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专业的前景

篇1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 就业形势 目前困境 自主学习 教师素质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

1.学生起点低,学习能力差

众所周知,在目前学历普遍较高的时代,成绩好的选择了上高中考大学,而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年龄小,就业太早,过早步入社会家长不忍心,中职教育成为了这些难圆大学梦的学子的首选。这些学生大多数几乎从不看书,在厌学情绪非常浓厚的环境下,学生不愿学习,也不知该如何学习。

2.教育教学观念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检验,注重老师讲、学生听,忽视老师走、学生扔的现象,许多学生反映老师讲的时候懂了,老师走了,又忘了,课堂教学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3.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讲、写,学生听、记,教材一章一节地编,老师一章一节地讲,学生面无表情地听,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从而失去对会计学习的兴趣,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4.课程设置不太适应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但以中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不能很快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所以,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为把我们的毕业生培养成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但在课程设置中所设置的《财务管理》等,让中职学生比较难以接受,从而容易对学好会计知识失去信心。规划教材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而财经知识近来年来的变化很多。

5.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动手能力不强

很多会计老师只有较深的理论知识,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没有一天的实际操作经验,比如:对银行存款的对账教学,老师并没有实际见过或登记过银行存款日记账,也没有见过银行对账单,他也就没有办法教学生如何核对、如何查找未达账项,可想而知,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不知从何处入手,束手无策。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困境,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应对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单一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人式”、“满堂灌”教学,基本特点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言地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教学方法单调而枯燥,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局限在单一的模式中,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收效甚微,会造成学生思考问题单一化,不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获取知识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传统教学的这一弊病,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以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

由于会计教学任务的多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的改革涌现出众多的教学方法,既有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授式”,又有以学生探索为主的“发现式”、“体验式”、“任务式”、“讨论式”、“目标教学法”等;既有按程序对教材进行学习的“学导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又有创设环境,激起情绪的“情境式’、“案例式”、“模拟式”、“实践式”等;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互动式教学”,又有照顾学生差异的“启发式教学”等。因此教师要正确地选择和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课堂教学时,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知识,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共鸣。简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和技能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地讲授有限的内容,展示少量的实物(账、证、表等),示范简单的操作,这种教学易使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教师虽“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会计理论如会计报表、会计要素等表现得生动有趣。

3.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指导学生的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

3.1激发学生学习会计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核心问题。因而,教师要对专业课抱有极大的兴趣,多向学生展示本专业的职业前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努力把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

3.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意识

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企业的具体会计工作,教师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3.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信息时代,知识老化的周期短,更新的速度快,学生毕业后会遇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新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传授学生学习会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包括道德、智力方面的高要求,教师素质高,就能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探索求知的精神。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有目的地选派教师进修、学历深造或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此同时,学校应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就某一学科来讲,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和专业知识等方面都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让学生选择教师,就会大大激励教与学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希望通过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经过我们所有热爱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同仁的共同努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一定能走出困境,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古淑萍.对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云南高教研究2006,

[2]章新蓉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2005.

[3]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华东师范大学2007.

篇2

关键词:中职会计 技能竞赛 专业技能 对策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入,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严重,缺乏针对性、全面性,教学方法单一落后,难以真正意义上调动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为了引导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会计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规范的深度对接,促使学校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展示会计基本技能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展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成果,教育部于2011 年首次将“中职会计技能大赛”列入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项目。在技能大赛的导向下既能优化中职会计教学,转变中职会计教学理念,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质量,又能完善学生综合知识和技能应用水平。笔者下面就如何充分挖掘会计技能竞赛的合理成分,增强中职会计教学效果,谈谈一点看法。

一、传统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流于形式,与实际脱节严重

中职学校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时,忽视了自身的实际,盲目跟随大学专业设置,以致于出现所设置的课程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性;理论课程和技能操作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训力度不足等问题。

(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忽视技能训练

目前,中职学校开展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时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完全属于被动式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会计技能教学部分不够重视,对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点钞、传票翻打等实训课程大多只是随堂练习,电算会计实训也与职业要求有较大差距,实训效果不尽人意。

(三)教学质量考评制度不健全

目前对中职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专业课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专业课课程完成情况如何,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都没有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二、技能竞赛对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的导向作用

中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对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转变中职会计教学理念、强化中职会计学生职业意识、规范中职专业技能教学方法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念得以更新,促进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会计技能竞赛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体现了社会各行业最新的对会计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对中职会计教学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在技能竞赛反拨效应的带动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通过辅导学生参加竞赛也能够结合大赛的参赛要求和参赛经验完善教学计划。

