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教育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教育的应用

篇1

关键词:离子共存;微课;智慧教育;初中化学

《离子共存问题》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十一单元盐之后的专题复习内容,本专题的重点在于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判断以及离子共存与否的判断。学习到酸碱盐以后,学生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还有离子检验,离子共存,除杂问题颇感陌生,不能与以往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融会贯通。如果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优点为目标明确,流程顺畅。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点拨,缺点则为无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表层的高效不代表真正的实效,因此我一直期望能寻求到一种科学睿智的方法,取传统教学之优长,博创新实效之智慧。在我知不足而后进的路上,智慧教育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我开始了对智慧教育的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是什么?是要让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是有用的,发自内心愿意学习,能够个性化地学习,尽可能以归纳方式学习,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有智慧。这样的教育就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智慧”体现在学生的智慧得到提升,学生智慧学和老师智慧教。

原有的教学思路一般是,获取需求、抛出问题、知识讲解、得出解题思路、典型例题解析、应用拓展,在此基础上融入智慧的教育,学生要智慧学,老师当然也要智慧教。因此,教师不应再是单纯讲解,而是通过逆向思维引导,结合微观动画模拟,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有效地建立微粒观。

《离子共存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问题,是源自于学生学习反馈,离子共存问题纷繁复杂,且存在大量共性,所以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分析,哪些不能共存,进而得出解题思路,优化教学。发生化学反应,不能共存,不发生化学反应,就可以同时存在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常见的沉淀、气体和水进行系统的复习。思路有了,接下来具体操作我以动画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了酸碱盐微粒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画面中展示出了因产生沉淀而析出,因产生气体而冒气泡逸出,用直观的视觉冲击去理解逻辑思维下,不能同时存在的客观事实,化解微观粒子难接受、难理解的尴尬,达到视听合一。

同时一鼓作气,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解题技巧,我设置了三道典型习题的讲解训练,得出规律,考虑离子共存问题时要牢记,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注意溶液颜色,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

完成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提升后,再引导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化学联系生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离子共存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应用,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其实就是消耗胃酸中多余的氢离子,食物的相生相克很多也是利用离子共存的原理。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资源包中的习题,强化训练,巩固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微课,历时8分50秒,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问题聚集在离子共存上,让学生认同学习,按照已有知识水平、认知规律、个性化地学习,尽可能以归纳方式学习,能够建构学科解决问题的个性化能力体系。

同时我将学习资源包上传到网络云盘,学生可登陆学习,进行专题复习课之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使用。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求,通过微课和其他资源学习并完成进阶过关测试题,我也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对接下来的教学计划作出有效调整。其中学习资源包包含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过关测试、学习工具以及拓展资料供学生学习过程中参考使用。基础好、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可以利用溶解性表、离子反应的动画模拟进行自主探究;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讲解类微视频资源。

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政策;建设实践;政策计量;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99.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109

Abstract This paper extracted 292 programs from 5625 coding discourses in 131 local smart city policy docum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programs, smart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smart indust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were acknowledged as the main 5 domains in smart city practice.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and diachronic analysis, Zhejiang and Jiangsu were thought to be leading provinces in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and 2011-2013 were thought to be abrupt time point in smart city evolution. At last, this paper suggested that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alance consistency and homogeneity, diversific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sigma completeness and local advantages in programs selection in smart city policy design.

Key words smart city policy; practical programs; polimetrics; construction strategy

1 引言

智慧城市是可持m发展理念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是缓解当前“城市病”,加快区域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建设理念。智慧城市强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1]。从实践层面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萌芽期和推进期两个典型发展阶段:2010年宁波市率先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随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佛山等城市相继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有些地区甚至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推动了智慧城市的政策实践。截至2016年初,全国已经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累计投入经费达几万亿[2];到2014年底,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和47%的县级城市都已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3],出现了“过热”甚至盲目建设的不良趋势[4];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智慧城市规划范围与领域也日益丰富,并体现于智慧城市规划政策体系。为进一步厘清智慧城市建设范畴与应用领域,明确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本文选取了省市县三级智慧城市政策文本131份,并对智慧城市应用领域进行了识别统计与政策计量分析。

2 中国智慧城市政策文本

2.1 智慧城市政策文本采集

智慧城市政策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智慧城市专项规划或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总体规划、中长期规划(一般3-5年)、建设方案、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等;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内涵蕴含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在信息化规划中单辟章节或者以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统领信息化规划政策;第三,采用“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等关联概念作为政策主题,与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第四,聚焦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项目与示范工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细分政策或衍生政策。

按照最大努力采集准则,通过省级和重要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以及不同搜索引擎交叉检索,本文共获得各类智慧城市政策样本272份,其中第一类智慧城市政策样本131个,作为此次研究的政策文本。从行政区划分布结构看,省市政策21份、地市政策70份和县市政策40份;从政策类型分布看,年度规划16份、五年规划53份、总体规划25份和政策建议37份;从时间分布看,2010年4份、2011年12份、2012年14份、2013年27份、2014年29份、2015年27份和2016年18份。政策样本在政策类型和政策结构上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智慧城市应用领域识别

在政策文本编码中,笔者确立了以段落为主的编码规则,其中若干政策建议可采用语句或词组作为编码对象。依据内容分析编码的操作流程,并进行了开放编码与预编码,提取、合并整理后得到有效代码292个。在第二轮编码中,主要按二级编码或三级编码进行标引,共标引5625个编码片段,主要涉及智慧应用与服务(2884个)、信息基础设施与关键技术(1032个)、智慧产业发展(939个)、信息资源与数据资源建设(564)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182个)五个方面,并有极少政策文本涉及公众信息素养与信息公平、智慧城市法规与制度建设内容,认为已经基本达到一定的理论饱和。

在信度控制中,本文采用重复编码进行信度控制。通过对4个政策文本的重复编码,发现抽样组编码数量分布相关性高达0.943(相关系数),而通过MAXQDA内嵌的跨代码一致性测算,两次编码的文件存在一致性均值达到89.3%,频率一致性均值达到87.2%,说明编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可用性。

2.3 中国智慧城市应用领域总体结构

中国智慧城市政策文本经编码和标引共编制政策理念代码5625个频次,131个政策文本平均每个政策文本标引了43个代码频次,而政策代码平均表达强度为20次。在一级代码维度中,智慧应用与服务是智慧城市政策应用实践领域最重要,占比达到51.3%,平均政策强度为10.34;其次是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总占比为18.3%,平均政策强度为7.88;智慧产业发展约占16.7%,信息资源与数据资源建设占10.0%,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占3.2%,还有0.4%提及公众信息素养与信息公平。

3 中国智慧城市应用领域分析

3.1 智慧城市应用与服务领域

智慧城市应用与服务的平均政策强度为10.34,

即平均单个政策文本会提及10类左右的典型智慧城市应用。具体而言,131个政策文本共提及智慧城市应用或服务51类,前10类累计占比达到60%,是当前智慧城市政策关注的主要应用领域。131个政策文本中,智慧政务的提及率最高,累计355个政策片段,约占应用总量的12.4%;其次,智慧健康有220个政策片段,智慧交通有198个,智慧城管184个,智慧教育162个,智慧公安132个,这些智慧城市应用主题都是平均政策文本提及率大于1的应用主题(见图1)。

