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理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管理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投资管理分析

篇1

关键词:工程造价;投资管理;概况

1工程造价与投资管理概况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建造的价格,量、价、费为工程计价的主要要素,可分为两种含义:其一为一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预期开支、具体开支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其二为通过建设一项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其以投资者角度为主。投资管理是一项针对证券与资产的金融服务,其利益出发点以投资者为主,以此实现投资目标。项目复杂、高投资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特征。工程造价全过程投资管理效果是否良好,对整体投资数额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与建设实施阶段为建设工程的主要阶段,与其相对应的造价管理过程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按照相关数据分析,于整个项目造价而言,其各个阶段的影响力可由表1表示,其中投资决策、设计阶段为工程造价投资管理的重点。

2工程造价全过程投资管理

2.1投资估算阶段

投资估算作用:项目投资估算可有效控制工程设计概算,将经济依据、投资限额提供给设计阶段。确定投资估算后,可为限额设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以此选取投资块分配方式进行管理,并对设计标准起到控制、指导作业,是工程设计招标、设计方案优选的主要保障。投资估算阶段的划分:在整个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投资估算贯穿于整个过程,可进行项目建设书、初步可行性研究与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划分。笔者主要对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进行探究,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阶段具有全面性,要对拟建项目最佳投资方案进行评价,对项目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保证在10%以下控制投资估算误差率。此阶段需做好经济评价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具有可行性,才能保证投资方案最优化。投资估算方法:①生产能力指数法。通过已建项目各项投资额,对相同类型、生产规模不同的项目投资进行估算。②比例估算法。设备投资、建筑物与构筑物投资、其他投资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划分类型,先将设备投资额估算出来,随后根据相应比例,将其他类型投资估算出来,最终结合三类投资共同组成项目总投资。③综合指标投资估算法。此方式需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要求,对最初投资进行估算,如设备、施工材料等,此方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2.2设计概算阶段

设计概算需在投资估算控制下,需按照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材料价格等,对建设工程产生的所有费用经济文件进行编制、确定。作为建设计划编制与建设项目投资确定、控制的主要保障,设计概算是设计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投资效果考核、评价的重要手段。在工程造价控制中设计阶段的影响较大,其中设计方案与工程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劣。以现阶段设计市场来讲,对设计水平、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集中于设计市场竞争无序、地方保护或设计企业在资质范围以外进行其他设计业务包揽。招投标制度需在建设工程设计阶段引入,这样对投资选择极为有利,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权衡,以确保设计投资方法最优化。在设计概算阶段,还应开展限额设计、有效控制造价。在对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与材料预算价格熟悉掌握的前提下,根据投资估算对初步设计概算加以控制,随后选取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施工图预算控制。确保其功能、技术指标相符的情况下,对投资限额进行合理分析、使用,确保投资限额的准确性。要求设计阶段不同,其选取的控制对象也不尽相同,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环节,限额设计的对象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在施工图设计环节限额设计的对象为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要求限额目标合理化,提出限额目标值,分析分解整个建设项目投资,对各个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有效控制。设计时需根据限额控制目标,进行设计标准的合理选择。方案设计环节,需通过方案优化、方案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2.3施工阶段

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愈加激励,必须做好投资管理工作,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施工阶段是将工程变为实体的过程,如设计图纸、原材料等,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使用价值的主要环节。因投入资金较多,施工面较广,具有较多影响因素等,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选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管理、控制工程投资,这对企业素质提升、加强资金管理极为有利,同时能够实现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投资效益。在施工阶段,应重点对工程造价加以有效控制,对施工预算超额现象有效避免,这也是投资管理的目标。在工程造价中应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实物形态,利用科学组织,对效率进行有效提升,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加强材料、设备采购供应,对材料价格加以控制。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构成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60%~70%为材料费用,且以上升姿态呈现。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材料选用极为关键。设计变更需做好提前变更,变更时间早,才能对损失进行有效降低。如设计变更发生于项目后期,则会对工程实体完成部分造成极大的影响,也有可能出现返工的问题,进而有诸多费用的再次产生,此时将大大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具体值。在设计变更前,需做好增减工程量、造价,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工程造价在变更后超过总概算,需通过相关部门审查,需避免设计变更进行设计内容增加,或设计标准提升。

2.4竣工结算阶段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遵循合同规定施工企业所有完成的承包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与合同需求相符后,可向建设单位结算最终工程价款。审核过的工程竣工结算是建设工程造价核定的主要保障。由此可见,竣工结算审核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此阶段投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工程量准确性审核。作为竣工结算审核的主要环节,审核工程量的主要依据为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与施工现场等,审核时需遵循定额规范内的工程量对其逐项进行计算,避免工程竣工结算过程中施工单位通过工程量虚假增加的方式,提高工程造价,增加投资成本。2)定额套用正确性审查。相比定额单价,分项工程单价是否与其具有一致性极为重要,为此必须做好以上2者的审核工作,确保其名称、规格、计量单位等与单位估价表相符,在单价换算过程中,需先对单价换算与定额范围是否相符进行审查,然后对单价换算的正确性进行审查。3)对所有取费标准与费用定额、施工阶段内相关政策是否相符进行严格审查。做好各项审查、审核工作,才能确保其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才能有效实施投资管理,才能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

3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固定性,无法大量生产,其计算、计价、施工都具有单独性,要求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全过程,且做好此过程投资管理工作。作为总投资、分项投资效益与合理性评价的重要条件,工程造价全过程内能否做好投资管理工作,能否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对工程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关系。为此,需充分了解建设项目整体目标需求,并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指标,准确判断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同时,还需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等进行全面掌握,降低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2

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阐述了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并就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的重点进行了详细地探讨,从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政府投资;合同管理;现状;重点

合同管理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重点部分,始终贯穿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合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政府投资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以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1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是指通过对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等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其工作环节主要包括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两个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具有以下三个方面意义:第一,合同管理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合同管理可以维护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第三,合同是合同当事人最高行为准则,是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和安全等目标的载体。因此,合同管理是实施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前提。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总体目标。

2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的现状

2.1缺乏完善的合同法律体系目前,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合同法律条文不规范问题,其表现如下:(1)我国有一部分法律条文缺乏严谨性,漏洞较多,从而造成投资市场出现运行不规范,合同缺乏约束力。(2)有些管理人员不遵守法律的规定,且执法部门出现管理不严的现状。(3)合同过于范本化,缺乏对具体项目的针对性,在合同实施操作时,出现难以把握的现象。

2.2管理人员缺乏合同管理意识管理人员缺乏合同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第二,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1)合同签订不规范,缺乏完善的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等机制;(2)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不了解合同管理程序、审查步骤和评估流程;(3)缺乏完善的合同管理的机构,合同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2.3项目合同管理质量不高由于合同管理人员并非专业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综合素质较差,导致合同管理水平较低。其包括以下几点:(1)在项目合同管理中,合同条款中一些内容含糊不清,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2)合同中双方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履行合同条款的一些内容,不按照合同办事,从而导致违约情况的发生,造成索赔。(3)合理管理人员忽略了对合同文本的分析,合同条款中出现许多漏项和缺陷。

