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课例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课堂教学课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智慧教学;翻转课堂;微课;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29-03
一、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近些年来,很多学校利用智慧教学理念进行指导教学,智慧教学旨在让学生拥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智慧化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价。智慧教育在于将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符合当今时代创新的要求,使学习者养成深度思考和学习的习惯。翻转课堂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前进行微视频学习,并回答视频中相关问题,在课上老师主要对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关乎到整个课程能否达到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碰撞……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1]
智慧教学是指用新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提供基础,针对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和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旨在培养有出色的价值观、行动力、思辨能力以及拥有优秀潜能的人才。黄荣怀教授指出“智慧教育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2]智慧学习主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资源品质、增加了互动交流、优化了教学方法、学习者可以进行实时反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智慧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智慧教学理念中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策略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追求创造理念和智慧理念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智慧发展。重点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进行教学。在这种理念设计的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发现快乐,并体会到创造的愉悦感。[3]
1.情景导入
学生课前看微课视频自学,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初步建构。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进入教学情境体验。视频结束后,对自我认知能力产生启迪,独立完成在线微课程的任务和测验环节,发现自己学习的疑难所在并进行反馈。
老师导学案,老师通过对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找出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共性问题,确认教学起点进行教学。
个性备课,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备课。教学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最后教师通过会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2.协作与会话
研讨共性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教学过程的情况问题、并向学生展示探究过程和结果。探究过程包括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然后是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再通过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纠偏。
学生和教师都是课程的组成内容,应该作为课程创造的主体部分,教学不只是传递,还可以转变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该包含课程的创造和转化。使整个课程内容不断升级,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和教师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找到整个学习内容的难点重点,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再次巩固了知识。最后通过分析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内容再作出课堂报告。
3.要素资源
让学生按照兴趣进行学习,教师设计的内容可以进行兴趣引导,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在课外让学生利用优质资源进行学习,通过智能推荐功能,当用户浏览完课程内容时,自动为他提供最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仿真实验内容,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而且富有兴趣,同学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和深刻记忆。
老师利用优质资源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例如微格课例、名师微课程,遵循简单、实用、多样、智能的特点进行教学并跨越互动交流。
4.意义建构
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系统进行即时批改,并对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并形成作业报告。不仅可以互动交流,还能够进行个性化辅导。方便家校互动,增进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开拓创新视野与实践研究,真正实现学生知识框架的意义建构。
三、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
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4]结合智慧教学理念与新媒体设备相结合,设计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建立一个智能,网络和数字化的互动系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师生个,消除课堂困难,优化教学过程,方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5]
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包括微课中心、个人中心、教学中心、课程中心、活动中心。
1.微课录制中心
制作中心是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录制。传统录制微课比较复杂繁琐,一体式微课制作设备通过简单操作,可以直接进行微课录制。
U-note智写笔,不但可以进行同步记录,还拥有了对比批注,电子板书,回访笔记,投票统计等功能。书写同时将信息传到电脑,根据需要的内容进行课程制作,方便教师教学。
2.个人中心
教师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里面拥有私有存储云盘,不仅可以存放教师平时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将优秀的课程资源分享给老师,方便老师进行学习。学生也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可以随时回顾自己学习进程,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3.教学中心
教师课程管理,班级情况查看,利用教师电子档案袋和学生电子档案袋包含的资源与情况,进行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符合自己基础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再进行课前导学预习,包括上课中的难点还有教师未涉及到的知识点。对于上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未讲完的知识点,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调取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巩固知识。
通过教学监控,为学生发放测验题,筹划学习活动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作业收发,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批改作业。通过题库和考试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随堂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进行实时监控。
4.课程中心
课前预习中教师提供微课教案和课程导学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线讨论中包括一些供学生讨论的主题,通过发帖讨论、回帖讨论,学生的发帖情况记入考查成绩中,教师可以随时发起一个新话题进行实时互动。在线作业包括一些课堂测试,学生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可以采用评分方法为最高分的方式。综合测试包括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与在线测试相同,也要在规定时间截止前完成。
5.活动中心
新闻讨论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有效互动,通过课程社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有效的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在课程社区,学生还可以看到一些名师讲座,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远程教学。
四、结语
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校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这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校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帮助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整合也可以高效使用,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流程和互动系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是学生们期望知道的内容,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在线交流,改善了过去互动交流较少的局面,帮助他们提高了学习效率。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智能和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成;钟启泉: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上海教育,2014(12).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
[3]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9).
篇2
一、巧妙接应,指点迷津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偏离预设的要求,答得不够正确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引导,耐心启发,用改变提问角度的方式来理答,通过理答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导入中,一位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心中的分数。学生中有的画图,有的写文字,有的用分数,教师让学生把不一样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并问道:“大家觉得哪种表示方法好?”学生有的认为画图好,有的认为写成分数好。这时,教师没有立即评价学生的回答,而是巧妙地问道:“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学校的1000名学生,每个学生分到的苹果怎样表示?”画图的学生愣了一下,但为了坚持自己的方法,动笔开始画起来。而另一个学生则轻松地写了个分数就下去了。这时,一旁画图的学生实在画不下去了,扭过头来笑着对教师说:“老师,太麻烦了,还是写分数吧。”教师接着引入了新课的教学。
这是一节认识分数的起始课,当学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没有对他画图的方法直接否定,而是通过巧妙的理答,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用分数表示的简洁和方便。这样的课堂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独特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二、推波助澜,生成精彩
有经验的教师通常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课堂理答,使其面临“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弗达”的境地,从而解决问题,发展思维。
走进名师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她那机智敏锐的课堂理答给我们做了典范。这是吴老师执教的“估算”一课,出示的问题是:“350位同学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生1:太够了!
吴:“太够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估的?
生1:把56个座位看成50个,共有350个。可实际每辆车有56个座位,所以太够了。
生2:我是“大估”的,把56看成60,也够了。
吴:有这么多方法,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你认为“小估”好还是“大估”好?
生:“小估”好,万一来的人多了,就可能不够。
吴:这位同学的“万一”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吗?
