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形势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行业形势

篇1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

2006年医药行业的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形势持续向好,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利润增长乏力。

一、2006年医药经济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全年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增长19.41%。全年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5.14%,比2005年同期高0.78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除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产销率同期分别下降1.8个百分点外,其他分行业的产销率均好于2005年。

(二)医药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累计完成出货值670.59亿元,同比增长25.51%,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作为医药出口两大组成的化学原料药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分别实现出货值297.81和154.61亿元,分别增长17.16%和43.16%。在成品药方面,生物生化制品、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分别实现出货值67.78、29.64和58.89亿元,分别增长30.61%、22.6%和16.34%。

(三)经济效益增速回升,形势仍然严峻。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处于历史低位。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累计亏损额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盈利下降。2006年以来,在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的同时,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行业毛利水平下降,赢利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内效益水平的提高形成较大压力。作为行业利润贡献最大的两个领域――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两个领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是2006年出现的突出问题。行业效益增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上游成本持续高位。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医药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业务收入水平的增长。2006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0.86%,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了2.62个百分点。二是开工严重不足,运营费用上升。为应对各项医药政策出台实施对药品市场产生的冲击,一些企业选择以产定销的经营策略,规避市场风险。因此,尽管行业整体和大部分分行业的产销情况比2005年有所好转,但GMP改造后企业的经营费用普遍提高,开工率不足,产能空置严重,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成本摊消压力增大。医药工业的毛利水平已从2002年的37.2%下降至2006年的30%,持续处于下降趋势。三是药品价格持续走低,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006年先后对三批药品实施调价,药品价格总体持续下降,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从近年的趋势来看,百元销售收入的创利已从前几年的9.37元跌至2006年的7.95元,降幅达18%。

(二)药品安全事故频现。2006年连续发生了“齐二药”假药案、安徽华源“欣弗”劣药案、鱼腥草等7个中药注射液因不良反应被暂停使用和审批事件,最近又出现广东佰易药业的血液制品事件。这些事件暴露出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一方面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实际生产中置GMP等管理要求不顾;同时药品监管也存在薄弱环节,未能从审批源头严把药品质量关,对药品生产过程控制不力,生产环节的现场检查缺失。

(三)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大部分制药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充。为解决新增的产能,多数企业选择了仿制这一“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径,导致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同质化引发价格战,加剧无序恶性竞争,进一步压缩行业盈利空间。一些临床常用廉价药和小品种药,由于利润有限,生产企业不愿生产,经销商不愿经销,医院不愿使用,最后退出市场,临床面临廉价经典药的短缺、甚至断档的危机。

(四)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与争端增加。在当前国内市场盈利空间压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采取了“以外养内”的策略。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份额,部分企业将国内的恶性竞争引向国际市场,利用我国低廉的生产和人力成本优势,竞相压价,使大量低价产品涌入国际市场,近年来引发了一系列反倾销、反垄断诉讼。

部分企业试图进军附加值较高的专利药的原料药及中间体市场,但又无能力合法规避专利,巴黎世界原料药展览会期间发生的专利侵权案件,再次暴露国内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对我国医药的国际形象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企业加快融入世界医药产业体系,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性壁垒呈现增多的趋势,绿色及生态保护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社会责任标准壁垒等层出不穷,国际经济问题政治化趋势明显。2006年美国商会就中国假冒商品对美国造成的损失问题,将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个省份列为重点对象。

三、2007年发展趋势

2007年国内医药市场药品降价、成本费用压力仍然存在,但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医药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一)产销继续较快增长。2007年国际医药贸易,尤其是对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贸易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国内方面,随着医改方案出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各地推广,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初步估计,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将保持在18%左右。

(二)医药行业面临重大调整。2007年随着医改加速,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发展,将改变目前药品消费过分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市场格局。各项政策和医药专项的出台和实施,使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上的运作方式都面临重大调整,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从发展趋势来看,医药行业效益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效益水平趋降,进入平稳增长期。2007年,在深入展开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将维持在10%~12%增长水平。

四、2007年工作重点和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积极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逐步走向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二)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挖潜降耗。在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走低,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压缩的不利形势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重视新工艺、新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视以先进技术、适用技术改造和提高老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深加工产品,淘汰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和落后产品。同时,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尽快制定相应办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农村医药市场开发,逐步解决农村用药难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国内药品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国外市场需求,建立医药产品出口信息平台,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指导医药企业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在“十一五”期间,设立医药制剂产品出口专项,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确切、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出口,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产品走出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发展模式,大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领域;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妥善应对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资管理监督机制,简化审批程序,主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对重点企业在对外投资信贷、海外投资所得税、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研究制定药物制剂出口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疗效确切、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制剂产品出口,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研究。对近年来医药产业政策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疏理和总结,研究当前医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下一步医药改革提供政策性意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在定价、采购、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临床供应;实施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度;完善药品定价管理制度;加快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的进程,逐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国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

(五)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多管齐下,继续全面展开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创造公平的药品市场竞争环境。

篇2

笔者近期为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新进人员做培训时了解到,这家公司从2008年年底在营销战略上就开始在营销战略转型上作出了重大调整,由原来的“地方割据、人人为政”型的营销模式,向“总部统一规划、产品线优化、VIP经销商战略合作、大客户全年维护计划”型的整体营销模式转化。这种营销思路正符合“新医改”形势下药企战略调整,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

从这个案例我们至少可以受到以下的几点启发。

第一、产品线重新分析和规划;

该企业将公司的拳头产品“人血白蛋白”的市场渠道和销售政策进行了重新的评估和整合,对原有经销商的价值做了重新分析和判断,优化了经销商的结构和数量,由原来的给钱就发货的营销模式,转变为只选择当地1或2家有特殊价值的经销商,形成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企业对经销商采取专供、让利、增加新促销队伍等措施,来支持经销商对企业所有产品的分销,而作为战略合作的经销商则选择全线营销该企业的其他二线产品(比如非洛地平缓释片),并负责这些产品在当地的医院开发和货款回收工作,企业派出专业学术代表协作经销商上量和终端客户的维护。

