服务外包产业链的高端;而本土服务商的实力相对较弱,大多仍处于基础的IT服务领域。“国内服务外包厂商的服务链不完整,有许多薄弱的地方,国际服务外包厂商则需要本土化,双方可以进行合作。”周铭说。

随着本土服务外包厂商的实力增强,逐步往产业链高端走,国外服务外包厂商往下“沉”,双方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行直接竞争。目前,东软、文思创新、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的企业都突破了万人规模,营收规模也都达到了10亿元。据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的《2010年领军和成长型服务外包企业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营业额、离岸业务额都实现了10%的增长。其中,8家企业的营业额突破了1亿美元,实力进一步增强。

服务外包需求释放

“2010年,全球IT服务市场达到7840亿美元,并且每年将以14%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约占全部IT服务市场的9%,而到2013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5%。这表明服务外包市场的增大速度将超过IT服务。”商务部服务外包工作委员会高级顾问陈刚的话让现场的每个人都备感兴奋。

目前,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IT外包仍然是最主要的业务,占整个市场的70%,而未来,业务流程外包(BPO)与知识流程外包(KPO)将会得到迅速增长。其中,BPO业务增长速度最迅猛的当属呼叫中心。据IDC服务与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赵潇介绍,未来5年,整体IT服务的增长率为14%,呼叫中心的增长速度却达到21%。并且,呼叫中心占BPO市场的比例也越来越重,2011年为30%,2014年达到32.27%。

在KPO领域,医药研发外包将是一颗“耀眼明星”。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医药研发外包市场规模达到300多亿美元。未来5年,医药研发外包的增长速度将超过20%。

不仅全球IT服务外包市场增长飞速,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体量也疯狂膨胀。据Gartner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服务外包达到6亿〜7亿美元,2015年将达到28亿〜32亿美元,增长4倍。

从业务类型来看,运维、IT咨询、在岸外包将引领中国服务外包的增长。Gartner分析报告显示,2009〜2014年,IT咨询和外包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4.2%和22.1%。Gartner IT服务研究总监汤彤妹介绍,中国的电信、金融等大行业正在向国际化转型。业务走向国际化首先就需要内部IT系统的支持,IT服务战略在全球化步伐中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全球化的策略,为IT咨询和外包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此外,“中国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陈刚分析指出。

篇3

关键词:税源 培育 发展

一、新一轮税制改革以来靖江地税收入情况分析

(一)优势行业税源增长

从主要行业情况看,金属制品、化工、电气机械等行业整体形势较好,增幅较快。其中,金属制品业入库3107万元,同比增长13.3%,化工行业入库1472万元,同比增长29.9%。电气机械业入库2981万元,同比增长7.2%。

(二)宏观环境影响行业增收

受宏观环境、产业转型等影响,船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冶炼等行业明显减收。其中,船舶制造业减收超过5000万元,入库税收8726万元,同比下降45.1%。今年以来,新世纪造船集团已实现交船17艘,计135.98万载重吨,在当前全球造船业行情低迷的形势下,业绩已属不错,船舶订单列全国船企第五位,但利润微薄,增值空间有限,税收难以与销售同步增长。金属冶炼业入库1629万元,同比下降14.3%,主要是江苏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入库253万元,同比下降4.5%。医药制造业入库671万元,同比下降57.6%,剔除去年同期江山制药个人分红一次性入库1015万元,则同比增长18.3%,其中帝斯曼江山制药入库640万元,同比净增560万元。

(三)“营改增”影响下的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税源收入情况

2015年,营改增范围逐步扩大到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各个领域,至该年年底基本实现营改增全覆盖,相应废止营业税。由于营业税占靖江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较高,“营改增”全面到位后,对地税收入的影响较大。

今年我市建筑业积极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发展档次,产值保质增长态势,但受“营改增”影响,地税收入E减。1-9月建筑业入库地方税收50159万元,同比减收7022万元,下降12.3%。“营改增”后,地税建筑业失去主体税种,两个所得税也不随开票附征,预计建筑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将越来越小。

今年以来我市房地市场仅有绿城花园和新世纪壹号两个大的楼盘,其他都是一些小楼盘或者是扫尾盘,尽管近两月“金九银十”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同比稍有上升,但地税税收受“营改增”影响,只降不升。“营改增”后,房地产业最大的增收亮点是土地增值税,1-9月入库11509万元,同比增收3414万元,增长42.2%。

二、地税收入形势分析

随着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地税系统的税源极度萎缩,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的比重大幅削弱,地税部门职能被弱化,税收征管难度加大。综上所述,“营改增”将导致地方税收大幅度下滑。

原来随营业税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小税种,如果与国税部门的信息无法实时交换,漏征漏管的风险增大。加之增值税税负比营业税低,营改增行业增值税达不到原来征收营业税的税收总量和体量,同样将导致附征小税种的下降。

新办企业的所得税管辖权全部划归国税征管,地税部门管辖的户数将面临萎缩。随着企业的优胜劣汰,原来企业所得税在地税缴纳的户数将越来越少,而新办户的企业所得税都是在国税缴纳,这将直接导致地税企业所得税的税源不断减少,企业所得税税收将逐步下降。

由于缺乏营改增户的管理手段,实行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附征的所得税必将流失,地税部门代征的政府性基金的收入随之下降。预计“营改增”后,地税总税收将减收14亿元。

建筑房地产企业主税种划归国税管理,地税无法直接获取开票信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难度加大,税款流失严重。

三、对策建议

突出房土两税清理,堵建筑房地产税收漏洞。利用“房土两税明细申报软件”,建立管理促收动态机制,提高房土两税管理水平。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对外出施工项目加强跟踪管理,实现税款及时催缴入库。加强与国税的联系,通过国税前台取得建筑业自开票信息,工作合力,足额征收税款,清理历史陈欠,弥补税收漏洞。