3.2 信息基础设施与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与关键技术主要涉及信息通信网络、功能性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运营控制中心等)、三网融合和关键智慧技术四类(见图2)。其中,信息通信网络是主要政策关注点,累计567个政策片段提及信息通信网络,约占应用总量的56.6%,且政策表达强度达到4.33;功能性信息基础设施也有208个政策片段,占应用总量的20.8%。在信息通信网络中,高速宽带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是地方智慧城市政策发展的重点,其中高

速宽带网络中光纤网络、下一代互联网(IPV6)和骨干传输网络是关注重点,移动互联网络中“4G”是政策诉求主体,是“3G”政策提及率的2倍左右,仅有江苏和上海两地提及“5G”概念。特别地,在关键智慧技术中“物联网”的关注比例高达67%,“云计算”关注比例为19%,而“大数据”的关注比例仅6.3%,体现了三者的差异性。

3.3 智慧a业发展

在智慧产业发展中,“两化融合”和“新兴智慧产业”都是智慧城市政策关注的产业类型(比例分别达50.2%和45.5%),累计占比约96%(产业创新占比为4.3%)。在两化融合产业政策中,地市和县市政策比较关注“智慧农业”和“产品智能化”,而省市政策和地市政策更多提及“互联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新兴智慧产业政策中,“现代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更被关注度最高的产业形式。此外,还有28个政策文本提及物联网产业发展,27个政策文本提及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24个政策文本提及智慧产业园区建设。

3.4 信息资源与数据资源建设

在信息资源与数据资源建设领域,基础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建设的政策表述强度明显高于信息资源开发(71.4%比28.6%);但在政策扩散范围中,信息资源开发政策的传播范围略广于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前者有78个政策文本采纳,后者有73个政策文本采纳。在信息资源开发政策中,政府信息资源公开与开发、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是重点,累计占比达到83%,其次是公益信息资源开发,约占14%,而信息资源市场开发的提及率和提及范围都较小;在基础信息资源与数据库建设中,共提及14类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其中地理信息资源、人口信息资源、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和宏观经济统计资源提及率最高,而城市建筑物数据、信用数据和法律法规数据的提及率也较高。

3.5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监管是最重要的政策议题,分别占比为40.3%和28.2%(见图3)。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中,网络容灾备灾中心、关键基础设施防护和可信网络的政策提及率较高;在网络安全监管中,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的政策提及率较高;在信息安全保护技术中,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政策关注度较高。此外,还各有10个政策文本提及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和信息安全责任意识。

4 中国智慧城市应用比较

4.1 智慧城市应用的区域差异

利用政策文本中应用领域政策片段的共现关系,构建省域区域与二级应用代码之间的二模矩阵,则构成25省市与72个智慧城市应用之间的矩阵(见表1)。其中,共现关系通过某一区域政策文本在该应用代码中的平均政策强度来显示。

利用政策应用强度的组间差异测试,发现政策结构之间两两差异并不显著,整体体现出结构的相似性。但通过对政策区域和政策应用领域进行多维尺度的度量(见图4),可以发现区域结构之间呈现一定的群落现象。首先,浙江和江苏是中国智慧城市政策的领先省份:一是智慧城市政策的扩散范围广,浙江、江苏智慧城市政策几乎覆盖所有的地市范围,先后出台相关智慧城市合计55项,占总政策样本的

42%;二是智慧城市政策启动时间早,浙江宁波启动于2010年、江苏扬州和南京启动于2011年,均早于政策时间中位数2014年;三是应用领域覆盖广,浙江覆盖了67个应用领域,江苏覆盖了62个应用领域,均领先全国。其次,上海、天津和重庆的智慧城市政策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政策应用强度高,并集中在以城市发展或产业服务为对象的50个左右应用领域。此外,大部分省市的智慧城市应用领域表现出相似的应用结构与范围分布。

而在对应用领域的多维尺度度量中,应用领域可分为左上角的公共应用领域和右下角的个性化应用领域两部分,而23项个性化应用领域的政策应用强度均不超过2;另一方面,平均每省市覆盖36个左右应用领域,而每一个应用领域也渗透到12个左右省市,并没有体现出“数据层面”的学者所广泛批评的“大而全”规划。具体而言,依应用采纳率分布可划分为四类典型应用:核心应用、重要应用、选择性应用、个性化应用(见表2)。

4.2 智慧城市应用的历时差异

智慧城市政策样本的时间分布于2010-2016年,同样可构建政策应用的时间分布矩阵(见表3)。在配对T检验中,不同时期之间的政策应用结构仍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政策强度比较中,政策应用领域的年度结构差异相对比较显著,其显著性因子大多居于0.05-0.1之间,体现了智慧城市应用领域随时间的变化。2011-2013年是智慧城市应用领域变化较大的时间区间,体现为与其它年份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也说明智慧城市应用内涵在2011-2013年趋于成熟,应为我国智慧城市政策的突变节点与关键节点。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应用的扎根统计,基本描绘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实践领域的主要应用轮廓,进一步加深了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在结构分析中主要得到三个基本研究结论:第一,从应用领域看,智慧城市政策在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智慧应用与服务、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智慧产业发展、信息资源与数据资源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其中智慧应用与服务在统计上最为优先。具体到智慧应用中,智慧政务、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教育和智慧公安等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应用领域,体现了智慧民生、信息惠民的应用导向。此外,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两化融合、智慧产业也在各自细分领域居于主要地位;第二,智慧城市应用的区域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在省市领域中浙江和江苏的智慧城市政策显示度和推进力度都明显领先于其它地区,在应用领域中形成大约50个左右核心应用在全国智慧城市政策中的采纳比例都较高;第三,智慧城市的具体应用领域S时间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并且政策应用领域的年度结构差异相对比较显著。其中,2011-2013年之间应用领域差异比较显著,体现了该时间段的政策波动与政策学习过程。

进一步比较智慧城市实践体系与建设理念、研究框架的内涵差异,发现未来我国智慧城市政策制定中应考虑到:

第一,智慧城市实践框架的认识一致性与同质化陷阱。回溯到智慧城市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技术发展、应用服务和政府治理“五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在产业发展、技术发展和应用服务得到了明确地应用领域回应,并拓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内涵,在实践应用层面构建起更宽广的建设体系。相比王世福[5]基于智慧城市研究文献所提炼的由战略体系、社会活动体系、经济活动体系、支撑体系、空间体系共同构成的智慧城市研究概念模型,智慧城市政策在应用层面与理论研究的关注点基本一致,同时导致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6]。因此,一方面智慧城市多样性和层次性的建设内涵给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个性化建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智慧城市认识一致性也可能导致智慧城市规划的同质化陷阱。

第二,智慧城市实践的模式多样性与区域差异性。王根祥[7]、钱明辉[8]等研究发现,在国家之间通过开展智慧城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讯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已经形成各自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鲜明的地区城市特色。具体而言,美国突出技术引领、澳大利亚突出产业推动、欧洲注重体系性与理念引导、新加坡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注重项目推动;美欧更注重智慧城市在应用改良领域的作用,亚洲国家更注重城市发展等等。结合国内进一步的研究[9-10],中国具有广阔的地域空间,而且区域间发展差异客观存在,应该突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域差异和模式差异;而在实践数据层面,智慧城市应用的区域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在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应用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建设实效、突出结合自身特色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城市竞争的“亮点”[11]。

第三,智慧城市实践的规划规模与重点领域。进一步考察应用领域的省市覆盖率和省市应用采纳量分布情况,发现各省市在智慧城市应用领域选取上具有一定差异性,但整体差异性并不显著,体现了各省市在智慧城市应用选择策略上有共识也有分歧,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应该在地方财政承载量的基础上,坚持重点领域建设与地方特色项目建设并重的规划结构。智慧城市重点领域是当前认知度较高、实施效果显著的应用领域,具有技术和市场可行性;地方特色项目是突出实际建设成效和地方需求,突出与地方生产力水平和政府治理水平相匹配,突出与已有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匹配[4]。地方智慧城市规划规模与领域选择虽是一个考虑多重因素的复杂决策结果[12],但应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应用规划的选择常态。

总之,智慧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机遇,是突出区域发展优势的有利途径,但也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需要,不宜在虚拟空间“大兴土木”。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2016-08-27].http:///gzdt/201408/W020140829409970397055.pdf.

