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趋势范文

时间:2023-09-06 17:4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智能化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智能化趋势

篇1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物质载体,因而建筑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进步、不断追求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历史。“智能建筑”是由英文Intelligent Building翻译而来的,名称也由此产生,目前已被业内普遍认同。因此,可以认为“智能建筑”就是现代建筑技术与当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实现“节能、高效、舒适、安全、环保”的目标,达到“高效益”。我国智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在1997年6月厦门市建委主办的“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下比较完整的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物。

1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

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以美国于1984年1月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Hartford)建设的都市大厦(City Palace Building)为标志。这一诞生仅20年的新生事物,以其高效、安全、舒适和便利等优点,势不可挡地迅速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主流,这一智能建筑也被誉为世纪性建筑。美国诞生智能建筑之后,西欧与日本也不甘落后,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建成了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厦“本田青山大厦”。西欧发展智能建筑基本与日本同步。

此外,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活跃,使新加坡、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汉城、雅加达、吉隆坡和曼谷等大城市里,陆续建起一批高标准的智能化大楼。智能建筑的出现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使人类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

2 我国建筑智能化的现状

我国一位专家这样说:“当中国老百姓花百万元的钱购买第二套甚至第三套住宅的时候,他得到的无非是住宅面积大了,绿化好了。但住宅最根本性的品质却没有改变,它仍然不能恒温恒湿;它仍然不能在全封闭的环境下有新鲜空气的输入;它仍然隔不住日照,防不了噪声。中国住宅建设必须进入一个快速提‘质’的阶段,必须重视节能了。”

智能建筑在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大厦智能化系统建成开始,很快在建设行业中得到发展,随之,智能建筑的概念逐步延伸到了住宅建筑,并在具有我国特色的住宅小区得到较为普遍的开发应用。尽管大多数智能建筑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比如航站楼、体育场馆、博物馆、展示中心、医院、学校、图书馆、政府办公楼、银行大楼等大型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智能建筑数已达上千幢,其发展速度已名列世界前茅,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建筑智能化将是一个大趋势

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推动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政策,颁布了设计、布线、安防等实施标准,国内企业也自主开发了一些住宅小区智能产品,具有一批从事智能建筑的专业人员、从业人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项目的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片面追求高标准,造成浪费;工程质量、产品质量、验收不规范,造成不能正常运行;“重建轻管”较普遍,智能化系统难以长期发挥作用;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产品标准化滞后工程应用,尚需完善;市场运作尚不规范等。

3 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智能建筑也将成为21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可以说,智能建筑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绿色生态建筑的结合

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生态建筑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绿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在生态建筑中,通过采用智能化系统来监控环境的空气、水及土,自动通风、加湿及喷灌;监控管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等,并实现节能。

3.2 建筑智能化材料与建筑智能化结构的发展

3.2.1 自修复混凝土的应用。

在混凝土中掺入装有树脂的空心纤维,当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度裂缝时,混凝土的微细管破裂,溢流出来的树脂将自动封闭和贴接裂缝。

3.2.2 光纤混凝土的应用。

在建筑物的重要构件中埋设光导纤维,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显示结构的安全程度;有机结构构件,建筑梁、柱由聚合物缓冲材料连成一体,在一般荷载下为刚性连接,而在振动的作用下为柔性连接,起到吸收和缓冲地震或风力带来的外力作用。

3.2.3 智能化平衡结构的应用。

一方面通过一个液压支架系统,减弱和抑制建筑物的震动;另一方面在楼顶层安装了一个大滑块,在受到飓风或地震的影响将倾斜时,这重滑块会根据计算机的指令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建筑物的结构趋于平衡。

3.2.4 建筑智能化的种类与地理范围的扩展。

建筑智能化已从办公写字楼向宾馆、医院、公共场馆、住宅及厂房等领域扩展。随着建筑智能化建设范围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建筑智能化正向智能小区、智能城市发展,与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将不断提升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素质

篇2

探讨智能化建筑设计,文章最后对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进行前景概括。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 设计 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odern society, intelligence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times, of intelligent design is even more true. This article on intelligent building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intelligent design, article summary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trends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一、智能化内涵

进入2 1世纪,智能化技术从大厦走向小区,迈进千家万户,智能小区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究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和模式,才可以称之为住宅小区智能化呢?它是指从人的生活需求出发,综合运用了计算机、信息、通信、控制等科学技术,以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社区信息平台、安防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用高科技手段构造服务平台,为小区住户提供安全、环保、高效、舒适、方便的生活空间。可见,小区智能化是一项集计算机、通信、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人居环境系统工程,反映了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需求。智能化住宅小区应该具备安全防范、物业服务与管理、信息网络及布线、家庭智能化4 个方面的基本功能要求。

1.安全防范功能。包括小区出入口管理和周边防范、电子巡更、闭路电视监控、对讲(可视)与门禁控制、住户报警与紧急求救、安防报警(防盗、防火、防燃气泄漏、防溢水等)。

