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篇1

一、财务杠杆的概念及计量

1.财务杠杆的概念

所谓的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资本成本固定的长期资金的利用,由于固定成本的资金成本的存在,所以会导致息税前利润小于普通股股东权益变动,亦被称为筹资杠杆。通常,优先股利息和债务利息,不会随着企业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而变动。故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筹资时,可能会给股权资本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反之,有时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2.财务杠杆的计量

财务杠杆系数(简称DFL),亦称财务杠杆程度,是指普通股的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除以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DFL通常是用来反映财务杠杆的大小与作用的程度,同时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财务杠杆作用的程度越大,那么财务风险就越大;反之,财务杠杆作用的程度越小,那么财务风险就越小。

财务杠杆的计量通常以财务杠杆系数来实现,其理论上的公式为:

DFL=(EPS/EPS)/(EBIT/EBIT)

其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的额度;EPS为变动前的每股利润;EBIT表示为息税前利润变动的额度;EBIT表示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为了计算方便,可变换上列公式如下:

由 EPS=(EBIT-I)(1-T)/N

EPS=EBIT(1-T)/N

得 DFL=EBIT/(EBIT-I)

其中:I为债务年利息额;T为所得税税率;N表示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的股数。

在存在优先股的条件下,优先股的股利一般都是固定的,所以应该用税后的利润来进行支付,将此时的公式改写为:

DFL=EBIT/[EBIT-I-PD/(1-T)]

其中:PD为优先股股利。

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

(1)DFL表明了每股盈余的增长幅度是由息税前的盈余增长所引起的。

(2)在资本总额和息税前的盈余相同情况下,预期的每股盈余(投资者收益)较大,是因为负债的比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即表现为财务杠杆系数较高。

(3)当DFL等于1时表明:当一个企业没有债务资金,同时没有发行优先股的时候,此时财务杠杆系数为1,即表示每股收益将与息税前利润同幅度的变化。

二、影响财务杠杆大小的主要因素

如上所述,财务风险是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的,然而财务杠杆系数又体现了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那么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影响因素,也必然会影响到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影响两者的主要因素有:

1.息税前利润(EBIT)

从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无其他因素变动的影响下,一旦息税前利润率有所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就会变小;相反,则会变大。所以息税前利润率和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呈负相关的关系,即越强的资产盈利能力,则表现为越低的财务杠杆系数。故若公司资产盈利能力越强,那么该公司就越有能力来承担较高的财务杠杆。

2.负债的利息率

所谓的负债利息率,是指所支付的利息总费用和债务总额之间的比率。由于负债利息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在一定的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的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会随着负债利息率的升高而越大;相反,则越小。

3.资本结构

所谓的资本结构,实际上就是指权益资本与长期的债务资本各自占多大的比例,或者可以这样来说,资本结构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负债资金的比例问题。一般来讲,负债比率与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呈正相关的关系,即表现为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会随着负债比率的升高而变大,相反,则会变小。

三、发挥财务杠杆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企业应该充分且准确地估计自身的经营能力与偿债能力,做出财务决策,同时应全面地考虑财务杠杆的大小及其影响的因素,适时地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从而达到企业效益的最佳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财务杠杆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科学的负债结构

在财务杠杆的应用中,财务杠杆效用就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也就是说,企业负债就是财务杠杆应用的根本。负债经营有“破产的机会”,这也只能说明其存在风险,不一定会发生损失,其次,负债能够给企业带来许多的好处。因此,在逐步扩大企业负债规模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各个方面的经营情况,综合地考虑且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财务杠杆的正效应。

(1)企业规模

有些规模大的企业,有效地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能够给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如果有条件并且倾向于实施多元化的经营的话,那么选择分散的经营方式是正确的经营决策。一般来说,大企业可以比小企业有更多的负债,是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收益通常要比小企业的收益更稳定,即破产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大企业会采取负债的经营方式,是因为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本较多,又不可能由股东承担全部的资本,同时要想提高企业的价值,就需要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这样企业就必须通过负债来经营。

(2)资产结构

一般来说,长期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应该多利用长期负债或者发行股票来筹资,而减少短期负债的利用;相反,短期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则应该多地利用流动负债来进行筹资,而减少长期负债的利用。通常,主要依赖流动负债来筹集相应资金的企业一般都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而主要通过长期负债与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的企业一般都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但负债很少的企业一般都以研发为主。所以财务杠杆利用的程度会随着企业不同的资产结构而不同,相应所获得的财务杠杆利益也就不同

(3)利率状况

负债的利息一定程度上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同样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又会随负债利息的变动而变动。所以,企业在制定相应的负债管理方面的政策时,应该认真地研究未来利率的走势,并把握好其发展的趋势。如:当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只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而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时,就尽量地少借入有息负债;对于不得不筹的资金,希望能够通过债权人和企业共同承担财务风险,那就应当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可以将部分的风险转移给债权人;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时,就应该积极地筹集长期资金,还可以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使得在较长的时间内,利率可以固定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2.提高资本利用率,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与比例的关系就是所谓的资本结构。在理论的层面上来讲,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资本成本率最低的话,财务风险也就最小,从而该企业的资本结构就达到最佳。在一定时期内最适宜的条件下,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此时其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最低。要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企业就必须在确定了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之后,并能做到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的相配合才行。所以企业应该以生产经营的情况,合理预测资金的需要,才不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3.减少负债融资的负面影响