(二)促进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的有效衔接,实现实践式教学

中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与企业实践的有效衔接,这一特点能够起到规范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行为及方法的作用,教师在会计技能知识教学过程中将中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中涉及到的技术标准全面贯穿其中,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还可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性,从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实践式教学的效率。

(三)增强了中职学生职业意识,明确自身职业方向

通过参加会计专业技能竞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接近企业要求的环境里进行技能的比拼,大大增加了技能学习的实际应用效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技能操作上的规范,对学生正确认识企业技能要求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尽早进行入职体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更加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以赛辅教,优化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策略

通过会计技能竞赛,能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建设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促进会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因此将技能竞赛与会计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探索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快综合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

(一)优化课程设置,推动教学内容的整合

专业技能竞赛特别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其赛项是经过广泛调查、分析并听取各行业、企业部门技术专家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基础上充分论证而设置的,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学校应根据技能大赛项目的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及评价标准,参照职业标准,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适时调整会计专业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践技能的难易程度,推动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改革。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各个学科的交叉运用,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严格按照职业活动的程序、内容和规范来完成实训操作。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应用、独立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实验综合技能( 手工操作与电算化应用相结合) 。从报名到决赛的整个过程中,要想获得理想成绩,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能力,这个过程是个自检过程,它可以检验选手是否存在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准确、不扎实及职业技能运用不娴熟等问题,同时这个过程更是个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自我学习、相互沟通、反复训练,选手将大大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综合运用会计技能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所以,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沟通,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

篇3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心理意识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033-03

一、利益观念强化

物质利益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长期以来,关于物质利益的原则由于传统因素的制约,被搞得混乱不堪,相当长一段时期企业职工不敢公开讲个人利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召开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山鹰在接受《中国日报》的专访时说,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并警告说,收入分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引发社会动荡。按照物质利益的分配原则去促进生活,促进历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推进自主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过程中,为了科学发展着力调整内部关系,加强内部改革,以股权多元化推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实现社会分配的持续的良性调整,使物质利益原则更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强化了职工的利益观念。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决定必须承认本位利益,是使职工利益观念强化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存在,必然是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即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离不开这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就决定了在全民所有制的单位,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在物质利益上也存在着“你我”的界线。既然客观地存在着“你我”的界线,那么在实际中,就得必须承认商品生产者本位的物质利益,如果不承认各企业、职工个人的物质利益,那么商品生产者也就没有积极性,企业就会失去活力。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地存在着物质利益“你我”的界线,那么在我们所实行的各项经济政策中就必须使这个界线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正因为如此职工的利益观念才得以强化。

其二,企业生产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是使职工利益观念增强的原因之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利益,即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正是围绕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才构成了企业从事生产的内在压力。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权调节生产,调整产品价格。这样在各企业之间客观地存在着竞争。如果企业的实力不雄厚,竞争力弱,就会被淘汰,为此作为企业生产者的职工,当自身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连为一体时,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就成了他们自身的直接利益,企业的命运成为他们特别关心的焦点。为使自己的物质生活不受影响,迫使职工站在本企业角度去关心其经济利益,这就使得利益观念大大增强了。

其三,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原则的认真贯彻,是使职工利益观念强化的原因之三。

按劳分配中的“劳”不仅仅是劳动者的体力劳动,还包括智力、技术、管理等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的今天,关注收入,时世常情。虽然过去也提倡并贯彻按劳分配,但由于“大锅饭”使得按劳分配原则形同虚设,职工干多干少报酬一个样。今天,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为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原则的彻底贯彻创造了条件。按劳分配其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实质上就是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肯定。同时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特点还决定了按劳分配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这就为效益优先提供了经济条件,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企业由于素质上的差别而带来企业利益的差别;同一个企业内部劳动者由于个人体力智力的差别也带来了个体收入的差别。这就从根本上对物质利益更进一步给予了肯定。所以今天职工重视物质利益,讲经济、讲功利已经成为理直气壮的时代语言,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总之,在加快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职工利益观念强化了,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就要对它有个清醒的认识,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必定严重干扰了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和制度的建立,使社会公平明显失衡,使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倘若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上,那么哪怕我们在一些具体方法上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也未免能抓住广大职工的思想脉搏,因此,我们必须公平公义切好蛋糕,动用初次和再分配等各种手段,调整好高、中、低收入者之间的关系,大庇天下寒士以及低收入群体俱欢颜。