片段中,吴老师仅仅抓住“太够了”和“万一”,通过智慧地理答,逼近问题的实质,引发热烈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要恰当选择和运用估算方法。为学生不可预约的精彩推波助澜,激发了学生灵动的学习智慧。
三、抛砖引玉,拓展思维
学生的学习受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的影响较大,当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抛砖引玉,做启发性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例如:在学习了田忌赛马的策略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抓小棒”的游戏:有10根小棒,同桌轮流抓,每次只能取1根或2根,取得最后一根为胜。题目一出,大家都兴致盎然地玩了起来,但问到“怎样才能确保获胜”时,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平静下来。显然,学生只限于玩而忽略了策略。为使学生既保持玩的热情,又能深入思考,笔者对学生说:“老师也想和大家比一比,谁来试试?”有三个学生来挑战,但都以失败而归。这时,学生对笔者佩服有加,笔者就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每次都能获胜吗?这其中可有奥秘哦,谁发现了?”一个男生站起来回答说:“先取1根的人,接下来要和对方凑成3,就能赢。”笔者心里暗暗高兴,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于是称赞道:“你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思考,你敢用这个方法接受大家的挑战吗?”他很自信地说:“可以。”这一次,学生已经不是因为好玩而玩,而是智慧地运用策略。类似的策略研究在后续学习中大受学生的喜爱。这节课的成功不仅在于学生学会了某项策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抛砖引玉,学生探索并发现了其中的策略,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由衷赞美,升华情感
篇3
在刚刚过去的20年里,ICT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交流、生活、工作、游戏和学习的方式。这一变革使工业社会转变成为“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Kozma,2003)。信息化已然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标识,每个人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互联网和电子终端所绑定,信息化时代的知识型社会对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教育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最主要的教育方式。要满足当今学习者们的需求,要求授课者创新知识的传递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创造智慧课堂。本文结合我校信息化教育的实践历程以及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建设、应用、发展、创新的成效与经验,就智慧课堂创新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数字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基础环境建设
数字化教学是一个宽泛的名词,不同的配备条件决定了不同的数字化教学的模式,数字化教学只有形态的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我校信息化教育的设施建设从主要指标——教师教学端来看,大致经历了电视、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三个阶段。从学校层面终端的解决路径看,经历了从公共机房到常态教室,从学校向家长借款购买终端到BYOD模式再到学校购买。数字化教学永远只有进行时,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环境建设,才能为智慧课堂、创新教学提供丰厚的土壤。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则一定要建立在云的架构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各个系统的建设,包括资源库系统、教学应用系统、互动课堂系统、空间交流系统、文化展示系统等都相互关联,缺少任何一项都会给数字化教学带来不便。比如,如果没有云平台,资源就不能实现有效管理,共建共享也就无法实现,数据无法分析利用,移动学习也无法实现,数字化教与学也就实现不了常态化。
理念创新引领思维创新
升学考试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影响着课堂教学改革,相对固化的课堂评价标准也很难涵盖信息化课堂的内涵。传统的评价主要是识记理解,属低阶认知,而信息化的课堂评价还应该包括应用和创造等高阶认知,而高阶认知是很难用一张试卷考查出来的。这就是乔布斯的经典之问:“当交通、金融、医疗诸多领域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时,教育为什么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这么低?”他给出了6个方面的答案,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教育自身的,“有些教育机构心存恐惧,担心过去通过严格限制教育内容而好不容易取得的传统学习成果,将会由于强调技能培养的新型学习方式而受到削弱。”事实也的确如此,传统的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是必须的,通过死记硬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等传统手段和方法也能使学生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这就是技术遭遇传统评价所面临的尴尬。
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引领:重视知识层面,更要重视技能层面,淡化功利意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学会使用各种软件和思维工具,学会利用工具进行创造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形成人机合一的思维方式,这应该成为我们基本的价值追求。
以应用为导向,坚持实践创新
通过技术的熟练运用,不断加深对技术的理解,以量变求质变,使教育技术成为课程的重要元素,而不是游离于课程之外。不能过多地苛求教师应用,没有技术的熟练掌握就不可能有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过多地指责教师,会打消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随着技术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对应用时机也应合理把控。在课堂上过度使用技术,会影响团队交互、思想碰撞、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因此,一定要用得适度、合理。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应是数字化学习的最重要领域。
信息化的教学,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流程再造的过程,用新技术服务老理念或是频繁使用技术却忽视技术本身的意义,都不会对传统教学产生变革性影响。因此,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窠臼,把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等多种形式引入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特别要克服互联网焦虑症,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学会鉴别,并通过在网络上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体现其价值,减少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弘扬传统,保护本真,注重人文关怀
当今的教育体系决定了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科教学上。技术是为了实现课改理念和学科教学服务的,学科思想永远是第一位的。脱离了学科思想,理念和技术都是纸上谈兵。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绝不可缺少技术与学科相融合的能力。因而键盘文化不能代替书写文化,网络表达不能代替口语表达,人机对话不能取代人际对话,虚拟文化不能取代现实文化。但是,也不能过分地追求学科的味道,当在线教育真正袭来,人际交互和学科味道必然有所淡化,学科融合和问题解决将成为基本的价值追求之一。注重教育的人文关怀,关注智力因素更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关注技术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的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永远胜过先进的技术,真正带来效益的还是使用它的人。
注重学习资源建设,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
以学习为中心需要学校和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随时随地能够利用的资源,因而必须加强资源的多渠道建设,并进行系统管理,保证方便快捷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海量与人的精力的有限性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资源在精不在多,并且方便检索,应成为我们资源建设的重点。资源的本地化、校本化必然成为最重要的渠道。云架构下的资源建设与管理是数字化学习的应有之义。
要构建新型稳定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模式不是束缚,而是一种路径指向。只有用模式引领上路,才能在熟练应用的基础上走向创新。在教给学生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所蕴涵的教育理念,自觉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生态。
建立区域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机制
信息化教学要有开放意识,全新思维,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与区域教育网络相连,提供教研网络社区服务,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提供教研数字资源服务,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提供跨校区域交流和评价服务,支持校际教师间远程评课互动;提供跨校区域协同备课服务,支持校际教师间协同设计教案和课件;结合区域特性和本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并通过多种渠道与外部共享;提供数字家校互通服务,支持家长与学校进行便捷的沟通交流;提供数字课外学习支持服务,支持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提供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服务,支持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数字化社会公共服务,向社会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篇4
关键词: 教学智慧 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
教育智慧指的是教师长时间积淀下来的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教学技能。课堂应变能力通常指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教学事件的能力。教学智慧是整个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智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智慧表现为对无法预见的情境进行出乎意料的塑造,智慧表现为临场的随机应变,建立在教师个人的学识、素养、自信和心理承受能力基础之上。
课堂教学智慧之一:上课前老师和学生都会紧张怎么办?
对于刚开始讲公开课的青年老师来讲,紧张是很正常的。克服紧张的方法很多,比如: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法、课前与学生谈话分心法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课前跟学生有一个简短的谈话,谈话内容可以是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比如:猜老师的年龄,做相反的游戏,向老师提问题,进行脑筋急转弯的游戏,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给你们上课?”“你们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等等。
课堂教学智慧之二:老师要讲的,个别学生已经知道了怎么办?