推行风险应对软件,积极推动以地控税。通过国地税信息共享,掌握纳税人主税种开票信息,运用风险应对软件,开展信息数据对比分析,从根本上改变营改增之后地税对纳税人缺乏掌控力的情况,为风险识别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由风险应对分局实施专业化的风险应对,有针对性的督促纳税人补缴税款,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形成自觉纳税。持续推进个体税收社会化征管。

篇4

关键词 生物制药技术 职业能力 企业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为了更好地推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访谈了30家武汉市生物制药企业,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结果对生物制药人才的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调研目的、内容及方法

1.1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三到五年对现代生物制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总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作为确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

1.2调研内容

共调研企业30家,其中重点走访21家,问卷调研9家。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生物制药专业的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等方面。

1.3调研方法

通过资料调研、实地走访、发放企业调研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2调研结果分析

2.1生物制药行业背景分析

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也是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中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激励下,生物制药产业的迅速崛起,为高职层面发展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营造了需求环境。《2006年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分析报告》中指出,在未来5到10年市场急需的人才中,生物制药中下游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位列前10名。

生物制药也是湖北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为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创业6年,光谷生物城在全国26个生物产业园区中,综合实力位列第三,2014年上半年,武汉、宜昌等十市实现生物产业产值693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全省生物产业产值。全省医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4亿元,同比增长33%。

2.2未来3-5年,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预测

据资料分析,目前全国生物制药企业发展速度和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制药行业,仅湖北省的生物制药企业就多达1400余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发酵、分离纯化、制剂等技术领域,虽然抗体、基因工程等现代制药技术所占比重较小,但发展迅猛,体现着未来制药业的方向。高速发展的生物制药业带来了不同的岗位需求,通过调研分析,未来五年,武汉地区生物制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少于2500人/年,加上自然更新人员,每年需要生物制药专业人员约3500人。

2.3生物制药行业生产岗位人才需求悄然发生变化

在调研结果的分析中,有个现象值得关注: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技术类(23%),质检类(15%)和销售类(11%),在技术类毕业生选择的多是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基因操作、分离纯化等现代生物技术带研发性质的实验员/技术员岗位,而传统制药岗位,如微生物发酵、制剂生产岗位的选择很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生物制药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异军突起,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趋势,因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生物制药行业需要掌握传统微生物发酵 、制剂,生产管理等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是需要具有现代生物工程的制药生产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2.4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期望

生物制药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带研发性质的技术类岗位对高职学生青睐有加,企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生物制药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变化决定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结构的内容。

2.4.1企业对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企业认为本专业的学生最需具备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具有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医疗安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

企业认为本专业学生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排在前三位的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

2.4.2企业对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企业认为本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基本满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储备,但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有待加强,尤其PCR操作、SDS-PAGE、Western blotting、ELISA等现代生物实验技术亟待加强。

企业用人观点归纳: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由于各企业经营方向不同,学生就业岗位不同,而学生能力及素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从事生产、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从事销售工作对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但共同的特点是企业更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而学习成绩、专业背景、社会实践相对不重要。

3建议

(1)“普适+定向”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学生素质培养优先;

(2)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

(3)改善实训条件,增加现代生物技术类实训项目。

篇5

【关键词】江苏;医药产业;产业集中度;竞争力

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提出:“一产业由产业集中度指标所体现的市场结构状况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产业集中度所体现的市场结构都会导致较弱的产业竞争力。”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观点也认为,决定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就是产业集中度,市场结构决定产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产业市场绩效。而产业市场绩效是市场地位的集中体现,是较为综合地体现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产业集中度能直接体现产业竞争力。

一、医药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是用来衡量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在某一产业中市场份额控制在少数大企业手中的程度。产业集中度是针对特定产业而言的,它是判断产业内企业集中分散状况即垄断、竞争程度的指标。它一般是以某一产业中前若干家企业的某些指标的合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的比重来反映。

目前一般用CRn指数来衡量产业集中度,由于CRn指标计算简单,直观易懂,获得所需资料容易,因而它在市场集中的实证研究中被广泛应用。CRn指标一般是以产业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来表示。设某产业的销售总额为X,第i个企业的销售额为Xi,i企业的市场份额为Si(Xi/X),又设CRn为产业中最大的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之和,则有:

利用这一指标,根据某产业的CR1、CR2,…CRn数值绘成曲线,可以反映和比较特定产业大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目前标准的CR4是计算前四位企业市场份额占市场销售总额的比重。

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在医药产业中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容易产生垄断,导致高价格和低产量,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从而扭曲了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此外,处于高集中度状态下的大企业由于很容易获得垄断利润,因此对R&D以及品牌建设的投入缺乏动力,造成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而低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容易引起医药产业内医药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医药企业不能发挥出规模经济效益所带来的好处,企业组织内部效率降低,使得医药产业内许多企业处于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状况,造成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因此,医药产业中适度集中的寡占型市场结构最具有竞争力。

二、江苏省医药产业集中度现状

伴随着医药企业的改制、兼并、联合、重组等,江苏医药产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调整。江苏省现有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骨干作用日渐突出,主要经济效益开始向优势地区、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基地和园区建设使得产业集中度提高,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其中泰州、连云港和无锡三地的集聚效应最强。基地和园区内较好的研产结合又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知名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江苏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由表1和表2可见,近三年江苏医药产的产业集中度都在20%以上,相对比较平稳发展,但有下降的趋势,和上海、广东和河北相比仍然较低。到2009年底,全省477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只有扬子江药业,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从2008年起只有1家。排在第一位的扬子江药业对江苏省的产业集中度贡献率非常高,占有绝对的比重和优势,销售额超出其他三家的总和,可见有发展突出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发展不均衡。早在1993年英国医药产业的CR4为35%,1991年德国医药产业的CR4为28%,美国制药业2000年销售前20名的公司占了美国药品市场份额的82%,其中前10名占了61%。从世界医药市场结构看,2000年世界上前10家领先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40%,前20家领先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60%。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医药制造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

