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培训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德师风培训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师德师风培训计划

篇1

为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8年,培养金城名校长6名、区级名校长30名,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长队伍;引进骨干教师100名,培养省级名师4名、市级名师10名、区级名师100名、区级名班主任30名,省级骨干教师60—80人、市级骨干教师350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95%、85%和50%,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六进活动”制度,落实新教师岗前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入职上岗宣誓制度,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正面宣传,以先进典型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2.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考察,探索在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增加心理测试。加大教师业务指导和人文关怀力度,及时疏解个别教师心理失衡行为,及时纠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失范行为。制定实施《城关区师德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德为首、注重能力、业绩优先”的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中给予优先,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选拔、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和聘任标准。

3.实行教师失德违纪行为“零容忍”。制定实施《城关区中小学、幼儿园师德档案制度》,建立师德失范“灰名单”和“黑名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舆论监督,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在城关教育门户网开设“师德师风局长直通车信箱”,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二)加快推动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

1.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下放校(园)长选拔聘用和归口管理权限,全面实施校(园)长聘任制,探索校(园)长职级制,在区教育局设置科级后备干部库,制定实施教育系统机关及直属机构优秀干部定期选派任职计划。推进干部有序交流,严格落实区委关于“同一校(园)内,校(园)长担任正职满5年或担任正、副校(园)长累计满7年进行交流,担任正职满8年或担任正、副校(园)长累计满10年必须交流”的规定。

2.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优化校(园)长分类分层分岗全员培训制度,积极推进校(园)长、科级后备干部到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挂职培训,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名校建立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学历进修班,到2018年,校(园)长挂职培训率达到100%。推进名校长队伍建设,实行名校长动态评价和管理机制,建立影子校长结对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三)促进教师队伍优化发展

1.改进教师引进制度。做好教育部直属院校免费师范生选聘工作,制定出台《城关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实施急需紧缺及高层次实用人才引进计划,从全国范围引进一批省特级、省市骨干、省市级名师,选聘国家“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或其他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

2.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由区编办会同区教育局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数,根据教学需要,每2—3年调整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总量,实行编制动态管理。

3.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制定实行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教师有序交流计划。建立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与教师交流挂钩机制,评聘高级职称时,教师应有农村学校1年以上或薄弱学校2年以上任教经历,“教育联盟、教育集团”教师应有3年以上内部交流经历;评选特级教师、陇原名师、金城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教师,应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4.优化教师培训机制。制定统一培训计划,整合规范教师培训工作。选择优质学校建立教师岗前培训基地,形成集中培训、培训基地培训和聘用学校培训的全方位培训模式;完善教研员分学科跟踪培养、定点包片制度,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组建优秀教师讲师团,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巡讲交流活动;按照1:2的比例实行名师、骨干教师影子培训计划,形成千名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职称优先晋升等奖励引导机制;在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设立教师继续教育实训基地,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跟班培训,到2018年,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跟班培训率达到100%。

5.规范教师评价机制。围绕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清理和规范教学评比活动,严格实行教学新锐(3年教龄以下教师)—教学新秀(35岁以下教师)—骨干教师(50岁以下教师)教学评比和省级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各级名师教学展示管理制度,实行国家、省市教学评比参赛资格申报制度和比赛成果认定制度。

(四)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1.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稳步提高名师名校长津贴、农村边远地区津贴和班主任津贴水平。增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奖和班主任工作奖,按教师年均工资的5%、10%的标准考核发放。管理人员与教师同等对待,管理岗位人员退休时与教师同等享受10%工资待遇。每年按同比例、同标准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师德标兵表彰奖励活动。

2.提高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照各学校实际情况设置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数,并按照实际情况设置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结构比例。

三、强化保障措施

篇2

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对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已是一项深入持久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袁花镇中心小学在坚持完善教师暑期师德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继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教育的成果,今年暑期,在国家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嘉兴市教育局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精神的指导下,我校组织全体101 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二天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与往年相比,此次师德培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求真务实。现将这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过程落实,成效显著。