[2]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第五届(2015)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EB/OL].[2016-10-20].http:///20160111/n434109090.shtml.

[3] 萧琉.高度信息化社会将引领我国迈入转型发展新时代――2015年中国信息化十大趋势[J].市场观察,2015(Z1):51-53.

[4] 单志广.开拓健康有序的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发展之路[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7):16-18.

[5] 王世福.智慧城市研究的模型构建及方法思考[J].规划师,2012,28(4):19-23.

[6] 胡小明.智慧城市的同质化与科学规划新视角[J].上海城市管理,2012(4):7-11.

[7] 王根祥,李宁,王建会.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2(4):11-14.

[8] 钱明辉,黎炜t.国内外智慧城市实践模式的政策启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9(1):99-106.

[9] 杨瑛.新标准观指引下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J].电子政务,2016(3):27-34.

[10] 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6):13-18.

[11] 黄璜,袁嘉炜.智慧城市的政策分析:过程、信念与政策设计[J].电子政务,2014(1):23-33.

篇3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观念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45-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中国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其别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以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以正确引导的同时,更能够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价值观取向问题

1.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加之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理解深度不够,并不会从综合的角度衡量,而多为单方面接受,就会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引导下让自己的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却没有将自身融入到群体和社会环境中,导致自身独立于社会之外[1]。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大学校园中蔓延的范围扩大,就会使得这种思想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对更多的大学生起到了错误引导作用,污染了大学的道德环境。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理解道德评判标准,导致道德评判标准落实到行为中更多地强调主观意识,而客观性缺失。大学生群体中这种观念意识的形成,让大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利益而无视集体利益,就会引发校园不正之风。这也是当代的大学生前途迷茫的主要原因。

2.当代大学生过于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多会力求以最少的成本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目前的经济运行模式,却对人们的思想以错误的引导,也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学生虽然较少接触社会环境,但是,这种社会思想会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逐渐地传播到大学校园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会从功利的角度,以期做事情能够获得最大利益,而对问题的思考缺乏系统性[2]。大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延伸到学习活动中,使大学生更强调学习的实用性,更多地考虑高薪职业,而没有长远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发挥的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方针。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文化教育,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对大学生的观念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由于思想上的误导而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悖。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以在教育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以正确引导。针对价值观已经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生,则可以通过价值观教育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纠正作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中国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高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应用主流价值观以引导,可以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愿意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可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接班人。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策略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其一,高校文化建设是围绕着教育制度而展开的。将校园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提升到教育制度层面,包括高校的团委、学生社团组织以及学生管理办公室等等,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力作用。要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还要从制度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高校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情绪。其二,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必要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起来,评价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地成为高校学风中的重要衡量标准,两者的充分结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一种精神并落实到行为中,使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其三,高校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推进高校走上品牌建设的战略发展道路。为了促使高校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就要力求价值观教育多样化展开,且教育内容要丰富,以使核心价值观高校文化充分融合,形成浓重的价值观教育氛围。

2.价值观教育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新教育方式。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将是主力,这是富有知识的青年群体,要使他们能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发挥自己的智慧,应用自己的才能,就要针对目前的价值观多元化取向问题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认同教育,结合学生的特点强调价值观不仅具有时代性,还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具有极大的融合度的价值观,只有自身的思想观念符合主流价值观,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在价值观教育中,还要强调民族精神,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结合起来,随着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提升,就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以正确认识,使得价值观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3.价值观教育实践环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原则。在价值观教育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采用课堂教育或者宣讲的方式,将相关知识单方面传递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并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鉴于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且具有丰富的创新意识,就要积极地探询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注重教育实践,做到教育理论通过实践活动而传递给学生,以制度规范行为,以理论引导思想,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提高。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其中,通过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起来,使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以满腔的热情将教育内化为行动,从而提高了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意识。

4.价值观教育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主渠道充分利用起来。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平台而展开的,这也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要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性,就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到价值观教育教育中,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基于此而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性,并自觉地践行,从而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所以,价值观教育中,要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地利用起来,将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为丰富,且具有时代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以正确引导,有助于大学生客观性地认同道德评价标准并身体力行。

随着高校网络教育的推进,价值观教育中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地利用起来,不仅迎合了大学生现行摄取知识的习惯,而且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主动地与大学生建立沟通,提高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认可度。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大学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使得价值观取向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途径,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确保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发挥时效性,就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以此为主导思想引领大学生走上成才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01):30-34.

[2]刘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06):73-75.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YANG Qiu- lian,ZHU Man

(College of Xingzhi,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Shaanxi 710038,China)

篇4

【关键词】预制语块 词汇教学 应用措施

【基金项目】山东工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3QN08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03-02

一、预制语块理论概述

1.预制语块的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预制语块”的基本内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是Becker和Bolinger共同研究的成果。所谓预制语块,即英语当中由多词组成词汇的非常规现象。其既不属于传统的语法,又不同于传统的词汇,位于二者的空间地带。预制模块普遍为固化或者半固化的块状构造,每当人们想要将想法做出表述时,可以随时将积累的预制短语抽出,并加以适当的加工,便形成既满足语法要求、又贴合生活实际的流畅语言。上世纪90年代,Nattinger和DeCarrico同样对预制语块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实际生活用语当中约有七成的内容具有规律性和可预见性的特征,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习惯性语言构造,即预制语块。所谓“语块”,其最早隶属于心理语言学范畴,在此范畴中认为,在人的记忆积累中存在诸多预制语言元素,此类元素即为信息语块,也就是说,通过多个词汇的组合形成,而涵盖的信息量远超过单一词汇的内涵,此为心理语言学关于预制语块的内涵界定。Wray将预制语块定义为“公式化的片段”,也就是连续的或者断续的信息组合,即存在于人们的记忆积累当中,需要时由记忆积累中整体抽出,而不是经过语法加工所构成。Moon将预制语块定义为“多词组合”,也就是说“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汇组合,既满足语法要求、又具有连续意义的语言片段”。

2.预制语块教学的作用及特征

(1)预制语块教学对于语言表述的流利程度具有提升作用。在Nattinger的观点中,语言的表述常常是将满足某一情景的、已有的词汇元素加以组合,而预制语块即为上述已有词汇元素的组合。将预制语块融入课堂教学,需将教学重点置于具备生成特征的语言模块方面,使受教育者以了解、掌握预制语块为前提,利用语块语块的重组构成满足某一情景的合理表述,进而实现以最精准的语言完成最匹配的交际的效果。预制语块是内容和形式的充分结合,具有整体性积累和抽出的特征,如此,可以将词汇的选择、加工活动简化,有效提升语言表述的流利程度。