上公开课,老师们最希望出现的场景就是老师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出现老师课前预设的情况。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再加上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家长普遍重视家庭教育,课堂上“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已经会了”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教学的起点,或者给个别学生布置稍多稍难的任务,让他完成,其余照预定计划进行。
课堂教学智慧之三:课上要用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怎么办?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
课堂教学智慧之四:课堂上教师一不小心出错了怎么办?
在公开教学中,老师因准备不足或临场发挥不好,或者老师由于紧张在课堂中讲错或说错的现象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注意处理方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那些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保证在讲课时不出一点差错。关键在于出现失误之后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加以补救。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时,会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老师话一说完或者板书刚写完,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只需要马上跟一句:“对不起,老师说错了。”或“对不起,老师写错了。”然后马上重说一遍或者把板书改过来就行了。第二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学生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应该表扬学生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说错了你们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说才可以?”或“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写错了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写才可以?”学生们一听说老师需要自己帮忙,劲头就来了。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教学机遇。也许此时老师的“装糊涂”会使学生更聪明。第三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当时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当教学进入下面某个环节时,老师突然意识到自己讲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要慌,要找一个适当的机会进行补救,可以这样说:“刚才老师在讲到某个地方时,我是这样说的,现在你们听一听这样说对吗?”或“刚才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时,老师是这样写的,现在你们看一看这样写对吗?”第四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但听课的老师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下面的听课老师会有反应,也许会场会有一阵小的骚动。此时老师要有警觉,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或哪个地方写错了?说不定台下的老师们会暗示你出错的地方。
课堂教学智慧之五:课堂上学生提出了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怎么办?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备课不论如何周密,课时计划的编制不论如何详尽,都毕竟是事前的计划,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碰到种种预想不到的情况,教师需要做出临时的修正和调整。
课堂教学智慧之六:上公开课时,遇到了思维活跃、特别爱表现的学生怎么办?
在问答与讨论的过程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上公开课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反应机敏,老师的问题刚一提出来,他们就把答案喊出来了,几乎不给别人留下思考的机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肯定他们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在私下里分享他的解题策略,悄悄地告诉他说,你的解题思路老师非常清楚,然后以商讨的口吻跟他说:“在课堂上面重要时刻老师一定会请你出来发言,至于平常,我希望你们把发表的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学,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和这位学生协商:“下一个问题老师请你当裁判,你知道答案后不要忙着说出来,要先听一听别的同学是怎样回答的,等最后老师请你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判。你看可以吗?”学生一听说要让自己当裁判,不但会积极思考,而且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个性,又能给其他同学营造良好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氛围。
课堂教学智慧之七:上公开课时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办?
课程改革之前,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基本上是看老师讲得怎么样,老师课堂上教案执行得怎么样。现在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主要不是看教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看教师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平常听课时经常看到一些年轻老师面对学生的回答无言以对,一个环节结束了不能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总给人一种教学环节不紧凑、衔接不自然的感觉。
现在教学经验丰富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上课时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的现象了。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讲,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下面是几个化解方法。
1.一定要清楚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应该达到什么目的。牢牢记住一些关键的教学过渡语,必要时可以写在教科书的空白处,万一忘记了,拿起教科书看一眼可能就回忆起来了。
2.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设一个主页,主页和每一张幻灯片都要做一个超级链接,每个环节后都能回到主页上,这样通过主页上按钮的提示,自己就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万一脑子里出现了空白,赶快返回主页看看。
3.万一脑子了出现了一片空白,先临时给学生提一个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个临时性的任务,在学生活动时赶快看一下教案。
4.出现瞬间的空白出现时,不妨把刚才说过的话重复一遍,说不定,可能会很快想起下面要说什么。
课堂教学智慧之八: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错误和启而不发的学困生怎么办?
篇5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在以新课程标准为主的前提下,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动态学习交流过程。教师可以在设置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中,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思考的重要措施,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明确知识点所在,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兴趣是课堂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必有的内在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都形象、生动、有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求知的欲望。
二、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思维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以新课标理念为标准,教师较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更要在设置情境问题时合作互动、综合探究。合作探究应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是一种很有效的探究方式。通过学生的动口和动脑来检测学习效果。老师更应该要求同学们全员参与,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散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还能达到塑造人格的目的。
如,在进行“鸡鸭同笼”的问题讲解时,设置问题;鸡兔共有20个头,48只脚,问鸡和兔分别有多少。针对这一类型的问题,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如对鸡和兔的脚进行减去运算,这样不仅解决问题的方式较为简便,且运算结果也较为准确。
三、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施教的对象,而学生是学习的对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独特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小组之间的讨论获得解决的办法,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勉励。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不仅可以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刻了解,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用智慧案例越来越重要。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智慧教学;教学设计
一、智慧导入的策略