3政府投资项目的合同管理重点

在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一般将建设项目的过程分为合同签订和合同执行两个阶段。

3.1签订阶段的合同管理(1)合理选择招标机构。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时,一般是通过招标机构进行的,而因目前市场上招标机构众多,机构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需要优选出有资质的、信誉好、能力强的招标机构,以确保后续招投标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有些招标机构为了追求业绩,而不重视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在招标合同中设立惩罚条款。例如,在招标合同规定中,如出现资料遗漏、工程量计算有误等,应按照一定比例来扣除费,并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2)加强设计合同管理。在设计合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方案设计招标时,应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第二,为了防止设计单位出现重技术、轻经济的弊端,在招投标过程中,一般按照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等不同阶段进行;第三,在设计合同管理工作中,应在合同中设立限额设计条款。如在条款中要规定如果由于设计方的原因突破投资限额,设计单位需要负责修改、返工责任,并应承担一定的赔偿。(3)加强施工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合理编制招标文件专用条款;合理编制工程量清单;合理编制招标控制价。合理编制招标文件专用条款。按照《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要确保承诺的内容与要约的内容的一致性。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由此可见,在招标文件编制时,我们应明确施工合同中的专用条款是实质性内容。其具体的内容如下: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方式和时间;工程价款的调整方法、程序;索赔的程序、金额与支付时间;解决工程款争议的方法及时间;竣工价款结算编制、支付方式与时间;工程质量保证金的数额、预扣方式与时间。合理编制工程量清单。在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要确保编制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在清单模式下,招标人要承担清单编制的风险。若清单中出现工程量不准确问题,投标人将可能利用规则进行不平衡报价。若出现工程量漏项或者工程内容描述不清等造成承包商出错,就会引起工程变更和索赔。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性,同时要描述清楚清单中不缺项、漏项项目的特征。合理编制招标控制价。在招标控制价编制过程中,我们要控制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非越低越好,或越高越好。

3.2执行阶段的合同管理(1)合同管理规划的制定。合理评估签订合同,同时按照合同的内容及规定的责任和、权利,制定出科学的合同管理方案,掌握好合同管理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以减少在合同执行中出现工程索赔和变更。(2)按照合同规定和要求履行双方的义务。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发包方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地履行合同义务。另外,要履行检查、督促承包方的义务。(3)合理处理合同纠纷、索赔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以及项目各方利益的不一致,经常会出现合同纠纷问题,难免出现索赔情况,因此,要按照合同中的相关规定来处理合同纠纷、索赔问题,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4)严格现场签证制度。在项目施工中经常存在与合同约定不符的情况,所以要按合同约定的程序、时限、权限办理现场签证。(5)做好工程验收工作。工程竣工验收是合同履约情况的最终检验,如发现承包方不按合同办理的情况,应及时进行纠正。

4结束语

总之,合同管理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合同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合同管理监督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合同管理问题,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智慧.浅谈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作用和造价控制要点[J].魅力中国,2010,(25).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有关人力资本理论可以追溯到现代意义的经济学创立之初,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被认为是首次严肃运用了人力资本概念的学者。亚当斯密则把上述思想推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点,他在《国富论》中把工人技能的增强视为经济进步和经济福利增长的基本源泉,认为一国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继亚当斯密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1906年发表的《资本和收入的性质》一书中,“明确而令人信服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资本概念”。虽然,费雪在1906年就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但是由于受到种种责难,人力资本概念并未得到古典经济学的认可。总起来说,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人力资本概念也没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定义或解释。直到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他著名的有关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概念,首次阐述人力资本投资及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工资增长等方面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体系才宣告创立。舒尔茨认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当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即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人的知识技能、体力等也是一种资本,是长期计划投资的产物;将会面临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必须对这种风险性做出反应。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既然是一种投资行为,即是为了未来的利益而放弃或牺牲眼前的利益和效用所以也就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观点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在研究人力资本投资的早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风险。早期经济学家已经看到人的寿命和人才流失是影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

亚当斯密对人力资本思想首次进行了较为系统和专门的分析,注意到了人的寿命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的影响。法国的萨伊也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他认为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是不能转让的,它附属于人身体,人一旦死亡,资本将不复存在,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本的风险性。

(一)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诱因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性除了来自个人生命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还可能来自于人力资本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而究其风险产生的根本诱因,还是在于人力资本投资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投资主体的多元性。

一个具有一定人力资本存量的人力资源,一般是有多个投资主体或多方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本承载者大量的投入以及放弃了其他机会和收入,是“天然”的投资主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的公共支出,这就使得政府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投资主体,再加上企业参与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成为另一个重要的投资主体。但是,不同的投资主体对人力资本形成所做贡献难以确定和计量,尤其是在无法事先用契约来规定收益分配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多方面的投资主体在利益分配问题上产生矛盾,使投资主体的一方或多方受损。进而产生投资风险。

第二,投资客体的不确定性。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客体的人是有生命周期和经济生命周期的、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其效率将会下降。加之人力资本承载者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人格特质,在投资项目时,他们可能受个人偏好的左右,在自身不努力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形成最佳的资本形态。而且,在人力资本形成之后,其效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

第三,投资行为的长期性,人力资本投资是渐进性的分阶段进行的,而且取得收益的时间间隔很长。

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属于一种周期较长的投资、投资周期长就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增多,使投资风险加大。短期看来较好的投资项目有可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除去一般性的市场风险外,还有来自投资客体的风险。如果在投资回收期内,人力资本承载者发生了地区或国家间的迁移,或者在尚未工作或工作年限未达到回收期限前就丧失了生命或工作能力,都将使投资风险加大。

(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表征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是人,据此可以将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划分为人为风险和非人为风险两大类。

第一类,非人为风险。

非人为风险是指外部环境变化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一般由不可抗力作用产生的。这类风险主要包括:

(1)国家政治活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风险;

(2)疾病或突发事件使被投资者死亡或丧失劳动力的风险;

(3)科技上的突破导致人力资本加速折旧的“折旧风险”。

第二类,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是指由于人的主观行为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风险,根据主观行为人投资者还是被投资者的不同,人为风险又可以区分为投资者人为风险与被投资者人为风险。

(1)投资者人为风险。由于投资对象选择不当而使投资无法回收的风险。因对人力资本投资对象选择不当导致的“对象选择复杂”。

(2)被投资者人为风险。由于投资对象的主观行为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风险是道德风险。该风险包括两类:一种是人力资本外流的风险。这是目前人力资本投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另一种是人力资本投资对象不愿发挥其应有效用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发生多是由于身处的人为环境因素造成。

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的方法

(一)打造风险规避体系的支持性环境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第一,转变人力资本形成体制。从各国人力资本投资实践来看,当前人力资本形成体制不外乎两类:一类是计划型,另一类就是市场型。在市场型人力资本形成体制中,政府的作用被限制在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纠正市场失灵而造成的各种混乱,以维持市场型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行。

第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人力资本承载者的流失都是使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降低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劳动力的迁移与职业流动本身也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而且适度流动还有助于人力资本整体效能的发挥。

因此,加快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就越发变得必要和紧迫。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允许人民迁徙自由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

(二)构建风险规避的外部框架

首先,完善投资市场结构。这就要求:

第一,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是解决就业与再就业的根本保证。

第二,发展相关的信息服务。对投资而言,在投资前期进行全面充分的分析和论证,选择合理的投资方案是减少投资风险的积极

举措,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充足的有效信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发展信息服务,使信息的来源更加丰富,有效信息能够被尽快识别,可以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由于投资行为长期性所引起的风险。

其次,建立投资回报机制。

第一,健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工资作为人才市场的价格,调节着人才市场的配置与重新配置,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供求和人才的等级,价格机制对人才供求状况的动态调节,使人才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第二,强化对人力资本产权的保护。随着知识经济的迫近,知识经济的发展必将越来越依靠专利、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使个人的知识创新、科技发明、新产品开发所带来的效益归个人所有,防止不投资但通过非法手段受益的情况出现。

最后,健全市场维护制度。

第一,相关保障制度的建立。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就业法律体系的建立。优越的条件可以减少中国留学生和高科技人才向海外流失,甚至还能吸引海外人才,增加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降低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第二,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改善分级财政支出结构,改革金融体制,增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民间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便利的信贷支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筹集渠道,对风险型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信贷担保等等。

第三,个人诚信体系的构建。构建个人信用体系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个人信用数据库及网络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

