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经济转型 商业经济 创新发展
在这几十年中,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目前也正处于一个较为关键的经济转型时期。如果我们回顾以往经济发展的大体状况,不难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多依靠社会劳动力,并以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大程度损耗作为代价,而面对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过去的模式显然无法适应当前时代。所以,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努力转型,以求建设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经济模式。
一、经济转型
(一)概念
经济转型主要是在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上的转变,通俗来说,就是将现有的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变的关键因素为:转型目标模式、转型初始条件、转型过程方式以及转型重要条件。而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的模式、发展的要素、发展的路径等等。纵观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新型工业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在经济转型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而我国在九五计划的时候也已经提出了经济转型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转型并不是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会发生的情况,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都需要经济转型。即便是拥有完善的市场体制、经济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他们的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结构也并不是十分完美,仍然需要通过经济转型来让自己的经济制度趋于更合理、更完善的状态。
(二)内涵
经济转型需要依附于每个国家,这也意味着每一个国家经济转型的内涵就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内涵进行一定的探讨:
首先,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正在逐渐放缓,其目的在于有充分的时间精力来对我国经济产业进行优化升级,更能够保证优化的全面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得到充分的调整。同时,因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增幅还不能够到达转型之前的经济增长幅度,所以还需要依据当前的经济机制以及发展状况来寻找一个新的增幅平衡点。
其次,我国所谓的步入新的经济发展机制以及发展状态还仅仅是一个表象,仍然有一些旧的经济发展机制以及发展状态需要彻底摒弃。因此,当前中国面临经济发展较为动荡的局面。不仅需要尽快找到合适的定位,还需要将经济转型的时限缩减。
二、经济转型条件下我国的商业经济发展
首先,我国的商业经济曾在较长的时间段里以一种病态的方式运行。在计划经济中,我国希望通过政府补贴来扩大销售,但是这只能够实现空间上的购买转移,却没有从本质上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这也表示,我国还没有真正的应用经济转型思维来面对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所以,在经济转型这一条件下,我国商业经济在进行创新发展时一定要拥有适合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和思维观念,商业经营活动以及政府的商业制度安排也要符合市场的规律。
其次,在经济转型这一条件下,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正朝着时尚、高质量、高服务的方向前进。而随着服务质量与商品品质的提高,消费质量也将进一步升级,我国的经济也就能够得到良好的转变。
三、经济转型条件下我国的商业经济发展的创新方向
我国的商业经济发展的创新方向首先就需要符合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商品的流通产业发展以及宏观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具体来说经济转型条件下我国的商业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重视政府的职能以及市场的调节对商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因此,可以下面几部分的概括内容中来考虑如何科学处理政府调节职能同市场配置之间的关系: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通过调整经济增长的速度能够保证商业经济的质量;通过提高建设诚信体系、优化商业环境、调整政府职能、提高商业经济法制等方面科学、规范协调政府职能同市场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在市场规划以及市场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以合理的措施来改变流通经济,进而打破市场的分割状态,最终推动市场经济的统一发展;协调好新出现的电子商务同实体商业之间的发展关系;明确适应未来消费者需求的零售商业销售的模式。这些都是在经济转型条件下发展我国的商业经济需要考虑与面对的问题。
需要重视诚信体系的建立以及商业模式在未来商业经济发展创新中的重要性。因此,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合理考虑:怎样有效发挥政府职能,进而确保商业经济模式调整,并最终实现商业环境的稳定与和谐;怎样落实家与卖家之间的诚信体系的建立;怎样提高适应商业发展趋势的改革发展,进而保证市场处于成熟的状态;面对新型电子商务的崛起,中国应当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怎样在经济转型这一条件下,确保电子商业能够同实体商业相互平衡;怎样确保自营模式能够在经济转型的条件下本质不会改变;怎样优化当前商业经济环境;怎样改变思维模式,将“病态”模式转为常态。这些都是未来商业经济发展创新中需要考虑与面对的问题,而这也给未来经济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发展要做到合理创新形成新的动里,保证未来的商业可以适应时代要求。而我国商业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在经济转型这一条件下在面临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因此,中国只有勇敢的面对挑战并牢牢的把握住机遇,才有可能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明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交易机制与市场治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
篇2
关键词:商业企业 电子商务 传统商业模式 相互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引发市场商机出现了新的变化,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开发利用,带给企业经营管理上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迅捷,其中一些电商企业如鱼得水,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创造出传统企业要付出几倍时间才可获得的财富和社会影响。同时,传统企业也因接纳和利用电子商务获利,而自身也受电子商务的挑战,毕竟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在经营管理的链条上存在很多不契合之处。从市场传递出的商机讯号看,尽管电子商务对于我国的商家来说有着是是非非的说法,利用和开展电子商务的经验还很缺乏,但电子商务的生命力是旺盛的,传统商业模式一统商品流通天下的局面必须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模式的比较
(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在网络的平台上实现商品交换的活动。对传统商业活动加以改进,使各环节具有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网络购物”即是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大部分品牌服装,都在网络上有销售,减少了地域局限性,网络购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对顾客来说可以享受利益最大化,方便又快捷。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进而掀起了一股“网购热潮”。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如今,人类进入“后工业化革命”时期,亦称为“网络经济”时期。电子商务正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网络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与资本的结合。电子商务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到如今已经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一为Internet企业的兴起(网络服务提供)。二为传统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兴起,分为三类:B2C(企业与个人),标准化、品牌化是所销售产品的特征;B2B(个人与个人),如网上拍卖等;B2B(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如网上采购等。三为传统的大型百货零售商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四为耐用消费品和投资类产品供应商进军电子商务。
(三)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的优缺点
电子商务具有地域上的优势,突破了空间局限性。使消费者坐在家里就能选购自己心仪的产品。电子商务缩减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了成本。省去了传统商务开店面、装修、储存、管理人员等费用,节约成本,也就形成价格优势。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更多。第三方平台的兴起为电商提供更多机会。而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也有其缺点,一切都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是顾客看不见摸不着商品实物,另外就是支付的安全性。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分析
(一)颠覆了传统商业营销观念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来实施自己的商业活动,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来与消费者沟通,电商企业只有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有效率地开展营销活动。互联网是电商企业不可缺失的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媒介和生产工具,没有互联网就没有电商企业。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传统商业对于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也不仅仅在过去的经营模式下进行,利用网络对于客户需求进行了解和掌握的形式也必然被使用,在利用网络实施营销活动这个意义上,电子商务和传统商业模式都不应被忽视。在现实情况下,缺失了对网络利用的商家的经营管理效率一定是低效的。无疑,利用互联网的经营管理模式显然是电子商务明显特征。
(二)对传统商业价格体系的冲击
在当前的电子商务时代,厂商直接面对消费者,简化大部分中间环节与过程,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能够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使消费者获得更大利益。商家利用互联网渠道,、筛选和获得各种资讯的成本都非常低,并能在短时间内让广大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顾客发自内心地自主去选择,使生产者与顾客,即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交易,越过了中间商。顾客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中占有主导地位。电子商务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避开了传统销售中间环节,使买卖双方直接接触。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从而形成低价,对传统商务产生一定的冲击。其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具有价格优势,而传统商务则面临很大程度的冲击。只能利用网络一再降低成本,来获得和公布众多的广告信息进行品牌宣传,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以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集中精力改善内部管理,培养人才等。任何商业模式都是一种资金流的体现,完善的资金流动可以加快公司的发展速度。但在传统模式下,这种竞争体现得并不明显。就这一点而言,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是一种巨大的影响。这样降低成本的运营方式容易引起恶性竞争,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但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扩大发展的一个机会。有利有弊。
(三)对传统商业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上层领导与下级员工之间若要进行交流,需通过中层管理人员,作为基层和高层的桥梁与纽带,起到承接作用,呈现为垂直型的管理模式。电子商务中利用网络,高层领导可以随时直接了解下面的情况,基层可以直接与高层对话,这就弱化了中间管理层的功能。凡事有利有弊,高层领导直接与员工接触交流,可以拉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距离,使领导的形象更具有亲和力。同时高层领导和员工直接对话,更容易吸引员工,激发其工作活力。但电子商务以速度取胜,这样做容易造成命令前后不统一,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使其陷入低谷。(四)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政策、法规的挑战电子商务售假时有屡屡发生,消费者深受其害。比较轰动的东京315苹果手机事件中,一位刘姓消费者在京东购买了一款Ipone6plus手机,网站对这款手机的摄像头宣传与事实不符。京东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说法,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假货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不断被爆出,不能不说,电子商务在管理上确实存在漏洞和缺陷,亟需提升和改进。
三、传统商业如何应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一)把握时机,对外主动联网,对内流程再造商机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主观争取的。
从传统商业说来,必须快速适应信息时代经营管理的客观环境,对外主动联网,一是建立自己的网站平台,包括企业的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以及售后服务;二是主张与生产企业共同建立起战略联盟网络。对内流程再造,是企业发展重要的环节,就是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剔除掉不具有价值的那部分,使利润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起一体化管理销售系统,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物流的配送管理,柜台的出租承包等。目前,还有大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不够积极,他们认为开展电子商务的因素还不是很成熟。即使这样,也应利用好网络这个大平台,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提升客户拥有率。否则,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传统商业就只能望其项背,难以与之进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了。
(二)完善商业信息支付体系
完整的电子商务体系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于一体,任一步骤都要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商业模式,支付手段不使用现金、支票等,而是利用电子货币在网上进行支付,如电子支票和数字现金等,这就要求金融业尤其是银行的有效配合。但目前我国银行的电子化水平、网络运行现状,形成了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因此,完善商业信息支付体系是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顺畅发展的现实问题,
(三)推动物流配送体系社会化
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具有孪生关系,电子商务的高效运营依赖于物流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电子商务的物流需要满足其品种繁多、批量较小、批次过多、周期较短的特点,而且,电子商务物流的组织难度和成本都较高,物流企业与之适应必须改变对待传统商业模式所形成的惯例,对自身的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物流业的新的经营模式出现,这就是“第三方”物流形式,这种物流业的营运方式要求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更富有效率地利用计算机通讯网络,将物流中心与制造商以及顾客的联结更为和谐、便利,实现分散生产和集中送货,对物流成本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对现行法律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为了能够让电子商务不中断发展,并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国家都进行了电子商务法律的制定。由于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活动,任何国家制定的电子商务法,都有可能成为基本法律,因此,我国应追随世界电子商务脚步,融入世界电子商务浪潮。
四、结论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不管是从产生还是发展上,都有许多新的特征。对传统商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飞跃。其颠覆了传统商业营销观念,降低了企业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从而形成低价,对传统商业价格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也对传统商业管理模式带来影响,对传统商业政策、法规同时造成挑战。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商业领域开辟一片全新的景象,作为网络时代新型的营销模式,未来商务的发展方向必有电子商务的一席之地,最终不仅能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更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虽然拥有一定的客户群,但传统商业模式仍被多数人所认可,很多消费者还是秉承那种实物触手可得的消费理念,还不能够完全接受虚拟消费的电子商务模式。因此,只有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模式结合起来,才能带给商业企业一个不一样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徐伟.浅谈电子商务对传统市场营销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9):235.
