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农业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在农业中得到应用,使得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已渐渐退去。为了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就要不断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即加快农业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智慧农业中,能够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改进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 物联网
1.1 物联网的概念及体系架构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字面含义来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有2层含义[1]: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将“物联网”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Ubiquitous networks)和无所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发展愿景。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分为三层[2][3]: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递信息至相应的设备;网络层负责处理和传递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并将现有的网络进行融合并扩展;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对感知和传输来的数据信息融合、分析、处理,从而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1.2 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2]:一是全面感知;二是可靠传送;三是智能控制和处理。
1.3 物联网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商业模式[4]的推进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根据主导力量类型、行业需求、企业能力网络与支撑系统成熟度、运营经验、系统集成能力、标准化程度的进展来确定不同阶段的主要发展模式。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应该遵循一条从公用为主――商用引入――融合发展的道路。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阶段来体现:第一阶段(2010年-2015年):政府主导,公共类、便利类产品为主。第二阶段(2015年-2020年):以稳定的行业市场用户形成为标志,商业应用开始涌现,多方参与管理。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以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最终确定和关联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和融合为标志。
2 智慧农业
所谓“智慧农业[5]”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环境监控、食品安全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体的应用有智能农业大棚等。
3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架构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架构[6]可以分为信息感知层、信息传输层和信息应用层3个层次来设计,如图1所示。
信息感知层处在三层架构的最底层,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短距离传输两个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摄像头等农业设备采集环境及作物信息,然后以多种通信协议,通过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等将数据信息传输至物联网关,做到现场数据信息的实时检测与采集。与此同时,上层下发的控制命令通过物联网关传送到控制设备,远程控制农业设施,来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远程控制。
信息传输层通过Internet、2G和3G等的相互融合,以实现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广泛、更加安全的互联功能。
信息应用层实现了跨系统、行业、应用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共享。通过对由物联网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农业生产现场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实现了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合理化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图1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架构图
4 智慧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案例
4.1 产品介绍
图2所示,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是将物联网2.4G无线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与电信3G网络相结合,实现农户大棚的数据检测、实时传输、报警等智能化控制。本产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温度、湿度等温室大棚的环境因子进行测定,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向农民下发报警短信,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同时,收集农户大棚农作物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种植环境等数据,通过电信3G网络上传相关数据至数据存储中心,利用获取的数据向农民下发专业的种植建议。
4.2 产品商业模式营销策略
从1.3节我们了解到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处在第一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政府主导,那么该产品的商业模式也不例外,该产品的营销策略和渠道也是围绕着该商业模式进行的。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推广目前主要依靠三方面营销渠道,第一是由各省电信根据当地农村移动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农村地区的智能大棚套餐(包括同固话、宽带、手机的融合套餐政策)、营销政策(包括同固话、宽带、手机的融合营销政策),由地市分公司及分布在全省的农村支局执行智能大棚的营销活动,系统开发公司负责产品的研发、升级、售前、售后等技术支撑及业务运营支撑工作;第二是与当地政府及农牧厅合作建立长期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合作计划,形成以政府牵头,企业推进,农户获利的良性发展循环模式,以政府农业补贴资金的项目方式推进或通过农牧厅下属农技站面向全省农村市场推广;第三是发展大型涉农企业经销商,与大型涉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品由企业自用或合作推广。
4.3 产品试点
在甘肃省永靖县利用样品机(具有环境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产品试点工作,在永靖县岘塬镇光辉村3个农户的5个大棚进行试点,5个大棚种植了木瓜、西瓜、青椒等不同的蔬菜,农户对试点工作配合非常积极。农户认为温室终端设备对他们的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每个农户都会种植几个大棚,温室终端的自动温湿度报警功能,使他们不用再跑到每个大棚里监测温湿度,只需要根据接收的短信,就可以直接处理温湿度超标的情况,很方便。对于需要其他功能的农业生产,可以相应的在样品机上增加相应的设备和功能模块。
5 结束语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证明,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慧农业中能为农业提供很大的便利。物联网技术为智慧农业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且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必将会给农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在智慧农业物联网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业物联网的全网覆盖、智慧农业物联网设施的价格以及标准制定、农业传输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等等问题,这都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及各个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6):123-125.