为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合理地控制风险。财务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因财务杠杆不仅会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而且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收益变动的风险,是和企业筹资相关的风险;从广义上讲,是指由内部环境以及各种难以预计或者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各种财务活动中,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和实际的财务收益发生了偏离,从而可能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界定财务风险,是从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与财务的整体观念来透视财务本质。企业的负债比不能无限地扩展,而应保持在总资金的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处。

4.建立相关的偿债制度

财务风险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企业应当设置有效的财务管理专门机构,提高在财务管理环境变化方面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设置全面的财务预警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为了减小由于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公司必须建立相关的偿债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分析偿债能力

企业能否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便是所谓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对于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投资者来讲,有良好的理财环境,才可能投入更多的资金,把握到有利的投资机会,所以企业只有保持了较强的偿债能力,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为企业筹集更多的资金。因此,为了增强债权人、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等有关方面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企业应当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信誉,同时保持较高的偿债能力,会让企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这样能有效地保持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与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偿债基金

偿债基金亦称“减债基金”,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为偿还未到期公债或者公司债,而专门设置了专项基金,即偿债基金的制度。在日本明治39年时,根据国债整理基金特别会计法确定了日本的偿债基金制度。偿债基金一般都是每年按一定比例从发行公司的盈余提取的中,一般是在债券实行分期偿还方式下才予设置的,它也可以按已发行债券的比例提取,或者每年按固定的金额提取

(3)妥善安排还贷时间

为了减少对企业带来的冲击,企业应该尽量避免集中的还本付息,从而相应地减少债务风险。企业在负债融资时,在选择旧债到期时间的分布和新债发行的时间方面上,应对各类负债的期限进行妥善的时间安排。企业还应当注意负债各筹资方式中偿还时间的影响,如采用分期偿还时的影响:偿还旧债与发行新债之间衔接的问题;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之间时间的搭配。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平稳有序地进行,需要妥善安排好还贷的时间。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篇2

关键词:ERP;财务管理

一、什么是ERP

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是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ERP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财务层面上,利用计算机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平台,帮助企业实时进行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等信息的搜集;辅之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企业能进行精确的成本分析、预测、监控和绩效管理,协助企业各项业务都面向市场运作;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一旦问题出现就能被分离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二、ERP在财务管理应用中的主要特点

1.即时性。在ERP的状态下,各种资料是联动的而且可以随时更新。每个有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掌握即时的资讯,这在过去只能依赖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才能完成。一般来说,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有许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它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及时把握,以及对外部市场资讯、现状变化的及时了解。

2.集成性。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尚未导人之前,知识库的信息资讯是属于过时的,更多的是局部、片面的信息,乃至失真的信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其它因素外,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在面临组织增减变化时,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修改与串联。在导入ERP之后,面对这样的变化,便可以很轻松地进行衔接,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加到位,使得实际数字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分析更加容易和快速。

3.前瞻性。ERP中会计子系统与ERP的其他子系统相互融合,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的相互整合,有利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与预测。

三、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ERP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账、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存货等部分构成。ERP的会计核算模块,涉及总账模块、应收账模块、应付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和工资核算模块等。

2.ERP在企业预算会计中的应用。ERP为企业预算的编制、控制和分析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平台。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并支持企业从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费用计划—投资计划—资金计划—损益计划—资产负债计划的全面预算编制过程。此外,还提供在执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的预算的滚动编制,支持预算的多个方案。

3.ERP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ERPX对成本结构、成本要素及运营过程进行监控,并生成对单个对象或对整个一段时期的预测。它还能进行基于价值或数量的成本模拟估算。成本模拟得出的信息可用于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优化。

ERP利用销售与利润计划程序来增进决策过程的有效性,成本与收入都完全集成到整个控制系统中,其分摊可以不仅是各个产品,还可以是各个责任领域。同时,销售、市场、产品管理、战略经营计划等模块也将根据从获利能力分析所提供的来自市场的第一手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处理,公司因而能判断它目前在现存市场中的位置,并对新市场的潜力进行评估。

4.ERP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在ERP中绩效考核通常是与责任中心会计相联系的,它通过将企业的总体目标按各责任中心的可控范围进行分解,制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及时、准确地核算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以便发现其脱离责任预算的差异;对各责任中心脱离责任预算和企业目标的不利活动进行矫正,充分发挥其控制职能;责任会计对责任会计中心的工作业绩进行分析评价,以便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5.ERP在其他方面的应用。ERP吸收并内嵌了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同时在支持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上,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同时也能支持各国当地的财务法规和报表要求。

