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污水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总则
1、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审计制、支付会签制、项目管理廉洁制。
2、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应始终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把工程质量关,合理处理质量与进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树立“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品牌工程意识。
3、污水处理理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制度;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制度;污水处理工程审计制度;污水处理工程付款审批制;基建工作人员廉洁制度。
一、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立项、(二)、规划红线:(三)、选址意见书:(四)、委托初步设计:(五)、组织初步设计和设计方案评审:(六)、委托施工图设计并组织评审:(七)、办理规划许可证、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严格按基建程序办理前期相关手续。
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招投标制
(一)招标范围、招标方式:
1、凡由江苏大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建设工程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的,必须依法进入招投标有形市场进行招标。
2、工程建设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下,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下,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下的由江苏大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组织招标、竟争性谈判和询价等方式实施。(招标程序详见该章第八节)。
3、如确实有特殊情况的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由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进行邀请招标,可以简化招标程序,缩短招标时间,但仍然需进入有形市场进行招标。
(二)招标
1、进入有形市场建设项目的招标,原则上均应委托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进行,招标人择优选择招标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签订书面委托合同,约定收取费的标准。
(三)编制招标文件
1、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1)、投标邀请书(2)、投标人须知
(3)、合同主要条款(4)、投标文件格式(5)、提供工程量清单
(6)、技术条款(7)、设计图纸(8)、评标标准和办法
2、污水处理工程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函:招标文件中明确所有污水处理工程的投标保证金为不低于投标总价的5%,且必须从投标单位基本银行帐户汇出,不得以现金方式交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为中标合同价的10%。每个中标单位并且必须交纳为中标价2%的廉政保证金。
3、污水处理工程评标评定办法:对于污水处理管道工程宜采用以经评审的最低价法,对于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污水处理工程,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的评分因素及分值按省市区有关规定执行。
4、相关取费费率标准:施工单位投标取费费率按相关标准计取,如费率计取由限值范围的,一律按低限取费。
5、由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须由江苏大禹水务有限公司指定的相关人员流转后由总经理审批认可后才能发放招标文件。
(四)投标
1、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不得少于三个,如少于三个则必须重新招标,而重新招标后投标人仍少于三个的,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可进入竟争性谈判确定,比价采购。
(五)开标、评标、定标
1、开标、评标由招标人委托的机构组织进行,进行公开开标、评标和定标。
(六)由江苏大禹公司组织的内部邀请招标
具体实施细则如下:(1)成立招标管理领导小组:其人员必须有区水务局纪检监督人员一名,其它人员由江苏大禹水务有限公司分管领导、技术总工程师、工程部或设备部等人员组成,招标工作小组人数不得少于五人。2)邀请投标单位数量:,应当向三家以上具备施工能力、资信良好的施工单位或供货商发出投标邀请书。(3)工程建设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以下的污水处理工程由招标工作小组集体讨论并形成书面意见报主要领导签字同意也可直接发包,也可采用内部邀请招标。(4)施工单位或供货商的资格审查与择优机制
1、施工单位(供货商)的选择实行淘汰机制。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施工单位(供货商)定期进行质量跟踪和复评,如发现施工单位(供货商)在所负责的项目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或发生安全事故,在以后的施工(供货)中将严禁该施工单位(供货商)参与,还要赔偿一切经济损失。
2、每年年底将对通过内部邀请招标的施工单位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将二年内不得参与内部邀请招标。
三、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制
(一)、签订合同范围:所有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签订合同(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和材料供货合同,廉政建设合同),合同应公开化,规范化。
(二)、合同管理:大禹公司工程部和综合部负责所有合同的归口存档管理,合同内容的起草、谈判、修改均由负责该项业务的公司经办部门与有关单位洽谈。
(三)合同的组成:组成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条件、技术规范、图纸、工程量清单和中标的投标文件等一系列内容。
(四)合同签订时效:
通过公司内部招投标的建设项目,中标单位确定后五日内与公司签订相关合同。
(五)合同会签制:所有合同实行会签制度,由法人代表签字生效。单项合同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总经理签字盖章生效,单项合同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由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并盖章生效,通过招标的合同需由鉴证机构签字盖章后生效。
四、 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施工监督管理制
实行招标制的污水处理工程均实现工程建设监理制。
(一)、监理职责
1、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编写并签发监理月报、监理工作阶段报告和专题报告,根据各时段工程进度编写工程量清单和资金预算申报表,每月工程量完成申报表,并按时向建设单位工程部报送。
2、专业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做好分项工程验收和隐蔽验收。并严格检查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质量及质量证明材料,并做好各种材料的二次送检工作,合格时予以确认。
3、监理员应认真履行监理员职责,并做好监理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出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告。
4、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过程,监理人应实施旁站管理。对施工全过程开展跟班监督。旁站管理方案应在施工前2天送达项目工程部和施工承包人各一份。
(二)、甲方现场代表职责
1、工程开工前,工程部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作,进行交桩工作,各施工单位必须进行复测,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报工程部备查。
2、甲方代表每天亲自到施工现场,认真巡查监督工作,并做好有关记录 。
3、对于出现的的工程质量问题,由工程部、施工单位、监理方互相配合,做好记录,督促整改,必要时召开专题质量分析会,综合分析问题,研究解决办法。
4、工程部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跟踪审计等单位代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5、工程部现场代表负责签证计量工作。
(三)、材料管理工作 1、凡由公司组织购买的材料设备,按下列程序执行:(1)由设备材料部拿出初步购买方案,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实施,重要材料设备必要时须经总经理审批决定。(2)材料进入工程现场时,设备材料部管理人员应进行严格验收,确保规格品种与合同一致,数量正确,质量标准符合要求,并分品种登记台帐。
2、凡由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均应按下列要求执行:(1)、为保证工程质量,各承包人和监理人员应严把材料(含成品、半成品的材料)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具备二证,即产品出厂合格证和材料二次检测报告。(2)、进入现场材料、构配件、设备的复验。钢筋、混凝土等试件应送有资质的检测中心检验,混凝土试块还应送检测中心养护,混凝土试块需由甲方现场代表和总监随机抽样做好后当场送检。(3)、为保证混凝土强度质量,污水处理厂和提升泵站要求使用商品泵送混凝土。(4)、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材料(如防水材料、水卫电器主要配件),应事先书面报告建设单位确认后方可采购。否则,视承包人违约。(5)、严把材料价格关,由施工单位临时负责采购的材料设备价格由公司现场代表报分管领导核定后方能生效。
(四)、工程计量签证工作
1、施工所有项目均采用工程计量签证,由甲方现场代表、监理、跟踪审计、乙方四方签证计量。
2、计量签证不能重复签证(既在竣工图中体现又在签证单上签证),发现重复签证,对签证人员(建设单位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方、监理方)按签证数量计算的金额处以三倍罚款。情节严重移交司法机关以法处理。
3、涉及土石方开挖和回填的计量,污水处理工程的管道土方开挖放坡原则规定不得超过如下标准:挖土深度≤3m为1:0.2;3m 5m为1:0.5,特殊土质除外。
5、工程量签证计量,由承包人提前2天通知公司工程部和监理人,公司工程部将会同有关人员到现场计量,并在签证单上签字
6、签证计量工作应及时进行,工程计量不能超过一星期,超期则公司工程部和监理人员可拒签。
7、工程量减少的项目与工程量增加的项目同标准计量。
(五)、工程设计变更工作
由公司工程部会同设计人员对项目进行论证,涉及的变更金额小于1万元的由现场代表签字认可,1万元与5万元之间由现场代表、工程负责人会签,5万元以上需报请经理办公会研究,经总经理签字确定。
(六)、工程进度和投资控制管理 1、依据招标文件、合同、己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及时审查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计划方案。
2、认真核定工程量,并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和日期,及时支付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
4、核定并签发施工中发生的临时计时工日。
5、如遇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或其它可能延误施工工期的情况,要及时通知承包人,以免延误工期。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增减的结算方法为参照原招投标的价格执行,如原招投标中没有相同或类似价格的,按当时施工期的供应价并按投标时下浮相同比例按实结算。
(七)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 1、监督检查施工质量的内容主要有:
(1)施工单位质量检测人员及设备是否到位,质量自检系统是否完备。
(2)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是否到位。
(3)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
(4)施工过程中现场取样(公司工程部现场代表必须在场并签字)。
(5)及时处理质量缺陷,避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6)进行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的中间质量检验。
(7)组织竣工验收。 2、监督施工单位遵守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具体参见市政府关于颁发《常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定》的通知,详见附后),严格按安全标准组织施工,检查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3、随时检查施工单位工地文明施工情况。