1 、形式多样,过程落实。 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培训采取了大会学习(包括集中学习文件,观看录像片等)和小组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优良师德;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园丁品质;淡泊名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最伟大的人生价值。对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讨论认为: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参与赌博等的看法是要极力遏止,要率先垂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等等。老师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个人的实践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明确努力方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在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我镇 101 名教师都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教师把此次学习同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老师们表示:要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严格考勤,强调会风。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考勤,采取了点到签名的方式,如没有参加学习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两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学习。这二天正值高温天气。在培训期间,虽然老师们大汗淋漓,但都能坚持学习,认真听取,是本次培训在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3、注重评价,落实行动。 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并把这次培训例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中。确实,在这2天中,老师们认真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使这次师德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1、成立师德领导小组。 为了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孙明祥校长为组长、由支部委员崔新江、顾峰、教导主任陆国良、人事干部张志琴为组员的“师德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从而确保此次培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制订培训计划。 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师德”培训的具体文件精神,经过反复研究与修改,并紧密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制定了本镇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计划。在计划中,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组织管理中明确各级职责,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使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培训质量。

三、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1 、学习文件,明确目的。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首先孙明祥校长作了动员宣传,随后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xx〕1号)》和嘉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两个文件,同时每位教师人手一册《xx年嘉兴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辅导材料汇编》。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篇3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校园文化

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既要有博大精深的学识,又要有德高望重的操行。而“建设什么样的师德师风,怎样建设师德师风”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它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

一、师德建设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道德品德。“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有重视师德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高度重视教师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的道德意义。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号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师德和师风“正”。才可以教育和影响学生。孟子认为教师要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最高的人生追求,要注意“知耻”、“养心”、“寡欲”的修身之道。秦汉以后,历代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都强调教师的师德师风,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认为,教师应当“以义正我”。“说不急之言,而以惑后进者,君子之所恶也??为人师者可无慎邪!”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治学严谨,不要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天职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无产阶级教育家同志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认为,师生之间教师是领导者,教师应重视自己的道德人格,既要做学生的“经师”,也要做学生的“人师”。将“经师”与“人师”统一于教育的全过程。

1997年,同志在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时说:“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显然,他向全国教师提出了树立良好师德的要求。在当代中国,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都有法律或政令的形式加以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显然,贯彻落实这一法律精神,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二、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过分注重物质利益

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教育产业化色彩明显。尤其是地方院校,财政投入少,主要依靠招生收费来维持,客观上就带有产业的特征。这可能会让教师忽略自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而将其等同于其他职业。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巨大发展带来分配方式的一系列改革,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社会上滋生很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一部分教师受此影响,也认为个人价值的多少就体现于赚钱的多少。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中学历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群体,和其他行业相比感到其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尊重,从而淡漠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因此一部分高校教师不甘于学校的平淡,守不住职业底线,整天谋算着如何多赚钱,多捞外快,把本职工作作为副业。应付了事。把精力用于课外兼职,到处“走穴”。

2.重科研轻教学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规模的扩大而来的不仅仅是高校教师队伍数量上的增加,而且是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来源渠道日益多样、社会流动更加频繁的新特征,这也给高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更高的学历、不同身份来源的教师和更多的流动机会有助于高校教师创新组建科研团队,但同时学历提升也带来了部分教师的孤芳自赏和重科研轻德育的错误心态。同时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方式也把教师置于尴尬的两难处境,不全身心投入教学,势必误人子弟;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势必影响科研论文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自己的职称得不到提升。而高校教师的流动方式和特征让很大部分教师选择了全身心的投入科研而非教学。

3.师生关系淡化

现代师生的交流越来越少,教师只管到点到堂上课,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困难则不太过问,能够耐心询问答疑的教师已属少数。课堂教学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和学生聊天谈心,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了。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个性化增强,生活独立性和私密性已成为大部分80后的习惯。随着大批青年教师涌入高校,80后成为这批教师的主流,他们的独生子女成长背景更深化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中则体现为师生关系疏远,同事关系淡漠。

4.是非标准不清晰

少数教师受社会不良文化现象的影响,流露出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和观点,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而且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导向。当教师行为出现失范时,又往往用不同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去解释失范的合理性,从而是非标准模糊。