2.物业服务与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包括收费结算)、远程抄收与管理(水、电、气、暖计量与收费)、车辆出入、停放管理、公用设备监控与管理(供水、供电、供暖、电梯、园林管理、垃圾储运、排污等)、区域与公共照明、电子公告与广告栏、背景音乐与广播。

3.信息网络与布线。包括模拟计量数据传送、开关控制量传递、程控数字交换(电话、传真通讯)、视频(公共电视、有线电视、V O D点播)、综合服务信息数据网(因特网、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证券交易、电子银行、网上娱乐等)。

4.家庭智能化。包括家庭办公、室内人工环境调控(温度湿度调节、室内外空气对流调节、室内空气净化等)、家电智能控制。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智能化小区当属曾被深港两地传媒冠以“地王之王”美誉的深圳“红树西岸”项目。“红树西岸”引进的这套智能家居系统,是由全球500 强之一的霍尼韦尔安防集团提供的。霍尼韦尔是目前世界自动化技术的引领者,全球有超过一亿个家庭和五百多万幢大型建筑在使用其楼宇产品和技术,而其中的智能家居系统,更是这家国际大公司居领导地位的核心优势产品。小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要属安防系统。从小区周边的智能探测器到小区内智能警示系统,从大堂智能门禁到能识别业主身份的电梯,从智能门锁到室内层层防护模式设定,这一切,可以完全让业主拥有安全又私密的个人空间。在这里,通过身份确认进入小区后,还必须刷卡才能坐电梯。通过智能卡上的信息,电梯会把你带到自家所在的楼层,别人想去你的楼层是去不了的;在家门口,你可以通过有密码的智能卡或者指纹记录开门,不在家的时候,没人进得了你的家。房子门口处,还有一个小小的方块形液晶显示屏,是家庭的智能终端,可以进行各种家居智能操作。从智能终端上,可以看到“外出、就寝、在家”三种选择状态,灯光场景、窗帘、防盗安全系统等将根据不同的状态选择自行启动或关闭“如果在客厅等处安装摄像头,主人就可以在外通过电脑看到家中儿童、老人的生活状况等,还可以在网上查看有哪些客人到访,长期在外地工作的业主,随时可以看到家中情况。”一句话,无论你身在何处,整个家都在你掌控之中。继“红树西岸”之后,位于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内的东方润园也成为了高科技智能化小区。

二、建筑智能设计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过程的主要内容有:建筑单位对用户的智能化建筑需求进行可行性评估,对建筑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预测,进行系统的选择和设计,工程具体的施工要求的制定等;系统供应商对系统进行设计安装,并对系统提供后续维护工作以及建筑的物业管理。智能化建筑的系统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智能建筑的各个部分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其能力。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是借助于楼宇设备自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把现有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用于综合建筑物的各个环境。

1.项目策划及建筑智能化设计

1.1首先,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好建筑智能化的水平需求,根据建筑智能化的需求,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总体水平以及建筑规模去设计。通常认为,建筑面积在2 万m2 以上的建筑配备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比较实用。

1.2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建筑智能化的目标之一。智能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光线、独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算机网络、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适当的隔离等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时要保证室内能充分的分享到室外的阳光。外墙可以布置成凹凸状,利用这样的平面做成所谓的corner office。在办公区要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自然风味的工作人员休息的角落。设计时应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1.3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环境,一般9m 的柱网对停车、空间分割及结构设计都比较适宜。由于智能建筑内部要求舒适的环境,所以所有管线均不能暴露,考虑到中央空调的管道、综合布线的要求、空调排水的坡度及架空地面等方面,建筑物的层高应大于3.6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公区域的净空不小于2.6m,走廊里的净空不小于2.3m。

1.4智能建筑物内部合理布线,建筑物内部产生大量热量和噪音,因此要合理的划分职能区域,使生活区和工作区分开互不影响,设置专门的设备维护区域,为了达到智能化建筑的效果最佳,还应该根据外界因素的改变及时改变智能化建筑的运作指标,使得建筑自始至终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1.5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

增项目的可能性。

2.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2.1地面。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设计易于布线,而且很便于线路的管理工作,其弊端是会造成地面的高差。楼板面层预制线槽也很方便布线工作的开展,施工方便没有高差,可布设在面层10cm 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但是在布线时要求线路较少,最好没有交叉点,其弊端是易产生静电。

2.2墙面。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2.3天花板。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3.1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的职能是全面监控整个智能化建筑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发现问题,是智能化建筑的心脏。

3.2电视会议室中需要考虑音响、光源、照度及配电等的设计。

3.3咨询中心。咨询中心中需要配备电脑、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像设备的输入和输出装置、微缩阅读及闭路电视等。

3.4决策室需要考虑音像、声音、会议、电脑及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另外,接待柜台、电脑机房等机能室都需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4.屋顶的设计

