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隐患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隐患法律法规

篇1

目前,由于在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宣传工作开展不到位,很多地方在宣传工作上所使用的方式过于传统,宣传对象过于单一,并且很多时候都是应付了事的走过场,致使农机使用者缺少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农机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为农机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2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途径

2.1完善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

要求做到以下3点: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是要掌握农机使用的基本信息。这就要求要根据当前农机使用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分类,根据安全隐患的轻重进行划分,从而完善相关的法规;做好相关的控制措施,根据安全隐患的发展特点严格把关国家在生产农机时的质量与性能,以确保从根源上杜绝隐患的发生;要确保相关法律政策的实施范围与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私有农机的管理。

2.2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

2.2.1要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力度由于我国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较晚,致使遗留问题与新问题并存。因此,这就需要不断的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确保抓住安全隐患问题的重点,找到管理工作中的弱点,从而不断地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2.2要做好农机生产安全的防范工作这就要求要建立农机安全预防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做到有备无患,将安全隐患及时扼杀在萌芽中;与此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并做好关于农机生产安全隐患的应急预案,从而确保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强化管理力度[2]。

2.3完善农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只有完善当前农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才能确保相关法律制度的落实,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根据当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以保障农民人身与财产安全为己任,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并在加大对农民安全教育的同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根本上规范农机生产秩序,确保农机生产的安全。

2.4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力度

针对当前农民文化素质不足与对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的显现,需要不断的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工作,使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得到彻底的贯彻,提高农民生产的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这就要求要针对从事农机生产的人员,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从而提高操作者的知识与技能,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要在加大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严格管理农机设备,如加大对年检、挂牌以及驾证等方面的管理,并做到从严治理,确保培训工作能够真正的发挥出作用[3]。

3总结

篇2

1 当前农村小型高危农机的安全现状

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当前,国家针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农机维修点等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法律法规,虽然将一部分农机的安全操作纳入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当中,但是缺乏完善的管理政策以及管理方法,进而对农村农机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给安全监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执法困难[1]。除此之外,执法人员的权限受到制约,必须要与当地有关行政部?T共同执法才能发挥法律效力,而没有相关行政人员配合执法时,安全监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进而带来各种农机生产的安全隐患。

1.2 农机安全监管机构匮乏

农机主要用途是投入到农村的农业生产,与农村、农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各乡村基层对农机生产作业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但是却并没有设立农机安全监管机构,自然也就没有配备专用的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导致当前农村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无法开展。此外,尽管少部分行政村有设立村级农机安全监管机构,但是实际上一直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村的农机无证驾驶、违规载人等乱象丛生,使得农村农机在生产作业中安全事故频发。

1.3 农机安全性能较差

从近几年对农机质量进行抽查检测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农村的农机安全性能整体偏低,不仅农机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农民的人身安全同样会受到威胁。许多农民对于农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并不了解,自然也就无法进行针对性地维护保养,进而造成农机的老化加剧,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则表现得性能较差,安全隐患也大大提高。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报废期的农机仍然被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4 农机操作水平偏低

从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分布情况来看,在家务农的农业劳动力主要以中老年为主,这部分人群不仅文化程度偏低、安全生产意识不够,而且对于农机的操作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在农忙时节经常会出现疲劳操作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农机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 强化农村小型高危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2.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当前农村出现的各类农机要进行依法管理,制定完善的农业扶持政策去促进农机的发展,实现农村的农业生产现代化[2]。有关部门还需在现行的农机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针对各种类型的农机提出与之相符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同时,对于不同农机的类型、材料属性、技术规格、生产厂家等指标进行综合评测,并依据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指出农机或重要零部件的使用年限,提高农村群众在农机使用方面的安全意识,避免出现需强制报废农机依旧(从事)农业生产的现象,这些都需要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当前的农机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2.2 组建农机安全管理服务机构