这个做法也就是用拳头产品带动二线产品的营销,发挥企业和经销商各自的优势,共同形成合力,与其他企业形成强势竞争,同时克服了企业产品线营销不平衡的缺点。从前的营销模式对经销商来说是好产品供不应求,而二线产品无人问津,对企业营销人员来说,哪个好卖、哪个赚钱就优先卖哪个,造成产品发展的严重偏腿。

第二、战略调整需要“上下同欲者胜”的配合;

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有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和长期愿景,更需要在公司作出战略调整的时候,或伤害到自己、小群体或下游客户利益的时候,要主动配合和作出个人或局部的牺牲。一些企业在作出营销战略的调整的时候,一些中层干部、地方办事处、下游客户“集体抗旨”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战略或政策的调整可能损失的是个人、小群体或下游客户的短期利益,但公司可能回报给个人、小群体或下游客户更长期的大利益,所以,在这一点上,公司高层在有政策调整或战略转向的时候,可以采取民主参与,共同研讨,但在决策的时候,应该以公司长远利益为要,“群体是不做决策的”,也许这句话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因此,有些大的决策由少数管理者或某个高层拍板定案,这种“集中”也是必要的。

据了解,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政策刚刚推行的时候,也受到一定的阻力,后来由董事长亲自挂帅来协调各方利益,终于达成共识,因为不论是个人还是经销商都看到了公司发展对自己的长期利益,因此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篇3

关键词:医药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compound talents will become the type of tal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logistics as a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personnel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industry, requires knowledge of logistics theory and skills and medic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alent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mod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经把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引入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物流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取决于物流人才的能力,高校是物流人才培养的沃土,所以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完善,关系着一个国家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关系着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现在,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医药物流行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大多数的医科类院校也已开设医药物流专业,这将物流专业细化成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医药物流行业。

1 医药物流专业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物流专业教学面临着众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医药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

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迫使国内物流产业必须加快与国际物流产业接轨,但物流人才却依然供不应求,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医药企业发展自己物流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医药物流人才已经成为医药企业趋之若鹜的人才。同时,由于医药精密器械、血制品、低温保存制剂、液态针剂等对物流的要求极为专业苛刻,因此,具有医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又精通物流领域和相关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人才竞争的新亮点。

1.2 医药与物流专业结合,使得人才培养难度提高

根据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医科高校在培养企业物流人才和物流企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兼备医药专业知识的医药物流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具备物流领域所涉及的相关物流设备、货物装卸、运输、配送、这些最基本的操作流程,还要具备营销、管理、计算机等知识,最重要的是因为医药用品的特殊性,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储运都受到国家严格控制,所以要求他们懂得药品、器械的相关知识和标准,熟悉药品的销售渠道和流程等。也就是说既要培养出零售行业物流的采购、管理和作业人才,适应第三方物流、快递物流等业务的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出能够准确掌握医药供应链的医药物流人才。因为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全面,也就延长了培养的时间,加大了培养的人力、物力,这无疑增加了培养专业医药物流人才的难度。

1.3 师资力量有限,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作为新兴专业,物流相关专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有关物流专业方面的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迅速崛起,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专业特色不鲜明,研究生层次教育才刚刚起步,而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具有较大影响力、较为权威的物流专家和学者仍是凤毛麟角,其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也寥寥无几,高水平的教学梯队仍在建设中,物流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物流专业尚无精品课程,部分新开课程的效果有待未来几年的实践检验,多数高校开设的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并不适用于实际操作,无法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对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由于物流产业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而医药物流又是一个跨行业的复合专业,所以其专业设置仍需逐步完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1.4 培训体系不健全,认证制度不完善

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进入正规高等院校进行为期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另一种是通过短期密集培训考取物流执业资格证书,采取此种方式的大多是接受在职教育的物流执业人员,还有少部分并未涉猎过物流专业但想通过考取执业证书而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由于现在物流培训机构尚未系统化,无统一标准体系,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所谓的执业证书更是五花八门,如:由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推行的《国际物流执业资格认证》,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推行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行的《物流职业经理认证》、《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全国物流职业经理管理证书》、《采购师资格证》等等,其中每种证书还分为不同等级。这么多证书不仅让学员难以抉择,也让企业的录用标准变得混乱,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培训考核和统一的认证标准。

2 医药物流专业建设的策略

2.1 明晰专业定位及就业前景

作为医药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在大型连锁医药企业从事医药物流相关岗位,发挥其医药知识特色专长,还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形势十分可观。据调查显示,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为抢手。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对于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的人才,就业前景将不再陷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窘境。

2.2 合理科学设置医药物流专业课程

2.2.1 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设置课程

首先要重视基础专业知识的传授,扎实掌握基本理论,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灵活运用物流技能的能力,将基础理论课与专业理论课进行整合,删减重复内容,提炼精品课程,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引入国外物流专业前沿知识,开设国际化应用型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更要注重将医学专业知识与物流知识融汇贯通,让学生可以在医药连锁物流管理与普通企业物流管理之间游刃有余。

2.2.2 按照感性认知、模拟深化、综合提升三个阶段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物流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实务性的专业,所以,物流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校进行物流专业教学所必须具备的硬件设施,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最佳桥梁,帮助学生深化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可为学生提供模拟真实物流操作的平台,比如:在实训基地里模拟一个连锁医药企业的物流作业系统,学生们通过角色的分配,各自模拟仓储管理、货代业务管理、调度及配送管理、增值服务、结算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执行过程。物流实体操作,是一个结点与下一个结点的联结过程,货物在全程运输途中,要有效地利用公司信息资源,随时随地掌握货物行程。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运价知识,任何一个企业生产或销售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如果不能灵活地按照运价和自己的成本及时作出调整,就容易得不偿失。要想做好调度和配送,还要熟悉运输路线,目的是在运输途中,对所经过的地点和路程了解掌握,以便随时作出应变措施。此执行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从货物储存、客户需求、车辆调度处理、配送管理等流程进行实际演练,通过学生在每个业务环节的亲身体验,理解各个环节的原理和其逻辑关系,加深学生对物流操作系统理论知识和企业业务模式的理解,完成以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过程,以向社会输送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实训基地的建立要注意避免缺乏实用性,浪费教学资源,高校也可寻求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实现校企共赢、合作办学。