[2]谢招,刘万蓉,谢静如.依托物联网技术促推农业信息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12-22822,22832.
[3]钱志鸿,王义君.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35(1):215-227.
[4]孙启明.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1-200.
[5]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6:250-252.
[6]彭改丽.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2:1-54.
篇2
北京国宇祥工程咨询公司认为国家已从战略层面上肯定了智慧城市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并成为国家鼓励支持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也为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城市简介
2、国外智慧城市建设
3、国内智慧城市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装修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二)技术要求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数据中心装修方案
1、编制依据
2、装修要求
3、装修工程量及造价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5、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表:
1、附表1 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2、附表2 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4、附表4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附表5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6、附表6 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7、附表7 项目摊销估算表
8、附表8 项目折旧估算表
9、附表9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篇3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两大困局和三个变革:第一个困局是粮食安全问题,即未来的中国谁来种地、养殖;第二个困局即食品安全问题。三个变革分别是:土地经营权变革、从事农业的人群变革(培育新型农民,改变农业从业者老龄化现状)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农业向互联网转型)。
在粮食安全方面,我国对进口粮的依存度过高(大豆90%、食用油4%、棉花20% 依靠进口,玉米、小麦等主粮的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国内供给方面却出现了问题,耕地面积的减少,水、空气污染。此外,我国在粮食产量统计方面的数据和统计方式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证实,与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相比,中国农业数据对市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而数据的真实有效对于国家而言,有助于提高预测粮食安全程度,对企业则可以改善经营效率甚至创新商业模式。另一个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问题就是未来谁来种地。目前我国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人进城打工。如何让年轻人回农村以及如何培养未来新型农民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一大关注点。
在食品安全方面,从物资资源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种质资源污染(转基因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种植养殖过程污染(化肥、农药、除草剂、抗生素、激素的过度使用)到加工运输污染最终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困局,我国农业正在进行三个变革。
土地变革:三权分离( 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十八届三种全会确定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小农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过渡)。截止2014 年6 月份,土地流转面积已经占总耕地面积的30%。
经营主体变革:培育新农人,政府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
篇4
专家表示,建设“智慧浙江”,主要是指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浙江的发展,从而构筑起一个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浙江。
目前在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等一些城市率先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并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办公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其中,宁波市在国内率先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他们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取得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步成效。2011年9月,宁波市举办了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2011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未来,浙江省将充分发挥杭州市、宁波市等一些城市的示范作用,在全省推动其他一些城镇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这些城镇的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展,正是建设“智慧浙江”的重要方面。