三、基于集中度的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以产业集中度为基础,从研发、品牌、人才和政府四个方面对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构建一个基于产业集中度的医药产业竞争力模型(见图1)。医药市场的垄断程度以及市场内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企业的R&D活动和品牌建设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医药人才对医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不仅体现在人才对R&D活动与品牌建设的促进作用上,他们通过创新、管理、学习实现所在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政府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制定和实施医药产业政策,促使医药企业充分利用人才、加强R&D活动、加强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政府能够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

1、R&D

研发能力包括技术引进能力、消化吸收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产业结构的变化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资源条件、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经济政策等,产业结构升级就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其中R&D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因其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规模经济的作用显著。通过各种形式的兼并和重组集中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医药产业实现适度集中,少数大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投入越多,就越容易研发出新药品,新药品销售收入的贡献就越大。产业内的优势企业通过新药研发实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增强了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往往占整个销售收入的15%~20%。罗氏制药每年将全球销售收入的15%投入新药和诊疗体系的研发,德国拜耳制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8%。江苏省新药的研发经费支出从2004年的4.53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7.74亿元,不仅增长迅速,且在全国各省市中一直名列前茅,但总体上仍存在R&D投入不足的问题,全省医药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仅为3%,和世界上一些医药跨国公司占销售额15%的研发投入相比明显不足,新药研发能力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R&D的投入是影响医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加大R&D投入是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本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经济特征赋予了该产业“大研发、小生产、大营销”的产业链特点,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对于医药产业尤为重要。产业内的优势企业依靠人才的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发挥了人才的辐射作用,提升了整个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2009年,江苏医药产业中进入百强的企业有16家,其中扬子江药业销售额在全国名列第五,居江苏之首,在江苏进入百强的16家企业中占有绝对优势。象扬子江药业这样的大企业更有能力吸引到高层次人才,促进企业在研发和销售方面取得成功。一个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几家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吸引行业中的高端人才,从而取得研发、生产、营销上的成功,促进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分散的小企业却因为资源有限、管理不规范、人才意识薄弱等原因不能招揽到优秀的人才,从而造成发展的恶性循环。

3、品牌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外部体现,在一定条件下,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比有形资产更大。经验表明,大企业往往比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烈的品牌意识,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品牌建设,所以在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往往更容易形成知名品牌,同时,一个产业中形成几个名牌产品恰恰是产业竞争力的体现。医药产业生产特殊的商品,因其关系民众的身体健康,相对于其他产业药品品牌的作用尤其重要。

江苏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出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恒瑞药业、康缘药业等一大批知名医药企业,产品品牌中也出现了扬子江药业的护佑、经前平颗粒,先声药业的必存、恩度、必奇,康缘药业的桂枝茯苓胶囊等一大批国内驰名商标。江苏虽然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名优产品,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低的产业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其中,新药研发仍以仿制为主,特别是化学药品97%以上为仿制品。原料药品种老化、附加值低,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中药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中药现代化起步较晚,两效、两小和两方便的产品较少,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相当一部分医药企业技术开发的主要形式基本属于模仿或仿制,品牌优势没能凸显,从而限制了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4、政府

由于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和消极方面,客观上要求政府在产业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政府对产业经济发展发挥职能作用主要通过市场体现出来。政府对医药市场的作用表现在:为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监督医药市场保障其正常运转;实施导向性的医药产业政策引导医药市场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江苏省医药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区域集聚已初具规模,南京“药谷”、中国(泰州)医药城以及南京、连云港、苏州、无锡、常州5个省级医药特色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一谷、一城、五园”的格局。在产业集中上,江苏省政府重点支持扬子江药业集团、济川制药、苏中制药等企业率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通过规模企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带动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医药大省,江苏除了要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挥监督作用,对产业内的部分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大企业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产业集中度为基础,从研发、品牌、人才和政府四个方面对江苏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为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基于产业集中度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顾海,卫陈.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11).

[2]韩娟.我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3]李建青,黄泰康.提高我国制药产业竞争力之探讨[J].中国药业,2007(18).

[4]申俊龙,朱玲娴.江苏医药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篇6

日前,欧洲最大的IT业咨询公司凯捷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虽然印度经济长期以来主要以信息技术、金融和客户服务三类外包业务闻名于世,但目前,发达国家对于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项目转移到印度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今后3~5年内,印度必将挑战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地位。这个结论得自对全球340家制造业公司的调查,这些公司大多是《财富》500强企业。”凯捷公司副总裁罗伊・兰德斯说。“我们惊讶地发现,当受访企业谈到今后三四年的计划时几乎一致地表示,向印度转移制造业业务远要比将办公支持类服务外包更让人心动。”他认为,制造业在印度经济中的地位将很快超越IT业和服务外包业。印度在土地、劳动力方面具有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将是它吸引跨国制造型企业的最佳法宝。

目前,跨国制造业巨头诺基亚、戴尔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等厂商已经在印度设立工厂。尤其是韩国现代汽车公司,自1998年斥资10亿美元在印度建成第一家工厂后,目前其已将微型车制造业务全部转移过来。而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协会也预测,2008年印度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将比2006年翻一番,达到59亿美元,并在7年内突破200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11亿人口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而其目前的落后同样意味着今后惊人的需求。“印度制造”5年内威胁中国并非杞人忧天。

中国已是世界工厂

自上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大批乡镇企业最先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体。随着引资政策的齐全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来自日本、韩国的一批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它们主要以合资或者合作的方式涌入服装、玩具、食品及化工等行业。1990年前后,互联网经济的衰退导致IT产品价格和利润下降,这让中国台湾厂商注意到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它们开始把沿海的广东、上海、苏州和福建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同样,2000年以后,中国移动通讯设备市场的旺盛需求吸引了日本、韩国和欧盟的国际移动通讯设备制造业厂商的目光,日立、三星和爱立信等巨头纷纷将其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