[2]贾丹阳.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J].电子商务,2013(1):15-16.
篇3
简介
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是台湾的新兴产业,如图1所示为台湾在近7年来投入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产业的学术研究单位与企业数。台湾在2010年的台北花卉博览会内展出植物工厂之后,民众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后续通过媒体持续的追踪与报道,工商业界开始认识此技术的优势,于是有了台湾的第一波投资热潮并持续至今。台湾以中小企业投入为主流,目前的最大厂是日产4000株,其次为日产1100株。
台湾在2010年仅有一家学研单位与十余家企业投入此产业,到2015年底已有十余家大学与研究单位及将近百家企业投入此产业。其发展不可说不快速。除了环境因素与社会需求之外,台湾学研界在农业自动化与机械化的研究历程与光电产业、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经验都是促成植物工厂产业在台湾迅速发展的原因。社会情势与全球趋势的推波助澜都是这一波热潮由东亚向全球快速蔓延的主因,植物工厂已被视为是解决全球面临资源有限、环境永续、食物无缺的三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涉及科技的整合与创新,其低风险与高产能且兼具节能、环保、节水、省地等优势吸引了许多科技人,更吸引工商企业与金融管理界人士的投入。然而,低风险的量产并无法保证企业的获利,台湾的相关公司投入年资尚浅,短期已经获利的公司多数也将获利持续投资以扩大经营规模,亦有投资失利退出经营者。尽管如此,投入者仍是络绎不绝。缺乏谨慎规划与短视的投资,没有合宜的商业经营模式,多半难以永续经营。台湾曾经的最大厂为日产60000株,但经营不到两年已经结束营业,除了厂房、设备与财务的规划不当之外,环控与栽培技术欠佳,过度乐观的销售规划等都是失败的主因。
商业模式――产品与包装
与传统田间或温室生产的蔬菜相比,植物工厂产品的包装通常较为亮眼,文宣上强调洁净、健康、营养、免洗、方便之外,多数还会强调产品本身无农药、无重金属、无尘土、无虫卵、低生菌数、低硝酸盐等特色。植物工厂的产品分为生鲜与加工品两类,生鲜品有整株销售譬如莴苣类,以固定重量的袋装方式销售,有散叶方式销售,譬如多种莴苣叶片混合的盒装方式销售,也有以幼苗嫩叶的盒装或杯装方式销售。包装分密封与非密封两类,使用包装袋者多为整株销售,有些不含根不含海绵、有些含海绵不含根、有些则连根且带海绵,有密封与打洞透气包装两种方式,非密封包装者就无法宣称可以免洗生食。盒装或杯装都采用密封方式,部分厂家还提供沾酱。部分代销厂家环保意识较高,会要求植物工厂业者使用可生物分解的塑料袋、盒、杯。标榜“免洗即食”的生鲜产品必须符合生食的洁净标准,方便煮、立可食为商标名称,强调是在地生产的食材在营销上也非常重要。
加工品的销售则更是多元,包括蔬菜粉与含蔬菜成分的冰淇淋、面包、面条、果汁、洁肤香皂、护发香皂、面膜、营养补充剂等。视添加的蔬菜种类,价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譬如添加莴苣成分或添加冰花成分的面条,后者的价位高出前者许多。
商业模式――产品销售
产品的销售方式包括会员制的小众族群、网络商城的大众族群、附近餐厅、超市等。餐厅包括直营餐厅或是纯粹是他人经营的餐厅。后者的进货价通常不高,所以多数获利良好的植物工厂都会有自己的直销管道,包括自主经营的餐厅或直销给公司本业内上下游客户,或是小区内商办大楼内的客群。直接出货给他人经营的餐厅、卖场或是超市,通常获利较差,因为有上架费用的成本需负担。B2C(Business-to-Consumer)的直接销售模式会比传统需经过中间转手才到消费者手上的B2B(Business-to-Business)销售模式更适合植物工厂。
冰花在台湾是新兴的食材,是植物工厂产业兴起之后才引进台湾栽培,由于略带咸味且口感类似台湾莲雾,颇受消费者青睐。生鲜产品可以是小芽或大叶。由于价格偏高,只在消费者顶端族群间流行。厨师们的创意料理手法也是冰花能迅速打开知名度的原因。这些创意料理包括搭配小芽的冰淇淋、果汁、鸡尾酒、鸭胸肉等与搭配大叶的虾松。近期小芽还被应用在调酒师族群,经过松木烟熏、酒浸的创新食材处理方式,冰花的风味既多元又新奇,颇受年轻族群的喜爱。
某房屋营建集团引进植物工厂的概念,透过在家庭内营造绿色生活的概念,在小区内创造绿色小区的理念,在房地产普遍低迷的年代创造销售佳绩。其主要做法就是在家庭内提供家电式的植物栽培机,可以用来种短期叶菜、香料作物或小型果菜类;也提供家庭内具空气清净功能的绿墙。小区内则利用一小块公共空间来栽培小区内住户所需的小苗,此空间由新创的服务公司负责经营,不仅提供小苗,也可提供栽培需要的相关资材包括种子、海绵、营养液等。
有多家公司投入家电式植物栽培机与室内绿墙的制作与销售,也有公司专注于提供室内鱼菜共生设备。有多家餐厅、连锁有机商品专售店、农产品展售中心等附设小型植物工厂让消费者看到蔬菜的生产过程来吸引消费者,其规模可以小至不到1 m2的多层书柜,或是约150 m2的小规模量产床架。
对于具备建厂能力的公司,多数会有示范厂,少数只有办公室与行政人员。示范厂规模亦有大有小,有些仅展示空的栽培架与零星几株明显看得出是应付参观者的作物,有些不仅展示栽培,更同时稳定销售产品给餐厅或超市,展示其不仅具备设厂能力也具备栽培专业。此些展示厂的规模最大也不过日产300株。
投入植物工厂产业者以本业即与植物工厂产业相关者有最佳的立足点,譬如本身即为相关的硬设备提供者,譬如LED灯具、洁净室、空调、电源供应器、冷藏库、水耕设备资材等;或是本业与植物工厂产品的通路相关,譬如连锁餐厅或连锁超市业者。此些业者由于有一个相对较佳的立足点,多数颇具竞争力。硬设备提供者多数都想进入此产业,由自行设厂开始,目标是作为有竞争力的植物工厂整厂输出者,着眼于国际市场。
以下条列台湾植物工厂产业中各业者的经营模式,有些业者经营超过一个以上的模式[1-2]:
量产蔬菜提供自家使用,譬如餐厅业者经营植物工厂量产新鲜、安全、营养的蔬菜给餐厅顾客食用,电子业大厂经营植物工厂提供蔬菜给工与当作礼品给上下游客户,逢年过节不用送烟送酒而是送健康。
量产蔬菜并透过网络销售,也经营弹性的会员制度。所谓弹性指的是其会员资格,除了某植物工厂的会员之外,其他有合作关系的健康取向的社团会员 (譬如某热瑜珈俱乐部) 也自动成为其会员。透过此种异业结盟方式讯息扩大会员人数。会员可有植物工厂连锁餐厅用餐与购物的折扣优惠。
量产蔬菜并销售含蔬菜成分的加工食品,诸如:蛋卷、冰淇淋、面包、面条、面膜、果汁、护肤护发保健香皂、营养添加剂等。
量产蔬菜并兼营有机食品连锁销售或定期供货给药妆店、超市、餐厅等。
量产蔬菜特别是有特殊风味的香料类或十字花科类作物,提供主厨们发挥创意。譬如芝麻菜(Rukola)搭配生菜或Pizza或牛排,罗勒(Basil)可做青酱,芝麻菜或罗勒搭配炒蛋也是绝配,紫苏主要销售日本料理店,薄荷(mint)用于下午茶餐厅,冰花(ice plant) 则有多元的应用,可搭配冰品、牛排、鸭胸肉、虾类、作为鸡尾酒佐料、可酒浸可烟熏,让食材有多元的口味,是主厨们发挥创意的新食材。这些食材的单价都是莴苣的好几倍,但是需求量没莴苣高。
植物工厂业者与建筑业者合作,推动绿色家居生活园区,同时合资成立服务公司在新建的小区内负责育苗与提供栽培资材,包括种子、海绵与营养液等。定期举办栽培、养生、插花、食疗与烹饪等教学课程。
植物工厂业者兼做为家电式植物栽培装置与相关配套资材的提供者。
植物工厂业者兼相关设备提供者,设有小规模示范厂展示其硬件制造与栽培能力,旨在整厂输出。
灯具提供业者,设有小规模示范厂展示其硬件制造与栽培能力,旨在整厂输出。
以货柜式植物工厂为销售主体,锁定种苗栽培,旨在整厂输出。
以货柜式植物工厂为销售主体,锁定草莓栽培,旨在整厂输出。
植物工厂顾问公司,提供咨询与设计,部分设有示范厂,部分仅有办公室。
植物工厂培训课程开授,有企业、协会或学术单位定期办理教育训练课程或论坛。台湾大学每年举办两次应用技术研习培训班,上课总计30 h,连续5个星期六,正在进行第九期的招生,累计培训工商业界人士超过500人。
植物工厂整厂输出公司与租赁公司合作,将部分设备以租赁方式来租用。此方式可降低投资者初始投入成本的压力,后续租金也可用于抵税,是对投资者、建厂者与租赁者三方均有利的经营模式。
植物工厂的屋顶出租给太阳能板公司用于发电回售给电力公司。
尽管在台湾的多数的植物工厂的规模都不大,但业者多元的商业模式展现了丰沛的活力与创意。业者投资的时间都还不长,尚无法真正评断成败。已有显著绩效并不断扩充规模者与惨淡收场者均有之。然而,相同的商业模式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显然多半还需看经营者的基础与市场定位。有优势的设厂者多数是本业就与植物工厂硬件有关联的业者,但有优势不代表能顺利经营。经营成功者必须是栽培稳定且掌握通路的业者。
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水耕/水培(Hydroponics)是发展成熟的技术,在全球有许多园艺作物都是以此技术进行栽培,其优点不在此赘述。然而,在台湾仍有许多反对者,其反对的理由就是不自然,因为水耕使用的营养液使用化学肥料,再加上植物工厂不使用阳光,反对者更有缺乏天地之灵气或不接地气等说法。
坊间有出售植物工厂相关的教科书[4,5]与科普类的图书[6],早期更出版了针对常被问到的24个疑问做出解答与简介何谓植物工厂的宣传小册[3]。这些出版品对于水耕栽培对于民众的疑虑都做了解说。透过文字与电视媒体的倡导等多管齐下的做法,在台湾虽说仍有不少反对者,但接受水耕产品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有部分人士是害怕农药与重金属多过于害怕化学肥料;有更多的人则是认知到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在本质上对植物而言没多少差异,这是教育取得的成果。现阶段植物工厂以栽培短期叶菜、香料、小型瓜果为主,业界也正朝着养生食材的供应者发展,学界则朝着提高植物体的功能性成分与药用成分进行研发。
现阶段在台湾并没有农业团体投入植物工厂产业,有部分农会曾经非常有兴趣,但是都因为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而却步。已投入的业者也苦于有经验的厂房管理者与作业人员难寻,投资人还需要管理厂房让不少人因此而犹豫。尽管大学内农学院每年有训练不少毕业生,但包括教师也没几人对植物工厂有涉猎,本校在迄今五年的推广训练虽已训练超过500人次,但后续调查仅有不到10%从事于相关领域。如果考虑要全球设厂并外派人员去管理与操作,现阶段显然最缺的是人力资源,此点仍需更有效的持续推动。
结论
植物工厂产业在台湾正蓬勃发展,各经营者多元的商业模式展现的创意让人惊艳。虽缺乏官方对产业的投入,但有法规对产业的松绑,无疑的目前的发展成果是丰硕的。异业结盟形成的协会有助于跨域的横向与纵向的整合,增加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合作,也扩大了商机。民众对于使用LED的水耕栽培作物虽少部分人仍有疑虑,但接受者越来越多。植物工厂、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可以是并行不悖的,都各有其优缺点,也都各有其利基点。投入植物工厂产业是现阶段的热门行业,许多人视其为金牛,但是不能审慎规划,不能稳当经营,其也可能是钱坑。就像任何的新兴行业,有早期投入坚持下来的成功者,也有早期就夭折的,有快速进出赚取短期利益的投机者,更有诈骗外行人士的奸巧者。给想投入此产业者的忠告:多问、多看、多涉猎总不会错,没通路请勿投入量产,单打独斗相对辛苦,异业结盟与跨域整合相对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Fang W.Industrialization of plant factory in Taiwan[C]. Japan Protected Horticulture Association.Invited lecture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Greenhouse Horticulture & Plant Factory Exhibition/Conference (GPEC),2014:131-181.
[2] Fang W.Business models of plant factory in Taiwan[C]. Institute of Plant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Invited lecture in the Proceedings of Plant Factory 201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Plant Factory Technology and Indoor Vertical Farming to Urban Agriculture and Future Life,2015.
[3] 方炜.话说植物工厂[M].//农业推广手册第67期.台湾大学 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出版,2011.
[4] 方炜.完全控制人工光型植物工厂[M].丰年社出版,2011.
篇4
关键词:城商行;跨区发展;控股模式;监管现状
