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生产事故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生产事故法律法规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及市、县党代会精神,深化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六五”普法教育,宣传好《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工作措施,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我局安全生产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结合工作,加强宣传

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是一项落在实处、防止各种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责任工作,也是一项面向群众宣传的工作。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特点,利用“六五”普法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好《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宣传,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传:

1、机关要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百日安全生产”等活动,在县城街心花园开展宣传教育,散发编印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法律咨询。同时,还要利用电子显示屏,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利用法律“六进”活动,把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送到农村、送到机关、送到企业、送到学校、送到社区、让更多的人都能增强安全意识。

3、要利用个案在群众中、学生中开展好法律宣传教育,做到以案说法,以案育人,各司法所干警在学校为学生上法制课时,一定要把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作为法制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都能做到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篇2

本文从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人作为有思维的生物,其思想意识决定行为。在众多安全生产事故中,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占有很大比重。据有关事故案例统计,80%以上事故的发生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在不安全行为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大多是一些不安全的思想意识。对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使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隐患,以及在平常的事故中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损害。

2.2生产的安全设施不完善和技术力量薄弱

生产中,完善的安全设施是保障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但大部分矿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恶劣,对安全设施和开采技术的要求都较高,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此外,已进入深部探矿作业的企业,大多效益不好,缺乏资金和技术,最终导致矿山开采的安全设备落后以及安全设施不到位,这无疑是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以至于造成冒顶片帮、物体打击、坍塌等事故。以2010年非煤矿山死亡事故按照事故为例,冒顶片帮、物体打击、坍塌、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6类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8.6%。

2.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矿山安全生产的《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现在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要求,并且本身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体系,造成原有的一些法律条款与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存在一定的冲突。此外,一些矿山安全技术标准和程序也迫切需要修订和补充,行业部门内部规定现有的安全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明显滞后,已跟不上现代矿山企业管理的要求。

2.4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不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也是造成矿山安全生产被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来说,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难解地方保护瓶颈,使得安全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另一方面,安全监管队伍力量比较薄弱,安全监管力度不够,缺失责任心,同时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监管工作中没有标准化,造成一定的管理难度,以及安全生产缺乏长效持久的保障机制。

3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做好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

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新的劳动保护技术和管理方法,尽快地与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现代安全管理是以全面安全管理为主体,运用近代科学中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加以利用,以期达到系统化、数量化、信息化的管理。在实际矿山生产过程中,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首先是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对工作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增强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有效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事故的发生;其次,加大矿山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对设备及安全设施的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检查,严格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此外,应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法、通风措施等,对采空区、尾矿库进行严密的安全监管,技术管理上也按规范制定并实施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生产控制分析化验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法,减少或避免在矿山作业过程中的事故。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指导,切实做好以人为本,有效地防止发生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保证矿山可持续发展。

3.2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监管体系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也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增加,根据国家安监局统计,在2002~2010年间,就煤矿安全生产而言,先后就有6部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并制定部门规章近30部、陆续制定修订煤矿安全标准和行业标准400余项,对于非煤矿山相对较少,也有一些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这些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一些缺陷,但还是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不断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立法工作,根据矿山企业的不同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矿山安全法规体系,应通过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立法制度,形成健全和完善的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规程体系。健全和完善提高安全监管体系,首先对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安监部门将直接按照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监管执法,不受地方政府的干涉;其次,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和加大安全监管力度,适当增加安全监管人员,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使其认识安全隐患的危险性,建立和完善矿山安全评价系统,从危险因素、安全评价指标及权重、安全评价结构模型、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出发,以掌握矿山矿井系统的安全状态,为矿山安全管理体系的整改提供依据,对矿山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使事故防范于未然。另外,可通过网络建设,使安监部门随时可以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减少了安监人员的工作量,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安全监管长效保障机制。在实际中,对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监管的客观需要出发,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改革,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3.3对矿山实施信息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矿山实行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趋势,各种高新技术将逐步地运用在矿山生产中。例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高新技术,它是以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结合实时计算机图像生成、数据库、人工智能和物理模拟等手段可以构造出逼真的矿山工程三维空间环境,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参与其间的活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矿山生产环境的风险评价、进行事故调查、进行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的研究等,用智能化的计算机代替人来工作,减少实际工作人员检测的安全性,增加监测的时效性,以便于及时做出应对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必将成为矿业的安全管理、危险性评价、人员培训及指导妥善处理灾变情况的有效手段。

4结语

篇3

实行“党政同责”,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第一要务的首要位置,纳入党组、行政的总体目标,纳入党建工作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同落实。实行“一岗双责”,就是要求相关股(站)室干部职工按岗位职责对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责。各级负责人要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确立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以属地监管为主”、坚持“三个必须”就是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即“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和事权相一致的要求,认真履行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抓好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区水务局党组、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全区水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负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各股(站)室负责人是本股(站)室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股(站)室业务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一)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

一是负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水务系统的贯彻落实;组织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督促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与分管领导和各股(站)室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并严格考核奖惩。二是组织制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工作与水务系统的业务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检查考核;经常了解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及时研究解决水务系统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明确水务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并保障工作开展。三是每月至少主持召开1次本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贯彻上级有关要求,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工作任务,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记录)。四是组织并参加水务系统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汛期不少于2次。五是领导水务系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制定整治措施,限期整改。六是建立健全水务系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按照规定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协调救援及善后等相关工作。

(二)区水务局各分管领导主要职责。

一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与所分管股(站)室及下属股(站)室职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分管范围内的业务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检查考核。二是督促分管业务股室认真履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督促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参加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建立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制度、巡查制度、督办制度。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汛期不少于2次。四是水务系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按照规定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救援及善后等相关工作。

(三)局属各股(站)室负责人主要职责。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在本股(站)室及所监管单位的贯彻落实。二是组织落实下达的安全生产专项目标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本股(站)室业务范围及所监管单位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三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建立台帐,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督促制定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并加以落实,每月28日前将当月安全检查台帐、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报局安办。每月开展日常安全检查不少于2次,汛期不少于3次。四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与股(站)室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明确安全生产工作岗位职责,定人定岗,建立每人安全生产工作档案,切实强化工作职责。五是本股(站)室所监管单位及区域发生安全事故时,按规定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事故抢险救援和相关善后工作。

