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制度

篇1

股权投资的形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兼并收购老公司的传统投资形式,另一种是利用实物的或无形的资产或者直接用货币资金开设新公司进行投资经营。整个投资过程由投资者全程掌控,其投资决策对投资利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权力越大,相应的风险就越大。本文就从股权投资的收益价值开始,深入分析股权投资所遇到的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关键词:

股权投资;风险成因;控制方法

最近几年,股权投资市场逐步扩大,促使金融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也使得投资者拥有了更大更广阔的投资平台。股权投资作为金融投资的重要内容,其压倒一切的盈利优势使其备受投资者的青睐。但投资必然面临风险,如今的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做好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一、股权投资意义

股权投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它的出现使金融市场变得更加活跃,投资者与被投资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对于投资者而言,股权投资除了能产生经济收益,还可以盘活资金,大大提高资金利用率。对于被投资者来说,股权投资就是通过抛售股票、货币基金等股份筹集资金的有效路径,而资金恰恰是扩大生产、维持公司正常运营状态的重要资源,所以股权投资对其而言意义重大。

二、股权投资风险成因分析

1)主观风险。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是股权投资的主要参与者。投资方持有资金,被投资方需要资金。股权投资中存在主观风险,这种风险是投资主体在主观判断失误的状况下导致投资决策失误而产生的风险。比如投资方不熟悉被投企业的发展期潜力而盲目注资;集资企业因内控决策失误造成经营失败,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回报投资方,股权投资方案在规定期限内执行失效。2)客观风险。现阶段,我国在股权投资领域逐步放权,并推出了一系列股权投资优惠政策,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空前绝后。从客观角度来讲,股权市场瞬息万变,使得股票价格频繁波动。当股权价格低于投资本金价格时,投资方将面临资金流失的风险。当国务院采取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后,银行利率、股票价格以及企业决策都会随之调整,如果调整超出了股权投资预期,必然会加剧资金流失风险。这些市场风险客观存在,人为难以把控,股权投资风险的这种不可预见性着实令人捉襟见肘。

三、股权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1)优选目标。考虑到资金运作的安全性,股权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目的是保持长期稳定的收益,所以选择投资目标时,投资方必须全面考察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盈利的前景和投资的可持续,在投资风险和长期盈利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以此作为选择被投资者的标尺,才能够长期从被投资方那里获得可观、稳定的收益。

2)充分调查。投资方有权委托评审机构全面调研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包括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等等,也可通过在工商部门、税务、银行等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或通过公司高管直接了解公司内部状况,以期获得更多隐性风险。总之,所获知的信息越全面,股权投资决策的胜算越大,相应的股权收益就越高。

3)合理预算。有实力的公司,如果股权交易价格过高,就必然面临长期投资无回报、或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后果。在股权投资过程中,首先要准确计算公司稳定运营阶段成本回收周期,根据回收周期调整工作进度(通常财务投资回报期不宜超过10年),以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度。另外,投资方应从投资预算和投资收益上进行“宏观调控”,采用权益法/成本法来核算投资回报。

4)科学决策。获取客观的经济效益是投资方投资股权投资的最终目的,有的企业也通过股权投资来获取对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如投资上游的原材料公司来获得对原材料的掌控权,或投资下游的分销单位来掌控分销渠道等等。这种股权投资在企业竞争中比较常见。但是如果被投资单位出现经营不佳或至破产清算时,投资股东也要承担相应投资损失。有鉴于此,为避免投资失误,投资前必须借助科学的数据模型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以期对投资目标进行量化评估,以免主观臆断,做出不准确的投资决策。

5)建立评审专家数据库及其管理体制。外部专家的观点不被主观意识或外部因素所干扰,能针对投资对象的情况给出客观的意见,但其对公司的实际状况只知表面,所以要请内部专家进行评审。内部专家深谙公司内部情况,同时又精通所投资的专业领域,只是决策上容易受权利干扰。所以,必须结合内、外两方面专家的评审意见才有可能做出精准的投资决策。为了保证专家评审公平公正,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和专家评审数据库,以制度形式确定评审专家的从业条件、权责、义务等,分别设立内部专家和外聘专家子项,在评审阶段根据专业划分随机抽取。

6)制定外派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外派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工作程序和权责义务等等,都应该管理制度上明确体现出来。外派人员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履行职责,并且按规定最多只能任1家企业的总经理或兼任2家企业的董事或监事,从而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控制和管理。其中,外派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应长期驻在现场,具体负责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了使外派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能充分发挥作用,应按照其任职条件,挑选部分合适的人员,建立相应的人才资源数据库。需要外派时,根据所需专业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这样不仅能确保外派人员满足外派能力要求,同时也能确保在岗人员职责到位。

7)增加项目退出环节,建立进出自由的投资快速反应机制。基于项目后评价和统计分析,针对那些深陷不良经营状态且无法盘活的项目,应该在审计、土地、法务等各方的协助下尽快退出项目,并圆满善后。增加推出程序,能够使各方明确各自的权责义务,通力协作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四、结束语

篇2

合格的FOF才值得LP托付

《投资与合作》:你认为什么样的FOF值得投资者信赖和委托?

秦晓娟:一个好的FOF管理机构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专业、专注、独立、创新。FOF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以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专业为导向,而不是以销售为导向;专注于自身所擅长的投资领域和投资产品;保持投资的独立性,客观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投资决策流程,规避利益冲突;以创新的思维和产品服务于投资人,从投资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为投资人提供增值服务。

建议LP在投资前一定要对自己的钱负责,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投在这儿?投资到底图什么?现在市场上对于“母基金”这个词用得比较滥,比如有些基金,它是先有基金后有钱,先吹嘘自己有什么事,然后再去找钱。实际上,这在国际上仅仅是一个“募资顾问”,它与母基金的运作完全不同,母基金的资产管理是主动性的选择和配置,而非被动式的接受和募资。

另外,有些所谓的“母基金”只投一到两只基金,对于如何抵抗风险、提高收益、合理规划行业布局和地域布局考虑甚少。严格来讲,这样的母基金顶多算是一个“募资管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母基金”,这样的母基金LP应当慎重对待。

单独立法和监管非常必要

《投资与合作》:面对这些现象你认为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如何加强监管?

秦晓娟:非常期待国家尽早为母基金单独立法,单独制订FOF的行业标准。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PE投资、母基金、并购基金,还都是混为一谈来管理,实际上,母基金和一般的PE基金在运作上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对于母基金实行单独监管和单独立法非常必要。

盛世投资一直认为,如果国家可以给合格的FOF颁发牌照,或者制订明确而严格的行业标准,这将有助于防止非法募资。现在这方面的概念很混淆,标准也不明确,所以很多人就利用PE-FOF来钻空子。一旦把FOF的管理门槛提高后,就能够让真正合格的FOF在业务层面上发挥它在金融产品配置方面的创造性,同时有助于防止非法募资。为此,希望行业主管部门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尽快完成有关行业标准的制订,充分明确FOF的定义,把FOF和一般PE基金区分开来,分别进行管理。

《投资与合作》:业内同行应当如何通过良性竞争来规范市场?

秦晓娟:目前,FOF市场在中国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就现在很可怜的这几个同行而言,还远远谈不上行业竞争。我们首先需要把这个行业尽快做大,让这个市场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我们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行业中来,如果有人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常讲“金融无专利”,具体到盛世投资而言,我们的投资模式并没有什么可值得保密的,我们愿意和大家毫无保留的分享,从而动员更多的资金参与到FOF市场中来。

尤其是现在,在IPO受阻的情况下,大家都说行业进入到严冬期,那么是不是我们的投资就不要做了?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任何危机都是“危”与“机”并存的,这个时候更是考验大家对市场和行业的判断,对企业价值的发现和辨别,实际上很多优秀的创新企业都是在市场低潮时受益于PE投资而发展起来的,等到市场期时又成功上市才赚了大钱。

PE投资从长期来看,收益和风险的配比要比其他投资方式高很多,PE投资价值也很高。我们对比黄金投资来分析,黄金投资自身不产生价值,而股权投资的项目还在延绵不断地产生价值。人的钱是以资产形态而存在的,其中存银行是最差的一种,而股权投资是债权资产和房地产之外非常好的一个资产形态。

股权投资也是进行产业布局的最好方式,尤其是FOF这种方式,它是弯道超车的一种好的工具,能够平衡地考虑地域、阶段、行业这些因素,因为它的筐子里什么都装,这个方法对于产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好处。最核心的一点是,PE是跟着实业来发展的。比如大家说期货挣钱,或者黄金挣钱,或者放高利贷挣钱,其实这个钱是从哪儿挣来的?归根结底还是通过实业挣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股权投资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驱动作用,所以,我认为PE投资的驱动源泉永远不会枯竭。

携手大机构共建资产管理行业

《投资与合作》:盛世投资如何为LP服务?

