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税法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税法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税法的作用

篇1

关键词:打钻透巷 注浆堵水技术

中图分类号:TD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086-02

鹤煤八矿1303工作面发生第三系砾岩水突水,突水点标高-60 m,初始水量401.50 m3/h,最大突水量达942 m3/h。由于涌水量较大,严重威胁该矿安全生产。经分析论证,采用地面打钻注浆封堵1303工作面上、下顺槽切断突水水源的整理方案。在上顺槽布置Ζ1、Ζ2两个钻孔,单孔深260 m,合计孔深520 m。在下顺槽布置Ζ3、Ζ4两个钻孔,单孔深280 m,合计孔深560 m。要求钻孔垂直准确命中巷道。然后通过钻孔下入石子,并对充满石子的一段巷道注入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形成混凝土结构的挡水墙,截断水流。

1 施工方案及布置

经论证,堵水方案为:在地面打钻注浆,方案设计在上下顺槽内各打两个钻孔,利用钻孔堵水注浆。突水点位于矿井南翼1303工作面,地面标高为+191.5~192.5 m,出水点标高为-64~85 m。井下巷道采用经纬仪导线测量,注浆孔口距八矿井口4358 m,地面钻孔位置采GPS定位。本次注浆为动水条件下注浆堵水,据此确定此次注浆堵水方案采用截流封堵的注浆方式,对1303工作面上、下顺槽巷道进行充填骨料和注浆,封堵过水通道,减少水量。

工程布置:由于该突水点位置及巷道位置较准确,根据注浆方案,Z1、Z2孔布置在1303工作面上顺槽巷道正上方,两孔相距11 m:Z3、Z4孔布置在1303工作面下顺槽巷道正上方,两孔相距12 m:分别对Z1、Z2、Z3、Z4孔下骨料和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封堵1303工作面上、下顺槽巷道。

钻孔结构

0~215 m(见基岩下5 m):孔径311 mm:下244 mm套管。

215~250及270 m(S10砂岩):孔径132 mm:下127 mm套管至孔口。

250及270 m―终孔(见巷道):孔径110 mm:裸孔。

注浆深度及范围巷道按[(3.2 m+2.4 m)÷2×2.2 m×100 m]×2计算,受注体积1232 m3。

注浆材料的选择:本次属于动水条件下注浆堵水。首先封堵1303工作面上、下顺槽巷道,将动水变成相对的静水条件,封堵材料首先用石子和河砂,然后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1∶0.6左右;水泥单液浆需掺加复合添加剂。一种为掺加0.05%三乙醇胺和0.5%氯化钠;另一种掺加4~6%水玻璃和1~0.5%的氯化钠。水泥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 施工设备的选择

钻探设备:

根据注浆工艺及注浆孔结构及工期等要求,配备如下设备及机具,并要求有备用余地。主要设备及机具有:

美国产车载风动潜孔锤钻机2台。

钻机:TXB―1000A型4台。

泥浆泵:NBB―250/60型泥浆泵6台。

钻杆:φ50×5.5 1200 m

钻铤:φ68×20 240 m

测斜仪:JJX―4型1台。

注浆设备:

注浆泵:根据注浆深度及终压要求,在注浆站设2~3台注浆泵。

卧式散装水泥罐:15m32台。

输浆管及接头:为确保施工安全,从注浆泵出口到钻场采用φ50×5.5钻杆。从钻场至孔口采用φ1.5寸能承受160 kg/cm2压力的钢编高压软管。各种活接头均采用钻杆细扣连接。

计量仪表:孔口采用10 Mpa的压力表,注浆泵上采用抗震式油侵压力表。

3 施工技术要求

(1)钻进机具及钻进方法。Z1、Z2、Z3、Z4孔采用美国产车载风动潜孔锤钻机钻进,注浆期间采用TXB―1000A型钻机钻进,泥浆泵选用NBB―250/60型。钻具组合采用:立轴―φ55 mm钻杆―φ68 mm钻铤―φ108 mm加重管―φ130 mm扶正器―φ132 mm齿轮钻头。下好φ127 mm套管后,取芯钻进采用φ91 mm钻具组合。

(2)套管封闭。钻孔注浆管采用127 mm套管,套管要求用快干水泥与井壁固结严密,要求牢固,不得串浆。封闭后凝固时间>72 h,在以后的注浆过程中能承受注浆终压。