二、民主意识增强

企业职工民主意识是主人翁思想的一种反应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两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者直接结合使职工成了企业的主人,作为企业的主人理所当然有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另一方面虽然有了产生职工民主管理的现实基础,但并不等于民主意识就会增强,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处于分离状态,职工在自我意识上就根本没把自己置身于主人翁地位,因此民主意识薄弱。那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职工民主意识为什么增强呢?概括讲有以下原因:

其一,“主人翁意识”的真正确立是民主意识增强的内在动因。

企业职工的民主意识要达到增强,主要取决于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是否真正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有了确立主人翁地位和意识的观念基础,但由于企业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因此主人翁的地位与企业的命运处于分离状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对其法人财产拥有独立占有,经营和处置的权利,这就使包括经营管理者在内全体职工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更直接,更紧密。

职工与生产资料的紧密结合大大促进了主人翁意识的确立,命运共为一体迫使职工自觉将自己置身于主人翁地位,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浓厚的参与管理意识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并通过“职代会”参与决策,监督经营,提建议,献才智追求民主管理的形式,以期整体效益。所以主人翁意识的真正确立是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民主管理的内在动因。

其二,“优胜劣汰”的竞争形势是促进职工民主意识增强的外在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为市场的一大特点,存在于每个角落。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为适应市场,彼此之间就要展开竞争,既然有竞争,那么就会出现“优胜劣汰”的格局。当企业的命运与职工命运血肉相连时,严峻的现实迫使其不得不关心本企业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烈要求实行民主管理。为使自己企业在竞争中不败,不仅对产品的数量、质量、销售量表示关心,而且对企业生产中物化劳动的消耗也非常重视。所以“优胜劣汰”的竞争形势是促进职工民主意识增强的外在动力。

职工民主意识增强表现在要求参政议政上,参政议政实质上就是民主意识的具体表现。面对这种现状,作为领导者要在加以引导,使之正确行使民利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努力形成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识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求知欲旺盛

科技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并在生产实践中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在企业吃“大锅饭”的年代,职工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怎么样,很少有人过问,因此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知识也就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为什么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旺盛呢?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其一,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促使职工迫切需求文化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竞争的基础,知识是竞争的保证。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从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增强竞争力度的最有力武器。为此他们一方面积极利用新技术对现有装置挖潜改造,另一方面全力吸收世界新知识为企业储蓄后劲。如此以来加快了知识、技术更换的步伐。作为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必然产生学文化、钻业务、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其二,职工内部竞争环境的形成,是产生求知欲旺盛的动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迫使企业千方百计在充实职工的知识结构下功夫、花力气,为此除对必要的专业人才引进外,还在具体岗位上,根据职工技术水平高低实行达标上岗。使一些综合素质较高者进入高难度岗位,而相形见拙者受到调整,并根据责任大小,技能高低再给予不同的岗位津贴。这就使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在物质利益分配上拉开了档次,使职工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别明显地反映在利益分配上来。从而形成激烈的内部竞争环境。正是环境的熏陶,强烈的自尊心驱使职工重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强烈要求学文化,钻业务,求知识。

求知欲旺盛具体表现为,不少职工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参加定向培训。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同“出风头,捞文凭”划等号,应看到他们与时俱进,渴望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立志为社会有所作为的思想愿望。

四、需要层次提高

所谓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前四个为低层次需要,后三个为高层次需要,即,精神的需要。他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种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职工的低层次需要即物的需要已基本满足,开始转向高层次即精神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1、人际交往扩大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际交往属于高层次需要。所谓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由个人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与他人的交往和联系。人的本性是人的社会性,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定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企业职工人际交往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地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成为促使人们扩大交往的内部动因。正因为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才要求互补、互助、共生,一起探讨问题、寻求意趣,从而在社会元素中实现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看,当人们的低层次需要已基本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即“求知与理解”的层次发展。而要实现这个高层次,其中包含着必须进一步充实个体的认识结构,增强彼此间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职工低层次需要已基本满足,并向高层次需要发展。这样那种由于受物质生活条件限制的人际交往,显然已经难以丰富、充实和满足人们的认识结构。这就必然要冲破原来狭隘的交往范围,扩大人际交往,拓展需要层次。

由此看来,人际交往扩大是职工需要层次提高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这种对需要的追求是高尚的,不可把它与腐朽庸俗的“关系学”划等号。

2、工余活动转向

从马斯洛“自我实现”这个高层次看,其中包含着个性心理的发展和完善。心理学认为,个性心理,指心里现象的个别性,包括兴趣、性格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生活的提高,将那种每天往返于工作岗位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变为呈“放射线型”的网状生活结构,就其原因有一下两点。