所谓智慧的导入策略,就是指教师运用可行性的、正确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导入模式来进行物理课堂的引导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大自然所呈现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自然规律我们都知道,物理现象在大自然中通常表现得非常的神秘因此,我们的物理课堂就需要教师将这种“神秘化”的内涵转化成现实可感、可知的现象,让学生在“具体”中学习,而不被“抽象”所影响因此,教师的工作就要让学生在学习和对物理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快乐,以“趣味”来唤起智慧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科学故事,播放音频文件等,将这些“插曲”插入到单调的理论课堂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提高物理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万有引力和航天”的章节中,我们就可以引用牛顿在“苹果落地”现象的一系列猜想中所得出的引力作用,然后通过理想模型、圆周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再根据开普勒的第三定律以及科学性的猜想,最终所构建的万有引力这一定律的伟大实践过程来丰富导入内容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航天技术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对科学家们得出的伟大理论的智慧性运用,进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
二、智慧讲解的策略
物理学科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局限,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用尽我们的智慧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智慧,而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教学的讲解过程中,语言就是这一过程的承载体,而语言包括了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方面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知识的溪流便是从那里可以发出”所以说,语言也是教师的第一智慧因此,物理教师就要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将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我们常见的现象就是,电视节目里的相声、小品、情景短剧都非常的吸引人,不难发现,这些“艺术”均在语言上取胜,尤其是相声演员在语言表达上的抑扬顿挫、肢体动作的丰富性等,同时这些语言也是充满了智慧的启发性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生动的语言便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例如,在知识点“速度”的章节里会涉及到速度的快慢,教师就可以在讲台上演示“匀速”和“变速”的行走这一过程在匀速的时候,保持均衡的步伐前进,在变速的时候,通过时而“健步”时而“慢悠”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再加上幽默的语言,将“速度”的相关知识融合到这一情境中来,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充满欢笑,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这就体现了智慧的启发性
三、智慧激趣的策略
智慧激趣法,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方式而言,它是在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进行知识探究的一个“有力杠杆”,那就是物理实验,实验是一个表现物理现象同时也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研究的过程,它不是封闭、完全独立的专研,因此,物理学科的智慧激趣就表现在“实验的灵活多样化”上比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试验合作,其精髓表现在一个“活”字上,利用灵活的学习方法来补充更多的物理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实验中获取知识、感悟学习的方法,这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和魅力所在同时,这也是诱导学生智慧的有效方法因此,学生相互合作实验的过程也是一种智慧激趣的可行方法
例如,在讲解“弹力”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搭配合作来演示小车受到拉伸或挤压弹簧作用下进行的运动,让小组最后得出弹簧在其恢复形变时,要对使之形变的小车产生力的反作用这一结论如,在讲述超重和失重的问题时,同样要求各组学生利用弹簧来完成这一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在指针下挂一块物体并记下读数,当学生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物体“推到”下方,此时就会出现弹簧秤示数增大的现象,从而得出超重的概念;利用同样的原理,将弹簧秤向下加速运动,得出失重的概念通过学生在合作实验的方式下,感悟团结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通过对合作实验的这一巧妙运用,来激趣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其合作的能力
篇7
一、我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高中物理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初中知识的深化,同时为步入高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推理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使用一些物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会在生活中用一些物理实验解决问题,但是在课堂上高中生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容易受到其他外来物质的吸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对于这些问题,高中教师为能够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象,课堂上教学内容死板,师生之间互动较少,也是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其次,高中物理课堂老师很少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会产生该门学科与生活无关的错觉,老师让学生只是机械的背诵一些重点知识,忽略了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这对于求知欲强的学生而言是一门不能够满足其求知欲望的课程,也是促使学生被其他物质吸引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想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而言,由于老师只是定性的,让背诵一些关键知识点,而没有将知识点讲透彻,因此,学生对于一些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不能够深入了解,从而不能奠定学生深厚物理知识基础,最终表现为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差,学生思维能力低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除了老??和学生在课堂上定位出现问题以外,学校对物理课程的重视度也不高,因为物理实验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老师往往会因为实验存在危险性,而在实验课堂上只进行示范性实验,学生进行实际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使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出现断层,并且有的学校在物理实验上投资较少,物理实验室各种实验器材不齐全,对实验教学质量起到负面作用。
二、教学建议
1、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是开展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老师入职前需要对其进行培训教育,包括:思维及思维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思维能力的一般特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等。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课堂教学基本内容、物理概念的发展与转变理论等。
2、教学设计方面的建议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四种教学形式,分别是:物理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从知识生成的角度来看,概念教学主耍形成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主要形成物理规律,习题教学(即问题解决教学)主要形成物理程序性知识,而实验教学则会形成上述3种知识类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开设情景教学、提问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每一章内容教学后都要进行总结,总结学生最近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方案实行情况等。
3、教学活动方面的建议
对于教学活动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设计的活动要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尽快融入教学环境中;二是注重吸收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多利用当下的信息技术,融合新媒体,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三是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贴近生活实践,让更多的生活内容来通过物理知识来解释,让学生更够切实的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重要价值。
4、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对于教学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教授知识理解,重点是创造性思维能为、创造性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倾向等创新素质。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有关“创新素质”的启发式语词。三是在教学中突破思维定势的做法,例如可以教师可以提供思维能力的示范,鼓励学生与老师互动,经常进行小组讨论等。
5、教学环境方面的建议
