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流通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药品流通行业经历了从计划控制到市场经营的逐步发展,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家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13.8%的水平,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
医药流通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作为医药流通企业在市场兼并整合的大潮中如何明确自身定位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分析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问题,而从医药行业层面的分析相对比较少,本文正是基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分析,来给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二、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现状
1. 市场化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药品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在我国,药品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1984年,政府开始取消统购统销、按级调拨的规定;1999年,医改方案开始实施,正式加快市场化建设步伐;2009年,新医改正式推出,旨在加快行业集中,完善市场机制。
由于市场化机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对于本地的医药企业实行地方保护政策,医药企业往往带有很浓的地方色彩。由于区域壁垒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做强做大。此外,我国医药分业制度尚未确立,医院在医药流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药品的正常定价以及医药市场化建设都有着很大的冲击。
医药流通行业对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是医药行业的主要规范性文件。GSP虽然对于医药流通行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由于其门槛相对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行业现状。
2. 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一直处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截止2009年5月,我国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流通企业就有1.31万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中中小企业占了80%以上。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销售额过千亿的医药流通企业,只有3家超过200亿规模,分别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九州通,2010年的分销规模分别为692亿元,291亿元和212亿元。2009年,我国前三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整个行业的20%左右。而在成熟市场,医药行业的集中度相当高,例如美国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为96%、日本则是75%,欧洲国家略低为64%,可见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3. 企业盈利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总体上呈现出流通成本高,利润率普遍偏低的特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率,费用率和利润率指标分别约为8.2%、7.0%~7.6%、0.6%~1.2%,美国和日本医药流通企业这三项指标约为2.5%~4.0%、1.0%~1.5%、1.5%~2.5%和2.0%~3.0%、1.0%~1.5%、1.0%~1.5%。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医药物流水平比较低,运输、仓储等手段依旧比较传统,运行效率较低,造成行业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是我国药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复杂,分销环节过多,导致市场营销的成本比较高;此外,由于整体医药流通行业尚不规范,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也导致了整体的利润率不高。
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水平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行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
4. 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地域壁垒的存在,弱化了企业建立自身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最终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少,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同质化严重的结果,往往直接表现为同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市场兼并重组的不断加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逐渐面临生存危机。除了几家大型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传统的药品批发,服务对象也局限与当地的医院和药店,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低下,将导致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面临淘汰的危险。
三、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分析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最初的价值链模型被应用于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价值的传递。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行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间的这种价值链关系,对应于波特的价值链定义,在产业链中、在企业竞争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称之为行业价值链。
医药行业价值链一般由医药原材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店和顾客等共同组成。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医药行业价值链为基础的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如图1所示。
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整体目标是追求整个行业的边际利润,也即行业价值链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不再是单独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或竞争能力。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院或零售药店相对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医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是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而顾客则更多的是产品和价格的接受者。
(1)医药生产企业。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一个较为高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医药制造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从2001年的2 040亿元到2010年的11 741亿元,增长了近5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0%以上。伴随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新医改,医药行业将继续不断增长。在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相对于其他节点企业,有着较高的议价能力。
(2)医药流通企业。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医药行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关键节点,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于医药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上游的药品来源渠道管理和对于下游的营销网络控制是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流通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3)医院或零售药店。早在21世纪初,我国便开始实行医药分业试点,2009年3月出台的新医改中也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业体制改革尚未真正全面启动。医院药店仍是我国重要的药品直接销售渠道。随着国家对于药品管制的放开,医药零售行业的利润较高,医药零售行业在前期发展迅猛。然而,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药零售也面临着洗牌,整体利润率趋于合理,服务水平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零售药店也已成为医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的主体即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此外医药市场规范机制、技术研究与开发、医药物流服务和医药人力资源管理等作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保障措施对于医药行业的边际利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医药市场规范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于行业的规范,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国家对于行业的引导;另一方面是医药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对于行业的自治和管理。
(2)技术研究与开发。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研究与开发是行业竞争力的最直接来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将有效的提高行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3)医药物流服务。药品的保存和运输相比于一般商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医药物流服务,特别是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大大加快医药流通行业的运作能力,对于医药流通行业以及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人力资源管理。医药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医药知识背景,这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对策
1. 向前整合,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控制营销渠道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向前整合,即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下游延伸,加强对于零售终端的控制。我国的医药零售终端主要分为零售药店和医药两个部分。针对零售药店,可以采用战略合作、参股或者并购的方式,加强与其联系。例如九州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快发展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2011年6月九州通完成了收购河南杏林大药房有限公司,收购后公司间接控股90%。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医院药房托管等业务,巩固医院医药销售市场份额,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总之,医药流通企业、通过控制更多的药品销售终端,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又可以获得对上游供应商更大的话语权。
2. 向后整合,通过委托加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向后整合指的是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上游进行延伸,而委托加工是指医药流通企业委托医药生产企业为其生产,从而发展自有品牌。委托加工有利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自身品牌建设,提高其知名度,同时推出自有品牌的药品还将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为例,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都通过与医药生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或者依靠集团内部的工业生产资源,先后推出其自有品牌的药品。此外,向后整合还包括与医药生产企业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以保证其药品的稳定来源。
3. 向内整合,推行现代化物流,提高运营能力。所谓向内整合,指的是医药流通企业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同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物流能力,特别是仓储、运输和配送是医药流通企业的主要业务能力。然而我国医药物流相对落后,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只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传统服务,没有真正成为医药流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推行现代化物流,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物流作业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4. 向外整合,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医药流通企业除了考虑向上下游整合以及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外,还可以考虑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的形式来获取更高的价值。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与行业的集中度低导致了医药流通企业同业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此外由于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最后往往演变成价格竞争,从而大大缩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所以实施同业联盟或策略性合作,有利于建立较为规范的市场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行业资源的整合,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四川医药物流协作联盟通过资源整合,按照产业链建立其自上而下、纵向延伸的协作联盟,从而避免了同级别的企业因利益相同造成恶性竞争,使各个环节都可以获取合理利润。
五、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保障措施
1.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从政府的角度,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实现定价规则的科学化,定价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要堵塞新药审批和单独定价制度执行中的漏洞,实现政府对药品价格的有效监管,避免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价格混乱现象。此外,政府应该加大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淘汰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医药流通行业等组织,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参与行业自治,加强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完善行业定价机制,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实现行业内的资源有效配置。
2. 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新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将改变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从而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运营能力,增强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和对于下游的盈利能力。在医药物流技术方面,条形码,RFID等标签技术的应用将更有利于药品的管理和监控,GPS、GIS等技术的应用将加强医药运输和配送过程的管理,此外物流信息平台如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等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业务运作能力。不断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医药流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医药流通行业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有效应对措施之一。
3. 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医药第三方物流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流通速度,有利于优化医药流通行业的仓储、运输、配送等流程,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伴随着药品的流动,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对于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医药流通企业,相比于物流服务,上下游的医药网络建设更为关键。对于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帮助下,实现商流与物流分离,能够使其更好的专注于核心业务,加快市场布局。对于整个医药流通行业来说,更是有利于行业的整合速度,快速提高行业集中度。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是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4. 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人才战略历来是企业发展之本,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医药行业以及医药流通行业近几年保持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态势,导致医药行业管理人才以及物流人才相对缺乏。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培养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性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医药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匮乏。对此,应该重视我国医药行业相关人才不足的问题,采取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多层次、多方面的培养相关的人才。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从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纳国外行业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
参考文献:
1. 郭凡礼.兼并重组催生医药流通新格局.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6):78-79.