三、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

1.凝聚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理念

爱校爱生,将终身发展融入职业教育中应作为基本理念贯穿于高校教师的生活和学习。“校荣我荣,校辱我耻”,教师的个人发展离不开学校,反之,学校的发展也需要教师的推动。教师的“荣”首先应体现在珍惜学校声誉、热爱学校、尊重学校上。每位教师都要以学校利益为重,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关系到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等基本理论的重大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杜威指出,“最好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热爱学生与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与关键。热爱学生,就要把学生的成人成才作为我们教师工作的最高目标追求,为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尊重学生,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充分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及创新能力,实现“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并从思想、情感、生活等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2.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环境教育比思想道德灌输更具有感染力和渗透性,教师所处的环境对教师的影响不是强制性的、有形的影响,而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影响校园文化会对教师产生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并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矫正。学校要及时总结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台、校报等媒体加以宣传推广,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寝室楼道、学院教学楼、专业教室等场所营造良好的氛围,悬挂标语、口号、图片等,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进行提醒,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校的网站开辟专栏,定期进行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导师、优秀辅导员等先进个人的事迹进行宣传。同时学校每年都举办体育月、歌咏周、新年联欢会、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和学生技能比赛,师生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共同追求高尚、文明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

3.建立系统的教师培训机制

终身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尤显重要,学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首先要加强对新进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这种教育和培训主要是一种师范技能和师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要为新进教师日后走上课堂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真正把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到实处。相关职能部门应确立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分批次送中青年教师深造,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要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组织的要求而不是个人的自发行为。同时,学校应该把广大教职工进修、读硕、读博的个人要求与组织上的需要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育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4.完善师德师风的评价制度

目前,系统地评价高校师德水平的科学模式尚未建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评往往比较空泛、流于形式,而且教师的职称评定等许多现实的问题并没有能体现师德师风的好坏程度。因此,在评价标准上,要结合教师具体工作实际,尽量从师德考评的指标中分解出一部分可以量化的指标,使高校师德评价便于操作;在评价程序和方式方法上,要采取民主公开的方式。在学期开始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考评时积极建立自评、教师互评、高校师德规范的内容。师德师风评价必须贯彻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高校师德监督要以学校监督为主,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通过设立师德督导、巡视组,建立师德监督网站等形式,让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对高校教师师德加以警示,建立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网络,既加强师德师风的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同时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同时,学校要权衡各方面因素,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把师德师风考核指标作为权重之一。

5.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

正如“以药养医”会模糊医生的职业道德一样,如果学校要承受收费办学、养家糊口、赚钱还贷等企业行为的压力,很难想象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会成为真正高尚的人。教师是高尚的职业,但他们首先是人,生存的基础是物质。因此,只有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投入,让其免于市场的纷争,才是高校教师恪守师德的保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经济发展,意识多样的今天,师德师风的建设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唯有拥有具有高尚师德师风和渊博学识的高校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安祥仁,徐锋.对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9(12).

[2]居继清,王丽.加强高校师德师风的五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篇4

一、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1、成立师德领导小组。

为了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孙明祥校长为组长、由支部委员崔新江、顾峰、教导主任陆国良、人事干部张志琴为组员的“师德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从而确保此次培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制订培训计划。

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师德”培训的具体文件精神,经过反复研究与修改,并紧密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制定了本镇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计划。在计划中,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组织管理中明确各级职责,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使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培训质量。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1 、学习文件,明确目的。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首先孙明祥校长作了动员宣传,随后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xx〕1号)》和嘉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两个文件,同时每位教师人手一册《xx年嘉兴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辅导材料汇编》。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2 、听取报告,感人肺腑。

两天来,全体教师听取了三位优秀教师的典型报告,分别是 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事迹报告会专辑—— 《 一切为了学生》、郑琦同志事迹介绍——《向山区孩子播洒阳光》、殷雪梅同志事迹介绍——《舍身救学生,梅馨映师德》。老师们被三位老师的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其中有在突如其来的井喷事故和洪灾考验面前,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把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抢险救灾,保护学生,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他们保护学生、无私奉献、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许多老师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65 岁的郑琦,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青少年的无限关怀,对培养下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又一次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他是湖北当阳市庙前镇井岗小学的退休教师,从教 43 年来,他辛勤耕耘在让一方青少年茁壮成长的花圃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 把终身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和红领巾事业 ” 的誓言,赢得了当地学生、家长和当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更有殷雪梅老师 30 年如一日,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生死关头为了保护学生,英勇献身的动人故事。她那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受到在座全体教师的敬仰,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两天的学习,全体老师受到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教育,通过学习教育,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有效提高了教师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促使老师们对照平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差距、提意见,统一思想,规范教学,将师德培训成效落实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实际行动上。