要想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则需要组建专业的工作团队,建立农机安全管理服务机构,深入到农村对农机的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管理,同时,通过农机安全管理服务机构的建立,乡镇基层更能够意识到当前农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配备好相关工作人员与工作设备,落实好相关的工作经费,打造出专业化、高素质的农机安全管理团队。这样一来,农村农机安全生产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准确地、全方位地掌握在农机安全管理机构手中,再将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让农村农机安全生产作业的保障性大大地提高。

2.3 坚决执行强制报废政策

目前,仍然有许多农民群众使用处在报废期的农机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因此尽快建立起废旧农机收购站显得十分必要,并且政府部门与农机生产厂家要通力合作,对废旧农机收购站予以扶持,使其能够在农村立足并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对于主动履行农机报废的农民,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农民群众的固有意识发生转变,提高农机的安全使用意识,进而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更加支持。通过坚决执行强制报废政策,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农机的安全运转可靠性。

2.4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

为了确保农村小型高危农机的安全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少不了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广大农民群众大力支持并主动参与,那么这项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让农民群众了解并理解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会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工作人员必须保证让农机安全监管宣传工作进入到每家每户,还可采取通报板报、横幅标语以及印制宣传单等方式,让广大农民群众真实感受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还可定期举办下乡讲座、安全培训等活动,亲自指导农民如何安全使用农机进行生产作业,进而有效避免因不规范的农机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2.5 提升农机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农机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的职能单位,是代表政府在依法行使农机的安全监管权。所以,农机监管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铭记于心,并且要有良好的监管业务能力与扎实的农机操作技术,为此农机监管部门应针对农机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岗位技能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岗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机监管人员的服务意识、执法能力以及业务水平,从而保证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3

关键词:瓶装液化石油;消防隐患;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F41 文献标识码:A

1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1.1经营者和使用者安全素质低,使用操作不规范。

多次事故显示,经营者和使用者对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气瓶的构造不了解而盲目蛮干,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经营者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消防安全常识,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调查中发现,有的换气站经营者为盈利,使用“导罐抽条”的土方法,给在正规加气站充装好的气罐底部加热,用胶管导入空罐,再把气量不足的罐卖给使用者。甚至将液化石油气槽车停放于住宅区,在无任何安全防爆措施的情况下随意灌装,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极易引发爆炸。

1.2经营市场良莠不齐,安全监管缺乏手段。

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国家有严格的标准规范,但是据调查,除合法经营的液化石油气站,数量日增的不规范非法代灌、充装、运输点等“黑窝点”,暗中非法违规经营,灵活性强,存放场所简陋,“一人一车”即可经营,充斥市场安全,隐患问题越积越多,加之监管部门人力不足,出现了“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的现象,使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深入,这种现象在乡镇周边和偏远农村尤为突出。

1.3瓶装液化石油气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多,整改困难。

在消防监督执法中,瓶装液化石油气生产经营储存场所普遍存在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与周围建筑防火间距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不足、私接拉乱电线等隐患,有的是历史遗留,整改困难重重。甚至个别业主未经审批擅自经营或隐蔽经营,隐蔽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更是严重违法违规,安全隐患倍数剧增,执法人员监管困难。

1.4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场所违法违规严重,危险重重。

瓶装液化石油气具有清洁、方便、快捷、能效高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广泛用于炊事、烘烤、供暖、焊接、汽车燃料、工业燃料等领域,为此国家专门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但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仍然众多。

1.5广大农村地区液化石油气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随着农村地区用气量的持续增加,乡村非法液化石油气代灌、代销点增多,加之农村监管警力不足,非法经营者受利益驱使,违法违规灌装销售,农民又普遍缺乏安全常识,安全意识差,无形中加大了农村液化石油气充装、使用的危险性。

2 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的消防安全隐患监管的难点

一是数量逐年增加的灵活隐蔽的非法违规经营使用活动,使监管警力明显不足。二是液化石油气站技术性火灾隐患的增多,要求监管人员方法多样化、能力专业化。三是与周围建筑防火间距不足、耐火等级不足、缺少消防设施等历史遗留患问题整改,涉及民事关系复杂,取缔撤销又容易引发民生问题。四是隐患问题反复性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能将其根除。五是市场前景看好,法规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场所很难找到替代燃料产品。