教师在课堂上要努为营造一个充满思考的氛围。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应注意下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要在每一节课都营造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孕育积极思维倾向发展的思维文化氛围。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的、民主的、合作的、相互尊重的教学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保持好奇心、勇于质疑、敢于冒险。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凡事都问什么”的意识。引导、培育、开发学生的智慧好奇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常“创根巧底”,寻找事物间的联系。使学生养成不轻易放弃思考,能持续思考问题以及理性分析的积极思维倾向。二是暂缓评价、宽容失败、尊重特性。不要过早对学生的意见做出评判;不要轻视学生、伤害其自尊;不要过多限制学生的自由;不要对学生蝶嚷不休;不要强迫学生盲目服从你;不要安排超出学生认知程度的任务;宽容学生错误及失败;不要只教授书本的知识;不要常常制造过分竞争的气氛;信任学生。
篇8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实践性智慧;智慧课堂实验室;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3-0109-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22
一.研究背景
时代呼唤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智慧课堂。智慧课堂由智慧教师和智慧教室这两个构成要素,并且以智慧教师为主要内容。历史已表明,智慧课堂可以不特定于智慧教室中,但不能没有教师的智慧,因此发展教师的智慧是智慧教育的逻辑需要。然而,智慧教室先行一步如雨后春笋,从工具性,教育容量等方面为智慧教育发展助力,使得智慧课堂标准和要求提高,智慧课堂变得更为复杂,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智慧性要求。具体到一线中小学教师,智慧发展的核心是实践性智慧的发展,很多国家将其作为新世纪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能力本位的发展”,还应是“基于情景认知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在诸多的教师专业发展细节性问题中,实践性智慧是“教师角色所拥有的独特范畴中的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任何方面都应当围绕着它来建构”,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基础点和生长点。专家学者对教师的实践性智慧进行的研究,多停留在生长、原则、路径等“应然”讨论,具有文献起点的“指导意义”。到头来,中小学教师实践性智慧到底怎么发展,没有一个可供借鉴和操作的有效方法。
嘉信西山小学近十年的研究,始终将理论落到实践,以技术促进教师发展为研究思路,在已形成的Wiki支持的校际课例研究模式和区域教研模式下卓有成效地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自始至终将教师的课堂表现力(教学能力)作为研究的重心。同时,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化和研究经验的丰富,反观研究,既然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又何必过多在课前备课和课后总结进行“旁敲侧击”,大可直面课堂教学。延续一贯研究思路,我们利用技术尝试“实践价值”的关于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的解决方法。
二.智慧课堂实验室的提出与设计
实践性智慧是教师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其特点是生成性、缄默性和情境化。它渗透内化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发展须以课堂作为基点。然而实际课堂过于个人化、情境性,教师的行为在时空上表现的单向和瞬时,不能有效支撑教师反思和实践性智慧的生成,这也成为制约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研究的重要难点。使用技术手段赋予课堂实践的“重复性”、“再生性”便是化解问题的一个思路。这个技术封装的课堂就是本文要着重阐释的智慧课堂实验室。
1.理论构基
智慧课堂实验室何以能够在促进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提高中发挥作用,也即其存在的根本理论基础和逻辑合法的理由。
(1)智慧说
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都对智慧进行过阐释,共同的观点是智慧为“人在活动过程中,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能力系统往往又表征为知识。怀特海说,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问题时知识的选择和运用。知识是客观事实,本身不具有价值倾向,而智慧指向实践,是主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伴随有主体性的价值取向。冯契说,人就是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获得了身心、德性和人格等方面的自由发展。言下之意,人在获得知识并且在不断地应用过程中获得了智慧的发展。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主体知识的智慧化。
可见,智慧与知识经验有着内在的联系,同属一个范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然智慧可以通过知识实现获得,那么理论上它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被他人获得。反过来说,要实现智慧“迁移”的目的,须将智慧进行知识化。即智慧抽离情境变为知识,知识在个体间迁移,在类似情境下知识附着主体的价值取向再以智慧表现出来。往往以一种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人的各种机智行为都是智慧的外在表现。可以想见,没有外在行为,智慧只是知识内部的状态,无形无影。实际生活情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人行为的分析来判断其聪明与否。在教师教学情境中,也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分析实现对人的智慧的间接把握和评价。
“智慧说”在研究中的作用,第一,作为理论基础。智慧与知识关系辩证统一,智慧通过知识化的方式转移,智慧课堂实验室借助知识形态的相应动作在教师智慧生成,迁移和发展上有所作用。第二,具有方法性质的指导作用。智慧以外在行为的方式被表征,指导我们在研究时借助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来把握其实践性智慧,研究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
(2)概念转变理论
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质是对教学的更高层次的认知及相应概念的转变。多个概念转变理论从不同角度和背景对概念转变的过程和机制进行解释。就教育领域而言,具体概念的转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革命性替代,另一种进化性发展。无论是变革性替代还是进化性发展,概念转变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认知冲突的产生,对当前所掌握概念的适用性产生质疑,萌生不满,或受到新刺激,直接产生认知的冲突。然后是创建新概念,通过理解和顺应或者在新认知过程中创建。就教师教学层面能力发展来说,通过差异引起教师的认知冲突产生改变的内驱力,差异的来源既可以是教师自身也可以是外界,通过新信息或是概念的补充实现新概念和新知识的建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实践对教学认识进行“丰富”和“修订”。
(3)反思说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反思是一个人重要的内省认识活动。它的思维功能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其重要价值体现在和实践联系起来,构成一种反思,实施,再反思一再实施的行动框架。人有效的反思行为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自我反思素质高和反思的刺激信号强。
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反思已成为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然而,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参差不齐,个人反思存在力不从心。通过群体的参与,集群体的反思力量,屏蔽一己之力的单薄。反思是零散的、经验性的、不可重复的,借助多媒体影像技术让教师基于证据进行反思,证据反复重复,教师和同伴选择针对性事件进行强刺激的实用性反思。教师通过有效反思,概念认识发生转变,在实际的践行中智慧逐步得以提高。当然,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有问题”的部分,教学中有价值意义的信息同样是反思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同伴来说更有意义,启发作用明显。
2.设计思路
智慧课堂实验室是合理应用现代技术有效干预课堂实践,从课堂情境出发回归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应着重关注课堂情境的有效还原,教师反思的针对性资源和智慧发展的实践方案。因此,’它首先是一个技术化的硬件环境,其次是资源化的解决方案。
(1)实验室的环境设计
智慧课堂实验室整体上分为教学区和观察区。为避免教师教学和同伴评价相互干扰,达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提高教学评价的自由度,教学区和观察区通过特定技术隔开,两个区域之间的信息只是单向流动,即观察区可以获得教学区的信息,而身处教学区的人并不能察觉到观察区的存在。
教学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它是一间教师和学生非常熟悉的课室,配备有现代教学设备比如实物展台,电子白板等,智能录播设备,以及适配套的软件系统等。观察区与教学区紧连一起,供教师观课,实时评课。观察区配备有功放设备和闭路电视实时播放教学区录播视频,观课教师既可以透过玻璃实际观察教学区教学情况,还可以通过视频电视补充教学区实时教学信息。使得教师近距离近观感的接触教学情境,全面掌握教学信息,置身于课堂场域之中。观课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不仅实时,还很真实,更切中问题。课堂实践的真实以及教研反馈的实时为后续研究的提供保障性的支持。
摄像的空间布局,分别设置四路摄像头,记录教学区学生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观察区教研共同体成员的讨论,并且这四个独立视频流构成一组记录节。教学区摄像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调控,自动是特写的电脑桌面,全景的教师及讲台,重点选择的学生,优先级是电脑,学生,教师及讲台。此外,在输出设备的交互界面中全保留这四个视频内容的同时可以实现四个视频画面的任意切换。全面捕捉教师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学生的课堂状态和反馈行为。通过对课堂各种行为的捕捉,可以间接的获得关于授课教师智慧的信息和评价。通过全程录像,细节捕捉,形成一个可供全面反思的资源性“材料”。弥补实际教学中,教师反思实践时材料不足依据不强的缺点。
(2)实验室的资源设计