浙江大学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严晓浪表示,支撑智慧浙江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和产品就是集成电路,在产业方面,浙江省可以率先在这个方面取得突破。据了解,集成电路对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等具有重要影响,而浙江省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也有一定基础,例如杭州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浙江大学也参与其中,另外浙江大学集成电路的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为建设智慧浙江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2011年,在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调研后,浙江省政协“智慧浙江”建设重点课题调研组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指出,建设“智慧浙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智慧浙江”的建设融入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最新科学技术和管理思想,浙江省要想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打破各种牢笼和羁绊,在体制和商业模式方面实现创新。其次,建设“智慧浙江”,浙江省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智能控制中枢,这意味着浙江省从最高端进行统一的规划,但是目前浙江省缺乏统筹规划,还没有一个省级层面的“智慧浙江”建设总体规划。另外,尽管浙江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其发展并不平衡,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较弱。
篇5
2016年双创年,全员创业,万众创新。每个城市每个月都在刷新新设公司的数字记录: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而去年这一数字为1.2万户。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783.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个体户、企业、农业合作社约4万户。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已达8078.8万户。但是很多创业型企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快速消失了。
2016,模式创新年,各种新颖的商业模式应接不暇。新三板、新四板、新五板,股权众筹,三级分销,线上线下结合,跨界经营,异业联盟,实体加金融,微商电商,跨境电商,视频直播,网红经济,直销加传销,多重模式应接不暇,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模式产生。
“股东汇”机构作为企业家资源平台,每天都会面对大量企业,掌握很多一手信息,我们认为,国内现在的商业模式已经在全球领先,模式创新热潮应该回归现实,企业家不应该疯狂热衷于模式创新,也应该冷静下来去思考和实践,新常态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落地问题,如何真正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问题。
经济最核心的就是买卖,没有买卖,一切都是假的。很多企业通过登陆新三板、新四板,希望快速融资,花了很多资金和时间,最终实现了一个僵尸股。很多企业通过股权众筹,实现了资本金快速积累,大干快上,但是由于市场营销跟不上,销售收入不理想,导致分红时的尴尬局面,很多股权众筹项目一年内快速消亡,可以预见,今年年底时,还会有大量企业快速倒闭。很多企业通过会员制,实现了预收入快速积累,但是快速消耗掉,后期成本无法支撑,只能跑路作罢。很多企业利用三级分销模式发展会员,利用人脉圈,吸引大量人脉资源,疯狂圈钱,然后被有关部门封杀。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我亲眼目睹了很多类似的现象。
那么,企业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转型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我辅导的几十个企业的经验,传统企业转型的五种路径有:
1.通过股权加产品众筹,实现人脉、资源、智慧、资金的快速积累。
2.通过移动互联网思维改变商业模式,内部管理,进销存等一切问题。
3.通过粉丝经济,进行精准社群营销,实现粉丝营销不断扩张并变现。
4.通过轻资产转型,企业甩掉包袱,提高利润空间。
5.服务即营销,拿出80%的精力为现有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虽然提高了成本,但是也提高了复购率、转介绍率。
篇6
总的来看,我认为未来五年是互联网深化阶段。一般人看互联网走向,容易陷入业务和商业模式这种细枝末节和鸡毛蒜皮中,我们要跳出来,从宏观全局上看互联网的走向。我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走向,可以概括为内需化、智慧化、平台化、对等化和个性化五个方面。
一、内需化:C2B对启动内需发挥作用
C2B是指互联网从生产导向的“从生产到消费”(B2C)发展方式,转向需求导向的“从消费到生产”(C2B)发展方式,为中国经济提供启动内需的新动力。
把C2B排在五大趋势之首,是因为互联网的这一微观趋势,有中国经济转向内需这个宏观大势托着,比其它没有大势支撑的小CASE,将显得更加强势。
1、启动内需的经济大势
首先我们从势的角度,看托举C2B的天时。未来五年,互联网所处的天时,有三件大事可以作标志性的背景,一是8年之中,中国人均收入将从5000美元,翻一番变成10000美元;二是5年之内中美互联网大企业数量,可能从现在的7比3,变为8比5,正好同步于两国GDP的比例关系的走势。三是5年之内中国经济(按平价购买力计算)和中国电子商务总量,将同时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地利,与经济的天时,具有内在的同步变化趋势。
在这五年中,中国经济的一条主线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挑战在这里,主要机遇也在这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内外公认的办法,主要靠转变发展方式。所有跨越失败的国家,共同点在于以旧的发展方式,应对收入翻番的新挑战(如拉美);所有跨越成功的国家,共同点在于及时转向新的发展方式,应对收入翻番的新挑战(如美日)。对中国来说,人均5000美元之前的发展方式,旧就旧在以生产为导向,表现为粗放的中国制造;而达到人均10000美元的必由之路,新就新在以需求为导向,以中国创造启动内需。