三、过程落实,成效显着。

1 、形式多样,过程落实。

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培训采取了大会学习(包括集中学习文件,观看录像片等)和小组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主要围绕 5 个问题,即(1)郑琦、殷雪梅两位教师的良好师德精神集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如何做好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3)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4)你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参与赌博等的看法如何?(5)你认为你校师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工会小组长作了认真的记录,并归纳出:郑琦、殷雪梅两位教师的良好师德精神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优良师德;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园丁品质;淡泊名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最伟大的人生价值。对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讨论认为: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参与赌博等的看法是要极力遏止,要率先垂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等等。老师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个人的实践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明确努力方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在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我镇 101 名教师都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教师把此次学习同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老师们表示:要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严格考勤,强调会风。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考勤,采取了点到签名的方式,如没有参加学习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两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学习。这二天正值高温天气。在培训期间,虽然老师们大汗淋漓,但都能坚持学习,认真听取,是本次培训在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3、注重评价,落实行动。

篇5

一、基本成绩与经验

1.基本成绩:育才中学建校16年来,一直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而努力。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我校先后有一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3名教师获得省级师德标兵称号,多名教师获得获得江都市级以上表彰。1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1人评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扬州市中青年骨干,1人被评为扬州市教学能手,5人被评为江都市学科带头人,8人被评为江都市中青年骨干,8人获得教学能手称号,5人获得江都市岗位能手称号。

2.经验与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切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计划;抓好教师培训工作。

二、问题与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与一些先进学校相比,我校师资队伍力量还不够强,工作责任心重、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比例还不够大,名教师还不够多,在学科中的龙头作用还不够大。另外,我校教师队伍正在老化,年轻教师达不到应有比例。

2.原因分析:①没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②中途流失、补充不力;③强势课程与弱势课程地位悬殊导致缺乏特色;④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交互叠加造成职业倦怠。

三、对策与措施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素质优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为改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实施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做好岗前培训和传帮带工作。实施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鼓励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目前,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69名,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10名,所占比例17%,因此,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攻读研究生学位。教师全员培训计划,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在三年内使所有专任教师都能轮训一次。坚持以本校研究为主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一些重大教学研究课题。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抓好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要加大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的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办法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给予重点培养。要注意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领头雁作用,在推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青年教师培养、课程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要委以重任。要进一步落实学科专业带头人政策待遇,加强考核管理,改善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工作条件,并给予一定科研专项经费和岗位津贴,对做出重要成绩的学科专业带头人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4.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师德评价、考核、监督、奖惩制度,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教师中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断增强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改革创新的活力,激励教师真情、真心、真诚地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把师德建设寓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同时,要注意树立师德建设楷模,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努力营造以德从教、以德治学的良好氛围。

5.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质量观调动积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质量观,弥合因体制造成的教师体系分裂,改变强势课程与弱势课程分化而带来的教师生态失衡,消除公共取向与私益取向背离带来的教师角色冲突,克服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带来的教师职业倦怠。在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质量观同时,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教师,改善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切实帮助教师减轻工作和心理压力,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丰富教师的文体生活,注重教师心理健康,建立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监测、维护与预警机制,使示范性高中教师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

综观以上,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应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学校自身深化改革,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生态平衡、充满活力的示范性高中教师队伍。

篇6

设;精研业务;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3—0017—01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教育理论培训,不断提升自我,使自己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笔者任职的学校有99名教师,其中35周岁以下的有84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4.8%,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自然就成为学校的工作重心。近年来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师德、师能、身心等各方面的素质,使学校青年教师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师德建设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前提

心理调查的结论显示,青年教师的压力,特别是工作方面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有少部分教师面对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调节。不容否认,教师的职责就是“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反过来思考,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都得不到保证,孩子们的未来又在哪里呢?在学校里,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往往忽略了教师的身心是否健康,潜能和特长是否得到发挥,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等问题。刚步入教坛的青年教师犹如一张白纸,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应该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议题。每到新学年,学校都要对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不间断、多方面、多渠道的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以此帮助全体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新颖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远大理想,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成长历程,让青年教师了解社会对教师的希望、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从而努力塑造新时期的教师形象。