4、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认真负责、公道、公平、公正开展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处理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中,对被监督方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刁难,秉公办事。
(八)工程竣工验收与资料管理
1、工程验收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完成收尾工程、竣工验收的资料准备、竣工项目自检自验工作。
2、竣工验收标准:污水处理工程应严格遵守《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
3、工程竣工验收内容:一是资料验收,施工单位应按合同要求提供全套竣工验收所必须的资料,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二是实物验收。实物验收包括建筑工程验收、安装工程验收和特殊工程验收3部分内容。
4、工程竣工资料的移交:工程竣工资料由公司工程部负责审核,对本工程涉及的文件、图像、设计图纸、施工签证、中间验收、竣工图等各项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存档(对于管网竣工图应有GPS坐标图)。
(九)工程结算审计管理制度 (1)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后60天内将竣工资料及工程结算资料送交建设单位。
(2)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后10天内,由该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中的所有变更及签证进行汇总、归档,作为决算依据。
(3)经相关人员初审完毕,报区审计局或财政局指派的审计单位进行工程审计。
(4)审计报告定稿前,根据有关合同及工程审记会议纪要将工程审计情况向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领导在工程审记会议纪要上签字认可后才能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5)送审价超出审定价5%以上的审计费用中核减额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在支付工程款时进行扣除。
(6)公司可随机抽样10%-20%的工程结算资料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复审,如终审价差异超出5%,则采取通报和禁入市场方式对跟踪审计单位进行考核和监督。
(十)工程付款审批制
(1)、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付款均须采用审批制。工程经办人员和财务人员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填写付款专用申请表,专用表需有经办人员和工程现场代表,项目负责人、财务总监、分管领导逐一签字后再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拨付。工程结算时,付款专用申请表后需附工程审定单,工程合同等作为附件,报公司财务存档。
(2)、公司工程经办人员根据总经理审批意见,由施工单位或供货商提供当地税务部门出具的正式发票,施工单位或供货商提供发票数额与每次审批付款数额相一致。
(3)、工程经办人员填写付款专用申请表的金额、时间,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执行。
(4)、以上付款审批程序只能由公司内部经办人员流转,不准施工单位和供货商外来人员进行流转。
(十一)基建工作人员廉政制度 (1)基建工作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党纪、政纪和有关法规,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在签订工程合同时,同时签订工程廉政合同。
(2)在基建业务洽谈中,坚持决策者不接待,接待者不决策和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
(3)在业务交往中,拒绝有关厂商或施工单位所赠礼品、礼金等。
篇2
一、资金预算管理
本项目属中央财政专项项目,因此,对本项目基本建设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并按省水利厅批准的用款计划执行。
二、资金使用管理
1、该项目资金设立专帐、专户管理;资金使用必须实行专款专用,必须符合概算,预算确定的范围和标准;必须完备手续,符合规定的程序。
2、资金的申请和拨付应根据项目概算、年度投资计划、施工计划支出预算,施工进度,支出预算等办理资金的申领和拨付。
3、资金的使用必须进行认真审查,包括的内容:
(1)支付凭证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善,金额是否正确;
(2)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3)是否符合财务预算,用款计划;
(4)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
(5)支付方式是否符合规定等。
三、工程预付款的管理
1、工程预付款的支付程序;由承包商申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核,项目部施工组人员审核后,呈项目法人审批,并提供合法的预付款收据。
2、工程预付款的支付方式是很行转账结算,严禁现金支付。
3、工程预付款由财务部门按合同,承包单位及标段进行管理,项目部及施式组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同承包商及时核对工程预付款的支付及扣回情况,防止多付少扣。
四、建设单位管理费的管理
1、实行预算控制,严格按省水利厅批准的用款计划数额内控制使用。
2、建立并规范审批手续,由项目法人一支笔审批。
3、遵守规定的内容和开支标准
五、工程价款结算形式与手续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定期(每月)或阶段性进行结算。
1、由承包单位按合同约定将结算申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并附本次结算工程量的证明材料。
2、工程监理按照合同约定及工程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审核主要内容为本期工程量是否属实,单价是否为合同约定,若存在差异,要求承包商重报,若无问题,编制月进度支付凭证,签发计量支付凭证,报项目部现场管理机构。
3、项目部现场管理机构的有关人员,对监理审核上报结算进一步核定,重要为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若无问题,签发工程款结算支付单,报项目法人审批。
4、财务部门付款时,必须重点审核累计结算款,预付工程款的扣回数,质量保证金累计数是否一致,本期支付数计算是否正确等,若没有问题,办理工程价款支付手续。
篇3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用水管理,规范供水用水行为,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其它各项用水,维护城市供水、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和《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从事供水,使用城市供水和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必须经资质审查合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供水企业必须为人民生产生活优质供水,出厂水质应符合国家颁发的《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对水质有特殊要求的用户,由用水户另行处理。
第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市规划区内的供水、用水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市供水公司负责本规定的执行(行政处罚部分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行)
第二章供水管理
第六条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供水单位的源水取水口上游一千米,下游一百米区域内游泳和堆放、弃置、倾倒、排放污染物及进行其它可能污染水源、危害取水设施卫生安全的行为。
第七条城区供水主管压力不低于0.14兆帕,管网未端压力不低于0.08兆帕。
第八条严禁有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与城市供水管道连通,以防污染水质。严禁在城区供水范围内打井取水。
对新装及抢修管道,应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水质不受污染。
第九条供水企业应保证不间断供水,对有计划停电、检修、维修及新管并网作业施工造成停水的,应提前进行通告。因管道破裂、供水设施损坏,供电不正常等特殊情况造成停水,供水企业应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供水。
第十条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供水企业的计量管理,用于计价的各类水表必须符合国家的计量检验标准,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水表禁止安装。
第十一条城区供水中涉及用户特别是带有垄断性质的供水设施建设、维护、服务等主要项目(如用户管网配套增容、维修、计量器具安装),劳务及重要原材料、设施等价格标准,应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十二条用水户有义务保护好供水设施和计量设施,并协助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第三章接水管理
第十三条城区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需要增加用水的,其工程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供水工程建设投资,需要增加城区公共供水量的,应当将其供水工程建设投资交付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其统一组织城区公共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四条用户申请装接水(包括表内、新建房屋、表外新装、扩大管径、表径改建、二次加压、改变用水性质、变更户名)应向供水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效证件,方可办理立户手续。
第十五条水表安装原则上单位院内装一总表,直管公房、商品房每栋装一总表,私人3--5户装一总表,逐步过渡到一户一表。供水管道口径不小于或等于水表口径(水表口径的审定见附表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私自接管用水。室内外用户供水设计图纸需经供水单位审核,由具有安装资质的单位安装。
第十六条建筑施工、市政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用水应向供水单位申请,待批准后,装表计费。城市消防栓为火警专用,由供水企业和消防部门共同管理,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启用,所需费用与消防栓维护费在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十七条用水户必须与供水单位签订供用水合同,按时交纳水费。不得擅自向他人转让供水。
第四章抄表收费管理
第十八条供水企业每月抄收用水户的计费水表,按照计费水表记录的月用水量及用水性质相对应的水价标准计收水费。用水户应按月交纳水费。接到缴费通知单30天内未交纳水费的,按照应交纳水费额每日加收5‰滞纳金,单位用户以银行托收单日期为准。没有正常理由或特殊原因,两个月不交纳水费的,供水单位实施暂停供水。
第十九条用水户按照用水性质分表计量,不同用水性质的用水共用一只计费水表时,供水单位按照最高类别的水价计收水费。
第二十条用水户要求停止用水,应在停水前向供水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结清水费、办理拆表、销户手续。
用水户报停不得超过一年,超过一年为自行销户。
用水户若须更改户名、更改帐号,应及时到供水企业办理变更手续。
第五章供水设施维修管理
第二十二条供水企业埋设在城市规划区域内的供水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的义务,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关、停供水设施上的闸阀及损坏供水设施。
第二十三条用水户的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自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接水碰头点开始)维修改造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用水户承付。
第二十四条用水户建设的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均由供水企业统一进行管理,其使用权归用水户所有。供水单位在保证原用水户正常用水的情况下,有权在其管网上即总水表前增加和发展新用水户。
第二十五条未经供水企业同意,用水户不得在供水主管上切口接水及随意改变管线走向,改变水表口径、管径、闸阀位置等。
第二十六条供水企业管网及附属设施上严禁修建任何建筑物和堆放超重物,其它工程(煤气管道、光纤、电缆等构筑物设施)距离供水设施应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若与原供水设施发生矛盾时,应按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协调解决。