(三)确立风险规避的运作规则

第一,明晰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产权是人力资本的所有关系或占有关系,即对存在于人体之内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乃至健康水平等的所有权。要明确人力资本根据投资目的的不同,通过对投资领域的划分,在最大程度上使人力资本的产权得以明晰。要明确人力资本产权关系,必须分清人力资本投资的性质,通过对投资的划分,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从而化解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性可能引发的在未来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减少投资风险。

第二,规范投资主体行为。作为投资主体的政府、企业和个人理应在人力资本有投资时规范投资行为,降低人力资本风险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3

[2]李玉江,吴玉麒,陈培安.区域人力资本研究[J].科学出版社,2005,2

[3]陈淑妮.SA8000对缓解广东“民工荒”困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43-48

篇4

摘要: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资本市场公司营销的内涵,详细阐述了公司营销的对象、渠道、内容、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本市场公司营销战略模型。

关键词:资本市场公司营销;营销战略;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达,上市公司对投资性资本的竞争成为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要想构建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经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仅需要满足下游产品市场上顾客“上帝”的需求,而且需要在资本市场上构建与投资者“上帝”之间信任、共赢的关系,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资本市场上的公司营销成为实践的需要。资本市场中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公司并购市场以及董事和经理人市场的公司营销行为均具有相同的特点:向目标客户传递公司层战略与价值,引导他们发现公司的整体性价值,形成有效预期,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共赢的关系。因此,与传统的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行为不

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以投资者为核心的营销战略,如Kotler,Kartajaya和Young(2004)提出的吸引投资者的营销战略[1],Simon,Ebel和Hofer(2004)提出的“投资者营销”[2],还有资本营销、金融营销等诸多概念。也有学者反对向投资者进行营销,因为投资者会主动挖掘适合自己的股票,由于投资者采取的“市场分割”态度,公司基本价值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公司维持合理股价的策略不是寻找合适的投资者,而是明确投资者缺乏哪些股票合理定价所需的信息[3]。公司营销在实践中已经出现,资本市场公司营销包含了更多的学科交叉,而现有文献对公司营销的论断存在诸多混杂与疑惑,这不仅反映了公司营销理念的新兴,而且体现了公司营销缘于交叉学科的综合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本文将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预期的资本市场公司营销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应用模式进行阐述,最后建立资本市场公司营销的战略框架,以期弥补现有理论探索的不足,为公司营销理念的应用和推广做出一定贡献。

二、资本市场公司营销观点综述

资本市场公司营销的相关概念较多,有公司营销、投资者营销、股权营销和金融营销等,其中以菲利普·科特勒等人的吸引投资者模型和赫尔曼·西蒙等人的投资者营销模型较为经典,本文将对这两种模型加以介绍,同时也对其他学者观点进行阐述。

1.科特勒等的吸引投资者营销模型

Kotler,Kartajaya和Young(2004)介绍了吸引投资者的营销模型,吸引和维持投资性资本的方法包括战略、战术和价值三个方面。战略是指如何赢得投资者的思维份额(MindShare),包括公司的市场定位、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细分;战术则关注如何赢得投资者的市场份额(MarketShare),由差异化战术支持的战略定位有助于公司获得目标投资者更多的思维份额和情感份额。战术包括差异化、营销组合和推销;价值是指如何赢得投资者的情感份额(HeartShare),通过战略和战术的运用,开发公司品牌、服务和流程。战略、战术和价值三者的相互关系见图1。

2.西蒙等的投资者营销模型

Simon,Ebel和Hofer(2004)认为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公司需要向投资者更有效地营销自己,取得最优的定位。投资者营销通过关注投资者的需求支持公司的投资者关系活动,包括关注投资者长期利益的战略导向和有效的营销战略。作者通过基本营销概念和工具的运用,分析了投资者营销的目标群体选择、“推、拉”战略、定位和股权故事等方面。对应不同的目标群体采取不同的“推、拉”战略,如对机构投资者应采取“推”战略,对个体投资者和分析师应采取“拉”战略,媒体是影响所有目标群体的中介。投资者营销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股权故事(EquityStory,即公司战略),股权故事是投资者营销矩阵中的产品,股票市场价格不是直接与公司价值相吻合,而是市场供求的平衡。股权故事(公司战略)的目的是用投资者、分析师、业务合作者和媒体的语言沟通公司战略。股权故事的内容包括:公司的行业定位和建立行业竞争优势(可被投资者和分析师所感知的重要的、清晰的定位和持续的竞争优势)。投资者营销的战略实施工具包括产品、价格、渠道、沟通四个方面(见图2)。

3.资本市场的非营销观

Copeland和Dolgoff(2005)[5]认为管理层向投资者兜售股票的投资者关系营销做法是不合适的。这一做法是管理层把投资者看作客户,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偏好,管理层需要提供信息以使投资者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股票,如果公司的价值等式在某些方面发生改变,公司就需要寻找合适的投资者来购买股票。但这种认识没有考虑投资者会自己发掘适合自己的股票。对投资者采取的“市场分割”态度———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不能改变公司的基本价值。如果管理层认为股票价格不正常,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去寻找合适的投资者,而是要弄明白投资者缺乏哪些股票合理定价所需的信息。

无论是资本市场的非营销观,还是科特勒、西蒙等的投资者营销模型,其理论出发点都是传统的营销观念,诸如市场定位、市场细分基础上的营销战略和战术选择,却忽视了环境与对象的变化所带来的理论解释力的不足。马连福等(2008)在综合公司营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预期的公司营销战略模型,突破了现有研究的理论局限。公司营销的实质是公司治理机制,多变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公司营销不仅仅是公司的一项管理职能,而且是在公司治理框架下进行决策的公司层战略,是在竞争性市场上传递公司层价值,引导利益相关者的未来预期,促进公司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公司价值的战略行为。在以利益相关者为营销对象的公司营销战略中,股东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营销是公司营销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以此核心内容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以投资者为对象的资本市场公司营销内涵及战略模型,作为公司营销理论研究的深化

三、资本市场公司营销战略

资本市场公司营销是在资本市场上向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营销公司层价值,引导投资者的市场预期,降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司价值的战略行为。公司营销不同于资本营销(又称股权营销、权益营销)和金融营销,其目的是增加投资者对公司层价值的认知①,提高公司的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公司营销是在资本市场上营销代表公司整体价值的声誉、形象、标识等无形资产,不以有形的产品为依托,而将公司外化为一种符号,营销价值的最终表现体现在股票价格上。成功的公司营销体现为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信任和忠诚,公司声誉不断提升,最终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

1.公司营销的对:投资者、分析师、媒体和第三方机构

投资者是公司营销的最终对象,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公司重要的治理主体,从“用脚投票”到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体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对个体投资者充分的信息披露和权益保护是公司营销的重点,充分保障其知情权是公司营销的目的所在。

分析师作为信息中介,通过为目标投资者提供专业分析,可以减少被分析公司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公司的资本成本,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有效性[4]。媒体是沟通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又一大桥梁,也是公司行为的“放大器”,对公司的形象宣传和声誉起到正反馈作用。第三方评级机构的信息对机构投资者、分析师和媒体对公司的态度都有影响,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

2.公司营销的渠道:投资者关系(IR)

投资者关系一方面注重可靠的向投资者和金融界传播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关注找出将潜在投资者和影响其投资决策的需求、看法、关注点等信息有效地反馈给管理层的方式。即包括对外信息沟通和对内信息沟通两方面[5],既要让投资者了解公司的投资价值,又要降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过度乐观预期,同时与公司高层和普通员工进行信息沟通。在公司组织内部树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即公司所有员工都有责任提高外界对公司的认同度,让员工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投资者关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3.公司营销的实质:公司治理行为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之所以无法形成与消费者之间的高度忠诚关系,除了资本市场自身发展程度所限,经理人员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根源所在。现代公司的两个上帝是消费者和投资者,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容易形成合作的关系,而与投资者之间往往是制衡,很少形成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达成共识的合作。公司营销通过公司层价值信息的传递建立在资本市场上的品牌和声誉,帮助投资者了解公司、认可公司,同时通过信息反馈发现潜在投资者,了解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便于管理层的运作。公司营销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及时一致的信息披露尤其是前瞻性信息披露和网络、路演、说明会等互动沟通方式充分体现了对投资者知情权的尊重。同时通过投资者关系渠道投资者向上市公司提出建议,充分行使话语权,规范公司运作,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业绩。