(2)预制语块教学对于语言表述的地道程度具有提升作用[1]。在Sinclair的观点中,语法对于受教育者的语句分析和语句生成具有辅助作用,而预制语块对于语句的特征性和可用性具有外在表现功能。相当一部分人经过长期的英语学习,可以做到零语法错误的琉璃表述,然而,却欠缺地道性。经过深入的剖析,主要在于预制语块的理论欠缺。完全依照语法所做的表述无法对英语中的习惯搭配进行解释,而预制语块则可以将英语的习惯性搭配和本土化表述加以展示,填补了前者的空白。预制语块的自身特征对于词汇组合的敏感程度具有提升作用,同时,对于语言表述的地道程度具有提升作用。

(3)预制语块教学对于语言表述的到位程度具有提升作用。Nattinger和DeCarrico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种:①社交互动、②话题情景、③话语设置。在英语的实际使用中,一部分结构是融表现与功能为一体的,对于提升语言的间接性表述具有提升作用。例如,“I’d like to...”即为内心想法的婉转表达。在英语的实际使用中,出于达到某种特定功能的目的,常常要将语句同一些预制语块联合使用,因而,将预制语块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减少语言使用偏差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语言表述的到位程度具有提升作用。

二、预制语块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1.强化预制语块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

为了将预制语块更好地融入英语词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对预制语块形成科学的认识,了解到预制语块对于词汇教学的重要程度,进而将预制语块的基本内涵、重要作用传递给学生,利用口语练习、写作练习、听力练习以及阅读练习等促进学生对预制语块的掌握。教师应将原有教学理念加以转变,切忌将语法教学同词汇教学脱离开展。而是需将词汇教学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将英语教学构建为以词汇教学为基础的一条龙式整体教学。例如,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英文影音片段(注意:一定要选择以英文为母语的本土化影片,且一定要选择无字幕版),要求学生在影片的播放过程中,将听到的段落大意记录下来,且尽量要以原版说法记录。在听力练习结束后,为学生重现影片字幕,让学生对照原版字幕和自我记录,分析其中的偏差之处。进而,为学生总结影片当中采用的经典说法,总结出经典的预制语块,强化学生对于预制语块的掌握。

2.推动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完成词汇学习[2]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对常用预制语块的传授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恰当的语境,使学生在情景生动、内容丰富的语境中更好的完成预制语块的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出有趣的、贴近实际的情景,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的材料来源较为宽泛,因而,教师可以从多种材料资源中进行挖掘,找到有用的、符合生活实际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增加语言的熟悉感,最大程度的拉近学生同英语词汇的距离。例如,针对“So do I”的讲解,在教学开展初期,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Do you want to go out for trip?”,此时,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Yes, we do.紧随其后,教师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即为:So do I.通过问题的设置,以及回答的互动,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So do I”的基本内涵,从而对于“So do I”的用法形成了初步认识。

3.将预制语块的辨别手段传授给学生

将预制语块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不能单纯拘泥于在预制语块的针对性讲解方面,而是要将重点置于如何使学生掌握预制语块的辨别手段。通常而言,预制语块应涵盖两个或者以上的词汇,应便于拼读且应用广泛。与此同时,应向学生传授预制语块当中的固化内容和变化内容的辨别方法,激发学生通过对预制语块当中变化部分的创新,实现语句构建的效果。例如,针对“It is said that…”的讲解,可以利用引导、启发以及词语替换等手段,使学生在自我创新模式下,构建出“It is believed that…”和“It is reported that…”语句。学生通过对记忆积累当中已有词汇的选择、加工,将满足语法要求且符合当前语境的词语填进相应的从句,从而构建出诸多新型语句。进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造句加以点评和纠正,既可以加深学生关于预制语块的了解,又可以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提升语言表述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4.利用趣味活动,促进预制语块的应用

为了促进预制语块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多举办一些趣味活动,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参与程度,进而在趣味活动中强化英语水平。趣味性课程环节可以有很多种设计,如进行地位转换,让学生当一天小小教师,为班内同学进行一次“我来讲你来听”的活动;或者举办一些演讲、经典作品重现或者辩论赛等活动。例如,教师在前一次教学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一项课后小组作业。班内学生可以自行分组,但是每组成员不得多于5人且不得少于3人。小组成员需一同观看影片“泰坦尼克”的某一特定片段,并且要求学生将指定影片片段当中的预制语块加以整理、分析、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同时,要依据对预制语块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情景剧创作,在情景剧当中要尽量充分展现作业报告中所写内容。如此,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对于预制语块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预制语块融入英语词汇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机构英语教学一项重要创新热点,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新的前行目标。为了提升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本文首先对预制语块教学的作用加以深入剖析,内容如下:预制语块教学对于语言表述的流利程度具有提升作用、预制语块教学对于语言表述的地道程度具有提升作用、预制语块教学对于语言表述的到位程度具有提升作用。并在后续段落,针对预制语块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究,提出如下几点应用措施建议:强化预制语块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推动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完成词汇学习;将预制语块的辨别手段传授给学生;利用趣味活动,促进预制语块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宏,预制语块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76-78

[2]许俊,预制语块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104-105

篇5

关键词: 隐喻认知理论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应用

1.引言

隐喻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隐喻研究将隐喻仅仅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近年来,隐喻研究已从“将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偏离现象’、‘寄生现象’过渡到将其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进行多层次的考察和阐释”。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知、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Hester,1967:35)。在许多师生看来,英语词汇量大,词义变化复杂,可遵循的规律较少,是语言学习中的难点之一。如何改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使学生准确、高效地习得英语词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

2.隐喻认知理论

古希腊的Aristotle最早对隐喻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他在On Rhetoric中将隐喻归为修辞学的范畴。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手段。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一种修辞手段,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就是从源模式(source model)到目标模式(target model)的映射。源域通常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和人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的事物、动作和事件有关。而目标域对人们来说则是抽象的、不熟悉的,远离了人们的物质世界的日常经验。Lakoff与Johnson在他们所著的将隐喻研究真正纳入认知语言学研究范畴的标志性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中指出,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一种称为“隐喻概念体系”的本体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

Lakoff与 Johnson将隐喻分为三种类型: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及实体隐喻。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英语中的up―down,high―low,in―out,front―back,等等,本来是用于区分客观事物之间相对的空间方位,但这种区分常常被应用于抽象领域,表示人的情绪、身体状况、社会地位和事物的优劣、数量等。如“up”在“I am feeling up today.”中,隐喻为“happy”;而“low”在“That was a low trick.”一句中,则意为“bad”。