3 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消防安全监管对策

3.1 强化宣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

公安消防机构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掌握最基本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以及液化石油气火灾危险性和气瓶的构造,熟悉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操作规程,必要时组织实地操作训练。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者及从业人员要持证上岗,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3.2 健全机制,修订行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特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商品,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家已出台《液化石油气》GB11174-89、《液化石油气钢瓶》GB5842-2006、《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GB17259-1998、《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机》GB-T19238-2003等行业标准,随着液化石油气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行业标准应尽快修订,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液化石油气行业市场,建立健全安全的供应渠道,使液化石油气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的各个环节都有监管,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这一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3严格执法,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公安消防机构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应国家技术规范要求,对液化石油气生产、储存、经营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排查,对未经消防审批和在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经营液化石油气的场所依法取缔,对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液化石油气生产、经营、储存场所及时督促整改,不整改坚决关停,同时将情况通报工商、税务等部门,终止其经营行为。公安消防机构要联合治安、安监、工商等部门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对非法生产、代灌、充装、运输、储存经营点的清理和查处,有效清除非法代灌、充装点,坚决打击违法行为、违章操作和不正当竞争。

3.4开发市场,尽早发现安全的替代燃料

消除安全隐患还要把希望寄托于市场,向市场释放安全的替代燃料信号,尽快挖掘市场新能源,弥补法律法规禁用液化石油气场所的燃料缺憾。

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液化石油气行业单位规范管理,安全生产,合法经营,确保液化石油气行业的绝对安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夏颖兰,尉永文. 小液化石油气行业长效监管机制的研究[J]. 城市燃气,2012.

篇4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命脉,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是医院发展永恒的主题。怎样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使潜在的或已经发生的纠纷解决在萌茅状态,使医院与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乃至病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合理的保护,是当前摆在医疗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如何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的问题谈谈几点粗略的想法。

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恪守医德,把病人当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重视医患之间沟通,多做宣传、多做解释工作,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地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把“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和“医院规章制度”的条款贯彻到每个医务人员的脑海中,使其在工作中利用法律法规的武器,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3 严格环节质控,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重在预防。医务人员应恪守医德,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到科室检查病历书写质量,要深入病房,检查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是否规范,三级查房要保证质量,真正起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制定奖罚制度,营造一种质量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并解决在萌芽状态。

篇5

一、综述

继国家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后,又相继颁布实施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一系列建设工程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标准,促使我国建设工程安全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建筑业点多面广,劳动密集,交叉作业、高空作业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安全事故仍频繁发生,建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管理职能分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落后、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我国的建筑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局及各级安全监督站,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安全监督站为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安全管理机构,属于授权执法,多数安全监督站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质量监督站担任,大部分基层安全监督站专业安全监督人员严重不足。质量监督站担任安全监督工作,无安全监督经费来源。工作经费得不到财政保障,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培训,素质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没有能力购置较为先进的安全监测设施,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督管理工作难于有效深入的开展。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还无法适应日益发展壮大的建筑业的需求。

(二)建筑市场不规范。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了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但是,当前仍有一些责任主体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如建设单位压低工程造价,致使施工单位无安全经费;部分施工企业随意让施工队伍挂靠,造成“二级企业投标,三级企业进场,民工队伍施工”的现象,形成了施工企业只收管理费,不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加上有些项目经理不懂专业知识,致使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混乱等。