4.公司营销的作用效果:引导市场预期,提高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

预期信息是揭示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信息。与过去信息的历史性、现在信息的动态性不同,它具有先兆性。公司营销的目的是影响投资者的资本市场预期,帮助投资者正确了解公司,发挥预期信息的积极作用,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三重价值。

公司可见度(Visibility)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被投资者和第三方认识和熟悉[6]。可见度可以影响投资选择,包括投资者的本国偏好、广告强度、媒体覆盖及分析师陈述等[7,8]。Huberman(2001)总结说:“这些现象毫无疑问地表明人们会投资于熟悉的股票而常常忽视投资组合理论原则”[9]。公司营销可以影响投资者的数量、分析师的跟随以及媒体的覆盖面。通过此三方面的综合影响,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可以达到可见或熟知的地步,为投资者所关注和熟悉。

公司透明度是指公开交易上市公司的特定信息提供[10]。Robert(2003)将透明度分为财务透明度和治理透明度,财务透明度是指财务披露的强度和及时性,用分析师和媒体来衡量;治理透明度即治理披露的强度,用外部投资者来衡量。

投资者对公司的声誉评价是建立在充分认同基础上的长期信任,是对公司能力的充分肯定。公司营销可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感知和体验,进而产生对公司信任和积极的情感,公司声誉的结果是投资者对公司保持忠诚的动机、为关系进一步做出努力的意图、推荐与捍卫公司的意愿以及共享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意图[11]。

5.公司营销的影响因素:外部环境与内部特征

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各有不同,因此,公司营销的目的和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某些公司特征如公司规模、流动性和治理制度等可以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解决公司可见度问题(Bushee,2006)。对于中小型公司而言,提高公司可见度是公司营销的首要目的。通过前瞻性信息披露、分析师说明会和新闻会等形式吸引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加强公司在投资者和分析师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这是公司提高透明度和声誉的基础和条件。公司的制度环境和规模、行业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等因素会影响到公司透明度和声誉,基于此目的的公司营销侧重于与投资者和分析师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如一对一沟通、分析师访问等,树立公司标识在投资者和分析师心目中的地位,加强社会责任等信息的披露,塑造可信赖、重承诺的公司形象,与利益相关方建立长期持续的互动关系,形成忠诚的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群体。

四、结论与启示

资本市场公司营销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对公司层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基于不同的制度环境和公司特征基础上,通过投资者关系渠道达到投资者认可公司、投资公司的目的,同时促使经理层改进公司战略、提升公司经营水平,达到提高公司质量和公司价值的目的,其实质是降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公司自主实施的治理行为。公司营销通过投资者关系渠道可以提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可见度、透明度和声誉,获得投资者忠诚度的提升,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公司价值创造以及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双赢。顾客和投资者是企业的两个上帝,产品、服务市场与资本市场是公司运作的两驾马车,如何在双重外部环境中健康良好运作是公司获得持续发展的根本。两个市场的运作机制不同,但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产品市场营销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公司营销,公共关系和投资者关系渠道的综合运用是营销成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Kotler,Kartajaya,YoungD.AttractingInvestors:AMarketingAp2proachtoFindingFundsforYourBusiness[M].HobokenNewJersey:Wiley&SonsIncorporated,2004.

[2]HermannSimon,BernhardEbel,MarkusBHofer.InvestorMar2keting[A].Workingpaper[Z].2002.

[3]CopelandTom,DlogoffAaron.OutperformwithExpectations-basedManagement[M].Hoboken:WileyPress,2005.

[4]姜国华.关于证券分析师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收益预测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4,6.

[5]李胜楠,牛建波.非对称信息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J].管理科学,2004,17(2):92-96.

[6]BrianJBushee,GregorySMiller.InvestorRelations,FirmVisibil2ity,andInvestorFollowing[A].Workingpaper[Z].2006.

[7]GrullonG,KanatasG,WestonJ.Advertising,BreadthofOwner2ship,andLiquidity[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04(17):439-461.

[8]FalkensteinE.PreferencesforStockCharacteristicsasRevealedbyMutualFundPortfolioHoldings[J].JournalofFinance,1996(51):111-135.

[9]HubermanG.FamiliarityBreedsInvestment[J].ReviewofFinan2cialStudies,2001,14:659-680.

篇5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投资;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目前它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并且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为企业在金融投资活动中提供了保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总的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催生了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收益,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本文将具体从大数据时代背景、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方面进行研究。

一、大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较晚,还不够十分成熟完善,但是我国目前的大数据技术还是很好地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发展,为市场开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促进了传统运营管理模式的更新,增加企业盈利。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用还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新的体验。比如,大数据技术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改进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反过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楚市场行情、预估市场变化,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当今经济环境变幻莫测,经济一体化也加剧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因此,企业在金融投资者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很多企业都缺乏投资风险管控经验,不具备及时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很好帮助企业降低金融投资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互联网、电信和金融行业是使用大数据技术最广泛的行业。具体来说,在金融行业里使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分析金融投资风险,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法,能够从源头帮助企业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现在很多企业在经营上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就加剧了金融风险,而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信息共享,降低他们之间存在的风险,帮助每个参与的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很多企业由于在向现代化经营模式改革,面临着众多信息,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收集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预估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管理。因此,在金融投资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很有必要性。

二、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一)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行业的应用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大数据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预估,有利于保障企业发展。笔者将具体从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来说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中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情况。我们要广泛收集风险数据,再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银行分析、整理各种数据,使银行对风险进行预估,进而研究后续金融投资风险发生概率,这样可以制定专门的应对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在贷款业务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保障银行的利益。多家银行可以实现合作,共享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共同建立应对风险的高质量方案,帮助银行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使银行对客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客户资金到账等有关信息进行系统、合理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还可以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既提高了银行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客户资金安全风险。因此,在银行行业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银行自身和客户都有积极意义。在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客户信息数据时,会涉及云计算的应用,该技术可以提高银行数据平台性能,为银行提供专门的信息拟订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数据信息,最大化地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银行行业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银行在短时间内对银行内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并且准确分析海量数据。面对银行业务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甚至可以具体研究每一笔业务数据,既帮助减少银行金融投资管理,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客户的资金安全。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为各行各业工作带来了便利,还为之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障。数据挖掘技术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技术,特别是在保险行业,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保险行业的金融投资风险。尽管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流程相对烦琐,但它被应用于保险行业的诸多业务环节中,并且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最主要的是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分析数据,进而挖掘发现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数据,而这些信息数据就是各个保险公司的重要业务来源。因此,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保险行业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要对明确客户的价值。保险公司得以运营的根本就是客户的存在,而客户的价值就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业务的后续进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对其潜在价值进行挖掘,从而对客户的价值进行模型建立,后面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个模型为客户制定专门的方案,提高针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既保证了保险公司的客户来源,也满足了客户自身的需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全面地收集客户、市场信息,并仔细分析客户数据,并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客户的需求,既能抓住客户的心,还能避免开展不必要的业务,节约公司资源。总而言之,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既有利于降低保险金融投资风险,还保障了客户的服务体验与质量。