秦晓娟:盛世投资会对投资人负责,全力帮助LP挣钱。对于LP委托管理和投资的钱,我们非常珍惜,可以说,LP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除了帮他们挣钱之外,我们还会对投资人提供增值服务。

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外资机构常说中国的投资人不成熟,我觉得这句话要一分为二来看。不成熟?不懂行?这只能怪自己的服务没有到位。我们要明白,LP的钱凭什么就让我们管理,除了在投资上我们比对方有一定的优势之外,我们还必须要为对方其他方面的需求提供周到的服务。

举个例子,比如说盛世投资自从管理政府引导基金以后,就不断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政府部门服务,如机构设置、制度设计、基金选择、投后管理、评价标准等,对方可能考虑得不会那么周全,这个时候,盛世投资会免费及时地向他们详细介绍我们所了解到的全国各地方政府、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管理制度和经验,让政府明白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对当地是好的,什么样的基金是值得信任的,怎么建立挑选的标准,怎么样进行投后管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会全面帮助政府以及一些大的投资人做出判断。

篇3

不久前,乐视星云影视文化基金和火烈鸟影视基金相继宣告成立,并计划推出多个电影项目计划;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国影基金宣布将斥资2亿美元投资制作10部合拍片;几乎同时,红利影视基金也宣告成立;今年初,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则宣布与好莱坞梦工厂合作建立“东方梦工厂”计划。纵观近两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这支新生力量格外耀眼。不断涌现的影视基金和投资项目如汹涌波涛,倒映出高速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的诱惑力。大量资本的介入将对中国电影业格局产生深层影响。

政府搭台,资本唱戏

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中国内地以影视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达18支之多。这些基金的资金来源多样,但采取的组织方式大多是合伙制私募基金。在这种结构中,由负责管理基金的机构或投资家充当普通合伙人,他们的出资比例往往只占基金很少部分或以劳务出资,对该基金承担无限责任,负责基金实际运作。而主要出资者则是有限合伙人,他们投入绝大部分资金,但对基金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并不负责事务执行。通过这种结构实现“富人+能人”的结合。

仔细分析这些基金信息,可以发现它们大多在2007年之后才浮出水面。2007年6月,我国开始实行修订版《合伙企业法》,赋予合伙私募基金合法存在的地位,获得“准生证”的合伙私募基金又靠其投资机制上的优势获得了投资者青睐。首先,其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而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从而有效避免了公司制股权投资基金可能造成的双重征税问题。其次,私募基金的募集采用“承诺资金制”。合伙基金的投资者通常在基金发售期先承诺认购一定量的份额,但实际上仅按一定比例支付认购份额,其余资金在基金进行实际投资时再按照认购的比例分批注入。比如一壹影视投资基金,据一壹影视投资基金总裁罗万里介绍,一壹基金的首期仅需缴纳10%的资金。通过承诺资金制,投资者可根据基金的管理状况和项目的进展,决定是否提供后续的资金投入,更具灵活性。每一次资金投入,实际上也构成了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的一次评估。此外,合伙基金在利润分配和管理机制上相较于企业制往往也更简单。

除了机制上的优势,2008年以来不景气的股市,以及各地为吸引投资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亦促成了私募基金的繁荣。如在天津,根据《天津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的通知》,“凡天津市注册并经备案的基金管理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均可享受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两年全免、后三年减半,房产税免征,新购办公房补贴每平米1000元,高管人员所得税减免,递延收益所得税全免等六项优惠措施。”在如此大力度的政策优惠推动下,天津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股权投资基金聚集地——至2012年1月底,天津累计注册中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机构2413户,占全国的60%以上;注册(认缴)资本4609亿元,占全国注册总资本的一半以上。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影基金、星空大地、中国影视出版产业投资基金、汇力星影等众多基金均选择在天津注册。

除了私募基金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外,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基金还能受到国家额外的扶持,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淘金。

雷声大,雨点小

相较于近年来从矿业、房地产业、股市等领域释出的热钱对电影业的直接投资,私募影视基金的投资有一定的优势。前者的投资者往往非电影专业人士,只是跟风出于为私人需求投资电影,例如捧某个演员或导演等,投资者的盲目或别有用心致使电影项目缺乏有效的制片管理,使中国电影陷入了粗制滥造的怪圈。而私募影视基金则强调依靠专业人士的智慧,并往往与影视机构有战略性合作。如运作的较为成功的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就与中国电影基金会有密切的联系,一壹影视董事长王一洋也担任着中国电影基金会的副会长,深厚的业界人脉使一壹基金成功参投中国电影集团的多个项目。

在另一只影视基金国影基金的管理团队中,则囊括了杨步亭、李前宽、王国伟等多位电影业内资深人士,并与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等建立密切联系,从而成功介入多部合拍片项目。此外,影视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也会强调通过科学的调研手段评估项目潜力、制定组合式的投资方案,以管控风险。

专业智慧的注入使行业外资本对电影业的投资更加理性,规范化,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的质量,前景值得期待。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影视私募基金的投资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众多私募影视基金声言募集的资金都至少高达数亿元,18支基金声称募集资金的规模累计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但至目前推出的有影响力的投资项目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私募影视基金所声称的筹资额可能与实际有出入,存在为了达到宣传效果有意夸大的现象。而基金所实行的“承诺投资制”也限制了其投资能力。据一壹影视投资基金的总裁罗万里介绍,影视基金的首期到位资金往往只占目标筹资额度的10%,但首期投资者是否愿意在后续项目中跟投则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业自身的市场环境和制片机制不够完善,影视基金投资存在极大风险。国内电影市场近年来虽然经历了高速发展,2002年以来的年均票房增长速度高达35%,但总体盈利水平仍然弱小,票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高达80%以上,其他收入渠道没有得到充分开拓,真正实现盈利的电影项目很少,影视基金的投资不得不慎之又慎。

电影制作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即便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好莱坞电影业,在全球性盈利渠道得到充分开拓的情况下,能取得盈利的电影项目也不过占比20%-30%。因此保持长期稳定经营的电影公司往往都是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公司,靠少数成功影片来填补其他影片的亏空。同理,为了降低风险,影视基金在向好莱坞投资时往往采取 “打包”方式,选择某些有潜力的电影公司,整体投资其开发的一系列项目,而很少投向单一项目。

曾有学者跟踪研究了2004年-2008年间美国私募基金在好莱坞的投资项目,发现能获得基金青睐的项目几乎都来自好莱坞的六大制片厂,而投资项目中“打包”的电影数量平均在22部左右,投资期限在2年—5年间,以达到风险分摊的目的。但在中国,能在2年—5年间达到生产20部以上电影的影视公司数量很少,难以达到影视基金的避险要求。

完片担保制度:成败的关键

除了中国电影业和影视基金各自在规模上的问题外,一系列制度的缺失也使电影项目与影视基金投资难以实现对接。曾参与组建中美合资的铁池电影基金却遭遇失败的天使之翼影视投资公司总裁戢二卫表示:“按好莱坞投资电影的流程投资中国电影完全不可行。因为电影投资中的很多必要环节和基础设施,在国内是缺失的。”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完片担保”制度。

在好莱坞,私募基金在向电影项目投资时,一定会要求这些项目取得完片担保。提供完片担保的公司需保证电影项目能被完成和递交发行,如影片超过预算,需提供超支资金;如制片方中途无法或不愿继续项目,由完片担保方接手;而在最糟情况下,当完片担保方决定放弃完成电影项目,其要向影片投资方赔偿已经投入的资金。