(三)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能落实到位。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但是,部分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严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认真落实到位,不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致使施工现场违章作业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四)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素质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流入建筑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的农民工已达万人,占建筑行业从业人数的%以上。据调查,经过培训的农民工不到总人数的%。现场一线作业的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虽然明确规定了施工作业人员须经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但由于建筑工程工种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安全法律法规及规范、技术规程的培训仅停留在安全管理层,落实不到一线的操作工人上,一线操作工人对技术堆积的不熟悉,是违章操作的根源,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安全投入不足,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由于中标价格低、追求高额利润等原因,在安全投入上明显不足,安全生产设施不能及时到位,施工作业安全防护不到位或使用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防护材料,造成安全隐患居高不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六)监理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监理市场现在还未完全步入正规,监理人员的各种管理职责还未能完全履行到位,目前还存在一个总监理工程师担任十余个工程的总监,一个监理员监理多个工地的现象,使得监理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不能认真履行规定的监管职责,对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方案不能认真审查,不能提出建设性意见,部分监理人员对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不熟悉,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隐患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责令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对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对施工单位不及时整改,野蛮施工的现象不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

三、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监管责任,转变监督模式。监督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属地管理和层级监督相结合、监督安全保证体系运行与监督工程实体防护相结合、全面要求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监督执法与服务指导相结合的监督原则,从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转变,由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评价的审核,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队伍,寻求有效的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转向标本兼治,努力寻求治本之策,不断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超前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规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行为,增强对施工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宣传,不断增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主产责任制度,特别是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技术交底,逐步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整体安全素质,使安全管理工作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不断转变,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超级秘书网

(三)规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加强现场实体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是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方针的物质体现。要通过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等有效方式,规范安全责任主体单位的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创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脚手架、提升机械、施工用电、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作业等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现场安全防护实体的检查,确保安全防护体系有效使用。

(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隐患排查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防范于未然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效果显著。把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措施。(五)规范监理行为,充分发挥监理安全管理职能。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规范监理行为,强化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理人员的质量安全行为。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不断提高安全素质,加强对安全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及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加强对隐患整改的复查,充分发挥监理的现场管理职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及各项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遏制特重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建筑安全生产局面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法》

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 隐患排查治理 政府监管

0 引言

事故的发生源于隐患的存在,在安全生产日益重要的今天,隐患排查成为安全生产的重要考核因素,现今我国的社会发展在各个生产领域普遍建立起一套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系统。其内涵包括企业底数分级分类监管、排查治理标准、各部门职责明确、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制度、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中的隐患排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本文通过隐患排查的概念体系引申到我国安全生产的隐患排查治理的现状,并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总体状况

1.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概念体系 所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指的是作为生产主体的生产单位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人为或者天然的漏洞导致可能出现的事故发生概率增高的现象。由此可见,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来源于两方面:物的不安全、人的不安全。而人的不安全又具体表现为不安全生产行为和管理漏洞行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内容则是包含三方面,即隐患分级、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三方面。[1]根据隐患分级,一般将隐患分为两种,即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这两个分类的考量因素主要是隐患的治理难度和隐患的排查难度以及隐患对安全生产的威胁程度等。

1.2 当前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状况 总体来看,全国的生产单位都意识到了隐患排查对整个安全生产的意义以及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大部分也着手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层面来说,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是立法层面首次将安全生产的重点落实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上,对于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先河性的指导意义。[2]之后陆陆续续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对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具体开展做了政策性的指导和规制。相关地区的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践开始有了显著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建议

2.1 规章制度规制 在相关的规章指导下建立一定的体系化制度,能够将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加以固化,对于未来的工作乃至更大范围的生产规模扩充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各地需要在区域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与总体规制,有立法资格的行政区域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制定来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管理办法以及奖惩规定以明文形式规定下来,保障相关安全生产有法可依,避免生产范围的盲目行为和投机动作。对没有立法资格的区域,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性规定将相关的制度确定下来,具体包含管理工作的办法,隐患排查的开展时间,上报途径,排查治理的培训管理,进行排查的部门以及政府介入管理的时机和条件等。例如爆破作业的规制情况,应当依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爆破作业的状况,排查爆破安全位置是否符合规定、爆破作业方案与操作规程是否落实、危及人身安全与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手段是否制定、爆炸物品的存放、购进、运输、运用及清理登记制度是否落实。