篇3

一、公司内控与财务管理的相互促进与依存关系

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其已经从制度层面逐渐实现了战略层面的有效发展,并且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具性属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指企业在执行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资本进行贯通,实现良性的资金管理,配合资产的统筹购置管理,实现对企业例如的全面控制,提高投资和运营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提高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对内部资源、财务任意以及会计系统进行全面的控制,实现对企业各类活动的制约和调节。对于企业来说,财务管理与企业内控二者存在同步发展和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并且二者一直处于长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维系组成部分,其是对内控管理工作执行的关键保障。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实现对企业经营收人的全面预测,并且对财务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制定出具备足够可行性和科学性的财务方案,并且对财务计划进行科学的执行,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面分析,对一各项工作的开展结果进行全面的反馈。内控工作的开展,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更好地落实,并且推进财务手段和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这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另外,财务管理与企业内控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优势的相互利用,实现良性的发展与互动,并且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更好地优化,保持强大的盈利水平,配合相应的风险识别控制,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更好地优化,确保企业的盈利水平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

二、财务管理在公司内控中的应用要点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核心内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要保持长远的发展眼光,并且关注财务管理工作与内控建设工作的重要联系。在企业内控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地融合,从而为内控建设提供可靠的推进保障。

1.通过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公司内控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之一是帮助公司分阶段完成经济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生产制造、组织管理活动,而上述目标也是公司实施内控的最终目标。由于公司内控与财务管理具有相同的管理目标,那么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公司内部组织关系与部门架构的调整,协调不同组织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公司职员的绩效考核、评估,监督岗位职责的及时、正确履行,估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劳动力生产率。将公司内控通过财务管理手段实现,实现公司内控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有利于公司规范生产管理秩序的构建,降低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与安全隐患。此外,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公司法律、规整制度的执行,从而推动公司内控目标的逐步实现,监督、规范公司员工的生产活动、管理行为,为公司赢得经济利益。

2.通过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公司利润收入的持续增长。对于公司而言,经营利润是公司运营与发展的主要追求目标之一,是为公司正常、稳定运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具有提升公司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利润收入的获得与保证,与公司内控管理具有密切关系--将财务管理与公司内控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内控管理的效用,同时借力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贯彻,加强公司对所有组织经营、生产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全面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同时完成公司内控系统的建设,依据公司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方案和工作细则,提升公司内控综合水平。

3.通过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公司内部职能的实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公司各项工作顺利、有效进行并完成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公司经营策略的推行与实施,有助于公司规章制度的遵守与执行。实施财务管理,能够协调部门之间的不同利益,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时起到权利监督、绩效评估与考核的作用,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实到公司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当财务管理优化了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之后,公司内控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流畅地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执行与开展,有利于各个部门之间交换信息、加强沟通与对话,提升相互配合的工作效率,确保公司各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与使用。

篇4

【关键词】ERP系统 财务管理 应用

在财务管理日趋细化、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日渐提升的今天,传统繁复的手工操作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商业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培养迅捷的反应能力和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措施。ERP系统为此提供了一个可靠平台。

一、ERP系统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系统是覆盖企业整个管理的信息系统,它将现代企业的制造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环节进行了统一有机的整合,实现了企业资源管理及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化、现代化。ERP系统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使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等实现数据共享,实现了企业资源共享化和业务流程管理的一体化。

二、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它吸收了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由于ERP提供的不仅是基本财务职能,而且可以透视经营、保障业务发展的全新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建立起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核算和管理模式,实现经济活动信息数出一门、多方使用,达到企业内部财务和业务的协同。ERP系统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评价、资金管理等机制。通过系统轻松提取数据,增强了财务分析功能,复杂的财务分析可以利用系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利的经营决策信息,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快更科学的经营决策。

三、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1)ERP扩大了财务管理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主要指对资金、设备等有型资产的管理,而缺乏对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计量。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大大提高。但传统的财务核算型软件无法将人力资源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使得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也很难将这部分无形资产结合起来。ERP系统除了财务管理系统外,有效地将人力资源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从深层次看,ERP的实施是会计工作内涵的新发展,是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对企业信息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的企业管理者。

(2)ERP系统使财务管理更具完整性

ERP系统突出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性,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和信息服务全面性ERP系统除了提供必须的财务报表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模型和分析模块,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提供服务。ERP系统对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另外,ERP系统的集成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系统的实时性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3)ERP系统细化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地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在ERP系统中,成本管理的模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成本核算、盈利能力分析、专项成本管理等。ERP系统从操作环节模拟手工记账开始到管理环节,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产生了质的飞跃。财务人员不同以往,可以跟踪了解原料的采购、生产再造、发出销售的整个物流情况,而且伴随着每一个作业,作出相应的反映,及时监控,保障了成本的准确、实时核算。财务信息化不仅大大简化了原有的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够及时监控并分析,不断优化成本,大大提高成本的控制力度。

(4)ERP系统使资金管理更为严格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管理,落实到具体内容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必须时时关心整个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防止发生公司整体的支付危机。在ERP系统中,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在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减少了货物收发与财务之间的往来,减少中间环节即减少管理漏洞,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严格资金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资金管理模块中的资金预测功能加强了企业对中短期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及时预警,保证公司的顺利运作。

四、对企业未来使用ERP系统的建议

1、加强企业对ERP的认识

企业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必须认识到ERP不仅是一种管理软件、管理工具,更是一种管理思想,要想使其成功实施,必须要从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上入手,即必须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重组是整个ER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ERP系统以规范化、标准化业务流程为前提,因此,要规范ERP系统成功的应用就必须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去掉重叠多余和无效的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机构,岗位设置,从而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相应的重组,实现组织扁平化、小型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对市场、客户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在决定建设ERP系统后,要在企业内部推广ERP概念,让员工得到一定的培训,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统一认识只要当每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ERP给现有工作带来的便利后,ERP在公司的推广才能水到渠成。

