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产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制造产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医药制造业被认为是目前竞争最激烈、盈利能力最强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据统计2005中国医药业年工业总产值为4250.45亿元,同比增长31.1%,高于十五期间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为1529.8亿元,同比增长30.42%,高于十五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均反映出医药制造产业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产出的高速增长与医药业巨额研发投入有着密切关系。全球医药制造企业往往通过投入高额的R&D经费用以开发年销售收入10亿美元的专利新药,获取垄断利润。再将回流的资金注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不断地获得创新利润。本文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研发投入作为一种要素纳入模型,来分析研发投入对医药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及对专利拥有量的贡献率,希望能增加我们对技术投入重要性的理解。
二、 模型的建立和估算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用来分析多种要素的产出弹性,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因此被广泛用于投入产出分析中。将研发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公式变为:。上式两边取对数后,并对时间求导,可计算资本、劳动力和研发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
1.数据的选择
产出选用的是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资本投入采用固定资产折旧值加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值来表示资本投入,为:。劳动投入量选用医药业从业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分为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两种形式。
2.计量模型估算与结果分析
(1)研发投入对总产值的贡献率
由于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对两者进行逐步回归,发现研发人员投入系数未通过t检验。因此认为Y=f(k,l,Rde)函数形式较为合适,结果如下:
lnY=-5.0295+0.4369 lnK+0.8130lnL+0.3037lnRde (1)
(-1.7319)(3.9057)(3.4978)(4.2069)
R2=0.9963;D-W=1.9029;F-stat.=620.9657
由数据可知,R2=0.9963说明方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D-W=1.9029,检验AR(1)系数的t值不显著,表示方程基本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F统计量说明方程整体具有显著性。
计算各变量对产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7.3%,11.0%,48.4%。说明1995年~2005年间,研发经费投入对总产值增长起了决定作用,其次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贡献率最少。这主要是由于医药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每年研发经费与资本投入增长迅猛。
(2)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以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投入为自变量,专利拥有量作为一种研发产出的形式为因变量,研究医药业研发的投入产出关系。方程变形为:。考虑研发投入对专利拥有量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加入两期滞后后,t值有所改善,得到回归结果为:
lnP=-13.7675 +0.7145 lnRde(t-2)+1.0863lnRdl(t-2) (2)
(-4.3554)(3.0259)(1.9966)
R2=0.9262; D-W=2.4078; F-stat.=37.6653
从回归结果看,t统计量说明变量系数较显著;R2=0.9262说明方程拟合精度较高;D-W值稍高,但AR(1)系数的t统计量不显著,表示方程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
通过计算1995年~2005年各变量对专利拥有量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知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率为66.3%,研发人员投入贡献率为33.5%。说明1995年~2005年间,研发经费投入对专利拥有量增长起了决定作用。
三、 建议与结论
分析表明在医药制造业中,研发资本投入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更有效因素。但目前中国与世界医药业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入水平还相差甚远。2002年OECD国家中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英国、法国和日本,比例分别为52.4%、27.2%和27.0%,中国该指标在2005年仅为2.6%。由于资金有限,众多企业把目光投向投入少、周期短的仿制药开发上,低附加值、同质化的医药产品使很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大多靠低价格、低折扣、大流通的模式来维持经营,同时在出口国外时很容易遭到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的阻挡,从而限制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鉴于目前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进建立以科学院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制。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抑制仿制药的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鼓励企业出口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中药产品,提高中国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产业集群;经济增长;医药制造业
产业集群是产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在空间上集聚的经济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明显存在。产业集群已成为一个区域发展经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企业的发展形式。
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区域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者和经济地理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增长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而人均国民收入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区别。
一、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理论
对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Nicholas Craft和Anthony J.Venables(2000)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产业的区域集聚对经济绩效、规模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从区域角度回顾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兴起以及未来亚洲的复兴,他们认为尽管缺乏好的制度是落后的重要原因,但是不可忽视产业的区域集聚在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Catherine Beaudry和Peter Swann(2001)对产业集群的程度影响产业集群内企业绩效的途径进行了研究。他们用雇员数量作为衡量产业集群程度的指标,对英国几十个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在不同的产业存在着产业集群正效应和负效应,在计算机、汽车、航空和通迅设备制造业存在非常强的集群正效应。Cendy Fan和Scott(2003)研究了东亚和中国的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双向促进关系,新加坡、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城市都利用产业集群策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速地区经济发展。
我国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中关村、吉林、江浙和广东一带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为主。如朱华晨、盖文启和王缉慈(2001)对浙江省诸暨大唐袜业集聚群,魏守华(2002)对嵘州领带产业集群,周兵(2004)对重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有关数据来分析产业集聚状况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刘斌(2004)对北京中关村IT产业群的实证研究。张良明(2006)采用吉林省的有关数据来分析产业集聚状况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等等。
综上,产业集群效应有利于地区产业的经济增长。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规模效应以及集群政策面上,或者着重研究某些已经相对成熟并完善的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多以案例分析为主,虽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现实意义,但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因此很难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重在研究一个新兴的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看其与传统的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理论之间是否有所不同。
二、产业集群与四川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在前人实证研究的成果上,可以采用相对差异较大的四川省医药制造业的有关数据,来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四川省虽然是西部地区的大省,但在各项经济指标上与东部沿海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四川省的产业集群有利于给中西部地区起到研究典范以及发展参考的作用。其次,四川省的产业集群发展已进入从起步向发展提升的新阶段,而医药制造业为当地经济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亦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刻画可以采用不同的产业集群指标来进行,不仅可以用劳动力雇佣情况方面的指标反映,而且可以用诸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产业内的企业数、资产总额、工业总产值、利润等相对指标来刻画。
产业集群的指标用四川省医药制造业的企业单位数、职工人数、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以及资产合计等统计指标与全国医药制造业的企业单位数、职工人数、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以及资产合计等统计指标的相比的相对指标来表示。
建立四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产业集群指标之间的模型:
SCPGDP=β0+β1SCPGDPR+β2SCER+β3SCWR+β4SCAR+β5SCPR+β6SCCR (1)
注:式中各项变量含义如下:
SCPGDP=四川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四川省人口总数;
SCPGDPR=SCP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SCER=四川省医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全国医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
SCWR=四川省医药制造业职工人数/全国医药制造业职工人数;
SCAR=四川省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全国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
SCPR=四川省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全国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
SCCR=四川省医药制造业资产合计/全国医药制造业资产合计。
由于1997年原属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合并成为重庆直辖市,为避免因统计口径不统一而影响模型结果,本文采用1998年后9年的数据。所有数据根据1998-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四川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而得:1998-2006年四川省医药制造业各项指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情况;1998-2006年全国医药制造业各项指标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根据公式(1)里各项指标的运算方法,计算整理得到四川省医药制造业产业的集群指标。
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回归得到四川省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四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六个产业集群指标之间的模型:
其中,(2)式的R平方为0.998,调整的R平方为0.994,说明模型的拟合度相当高,但是企业职工人数和工业增加值这两项指标不显著。剔除这两项集聚指标重新回归得到模型,见(3)式:
其中,(3)式的R平方为0.998,调整的R平方为0.996,说明模型拟合度相当高,F值为463.28,D-W值为2.1489。接近于2,说明变量之间无自相关现象。
由上表可以看出,四川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产业集群指标之间系数都显著。并且当SCPGDPR(四川省人均GDP/全国人均GDP)、SCER(企业单位数)产业集群指标每上升(下降)一个单位时,四川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上升(下降)534.43,3449.80个单位,而SCPR(工业总产值)、SCCR(资产合计)产业集群指标每上升(下降)一个单位时,四川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上升)993.30、1479.22个单位。
三、结论与建议
西部的产业群不仅在集聚的程度上较低,而且在产业集聚的速度上比东部、沿海地区慢,随着东西部产业的集聚非均衡程度的加剧,产业集聚带来的东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从实证模型可以得出:区域经济增长率与区域人均产出集群指标、企业单位数集群指标都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工业总产值集群指标、资产合计集群指标却呈负相关关系。究其原因,初步设想如下:褚淑贞(2007)对中国医药造业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中,对医药制造业集聚程度的分析数据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布局分散,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1995年-2003年间,从各省份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所占比重来看,四川出现在前八强的次数有四次,并且是唯一的西部省份,而在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四川则逐渐淡出前八强。说明四川省的医药制造业并未真正形成完备的产业集群。仅管在成都,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支柱行业,但四川省的医药制造业占全国的比重并没有逐年扩大,也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出集聚水平的提高。因此一个不成熟的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不一定有促进作用。
医药制造业本身是高技术密集的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四川省医药产业具有小而全的特色,中小型企业在工业总产值的实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规模效益不明显的现象依然会阻碍四川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四川省的医药制造业在西部地区仍有绝对的优势,集聚和规模效应在西部都是最强的,是一个内地型医药大省。因此应该继续发挥这个优势,扩大四川省医药制造业的规模,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首先可以提高区域现有企业的产出,有一个高的企业产出率,才有利于产业的集聚;其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企业或产业的集聚,提高产业集聚度,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再者,创新是能使一个产业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医药制造业尤其如此,而目前在四川医药业生产的药品中,仿制品占生产药品的绝大部分,自主研发的药品很少,因此四川省药制造业必须走集聚式发展道路,以提高创新能力。事实上,由美国硅谷产业群、法国的香水玻璃瓶产业群、广东的家具产业群、北京中关村电子及计算机产业群的实践证明,加快培育区域产业群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褚淑贞,张丽丽,韩之俊.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7,5:53-55.