建筑屋顶直接的敞开接触外界,职能建筑的屋顶会有很多的设备暗转,所以设计者要进行全面的美化外观,还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风能太阳能等,使得大自然能够为建筑服务,当然也应该设有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自然灾害对建筑的损坏。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三、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结构趋向于开放式因为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在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具有最长的生命周期(约五十年)。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五至七年的生命周期,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只有二至三年的生命周期,如果智能建筑系统做成开放式的系统,它就能不断吸收新的报术,更新旧设备,从而使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得更好、更有效。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智能建筑互联综合在一起,形成智能建筑群、智能街区、以至智能城市等。目前国际互联网(Intemet)的迅速发展为这种趋势奠定了基础。智能建筑形成了一个非常广泛的电讯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一个主干网可能与大量的子网交织在一起,而且设备运行参数范围大,这意味着网络协议必须容纳所有这些内容。此外,随着综合业务数字网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快速渗入,就有许多外部的网络协议与智能建筑的网络接口。如何定义和处理智能建筑内部的、外部的接口需要,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四、结束语

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己成为未来时代建筑的标志,中国的智能建筑将面向新的世纪,面对信息时代,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静.论现代建筑的智能化设计[J].江西冶金,2004.

[2]杨晓晴,孙万志,桂垣.关于我国智能建筑建设的几点看法[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

[3]李林.21 世纪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J].工程设计

篇3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办公建筑 生态环保

地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种恶性的气候变化原因就是世界各国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人口密度增加,但自然环境保护观念淡薄,过度牺牲生态资源。面对这些问题,意识到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建筑方面设计可持续绿色建筑,能够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绿色办公建筑特征及设计原则

1、绿色建筑要满足本土化条件。地区不同,自然环境也不同,绿色建筑的设计应当更加本土化,针对地域特点采取必要的节能减排措施来实现绿色办公。绿色办公建筑的本土化,要充分考虑气温、气候、人文、空间和材料等因素,环境是绿色办公建筑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2、整体节能设计方案。整体节能方案的设计,首先要对建筑的空调通风、室内照明、能源监控、墙体保温和再生能源利用等须有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模块选择合适的节能解决方案。整体化节能设计,就是将不同的节能设计方案进行系统优化,确保软硬件相适应,减少功能重复而增加设计投入,宏观角度以最大限度降低功耗。

3、健康无害化的室内设计。传统的办公建筑空间封闭,空调系统缺少自然风的循环,缺少必要的自然光照,而且室内环境也比较差。比如室内装修材料,缺少绿色植物等等。在综合考虑了建筑的预算后,将绿色建筑思想延伸到室内,改善室内环境。采用无污染低污染的绿色建筑材料,保证室内的空气环境,增加办公环境的绿植,改善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多采用可再生材料,降低室内装修成本。

二、绿色建筑在办公园区应用案例分析

2.1 深圳智慧广场

1.项目简介。深圳智慧广场有四栋办公建筑构成,并有大面积的景观花园,是低密度、高绿化的生态商业集群。项目占地超过三万平方米,但容积比例还不到4,绿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四成,低密度写字楼主导环保低碳。

2.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深圳智慧广场项目从外观来看,建筑外形不同于传统建筑造型,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弧度,外形更加融合,体现出一种和谐的主题。设计理念方面,智慧广场充分的利用地面空间,大比率的绿化面积为办公建筑提供了自然绿色的室外景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公建筑室内的环境质量。智慧广场采用了架空空间的设计结构,地下架空来构建下沉的广场空间,这种结构很好的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让室内也能有接近自然的环境。而且架空的结构良好的分割了办公区和地下空间,下沉广场借助自然光照和架空结构强化自然通风,所以在建筑的照明设备和空调系统上,减少了很多能源消耗。

2.2 深圳建科大楼

1.项目简介。深圳建筑科学研究大楼建成建科大楼,是典型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师范工程,适合本土化低功耗的绿色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容积率约4,绿化面积覆盖38%,是密度较高的建筑模式。建科大楼主要以节能为主要目标,也是南方地区比较少见的绿色建筑,针对南方的气候特征和地方条件,建科大楼项目与紧密的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是典型的环境和谐项目。项目绿色要求除了高效节能外,运行成本也大大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实现了可持续。

2.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首先,从项目外形的设计上可以看出,充分考虑了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将采光和通风考虑到实际结构中。整体来看建筑是一个“凹”字形设计,这种建筑结构即利于通风也便于增加自然采光面积。建科大楼的核心位置处,由六楼开始指导顶楼,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建筑结构,而是采用面向东的“凹”字形结构,就是为了实现更高的自然采光率。“凹”字形建筑很好的避免了笨重的结构,设计了大量的半开放空间,可以直接的与室外自然环境接触,这也让办公建筑内的工作人员能够享受更加舒适的环境。

篇4

关键词 发展过程 市场容量 发展趋势 行业风险 竞争格局

一、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建筑智能是指通过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加以集成,集系统、结构、管理、服务于一体,向建筑物内居民提供高效、安全、环保、健康、节能的居住环境。