2.2.3 鼓励学生考取执业资格证书

针对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学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及相关执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并给予一定程度的师资支持,提倡学历学位证书与执业资格证书并重的理念,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并满足市场的需求。

2.2.4 以综合考核方式改革评分系统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无疑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最有力的标准之一,而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应构建体现其培养特质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以知识掌握、操作能力、专业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系统,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分数比重,可将学生的期末成绩构成设置为:20%的平时成绩、30%的实践成绩、50%的卷面成绩,其中笔试卷子题型可分为70%的基础理论知识和30%的案例分析题。学生必须取得60分以上的成绩方可结课,形成多元化动态化的评分机制,全面综合地给出学生应取得的最后成绩。

2.3 尽快完善高素质的教学梯队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教师的学历背景、授课能力、专业技能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校方应鼓励教师继续深造,不断提高和完善学术研究水平,与时俱进的学习和吸收前沿知识,与国际接轨,培养专业的科研团队,实施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大胆改革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校方还应给予教师政策激励,可将物流专业设为校级重点改革专业或特色专业,优先保证重点改革专业的科研项目立项和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优先给予经费保证,并给予最大限度的人力物力支援。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调研,大力开展合作交流,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或企业精英来校举办讲座或进行学术合作,外派骨干教师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让这些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2.4 重视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模式

物流是应用性、理论性、实践性极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物流教学要与物流研究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中。高校在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在分析实际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认识,改进教学方法,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发挥和实践他们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物流业务的实际操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3 结束语

物流产业作为被学术界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产业,对物流专业人才已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而高校是整个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环节,能否把握好这个核心环节,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后各高校要遵循物流业发展规律,结合自身资源,注重实践教学,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物流人才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邓冬梅,陈丽英. 我国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物流科技,2007(7):115-117.

篇4

(一)生产、销售快速增长

生产: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含兽药)6926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1837亿元,同比增长24.4%;化学原料药制造业1581亿元,同比增长28.0%;中成药制造业1491亿元,同比增长20.7%;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588亿元,同比增长24.2%;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544亿元,同比增长22.6%;中药饮片加工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剂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304和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7.3%和27.8%。化学原料药、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3个分行业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和生物生化药品4个分行业增速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销售: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6564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1727亿元,同比增长22.5%;化学原料药制造业1498亿元,同比增长25.8%;中成药制造业1400亿元,同比增长21.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573亿元,同比增长25.9%;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517亿元,同比增长22.4%;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实现销售产值292、299亿元,同比增长40.1%、28.1%。

产销率:全年平均产销率94.8%,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中成药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药饮片加工制造业的产销率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4、0.4、0.2和1.9个百分点,生物生化药品、化学药品制剂和化学原料药制造业的产销率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2、1.5和1.6个百分点。

(二)效益大幅回升

1―11月,全行业共实现利润总额552亿元,同比增长50.2%,为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化学原料药、生物生化药品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156.6、135.9、95.8、55.8和52.6亿元,同比增长49.8%、52.6%、48.6%、45.8%和42.5%;中药饮片加工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14.5和21.4亿元,同比增长65.1%和49.2%。

本期亏损企业1327家,行业亏损面为20.6%;累计亏损额37.4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三)出口增速减缓

全年完成出货值840亿元,同比增长21.5%,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作为医药行业出口的两大支柱,化学原料药实现出货值355.4亿元,增长18.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实现出货值203.2亿元,增长24.6%。在成品药方面,化学药品制剂、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分别实现出货值80.3、87.5和3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8%、20.3%和17.5%。

(四)药品价格总体平稳

2007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分4次对千余种中西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进行了调整。至此,一轮大范围的药品价格调整基本结束,今后药品价格的管理将实施每两年调整一次。根据价格监测中心监测,全国药品实际零售价格总体保持稳定,2007年8月较6月下降0.13%,其中化学药品下降0.14%,中成药下降0.04%。受中药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影响,部分中成药批发价格略有上涨,2007年8月较6月上涨0.24%,较上年同期上涨0.95%;另外,血液制品因供不应求,价格亦有所上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血液制品供不应求

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发展很快,现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3家,血浆蛋白分离设计能力达到1.2万吨原料血浆。由于原料血浆供应紧张,致使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这种短缺情况近期内难以得到全面缓解。

(二)原料药和中药材涨价

在2007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6066家工业污染源重点监控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17家,以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居多。其中部分企业因环保问题停产,市场供应趋紧。受此影响2007年以来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等以粮食为原料的发酵类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据统计,青霉素工业盐和维生素C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分别增长87.1%和42.5%。整体来讲,药材每年都以5―10%的幅度正常上涨,但2007年却出现了异常情况,本应随着进入淡季而价格趋稳的中药材,却出现了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反常现象,从5月下旬开始,中药材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异常活跃的局面,有80―90%的药材品种涨价。相关的能源、原材料价格仍呈上涨趋势,下游产品及终端市场面临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

(三)行业投资增幅下滑

受2006年行业效益大幅下滑、行业门槛提高,以及从药品研发、生产、市场及使用各环节全面进行整顿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回落,2006年全年累计投资仅为8%,为2004、2005年的一半水平(分别为17.9%和16.6%)。2007年1―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36.6亿元,同比增长14.2%,虽较上年有所回升,但仍比全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水平低了23个百分点,在制造业中居倒数第二位。