[2]周兵.一个基于产业集聚的西部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8).
篇3
关键词:武汉・中国光谷;产业聚集效应;规模经济;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O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39-01
产业聚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在于所体现出来的聚集经济效应。自2000年湖北省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以来,其发展道路就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但总体上,对光谷产业聚集的研究还没有上升到实证研究的高度,本文以武汉光谷产业聚集作为实例,运用区位商等相关指标对产业聚集的效应进行论证。
一、产业聚集效应的评价指标
区位商能够测度该地区的生产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借此可以评价一个地区产业的集聚程度。区位商大于1说明产业可能存在聚集现象。本文对光谷产业的衡量,区位商的表示式为:
LQ=(/ X )/(/ Y )
―武汉a产业产值;X―武汉产业产值;―湖北省a产业产值; Y―湖北省产值。
二、武汉光谷产业聚集效应的实证分析
1.规模经济实证分析
以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为两个研究对象,建立关于产值与区位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如下:
Y= C1 + C2 * LQ2 + C3 * LQ3 + u
LQ2、LQ3分别表示医药和通信的区位商,Y表示武汉各产业产值占湖北各产业总产值的比重。
依据可得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1998-2007年《武汉统计年鉴》和《湖北统计年鉴》中两大产业各年的产值,根据数据计算出各年其区位商,并通过Eviews3.1软件的相关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Y医药 = 0.0014 + 0.3312x2 + 0.0039x3(1)
(0.0697) (63.374)(0.4979)
Y通信 = 0.0703 + (-0.0160)x2 + 0.3193x3(2)
(1.1474) (-1.0351)(13.797)
从(1)式可以看出,武汉医药制造业产值/湖北医药产值同武汉医药制造业的区位商呈正相关关系,其系数为0.3312,通过t值检验,说明医药制造业的聚集对于武汉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而通信制造业的集聚对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从系数看,贡献不大;从t值看,值太小,说明通信业的集聚对于武汉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效果不明显。
从(2)式可以看出,武汉通信产值/湖北通信产值同武汉通信的区位商呈较大的正相关关系,其系数为0.3193,并通过t值检验,说明,通信的聚集可以大幅度的促进其产业的发展。而医药制造业的区位商对通信产值的比值呈负相关关系,但其影响不大,系数为-0.016,其t值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具有一定的解释意义,说明其聚集对通信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交易成本降低实证分析
基于光谷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所具有的交易成本降低的效应,关于生产要素的共享的部分还是主要技术的传输所节约的时间及成本所带来的,这里主要就探讨技术、信息的影响。
考虑到基于距离带来的技术传输的效应,我们将各产业的技术来源进行分类,主要是:武汉地区研究所、国内其他省市研究中心及国外等研究处。就调查来看,在光谷的几大产业中,按照产业的技术来源的距离进行分类,第一类是光电子信息产业;第二类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第三类是环保产业;第四类是其他产业。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依据2004-2007年《武汉统计年鉴》十大行业的数据。
图中显示,光电子信息产业在2004-2007年中基本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只在07年出现了小幅度下滑,生物医药在05年快速上升后近年来稳步发展,而环保产业自04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按照产业技术来源的距离进行的分类中,第一类产业在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高;第二类产业也处于增长之中,其速度比第一类慢,而快于其他产业,其产业产值的总比重还比较低;第三类产业的增长出现了下降,但所占比重相对略高,其总体处于下降的地位。
三、总结分析
(1)从对医药和通信产业的实证分析来看,各产业的聚集对该产业的发展确实有积极的作用,但其他产业的聚集对该产业的发展影响甚小,甚至出现负效应。原因在于产业聚集本身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各产业之间的共享还没有形成体系,相关性不强,并有可能导致各产业间因为资源而产生竞争,阻碍其发展。总结来说,产业聚集的效应还没有充分凸显。
(2)从交易费用产生的效应来看,依据产业技术来源的距离进行的分类,第一、二、三类产业在总产值中增长的趋势与其大体一致,说明距离对技术、信息的传播确有很重大的影响,从其结果来看,也确实是存在着离距离、信息的来源地越近,产业的产值比重越高,增长速度更快,因此,在武汉光谷的发展中产业的聚集发挥着交易成本降低的效应。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关联性??
一、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优势产业定义?
优势产业是在当前的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运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不同,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优势产业一般处于成长的成熟期这一区间。优势产业强调资源的天然禀赋、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的运行状态。只有当它们得到了比较好的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优势产业。?
本文所评选的优势产业有这样几个特点,该产业资本营运效率高,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对长三角经济区域整体贡献大,并体现出一定的成长性。?
(二)优势产业评价指标?
1.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优势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本文建立了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综合评价模型?
c=100×?ni=1ωi?xi ?
其中,ωi为第i个指标的权数,?xi 为该行业第i个指标经过消除量纲后的指标值。?
3.对评价指标的说明?
(1)资本产出率?
资本产出率=该产业当年的生产总值/当年该产业的资产总额?
资本产出率是单位资本产出能力的体现,产业资本产出率的高低体现了该产业对资本配置的好坏、资本运作效率的高低。同时,资本的产出率也反映了该产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本的需求程度,是评价优势产业的重要指标。?
(2)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该产业工业增加值/该产业当年的平均从业人数?
劳动生产率说明了该产业内单位劳动力生产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表示了该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
(3)产业贡献率?
产业贡献率=该产业当年总产值增加量/该地区总产值增加量×100%?
产业贡献率体现了某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助于评价该产业在该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作用大小。同时,该指标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所述产业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4)企业产出增长率?
企业产出增长率=该产业总产值增加量/该产业内企业个数增加量×100%?
本文考察的优势产业主要是位于产业成长周期中的相对处于成熟阶段的产业,但同时也需要考虑该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之所在,因此,该指标也是衡量优势产业的组成之一。?
4.对权重的说明?
首先,本文主要考察优势产业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体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关的指标——产业贡献率被赋予最高的权数。其次,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运行来看,资本相对劳动力而言,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是本文对两者赋予不同权数的原因。最后,企业产出增长率被赋予最小的权数,因为本文将优势产业主要定义为在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二、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的界定?
(一)样本说明?
长三角地区共有16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根据重要性原则以及各地可查证的统计资料,本文选取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杭州、宁波、绍兴、嘉兴、舟山共12个城市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该12个城市2004年城市gdp总和占整个长三角地区gdp的87.08%,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选取数据方面,主要以2004年的数据作为当期,2003年的数据作为基期,仅嘉兴市以2003年数据作为当期,2002年数据作为基期。工业生产总值等方面,均以现行价计算。?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中,针对4个指标对各行业计算出资本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以及企业产出增长率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按权重加总即为综合得分。各产业得分以及位次排定如表2所示。?
通过定量分析,我们选取其中的前八位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作为评选出的优势产业。?
(三)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排序 ?
作为对定量分析的补充,从产业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角度出发进行定性分析,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被选为另两个优势产业。?