2. 郑晓红.从行业价值链探讨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之路.海峡药学,2009,21(7):188-189.
3. 陈彪.医药行业整合与物流发展现状.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5(6):74-77.
4. 陈志和,马爱霞.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趋势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2,(5):270-271.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医药流通;应用前景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edicine industry, medicine field also introduce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e-commerce has in all walks of life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represent the future business trends, but in China the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industry is facing a lot of change, medical e-commerce holds enormous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China's e-commerce and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alk about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in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子商务及医药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两方或多方通过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它主要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商务活动。医药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相关信息的传播,以促进和达成医药类商品的交易,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医药流通中,药品品种繁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为了高效、高标准地完成医药的招标采购任务和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同时为了保证操作程序的合理公平和有效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电子商务应用于医药流通的集中性和广泛性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医药体制改革,并提出在医药流通领域进行改革,这为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电子商务的重大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流通的重要手段,它与现代流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从根本上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电子商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用户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医药行业引进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医药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医药流通方式,可以对医药流通中的物流链、价值链进行整合,对产品、服务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降低医药流通的成本,提高医药流通的效率,这也对规范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中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正不断向前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
(一)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动力与阻力并存。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过严,导致医药流通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但这个压力一定程度上是促使医药流通企业变革经营模式和发展电子商务的外在动力。
(二)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医药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和影响小,业务类型单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
(三)医药流通网络分散。医药流通网络相互独立,信息流、资金流等不能有效集成,导致资源浪费,也限制了医药电子商务充分发挥提高医药流通速度的作用。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从发展现状况看,在法律规范上的状况趋于完善,国家药品监管局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有所松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发展,同时可以自主地开展药品电子商务;在医药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上,很多医药企业只是部分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内部却难以实现计算机的统一管理,尽管有些实现了资源的管理,但计算机水平还很低,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同时也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产业化发展水平整体来说偏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
四、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
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实施医药电子商务是医药流通体制的一项改革,在未来的日子里,医药电子商务将成为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变革、经营模式转变和医药流通行业产业格局发生重组的最大的推动剂,会促使整个医药行业发生深刻的变革,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非处方药、处方药和原料药三个方面医药流通上的应用前景。
(一)非处方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进行判断,并决定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相对于处方药,更能显示出其一般消费品的特征,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和愿望比较敏捷。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非处方药的市场得到不断扩大,国家对非处方药流通的相关政策监管也不是很严格,药监部门对非处方药的监管和对一般消费品的监管有接近性。由于非处方药所具有的消费者自主选择性使得其在网上交易更能突出优势性,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网上药店都是非处方药运用电子商务流通的主要流通模式,只要网上药店得到大力发展,那么非处方药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药品流通就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电子商务在非处方药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处方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开立处方后才能进行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在我国,处方药主要是从医院的药房中进行出售,国家药品监管局对这类药的管理也较严格,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管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并且凭处方来销售处方药。由于处方药的特殊性,用网上药店向消费者销售处方药的模式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医改政策的推动,为网上销售处方药提供了可能。网上药店销售处方药与电子处方密切相关,电子处方指的是执业医师开立的以电子形式为主的处方,其具有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低差错率和高效率的特点,同时,电子处方还实现了网上存档,这样就能够加强对医院的管理和监督患者用药情况方面的工作,虽然目前电子处方仅仅限于在医院内使用,但在未来,电子处方完全有可能实现在网上药店使用。从这些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在处方药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原料药的电子商务应用前景
原料药是用于生产各种制剂的原料药物,属于生产资料商品,它的销售特点是直接面向生产厂家且客户数量较少,交易和采购成本高,为降低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就必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从这里可以看出原料药的电子商务应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子商务和医药电子商务在发展迅速并且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电子商务行业和医药电子商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问题的同时也有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在医药流通上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要不断开拓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达到更好地为国家、企业或个人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彦丽,翁苏湘,周姗姗.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30(4)
篇3
信息化改造医药流通
这一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是由北京市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药股份)投入4000万元人民币,对原物流中心在建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建成。这座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引进的IT元素包括: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北京五凡科技开发的仓库管理系统(WMS),以及ERP系统。中心实现了药品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和实时化。