Abstract:Th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CB) is a main way to break through the geographical constraints and promot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CB,the risk management of CCB is rather weak. After some cases related with risks,such as Qilu bank bill fraud and Yantai bank case,occurred in recent year,the banking supervisor have begun to carefully treat th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of CCB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CCB.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CB and the regulatory background,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is an efficient path to realize the asset growth of CCB,and the holding model is a reasonable choice at this stage,that is to say,CCB completely own or effectively control micro-credit company and som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ike,other CCBs,Rural Commercial Banks,Rural Credit Cooperative,Rural Banks in order to realize cross-region development. Besides,this paper further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olding mode tha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cross-region development,holding mode,regulatory background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3-0052-06
一、城商行跨区发展及监管现状
银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性,城商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也不例外。但城商行从成立之初便与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存在较大差距,经营压力巨大,优势较小。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城商行将突破地域限制、扩大经营规模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一)城商行跨区发展概况
自2006年上海银行开启跨区发展先河之后,大量城商行纷纷加入跨区发展的行列,通过直接设立分支机构、联合重组、整体收购城市信用社或农信社、参股控股异地城商行或农商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实现了跨区发展。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共有78家城商行实现了省内或省外跨区域发展,占全部147家城商行的53%。其中,实现跨省设立异地分行的城商行达到40家,占27%,城商行跨区域设立的异地分行共286家,其下属的支行更多①。近几年城商行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末,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99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8.8%,而跨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表1反映了2011年资产规模前十位的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1)从资产规模看,城商行近些年发展迅速,排名前十位的城商行资产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其中,排名前三的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恒丰银行(4373亿元)、渤海银行(3125亿元)、浙商银行(3019亿元)②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分支机构设置扩张较快,营业机构最多的是江苏银行,已超过460家;省内分行设置最多的是徽商银行,已达15家;资产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其拥有的省外分行也最多,均达到9家,且北京银行还设有香港代表处。这充分表明,城商行外部扩张与资产规模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2006年城商行跨区发展之后,其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连年维持在高位,除个别年份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外,整体上高于各类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增速(见表2)。
从规模增速看(见表3),2011年排名前十位的城商行较上年增长均超过50%,增长最快的珠海华润银行更是达到180%;而且,增速较快的城商行不限于某一类型,既有规模较大的哈尔滨银行、包商银行,也有中等规模的柳州银行、九江银行等,还有规模较小的北部湾银行;虽然增速较快的城商行大中小银行均有,但从营业机构数量可明显看出,分支机构与资产规模保持相对正比关系,其中,中等银行营业机构较少,在50家左右,虽基本实现了跨区发展,但以省内居多。
以上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商行发展迅速,跨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商行作为一类银行机构,其发展规模差异较大,存在着不均衡性;实现跨区发展的城商行选择的路径亦不相同,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资产规模扩张更快,但城商行跨区发展时选择省内居多,跨省相对较少。
(二)城商行跨区发展历程回顾
监管当局对于城商行的跨区发展经历了“限制—允许—支持—谨慎”的过程。
城商行是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4年以前一直定位于地方性银行,监管层限制其跨区发展。2004年11月16日,银监会公布了《关于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与发展纲要》,为我国城商行的发展确定了新的目标,肯定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上市等发展思路,对城商行此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商行的跨区发展开始进入实践期。2006年2月1日,银监会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开始实施,明确了城商行设立异地分行的基本条件,标志着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政策障碍消除。同年2月13日,银监会出台《城商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正式明确了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该办法的出台拉开了城商行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序幕。2009年4月16日,银监会《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放宽了城商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限制,并调整了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审批流程。同年5月27日,银监会下发《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流程操作细则》和《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审核原则》,对《意见》进行完善及补充。这些政策鼓励城商行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适时进行跨区发展,特别是向西部金融资源缺乏的地区发展。
2006年4月26日,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正式开业,掀起城商行跨区经营的大幕。历时六年多时间,我国城商行跨区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同时,由于规模扩张过快,跨区发展的一些弊端及问题也逐步显现:分支机构集中化严重;集中地区金融资源争夺加剧,扰乱当地金融环境;自身管理不能及时适应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内控管理不健全,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增加等。由此,“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利弊问题”重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监管机构出于金融稳定及金融安全考虑,开始审慎对待城商行的跨区发展,从严审批,使城商行的跨区发展不得不放缓步伐。
2011年7月27日,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方式做出重大调整:将村镇银行审批权限从各地银监局上收至银监会;将挂钩政策从“点对点”调整为“省对省”;明确了银行“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必备条件,调高了设立村镇银行的门槛,使城商行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模式实现跨区发展变得相对困难。2012年6月7日召开的城商行论坛第十二次会议期间,银监会监管二部提出城商行四大发展方向: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特色银行及市场退出等,相比2011年五大发展方向,“全国性银行”已悄然不见。可见,监管层对于跨区发展的态度已经转变,特别是对于跨省设立分支机构更加谨慎。
监管机构的谨慎态度使城商行的跨区发展进入“冬眠期”。2010年,城商行共设立103家异地分行和50家村镇银行;2011年,该数据被改写为28家和10家⑦。与此同时,城商行的资产增速也由2010年的38.2%下降到2011年的27.1%。
由此可见,城商行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依赖跨区发展。城商行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尤其是部分追求做强做大的城商行,其跨区发展的热情不会消退。在当前审慎监管背景下,城商行是暂时放弃跨区发展,集中精力发展已开拓地区的业务,还是另寻它径,间接实现跨区发展呢?我们认为,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说,先入优势非常明显,谁能先人一步进入某一地区,那么在以后的竞争中将会明显占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另辟蹊径实现跨区发展可能是大部分城商行的选择。因此,如何另辟蹊径、曲径通“优”将是现阶段城商行跨区发展需要考虑的重点。
二、现阶段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合理选择——控股模式