三、2008年发展趋势

(一)产销继续较快增长

国际市场,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贸易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国内市场方面,2008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预防的疾病达到15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7年已在全国79个城市开始试点,并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2008年将扩大50%的城市,并出台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配置》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补助标准将不低于40元;新农合目前参保人群7.3亿人,2007年当年筹集基金428.3亿元,2008年将实现全国农村全覆盖,人均筹资水平也将在这两年中从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财政补助标准将分别从现行的20元提高到40元。随着财政等投入的增加,社区和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步显现,国内医药市场将进一步扩容。因而,2008年医药行业生产、销售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产销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较高水平。

(二)效益在调整中回升

2008年新版《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和《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主管部门在巩固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成果的同时将大力加强对化学原料药和出口药品的监管,加快实施提高国家药品标准行动计划,对2000个品种的药品质量标准进行修订。这些工作的开展,长期来看有助于规范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的运作,推动产品的优胜劣汰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使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但短期内可能影响行业的盈利能力,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料药国际市场周期性波动和国内市场同产品竞争激烈等因素,预计2008年医药行业效益水平将恢复至25%左右的历史增长水平。

(三)淘汰落后步伐加快

为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洁生产,《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预计将在2008年出台实施,并将成为医药企业新的准入门槛。随着环保门槛提高,相当一批污染严重、治理不力的企业将面临停产、关闭。

四、近期工作重点和政策建议

(一)加快新医改方案制定出台

为达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的目标,应加快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在定价、采购、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临床供应;实施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度;完善药品定价管理制度;加快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的进程,逐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国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

(二)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积极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逐步走向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三)进一步挖潜降耗

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重视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同时,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提高经济效益。

针对国内医药产业发展所处阶段,从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产品、技术需求出发,大力发展、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解决一批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下游深加工产品领域延伸发展的关键性工艺技术,以及绿色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循环经济等共性技术。

篇5

【Keywords】 safety awareness; safety management ; technolog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F0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15-02

1 引言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离不开环境、人和物(设备)这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它们组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我们把它叫作安全系统。如果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存在缺陷,都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做好生产安全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安全系统中的这三个因素,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在这三个因素中,环境因素中的安全“意识”是很少有人谈论的一个话题,但这种“意识”环境在加强劳动保护、促进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是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人为”上,个人认为“人为”意识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ι?物节律的不良反应敏感所导致的安全意识“窒息”好奇,好冲动、爱出风头等特有的个性特征使人产生的安全逆向思维;人的意识模糊、决策思维失误及知道甚少。

再次是物(设备)的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设备处于正常完好状态,不带病运转,且企业职工严格遵守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就可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 生产安全意识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是人脑对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安全思维的映射,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的存在会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行,即在事故发生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同时采取解决措施、运用行之有效措施进行制止或防范,不能任由事故的发生,再就事论事的进行安全教育。

3 影响职工安全意识的因素分析

在生产工作中,影响职工安全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学习、教育因素、宣传、奖惩因素、责任义务因素、想象向往因素、心理状态因素五大类。其中凡是经常性地组织工人开展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的单位都极少发生事故。在事故发生现场以血的事实来教育大家,使所有职工都警钟长鸣,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责任义务因素是指职工对家庭所承担的责任义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对安全意识会产生一定的弱化作用。奖惩因素是行政行为,部分职工存在着不求“有奖”、但求“无罚”的思想。

在承担一项工作后,心理素质高的人,往往考虑较多,通过自己的思维运作,会联想工作的全过程,比如如何更高效地去完成工作,从而获得怎样的效果,工作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证等。在经过通盘的研判之后,就会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计划,然后开展实施,这样,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做到避免失误。

而心理素质低的人,往往表现出因工作陌生而焦虑,开展工作按部就班,以早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这种工作思想状态的人,必然被动,准备不充分,存在各种问题,导致的最后结果是工作质量无法保证、低标准、体系混乱、危险性大,工作结束后,留下安全生产隐患。

生产安全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应放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上,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尤为重要,“未亡羊、先补牢”,这就是安全管理素养。在现实行动中切实把“安全至上”放在最高位,明确表明“安全第一,质量第二,进度第三”,做到“安全不保证不生产、安全问题不解决不过关”,把生产安全问题当作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4 提高工人安全意识五步法

第一,加强安全思想文化建设,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文化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善于开展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简单明了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既有强制性的措施,也要有富有人情味的说服教育。改变那种缺少人情味的片面做法,从系统化的角度来探索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的方法。形成一个相互指导、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安全管理体系,变领导的监督为职工的安全需求,变领导的强制管理为职工的自我管理。

第二,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谨防不健康的心理对安全意识的弱化作用。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发生事故的频率比较高,特别是那些遭受过打击或挫折,遇有特大喜事的人,更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表现出动作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和蛮干、乱干。单位各级组织要做好职工安全心理状况的跟踪调查与测验,筛选出有不健康心理状况的职工,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引导其向健康心理转变。同时还应创造各种各样的便利,保护广大?工的身心健康。经常性地开展团体活动,促进人际交流,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生活习惯,并推动其在工作上能有所追求,有所成就,有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

第三,注重家庭的感应效果。让职工家属的叮咛、嘱咐作用渗透到强化安全意识之中。因为身边的人最能够及时掌握职工喜怒哀乐的瞬息万变,可随时“敲敲警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单位的工会组织还可以在职工家访接触中增加安全意识,交流思想动向。

第四,坚持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保证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松懈,督促职工从思想上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针对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应加强对其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

第五,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根据职工的年龄、文化水平、岗位的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安全意识的深化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不同形式的有效方法,努力使职工对生产安全的认知和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增添新动力,再展新作为。

篇6

【关键词】交叉学科 创意产业 数字艺术 多媒体

一、创意产业交叉学科的兴起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类思想的进步,各学科间形成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模式,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与综合性学科。在近万个独立学科中,接近一半属于交叉学科。目前较成熟的学科门类大约有5550门,其中交叉学科约有2600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6.8%。百年诺贝尔奖,有41.02%的获奖者属于交叉学科,由此可见,交叉学科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增速发展,数字技术与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越来越多。在艺术学科,形成了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交互设计等一系列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中,数字艺术的产生对于世界艺术史更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也让人们对艺术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如今,设计软件的大量出现,让更多非艺术专业人员可投身于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使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形成交叉,并把艺术思想渗透至各行各业。在这期间,创意产业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机会,更拉近了艺术与各学科间的距离。