建筑智能化通常包括5A系统,即安全自动化系统(S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其中SAS主要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与对讲系统等组成,以此防止建筑区域内发生不法事件,提供不受外界干扰、避免人员和财产受到威胁的安全的办公或生活环境。FAS是通过建筑物内布点的烟火控制装置提供的信息进行确认后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如关闭空调、开启排烟装置/消防专用梯/消防系统等),紧急广播疏散人群。BAS主要对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变配电系统进行测量、监控,保证水电系统正常运转,同时对空调、外墙照明等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OAS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电子邮件、国际互联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信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CAS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包括语音信箱留言系统、语音应答系统、视频/电视会议系统、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同声翻译系统等。

二、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过程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造了第一座智能大厦(City Place),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第一座智能大厦,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同时提供语言通信、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了自动化的综合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升。

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5年,为起步阶段。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和理念逐渐进入我国并逐步被市场接受。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对象主要是五星级酒店和高级商务楼,技术上,各智能化子系统独立运行,系统集成度较低。这一时期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及业内专家在推动发展,市场竞争主体较少,没有行业管理统一标准,呈自由发展的局面。第二阶段是1996~2000年,为规范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智能建筑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应用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医院、高校、博物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以及智能化居民小区,建筑中各个系统间集成度较高,并广泛采用综合布阵系统。智能建筑广泛运用的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和行业管理性文件,使企业和人员执业证书文件得到充实与完善。这一时期,国内智能化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行业竞争的主体数量增长较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可谓发展阶段。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延伸到整个城市建设,智能化小区建设成为新方向。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支持智能化系统,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建筑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等。国内部分建筑智能化研发成果已接近国际水平,行业内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康威视、浙大中控、泰豪科技脱颖而出。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对楼宇智能化日益重视,高档商业楼盘、政府办公楼、智能化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主要竞争格局

20世纪90年代,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依靠其在智能建筑领域的技术先发性和巨大的品牌优势,在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此后,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也发展到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和信息设施系统的综合集成,上述跨国公司作为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性、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在人工成本、服务方面不具备管理优势,也使得上述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一些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背景的国内企业在高速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也快速发展起来。这些国内企业依靠本土化、成本低廉、服务高效便捷以及持续研发投入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有1100多家,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大多数企业规模仍然偏小,行业集中度不高,智能建筑行业资金实力与规模普遍较小。据统计,行业排名前10位的智能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5%。

四、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

近20年恚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迅速,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自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后,近十年来,每年都保持20%的复合增长率。

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与建筑业的景气度密切相关。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包括两部分,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二是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其中新建建筑对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是市场的主要需求。根据住建部和中国建筑业协会联合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8.07万亿,同比增长2.29%,房屋竣工面积达到12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58%。

我国智能化楼宇建筑工程投资中装修装饰工程约占30%,作为机电业务的延伸,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约占智能建筑总投资的5% ~ 10%。随着人们对于工作及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一般普通建筑的智能化投资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国普通建筑中,智能化投资比重约为总投资的3%。2015年,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市场容量十分巨大。

五、建筑智能化产业的基本风险特征

一是下游行业需求下行的风险。建筑智能化企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建筑、交通、医疗、公共安防等智慧城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应用领域的宏观政策调整,将会对智能化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库存量较高、新建建筑面积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对建筑智能化需求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能化行业的发展。

二是市场竞争风险。目前,国内智能化行业存在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的现象。随着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技术不断提高和行业管理的日益规范,智能化行业的产业整合步伐会相应加快,市场会通过企业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筛选出优势企业,同时市场竞争开始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现有领先企业已具备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客户资源以及服务整合能力,这些企业将是跨区域竞争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主要受益者。

(作者单位为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浩.我国智能化建筑现状[J].基层建设,2015(21).

篇5

关键词 建筑智能化 工程特点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建筑智能化融合了建筑、计算机网络、通信和通信技术,所以,也被称为智能化工程。建筑智能化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之处,它具有相当高的品质和科学合理的技术,也为现代化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论建筑智能化是一项多么复杂的工程,我们也要对其研究推广,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1.1管理专业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专业性技术要求很高也十分的严格,所以决定了是工人员的专业性,必须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能熟练掌握施工要求,对智能化施工的流程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从而保障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1.2管理系统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把建筑性能、通信技术设施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的技术组合成一个高效的系统,这个也是智能化的重要特征,它能够对建筑的相关设备和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大大地改善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建筑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化使整个工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有联系和协调。

1.3具有节能性

节能环保是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所以,建筑智能化也要求具有节能性的特点,遵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节能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的工程中以及得到广泛应用。

2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对系统规划理念理解不够透彻

由于部分建设单位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时长提出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然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的观念也存在缺乏的问题,导致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使整个工程的效率降低。

2.2施工管理模式落后

许多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现场管理混乱,而智能化技术相对复杂,技术更新也很快,所以加大了建设等单位对监管的难度。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不当、管理力度不够、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等问题,这样不仅会浪费人力、财力、还会浪费时间。