就以往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成功案例来看,我国城商行跨区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这也是多数银行的首选模式;二是通过联合重组实现扩大规模、跨区发展的目的,如徽商银行⑧、江苏银行等⑨。但是,近期这两种模式难以实现。除了当前审慎的监管背景之外,还有来自城商行自身因素的制约,跨区设立分支机构需要满足一些硬性指标⑩,如监管评级指标、资产总额、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覆盖率等等。而且,监管部门可能会增加市场准入条件,使跨区设立分支机构难度加大。鉴于此,我们认为,当前“控股模式”是城商行跨区发展的合理选择。
(一)控股模式的流程相对简单灵活
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需要通过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的批准,各种指标、文件的审核等较繁琐,程序相对复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中《关于设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暂行规定》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都有具体的要求。而参股或者控股某家银行或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则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 [11]:如通过与目标机构达成某种股权协议的方式;与目标机构的股东进行交易;借助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等。这些方法受监管层的阻力较小,限制较少,容易操作。
目前产权市场频现银行股权转让,其中不乏大股东的转让,其中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股东自身因现金流问题而作出战略调整,以及基于“上市”的种种预期而进行的股权清理。虽然成交较少,但从一个侧面可看出,通过控股模式实现跨区发展是可行的。
(二)控股对象选择范围广
控股模式中控股对象的选择较多,既可以是城商行,也可以是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
对于规模大一些的城商行,如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其跨区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暂时放缓对其影响不大,并且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消化前期扩张过快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优势,参股或控股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对于规模相对小的城商行,大型银行的引入可看做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利于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城商行还可以通过控股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或小贷公司来拓展小额信贷业务 [12]。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及中小微企业的关注及政策支持不断增加,所以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发展迅速,不论是专注于此业务的小型金融企业还是大型银行都开始关注并设立了相关机构部门,涉足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领域。可预见未来几年此市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商行的初始市场定位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区居民”,虽然前期很多城商行的发展偏离了这一定位,但其与当地经济的关联性仍然很强,相对于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小额信贷领域仍然具有优势,所以城商行一方面应重新回归并做大做好这一市场,同时可通过控股农商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这些更专注于此类业务的机构,进一步扩展其低端市场,培养相关的人才队伍,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三)控股为后期跨区发展奠定基础
参股控股其他机构是在现阶段各种约束条件下提出的,有其特定的现实条件,是一种阶段性选择,目的是为后期更大范围的跨区发展服务。通过参股控股其他机构,可通过与其业务的合作或其他方式,了解本地市场,熟悉业务,搞好与当地政府、企业及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可作为入驻这一地区的前期实践,为后续发展服务。
(四)借助控股对象的“本地化”优势,扩大影响力
客户认可度是城商行能否顺利开展业务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相对于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缺乏普遍的认同度。城商行的地域性特点显著,在当地认可度较高,与当地经济联系紧密,如果城商行蓦然进入某一陌生地区,很可能无法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无法顺利地开展业务。所以前期的宣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控股模式中通过与本地机构的合作,借助当地机构的地缘优势、本地化平台进行宣传,既实现了业务的发展,又起到了加大宣传的作用。
三、控股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跨区发展的六年多时间里,城商行也有参股控股其他金融机构的案例,但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的监管环境宽松,城商行可以直接设立分支机构跨区经营,未在控股模式上投入太多精力;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控股模式的精髓,没有处理好其中的一些环节。通过控股模式实现跨区发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城商行是在原有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城商行组建时期,地方政府是主要参与者,当地政府入股比例普遍高达25%—30%,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而一旦允许其他城商行入驻当地城商行,地方政府的控制权势必削弱。虽然近期城商行的股权结构中政府的比重有一定下降,但政府的态度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二)控股比例“择情而定”
控股的实现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且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也更容易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转变奠定基础。
关于控股比例的问题,美国的《银行持股公司法案》规定,如果持股公司持有一家银行至少25%的股票则视为控制。对于我国则不一定适用,城商行成立时期股权较分散、复杂,但一般当地政府占据大股东的位置,所以要想达到控股的目的,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要有实质的业务开展
控股模式不同于单纯的财务投资,后者是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投资行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套现。而控股模式作为阶段性选择,是为以后的跨区发展做准备,所以并不单单是财务上的投资,更多的是业务、战略的投资。因此,无论是采用合作或者其他方式,必须开展实质性的业务,并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了解掌握当地情况。
虽然银行经营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但各机构间在企业文化、经营特点等方面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地方,所以如果盲目改变某一机构的文化、习惯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前期的业务开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可为后续的实质进入减少阻力。
(四)风险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主题,而对于发展迅速的城商行来说更是如此。近期城商行跨区发展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风险管理出现问题:管理意识淡薄,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没有适应规模的拓展等,致使风险频发。因此,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要时刻警惕违规交易的发生,同时警惕内部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进行违规操作,有效防范各种风险。由于近期发生的案件很多涉及操作风险且数额巨大,越来越引起监管机构及城商行内部的重视,所以应特别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因为操作风险对城商行的影响远远超过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它不仅仅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损害到银行的信誉,而信誉对于处于“两难” [13]境地的城商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最终方向
控股并不是城商行的最终目标,只是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路径选择,其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传统的跨区发展模式——直接设立分支机构。所以当监管层政策放松时,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直接收购被控股机构
对于目标机构处于相对落后地区,或者经营不好的城商行、农商行等,可通过直接并购的方式将其纳入本行体系之中,改组为分支机构;或保留其原来形式进行经营,将本行的理念及管理引入其中,尽快改善其经营,实现盈利。对于被并购的机构来说,一般也有这方面的打算。这是最理想的选择。
(二)独立设立分支机构
对于处于发达城市、经营较好的目标城商行来说,将其完全收购是不可能的。控股银行一方面应该重视以后的合作,利用当地银行的本土化优势,大力发展自身业务;另一方面在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且监管层对于跨区发展放开的情况下,可独立设立分支机构,这样能大大缩短分支机构经营的过渡期,尽快融入当地金融环境,快速实现盈利。
(三)选择退出目标区域
除排名前几位的城商行规模相对较大外,绝大多数城商行规模较小,把自身定位于全国性、区域性银行这样的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应该成为首选。因此在选择目标机构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金融环境是否符合本行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入或退出某一地区、行业。对于当地金融环境不好,或者不符合本行特点、不符合本行发展战略的地区,或者无法很好地融入当地金融环境的地区,从商业银行盈利性的角度讲,退出是最合理的选择。
注:
①资料来源:http:///News/2011712/home/328538074801.shtml.