完片担保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投资者介入电影项目的风险,提高了他们的投资信心。而完片担保方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又建立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以尽可能地使电影能按照规定时间和预算完成。

具体来说,完片担保方在影片前期准备时,便会派出专业人士对电影剧本、拍摄日程和预算方案进行细致评估,其中一些容易超支的元素,如外景拍摄、特效场景等的成本更会被严密测算。当他们认为制片方所制定的预算难以完成这些场景,会要求他们修改预算。接下来,完片担保方会与制片人及其制作团队(包括导演、摄影、监制、外景制片、主要演员和财务会计)会面。团队成员的过往记录会得到仔细考察,例如摄影师以往是不是在每个镜头的布光上花费太长时间?导演是不是不提前准备分镜头,以致每个场景间会有时间延误?明星过往是否准时出现在片场?主演是不是跟导演是情侣关系?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要求制片方提供解决方案,降低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

在制片过程中,完片担保方更会进行严密监控。他们会要求审核制片支出,支票必须经他们签署才能兑现;拍摄时在现场查看;观看所有的素材;参与所有的制作会议;并要求制作方定期递交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方式,完片担保方能及时了解影片的开支情况,纠正潜在的超支因素。当出现麻烦时,完片担保方更可行使权利接管影片,例如开除某个不履行合约的主创人员。此外,完片担保方还会要求制片方为一些风险较大的因素投放专门的保险,如剧组人员的人身安全、道具、布景和服装保险等,以期分担自身风险。

篇4

引入PE,签下类对赌协议

2010年中,后谷咖啡便制定了上市计划,并计划引入风投。消息一出,中粮、新希望、新加坡南益集团等纷纷上门商讨洽购。面对这些实业大佬,后谷咖啡更看重的是自。

董事长熊相入最终选择的是6家PE组成的投资团。这个投资团比较特殊,它们并非知名PE,且其中多家投资机构是专门为该投资成立的,均为财务投资者。投资团表示“出于看好咖啡产业和后谷咖啡的行业地位才投资的”。

2011年7月,这6家PE成为后谷咖啡的新股东,合计持有后谷咖啡36.25%的股权。在引入上述股权投资公司之后,宏天实业以及原来的创业团队共持有后谷咖啡63.75%的股权,宏天实业仍为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熊相入),其持股59.74%。

开始时,双方对于数据都有所保留,直到近期问题爆发后,才逐渐披露。一个PE代表表示:“我们通过对后谷增资的方式,对后谷投入2.8亿元,换取了36.25%的股权;另外,还有2700万元的投资,是通过转让宏天实业的股权,即转让老股的方式。但宏天实业至今还未转让成股权,实际形成了投资团对宏天实业的债权。至今,投资人的实际投资总额为3.07亿元。”

在投资团入股的同时,后谷咖啡还与其签署了一份附加的类对赌的协议:若宏天实业未能在2011年底偿还对后谷咖啡的所有债务,宏天实业必须将其持有的后谷咖啡股权按重新议定的公司估值转让部分股权给6家PE。后谷咖啡为什么愿意签署这份协议?或者是太过相信PE,或者是急于上市的心态作崇。

出现管理分歧,双方各执一词

PE入股后,后谷咖啡依然在熊相入的控制之下,但是PE藉口“按照制定的章程,对后谷咖啡公司的所有事项均有决定权”,陆续派驻新高管替换后谷咖啡原来的管理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的信息,除了行政总监以外,财务总监、信息流程总监、品控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营销总监都由PE陆续派进来。也就是说,PE取得了后谷咖啡公司的人事权和财务管理权。

“企业对资本运营完全没有概念,近乎于一张白纸。”后谷咖啡控股公司宏天实业总经理张瑞靖坦言。起初,管理团队都希望有专业的PE来协助企业完成上市计划。现在,后谷咖啡指责PE通过财务操作,使后谷咖啡的控股方宏天实业对后谷咖啡形成大量欠款,并逼迫宏天实业出让后谷咖啡股权以偿债;PE方面或会借助此次资金链危机,取代熊相入在后谷咖啡的位置,从而控制整个公司。

PE则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熊相入本人”,资金投入后谷咖啡后,由于无法获知资金流向,PE认为其所投资金已经被熊相入挪作他用。6家PE之一的新疆北辰德信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已于2012年4月25日举报熊相入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贷款诈骗,并获得立案侦查。

对于目前最敏感的资金链问题,双方也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在资金出现困难后,后谷咖啡向银行寻求借款。很快,新的贷款授信审批通过了,但没有收到后谷公司董事会决议,所以银行无法放贷。由于双方矛盾日深,后谷咖啡与PE已经失去了信任基础。不仅如此,因董事会决议无法达成,新一轮的银行贷款迟迟不能到账,对资产负债率高达70%的后谷咖啡来说,拿不到贷款几乎意味着破产。

宏天实业对后谷咖啡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为什么已经批下的银行借款授信不能通过?话说双方签署的合同曾注明,贷款必须经投资人两个(或以上)的董事同意才有效,而PE方面的董事正好是两位。熊相入当初看到条款时,不以为意,认为PE和后谷咖啡是站在同一阵线的,于是立马答应。

关键时候,当初的董事席位决议的设计,使后谷咖啡陷入“只还不贷”的局面,企业资金链告急。此番境地让熊相入一声叹息,却没有对策。

PE设连环局,意在控制权?

为了化解矛盾,宏天实业曾提出,回购PE所持有的部分或全部的后谷咖啡股权,但6家机构认为,宏天实业根本无钱回购,并未按期在《股权回购协议》及补充协议上签字。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PE方面这段时间正在从海南力神、云南咖啡厂招兵买马,至于PE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后谷咖啡和PE互相指责,旁观者莫衷一是。不过肯定的是,PE的进入,不但没有达到后谷咖啡的预期,加快上市的进程,反而使其被拖进资本的“泥潭”,上市遥遥无期,甚至让后谷咖啡置于严峻的生存挑战。

其实还原故事的前后,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PE方面一直强调“对后谷咖啡的控制权没有兴趣”,但是在入股后谷咖啡后,不断地连环设局:首先,签署合同时,提出类对赌协议;其后,派驻核心管理层;当企业出现资金问题时,PE不是将处理问题放在首位,而是将矛盾激化,另一边,则是招揽咖啡业人才。这几步综合来看,就引人遐想了。

目前,双方表示,他们都希望好好发展后谷咖啡,并带动整个云南乃至中国咖啡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过,事情的发展远非旁观者就能想像的,资金链迷团的解开和解决并不容易。

民营企业往往缺失现代化管理制度和资本运营经验,甚至对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一窍不通。早期粗放式的管理会遗留下来很多问题,引进风投失败的案例并不在少数。只有主动化解,厘清矛盾,才不至于在引进资本的过程处于被动。“后谷咖啡们”遭遇的问题正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从生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的进程中,急需补上的一堂课。

篇5

民间债务危机引发改革呼声

“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动因,是去年下半年发生在温州的因高利贷而起的民间债务危机。

因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2011年至今一年多,温州至少有10名从事高利贷的人自杀,200名以上企业主和放贷人“跑路”。银行不良贷款也大幅上升。来自温州银监局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74%,已连续8个月呈上升态势,比去年6月末最低时的0.37%飙涨370.27%——而温州原本是全国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区。

温州的危机迅速引起中央关注。2011年10月4日,总理在听取温州地方领导汇报时,对温州方面提出的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想法予以了肯定,并当场责成相关部委以及浙江省政府进行调研。这次讲话无疑成为温州金融改革的风向标。

此后,温州紧急起草《温州国家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希望通过设立“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温州打造成全国“民间资本之都”,促使民间资本“阳光化”。该方案经浙江省政府研究完善后,于去年11月上报。

争议“备案制”

根据获批《方案》,温州金融综改区第一项任务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包括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等。该任务直指温州民间债务危机之核心,尤其是“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

据了解,对此项制度,温州已先行展开探索,具体载体——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不日将挂牌营业。至今年1月底,温州共有各类民间融资相关机构1938家,其中融资性担保公司50家、典当行62家、非融资性担保公司117家、寄售行353家、各类投资公司1330家。