(四)各股(站)室人员主要职责。

一是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本局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二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专项目标任务、按职能职责和岗位职能切实履

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三、强化应急管理

各级负责人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在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按照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做好应急救援组织领导工作。

(一)发生一般事故,事故发生相关股(站)室负责人和区水务局分管业务的领导要及时赶赴事故现场。

(二)发生重特大事故、较大事故和性质特别恶劣、社会影响特别大的一般事故,事故发生相关股(站)室负责人和区水务局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要及时赶赴事故现场。

(三)同一项工作涉及多个股(站)室的,由该项工作牵头股(站)室对应的分管领导赶赴事故现场。特殊情况按区水务局主要领导批示办理。

(四)相关领导及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后,按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组织领导,全力配合做好伤员抢救和事故善后工作。

(五)事故发生地的乡镇及相关股(站)室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四、严格考核,强化监督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奖惩制度。

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在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以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有关负责人忽视安全生产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或者不及时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的,按省、市、区有关规定,取消当年的评先、评优资格。

(二)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警示通报和诫勉约谈制度。

各股(站)室负责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存在不具体、不落实、不负责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岗位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分别给予警示通报、诫勉约谈等处理。被警示通报或诫勉约谈后未按照要求整改,问题依然突出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因未按要求整改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依纪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4

有人说:安全生产毫无规律可循,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而安全生产工作比较难做,难就难在不知道事故会何时何地发生,发生的方式如何,其影响和后果难以预料。因为我们斗争的对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安全大检查,做到“别人生病(事故),我要吃药(预防)”,或者置身于事故后的查找分析原因、进行事故通报、深入责任追究、做好举一反三等等。其实这些反映的只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部分内容,也是对安全生产的一种不完全认识。其实,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和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安全生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求急、求快。无论是开展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还是各种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大检查,做好举一反三工作,这固然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要求之一,但却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部内容。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理清整体思路,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工作方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安全生产事故之间似乎看上去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单个事故的发生极具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是若突破微观的局限性,跳出事故本身,从宏观领域进行思考,则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着某种数理统计规律。这种规律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自始至终在主导着我们的全部安全生产工作。一、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总是呈“浴盆曲线”分布所谓的“浴盆曲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或者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两头高(陡),中间低(平)”的分布特点,反映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这种表现形式总体相同,具体形状略有差异。由于这种概率分布形状如侧视的“浴盆”,故称“浴盆曲线”。安全生产的规律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事故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但是无论从政府宏观安全管理还是从企业微观安全层面上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布总是呈“浴盆曲线”,这数理统计规律已经有专家提出。其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是若干企业的数理叠加(不是简单相加),因此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处。如果能从数理统计的观点,用“浴盆曲线”这一来描述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分析和解释安全生产中的各种现象,应当更为确切。按照“浴盆曲线”的有关表述,就是说在某地或者某企业,从其设计投产初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理论值较大,即事故存在间隔短、次数高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法律法规、安全规程、操作培训、防范措施、人员教育等工作逐项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这段时间就是“浴盆曲线”的前期——曲线的下降沿。到了“浴盆曲线”的“盆底”平坦阶段,由于相应的安全设施已经运转良好、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得到制定和完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同时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后,人和设备已经渡过磨合期,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已经得到有效掌握和控制,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并将在此后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平稳的态势。其间即使发生了事故,姑且抛开事故伤亡大小,从宏观上讲不具有普遍性,只能看作是偶然因素和个案而已。当时间进入到“盆底”的某个转折点,由于设施设备等逐步进入故障多发期,设备故障率的增加导致安全风险增加,于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这阶段就是“浴盆曲线”的后期——曲线的上升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浴盆曲线”基本上反映了安全生产的全部过程,具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宏观和微观表现形式大同小异而已。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是一种数理统计值,是一种概率分布,并不是说理论值越大,就一定会发生事故,理论值越小事故就一定不可能发生。二、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既然安全生产在宏观和微观上共同存在着数理统计的某个特点,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应紧紧围绕其中心主线来开展,否则我们只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面对忙乱无序的工作,陷入矛盾和压力之中。(一)健全安全法规,完善安全规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从理论上讲,项目建设初期,安全生产便处于“浴盆曲线”的前期——下降沿。为了能够有效扼制事故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相关安全规程或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政府的管理职责就是加紧制定和完善不同行业间的安全规程,修订出台国家的行业安全强制标准,并对企业的贯彻落实情况加以检查督促。这样才能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建设初期及其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和不安全因素,使得我们一开始就能够加强对事故和风险的防范。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行业之间交叉发展、交替发展、跨越发展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原有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者规范是在体制改革前,由当时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在特定的时期发挥了特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与现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存在相对滞后和缺乏监督等等,需要进一步加以修订和完善。同时,由某一部门承担起大量的原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安全监管职责,显然存在着不熟悉(机构人员新,规程或者规范种类多、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或者力量不够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部分企业接受监督管理不够,甚至存在监管真空,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又难以整改等。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企业执行国家相关安全规程或者规范不彻底、心存侥幸造成的。《安全生产法》是一部大法,是一个总的框架体系,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通过执行具体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加以体现。企业违反了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轻则可能引发伤害事件,重则发生死亡事故。因此依法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并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是有效压降事故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与安全生产“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所要求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高度一致的。事实上,经过多年深入人心的宣传,消防安全已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人们都知道,消防审查和验收是需要通过的第一道安全关口,没有消防的安全审查和验收,是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但这反应的仅仅是安全生产“三同时”的一部分内容。在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几乎很少有单位或者个人(除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会到相关监管部门履行办理“三同时”手续。原因比较复杂,一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举可以节省资金和降低成本;第二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不知道该找谁办理“三同时”手续(原主管部门撤消了),监督管理部门宣传不够;第三种可能是建设单位认为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三同时”手续已经事实履行完毕;第四种可能是国家只规