②资料来源于各银行2011年年报。
③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④国有商业银行2007年以前指工、农、中、建四大行,不包括交通银行,从2007年开始加入交通银行。
⑤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2006年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 恒丰银行、浙商银行;从2007年开始去掉交通银行,加入渤海银行。
⑥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⑦资料来源:http:///News/2011712/home/328538074801.shtml,其中数据包含正在筹建中的机构。
⑧徽商银行按照“6+7”方案进行重组,即由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的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成立。
⑨江苏银行是在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扬州、盐城、镇江、连云港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关于设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暂行规定》规定了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相关标准。
[11]因控股模式中目标机构大多没有实现上市,所以直接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目标机构股票的实用性较低。
[12]本文所指小额信贷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性贷款,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个体工商户、小作坊、小业主。
[13]“两难”指既没有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全国认可度,也没有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赖淑珠,罗曼,孔令戟,杜霞.美国银行业发展的借鉴[J].中国企业家,2005,(14).
[2]郑红梅.中国商业银行的过渡经营模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3]张吉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10,(5).
[4]张吉光.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五年总结:现状、特点及问题[J].银行家,2011,(7).
[5] 穆良平,熊健康.美国银行持股公司职能简析[J].四川金融,1990,(2).
[6]桂蟾.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J].财贸研究,2009, 20(4).
篇5
关键词:上海郊区; 新市镇体系; 市镇商业中心; 社区商业体系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retailing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suburbs . Based on the new town system planning in Shanghai, the retailing development model of new towns was put forward,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goal, guideline, town-retailing center, community retailing system, park stores, and large-scale retailing facilities. Some policies that can promote the main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own were set down, including making and improving town retailing planning, investing the basic retailing facilitates by government, and planning the large modern consumption experiences and commercial park,etc.
Key words:Shanghai suburbs; new town system; town retailing center; community retailing systems
市镇商业是城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含市镇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体系、园区商业和农家店网络,以及为整个城市服务的大型商业设施等。2005年上海提出了“1966”新城镇体系,即1个中心城区,9个新城,约60个新市镇,约600个农村新村。其中,将上海郊区现有的103个镇和3个乡,归并和调整为61个新市镇,市镇商业面对新一轮调整和建设。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中的一种现象,国外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卧城”、外围城市、半独立卫星城、卫星城、技术郊区、边缘城市等多种形式[1][2][3]。国际大都市的郊区化存在特定规律和模式,如法国巴黎[4]。商业郊区化是城市郊区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郊区化的过程中,商业设施布局和商业经营存在一定的时差,即商业设施需要布局在先,当人口集聚达到一定规模后,商业经营才能有效展开。因此,要求人们重视前期商业布局,否则将导致盲目发展、布局缺陷和社会资源浪费等[5][6][7][8]。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法,依据上海城镇体系规划和商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遵循商业发展规律,试提出上海郊区新
市镇商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上海郊区商业的基本分析
(一)上海郊区行政区划和人口经济分布
根据上海现有行政区划,上海市郊区含中心城区结合部、近郊和远郊三个部分。2005年上海市共有19个区县,郊区部分有11个区县103个镇3个乡。其中,中心城区结合部的浦东新区、普陀区、宝山区和闵行区等,共有33个镇;近郊地区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和奉贤区,共48个镇;远郊地区有金山区和崇明县,共22个镇和3个乡。2005年年末,上海郊区近郊地区和远郊地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市的31.4%、37.2%和26.8%。上海的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结合部,达267万人,占全市的46.9%。
(二)上海郊区各区县的购买力指数分析
购买力指数=该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该地区人口的比重。若某地区购买力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的商业吸引力较大,其他地区零售额流向该地区;若该指数小于1,说明零售额的流出。根据2005年数据,以常住人口为单位,计算得到郊区各区县的购买力指数。在城区结合部,浦东新区的购买力指数为0.99,接近1,自身平衡。普陀区、宝山区和闵行区的购买力指数在0.63-0.80之间,显然由于这些区靠近中心城区,部分消费直接流向中心城区繁华都市商业中心。近郊地区5个区的购买力指数0.83-0.95之间,其中南汇区最高为0.95,松江区为0.83。远郊地区,金山区的购买力指数为0.80,而崇明县的购买力指数仅为0.20。值得指出的是,在上述计算中,还涉及另外两个影响因素:一是农村常住人口的收入消费水平实际上要低于全市水平;二是近郊地区还有大量流动人口,每日也产生大量的消费。实际上,上述两个因素的实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抵充的。
(三)上海郊区各区县的人均零售面积分析
就人均零售面积角度看,上海郊区各区县发展不平衡。2005年部分近郊区的居民人均零售面积已经超过全市平均数,如嘉定区和松江区,而2005年该两个区的购买力指数远小于1,这表明商业零售设施的利用率不高,商业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另外,近期未来郊区居民人均零售面积有一个急剧增加的趋势,如松江区、宝山区、南汇区和金山区等。据不完全统计,按现有商业项目的建设速度,2007年上海郊区许多区的人均商业设施将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因而,近期未来上海郊区商业的发展重点,不是推进商业设施的总量建设,而在于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以及加强商业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如崇明县。
二、上海郊区新市镇的规划框架
根据上海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郊区镇和乡的数量有较大缩编,从103个镇和3个乡,缩编到约61个新市镇。这一轮调整中被撤销的市镇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归并到郊区新城建设中,如原嘉定区的安亭镇和南翔镇并入嘉定新城范围;二是溶入上海中心城区,由镇转变为街道,如原普陀区下属的各镇,以及浦东新区下属的部分镇;三是镇与镇合并,如金山的廊下镇。
上海61个新市镇,按主要产业依托,大体可划分为六种类型:(1)制造业服务型。围绕上海重点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的市镇。如浦东新区唐镇,宝山区罗泾镇和月浦镇。(2)农业服务型。以农业园区等为依托,发展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贸易等延伸服务。如崇明向化镇,南汇老港镇等。(3)交通枢纽型。如华漕镇(上海综合交通枢纽),青浦赵巷镇和徐泾镇(西郊门户),浦东新区机场-施湾镇等。(4)旅游休闲型。如青浦朱家角镇、金山枫泾镇等。(5)科教服务型。依托大学园区、科研院所等资源,发展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和科技研发等,如南汇惠南镇,奉贤海湾镇等。(6)中心城服务延伸型。承担中心城区人口疏导、外来人口承载等中心城向外延伸的居住服务功能。如嘉定江桥镇,青浦赵巷镇等。
上海61个新市镇,按人口规模划分,大体有三种类型:(1)规划人口规模大于20万,约有4个镇;(2)规划人口规模10-20万,约有10个镇。(3)人口规模在3-6万人。余下的大多数新市镇,总数约40多个。
上海郊区新市镇行政体系的调整,对于商业发展具有长期的影响。首先,缩编后市镇的单体规模更大,若规划恰当,有利于商业集聚和更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其次,这将引起商业的重新选址定位和调整发展;还有,将促进商业与依托产业和交通配套设施的互动发展。
三、上海郊区新市镇商业发展的模式
(一)新市镇商业发展的目标
根据上海商业发展“十一五”规划①,上海郊区商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以“城市化”引领郊区商业发展,合理布局,形成特色,有序建设,使郊区商业成为上海商业的重要支撑和增长亮点。
“十一五”期间,上海郊区新市镇商业发展主要有四个目标:(1)规划建设和完善新市镇商业中心。协调人口、产业、商业设施、资源和环境等经济要素,开展市镇商业中心建设的分类指导,高起点地规划重点区域和实施精品项目。(2)规范建设和完善社区商业体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建设形成“便利、便捷、安全”的社区生活中心和商业服务体系。(3)建设完善园区商业和若干大型商业设施。(4)建设完善“万村千乡”农家店网络,构筑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网络。
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努力完成20%市镇商业中心的建设,完成20%市镇社区商业改造和建设,即完成约12个市镇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体系的建设,平均每个区县1-2个。其中,力争有50%成为市镇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体系的示范区。
主要遵循的原则有:集聚的原则。通过商店集聚、人流客流集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集聚,产生集聚经济效益。和谐的原则。体现历史文化、产业特色、建筑风格、旅游景点、消费总量、商业功能和商业设施等方面的和谐。便民、利民和保障安全的原则。能够体现较高的信息化、连锁经营、标准化和服务规范。
(二)市镇商业中心的建设