结构隐喻表达的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将描述某一抽象概念的词语用来描述另一概念。如在ARGUMENT IS WAR中,用于描述WAR的词语可以用于ARGUMENT这一概念领域。实体隐喻出现得最晚,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由经验得来的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人类拥有的最具语言生成力的力量,是词义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将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大学生来说,英语词汇学习是很难攻克的堡垒。此外,大学和中学课堂英语教学的差异使得很多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得法。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对词汇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词汇教学的现状却是“费时低效”,即学生花了时间,记忆了大量的词汇,却仅停留在对词汇的浅层次理解和记忆上而不能有效运用。因此如何短时高效地帮助学生储存单词就成为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词汇教学通常是教师先教读音,然后讲解单词意义和用法;有的教师根据英语词汇的一些特征,如前、后缀,总结一些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但由于英语词汇较多,学生单凭读音、词义、前后缀等方法来学习还远远不够。而且在实际的口语、阅读和写作运用中,面对一个单词有众多的义项和搭配,学生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4.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每一种新的语言理论的出现都会伴随对其理论的应用。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其功能体现其对于语言教学的积极指导作用:语言教师可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以下从英语词汇教学的几个方面体现当代认知隐喻理论在词汇学习中的应用及其指导意义。

4.1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基本词汇意义教学

从认知的观点来看,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必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和范畴化,若没有对千差万别的现实加以范畴化的能力,人类便无法对经验进行处理、构造和储存。基本范畴词语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用来指代那些与人们有直接关系的、经常接触的基本范畴事物。“大部分隐喻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基本范畴的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如bird,flower,dog,fox,wolf,lion等比dove,rose,animal隐喻用法多”。

既然大多数新词义或新事物都是在认知基本范畴事物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这一认知功能发展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重视基本范畴事物的词汇。基本范畴词汇是人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其词汇多是不可分析的稳定词,构成了基本词汇和词的基本概念,成为最常用的词和最基本的意义。因此,注重基本词汇的教学应作为词汇教学的重点,我们让学生了解哪些属基本范畴词汇,其引申意义和具体用法,这对于学生词汇量的扩大、语言的正确理解和使用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2隐喻认知理论在词义的延伸及构词中的应用

英语不仅词汇丰富,而且几乎每个单词都有许多词义。打开任何一部词典,几乎每个词条下面都罗列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含义。扩大词汇意义认知与扩大词汇量都是英语词汇教学的任务。隐喻的认知理论也为扩大词汇意义认知教学提供了启示。如“head”这个词,最初是用来认知和表达人自身的一个部位,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发展为指其他动植物及其他物体的头(顶)部:head of a match,head of an arrow,head of the parade,或抽象概念:head of the committee,head of the state,等等。

不仅head如此,我们身上的许多器官都通过隐喻发展出新意义,如“back”最初意指人的“后背、脊背”,之后被应用到动物和物体的背,如file back of a horse(马背),the back of a chair(椅背),这些语义延伸的背后实是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方式在起作用,人体名词和物体名词相结合,在事物某个特征相似性的基础上实现跨概念的隐喻映射。

如前所述,隐喻是语言的再生系统,它不仅是词义扩展和创造的工具,而且是新词产生的重要渠道。如新科学的创立必伴随着新概念的定义和命名,新思维的产生和发现也需新词语来表达。在新词语或旧词新义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计算机技术中的术语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computer virus(计算机病毒),address(网址),cyberspace(网络空间)等。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应用隐喻认知特性讲解多义词和新词,能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开发生动的隐喻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语义内在机制演变和词语意义之间的关系,在形象和正确地理解词语内涵的基础上有效扩大词汇量。

4.3隐喻认知理论在词义文化内涵中的应用

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手段,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人类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种种相似之处,尽管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但基于共同的认知结构,扎根于不同文化中的隐喻便可能重合,形成“文化共核”。文化共核反映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上,自然会产生许多相似之处,如都以钢铁比喻坚强,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绵羊比喻温顺。再以英汉两种词汇中的成语为例,许多隐喻都类似甚至等同:

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

add fuel to the flames(火上浇油)

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

教师可运用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使学生深化这些词汇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隐喻作为认知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具有民族性和约定性。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风俗习惯、历史地域等方面存在差异,人们对事物的思维、理解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民族文化沉淀必然在隐喻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以白(white)这一基本范畴词为例,“white”在英语中或多或少包含好的意味,如“the white collar”,“white lie”,“white wash”,而汉语中的“白”则相反,如“”“”“一穷二白”等。“狗”(dog)这个基本范畴词同样也能体现出两者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如我们常用“癞皮狗”“走狗”等来描写所厌恶的人。但在英语中dog一词往往是褒义,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be top dog”(身居要位),“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old dog(行家里手)”。由此看来,在不同的自然与社会背景下,英汉两种词汇具有显著不同的隐喻意义。教师自身应具备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比较,使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能够自觉比较英汉两种词汇隐喻意义的异同,继而正确地运用英语词汇。

5.结语

综上所述,从认知角度出发的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有深远影响。把认知隐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中,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词汇教学法。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隐喻思考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改善和发展学生的词汇能力,有助于他们触类旁通地领悟和应用词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词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组合搭配进行准确合理的挖掘、提炼和引申,从而有效地促进整个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加强。

参考文献:

[1]Hester.The Meaning of Poetic Metaphor[M].The Hague:Mouton,1967:34-36.

[2]Lakoff &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48-62.

[3]邓素芬.从认知隐喻谈英语词汇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8,(9):72-74.

[4]范锋.隐喻认知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专题,2008,(4):101-105.

[5]李世琴,李气纠.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9,(3):93-94.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2-48.

[7]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78-81.

篇6

1 下睑眼袋的临床分型

1.1 皮肤松弛型:临床表现以下眼睑皮肤无弹性、松弛,并形成很多皮肤皱纹,同时伴有眼轮匝肌松弛,但无眶脂肪突出移位。

1.2 眶内脂肪脱垂型:主要由于眼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松弛无力,使眶内脂肪移位、脱垂,在下睑造成向外膨出或袋状形态。年轻人也可存在,随年龄增大,眶隔松弛状况加重。

1.3 眼轮匝肌肥厚型(特殊型):实为假性睑袋,因下睑缘下眼轮匝肌肥厚造成,隆起范围限于睑板,均匀一致,高于真性下睑眼袋所在部位。常见于年轻人,多发生于经常微笑或习惯性眯眼者。

1.4 混合型:指兼有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者,临床上罕见三种类型同时存在。随年龄增长,混合型下睑眼袋逐渐增多。

2 下睑眼袋处理原则及术式选择

2.1 下睑眼袋处理原则:依据下睑眼袋形成机制和解剖形态学特征,主要应从加固修复睑袋前壁(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和处理好眼袋内容物(眶脂肪)两方面着手进行。这是下睑眼袋手术成功的两个关键环节,两方面相辅相成,尤其对混合型下睑眼袋更为适用。

2.2 下睑眼袋术式选择:目前有经皮肤切口入路法(外路法)和经结膜切口入路法(内路法)两大类,而经皮肤切口入路法又分皮下分离法和眼轮匝肌皮瓣法。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但根据我们的体会,以经皮肤切口入路法更有利于下睑眼袋的整复矫治,其适应证广。而经结膜切口入路法因为不能同时处理眼袋前壁,故只适用于年轻人出现的、单纯眼袋内容物轻度膨出的下睑眼袋。

3 术前检查和准备

3.1 视诊:受术者站立两眼平视,观察其睑袋程度,判断属于那一种临床类型及是否伴有老年性下睑外翻;是否存在上睑皮肤松弛和鱼尾纹等;以便选择术式并预测手术效果。

3.2 体检:应做较详细的体检,了解有无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必要时查血常规、心电图、血压等。