2.3重建轻管现象严重

建设单位过度关注建设的过程,忽视了对竣工后的维护和管理。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不够大,导致经常出现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在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受着传统思想的禁锢,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没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整个建筑的过程中,不能真正做到统筹全局,有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由于工程缺乏整体性的考虑,使得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一个环节和另一个环节脱轨,衔接不当,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整个工程的效率。

3.2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和专业技术

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突发性的问题,对有些技术性问题也存在着不了解,这就使得整个过程管理现场混乱,指挥不当,影响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4.1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合理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需要以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前的规模、性质等制定相应的方案,同时也需要建筑工程人员在制定方案时加强沟通和协调,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保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方案,促进工程有效的实施。

4.2加强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制定责任制度,明确到每一个人,谁的管理出了问题就找谁负责。同时也建立质量安全责任制,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也有相关人员负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智能化施工现场更加顺利,智能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3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

一个工程的施工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施工队伍,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工程进程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层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智能化施工管理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保证施工进程的质量和效率。

5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工艺复杂型的工程。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观念、坚持环保节能的理念,严格培养出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做出决策方案,提高整个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良成,梁志勇.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5(03).

篇6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181-01

1、引言

智能建筑即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是现代科技集成下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结合了现代建筑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电脑技术,能有效提高建筑的适用性,降低了投入成本和使用成本,在我国的应用逐年增长,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

2、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发展现状

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发展更多的结合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和谐发展理念,因此,我国的智能建筑特点更多的体现了节能环保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减排,追求智能建筑的低碳环保。

(1)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速度快

从1990年开始,智能化工程逐渐成为我国建筑工程重要的一部分,促进了建筑工程内容的扩展,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先进性水平,改变了工程投资方向。在这1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智能建筑已经逐渐在我国得到普及,大大提高了应用水平。建筑工程的不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使得企业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工程管理模式从最初的单项子系统承包发展为现在的智能化工程总承包。

(2)智能建筑社会需求大

智能建筑能有效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节能环保性能优良,在社会上需求大。各地纷纷建设绿色环保建筑,有效地节约了在管理投入、维修维护、设备更新换代、能源上的成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智能建筑发展水平低

我国智能建筑发展10多年来虽然进步很大,但与其它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如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不足,运转不稳定,工程滞后现象严重,有些工程无法如期完成,妨碍了建筑整体的完工,效率不高,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国内生产的电子产品品质不高,常发生故障,国外生产的电子产品品质高,但价格偏高,不利于在国内普及应用,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一定程度阻碍了智能建筑的普及。

3、智能化管理技术分析

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中,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多,应用也不断增多,智能化管理技术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智能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也是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集中有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 定位技术,主要应用在控制领域。

建筑智能化中的智能化技术,主要方面有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技术和通信技术。智能建筑主要由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楼房自动化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在科技发展中,智能化技术加入了更多的学科知识,具有更多实用的功能,成为了现代大型建筑的主流应用技术,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4、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应用

智能建筑能有效利用能源,在科学的建筑节能设计下,实现节能、低碳、高效效果,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建筑智能化技术结合了通讯技术与建筑技术,并在不断发展中,推进实现高效、便捷、合理的目标,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与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人们开始追求便捷、安全、美观与舒适的建筑,并在观念中不断普及和要求智能建筑的建设。为了增加竞争力,很多房地产也推出了楼盘智能化系统来提升楼盘档次和质量,并广泛应用在楼房监控设施、公共广播、警报器、电视、通信、网络、警报与停车管理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5、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应用的问题

5.1 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10多年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但毕竟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我国智能建筑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

(1)系统规划理念缺乏

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还没有深入理解,提出的要求过于片面和有些不切实际。承包单位缺乏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规划理念,且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或专业水平不高,不能从根部进行管理,使建筑智能化的衡量标准变成了简单以技术系统数量的堆砌为准,进而降低整个工程的有效性。

(2)设计与实际脱节

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是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的主要设计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快速发展的电气工程建设要求与设计人员的知识储备、知识更新、实践操作经验等方面之间不匹配;设计人员对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要求、技术性能不熟悉;设计规划与实际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不一致,存在矛盾,从而实际工程质量受到了设计问题影响。

5.2 加强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

(1)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缺乏高素质人才,且缺乏问题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断深入探讨开发新技术和研究新方向。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定期组织多方人员参与研讨会,就现存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听取多方意见,特别是建筑商、施工单位、集成商和业主的看法,探讨符合市场、符合人们需求的行业发展方向,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建立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技术专项研究基金,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对有突出表现的人员进行奖金奖励,从而促进整个智能建筑的快速稳定发展。

(2)做好系统规划

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按照用户需求的智能化系统,制定一份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再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规划。制定定岗定责制度,合理安排各部门之间的责任问题和设计安排,经过有效的统筹安排,按期进行工程施工。在实践中,再根据实际存在,对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解决,优化整个工程设计。

(3)做好施工管理

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要严格遵守施工工序安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岗位,人尽其用,按期完成各分部工程,及时纠正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积极营造一个安全的、和谐的工作环境,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合理安排质量控制点,控制每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工序完成情况。重视施工质量检查,加强工程质量验收过程,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避免设备带病、带伤工作,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实施岗位责任制,保证每个操作人员都是执证上岗。加强施工人员是质量管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制定竞争制度,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提高总体技术人员平均水平。

6、结语

智能建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发展的市场潜力大,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的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工程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得到更多的认可。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要加强对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不断提高施工水平,更多的技术人员服务于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完善系统规划,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促进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处于建筑业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任美青.浅谈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的电气工程管理.山西焦煤科技[J].2007年05期.