0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241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8502塑料制品业8.1418橡胶制品业1.830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9619医药制造业1.830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12
20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82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8321造纸及纸制品业1.8006纺织业3.93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10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8723饮料制造业1.7008通用设备制造业3.7324家具制造业1.680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7325食品制造业1.581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6326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41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72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4012化学纤维制造业3.292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3413农副食品加工业3.1329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321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0030金属制品业1.301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523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9716专用设备制造业1.96 注:根据上海工业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2000-2005年的数据计算(下表同)。?
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上海、南京、无锡、扬州、泰州、杭州、宁波、湖州、绍兴以及台州共10个城市都将其评价为该城市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同时,与医药方面相表3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时,与医药方面相关?
位次产业大类0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2塑料制品业0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6纺织业0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8通用设备制造业09医药制造业10化学纤维制造业关
的还有部分精细化工行业、医药器械制造行业,医药行业实际整体评价会超过本模型的定量综合评价,因此通过定性调整将其归为第九位的优势企业。?
对于化学纤维制造业,在定量模型中排位12。由于化纤行业与排名前列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该产业还是南通、扬州、杭州、嘉兴等市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因此通过定性调整将其归为第十位的优势产业。?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评出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如表3所示。?
三、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的比较?
长三角地区的十大优势产业在单位资本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和企业产出增长率这四个指标上2004年的指标值如表4所示,将其分别与相应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即可得出十大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
1.资本产出率?
产业资本产出率的高低体现了该产业对资本配置的好坏、资本运作效率的高低,同时也反映了该产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本的需求程度。2004年长三角地区资本产出率的平均值约为120%,在十大优势产业中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五大优势产业均体现了较高的资本运作效率;而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五大优势产业在资本产出能力上表现得较弱。?
2.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说明了该产业内单位劳动力生产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表示了该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长三角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值约为12500美元/人,2002年世界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约为18600美元/人,发达国家均在30000美元/人以上。与表4中长三角地区的十大优势产业的数据比较可以得知: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达到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这三个产业未达到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具有提高的潜力。?
3.产业贡献率?
产业贡献率体现了某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助于评价该产业在该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作用大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所述产业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情况,有重要意义。2004年长三角地区的31大产业贡献率平均水平约为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其产业贡献率为45.06%;其次为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五大优势产业的产业贡献率在14%左右;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低于平均水平。?
4.企业产出增长率?
企业产出增长率有助于分析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之所在。2004年长三角地区的单位企业产出增长率平均水平约为17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六大优势产业具有较高的水平;而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单位企业产出增长率均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表明这四大优势产业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具有发展的潜力。?
综合以上对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指标值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各项指标在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中属于中等水平;而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的各项指标水平偏低,具有发展的潜力。?
四、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联性分析
(一)产业关联性分析方法?
本文对产业的关联性分析主要是针对各产业内部的关联性分析,即该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与该产业在各个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前文通过优势产业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甄选出的十大优势产业,城市样本共12个,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杭州、宁波、绍兴、嘉兴、舟山。研究数据均来自2003年、2002年当地统计局公布的相关产业数据。?
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采用了一种较为简单、直接和清晰的方法——通过各城市各产业2003年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与该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按各城市gdp占长三角区域gdp的比重作为权数,进行分析。?
即ρ=?ni=1 αixi?xi=ai-μμ?
其中,ρ表示该行业内部的整体关联性,αi表示各城市根据其gdp在整个长三角地区所占比例相应得出的权数,xi代表了各产业与该产业整体发展之间的关联性,ai表示各产业当年的生产总值的增长率,μ表示该行业在长三角地区当年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所求得关联性值等于零时,说明该产业整体的发展与增长速度和该产业在各城市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所求得关联性值为正时,绝对值越大,说明各城市的发展速度对产业整体的发展作用越小;所求得关联性值为负时,绝对值越大,表示各城市的发展速度对产业整体的发展作用越明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势产业内部关联性分析?
通过上述的关联性分析方法,对评选的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进行内部关联性分析,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内部关联性?
行业关联度绝对值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260 0.126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719 0.0719 通用设备制造业0.0690 0.0690 化学纤维制造业0.0338 0.0338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0121 0.012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0518 0.0518 医药制造业-0.0980 0.0980 纺织业-0.1279 0.127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1305 0.1305 塑料制品业-0.1316 0.1316
分析表明,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五大优势产业的产业内部关联性较高。产业整体发展速度大于各城市该产业的发展速度,这种情况表明这五大优势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加快各城市发展有利于大大提升该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表现。其余五大优势产业的内部关联性不高,产业在区域整体的表现要低于在各城市之间的表现。同时,这也说明了这五个关联性相对较低的产业依然存在着发展潜力,如能调整产业在各城市之间的布局,将能提高该产业在长三角地区整体的运作效率。?
五、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评出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并在相应指标上进行比较分析,在对长三角地区各优势产业在各个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之后,就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重点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十大优势产业。?
第二,十大优势产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因发展比较成熟,已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故应积极利用并进一步稳固其优势,从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一体化进程,提高长三角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而医药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四大优势产业目前的各项指标水平偏低,表明它们具有发展的潜力,应将其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调整对象。?
第三,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五大优势产业的产业内部关联性较高,在长三角地区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加快各城市发展有利于大大提升该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表现。?
第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五大优势产业的内部关联性不高,产业在区域整体的表现低于在各城市之间的表现,依然存在着发展潜力。因此,应调整这五大优势产业在各城市之间的布局,从而提高这些产业在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中的协作效应。??
篇5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关联性??
一、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优势产业定义?
优势产业是在当前的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运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不同,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优势产业一般处于成长的成熟期这一区间。优势产业强调资源的天然禀赋、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的运行状态。只有当它们得到了比较好的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优势产业。?
本文所评选的优势产业有这样几个特点,该产业资本营运效率高,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对长三角经济区域整体贡献大,并体现出一定的成长性。?
(二)优势产业评价指标?
1.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优势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本文建立了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综合评价模型?
c=100×?ni=1ωi?Xi ?
其中,ωi为第i个指标的权数,?Xi 为该行业第i个指标经过消除量纲后的指标值。?
3.对评价指标的说明?
(1)资本产出率?
资本产出率=该产业当年的生产总值/当年该产业的资产总额?
资本产出率是单位资本产出能力的体现,产业资本产出率的高低体现了该产业对资本配置的好坏、资本运作效率的高低。同时,资本的产出率也反映了该产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本的需求程度,是评价优势产业的重要指标。?
(2)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该产业工业增加值/该产业当年的平均从业人数?
劳动生产率说明了该产业内单位劳动力生产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表示了该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
(3)产业贡献率?
产业贡献率=该产业当年总产值增加量/该地区总产值增加量×100%?
产业贡献率体现了某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助于评价该产业在该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作用大小。同时,该指标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所述产业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4)企业产出增长率?
企业产出增长率=该产业总产值增加量/该产业内企业个数增加量×100%?
本文考察的优势产业主要是位于产业成长周期中的相对处于成熟阶段的产业,但同时也需要考虑该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之所在,因此,该指标也是衡量优势产业的组成之一。?
4.对权重的说明?
首先,本文主要考察优势产业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体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关的指标——产业贡献率被赋予最高的权数。其次,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运行来看,资本相对劳动力而言,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是本文对两者赋予不同权数的原因。最后,企业产出增长率被赋予最小的权数,因为本文将优势产业主要定义为在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二、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的界定?
(一)样本说明?
长三角地区共有16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根据重要性原则以及各地可查证的统计资料,本文选取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杭州、宁波、绍兴、嘉兴、舟山共12个城市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该12 个城市2004年城市GDP总和占整个长三角地区GDP的87.08%,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选取数据方面,主要以2004年的数据作为当期,2003年的数据作为基期,仅嘉兴市以2003年数据作为当期,2002年数据作为基期。工业生产总值等方面,均以现行价计算。?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中,针对4个指标对各行业计算出资本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以及企业产出增长率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按权重加总即为综合得分。各产业得分以及位次排定如表2所示。?
通过定量分析,我们选取其中的前八位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作为评选出的优势产业。?
(三)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排序 ?
作为对定量分析的补充,从产业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角度出发进行定性分析,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被选为另两个优势产业。?
0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241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8502塑料制品业8.1418橡胶制品业1.830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9619医药制造业1.830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12
20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82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8321造纸及纸制品业1.8006纺织业3.93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10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8723饮料制造业1.7008通用设备制造业3.7324家具制造业1.680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7325食品制造业 1.581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6326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411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372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4012化学纤维制造业3.292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3413农副食品加工业3.1329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321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0030金属制品业1.301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523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9716专用设备制造业1.96 注:根据上海工业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2000-2005年的数据计算(下表同)。?