2、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实施ERP系统管理后,对财务人员角色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其中,最突出的是,财务管理的起始点由会计人员手工录入凭证变成了会计信息会在交易完成后自动产生会计凭证,使得许多原本必须由财务人员来完成的日常工作被系统所取代,财务人员无法控制原始数据的正确性,一旦原始数据出现错误,就将影响所有信息使用者。而且ERP的导入对于企业财务人员而言,也意味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即从以往对数字的计量与记录,转向对信息的加工。ERP系统所取得的效益及其增值,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层次性。所以ERP系统的实施需要既懂计算机又懂财务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企业应充分挖掘现有人才潜力,大胆启用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部门与咨询顾问要共同对企业员工开展培训,使员工能够熟练操作新的信息化系统。

3、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ERP产品

选型阶段是企业实施ERP前期工作的关键的阶段。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ERP软件,是ER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选型要考虑本企业的具体需求、实施条件、管理基础、人员素质、投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追大求全。企业在选型前一定要依据自身的条件做好前期工作,切勿贸然行事。应结合自身特点,评估一下自身的实施基础和能力,认真考察国内外众多ERP软件的成熟程度、产品的可靠性、系统的人性化程度以及软件服务商的实施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借鉴同行业其他实施成功企业的宝贵经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ERP产品,以达到与企业管理要求的相适应性。

4、推动ERP与预算管理的融合

遵循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实现信息一次录入,多维共享。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ERP系统集成,由ERP各业务模块提供预算编制所需要的数据。销售预算由销售模块产生;生产预算由生产计划模块产生;材料采购预算由物资采购模块产生等等。企业还可以及时根据外部状态的变化随时更新预算的编制,而预算的变化又影响ERP各种计划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为管理者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企业ERP系统是有效、先进的管理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细化一些操作规范,做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呼应,对于形成企业经营成果的财务部门,不能是简单的数据导入,更重要的是证据的搜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而对于管理者,必须清楚ERP所带来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系统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善用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库,要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结合,起到ERP系统应有的作用,让企业在先进的技术手段中获得不可估量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于彦华.基于ERP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1.

[2]葛瑛瑛.2009.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当代经济,第8期.154-155

篇5

1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1.1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等,内容涵盖到企业债偿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财务状况分析以及营运能力分析几个内容。

在债偿能力的分析方面,这一问题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主要标志,也代表着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有无债偿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盈利能力则是企业获得经营利润的能力,也是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效能与经营能力的主要表现,企业的经营效果都会直接表现在盈利能力中,分析盈利能力就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发展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财务状况的分析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对企业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资产分布等内容的分析,对采取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掌握好企业经营规模的变动情况。

1.2 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在对财务报表分析时,首要依据就是相关的数据资料,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会计资料并不能反映出更多的问题,考虑到这一因素,就需要将会计资料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其关联程度,以此来推测出结果。就现阶段来看,采取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三种,其中,比率分析法就是将各个有关联的资料进行对比,从而计算出不同的比率,实施该种分析方式能够有效地分析出财务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趋势分析法就是将数期财务报表中的指标进行对比,以此为基础确定数据变动的幅度与方向,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与性质,预测出其未来发展趋势;因素分析法就是根据各个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来确定其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使用该种方法可以分析出不同因素与特定指标之间的关系。

2 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2.1 对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了解企业成本结算、收入形成以及费用支出的情况,对成本、收入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展采购与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的销售与采购流程,并根据市场的变动情况来调整销售策略。对企业内部营运能力以及财务情况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展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各种问题来完善管理制度,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改善,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

2.2 完善风险控制,实现内部管理

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资产情况与债偿能力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在加强企业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工作,从而有效提升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实施过程管理就可以达到协调内部资金的目的。

3 完善企业采取报表分析工作的方式

3.1 完善财务报表

财务人员在编制报表时,需要适当增加对财务报表披露的深度与广度,考虑到影响报表的各项因素,提升数据的有效性,不断的完善各项会计原则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客观的分析财务资产项目,提升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即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性的依据。

3.2 提升报表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不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完善财务报表,还要能够站在企业管理的方向对企业的经营特点、状况、业务流程与战略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时做好与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了解他们对财务报表的需求,从而提供出针对性的报表。为此,企业方面也需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派他们在其他单位进行学习,不断提升报表人员的综合素质。

3.3 提高报表分析质量

财务人员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对于波动较大的数据,要尽量使用详细的资料进行计算,同时,还要积极应用综合分析方法,对照相关的行业标准,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重视定性分析,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分析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以及客户满意度,深入的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东西,从而为管理人员提出中肯的建议。

篇6

一、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

把财务管理做精、做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详实的财务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也是财务工作的追求。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优化,明确财务的目标并降低财务的风险。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及时发现细微处的问题并控制风险的范围,做到防患于未然。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可以从业务流程上控制企业投入的成本,开拓管理和服务的领域,统筹管理企业资源,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容