北药股份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就像一个“物流和信息流的处理工厂”:大宗药品进仓后通过高速垂直升降机进入各楼层,然后由叉车送到高位托盘货架和分类存储区,各存储区的货物按照药品种类和销售快慢分区、分层存储。仓储管理信息和客户订货信息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分类处理,并传达给相应的操作人员和设备,后者根据指令进行诸如上架、移仓、补货、盘点、拣选、传输、配送等操作。
“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后,订单处理能力提高了100%以上,货物拣选差错几乎为零,配送时间缩短50%,减少劳动成本40%。” 北药股份许嘉平对于公司新建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评价很高。下一步,北药股份将依托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第三方物流和委托配送业务,实现服务增值。西门子德马泰克在筹建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未来的扩展能力,使北药股份为供应商和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成为可能。
华为、联想等公司都使用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原本这些只有国内IT行业佼佼者使用的物流设备,现在却开始在医药流通领域应用,根本原因在于现在医药物流业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物流黑洞
医药领域有三大问题,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怎么保证医药供应,二是怎样降低药品成本,再有就是假冒伪劣药品冲击市场。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只能借助物流配送中心,这是治本的办法。现在药品价格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物流成本高。2003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21.5%,发达国家是10%左右。”
“业界称这为物流黑洞”,中国民生医药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佘清舟谈到,医药流通企业也因为流通领域的高成本头疼不已。“现在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润很低,像我们这种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企业,也只有一点点利润,年收益率肯定比你想象的要低很多”,西部医药的副总经理谭小凡坦言,一般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率应该在15%左右,而现在大多数医药配送中心的毛利率不到5%,有的甚至不到1%。
在整个医药物流行业利润偏低的情况下,能够支撑医药配送中心正常运转的,大多是资金实力雄厚的药品生产企业。根据《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2004年年底之前,国家将扶持建立5到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使其销售总额达到全国销售额的70%以上。各个医药流通企业为了得到政府的“垂青”,不惜重金打造医药配送中心,并且大多实行低价策略以吸引购货商,抢占市场份额。北药股份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就是原国家经贸委直接联系的34家物流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医药行业唯一的一个,也是竣工投产并通过试运行考验的第一家。此后还有近20个医药物流项目引进国债计划都在进行之中。
促使医药流通企业痛下决心改造医药流通环节的一大功臣是平价药店。平价药店所到之处城市整体药品零售价格降低,2003年平价药店攻破曾被称为“最后堡垒”的上海,最初结成同盟誓不降价的本地药商不久分化,约500家药店迫于客源大量流失跟随降价。2003年10月,上海市政府宣布在上海开办平价药房将不再受开办数量和地理间距的限制。平价药店的生猛气势波及到被喻为“坚冰”的医院药品销售体系,要降低药品价格,就不得不降低物流成本。
与平价药店相辅相成的是医药连锁经营,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行业协会,近年来都把连锁经营作为医药零售的既定目标。2003年,许多商家通过收购、合作,甚至引进外来的先进管理方法等方式进行连锁扩张。北京同仁堂集团计划在2005年前开设600家零售药店,其中400家将通过加盟及专柜形式设立;海王星辰宣布了5年开设1000家的扩张战略,预计在连锁药店上的资本投入达上百亿;上海华源集团计划投资至少10亿元,店面首先覆盖上海、北京、广州和抚顺四个城市,预计年底可达700家,以后每年以1000家的速度扩张;三九集团则扬言3年建立8000家门店。为提高医药连锁企业的门槛,“10家以上分店,自备配送中心”是政府提出的两条硬条件,自建配送中心存在规模小、不专业、反应不直接等缺点,导致配货时间慢,差错率高,这使得对于社会化的医药物流需求激增。
流通体系“降级”
传统的医药流通环节由从国家到省、市、县四级组成,最终到当地的医院或者药房销售。佘清舟认为:“这种四级制度一方面导致很多小型不规范操作的医药流通企业存在,现在已经有一万五千多家拥有医药批发经营牌照的企业,从1998年到现在国家再也没有批过一张医药批发经营牌照,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兼并以及GSP认证砍掉部分企业。层层环节也加大了流通成本,理想状态下的医药流通应该是三级制的,医院和药店分家,从医药制造企业经过医药流通企业,直接到消费者。” 要在国内的医药流通市场做到这点,就必须有专业的医药流通服务商,或者说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这是北药股份想做的,也是民生医药现在所作的。作为我国首家获国家药品监督局批准,由民营企业组建的公用型医药配送中心试点,民生是纯粹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而要做到全国性的调配药品,是否拥有巨大现金流是关键。佘清舟预测2004年,医药流通领域的兼并将掀起风潮,“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资金不足,在这种分散竞争的态势下,一些大型医药物流企业通过价格战等手段或以零利润去抢占市场的现象都是正常的,这样经营效率差的企业就会被淘汰,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优化组合。2004年底是最后的期限,现在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投入巨资,或并购重组医药流通企业,或斥资建设医药销售网络和渠道,强势介入医药流通行业。”
从目前国际医药物流市场的结构现状看,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比如美国药品批发行业,95%的市场份额被三大巨头占据,医药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药品配送直接由各分店向批发企业要求,最后由总公司与批发企业结帐。
篇4
关键词:医药;连锁经营;WTO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中国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杨文杰:“加快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商业经济研究》1998,(6))
篇5
关键词:医药 物流 质量管理 体系
1绪论
现代医药物流作为生产业,将在医药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交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效益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医药企业都将降费增效的目光聚焦到了物流成本这一环节上,发展壮大医药物流是医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尽管医药需求越来越大,但近年来为配合国家三项制度的改革,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总原则调整药价,药品价格水平明显下降,且药价指数仍将呈下降之势,企业盈利空阃还在下降,医药商业已经步入微利时代。而且国外医药分销业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手段、完整的供应体系潜力和完善的质量体系不容小觑,对本土传统医药物流行业也有着不小的冲击。在这个讲求质量的年代,医药物流企业在为了生存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必须通过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竞争力,以巩固一席之地。
2医药物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医药物流质量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规模小,费用率很高,利润率低
我国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批发企业比较多,且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医药企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和市场占有率都比较低,为了企业的生存,必然得增加经营成本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就会减少,因此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2)交易成次分明且流通环节较多
我国医药产品具有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明显的特点。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药品出厂后经过厂家到达经销商,再经过分销商(包括、推销、医药代表)后来到医院(药店) 等多个环节,最后到达最终消费者手术,这个过程往往难以监控。
(3)药物流动速度慢且信息不相匹配
医药产品复杂的交易渠道和交易环节过多造成医药产品流动无序,交易信息不够透明,这就使医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效率和效益。医药产品批发成本提高,就会使药品的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定价抬高。
(4)信息化共享程度较低
大多数物流企业启用的物流信息系统,由于系统的兼容性差,使信息无法实现相互连接和共享,离现代物流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加之医药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药品编码,造成信息无法传递,计算机无法联网,大大影响物流作业的速度。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特点与我国医药政府调控不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市场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正在逐步改变流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市场集中率低、效益也低的局面。
3影响物流质量的因素
(1)财务方面
通过财务成本角度来衡量质量体系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制定一个完善的财务体系是提高对药物流通的成本的关键。要提升物流质量,可以通过保证物流操作中的正确率,改进工作,尽量做到让客户满意。采用财务部制作的报告提高物流质量和其效率,每一个部分应采用专业词语来表达并全部交给管理人员。
(2)控制过程
为了保持产品的适用性,应适当存放、搬运、隔离和防护在过程控制中的产品(包括过程中的货物)。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至关重要的过程,应该制定计划、批准、监测和控制。应特别注意那些不易和不能经济地测量以及需要特殊技能的产品,应对过程参数进行适当频次的验证和监控。
(3)控制不合格的产品
将处理不合格品的步骤和程序以书面程序的形式建立和保持。一旦发现材料、己完工产品不能满足或可能不满足规定要求时。应立即依次采取标识、隔离、评审、处置、措施、防止再发生的措施。
(4)质量记录