所谓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是经核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民间借贷双方提供中介、登记等综合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温州之前下发的《关于开展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的实施意见(暂行)》规定,试点初期,将依法登记注册、从事民间借贷撮合的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先行进驻,引导依法登记注册并从事中介业务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寄售行、旧物调剂行等机构入场进行登记管理。通过试点先行,逐步引导从事民间借贷的一般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等进场登记管理。同时,邀请公证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银行结算等服务机构入驻,借助专业团队就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和风险把控形成配套服务体系,减少借贷双方的法律纠纷和借贷风险。

温州还为试点设立了若干原则,包括规避非法集资,实行借贷双方直接对接;杜绝高利贷,规范民间借贷利率操作;把控风险,执行完善的民间借贷流程;坚守底线,秉承中介职守。

个人境外直投重启

温州金融综改试验区的另一大焦点是“个人境外直投试点”。根据方案,将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温州将成为国内首个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城市。

据了解,目前《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已制定完成。根据《试点方案》,年满18岁的温州户籍居民,只要说明资金来源、投资项目合法证明等,就可向市商务局申请。经审查后,由国家外管局温州市中心支局放行境外投资。

《试点方案》规定,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可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不准投资设立境外特殊目的的公司;对涉及我国禁止出口的技术和货物以及能源、矿产类境外投资设定限制;不准在与我国未建交国家投资;禁止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投资以及涉及多国(地区)利益的境外投资。

试点期间,1个人1个项目不得超过300万美元,多个人1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美元,1个人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而国家外管局现行的政策是,中国居民每人每年换汇额度仅5万美元,个人不允许进行境外直接投资。

利率市场化试点“搁浅”

令温州小有失望的是,《方案》未提被其寄予厚望的“利率市场化试点”。有知情人士透露,“利率市场化试点项目,报到浙江省一级就被打回了。”

温州民间债务危机的病根之一即利率双轨制,资金不愿进入银行系统而四处投机逐利。所以,在金融综改试验区初始方案中,“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最重要内容之一。温州希望争取到率先在温州范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开展利率市场化试点,有限度地放开银行机构存贷款利率,缩小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利率双轨制差距;各类贷款利率在人行法定贷款利率4倍内可自由浮动,借贷双方自行议定。

事实上,在温州金融30多年发展进程中有过多次利率改革。1980年,苍南县金乡农信社试行“以贷定存、存贷利率浮动”,迈出利率改革第一步。1987年,温州被确定为全国惟一的利率改革试点城市。2002年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试点,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其中之一。2002年的试点中,由于信用社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可上浮30%,导致存款一边倒地流向信用社,引发其他金融机构强烈反对,在两年后被国家撤销。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

(一)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二)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四)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六)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七)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八)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九)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篇6

“刚做了一笔700万元的短期项目投资,这两天我们还在看其它项目,做尽职调查什么的。”温州瓯海信通资本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孙啸翔对《中国企业家》说。

“金融特区”

一周前的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确定了十二项主要任务。国务院“温州十二条”后,一时间,这座以创业和民间借贷闻名的城市被人誉为“中国的金融特区”。

而在此前,温州走过了一段颇为曲折的路。

1980年,在全国统一固定利率的年代,温州市苍南县金乡信用社在全国率先实行浮动利率改革。这一举动突破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和思维模式,是温州人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然而此后若干年,温州地区的金融创新和民间金融活动一直处于被“重典”打压状态。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曾批准在温州进行银行间金融产品创新试点,这给当时的温州人带来希望,但由于当时的政策没有涉及到体制、金融机构改革,特别是没有给民间借贷合法出路,试点改革作用有限。

2008年之后,曾经的“温州速度”慢下来了,温州总体发展已经滞后于浙江其它地市,发展速度列浙江省倒数第一位。温州发展慢的直接原因是投资少,近十年来温州平均投资率比全省低十多个百分点。

2011年8月开始的全球经济低迷又波及到了温州。温州民间金融生态遭遇到生存危机,一方面,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个别企业家跑路或自杀;另一方面,温州市存量的民间资本已达到6000亿元,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就有1200亿元。这种情况下,“如何让这些民间资本规范化、阳光化就成了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温州市金融办发展处柯园园告诉本刊记者。

2011年10月4日,总理视察温州。期间,浙江省和温州市提出了把温州作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请求,当时明确表示可以考虑,并责成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进行专题研究。

随后,温州市抓住机遇立即行动,10月底即起草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申报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请示》,后经浙江省政府修改后,递交到了央行。

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全面启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鼓励和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在温州设立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专营机构;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建立温州产权(资产)交易市场;促进股权投资业发展;建立创新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机制和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同时还包括筹办温州科技投资银行、试点民间资金境外直投和利率市场化等创新内容。

2011年11月8日,在这个方案基础上,温州市提炼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一个主要文件和八个配套文件,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予以宣布。不过“1+8”的文件中已没有筹办温州科技投资银行、民间资金境外直投和利率市场化等内容。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公布了“温州十二条”。“与2002年那次不同,首先是审批的机构不一样,上次是央行批准的,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这一次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全局意义。”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中国企业家》分析说。

机构路线图

“温州十二条”引人注意的是前两条,即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温州民间资本宽裕与实业资金链紧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易缺少法律支持。这时信息登记备案的作用就很关键。“温州十二条”公布的第二天,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在温州市鹿城区正式开业。

借贷登记中心由温州开元集团牵头,鹿城区22家优质民企作为发起股东,注册资金为500万元。温州开元集团董事长李跃胜是鹿城区工商联主席,在2011年,李跃胜与其他30多家副会长企业每家出资2000万元,结合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设立中小企业转贷临时周转金,对困难企业予以救助。此前,开元集团也是温州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捷信的主发起人,拥有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经验。

民间借贷登记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将负责借贷登记和引入中介机构工作。初期,将有四家借贷中介机构进驻登记中心,分别是宜信、速贷帮、人人贷和温州民间借贷网。这四家机构给登记中心缴纳房租,在此开展业务。

由于登记中心刚开业,周德文担心借贷双方前来登记的积极性不够,因为借贷双方私下完成借贷即已可以,登记可能会泄露自己资金富余或短缺的信息。另外,借贷登记后,获得收益的出借方,存有缴纳税收的可能。另外,由于登记中心要求借款利息不能超过4倍基准利率,所以年息在4倍基准利率以上的借款将不能在此登记。

不过,登记中心发起人开元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将按照要求,对登记信息进行保密。至于征税问题,收益人可以按照年收入超过12万元者的规定自行申报税款。他表示,登记中心可以提供标准借款合同,与银行合作提供征信查询,并提供担保、法律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有利于安全放贷收贷。此外,四家中介机构将可以提供大量的出借方和贷方信息,形成竞争机制,如此可以降低民间借贷的利率。而一旦有法律问题,登记中心也可以提供登记信息,协助纠纷解决。

合法途径、信息汇集、通过竞争降低借贷利率,登记中心的设立,将大大消除温州民间借贷扭曲发展的制度阻碍。而关于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的规定,更是可能将大量的民间资金收集到阳光化的机构内。

小额贷款公司是温州“收编”民间资金的一个重要主体。目前温州有30家小额贷款公司,2012年准备再开35家,而到2013年小额贷款公司总数将达到100-120家,基本覆盖中心乡镇。据当地金融办估计,届时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也将达到800亿元,甚至更多。

实现“银行梦”一直是许多温州商人的愿望,而“温州十二条”不仅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而且还允许民间资金“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此前按银监会规定,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总股本的20%。

除了通往银行的路被打开外,在投资公司上也有突破,除了上文提到的瓯海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外,温州目前计划在鹿城、乐清、瑞安等地成立三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三家企业展开运营后,预计能吸纳近15亿元的民间资本。与银行不同,投资公司不能吸储或放贷,主要开展资本投资咨询、资本管理、项目投资等服务。