3.3 画线:仰卧位双眼上视,张嘴,这时下睑皮肤张力最大,用无齿小镊子夹持下睑皮肤测出多余的部分,标记画出切除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4 手术方法

4.1 经皮切口入路的皮下分离法

4.1.1 自内眦角开始,沿睫毛下缘1mm切口,至距外眦角2~3mm处斜向下外侧5~10mm。对52岁以上者为防止眼轮匝肌的损伤致术后松弛性睑外翻的发生,应将切口下移至睑缘下4mm左右。向切口下外方行皮下分离,仔细止血,把睑裂下部的皮肤与表情肌之间的条索状连接全部切断,以展平面颧上部皱纹,在眼袋最突出的部位顺肌纤维方向分开眼轮匝肌,打开眶隔,切除适量脂肪组织。伴有眼轮匝肌肥厚者可去除一薄层眼轮匝肌。

4.1.2 对于眶隔及眼轮匝肌松弛较显著者,应做眼轮匝肌悬吊紧缩。用小剪刀把眶下部的眼轮匝肌与深层组织分离后拉向外上方,与外眦部的眼轮匝肌重叠缝合,或楔形切除后一起拉紧缝合。

4.1.3 展平下睑皮肤,轻轻向外上方牵拉,切除外侧重叠的三角形皮肤,于切口拐弯处做一针定位缝合。令受术者双眼上视并张嘴,观察皮瓣与睑缘重叠的位置是否与画线一致,调整后切除下睑缘适量多余的皮肤,缝合切口。

4.2 眼轮匝肌皮瓣法:切口同前,在切开皮肤的同时与皮肤切口一致切开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深层将其与眶隔表面及深层骨面分离,直至眶下孔外侧的疏松结蒂组织,使下睑部形成一眼轮匝肌皮瓣。翻下肌皮瓣暴露出眶隔,打开眶隔去除膨出的眶隔脂肪。向外上方拉紧肌皮瓣,切除多余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将眼轮匝肌的外侧端与外眦角上方的肌筋膜缝合,缝合切口。

4.3 经结膜入路法:翻开下眼睑,在睑下缘的睑结膜上做1.0~1.5cm长的横切口,于眼轮匝肌后方分离至眶缘。轻压眼球下部使眶脂肪膨出明显,打开眶隔,切除多余脂肪并予止血、结扎。术中注意勿损伤角膜和泪小管。

5 体会

5.1 皮下分离法为传统的下睑眼袋手术方法,适用于任何睑袋,只是根据其类型不同取舍其中相应步骤。皮肤松弛较眼轮匝肌松弛严重、鱼尾纹明显并有眼轮匝肌肥厚者,首选此法,此法便于分别紧缩松弛程度不同的各层组织,并可修整眼轮匝肌。眼轮匝肌皮瓣分离法适用于皮肤与眼轮匝肌均松弛,但尚无固定鱼尾纹的混合型睑袋,此法操作步骤简单,术后皮下瘀斑不明显,局部肿胀轻微,恢复快。目前我院的睑袋手术半数以上采用此法。结膜入路法适用于无下睑组织松弛而眶内脂肪过多的眶内脂肪脱垂型眼袋,适应证范围较小。

5.2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而手术过程中加固修复睑袋前壁(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和处理好睑袋内容物(眶脂肪)也是手术成功的两个重要环节。手术中组织分离的范围要足够,去除组织量必须适度。眶隔脂肪的去除,要根据立位视诊的情况及打开眶隔后轻压眼球时脂肪膨出的情况,确定去除量。不一定每一例手术都要去除脂肪,不一定每一眼球脂肪都需要去除,而是哪个膨出就去除哪个的,膨出多少就去除多少。去除脂肪过少下睑部仍显臃肿,去除过多则会出现眶区凹陷甚至下睑外翻。去除下睑缘皮肤时更需要十分谨慎,要在局部皮肤处于最大张力的状态下,决定去皮宽度,以免出现下睑外翻。

篇7

词汇和语音、语法构成了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进行任何交流的基础。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英语者来说要学好英语,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关键。而且新课标对词汇的要求要高于过去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这也对我们的英语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在初中起始阶段(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单词直接拼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直拼法是指按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直接拼出单词,逐步内化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从而避免了传统教法中先学字母名称、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背单词的弊端,使学生能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直接拼读出单词,学生易学易记,凡是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学生就能达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知其形”。

1 重视字母渗透直拼法教学

目前,小学已经开设了英语课程,可是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却参次不齐,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两极分化及其严重。好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而差的学生则连26个字母都不会读,不会写。在这种情况下,在初中起始阶段进行并重视字母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过好字母关是运用直拼法培养学生拼读单词能力的前提。

我们知道正确的语音是掌握直拼法的基础,而语音教学要从字母开始,也就是说,在教学生学习字母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教学生语音知识。我在教26个字母时,除了教字母本身的读音之外,还教了学生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即音素。如:A/ei/ Dale Grace name A// Frank thanks jacket;教会学生A在重读开音节中读/ei/,在重读闭音节中读//。跟学生说清A在不同类型的单词中有不同的读音,然后跟学生一起总结这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再写出一组含有A的单词让学生操练,直止他们熟练。(如: base make lake/and at bat)。以同样的方法教会了他们五个元音字母在不同的单词中的发音。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高涨,觉得很有意思,在告诉他们辅音的发音之后,一部分好生很快就会独立的拼读出这些有拼读规则的单词,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 重视音节渗透直拼法教学

2.1 单音节单词:将辅音和元音直接拼读出来:在英语的拼读当中,这是最简单的一类。类似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如我在呈现my时,先给学生出示字母m,y,再读出 /m/ /ai/,然后给出单词my,学生就能读出这个单词是/mai/。接着写出类似的单词供学生拼读,如 by, hi, fly等,学生能够很快的学会这种拼读方法,还增强了他们朗读单词的音感。 再如我在教pen时先让学生知道p读/p/,e读/e/,n读/n/然后跟学生一起拼读出/p/-/e/-/pe/-/pen/学生也就会拼读这个单词了,而且根据读音他们也会拼写出pen这个单词,在学生慢慢的熟悉这种方法后,我写出一系列的单词让他们拼读,如six, not, at等,学生发言很积极,争先恐后的想要尝试这种方法拼读单词,想要享受那种能独立拼读出单词的快乐,并且体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

2.2 多音节单词:将音节进行分割拼读单词:在Go for it 教材中也有些比较长的单词,音节较多。我在呈现这些多音节单词的时候先将音节一个一个的分割出来呈现给他们,然后再合起来拼读。如:banana-ba-na-na――banana, hamburger-ham-bur-ger-hamburger, tomato――to-ma-to――tomato,在教学这一类单词时,我都有意识地按音节呈现单词,并在单词下面的相应部位划出红线,让学生明确哪几个字母是一个组合,哪个跟哪个先相拼,然后再把各个部分相联相拼。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尝试拼读字母组合,尝试拼读单词,这样他们能够不断品尝直接拼读带来的快乐。

3 重视字母组合渗透直拼法教学

篇8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英语单词 研究性学习

词汇作为构筑语言的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离开词汇人们就无法表达思想;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糊,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障碍。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可见,英语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汇量的扩大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前提。

1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鉴于英语词汇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笔者对所教的福建警官职业学院2008级公共管理系安全防范专业的学生就他们的英语学习现状和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4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2位同学因病未参加)。