上世纪60年代,便携式摄影摄像设备逐渐普及,艺术家使用该技术用于艺术表现,新媒体艺术也随之产生。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艺术形式更加丰富,2001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开发的Processing语言,把计算机、艺术和设计三个领域融合到一起,提出了电子艺术概念。近些年,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将其概念运用到各个领域,不乏有优秀作品出现。

电子游戏的出现是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又一次碰撞。上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电子游戏。虽然当时的计算机计算能力及图形显示设备远没有现在强大,但这种人机交互模式与非常简陋的图形效果足以证明数字艺术的产生,并奠定了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的基础。现今的电子游戏,已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其融合了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经济学,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领域。

在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一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不能仅停留在设计软件应用的层面,更应该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从中找寻方法和灵感,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持与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的进步。

二、贝桑松大学多媒体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建设,国内一些重点院校及科研机构,都创建了交叉学科,并培养了一批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但相比国外的教育机构,我国交叉学科建设相对较晚,建设方向也不明确。尤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中,我国与欧美国家存在一段差距。本文列举了法国贝桑松大学多媒体学院课程设置,并分析其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

贝桑松大学多媒体学院成立于2001年,研究方向为多媒体产品的制作方法及未来趋势,是法国较早开设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交叉学科。2004年,法国高等院校进行LMD教育体制改革(LICENCE等同中国本科学位,MASTER等同中国硕士学位,DOCTORAT等同中国博士学位)。贝桑松大学多媒体学院根据其学科定位,仅开设本科教育最后一年课程及硕士课程,并创建2个媒体实验室,可授予博士学位。

该学院对申报入学的学生专业有一定要求,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学科或理工学科基础才可申报。入学后,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外,还需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选择适合的学科方向进行学习,其细分为三类――Arts numériques(数字艺术)、Intégration multimedia(多媒体集成)、Musique et son pour le multimedia(多媒体音乐与声音)。最后一年,三个方向的学生汇集到一起,制作多媒体综合项目或完成综合研究课题(如图1所示)。

完成综合项目或综合研究课题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去企业工作或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据该学院统计,因其硕士毕业生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所以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学生的职业方向多达27种,大部分从事与创意产业相关的领域,并有多人担任企业中层管理以上职位。毕业后攻读博士的学生,同样根据其研究方向申请学院下设的2个实验室,进行与多媒体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研究。

综上所述,贝桑松大学多媒体学院的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局限于培养多媒体产品制作的应用型人才,而是先吸收具有一定专业基础,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并根据其之前所学知识在多媒体领域中的用途,合理分配专业方向。之后,通过综合项目或研究课题,使各专业方向的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以达到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目的。最后,该学院毕业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并对多媒体专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工作或研究中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与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国内院校是否可借鉴其方式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笔者对高等院校学生做了调查问卷及分析。问卷调查被调查者的年级、是否想接触其他学科知识、是否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三个问题。问卷总共24人参与,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9人,毕业年级学生15人。对于是否想接触其他学科这个问题,有15人想去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其中毕业年级8人,二年级或三年级7人。有3人想专攻本学科知识,其中毕业年级2人,二年级或三年级1人。有6人视情况而定是否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其中毕业年级5人,二年级或三年级1人。对于是否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问题,仅有一位二或三年级学生对企业用人需求非常了解。12人对企业用人需求有一些了解,其中毕业年级9人,二年级或三年级3人。(转第页)(接第页)11人对企业用人要求完全不了解,其中毕业年级6人,二年级或三年级5人。

根据调查数据,可明显看出大部分学生想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尤其处于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其有一定的本专业基础,又不满足于现在的知识量,因此对其他学科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三、创意产业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为调查创意产业对学科交叉型人才的需求,笔者对从事创意产业的员工做关于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在企业中的职位、从事岗位应具备的条件、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能否促进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三个问题。

本次企业员工问卷总共17人参与,经调查普通员工13人,中级管理3人,高级管理1人。3人且均是普通员工认为从事其岗位应具备过硬的单一学科知识或技能。4人认为从事其岗位应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其中3位普通员工及1位中层管理。10人认为从事其岗位除了有跨学科背景外,还应具备多学科间相互交叉、融会贯通的能力,其中7位普通员工,2位中层管理及1位高层管理。有14人认为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能促进创意产业发展,3人且均为普通员工,对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能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持怀疑态度。

根据企业调查数据,可明显看出无论是企业中的普通员工或中高层管理人员,都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尤其处于企业金字塔顶端的管理人员,除了要熟悉其他学科知识,更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交叉学科出现。尤其创意产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产生新思想及新事物,而这些新的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需要大量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及融会贯通。根据贝桑松大学多媒体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及对几家从事创意产业的员工调查问卷,可以看出两点:其一,只有科学地建设交叉学科,才能培养出对创意产业起支持和推动作用的学科交叉型人才;其二,创意产业不但需要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更需要具备能把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优秀学科交叉型人才。

注释:

①冯一潇.诺贝尔奖为何青睐交叉学科[N].科学时报,2010―2―2.

参考文献:

[1]金银.交叉学科的设计艺术学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6).

[2]赵文华,程莹,陈丽,刘念才.美国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3]万辉.“第九艺术”呼唤精英人才[J].中国人才,2006(11).