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上海、南京、无锡、扬州、泰州、杭州、宁波、湖州、绍兴以及台州共10个城市都将其评价为该城市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同时,与医药方面相表3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时,与医药方面相关?
位次产业大类0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2塑料制品业0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6纺织业0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8通用设备制造业09医药制造业10化学纤维制造业关 的还有部分精细化工行业、医药器械制造行业,医药行业实际整体评价会超过本模型的定量综合评价,因此通过定性调整将其归为第九位的优势企业。?
对于化学纤维制造业,在定量模型中排位12。由于化纤行业与排名前列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该产业还是南通、扬州、杭州、嘉兴等市的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因此通过定性调整将其归为第十位的优势产业。?
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评出长三角地区十大优势产业,如表3所示。?
三、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的比较?
长三角地区的十大优势产业在单位资本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和企业产出增长率这四个指标上2004年的指标值如表4所示,将其分别与相应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即可得出十大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
1.资本产出率?
产业资本产出率的高低体现了该产业对资本配置的好坏、资本运作效率的高低,同时也反映了该产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本的需求程度。2004年长三角地区资本产出率的平均值约为120%,在十大优势产业中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五大优势产业均体现了较高的资本运作效率;而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五大优势产业在资本产出能力上表现得较弱。
2.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说明了该产业内单位劳动力生产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表示了该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长三角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值约为12500美元/人,2002年世界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约为18600美元/人,发达国家均在30000美元/人以上。与表4中长三角地区的十大优势产业的数据比较可以得知:长三角地区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达到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这三个产业未达到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具有提高的潜力。?
篇6
关键词:中成药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力;药品专利
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加速,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对中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日趋深入。通过对近十年有关中药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国际之间的竞争和国内各省份之间的竞争。专门分析某一省区的中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将中药产业细分到需求空间广阔的中成药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研究少之又少,再者广东省作为中成药制造业的领跑省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对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将基于相关理论和统计数据,对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广东省政府和本地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的策略建议。
一、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成药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
广东省是医药大省,中成药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广东中成药的生产有1300多年的历史,特产“南药”和广药在全国举足轻重,不少企业和产品成为了百年老字号,以治疗型产品为主导,一直有“广药”之美称,其产值和效益等多项指标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全省中成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药品生产质量规范(GMP)认证,且中成药制造行业占医药(制造)行业中的比重较大。广东目前已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中成药企业集团,并形成较为完善的中药产业链,医药经济平稳增长,效益显著提高。
(二)中成药制造行业发展迅速
中成药制造行业销售产值从2008年的10210584千元增加至2011年的18677876千元,2011年比2008年增加了8467292千元,年均增长率为17.02%;2011年实现利润(利润总额)2168748千元,比2008年增加929104千元,年均增长率为20.18%。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产值、销售产值、利润总额均占全国同行业的前列。2011年,广东省加强对中医药专项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广东省医药行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带动了中成药制造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医药产业体系愈趋完善
现代医药企业体系逐步形成。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广东省形成了中药、制药机械等结构完整,科研、教育、设计、生产等门类齐全、完整的医药工业体系。中药在国内具有明显的优势,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和跨地区经营方面居全国领先。
2011年,广东省医药产业生产快速增长,产品销量稳定增加,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全省医药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盘活资源、开办新厂、优化产业结构、树立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南药”品牌,如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基本形成以中药为主,流通业为市场价值链终端的产业体系,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知名中药品牌,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医药企业集团,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四)注重技术创新能力
广东省的中成药行业积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来提升改造中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健全技术支撵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广州中医药大学、白云山中药厂等单位组建了穿心莲、广佛手等GAP产业化基地;广东省中医院组建的国家GCP中心已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唯一的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培训中心;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也存在着整体创新能力差,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中药产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现象,中药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产品技术含量低,进而引起企业效益差,低水平恶性竞争,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二、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中药行业科技研发实力亟待整合提高,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未获得有效延伸。当下,广东省医药产业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为重点,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促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
(一)技术研发水平
在广东省现代企业鼓励发展指导目录中,以南药为主的总要有效成分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生物行业药物创新的一方面,将促进中成药研发创新的进展。
另一方面,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存在技术、产品、设备更新换代滞后的缺陷,厂家生产的中成药重点产品中,以丸剂、散剂、口服液剂型,这些主要品种多是20世纪80 年代开始生产的老剂型、老品种,且多是技术含量低的普药品种。广东中成药新剂型的研发在国内较为落后,从而导致了市场份额和产品竞争力下降。
(二)技术转型升级
广东省建立的一系列国家级的现代中药研究基地,如国家中药安全评价实验室(GLP)、国家中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GCP)、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开展了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为广东中药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然而,中医药关键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平台不够完善,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还没有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基本力量,影响了产业进一步竞争、发展的能力。同时,广东省在中药新产品的研发方面力度不够,科技投入少,产品创新不足,科技产出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
(三)品牌的建立
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注重品牌的开发与建立,树立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南药”品牌。其中,广东的中成药领军药业――广药集团,提倡大力发展“大南药”,一方面使岭南药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大南药”的名声,对广药集团进行宣传,从而塑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品牌。在2011年,广药集团提出“名企名店”战略,广药集团与多家连锁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名企”带动“名店”扩大销售规模;然而,广东中药企业品牌数量虽然较多,但缺乏品牌整合能力以及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也未能形成类似同仁堂、天士力等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
员工观念的改造、职业素质的提高是顺利实施GMP的核心环节。目前,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招募员工时,忽视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员工培训时,忽视了员工药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高,管理水平低下,对中药材和饮片购进、养护等了解较少,容易出现物料在库存管理阶段的失控等。其对中成药学科认知缺失及其教育培训滞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中成药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中成药创新激励机制的缺失,致使科研人员创新性和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使得广东省中成药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竞争风险分析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采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按照波特的特点: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据在于其内在的竞争结构,在一个行业代替品中或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
波特五力分析的五种力量分别为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进入壁垒、竞争决定因素、供应商力量的决定因素、客户力量的决定因素、替代商威胁的决定因素影响着整个模型的架构力量,而新进入者、客户、供应商、替代者等这几个角色又影响着行业竞争者竞争密集度。下文将结合波特五力模型的主要方面,对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展开竞争力风险的分析。
(一)进入壁垒
1. 规模经济与行业集中度
企业经济规模是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医药制造业总体上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规模经济要求不是很高。就广东省而言,2011年间的市场集中度CR4=63.93%,与2008年市场集中度CR4=37.55%相比,市场集中度得到明显提高,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占重要地位。随着广东省加紧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脚步,推进中医药全面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制定鼓励基层医药机构使用中医药的政策措施,另外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通过完善产业链、加大研发投入等来做大做强,未来市场集中度将会持续上升。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将会导致规模经济的加强。
2. 产品差异性
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主要以仿制药为主,而新药的研发的投入尚不足,整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生产质量控制不严,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的差异性低。
3. 品牌的认同
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为广药集团,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也十分大,但是就整体而言,名优企业的数量上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大,导致了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品牌的认知度、认同感不如其他省,如东北地区的省份强。而大凡经营成功的中成药优势企业,都是先集中资源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然后借助其扩散效应、持续效应、放大效应和刺激效应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并带动企业形象向高层次提升。因此,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品牌认同还需要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等的不断提升,在未来的发展中,以品牌竞争来赢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4. 绝对成本优势