从表1结果看,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高职的生源英语水平有所下降,尽管大多数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但只有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能理解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用已掌握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参与小组活动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正常的课堂任务;而大多数的学生尽管他们觉得上英语课有趣,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却往往因英语词汇贫乏而却步,甚至有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太差而干脆放弃学习。

从表2结果看,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得到学习词汇策略和方法,但他们的学习态度令人担忧:多数学生没有预先制定学习计划;词汇的习得绝大多数只是来源于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虽然他们也懂得通过实际运用记忆单词,但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良好记忆单词的习惯,仅靠考前突击背记单词;近一半学生只是通过定期复习检查来评估学习。

从表3结果看,不少学生在词汇学习上采取的是重复策略,在记忆单词的词义和用法上的主要方法还是死记硬背,违背了词汇学习认识策略,容易使学生在英语词汇产生倦怠心理,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

由此可见,由于学生长期以来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不对,致使他们认为词汇学习的难度远远超过听力、语法、阅读、和写作。他们尽管花大量时间背英语单词、词组,背得多,忘得多,收效甚微。

2 研究性学习理论介绍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或指一种学习方式,或指一种教学策略,或指一门专设课程。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它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它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的研究性教学策略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相互依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为课程类型,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育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双方的重心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转到师生共同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上,转到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到学生独立自主的、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上。与现有的学科相比,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师影响的指导性和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它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阶段、探索求解阶段和表达交流内化阶段。

3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以学习《实用综合教程》Book I, Unit Six, Part-time Jobs为例,笔者采用以下步骤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英语词汇的教学之中。

首先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总结,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① 提供材料:在幻灯片上打出从事各种不同职业人物的图片

T: What are they?

S1: He is a worker.

S2: She is a nurse.

S3: He is a policeman.

S4: He is a dentist.

② 出示问题

Q1:Which job is right for you?

Q2:How many occupations do you know?

经过学生的归纳,总结出许多表示职业的英语单词,如:accountant 会计;actor 男演员;actress 女演员;anchor 新闻主播; architect 建筑师;astronaut 宇航员;attendant 服务员;baker 烘培师; barber 理发师 (男);bell boy 门童;bin man清洁工;boxer 拳击手;bus driver 公车(巴士)司机;butcher 屠夫,肉商; cartoonist 漫画家; cashier 出纳员;chef 厨师;computer programmer 程序员;designer 设计师;dentist 牙科医生;doctor 医生;door-to-door salesman 推销员; driver 司机;farmer 农夫;fashion designer 时装设计师;fireman (firefighter) 消防员; gardener花匠(园丁) ;safe guard 警卫;gas station attendant 加油工; guide 导游;writer作家;hair dresser理发师,美容师(女); housekeeper 管家;housewife 家庭主妇;interpreter 口译员;journalist 记者;judge 法官; lawyer 律师;librarian 图书管理员;nurse 护士;life guard救生员;magician 魔术师;model 模特儿;monk ;和尚,教士;nun 尼姑;movie director 导演;movie star 电影明星;musician 音乐家 ; waiter 侍者(服务生) ;waitress 女侍者(服务生) ;office clerk 职员;photographer 摄影师 ;pilot 飞行员;policeman 警察;president总统;receptionist 接待员; repairman 修理工人; reporter 记者;singer 歌手sailor 船员,水手;scientist 科学家;secretary 秘书;translator 翻译(笔译);soldier士兵,军人; statistician 统计员;diplomat 外交官;tailor 裁缝师; teacher 教师;technician 技术人员 ;tour guide 导游;lawyer 律师…

Q3:Can you find out words about jobs with the same endings?

- an/ ian musician

- ant assistant

- er/ or/ ar lawyer, operator, beggar

- ist artist, scientist

引导学生步步进入词汇规律的认识,以帮助他们记忆所总结出来的单词。

Q4:What is a qualified actor/… should be ?

S1: extrovert, creative.

S2: emotional, sensitive.

S3: flexible, energetic.

S4: sense of humor.

Q5:How many words of describing people’s personality do you know?

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归纳,又总结出许多表示人的性格特征的英语单词,如:shy, creative, confident, patient, talented, serious, hard-working, lazy, smart, organized, strong, tense, flexible, energetic emotional, kind, sympathetic, honest, timid, humorous, intelligent, clever, diligent, open-minded, generous, adventurous, acute, affectionate, easy-going, selfish, narrow- minded, sensitive, frank, friendly, modest, shrewd, independent, careful, serious, curious, cautious,alert,hardworking, boastful, enthusiastic, eloquent, outgoing, odd, funny, sweet, sense of humor, patient, careful, considerate, polite, aggressive, self-confident, cooperative, calm, tolerant, brave, courageous, daring, moody, romantic, active, responsible, sociable, ambitious, quiet, bossy, stubborn, gentle, carefree, greedy, imaginative…

引导学生用词汇总结出表达不同职业的人物特点的形容词。

Q6:Choose the words from the list which you think proper for the careers.

actor emotional, sensitive, extrovert, creative, flexible, energetic, sense of humor

scientist creative, talented, serious, smart, energetic, curious

athlete courageous, diligent, talented, smart, strong, energetic

diplomat eloquent, intelligent, clever, creative, talented, smart, flexible, alert

driver careful, serious, cautious,alert,calm, strong

lawyer eloquent, organized, flexible, alert

manager creative, organized, flexible,

writer diligent, imaginative,

computer

programmer intelligent, clever, serious

secretary sociable, enthusiastic, serious, flexible

president eloquent, talented, organized,

doctor patient, kind, friendly, serious

reporter hardworking, creative, serious, flexible, curious, talkative

accountant responsible, serious, careful

teacher patient, kind, humorous, friendly, easygoing, organized, flexible, sense of humor

salesman enthusiastic, organized, flexible, talkative, polite

③ 实践运用

要求学生用本课所归纳出的词汇结合之前规定的已经掌握的句式进行口语操练,把单词放在语境中,了解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以致真正掌握其准确的意思及用法。

Please use enough, too, not…enough to talk about the reason you like/want a job, and the reason you don’t like a job. You may ask each member questions or argue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then have a class presentation.

A: I want/I'd like to be a manager. I think I'm organized and hard-working enough to be a manager.

B: That's great! What kind of manager do you want to be?

A: I'd like to be a restaurant manager.

B: Really? I could never do that job.

A: Why not?

B: Because I am not patient enough. Besides, it is too noisy in the restaurant. I'm not strong enough to bear it.

通过小组的集体性研究学习,大家开动脑筋、互帮互学,共享搜索、整理英语单词过程的成功与喜悦,增进了交流与合作,学会了研究学习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并将此渗透到今后英语词汇的学习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中,学生成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者和实践者,而教师则是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是英语课堂教学得力的辅助手段。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在教学上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专英语目标得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完善人格,使学生受益终生。正如王升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在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传统的直观法、释义法、语境教学法和要求学生重复强化记忆等都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与研究性教学法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王升.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3] 任丽.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2).