第二十七条供水企业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自觉接受用户监督,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利,刁难用户谋取私利,不得损公肥私。
第二十八条供水企业接到用水户维修电话应及时进行止水并组织维修。
第六章计量器具管理
第二十九条水表须由市技术监督部门检定或其授权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第三十条新装水表的安装,必须实施安装前首次检定。
第三十一条已安装或正在使用但从未检定的水表,必须接受强制检定。
第三十二条水表检定收费标准和检定周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见附表二)。
第七章二次加压供水管理
第三十三条对水压有特殊要求需建设二次加压供水的单位,其设施的设计、施工,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发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由供水企业统一规划设审。
第三十四条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水质不受污染。
第三十五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供水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
第三十六条二次供水单位必须接受并配合供水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定期对二次加压设施的卫生监督管理,对水质不合格的二次供水单位停止供水,直至合格为止。
第八章罚则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单位责令停止违规行为,并处5000至10000元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1、无资质证书或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施工的。
2、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责令改正,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或地下的安装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供水设施行为的,处200至2000元罚款。
2、擅自改管、改线或拆除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除赔偿直接经济损失外,并处以直接经济损失1至2倍的罚款。
3、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与公共供水管道连接,除拆没管材外,处2000至5000元的罚款。如由此影响水质的处以5000至10000元的罚款。造成后果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擅自在城市供水设施上装泵抽水的,除拆没器材外,处200元至1000元罚款。
5、盗用或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除拆没管材外,并按管径流量和时间计收水费并处同等水量的1至3倍罚款(见附表四,生活用水按16小时/日,生产用水按24小时/日计算)。
6、改变用水性质隐瞒不报的,按最高用水价格补缴差价,并处所发生水费的1至3倍罚款,最高罚款不超过3万元。
7、违反第六条规定者,由污染单位或个人负责治理,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由环保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8、用水户应负责保护好水表和表井,不得私自拆装,破坏或用其它方法使水表停行、逆行、滞行及倒拨表针等影响水表正常运转的,除拆没管材,按用水户前3个月最高月计算水费外,并处同等水费的1至3倍罚款。
9、蓄意破坏、盗窃供水设施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0、违反第二十七条规定者,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利用公共供水管道代替避雷装置或接地导线,除责令拆除外,并处100元至500元的罚款。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类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和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本市城市供水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贯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本市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建设、规划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市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西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供水的管理工作。
市规划、环保、水利、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本市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第二章供水水源管理
第七条城市供水水源是指用于城市供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组织市规划、水利、建设、地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的原则共同编制本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
第九条城市供水企业应按有关部门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设立水源防护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和移动。
第三章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工程,是指城市供水系统的水厂、泵站等建筑物、构筑物和管道、阀门及附属设施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第十一条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由城市供水企业按照城市供水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承担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
第十三条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四章供水用水管理
第十四条城市供水企业,必须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方可从事城市供水生产经营。
第十五条城市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自来水生产管理制度和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其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十六条城市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确保供水管网的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用水点超出公共供水高程的用户,必须建设二次供水设施,自行间接加压供水。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方案必须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施工。二次供水设计方案未经审查或二次供水设施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使用蓄水池蓄水必须夜间进行。
第十七条城市供水企业应保持24小时不间断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检修等原因确需大面积停止供水的,应当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因发生灾害或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危及交通、房屋和其他财产安全的紧急事故,应在抢修的同时报*交通、市政等有关部门。供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不得阻挠或者干扰抢修工作的进行。
第十八条城市供水企业的职工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新增城市公共供水的用户和增加用水量需改建供水设施(包括申请临时用水)的用户,必须向城市供水企业提出申请,并提供近、远期用水计划及有关资料。城市公共供水用户进户管道的设计方案,应经供水企业审核。
第二十条使用城市公共用水的用户需要更名、过户或改变用水性质,应当向城市供水企业申请办理有关手续,原用户应结清所欠水费。用户中止用水的,应向城市供水企业办理中止用水手续,结清所欠水费。中止用水后需要恢复用水的,应到城市供水企业申请办理恢复手续。中止用水超过一年未申请复装的,按自动销户处理。
第二十一条使用城市供水的用户,必须按定额计划用水。用水超计划部分,必须按水价的两倍按期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交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逾期不缴每日加收5‰滞纳金。
第二十二条禁止盗用或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第二十三条;生活、生产、经营等用水实行分表计量收费。生活、生产、经营等混合用水的,按其中的最高水价计收水费。
第二十四条凡由城市供水企业安装,作为计算用水量标准的水表称为注册总表(以下简称总表)。用户为了内部核算和分摊水费,在总表后安装的水表称为内部分表(以下简称分表)。总表的安装,根据户籍门牌和使用性质,按有利于不同用水类别计费、有利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由供水企业确定。供水企业抄总表时,应当按水表显示准确计量,不得随意估计。分表由用户自行抄表,总表和分表的水量误差,由用户分摊。用户应在水费通知单规定的时限内交纳水费。逾期每日加收5‰的滞纳金。
第二十五条因总表发生故障或者由于其他客观原因无法抄表计量时,按前三个月平均用水量计收水费。因用户的责任造成无法抄表计量的,除要求在一个月内纠正外,按水表额定流量计收水费,在限期内不纠正的,按水表额定流量加倍计收水费。
第二十六条城市供水水表应当经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安装使用,在用水表应按规定的周期定检,费用由产权所有者承担。用户对水表准确度有异议,可向城市供水企业提出申请检验。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快慢误差率超过规定误差的,检定费用由供水企业支付,并退还用户差额水费,误差未超过规定的,检定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二十七条自来水价格按生活用水保本微利、生产和经营用水合理计价的原则由供水企业提出,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五章城市供水设施的维护
第二十八条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和用户户内供水设施的划分以总表为界,总表前(含总表)属公共供水设施,产权属供水企业,由供水企业负责维修(属人为事故,维修费用由事故责任人负责)。总表后属用户户内供水设施,产权属用户,有户应负责维修管理。总表至表前第一个分支接管点距离大于20米,或进户管道与建设物的距离不符合国家设计规范规定的防护距离时,均以表前第一个分支接管点阀门为界。分支阀门以前(包括阀门和阀门井)由供水企业管理,阀门以后由用户管理维护。
第二十九条总水表由用户保管,不得在水表附近堆放障碍物影响抄表、换表工作,不得使用技术手段或其他方式使水表停行、逆行。
第三十条用户投资安装的户外连接城市公共供水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经城市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交其统一管理后,方可使用。用户不得私自移动或拆除,在满足用户原申请用水量的情况下,城市供水企业可按需要进行改造和发展新用户。
第三十一条影响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向供水企业征询地下管线的情况。因施工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与供水企业商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经供水企业同意后,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拆除或迁移公共供水设施的,应经供水企业同意后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二条城市供水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产生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二)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
(三)用户高位水池、水塔的落水管,以及蒸气管、热水管与公共供水的管道直接连接;
(四)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加压;
(五)擅自拆除、改装或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