如今,中国制造业的对外贸易发展快速,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中已经超过90%,出口产品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也大幅增加。能源、纺织和家电等十几个行业100多种产品的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尤为重要的是,国内制造业在外资的利用上也大有改进,投资结构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随着世界500强企业逐渐进入中国,外商投资的产业链不断延伸,配套规模也持续扩大,设立的研发中心逐年增多。目前,中国制造业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仅占世界总增加值的1.5%,到了1990年,中国超过巴西,制造业增加值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首,约占全球比重的:2.7%,全球排名第8位。2000年,这一数字达到7.0%,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4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上升至10%,取代德国进入三甲。

“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大工厂,这一点毋庸置疑。”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全球分工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仅从电子信息产业上看,过去5年里中国已经吸收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外资。目前,全球40%的手机和PC,45%的彩电均产自中国,中国的通信系统设备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上述分析人士说:“中国能保持每年10%的经济增长,制造业的作用不容替代!”

印度不甘示弱

长期以来,发达的IT产业和服务业是印度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业界甚至一度预言,印度政府的作风会让制造业的投资者不能忍受,而在这个港口阻塞、道路泥泞并且经常停电的国家建厂无疑是自寻死路。然而,情况从2003年开始就慢慢发生了变化。

根据印度政府公开的数据,2003年印度制造业增长了7.3%,2004年上升至9.2%,2005年更是达到11%。其迅猛的势头,使得印度在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以及汽车零配件制造等多个领域与中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中国的发展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制造业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为什么2005年9月26日我们《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明确提出与中国争夺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关键原因。”印度商工部一位官员曾经透露,2004年印度在矿业只有4.6%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工业8%的整体增长,正是得益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发展制造业每年至少能创造出250万个就业机会,这有助于化解国内贫困人口过多,内需不旺等诸多问题。

事实上,不甘示弱的印度近几年一直在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其中,建立经济特区是最突出的代表。印度目前有近百个经济特区等待审批,而正式运转的已接近300个。虽然有不少声音批评印度错误地把建立特区当作短期战略,有些规模太小,以至于发展速度太慢,但经济特区还是为制造业的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埃森哲的合伙人Jose Morales在去年的时候指出,尽管印度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17%左右,不及中国的二分之一,但印度政府却对未来几年制造业实现年增长12%的目标充满信心。他认为,印度只是在大规模制造业方面不敌中国,中小规模制造业的发展已超越了对手。而且,它也具备了大幅提升制造业出口的潜力。

据悉,从2002年起印度制造业出口额就连年大涨。2002年约为370亿美元,两年后上升至540亿美元。埃森哲的另一位分析师在一份分析报告中预测,数年之内印度制造业出口额有望达到1500亿~2000亿美元,并在2015年左右增至3000亿美元。到那时,它所占全球制造业出口份额将由目前的不足1%提高至3.5%,并将在服装、药物及汽车零配件等多个产品领域与中国平分秋色。今年2月,印度制造业增长创纪录地达到了12.3%。同时,工业增长在11个月也累计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1.1%。“我们的速度还在加快。”印度商工部部长卡迈勒・纳特兴奋地说,从过去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正在接近服务业。我们的出口额虽然还远不能与中国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规模相比,但是增速绝对更快。而自2005年后,进入印度的国外资本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选择了制造业。

谁更胜一筹

未来5年内,印度真的能够撼动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吗?

从现有的观点看,更多分析者并不认同 印度会超越中国,但它肯定会一点一点地接近对手。他们说:“印度政府虽然在发展制造业上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但一些难以改善的辅助条件仍制约着它。”

印度每年在公路、港口、铁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占GDP的5%以上,达到2800亿美元,并计划在5年内将这一投资规模增加到5000亿美元。但罗伊・兰德斯透露,此次接受他们调查并已在印度有制造业项目的企业中,半数以上还在抱怨印度“动作太慢”。更为要命的是,当地的电费不光比中国贵上一倍,而且还很不稳定,企业不得不自备发电机随时准备“自救”。另外,印度政府苛刻的规章制度太多,为了保证就业率,它甚至立法禁止企业解雇不称职的员工。

今年年初,曾被印度政府寄望以“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特区政策受到知名的《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怀疑。英国人载文指出,印度自2000年将8个出口加工区变成了经济特区后,不少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纷纷申请建立特区。人们随之发现,相当部分企业只是希望在特区投入少量的钱建点基础设施,然后再转手卖掉。“把经济特区作为权宜措施阻碍了印度商业环境的发展,不少外企之所以选择这里,是为了分散只有中国一个低成本基地时的风险。”文章说。

现在,时灵时不灵的接线板、掉色的被单和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过热锚的国产汽车让“印度制造”饱受诟病,而其国内把“巴贾吉”三轮车、“鲁巴”背心和“巴塔”拖鞋作为著名产品来重点宣传则被喻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即便如此,关于印度5年内威胁“中国制造”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投资者已经发现,中国虽然有完善的工业基础,但专业人才缺乏却让它的人力资本不断增加。目前,印度一般工人起薪为每天2美元,中国工人最低工资则在4美元以上。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到2014年,印度20-24岁的年轻劳动力将超过中国。2020年后,印度在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将有1.16亿,中国只有9400万,这势必加大在华企业的负担。

进入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频遭召回事件困扰。虽然多起事件被证实责任不在中方,却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中国制造”的思考。

分析人士认为,中印多年来的竞争已经给人以水火不相容的印象,但在制造业上却并非“啡此即彼”的零和游戏。在巨大的中端市场,“印度制造”一直是“中国制造”的补充。调查显示的外资流动倾向虽有变化,但英特尔能最终舍弃印度,把在亚洲的第一座芯片制造厂建在中国,也说明了“中国制造”并不是在走下坡路。