一是原材料成本优势,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道地药材品类众多;二是制造费用较低,随着生产和研发的需要,大部分公司已拥有国内先进的药品剂型自动化生产线。第三是工艺技术优势,近年来,许多药业通过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使主要原料的提取收率提高,使药物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药品采购、自然条件的不利好的因素、以及国家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将中成药扩大为203种都使得中成药制造行业的企业生存发展。就全省而言,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对此,在绝对成本优势削弱,行业发展空间受到压榨的情况下,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更要通过设备的更新,减少制造费用,进一步获取绝对成本优势。
5. 政府政策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广东省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5.4%,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广东目前已率先实现所有地级市基本医保市级统筹、门诊统筹和城乡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长期来看,全民医保制度和建立基本医疗服务网络这一措施必将进一步扩大包括中成药市场在内的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行业的利润水平也会保持增长趋势。三项制度改革(即医疗保险改革、药品生产和流通改革和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法规的出台,有利于广东省的中成药制造企业的发展。
(二)竞争决定因素
附加价值、间歇的产能过剩以及进出障碍等竞争决定因素分析,2008年广东中成药制造行业的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速为0.95%,而在2010年间,其增速达到四年来最高,为28.30%。在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不断上涨的过程中行业平均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基本保持稳定并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显示出“以量补价”的较好发展势头。根据2014年10月份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的报告,广东省中药材也逃不过产能过剩,但整体价格平稳,如板蓝根和金银花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藿香减产、价格看涨,三七供应过剩、价格大幅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深圳开展中药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中药生产质量管理;从中药材资源保护和长远发展角度,广东启动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这些政策利好不仅体现政府对于中药材种植及产品质量的重视,长远来看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三)供应商力量的决定因素
广东省的中成药种植集中度高表现在种植土地的不断整合,种植企业的合并,其中有关药农利益分配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例如恶劣天气时政府让利行为,如利用政府采购等手段,保证了其收入;此外,在保证中药品种的多样化的同时,扩大道地药材的种植,重点培育高质量的药源,如河源紫金地区的肉桂、鸡骨草以及乳源的甘木通等都十分具有发展的前景。
采购量对供应商的重要性,中药材的种植应该首先做好市场分析以及品种选择,气候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制药企业的采购量,采购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药品的价格,面对广阔的市场,直接的利害承受人就是消费者。生产不会因为待料而停工,保障生产质量的稳定,使公司生产数量准确(货仓数据不单是由货仓人员点出来的),保障公司出货期的准确,良好的配合双方工作进展顺利,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都必须获得《药品GMP证书》,由于GMP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均大幅提高,饮片价格也随之提高。在小作坊生产的廉价饮片面前,这样的GMP饮片无法抗争。GMP饮片成本高主要因为:技术传承及生产成本高。炮制本身所花费的时间、辅料及设备等成本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考验。还有由于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导致质量检验成本和运输配送成本高。进货成本高,会影响到销售方的进货积极性,从而双向影响供应商以及下一购买者。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土地宽阔平坦,中药材的种植品种相对较多,并且气候变化大,相对应管理成本也比较高,事实上,集约化种植有利于种植企业成本的降低,但改造过渡期需要花费较长的一段时间。
(四)替代商威胁的决定因素
中成药的替代品主要是西药,其制作过程需要生物化学先进技术的支撑,因此其价格相对中成药而言较为高昂,这使得人们在治疗不太严重的病时,考虑到中成药和西药的价格差别,会优先选择中成药。
但这仅仅是普遍的情况,一些如安宫牛黄丸还有灵芝孢子粉等珍贵中成药价格也比一般的中成药贵,这时候消费者也会考虑西药,总而言之对于同种症状,消费者比较倾向于治疗于同种病症比较廉价的一种。
在药品安全性与西药相比而言,中成药药性较为温和,副作用较小,在普通病发的时候,人们一般倾向于使用中成药。
(五)客户力量的决定因素
从价格敏感度、客户利益等因素分析可以知道,广东省相对于其他中药工业比较发达的省区,广东中药产业链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具有较大优势,作为主要销售区域,广东省的中药饮品生产和中成药生产都位居前列,广州清平市场和普宁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普遍低。另外,广东省加大中医药列入医改项目力度,对医疗报销比例和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做出了合适的调整。早与物价部门、发改委等部门协调后,一些中医项目也列入医保目录,这意味着中医的临床使用率将会得到提升。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广东省的竞争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成长空间,在供应商力量、替代商威胁、客户因素等竞争力方面均处于较有利的地位,这可以归因于广东省是医药大省所赋予的良好条件。然而,在产品的差异性、成本的优势、品牌认同等方面相比于其他省份的同一行业或是整个医药行业来说,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因此,我们针对以上的因素,为提升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四、中成药制造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
1. 重视医药产业的孵化器的建设,引导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医药企业孵化机制,为孵化器内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扶持以及市场咨询、金融服务、公共研发平台以及生产配套设施等服务。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使科技成果能够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得到有效的转化,并在转化的过程中获得创新和发展,为企业和科研所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制定专门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到科研院要“成果”、引导科技成果逐渐市场化,并把成果市场化之后获得的资本和新技术再继续投入孵化工程,从而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2. 加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
广东省以扶持政策和引导资金为两大杠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东基地在2009年通过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的考评验收,这标志着广东省国家级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正式建立,形成 “中药产业链”。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材GAP基地的建立,意味着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和物流港的蓬勃发展,中药流通“大网络”逐渐建立起来。而接下来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为不断扩展规模的同时“精耕细作”,对于产业基地内的技术不断提高改善,巩固产业的地位。
3. 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保证中成药的原材料的质量
在加大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力度同时,不能忽视保护中药资源的发展生产。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植物库种子库,对有开发利用的前途的各种药用资源进行系统管理和规划。另外,开展野生变家种试验推广研究,并按照GMP要求进行种植。完善对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立法,以严格的法律保证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性使用。
4. 提高专利技术含量,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从专利授权比例看,共检索得到中医药专利申请总量653件,通过授权的专利数量为527件,专利授权量比例达到80.7%,但具体分析可知,外观专利授权比例高达92.56%,而发明专利和发明新型授权比例只占46.74%,可见技术含量高的专利授权率较低。另外,近年来外企也纷纷抢注中药专利,“洋中药”充斥国内市场,必定对广东省的中成药制造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广东省的中成药的专利技术含量急需提高,并且还要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被侵犯。
5. 加强与高校以及相关研究所的合作,加强人才和技术上的交流
高校是知识和人才的主要来源,一个企业的生产是离不开知识和精英的,与高校和研究所合作,不仅能够通过高校提供的人才培养渠道发掘优秀人才,还能够把高校和研究所的技术移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上。目前广州药业公司已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及第一军医大学等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关系。此外,公司用募集资金投资8000万元成立生物医药研究开发中心。
(二)企业
1. 充分利用科技拨款,抓住投资融资时机,提高企业盈利空间
中药企业资金主要用于投资项目扩大再生产,即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日常经营周转资金需求。广东省中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在新的中药项目建设,上游原材料项目等方面,投资所占比重最大的集中在新中药项目建设,近几年中药企业在中药材种植等上游的项目投资也明显地增加。从资金来源看,中药企业资金主要来自利润积累、银行贷款,以及股票等证券市场融资等渠道。中药企业还可以通过银行发行短期融资融券,加速公司流动资金周转,达到优化企业整体负债结构,降低财务费用支出的效果。此外中药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还来自于股票证券市场,中药企业可以通过新发上市、增发、发行债券,以及全流通环境下的减持等多种手段进行融资。
2. 疏通资源的流通渠道,实现企业内资源共享
以广药集团为例,在2010年,广药集团提出了“11X”计划,通过共享资源,从而使集团内各个药企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例如,中药材种植基地资源由属下企业各自拥有,也就是说,集团内的企业都可以利用种植基地里面的药材作为生产的原材料,解决企业原材料来源不足的问题;在科技方面,把白云山和黄中药首创的“中药基因”科技成果上升到集团的公司层面,并迅速扩大到属下12家企业的12个产品上,广药集团还将共享属下企业合作合资的公司在港澳台以及国际市场上销售网络等战略性资源。此外,在信息方面,企业应该改进计算机技术以及人才的培养,确保市场信息以及产品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企业,进而对生产做出适当的调整。
3.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一个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离不开人的行为,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生产层最后到销售层都需要不同的人操作。如企业的决策层需要的是能够统筹兼顾,考虑周全的人;而管理层需要的是具备很强的管理技术的人员,也需要统筹兼顾,并且沟通能力要熟练;而生产层需要的是生产操作熟练,灵活运用生产设备的熟练工人,尽可能减少出差错造成损失;而销售层需要的是沟通能力强,能够想出各种营销策略,随时适应市场变化并做出适当的调整,还有技术层需要掌握药品的研发技术的研究人员,能够不断地为企业研发出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物。只有加强对这些方面人才的培养,才能够从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运作水平,才能使企业变得更强大。
4. 针对市场需求生产多元化消费品
保健类中成药具备广阔的市场潜力,紧随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其后的是保健用中成药,也占据了整体销量中的25.8%。在当今这个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对幼儿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中成药作为保健品热销的主要原因是源于中药的保健作用如抵抗衰老、提高体质、祛病延年、理气养血等功效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在中成药作为药品出口不被国际市场接纳的不利条件下,其作为保健品的出口无疑将成为中成药打入国际市场的一大蹊径。中成药制造产业向药用消费品领域延伸也是提升医药企业的品牌效应的有效渠道,如云南白药和广药集团就已经开始生产牙膏和功能性饮料,此外,美容保健品的市场空间大,规模增长快,各中成药企业生产的品种逐渐向美容保健品转型,如排毒养颜胶囊、太太口服液等都是中成药。
5. 运用好国家以及省的扶持政策
如国务院在2009年出台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每年工信部每一年的《年度中药生产扶持项目申报指南》。在每一年《年度中药生产扶持项目申报指南》中都会确定一些中药材品种进行扶持。另外,新医改方案的颁布为中成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国家的基本药物制度里面一般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中医药市场上迎来了努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浪潮。此外,在发展本行业的举措上,商务部鼓励药店发展多元化经营,鼓励药店与医疗机构合作,鼓励开设农村药店并支持老字号药店的发展。
6. 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是提高企业口碑的重要方式
在药品或者其他产品销售出去后,企业的任务并不是完成了,还要关注药品的售后情况,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消费者使用之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服用了药物之后有没有出现了不良反应,这些都是企业需要定期追踪的,一旦药品除了问题,代价不仅是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有就是企业的口碑和收益。2004年10月,白云山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用最新批号的白云山板蓝根,免费更换消费者手中的各品牌板蓝根过期产品。这也就是后来逐步被人们熟知的白云山“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免费更换)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白云山中药产品将“永不过期”。所以,做好售后服务不仅对消费者收益,企业的良好口碑也会随之逐渐积累。
五、结语
从“中医药大省”上升一个战略高度到“中医药强省”,广东省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分析当下的发展去向,结合自身优势,克服其存在的缺陷问题,不断发展。作为医药经济中的典型――中成药制造行业,该行业要制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应对策略,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占有国内更大的医药市场份额,满足国内需求,并不断完善行业监管体制,提升行业标准,从而进一步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全面提升中成药制造行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元和.广州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回顾与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03).