组织应该将建立各类文件的更改修订程序,在书面上应将相关的记录做标记、编写目录、查阅收集、储存归档、处理回收并维护等程序。并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供应方和顾客进行寻找资料。
4构建医药物流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4.1完善流程规范
流程是任何一个企业的驱动力量,流程涉及到企业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承载企业相关的业务数据流转在不同的部门。一个企业如果能将核心放在流程上会比将核心放在部门上更有效果去高质量有效率的利用各部门以及企业资源,能够优化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并能适当提升其价值。一个企业的目标及其自身价值是被它的管理者决定的,企业的盈利和配置资源的效率都受其影响。企业的流程的作用是服务于客户而体现这个企业存在的价值。由此看来,一个企业的管理流程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
4.2强化制度规范
建立完善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医药物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手段,也是质量体系的文件化体现。医药流通企业应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在这些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各个岗位的人员的日常操作,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4.3配备合适的人员
要求医药物流的相关人才应具有物流业和交叉跨越医药业两个领域的经验。因为医药用品具有特殊性,从事医药物流的专业人士除了应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物流设备、货物从装卸-运输-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基本操作流程,物流人员能熟悉操作计算机,具备管理能力和营销水平。同时还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药品储运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的销售渠道和流程,药品、器械的相关知识和标准等。
4.4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
确保信息化系统的程度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现代医药物流通过信息的共享实现整个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有效集成,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行业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引导企业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管理技术已成为必然选择。
4.5做好基础设施设备保障
现代物流体系是一个社会化大工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物流的发展也就逐步形成规模,流通的手段 具有专业性,向产业化发展。现代化物流本身是以资本主要劳动因素的产业,需要拥有大量的资金,在投资时具有较大风险,尤其要注意刚开始经营时因投资不当而带来负担,盲目建设会造成浪费。就我们医疗行业来说,物流中心不需要保证每一个企业都有。
5结论
医药流通企业面对现代医药物流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认清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重视企业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转变观念,重视企业的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药流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的作用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她。
参考文献
[1] 张琳.基于TQM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药品质量风险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2011,(4):18—20.
[2] 陈洁.医药经营企业在第三方物流下的质量管理探讨[J].上海医药,2011,(6):25—26.
[3] 张庆英.医药冷链物流质量环管理探析[J].物流技术,2010,(20):29—31.
[4] 李茜.关于医药现代物流体系中质量管理的探讨[J].上海医药,2010,(1):22—23.
篇6
[关键词]药品营销 医药分业 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26—01
一、国内药品营销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产品时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这个时期医药企业处于传统发展阶段,流通的组织结构、药品采购、技术使用及管理模式均采用计划、集约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药品生产企业只需要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药品生产,国家的医药三级批发机构按照计划将药品下拨给不同的医疗机构和零售商。这个阶段不需要关心经营,不需要依靠品牌经营。
2.销售时代。我国医药市场起步较晚,市场不够成熟,医药流通流程不够完善,制约了我国药品行业的发展。
3.营销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深入,医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进行品牌定位、整合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引起了管理人员的重视。国内许多企业利用营销管理学习,不断增强自身营销管理能力,在借鉴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情况下,逐步在行业内建立药品管理体系。
4.整合时代。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节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医药企业中也出现了以物流为主导的医药销售企业,其中以九州通为代表。这类医药药品生产企业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逐步缩减生产企业与终端药店之间的供货环节,降低了药品的零售价格;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平价药店,同时医院采用药品招标制度,不断下调药品价格,医药销售企业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成为必然趋势。
二、我国医药营销策略分析
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药品生产商家和患者之间的通道,流通环节是否畅通影响着医疗药品的销售情况,把握了销售渠道也就把握了销售的命脉,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渠道政策与策略能够提高医疗药品的销售业绩。
1.分销渠道的选择。企业药品生产出来以后,需要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分销,这样才能及时将药品送到潜在消费者手中;流通环节中分销渠道选择影响着药品的销售成本,从而影响到药品的销售价格和竞争力。另外,选择一些熟悉药品市场状况和产品性能,具有丰富市场影响经验的中间商,能够提高药品销售的效率;分销渠道选择的原则是有效弥合产品、劳务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空间、时间差,最大程度的覆盖目标市场,能够以最快的流通速度、最佳的服务质量、最低的流通费用将药品连续不断的送到消费者手中。
分销渠道选择第一步是选择优秀的销售模式,即决定企业采取短渠道还是长渠道;考虑要不要经过中间商销售,经过几道中间环节最合适。影响渠道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应从目标市场的情况、产品的特点、企业自身的特点及环境特点等方面来考虑,进行综合研究与判断,作出适当选择;其次,就是流通渠道的优化,通过评估各个流通渠道,确定什么样的中间商销售产品能够加快药品的流通,一般来说,连锁型零售药品批发企业、大型医药连锁店是药品流通的首选渠道。
2.理顺渠道,防范通路冲突。销售人员之间会因为营销出现销售决策分歧,由于对销售目标差异较大,信息沟通较困难,角色定位不同等原因而产生通路冲突。为了降低通路的冲突,首先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对医药产品进行合理定位,避免销售渠道的空白疏漏;其次,应该对市场进行调查,因地制宜的制定分销方案;以合理的报酬、严密的制度,创造一种让销售商“想窜货而不敢窜货、敢窜货而不能窜货、能窜货而不必窜货”的营销环境。最后,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对整个流通环节进行分析,权衡利弊,综合分析,寻找一个能够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防范通路冲突的发生,促进营销合作关系的协调。
3.努力实现营销过程自动化,树立企业新形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意识到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都引入了计算机技术,不断推进企业营销管理的现代化。在网络化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代表了未来商业贸易的方向,医药商业企业及管理人员应该引入电子商务,不断加快医药营销的自动化,逐步实现从订货到付款,从谈判到成交的电子化水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创造条件实现管理方式的系统化、营销过程的自动化、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为了达到目标,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3.1首先,应该引入商品条码识别系统,实现药品统一管理。引入商品条形码识别系统,能够达到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管理标准,提高药品流通效率和流通环节,降低运行成本,确保总公司与分公司同步经营。
3.2实现数据信息化。引进先进的数据管理软件,将药品的生产、销售、储存、成本、财务分析等相关数据进行网络集成,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化,只有掌握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3.3流通手段上推出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交易具有效率高、方便快捷的优势,国家在《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药品销售活动中要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医药药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
4.“三网合一”,建设未来营销网络。随着国家开放国外医药企业在华投资,他们由于技术、价格、质量的优势,对我国医药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降低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利润,在竞争环节上不仅仅是医药药品本身,流通环节的是否畅通也影响着医疗药品的销售。因此,国内医药企业应该扩展医药流通渠道,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产品的分销、资金的周转和信息的交换。