篇6

2017年2月自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人以来,为了正兴股市,多次喊话力挺蓝筹股和价值投资。2003年证券市场几度沉浮。股市经历了年初的上涨行情和及“非典”带来的持续下跌,年末的东山再起,自此,证券市场已经开始了多方面改变。首先,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机会逐渐由投机性炒作向以行业变迁为基础的投资形式转型,基于业绩增长的行业相对集中投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评价行业的投资价值具有现实意义。QFII的引入和基金队伍的壮大,是的价值投资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证券分析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四类,即基本分析法2证券技术分析法3投资组合分析法4行为金融分析法。而基本分析法又分为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三部分。本文重点阐述行业分析法。

二、上市公司分类

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在资本市场上,由于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盈利能力、增长前景、投资价值,根据适当的行业分类方法对投资特性相同的上市公司进行准确归类,对于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和业绩评价等证券投资活动有重要作用。

三、行业分析和价值投资理念

股票市场中有一些股票会共同具备某些重要的经济特质,如在地域及行业上由关联关系或企业经营上又相同特征的股票会自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当这种共同性质被市场认可后,就会形成股市中的板块。行业分类是统计中用范围最广泛和使用频率最高统计分类标准,因此行业分析是研究证券投资的重要手段。要进行行业分析需要足够的信息,包括宏观经济信息,和行业、公司信息。价值投资理论也被称为稳固基础理论。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的稳固基点上下波动,而内在价值可以用一定方法测定;股票价格长期来看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当股票价格低于(高于)内在价值即股票被低估(高估)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由于股权分置、市盈率偏高、上市公司质量偏低等问题,2003年之前国内仍然盛行投机理念,投资者认为股市事“零和博弈”。但是自2003年之后,以集中持有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及金融板块个股为代表的价值投资理念重新崛起,对市场造成极大震撼,例如钢铁股是宝钢股份为首,因此应用行业分析和价值投资对投资管理又重要意义。

四、行业分析的三个重要方面

1.行业生命周期和行业分析。1.1成长阶段。此时少数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这些企业摸索着前进,技术不成熟,没有经验。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定,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很低,好似前不久的网约车和现在的共享单车刚开始的时候。现在因此行业内上市公司的股票极其不稳定,因此投资者大多是投机者。1.2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行业疯狂扩张的时期,行业内各个企业尽全力竞争市场,并且获得的利润也在持续提高。投资者开始重点注意这个行业,并开始逐步增加投资,上市公司的股价趋于稳定。1.3成熟阶段。少数几个大企业垄断了这个行业,市场资源集中于垄断企业手中。市场发展速度降低,各个方面趋于稳定1.4衰退阶段。因为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新的商品和技术的出现,使得旧的行业竞争力降低。并逐步进入衰退阶段。此时上市公司的股价逐日下跌,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很低。2.产业政策与行业分析。产业政策是一种弹性较强的政府干预方式,政府利用产业政策,引导控制产业投资方向,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政府经济计划目标。中国产业政策作用机制包括银行信贷和行政管制。不管在哪个国家银行都是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如果国家在银行信贷方面给予某个企业优惠,比如提高贷款额和降低贷款利率。这会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助理。而行政管制也十分重要。总而言之,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的企业发展更为良好,股市更为稳定。反之,收到产业政策限制的企业发展处处受制,股价不稳定。因此容易得出结论:需要进行行业分析,找出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行业,找到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企业进行投资。3.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行业地位是指某一企业主营产品在其所有渗透区域内的综合市场占有率,或指在主营产业中的排名。行业地位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影响。(1)技术的先进程度。尤其是在高端行业,例如行业、电子行业,技术事决定这个企业的最关键的因素,其他的因素都是次要的。(2)管理层的管理才能。一个企业毕竟是一个群体,因此如何使得这个群体会最大的作用就需要优秀的管理,比如资源的调配和人力的安排。三,企业规模。很显然大企业在突发状况前具有更强的应对能力,很多小企业在面对经济危机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五、如何进行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分为三个部分:(1)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即要研究国内环境,了解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有关行业的政策等等。(2)行业的微观分析,即研究行业内公司的财务状况、竞争程度、经营程度。并以此对该行业和其内公司在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估计,进而投资状况。(3)用户分析,对商品和服务的用户进行了解,可以得到顾客对其的评价,从中也可获得许多有益信息。

六、财务分析与行业研究

财务分析,一直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财务分析工作,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并能够据此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正确决策。将财务分析在行业内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得到整个行业的情况。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也称为对比法。通过将当期实际数与基期数值进行对比,获知二者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企业变化情况和业绩等的变化趋势。通过将行业内各个公司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变化趋势。2.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将前后两期或者前后多期报表数据或比率进行对比,并且通过分析他们之间的数值增减变动情况,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七、结语

因此行业分析在投资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十分重视。

作者:宋鹏 单位:中国青岛大学

参考文献:

[1]《行业分析在证券投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胡晓妹.

[2]《寻找中国市场的的投资机会》刘强.

[3]《行业分析方法初步研究》苟海平,季茂力,信墨庆.

篇7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分类

在房地产投资的领域里,风险主要是经济风险,它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商业风险、金融风险、购买力风险和清算风险四种类型。风险分析是房地产投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下为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风险种类。

1.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力风险是指由于房地产市场上由于同类楼盘供给过多,市场营销竞争激烈,导致楼盘滞销或者推广成本的提高所带来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主要是由投资者对市场的调查不足以及错误决断引起的,是对市场把握能力的不足。

2014年,西安商品住宅市场逐步开始“筑底”,整体成交量稳价跌。市场库存量进一步

加大,整体库存去化需要2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虽然三季度西安市房管局曾先后两次松绑楼市限购政策,但并未使西安房地产市场迎来转机,市场深陷调整期,房企年度业绩普遍未完成。

2.流动性和变现性风险。首先,是由房地产的本身性质决定的。房地产的交易完成只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移。而它本身是不能移动的。这便导致了由于市场变化,地区人口结构、交通线路、竞争者等因素的变化而影响到整个投资项目收益的变化。其次,房地产的价值量大、占用资金多,导致了房地产的大多数的资金交易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些都影响了房地产的流动性和变现性。即投资者在需要现金周转时,无法快速将手里的房地产脱手,即使脱手也很难达到合理的价格,从而大大影响了其投资收益,所以给房地产投资者的变现风险。

3.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项目的纯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的潜在可能性。金融风险反映了因使用借贷资金而导致的自有资金回报盈利的不确定性。借贷资金的使用增大了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就是项目的金融风险性。当投资中借贷资金的比例很高时, 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就会水涨船高,反之金融风险就会愈低。换言之,金融风险是由借贷资金的使用决定的。

4.购买力风险。购买力风险是指通货膨胀可能导致投资者收到客户以贬值的货币支付项目款项的情况。在中国的现阶段市场中,若投资者采取部分楼盘分期付款的方式,也会由于出现货币贬值严重,而出现楼盘收益入不敷出的状况。虽然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已经包括在贴现率中,但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却有可能偏离于开始的预测,表现为或高或低。还有便是由于物价总水平的提升导致了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当物价高于大多数消费者总体收入水平时,消费者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就会下降,这就导致了投资者出售收入的降低,从而导致一定的收入损失,这就是风险产生的结果。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

1. 房地产投资风险识别。危害是伴随着风险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它从中却又透露着巨大的效益。风险与效益是相互对等的,从中体现了风险结果的双重性,一方面,风险利益使其风险具有使人们甘愿冒风险去获取利益的诱惑效应,另一方面,当风险代价太大、决策者厌恶风险时,自然就会采取回避风险的行为,这就是风险的约束效应。这就是风险效应的两个方面,它们同时存在着、作用着,而又互相矛盾着、互相抵消着。在决策时,人们是选择风险还是选择回避风险,两种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就产生了房地产。投资风险识别是指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识别, 并进行系统的归类分析,以揭示其风险本质的一系列过程。