注浆孔段用φ91~110 mm钻进、裸孔。

(3)钻孔偏斜的要求。Ζ1、Ζ2、Ζ3、Ζ4孔要尽可能打直孔,确保钻孔见巷道。

(4)注浆地质工作。野外工作主要是岩芯鉴定及其描述,同时对岩芯采取率、压水试验、抽水试验、钻进中冲洗液漏失量进行测定和计算。

室内工作主要是根据取得的野外资料,绘制出相应的曲线和图件,进行整理分析,并及时提出上述工作的数据和结论为注浆技术服务。

(5)注浆钻孔的施工。根据1303工作面上、下顺槽地面打钻注浆堵水工程设计要求,该项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打钻透巷阶段,第二阶段为地面注浆封堵阶段。

第一阶段打钻透巷阶段

①Ζ1孔钻孔结构。0~214.50 m,孔径311 mm,下入245 mm护孔套管214.50 m,214.50 ~245.58 m,孔径215 mm,下入127 mm注浆套管245.96 m。245.58 ~257.70 m。孔径118 mm,裸孔见巷深度257.70~261.00 m。

②Ζ2孔:钻孔结构。0~214.30 m,孔径311 mm,下入245 mm护孔套管214.10 m,214.30 m~245.63 m,孔径215 mm,下入127 mm注浆套管245.63 m。245.63 m~259.60 m。孔径118 mm,裸孔见巷深度259.60~262.70 m。

③Ζ3孔钻孔结构。0~215.10 m,孔径311 mm,下入245 mm护孔套管214.82 m, 215.10 m~262.66 m,孔径215 mm,下入127 mm注浆套管262.50 m。262.60 m~271.80 m。孔径118 mm,裸孔见巷深度271.80~273.76 m。

④Ζ4孔钻孔结构。0~215.10 m,孔径311 mm,下入245 mm护孔套管215.00 m,215.10 m~262.75 m,孔径215 mm,下入127 mm注浆套管261.91 m。262.75m~276.80 m。孔径118 mm,裸孔见巷深度276.80~279.00 m。

第二阶段地面注浆封堵阶段

Ζ1孔累计下骨料2065 m3,注入水泥810 t。水玻璃59.20 t,盐8.15 t。

Ζ2孔累计下骨料793 m3,注入水泥739吨。水玻璃98 t,盐6.55 t。

上顺槽累计下骨料2858 m3,注入水泥1549 t。水玻璃157.20 t,盐14.7 t。

Ζ3孔累计下骨料219 m3,注入水泥479.50 t。水玻璃27.90 t,盐5.35 t。

Ζ4孔累计下骨料454 m3,注入水泥417 t。水玻璃22.80 t,盐3.5 t。

下顺槽累计下骨料673 m3,注入水泥896.50 t。水玻璃50.70 t,盐8.85 t。

上、下顺槽累计下骨料3531 m3,注入水泥2445.5 t。水玻璃207.9 t,盐23.55 t。

4个钻孔注浆结束后,均进行了压水试验,钻孔终压均达3 Mpa以上,吸水量均小于40 L/min,压力持续时间30 min以上,终压、终量、持续时间、结束注浆时浆液浓度四项指标均达到了结束标准。

4 注浆工艺

(1)注浆方法。本次注浆采用四台注浆机同时施工,主要封堵1303工作面上、下顺槽巷道,通过充填骨料注浆,封堵过水通道。为了提高注浆质量,加大注浆扩散半径,保持注浆通道,尽可能把孔隙充填、采用间歇压入注浆法。即注入一定量浆液之后,进行压水推浆,然后停一天再注。这种注浆方法,增加了复注次数,孔隙受浆机会多。

(2)注浆参数选择。根据单位吸水量和裂隙(孔隙)率,对每一注浆段的浆液注入量作一估算,对比实际注入量,以判断注浆充填质量,估算时采用下面公式:V=AHIIR2nB。

式中:V为本段浆液预计注入量(m3),可按水灰比0.75∶1,一吨水泥约可造浆1m3考虑;A为浆液消耗系数,一般取1、2;H为注浆段岩溶裂隙层厚度(m);R为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n为岩溶裂隙率(3%~5%);B为浆液充填系数,约为0.7~9;

终压标准:

按注浆质量要求,应大于含水层静水压力的2倍以上,但同时必须以不引起周围地层破裂抬动为限,操作时,应逐步升压。压力值计算方法为:S=Sm+Sg。

式中:S为总压力值(Mpa)Sm为压力表读数(Mpa)Sg为水位以上水柱压力值(Mpa)。

(3)浆液浓度(见表1)。

(4)浆液的配制及操作方法。

本次是动水注浆堵水,可以单液水泥浆为主进行,发现大量跑浆时,可先注砂、石子、然后再注浆。在以上两种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可考虑双液浆。