篇7

新华网讯 武汉市民罗先生日前因肩背痛在小诊所接受针灸治疗时,肺被刺破形成严重气胸。专家提醒,因不规范针灸操作造成的伤害并非个例,市民做针灸治疗时最好去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今年58岁的罗先生是一名工人,背部肌肉曾被拉伤。他的肩部酸胀的老毛病复发后,就到附近诊所接受了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不久,他就觉得胸口刺痛、胸闷。

第二天一早,罗先生去医院拍了胸片,显示严重右侧气胸,右肺被压缩了70%。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立即对其实施了“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气体排出。术后,他的胸闷症状很快消失。

武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主任陈宝钧说,罗先生身材瘦削,其胸腔壁、肺壁相对更薄,很可能是操作者用力过猛、进针过深,针刺入胸膜腔而伤及肺,导致气胸。

中医科主任全毅红介绍,人体各穴位针灸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各有不同,如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很可能刺伤器官,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河南公布“金骨宝”等违法器械广告品种

中国医药报讯 为保护公众用械安全,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国家局以及河南省审评中心监测到的该省部分媒体的违法医疗器械广告进行核实,发现157条违法严重的医疗器械广告,多利用医疗机构、专家、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保证。涉及产品有安徽众康药业有限公司的金骨宝久痛康膜;郑州寸草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远红外腰椎痛消贴;郑州市中原福力工贸有限公司的磁疗疼痛贴;成都牧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风痛康膜走珠器;郑州康金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妇科外用泡腾片;鞍山市立山区安瑶医疗器械制造厂的降糖清毒贴等。

劣质海参非法加糖加胶

人民网讯 海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海鲜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海参产品市场各类产品良莠不齐,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令消费者难辨优劣。

辽宁大连、锦州、葫芦岛等地是辽参的主要产区,“现在海参的假冒伪劣产品很多。”一位李姓商家老板说,“最简单的假海参,扣在模子里制成,里面添加胶类物质。这种海参,常买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而糖干海参由于用糖定型,模样好看,发泡出来效果也不是很差,极容易迷惑消费者。”糖干海参含糖量高达50%以上,蛋白质含量则降到20%左右,食用后会对人的脾、胃造成伤害,并有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疾病。

一些劣质海参加糖、加胶,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有的海参添加物超过自重四五倍,商家从中获取暴利。一些无良商家为增加海参个头、重量,用各种手段对海参加糖、加胶质;为了让外观更美观,他们竟然使用火碱、福尔马林等化学药剂保水、保鲜,破坏了海参的营养成分,而且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沈阳东陵警方曾破获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明知硼砂、工业用火碱为国家禁止使用于食品的化学物品,仍用其泡发海参,以期货品色泽鲜亮、易于售卖。他们一年时间疯狂销售“问题海参”2万斤。

去年布洛芬致青岛百人中招

中国广播网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有媒体报道,一名美国女孩在服用了药品布洛芬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致使皮肤灼伤并导致双目失明。青岛市报告2012年至今共出现100多例布洛芬不良反应报告。

据青岛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青岛市接到涉及布洛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100多例,从目前统计的情况看,已经有的不良反应均属于一般反应,尚没有出现严重的病例。一般反应主要是头疼、耳鸣、轻度肠胃不适等等,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则会出现症状严重,不及时治疗会致残。青岛市药监部门已经设置了不良反应监测点,青岛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已经对不良反应纷纷上报国家食药安监部门,最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确定是否修改说明书或者下架处理。

抗癌假药5元成本假冒针剂卖8500元

新华网讯 自来水加包装,5元一盒的成本,贴上“用于治疗乳腺癌”标签的假冒针剂,卖到患者手中达8500元;作为医疗垃圾处理的空药盒,却以最高700元一套的价格被回收。过千倍的利润率超过贩卖,抗癌假药正成为不法分子的“新宠”。

国家对制药行业有着严格的资质要求,但在不少案件当中,抗癌假药的原料来自于化工厂,患者吃进肚子里的竟是化工原料。

某国际知名抗癌药物生产企业品牌保护经理透露,该公司曾经查获某号称可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假冒针剂,每盒的零售价为8500元,但其实就是自来水,加上包装、人工等,成本不过5元一盒。

本应按照医疗垃圾处理的抗癌药的空盒瓶,却被不法分子以最高700元一套从医院护工处回收,往里面灌进一些“不治病也吃不死人”的生理盐水或淀粉丸子,欺骗患者感情,延误患者病情。

抗癌假药中有一类是来自于境外、但却没有国内相关批文的“水货”药,也是属于药监部门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的对象。这类药有一定疗效,甚至堪比一些正品药物,价格却相对低很多,成为一些患者的“救命药”。治疗肺癌的常用正品药“易瑞沙”每瓶5000多元,患者单月药费通常高达15000多元。一些人利用在境外工作的便利,在印度等国家购买“易瑞沙”、“特罗凯”等抗肿瘤药品,通过邮寄、水客带货等非法途径走私入境,销往全国各地。

2012年我国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达18万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讯 截至2012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年共收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181255份,报告数年度增长率为49%。

2013年,国家局把推进不良事件监测与再评价工作列入医疗器械监管重点工作。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再评价中,要选取100个品种,开展重点监测,制定监测技术规范,完成上市后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国家局将按照规划要求,全面启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工作。国家局将《关于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对各级监管部门和监测技术机构的要求,完善工作程序,量化工作指标。同时,充分发挥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在注册审评审批等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生产企业开展不良事件监测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开展对境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华人落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试行)》情况的检查。

“壮阳药”成造假重灾区

新华网讯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12年度浙江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十大典型案件,记者发现,壮阳药成造假重灾区,仅单个案件案值就达1亿元,多数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成分,可能导致心血管病患者猝死。

篇8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分析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1