篇9

关键词: 元认知策略 英语词汇教学 经验和方法

一、元认知、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的内涵

1979年美国心理学家J. H. Flavell在对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即认知系统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不仅包括对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而且指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目标、策略等方面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评价。元认知对个体学习的作用体现在有效地计划、监控和调节学习者自己的学习活动,以便尽快而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学习方法与各种变量、元认知结合起来研究后提出了“学习策略”的概念。长期的研究认为,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特点、条件等,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选用的调控学习以及过程的恰当学习方式。所谓“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管理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等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的行为,包含计划学习、思考如何使学习更加有效、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以及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传统词汇教学法的缺陷及相应元认知策略

对词汇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才能知道在何时、用何种方法、在何种环境下学习新词更有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但我国传统英语词汇教学通常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只为完成教学进度服务,否认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违反了学习策略的运用因人而异的原则。词汇教学过程缺少技巧和艺术感,枯燥无味;词汇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机械记忆,很少得到学习策略的指导。此外,词汇教学往往脱离课文孤立进行,使脱离语境或惯用结构记忆的孤立词汇在信息编码和输出时往往出现失误,导致词汇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词汇学习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对词汇构词特点、记忆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思考,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至最终失去了学习兴趣。

2.教师机械地将英语词汇教学看成是“感受、记忆、理解、思维、运用”的认知过程,对词汇的处理往往采用反复讲解、反复练习的策略,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情绪。

以上各种情况都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尤其是英语词汇自身的构词特征及构词意义,积极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和巩固词汇的词形和用法的识记水平。

三、元认知策略对建构学生外语词汇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学习策略对建构学生的语言系统有着直接影响,元认知策略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元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这从认知领域角度揭示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的心理机制,对开发学生潜力、建构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在词汇教学领域、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上同样意义重大。

1.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通常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理解元认知策略的内涵,理清影响人们认知活动过程与结果的个体认知、情感、意志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和这些因素起作用的原理,以及动机、情绪状态及环境等变量与认知及元认知之间的交互影响等问题,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主动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改变不科学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上来,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来自于强烈的求知欲,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知识本身魅力的吸引,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掌握大量词汇对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起其对词汇学习的兴趣。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发掘学习词汇的潜力。对词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总以为自己不善于背记,甚至把自己归为不适合语言学习的类型,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在进步中树立起信心。

2.实施元认知监控策略,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元认知监控策略是主体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策略的效果,不断地对其进行监控、调节,以期达到预定目标。在元认知监控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把所学内容与所实施的学习计划、学习策略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和检查,并以此预测学习计划与学习策略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如果监控的结果显示目标达到,即学生掌握了计划内词汇的拼写及应用,这说明原有的学习计划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适应,学生可以继续原订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如果没有达到学习目标,就必须采取补救措施,重新评价或修改原订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寻找其它有效的学习策略。

英语词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复杂心理过程,是在大量的积累上产生质的变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所掌握的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使自己从被动的词汇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英语词汇学习教学中必须完成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形式的词汇训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实施元认知计划策略,增强自主学习词汇的能力。

元认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从而展开有效的评价活动和调节措施。实施元认知计划策略首先体现在让学生明确某阶段学习词汇的总目标,根据这一总目标,使学生了解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阶段的明确、具体、易于操作的词汇学习计划,规划好课程学习中每一阶段的词汇学习目标。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以及达到学习目标所要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明确的计划,他们在学习中才能自觉地开展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才会独立地审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过程,并根据实践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

词汇学习能力是一种复合的自我监控能力,它包括学习活动全过程的自我监控,如制订计划,了解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选择学法,执行学习计划,检查、评价与反馈学习效果,补救不足,总结经验等。但由于缺乏对元认知能力的培训,很多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及可采取的策略缺乏了解,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对学习过程及效果的思考和监控。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而元认知策略则有助于监控并巩固知识构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只有重视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词汇学习障碍,建构起高效的词汇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胡志海,梁宁建.学习不良学生元认知特点研究.心理科学,1999,4,354.

篇10

摘要: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大必考科目之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在该科目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探讨了如何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科目考试通过率的途径。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应用

一、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现状

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的三大科目之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主要涉及的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在进行经贸活动中会计从业人员所需要遵循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由于其科目特点,在日常的教与学活动中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知识点繁杂,难以记忆

财经法规涉及面广,以会计法律制度为例,它不仅涉及到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还涉及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造成了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繁杂,知识点之间容易相互混淆,难于记忆的困难。2013 年,本课题组在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会计专业的500 名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91.5%的学生都认为知识点繁杂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学习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相对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另外两个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更偏重于理论知识,是各种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集合。理论知识是极度抽象的,学习过程是艰苦而枯燥的,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本题组在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会计专业的500 名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90.8%的学生都认为理论性强、学习过程枯燥是造成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

长期以来,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重知识、轻技能的理论性特点,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大都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陈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都是在被动的记笔记,划重点,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学习缺乏动力,课堂效果不明显。

二、参与式教学法及其特点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从生理到精神需求逐层过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而心理学上则认为,人的需要分为外在需要与内在需要,外在需要是人们无法控制的外部动力,内在需要则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动力。参与式教学法正是利用了上述原理,它力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内在及外在两个需要,既从外部环境,又从自身促动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中获得学习动力。参与式教学法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该方式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具体来说,参与式教学法具有如下特点:

(一)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参与式教学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图让学生参与从教学准备到课堂教学、教学考评的各个环节。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还是学习的设计者、学习的评价者。由于所有的教学过程均有学生的参与,教学针对学生实际,客观实用,更多的迎合了学生的需求。

(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参与式教学法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除了应用成熟的学科基本知识作为教学核心外,还充分引入各种尚未形成定论的学科内容,例如学科的未来发展方面的内容,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索,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三)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开放包容是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成为集体讨论中的一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时欢迎学生提问,在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不断进步。

三、参与式教学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应用

自广西从2009 年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都远未达到理想,2012 年下半年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10.81%,2013年上半年通过率为16.46%,《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单科的通过率比平均通过率稍低一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科目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因而针对目前的教学状况,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上课就像作报告,学生就像听报告,这一做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课堂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转变师生观念,教师要更多的做好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要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就获得了受尊重的感觉,有了学习的内在需求,敢于、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二)鼓励参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是缘于学生参与的缺失。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全程参与,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将大有帮助。这一参与可以从备课开始,让学生参与备课过程,充分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在课堂上,则鼓励学生质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后,也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强化学习能力。

(三)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激励机制是人们产生动力的原因之一,对于学生更是如此。激励机制的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而在课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财经法规知识抢答赛等方式进行。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激励,有了自我实现的感觉,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必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去。

(四)提倡合作型学习,促进互相帮助

由于学生个体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以及不同的智力因素,导致了学生学习情况上的差异。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倡合作型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团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抓差补缺,共同参与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五)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传统的学业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往往采用教师一元评价,评价主体单一,不能客观的看到学生的短期进步,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可以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由于学生来自于同一团体,他们更能了解彼此的情况,因而更能关注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将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结语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三大科目之一,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极其重要。然而,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知识的繁杂、理论性强的科目特点,也由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弊端,使得该科目的考试通过率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因而,采用以“参与”为核心的参与式教学法,满足学生的内在和外在两个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参与、采用激励机制、提倡合作型学习、学生参与评价等方法,提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堂效率,并最终提高该科目的考试通过率。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第2页.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马良诚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12页.

[3]孙科炎.激励心理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第49页.

[4]谢泽慧.参与式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6页.

[5]广西会计从业资格2012年考试情况.[EB/OL],233网校,233.com/cy/zixun/chafen/guangxi/20121225/095346992.html,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