1、推行并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实施管理的工具,有利于企业加强市场的前瞻性,并控制好成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资产投资支出和资产收益两个方面的预算管理。根据上一年度企业的投资收益以及规划,制定出本年度的企业投资支出预算,充分考察市场以及投资项目效益的情况,明确增量资产的投资支出结构和规模,并在调整存量资产时制定预算,调整企业预算的方向和规模。财务管理务必要对资产收益做好预算工作,制定确切的收益目标并合理分解收益目标,再层层落实。

2、加强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要的主题。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无法脱离内部控制制度去操作实施,而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反作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会更加严谨细致,才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加强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相互促进的。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要求企业更为细致地梳理作业层面,做好有效节点的控制,使控制落实得更为深入和具体,从而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

3、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精细化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的计算方法相比,它的优势是在寻找并追踪动因时能将共同费用准确分摊。通过作业成本法,对每个成本费用的科目、流程作业以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做好深入研究,制定科学的成本模型,将企业的全部成本通过作业这个桥梁,摊派到最后的成本对象中。作业分析要和明确作业成本中心结合起来,设定作业成本中心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每个部门的情况。比如,有的部门和产品有关,像生产车间,需要的费用和资源可分摊计入产品中;有的部门和作业有关,像售后服务中心,需要的费用要根据具体的成本动因分摊到各种产品的成本中。

一般来说,企业上层部门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和产品的关系,明确一个作业成本中心就可以,不过基层部门往往是综合功能部门,有时还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形,使得明确作业成本中心有一定的困难。通常,基层部门产生费用少,按照效益原则,要避免分设过多作业成本中心,不宜超过三个,进行作业分摊时,要尽量把主要作业分摊费用,像一些次要作业通常忽略不计。

4、推广财务的信息化建设

在企业中,处理大量的信息并为决策层提供需要的多方位的决策支持信息,往往使财务部门疲于应付,很难做到既好又快,势必对企业的决策带来不良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不但追求精细,而且也追求速度,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财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软件部分更是必不可少,首先企业要界定信息化内容,像资源、业务以及决策等,清晰的梳理流程,明确传输信息的路径、收集以及分析等单元;其次要注重人员素质教育,严格培训信息化体系的人员。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节约很多人工,同时还可以确保财务数据在传递、分析和使用时更加及时、准确和有效。

三、精细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措施

精细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利用它进行财务管理可以努力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下面以供暖公司为例分析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正确进行成本核算

企业的管理以利润中心为主,企业的利润是每个利润中心的责任利润,通过利润总额的计算进行评价。利润总额是热费收入减去成本支出后的差额得到的,通常收入仅包括热费收入,而支出则包括两部分,成本支出和可控的企业管理费用支出。核算模式为:热费收入减去子公司可控成本再减去企业管理费用,就得到了每个子公司的利润,用来考核每个子公司的责任人,促使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构建科学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使成本核算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并制定决策服务。公司总部在为成本进行汇总算账时,要严格审查基层单位在成本开支方面是否合理,成本的计算正确与否,在确保审查无误的情况下,归集并分配生产费用,然后计算出供热成本。供暖站的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间接费用成本,子公司的成本=各供暖站成本+子公司的间接成本,集团公司成本=各子公司成本+中心费用+集团级的间接成本。

供暖企业的成本核算要建立在基础工作上,健全原始记录,确保有专人负责成本核算,做到数出一门、准确无误、口径一致、按时盘存库存物资、物料平衡以及账物相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投入产出以及成本核算数据真实、有据可依、准确完整。

2、控制并监督企业成本

采取有效的制度进行约束,加强控制和监督的手段,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偏差和漏洞要及时发现并纠正,非生产性支出要着重压缩,力求使成本消耗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确定成本控制的重点,借助投入产出等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根源上把握重点成本项目。

燃料消耗是供暖公司的重点成本项目,所以要控制好煤炭采购以及燃料消耗。总部要集中好煤炭采购定点和定价权,充分发挥自身大规模和成批量煤炭采购的优势,设置固定的采购部门,全面负责管理采购价格并降低采购成本,把降低采购成本作为主要的绩效考核指标。在采购管理时,要严格执行燃料的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挑选出优质低价的燃料供应商。供暖公司的燃料消耗要在确保供热质量的情况下,调整各种供热参数,合理搭配煤种,通过复合燃烧技术以及分层给煤技术等措施来降低燃料成本的支出。

供暖公司各部门要权责分明,划分出正确的责任中心,确定控制区域。每个供热站仅负责成本,各个子公司既负责利润又负责成本,公司总部为投资中心,全权负责成本、利润、收入和投资,共同构成一个连锁责任。

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推动了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企业的决策以及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的企业财务发展看,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必要迅速推广应用。

篇7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管理的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尤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从原来手工处理到完全的计算机处理。如何帮助企业管理层在最短的时间内面对海量的数据做出最为快速和科学合理的反应和处理,以提高企业决策水平,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而商业智能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将会帮助企业管理层真正实现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智能化决策机制,为企业的智能化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商业智能 财务管理 OLAP