4.1建立电子商务影响网络。国家药品监督局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医药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要跟据资深的情况,积极进行电子商务领域的扩展,推行从企业到企业、企业到顾客的网上交易模式,通过上游到下游的整合,逐渐改变传统营销方式的速度慢、环节多、成本高等缺点,树立知识经济时代下,医药企业的全新形象。目前,网上交易试运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反应,符合未来贸易发展方向。
4.2补充物流配送网。建立物流配送网就是以大型医药批发企业为中心,建立全国区域性的批发市场,鼓励批发企业将自己各地区的分公司变成自己的配送中心,形成强大的配送网络,减少流通层次和环节,实现规模经营,创造规模效益。
5.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提高医药企业服务水平和医药企业竞争力。
面对国外医药企业的冲击,我国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采用激励手段留住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医疗企业应该适时做好员工培训,采用引进等方式吸引大量具有医药知识,又具备营销知识,同时还熟悉市场营销的管理人员,加大营销力度。
5.2医疗企业可以借助一些猎头公司招聘一些熟悉国内、国际医药市场,并具备实施过成功案例的履历,懂医药、会外语,了解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企业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5.3面对外企先进的管理模式,国内医药企业应该采用激励手段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用,要给人才发展空间,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三、结束语
现实工作中,任何产品的销售管理策略都不能孤立于现实环境,只有充分把握医药市场存在的风险与机会,才能正确判断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接受挑战,制定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医药商业;应收账款
一、医药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现状
近些年,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相关政策频出,医药商业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赊销作为促销商品、占有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以来均是医药商业企业采取的主要销售方式。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报表上“应收账款”余额也在不断增大。A股19家医药商业企业2015年上半年的应收账款总额为723.5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为38亿元,而同期其他上市公司平均应收账款仅为11亿。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应收账款的现状,笔者选取了6家医药商业上市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见表1)
应收账款比销售收入能反应出企业每卖出去100块的商品,有多少是欠款,应收账款占比越高,意味着拿回的现金越少。从上表可看出应收账款/销售收入10%以下为低位值,10%-20%为中位值,30%以上为高位值。大多数样本应收账款/销售收入处于10%-20%的中位值,即100元的销售收入有10-20元为欠款。国药控股、英特集团、国药一致、南京医药应收账款控制的比较好,四年来占比相对平稳,比值较低。九州通、南京医药、柳州医药四年来应收账款增幅较大。
同时这6家企业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速。2015年6个样本应收账款平均增幅16.7%,营业收入平均增幅11.8%。2013、2014两年应收账款平均增幅均在30%以上,收入平均增幅约为17%。据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数据统计,商务部全国直报医药流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增幅回落4.5%[1],医药流通行业销售额稳中有降,在这种情况下,说明企业存在前期未收回应收账款的沉淀。
医药商业企业应收账款总体增长较快,且因其整体销售体量较大,应收账款的绝对值不容忽视。
二、应收账款较大的原因分析与影响
(一)医疗机构付款周期长
医疗机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补助和医保付费,财政资金需按指定用途使用,医保费用实行按病种控费,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医疗机构付款一般都是在药品、耗材等销售完毕后方进入付款流程,付款周期相对较长。同时,近几年医疗机构大量开展基建活动,建设新楼或扩建分院,医疗机构自身有没有资金,银行贷款也不能及时、完全满足医疗体系建设需求,商业企业货款遭到大量积压成为了常态。医疗机构在医药商业企业下游客户中占比约为49.6%,医疗机构的延迟付款直接导致了医药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另外,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在医药分开、降药比、两票制等的大趋势下,医药商业的销售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销售业绩与信用管理的不匹配
对于企业来说,业绩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追求销售额,企业往往会不顾客户信用情况、自身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采取激进的信用政策,随意延长客户账期。
企业缺少对客户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客户信息的收集渠道,面临信息不对称,内部销售人员失控的管理风险。尤其是下游商业客户在流通行业大洗牌的环境下,倒闭、被收购等可能性加大,企业在管理上缺少对市场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客户拖欠风险加大。
对应收账款缺少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对信用天数、额度没有科学验证,人为操作空间、随意性大。企业只关注“事后”已形成的长期未收回款项,忽视了应收账款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三)应收账款过大的危害
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比越高,就意味着拿回的现金越少,较大的应收账款使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与大量债权无法变现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应收账款的不断增长使不少企业运营资金拮据,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加大了企业的机会成本,而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又使公司的坏账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费用,致使许多企业虚盈实亏,影响企业的利润[2]。而为了维持运营,一些公司不得不向银行等借款,导致公司的财务费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利润率。
三、应对措施
(一)搭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将客户信用调查、资质审核、新开卡审批、信用天数和额度设置、日常管理、业绩考核、质量评估等纳入制度规范,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完善管理体系。从销售开单之日起,开始计算应收账款,直到货款回收,财务部完成账务处理,视为应收账款回笼。以回款作为销售人员的考核依据。卖出去商品,收回货款,才是销售行为的真正完成。整个过程均通过信息系统控制,减少了手工操作、人为判断带来的错误和操作空间。
对客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客户不同的资质、性质、经营情况,给予不同的信用天数及额度,同一类客户给予相同的信用政策,一旦超过信用天数或额度,系统自动锁死,停止对该客户的开票。实现了客户管理的标准化、公平性管理。针对20%的优质客户,给予80%的资源倾斜与支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品质更好、回报更高的客户。设置一个企业能接受的极限,当客户应收账款触碰到“红线”则系统预警。
对客户信用实时动态管理,针对销售中的临时情况、特殊情况,可申请临时额度,以保证运营的正常进行。定期对现有客户信用情况进行梳理,对信用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到现场拜访客户,对满足标准的客户进行升级处理,对不符合条件的客户降级处理。建立定期对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帐差及异常情况。
充分利用信用条件或回款奖励,促进和鼓励客户提前回款。将信用天数和额度写入合同条款,作为客户的约束条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客户不同的回款期限给予一定金额的回款奖励,鼓励客户提前回款,加快企业应收账款的收回。
(二)采用创新模式加快应收账款收回
1.应收账款保理
应收账款保理是企业将赊销形成的未到期应收账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给商业银行,以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周转。应收账款保理可以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明保理和暗保理、折扣保理和到期保理。
应收账款保理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融资,加快资金周转;增强销售能力;在无追索权保理方式下,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大大降低应收账款的余额水平,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改善财务报表的资产管理比率指标。
2.应收账款证券化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量的应收账款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企业将应收账款直接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设信托机构(SPV),汇入SPV的资产池。经过重组整合与包装后, SPV以应收账款为基础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
应收账款证券化将应收账款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去,免去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跟踪、追缴之苦,减少坏账损失,可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减少公司管理成本、交易成本。支付较低的融资费用,即可享受更专业的融资服务,达到优化财务结构、资产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商务部.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篇8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低温贮藏医药品的需求激增。据统计,疫苗制品、注射剂、酊剂、口服药、外用药、血液制品等药品对冷藏的需求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同时,国家对医药生物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生物制品为主导的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从而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
1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现状