①单液水泥浆以水泥或在水泥中加入一定量的附加剂为原材料,用水配制浆液,采用单液系统方式注入,这样的浆液为单液水泥浆。

其配方为:水泥浆液需掺加复合外加剂,一种为掺加0.05%三乙醇胺和0.5%氯化钠。另一种为掺加4%~6%水玻璃和1%~0.5%的氯化钠。

②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由二个系统组成,采用双液注入工艺。本次注浆采用孔口混合注双液浆,为了延长凝固时间,增加可注性,防止钻孔封堵,采用先稀后浓,分级逐步加浓的方法。即每注10~15 t水泥,调整一次玻璃水及水泥浆的浓度,分级方法为:水泥浆比重1.5左右、玻璃水婆美度20左右;水泥浆和玻璃水的体积比控制在1∶0.5~1∶0.6之间。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具有凝胶迅速、结石率高等优点,适宜于大裂隙及动水条件下注浆堵水。

5 注意事项

(1)为了防止下料期间水流对煤巷的冲刷,造成巷道断面的无限扩大,施工中对Z 1、Z2孔采用24 h连续不间断下料法,尽可能减少透孔时间,缩短下料间歇时间,实现连续下料。

(2)采用0.5 cm和1~2 cm两种石子混合后同时下入,同时加入一定量串珠状水泥球。

(3)当钻孔水位升高到220 m以上,同时钻孔下料不畅、发生井喷等现象时,应迅速采取双液注浆,对巷顶进行封堵。

(4)本次注浆采用孔口混合注双液浆,为了延长凝固时间,增加可注性,防止钻孔封堵,采用先稀后浓,分级逐步加浓的方法。即每注10~15 t水泥,调整一次玻璃水及水泥浆的浓度,分级方法为:

①水泥浆比重1.3左右、玻璃水婆美度15~20之间。

②水泥浆比重1.4左右、玻璃水婆美度20~25之间。

③水泥浆比重1.5左右、玻璃水婆美度25~30之间。

(5)注双液浆期间,水泥浆和玻璃水的体积比控制在1∶0.5~1∶0.6之间。

6 堵水效果分析

(1)从钻孔水位的变化看注浆效果。

下顺槽注浆前初始水位271.20 m,水位标高-79.7 m;经过反复注浆,钻孔水位上升到183.37 m,水位标高+8.1 m,比注浆前水位高87.80 m。

上顺槽注浆前初始水位257.50 m,水位标高-64.0 m。双液浆封巷前水位上升到189.40 m,水位标高+4.1 m,比注浆前水位高68.10 m。经过注双液浆封顶后,水位上升到88.80 m,比注浆前水位高168.70 m。

从钻孔水位逐渐抬高、造成钻孔数次发生井喷,说明骨料已占用巷道大部分空间,水流形成阻力,过水通道不畅,局部已形成渗透流。

(2)从钻孔孔口压力看注浆效果。

钻孔形成注浆条件后,通过孔口注水,吸水率均大于60 m3/h,并大量吸风吸气。通过注入大量石子后,注水注不进去。注浆时孔口压力随着注浆次数的增加,压力逐渐增大,终压均达3 Mpa以上,吸水量均小于40 L/min,达到了终压、终量结束标准。

(3)从井下涌水量看注浆效果。

注浆前实测该工作面最大涌水量375 m3/h,注浆工程结束后实测该工作面涌水量21 m3/h,出水点剩余水量1 m3/h,堵水效果达99.7%。不仅消除了原突水区的长期涌水量375 m3/h,为我矿每天节省排水费1.35万元(吨排水费1.5元)。

篇2

【关键词】增值税教学;重点问题;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增值税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税种,其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30%。在税法教学中,增值税也是最主要、最复杂、最难学的内容之一。如何组织好增值税教学是任课教师在税法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的纳税人按照认定标准可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采用抵扣法,即用按销售额计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扣除购进环节已纳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采用简易计算法,即直接用销售额乘以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增值税的教学内容很多,包括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征税环节、应纳税额计算、税收优惠、征收管理和申报缴纳等,税法均有明确和详细的规定。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增值税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就是销项税额的计算和进项税额的抵扣。

1.增值税基本问题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进口货物。这是在学习增值税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的基本问题。