其一,个人“收入”的增加为“个性心理”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的增加为“个性心理”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职工为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情感得到更好地陶冶,紧张而繁忙的劳动后,利用闲暇时间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以实现自我完善。显然原有“两点一线”工余做家务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要了,这就促使原有狭小的生活空间必然被冲破,导致工余活动转向整个大自然。

其二,物质条件的优化为工余活动转向创造了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已打破了原来的封闭状态,冲破了产品稀少的垄断,各种产品应有尽有,往返交通更便捷,通讯网络四通八达,先进电器突飞猛进进入了职工家庭并排上劳动的用场。物质条件的优化使其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多余的闲暇时间和过剩的精力,原来下班麻将齐上阵、超市酒吧泡的生活方式已感乏味和不满足,意趣不同的情感驱使他们走出狭小的家庭空间,投身于广阔的大自然获取新的感知。

毋庸置疑,职工工余活动转向是有其必然性的。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认为职工工余活动转向是“神马都是浮云”的表现。其实任何业余活动都寓有乐趣,而这种乐趣正是需要层次提高的欲望。

3、审美心理大变

审美情趣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审美心理集中体现在“时髦”上。现代汉语词典将“时髦”解释形容为人的装饰衣着或其它事物“入时”,对“入时”我们可表达为“入时”即跟上时的步伐,不落于时代之谓也!可见其并不是一个坏字眼。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时髦心理”是一个时代人心的反映,从积极方面看,时髦心理是一种向上追求的精神,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竞赛,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时下一个个发烫的词条和网络语言都很给力。因此,时髦心理具有时代性,它和人类的好奇心竞争心以及爱美心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普遍出现追求美的穿着、美的装饰、美的布局、美的享受,因此审美心理大变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概括讲有以下两点:

其一,职工“收入”增加是追求美、使审美心理大变的物质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职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低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开始逐步向最高层次“美的需要”发展。当家庭收入有一定积累时,就出现要求穿得更“时髦”些,住得更舒适些,摆设更现代化些的心理动态。所以“收入”增加是职工审美心理大变的物质基础。

其二,款式新颖、鉴赏艺术化是刺激职工审美心理大变的外在原因。

心理学定向反射原理认为,审美主体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美感达到饱和程度,如果继续审美就不能再获得美感,而当环境中出现另一新的刺激物时,定向反射又迅速恢复,使注意指向新的刺激物。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丰富,品类齐全,款式新颖,格调艺术化,如此充足的市场,必将使人们的审美意识随市场牵动,与物品转移,因此一旦社会环境中出现新式服装,新的装饰,新式用品等新的刺激物时,人们的“时髦心理”又会指向新的目标,从而引起审美心理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美在生活中,生活也需要美。可以说任何时候人们都在追求着美,只是某些原因使人们追求美的程度不同而已。面对今天职工审美心理大变的这种现象,我们一是要认识其必然性。二是要引导。向他们讲清“时髦”与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髦”不全等同于“美”,所有“时髦”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美的”,要使他们善于区分“美”与“丑”。

综上所述,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浅析职工队伍的心理特点,找出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目的是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现实性和规律性。

作者单位: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篇4

【关键词】提高;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效果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会计在宏观和微观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会计越来越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变的日益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不尽理想。下面我就其原因和解决方法提几点个人看法.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的自身特点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概念及名词术语很多,抽象难懂,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相比,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别,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要求学生掌握一门不同于其他经济管理的专业方法,学生在初学本课程时,感觉难度很大,并且往往感到比较枯燥。而且《基础会计》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另外,《基础会计》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很多,因此学生学习的难度大,负担重。对于高职学校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初涉财会专业理论在理解上觉得很抽象很困难,学习起来就会出现烦躁、厌学的情绪。

2、非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广泛的实用性认识不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效果不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会计作为一个应用性行业,为管理提供信息,预测未来,参与决策,其本身就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很难设想一个不懂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人能够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因此《基础会计》也就成了众多专业必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对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基础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广泛的实用性认识不足,而且《基础会计》与其本专业的课程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大多数学生不理解为何要学习《基础会计》,导致学习上有抵触情绪,学生认为学好自身专业课程才是最主要的,对《基础会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学习,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课程设置也影响其教学效果。