定了部分行业的“三同时”管理,企业认为其他领域没有进行报送备案的必要;第五种可能是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忙于发证项目的安全管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其他的“三同时”工作;第六种可能是面对巨大的责任压力,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在技术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开展“三同时”工作十分慎重。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做好“三同时”工作,牢牢把好安全入口关,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大量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不论行业如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一旦失控,事故必然出现上升。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是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控制和压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行业安全规程规范,不断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企业一日”活动,熟悉行业安全管理规程,了解安全生产状况。企业间的安全“三同时”内容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我们要逐步建立各类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由日常安全检查向系统安全管理过渡。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企业是否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其在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上,不能内外有别,特别是在开展安全“三同时”上,应当一视同仁,依法接受监督。综上所述,当安全生产处于“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三同时”工作是应对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理所当然成为这段时期的主要工作。无论是监督管理部门还是被管理的企业,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二)加强安全检查,积极开展反违章活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企业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表明已经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安全生产也处于“浴盆曲线”的“盆底”阶段,并将在此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由于各种危险注意事项得到有效重视,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建立,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这段时间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以围绕管理软件建设为主,即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全员“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培训高层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突出开展反违章(包括习惯性违章)活动,全面构建安全生产文化,增强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等等。在这段时间,人的思想容易麻痹。时间一长,各种违章现象,特别是习惯性违章容易被忽视,偶然因素和个案因素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墨菲定律对这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已经作了充分描述,即单个(次)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其重复次数越高,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总概率势必越大。因此,“浴盆曲线”盆底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围绕容易麻痹忽视的偶发因素和个案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并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各地对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比较重视,每当事故发生,均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事故,开展通报,举一反三。但是不少地区把全部监管精力都放在查找偶发原因上,并且一有事故发生便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大动干戈,动不动就开展安全大检查,甚至不惜走极端路线,显然并不可取。因为这其间所发生的事故,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理论上讲都是偶然因素和个发案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要学会判断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事故发生的脉络,分清事故的主次,合理分配自己的监管精力,这样才不会由于个案事故而影响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三)强制设备淘汰,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认真把好安全出口关。进入“浴盆曲线”后期——上升沿,主要设备等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年限,设施老化使得企业总的安全风险增加,造成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强制进行设备淘汰报废,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手段。虽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这主要是投产初期的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但是对使用期满的设备或设施(继续使用有可能发生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强制进行淘汰报废则规定含糊。因此,除了少数行业(如汽车设置强制报废年限、特种设备设置强制年检报废标准),其他能够坚持执行此项规定的,可以说屈指可数。分析原因,一是强制淘汰报废的执行期限和标准实际操作难,面对不同的设备,其安全期限和淘汰期限难以判断;二是强制淘汰报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企业存有侥幸心理,不愿意再投入进行设备改造;三是强制淘汰报废的监督实施主体过多或者不明确;四是少数地方认为强制淘汰措施会增加企业负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利,从而影响当地的政绩;五是相关监管部门认识不够充分,认为淘汰报废不安全设施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由此发生安全事故理反正要依法予以严惩,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六是相关部门基础工作准备不足,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只能听之任之,凡此种种。大量的事实表明,安全出口关引发的事故比例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安全入口。只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出入口的管理,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因此,强制淘汰报废不安全或者已经使用期满的设施、查找整改设备安全隐患,是加强安监管、把好安全出口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通常不会主动申报已经服役期满的设备,这就需要我们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强制淘汰报废并不等于可以不问青红皂白、不讲原则、不进行调查研究,就一刀切地要求企业实施关闭。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们千万不能只注重把好安全进口关、只注重《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而忽视加强安全出口关的管理。认真做好强制淘汰报废和隐患整改工作,我们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一是尽可能完善国家强制报废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便于操作;二是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管理平台,从事并积累大量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及时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掌握企业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多层次、全方位、动态地对企业加强安全监管;三是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四是建议制定强制淘汰报废法规,全面推行主要安全设施备案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目前安全生产出口关形同虚设、无人把守的格局,有效做到控制和压降事故。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次又一次的事故通报和不断举一反三的被动安全检查来实现控制压降事故的根本目的。控制和防范事故,必须学会在预防上下功夫,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唱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透过大量的典型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安全生产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要高度重视监督管理的全部过程和环节,科学界定监管目标,合理分配监管力量。事实证明,安全生产采取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早晚要走入死胡同。我们只有以党的正确路线为指导,积极探索安全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工作主线,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工作,用法制的手段、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基础性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加强监督管理,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苏州市安监局刘玉马地址:苏州市三香路998号邮编:215008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有人说:安全生产毫无规律可循,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而安全生产工作比较难做,难就难在不知道事