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销售(或营业)收入,即取得流转金额时,需缴纳流转税。我国流转税主要包括三大税种: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两个税种的征收范围涵盖了所有流转金额,而且两税种的征收范围有明确的划分。目前我国增值税主要是针对销售货物征收,营业税主要是针对提供劳务征收,只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外。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的基本划分如下表:

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是互斥和互补的关系,即取得一项生产经营收入必定征收其中的一种税,要么征收增值税,要么征收营业税,二者必征其一,而且只征其一,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另外,增值税还有一个进口环节征收的进口增值税。

学习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要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两大税种以及我国流转税制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不但关系到后面学习应纳税额的计算,如混合销售问题,而且还有助于了解和进一步学习我国正在开始进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制改革。

2.销项税额的计算

在计算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应纳税额时,首先要计算销项税额,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其中,按照货物的类别,增值税税率的规定是很明确的,因而,计算销项税额的关键就在于销售额的确定,重点包括以下问题:

2.1销售额是不含税销售额

增值税属于间接税,即销售方将增值税的税收负担转嫁给购买方,销售方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款项是包含了增值税税款的,即含税销售额。而税法规定,作为计算销项税额计税依据的销售额是不含税销售额,在计算时需要将含税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公式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这就是所谓价外税的原理。此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初学者常犯的一个低级错误。

2.2视同销售行为应确认销售额

纳税人的有些行为并没有将货物用于销售,而且未取得销售额,但税法规定视同销售,需确认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对于此类视同销售行为,税法规定如下:(其⑴~⑶项最终用于销售,故略)

⑷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⑸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⑺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⑻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这五种行为,纳税人虽未直接取得销售额,却已经利用了货物的价值,即实际取得了与货物销售额等价的经济利益,故应确认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

这里必须注意一个细节问题:

在第⑷、⑸项中货物的来源只有“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没有“购进的货物”, 在第⑹、⑺、⑻项中不仅有“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还包括了“购进的货物”。这表明,如果是“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全部五种用途,均视同销售;如果是“购进的货物”用于第⑹、⑺、⑻项,即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也视同销售;如果是“购进的货物”用于第⑷、⑸项,即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则不视同销售,不用计算销项税额。

为什么要如此规定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后面学习进项税额的抵扣时再来解决。

2.3混合销售与兼营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在一个纳税人同时取得的收入中,既包括应缴纳增值税的销售货物收入,又包括应缴纳营业税的提供劳务收入时,就会产生混合销售与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区别问题。如果已经明确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的划分,对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属于应当征收增值税的混合销售的销售额是销售货物与提供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的合计。注意此时提供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应视为含税销售额处理,即需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后再计算销项税额。

3.进项税额的抵扣

3.1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㈠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㈡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㈢购进免税农产品,按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㈣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运费中可包括建设基金,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

3.2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①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③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④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⑤本条第①项至第④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3.3分析总结规律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准予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只是进项税额抵扣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对于有些购进项目,即使取得了增值税抵扣凭证,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为什么不得抵扣?是否有什么规律?这时我们就可以与前面视同销售行为规定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在视同销售行为的第⑷、⑸项中,我们已经发现,货物的来源中没有“购进的货物”,说明“购进的货物”用于第⑷、⑸项,即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不视同销售,不用计算销项税额。在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第①项中,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正好对应了视同销售规定中的第⑷、⑸项。

再看视同销售行为规定中有“购进的货物”的第⑹、⑺、⑻项,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视同销售,需确认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而其购进的货物,在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中则没有规定,即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可见,不得抵扣进项税的规定与视同销售行为的规定是相互呼应的,不视同销售的项目,不计算销项税额,其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就不得抵扣;而视同销售的项目需计算销项税额,其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则准予抵扣。从而可以得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律,简述为:

“有销项税额,则可抵扣进项税额;无销项税额,则不可抵扣进项税额。”

这个规律是否成立呢?我们不妨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规定中的其他各项来验证一下:

第①项中的免征增值税项目,免税项目无须计算销项税额;第②、③非正常损失,无法用于销售,不可能有销项税额;第④项,纳税人自用消费品,不用于销售,没有销项税额;第⑤项,对应前四项发生的运输费,故也不存在销项税额。这些情况的下一个环节均没有销项税额,故其上一个环节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也均不得抵扣,与上述规律相符合。