篇7

审批从严,政策趋紧,增速放缓,抱团取暖

放眼下一个五年,预计中国医药和生物技术市场将出现以下几个趋势性变化。

2015年年底,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了史上最严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对提高仿制药审批标准、优化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加快临床急需等药品审批、严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等进行明确规定。许多药企的在研在审新药将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招标改革、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及医保控费将会实质性影响部分药企的销售与经营。在审批与政策双重趋紧、医药市场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同质化的仿制药企业将寻求抱团取暖,那些有雄厚研发底蕴、健全销售网络和强大整合能力的药企将有机会逐渐发展成为平台型药企集团。

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带来了慢病药和儿童药等细分市场的机会

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人口占比提升到29%。由于老龄群体免疫力较低,导致患病率较高;且老年人多发慢性病,需要持续用药,耗费较高,老龄人口将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为医药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0-2014年,我国每年新生儿约1600万。全面放开二胎后,预计头五年新生儿每年增加500万左右。我国制药企业总计约6000家,但专业儿童制药企业却只有10家左右。我国12岁以下人口已经超过2亿,且儿童免疫系统处于发育健全阶段,属于易患易感人群,儿童用药市场需求量巨大,蕴藏着众多的发展机会和巨大的创新空间。

生物技术持续火热,精准医疗孕育万亿级市场

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决定在2030年前政府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全球范围内,CAR-T、CRISPR、ctDNA、单抗等生物技术逐渐得到验证,并应用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及精准治疗。虽然该类技术处于探索阶段,但这些技术的研究探索、临床试验及验证后的诊疗应用都将创造巨大的市场机会,初步估计可达万亿规模。

篇8

活动旗下九大板块中,香港国际电影节(HKIFF)和亚洲电影大奖(AFA)吸引了诸多媒体和本地观众的关注;作为面向影视业内的板块,香港国际影视展(Filmart)今年热闹程度更胜以往;亚洲电影投资会(HAF)保持了一贯的亚洲视野;从展会上的消息和项目来看,香港电影前两年开始出现的回归趋势在持续――和当前的内地一样,香港也把更多精力放到了本地市场的发展上,尤其是富有当地特色的港产类型片和创作新人培养。

港味浓郁

本届活动的“港味”异常浓厚。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闭幕片都有强烈的香港味道。开幕片有两部,一部是彭浩翔的《人间・小团圆》――在香港,影片片名是《香港仔》。另一部开幕片是香港著名导演陈果的新作《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而闭幕片是以港味著称的本地导演林超贤的新片《魔警》。

Filmart历来都是华语电影的风向标,尤其是对于香港电影公司,以及制作、创作以香港为主的项目来说。但今年的港式大片数量是近年来最少的。

以寰亚2014年的片单为例,该公司今年的7部自产新片中只有一部张学友、张家辉、余文乐主演的《赤盗》算是大片。其他有一点话题的项目包括《冲上云霄》电影版和黎明的导演处女作《啥酒神》。寰亚今年的项目中还有一部港产3D动画电影《小金刚纽约大冒险》――这是该公司制作的首部动画片,黎明出任该片监制。

寰亚今年新片的规模、量级相比往年落差明显。去年Filmart期间,该公司同时推出了杜琪峰执导的《盲探》《毒战》两部大片,一时风头无俩。而作为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杜琪峰今年在Filmart只拿出了一部《单身男女2》。

寰亚的排片在本地电影企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香港其他主要电影公司2014年的排片也基本是以一部本地或合拍的较大制作压阵,其余项目大多以爱情、喜剧和惊悚两大阵营为主。

从制作公司的“生产计划表”不难看出,香港电影固本本地市场的思路清晰可见,不少喜剧片大多追求更多的港式风味,而惊悚类型一开始似乎就未考虑内地市场。

近两年香港电影的回潮,使得一些更具“港味”的明星和导演得到了更多机会。杜汶泽、任达华、张家辉等本地明星近年就都有多部主演电影推出,尤其是前者,目前几乎是香港本地喜剧的一号代言人。导演界的代表人物当属彭浩翔,其今年有两部新片推出,其中 《人间・小团圆》将于5月8日上映。虽然素来“港味”十足,不过彭浩翔也在尝试更多可能。他今年的另一部新片是主要针对内地的《撒娇的女人最好命》,该片由黄晓明、周迅主演,是华谊兄弟2014年的力推项目之一。

本届Filmart期间,彭氏的正在电影公司与美国的Story Mining & Supply达成了新片协议,计划与美方创作人员合作拍片。

近年来拍片机会多多的林超贤,他的选择跟彭浩翔有些类似。林超贤今年与英皇合作了两部新片,其中吴彦祖、张家辉主演的《魔警》即将于4月18日上映。此外,继去年的《激战》在内地和香港两地成功卖座后,林超贤今年将再次执导一部运动励志电影,以赛车为题材的《破风》,该片的主演是来自台湾的彭于晏和阮经天。

合拍大片减少

今年,各香港公司在Filmart的大项目不多。香港本土另一家重要公司寰宇,了4部新片,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耗资1200万美元的陈木胜新作,一部“《午夜狂奔》式的动作喜剧”。

王晶的星王朝则在筹备《澳门风云》续集,仍将由周润发和谢霆锋领衔。星王朝今年另一部规模较大的片子是罗永昌执导的新《跛豪》。

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新片还有 《窃听风云3》,该系列的前两部在内地的票房表现非常不错,据悉麦、庄组合的这第三部电影将比前两部更“港味”。

其实,香港本地的大制作数量并未有太多下滑,“大片减少”主要是由于面向内地市场的合拍大片减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两地电影业的互融已相当深入,很多资深香港导演,如徐克、陈可辛等如今都已习惯了完全在内地拍片。此外,两地合拍大片以往过于集中在古装、动作类型,而这一领域近两年在市场上已然式微。去年的Filmart上此类型尚有《忠烈杨家将》和《白发魔女之明日天国》两部规模较大的影片,而在今年的Filmart上,甄子丹主演的《3D冰封侠》勉强有这类片子的味道,天马影业计划在明年开拍的3D版《叶问3》似乎也可计入,该片主演同样是甄子丹;另一方面,由于名导大多北上不归,香港电影把更多精力放到了本地创作新生力量的培养上。跟当前的内地一样,香港电影如今也是新人挑大梁。寰亚今年最受瞩目的新片《赤盗》即由《寒战》的两位新导演梁乐民、陆剑青再度联手执导。而英皇在Filmart期间重点宣传的新片中,任达华和古巨基主演的警匪片《冲锋车》由资深编剧刘浩良执导,该片也是其导演处女作。今年香港电影发展局和香港电影节还首次在HAF上发起了“绿灯行动”(Operation Greenlight)项目,计划每年投资拍摄两部由本地电影专业院校学生编导的剧情长片。