引言

在信息缺乏的时代,企业管理层更多依靠个人经验和智慧进行管理,制订决策。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的效率及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企业管理者面对的数据和信息都有了海量的增长,而“无知”则会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与决策的最大威协。据IBM估计,全球每天在线的数据为2EB,而在脱机的媒体中数据则是在线的30倍之多。这无疑将对企业搜集、管理、分析整理数据,以提供它们进行管理所需要的必要信息进而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方面增加新的难度。

如何帮助企业管理层在最短的时间内面对海量的数据做出最为快速和科学合理的反应和处理,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而商业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管理者高效利用数据,真正实现以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智能化决策,为企业的智能化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商业智能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意义

(一)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内在需求

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账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息化的层次在不断演进,第一个阶段是单一部门的信息化,其应用效果主要是单项工作的自动化,这个阶段的财务软件属于记账型财务软件;第二个阶段是跨部门的信息化,这一阶段对应的财务软件是核算型财务软件;第三个阶段是企业级的信息化,这一阶段强调企业整体动作能力的提升,对应的财务软件是管理型财务软件。

随着信息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财务信息系统目标能更好的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更趋合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整合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从而达到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现的目的,对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改进管理模式以适应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商业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财务管理数据深层次描述和指标分析 ,挖掘出财务数据中深层次的信息并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使财务数据得到有效地利用。

(二)提高企业财务运营分析的质量

随着信息化的全面展开,各组织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层次从MRP、MRPII、ERP到CRM,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升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组织实施了财务信息化之后,在组织内部财务数据的准确、可靠、真实地以电子形式存储在有关文件之中,这些数据不但可以进行数据之间的运算处理,而且具有数据统一性、完整性、安全性的特征。对外报送的数据多数是以报表为主,获取容易,通过利用商业智能技术对组织内部数据及相关企业的有关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加强组织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经营决策的制定,控制利润目标以及经营成本费用,企业财务信息的统一标准化收集和处理,进而提升组织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运营分析质量。

(三)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

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财务战略管理、财务业务管理和财务业务作业管理。其中,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财务资源,建立并维持整个企业财务运营秩序,从宏观层次规划企业财务的发展方向及路径;财务业务管理层是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计划等进行管理;财务作业管理层是直接帮助员工处理具体的财务业务数据。商业智能并不是完全传统的管理职能,而是以智能化的方式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其主要目的是将人工智能和技术因素进行高效和智能整合,使企业变得更加“聪明”。

商业智能虽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可以为企业带来经过科学武装的管理思维,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这些都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关键。

商业智能的内涵及基本思想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自1996年首次提出以来,其内涵也随着商业理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目前通常认为,商业智能是指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也就是说从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从信息中及时地发现知识,为人类的思维决策和战略发展服务,尽量减少管理决策中“凭经验、拍脑袋”的风险和隐患。

商业智能作为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它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新兴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结合的产物,在技术方面,普遍认为商业智能的技术体系主要有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在线分析处理(On-line Analysis Process,OLAP)以及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三部分组成,首先数据仓库是BI的数据存储技术,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数据集,支持管理决策过程。它能够帮助企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整理各个业务处理系统积累下来的历史数据,并在整个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其次在线分析处理技术OLAP(Onlineanalytical Processing)是一种数据分析技术,侧重于对分析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它是让管理者对海量数据进行浏览分析的工具。最后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 ,DM)是应用一系列技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的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发现数据潜在的关系,寻找经营者忽略的要素。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商业智能不是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商业智能也可看成是一种信息化解决方案。

商业智能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商业智能技术与财务管理系统结合的优势

账务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财务手工管理、财务信息管理和财务智能管理三个阶段,其中财务手工管理的时间比较长,财务信息管理方兴未艾,财务智能管理崭露头角。财务手工管理主要是有关人员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进行推断或假设最后作出决策,依靠经验和直觉办事,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对未来只能进行假设和推断,容易形成名人效应和品牌优势,但难以应对复杂的环境。

财务信息管理阶段是管理层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其辅助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筛选、提炼、统计、汇总。工作效率高,数据处理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但该阶段只提供财务管理处理结果反馈,对信息的发掘不深,只见过去和现在,不见未来,提高工作效率的对象仅限于管理层和执行层。财务智能管理阶段通过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的有机协调,利用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分析、集成信息,获得相关知识;提供预测数据;实现人工智能化科学化、机器智能化和企业智能化。这个阶段获取的信息具有整体性、深刻性、科学性、灵活性、预见性、敏锐性等特点。

智能财务管理是建立在财务信息管理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能进行快速、综合的分析,获得的信息容易共享,能形成明确的财务管理模型,对未来的预测具有可靠性。智能财务管理能利用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对信息、企业过去的行为和企业的发展情境进行分析集成(而不是简单的统计、汇总),挖掘出潜在的规律,将信息转化为有用的知识。这是智能财务管理优越的关键所在。

智能财务管理包含财务管理所有知识,它将财务管理所有相关数据存储在数据仓库中,能明白过去(活用历史数据)、清晰现在(进行实时管理)、洞察未来(预测数据),给财务高层决策者全面直观的视图,把企业积累的财务业务数据真正转变为有价值的信息。