[2]聂业.广东省中药新药创制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3]张小年,高珊珊.中药行业发展概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4]刁红星,詹若挺,李盛青.广东中成药剂型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
[5]陈文锋,饶远立,叶清.广东省中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09).
篇7
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其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74.10%,其中前4个产业占51.49%。
1.北京市
北京市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29.86%。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北京市制造业增加值的78.73%,其中前4个产业占53.68%。
2.天津市
天津市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27.39%。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天津市制造业增加值的78.58%,其中前4个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55.99%。
3.河北省
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的42.75%。制造业30个产业按增加值大小排列,前10个产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10个产业的增加值占河北省制造业增加值的74.39%,其中前4个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占53.67%。
二、产业市场优势
在京津冀地区制造业30个产业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10个产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15%),医药制造业(14.04%),食品制造业(12.4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70%),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0.7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71%),金属制品业(10.68%),专用设备制造业(10.28%),饮料制造业(10.2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9.94%)。前9个产业市场占有率均在10%以上。
1.北京市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81%),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5.7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6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46%),专用设备制造业(4.15%),食品制造业(3.91%),医药制造业(3.79%),饮料制造业(3.5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95%)。其中,前4个产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
2.天津市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62%),医药制造业(4.28%),金属制品业(3.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0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4%),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98%),橡胶制品业(2.9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2%),家具制造业(2.80%)。只有一个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
3.河北省
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前10个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5%),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6.66%),食品制造业(6.19%),医药制造业(5.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92%),农副食品加工业(5.22%),饮料制造业(4.67%),造纸及纸制品业(4.64%),金属制品业(4.45%),橡胶制品业(4.15%)。其中,前6个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见图1)。
三、产业竞争优势
1.北京市
竞争优势系数(单位投入所获得的市场份额,以全国同行业为1)较高的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3824,全国第二),烟草制品业(1.3962,全国第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223,全国第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2849,全国第八),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460,全国第九)。
2.天津市
竞争优势系数较高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791,全国第一),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4470,全国第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787,全国第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768,全国第四),农副食品加工业(1.1875,全国第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389,全国第六),金属制品业(1.0844,全国第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705,全国第六),医药制造业(1.0349,全国第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3123,全国第七),通用设备制造业(1.1367,全国第七),饮料制造业(1.0362,全国第十)。
3.河北省
竞争优势系数较高的产业是: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9880,全国第一),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5902,全国第二),食品制造业(1.3282,全国第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305,全国第二),橡胶制品业(1.1308,全国第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010,全国第六),农副食品加工业(1.1662,全国第七),通用设备制造业(1.0204,全国第八),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0082,全国第八),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0428,全国第九),家具制造业(1.0188,全国第九),烟草制品业(1.1708,全国第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157,全国第十)(见图2)。
四、综合分析及结论
1.总体来看,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贡献最大的是河北(总产值占京津冀地区41.14%,增加值占42.75%),京津的贡献不相上下(总产值,北京占29.01%,天津占29.85%;增加值,北京占29.86%,天津占27.39%)。分产业来看,对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贡献较大的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4个产业创造了京津冀地区制造业产出的一半(总产值的53.30%,增加值的51.4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河北贡献最大(增加值占京津冀地区65.14%),北京次之(20.31%),天津最小(14.5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天津贡献最大(59.28%),北京次之(37.21%),河北最小(3.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北京贡献最大(40.13%),河北次之(30.75),天津最小(29.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北京贡献最大(46.93%),天津次之(31.15%),河北最小(21.92%)(见表1)。
2.京津冀三地比较,制造业30个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差异,天津市最小,河北省最大,北京市居中。在制造业30个产业中,北京市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81%),最小的产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0.14%),极差为5.67%,标准差为1.72%;天津市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82%),最小的产业是化学纤维制造业(0.31%),极差为5.51%,标准差为1.25%;河北省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产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5%),最小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25%)(见表2)。以上表明,京津冀制造业30个产业市场占有率之分布特征:天津市较为集中,河北省较为分散,北京市介于天津市与河北省之间表明天津的制造业基础较好。
3.京津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河北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低。京津冀制造业中,北京和天津以机电制造业最具竞争力;而河北则以资源加工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轻纺制造业(见图3);京津冀机电制造业中,北京和天津均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北京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京津冀资源加工业中,河北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最具竞争力,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而天津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京津冀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均有一定竞争力。京津冀轻纺制造业中,河北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及纺织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见图4)。
[参考文献]
[1]武义青,顾培亮.竞争优势测定的一种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
[2]武义青,贾雨文.经济系统运行效能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国务院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技术创新 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407; F40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52-05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XIANG Ying, CAO Yang, MAO Ningy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the 23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0,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Malmquist index and analyzed by the panel data econometric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resource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market structure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Some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nel data
1 引言
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而技术创新的能力是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虽然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可是效率低下和重复投入已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想要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医药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虽然技术创新效率分析的学者较多,但是针对影响因素分析的实证依据较少。鉴于此,本文将运用面板数据对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2 影响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分析
本文从国家、行业和企业3个角度提出以下6个假设――
1)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与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有关。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技术的创新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大量的资金投入可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增强自身创新能力,进而对于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反之,若研发投入没有造成合理的分配使用,那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品势必不高。