市镇商业中心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和村民日常生活消费所需的商业服务行业,提供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服务对象为本镇居民,以及附近产业园区(工业园区、服务产业和科教园区)的商业中心。市镇商业中心应与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医疗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等协调发展。
市镇商业中心适宜选择在地域中心、人流集中和交通便利的位置。若有轨道交通,应该与轨道交通站点相结合,不宜设置在大流量主要交通干道的两侧。市镇商业中心的形态布局,可采用块状形态,以小型购物中心、大卖场或百货店为中心,配置各类商业服务设施,也可采用商业街形式。若采用商业街的形式,应该处理好商业街和交通的关系,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商业步行街的形式。另外,根据交通位置、旅游资源、外来消费偏好,配置有针对性的具有特色的商业设施。若镇区人口大于20万,市镇商业中心与社区商业中心可以归并设置,或者分开设置。若镇区人口小于20万,市镇商业中心与社区商业中心一般归并设置。不同规模市镇商业中心的功能定位和设置。
(三)市镇社区商业体系的建设
市镇社区商业体系包括社区商业中心,居住小区商业中心和街坊商业等。不同人口规模市镇商业的等级结构、功能和业态组合。在社区商业体系中,应加强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即逐步实现菜市场的“六个化”:购物环境商场化、商品价格大众化、主要商品品牌化、计量器具统一化、菜场设施人性化、管理规范统一化。构建社区商业体系,应该重视综合配套设施和推行服务规范。应相应配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场(库)。店招、店牌、灯光等形象设计宜统一规范设置,与社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菜市场、浴场、餐饮店等对居住有影响的商业网点应与住宅分开设置。菜市场应设置在运输车辆易进出、相对独立地段,并配有停车、卸货场地。社区商业的网点应证照齐全,合法经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地),具有电子支付设施,以及良好的服务规范。
(四)园区商业和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
对于上海市级和区级工业园区,市镇商业主管部门应与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协调,建设和完善工业园区的商业配套设施。工业园区的商业设施配套,应与所在市镇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体系的建设相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于具有广域功能的大型商业设施,如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品牌直销店、物流中心等,应该由市、区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有步骤的开发建设,应该严格土地审批制度,应该开展规范的《商业影响评估》。应该制止各市镇独立规划、按照各自的愿望盲目开发建设的状态。要防止郊区大型商业设施项目的盲目建设。
四、推进市镇商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市镇商业规划
2007年上海将完成61个新市镇和586个居民新村的城镇规划。在此基础上,市镇政府应制定相应商业发展规划。市镇商业规划可以适度超前,但应与市镇发展规模相协调,应防止商业房地产的盲目建设。在市镇商业规划中,应对建筑风格、店招、色彩、绿化、行道树、交通、人流动线、主要商家等,有全面的构想,并分步推进。
(二)加强政府对基础性商业设施的投入
基础型商业是指不能完全通过市场行为进行配置与调节,但是必须设置的业态业种,如菜市场、大众餐饮、大众理发、大众沐浴、维修、废品回收等。市镇政府应将这些商业设施,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加以建设,拥有或控制这些商业设施的产权,确保居民基本需求。上海市政府应面向郊区城镇实施“商业实事”项目,如推进“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通过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将菜市场的标准化管理、卫生要求、商品品牌和连锁经营,向郊区城镇拓展。有条件的市镇,可拓展建设生鲜食品超市,为市镇居民提供更为便捷、规范和安全的消费服务。
(三)梳理和监控郊区大型商业项目
应加强对上海郊区的五大类大型商业设施项目的梳理、监控和管理,即郊区大型商业设施项目(购物中心、品牌直销店、旅游休闲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屠宰场;大型物流园区;废旧物品分拣场等。对于郊区大型商业项目的建设,上海市区(县)两级政府主管部门,要联手监督管理。要建立动态的管理系统,及时统计和监测上海郊区大型商业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情况,防治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四)策划建设大型现代体验型消费团地
上海郊区商业还应该具有为全市和长江三角洲消费者提供郊外休闲消费的功能。为了吸引外来客流和外来消费,同时为上海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新场所,在上海西南或西北通向浙江和江苏的交通干线枢纽点,或者未来与杭州大桥、崇明隧道相连的交通枢纽点,结合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策划建设大型现代体验型消费团地,集大型娱乐设施、品牌直销、旅游、文化体验、现代艺术、影剧院为一体的消费团地。
注释:
①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各区县“十一五”商业规划汇编[R].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编印,2005.
参考文献
[1] 陶希东.刘君德.国外大城市郊区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问题,2003(4):69-73.
[2] 吴国兵.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J].城市问题,1999(6):39-42.
[3] 孙一飞.马润潮.边缘城市——美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J].国外城市规划,1997,(4):28-35.
[4] 黄威义.试析国家大城市巴黎郊区的发展[J].世界地理研究,1998,7(1):59-65.
[5] 孙元欣.国外商业规划理论及评述[J].商业研究,2003(10):13-15.
[6] 保继刚,苏晓波,历时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59(5):427-436.
篇6
关键词:O2O;闭环;发展历程;展望
近年来,O2O概念愈炒愈热,互联网巨头及创业者纷纷涌入,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期抢占这貌似“庞大”的市场。诚然,O2O的繁荣不仅改变着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的营销模式,更改变着人们消费习惯。然而,改变是否一定能带来回报,习惯是否必定创造价值,我们不必过于乐观。
一、O2O的界定与发展现状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介质,在线上为商家与消费者促成线下交易。对O2O平台而言,其产业链涉及到线上与线下,但在须在线完成支付,以便于精确计量平台为商家带来的收益及客户群,提高其议价能力以及完成广告的精准投放。对商家而言,其实质为单项产品适度让利,作为广告费用的转移,在平台商家达到一定数量级以及O2O惯用人群增长停滞之前,通过销量的提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其总体利润。在短期内,商家盈利、客户获得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或服务、平台获取佣金或其他营收,微观层面上形成“三赢”局面。
数据显示,美国线上消费只占8%,线下消费的比例高达92%,市场容量约10万亿美元;在中国,这一比例分别为3%和97%。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41.9亿元,同比增速 71.4%移动互联网经过两年的沉淀和积累,市场正朝向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价值逐渐凸显。眼下BAT及各路豪强纷纷加入O2O创业行列,媒体、商家、消费者反馈良好,加之先培育市场后盈利的互联网思维与美团网实现单季盈利的讯息相碰撞,O2O概念被市场极度看好,大量资本强势涌入,被定义为未来的消费形态,包含着万亿元市场。
二、多数O2O平台竞争的必由之路
市场充满了可能,我们不排除某O2O创业者掌握某些核心资源或通过差异化发展另辟蹊径,在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的可能性。但是,由于O2O商业模式可复制性强,技术门槛低,大部分O2O平台的发展必然无法摆脱以下两条途径:
1.资本的对抗。O2O平台的发展离不开资本以及资本的竞争。在O2O市场大瓜分的竞争中,面对着多如牛毛的竞争对手(其背后是来势汹汹投资者、投机者甚至是赌徒),依靠大量且可持续的资本,挺过烧钱的混战和融资的严冬必不可免。充足的资本和良好的现金流是O2O平台能否挺过恶劣竞争的根本保障。例如,团购平台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上市圈钱利在当下,一种精耕细作立在长远,团购鼻祖Groupon、高朋等属于前者,美团、拉手、窝窝等属于后者。但不论是种类间的竞争还是种类内的竞争,都大大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效率。尽管团购模式有着很好的现金流,但面临恶劣的竞争也不得多轮融资与竞争对手厮杀。
2.完成O2O闭环。O2O闭环是指两个O之间要实现对接。通过线上的营销与推广,把客户群体引导至线下商户进行消费、消费后需要再引导顾客回到网上确认交易(或消费前)或分享体验,其核心在于O2O平台须对全部由自身激发的全部行为进行记录,确保自身对于商家的议价权。无法实现闭环O2O平台无异于一家普通的信息网站。
对于O2O平台闭环的重要性,创业者们早已充分认识。尤其对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巨头而言,与其说O2O平台之争,倒不如说闭环之争更契合实际。两大互联网巨头积极制造各种情境,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体验,旨在率先增加用户粘度,获取O2O竞争先机。
三、O2O市场的生命历程
O2O市场的发展应当有规律可循。以餐饮服务业团购为例,通过分析O2O市场发展进程中所涉及的三个重要角色――线上平台、线下商户、消费者观念、行为以及习惯的变化,对O2O市场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测,为O2O平台发展提供启迪性意见。
1.市场培育期。市场培育期是O2O市场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目前的O2O市场所处阶段。
O2O平台:在此阶段,O2O平台跑马圈地,依靠资本迅速扩张。线下商家的上线率,即本地可团购项目的数量成为O2O平台率先突围的核心竞争力。此时,O2O线上平台重视团购数量、轻视质量的动机强烈,对线下商家缺乏有效监管,用户体验差。由于线上商家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消费者对所消费的服务评价较低,会产生晕轮效应,进而对O2O平台产生负面评价,但这并不影响O2O平台的快速扩展,同理参照平台建设初期假货横行的B2C平台。
商家:价格歧视是同一卖者的同一产品对不同消费者或对同一消费者不同购买数量或不同购买顺序,收取不同的价格则称为价格歧视。O2O平台的推广使得线下商家客源多元化,加之线上与线下具有天然的信息不对称性,线下商家通过价格歧视策略获得最大收益。与此同时,在利润的驱使下,线下商家越来越多的加入到团购平台中,下线商家的网络宣传思维也快速成型。此外,基于目前餐饮服务业同质化严重的现状,多数线下商家的网上客户忠诚度差,多以跑量盈利。
消费者:对消费者而言,O2O购物的生命周期被划分为六个阶段:需求确认移动搜索购买决策移动支付门店消费售后反馈。O2O闭环的产生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需求确认向移动搜索的转换,而在此阶段消费者“服务需求上网”意识逐渐成型。
2.市场成熟期。市场成熟期是O2O市场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O2O市场发展的鼎盛时期。
O2O平台:在资本对抗与闭环之争过后,O2O的市场蛋糕被O2O创业者共同做大。由于团购行业具有马太效应明显、强者更强的特点,少数寡头公司垄断O2O市场。O2O平台开始对线下商家的质量开始着重筛选,确保消费者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此外,平台对线下商家有着极强的议价能力,并拥有大量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数据,O2O平台处于最强势时期。此时,O2O平台的拥有三大主要获利手段:与线下商家分成、广告的精准推送、以及充沛现金流带来的投资活动。