三、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应对措施

1.风险回避。在房地产的投资过程中,要想选择出比较彻底的处理房地产投资风险策略.我们可以先从风险小的投资项目着手或直接放弃对那些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这样风险的概率产生就不存在了。但是这种策略仍然是有不良后果的,那就是在某一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得到高额利润的机会。假如预期获益的机会不伴随着风险,那么将会很快有投资者涌入市场,从而降低了预期的收益。其中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风险的大小与预期的收益值的增降是相互直接作用的。

2.风险转移。在保险型转移过程中,投资者可以通过合同,使另一方来承担以及赔偿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风险转移过程中其中的一种方式,被称作保险型转移,即通过保险的方式,避免承受大的风险。不过,不是所有的风险都是通过保险来转移的。保险公司经营的范围只包括纯粹保险。所以,房地产投资风险的转移也是部分性的受到限定的。

篇8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各地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特别是开发区的产生,更是印证了经济发展的迅猛。为此,政府更加大了社会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投资领域、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投资方向、投资形式、投资目的出现多样化、与时俱进化。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监督,完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监控投资经济效率并降低资金投资风险的良好手段。随着政府投资体制的不断改革,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也会伴随着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所以,面对各种问题的出现,我们应该找出有效可控地措施来应对并解决。

一、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有待加强

何为项目的决策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对所要投资建设项目的方向、投资资金、投资时机和投资方案的选择做出规范合理的决定。当然,项目管理的决策对于工程投资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决策机制考虑不完善、分析不透彻、项目匆忙上马,一旦日后决策失误必将给政府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与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工程建设中,决策的失误,往往不会在工程前期突现问题,大多是在工程即将竣工或竣工交付后发现并产生损失,一旦发生这种事件,就是一个可悲的结局。另外,城市建设的加快,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短时间内专业人员、设备不足,造成一些工程停滞不前,资金的时间效益大打折扣,延生更多的浪费。政府投资项目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事关民生大众的民心工程,政府投资工程的功能得不到保障、社会效益不能显现,政府的工作就得不到百姓的认可,政府的工作效率就更不能得到提高。

政府财政资金紧缺,工程项目资金得不到保障

当前形式下,政府投资工程无论是申请财政部门拨款,还是向金融机构如银行进行建设贷款,企业信托又或是做地资金,虽然上述投资资金的来源广泛,但这些资金最终都需由财政资金买单,短时期内,遍地开花的政府投资项目蜂拥而上,如若后期财政收入资金稍有不顺,必将产生工程项目资金得不到保障。一般而言,政府投资工程需要的资金由当地财政来出资,则时间会相对漫长,通过各个部门的申请论证审核,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全过程,可能数个月都过去了,影响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性。而采用做地方式的资金,面对土地市场的严控,更得不到项目建设资金的保障,特别是一些开发区项目,同时开工建设的项目多、所需资金额度高,而资金来源面窄、量小,不仅影响项目的顺利推进,更是严重的影响着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由此反映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太过狭隘,只靠财政资金严重的阻碍了政府投资工程的顺利建设。国际市场的不断发展,很多投资方式已被广泛利用,所以,我国应该对项目工程投资资金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向发达快捷的现代融资学习,吸纳具社会责任感、具一定威望的知名企业参与投资建设,以满足现有的政府工程投资需求。

政府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责分配需进一步明确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何把握好这方面的力度,也是一门技术。只有政府各大部门协调一致,互相监督才能更好完成项目。但是大部分政府的投资项目都是由一个部门提出建议,然后进行投资建设,并由自己部门的人员进行实施操作,设计、实施、完善都被混为一团。其他相关部门事前主动参与性不高、事中本位主义强、事后监管能力差,互相之间好像没有任何联系。而提出部门过多的侧重于项目建设业绩,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哪怕与工程专业无关的人,也会赶鸭子上架,建立的是一个专业性不强、经验缺失乏、协调能力差的临时性团队。所以,在建设前期已埋下了隐患,势必导致建设工程的资源浪费,项目的质量保证就更加无从保障。为此,明确的职责安排、多重的部门协调、专业的建设团队和有效地监督管理是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成果的保障。

多重把关,严控政府工程项目的预算资金

政府项目工程建设往往是为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开展的。一般情况下,使用的也是财政资金,即所谓的纳税人的资金。在出资公众、服务于民的前提下,一些建设单位对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的主观意念性不强,而政府对这块还缺乏更深层次的监督和管理,在建设团队中缺少真正懂技术经济的专业性人才,特别是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如何有效的控制造价,最大程度的结合技术经济性力量薄弱,不能在项目设计前期很好的把关建设资金,造成资金严重浪费,不仅影响了政府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还阻碍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甚至于给某些政治觉悟不高、社会责任感差、自律能力底的人员提供了腐败的机会,损害了政府的廉洁执政形象。

正确选择工程负责人

为了保证项目的有效进行,许多政府项目工程的法人,也就是政府部门的一些领导利用职权,对项目的进行发挥作用。所以,项目的进行缺乏监督和约束,既降低了工程的质量,也缺少了法律的束缚力。

善思多谋,保障项目质量

很多人都抱着伟大的理想来报效祖国,可是出现的豆腐渣工程无数次敲打着我们的心窗,对于工程竣工是一个劳动成果的体现,很多政府工程都是有前劲没后劲,开始进行工程预估和建设的时候都是干劲十足,等到后期只是沉浸在竣工的喜悦之中了,特别是在工期临近之际,反倒是想方设法推进工程竣工验收,对于工程是否达到标准置之身外。像社会上出现的“楼倒倒、路塌塌”事件,不就是对工程没做好整体的质量把关而造成的悲剧吗?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做好最后的监控,达到最终的目的不是一个高效有益的事情吗。

二、针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解决措施

1、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加强法制化

对政府的投资工程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推行建设项目法人第一责任制,有效严格的监督控制投资项目,使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遵循法律,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是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的,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要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预估,符合实际的实施工作,强化建设项目法人第一责任人制,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投资以及进度控制得到有效的保障。在监管环节上,考虑到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利益,应该听取公众的有效建议。严格规范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程序,做到有章可循,建立民间组织,充分利用民间“智能团”对政府工程的监督管理作用,为群众提供绿色的通道,更是有利于上级政府部门充分了解民众的需求,并合理指导下级的实施。

2、拓宽政府投资资金来源的渠道

政府工程项目的资金来自国库,为了提高政府工程的工作效率和减轻国家行政资金的支出。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拓宽融资渠道,向社会企业进行融资,既节省融资时间,同时还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直接解决了我国行政资金紧张的问题。

3、分配职责,将工程项目建设分成专业的团队协作

政府投资工程缺乏统一协调性,人员安排不合理,造成人员的闲置和专业不对路,政府应该协调各个部门团结工作,各自发挥他们的力量,既节约了聘请外来专业人员的资金,还加强了各个部门的联系,增大了凝聚力。

4、增加市场竞争力,建立新的投资体制

现在的政府工程投资大都是由政府本单位进行的评估和预算,缺少竞争力,所以会出现评估和实际支出不符的现象,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公平的竞争计划,无论是政府自身还是社会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参加项目的竞标,竞标合理低价者承包工程,鼓励技术先进、资信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参与投标,这样可以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还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降低国家的腐败现象,一举多得。

5、加强工程项目后评估

很多政府工程项目只是注重前期的工作内容,而忽略了日后的评估工作,造成很多悲剧。其实工程的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乎到项目建设是否合理,社会效益是否真正体现,取之于民用之用民是否真正有效的落实。所以,后期采用科学的评估方式,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从评估中吸取经验,从经验中吸取教训,引导政府类似项目建设,打造集约型的建设指导理念,有效地提高日后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对工程设计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为确保政府投资项目有序按规的顺利完成,必须得加大日常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工作,无论是在项目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必须从工程选材、实施技术方案上进行把关。在设计阶段加强技术、经济的论证分析,充分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技术经济有效结合,并达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参建方力量,加强第三方监督管理作用,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杜绝偷工减料和质量不达标的现象,使工程效益发挥最佳。