首先,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学好《基础会计》,才能在此基础上学好《财务会计》、《审计》等一系列专业课程不同,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基础会计》之后,几乎没有后续学科,学好此课程的压力和动力就小得多,学生对该课程具有轻视心里,不愿下多少功夫来学习。而《基础会计》又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课后理解记忆消化吸收的东西很多。学生该记的东西记不住,该理解的东西不去理解,应用起来自然是一问三不知,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次,《基础会计》是门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三位一体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应用练习,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的课时一般为64课时,其中16课时是专门的实训时间,该课程结束后还要安排2-3周的时间进行停课实训,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边学边练,夯实基础,层层递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很牢固,教学效果就很好,反观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总课时一般只有48课时,几乎没有安排专门的实训时间,对于《基础会计》这种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不进行一定的练习无法掌握相关知识,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提高非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上好《基础会计》第一堂课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门完全新的,与以往所学知识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的课程。学生对如何学习把握这门课程感到茫然,再加上非会计类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认识不足,兴趣不高,如何使学生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好《基础会计》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

上好《基础会计》第一堂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用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事例来说明该学科广泛的实用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讲授课程前以学生毕业结算为列,指出同学们毕业时可能涉及到退书费就要填领款单,如何正确填写领款单,这是《基础会计》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基础会计》广泛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所学内容与我们个人生活紧密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向学生阐述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基础会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向学生介绍会计作为一种专业计量和核算技术,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必要性语言。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无论什么专业,其结果必然融入这个经济型社会,懂财务知识的经济管理类人才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取向。《基础会计》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可以独立成学科专业,也可以与其他专业交叉形成新的专业延伸。如与建筑工程结合,形成工程预算会计;与旅游专业结合,形成旅游会计等。使同学们认识到《基础会计》是任何专业向会计专业的跨越的一座桥梁,《基础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认识到学好该门课程对同学们在今后的事业发展和个人生活有巨大的帮助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5

1.专业知识和基础能力培养欠缺。我国现在会计专业成人教育教学,对学员的教育往往都注重学员应该懂得会计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认知。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业务素质是需要较长时间来培养和积累的,而不是能够直接跨越的。成人教育直接跨越了这个阶段,学员就业后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自身知识专业性不强,不能够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2.课程设计上缺乏针对性。现在会计专业成人教育教学课程开设类别非常多,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制度和模式,不能够对成人的需要进行会计知识讲授。这种现象直接导致,虽然很多人接受会计专业学习整个过程,却没有学到对就业有针对性的知识,也不能跟学员以前所受到的教育有一定的关联和衔接。

3.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在教学模式上成人教学往往采用对专业知识进行补充或者加强的方式,但是却不与时展需要进行结合。从课本出发来指导教学,往往会脱离实际,使学员在教学完成后不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之中。而且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专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账目,是课本上所不能够体现出来的,这就导致成人教育毕业学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4.教学方式不符合学员自身状况。会计虽然是一种依靠数字和公式的职业,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也不能够一成不变,对于所有的学员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让大多数学员真正学习到专业知识。

5.师资队伍不完善。现在担任成人教育的会计教学讲师,大多是高等院校的全日制教师,他们能够在学校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但是在成人教育中,那种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不适应成人的心理,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成人学员的学习心理,教学质量自然不会很高。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大多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的师资团队,许多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不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了发展成人教育而进行教学。

6.教学质量较低。成人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学质量不高,由于师资力量、学生成员、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现在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不能够真正做到短时间内精教学的目的。很多学员参加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为了只是证书或者是更高的学位,而不能够真正地学到应有的专业知识,导致现在我国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低,而且水分很大。

二、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明确教学目的。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学指引,为教学提供一个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不是对学员进行考核,然后使其得到应有的证书和学位,而是让学员真正学到专业性较强的会计知识,使学员能够在工作中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并且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复杂和繁琐的问题。教学要以就业为目的,只有能够把知识应用于工作,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才算有意义,对学员、对社会、对教育才是真正地负责。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会计专业教学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才能够学习专业性更强的知识。成人学员会计专业教学,学员大多数基础知识匮乏,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现在成人教学的内容,所以对于这样的学员要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有了坚实的基础,才可能有更进一步地发展和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成人会计专业教学,学员对象是成人,要注重课本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够一味地照本宣科式教学,只把课本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现在会计专业发展速度很快,并且有很多计算和管理方法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这是课本所不能够体现出来的,只有让教学与实际紧紧结合,让学员了解现实中会计专业的工作情况,才能够使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4.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现代社会是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专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运算和公式组合,对企业的账目和资金进行分析和管理,现在大部分的会计职业都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账目处理和分析。所以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要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让学员能够接触计算机,能够以计算机为工具更好地为以后工作服务,使自身学到的知识与时展相结合。