内地和香港电影都更关注本地市场的深入开掘,两地之间的电影合作、合拍似乎遇到了瓶颈。内地影片在香港以及东南亚市场始终难有大作为。今年Filmart期间,之前在国内大卖的《北京爱情故事》正在香港上映,虽然负责该片当地发行的英皇做了很多工作,但业内外都不看好其市场表现,“香港没有人爱看这种北方的电影”,一位本地的电影业内人士断言。

与此同时,香港电影在内地同样有些进退两难,即便在同为粤语地区的广东、广西地区。虽然当地已有放宽港产粤语片进入的政策,但香港电影近几年在这块市场发展不大。“即便有CEPA,对我们来说,现在的内地市场还是太复杂太多变。”香港资深制片人、寰亚前CEO庄澄说。

虽然合作关系相比以往略显暧昧,但进一步深入合作依然是内地、香港两地电影业的发展大势。香港电影目前似乎对本地的各种投资小、制作灵活的小制作更感兴趣,但其市场空间毕竟不大,能像《低俗喜剧》那般卖座的终究是少数。另一方面,虽然两地合拍大片近来遇到不少难题,但在市场上真正能引起大动静的还是此类制作――本届Filmart上,制造了最多话题和关注的项目是姜文的《一步之遥》,而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在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上实现了横扫。

现实是,规模日益庞大的华语市场需要大片驱动,内地和香港电影目前需要找到新的合作、合拍模式。内地和香港在大片领域的合作减少,或许会进一步推动内地和国际电影界的直接合作,这可能会导致香港电影战略地位的进一步削弱。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就中国题材的电影而言,我不认为好莱坞能够比中国影人拍得更好。”寰亚主席林建岳表示,香港电影应该对自身的发展抱有信心。

Filmart和HAF 人气依旧

缺少大片和大明星,本届Filmart的新闻点远不及去年。对于各路内地媒体来说,今年的香港显得有些平淡。

但行业市场表现则是另一番景象,本届Filmart人气高涨,现场始终人群拥挤,会场的无线网络持续处于堵塞状态。根据主办方的统计,今年展会共吸引了32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770家公司参展,较去年的700余家增长明显。本届展会期间举办的专业研讨会、新片和交流活动有70多场,此外还有400多场业内试映会,其中全球及国际首映新片超过80场。

Filmart仍然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影视展,价值依然相当突出。相比内地的同类活动,其作为交易市场的实际功能更为明显,开放度更高。无论是好莱坞大牌还是海外的独立制作、发行公司,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Filmart在国际电影界的“资历”也是一个有利因素。对于很多国际电影公司而言,在柏林和戛纳之间的3月份到香港参加Filmart已成惯例,“香港是一个和合作伙伴跟进联络的重要地点”。

Filmart也是很多海外公司试探亚洲市场的起点。法国资深动画企业Futurikon这次带着新片《昆虫总动员3D》(Minuscule:Valley of the Lost Ants)来港,“我们是一家欧洲动画公司,海外发行经验并不丰富,我们希望能在Filmart广泛接触亚洲各地的相关公司。”该公司国际发行负责人Fazia Madouni说。

Futurikon来Filmart参展经由法国电影联盟(UniFrance)组织。事实上,各地行业协会组织联合设展的模式在Filmart相当流行。今年的会场中,美国馆、加拿大馆以及韩国馆都相当引人瞩目。俄罗斯等国今年也首次以集体展台的形式参展。

和Filmart一样,第12届HAF也延续了不俗人气。

在活动进行的3天里,预约榜上大多数项目的状态都是“约满”。今年的HAF总共有来自11个地区的29个项目入围,其中来自各地新人导演的项目占绝大多数。实际上,本届HAF的入围项目中,只有来自菲律宾的导演布兰特・门多萨(Brillante Mendoza)算是国际电影界的成名人物,这位2009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得主,今年一人带来了两个项目。

HAF和上海电影节之前的创投单元比较接近,都力图平衡商业和文艺型电影。本届HAF的入围项目种类多样,从商业喜剧、犯罪类型、公路片到红灯区、同性恋题材,其中不乏剑走偏锋者。相比国内的其他创投平台,HAF在题材、口味等方面要更为开放。“这也是我们选择带新项目来香港的原因之一。”本届HAF入围项目《被水催眠》的监制沈说,她之前监制了刚刚在国内上映的《白日焰火》。

今年,台湾新人的项目在HAF上也有不错表现。HAF颁出的香港以外地区大奖被《逆光飞翔》导演张荣吉的新片《私家侦探》夺得。

内地企业 视野更开阔

今年,展会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展商超过150家,加上台湾和香港本地的展商,中国影视企业数量占比所有参展商数量四成以上。

大多国内展商借助行业协会组织的集体展台参加Filmart。以往主要是通过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今年除了海推公司,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等单位也组织了联合展台。杭州等地区还推出了地区展馆,山东省、四川省及广东省今年都是首次通过这种形式在Filmart设展。

独立来港设展的内地企业也不少,尤其是近两年较活跃的公司,比如去年收购动作多多的华策影视,还有最近凭惊悚片和小清新在内地打出些名气的福建恒业,它们的展台都比较显眼。低调者当推华谊兄弟,虽然公司带来的新片数量不少。除了彭浩翔的新作, 华谊推广、销售的新项目还有刘德华主演的《失孤》、顾长卫的《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以及张婉婷、罗启锐组合的新片《三城记》。《三城记》由内地影星汤唯主演。