2.2 政府职责明晰化 生产单位作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这一目的的驱使下,可能出现“一味追求眼前的生产效率,忽视事故隐患”的误区。因此,在整个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应当明确生产单位的工作职责。以煤矿安全生产为例,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以预防为主、全面进行综合治理的思想方针,认真处理存在的尖锐问题,有效防止重、特大生产事故的发生。尤其是不断健全完善露天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的监督。对于监督主体(政府部门)而言,应明确安全监管的职责、内容以及要求,另外还包括管理的职能划分,防止出现职能部门职权重叠、交叉管理的尴尬局面。另外从政府监管形式来看,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责任划分和职能行为,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行业领域,都要有不同的管理定位,需要做到责任到户。

2.3 教育培训强化 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企业已经意识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老牌企业也开始在转型中加以强调,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技术标准不清晰,技术水平不足的现状,因此强化教育培训成为这类企业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开展的重要方略。而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各生产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人员。[3]教育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现代教学设备,以实践案例为指导。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明确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重要意义;第二,对安全隐患治理的标准有整体认识、解读和应用;第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操作系统等专业知识,并将这类知识加以应用。以金属生产行业为例,强化对参与尾矿库相关放矿、筑坝、排洪等业务操作员进行安全教育进修与持证上岗状况进行认识性培训。

2.4 奖惩与考核体系建立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的奖惩制度能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政府部门要建立竞争考核和奖惩机制,认真履行政府监管职责。具体的奖惩手段可以结合安全生产责任险、风险抵押金、税率浮动,黑名单等手段强化奖惩、制约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责任追究。对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系统的单位,进行鼓励和支持,比如人员和财力的支持;而对于有效通过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得以防范生产事故的情况要将其经验加以推广,并通过制度保障其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2008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J].劳动保护,2008,06:13-16.

[2]关于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专项行动进行检查督查的指导意见[J].安全与健康,2007,13:57-63.

篇7

企业自查自纠报告【一】

我厂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严格执行《印刷业管理条例》和《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企业良好形象。立足于国家有关印刷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并结合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各项法律法规,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坚决执行,杜绝一切违法违纪的经营行为,我们坚决执行五项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即时加以整改,并完善了承印验证、登记、保管、交付和残次品销毁五项制度,统一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印刷品登簿》,同时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做到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的形象、企业的诚信度,为印刷行业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出一份力。

在经营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领会各项经营政策和法律法规,使企业逐步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学习各项行政法规,将能做的事做的更好,争取能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对违规乱纪的事,我们要杜绝,决不能让违规乱纪的事在我们企业孳生。 遵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方针,我们从建厂时就杜绝购置淘汰设备,使企业从一开始就与淘汰设备决裂,我们遵循优化产业结构,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着手,购置了国内当前市场上的注流设备,为企业在以后的行业竞争中显现优势打下了伏笔,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学习,敏锐洞察,拓展市场,不断壮大自己,为以后引进新设备,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而不断努力。我们以“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为理念,严把产品质量关,决不让不合格产品走出企业。

我们将积极配合好上级各行政部门的工作,对组织的各项培训积极参加,并认真贯彻各项措施,及时上报各项数据企业按规章开展公司业务,有健全的承印验证、登记、保管、交付、销毁等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 2011年统计数据已按时报送,企业在审核登记期内没有违规行为,未受过行政机关任何处罚。在今后的经营中,我们将一如继往的执行好各项法律法规,学习好各项管理措施,努力改善企业的不足,做到取精去粕,对企业自身的不足要经常自查,虽然11年各项管理措施都跟上去了,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管理的措施没有监督到位,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我们将对这些不足认真对待,彻底改善,并认真监督好各项制度措施的到位情况。

企业自查自纠报告【二】

按照【邢发20**】14号文件通知要求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抓好组织发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不留死角。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定资金的原则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现就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 强化管理,明确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公司调整充实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组,力争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到位,防患于未然。