故会何时何地发生,发生的方式如何,其影响和后果难以预料。因为我们斗争的对象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安全大检查,做到“别人生病(事故),我要吃药(预防)”,或者置身于事故后的查找分析原因、进行事故通报、深入责任追究、做好举一反三等等。其实这些反映的只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部分内容,也是对安全生产的一种不完全认识。其实,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大量的基础工作和科学的方法作支撑。安全生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求急、求快。无论是开展日常安全生产检查还是各种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大检查,做好举一反三工作,这固然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要求之一,但却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部内容。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理清整体思路,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准工作方法,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安全生产事故之间似乎看上去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单个事故的发生极具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是若突破微观的局限性,跳出事故本身,从宏观领域进行思考,则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着某种数理统计规律。这种规律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自始至终在主导着我们的全部安全生产工作。一、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总是呈“浴盆曲线”分布所谓的“浴盆曲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故障或者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两头高(陡),中间低(平)”的分布特点,反映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这种表现形式总体相同,具体形状略有差异。由于这种概率分布形状如侧视的“浴盆”,故称“浴盆曲线”。安全生产的规律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事故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但是无论从政府宏观安全管理还是从企业微观安全层面上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布总是呈“浴盆曲线”,这数理统计规律已经有专家提出。其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是若干企业的数理叠加(不是简单相加),因此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处。如果能从数理统计的观点,用“浴盆曲线”这一来描述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分析和解释安全生产中的各种现象,应当更为确切。按照“浴盆曲线”的有关表述,就是说在某地或者某企业,从其设计投产初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理论值较大,即事故存在间隔短、次数高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法律法规、安全规程、操作培训、防范措施、人员教育等工作逐项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这段时间就是“浴盆曲线”的前期——曲线的下降沿。到了“浴盆曲线”的“盆底”平坦阶段,由于相应的安全设施已经运转良好、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得到制定和完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同时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后,人和设备已经渡过磨合期,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已经得到有效掌握和控制,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并将在此后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平稳的态势。其间即使发生了事故,姑且抛开事故伤亡大小,从宏观上讲不具有普遍性,只能看作是偶然因素和个案而已。当时间进入到“盆底”的某个转折点,由于设施设备等逐步进入故障多发期,设备故障率的增加导致安全风险增加,于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这阶段就是“浴盆曲线”的后期——曲线的上升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浴盆曲线”基本上反映了安全生产的全部过程,具体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其宏观和微观表现形式大同小异而已。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是一种数理统计值,是一种概率分布,并不是说理论值越大,就一定会发生事故,理论值越小事故就一定不可能发生。二、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既然安全生产在宏观和微观上共同存在着数理统计的某个特点,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应紧紧围绕其中心主线来开展,否则我们只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面对忙乱无序的工作,陷入矛盾和压力之中。(一)健全安全法规,完善安全规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从理论上讲,项目建设初期,安全生产便处于“浴盆曲线”的前期——下降沿。为了能够有效扼制事故的发生,企业就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执行相关安全规程或规范,加强内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政府的管理职责就是加紧制定和完善不同行业间的安全规程,修订出台国家的行业安全强制标准,并对企业的贯彻落实情况加以检查督促。这样才能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建设初期及其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和不安全因素,使得我们一开始就能够加强对事故和风险的防范。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行业之间交叉发展、交替发展、跨越发展已经比较普遍。一些原有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者规范是在体制改革前,由当时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在特定的时期发挥了特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与现行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存在相对滞后和缺乏监督等等,需要进一步加以修订和完善。同时,由某一部门承担起大量的原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安全监管职责,显然存在着不熟悉(机构人员新,规程或者规范种类多、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或者力量不够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部分企业接受监督管理不够,甚至存在监管真空,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又难以整改等。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企业执行国家相关安全规程或者规范不彻底、心存侥幸造成的。《安全生产法》是一部大法,是一个总的框架体系,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通过执行具体的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加以体现。企业违反了行业安全规程或规范,轻则可能引发伤害事件,重则发生死亡事故。因此依法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并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是有效压降事故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与安全生产“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所要求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高度一致的。事实上,经过多年深入人心的宣传,消防安全已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人们都知道,消防审查和验收是需要通过的第一道安全关口,没有消防的安全审查和验收,是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但这反应的仅仅是安全生产“三同时”的一部分内容。在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几乎很少有单位或者个人(除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会到相关监管部门履行办理“三同时”手续。原因比较复杂,一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从经济利益出发,认为此举可以节省资金和降低成本;第二种可能是建设单位不知道该找谁办理“三同时”手续(原主管部门撤消了),监督管理部门宣传不够;第三种可能是建设单位认为消防安全审查和验收手续通过后,“三同时”手续已经事实履行完毕;第四种可能是国家只规定了部分行业的“三同时”管理,企业认为其他领域没有进行报送备案的必要;第五种可能是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忙于发证项目的安全管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其他的“三同时”工作;第六种可能是面对巨大的责任压力,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在技术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开展“三同时”工作十分慎重。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做好“三同时”工作,牢牢把好安全入口关,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大量的事故教训告诉我们,不论行业如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一旦失控,事故必然出现上升。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是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控制和压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行业安全规程规范,不断深入企业一线,通过“企业一日”活动,熟悉行业安全管理规程,了解安全生产状况。企业间的安全“三同时”内容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我们要逐步建立各类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由日常安全检查向系统安全管理过渡。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企业是否需要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其在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上,不能内外有别,特别是在开展安全“三同时”上,应当一视同仁,依法接受监督。综上所述,当安全生产处于“浴盆曲线”前期——下降沿,“三同时”工作是应对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理所当然成为这段时期的主要工作。无论是监督管理部门还是被管理的企业,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二)加强安全检查,积极开展反违章活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企业经过试运行、试生产阶段,表明已经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安全生产也处于“浴盆曲线”的“盆底”阶段,并将在此后的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由于各种危险注意事项得到有效重视,岗位安全规程已经建立,因而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这段时间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以围绕管理软件建设为主,即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全员“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培训高层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突出开展反违章(包括习惯性违章)活动,全面构建安全生产文化,增强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等等。在这段时间,人的思想容易麻痹。时间一长,各种违章现象,特别是习惯性违章容易被忽视,偶然因素和个案因素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墨菲定律对这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已经作了充分描述,即单个(次)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其重复次数越高,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总概率势必越大。因此,“浴 盆曲线”盆底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围绕容易麻痹忽视的偶发因素和个案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并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各地对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比较重视,每当事故发生,均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事故,开展通报,举一反三。但是不少地区把全部监管精力都放在查找偶发原因上,并且一有事故发生便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大动干戈,动不动就开展安全大检查,甚至不惜走极端路线,显然并不可取。因为这其间所发生的事故,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理论上讲都是偶然因素和个发案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要学会判断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事故发生的脉络,分清事故的主次,合理分配自己的监管精力,这样才不会由于个案事故而影响整体工作的全面开展。(三)强制设备淘汰,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认真把好安全出口关。进入“浴盆曲线”后期——上升沿,主要设备等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年限,设施老化使得企业总的安全风险增加,造成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事故再次进入高发期。强制进行设备淘汰报废,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督办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手段。虽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这主要是投产初期的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但是对使用期满的设备或设施(继续使用有可能发生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强制进行淘汰报废则规定含糊。因此,除了少数行业(如汽车设置强制报废年限、特种设备设置强制年检报废标准),其他能够坚持执行此项规定的,可以说屈指可数。分析原因,一是强制淘汰报废的执行期限和标准实际操作难,面对不同的设备,其安全期限和淘汰期限难以判断;二是强制淘汰报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企业存有侥幸心理,不愿意再投入进行设备改造;三是强制淘汰报废的监督实施主体过多或者不明确;四是少数地方认为强制淘汰措施会增加企业负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利,从而影响当地的政绩;五是相关监管部门认识不够充分,认为淘汰报废不安全设施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由此发生安全事故理反正要依法予以严惩,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六是相关部门基础工作准备不足,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只能听之任之,凡此种种。大量的事实表明,安全出口关引发的事故比例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安全入口。只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出入口的管理,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因此,强制淘汰报废不安全或者已经使用期满的设施、查找整改设备安全隐患,是加强安监管、把好安全出口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通常不会主动申报已经服役期满的设备,这就需要我们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强制淘汰报废并不等于可以不问青红皂白、不讲原则、不进行调查研究,就一刀切地要求企业实施关闭。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们千万不能只注重把好安全进口关、只注重《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而忽视加强安全出口关的管理。认真做好强制淘汰报废和隐患整改工作,我们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一是尽可能完善国家强制报废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便于操作;二是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管理平台,从事并积累大量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及时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掌握企业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多层次、全方位、动态地对企业加强安全监管;三是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四是建议制定强制淘汰报废法规,全面推行主要安全设施备案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目前安全生产出口关形同虚设、无人把守的格局,有效做到控制和压降事故。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次又一次的事故通报和不断举一反三的被动安全检查来实现控制压降事故的根本目的。控制和防范事故,必须学会在预防上下功夫,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唱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透过大量的典型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安全生产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工作,要高度重视监督管理的全部过程和环节,科学界定监管目标,合理分配监管力量。事实证明,安全生产采取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早晚要走入死胡同。我们只有以党的正确路线为指导,积极探索安全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的工作主线,不断总积极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线