[2] 陈晓国.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探讨.企业技术开发[J].2012年14期.

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机遇;挑战;发展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内涵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也相应的出现,智能建筑的概念出现在信息快速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智能建筑的含义有的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另一种定义方式为: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建筑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智能建筑领域,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这几个方面。

二、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

智能建筑的系统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

据统计,目前我国实施建筑智能化的企业大约3000家,产品的供应商也是3000多家,具备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为1200家左右,同时,已经获得建设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专项甲级资质的单位大约200家,获得建筑智能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接近700家。

同时具备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甲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三甲企业个数只有29家。

从事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外资企业主要有江森自控、西门子、IBM、霍尼韦尔等,这些外资企业主要以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将产品销售给国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所以建筑智能化业务并不突出。

三、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

中国加入WTO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同时也给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这段时间,智能建筑主要设计酒店之类的有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领域,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采取国外引进。尽管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却有着及其高的热情,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响应,这一切的一切对智能建筑都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遇。

综合布线作为一种布线方式引入智能建筑的概念,但是起初人们却对此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综合布线是智能布线唯一的表现方式。但另一方面,它确实引起了更多方面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智能建筑的挑战

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商是智能建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90年代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一个热潮阶段,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开发商对智能建筑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却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接着“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便不断出现在促销广告中。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普及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迅速膨胀的市场带来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出现一些隐患。各种各样的隐患说明了我国的智能建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如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努力发展智能建筑,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对世界,对中国都是一件大事,对中国建筑业,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更是一件大事,中国智能建筑市场也充满无限商机。

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发展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建筑的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为服务对象不同其智能化应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档次、不同地区的建筑因为需求的不同其智能化也应该有不同配置,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制定出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建筑智能化发展道路。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建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其中包括含蓝牙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广域化、标准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确切的说,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新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生物电子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气候学等技术发展,已经渗入到多技术领域、建筑智能化多学科中,以便来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在国际上也形成了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中国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污水、垃圾、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建筑人工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也开始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地建设智能型生态建筑、智能型绿色建筑。

总之,随着建筑安全、企业信息化及能源管理等要求的不断提高,系统集成应用需求明显增长,集成水平也明显提高。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智能建筑将向着更聪明、更节能、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素萍智能建筑的几种有效节能技术措施[J],现代建筑电气篇,2007,(4)

篇8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

现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生活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日渐提升,从居民对建筑物标准的要求上即可看出,现在的人们对建筑中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这就为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越来越多与智能化电气工程相关的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的施工主要步骤如下:①对整套配电柜和其调控设施进行安装;②对架上电缆以及电缆桥架进行安装;③对架空线路以及上步装置的智能化电气设备进行安装;④对变压器进行安装;⑤对配电以及动力装置进行安装;⑥对柴油发电机组进行安装;⑦对持续电源进行安装;⑧对低压电动机进行安装;⑨对电加热器以及电动执行部分进行安装并接通其线路;{10}[10以后的符号跟之前的不一致。]对以上安装的智能化电气动力装置进行调试运转;{11}对开关插座等装置进行安装;{12}对接地设备进行安装;{13}对裸母线、非开环母线等母线进行安装;{14}对电缆线路进行铺设并且对电缆头进行安置制造;{15}对导管、线槽、穿管进行铺设;{16}给槽板、钢索配线;{17}对线路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18}对照明设备进行安装;{19}对照明设备进行调试运行;{20}对避雷设备进行安装;{21}对接闪器以及定位点进行安装,对环境的变化及使用功能的变化具有感知能力。如:感知建筑物内外温度的变化,监视建筑物内人员流动及大门的启闭等。传递、处理感知到的信号及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把传感器获得的有关温度变化的信息传递到控制中心,分析建筑物内温度的变化,与系统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变化趋势;{22}验收工程,及时修改调整。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应用现状

1、智能化建筑概念

在当今的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中,人们对高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日渐增多,智能化管理技术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智能化技术又可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GPS定位技术”、“精密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集中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人工智能”这个词语最早是在1952年提出来的,主要是由智能控制系统、处理语言系统、专家系统、识别图像系统以及识别语言系统等组成。智能化技术诞生至今,在控制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主要有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技术几个方面,智能建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发展也日新月异,研究者们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综合自动化、仿生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加入更加实用的功能,在中国兴建的大型建筑将占全球一半,而现代大型建筑的主流是智能化大厦,因此智能化大厦的弱电系统研究及实施,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将现代大厦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并保有今后进一步的扩展性。