(六)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供水设施安全活动。
第三十三条用户、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确保安全供水,二次供水水池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洗保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三十四条城市消火栓是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除用于灭火及供水企业按规定使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启用。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五条供水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给予500元的罚款:
(一)未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供水企业资质证书》而从事城市供水生产经营的;
(二)供水企业擅自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供水工程的;
(三)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国家标准的;
(四)擅自停止供水或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的;
(五)不按水表显示计量,随意估计的。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或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属于非经营性活动的,可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经营性活动的,可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依法予以赔偿:
(一)使用技术手段或其它方式使水表停行、逆行的;
(二)违法开启消火栓用水的;
(三)私自开关公共供水阀门的;
(四)未按规定缴纳水费的;
(五)盗用或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
(六)二次供水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投入使用的;
(七)未按规定对二次供水水池清洁保洁的。
第三十七条用户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或者不按规定缴纳水费,盗用、转供城市公共供水,情节严重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在一定时间内停止供水。
第三十八条建设工程施工危害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危害活动,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依法赔偿损失;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篇5
第一条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发展,必须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物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防治管理。
第三条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第四条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均应规定明确的水质标准并限期达标。
第五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当地的绿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六条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发区不得影响下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时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不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第八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九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根据需要可在饮用不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灌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二、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三、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捕杀鱼类。
第十二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级保护区内
1、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2、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
3、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般舶;
4、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5、禁止设置油库;
6、禁止从事种值、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7、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二级保护区内
不准新建设、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
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三、准保护区内
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削减排污负荷。
第三章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十三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
第十四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各级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第十五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开采井的周围,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一定滞后时间,以防止一般病原菌的污染,直接影响开采井水质的补给区地段,必要时也可划为一级保护区。
第十六条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位下地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足够的滞后时间,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它污染。
第十七条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第十八条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别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二、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
三、实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时不得污染当地地下水源。
第十九条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级保护区
禁止建设与取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
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
禁止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粪便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通过本区;
禁止建设油库;
禁止建立墓地。
二、二级保护区内
(一)对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建设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制浆、冶炼、放射性、印染、染料、炼焦、炼油及其它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已建成的要限其治理,转产或搬迁;
禁止设置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堆放场和转运站,已有的上述场站要限期搬迁;
禁止利用未经净化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的污灌农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
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矿产品的堆放场所必须有防雨、防渗措施。
(二)对于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承压水的和潜水的混合开采,作好潜水的止水措施。
三、准保护区内
禁止建设城市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准放场站,因特殊需要设立转运站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
当补给源为地表水体时,该地表水体水质不应低于《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不得使用不符合《GB5084-8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
保护水源林,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
第四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作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和颁布地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第二十一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有关部门共同划定,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跨省、市、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中位置划定和管理办法,由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时,事故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报告当地城市供水、卫生防疫、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等部门和本单位主管部门。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必要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轻损失。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
篇6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管理、财政、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下同)通过城市排污设施(含构成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管、排水沟、排水渠、排水泵站,下同)排放污水的,均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交纳污水处理费。
第四条城市污水处理费自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建设时开始收取。在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建设期间为行政事业性收费,在该企业运营后为经营性收费。
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取之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五条单位排放的污水,未经城市排水设施直接排入水体的,不交纳污水处理费,按照国家规定交纳排污费。
第六条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其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或二级标准后,排入城市排污设施的,分别按照正常污水处理费标准的30%和40%交纳污水处理费。
第七条已经交纳污水处理费的单位,不再交纳污水排污费和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