商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由产品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过度,在经济平稳的状态下,餐饮服务业增长至一定规模并保持平稳。本地餐饮服务业的线下商家上线率也呈现出较大规模,绝大多数商家都进行O2O线上推广的尝试,对于新成立商家而言更成为初期宣传推广的标配。线下到线上的整体搬迁,意味着线下商家线上推广意识得以普及,也意味着“三赢局面”的逐渐消失。线下商家市场竞争更加充分透明,跑量盈利的价格战无法在理想状态下盈利,差异化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本地商家在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到其他城市的相似市场环境复制(O2O平台团购销量的公开透明性使得优秀商家更容易被资本发现),形成品牌。
消费者:此阶段消费者“服务需求上网”意识得到普及,外出就餐、娱乐、保健等生活需求优先从团购平台获取了解。团购网站成为消费者日常餐饮、娱乐消费的重要导入端口。
3.市场式微期。O2O平台:本地化特征更为突出,寡头垄断能力增强,不同平台间的团购项目同质化严重。部分具有一定实力的连锁商家出于自利原则的考虑,自建线上购买平台。O2O平台上一部分优质服务商因自身壮大而呈现出流失的迹象。
商家:由于消费日趋依赖于互联网,线上线下信息的不对称鸿沟日趋填平,对待消费更加理性,价格歧视策略不仅不能使得客源因渠道的拓宽而增加,相反线下客源转变为线上客源,最终导致利润水平的降低。此外商家饱和度出现,O2O平台的推广并不能实现销售额的质变,竞争本质回归到产品服务的竞争而非宣传渠道的竞争。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获取本地服务信息的渠道不仅局限于O2O平台,本地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本地贴吧、线上讨论组等开始对消费者的消费发起点实现分流。
四、关于O2O的前景展望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O2O商业模式的发展将进入市场成熟期,O2O闭环之争将更加激烈。随着互联网巨头的针锋相对,O2O创业者将会从细分市场获得商机,一旦细分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O2O创业者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或是互联网巨头收购的青睐。此外,优质商家与消费者协同获益,餐饮服务业以及相关产业将得到极为快速的发展。在强调经济结构转型的今天,O2O的健康快速发展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奇平. O2O 商业模式剖析[J].互联网周刊,2011(19)
[2]艾瑞网. 2013Q2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241. 9亿元,商业化价值逐渐凸显[EB/OL]. 2013-08-20.
篇7
[关键词]文化地产 发展 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14-02
一、文化地产的概念
文化地产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系统工程。文化地产是把“死建筑”变成“活建筑”的系统工程。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是以“建筑”为核心,文化和概念仅作为营销手段;而文化地产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为核心,用文化提升固化建筑价值。在住宅地产领域的“家族地产”模式,商业地产领域的“HAPPING MALL”模式,工业地产领域的“经济生长”理论,园区地产领域的“文化轴心”理念等都是文化地产理念的延伸和实践。它们是集文化主题园区、文化街区、文化经济产业园区等为主体的文化功能型地产,是把文化、产业、地产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商业模式。
二、文化地产分类
1.文化旅游地产;2.文化影视地产;3.文化商业地产;4.文化体育地产;5.文化创意地产;6.文化产业地产。
三、文化地产的四大标准
1.文化不再是营销的概念和手段,而是建筑精神和价值的核心。
2.建筑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共生关系,而非从属关系。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建筑价值的核心。
3.用文化软实力统合房地产核心价值体系。用文化引领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全过程。
4.在文化地产系统中,文化必须是可落实、可体验、可感触、可实现的浑然整体。
四、文化地产应具备的特征
1.明确的“文化”主题;
2.完善的“服务”体系;
3.合理的“功能”配套;
将文化、功能、服务的概念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从而引起目标人群的消费冲动。
五、物业产权运作模式(见右表)
六、文化地产的成功商业模式
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文化地产项目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地产的经营需要高度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
1.以企业为主体,把企业作为整体价值开发的商业模式。例如,万达广场塑造的是万达企业的整体价值,然后全国连锁,选址后即使很偏僻照样迅速带动人气。万科开发的楼盘不论叫什么名字,市场都认可其高品质、高服务、高性价比。
2.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中国的主题公园主要是卖门票、卖硬件,迪斯尼的主题公园是整个产业链搞旅游,搞影视,搞娱乐,搞餐饮,搞衍生产品,就是一个产业链。国内的横店影视城也是一个成功案例。
3.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如各地以书画、出版业、曲艺戏剧、茶、酒、玉石等为主题打造的文化产业园,类似文化产业的“义乌小商品城”。
4.能够持续化、品牌化的快速连锁复制模式。如星期八小镇、酷贝尔等儿童体验项目。
5.组合混搭的商业模式,是文化产业跟其他相近产业融合载入文化地产的商业化模式。比如说文化旅游地产华侨城、宋城;体育健身连锁的一兆韦德等。
6.高专业化发展的商业模式。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
7.对原有地产性质进行变更,重新定位业态、主题,进行改造或升级。如北京798创意园、广州G5。
8.“订单地产”模式。启示来自商业地产的经典运作项目万达广场。大连万达集团与沃尔玛、欧倍德等国际著名商业连锁企业通过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战略联盟,其所建的商业项目在开工前就与跨国商业巨头进行谈判,吸引这些商业巨头进驻其主力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该商业地产的知名度,为日后营运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进而吸引其他品牌的商业机构入驻,并通过周边土地和物业的增值实现对其项目整体收益的提升。
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要符合国内目前的国情,同时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商业模式要慎重、严格考虑其商业可行性,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应是企业家主导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文化人、艺术家、策划人主导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其实质就是盈利模式,万万不可把文化当化妆品来包装地产。
七、商业性文化地产成功运作的关键要素
文化地产归根到底是一个商业项目,一定要借鉴、依照商业地产的市场化、商业化方式进行开发运作。
1.理念决定成败;文化地产一定要树立以文化带人气、提地气,以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心态发展传播主题文化,打造地产价值,得到经济回报。
2.要规划更要策划;从前期选址、定位、规划布局,到中期招商、租售,再到后期的竞争力经营管理、物业增值等,都离不开整体精心策划的环环紧扣。
3.整体布局事关开发成败。
4.招商成功不等于万事成功;商业地产开发以经营效益论成败,招商顺利并不代表今后一切都顺利。
5.商业地产开业需要好策略;开业必须讲究策略和时机,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好的开业策略需要审时度势,做到知彼知己,因市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以求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
6.商业地产需要复合型团队。
7.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培育商场。
8.订单商业地产并非“灵丹妙药。
9.商业地产策划不可纸上谈兵。
10.增强事前风险防范意识。
八、案例解读
国外案例(地块功能定位是关键):
1.首尔数字媒体城
主题:以传媒娱乐为主题,集合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形成数字媒体完成的产业链体系。
区位:首尔Mapo-gu城的新千禧城内,距离首尔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
简介:2002年5月动工,2010年完工,总建面56万平方米,预计将创造27万个工作机会,每年120亿人民币的收入。
目标:世界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基地;世界第一个数字媒体技术研发中心;世界各高校间的合作;媒体研究和业务中心。
功能:包含IT商务、研发、商业、居住、酒店会展等多种功能空间。
主要产业:媒体娱乐广播、游戏、电影、动画制作、音乐和远程教育。
数字媒体城的主要设施:教育研发中心、创业办公区、剧院、科技艺术博物馆、科技娱乐中心、公共绿地、音乐咖啡馆、活力动感街道。
2.澳洲昆士兰CIP
主题:澳洲昆士兰CIP发展成集教育培训、研发中心、产业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典范之一。
区位:位于布里斯班市的西边,是占地16公顷的“Kelvin Grove 都市村庄”的主要建筑物,耗资6000万澳元,2001年筹建,2004.5正式启用。
简介:经过几年发展,昆士兰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拥有众多创意设计公司、研发机构等,园区内汇聚了印刷媒体、视觉表演艺术、音乐创作和出版、新媒体、广播电子媒体和电影、传统艺术活动等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创意产业事业中心;健康及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ACID互动设计中心;国家研究理事会创意产业中心;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包含超市、商店、咖啡厅和餐厅等商业设施的村中心。
九、小结
篇8
关键词:网络团购 商业模式 发展
网络团购, 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出现后发展十分迅速, 受到来自消费者、企业甚至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众多的团购网中脱颖而出,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是最重要的环节。网络团购商业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市场需要、产业环境、竞争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一、网络团购概述
网络团购,是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以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这种电子商务与传统的B2C、C2C电子商务模式有所不同,需要将消费者聚合才能形成交易,所以需要有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作为支持。
团购最早起源于美国的Groupon,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盈利。随后,参照Groupon 的网络团购模式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众多消费者追捧的一种时尚购物方式。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是一件平常的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跨地域的消费者开始有组织地组成团体通过互联网向商家购买产品。 随着这种模式覆盖面的逐渐扩大,网络团购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的一场消费革命。目前网络团购的主力军是年龄25~35 岁的年轻群体,网络团购种类繁多,在中国发展迅猛。