互联网在启动内需上,表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启动内需快。从双十一淘宝网购达到191亿看,电子商务在启动内需方面,具有任何传统方式难以比拟的能量和潜力。从内需的启动速度来看,远远超过同期中国经济中需求的增长速度。2009年双十一5000万元,2010年9.36亿元,2011年淘宝+天猫52亿,今年达到191亿元。按此速度发展下去,电子商务会以远远高于其它经济手段的速度启动内需。二是启动内需力度大。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本年度突破10000亿元。1万亿相当于2011年全国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万亿的5.4%。相当于2011年全国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行中,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的“第五大省”。突然冒出个启动内需的“第五大省”,这完全在国家的计划之外。国家在启动内需时,没有考虑电子商务突破5%这个临界点将进入集中爆发期这一点,也没有预料会冒出大省级的启动内需主力军,就象当年没预料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中国出口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一样。我们可以预期,互联网带动内需,五年内的业绩不仅会吓中国一跳,也会吓世界一跳。三是启动内需的基本面稳健。有些对电子商务根本没有研究的人,对191亿的成绩信口开河,认为只不过是偶然现象。但深入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抛开节日特殊性不说,一天191亿对于全年1万亿来说,并不算个特别异常的结果。加上考虑中国电子商务总量会在2016年超过美国这一大势,可见双十一的爆发不仅不是偶然的,而且可以说有一定的必然性。基本面到了这个份上,想不出现这种爆发也难。就象过去人们只有春节才看晚会,现在差不多天天都可以看晚会一样,将来国人可以期待天天都象过节一样,一天一个191亿。这样下来,全年不过7万亿左右。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过三分之一,启动这个规模的内需,对五年后的电子商务来说,是可以期待的。
2、产消逆转的内在走向
我们再看互联网内需化的内在动力。互联网这么强劲的启动内需,其实跟国家的号召并没有什么关系,是互联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不提启动内需,也挡不住它非要这么做。我们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因。
首先是“产消逆转”趋势。野村综合研究所在预测IT大趋势时,首先提出“随着WEB2.0而扩大的‘产消逆转’”。产消逆转是从自媒体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以往,通常是企业通过大众媒体产品信息,而今天,很多产品信息却是来自于消费者,这被称作‘消费者自主媒体’(Consumer Generated Media,CGM)。” 野村综合研究所认为产消逆转现象会在多样化终端、传感网及海量数据的网络环境下实现,通过获取消费者位置信息,实时加工数据,及时向顾客提供推荐服务。企业将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推进面向消费者及企业的IT。
其次是电子商务的C2B化。阿里巴巴指出未来的电子商务将从B2C向C2B转变,将产消逆转的理念,从技术服务领域扩展到商业服务领域。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电子商务出现着以拿单为起点,以生产为终点的经济倒置过程(以前是以生产为起点,以实现订单为终点)。据梁春晓介绍,现在每一个店主,身后都围着十几位服务者。店主只管拿单,其他服务者帮助他完成从管理外包、广告、品牌、代运营、配货、物流,甚至一直到生产的全部工作。在沙集,农民通过拿单,让工厂根据订单来安排生产。这些都是现实中的产消逆转。
第三是商业模式转向“情境定价”(Contextual Pricing)。情境定价是Rob Docters等人在今年的《情境定价:价目表之死与新现实》(Contextual Pricing:The Death Of List Price And The New Reality)一书中提出的新理念。作者指出:“情境(语境、语用)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代表着买家估价的方式。”产消逆转将导致电子商务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现在京东商城这种以打价格战为主的流通版中国制造模式,转变为一物一价的个性化定价模式。情境定价主要不是指一物多价——同一个商品有多种价格;而是指每个商品彼此都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价格。这个价格完全由消费者来确定。定价的依据是消费者的上下文语境,因此正如书中一章的标题所说的:“关键的语境数据不在你公司的数据库中”。它只存在于消费者的本地数据库(如手机)之中。
正是由于有技术应用、产业衍生、商业模式作为基础,电子商务启动内需,才会有现实的可能性。可以预见到,互联网将在启动内需方面,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人们意想不到的战略作用,它本身也会因此而得到经济基本面的托举而持续放大。
二、智慧化:智慧城市带动数据化发展
第二个因中国经济大势托举而更举足轻重的互联网走向,是智慧化。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大动力。城镇化就其经济规模来说,相当于建出七个欧洲。这对互联网的支撑作用,不亚于把工业革命规模的鸡血连打七遍。在这个方向上的具体热点,将包括大数据产业化、数据业务主营化、车联网形成规模,特别是智慧城市成为信息化的重心。
18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这四化两两之间的关系,均有描述,唯有信息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例外。这一点是杨冰之发现的。他对二者关系有一个重要阐释:信息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在智慧城市。这一点,我希望它成为真的。城镇化,不应走工业时代城市化的老路,需要借大数据的东风,智慧地建设,建设成智慧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把智慧化名目下的各种趋势当作子集,都放在这个更大的“势”之下。
1、大数据产业化。大数据技术将得到大发展,这不需要五年,现在就可以看得到。大数据产业化不是指这个,它是指现有大数据业务,将从业务发展为产业,从一个产业发展成多个产业。主要包括,大数据采集业(相当于工业化时的采煤业),如SNS、支付、LBS和文档等以收集数据为主的数据原料业;数据加工业(包括定量加工业如数据统计服务业、定性加工业如数据咨询服务业,以及数据中心的转型升级);数据体验业。在城镇化中,理想的产业结构是以数据业为主导,以网民在家办公经商为主要就业形式,形成新的硅谷、班加罗尔那种从农业区直接变为信息区的现代化跃升。仅仅把东部制造业平移到中西部,走大集中、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建设老路,虽然轻车熟路,但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产业结构的智慧化,决定着城镇化“智商”的高低。