(二)智能财务管理系统

首先,智能分析型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持数据仓库的应用,能实现OLAP智能数据的挖掘分析,包括更细致的财务报表,支持进行财务状况的结构分析、财务状况的比较分析、财务状况的趋势分析、损益结构的分析、损益比较的分析、损益趋势的分析、现金流量结构的分析、现金流量比较的分析、现金流量趋势的分析等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功能。将一改传统财务软件只重视管理反馈,忽视数据挖掘与分析,将企业过去长期被忽略的多种形式的历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清洗和整理,能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数据进行多维、多点的在线分析,生成智能化立体透视的分析图表,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测和报告,并将这些分析和预测的结果形成报告提交给企业决策者。它强调快速准确的财务控制与分析,以实现经营决策支持为主要目的。

其次,商业智能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形成财务软件,可将企业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通过智能化分析实现管理指标的可视化直观显示、集中的显示出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之间的平衡,使长远目标和当前行动能协调一致,从而能辅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报表是企业用于提示管理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报表往往基于二维空间的书面性,形成一份会计报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当收到财务报表时为时已晚,流动性太差,商业智能技术运用于财务管理则提高了传统报表的效率,有利于中深层次的问题的在线分析,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挖掘细节;还可以提供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了分析的效率。

最后,商业智能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是一种企业信息集成解决方案,与企业其他的应用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办公自动化(OA)等系统之间均具有数据接口。同时,这些系统也为商业智能提供了数据源,但智能财务的价值又在这些系统之上,因为智能财务可以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商机或威胁,获得洞察力,帮助了解企业和市场的现状,把握趋势,识别异常情况,认清可能正在对企业的业务产生影响的行为及影响程度。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核算及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系统会不断完善,企业积累的原始数据会越来越多,企业会形成更大规模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将商业智能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利于从数据仓库中的海量数据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完成转换处理,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管理者能够从多维度全面快速把握企业整个盈利状况,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丁球林,黄传奇,吴笑凡.现代企业信息化重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精细化;财务管理;意义;特征;建议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控制财务风险为前提,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它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同,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预算为基础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细”上,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将财务管理延伸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从而更好的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企业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时,很难有死角的存在。在企业中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为了指导财务管理的行动。它体现了财务管理工作中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种“不求最精,只求更精”的管理追求。

二、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企业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可以更好的控制投资风险;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份详细全面的财务报告,从中可以看出近期企业发展经营状况;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过程,贯穿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让企业在管理中没有任何的死角,从而整合了企业管理各部门的资源,提高各部门的交流,有效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增加人力资源的利用。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更好的优化财务管理的结构,减少企业的损失,从而控制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三、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1、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分解细化,既把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分解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在这样的基础上把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

2、以企业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实行财务精细化的管理,不仅是为了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也是为了增加企业的财务管理,最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以人为本”是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础。因此,在精细化财务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精细化财务管理要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为主,让企业员工在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地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把自己当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人,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才能让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才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添砖加瓦”。

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建议

要想获取更大的企业效益,必须采取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目标的正确定位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有两大主要的特点:企业成本的控制和企业收入的增加。这两大特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确实非常复杂困难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管理方式,包括筹集资金管理、投资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等,是一项涉及面比较广而且综合性比较强的经济管理的活动。因此,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也就需要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相结合,把公司的宣传、公司的收入和成本控制相结合,实现全程参与。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行财务的跟踪和监控,做到企业的活动做到哪,财务管理就跟随到哪。为此,企业必须实施大财务的转化,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最好的选择。

1、 拓宽财务管理的领域,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职能

例如,在项目管理上,财务部门需要从项目开始时进行跟踪管理,像是项目的评估、设备的竞选、合同的审核、签订合同后的付款和履行情况等。这些都需要财务部门进行跟踪记录,以便更好的控制项目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

2、财务管理流程要进行优化,加强财务的控制和监督

确保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础是财务管理制度,在新时期,要想使精细化财务管理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用相应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规范核算、规避风险能环节,以此来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如果财务制度不够完善,就会严重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为了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从而使财务工作有制度可依。为此,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就必须对那些不够精细的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从而建立适合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的过程中,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虑,不应该受各种部门的影响,一定要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进行细化,真正的建立一个严密的财务管理标准。

3、为企业提供详细的财务信息,从而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详细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要“从财务的观点来看经营,从经营的观点来看财务”,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在财务报表中有重点业务和重点财务的变动,针对这些重点业务和重点财务要不定期的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控制风险。 财务分析不仅是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而且通过财务分析也能发现新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企业的工作改进提供一个参考。

(二))控制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每个企业都是想投入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利润,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的最大化。所以企业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可以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分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并对企业在实际的中的人力、物力、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同时,也要提高精细化的水平和质量,保障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效益。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单靠先进的管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加强内部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素质。就企业的财务而言,同样也离不开财务队伍的建设。只有提高人员素质,使公司的财务管理规范化。在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时,首先应该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并且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只有这样企业所提出的措施才能更好的实施。企业员工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随着服务态度也会随之改变。其次,企业应该改进工作作风,促使工作人员继续达到严格的日常工作,从而实现求真务实、拼搏,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尽快地构建财务管理岗位人员责任制和交流制,促进岗位结构的不断优化。

(四)不断地加大企业的创新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在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中,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增加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在精细化财务管理要大量的投入资金,适当的引进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现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管理工具,已经被大多数企业所认识,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一个必然的去趋势。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化,所以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也是企业最明智的选择。精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洋,孙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1,(4)