第八条单位通过城市排污设施排放的污水,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第九条城市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核定原则和方法,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十条城市污水处理费,按照下列规定计收:(一)排水口安装了计量装置的用户,按照污水排放量计收;(二)排水口未安装计量装置的用户,按照用水量的80%计收;(三)用水户将污水再次利用或者在用水过程中由于大量消耗而明显减少污水排放量的,按照当地价格管理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据实核定的用水量的折算比率计收。
第十一条自来水用户的污水处理费,原则上由城市供水部门在收取水费时一并代收。
城市人民政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污水处理费的代收机构。
第十二条污水处理费全额缴入财政专户,财政部门按照实际缴入财政专户金额的5‰,向代收机构拨付手续费。
第十三条开征污水处理费的城市,自开征之日起3年内,必须建成污水处理企业,并投入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污水处理企业处理后排水的水质,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符合其申报的污水处理价格所对应的污水处理级别;(二)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污水处理费在污水处理企业建设期,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工程建设进度计划拨付。污水处理企业正常运营后,当地财政部门根据环保部门监测的实际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和建设部门监测的实际处理水量,以及价格管理部门核定的污水处理价格,按月拨付污水处理费。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代收机构应及时报告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由该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倍征收排污费;给污水处理企业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城市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征收污水处理费,环保部门按有关规定恢复征收排污费。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监督检查部门责令改正,没收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并由城市人民政府价格管理部门按照其实际处理后的水质等级,重新确定污水处理价格。
篇7
关键词: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应用
一、供水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1)传统供水企业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业管理突出或强化了社会责任,弱化了成本控制和效益管理。(2)价格由政府制定,供水成本和水价严重倒挂,供水效益普遍较差。(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多,投资回收期长。(4)供水企业产品通过管道输送到终端用户,输送过程中的损失高达30%~40%,直接影响供水效益,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5)供水企业的基本建设资金多属国家投资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管理要求高,安全风险大。
二、当下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标准低,对经营决策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供水企业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重生产轻管理,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长期停留在报账、算账等财务核算基础工作层面上。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人员将大量时间花费在会计凭证审核、财务数据处理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等基础事务的处理上,在预算管理、预测分析、事前事后控制方面投入精力较少,形成的财务报告不系统,对供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支持力度有限,财务管理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好,继而影响供水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供水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很难符合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按照管理的要求,供水企业内部的净水厂和抽水站等基层单位,均建立了财务核算体系,实行独立核算,目标管理。但是一些基层单位由于管理不规范,不按照会计准则要求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或违规调整会计方法,或选择性地披露信息,或不按时报送报表,导致供水企业获得的会计信息存在很大缺陷,使用价值不高,无法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将会计信息披露给社会公众以及供水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使得后续的会计决策以及管理决策缺少会计信息的支持,最终对财务管理质量产生影响。
3.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平衡投资决策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对供水企业的发展规模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供水企业预算制度不健全,对未来的整体经营规划不明确,预算管理方法简单,风险预测机制不完善,不能科学地衡量投资决策和风险之间的杠杆关系,使得供水企业的扩张在财务角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反,供水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人员对企业的投资扩张决策较为激进,最终给供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4.融资困难,存在占用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等专用资金现象
供水企业为追求长远发展需要增大融资规模,以便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支持供水企业的业务发展,但是以水价与成本倒挂为主要原因造成的企业长期亏损阻碍了融资步伐,导致融资困难。长年累积,供水企业维持正常经营周转所需的现金流量得不到保证,势必挤占挪用和违规使用代收的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等专项资金,造成安全风险。
5.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创新
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供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照搬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意识,知识更新速度慢,对于现代财务管理的新理念缺少系统的专业认知,专业化的实操水平不够,面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财务领域、经营成果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无法给出专业的处理意见,最终使得供水企业的发展缺少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管理作用受到限制,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管理漏洞无法堵塞,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供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三、完善供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1.在供水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在供水企业内部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整体经营规划作部署,提出总预算成本,再分解到制水生产、管网配送、水质化验等各个环节,通过跟踪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考核评价预算执行结果,及时纠正调整偏差。将企业的经营目标渗透到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步骤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其次是在企业内部构建责任成本控制制度,按部门职能不同划分成若干个责任中心,将各项成本,特别是对材料消耗、管网漏损等可控成本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依据成本绩效原则,严格考核,使各项成本费用都处于有效控制中。第三,制定奖惩措施,落实业绩绩效评价,使企业的责任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渗透到管理的各个流程节点之中,自觉地精打细算,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投融资成本,提高供水企业的经营效益。最后,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建立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资金使用,运用财务手段紧盯用水大户的水费收缴,跟踪欠费清缴动态,及时回笼资金,提高水费回收率。
2.对供水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集中化的精细管理
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供水企业突破价格限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对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赋予了财务意义,将财务管理触角延伸到供水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实现财务管理与供水经营管理的协同发展。财务部门要积极调整思路,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优化财务管理手段,使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向经营管理转变,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树立服务型财务理念,为可行性研究、材料设备报价评估、合同审核谈判、水费纠纷处理、水价调整等提供技术服务和政策支持。通过对财务工作的细化、分解和整合,形成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形成各部门围绕企业目标协同作战的局面。不断完善财务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与财务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建立网络分析模式,与历史数据比对分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为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3.对供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为了适应市场变革,供水企业要不断加大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开展一些有正对性的培训工作。财务人员应当不断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加快更新财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应立足于当前供水企业的发展现状,探求当前供水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规范业务流程,引入管理会计思维,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推动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和供水企业的市场化变革,供水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供水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当前发展状态下存在的问题,从几个方面拓宽当前供水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重点解决当下存在的几点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供水企业实现效益增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安.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J].学术论坛,2010,33(12):155-158.