2、数据业务主营化。数据业务目前在各行各业中,只是副业或辅业务。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深化,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将以数据业务变为行业主营业务的形式,出人意料地发展。例如我们在现在就可以看到,在网上支付中,数据业务已经成为主营业务,出现将金融业务免费化、边缘化的动向。再比如,在流通业中,数据分析已成为主业,而单纯的柜台服务日益边缘化。各行各业的转型,也带来城镇化的新机遇,一些城镇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领先而兴起,一些城镇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而衰落。信息生产力会象长腿一样,跑到善待它的地方落脚,而背离看漏它的地方。
3、智慧城市。在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主要空间。首先,以智能宽带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五年互联网发展的热点;其次,智慧政府建设,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随着平台型政府的建设,包括网络公共服务、社区网络等将得到快速发育;第三,物联网是智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汽车的大普及,车联网与城镇化的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将是智慧城市的一个新增长点。
三、平台化:
云计算将引发产业组织和制度创新
云计算最主要的特征是“云(集中)+端(分散)”。在网络深化中,云计算的影响逐渐从技术、产业,扩展到产业组织和制度。云计算技术、业务、产业,将向云计算2.0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从定位IT服务,重心逐渐转向定位商务服务。例如,放在云上的,不光是托管的主机、存储这样的IT数据服务,而扩展到象CRM、管理分析这样的商务数据服务。云服务将在IaaS、PaaS、SaaS基础上,向AaaS的方向深化。在这一些一般动态之外,我们特别看中以下更重要的连锁反应:
1、商业生态系统开花结果,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的新业态蔚然成风。“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是阿里巴巴梁春晓首先总结出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特征。它反映了互联网在打破企业与产业界限之后,形成的新业态。小前端在企业甚至个人层面,承担边际投入(例如创意、销售、DIY制造);大平台在产业层面,承担固定成本,并分享给小前端;富生态则是二者关系构成复杂系统,打破传统机械系统的结构。五年后,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将不仅成为电子商务的典型业态,也将成为许多行业的典型业态。例如制造业将形成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创客+制造平台(如DIY+3D打印)的新生态系统,象海啸一样同时冲击中美两国的制造业。
2、新竞争战略改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面。竞争力与竞争战略的关系,是孙悟空与如来佛掌心的关系。受云计算模式影响,竞争战略这个如来佛掌心将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企业竞争战略将发生创新性的变化,形成介于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之间的低成本差异化战略,从而改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低成本差异化其中的低成本主要来自大平台的作用,差异化主要来自小前端的作用。以大规模定制为代表的低成本差异化战略,将构成互联网企业新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面。以免费、长尾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在“格斗术”层面集中反映了这种新竞争战略的内在特征。
3、新市场结构首先在互联网业形成。原有市场结构主要有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三种。但是在云计算(IaaS、PaaS、SaaS)作用下,由于平台(包括具有I、P、S特征的互联网业务平台,如基础技术支撑平台、基础业务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与增值业务分离,首先在互联网业形成“新垄断竞争”这样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市场结构,其特征是“平台自然垄断+应用完全竞争”。反垄断法和竞争法都将面临调整,以适应信息生产力和信息生产方式的发展。
4、一场工业革命以来从未见识过的产权制度革命将意外降临,“按使用收费”将成为新产权规则。在云计算技术(云+端)、云计算模式(基础平台+应用服务)作用下,将发生所有权的核裂变,形成支配权与使用权的再次分离(上一次分离在《罗马法》中)。SaaS中的软件免费(支配权免费)、服务收费(按使用收费),将演化为互联网产权的典型结构。形成网络企业产权的普遍基础,而有别于企业组织(科层结构)或市场组织(扁平结构)。形成类似“以租代买”的互联网资产的新产权规则(典型如苹果商店模式三七分成中,APP开发者从收入中上交的30%,相当于分享store和开发工具的“租”金)。这是一种既不同于公有制(因为按使用付费),也不同于私有制(因为生产资料分享)的新产权革命。
四、对等化:
语义网应用酝酿互联网改朝换代
未来五年,与平台化并行的,还有一个相反的方向,这就是对等化的发展。对等化在技术上最初起源于P2P,WEB(语义网)使之成形,典型发展在HTML5,即时通信,WEB应用,SNS这个方向上。其共性特征是形成节点对节点的新网络结构。未来五年,只是这股新潮流的孕育期,一旦成熟,将对苹果、微软、谷歌代表的现有秩序,构成颠覆性的、改朝换代。典型赢家将在腾讯、FACEBOOK、百度这条路径的方向上。新的末知的赢家将在这个方向冒出。
1、HTML5的走向。HTML5目前在商业上还不成熟,但它一旦成熟,就会引起移动互联网的改朝换代。改朝换代的目标,直指颠覆苹果iOS、微软WP、谷歌安卓的统治,附带摧毁建筑在这些平台上的客户端、中间件(如WIDGET)等“土围子”,最终导致本地应用被WEB应用的潮流取代。近期这个方向上争夺的集点在网页OS,腾讯、百度、UCWEB纷纷加入争夺;从中期看,微软由于采取混合策略(在银光与HTML5之间走中间路线),吸引了中间派(如三星),但随着HTML5商业成熟将失去势头;五年后基于应用感应的P2P型业务将强势兴起,唯一不确定的是激进的完全P2P型应用成为主流,还是有中心云服务的P2P型应用占上风。总的感觉这股潮流对中国互联网非常有利,应该也可以抓住。