篇3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新会计准则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简述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两种情况:一是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或换出的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这两者都满足,那么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超过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列入当期损益。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作为计量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涉及少量货币形式的补价收付,支付方和收入方,都要计算相关的当期损益。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不等价非货币换存在的规定不足

(1)认定标准的缺陷

有的时候,企业间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如提前收回款项、战略合作目的等等,往往进行不等价的非货币资产交换。非货币资产交换一般规定,涉及少量补价的,以补价低于整个资产交换金额比例的25%作为判定非货币资产交换业务的标准,即以等价交换为前提,支付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等于收取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收到的补价。

(2)换入资产成本认定的缺陷

在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补价,不一定和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相等,我国新会计准则对换入资产价值采用“出值定入值”的方法,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量标准,这样的规定能起到有效防止舞弊的作用。然而在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况下,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往往不等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这样就会造成双方企业入账和出账的金额不等,造成了不合理的勾稽关系。

(3)非货币资产交换损益确认的缺陷

在非等价货币性资产交易情况下,由于双方交换的资产公允价值并不一致,要产生一定的差价,对于这部分损益,因为这部分损益可以视为债务豁免、交易溢价等,所以与正常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混在一起确认是不合适的,这样会误导报表使用者对财报信息的解读。

2.相关税费处理规定尚存模糊之处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无论是换出资产,还是换入资产,都要发生一定的税费支付,例如换入资产产生的增值税、入库费、运杂费;换出资产产生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然而准则对这些税费是否应当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而且在补价占交换总资产的25%的分界线标准,并没有规定是否应该包括增值税,这在会计实务中,给会计人员带来了职业判断上的难题。

3.收入科目有待斟酌

新会计准则对非货币资产交换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视同销售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同时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要计入投资收益。但是就存货而言,非货币资产交换不属于经常性业务,是否应列入主营业务收入计入损益,是有待斟酌的。

三、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改进建议

1.对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改进建议

(1)标准认定的改进

对于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企业计算补价比率的不同,造成对是否非货币资产交易认定的不同,这会造成双方资产入账价值的不统一和当期损益的计量口径不一致,给报表使用人和投资者造成了财务信息的扭曲。所以,单纯的定量标准不能作为是否非货币资产交易的判断标准。对此,建议在不等价非货币资产交换的条件下,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为基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实事求是的职业判断来区分是非货币性还是货币性资产交换。

(2)改进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标准

在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条件下,同时存在两个价值,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的相关规定,改变以出定入的计量方法,当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除非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有确凿证据证明更可靠时,再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础。这样就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具准确性和相关性的使用信息。

(3)损益计量与确认的改进

对于不等价非货币资产交换的损益确认计量,应当参照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规定来进行,因为不等价非货币资产交换其实质是企业因为某些困难或战略目的而做出的某些让步或利益让渡,类似于债务重组的情况。所以在不等价交换条件下,可以将交换损益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损益。

2.完善相关税费规定的改进

对于相关税费的处理,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市场条件和税法体系下,建议遵循以下方法:第一,为取得换入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除了抵扣掉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不能计入资产成本的税费外,都应当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价值中去。其理由是这些税费是为了取得换入资产而产生的必要支出,另外在我国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往往包含着相关税费,实践中难以区分出其中的价外税。第二,换出环节支付的相关税费除了抵扣掉进项税额后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外,其他税费不应当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价值中去,因为这些税费跟处置换出资产相关,应视同销售行为,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

3.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科目进行统一规定

建议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不区分换出资产的类别,统一以营业外收支科目来核算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因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市场货币经济环境下一般不是经常性业务,而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往往带有一定的战略目的,列入日常的视同销售行为欠妥,列入营业外收支科目更科学。

4.对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判断进行更深入明细的规定,并加强对会计处理的监管

商业实质用简单的现金流衡量太过于简单,应当还需考虑资产功能性、管理者意图、交换特点、经济影响等因素,我国会计准则应当对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判断进行更深入明细的规定,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同时加强对相关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监管,来提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财务处理的客观公允性。

参考文献:

[1]盖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J].财务与会计,2009(03):56-58.