药品冷链物流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的设施,使冷藏药品的温度从生产企业的成品库到使用单位的仓库,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1.1 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政策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发展药品的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制订药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从2008年开始,国内药品冷链物流管理走在前列的省市相继出台了药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如浙江省出台地方标准《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江苏省出台《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等,这些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冷链管理相关环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3年2月,国家卫生部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2013年10月GSP的5个附录,对冷链药品的物流管理过程做出了具体规定[1]。
这些药品冷链物流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文件制定了冷藏药品在发货、运输、收货、贮藏等各环节的基本操作标准,提出有关温湿度控制和监测、设施设备配备、冷链验证系统管理等技术方面的管理要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成为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2]。
1.2 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
目前医药企业经营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有:①自营的冷链管理模式。医药流通企业自身具备了仓库、配送车辆和相关设备,采取自营冷藏物流配送模式,企业可掌控医药产品的冷链物流管理;②医药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模式。这类企业大都具有跨地区开展医药产品物流配送业务,采取租赁有经营资质的医药物流企业的仓库,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医药产品的贮藏、保管、配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对采取这种第三方冷藏物流配送模式的企业,冷链物流管理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来监督管理[3]。
2 中外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比较
2.1 药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比较
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备与国外相比差距巨大,主要表现在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在冷藏装备方面,我国的保温车辆比美国、德国等国家少,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也比较低,欧洲各国汽车的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的冷藏运量占比仅为20%左右。根据中国制冷协会统计,我国2010年的冷藏库容量约为880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 800万m3,而美国在2003年的库容积就达8 848万m3。可见,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制约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瓶颈之一[4]。
2.2 药品冷链物流主体
美国FDA要求药品供应链的源头生产企业除了要对产品本身问题承担责任外,还要承担冷链运输中的管理职责,要保证产品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劣化,并对整个产品运输过程中环境的温度控制和温度变化监测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药品制造商的大多产品在出厂时就使用冷链物流温控监控技术,以监督产品在物流过程中不断链。目前我国药品冷链物流还缺少“链主”对生产、物流、批发、和零售等各环节进行全程控制,每个环节中的企业各自为政。在运输方面,主要由药品批发企业对药品质量负责。
2.3 药品冷链物流技术
药品冷链技术的应用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它的发展与运用是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美国的药品制造商在生产药品后使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药品出库时,在冷藏箱中放置了带有温度传感器RFID标签,把药品温度等信息实时地储存在RFID芯片中。冷藏车辆在运输全程中,车厢内的RFID温度标签将车厢内温度的变化数据信息定时或者实时传送到企业的冷链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当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保证药品的质量[2]。
我国新修订的GSP及附录实施后,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也将与国际接轨,药品冷链物流主要是采用RFID温度标签、GPS技术以及无线通讯和温度传感相结合的方式。
3 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冷链管理意识较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相对应的法规、标准不够健全,缺少行之有效的罚则。较低、甚至没有的违法成本,使得很多从业企业和人员对冷链药品缺乏规范管理的意识。冷链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差距,通过新版GSP认证的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对冷链药品管理比较规范、标准,另一些小企业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冷链药品经营企业在规模、集中度和管理水平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
3.2 冷链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当前药品经营企业普遍处于“微利”时代,设施设备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药品冷链物流的需求,冷链设备高昂的价格也是影响投入的重要因素。经营企业面对的是数以千计的客户,冷链设备费用的投入无疑是惊人的,加上维护费、检定费以及记录仪回收的难度,更是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作为药品经营企业,经营冷链药品并没有因为管理的特殊性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效益,而“高投入、低回报”让很多企业困惑。同时,冷链设备的符合性、稳定性、完好性,以及验证、检查、维护等方面都在起步阶段,仍未建立良好的冷链设备的有效运行体系[5]。
3.3 药品冷链物流专业性人才匮乏
冷链药品具有经济价值大、配送要求高、温度敏感度强、流通环节多等特征。因此,无论是对从事物流系统设计规划的管理人员,还是对进行具体业务操作的员工,专业水平要求都很高。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人才成为我国紧缺型人才,市场将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从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类别来看,一类是高端型人才,这种人才一般要求具备比较强的战略制定能力,可对公司的整个冷链网络进行整体性规划,对国家的宏观政策、相关行业走势具备比较强的解读和应对能力,这种人才在市场上最为稀缺;另一类是中级管理人才,这种人才要求会管理懂技术,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公司的决策,完成公司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相较于高端人才,中级管理人才标准稍放低了,需求量加大了。
4 提升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对策
4.1 完善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标准和监管制度
2012年底,《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等药品冷链物流运作的国家标准相继出台,2013年新版GSP及附录的《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与运输管理》、《温湿度自动监测》、《验证管理》已实施,药品冷链物流的管理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相关法规施行后,还需配套多种检查手段,对违规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冷链药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息息相关,任何危害到群众健康利益的行为都应受到严厉的处罚[6]。
4.2 推广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大力推进药品冷链物流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从本质上实现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建立药品冷链物流计算机联网,对冷链物流过程的实时信息进行采集与处理,特别是应用RFID温度标签,对冷藏药品的运送过程进行温度的全程纪录,完成对药品供应链温度变化的监察[7]。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和冷链辅助工具,应用增效节能冷链设施设备和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整体运作水平。
4.3 整合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资源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少企业间互助合作的平台,因此行业应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整体规划冷链市场,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运作的药品冷链网络。药品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充分整合现有的冷链资源,科学规划物流配送中心,集中冷藏储存,优化配送路线,更多地借助共同配送,提高物流网络的整体规模效益。配送中心的建立可以按区域划分,也可以根据主要产销地来划分。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还要综合考虑中心城市在经济上和地理上的优势与中小城镇的市场规模[8]。
4.4 建立药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