数据挖掘技术作为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一项较为新兴的技术,综合运用了数理统计、模式识别、计算智能、人工智能等多项先进技术,主要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来发现和挖掘一些隐含的有价值的知识,也就是从大型的数据库数据中挖掘一些人们比较感兴趣的知识,这些被提取的知识通常会表现为模式、规律、规则和概念,将数据挖掘的所有对象定义成数据库或者是文件系统以及其他的一些组织在一起的数据集合,数据挖掘技术也是现在智能理论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已经开始被应用于行政管理、医学、金融、商业、工业等不同的领域当中,在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一、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

随着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挖掘技术逐步发展起来,主要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和挖掘一些隐含的有价值的有用信息和知识,这些被提取的知识通常会表现为模式、规律、规则和概念,将数据挖掘的所有对象定义成数据库或者是文件系统以及其他的一些组织在一起的数据集合,当前数据挖掘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了医药业、保险业、制造业、电信业、银行业、市场营销等不同的领域,随着计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故障诊断过程中所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被广泛地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库当中,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来对这些海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实践而且也很难挖掘到有效的信息数据,同时,尽管智能诊断以及专家系统等方式在故障的诊断过程中已经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方法却仍然存在着很多推理困难、知识瓶颈等一些尚未完全被解决的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就可以比较有效地来解决这些难题,在故障诊断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分为不同的方法,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方法主要有遗传算法、粗集方法、神经网络方法以及决策树方法等。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保护设备故障信息中的实现方法

1.基本原理。在设备出现故障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设备进行一系列的故障诊断,也就是说根据这一设备的运行记录,对其运行的趋势进行预测,并对其可能存在的运行状态进行分类,故障诊断的实质就是一种模式识别方式,对机器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的过程也就是该模式匹配和获取的过程。

2.对故障诊断的数据挖掘方法建模。针对机械故障的诊断来说,首先就应当获取一些关于本机组的一些运行参数,既要包括机器在正常运行以及平稳工作时的信息数据,也应当包括机器在出现故障时的一些信息数据,在现场的监控系统中往往就会存在着相应的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出现故障时的不同运行参数,而数据挖掘的任务就是从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样本库中找出其中所隐藏着的内在规律,并且从中提取各自故障的不同特征,在对故障的模式进行划分时,我们通常可以借助概率统计的方式,在对故障模式进行识别时可以采用较为成熟的关联规则理论,实现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最终得到分类所需要用到的一些规则,从而最终达到分类的目的,依据这些规则,就可以对一些新来的数据进行判断,而且可以准确地对故障进行分类,找出故障所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故障的正确方法。

三、数据挖掘技术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的基本功能

1.数据传输功能。数据挖掘技术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就是故障信息的分站系统,而分站系统中的数据是各个子站的一个数据汇总,而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所采用的获取数据的主要方式就是一些专门的通信程序构建起系统与分站之间的联系,将分站上的一些汇总数据传输到故障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分析系统所具有的数据传输功能,在进行数据的处理时又能做到不影响原先分站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并且具备抗干扰能力强、计算效率高的优点。

2.数据的分析功能。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会从故障信息子站或者是分站采集相关的数据并且对这些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得到有用的数据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庞大的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分类以及整理,能够有效地找出有用的信息,归并一些冗余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存储和分类。另外,数据挖掘技术还具有信息查询的功能,可以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查询,例如按时间段、报告类型、设备型号以及单位等进行查询,实现查询后的备份转存等,根据故障信息系统所提供高的数据信息以及本系统库中所保存的一些整定阻抗值,可以通过逻辑判断生产继电保护动作的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对故障过程的简述、故障切除情况以及保护动作情况等,可以便于继电保护人员直观的对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进行分析。

四、结语

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在一些重要的设备方面都安装了监测系统,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和数据进行采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设备故障诊断中的一些知识获取瓶颈,将数据挖掘系统充分应用到监控系统中,有效解决故障诊断中的一些困难,事实证明,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故障诊断中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新型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勋,龚庆武,杨群瑛,罗思需,李社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9

[2]李建业,刘志远,蔡乾,赵洪波.基于Web的故障信息系统[J].电力信息化,2007,S1

篇9

纽斯葆国际集团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为一体的膳食营养补充剂企业,在美国设有生物工程研究院,并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生物科学研究院等十几家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权威机构广泛合作。目前纽斯葆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线,涵盖营养补充剂和功效型保健食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粉基础营养、女性健康、形体管理、胶原蛋白、儿童青少年营养、男性强身三宝、功能性健康管理、中老年机能保健、骨骼健康及多效补钙等十大系列50多个产品,在健康产品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行业排名第三。

2013年,纽斯葆年销售额达到约1.6亿元,其中纽斯葆、健之嘉、久道谷等品牌已经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保健品的“战国时代”

根据中国行业咨询网《2010~201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调查及趋势分析报告》,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审批保健食品8900多种,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达164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0多亿元。

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保健品尤其是膳食营养补充剂一直在消费者的“又爱又恨”中生存,虽然发展多年,但仍旧处于“战国”时期。遥想当年的三株、太阳神、中华鳖精、蚁力神等,再到今天的脑白金、碧生源、汤臣倍健、绿A等等,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似乎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个产品犹如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目前除了个别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大,绝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小”字头行列,规模过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市场上各类品牌众多,但行业集中度和消费者认可度却都不高。此外这个一直被认为是“超暴利”的行业,在众多知名医药品牌纷纷加入的状态下,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拉低了行业的毛利率水平。

而这也给财务负责人带来了新的考量。魏建国表示,一方面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陷入低潮,另一方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显著上升,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通过向消费者转移成本的空间已经有限,因此如何成功实现内部消化才是根本之举。“消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效率、降低损耗,同时提高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水平,进一步向市场挖潜。”在魏建国看来,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应对不利环境的利器,实际上纽斯葆集团也在2013年市场整体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了超过25%的增长。