篇5

1.1违章驾驶、操作现象严重

随着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导致各类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大量存在。买车不挂牌、开车不办证的“黑车非驾”现象屡禁不绝;违章载人、客货混装现象相当普遍;不遵守交通法规、违章驾驶、随意行驶,频频导致事故发生。不按照使用要求随意操作、违章使用农业机械,造成大量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1.2驾驶、操作人员技术能力偏低

由于很多驾驶操作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农业机械的如何使用都是通过使用者之间口口相传,或者自行摸索、“自学成才”,很多驾驶操作人员只会使用,而不懂如何对农业机械进行有效、良好的保养,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技术、经济和安全性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一旦遇到机械故障或紧急情况,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容易酿成安全事故。

1.3农业机械质量参差不齐

近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农村拥有广泛的消费市场。不容忽视的是,各类农业机械的大量生产,造成生产厂家多、种类多、品牌多,也使得产品质量鱼龙混杂。无论是主机还是配件,经常发现假冒伪劣产品,侵害了广大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并经常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2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农机监理部门作为农机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是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责,要以对人民群众认真负责的态度抓实、抓好。

2.1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

农业机械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很大程度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认为农业机械速度慢、可操作性强,不易发生生产事故,而形成安全意识淡薄。因此,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农机监理部门要组织宣传队伍,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机生产一线开展宣传教育。要通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送安全下乡”、建设农机安全村等活动,多层次、多方位地向农民和驾驶操作人员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宣传违规操作、无证驾驶、无牌上路的危害性,使广大农民群众从思想上受感触、受震动,扩大教育面,让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重视安全生产,切实绷紧安全这根弦。同时,通过营造农机安全生产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重视、全民参与的良好环境,以达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2.2抓好源头治理,根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

农机监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要组织人员上门服务,逐村、逐户做好农机保有量的排查摸底工作,详细登记造册。帮助无牌、无证车辆办理登记入户手续,督促未参加年度检验车辆参加年检,使“黑车”无“藏身之地”,报废车无法上路。要加强“田检”,对检查发现的违章行为,及早纠正,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彻底根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

2.3加强市场管理,确保农机产品质量

农机监理部门要协调农机管理、农技推广等部门,履行好农机法规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农机市场管理及农机产品质量检查,使鉴定、培训、修理和推广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同时,要密切与公安、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的配合,加强对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市场产品及从业人员加强监管、搞好服务,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坚决打击。农机监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拖拉机进行初检入户和例行年度检验,对未达到安全标准的拖拉机不予登记入户,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并责令其限期修复,对严重老化或难以修复的拖拉机要强制报废。

2.4实施技能培训,全面提高驾驶员素质

篇6

【关键词】核特色;安全工程;安全法律法规;教学改革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安全法规》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的基础知识,了解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安全生产执法的原则;熟悉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掌握安全生产主要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安全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来解决安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南华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自2004年创办以来,建设过程中一直以“核”为特色,培养熟悉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相关知识,具备安全工程扎实专业知识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1],主要为核工业企业及核电建设企业等输送人才。《安全法规》课程既涉及法理学的知识,又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较强的工程应用性等特点。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按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以学生毕业能力达成为核心任务,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