篇4

关键词:增值税课税范围;公平税负;税收效率

一、增值税课税范围的选择

(一)世界各国增值税课税范围选择概况

1954年法国首先开征增值税。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各国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它从一开始仅限于货物的生产、批发环节发展到现在涉及于货物生产、流通以及服务等各个经济领域;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增值税课税范围选择各不相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将课税范围局限在整个制造业产品上,这与传统的商品税没有太大的差别,增值税的优势根本无法体现;第二层次是对整个制造业和批发业征收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重复征税现象以及比较严重的增值税税款在零售环节损失的问题,这是一种过渡型的增值税课税范围的选择;第三层次则是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以及服务的各行各业!普遍征收增值税,有助于税负的公平分配并避免增值税抵扣链条人为中断而降低征管的效率。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选择第三层次的课税范围。中国的课税范围选择则介于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对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所有环节征收增值税,但仅对服务行业中的加工、修理、修配行业征收增值税,而对其他服务行业则征收营业税。

(二)影响各国增值税课税范围选择的客观条件

从上述对各国增值税课税范围选择的概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增值税课税范围选择的发展以及各国有差异的课税范围选择是由于受到诸多经济、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形态、税收法制环境等条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生产和流通的市场化程度高低以及一国的税收法制化程度的高低与增值税课税范围的大小基本呈正比。当然,由于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前述相关关系有时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偏差。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课税范围的选择符合我国开征增值税时的现实国情状况,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的起步阶段,第三产业发展尚不繁荣,很多服务性的第三产业是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根本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仅仅以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本无法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内部制约机制,税收征管水平较低。影响增值税课税范围选择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对我国未来增值税课税范围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重新选择增值税课税范围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前述客观条件的制约因素。

二、重新选择我国现行增值税课税范围的必要性

(一)我国现行增值税课税范围选择存在的弊端

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力必须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滞后的生产关系必然会对不断前进的生产力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变革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近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状况以及税收法制化程度都较增值税开征之初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导致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课税范围的选择已经出现了抑制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不利于入世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税范围过窄导致税负不公。

对国内市场经济主体的课税范围仅限于货物销售和加工、修理修配服务业,将第一产业的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全部排除在增值税征税的范围之外。这些行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虽然不用征收增值税,但是其为生产、服务需要外购货物或服务,根据税负转嫁理论这些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往往会成为外购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实际税负承担者,然而由于其本身不是增值税的纳税主体,其进项税额无处抵扣,使他们的税负较之纳入课税范围的实际税负沉重得多。结果导致那些原先立法初衷想减轻税负的行业反而承担了过重的税负,扭曲了市场中原本均衡的成本与利益的关系。而部分纳税、部分不纳税的状况也使一些纳税企业税负加重,比如农业产品的再加工企业,法律规定其外购的农业原材料只能抵扣13%的进项税!,而其对外销售成品却要支付17%的增值税,中间4%的税收差价无疑增加了这类企业的税收负担。还有交通运输和建筑安装等与货物销售、提供应税劳务紧密联系的行业,由于不属于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其外购原材料、应税劳务需要承担17%的增值税税负,而对外销售其产品或提供劳务却无法获得抵扣,或者抵扣不足(交通运输行业可以抵扣7%的进项税),在客观上加重了这些行业的税负;由增值税课税范围狭窄造成的税负不公的现象,严重干扰了我国入世后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精神相悖,扭曲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民间投资的引导方向,阻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增值税、营业税并行造成税收管辖权矛盾。

在我国的间接税体系中增值税与营业税处于并行的地位,除了行业间造成税负不公以外,还造成两类税种之间在税收管辖权的交叉和矛盾。我国增值税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了“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的概念和税收管辖权归属。但是在税收实践中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的界限区分却存在着相当的困难,比如酒店在提供饮食服务的同时其小卖部又提供外卖,运输业的货物价值和货物运费统一开票,建筑业提供劳务和销售建筑材料往往合二为一,实践中往往难以区分究竟应当征收增值税还是征收营业税。其直接结果造成增值税征收混乱,税基摇摆不定,对纳税人来说对是否要缴增值税感觉模棱两可,有的甚至伺机避税,偷逃国家税款。对征税机关来说,当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课税范围难以界定时,会造成国税和地税之间利益的冲突。增值税是中央、地方共享税,由国税机关负责征收,而营业税则是纯粹的地方税,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国税机关和地方税务机关为了各自的利益可能会发生税收管辖权上的冲突与矛盾,出现双方争夺税源的状况,也可能会出现双方谁都不愿管的状况,这对我国税收的整体利益来说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应当扩展至全部的服务行业,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与矛盾。