2、即时通信等2.0、3.0应用渐成互联网主脉。一是视频化的微信将继QQ之后的成下一代主导业务。即时通信由于天然踩在P2P的龙脉上,因此当iOS、WP、安卓退潮后,它的活力仍会越来越强,渐渐成为互联网中的互联网(“骨干网”)。下一步即时通信的进化,主要表现在视频化(而且向实时流媒体方向发展)。由于未来五年是广电交学费的时期,因此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会通过视频服务取得三网融合的实际主导权。二是WEB2.0应用,如微博、社会化媒体、精准广告等,由于语义网环境的逐渐成熟,而向WEB3.0的方向(智能化方向)演进。SNS与搜索引擎在语义网驱动下,会从数据采集业的定位,向数据加工业的定位转向和深化。
五、个性化:
ME时代到来
以企业为中心的.COM时代,在未来五年将向以个人为中心的.ME时代迁移。代表性的趋势包括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以创客、众包、专业余革命为代表的草根化,游戏为代表的娱乐化,将使人们一步步走向个性自由的时代。
1、个性化。目前的移动互联网还不是个性化的,手机主要还只是作为通信工具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会充分借助号码唯一,定位到人的天然优势,导向一对一精准营销的个性化发展方向上来。智能手机将成为个性化平台,实现号码(身份信息)的一对一锁定,空间的一对一锁定(LBS平台)、时间的一对一锁定(“时间轴”)、资金流的一对一锁定(支付数据平台)。以这些平台为基础发展智能化的APP,将真正通向以情境定价为标志的个性化商业时代。
篇7
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物联网市场飞速发展,随着更多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市场将迎来井喷期。预计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亿,其中蜂窝网络规模超过10亿。为此,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在移动物联网大会上再次重申了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并表示在做大连接规模的同时,中国移动将提升连接价值,坚持走“连接驱动发展”的道路,积极实施产业链立体式布局,不断拓展连接广度和深度,做优连接服务,做强连接应用,开创数字化产业新格局,到2020年将力争连接总量超过17.5亿,成为数字化创新的全球领先运营商。
在“大连接”战略指导下,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领跑物联网市场。据了解,截至5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突破1.2亿,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连接提供商。今年前5个月的物联网连接数增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连接数占比较大的领域包括车联网、共享单车、金融、能源和可穿戴设备等。全国承载物联网基站数超162万,月承载流量已超过2000TB,为用户提供了覆盖最广泛、质量最稳定的连接服务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为满足物联网广覆盖、低功耗的需求特点,今年中国移动同步推进NB-IoT和eMTC两项新技术。据介绍,2017年5月,中国移动在鹰潭启动NB-IoT试商用,计划年内实现全国范围内NB-IoT的全面商用。
篇8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科技,创新2.0,传感器,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N04;TP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5-0056-03
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物联网的发展也得到了各国政府、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欧美一些国家迅速将其纳入国家和区域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总理曾于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等理念,物联网也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正在成为继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几大技术时代之后,推动人类历史第三次信息流形成的大浪潮,将给人类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其用户端延伸并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而引发的科技创新2.0模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正契合物联网的核心理念。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与传统以技术为主体的创新1.0不同,创新2.0指的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以协同参与为特征的下一代交互式创新形式,而这些正是物联网的精髓所在。
物联网的概念一般认为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电子产品代码(electric productcode,EPC)标准、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简称物联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其中物联网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交互,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在物品上嵌入一种转移收发器将建立一种全新的信息与通信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交互连接。
在国内,物联网也就是传感网的通称,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软件运营服务(SaaS)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因特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是一个外来概念,但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传感网领域标准主导国之一,有着优秀的研发团队,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结合国内实践建立了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物联网标准体系也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随着时间的发展,物联网的覆盖范围也与时俱进,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物联网研究专家封松林研究指出,当今的物联网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是带有传感/标识器的智能感知信息网络系统,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提升。从北京的一卡通、世博会的门票和物流的标签等实实在在的东西到未来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都是物联网的范畴。物联网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说一个点,或者具体的东西。