我国的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尚未形成,应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欧盟、美国等冷链药品供应链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经验,寻求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及更多的国际组织的合作与支持,建立能满足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消费者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以及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从整个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出发,构建高效节能环保的药品冷链物流供应链,在满足现有冷链药品市场需求的同时又具有充分的柔性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9]。
4.5 积极发展第三方药品冷链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是社会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药品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的参与主体。药品冷链物流对运输的准确率、准时送达率等有较高的要求,自营物流成本较高,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助第三方物流提供一体化服务,将是突破企业药品流通瓶颈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当下的一票制或两票制在我国医改试点省、市全面推行之际。当然,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药品的托运服务,必须接受药监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其资格必须经过药监部门的认证(等同于医药企业的GSP认证),保证第三方冷链物流质量[10]。
4.6 加强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的源动力,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是医药、制冷、物流管理等各学科都涉及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药品冷链物流业缺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只有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对于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规范目前从事药品冷链物流工作人员的操作,增加企业内部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对于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定期考核。另一方面可在高校设置医药冷链物流专业,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5 结语
综上所述,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提升,首先应完善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安全控制体系,构建药品冷链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形成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体系,建立一个能够满足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需要的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服务平台。近期出现的儿童疫苗事件,使冷链物流成为被关注和锁定的焦点之一。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在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仍需社会各界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完善行业制度体系,提升行业人才专业度,为未来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11]。
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两票制”,或按相关文件要求在进行医改试点的11个省、市和200个地市实行“两票制”。目前己启动综合医改试点的省份为宁夏、陕西、江苏、安徽、福建、青海、上海、浙江、湖南、重庆、四川、陕西。两票制的推行辐射至31省市,直接影响到200多地市及约8 000家医院,这对具有自营的冷链管理模式或医药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模式的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利好。
随着新一轮国家政策的调整、医药流通“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主动应对,积极调整,提升管理,才能适应改革的步伐,迎接新的发展契机。
篇9
在欧洲,互联网药品销售十分普及。在规范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规支持下,医药行业已经完全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医药商品交易十分普遍。在欧洲药剂师协会认证的药店中,开展互联网药品预订的服务已经超过90%。同时,各国政府对药品网上零售也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英国一直处于欧洲的领先地位,英国皇家学会颁布了多个互联网药品销售行业标准,依据这些标准,英国的网上药房可出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3-4]。法国现有28家网站通过互联网络销售药品;瑞士的药品销售区域覆盖整个欧洲地区,其中16%销售额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德国等政府对网上交易药品有特殊的规定,比如“只有药房才能进行互联网药品销售”;在意大利,其国家药师协会网站会提供药店的信息和相关症状与药品的信息,在网站上注册的药师可通过该网站进行药品销售。日本多年来一直效仿欧美地区,积极推进互联网药品销售的发展,现在第三方药品互联网销售平台已成为其发展的主要模式。
2国内互联网药品销售的现状及模式
2.1国内互联网药品销售现状200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这一规定的实施,给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行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允许有药品销售资质的企业申报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可通过网络销售非处方药[3]。国家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了“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全国药品市场数据、电子监管等信息平台,引导产业发展,实现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网上医药交易规模突破了40亿元人民币,网络销售市场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已经得到了企业的重视。但我国目前仅有少数网站的药品销售额超过千万元人民币,而美国大型的网络零售药店单月销售额就超过2亿元人民币,这样看来,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2.2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互联网药品销售模式近年我国的药品流通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国药品流通领域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已基本建立,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已申请并可进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企业共计4682家,可进行互联网药品销售服务的企业共计213家。因此,随着我国现代医药物流、网上药店以及第三方医药物流等新型药品流通方式的不断发展,现代流通模式在整体医药销售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目前,我国的互联网药品销售包含BtoB、BtoC和第三方交易平台这3种模式。其中BtoB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医药卫生机构之间的互联网药品销售模式,其典型的网站是上海医药集团建立的网络采购信息平台——上海医药商务网;BtoC是指企业通过网站进行宣传和销售医药商品的销售模式,其最典型的网站是北京金象大药房的网上销售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则包含集中采购和政府采购两种形式,最典型的网站是占国内互联网药品交易份额一半以上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网。
3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模式分析
3.1BtoB模式药品既有普通商品的特性,又有其特殊性。为保证药品流通、使用的安全,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库房面积、温度、设备设施、信息系统和药品批号等都要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5]。BtoB模式下的互联网药品销售企业必须具备《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目前,已获得两证可进行BtoB交易的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不多,其中多以企业自主批发的形式进行销售。虽然国家对BtoB互联网药品交易模式审批较为谨慎,但对通过审批的企业从事互联网销售活动一直予以大力支持,所以,这种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3种模式中最活跃的1种。3.2BtoC模式《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对从事销售的企业资质、人员资质及相关管理制度和医疗设施做出了详细规定,同时还要求“医疗机构不得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柜台开架自选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这些限制降低了BtoC模式在医药行业的发展空间,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医药信息系统没有采用统一的信息通信与共享技术标准。医院、医疗保障机构、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不能通过互联网连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处方药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与药品销售相关的信息不能在企业系统和医疗机构的系统中互联互通。让消费者感到不便的是,由于不能通过互联网在医院与销售企业之间进行处方传递,导致消费者只能凭纸质处方到药房自行购药;由于医疗卫生监管机构、医院、社会医疗保障机构和销售企业间未能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导致消费者不能在互联网中使用医保卡购药。3.3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第三方交易平台主要被应用于集中采购和政府采购中,通过这种形式可为企业和医疗机构搭建一个功能先进、渠道畅通、信息安全、便于政府监管的医药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但应看到,地域性强且有不同的法规是我国药品市场的基本特征[6]。没有时空限制的网上订单对于具有互联网药品销售资质的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协调地域性的差异成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发展中的最大障碍。
4结语
篇10