为了保证集团在未来的竞争地位,纽斯葆在2014年将投资6000万元上马二期工程,向上游原料萃取领域进军,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二期项目的建设对财务的资金计划安排能力提出更加高的要求,“财务既需要较高的资金计划能力,同时也需要资金的高效使用能力,我们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债逆回购的两种方式高效筹措和使用资金。”此外,魏建国强调,“保健品行业是一个高毛利的行业,税务筹划是财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形象代言人的税务筹划工作,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降低了企业风险,降低了企业成本。”

在魏建国看来,企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成本的竞争和资本的竞争上,一个好的企业必须具备更多的资源吸附能力,特别是对资本的吸附能力。纽斯葆集团在2012年定下了集团整体上市的计划,并完成了整体企业上市的财务规划工作,并在规范财务运营的同时,筹划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做大产业。据魏建国介绍,目前正在和其他企业商议吸收合并、控股合并、反向收购等事宜,希望通过资本纽带,做大纽斯葆事业。

更精更深

正如魏建国所说,保健品行业是个高毛利的行业,甚至很长时间被认为是“暴利”行业。但是在市场逐渐规范、竞争加剧的今天,如何来保证自己的“暴利”,在魏建国看来,必须从精细化管理上入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必须养成的一种习惯,说易做难,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基本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平台来做支撑。

自2012年开始,纽斯葆整体集团内部资源,对原来的企业架构进行优化调整,把原来康丽源公司和赛健公司进行内部整合,赛健公司主要吸收合并原东莞纽斯葆公司,这使得企业的架构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并且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升级原有的ERP系统,把整个集团除了电商部分外,都纳入到一个系统中,建立统一的基础性标准、通用的管控系统和高效的流程体系,按照阿米巴原则细化每一个单元的绩效,让每个单元具备对应的责、权、利。

谈起整体集团的精细化管理,尤其是成本控制,魏建国很有经验,他表示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三个层级,层层递进逐级细化。“首先是战略层面的成本控制,主要通过资本层面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以成本控制为目的的收购兼并,这个层面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第二层面是内部的技术创新层面的产品功能和成本的创新,在把握用户需求和体验的前提下,重点分析成本、功能、满足需求的价值配比,以及直接材料成本的可替代性,重点在于价值工程理论的实施。第三层是内部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和成本构成的改善和再造,目前通行的方式主要是标准成本法、预算成本等,这些方式应用于成熟、流程相对固定的制造型企业。”魏建国强调,成本控制属于目标控制,比较被动,初期对成本控制有明显的效果,但对于间接制造费用采用的分摊方式存在天然的缺陷,“所以如果我们要进一步进行成本控制,则需要引入作业成本法,因为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只占全部成本的很小部分,而且它们与间接成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对纽斯堡高效协调配合管理的考验,需要有效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对成本成因进行价值对比,才能达到更高层面的成本控制目的。

在集团整体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过程中,ERP的全面实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据魏建国介绍,“在ERP的实施中强化了整个企业管理流程的精细化控制功能。成本控制方面,每一个成本都尽可能地进行对象化划分,便于成本的分析和管控,同时按照作业成本法,进一步分析成本产生的动因和产生的合理性,从而优化产品结构,把真正赚钱的产品放大,减少不赚钱的产品。”

杜邦分析

为了进一步加强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魏建国推进组建集团审计稽核部。对费用等业务事项发生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稽查,建立、完善内部业务和单据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反应效率。通过改变对原来的销售事业部的考核方式,充分地激发市场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市场人员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充分地放权,让前端人员决定费用的发生与否,从而提高决策效率,降低了决策失误率,也激发了市场人员的销售热情。

在财务分析层面,魏建国对整个企业按照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原则,重点把控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魏建国强调杜邦分析的重点在权益乘数上,“我们放宽了财务政策,改变了原来的现款现货的财务政策,适度增加了信用政策,逐步改变原来的过于稳健的财务政策,放开了银行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在集团外部采购部分推行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逐步消化收到的汇票,同时增加了对优质客户的信用销售政策,进一步激发了销售活力。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集团集中资金对外进行理财,特别是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大胆通过交易所开展国债逆回购,在保证公司资金链正常前提下,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

篇10

电子商务――撑大财富新空间

尽管这几年网络经济遭遇寒流,但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并没有将电子商务送上不归之路,相反人们对电子商务的明天更加充满信心。年初在泰国曼谷召开的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发表的报告预测:"从国际贸易的观点来看,电子商务将成为跨国贸易的主要成分,预测到2003年,电子商务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25%。"电子商务的推行被认为是商业和贸易领域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电子商务已经走过了起步阶段,正在步入高速发展轨道。有数字为证:截止到今年7月底,中国拥有300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互联网服务市场总体规模为63亿人民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954.6亿人民币。

理性的分析也进一步佐证了以上的逻辑推理。随着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十五计划、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许多行业和部门正在以积极的姿态进军互联网,抢滩电子商务,诸如证券公司、金融结算机构、民航定票中心、信用卡发放已成功地实现了在线交易,进入了电子商务领域。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上网门坎和上网费用不断降低,一些鼠标加水泥的传统企业凭借自身在物流、配送、资金实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正在不断加快进军电子商务的步伐,一些行动敏捷的传统企业已经掘到了电子商务的第一桶金。中国石化、海尔、春兰、TCL等传统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屡有新获的战果让不少的后来者也纷纷欲搭电子商务的快车。事实表明,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传统产业重新组合其行业供应链条和加强竞争力的一个有利手段。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推动和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的水平得到了迅速地提高。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电子商务的实际运用能力都已今非昔比。尽管如此,中国电子商务的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仍不可同日而语。截至2001年底,世界电子商务鼻祖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2900多亿美元,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仅有8316亿元人民币。专家预测,到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总营业额将达1.6万亿美元,届时美国在全球电子商务营业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将由1999年的62%下降到48%,亚洲和欧洲将有较大增长。IDC电子商务市场模式调查分析报告认为,届时美国电子商务总营业额在全球所占份额将下降至38%。一些专家估计,到2004年,中国电子商务将有较大突破,年营业额将有可能达到500亿美元。从这个预测来看,中国暂时落后或许就是 一种前所未有的商业空间。