二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射频识别时最早提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其所涵盖的内容也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范围。“Internet ofThings”,直译就是“事物的互联网”,汉语“物联网”的表达方式既简洁直观又形象生动,很好地传达了物联网的内涵。对于其英语表达方式“Internet ofThings”,笔者认为也可以简而化之,利用拼缀造词法用"Thinternet”来表达。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物联网的外延不断扩大,也在持续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在交通、物流、金融、工业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已有了初步应用,并逐步出现了“农业物联网”和“车联网”等延伸概念。
农业物联网关注于农业信息的整合,以期通过对农业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以及后续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联动监管而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可控。车联网通常是指利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数据的即时交互,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是解决行业难点并实现信息智能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引擎。
物联网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和综合运用,通过共享和协同而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向人与物、物与物扩展延伸。物联网的应用为优化资源配置、缓解资源能源约束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甚至被称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DNA。物联网有助于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使城市环境友好发展,城市服务便捷智能,城市治理灵活高效,使城市更加智慧,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总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物联网从最初的新生事物已经变成了热点话题,并在多个领域和行业得到了良好的运用,“使人类对客观世界具有更透彻的感知能力,更全面的认识能力和更智慧的处理能力”。据悉,我国物联网的“十二五”规划将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整体架构,并针对物联网涉及的具体应用领域进行专项规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会在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和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将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走进物联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
[2]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3,
[3]张前,物联网: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还有多远[J],科技信息,2009(09):16-18,
[4]封松林,叶甜春,物联网/传感网发展之路初探[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01):50-54,
篇9
物联网给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物联网的产业链中,网络、设备、服务提供、软件/应用、终端和芯片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各方都加大在此领域的布局,三大运营商开始把物联网定位基础业务进行投入。
“中兴通讯将物联网作为战略业务之一。”中兴通讯CSO陈杰在MWC上海展期间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谈及中兴通讯发展物联网的思路,陈杰表示,中兴通讯基于自身的技术积累和优势,聚焦于智慧城市、智慧家庭、车联网、工业等领域。
定位:核心战略业务之一
作为中兴通讯M-ICT核心战略之一,中兴通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贯穿于消费市场、运营商市场以及企业市场。
作为运营商实现未来“千亿”连接市场的助力者,中兴通讯以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方案切入市场。业内人士也表示,NB-IoT成为产业链进军物联网市场的关键。6月16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3GPP RAN全会第72次会议上,NB-IoT技术标准终于得到冻结。标准的落地,加快了产业链创新应用的步伐。围绕NB-IoT,全球芯片厂商包括英特尔、高通,全球通信设备巨头以及全球运营商巨头沃达丰、中国移动、意大利电信等均加速NB-IoT的商用。中兴通讯一直以来是面向物联网的广域低功耗技术NB-IoT的主要推进者,陈杰介绍,中兴通讯联合运营商和产业打造了基于NB-IoT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积极投入对芯片、终端、系统和物联网IoT平台的研究;并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均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一站式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传统的电信基础网络是以人为核心构建的,要大规模部署IoT,实现联接的突破性增长,面临接入方式、现有核心网冲击以及安全等诸多挑战。中兴通讯提供的端到端的NB-IoT解决方案,涵盖芯片、模组、无线网络、核心网以及NB-IoT物联网平台,可以为运营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中兴通讯的无线及核心网解决方案可基于现网平滑升级,只需软件升级即可,充分节省部署投资。