三、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会计专业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也有了相应的时代意义。它的改革能够使众多成人学员学到更为专业、更加适合工作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国家和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人才;能够填补我国成人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空缺,使教学质量更好,减少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并且还能够把会计专业教学与时代相结合,不与实际脱轨,更具有实用性。

四、结束语

篇6

    说到底,还是会计人员没有在思想上认识做假账的危害以及身为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重要,最终结果是不得不为自己违法的行为买单,东窗事发,铁窗牢笼,悔之晚矣。因此,作为会计专业的辅导员,在深知后果严重的前提下,要在上学期间就在思想上为同学们打好“预防针”,在教授他们会计知识的同时,要把会计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作为教授的重点。

    一、要在实践操作上做好学生们的“把关者”

    学习会计专业的目的并不是学习书本上硬性的知识,而是把知识融汇吸收,化做学生自己的技能,进而进行实物操作的过程。因此,作为会计专业的辅导员,就不能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状况进行关注,而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学会知识后的实际操作上。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在每一个学习阶段为同学们提供合适的实际操作机会,比如在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时,前四章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从第五章会计凭证开始,就进入到了实际操作的阶段。那么在学完第五章会计凭证后,会计专业的辅导员就应该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正在社会上通用的凭证,来给学生们实际填一填。

    学完第六章会计账簿后,就应该运用班费等给学生们实际添置一些最常见、最重要的账簿,比如说总账、银行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等,当然,数量可以依据具体经费实际情况而定,经费充裕的可以一人一本,经费不太充裕的可以把学生们分成组,一组一套。当学完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和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后,如果有条件的话,辅导员应该找到一个正规企业,带领学生实际参观一下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最好还可以实际练习操作一下。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分析;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之后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传统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发展,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财政部曾提出在未来几年内全国要有40%-60%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于一个拥

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

1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

2会计专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费,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中,有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专业。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2006-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分析预测结果,2005-2010年,我国每年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人数:

得出在2009年前,我国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在2009年后将出现供求关系的拐点,虽然目前的会计专业太热,供过于求,但它毕竟是一个层次较高的专业,尤其是当今人才市场上对于高学历、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求贤若渴,只要会计专业学生能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前途仍被看好。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1)会计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2)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列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有较多热门行业,所以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是较乐观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着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看,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

(2)毕业生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会计类专业就业压力增大。

(3)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①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④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⑤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④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⑤计划及其它业务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全国几千万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

篇8

关键词:会计教学 教学策略 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面临着竞争压力增大、就业压力增加的现实情况,为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必须从众多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入手做出改变。

一、实现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社会经济发展使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发生改变,为适应当先社会形势,中等专业学校必须主动改革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主动改变传统会计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从理论教学入手,在学校教学中给学生灌输充分的专业概念、原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还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计划,并不适合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理念。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很容易让会计专业学生变成空有理论不会应用和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的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要求实用性的会计职业的。

(二)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模式是针对会计职业的人才需求而设计的一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在实验室中建立了一个充分模拟实际生活和会计工作环境的工作中心,学生可以在这个工作中学中参与非常逼真的模拟实践操作,亲身体会会计工作,体会出理论与实践直接的差距与联系,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的转变过程。

(三)对会计专业实行多样化教学

多样化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会计专业学差异性学习需求。在当前会计专业教学中比较实用的多样性教学方式有:以教师讲述为基础的“传授式”“讲解式”教学方式;有以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发现式”、“体验式”、“讨论式”、“目标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还有以会计专业教材演示为主的“演示教学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的“情境式’、“案例解析式”、“现场模拟式”、“社会实践式”等教学方式;还有现在最受欢迎的“师生互动教学式”等。

二、推动会计专业的现代化教学

在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推行现代化教学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受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学校教学环境改善的影响。其次,则是现代会计职业需求的必然要求。

首先,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各地的会计专业教学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基本上能满足会计专业的现代化教学需求。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阵地,在会计专业的现代化教学方面也应该保持领先水平。如今几乎所有的中等专业学校都已经完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更换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设备改进过程,已经基本进入二者交替使用的过渡阶段。教师不用再担心写板书或者擦黑板等工作耽误了正常的授课时间。有了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会计专业知识也变得更加立体、形象,通俗易懂,会计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其次,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当前社会上会计职业基本上都需要用到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传统教学方式教授出来的学生明显与现代社会现状脱节。所以为了让学校培养的学生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也必须在中等专业学校中积极推行现代化教学。

三、多角度实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

多年来中等专业学校对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非常认真,学校方面掌握着很多切实有效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也有着大量的急需验证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当前会计专业教学中既需要传承教学效果好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有需要积极尝试创新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从中找到合适的有促进作用的教学方法。