二、 细化措施,落实到位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市安全生产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做到依法管理,强化监督,严格检查,督促整改,让隐患得到消除,事故得到控制。以监管工作为重点,严防一般安全事故,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办法得当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公司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倡导和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公司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我企业按照有关要求,积极主动选派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和复训,并切实抓好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努力确保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三是行政办定期组织机动车辆驾驶员和车主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培训教育,促使其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严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四是加强检查、督促,促使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2.强化安全责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与公司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有岗、有位、有责。二是公司安全生产领导组定期组织人员对各个部门落实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将情况登记在册,作为年终综合考核的评分依据。三是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规程,并严格执行,杜绝“三违”现象,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3.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

a.开展了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企业安全生产领导组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车间存在的重大隐患,督促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资金,安排专人督促整改,并将隐患排查以及整改情况备案存档;各车间和安全责任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发现隐患,制定措施,落实专人,限期整改,并将情况及时上报企业安全生产领导组。

b.车间内安全隐患排查。车间用电规范化,建立了临时搭接电线使用档案,并组织电力维修部门统一检查了车间内用电线路,保障车间内用电安全。二是重点检查了生产设备,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由车间主任牵头负责整改,并记录在案,对5号车间物品分类规划做出相应调整,要求归类、规范存放相关物料、产品、机械备件。完善车间内消防标志、注意事项、指示标志等安全标识。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企业员工(车间)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篇8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和环保部《环境监察办法》要求,按照统一调度,辖区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责任、任务和要求落实到各村。按照环保部“环境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效能化、智能化”的总体目标,通过实行分级监管的网格化模式,强化精细化管理,从源头减少环境隐患,促进区域环境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目标任务

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便于执法、提高效率,公开公正、规范透明”的网格化监管原则,以乡政府为责任主体,在全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通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实现对各自环境监管区域和内容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做到环境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达到确保区域环境安全的目的。

三、网格体系

(一)划分原则

由乡政府统一组织,建立乡二级网格(范围:全乡),责任主体为乡政府;村三级网格(按属地原则,划分7个片区),责任主体为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各自辖区内环境监管任务。

(二)网格职责

二级网格:乡政府对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负监管责任,负责指导三级网格的建立和运行;及时上报、制止辖区内排污企业、污染纠纷、案件、环境安全隐患、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违法行为,并进行调查处理(或协助调查处理);传达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要求,接受群众和企业咨询;向企业、乡村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指导企业、乡村做好污染治理工作。

三级网格:负责对辖区内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环境安全隐患等行为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制止、上报环境违法行为;向村民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负责调解辖区内环境污染纠纷,减少环境数量。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工作职责。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做好检查和监管,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加大监管力度,强化责任追究。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认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及日常监管。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台账、整改措施落实。

篇9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加强房屋出租的安全管理,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特制定本安全协议。本安全协议为《房屋租赁合同》的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一、甲方责任

1.甲方不得将房屋出租给不提供相关身份证明、来历不明人员以及不申报办理暂住登记和不申领暂住证的人员。

2.甲方必须与乙方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和《安全协议》,并报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3.使用前,甲方应根据本协议内容,向乙方交待出租房环境和水、电、要害部位等安全注意事项。

4.甲方对出租的房屋有权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对发现不安全隐患有权要求乙方及时排除。并对乙方提出的有关安全问题,积极协助解决。

5.甲方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发现承租人有违法犯罪行为或嫌疑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不得窝藏、包庇违法犯罪分子。

二、乙方责任

1. 乙方对租赁环境和自身日常的安全负责,并提供必要的企业证明、身份证明、担保证明等。

2.乙方有义务加强对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并依法自行管理与检查。

3.乙方使用前要对甲方提出的出租房环境及相关设施进行检查和确认,如有问题及时与甲方联系。使用后视为使用时的安全环境为良性状态。

4. 乙方在出租房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具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所必需的安全条件、安全设施和设备,并配备必要的安全器材。

5.乙方不得在出租房内从事黄、赌、毒和其他影响公共秩序的活动,不得影响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不得超计划生育。若有上述行为,甲方有权提前终止租赁协议并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6.乙方应自觉接受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的检查和管理。

7.乙方在租赁期间因违反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由乙方依法自行处理和解决,带来的后果和经济损失由乙方负责。