无线网络部分依托于业内领先的SDR(软件定义的无线)基站,无论现网采用哪种制式(GSM/UMTS/LTE), 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定义NB-IoT;核心网部分也可以通过对现网进行软件升级来支持NB-IoT,或直接部署基于NFV功能的虚拟核心网。
中兴通讯的NB-IoT物联网平台采用开放的云平台技术,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部署NB-IoT业务。中兴通讯NB-IoT平台可以管理海量的NB-IoT物联网连接,并同时提供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服务。
在此次MWC上海展期间,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展示了市政物联网应用――智能井盖方案。该方案通过全方位监管井盖状态,在井盖被打开、移位等情况下,可实现及时告警。NB-IoT技术具有的低成本、广覆盖、低功率、大连接等特征,有效提高智能井盖监控系统的覆盖区域,消除覆盖死角,降低建设维护成本。
“中兴有深厚的研发技术实力,我们期望与IoT产业链一起 ,搭好平台”陈杰表示,“目前IoT产业链中,需要开放的心态。”
在6月30日2016MWC上海主题论坛上,中兴通讯董事长赵先明在《IoT联接万物,联生价值》的主题演讲中也表示了产业链合作发展的观点。赵先明表示,IoT所引发的不仅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包括对农业、服务业等人类社会基本业态,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和飞速进步。目前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领域显示出显著的进展,各种IoT创新应用还会不断涌现。与此同时,IoT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产业垂直整合、商业模式构建、应用创新、安全性、标准不统一等突出矛盾。他表示,我们处于变革的前夜,需要产业链各方加强协同,共同携手促进IoT产业的健康发展。
篇10
资本是现代化文化市场建设的引擎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两个因素缺失,一是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育;二是文化金融的建设。资本永远是流向利润最大的地方,在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文化企业的经营模式、销售模式和创意模式要让资本追逐,除了人才之外,资本的观念转变与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金融是指金融业和各种金融工具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以及文化创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进行的金融创新。文化创意需要金融创新,市场需要培育孵化 ,而文化市场是金融业最大的孵化点。因此,金融业在观念上、政策上,要转变过去那种认为文化产业是轻资产、无抵押、只见眼前之利而不看市场的观念。落实践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支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顶层设计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能摸不着石头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是指导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
顶层设计是要统筹各种关系的,包括民企如何进入文化产业,红线在哪里,企业办文化产业的审批权限,政府文化产业引导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产权界定,政府管理者扮演角色都需要设计明确。我的看法是,政府统筹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做出一个负面清单,列入单子之外的民企可以自由介入,不必审批。政府转变要从管文化企业转成服务文化企业。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国有资产转变为社会资产,只有政府职能转变了,文化产业才能顺利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海立方是为顶层设计树立一个样本
海立方文化艺术创意城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智慧经济为核心理念,通过对文化形式的挖掘开发,使其形成一个新的文化资源,拉动资本对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海立方文化艺术创意城成为版权贸易自由港、智慧经济保税区、创意产品策源地,经过几年努力办成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区。
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需要示范、需要试验,必须在开发、管理、体制、政策上有个适应和检验的模板,海立方文化艺术创意城也为顶层设计应景而生,我相信海立方文化艺术创意城的建设通过先行先试,一定会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先驱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试验田。
链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点
相关表述
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主要任务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3、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4、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5、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三个首次提出
1、首次提出的逻辑: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2、首次提出的命题: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 上一篇:医药行业展望
- 下一篇:医院行风建设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