[2]王增齐.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0):38-39.
[3]许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商论,2012,(15):216.
[4]冉启万.试论如何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J].知识经济,2013,(18):137.
[5]赵广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3X):138.
篇8
关键词:企业税务 税务风险 管理制度设计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中对于税务风险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设计,这也成为了我国不少企业中的最薄弱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企业中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对于我国企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并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会有所影响,所以对于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制度的合理设计,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一、浅析税务风险
对于税务风险,早在1995年英国学家Sanford就做出了定义,所有的纳税人在遵守纳税规定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问题就被称为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风险,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有许多,包括法律本身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日常成产中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等,都会造成税务风险。其中一些人把这些税务风险分为了五类,包括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在企业操作中产生的税务风险、财务在操作中产生的税务风险、税务在申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及企业声誉方面的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税务行为不符合我国的税收规定及企业经营行为的税务不确定性这两方面。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产生税务风险,所以税务风险具有较强的隐秘性和危害性,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必须重视这个问题,防止企业在经济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分析企业税务风险造成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1、企业内部税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税务制度是确保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遵纪守法的制度和规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企业对于这方面并不重视,对于税务风险意识不够强烈,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及设备,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制度,从而导致了税务风险。
另一方面,对于在企业税务岗位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和能力也在一定基础上影响着企业税务风险。其中包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责任心,,在办税的过程中造成一些本不应该有的错误,从而导致风险;另一方面自身素养不高从而导致风险。
2、企业税务审核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有大部分的企业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的内部税务审核制度,对于税务的检查和审核都无法定期进行。所以一旦相关人员对企业税务进行审查的话,对于企业内部严重的税务问题就会慢慢浮出水面,而企业也会面临查处和倒闭及名誉上受损等损失。
(二)外部原因
1、税务法律制度不健全
对于各企业来说,完善的税务法律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在税务法律制度问题方面太过于模糊,所以就造成在税法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偏差,对于一些法律意识薄弱的企业人来说,这些纳税人的处境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也增大了企业税务风险。
2、税务机关执法过程不规范
据了解,我国有一部分的企业申报缴税的金额被滥用,尤其是在一些素质文化不高的税务管理人员方面。他们只为了完成任务,不乏会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来进行,对于减免税收问题方面无法得到落实,使企业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和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设计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制度是减少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其一,对于税务的内部环境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各自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提高整体素质;其二,要合理的对于税务风险进行评估,能够识别税务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损害,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其三,加强内部税务管理制度的控制及监督,减少企业税务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税务制度
建立合理完善的企业内部税务制度,是作为企业内部税务可以得到保障的一个重要途径,规范企业税务的审计范围,对于税务申报的工作质量进一步的提高,并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来对于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岗位专业进行教育提升,使其能够胜任工作的需求。
(三)建立税收风险预警制度
了解企业自身的税收风险机制,对于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并且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税收风险预警制度,运用科学的手段,提早知道税务风险,并且采用合理科学的方面和手段来对此进行防范及转移风险,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税收风险。
在此基础上,还应对于税收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构造一个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制度设计。
四、结束语
对于税收风险我们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有效的对此进行预防,国家及企业都应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身的税务制度,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减少企业纳税人的税务风险,从而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云华.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分析与制度设计[J].税务研究,2010,09:81-83
篇9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报帐制是指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责任书、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施工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帐凭据,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并请拨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实行报帐制管理,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是指国家补助给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资金专户及管理
第五条实行报帐制的各报帐点必须设有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专户,实行资金封闭运行。
第六条实行报帐制的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有专人负责项目实施。
第七条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行为,县级报帐点不给予报帐,终止拨款。
第八条批复的项目建设需要有必要的配套措施。一是有健全的项目招投标制度,二是大宗物资采购须进行政府采购制度。
第九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专户内所有资金支出,都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的报帐程序报帐。非专项资金不得借此专户。
第十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专户产生的存储利息转入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中使用。
第三章报帐程序
第十一条在已批复的项目中,项目实施单位由所属会计工作站填写“提款申请书”,经移民管理部门和财政管理部门批准,先预拨30%—50%的项目启动金(补助到移民户的一次性拨付)。
第十二条项目工程在实施完成总工程量50%—70%以后,由所属乡镇会计工作站填写“报帐单”并附“原始凭证”到县财政局报帐。
第十三条原始凭证必须是税务部门开据的统一发票,发票应据实填写相关内容(如:土方量、石方量、单价等),并有经手人、证明人、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的签章。若是补助到移民户的花名册必须有被补助人和项目负责人、证明人、经办人的签章。
第十四条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实施报帐的过程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移民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报账单”的工程量审核。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和移民管理部门对每个项目工程的补助资金扣留10%,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再给予报帐。
第十六条项目质量保证金。财政部门商移民管理部门同意后,可以扣留质量保证金(国家补助部分的3%—5%)。工程完工一年后,若未发现问题,实施单位向项目主管单位提出申请,转财政拨付质量保证金;若存在问题,财政部门应将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
第十七条对以下情况,财政部门不予报帐或拨付资金。
(一)未列入年度项目计划的;
(二)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帐文件和凭证的;