3、降低了征税与纳税的效率。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地计算应纳税款,更对增值税的征收起到内在约束的稽核作用,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效率。因为交易双方同时也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方和接受方,出于彼此间的利益驱使,都要求专用发票上的记载真实、准确。但这一稽核作用只有在将所有的交易都纳入到增值税的课税范围中后才能实现,而我国的增值税征收将大部分的劳务销售排除在课税范围之外,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人为地出现了许多缺口,破坏了增值税的自动稽核体制,出现税款抵扣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使税务机关不得不增加税收征管的成本,结果自然降低了增值税征管应有的效率。此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经济主体的经营范围跨度大,从事税法规定的兼营和混合经营的情况越来越多,我国增值税纳税人必须依法分立账册、分别记账,分别申报纳税,大大增加了纳税人为交纳增值税的额外支出,降低了纳税人的纳税效率。

(二)重新选择增值税范围的重要意义

笔者建议重新选择增值税课税范围不仅仅是因为它存在着上文中所列的一系列弊端,还因为重新选择有利于实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与公平,税收制度是市场经济调节经济运行的杠杆之一,市场经济要求它为经济主体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对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不当干预,保持税收中性。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现行增值税课税范围的选择已经造成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其投资的方向产生非效率的干扰,违背了增值税所追求的中性价值目标,偏离了效率与公平原则。当这种不适当的干扰达到某种程度,影响经济正常发展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调整,重新选择增值税的课税范围。重新选择增值税课税范围能够基本实现普遍征收的公平效果,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增值税对经济运行的不适当干扰,使增值税回归中性税收的根本特征,符合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则。

三、对我国增值税课税范围重新选择的具体建议

笔者认为,我国重新选择增值税课税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把握好重新选择增值税课税范围的尺度问题;二是重新选择的课税范围实施的步骤问题;三是确定需要免税范围问题,四是在重新选择课税范围过程中涉及某些具体行业的细节问题。

(一)把握好增值税课税范围重新调整的尺度

虽然理想的增值税要求将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延伸至货物生产经营和劳务提供的各行各业,以确保增值税彻底消除重复征税,有效运行增值税内在的自动抵扣机制,但是,由于税收、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各国都不可能将增值税扩展至所有的行业。我国的增值税课税范围大小的确定除了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外,还要受到我国增值税征管能力、整个税收体系结构的影响。我国的增值税征管能力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比较低效,盲目大范围地扩大课税范围会造成因征税能力跟不上而导致税收效率依旧低下的尴尬局面,甚至对我国的增值税的发展还会产生不利的反向作用。目前,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需要以国家财政为强大后盾,盲目扩大增值税课税范围会造成营业税税基急剧缩水,导致占我国税收主导地位的流转税体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阻碍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在认清我国增值税课税范围改革的现状之后,我们也不应磨灭这样一个事实,国外实行增值税的大多数国家的课税范围远远大于我国,他们的课税范围与我国相比向前拓展至餐饮、娱乐业等,向后则推及农业生产。应该说全面和广泛是增值税课税范围发展的国际趋势。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增值税范围的重新选择应当遵循这样的准则: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有利于解决我国增值税现存的矛盾而不增加新的矛盾;有利于增值税内在抵扣链条的完整,提高征管效率;有利于使我国的增值税税制设置与国际接轨。

增值税的优势之一就是准中性特质,每一种产品或劳务无论经过多少中间环节都不会影响税收负担,为了保证这一优势的发挥,我们应当将与生产、流通环节有关的行业都纳入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否则会造成这些行业由于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外加与增值税产生交集而支付的大额增值税大大加重相关行业的税负。在确定具体可以扩展课税范围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我国的第三产业作简单的介绍,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增值税课税范围重新选择作进一步的阐述。我国的第三产业包括的范围很广,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和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辅助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业、卫生业、体育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等等。笔者认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即农业生产行业“、第二产业中的建筑安装行业、第三产业中第一层次的全部!以及第二层次中的部分劳务行业应当尽快纳入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其中第三产业第二层次中的部分行业具体包括房地产销售行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上述这些行业与我国现行增值税法中属于课税范围的各个生产经营行业所涉及的生产、流通等中间环节密切相关,将它们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是公平税负、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在增值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形成完整的抵扣和制约机制的需要。第三产业中的第三层次基本属于直接面向消费的行业,它们与我国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中的各行各业在税收方面的前后关联不是非常密切,重复征税的矛盾也不是非常严重,因此在近期内尚无归入增值税课税范围的必要。至于第三产业第二层次中的金融业和保险业和第四层次的公共服务行业,在近期内我国不宜考虑将其纳入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其中的原因笔者将在探讨有关细节问题部分作详细解释。

[NextPage]