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精心组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设核特色教学内容模块。课程教学要达到培养目标要求,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科学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目前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采用的《安全法规》课程教材《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2011版)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教材,其中部分内容已经陈旧,部分法律、法规和标准是需要更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利用好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更新。该教材教学信息量大,且与《安全管理学》《职业卫生与防护》《建筑安全工程》等课程教材存在内容交叉和重复。全书共七章内容,而教学课时有限(24学时),因此必须依据专业的培养计划和目标科学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并通过系室教研活动与相关课程进行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同时结合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加以补充完善。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等;第二章《安全生产法》,主要介绍安全生产法立法的必要性、立法的宗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意义、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框架以及重要条款内容等;第三章安全生产单行法律,主要介绍《矿山安全法》和《消防法》;第四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重点介绍《刑法》中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责任以及《职业病防治法》;第五章安全生产相关行政法规,主要介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六章安全生产相关部门规章和第七章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以及第一至第五章未在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在介绍完上述内容后,根据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增设核特色教学内容模块,即增加一章内容:第八章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主要核能源国家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现行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发展历程、国家核安全局历史沿革和职责;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架、范围;我国目前有关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导则以及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依据的主要法律和法规;核安全国际公约及有关文件;核与辐射安全有关的重要国际组织等,重点介绍《核安全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二)精选事故案例,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能见分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在人们生产、生活及生存的空间领域中,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内容。大量的事故案例统计分析表明:事故原因大多都是“三违”所引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去做。《安全法规》课堂理论教学都是单纯的法律条文,如单纯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易产生疲劳心理,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中如果把法律条文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则学生对法律条文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是在该课程教学中采用的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先由主讲教师讲授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款,然后通过精选国内外典型案例,并以课堂讨论的形式来展开,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选择案例时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价值性,可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网站上通报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这样学生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如介绍《安全生产法》时,对一些重要条款则结合具体案例来学习,并配以适量课堂练习题,由学生讨论后回答,边学习边消化,加深了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较好;介绍《消防法》时,精选《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案例[2],运用安全管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对照《安全生产法》《消防法》指出违法之处,即分析讨论各方责任主体,包括事故直接责任方瑞海公司、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如安全评价公司等,具体违反了《安全生产法》和《消防法》哪些条款?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介绍《职业病防治法》时,通过精选国内典型尘肺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如“张海超开胸验肺尘肺事件”、“深圳尘肺门事件”等,让学生依据安全管理学的知识来分析其事故产生的原因,并对照《职业病防治法》指出违法之处,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加深学生对《职业病防治法》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重视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并增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能力。又如介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时,教学过程中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故案例———“湖南衡阳特大建筑火灾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相关责任方的违法之处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提前一周将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就案例进行消化,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及文献资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然后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由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对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违法问题进行思考,紧接着由学生发言,分析其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指出事故各方责任主体有哪些违法之处?即具体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的哪些条款?并提出预防对策及措施,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理解。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运用视频、图片资料,寓实践教学于理论教学中。《安全法规》课程内容多为枯燥的文字条款,纯理论教学不能使学生充分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容易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教学质量和效果欠佳。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一些视频和图片资料,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地反映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介绍《安全生产法》时,对一些重要的条款配以图片或视频,简单直观、通俗易懂,教学效果好;又如在介绍《消防法》时,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湖南衡阳特大建筑火灾事故的剖析》典型案例视频资料,并结合《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火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学习《消防法》的重要性,增强其安全责任感。此外,还利用课间组织学生观看消防安全系列片《火场逃生与自救》,使学生感受火灾现场的紧张气氛,并学习一些火场逃生的知识,使学生终生受益[3]。通过相关视频影像及图片资料的展示,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很好地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付诸于实践。

(四)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以案例分析为主要考核内容。《安全法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对该课程成绩的考核,主要依据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以学生毕业能力达成为落着点,聚焦对学生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即既要考核学生对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他们初步运用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来解决安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进行多样化的考核,即将到课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堂讨论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评。其中将到课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四个方面作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占60%,精选二至三道案例分析题,对于每道案例分析题均提出两个问题:第一,要求学生依据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指出相关责任方的违法之处,并说明理由;第二,要求学生依据相关专业课程(如安全管理学等)知识提出预防控制措施。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条文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初步应用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安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篇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平安建设活动的总体部署,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明确目标,奋力拼搏,不断把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推向深入,为实现我区“创建和谐平安”的战略目标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2012年的工作目标是:着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事故伤亡人数,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力争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和亿元GDP死亡率等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以内,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解决好由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社会矛盾,杜绝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协调平安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严格安全责任落实。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以及“行业管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抓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细化考核目标,完善考核办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督查、考核和奖罚等各项措施。

(二)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明显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一是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和企业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责任和义务,营造一种“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浓厚氛围。二是以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企业负责人、特殊工种为重点对象,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资质培训,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大力推进高危行业全员培训工程,按照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和分级实施的原则,通过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等方式,保质保量地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水平。

(三)抓好专项整治和隐患整改,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继续深入开展危化、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学校、旅游、农机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等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巩固、抓深化、抓提高,对存在较多漏洞和死角、事故仍然多发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切实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二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按照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检查与责任追究相结合、检查与工作落实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执法检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监管漏洞,尽早整改。三是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予以严厉处罚;对造成伤亡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对发生的各类事故,坚持按事故查处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惩处有关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五)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打牢安全监管基石。一是建立健全区、乡镇、企业三级监管网络,进一步规范基层安全监管制度。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排查、建档、跟踪督促、整改销案等监管机制,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配备安全监管装备,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鼓励、引导、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和技术改造,改善生产条件,落实安全措施,推广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

(六)发挥联合执法作用,提高综合监管水平。协调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联合执法,各司其职、共同监管。监管工作中,要求各部门努力做到监管重心下移,监管关口前移,注重源头管理和过程监控,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提高事故综合防范能力。

(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安全监管有效实施。一是坚持安全生产考核一票否决制。对年终安全生产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和乡镇,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建立督查通报制。根据区政府安委会下达的安全生产各项重点工作,定期进行督查,对工作不落实和存在问题较多的行业部门给予通报。三是建立举报制,设立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安全生产事故和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调动全社会关注安全、关心安全的积极性。

篇8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技术水平为重点,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隐患排查治理措施,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构建“企业自查自纠自报、专家现场检查诊断、政府实施挂牌督办、部门执法督促整改”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借助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上半年率先在高危行业企业(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冶金、船舶修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和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下半年逐步在所有行业企业全面展开。年内高危行业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隐患自报率达到100%;其他行业企业隐患自报率达到80%以上;年达到90%以上。隐患整改率达到100%。通过开展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行为,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明显下降,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二、职责分工

(一)企业职责

企业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控和报告的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相关法定职责,根据行业部门制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标准,编制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适合本企业岗位、工艺、设备要求的隐患自查标准,并按照标准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按照管理层级和行业分类,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要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发挥专家作用,定期聘请专家进行“诊断式”检查,形成群众参与、专家诊断的排查治理机制。