篇9

一、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个电力企业的良好运营与财务密切相关,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的一个环节。而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的运行,关系到一个电力企业的命运。信息技术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它能够让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快速、及时、有效,有利于企业发现内部的优势和短板,有助于企业快速方便地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及时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为制定和变革战略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如果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应用得当,那么该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那必定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的,是必定要被市场淘汰的。

二、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的应用,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大约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才真正得到广泛开展。这也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也是初有成效,电力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充分的重视起来。已经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了相当成熟的会计核算模型并向分析行进一步的发展[1]。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某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资结构不甚合理,往往对于硬件方面的投资较大,而忽视了技术、管理和服务上的投资;部分企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对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上的认识比较片面,导致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缺乏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又懂企业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发展的瓶颈,相关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三、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如何实现良好发展的对策

1.高度重视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

电力企业当前的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是企业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因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在企业的市场潜力与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团队,那么他们在工作中势必分工合理,配合默契,保证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反之,员工懒散,组织纪律性涣散,哪里还谈得上高效有序的工作呢,这种员工拖拽了企业发展的脚步。就培养优秀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来讲,电力公司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针对不同特点的员工定制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有计划并有侧重的分配、培养人才,使每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发挥最大的自我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2.科学管理,创建统一规范

建立并开发一套适合电力企业自己的财务管理软件及设施。有了最基本的设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运作起来才会更加高效有序。并且定期对新员工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让他们更熟悉整套流程。使每一位员工在做完上一步的时候都能明确的知道下一步要进行哪一步以及按照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原则做。另外,企业还应该在借鉴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创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标准和规范。

3.不断创新是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不竭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理念等不断应用到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原有的知识和技术会慢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势必会被新型技术所取代。所以,相关电力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勇敢的并且积极的应对各种新兴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从长远角度出发,电力企业应该主动进行相关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及其对其体制的改革,使其更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而将这类技术和理念成为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相关电力企业须有良好的预见性。可能在某些特定的经济环境或时间段内,一些技术和产品不被客户看好是大有可能的,但是这些情况只是短暂的,每种新事物的出现和被人接受都是需要时间的,好的技术和产品早晚都会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相关电力企业要清楚这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 财务管理 企业建设 应用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渐趋于信息化。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主要是管理者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运用到财务管理中来,改变以往人工化的管理模式,使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财务管理中,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的信息化体系结构,使得企业的财务资源经过一系列信息化的整合,最后形成良好的信息化财务系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以往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改革,使其更适应企业的需求,还可以增加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并且为企业的未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能够将企业的资金进行整合,并进行统一的管理,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跟上信息化时代的脚步,使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更有竞争力,最终达到国际化企业管理的标准。

一、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对企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以往我国企业当中均为人工化财务管理,由企业的财会人员对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进行手动计算、整理与统计,并制定相应纸质的企业财务报表等。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会人员应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以往手写的财务信息直接录入电脑,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上,财务管理人员只需要在电脑上应用一定的信息处理软件,对大量的财务信息进行合理的整理与统计,制定电子版财务报表,这种方式为财会人员进行大量的财务信息处理节省的很多时间,也使财务工作更加方便可行,并且通过计算机制定出来的财务报表,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信息的错误率,使财务信息资源更加具有可信性。

(二)对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资金加以控制

由于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的建立,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对企业中的每一项有效资金的注入与支出都有明显的记录,使财务中的每一项业务办理都清晰明了,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加以控制与管理,使企业不会出现资金莫名缺失等现象的发生,使企业资金可以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实现企业全球化的财务管理

由于企业的发展是全球性的,一个整体的企业可以在全球各地分为很多的分支企业,但这些分支企业若想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就需要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将全球的财务资金进行统一化的管理。

二、信息化财务管理在企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现代大多数企业都在实行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但是随着信息化管理的广泛应用,其中的问题也在逐渐出现。下面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与其它的管理部门是没有联系的,是相对独立的体系,这样使得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与其它部门进行沟通,获得有效的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中的财务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共享;由于现在大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软件是用来对企业的资金业务进行计算与制图,但只有少部分的财务软件可以实现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管理需求;由于现在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并不完善,并未建立财务管理的安全体系,使得财务管理的安全性较差,这种情况导致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的丢失或者泄露;有些企业部门的领导者还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缺乏财务管理的创新思想,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这些问题以目前的技术能力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因此还有待信息化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问题予以解决。

三、信息化财务管理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应用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企业需要跟着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以往的财务管理部门加以创新与改革,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的理念,使企业在信息化下进行有效的经营与管理。这种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对企业财务的监管,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合理有效,还可以增加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更加主动的进入全球化的经济市场中。

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理念是企业进行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信息化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可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设,从而促进企业整体的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可以建立更为规范、更为有效、更有技术性的财务信息体系。企业与软件公司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软件公司可以在企业的要求下,对信息化财务软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

企业若想提高对财务的管理,就需要增加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培养,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只有拥有高技术、高水平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才可以建设更加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需要进行合理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才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合理化,也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加强对企业整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赖月新,刘众.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0,4(3):48-53

[2]陈素侠.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0,5(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