按照上述的政策规划,活跃在温州民间的1200亿资金将会逐步纳入这些机构,然而,机构化的路径,也让在温州当地最活跃的企业、自然人为主体的民间借贷行为面临取舍。

官方化与市场化

“国务院批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能做的十二个事项中,除了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是最大的亮点外,其它金融种类和制度创新都谈不上有很大突破。在高利贷危机中酝酿出的这个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方案,不过是民间金融种类的‘集大成者’。”北京市中永律师事务所刘兴成律师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刘兴成律师曾参与由温州民间组织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投资促进法(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借贷法(草案)”,熟悉民间金融相关法律和温州当地民间借贷的实际情况。据刘透露,他们在“民间借贷法(草案)”和“民间投资促进法(草案)”中提出,自然人和企业可以成为放贷人,不一定要成立贷款公司。而且双方的借贷合同只需要在工商或乡政府登记,但登记的目的不是监督管理,而是为了促使借贷双方规范运作,便于政府统计民间借贷数据和掌握民间借贷动态。

据刘兴成了解,温州民间资金对金融改革的主要需求有:一,打破金融垄断,给民间资本平等的国民待遇。现在的政策允许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已经是进步了,但民间资金更想参与的是那些国有资本、国外资本能办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二,坚持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因此,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关键点在于,温州是否有权率先实行利率市场化。”刘兴成认为。

然而,另有专家认为,如果存款利率浮动合法化,就必然使各地资金涌入温州,导致全国存款市场动荡,温州试验区制度创新也就变成了制度套利。所以,“温州十二条”的变通做法是,把温州民间资金引向合股村镇银行、合股贷款公司、合股投资企业、企业债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

目前政府的“投资合股模式”不仅绕过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全国存款市场的冲击,而且还通过温州本地“放贷竞争的低利息压力”,绕过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高利贷法规的冲击。因此,“投资合股化”是在没有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进行的金融主体市场化试验。

而刘兴成则认为,温州金融改革要以法律和市场为轴心。与其让鸟在笼子里飞翔,倒不如天高任鸟飞。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应当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民间智慧,挖掘民间资本的创新潜能。“以市场和法律为平台将民间资本供给和需求有效地衔接起来,就会更有效地做强做大温州的民间金融,引导民间借贷投向有效益的实体经济。在这方面有许多民间金融的创新形式,如私募权益融资(PPE)就值得推广。

温州十二条

(一)

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二)

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

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四)

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

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六)

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七)

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八)

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九)

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十一)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篇7

1.1 为了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根据《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做好财务预算、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准确计量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控制和合理配置公司的财务资源;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1.3 本规定在公司内部暂时执行,随着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和不断拓展,将进行更改、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 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2.1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责制的财务管理体制,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和民事权力,承担民事责任。公司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即财务部。

2.2 公司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定,结合公司的核算体制和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配备财会人员,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管理。

2.3 财务部主要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主要职责为:

(1)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会计制度拟定;

(2)参与公司筹资方案的拟定和实施;

(3)参与公司发展新项目、重大投资、重要经济合同的可行性研究,提供财务意见;

(4)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统一调度资金;

(5)负责公司财务预算管理、会计核算;

(6)负责编制合并报表,提供财务数据,如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作好项目和财务分析工作;

(7)监督财务收支,依法计缴税收;

(8)负责公司财务会计档案的保管,票据申购、使用、核销等管理工作;

(9)监督、检查资金使用、费用开支及财产管理,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及账表、单证,杜绝贪污、浪费及不合理开支;

(10)参与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

(11)协调处理与各单位的关系。

2.4 财务部建立稽查制度,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5 公司董事会按有关程序聘任公司财务负责人。

第三章 会计核算

3.1 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结合经营项目实际情况,制订并实施有关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及时、正确反映经营业绩和披露经营风险。

3.2 公司采用借贷记账法,以中文作为记录的文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设置总分类和明细账科目。

3.3 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并实行会计电算化。

3.4 公司依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确认收入和成本,以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

3.5 公司严格区分本期费用支出与期间费用支出。

3.6 公司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如果财产发生减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3.7 公司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和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

第四章 财务预算管理

4.1 公司制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规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项目运作等实行全面财务预算,并依据其实施管理。

4.2 公司在年度开始前组织编制完成本年度的各项财务预算,财务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经营预算;

2. 盈利预算;

3. 资金预算。

4.3 公司在预算年度开始后,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阶段的控制和监督,及时进行差异分析,并查实差异的原因,向总经理报告。

第五章 收入、成本费用管理

5.1 公司建立并完善营业收入的管理规定,确保收入循环中的报价、签订合同、实际收款和开具发票等各环节的内部控制,以加强对业务活动的财务监督。

5.2 营业收入是指公司在营业期间收取的各种经营项目的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公司在收讫价款或取得价款的凭证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5.3 公司对外投资性的收益包括短期投资收入和长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收益在持有期满后确认,长期投资收益按被投资单位取得的合法审计报告中的财务年度权益确认。

5.4 成本费用的核算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无论其款项是否支付,都应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虽在本期支付的成本费用,但应有后期负担的均不能计入本期成本费用。但应归属本期的成本费用和损失不得挂账,调节利润。

5.5 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履行请购、审批、合同订立、付款等程序,合理控制成本和费用。费用报销的审批及流程按照费用报销暂行规定执行。

5.6 公司合理运用财务杠杆,降低财务费用等资本成本。

第六章 资产管理

6.1 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银行支票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公司现金、银行存款管理暂行规定,对货币资金的使用、银行账户的开设和使用进行管理。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核算须岗位分离。

6.2 公司制定信用政策,加强对应收款项的管理,明确欠款对象,落实追款责任并依据结果施以奖惩。

公司采用余额百分比法估计坏账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为期末应收款项的5‰。财务部对已确实不能收回的超龄应收款项 ,定期逐笔书面上报总经理审核,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如数额较大者须通过董事会批准后处理。

6.3 公司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建立完善的采购、保管、领销、记录、盘点制度,保证账、卡、物相符。存货按照实际成本计价,领用或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确认其实际成本。

6.4 公司制定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健全固定资产购建预算、授权购买、登记核算、维护保养、处置等控制制度。公司的固定资产按分类确定折旧率,采用直线法折旧。全部折旧额在相应资产的有效经营期内收回。

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购建、清理、报废等,都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会计核算。

6.5 公司对资产使用部门要求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当期末账面资产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发生差额时,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提交公司总经理批准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第七章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管理

7.1 公司的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依据《公司法》等相关法规和《公司章程》进行。

7.2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相关法规和《公司章程》实施股本变动、提取公积金以及分红派息等程序。

公司法定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

第八章 筹资管理

8.1筹资是公司根据发展需要,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和保证公司正常运转时,从外部获取资金以达到公司经营目标的必要活动。筹资必须充分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和掌握好筹资策略和方法,确保此项工作安全、有序,并取得最佳效益。

8.2筹资的目的是投资,筹资策略必须以投资策略为依据,充分反映公司投资的要求。筹资时考虑以下因素:以“投”定“筹”、量力而行、具有配套能力和消化能力、筹资成本、筹资管理的难度、公司筹资的期限、负债率和还债率等。

8.3 筹资方式包括银行筹资、股票筹资、债券筹资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银行筹资是公司资金筹集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内容,在公司的发展阶段,应尽量争取各专业银行的支持。

第九章 投资管理

9.1 公司依据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有关法规和公司章程、地区及行业发展状况、公司及项目前景分析等因素,把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投资项目,作为是对外投资管理的重点,同时,为改善投资决策效果,提高投资决策能力和收益,董事会对投资项目进行初审、分析、筛选、评价、论证。公司不从事证券信用交易,避免从事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

9.2 对外投资应考虑投资增值程度、投资保本能力、投资风险性、纳税优惠方针、投资的预期成本、筹资能力、投资回报期间的长短等,全面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投资的项目。

9.3在争取获得更多的投资增值、投资收益时必须重点考虑投资的风险,包括项目特有风险、公司风险、市场风险。由于项目的市场风险不能通过多角化加以分散,因此其对项目的影响非常重大,但公司风险或项目特有风险也不容忽视。

9.4 短期投资是指公司购入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短期投资按取得时的投资成本入账。

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取得的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确认投资收益。

9.5长期投资是指公司购入不能随时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投资,并分别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科目中核算。