(二)各级政府、经济功能区职责

各级政府、经济功能区要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本级监管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指导、督促区市行业监管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审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本辖区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进行专项整治,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集中整治、验收销号。

(三)行业监管部门职责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制订本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标准,组织本级监管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每季度按比例进行现场核查,组织开展行业内互诊和区域间互查;定期对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情况统计分析,结合执法检查情况,找准本行业领域薄弱环节,适时开展专项整治。

(四)综合监管部门职责

充分发挥综合监管职责,抓好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的协调、监督、考核;聘请有关专家对各行业部门制定的指导标准进行评审、及时。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系统,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功能,实现条块结合、信息共享,增强安全生产预警和辅助决策能力。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3-4月)

1.宣传发动。市政府安委会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对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结合任务分工和行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宣传发动,使企业充分认识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隐患排查任务,掌握排查标准和上报程序,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2.制定标准。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或修改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指导标准,并适时予以。

3.培训教育。分层次开展培训。市政府安委会负责组织区市安监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市直及中央、省驻企业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各区市政府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培训计划,抓好属地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市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自行组织行业内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全面培训和严格考核,使有关人员熟练掌握隐患排查标准、网格化操作、自查自报程序等,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4-12月)

1.企业自查自纠自报

——隐患自查。企业依法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按照企业事故隐患自查标准,排查事故隐患,建立隐患排查档案。

——隐患确认。企业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及分级》,组织安全技术负责人或聘请相关专家对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隐患等级。

——隐患自纠。企业对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应立即予以排除;对不能及时排除的重大事故隐患,应依法组织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及时组织实施,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大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的安全。

——隐患上报。企业对排查治理的事故隐患,通过因特网登陆网格化监管系统上报隐患自查自纠情况,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高危行业企业要于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其他行业企业于每季度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将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综合分析后,上报安全监管和有关部门。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行业分类、监管层级,即时将隐患现状、危害程度和治理方案等内容的专项报告,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上报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

——隐患评估。企业重大隐患整改结束后,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隐患整治情况进行评估。重大隐患整治评估结果、连同评价报告等相关材料,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上报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

2.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组织重大事故隐患现场确认。各级、各部门接到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查确认,根据事故隐患危害程度,督促企业采取防控治理措施。

——抽大事故隐患整治情况。各级、各部门要综合分析重大事故隐患整治情况,每季度按照本级不少于50%、下级不少于10%的比例,对所监管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或问题,应立即制止或提出整改措施。

——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对企业自报和执法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通过网格化监管系统和新闻媒体等形式,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公布督办责任部门、整改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间,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及早整治完毕。本级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报上级政府安委会备案。

——组织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企业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应向挂牌督办部门提交验收销案书面申请和评价报告。挂牌督办部门接到申请后,应组织相关人员或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收。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验收不合格的,依法采取相关措施。

——定期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各级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对本领域企业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情况每季一总结、每季一汇总,形成专题报告,填写《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汇总表》,一并上报本级或上级政府安委会。

(三)总结阶段(年10-12月)

1.总结提升。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及时总结提炼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分析隐患排查治理规律与特点,研究提出阶段性工作对策和措施,不断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

2.考核评估。从年10月至12月,市政府安委会将组织对区市政府、部门落实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进行考核。利用网格化监管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确定考核档次,纳入年终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同时,根据工作运行情况,科学制定下年度工作计划,不断规范管理,实现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常态化监管。

3.总结表彰。以企业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和标准化工作为重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企业”评比活动,评选标准和条件,对达到标准和条件、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事故隐患排查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管系统。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属地为主和“一岗双责”要求,把企业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确定责任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城乡建设、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加强组织协调、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新情况。市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企业事故隐患自查自纠自报工作需求,不断完善网格化监管系统相关功能模块,融企业隐患上报、统计汇总,以及重大事故隐患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分析,评估结果和整治效果为一体,以便各级各部门适时掌控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篇9

关键词:安全生产 隐患排查治理 政府监管

0 引言

事故的发生源于隐患的存在,在安全生产日益重要的今天,隐患排查成为安全生产的重要考核因素,现今我国的社会发展在各个生产领域普遍建立起一套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系统。其内涵包括企业底数分级分类监管、排查治理标准、各部门职责明确、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制度、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中的隐患排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本文通过隐患排查的概念体系引申到我国安全生产的隐患排查治理的现状,并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进行。

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总体状况

1.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概念体系 所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指的是作为生产主体的生产单位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人为或者天然的漏洞导致可能出现的事故发生概率增高的现象。由此可见,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来源于两方面:物的不安全、人的不安全。而人的不安全又具体表现为不安全生产行为和管理漏洞行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内容则是包含三方面,即隐患分级、隐患排查和隐患治理三方面。[1]根据隐患分级,一般将隐患分为两种,即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这两个分类的考量因素主要是隐患的治理难度和隐患的排查难度以及隐患对安全生产的威胁程度等。

1.2 当前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状况 总体来看,全国的生产单位都意识到了隐患排查对整个安全生产的意义以及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大部分也着手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层面来说,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是立法层面首次将安全生产的重点落实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上,对于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先河性的指导意义。[2]之后陆陆续续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对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具体开展做了政策性的指导和规制。相关地区的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践开始有了显著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建议

2.1 规章制度规制 在相关的规章指导下建立一定的体系化制度,能够将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加以固化,对于未来的工作乃至更大范围的生产规模扩充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各地需要在区域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与总体规制,有立法资格的行政区域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制定来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管理办法以及奖惩规定以明文形式规定下来,保障相关安全生产有法可依,避免生产范围的盲目行为和投机动作。对没有立法资格的区域,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性规定将相关的制度确定下来,具体包含管理工作的办法,隐患排查的开展时间,上报途径,排查治理的培训管理,进行排查的部门以及政府介入管理的时机和条件等。例如爆破作业的规制情况,应当依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爆破作业的状况,排查爆破安全位置是否符合规定、爆破作业方案与操作规程是否落实、危及人身安全与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手段是否制定、爆炸物品的存放、购进、运输、运用及清理登记制度是否落实。