根据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需求,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尝试的教学方法包括:

(一)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当前最普遍也最具实际效果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需要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奠定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随后教师还要安排时间紧凑、内容恰当的实操练习。实操练习的内容要与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相互呼应,互相验证。在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可用来安排实操练习的内容包括:对财务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对财会职位日常业务的模拟操作,还有相关财务单据如凭证、账簿、报表等的模拟应用;会计职业需要参与的银行业务等。

(二)实践岗位轮换的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能竞争的职位除了会计之外还有出纳等其他职务,而且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会计的工作任务也不太一样。这些差别在常规的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是无法学到的。此时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莫过于实践教学中的岗位轮换教学方法。会计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轮流尝试会计专业适合上岗的岗位,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对不同岗位角色有全新的认识,也能学到更多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实践技巧和工作方法。

(三)加强对会计专业审核教学

会计专业教学中常用到的审核教学方法,能够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早些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提升会计从业水平,进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位的适应程度。此外这种审核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谨慎、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开展积极有效的会计专业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的专业的主要教学方式。会计专业无疑也属于这一类型,所以积极开展有效的会计专业示范教学是当前会计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

在中等专业学校中最有效的示范教学方法便是案例教学法。首先,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会计职位实习、实践的活动将学生带入到比较典型的财务事件中。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真实发生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找出解决问题时最合适的办法。然后借此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依靠同类事件解决相似的问题。

其次,将以往的比较成功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教学素材、增长学会计工作常识等也是案例示范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要有主动探索的精神,能够主动参与到会计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会计职业需要掌握的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的业务能力。相同的内容还有: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工作流程等。

五、注重学生意识领域教学培养

会计专业学生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更是热血冲动的年轻人,所以在对这些年轻人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教学时,也不能忽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意识领域的教育工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代教育领域里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而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这句话也很适用。中等专业学校应该将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通过展示会计行业的职业前景,为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就业信心等方式来激发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企业的具体会计工作,教师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三)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现代教学的创新理念中,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以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教学工作之对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大有帮助。引导学生参与意识的方式包括积极安排学生阅读会计专业相关的报刊杂志;将会计专业的自主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但这两方面最初都是受到意识领域的观念、思想和支撑精神的影响。所以,对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属于意识领域教育的一种方式。

总之,无论对会计专业学生开展哪种教学,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出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实际操作技能熟练,综合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浪.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9).

[2]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OL].2013-10-14

篇9

目前我国社会的各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都在逐渐演变和发展中,因此大学生必须抓住社会转型期的机遇和适应社会变革的挑战。对于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更要了解社会的精神层次方面和社会意识存在的特点和程度,发挥自己的特点,来让自己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突出自己的优势,把握好就业机会。

1 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的简要分析

现在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各个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急需要财务处理技能熟练,可以进行财务管理和策划的会计人才。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大学生,正好符合了企业这方面的需求。正是由于这种缘故,各大高校相继出现了会计专业,这为想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人员提供了更好选择。现在除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业余非会计专业自主通过考试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也有很多,从而加大了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目前,我国对会计专业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对于高端会计人才需求方面才是各个单位的急需的,而对于简单的出纳会计基本是饱和的状态。因此,会计专业大学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就是高就业兼具高失业并存的现象。但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对大学生的各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会计的就业还是比较看好的。因此,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明白现在的就业形式还是比较严峻,如果不提升自己,很可能就成了会计专业中高失业人群。

2 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意识分析

2.1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过于严格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样的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能给企业带来高效益。现在的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要有高的学历,并且最好毕业生来到单位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给企业带来效益。现在的企业在招收人才时,会根据学历来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认为高学历就是高能力,这样虽然看起来公司的员工的学历都是比较高的,但是实际的工作能力就不一定能如所愿了。一些企业在选用人才时,可能招聘的不是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去从事会计工作,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个学生的高学历,而对于真正有会计能力的大学生不能获得这份会计工作。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人力资源造成了浪费,无形中加大了人工成本。目前部分用人单位只根据获得的证书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被录用,因此在这种大形势的驱动下,学生会把精力放在考驾驶证、秘书证、公关员证、计算机等级证这些和自己专业没有关系的证上,就没有考虑是否和自己的专业相符合,这种方式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现在有的单位需要社会实践经历,但是应届生的工作经验是不容易获得的。基于用人单位的要求,就必须既要学习好课堂上的会计知识,又要在学校安排的实验课上,好好练习会计的实战演练。在假期或业余时间比较多时,也可以自主的进行会计方面的实习,这样才能保证让自己适应用人单位对会计大学生的要求。