公司对外进行股权投资,根据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公司对外进行债权投资,按取得的实际成本,作为开始投资成本。

9.6 公司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9.7公司根据《公司法》,以及公司发展战略实施对外投资,并严格履行立项、可行性分析、审批、运作、监督管理和核算等程序,对外投资必须经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十章 财务信息管理

10.1 公司依据《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及财政部颁布的其他有关制度,编制财务报表。

10.2 公司的财务报表属于公司的财务机密,未经董事会批准的财务报表一律不得外流。

10.3 已经审核过的报表如需外送,需经财务负责人并报总经理批准。月报在次月的十日内送各股东,季报在每一季度结束后的二十日内送各股东,年报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三十日内送各股东。

10.4公司依照《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实行财务电子信息系统,实现授权、岗位分离、记录控制等内控程序的电算化,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性,相关人员在使用财务电子信息系统过程中,严格遵循内部控制规范和技术规范,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10.5 公司财务部依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妥善保管各种财务会计文本(电子)资料。

10.6 财务部按照规定作好财务工作交接工作,财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财务工作全部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第十一章 附则

11.1本规定由董事会负责修改和补充。

11.2本规定由董事会授权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11.3 董事会委托公司财务部依据本规定拟定若干具体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由公司总经理审批通过后,颁发施行。

篇8

关键词:科技领域;投资市场;投融资体系

现代经济的发展与金融业息息相关,金融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各类资源有效配置以及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当前文化科技领域正面临着深刻变革,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新型产业建构,还是文化科技内部资源配置、外部结构重组,都离不开金融和资本的推动。深入研究一个区域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体系建设情况,对推动本地区文化科技产业转型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章通过电话采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对铜陵市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体系建设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铜陵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体系建设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1研究基础

国外学术界对于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的研究较多,特别是对文化科技领域融资形态、趋势也作了深入研究。PatriciaAberdeen与JohanNesbit(2000)指出文化科技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具有乘数效应。金禅智(2006)提出基于营利与非营利角度分别制定扶持政策。Berger(1998)认为中小文化科技公司更适合采用债券融资模式,也需私募基金的支持。Riding(2001)提出健全担保体系,确保融资顺畅。Bink-man(2005)认为需要保险公司鼎力支持。我国学者高旸(2010)指出现阶段面临融资渠道窄、金融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葛欣航(2012)提出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两种作用的建议措施。钟韵(2011)、王颖(2014)提出加快知识产权证券化、上调文化科技企业外资投入规模等意见建议。黄玉波、刘欢(2014)对版权资产产权化、资本化、金融化进行探讨。张苏秋、顾江(2015)对文化科技金融风险及防范机制进行研究。在地方投融资体系研究方面,赵伟(2018)对北京,陈怡(2015)对浙江,霍明奎、张肃(2017)对吉林等地从资金来源、融资渠道、政策支持、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2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文化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和金融改革逐步深化,铜陵市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投融资渠道逐步走向多元,投融资主体结构趋向合理,金融对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据初步统计,目前,各类资本在铜陵市共设立产业基金36只,认缴规模179.35亿元,到位资金99.83亿元,投资项目96个、投资额90.83亿元,其中具有较强科技含量、主要投资科技领域的达21只,涵盖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先进结构性材料、半导体等方面,有效支持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科技企业发展。同时,铜陵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精心修订铜陵文化产业、旅游休闲业资金奖补政策,计划每年统筹政策资金870万元,推动原创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重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扶持,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的“红利”。但也发现,铜陵市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体系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需要着力解决。(1)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政策体系不健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和其他领域相比在一定程度上还比较突出。铜陵市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方面政策文件不健全,至今尚未设立政府主导的市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各级财政资金多采用因素分配法或竞争性分配,“无偿变有偿、资金变基金”的改革尚未迈出实际步伐。大多数中小文化科技企业达不到银行对抵押物和风险控制的要求,或者难以获得融资,或者融资成本过高。(2)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缓慢,债权融资占比过高,以银行信贷、企业债券为主的债权融资仍然是文化科技领域融资的主渠道,现有投融资服务与文化科技领域改革发展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文化科技投融资生态仍需进一步完善。文化领域投融资缺乏亮点,近年来没有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落地,在建项目资金短缺情况严重,如浮山风景区年年都列入省重点文化投资项目,年年都完不成投资计划。市文司没有发挥在建初期确定的文化项目实施平台、文化资源整合平台、文化投资运作平台、文化品牌战略平台“四大平台”职能作用。(3)文化科技和金融融合创新不够,文化科技产业众筹融资、投资基金市场持续趋冷。近年来,金融机构虽然在文化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总体力度不大,文化科技金融创新成果不足,成效不显著,个别领域、局部环节还比较保守。特别是“文化+金融”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各家银行为文化企业尤其是小微文化企业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对文化小微企业惜贷恐贷现象存在,金融促进和调节文化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不明显。(4)文化科技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不充分、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现阶段,各类评估、登记、质押、担保、托管和机构等相关文化科技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很不健全,难以发挥沟通桥梁作用。铜陵市所有中介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的价值评估、登记、质押等均缺乏成熟的评估方法,多数从没有接触过相关业务,更没有相关技术和手段。(5)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产业基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考验。文化科技领域投融资专业性强、风险大,对专业化投资管理人才的要求较高。铜陵市无论是外部环境、内部待遇还是成长空间对此类人才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整体上看,铜陵市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管理力量薄弱,跟不上基金发展壮大步伐,不能为“基金部落”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文化科技领域尤其如此。当下铜陵市产业基金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主要是市属国有企业自身发债或信贷融资,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连锁反应,特别需要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在基金运作中发挥专业作用,防范投资损失和潜在风险。

3趋势判断

篇9

电影产业是关系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特殊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是国家特许行业,而进入成熟期的电影产业的股权融资结构,又应该是多元化的,这就需要国家在各种政策上开放股权融资方式的多元渠道。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从战略全局出发,在政策上、体制上、开放策略上、监管上,以及数字化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做出了许多积极主动的努力、调整、引导和扶持”。(4)而资本进入电影行业,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法律规范,为电影股权融资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些政策和规范包括《电影管理条例》(2001)、《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2004)、《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2004)、《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外商投资企业指导目录》(2007)、《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等等,使中国电影产业的股权融资逐渐呈现各类资本的交互开放的格局,这种格局可表示为:在允许系统外国有资本进入电影制片业的同时,允许民营/社会资金进入制片业;在允许民营/社会资本参与拍片的同时,又允许境外资本投资影片制作;在鼓励系统外国有资本投资影院的新建和改造时,也对境外资本投资建设、改造影院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政策许可等。这种交互开放的格局促使各类资本在同一时段共同活跃在中国电影的舞台上,促进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避免了单一资金不充分的问题。(5)在这一格局下,在具体的股权融资方式的现实选择中又表现为吸收风险资本、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三种,(6)其发展逻辑与现实状况大体如下:

(一)风险投资(VC)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组合投资,能系统性地降低投资风险。如投资于包含多个项目的项目群,以成功项目的高额回报抵消失败项目的损失,这就需要吸引各方利益主体参与到影片的资金运作,通过投资协议确定各方的权益分配,如2011年的《建党伟业》就吸纳了湖南广电、江苏广电等具有渠道优势的投资方。而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而言,这种方式短时间内难以回收资金,对其审慎关注;但风险投资反而更关注较为长期的收益,且根据项目的成长性还能持续增资,非常有利于电影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另外,作为一种权益投资,风险投资的权益资本流动性低,着眼点在于电影企业成长过程和价值增长,并从所有者权益考虑,对企业的扩大规模和市场开拓投入更多的观照。虽然在电影产业中风险投资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其价值核心体现的是电影企业从创业到成长过程中的“扶助”功能,而对于逐步进入成熟期、高度市场化的电影产业来说,风投的吸引力会逐渐下降,因为风险投资人所要求的回报率远高于银行利息。如2007年7月,“保利博纳”获得红杉中国等基金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就曾对媒体说:“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电影融资代价太高,一部戏开发了半天,别人投了50%,赚了钱得分走一半。”(7)

(二)私募股权融资(PE)