篇10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体制;监督机制;水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将财政支出的全过程置于财政、财务部门的监督之下,实现财政资金的规范、透明和有效运作。1999年9月,我国开始了以实施部门预算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随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预算外收入收支两条线等改革在水利系统中相继推行。水利部是2001年首批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六个中央部门试点之一,此项改革对增加水利投入、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湖北是素有“千湖”之称的水利大省,水利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2009年湖北省各项水利投入87亿元,保障了国家专项规划内656 座水库全部开工和近400座病险水库顺利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加快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有力支持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水利血防工程、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小水电代燃料及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全面快速实施。研究国库集中支付下湖北省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高效、实用、完善的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对湖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水利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笔者于2010年5月,先后对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咸宁市水利局4个单位就新形势下水利财务管理及资金运行绩效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调研,笔者认为,继续推行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加大水利主管部门财务管理对所有水利资金的全程监控力度,在当前水利建设资金的快速和大规模投入、水利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安全较为严峻的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维护水利资金安全的迫切需要
我国传统体制下运作的财政性资金拨付方式的主要弊端是: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财政资金大量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财政资金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转移、挪用问题经常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不仅是国家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水利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加强水利财务支付体系变化适应性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水利系统的资金支付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利资金由分散管理,部门、单位多头开户过渡到财政性水利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从形式上看,资金支付程序大大简化、透明,但从内容看,对水利各级财务部门在强化资金的运行监督职责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水利财务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在项目资金的申请、报送、项目计划的下达、执行等诸多环节和工作中,需要做好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间的协调与平衡;二是作为水利财务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在新体制背景下各级水利单位的会计主体责任和义务,提高并加强各单位财务治理的责任,有效防止各水利单位转嫁财务违规风险;三是在目前的条块体制下,发挥水利主管部门财务管理对所有水利资金的全程监控,建立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区域网络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省――市、州――县各级水利财务管理链条的完整性。这些对于提升水利建设中各级水利部门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确保水利资金安全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无疑将发挥长期的、主动的和积极的监管效应。
(三)确保水利建设集中大规模投入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 “十二五”规划水利发展目标的确定,水利建设集中大规模投入已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将达到2.11万亿,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83.85%。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加大,开工建设项目不仅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资金量大、资金种类多等特点,而且对质量、安全、进度和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在新的形势面前,水利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必须以新的思路,寻求新的发展。所有这些都对水利财务部门严格按照新制度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这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复杂局面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二、湖北水利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水利部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等新制度后,的确在提高水利系统财务管理水平、保障水利财政资金安全和提高绩效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但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水利主管部门财务管理手段受限,资金监管存在安全风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由于体制及网络体系不适应,省、市级水利主管部门对县、市的水利财务资金监管还存在缺位现象。以湖北省为例,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省发改委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直接下文,同时抄送省水利厅、财政厅,但在实际运作中,有时没有抄送,有时滞后抄送,水利基建资金计划由省财政厅层层下达给市、县财政,往往也没有抄送同级水利部门。加之,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没有就水利资金项目的申报、批复、使用、管理等构筑信息共享、监管互动的工作平台,这样就导致省――市、州――县的水利资金管理链条断裂,省、市级水利主管部门对县、市级水利资金的运作信息无从了解,更谈不上同步监管,对违规违纪问题无法在事中监督,只能通过事后检查纠偏,增加了水利投资项目资金的安全隐患。
(二)水利财务管理团队及制度建设滞后,监管水平亟待提高
水利财务团队及制度建设方面力度不够。调查发现,湖北一些县市水利财会人员知识单一,不注重必要的水利知识及财会法规的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相当部分财会人员对财会基础工作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法制观念较为淡薄,没有严格执行《会计法》及会计核算制度。从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2009年对咸宁市的检查情况看,一些县(区)水利局财务管理模式不规范,在编制的财政预算方面,既管核算又管账目,做账时一收一支由一个人全管,溢账现象时有发生;农田水利项目资金管理的账目也没有按规定通过财政预算中心来做,而是本单位自己做;个别进行了独立核算的基建项目仍采取资金拨付的方式使用建设资金。
调查发现,咸宁市一些县(市)水利财务部门对工程支出审核把关不严,专项资金存在着结余沉淀的现象。如有些县(市)水利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记账,缺乏对工程项目合理性、真实性、准确性及相关手续完备性的严格检查;个别单位为达到偷逃税收、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等非法目的,有意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算账、报账,对拨出专款的跟踪检查力度也不够;有的单位项目已完成或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项目中止、撤销后,没有及时将专项资金缴回财政,个别单位还将结余款长期存放在银行,赚取利息以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现行的预算批复时间与预算执行年度不相匹配,为赶进度完成年度预算,年底集中下指标,仓促拨款、突击花钱,资金安全存在隐患,财政资源闲置浪费。
(三)部门预算不细化,削弱了会计集中核算效应
部门预算是财政支出管理的基础。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中,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尚未真正改革到位,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信息不对称、财政支出管理的透明度不高。水利项目财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个级次水利项目财务报表都交给各个级次财政核算部门统一管理。水利部所属预算单位有5级,但预算编制并不是从5级汇总而来,只能由主管单位按以往的情况估列代编。这样,一方面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没有预算,预算管理很难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也支付不到基层。调查发现,由于水利行业的专业性,县级财政预算中心不可能熟悉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各个细节,账目不如水利部门做得专业,不能按照水利单位的要求,科学、规范、完整地编制水利科目设置,水利、财政两个部门科目设置不统一,不衔接,使水利财务人员无所适从,从而使得国库集中支付给水利财务管理带来的安全便利大打折扣。因此,科学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待加强。
(四)水利项目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制约水利项目建设
地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已成为全国普遍性问题,截至2009年8月底,全国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分别为41.2%、42.3%和46.4%。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各省市的投资,减少了地方配套资金的要求,但是一些地方本级财力有限,很多项目仍难以实施,一些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据调查,目前,湖北省地方水利建设配套资金80%不到位。湖北省地方项目资金配套分配为中央50%、湖北省30%、县20%的刚性指标,但渠道及配套建筑工程总体完好率却不足50%;中央、省里的配套资金都能按时足额到位,而各个县项目配套资金则80%不能落实。由于专项资金配套不到位,省里的资金下拨之后只能用于主体工程,不允许用于配套设施、管理维修等环节;中央资金拨下来的费用可以按计算比例用在总体工程的设计、监理、建设管理等方面。因此,很多地方预算后已无财力进行再分配,对全力争取到的重点项目,不能及时足额按比例匹配资金,使得水利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的应急处理上由于资金紧缺而捉襟见肘。