生物工程――架设财富新桥梁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下一个更富的人将在基因领域产生;美国《财富》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

目前,全球已拥有年销售额大于1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产品数10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年均产值已超过6000亿美元。生物制药已成为生物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领域,已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成为必然。国际上生物技术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60%以上属医学领域,目前总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生物防治技术产品主要是医药生物产品。

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保持着与世界同样快的速度,产品在医药市场所占的比重日益提升。2000年,中国生物制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30亿美元,有关专家预计,未来的若干年内,中国生物制药业年均增长率将不会低于12%。现在国内已有200多个生物工程制药企业,中国生物业已经步入高速发展通道。

分析人士称,基因工程最迷人之处在于,一个基因很可能就会发展出一个产业来,在12万条基因中,只要有1万条有用,就会形成1万个产业。按照常规,人类基因是属于天然的,人们不能发明创造基因,只能发现利用基因,因此基因不能申请专利。但由于寻找基因的巨额投入与巨大的商业价值,目前除基因的序列可以全人类共享外,对一些新的基因功能的发现可以申请专利。显然,基因专利的多少决定着生物医药企业生存的大小,人类有限的基因资源正在做着一次性的分配,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圈地运动,获得基因效率最高和数量最多的企业,有望利用其基因专利来垄断未来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的市场。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基因技术离商业化已并非那么遥远。中国的研究者和投资者们尽可以为大型制药公司提供生物信息服务、转让基因专利权或者开发基因产业成为"下一个更富的人"。

文化经济――启动财富新快车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也就是1999年和2001年,中国以强大的实力将《财富》全球论坛两次搬到了自己的门前,但当那些世界文化娱乐业巨头驾着自己的私人飞机降落在我们面前时,国人不禁为之一振。人们突然发现,原来做文化娱乐的人也能这么富裕,原来文化产业竟是如此赚钱,世界500强企业中竟然也有索尼、沃尔特.迪斯尼、时代华纳等多家做着文化产业。这种文化的冲击波加速了我们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反思。

那么,中国的文化产业市场究竟有多大?以图书出版业为例,2001年全国出版业利润达58亿元。再以音像市场为例,目前中国居民家中拥有VCD放映机已达4000多万台、录像机3000多万台,专家估计,21世纪初中国音像市场的总容量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中国最著名的文化投资集团之一的诚成文化之所以主动与新华书店携手打造新华驿站,看中的大概就是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希望依靠资本的力量,借助新华书店庞大销售网络,先人一步入场,尝到第一口鲜桃。

目前,在中国,以投资媒体为龙头,已掀起了一股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潮。中国新一代文化投资者和文化经营者已逐渐明白"文化"需要资本的支持,逐渐明白资本和文化结合的重要。在中国证监会近期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纳入上市公司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中之前,一些重量级媒体已经拉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架式。如广州日报集团、广东有线电视台、文汇新民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电脑报等都纷纷酝酿进行股份制改造,准备通过直接上市或买壳上市挺进证券市场;传媒业成为上市公司投资新热点,一些从事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如上海强生看到了传播文化产业的前景,纷纷通过投资入股方式进入文化传媒领域,都把投资传媒业当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希望通过资本与媒介的结合来分享行业的高收益;一些已经上市的媒体企业加快了向多层次、跨媒体、跨地区的方向发展。最早上市媒体之一湖南电广传媒集团旗下已囊括了影视、报纸、网络媒体,博瑞传播也开始从报纸发展到网络媒体和IT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中图、新华书店等出版集团及北影、西影集团也加快了进军资本市场的节奏,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补充新鲜血液后,在更大、更深层次上冲击文化产业。

但目前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1998年,美国第一大出口行业既不是飞机制造,也不是农业,而是电影、电视和音像出版业,出口总收入达600亿美元,其中,影视业占20%。目前,影视业的出口在美国仅次于航空航天,成为第二大产业;美国体育经济的收入已超过石油工业与证券交易的总和;日本也一样,日本的娱乐业已经超过了赫赫有名的汽车工业的产值;英国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加拿大的文化产业规模也已经超过农业、交通、通讯和信息技术以及建筑业。不过,如同我们前面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落后往往同时也就是意味着机会。所以北大文化发展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国伟才发出这样的声音:"严格说来,中国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所以,我们进来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的可能。

"环保产业――打开财富新通道

2008年在北京将举行奥运会,为此,在未来几年之内,北京市政府计划用20亿美元来改善环境质量,以确保2005年北京上空的空气质量能够达到清新标准。

作为一个大型城市,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急剧膨胀,北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仅以生活垃圾为例,有资料表明,目前北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7390吨,且这个数字还处在不断攀升之中。据有关部门专家测算,北京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11.2亿元,还可形成10万人的产业队伍,帮助解决失业下岗问题,如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加工垃圾资源的产业利润和节省资源的效益,其经济效益起码能够再增加一倍。同为大型城市的上海也展开了改善环境质量的攻势。近几年,上海每年的环境建设投入都达到当年GDP的3%,并且组建了4个现代化的环保产业基地。上海还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联合优势企业,组建了一系列以脱硫、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为目标的环保公司,已初步奠定了上海现代环保产业的基础,2001年,上海仅环保设备方面的产值即达53亿多元,专家估计,上海在环保设备方面的产值今后仍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环保产业已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估计,现如今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价值已经达到了4000亿美元,超过了软件、旅游等热门产业。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环保产业。在德国,环保早已成为一种赢利行业,德国从事环保及相关产业的人员已达到100多万,全德国近有1万家研制环保技术和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环保产业年营业额达800亿马克。德国环保产品大量出口国外,德国环保技术的出口已占全世界份额的18.7%,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