私募股权融资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主要面向私营公司和非上市企业的权益融资,融资期限较长,一般可达三至五年或更长,而且退出渠道多样化。在美国来自基金的融资已超过了50%。如果私募股权基金计划能够执行,对于目前我国制片环节来说,基金投资将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方式。目前“中国的PE投资主体有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投资者,其他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和非赢利机构,以及富裕家族/个人和国家的基金,其中机构投资者是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银行投资、政府出资、私人经营的方式使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微观市场主体,可以对各个投资项目进行公平地评价与选择”。(8)投资于电影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看准中国市场的国际基金:如2007年由中影集团和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建立的“IDG中国媒体基金”;由香港着名制片人施南生、“保利博纳”总裁于冬,协同其他电影界及金融界人士共同发起的“A3国际电影基金”;由美国韦恩斯坦影业公司建立的“亚洲电影基金”等。这些具有国际化、专业化背景的基金均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中国,他们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的支持,更带来了成熟的制片管理规范和资金运作经验。另一部分是国内的私募股权基金,最为典型的是2009年在天津核准设立的国内首只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其管理团队曾经先后参与投资、制作的作品包括《没完没了》、《甲方乙方》、《建国大业》、《色?戒》、《英雄》、《头文字D》等华语电影优秀作品。另外,其他相关行业也建立仅仅进入影视私募股权基金,如2011年,中国出版界巨头北京凤凰联动传媒有限公司成功完成首轮股权融资,此次融资规模为人民币一亿元,并且凤凰联动现有股东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与万达集团的关联公司也参与了此次融资。当前我国电影产业融资格局尚且不够优化,成长过程中的电影企业采用私募股权方式是有效而必然的选择,且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3年8月初,国内VC/PE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视行业投资的基金共有25只,目标规模为322.81亿元,平均单只基金规模为12.91亿元。其中,今年设立的基金就有3只,目标规模为58亿元。而去年全年,这一数据仅为50亿元,2011年则只有23亿元。”(9)

(三)上市股权融资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私募股权融资的受益者,企业逐渐壮大以后,于2009年底在深圳的创业板上市,上市交易首日便迎来了148%的涨幅,为投资者获得了巨大利益。2010年底“保利博纳”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影视公司,按其发行价区间的中间价8美元计算,“保利博纳”计划发行的117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票),能募集资金约9400万美元;其对应发行价区间中间价的总市值约为4.7亿美元。(11)其董事长于冬表示,“保利博纳赴美上市固然能募集更多资金拍摄和发行电影,但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资金,上市后股权将更加明晰,公司内部管理会更加规范化。这不仅能扩大保利博纳的品牌影响力 ,还能让国产电影与国际化的标准相接轨,壮大国产电影实力。”(12)来自艺恩咨询数据显示,“在2007年—2012年短短五年里,国内电影行业市场规模便由60亿元飙升至2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2013年国内电影总票房预计突破200亿元。而且影视股2013年以来在A股市场上的强劲表现也是影视投资逆市而热的另一主要原因。在2013年大盘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华谊兄弟、乐视网、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几家上市影视公司均走出了一波独立的行情,股价疯狂上涨。”(13)其中,典型的是华谊兄弟股价翻了三倍,乐视网的股价也翻了两倍多。可以看出,整体而言,当前影视股整体走势远远强于大盘,特别是优质的上市电影企业的表现更显强劲,他们以行业龙头的身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公司股价和股值飙升,这让投资方的收益有了保障,而上市公司的走强,也给风投的并购退出开辟了新渠道。”(14)

二、产业机制:制约因素的破解期待

在好莱坞,如果要实现电影股权融资,在其完善的产业机制下有一套比较科学的投融资评估体系,作为第三方的专业监理机构从电影立项初期就开始进行系统分析,他们会根据剧本、导演及其他相关市场数据,通过建模的方法细致估算电影的市场前景。而在我国,这个电影产业的内部环境尚需调理,外部环境不够透明,一是没有专业的担保和监理机构,起着决定作用的制片人的能力和信誉;二是影片的运作不是依靠科学的分析,而主要依赖管理者对市场需求的模糊性把握,包括剧本、导演和演员的选择;三是可供参考的统计数据很少或者真实度很低。这就需要我们完善整个产业的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破解这个产业的主要的制约因素。

(一)投资风险需要“完片担保”机制

电影产业市场回报是具有相当不确定性的,这也是投资风险之所在。在中国电影产业的运作过程中,面临风险既包括政治层面的拍摄许可,也包括产业运作层面的摄制完成、发行销售等诸多风险。而股权融资的资本本身可以承担的风险主要在于其投资的电影在市场上表现不佳。因此,在制片方和投资人之间建立第三方的监理和完成担保机构,成为当前中国电影制片业切实的需要,而这一机构在好莱坞已成为电影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换句话说,当前中国电影的制作需要在担保公司的监理下进行,并由其提供完片保证,这也应当逐步成为电影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前提。作为第三方机构的担保公司,其职责就是保证一部电影能够按照契约剧本和拍摄计划完成交给发行商,而这种保证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时间,二是费用。时间层面表现为在契约范围内保障影片的交片时间、发行日程等;费用层面表现为“影片超支的情况下,担保方会支付超出部分经费给制片方保证影片顺利完成,或者全面接管电影直到制作完毕,最坏的情形是放弃整部电影,赔偿投资人的损失”。(15)

(二)建立“组合投资”防范单一项目风险

电影是典型的文化创意行业,单一一部电影很难说成功。因此,从投资的角度讲,一个一年只拍一两部电影的公司将承担巨大风险。如何解决单一项目风险过大的问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这样说“电影的回报是波动性的,如果以几十部戏组成一个投资组合,回报就可能很理想”。(16)但这并不是否认风投融资对电影产业的积极作用。而这也是当前中国电影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那就是要上规模,提高融资量来拍出具有高票房潜力的电影。“易凯资本”CEO王冉提出的设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了三四家能够每年投拍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电影的公司,中国电影产业才算真正走向了成熟。”(17)从理论上讲,投资组合理论应用到电影股权融资领域,有利于处于成长期的电影企业发展,更有利于处于成熟期的电影企业做强。通过影片之间的交叉担保,把握差异、规模、梯度三个核心要素,也即影片类型多样化、组合项目规模化、单片导演层级化,拍摄15—25部不同类型电影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以吸引大量融资。但当前中国电影企业的现实状况是,完成组合投资还有很多问题。一是中国电影业还处在一个“单片驱动”的阶段,很少或者没有一家公司有这个能力每年制作15—25部电影。二是有实力的导演太少。直接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或明星更少。三是电影产业本身的类型化发展不足。如“2012年2月,当冯小刚在微博上喊了一声‘累’,华谊兄弟的股票应声下挫;一部《非诚勿扰2》的营业收入,就占了华谊2011年上半年收入的三分之一”。(18)因此,“在外部资金的支持下加大吞吐量,多样化类型电影体系的构建、制片人中心制的培养和明星制的完善,成为这种转型能否完成的关键。”(19)

(三)私募股权融资需要专业化运作以提升资金效率

我国为促进电影市场发展,国家以电影票房的5%作为电影保障基金。但是,这些电影基金包含了专用于农村电影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公益投资,而商业电影的发展主要要靠自己的融资能力。而各种融资方式中,“风险投资归根到底是一种商业行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府只是在市场机制失效和企业无能为力的领域内才会给予创新活动以直接支持”。(20)因此我国电影发展到成长期之后的阶段,私募股权融资成为最为深入且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融资方式。而电影特殊性就在于回报期比较长,如获得票房分成少则两年,多则三五年;电影版权回报期则多达50年。因此电影私募股权基金出于对资金安全方面的关切,相对而言需要较为短期的利润回笼;所以,既懂电影又懂金融的专业管理团队的介入,可以帮助私募股权基金完成整体运作,并提高投资的利用效率。而这种介入既有着对影片完成过程全程监督的作用,更有着通过严格规范的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合理调配的意义。这样,可以使电影投资的风险尽量降低,同时增强电影产品获得相对稳定回报的能力。