2)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与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关。
人力资本是创新活动的主宰者,水平较高的科技人员和知识能力渊博的工程师、科学家可以提供更高的生产力来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医药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人力资本对于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与行业的成长能力有关。
医药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需要较高的资金实力作为企业的后盾,只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才能有高的研发强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成长能力越强的企业,就会有更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其资本积累也越多。鉴于此,我们可以认为医药行业的成长能力和技术创新之间具有重要关联。
4)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与企业规模大小有关。
一些学者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导致行业经济发展越蓬勃,认为企业的规模建设可以提高行业内的市场集中度,从而正向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发展[1],但Pavitt运用英国企业数据得出企业规模和市场内的创新能力建设之间不存在相关性[2]。由于中国国情特殊,就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验证。
5)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与对外开放程度有关。
我国医药制造业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对外开放能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外资医药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迫使国内企业重视品牌和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6)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与政府的科技投入力度有关。
就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能力不高的现状,政府对于医药行业的支柱显得格外重要,政府的科技投入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也能提高行业的整体实力,带动行业研发的积极性,保障行业的正常竞争。但是如果国家的资金扶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反倒使得行业内竞争混乱,技术创新难以提高。
3 分析变量及数据来源
3.1 变量的选取
根据上述假设,结合本文研究方向,现选取以下指标作为测度因素的解释变量(表1)。
3.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0-2010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收录相关数据,因8个省份数据缺失严重(青海、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海南、贵州、),不能满足建立统计样本需求,故样本数为23。
4 回归模型建立
4.1 面板数据模型及回归方法分析
面板数据是用来对一个给定函数中的每一个变量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特征进行观察的方法。设Yit为被解释变量在截面i和时间t上的参数值;Xjit为第j个解释变量在横截面i和时间t上的参数值;?it为横截面i和时间t上的随机误差项,bjt为第i截面上的第j个解释变量的模型参数;ai为函数的截距长度。即:Yit=ait+b1iX1it+b2iX2it+…bkiXkit+?it。面板数据模型中常见的是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测量前需对各个变量进行豪斯曼检验,来确定具体使用哪一种效应模型。
4.2 设定模型
套用面板数据的基本计量模型加入影响因素的变量指标,本文所要研究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具体表达式为:Yit=a+b1RD+b2HUMAN+b3GROW+b4SCALE+b5FDI+ b6GOV+?it。其中,Yit表示创新效率的变化率;b1至b6的模型参数分别为表1中不同测度因素对应的变量名。
4.3 数据处理及检验
4.3.1 豪斯曼检验
豪斯曼统计量根据参数设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的关系满足:个体效应的变化与回归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H0为随机效应模型;或满足个体效应的变化与回归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H1为固定效应模型。如表2所示,W统计量的3个统计检验值(7.74、11.91和5.31)均小于X20.01的临界值(20.09),F统计量在1%临界值表现显著(1.95),本研究中随机效应模型是适合本方程的估计方法(表3)。
4.3.2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结果伪回归,本文分别选用可以显著检验出伪单根的IPS(im-pesaran-shin)检验、崔仁(In Choi)检验进行伪回归检验(表4)。结论为:各个数据序列在单根检验下为平稳状态,不存在单根和伪回归现象,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4.4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及分析
通过豪斯曼检验和单位根检验,可以做回归分析,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估计(表5)。
实证结果表明,在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变量控制下的回归结果在1%水平下通过检验,技术进步的变量控制下在5%的水平下通过检验,本结果可以作为参考,具体表示为――
1) 对技术创新效率变化率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行业成长能力、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3个变量,这3个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变化率都是正向影响,显著性水平检验为1%、10%、10%;
2) 对技术效率变化率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人力资本的素质、研发资本投入强度和企业的成长能力水平的投入3个变量,显著性水平检验为10%、10%、1%,其中研发资本的投入强度是正影响,而行业成长能力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强度是负影响;
3) 对技术进步变化率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医药制造业企业的规模和政府的科技投入力度这两个因素,企业规模因素是负向影响,政府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因素是正向影响,这两个因素都是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1)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高低与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呈正向相关
结论表明,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对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技术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这表明我国近年来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呈正向相关,而技术进步效率呈负相关表明企业在投资时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自己的投入方向。
2)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与人力资本投入多少无明显关系
科技人员素质除了提高技术进步效率以外,对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并未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选取指标为科学家、工程师的人数与科技人员总数的比值为变量来做面板回归。投射到目前的医药行业中来,即目前行业内的高技术人才没有发挥出创新作用,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专业人才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浪费。这可能和我国大多企业靠仿制药起家,从业人员大多在做含金量不高的仿制工作造成的,企业没有一个创新氛围,科学家即便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
3)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与行业成长能力高低无明显关系
行业成长能力与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呈负相关。本文选取的指标是利税与产品销售总额的比值,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医药产业的行业成长能力对于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影响不明显。就我国目前医药市场上的现状,企业对于产品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欠缺,工作重点放在含金量不高的仿制药技术上,对于创新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周期抱有消极希望,将重点放在短期收益快、便于市场流通的低水平生产线上。这种现象不但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表明目前整个行业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
4)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与企业规模大小无明显关系
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具有负向作用,与技术效率变化率呈正相关。本文选取的指标是利用行业年末固定资产原价与企业总数的比值,这说明,就测试的23个省市的数据来看,企业规模的大小对于技术创新效率无显著关系,大型企业虽然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并不一定能改进资源配置和相应的技术创新。另外,自1988年我国正式推行GMP以后,逐渐淘汰大批企业,造成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或荒废,这一现象也是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不能较快提高的因素之一[3]。
5)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对外技术的引进呈正相关
对外开放程度对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水平都有推动作用,这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通过规模重组,缩紧了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差距,通过对外企的创新能力模仿、学习以及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国有医药制造业在与外资企业进行交流的同时,能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缩小差距,促进国内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国有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带来更大的企业效益。
6)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与政府投入力度无明显关系
政府科技投入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效率呈正相关,但与技术效率变化率呈负向相关。这一结果表明近10年来,政府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投入了很大贡献,并且对于行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进步是起推动作用的,但对医药制造业的整体发展作用仍不明显。政府的资金投入在行业内并没有被合理地利用,如何提高资金的利用能力还有待解决;应正确利用政府的扶植政策来辅助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能本末倒置,从而导致企业技术效率低下。
6 结语
用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对所设定的6个假设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强度对我国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正向相关;人力资本方面存在人才浪费的现象,并没有对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起到明显作用;政府应该正确引导,合理分配行业内资源,避免市场扭曲和不良竞争,从而导致了技术创新效率的低下;区域对外开放的引入给国有医药制造企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政府对医药科技经费的投入发挥了导向作用和平衡作用,有效地做好政府资金在医药科技发展中利用,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参考文献
[1] 项莹, 曹阳. 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 上海医药, 2013,34(3): 49-51.
[2] Pavitt K, Robson M, Townsend J. 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UK companies 1945-1983[J]. Manage Sci, 1989, 35(1): 81-99.