二、网络团购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我国团购网站的发展可谓“此起彼伏”。截至2012年2月,全国运营级团购网站总量已经达到5739家,但能持续经营的却是少数。据CNNIC的《2011年中国团购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团购用户数为4220万,半年用户数量增长高达125%,网民中有8.7%的人使用团购服务。我国网民团购最多的商品集中在餐饮、娱乐、百货和数码产品方面,其中团购实物产品的用户已经达到了59.9%。虽然目前我国的团购网站数量众多,但大部分团购网站面临着问题:
第一,同质化严重,用户粘性低。国内团购网站大多模仿美国Groupon的商业模式,甚至每个网站的界面与团购始祖Groupon相似,布局几乎一致,几乎所有的团购网站都设置了“0 元抽奖”。只要其他团购网站的价格折扣更低,消费者就很容易转向其他网站,造成了团购网站只是一味地寻求低价,而无法保证质量,而且后来居上的众多模仿者会使团购网站陷入到“价格竞争、利润下降”的恶性循环中,直接影响着网络团购的良性发展。
第二,存在营销陷阱。登录团购网站,“负1元抢购、2元特价疯抢、1折还有1 小时16 分29 秒结束……”诸如此类的广告比比皆是,但是这些营销手段里暗藏陷阱,消费者一不留神,往往会陷入重复网购或虚假折扣的陷阱中;而这些营销手段只能取得短时间的利润,长期下去,势必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影响着网络团购的长期发展。
第三,资本实力不够。目前,我国团购网站的进入门槛较低,现有的绝大多数团购网站的规模不大,经营利润相对较低,是微利经营,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多数团购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从商家收取佣金,其自身的资本实力都相对较弱。而团购的模式使得网站需要大量营销人员去寻求本地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支出和广告支出非常大,成本居高不下。
第四,信用问题限制行业发展。团购网站普遍采用先付款后提货的支付形式,信用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消费者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团购网站销售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可靠,产品或服务出现质量问题时如何解决,过期没有来得及消费能否按时退款等都是消费者在决定是否团购时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消费者对团购网站的不信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三、网络团购商业模式发展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团购网站的进入门槛较低,但要想真正进入该行业却非常困难,许多团购网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然而依托于成熟企业建立的团购网站竞争力较强,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尚未开发,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团购平台化,成熟网站尝试资源整合。从网购市场发展来看,团购平台化契合了市场发展的方向。当前的网购市场上,实物商品消费的网购较消费体验型网购的发展快很多。团购平台化能给予传统服务业更多的展示空间,能将更多传统服务业的餐饮、健身、休闲娱乐会所的消费带动起来,主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营销,满足本地消费需求,弥补网络购物市场上服务型产品缺乏的空间。
第二,依靠创新求发展。网络团购要想冲出依靠低价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不断创新。国内团购网站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例子,但不能全盘照搬,必须把技术建立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从用户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出发,开发出更能迎合用户的新产品和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第三,进行信用担保,突出服务的差异化。实力较强的网络团购商家可引入第三方支付中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可以先确认购买是否与描述相符,再通知第三方支付中介付款给商家。这种模式建立在诚信基础上,让消费者有了保障,大大降低了不良团购网站欺骗消费者的机会,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极大地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
第四,建立网络团购风险评估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可设立风险评估小组,统计消费者对网购的意见,创建针对团购网站服务好评度的查询网站。
参考文献:
[1]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 社区 商业发展模式 方向研究
在我国,现阶段社区商业整体面临着“规模不适合、布局不合理、业态不齐全、结构不适用、运营管理不规范、整体不和谐”的困境;社区商业网点的布局存在“供给不足、需之未有”、“业态单一、配之不齐”、“规模低效、供之扰民”、“城乡分离、享之不均”等问题。但面对大型百货及购物中心的日趋饱和,居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社区商业的巨大潜力吸引着每一个开发商都想分食这块蛋糕;而城乡统筹发展对社区商业的业态配置、空间供给和管理模式又提出了新要求。
一、社区商业发展的功能和特征
(一)社区商业地产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社区商业地产日益受到政府和开发商的重视。以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城市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社区商业地产作为城市商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增加政府税收,使地区经济日益活跃、结构趋向合理。其次,社区商业地产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建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大批新建的居住小区,这些新建小区由于远离城市商业中心,生活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商业作为一种属地型商业,恰巧能够提供小区居民日常必需品和便利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二)社区商业的功能和模式
我国社区商业的主要特点:从社区商业的建筑形态上来看,我国社区商业主要有社区底商、社区商业街和社区购物中心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与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联系。社区底商主要是指利用建筑底层作为商业用房,以满足自身社区消费者各种需求的社区商业。在我国,社区底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当时房地产开发刚刚开始,底商被纳入住宅项目规划,开发商一般把居住区、沿着道路的建筑底层作为商铺,出售给商业经营者,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二、探讨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及定位
开发商是社区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的主要力量,如前所述,社区商业综合体开发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开发建设,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长时间来培育整个项目,才能维持整个项目的长期持续经营,课题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开发商提出建议。
(一)合理区位选择
合理的区位主要考虑区域未来规划,区域交通设施等方面因素。区域未来规划决定了其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区域的经济状况,从而决定了该区域人口档次,进一步决定了该区域人口的消费水平,人口消费水平将最终影响整个社区商业项目的运营状况。
(二)精准项目定位
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定位主要分为项目总体定位和功能定位两部分。项目总体定位就是要对社区的人口规模、客户特征以及周边的商业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估,确定项目的建筑规模和开发运营模式;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定位要注意项目的功能结构、业态结构以及品牌结构等应与社区规模、消费层次相适应,对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客户职业特征以及周边的商业业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从而确定项目的商业业态和功能布局。
(三)主力店招商先行
国内成功项目的经验表明,前期主力店招商对项目后期的运营显得尤其重要。主力店对引导人流起着主要作用,大型主力店的入住,不仅可以避免广场建成后对商户盲目招商,还能借助大型超市所带来的巨大客流,吸引其他商户入住,从而盘活整个项目。
(四)丰富业态组合
成功的社区商业综合体并不在于项目建筑规模的宏大,而在于项目的功能齐全和合理的业态组合。社区商业综合体都应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服务等四种功能,各种功能的分配比例最好为:购物40%-50%,餐饮20%-30%,娱乐10%-15%,服务5%-10%,这样的功能布局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五)多样化经营模式
从国内外社区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模式来看,项目运营模式最常见的有“完全出售、租售结合、售后返租、只租不售”等四种
模式,这四种模式各有特点,开发商应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和项目特点,寻找适合自己项目的运营模式。
三、结束语
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并且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普遍使用的。在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商业发展实践中,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应用。我们要把握社区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用有力的措施和积极的心态,推进我国社区商业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
文献参考:
[1] 李定珍.中国社区商业概论,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 邓道平等.现在城市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学东.商业房地产投融资与运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资本资产规模扩张模式
资本资产扩张策略有资本扩张策略和资产扩张策略两种方式。
资本扩张策略。在未来投资券商的投资者中,可能性最大的是国内民营企业,它们可能为了公司的全方位发展而介入证券业。其次就是国际金融资本。它们要抢滩中国证券市场,捷径就是与国内券商合资成立证券公司,这是券商在今后资本扩张中可取的两条有效途径。
资产扩张策略。主要途径有发行公司债券、上市股票质押融资、同业拆借、信用贷款,以及通过经纪业务扩大公司资产,如信证合作、银证合作、委托理财和吸引机构大户,包括引进保险机构、社保机构、基金公司、其他投资机构等。对中小券商来讲,通过经纪业务扩大公司资产的策略,避开已被大券商分割的存量业务,竞争经纪增量业务来发展壮大自己是上策。
拓展模式
中小券商实力较小,不可能全面提升各项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但可以选择公司资源优势较强的单项业务重点攻关、重点发展。围绕这类业务,公司可以加大投入,调动资源,重拳出击。这类业务主要有经纪业务的分类管理、网上经纪业务、筹资额相对较小的股票承销业务、债券承销业务、债券投资交易业务、兼并收购业务、自营投资业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和基金管理等。
- 上一篇:初中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 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