二、精研业务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

日益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大潮要求每个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精研业务,掌握本领,提高能力,努力使自己尽快成为教学业务上的合格者和成功者。

培训青年教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校本培训,这种方法具有实效性、针对性、连续性等优点。目前学校教师中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有些教师还处在教学的适应期。学校要依据教师的需求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认真制订培训计划,把那些工作上积极主动、教学上责任心强、有一定钻研精神、业务素质高、教学效果好、能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建设的青年教师集中起来,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阅读有关教学经验的文章,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学校还可以举行多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从师德师风规范、专业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学校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师德、师能、身心等各方面的素质,探索出新的更为有效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途径。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片教研活动,鼓励本校教师外出培训交流学习,参加组内备课、集体教研、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邀请兄弟学校优秀教师来校讲示范课、指导教研活动等,拓宽教师的视野,学习兄弟学校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激发本校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热情。

三、激励机制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保证

篇7

关键词:现状;措施;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振兴,关键在于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尽快成为各专业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我校青年教师的现状

青年教师是指年龄在35周岁以下或教龄在8年以下,在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包括行政兼课教师。我校青年教师约占专任教师的60%。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于教育事业,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

我校为高职医护类院校,青年教师大都毕业于医学专业高校,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可塑性大,教学热情高。但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而且大部分青年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专业培训,教学实践技能和经验相对欠缺,教学水平还有待继续提高。

二:目前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1. 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

学校每学期都有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听课小组,随机抽选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课后和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对新教师的讲课进行教评,并及时反馈给新教师本人,以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我校是一所高职院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实践能力相统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人文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中教育行为调控的关键因素,也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力量。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育学生。我校教务处将今年确定为“人文修养提高年”,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增加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3. 实行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

为3年教龄以内新教师指派有经验、水平高的老教师为指导教师,实行一对一“以师带徒”,传、帮、带全程负责,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传帮带”制度,我们力争使青年教师做到“一年适应、三年熟练、五年骨干、八年专业拔尖”。

4. 多举措为青年教师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专门制定了青年教师管理与考核办法,教务处近年来还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像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坛新秀观摩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及说课比赛、青年教师反思会、青年教师业务考试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为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夯实了基础。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青年教师很快树立起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师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大多数青年教师已适应了教学工作的需要,完成了角色转换。

三:今后加强我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策略

青年教师这个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因为一旦忽视了这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学校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针对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我觉得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完善培养机制,促进青年教师角色转换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明确方向、目标是首要任务。

1. 强化岗前培训制度

新进教师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岗前培训,既要培训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又要培训教育学、心理学及如何备课、上课,如何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等一系列内容。通过岗前培训,迅速完成新教师有一名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2. 建立师德师风教育机制

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是师德师风问题,其次才是学识问题。为此,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师德规范》等条例及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关于师德师风问题的规定,其基本要点包括热爱和忠诚教育事业、敬业与责任精神、诚信、热爱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机制”,并建立教师淘汰退出机制。

3. 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作

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通过科研工作,可以培养教师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又将科研成果和科研思路用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弱,为此我院应专门制定青年教师的教科研管理办法,支持并大力鼓励青年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

(二)拓展成长渠道,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和学院长远发展的需要,根据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我们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钻研业务,掌握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尽快成为教学岗位上的合格者和成功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校本培训,为青年教师夯实理论基础

要有计划的对青年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结合我院青年教师的实际,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围绕理想信念、爱岗敬业、道德修养、业务能力、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努力开展以理想、敬业、责任、奉献为主旋律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工作技能、教科研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良、思想稳定、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

2、组织竞赛,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为教师构建锻炼提高的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教案评比、课件制作大赛、说课比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在竞赛中互比互学,共同进步,使他们成为行业能手、专业高手。

3、对外交流,为青年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

通过外出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外界新信息,学习新知识,还能够间接地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尽管教学压力较大,我校仍然要克服困难,保证每年多位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以及寒暑假期间选派青年教师到周边医院科室进修。