竣工财务决算中财产和账目移交难。由于水利工程均要求有地方配套资金,在进行前期工作时,地方政府也承诺进行工程建设配套,而在实施过程中,地方配套资金根本无法筹措到位,大部分工程只进行了主体工程除险加固,确保工程脱险;一些附属工程或配套工程未按设计实施,属于未完工程,因而多数工程只进行了单位工程验收或主体工程完工验收,没有进行竣工验收。因此,大多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没有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无法办理财产和账目移交。
(五)市(州)水利单位人员经费不足,影响工作开展
湖北省县(市)水利单位财务状况不佳,主要表现在人员多,编制少,工资不能足额到位且不能按时发放,人员机构经费严重不足。以咸宁市水利局为例,截至目前咸宁市各县水利局在职人数实际有40~50人,定编名额只有15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只有纳入编制的人员工资才能100%到位;全市每个中型水库按4个人定编,而实际需要12~15人才能把水库管理起来;水利部门成立较早,都是些老单位,每个县市水利单位退休人员一般都有20~30人,单位负担很重。咸宁市水利局公用经费纳入预算人均8 000元/年,而实际人均需要3~5万元。从全省来看,财政公用经费支出每个县不足40万元,而据测算,实际上工作经费、工资、社保约需要300万元,公用经费缺口多达八倍。由于水利财政经费缺口大,下拨的工程资金有时被部分挪用,影响了水利资金使用效益。
三、政策建议
为保证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新形势下,水利财务管理工作要紧紧抓住国家对水利加大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水利财务体制和强化监督机制,促进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水利财务管理信息联动机制,公开执行预算
预算制度作为政府职能实行的重要手段,作为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要以社会公众为根本,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加强水利财务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建立省财政、水利财务的信息联动机制,公开执行预算,有助于水利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水利主管部门在国库集中支付下监管水平的提高。鉴于此,笔者建议:建立金融信息联动系统,公开执行预算。建立省财政、水利财务信息联动机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库集中支付运行中信息公开透明,确保水利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率,增强水利主管部门在国库集中支付下的监管作用。主要做法是:将财政支付水利系统的使用资金按部门分类全部录入信息联动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公开执行预算,双方都能从系统中及时看到财政资金运作情况。同时,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根据情节在网络信息中披露,轻则进入灰名单,重则进入黑名单,真正做到阳光操作。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工作协调机制、情况通报机制、检查督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与党委、政府、检察、纪检、审计等部门形成合力,努力提高水利主管部门依法监管的工作水平。另外,信息系统的完善是提高水利财务管理的必要条件。应尽快修订和完善实施细则,包括进一步明确用款计划、支付申请上报的程序、支付运行的程序及支付系统软件的各项具体操作规程等;在对所属单位现有软、硬件及网络建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水利系统管理和业务特点,开发和建设水利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软件。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完善水利财务监管
当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四项改革正在逐步推开,其中预算改革不仅是财务部门内部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也是涉及整个水利部门工作方式的一种变革。对财务部门内部来说,预算的编制、执行与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绩效考核的各个环节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工作必须协调一致,财务部门内部各处(室)必须做好衔接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对相关业务部门来说,新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求共同提出工作计划和预算方案,并在执行过程中密切合作,才能确保工作的实施和水利资金的依法管理使用,进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水利部门要加强与外部单位的沟通协调,如财政专员办、银行、计划、人事劳动等部门,取得支持和帮助,有问题及时解决。通过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完善水利财务管理和监督。
(三)强化水利预算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精细化水平
加强水利预算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精细化水平,是完善水利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加强水利预算管理方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水利预算单位会计人员必须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及所承担的职能, 对项目支出预算要提早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加强项目备选库日常建设, 完善项目评审机制,准确地编制各项经费开支计划, 尽量细化预算编制,并在预算管理中严格执行预算;二是从项目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分类, 建立一套多级预算体系, 使部门预算细化到每笔支出项目, 单位每月报出相对准确的用款计划, 最终达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相吻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公平的标准定额,实施集中统一的预算管理方式,只要是财政供给范围内的各个水利部门单位,其行使公共职能所必需的支出水平应该是一致的,各部门单位的基本公共经费支出应该是相等的,乃是财政预算部门的当务之急。另外,县市预算编审中心应坚持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树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理念,尽快建立效益预算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构建地方水利基本建设配套资金弹性管理机制,做好项目竣工决算工作
我国现行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主要由中央专项资金、省财政资金及市县配套资金三部分组成。2010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了新上项目一律取消县级水利地方资金配套。此政策的出台对解决地方水利基本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发挥了积极的政策效应。因此,笔者认为,尽快构建地方水利建设资金弹性管理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水利资金投入,各地应该坚决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各省财力情况制定资金弹性配套标准,明确省级资金在地方配套资金中的比例。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地方水利建设配套资金分摊比例为中央负担50%,省负担50%,经济落后的省份为中央60%~70%。这样的弹性调整是解决水利建设配套资金困难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做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工作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积极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主要包括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信贷机制、财政补偿机制等。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竣工决算报告应该综合地、全面地反映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在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时,要及时地清理财产、物资、债权债务,处理工程中遗留的有关问题,实现工完场清、工完账清。针对目前咸宁市水利局等单位一些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没有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无法办理财产和账目移交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对《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基字[1999]139号)作出部分修订,建议把“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改为“项目竣工(完工)财务决算”, 以便符合真实反映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及水利基本建设竣工或完工情况的要求。
(五)把地方经费纳入水利部门预算管理,公用经费实行弹性补贴
根据湖北地方财力不足,各县水利部门人员编制偏少,公务费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将地方经费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标准化的定员、定额和项目预算,公用经费实行弹性补贴。第一,在人员编制上,要明确预算范围。应该尽快对地方水利部门的在职人员进行一次大普查,根据水利部门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做好定员定额(零基预算)和项目预算制度的基础工作。第二,公用经费方面,在保证各水利部门单位基本支出需要一致的基础上,对于重点发展的条件特殊的水利部门,政策上应该予以支持;人员公用经费要区别对待,实行弹性补贴。
【参考文献】
[1] 程存虎.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快治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J]. 中国水利,2002(4).
[2] 咸宁市水务局财务科.关于扩大内需项目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咸宁市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调研情况报告[R]. 咸宁市水务局,2010.
- 上一篇:风险管理对策
- 下一篇:企业目标风险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