结语:

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正在发展壮大,市场竞争的力度也日益严重,经济化程度迅速加快,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建设资金庞大,也滋生了形形的腐败案件,各种质量问题接踵而至。所以,对于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改革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钱寅泉,汪宝国.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篇9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财政投融资,但是,财政投融资过多,又会使政府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因此就需要对财政投资资金进行严密监管和严格控制。这就需要财政部门思考如何进行投融资,如何寻找政府融资对经济发展支持与制约的平衡点?如何强化投融资监管?从我国金融改革和政府改革的角度考虑,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财政监督,创新投融资监管体系,应该是强化财政投融资管理的重要途径。

一、财政投融资的主要模式及辅助手段

1.财政投融资的基本概念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财政部门在国家预算一般会计和特别会计之外,进行长期投资和贷款的金融活动。它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这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是介于传统的财政投资和一般商业性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政府投资方式,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动作相结合的资金运作方式。它主要为提供公共物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其资金来源一般是财政拨付的资本金和吸收的社会资金。

2.政府投融资主体及平台

通过下设的公司性质的实体进行投融资是财政投融资的主要方式。这种投融资主体(以下简称为主体)一般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股权、土地等资产设立,从事政府指定或委托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例如:青岛市属国有投资公司有青岛国信、城投、华通等集团公司,各区、市还有自己的下属投资公司(或中心),多个局(委)也有开发投资公司,如隶属于市交通运输委的“青岛交通开发投资中心”等等。人们通常习惯上把这种投融资主体再加上相互合作的担保公司、相关机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网站)等整个系统称为投融资平台。

3.创业投资基金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目的是推动创业基金的设立,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引导。政府利用引导基金介入,与想在本地投资的企业或者基金联合在本地成立新的基金,一方面提升投资机构信心,另一方面利用本土优势,协调各方面关系,可以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发展。截至2012年底,仅在青岛登记备案的创业投资基金已达10家,注册资金13.5亿,管理基金规模已达20多亿元。调查发现,这些基金大多数投向了中小企业,而且是其中的高新产业,很好地促进了高新产业的发展和企业调结构转方向。

4.政府投融资模式的配套担保措施

(1)建立为农民服务的城乡社区建设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农村的“四权”为担保,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居民房屋所有权和林权等“四权”可进行担保融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资模式,激活农村土地、山林等多种资源要素。

(2)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以青岛市为例,2009年9月,由青岛市政府出资成立了青岛华商汇通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5月,青岛市政府与山东省再担保集团签订《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再担保、担保等方式扩大合作银行对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2013年7月,青岛城投集团设立青岛城乡社区建设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是省内资金规模最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3)推出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平台。目的是促进各类中小企业的产权流转和并购重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问题分析

近几年,各地在财政主导或引导下投融资方面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地方的投融资平台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存在多头融资、多头监管、信息分散的问题,凸显出财政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借鉴和利用国际投融资水平不高、融资额较少

虽然多个地方政府借鉴了一些新的国际投融资手段,如:设立多种创业基金、发行债券、使用BOT等,但与国外成功案例相比,存在着借用国际融资金额较少,使用外国政府和世界金融组织贷款少以及国际贸易使用出口信贷不多的问题。

2.政府可给予平台的资源较少、平台偿债能力堪忧

一是政府给予融资平台的可利用资源较少,或者可利用价值不高,平台公司更多的是依靠政府背景向银行等进行融资,政府因此承担很大的担保责任;二是公共基础设施很难由建设或者经营方自行定价运营收费,这些项目盈利能力往往不及预期,如海湾大桥、海底隧道等至今没有进入赢利状态,导致后续类似较大项目难以利用BOT等方式收费,或者运营回收周期变长。三是融资平台公司所投资经营的大多是公共基础项目,总体盈利水平不会太高,目前靠公司盈利支付融资利息尚可,两年以后大量进入还款期,本息相加将是巨大的负担,到那时继续融资的能力将逐渐变弱。

3.投融资规模增加过快、负债结构不合理。

投融资规模快速上升、投资效益下降、投资风险上升的现象,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应起的基础性调控作用减弱,配置职能失灵。此外,融资结构单一,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占比较高债券融资所占比率太低,比如青岛,银行贷款达82%以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较弱,债券融资,仅占18%;在投融资平台建设中,政府投融资比例较低,大多为1:4,财政投资占比较小,而且缺少相应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4.缺乏统一的投融资监管平台和管理机制

在财政投融资关系中,既涉及广大投资者、投融资主体、政府内的多个部门,又涉及银行等多种金融机构,当事各方信息极不对称。在政府中涉及多个层级的政府和部门,而且不在同一个融资平台,经常有同一个项目经过包装在不同渠道、不同银行进行贷款或发行债券的情况,导致各级政府都无法准确的、及时的掌握融资总量,也是一个极大的风险,这说明缺乏统一的投融资监管平台和信息管理及共享机制。

三、地方财政投融资管理对策

自2011年以来,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特别是各种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在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大背景下,政府财政需要加强对融资平台等财政投融资加强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和监管方式。

1.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手段

(1)拓宽基础性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多种金融手段,如通过综合授信的一篮子融资计划,扩大政府的投融资渠道。可以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即先期存入20-30%的保证金,开立100%的全额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支付工程款项的资金,到期按期偿还银行的债务,同时在商业银行取得综合授信。通过这种方式,资金可以长期滚动使用,从而变流动资金贷款为中间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从而摆脱了依靠银行提供信贷的单一性。

(2)盘活存量资产。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应以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为突破口。在具体运作中,要把握好土地供应总量,注重“卖”“养”并举,优化土地开发环境,提高土地融资效益,为平台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资源。

(3)采用多种方式搞活增量资产。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放眼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大胆尝试各种现代融资方式,拓宽融资领域,大量使用债券融资、可转换债券、上市融资、风险投资、项目融资、利用外资、广告补偿、社会保障基金等方式。

2.进行制度创新,完善投融资管理制度

要改变过去以经济效益指标为主,政府项目考核为辅的考核模式,实现自主经营项目考核和政府项目考核并重,分别考核,综合评价,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投融资管理制度。

一是要完善融资管理制度,明确融资项目分类、融资主题、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监管、信息等方面的限制。

二是要完善投资效益评估办法,明确投资项目的考核分类、实施主体、考核标准等,加强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投资预算和资金成本、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的控制,以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益。

3.创新财政管理,构造财政投融资的管理体系

(1)明确投资主体。成立一个代表政府投融资的经济实体如政府投资公司或发展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集中政府必要的财力、物力,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资体制。

(2)建立财政投融资监督管理部门。在财政局内成立专门的机构,如成立投融资管理中心,作为固定的组织机构并由专业人员组成。以此机构专门负责制定市场运作所需要的各项配套政策;制定财政投融资的规划,确定项目的轻重缓急;统筹预算内、外政府专项资金,在引导社会各类资金中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对项目的投融资方案进行审批,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建立城市开发基金组织。与一般的金融机构不同,地方城市开发基金组织兼有经济审查和工程监控职能可以积聚大量金融、会计人员以及工程专家,与其财政投融资机构的性质相适应的。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形成总体政府主导,分层(企业或项目层)市场运作的财政投融资格局。

(4)组建投融资管理战略联盟。强化与银行及银监会战略同盟的联系,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合作,建立政、银联手监管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政府、银行和银监局三方联席会,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能力和办事效率。

4.进行科技创新,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风险模型比较财政投融资政策的效果和风险,进行投资乘数分析,寻找财政投融资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平衡点,帮助政府决策,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止债务风险。

根据凯恩斯理论,投资刺激需求的增长,投资完成后又增加能供给,所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对经济影响具有乘数作用。投资乘数是指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假设Y=GNP,C为消费额,I为投资额,G为财政支出额,X为净出口额则Y=C+I+G+X,当I过大时,政府为偿还利息财政支出会降低、消费下降,则Y必然下降。,其中K即为投资乘数。

为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投融资统一管理、信息监控平台系统,进行项目备案,让投融资的各方信息汇总进入监控平台,做到权利关系明了,项目进展明了,融资债权关系清晰,资金的“借、用、还和审”透明。所有环节经审批备案入网、数据交换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既可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共享度,提高审批速度,又可以加强监督,便于审计、统计,使上述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又可以依托的平台,落到实处得到执行。综上,投融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和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进行合理的组合配置,这一切需要政府构造更加完善的投融资监管体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创新监管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估,才能既通过投融资促进经济发展,又做到风险可管可控。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9).