2、智能化建筑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和尚待完善之处。首先,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水平低。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导致有些工程无法如期完成,从而拖延了建筑整体的完成,难以保证效率;另外,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电子产品的质量较差,故障率很高,而国外进口产品价格偏高,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使智能建筑并不为一些业主青睐。其次,我国智能化发展十分迅速。从1990年开始,智能化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中,我国的智能建筑已经大有普及之势,实际应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需求量明显增大。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对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方便快捷的办公场所以及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的需求都将智能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五位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也将为智能建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

1、建筑智能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智能化工程在今年来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发展历程短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智能化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系统规划理念。由于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系统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因此,常常片面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承包单位对以需求为主导规划理念的缺乏,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造成经常是外行管内行,最后导致仅仅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进而使整个工程的有效性降低。第二,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设计者的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工程建设要求不相互匹配,设计人员不熟悉当期主流产品的技术性能、技术要求,进而造成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设计院的规划出现不一致现象,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

2、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促进智能化行业健康发展

首先,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行业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技术水平过硬的专业科研人员,在技术开发,科研设计等方面深入探讨,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组织更多由多方参与的研讨会,听取包括建筑商,施工单位,业主,集成商等众多意见,共同磋商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出现的问题。建立行业专项研究基金和奖励基金,不断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其次,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为用户做出详细的系统规划书,并在详细设计阶段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设计和职责问题,合理安排布置,统筹兼顾,有的放矢。在具体实施中,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再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控制工序活动质量,检查工序活动的结果,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施工检查与验收过程。抓好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做到施工有序进行。加强后期服务维修工作的力度,对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采用竞争上,对技术不过关人员进行淘汰,为智能建筑赢得良好的口碑。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非常迅速,与此相关的施工管理技术也日渐提高。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对生活的智能化、居住环境的便利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智能化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施工项目,与智能化电气相关的装置、设备等的建设工程管理都属于此类。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关系着整个建筑是否能正常完工使用。随着高科技逐渐引入建筑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在其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智能化管理技术是将GPS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集中一体应用的高科技综合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引用,不仅可以减少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中的人力成本,而且这种技术也显著提高了操作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工程所需的周期,并且也便于工程完工后对其进行监督检测。

参考文献

[1]杨东辉.关于建筑电气和建筑智能化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170-171.

篇9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应用

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指的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使建筑的功能朝着多样化发展。因而,充分发挥建筑的投资效益,使整个建筑行业健康有效的朝着智能化发展是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中工程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对项目进程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使整个建筑项目顺利完成。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管理有三个特点:目标明确、责任明确、管理复杂。

1.1目标明确

建筑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目的,不论是对工期还是成本都有严格的要求。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工程管理技术的合理应用,使建设项目在各种约束条件下顺利完成。

1.2责任明确

项目管理中责任明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承发包责任明确。建筑工程都会签订严谨的承发包合同,在合同中对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分工,并且,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双方可以互相监督;第二方面,在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组的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明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组内要根据目标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从而达到对整个项目的控制,使项目顺利实施。

1.3管理过程复杂

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管理工作。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第一方面,工程管理工作持续时间长。工程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第二方面,管理的内容复杂。工程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了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很多方面;第三方面,管理技术的复杂性。工程管理涉及到的管理技术不仅包括管理方面,还包括设计和施工方面;第四方面,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建设工程项目都是独特的,不能批量生产,因此,不同项目的制约条件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条件的多变性和制约性也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现状

2.1智能化建筑的概念

国家相关部门对智能化建筑做出了这样的定义:智能化建筑是指以传统的建筑物为平台,融合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从而实现建筑的结构、服务、系统、管理等一体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实现建筑的智能化不仅涉及到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还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技术。在我国,智能化建筑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2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起步晚,因此现阶段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第一方面,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短缺。智能化建筑对相应的系统智能化设备的要求较高,但是我国相应的技术水平存在缺陷,这就导致建筑不能如期完成或者不能保质完成;第二方面,我国的电子产品质量不符合建筑的要求。智能化建筑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但是我国的相关电子产品生产商生产的相关产品的质量存在缺陷在使用中很容易发生故障而外国的电子商品虽然质量可以保证但是成本较高,因而大多数承包商还是选择国内电子产品;第三方面,人们对智能化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说压力可以带来动力,但是同时也为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的建筑智能化从1990年开始,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这些年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的实际应用水平已经越来越高。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虽然我国的智能建筑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第四方面,环境条件的制约。智能化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工艺更为复杂,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现阶段我国的是环境问题一票否决制,如果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就不能继续施工。因此,这就对建筑的施工过程有更高的要求。