(三)建立激励机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引诱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当一个人发出行为动作时,成功能激发人的信心,成功能提高人的自信,成功能激发人的动力。

1、树立典型,以榜样激励青年教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既要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名师们的教学风采以及取得成功的经验,还要引导青年教师学习身边的榜样,榜样是一面镜子,一项标杆,一种力量。

2、表扬奖励,以精神激励青年教师

篇8

一、 培训方案设计合理

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立足岗位,注重实践,开展以“上好课”为主题的研修活动。通过集中培训,专家引领等活动学用相结合,提升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培训,使教师在思想政治、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等方面得到教育和提高,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采用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培训形式。培训课程安排见下表:

二、 县教育局重视

分管师训杜局长亲临课堂指导,教育局师训站田站长,在安排今年培训工作时,考虑村小大多承担小学中中段教育任务,在孩子“教育起点”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再三斟酌此项目培训,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我们想办好村小是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部分,是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倾斜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工程大力推进。

农村村小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托起农村孩子未来的脊梁,是建设新农村、富民兴麻的重要板块,是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整体水平的基础,必须抓好簿弱环节,也是县教育局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愿望工作的着力点。我们一定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用智用力办好每一所农村村小,让“山梁上的太阳”更灿烂、更耀眼。因此开设村级小学教师培训是非常必要,也是及时的。

三、 乡(镇)学校领导重视

本次参加培训的是按照教育局发放人才津贴500~700元的教师,对其进行培训,报名时,有的学校让年龄大,接近退休的不参加学习,还有部分教师学习积极,为争学分,踊跃参加,共有228人参加培训学习,各学校领导重视,郭公坪小学李云松校长亲自到报到地点,查看报到人数,并及时通知,全部到位。绿溪口小学有30多人参加,学校无一缺席,石羊哨张曦辉校长,江口滕建元校长亲自通知,谭家寨小学舒校长还亲自带队报名参加学习。这是学校领导重视村级教师培训的结果,这种学习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提倡和学习。

四、 兄弟学校支持

本次培训,租用一中场地,不收场地费,听说是村小教师培训,他们安排专人送水,专人打扫卫生。临时调整场地,都安排工作人员到位,郑洲主任亲自扛水到课堂。锦江小学、富洲学校,在安排培训计划时,学校校长非常乐意承担教学任务,锦小的黄校长非常支持,富洲龙校长当时教育局正在检查,张校长、谭主任满口答应,张校长亲自给龙校长汇报,他们都非常支持这次培训工作。

四位教师上的四堂观摩课,她们都非常乐意接受教学任务,认真准备,钻研教材,学习教法,加班加点,不计报酬,特别是黄霞老师,先准备上作文课,后改为上语文课,加班到深夜,没有一点怨言,她们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认真上好这四堂课,对我们启发很深,受到村小老师的高度评价,是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学习的样板。

五、 承办校重视

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在管理人员配备上,由兰绍平教授担任主帅,团队教师也尽心尽力,中午不休息。在授课教师安排上,虽然没有请专家,但都是我们的“土专家”,他们是教研员、一线教师,有自己特色和风格。在时间的安排上,尽可能短些,因为天气炎热,碰巧的是这几天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时间。我们尽可能做好服务工作。评选优秀学员,全体学员都非常优秀,自觉遵守纪律,认真听课,认真记成绩,出勤率高,但缺乏较好的评价标准,由各学校推荐、培训部审核,学校批准,进行表彰。另外,由于时间短,人多,没有成立班委会,没有照相等工作,是我们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六、 学员学习的积极性高

学员都是村小教师,个别是中心完小的。学习态度端正,按时签到,做到有事请假。学习积极性高,每天早上有7∶00到学校的,中午12∶30到教室,下午14∶00基本到齐。学习能力很强,独立撰写学习心得。重视学习过程,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发言。组织纪律性强,从第一天讲了培训要求,大家都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课间纪律。提供了交流平台,积极发言,胡书刚、黄芬等人交流有观点、有深度。能克服重重困难,有的带病坚持培训,黄双小学黄煌,做了胆结石手术,没有拆线,仍然坚持参加学习,文昌阁小学陆小舟,夫妻俩参加学习,还要照顾瘫痪的父亲,没有缺席一天,有的要克服洪水阻碍,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七、 提出几点希望