教学视频切片资源和评价记录资源。在教研过程中,根据需要对教师教学视频进行切片,可以按照视频逐帧流向的线性切片和依据不同内容的非线性切片,建立切片库。为达到目标视频的快速且准确定位,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切片进行逐一的详细标记,然后依据标记实现快捷检索。同时将教研共同体同伴的评价实时记录,与相应的教学行为视频相匹配。教学视频切片资源实现对课堂的精细化聚焦,教师可通过此细致地分析具体的教学行为和进行全面的反思,同伴互评的记录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有针对性的反思。此外,教研共同体同伴在分析教师教学进行实时评价时,大脑亦出现类似情境的连续性反思,引起原有认识的冲突产生新的认识,丰富自己关于该类问题的认知,促进自身反思和提高。
优质课例资源。通过智慧课堂实验室中课例研究的不断开展,丰富且富有特色的课例研究不仅直接产生有意义的结论,还会为实践性智慧课题的研究走向纵深提供资源的支持。进行优质课例资源的筛选,建立优质资源库。就个体教师自我发展而言,不断地课例研究,可以形成内部互动机制,在优质课例资源的开发中促进教师提高,在教师提高的过程中促成优质课例资源的产生,双向促进形成研究与教师发展良性互动,而在教师之间智慧发展方面,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智慧通过课例资源实现知识化,客观化,以知识的形式在不同对象教师之间流动。教师借助优质课例资源实现知识的学习,反思自身课堂教学,发展自身教学认识,尝试在实践情境下的知识的智慧化。实现优质实践性智慧的再生成。
(3)实践性智慧发展方案设计
实践性智慧发展必定发生在实践性的课堂教学中,智慧课堂实验室以实际教学为抓手,它是实践性智慧发展的核心着力点。备课为了教学,反思为了更好的教学。智慧课堂实验室专门针对教学情境而设计,需要将wiki协作备课和课后反思黏合在一起,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及资源的对接和贯穿(如图5所示)。通过串联,各环节的资源达到通式化无缝衔接,而课前课中课后关注的教学问题也达到高度一致,教学问题过程中的保真性,不会随教学情境,教研环境以及研究突况等的变化有所发酵。从而使得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的有效性和研究的针对性。
以智慧课堂实验室为核心的教研,有效提升同伴互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促进个体教师反思资源的生成,因为教研情境的高度一致,生成的反思性资源具有高度聚合性,针对性强。有力地影响教师的反思,深度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高。另一方面,教研中各环节优质的教学设计、视频切片、研讨记录等资源生成资源库,是为其他教师反思和借鉴的资源,促进教师整体的发展。
三.实验室应用原则和方法
1.应用原则
凡事有原则,问题解决不够理想有时并不是工具的问题,而是对工具的使用不合理。为了有效使用智慧课堂实验室实现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也要遵循几点应用原则。
真实性课堂是前提。智慧课堂实验室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在空间上保证课堂及教学的独立性完整性,课堂不受干扰保持原生态。教师实践性智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和生成,课堂的真实性可以从源头确保实践性智慧的真实,从而使教研有意义。不是真实的课堂就不是真实的实践,实践性智慧也就不是真实的教学智慧,这种伪实践性智慧没有价值,对其的研究会干扰到教师的正常教学,因此研究更无必要。
研究对象和主题选择的合理性。一方面,教师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研究表明,新手教师到经验型教师是教师自我快速成长期,而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是困难期,瓶颈期。而有经验教师又是教师团队中最活跃的群体,学校的主力军,决定着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智慧课堂实验室将其作为对象更具有广泛性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案例选择的合理性,所选主题能反映教师当前发展的迫切需求,符合教师自身,学校以及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扩大受益面,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事实上,智慧课堂实验室资源有限理应关注较普遍和广泛的教师群和研究主题。
群体参与是保障。不论是课前备课,课中或课后的评议,教师是以一个成员角色存在而不是独立个体,在教研共同体成员共同参与下完成整个教学及其反思,有效改善同伴程式化事务性的听评课,换为理解式的时常换位思考来关注课堂及课堂事件,为组内每个人提高提供形式可能。群策群力不仅能屏蔽单人教学及反思过程中的诸多不足,比如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在场不充分,教学反思乏力等,还能够在“群体动力”的相互作用下有效提高群体内每个人的教学智慧。它是智慧课堂实验室中教学实施的效果和研究质量的保证。根据具体需要,教研共同体的人员构成课进行适度调整,但无论如何,整个过程都不能将群体的参与进行简化和简单化。
2.应用方法和策略:行动学习
顾泠沅等人在对国际上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结合课例的同事互助指导和案例教学方法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较一般性的校本“行动教育”模式。模式的流程分为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可以有效解决理论向实践、向课堂的转移问题。
该模式的重点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转化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转化过程中教师获得专业的发展。智慧课堂实验室的应用目的是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它是立足实践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探索中,教师作为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其中有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诉求。因此,在“行动教育”思想下,借鉴该模式的“行动”思想,为了体现教师实践性智慧发展的主体性,智慧课堂实验室实际操作时采用“行动学习”方法策略。案例是行动学习的基础,它是教师实践性智慧的载体,作为研究的基点。群体是行动学习的基本单位,实践共同体成员共享经验,激发反思,合作开展教学设计,行动反思和改进再实施的行动。行动过程是行动学习的循环过程,行动到反思到更新的行动这么一个过程,是一个行为不断跟进的循环过程。
篇9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
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学导式、导学式、导读训练式、立体式、六环节等,有效融入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使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了体现,基本形成了新课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反馈巩固――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的课堂教学路子。但是,不同的语文课型,在这个框架下又各有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活动、交流、共享和思维碰撞解决。自主学习是实现互动学习的前提,是互动学习顺利展开的保障,互动学习使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得以充分展开,是自主学习的深化,也是自主学习成效的体现与评价。为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语文课堂生成,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生成和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双翼。语文教师必须理性学习嫁接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分小组合桌子、备精品分任务、学生讲老师听的课堂形式和内容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反馈落实的环节。预设体现了课堂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重视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课堂生成的东西来源于学生经验的重建和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碰撞。课堂的生成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的机智能使生成性课堂更精彩。在解决课堂生成问题时,教师应该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探究解决,课上解决不了的,将课题放在课下通过课后对相关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解决。教学是一种倾听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中的倾听是一种智慧与美德。
2.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必须注重补差,首先是治懒。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首先是因为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让学生坚持下去,特别是升入初三以后,父母为学生操的心不比我们少,想放弃的时候想想他们,想想他们的辛苦,考试是为了找出错误,认真找出自己错在哪,改正就行。
二、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节奏、课堂段落和学生注意的管理调控;合理构建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完善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参与比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科学设置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活动及程序,注重环节过渡自然,课堂流畅;充分利用问题控制课堂行为,但问题必须丰富多彩,意味深长;注重随机应变,逐步积累教育教学智慧。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关注学生的精力、生活阅历、思维能力等,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非常重大的制约作用。教师的职责不仅包括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包括指导学生走进能够发展的区域。
三、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
要增加师生相处时间,就要在平等尊重理解包容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用心做教育,满怀激情地做教育,快乐幸福地做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秀教师是先进的教育生产力。
构建学习共同体,追求和谐共存的课堂文化;构建多方互动、对话交流的课堂文化;构建尊重差异、彰显个性的课堂文化;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
四、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动态的课堂,就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情感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沉浸陶醉于教学情境中,浮想联翩,声情并茂。成果的课堂,就是做到学以致用,有精品意识,要求每节课后,学生都要做成果记录,日积月累地提高自己。