篇9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119-03
1 研究背景
1.1 发展现状
198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增长。然而,我国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6.6%,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己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现代服务业主要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依托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另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同时,先进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中极具竞争力的部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逐渐显露出来。先进制造业包括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也包括采用更为先进的制造技术改造后的制造业。根据国标行业分类,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6个行业列为先进制造行业。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荣晓华(2006)提出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关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的研究在国外尤为盛行。
Daniels(1985)通过对英国现代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研究,认为投资成本是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功能水平[2]。而有关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则最为丰富。
Miller(2001)的研究表明大伦敦区聚集了全英国最重要的服务业集群、伦敦市中心的商业集群、伦敦市区的金融服务业集群、伦敦区的电影、电视等媒体制作集群[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提出制造业企业要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抢占技术高地从而获得竞争优势。S.E.Gouvea da Costa(2009)认为企业因为同竞争对手竞争的需要而谋求技术进步,但也应当根据自己本身的组织结构选择合适的先进制造技术[4]。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分析方面:龚唯平(2008)认为先进制造业是市场网络组织体系、生产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具有先进性的制造业生产系统[5]。
先进制造业的行业评价方面:郭巍,林汉川(2010)选取北京市2008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评价各个制造业行业的先进性程度[6]。
由上可知,虽然国内外对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相关研究都比较丰富,但是国内文献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来总结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采用数学模型、经济模型和数理统计工具来分析和预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和劣势的研究较少。
2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定量分析
2.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我们对数据的研究主要从相关性及因果性出发,主要有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保证相关细分行业的相关性分析,我们选取的时间跨度为1994~2012十年间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武汉市统计年鉴》。
现代服务业(S)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S2)、金融业(S3)、房地产业(S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S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S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S8)、教育(S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1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S12);先进制造业(M)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通用设备制造业(M3)、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医药制造业(M6)
本文,我们选取各行业的增加值,并分别对其进行GDP平减。另由于本文数据是从1994年开始按1994不变价计算,用GDP价格缩减指数除以现价GDP,便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GDP价格缩减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2.2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
2.2.1 相关性分析
根据1994~2012年的相关数据,武汉市生产业与制造业走势趋势大体相似,因此初步判断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运用SPSS相关性检验,我们得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Pearson相关性达到0.992,因此可以认为两者高度相关。
2.2.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我们从定量角度说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互相推动,共同促进武汉市GDP的增长。
2.3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关系
2.3.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1。
表中,现代服务业(S)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相关性系数为0.662,其他各细分行业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因此从定量角度,我们可以认为,S与M各细分行业高度相关。
2.3.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因果影响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以外的其他细分行业均互为因果。
2.4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关系
由于相关性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分析建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段上才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对现代服务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细分行业,通过这些细分行业相关性与因果分析,探究具体情况。选取的细分行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①现代服务业这六个细分行业统计口径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数据具有连续性;②这六个细分行业总体GDP占现代服务业总体比重较大。
2.4.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2。
上表显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部分细分行业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38、0.986、0.986、0.980、0.961、0.995,均大于0.9,因此从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存在显著相关。
2.4.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同样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因果影响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在滞后为4时,导致先进制造业的进步,但是反过来,先进制造业整体GDP的增长,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没有关系。
先进制造业(M)与金融业(S3)互为因果,同期共同影响。先进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没有双向因果关系,但存在明显、持续的单向影响。
先进制造业(M)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在滞后期为3时,互为因果;滞后期为4时,教育(S9)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交叉影响,滞后期为2时,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先进制造业的进步,而在滞后期为3时,这种促进作用不明显,反过来先进制造业推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发展,如此反复。
从相关性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存在显著相关。
2.5 细分行业间的关系
通过整体现代服务业GDP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GDP,整体先进制造业GDP与现代服务业部分行业GDP相关性与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大部分变量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和不同滞后期的因果关系。将先进制造业(M)与现代服务业(S)各细分行业相关性、因果关系分别分析,得到更明了的结果。
2.5.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3。
上表表明,S、M各细分行业间相关性系数大部分都在0.90及以上,因此,我们可以推出,各细分行业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5.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
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在滞后期为1时,都显著促进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的增长;
在滞后期为3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促进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金融业(S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
滞后期为4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影响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的GDP的提升。
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
在滞后期为3的时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是金融业(S3)GDP增长的推动因素,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GDP增长推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进步。
在滞后期为1时,它促进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其他行业的GDP增长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发展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③通用设备制造业(M3):
滞后期为1-3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房地产业(S4)都促进通用设备制造业(M3)的发展,反之则不成立,即这种影响只是单方向的;
在滞后期为1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拉动通用设备制造业(M3)的发展,而在滞后期为3时,通用设备制造业(M3)反过来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
通用设备制造业(M3)与教育(S9)的GDP增长在滞后期为2时互为因果,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在滞后期为1时互为因果。
④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
仅在滞后期为4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促进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的发展;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与金融业(S3),房地产业(S4)在滞后期为2时互为因果;
滞后期为1-3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均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而教育(S9)仅在滞后期为3时,推动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的GDP的增长。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在滞后期为1时,导致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进步。
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分别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GDP增长互为因果,在1-3期,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业(S3)的进步,而反过来,房地产业(S4),教育(S9)在滞后期为1-3时,影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的增长。
⑥医药制造业(M6):
在滞后期为1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促进医药制造业(M6)的进步,而在滞后期为4时,医药制造业(M6)反过来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的发展;
医药制造业(M6)仅在滞后期为3时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滞后期为1-3时,房地产业(S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均促进医药制造业的进步;
滞后期为1和4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拉动医药制造业(M6)的GDP增长;
教育(S9)仅在滞后期为1时,促进医药制造业(M6)。
即医药制造业(M6)与现代服务业各行业没有必然的互为因果关系,但是在一定程度、不同的滞后期对现代服务业某些细分行业有一定的单向或者交叉影响。
3 结 论
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细分到各个具体行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行业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从整体层面,现代服务业整体GDP与先进制造业整体GDP增长在滞后期为3时互为因果,并且这种互为因果表现为同期影响,融合发展。
通过现代服务业整体GDP与先进制造业六个细分行业的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除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GDP增长与现代服务业GDP没有必然的同期因果关系外,先进制造业的其他五个细分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均在同期与现代服务业存在着显著的同期互为因果。
无论是整体层面,还是整体与细分行业的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都表明,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到各个细分行业,如果影响,整体层面的因果关系是由哪些细分行业之间的互为因果、单向因果或者交叉因果导致。通过现代服务业部分细分行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具体的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整体行业间细分行业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 荣晓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1).
[2] Peier W.Daniels.Sevice industries:a geographical appraisal[M].New York,1985.
[3] Miller,P.et al.Business clusters in the UK-a first assessment,Volume1,Main Report[R].Dept.of trade and Industry,2001.
[4] Sergio E.Gouvea Da Costa.Strategic selec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MT),based on the manufacturing vision[J].IJCAT,2009,(27).
篇10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1日
一、引言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十一五”以来,天津市三次产业的产值都出现了较大增长。从产业结构分析来看,2008年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为1.9∶60.1∶38,出现了“二三一”格局,说明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但第二产业仍是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兴产业优势不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产业布局重新调整,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以及国家为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所制定的优惠政策,都为天津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优化天津产业结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应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天津三大产业结构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提出天津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二、基于区位商分析天津的产业结构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LQ■=■
式中:i为第i个地区;j为第j个产业;Lij为第i个地区、第j个产业的产出指标;L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
当LQij>1时,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LQij值越大,该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
当LQij
当LQij=1时,则表明该地区该产业专业化水平与全国水平相当,供给能力恰好能够满足本地区的需求。
本文利用动态和静态指标从两个角度对天津市产业区位商进行分析,考察天津市的优势产业。首先通过整理、计算数据得出三次产业1998~2009年的区位商,动态分析了天津市产业优势的变动趋势。由于第二产业仍是天津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故对工业内部统计行业进行了静态计算与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天津统计年鉴》。
(一)天津市产业结构总体分析。1998~2009年天津三次产业区位商,见表1。(表1)可以看出:
1、第一产业:从总体上看,在这12年中天津市第一产业区位商小于1,说明天津市第一产业专业化程度在全国水平之下,处于比较劣势地位,需要从区外调入或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变动趋势来看,天津第一产业区位商逐渐变小,相对弱势越来越大。
2、第二产业:从总体上看,天津第二产业区位商一直大于1,说明天津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意味着天津第二产业生产集中,具有规模优势,发展很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意味着天津第二产业产品除满足本区域需求外,还对外提品和服务。从变动趋势来看,区位商值基本呈递增趋势,比较优势逐渐变大。
3、第三产业:从总体上看,区位商值一直大于1,说明天津市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其规模具有比较优势。第三产业的产出不仅能满足本区域的需求,还可以向外供给产品和服务。从变动趋势上来看,天津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基本递减,说明区外比较优势在逐渐减弱。
综上分析,天津市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始终处于比较优势地位。
(二)天津市工业内部行业分析。为了更进一步地分析天津工业内各行业的优势情况,现对以下各行业区位商进行计算,其结果见表2。(表2)由此可知:
1、2005年天津市工业行业中,区位商大于2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的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区位商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是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其他行业区位商小于1,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2、2006年天津市工业行业中,区位商大于2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的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区位商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他行业区位商小于1,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3、2007年天津市工业行业中,区位商大于2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的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区位商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是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他行业区位商小于1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综上分析,在天津市的工业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始终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一直具有比较优势。其他行业基本处于比较劣势地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依据前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静态角度看,天津市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专业化水平在全国水平之下,处于比较劣势地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始终处于比较优势地位,专业化程度较高。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天津市第一产业相对弱势越来越大,第二产业区位优势逐渐变大,第三产业比较优势越来越小。
2、天津市第一产业专业化水平在逐渐减弱,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属于重化工业,而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属于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这说明天津的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而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减弱,所以提高第一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继续增强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一二三”的产业格局,是今后天津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二)建议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三产互动体系。农业方面,首先应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沿海都市观光型现代农业,提升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水平。其次,应加强科技力量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绿色生产功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业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提高生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在服务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生产、物流和消费等服务业领域,要实现服务业的生态化转型,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等,减少中间环节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与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2、明确工业的支柱性战略地位,并逐步实现工业生态化。工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性力量,因此应继续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地位,同时还要促进具有比较弱势行业的发展,以优势行业带动弱势行业,以使天津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达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毅,汪波.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J].宏观经济管理,2010.11.
- 上一篇:税收筹划发展前景
- 下一篇: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