[2]牛建锋,武根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J].财会研究,2009(12).

[3]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4]黄志龙.整顿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对策建议[J].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2011(1).

篇10

    关键词:产能建设 投资管理

    一、前言

    建设工程总投资,一般是指建设某项建设工程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产能建设是气田快速发展和持续稳产的必要手段。一个气田的产能建设项目,依赖于新的油气储量的探明,由开发方案确定的建设规模,以及配套的地面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从准备到项目建成投产需要经过以下的步骤: 开工准备、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计划的制定、工期质量和投资控制、直到竣工验收、结算、投产使用,经历了很多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与投资控制密切相关。投资管理是油气田产能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低成本开发的主线,转变投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全过程控制投资和降低成本的理念,深入研究降低投资的长效机制,突出源头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全面推进标准化流程,全面推进标准化造价,严格工程结算审查,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确保投资不超,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二、投资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投资管理机构是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 :

    1.工程投资的分解、下达、控制;

    2.投资清理、计划、合同管理;

    3.工程进度款拨付的审核;

    4.合同谈签和重点工程竣工验收;

    5.编制月度资金计划,提交财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

    6.编制、审核预算报告,参与工程造价的确定;

    7.执行资金管理制度;

    8.预、决算及合同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计划经营部门依据公司下达的相关费用标准,进行详细的费用测算,并依据项目分工情况,实行分块管理,分项控制。将费用指标项分解下达给各专业部门。各部门领导为投资指标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根据职责分工和下达的投资控制指标切实履行甲方投资控制职责,制定本部门控制投资的具体措施,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动态分析,过程跟踪。

    三、投资管理的具体措施

    ㈠强化控降投资意识、激励所有项目人员参与投资控制

    气田产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控制投资、降低成本,必须从源头把关,从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入手,通过会议要求、加强宣贯、统一思想、下达指标等措施,促使所有项目人员树立全过程、全方位降低成本的意识,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都来关心投资控制,并运用各自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将控制投资、降低成本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㈡注重合同管理,增强约束力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人们对于法律也越来越重视,目前面临的法律环境也越来越恶化,一旦产生法律纠纷将给产能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在合同管理方面要重点放在规避合同及法律风险上下功夫,使合同真正成为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屏障。

    1、推行合同标准文本,规避合同及法律风险

    推广使用公司下发的标准合同文本,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对合同中的施工工期、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做出明确的约定。此外,应制订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担保等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得到适当转移、有效分散和合理规避,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2、理顺合同前置控制程序,提高审查审批效率

    各业务部门做为合同条款的主要审查和把关部门。切实发挥各部门职能,明确各部门的审查职责,通过对口审查,专业把关,各负其责,理顺合同控制程序,提高审查审批效率。

    3、落实授权签约,明确主体,责任到人

    合同的签订环节也是影响今后工程造价控制及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公司授权签约制度,不具备签约资格的不得签订合同,具有合同签约资格的严格履行合同签订职责,做到谁签字,谁负责。

    ㈢注重施工全过程的控制

    1、施工前期

    ⑴全面推进标准化预算,严格预(结)算审查

    标准化造价是公司造价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工程结算时凡是设计内的工作量直接用公司的标准化指标进行结算,重点审查设计变更工作量。同时建立与公司快速发展相配套的科学合理、规范简捷、公正透明的标准化、市场化造价计价体系,满足项目组对产能建设地面工程实行单井标准化投资控制的新机制、新要求,促进预算编制、合同审核、结算审查的高效规范和一体化管理。

    ⑵认真审查施工图预算,合理确定地面工程投资

    为了合理确定气田地面工程投资,根据施工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院编制的施工图预算进行了认真审核。调整了施工图预算中有关工程量漏计、计价依据错误,调整了预算中建筑工程大宗材料控制价格。为合理确定地面工程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施工过程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签证的数量控制关是关键。首先,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由现场监理、建设单位技术人员共同把关,严格要求施工方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同时也要求各工程参造人员都能认真审图,尽量能在施工之前就熟悉图纸,审阅图纸,以避免在施工后再由于图纸不合理而进行设计变更。其次,合理审定发生的设计变更、签证,对于超出范围的设计变更,必须由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监理共同签字认可方为有效。

    3、竣工阶段

    本阶段是投资控制工作的关键,依据合同、预算及费用定额、竣工验收资料、公司结算政策等,对送审的竣工结算进行工程量核实,落实签证费用,使结算审核后的结算真正反应工程实际造价。本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 审核工程量

    按照现行定额计算规定审核施工方工程量,核对竣工资料,检查有无重复计算的现象,保证工程量的真实反映。

    ② 审核乙供材料价格

    安装工程和装饰工程材料单价由于生产厂家和品牌不同,材料单价差别很大。这就要求造价管理人员不定期对工程所在的地方大宗材料进行详细的价格调研,并根据出厂价格和运距进行了测算,详细了解地材材料市场价格动态,为预算中地材的合理计价取得依据,客观公正的反映地方建材价格,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③ 审核定额套用

    施工单位在上报工程概算时,往往存在重复套用定额子目或在套用定额时套高不套低的现象,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定额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审核竣工结算时,合理执行相关定额标准。

    ㈣注重结算、财务结账阶段

    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价控制的最后环节,也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竣工结算如何切实反映整个工程造价,反映了预算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办理工程结算,认真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结算,单项工程造价严格控制在公司下发的标准化指标内,指标价为最高限价,决不能突破。同时积极同现场相结合。要坚持深入现场了解现场施工与施工图的变化情况,保证工程结算审核的准确性。

    ㈤严格会计核算、杜绝财务风险

    计划经营部门结合以前年度财务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全年的财务工作计划,从财务制度的制定及制度执行方面严格控制,从而有效保证了各项财务支出的合规。严格执行计划部门的费用核销渠道,合理归集各项成本费用,保证了计划与财务工作的统一,做到了工程成本真实、可靠。

    ㈥全面依托ERP系统管理,强化投资控制力度;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思想,强调对企业内部甚至外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ERP系统是基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将财务、采购、销售、制造和库存等业务功能综合集成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强调业务流程的规范、统一及标准化,是企业资源规划和业务流转的优化管理工具,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ERP系统在投资计划方面的作用

    在ERP系统中,WBS元素作为主体发挥作用。产能建设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赋予一个WBS号,而且这种结构被层层细分,开发井工程WBS细分至每一个井号,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实现到钻井、测井、试油等单项施工,地面工程WBS细分至单井管线、单个站厂等。通过这种拆分,一个项目被分解为若干细化的管理单元,项目的投资预算就可以有效的分配到这些管理单元上,实现了项目管理对象的精细化。产能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通过投资计划人员实施预算分解、下达,才能在系统中释放其核算状态。项目实施过程中,ERP系统自动监控每个项目分解结构的实际成本发生数,在超预算时及时反馈信息给相关业务人员,对项目投资规模进行实时控制。进一步加强了投资的有效控制。

    2、ERP系统在项目财务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