【关键词】现代医药物流,信息技术,发展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医药专业物流也迅速崛起。医药物流在应用现代物流理论改进物流模式的同时,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与国外医药物流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1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的概念与现状
1.1我国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长期处于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的局面。国内专业医药物流始于2002年,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大多由医药制造企业和批发企业投资组建,亦呈现出规模小,投资分散,竞争激烈的行业特征。
从整体上看,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的实施力度小,专业化程度低,信息化对医药行业整体经营模式的转变尚未实现。但是,就局部而言,我国的医药物流信息化也有不少亮点。近年来,在国家表示利用国债贴息资金支持发展医药物流项目后,掀起一阵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热潮。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9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607家,下辖门店14.67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7.71万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2.38万个。截至2012年底,全国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的企业有117家。这些物流中心的建成又带动了一批利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区域性医药物流中心。新建的医药物流中心资金充足,在规划时已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这些医药物流中心的信息化水平,基本上代表了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的最高水平。如九州通医药,总部已建立高水准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目前,全国多家大型医药物流中心都在用九州通的物流技术,买家包括云南白药、天津金耀、广东众生等知名企业。
2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薄弱
中国做医药物流的大都是国有批发企业,这些企业无论就理念还是信息化水平来说与做现代物流技术的要求都有着较大差距,很多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基础比较薄弱,急功近利,造成理想与现实的相背离,也就是说企业没有从现实出发。从整体上看,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医药物流设施落后,一些基础工作还没有做好,比如配送中心仍然靠人工手写的方式进行药品分拣,机械化操作水平低;包装、配送尚未实现网络化规范管理;且条形码不规范,没有实现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程度低;对市场缺乏及时、准确、动态的把握。此外,我国专业药品物流缺乏相关的供应链管理技术,还没有建立配套的药品物流体系。正是由于这些基础性物流设施与技术的落后,使得很多企业在发展医药物流过程中热情很高,但效果却不尽如意。
2.2缺少实用的信息系统软件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起步晚、信息技术相对落后,而具有中国医药物流特点的医药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更不完善一从国外舶来的ERP、SCM、CRM、DPP等医药物流信息系统在国外都有较好的表现,但在我国的表现却不尽人意。这是由于以上的管理软件都是建立在国外市场特点,企业现状和国外现行的理论基础之上,而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市场特点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更没有充分理解我国医药物流的行业特点。
医药物流具有品种多、批量少、批次多、仓储和运输专业性强、时限性强等特点,加之前几年国家对新药的审批门槛低,商品名管理不规范,造成“同名不同药,同药不同名”的现象普遍存在,同一种药品数十家、上百家企业同时生产,这就使我医药物流企业对信息系统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缺少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
现代化、信息化的医药物流需求的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既要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信息管理学、物流学的基本知识,也要有医学、药学的专业背景,此类人才培养具有专业和行业跨度大、学科复杂的特点、其既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经验,清楚企业管理理论,熟悉企业业务,还要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具体特点。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人才已被列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约110万人,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约40万,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随着科学技术在医药物流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如计算机的大量使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物流信息交换中对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依赖等,医药物流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现代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战略目标是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能够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加工、拆并、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使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快速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政府部门及客户或公司。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设计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10至20年的发展战略。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原则是: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可操作性强。因为物流流程信息平台规模大、使用周期长,所以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还不可忽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平台战略规划起点要高,小宜反复修改,避免投资损失。二是信息平台规划要力争纳入本市或本区域城市总体战略规划,要适应本市或本区域战略发展要求。三是建设信息平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3.2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众所周知,提高存储、分拣设备的自动化,能大大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设备选择有较大的范围,如码盘机器人、高速缓冲设备、箱式自动仓库、层式拆盘机、分拣机、电子标签系统、A一型分拣机、RF手持终端等等。设备的选取应根据合适、合理、可靠、高效的原则。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对药品配送的仓储、分拣、运输等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管理,达到低成本运作的目标。日本地小人多,地价非常昂贵,为了在最小的空间内储存最多商品,日本的物流中心一般修建立体库,采用立体货架,提高整体储存空间,但一般没有拣选面概念。至于拣选设备方面,物流中心通常会使用自动分拣机、RE、PRL等拣选设备(先进的物流中心通常会使用两个自动分拣机,其中一个用于散件分拣,另一个用于原散件合流、备货),同时结合商品条形码的应用,提高分拣效率,严格控制出货的差错率。
3.3配置合理的信息化平台.信息系统是物流配送中心的 “大脑”,而由其延伸出去的“网络”构成了中心的 “神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系统是集信息、控制管理于一体的复杂系统。物流中心采用自动化高架立体库、自动恒温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无线射频设备、仓库管理系统(WMS)等现代化物流设备和信息系统,可实现药品在该物流中心内自动储存、自动分拣、自动补货、自动传输的功能。企业原有 ERP 或许要进行数据、通讯与接口再造,以使得能与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可靠、实时通讯和数据传输。美国医药业实施医药物流信息化较我国早近20年。由于企业规模巨大,他们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投入也相应较大,医药企业普遍应用ERP、MES、LIMS、TMS、WMS、CRM等计算机系统进行企业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3.4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医药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建设、使用及维护管理都需要专业的IT人才和医药专业人才,而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组织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紧迫要求。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关键。同时依托各高等院校和有关企业联合办学,开办医药物流人才培训基地,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医药物流管理人员。解决医药物流行业的人才瓶颈,推动现代医药物流产业的发展。
面对信息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传统药品流通模式的呼唤、逐步完善的市场环境、行业信息化应用基础和现实基础,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已是刻不容缓。在推进现代医药信息服务发展的策略上, 我国要加快改善宏观发展环境, 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倡导市场竞争, 从而促进信息化服务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加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后劲, 充分实现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商务部. 2013年5月30日.
[2]《每年投2000万主攻核心科技研发九州通向50多家大型医药物流中心输出技术》.长江日报. 2012年8月24日.
[3]《2011年中国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发展对话会》. 2011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