Filmart是国内企业尝试对外合作的重要窗口。要知道国际市场也不是只有好莱坞大公司,海外合作的可能很多元。展会期间,传出的中外合作消息不少,比如大盛娱乐正在拍摄中的3D大片《钟馗传奇》,该片特效将由凭《指环王》蜚声全球的新西兰维塔工作室(Weta Studio)操刀。韩国乐天则把公司2012年的《大明星》翻拍权卖给了中国公司,据悉该片的中国版将由《北爱》的制作团队制作。原奔驰中国公司的副总裁蔡公明发起了一家新的制片公司,并购买了一套意大利爱情喜剧的中国翻拍权。

同时,中外合拍也有新成果推出:翻拍自法国《蝴蝶》(The Butterfly)的《夜莺》(The Nightingale),有可能于5月份中法同步上映,这也是两国正式签署合拍协议后的第二部中法合拍电影。

本届Filmart上,东南亚市场购买华语片的热情超过以往。例如新加坡最大的华语片发行商 Clover Films,在展会上一口气买下了十余部华语新片,除了港产的《冲锋车》《赤盗》,也有国内的《无人区》和张艺谋的新片《归来》。公司总经理林德表示,除了新加坡,华语片近年来在马来西亚的表现也不错,“我们今年计划在马来西亚发行10部华语电影,在新加坡的目标则是25部。”

除了项目合作,跨界互动也在不断深入。

篇9

转型走到关键时刻

加快转型升级是我国农药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核心。多年来,虽然我国农药产能和产量严重过剩,但是凭借价格和出口优势,依旧保持着产量、产值、销售、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2011年,我国农药出口到18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国家最多的一年。但是在农药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由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日趋迫切,我国高毒农药将面临进一步禁限用,国家在一批高环境风险品种的出口和退市方面也将采取一些措施。张文明在论坛中透露,由于生产工艺对环境污染比较大,国家正在研究相关政策降低或者取消以乙草胺、毒死蜱为代表的高环境风险农药产品的出口退税,以推进产业的转型优化升级;农业部也正在牵头研究百草枯剂型的问题,可能下一步对百草枯的水剂将进一步的禁限用。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进让农药行业转型升级走到了关键时刻。

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张文明介绍说,高环境风险农药品种的淘汰是必然的,但是相关部门更倾向于通过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来逐步推进,以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农药行业来说,当务之急是用科技支撑创新,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据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之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欧美大国再次重新规划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提出走“再工业化”之路。同时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因此,在压力与竞争中,我国农药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显得异常尖锐。

目前我国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仅为0.7%,相比发达国家的10%~20%差距太大。同时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过剩的问题突出,产业布局和区域能源、资源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还有待增强。另外过度依靠投资带动和出口带动,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也值得重视,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全球经济大变革、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的今天,将越来越受到限制。

品牌口碑决胜市场

据介绍,目前我国农药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很多农药产品出口之后,已经看不到生产企业的标识。因此,要实现农药生产大国向强国的转变,除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外,企业品牌和口碑的建立也必须重视。

篇10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许多省市开始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否实现预期目的?作者总结一些地市会考监考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只有像高考一样严格监考,才能促使中学积极实施国家的课程方案,重视薄弱学科、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公布学业考试实施方案。

实行全省统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它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的重建,鉴定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结果将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

但是,实施高中水平考试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从会考的经验和教训看,关键是要严格考试纪律。

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实行高中会考。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以正确的导向。”实施会考的初衷是为了使学校由过去只重视高考升学率转向重视合格率;教育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实际文化水平;促进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设各门必修课程,加强教学中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克服偏科现象;同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指导,科学评价学生个人和群体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

实施会考十几年来,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只重视高考升学率,不重视会考,许多学校只开设高考课程,不开设高考不考的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背离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会考成绩的公信度与权威性丧失,谁也不会用会考成绩来评价学生个人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中会考制度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作祟,直接原因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都不重视会考,以至于许多地方会考的监考形同虚设,姑息学生考试作弊。

某地的几个学校在最近几年,高二理科学生没有上过一节思想政治课,学校甚至没有给理科学生购买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同样,高二文科学生也没有上过一节物理、化学、生物课。但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政治课会考成绩不是“很好”,而是“相当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校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会考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学生们毫不掩饰——如此大面积的“好成绩”都是集体作弊的结果。

来自各个学校的监考教师都知道学生根本没有学过一些课程,如果严格监考,许多学生会考成绩会不及格,将无法取得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可这并非是学生的错,故而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监考,有些教师由于无法面对两难的处境,只好拒绝监考。学生当然明白,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很严重,但是又没有学过相关课程,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只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会考也不十分重视,大家都清楚当地中学为了集中精力抓高考,没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如果严格监考会导致当地学生大面积不及格,这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会考监考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式的走过场,口头上讲得非常严格,实际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因此,尽管省关于会考监考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有各种各样的违纪处罚办法,但那只是为考前培训做样子而已的。

于是,本应非常严肃的省级考试,其考场纪律远远不如学校的平时考试;本该具有十分权威性的省级水平测试的成绩却完全不能够代表中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已经丧失了当时的功能,除了增加学生负担、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会考监考不严,还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学风,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参加会考后,普遍感慨:做人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太吃亏了。那些平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会考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也大都选择了作弊。这种会考实际上给学生上了一堂消极的政治课,它完全背离了会考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改以来,许多学校认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家要求的课程,只要不高考的就不开设,包括一些必修课;或者不按规定课时开课。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通用技术、什么校本选修课,统统不管。反正学生学分由学校给予,学校还能让学生不毕业?学分认定时坚持宽松原则,甚至没有开的课程如通用技术等,学生的学分都一个不会少。

现在要实行学生学业考试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学校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但是,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如果依然采取以往会考监考的那种形式,则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在于严格考试纪律。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像重视高考那样重视学业考试,要求监考像高考监考一样严格,督查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负责,还要启动高考的现代化监视技术、电子屏蔽技术,考生和监考考试违纪也要与高考违纪同样处罚,并且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才会重视学业考试,学校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课,才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