篇10

证券公司,依各国法规、金融体制不同,大致可分为美式、欧式及其他类别。美式证券公司又习惯称“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其特点即分业经营,它们不得从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主要从事与证券及证券市场相关的业务活动,日本、中国香港的证券公司也属这一类;欧式证券公司最根本的特点即混业经营,以英国为例,英国的证券公司通常也被成为“商业银行”(Merchant Bank),是其在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同时也可以从事银行中长期信贷业务,而在德国、瑞士,其证券公司则称为“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可以经营所有的证券业务和银行业务。我国证券公司则更接近于美式证券公司,在叫法上通常称为“证券公司”(Security firm)。

二、证券公司业务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证券市场所能提供的服务和产品逐渐丰富,就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而言,传统业务仍居主导局面,但除了传统的通道业务外,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股权投资等新兴业务也渐渐成为券商盈利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券商差异化竞争的焦点。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介绍如下:

证券经纪业务主要指证券公司以证券营业部为载体,接受客户委托,其在证券交易所买卖证券,而券商从中收取手续费佣金的业务。

自营业务指证券经营机构为本机构买卖上市证券以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证券的行为。上市证券主要指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下列证券:人民币普通股、基金券、认股权证、国债、公司或企业债券。

投行业务主要有证券发行与承销、财务顾问等。 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是投资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也是主要业务之一,其承销工作由证券公司完成,证券发行业务实行保荐制,目前主要包括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再融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发行、可转债、分离交易的可转债、公司债)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财务顾问主要包括收购兼并、资产重组、业务重组与战略咨询等。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合同,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公司按协议规定向委托人收取管理费或业绩报酬。

融资融券业务,即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业务,由于客户融资的同时伴随着买券,融券的同时伴随着卖券,所以该业务不仅给券商带来息费收入,而且其交易规则也增加了券商的交易佣金收入。

券商直投业务,是指对非公开发行公司的股权进行投资,投资收益通过以后企业的上市或购并时出售股权兑现。

三、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一)财务管理模式一般认识

在当前国内学术界,普遍的观点将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归纳为三种,即集权式、分权式、以及融合式。而该种分类区分的主要依据为母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财务决策权、控制权及管理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集权式的管理模式为权利高度集中型,母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管理幅度最大,这种管理模式通常认为有利于集团整合资源、实现集团效益最大化,但另一方面,过于集中,也制约了下属公司的经营自主性,且信息传递时间长,造成低决策效率;分权式管理模式下,母公司对下属公司充分授权,子公司决策效率高、自主性强,有利于下属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并能有效避免决策时间延误造成的损失,但另一方面,由于各自为政,可能造成集团资源浪费,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难以发挥,在子公司利益和集团利益相悖的情况下,则将损害集团利益。相融式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操作层面上,例如“事业部”的财务管理模式,即“集团总部一事业部一成员企业”,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而下属公司作为成本费用中心,各层次以不同形式向集团负责。

(二)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基于内部财务控制,并将集团及下属公司同视为一个财务管理主体而进行财务权利的划分,然后却忽视了集团下属子公司与分公司在产权差异以及企业类型差异,由此导致实际财务管理运作过程中有诸多问题。就证券公司而言,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近二十年的发展,证券公司业务已逐步突破证券经纪、证券自营等传统业务框架,资产管理、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等已称为证券公司新的业务核心,而证券公司特有的业务属性及外部监管环境决定了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有其特殊性。

1、产权与财务关系

集团公司下,有具备独立法人主体的子公司,也有非法人成员的分公司或分支机构,而这两者与集团之间的财务关系明显不同。一般来说,法人单位按照公司法相关要求,有独立的经营权,并拥有法律所赋予的财务决策、执行、监督等完整的财务权利体系,而非法人成员则是集团(总部)的分支机构,其相关财务权利由集团赋予,并不具备法定的财务权利体系。因此,这两种产权下所对应的财务关系不同,不能简单的视为同一个财务管理主体来进行管理。

2、业务属性及外部监管

就产权关系而言,证券公司与其他企业集团有一定共性,但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证券公司的业务属性及其特有的监管。传统业务上,由于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企业融资等业务具备独立的管理体系、监管要求,因此其从会计核算还是财务管理上都相对独立,所以证券公司对传统业务一般采用事业部的管理模式,而随着证券公司开始成立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直司、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具备独立法人实体的子公司业务与证券公司传统的业务模式完全不同,其有独立的业务核算要求,且监管部门对其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外部信息披露等都有独立的要求。因此,这就决定了证券公司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及内部事业部的财务管理不能简单区分是集权还是分权,其对这些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还必须符合外部监管的要求。

因此,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不应是集权、分权或融合这种简单的以划分财务权利的财务管理方式,应更关注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各成员企业的企业性质和财务运作监管要求,根据不同的企业属性、不同财务管理目标设计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可归纳为直接组织和间接协调管理模式。

(三)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直接组织和间接协调管理模式

1、直接组织管理模式

根据企业属性,对于不具备法人实体的成员单位可采用直接管理的模式。而在直接管理的模式基础上,可根据各企业的发展战略及财务管理目标,对各成员企业进行适当的财务权利安排和直接的财务行为控制。就券商的传统业务而言,笔者认为事业部仍是比较理想的财务管理模式,而事业部中,最为典型的经纪业务事业部,则是财务管理体制设置的关键。在当前券商对经纪业务财务管理模式实践中,也同样存在着集权、分权、相融式三种基本管理模式,分别以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及国泰君安证券为代表。

随着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券商营业部也从传统提供纯粹的通道业务逐步转向咨询、理财服务的综合性营销平台,根据最新的监管动态,监管部门已倾向鼓励设立轻型营业部,这就意味着营业部只作为开户和服务推介窗口,因此,传统的经济业务组织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券商也在积极寻求差异化竞争,在服务、产品、客户细分等方面开辟蓝海,以摆脱目前同质化竞争的红海局面。由此可见,经纪业务的发展态势一方面要求财务管理模式应适度集中,以满足业务转型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需适度分权,给营业部一定的财务决策权、管理权,以满足其差异化竞争的需求。所以纯粹的集权或分权局限性始终存在,而直接组织管理模式下的财务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权利安排比较适应当前券商的战略发展。

2、间接协调管理模式

对于具备法人实体的子公司而言,则应采取间接协调管理模式,在公司法的框架内以股东身份对它们进行间接的财务目标和财务行为协调与控制。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具备独立的经营权,本应具备独立的财务决策、管理权利。而作为股东,其相关财务控制、管理、监督权利应是通过三会制度安排、公司章程设计及关键人员安排来实现,并不能将其视同下属的一个事业部进行简单的财务权利划分。需指出的是,目前,中国的证券公司多数为国企控股,而部分国企集团为实现集权管理,往往忽视了证券业务与其实业在业务属性、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不同,结果造成集团财务组织管理实务中出现许多不规范的财务管理行为。比如,一股独大,大股东意志明显;注重财务权利划分而不注意财务协调管理的运用,由此导致子公司财务管理和运作效率低下,并削弱了证券子公司经营自主权。

(四)财务管理机制安排

财务管理模式的安排,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发挥财务资源、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模式安排的效果如何,除了模式本身是否符合企业战略规划、企业特质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安排,以全面协调和控制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对于财务管理模式,无论是直接组织管理模式还是间接协调控制模式,都需要合理的财务机制安排来保障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如下:

1、将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作为有力且有效的集团财务运作协调控制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明确并量化公司的经营目标、规范企业的管理控制、落实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明确各级责权、明确考核依据,从而将企业整体目标分解并涵盖到各成员企业经营者及各级执行者,各方达成一致的责任目标体系,从而有效的协调并控制集团成员的财务运作、经营行为。

2、财务制度政策安排机制

财务制度及财务政策对受控财务主体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是一种有效的财务控制手段。对于直接组织管理的成员企业,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统一的财务制度以规范其日常财务行为,比如,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模式,以及会计系统,以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同时便于总部对各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 保证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数据采集的便捷性。而对于独立法人主体的子公司,集团(总部)则可以通过安排相对灵活的财务政策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比如通过重大决策管理制度及信息沟通制度安排,保证集团公司有效行使股东权利,保障集团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