五、课例研究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活动载体,是广大教师乐于参加、有话可说的重要活动形式。在课例研究中,要把个人研究―集体研讨―分享充实―生成完善―反思提高的“三关注二提高”的集体备课、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课后反思交流及“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研究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标达标活动。骨干教师执教立标课,但是骨干教师的常态课不一定就是立标课。确立了立标人之后,对立标人的立标课要经过“三课两评一反思”、“同课异构”等不同形式的研究,确立立标课的基本操作规范,进而建立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课例研究应突出问题指向。问题是研究的载体,没有问题研究就没有方向,也就无所谓研究实效。在课例研究中,要关注研究主题,或课型研究,或课堂问题研究,通过问题解决,从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在以真实问题为研究指向的课例研究活动中,要与教师的读书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问题驱动学习研究,进而提高教师读书学习的实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篇10
一、初中教师专业品质的现状
北京11中学校长李希贵曾这样描述校园里的一些“优秀教师”:“他们有专业深度,却缺乏职业宽度和教育高度,这必将使教书育人的目标走偏。”这种现象在初中校园也较为普遍,论专业知识,初中学校基本上没有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但专业技能在专业态度的引领下则呈现出水平高低不一的差异。因此,专业品质中的关键要素是专业情意。
为了真正了解教师专业品质中关键要素的现状,笔者在一所县级优质初中学校选择了37位优秀教师,他们分别是教务主任、年级主管、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就择业初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从业体验及未来愿景等方面做问卷调查,结果如右表。
从右表中不难看出,初中教师专业品质存在以下问题:
1.择业无奈,教育激情丧失。自愿选择教师职业的只占到16.2%,绝大部分教师走进教师的行列是不由自主或者说无可奈何,如果现在有重新选择的机会,89.2%的教师更愿意选择公务员。在无法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下做了教师,能够很喜欢这一职业的仅占到10.8%,78.4%的教师是不喜欢也不厌烦,还有10.8%的教师厌倦这一职业;70.3%的教师只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一种方式,只有13.5%的教师把它当作事业来对待,另有部分教师存在其他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不得不从事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时,不仅没有工作的热情,同时创造力也会被遮蔽,在工作中表现出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的状态,主动性不够,负性情绪增加。而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每天的工作都需要有创造性智慧与热情的参与才能够取得成效,否则很难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发展。
2.职业理想缺位,工作无目标。关于职业理想的调查,16.2%的教师能够有具体的规划和设想,多数教师只有一个大致的目标,还有21.6%的教师从未有过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对未来愿景的调查中,37.8%的教师充满了期待,40.5%的教师感到很迷茫,21.6%的教师从未想过未来,过一天算一天。理想目标是人生的航标灯,缺少职业理想的引领,教师工作明显动力不足,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着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往往难以主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课前不认真钻研,课后不自觉反思,日复一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糊涂而又迷茫地走过每一天。
3.精神倦怠,职业生活幸福指数低。关于从业体验的调查,从自信心和幸福感两个维度来看,很自信的占到48.6%,自信的产生更多地来自于职业的技能和成绩,说明这部分教师教育技能水平处于上游,但不自信和没感觉的分别占到10.8%和40.5%,一半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没底气,工作效能感低;对教师职业有幸福感的教师仅占16.3%,感到痛苦的占18.9%,没感觉的占绝对多数,达到64.9%,即使是很有自信的教师也感觉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职业生活质量不高,缺少职业幸福感是最明显的标志。
以上的数据来自于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如果是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其专业品质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可想而知。
二、初中教师专业品质现状的成因
初中学校教师专业品质中的专业情意之所以会呈现上述状态,原因固然很多,但从学校层面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家长对教师责任的理解偏差,使得教师情绪低落。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逆反心理比任何一个学段都强烈,这给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更富有智慧和耐心,有的老师戏称和学生之间是“斗智斗勇”,足见初中学生管理的难度。这种高难度的管理工作,激发起教师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如果能够取得成就,就会促进教师爆发出工作的热情,弥补教师职业并非自己择业初衷的不足。但教育的成功需要多方合力,尤其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如果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甚至社会与教师站在对立面,教师的重心失衡,沮丧甚至伤心的情绪就会逐渐蔓延开来。当前的现实是,不少家长认为教师无所不能,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得为孩子的一切负责任,孩子出了问题就是教师的事情,尤其是一些难管教的学生出了问题(初中阶段是“事故”多发阶段),而且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教育有关,但家长往往是不依不饶,不仅和教师当面吵闹,威胁恫吓,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或者借助网络进行攻击。当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一推了之的时候,教师难以承担得起这种重责,长期在战战兢兢的压力情境下,就会形成一种情绪的低落。
2.唯分是上的集体意识,使得教师心理焦虑。初中教师相比其他学段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管理,承受的压力已足够大,此外还要加上成绩的砝码,而且教师们工作的成效最终几乎都要划归到考分这条唯一的显性的衡量标准上来,从社会到教育主管部门,大多数人的眼睛只看到考试分数,而对于分数以外的学生行为习惯、意志品质、修养气质等方面的培养一概不论。当教师的工作只接受一个方面的检阅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把精力全部集中到教学成绩上,仅仅以教学成绩特别是考分的好坏高低来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样学生就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面对学生时的常规心态是:你要好好学习,把成绩提上来,不然你就得接受惩罚。当教师们时刻处在担心自己的教学成绩不好的焦虑状态中,如何谈得上幸福感,更遑论创造性智慧了。
3.缺少目标的引领激励,消磨了教师的理想和信念。初中教育被称为“豆腐腰”,极言其薄弱,已成为整个基础教育的瓶颈,这与长期以来教师发展的现状相关。初中教师起始学历多为专科,评上中学高级的比例远远低于高中教师,评上特级教师的比例不仅远远低于高中,还远远低于小学,多数初中教师评上中学一级就止步不前,老师们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与高级、特级沾不上边,摘不到桃子的时候他们干脆就不跳了。当一个群体处在这种境况时,哪里还谈得上理想和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的引领,教师就只能处在一种松懈疲软的状态。
三、初中教师专业品质改善措施
初中教育到底需要教师具有怎样的专业品质?我们先从专家们对教师专业品质结构的分析中找答案,比较有代表性的见解见下表。
综合以上专家的分析,我们对教师专业品质的定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是比较恰当的,由此入手改善教师的专业品质,就有了着力点。我们认为三者中重点要改善的是专业情意和专业技能,思路是:愿景引领(确立理想)——文化熏染(阳光心态)——激活反思(提高技能)——课程开发(创造性智慧),通过这些举措的综合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
1.利用愿景引领,勾勒生涯规划
只有在具体目标的引领下才能唤醒事业心,因此教育理想的确立是改善教师专业品质的首要工作。针对教师教育理想模糊甚至缺失的现实,我校首先规划学校发展的愿景,包括三到五年内和十年内两个时间段,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校的发展,并将学校愿景的具体规划公布到每一位教师,激发教师们对学校未来的憧憬,并将这种憧憬渐渐内化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当教师能够清晰地看到学校的未来图景,集体荣誉感会让其自觉规约自己的行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懈怠感会逐渐消弭,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引领教师将学校愿景与自己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明确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确立可以触摸得到的奋斗目标。个人的职业理想一旦与学校愿景联系起来,产生的工作动力将是巨大的,为了让绝大多数教师能在理想的烛照下满怀信心地工作,我们规定45岁以下的教师人人都要制定“个人成长规划书”,学校依据规划书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袋,并定期考核评价,强化其教育理想的确立,增强工作自信心。
我们制定的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书格式如下:
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书
—、个人信息
二、现状分析
三、愿景规划
四、具体目标及实施途径
附:阅读书目
附:达标评价(目标达成、过程体验、成长感悟)