三、由于甲方或乙方未严格执行《安全协议》约定内容,造成对方人员伤亡事故,按法律有关规定划分责任,并依法协商处理。

四、甲方或甲方上级部门有权随时检查出租房现场及《安全协议》落实情况。对不安全隐患有权指出并要求乙方及时整改,由此造成的后果和经济损失由乙方负责。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处理。如本协议内容与法律法规和烟草行业规定有抵触,执行有关国家或行业规定。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两份乙双方一份。

七、本协议自签字(盖章)之日起执行。

甲方签字(盖章) :

乙方签字(盖章):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在新时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成为影响建筑工程企业经济发展和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的关键。如何在新时期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成为值得相关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处于上升期,规模巨大,从事该行业的总人数超过了两千万。但是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者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减少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使得安全事故频发,建筑质量也逐年下降。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为降低生产成本,将一些老旧设备超期使用,无形中为施工过程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进行建筑施工的人员往往为外来打工者,缺乏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在生产过程中面对安全隐患而不自知,发生安全事故之后也不懂得运用各种有效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企业经营者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忽视安全管理。

面对这一情况,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缺少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依旧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各方对安全生产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仍然达不到一个较高水平,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现状令人堪忧。

二、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政府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我国目前存在的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法律仅有《建筑法》和《安全生产法》两部,法律体系不完善,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缺少有法可依的条件。特别是监督管理机制的缺乏,造成政府无法随时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监管,也做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难以维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这就使得相关企业管理者钻法律的空子,一方面在表面上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忽视安全管理问题,使得相关法律流于形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成为一种表面文章。

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淡薄,也造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难以得到落实。随着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相关企业为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对施工过程中必须设备的资金投入,超期使用施工设备,或者减少必须的安全管理设备,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并削弱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能力。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的还有不择手段的包揽工程,造成部分企业无法承担相应级别的建筑任务,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往往会忽视安全生产,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完成相关建筑任务,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了恶性的市场竞争,不利于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参与建筑施工的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较低上。由于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了对参与生产的员工在身体素质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忽略了其文化水平的现状,文化水平较低也就造成了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部分员工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忽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带,无形中给施工者带来了安全隐患。部分人员缺少相关技术生产的培训,无证上岗或者跨行上岗,在面对突发问题时缺少应急能力,也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三、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面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各阶层在多方面做出改进,以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首先需要国家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予以重视,并在法律法规上做出完善,建立针对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并逐级下发,在各单位得到落实,各基层单位再对建筑企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相关单位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对进行建筑施工的企业做好备案,派出专门人员对建筑施工进行跟进,随时监督其施工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向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提出,督促其及时进行改正。并随时监督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自身安全进行保护,并安全使用施工设备,合理利用保证安全施工的工具。要做到在法律法规上对企业管理者做出规范,让其有法可依;而出现问题时也有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做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时刻对建筑施工进行监督。

其次要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认真学习国家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作出系统的安排。相关管理人员要在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安全生产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对相关施工设备的投入,淘汰老旧设备;配置足够的安全生产设备,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将安全生产设备利用起来。企业管理者还要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同时企业管理者要与政府下派的监督员随时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企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监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人员偷懒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提升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做到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还要注意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国家下发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并安排安全生产培训。企业定期对员工做出安全培训,以提升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让员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规范生产,利用好管理者下发的安全生产工具保护自身安全。同时要将安全生产计入绩效考核之中,促使施工人员在追求施工效率的同时重视安全施工,将建筑施工过程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对于一些特殊的职位,企业要聘用有相关证件的人员上岗,有条件的企业要为其购买保险,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人身安全。当企业引入新的生产工艺时,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要在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新技术之后再投入到建筑施工的过程之中。这样在各方面按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降低难度,使得建筑施工能够更加安全的进行,促使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容乐观的现状,发现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者要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并提升相关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使安全生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落实,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好的实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宏斌. 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努力方向[J]. 建筑安全,2007,04:36-38.

[2]钱伟. 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0,06:226.

[3]朱国洪.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209-211.

[4]李强.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