2.2 政府职责明晰化 生产单位作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这一目的的驱使下,可能出现“一味追求眼前的生产效率,忽视事故隐患”的误区。因此,在整个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应当明确生产单位的工作职责。以煤矿安全生产为例,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以预防为主、全面进行综合治理的思想方针,认真处理存在的尖锐问题,有效防止重、特大生产事故的发生。尤其是不断健全完善露天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的监督。对于监督主体(政府部门)而言,应明确安全监管的职责、内容以及要求,另外还包括管理的职能划分,防止出现职能部门职权重叠、交叉管理的尴尬局面。另外从政府监管形式来看,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责任划分和职能行为,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行业领域,都要有不同的管理定位,需要做到责任到户。

2.3 教育培训强化 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企业已经意识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老牌企业也开始在转型中加以强调,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技术标准不清晰,技术水平不足的现状,因此强化教育培训成为这类企业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开展的重要方略。而教育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各生产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人员。[3]教育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现代教学设备,以实践案例为指导。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明确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重要意义;第二,对安全隐患治理的标准有整体认识、解读和应用;第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操作系统等专业知识,并将这类知识加以应用。以金属生产行业为例,强化对参与尾矿库相关放矿、筑坝、排洪等业务操作员进行安全教育进修与持证上岗状况进行认识性培训。

2.4 奖惩与考核体系建立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的奖惩制度能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政府部门要建立竞争考核和奖惩机制,认真履行政府监管职责。具体的奖惩手段可以结合安全生产责任险、风险抵押金、税率浮动,黑名单等手段强化奖惩、制约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责任追究。对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系统的单位,进行鼓励和支持,比如人员和财力的支持;而对于有效通过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得以防范生产事故的情况要将其经验加以推广,并通过制度保障其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2008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J].劳动保护,2008,06:13-16.

[2]关于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专项行动进行检查督查的指导意见[J].安全与健康,2007,13:57-63.

篇10

一、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一)镇安委会主要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制定完善本辖区的安全生产意见及方案,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3.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考核兑现。

4.负责治理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隐患,对不能及时消除的隐患,要落实监控措施和责任。

5.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辖区安全生产情况,制定、落实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措施和对策,按期向镇党委、镇政府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6.制定本辖区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上报镇党委、镇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7.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安全生产办公室职责

1、负责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依法对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各行业管理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制订全镇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研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严厉查处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

3、负责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4、负责统计全镇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信息,分析、预测安全生产形势,组织实施全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组织、指导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5、按照镇政府的授权,依法组织、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镇派出所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全镇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许可和活动期间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对违反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2、负责对全镇消防安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对全镇公共消防设施的监管工作;制定消防安全责任指标并组织实施;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社会消防力量的培训;负责制定全镇公共消防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负责建筑工程消防审核及验收;负责歌舞厅、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举办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检查;负责组织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易燃易爆物品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监督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依法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组织、指挥全镇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

3、负责对购买、使用及储存民用爆破器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民用爆破器材使用审批;监控民用爆破器材流向;许可民用爆破企业和作业人员;监督指导民用爆破器材从业单位工程爆破的安全警戒;组织销毁罚没的非法民用爆破器材;负责对民用爆破企业安全的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侦查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民用爆破器材的案件。

4、负责烟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负责大型焰火燃放安全管理工作,侦查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的案件;

5、按规定负责或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四)镇交警中队安全生产职责

1、组织对机动车辆进行注册登记、检验及报废,组织对机动车驾驶人的考试、年度审验和日常教育等工作。

2、负责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道路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督检查,核实检查运输车辆的《剧毒危险化学品车辆道路运输许可证》。

3、开展道路危险路段的排查并督促整改。

4、负责全镇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报告及信息;根据全镇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提出防范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和措施。

5、负责组织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保证道路交通畅通。

6、组织、参加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五)国土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履行全镇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职责,负责查处、取缔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等非法采矿行为,维护全镇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秩序。

2、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矿山安全专项整治。

3、积极排查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并及时将有可能导致的后果、发展趋势向镇政府、有关部门通报。负责全镇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监管、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督促矿山企业对采矿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4、参与矿山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六)镇林业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全镇森林防火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森林火灾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负责组织实施森林防火及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抢救工作。

3、开展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七)镇水利服务中心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水利建设工程和库坝的安全管理工作。

2、负责农田基建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

3、负责对水利建设工程、库坝及农田基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负责防汛工作。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八)镇教育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教育系统(含民办幼儿园)的安全监督管理,监督指导教育系统的各类学校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查处学校安全管理方面失职或违法的行为。

2、将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师生员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3、负责指导教育系统各类学校、直属单位的教育设施、校舍的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消除事故隐患。

4、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督管理。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九)镇卫生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职业病的预防和监督工作。

2、发生重特大事故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抢救。

3、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和危险化学品事故伤亡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4、负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十)镇城建办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煤矿选矿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查处违反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

2、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行业安全生产监督职责

(1)交通安全。交通安全综合监管由镇交警中队牵头,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和镇安办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把客车、农用车、运矿石、沙石车等做为重点管理车辆,抓好源头管理,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改善道路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煤矿、非煤矿山安全。煤矿、非煤矿山安全综合监管由镇安办牵头,派出所、国土、中小企业、电业等部门(单位)配合,负责组织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实施煤矿、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非法生产行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遏制和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3)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综合监管由镇安办牵头,派出所、交警中队、交通办等部门(单位)配合,负责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整治。

(4)公共聚集场所和消防安全。公共聚集场所和消防安全综合监管由镇派出所牵头,在上级工商、文化等部门和镇安办配合下,负责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组织实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各类火灾事故隐患。

(5)建筑安全。建筑安全综合监管由镇城建办牵头,在上级质监、安监、电业、消防等部门和镇安办配合下,负责组织开展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建筑安全专项整治,严格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的现场管理,防止层层转包,以包代管,及时排查消除各类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