( )年度( )学期 规划书既有现状分析,又有前景规划和具体的目标措施,同时涉及到要阅读的书目,根据目标的阶段性完成情况,学校领导、同事甚至学生给予的中肯评价,教师自己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全方位的注视与督促,促使教师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其职业心态和职业行为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想方设法鼓励并帮助部分教师评上中学高级职称,还有两位成为了特级教师,这给全体教师以很大的激励,他们看到自己身边的教师已经成长起来,增强了自信心和行动力。一个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思想、意识、情感与行为就有了聚焦点,内在的潜力就得以充分释放。因此,在学校与个人愿景的引领下,帮助教师制定生涯规划并实施生涯规划是改善教师专业品质的首要条件。
2.建设优秀文化,形成阳光心态
台湾学者蔡培村认为教师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个人志趣、教学回馈、行政管理和学校气氛。在学校层面,影响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行政管理和学校气氛,而这二者实际上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涵。学校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品质,所以改善教师的专业品质,还要致力于学校优秀文化的构建,让教师在学校优秀文化的熏染下形成阳光的向上的心态。
教师只有确立了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做到专业成长的自觉。在行政管理方面,要形成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文化,就要充分尊重并赋权给教师,让教师有发表观点、表达自我的权力,使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的规划和管理,不断增加正向能量,为教师实现专业自主提供机会和平台。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创造教师参与学校规划与管理的机会,一切管理制度的构建都有教师参与,制度的实施都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制度规约的出发点在于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由此而形成的管理制度便能够有效激发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并在工作中形成职业自觉。
要以民主科学的管理文化为基础,引导教师形成和谐融洽、团结奋进的群体氛围,在管理中确立“教师第一”的理念,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帮助教师,发展教师,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注重团队建设而不仅仅是个体发展,让教师在感受到领导者关怀帮助的同时产生自尊、尊他的心态和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的动力,在和谐奋进的群体中形成阳光心态。
学校管理者只有充分解放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促使教师的心理世界获得自由,在开放的心态环境中施以管理的能动作用进而形成资源优势,优秀的教师文化才能成为学校一切文化的根基和核心元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引领教师产生自我完善诉求的前提下,给教师创设足够的心理自由的时空,成为我们改善教师专业品质的重点。
3.培养反思意识,提高教学技能
教师专业态度的改善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专业技能的提高,依然是一句空话。为了给教师提供合适的帮助,我们在教师中做了“最利于自己专业技能提高”的调查,比例最大的是专业阅读与教育反思,占到40.5%,这也和专家的研究不谋而合。臧书起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说: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或关键情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指导下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外界力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任何形式的动力和机会全都取决于教师是否反思,反思的指向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针对这一关键点,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给教师创造专业阅读与反思的机会。
专业阅读是一种内隐的行为,我们要通过外显化策略反馈教师的阅读效果并予以正确引领,才能保证教师专业阅读的有效性。建立教师博客、展评阅读摘记、主题性阅读交流、“阅读与成长”主题演讲等等,都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阅读。还要为教师专业阅读提供政策服务,例如为教师报销60%的专业杂志款,教师可以无条件为学校图书馆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凭发票报销,为教师布置温馨的专业阅读室,每月举办读书沙龙,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等等,这些都能够成为教师专业阅读的助推器,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
通过阅读形成的理论还要在实践中验证,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自觉的反思意识。反思的最主要媒介是每天都在产生的课例,它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让教师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关键在学校要形成一个有效的课例观察与研讨制度。常规的听、评课活动,教师们常常碍于同事的面子,评课者泛泛而谈,空洞无物,上课者则惴惴不安,唯恐被批评贬责,这样的课例观察与研讨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没有实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借鉴了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的主题性课例研讨和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同僚性”校本研修,这两种课例观察与研讨的方式比较有利于教师反思意识的形成和专业成长。
主题性课例研讨。王荣生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进行课例研究时,根据不同研究主题,确定是到教学现场进行课堂观察还是通过录像进行课堂观察,是先研究再上课还是先上课再研究,并且形成了不同的课例研究样式。借鉴这种课例研讨方式,我们在各个学科开展主题性课例观察与研讨活动,即确立课例观察的主题是基于学生学习为中心,还是基于教师教学内容设计为中心,或者基于教师课堂组织策略为中心等,如果主题是基于学生学习为中心,课堂观察就要让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找出学生的不同理解以及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主题性课例观察与研讨的出发点,基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使上课者和观课者都能从中获益,提高教学技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专业技能培养方式。
“同僚性”校本研修。佐藤学教授认为,“同僚性”校本研修要遵循四条原则:一是研讨的对象是基于课堂的事实——“儿童学习的成功之处何在,失败之处何在”。二是观摩者不是“对执教者建言”,而是阐述自己在观摩了这节课之后“学到了什么”,通过交流心得来相互学习。三是人人必须发言,以实现不同教师的多元声音的交响。四是必须以儿童与教师的学习为中心。所以佐藤学教授说:“我听了一万多节课,只研究事实,而从不评判。我们的任务是抓住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借鉴佐藤学的做法,我们要求教师从课堂事实或者说课堂事件出发,抱着学习与研究的目的去听课,课后和上课者进行“基于课堂事实”的研讨,以“通过这堂课,我收获了……”的句式来表达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促进课堂“良好关系的创造”和“优质学习的实现”,这样就既帮助自己也帮助上课者改进了课堂教学。
还要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师们只有形成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才能主动改进课堂教学。对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写案例评析和教育叙事,并定期进行评选,以促进教师反思意识的形成。
4.进行课程开发,形成创造性智慧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岳欣云在《创造性智慧:教师专业素质应有之义》一文中说:“拥有创造性智慧的教师会有一种探索教育情景、完善教育活动的强烈意识和愿望,具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把教育事业看作自己生命的内在组成部分,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崇高动机。”由此可见教师创造性智慧于专业品质之重要。叶澜教授等人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表述得更为明确:“教师的创造性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在教师管理中,通过怎样的途径让教师拥有创造性智慧,让教育工作变成他们的“一种享受”?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程建设是最直接而又有效的途径,因为课程是教师能够创造的产品,扎实开展课程建设工作,能够让教师迸发智慧的火花,享受教育工作,从而获得职业的幸福感。
课程建设的着眼点,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即课堂教学研究,二是校本选修课的开发。这两类课程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师生成长的现实需求,以此为着眼点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既合道德,又能起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我们在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确立的主题是“阳光课堂”,其突出特点是:在课堂生活中,人人参与,思想专注,思维敏捷,会听善思,表达清晰,能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幸福,能力提升,自信增强,效率高(95%的学生完成课堂学习目标,没有知识缺漏)。为此,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研究制定了9项28条评价标准,全体教师全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验收、展示与评估中,展示的课堂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凸显个性。教师们在参与课堂阳光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学习活动的组织、内容的设计、环节的安排、课堂的结构等等无不浸润着教师们的智慧,其创造潜能在个性化的设计中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他们也在“做”中体验着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