3、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和解决方案

3.1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相应的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工程管理工作缺少系统规划。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承包商和发包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发包人对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发包人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和我国现阶段的施工水平的了解不够充分,因而在施工中经常提出片面不切实际的要求。现场的管理人员中技术人员的比例少并且技术水平也不高,因此不能对此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往往会造成整个工程的效率降低;第二方面,设计单位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现实脱节。在实际的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沟通不及时经常会出现建筑设计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智能建筑的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在这两部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建筑设计的设计者的知识储备不足,对施工工艺的了解不充分,因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设计;第二方面,系统集成设计者对主要的电子产品的选择过程有缺陷。系统集成人员在选择主要的电子产品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因而不能准确把握产品的性能;第二,回扣问题。建筑中需要的电子产品的总量很大,因而很多厂商为了利益会和系统集成设计人员勾结在一起抬高商品价格或者以次充好。这些都会对建筑智能化带来不良影响;第三方面,建筑设计和集成设计不一致。建筑设计者和集成设计者之间沟通不及时,这样就会导致两者的设计存在交叉冲突的地方,不利于施工。

3.2解决方法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就要加强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技术,促进智能化行业的发展。

首先,培养高素质人才。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因此,加强工程管理水平就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这些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可以在设计施工阶段组织各方代表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有效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其次,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分配。根据不同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工。不同的人员负责工程的不同阶段,这样就可以做到对整个项目的有效监管。首先,针对建筑设计和集成设计中的矛盾和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及时纠正并进行优化设计。之后,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监督与控制,使整个项目有序展开。最后,通过了解产品市场情况和建筑性能需求,对需要的产品的成本和质量进行有效监管,从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4、结语

智能化建筑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建筑智能化也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智能化建筑的社会认可度,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建筑智能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国.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2,5(2)12-13

篇10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问题;策略

1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高科技智能化建筑,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但是,我国当前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艺依然处在比较低级的水平,在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等多方面,都会处于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初级阶段,我国当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许多领域出现技术空白,许多核心技术必须倚靠国外进口,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许多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缺乏经验,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计划施工方案,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建筑管理机制,因此,我国当前的智能化建筑的技能和经验,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筑智能化是一种范围很广的问题,而我国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人员都只能掌握本门专业知识,掌握全面建筑知识的技术人员非常少,难以为建筑智能化理论基础进行整合开发,这也使得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发展缓慢,当前,很有必要从智能化建筑施工领域和建筑智能化经营领域谨慎深入分析研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智能化建筑施工监管机制,总结出有价值的智能化建筑理论,积累宝贵的智能化建筑实践经验。

1.2 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独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均己开始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但是,在智能化建筑领域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与智能化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建立完善,这导致智能化建筑领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无法可依,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技艺尚不完备,这使得许多智能化专业技术,必须依靠国外引进,这些不利因素都导致了我们国家的智能化建筑领域的施工管理水平远远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筑智能化严重依赖各领域技术的整合开发,因此对全能型人才需求迫切,但是我国诸多领域的建筑专业人才,具备高水平、{素质的全能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智能化建筑水平的提高。

1.3 同行业缺乏有效竞争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公司众多,但这些公司彼此之间却缺乏经验交流平台和人才交流机制,这些公司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理竞争,优胜劣汰的局面,这使得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众多公司,业绩乏善可陈,水平良莠不齐,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我国对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环境的要求较{,这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挑战,由于许多智能化建筑企业缺乏实践经验,对施工管理的流程尚不熟悉,在管理方面效率低下,许多施工团队正是由于施工管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管理方面的失误与偏差,才导致了工程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导致工程迟迟不能竣工,这些现象在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广泛存在,也为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调整和提高增添了负面效应。

2 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的完善策略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许多方面尚不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制定也不能完全适应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要求,要在对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进行充分调查研宄之后,大力推进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法律形式保障智能化建筑领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由政府启动行政资源,对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施工管理水平进行充分调搜芯浚组织各类社科机构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与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将这些交流意见总结成文字的形式加以保存和推广,为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要加大气量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专业技术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以法律形式保障这些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涉及到智能化建筑的硬件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执行管理,保证智能化建筑的重要部位安全可靠,还要规范智能化建筑性能考核和建筑质量考核的标准,以法律形式统一规范,促进业内交流沟通、人才流通和资源整合,要保证建筑内部各功能的有效发挥,确保建筑设施齐备,在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评估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智能化建筑的性能和功效进行准确测量,既保证了施工方利益,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2.2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智能化建筑是对建筑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对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智能化建筑领域覆盖面广,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由于智能化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量大,工作专业化水平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对智能化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为确保客户满意程度,必须进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清客户的需求,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严格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对建筑的各项性能认真考察,当前,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人才匮乏,这既需要充分重视并帮扶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培养智能化建筑领域全能型人才。

2.3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吸纳人才

由于当前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一旦某些专业技术人才离职,将对正在进行的智能化建筑施工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智能化建筑团队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要制定科学的经济激励制度,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本工作的高度热情,避免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和工程竣工日期拖延,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施工团队对已经形成成熟理论的施工方案,要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以法律形式确保施工方案设计者的合法权益,在征得设计师同意的基础上,将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整合互补,以期形成本公司独有的设计性优势。

3 结束语

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在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正确认识其不足,相关人员积极寻求创新,提出提升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帮助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建筑行业健康、迅速的发展,顺应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展望[J].电能效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