2.2 对女性求职者的的歧视

在传统的观念中,一般都会认为男人的工作能力比女人强。这样就会导致女生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产生了性别的歧视,从而导致工作非常难找的现象。在会计女生的就业上,用人单位一般会考虑到女性有生理上的劣势,比如工作承受力和体力支持没有男性好,同时女性会面临每个月的生理周期和关于产假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下,女生的就业就变得更加困难了。正是由于这种考虑,既要给女性员工安排很长的生育假期又要给她保留职位,同时在这段期间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还要发放工资和福利给女性员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人工成本。这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是非常不被看好的一个选择。现在的大学中,学习会计的大学生中,男女比例失调,一个专业中绝大多数全是女生,只有极少的男生的存在。这种现象就导致了用人单位在性别歧视的趋势下去抢那些男生。这对于那些女性的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如果不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那么就业就变得很困难。

2.3 大学生普遍没有创业的想法

现在会计专业大学生毕业后,想到的就是找工作,并没有多少人想要开立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其他方面的创业的思考。根据传统的观点看来,学习一项技能,就去找相关对口的工作来从事。但是社会的形势在变,现在我国是非常鼓励创业的,尤其是在就业情形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虽然社会是鼓励创业的,但是我国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还不是很成熟。如果想要创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的资金比较高,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无力负担的,而一些金融机构也不会给予这笔巨大的贷款,从而让会计专业大学的创业变得更加困难。在近几年的社会的意识的不断变革之后,对公司的注册资金的降低和可以进行小额的贷款,这些优惠政策都给大学生毕业创业提高的机遇。在大学生的创业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冒险和探索的精神,更给自己一个展现实力的机会。对于大多数学生潜意识里,都是创业的风险性比较大,而找一份工作则相对安定许多,其承受的压力和风险也降低了不少。但是创业的好处还是很多的,所以高校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冒险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实践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学会创业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同时是给社会减轻了就业压力。

3 对目前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社会意识的应对方法

3.1 利用在校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对于会计专业的大学生的要求也一样会提高。那么高校在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就必须要加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会计不是一个只靠理论知识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工作的,必须要通过实践的训练,加强操作性。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企业的有些财务信息和数据是需要保密的,不能对外泄露,因此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想要进入企业接触到内部账务信息和进行实战就会比较难。为了弥补这个缺憾,高校可以在校建立可以给学生进行会计实训的电算化实验室和手工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学习到更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利用好学校里的实践机会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会计实验课上老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的经济业务提出的问题,要学会积极主动的运动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经济业务。通过学生自主的思考,就能让自己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能力。有时,高校也会组织去会计事务所和企业进行参观实践,大学生们更要利用好机会,与会计专业人士交流心得体会和咨询问题,同样还还可以锻炼人的交往能力。

3.2 加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意识的形势,就要求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如此多的会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如何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比别人要优秀,就要求大学生能够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社会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在发展,会计专业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行多方位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加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是应对就业压力的一种措施。

篇10

一、做好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

要想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作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年龄都不大,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面,对当今社会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会计这个专业未来发展前景以及这个专业对自己职业适应性缺乏认知,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含糊不清;另外,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这就导致了学生是被填鸭式教学,缺乏自己的未来目标,更谈不上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了。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迫在眉睫,在整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会计行业的行业规定,法律法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述,以期能够最大可能的取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正确认识,调整自己的心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目标,例如在校期间,可以协助学生制定他们的短期目标,如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这是作为会计专业人员的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也是最基本的上岗证,为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加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职业适应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意味着增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建设中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会计人才。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往往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讲授,常常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对专业技能的高标准,更注重于对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企业更青睐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往往会将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考虑,因为对企业来说,会计岗位员工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作为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我们的《会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是可以同步实施的。通过我们职业学校老师的真心引导和挖掘,能够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从业人员。

(二)增强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会计这门学科既是理论性和技术性结合的学科,又是应用性和实践性结合的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案例教学法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之一,以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行为来教学,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来解决教学问题。我们的案列往往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实例或生产过程,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老师会将课程的内容分解到一些项目中,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另外,在我们的模拟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行为导向教学实施,学生进行实际会计工作中的模拟,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在出纳、缴税、工资核算、成本预算等具体岗位上的模拟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老师在整体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教学的合理性和与会计职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以便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学评价中的人文关怀。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仍然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而我们的老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领路者也是协调者。因此整个教学评价也应该和传统的教学评价有所转变,应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建立起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起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这种教学评价中,老师和同学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校企合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