篇9

[关键词]新时期 师德 侧重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精神面貌,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有怎样的师德师风,学生就有怎样的学德学风。对于身处新时期的教师而言,师德的要求应该突出它的典范性,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找准侧重点以便运作,并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一、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侧重塑造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的道德品质包含宽容精神、律己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仁慈公正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精神、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品质、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精神等。教师在道德品质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师要以师德品质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威信是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动力无穷的精神感召力。教师的威信是教育学生和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的崇高威信,能促成教育的最佳效果。教师威信的树立是通过“言教”和“身教”表现出来的。而“身教”的作用往往大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格言都说明以身立教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以至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传给学生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他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态度。

教师要以师德品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敬佩教师是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教师只有具备了美好的品质才有资格去塑造学生的品德。从事教师这种职业,就意味着在整个人生航程中,将始终面临着一种师德品质上的挑战。教师必须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地朝着新形势下对师德品质的新要求、新高度不断攀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就是教师在自身道德品质塑造上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一方面教师给学生传播新思想、传授新知识、训练新技能,另一方面学生也反作用于教师,学生的表现能引发教师深度思考总结经验,能促进教师继续学习提高,教学相长,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也在教育中得到提升。

二、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侧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在新时期,由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也是师德建设的一个方面。就高校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开辟多种渠道,进行教师的在职培训,不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优化和重组知识结构和层次,使之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首先,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使教师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鼓励教师攻读相应的高学历,即鼓励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对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予以经费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修,参加高级研讨班、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研修班、大型学术会议等,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政策措施,保证教师定期接受培训。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奖”、“教学优秀奖”、“科研成果奖”等评选活动及“校长特别奖励计划”、“名师工程”等措施,营造激励教师成长的氛围,促进教师成长,为培养学校“名师”型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打好基础。

其次,对教师进行跨学科教育。一方面,是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要帮助教师理解、建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全面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化学习、终身教育、竞争意识等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提高其应变能力,激发其创新欲望,树立其新的精神风貌。要使教师确认自身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资源开发者的角色,观念上要从单纯追求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使学生只会掌握知识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观念转变,从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转变。另一方面,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要制定科学的科研规划,明确科研任务,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要使教师把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搞科研,在科研中进行教学,二者相互促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力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完成从专业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三、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侧重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敢于接受各种挑战,用创新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设计、实施、评估、改革自己的教学。教师要在创新教学实践中善于学习,以学术性和科研性为主导,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创新型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发现运用新颖的具有创新价值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着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相关的层面。其中创新精神是由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构成的。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意图、动机和态度等。它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从事创新性活动的必要准备,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第一位的主观条件。但现在教师普遍缺乏这种意识。如果一个教师长期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从未想过应该有所创新,那他在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中,也就不会产生创新性的教学成果。创新型教师通过创新性教学活动培养创新型学生。评估一个好教案、一堂优质课、一名优秀授课教师的主要标准就是创新。对于有志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教师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强化创新意识。想创新之因,求创新之果,想如何创新,同时还应树立七大意识:怀疑意识、批判意识、独立意识、突破意识、求异意识、求新意识、飞跃意识。

而教师的创新品质,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开发学生智慧、塑造人才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的师德时刻在影响着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其次,教师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指导者。因此,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如果教师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就不具备有良好的师德,这样的教师怎么能担任起育人的重任呢?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是否有“创新意识”,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的根本标志。

四、加强师德建设必须侧重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师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环境的创造,这良好环境主要指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的社会环境。学校内部环境是指以师德作为教师素质核心的学校管理思想、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积极向上的风气等等。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结合教师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激发教师内在的道德需要,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面对纷纭复杂的思想文化影响,能自主判断、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把教师应具备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和习惯,对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随时进行反省、调控。外部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大环境,包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对教师的充分肯定,对高尚师德的颂扬和不良行为的批评等。要实行竞争机制,促使高素质人才投身教育事业;要制定严格的师德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塑造良好的形象和高尚的人格,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在这场教育深刻变革中,教师的道德品质必须符合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把师德建设几个重要方面的位置摆正,使之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梅、王树花,《从师风师德做起建设和谐大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篇10

一、主要成绩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

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

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5、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6、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7、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