(二)我国重新选择增值税课税范围的实施步骤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的增值税改革必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我们在实施重新选择的增值税课税范围时也必须保持足够的耐性,在短时期内大范围地调整很可能会导致营业税急剧减少,影响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政利益,同时增加原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税负。因此,我们必须分阶段、分行业逐步扩围。

第一步,应当结合增值税转型改革,将现存重复征税及其他矛盾最突出的交通运输行业和建筑安装行业纳入增值税课税范围。交通运输行业和建筑安装行业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纯劳务行业性质,大多同时具有货物销售和劳务的双重性质,与货物销售的关系最为密切,是生产、流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纳入增值税课税范围之后有助于消除增值税内在制约机制的脱节造成的税负不公及对税收征管带来的困难和阻碍。

第二步,在增值税转型过渡期满及第一步骤稳步实施后,将邮电通讯行业、仓储行业、房地产销售行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纳入增值税课税范围,这些行业与我国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和流通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不应排除在增值税课税范围之外。

第三步,在增值税整体改革效果比较稳定的前提下,考虑将农业生产纳入增值税课税范围。农业生产为我国的社会生产提供最原始的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劳务的前提,将其纳入增值税的课税范围也是解决我国农民负担的最根本出路,具体理由和方案将在扩围的细节问题中展开。

第四步,是一个比较远期的目标,就是将几乎所有的经营性劳务全部都纳入增值税的课税范围中,这是成熟的、规范化的增值税形成的标志,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三)我国增值税免税范围的重新选择

在讨论重新选择我国增值税免税范围问题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澄清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增值税的免税和零税率之间的差别。二者从表面结果看有一定的相似性,纳税主体都无须缴纳增值税款,但是实质上二者是有本质差别的,前者是增值税征税范畴的概念,只是免除纳税人在某一环节增值额的纳税义务,并不免除其外购品所含的增值税;后者是增值税税率结构中的概念,零税率会产生某一环节之前所纳的所有增值税的退税结果,虽然同为很多国家用作减缓增值税累退性的工具,但效果却常常各不相同。

我国现行增值税法中规定的免税交易或劳务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交易或劳务的计税依据的数量达不到法定的征税标准而给予的免税;另一类则是因为交易或劳务项目本身因为某些原因可以依法免除纳税义务。前者出于公平竞争的考虑,而后者则多为社会福利因素的考虑。我国增值税课税范围中属于免税范围的交易和劳务项目占非免税项目的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高的,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笔者认为,设置增值税免税项目必须持谨慎的态度,免税既不应作为解决增值税累退性问题的途径,也不应作为鼓励行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它应当集中在极少数出于社会福利因素考虑需要照顾的项目和仅限于鼓励科研、教学目的的项目之上。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减少增值税的累退性及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将免税作为照顾低收入群体和照顾医疗、教育、社会文化服务行业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增值税转嫁具有不确定性,以及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很多,免税的结果往往无法拉开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消费支出中负担增值税数额的差距,反而造成免税行业无法抵扣外购产品所含增值税而增加税负。在增值税免税问题上,笔者认为必须考虑征税效率。在实践中对缺乏可操作性征管的行业强行征税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影响增值税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欧盟标准化增值税制度统一规定中,我们发现了金融服务业、赌博、不动产租赁等显然不属于需要照顾或鼓励发展的行业。这对于我国将来增值税扩围之后免税范围的选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有关某些行业是否纳入增值税范畴的细节问题在增值税扩展课税范围的改革中,笔者认为有三个行业在我国是否应纳入增值税课税范围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很值得探讨。

第一,农业生产行业的征税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将农业纳入增值税的课税范围之内,这既是增值税税制设置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农业税收问题的最佳方案。

首先,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基础的生产资料,农产品的增值额较大,本身应当归入增值税的课税范围,我国现行增值税将其排除在外的做法人为地切断了增值税基础部分的链条,表面上免税似乎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实际上农民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负担的增值税款却因免税而无法获得抵扣,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税负。其次,农业是一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其作为一个特种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我国,农业问题突出,其中农民负担重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费改税”的举措很多,但是始终无法大幅度地减轻农民负担。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农业和工业采取的是一套税制的做法,我国对农业和工业分两套税制的传统做法显然不妥。笔者认为,将农业生产纳入增值税课税范围将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根本出路。参照其他国家征收农业生产行业增值税的做法,我国应当先将农业生产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场、林场、草场和养殖场等;另一类是传统的小规模土地承包耕种。对于前一类农业生产者采取一般纳税人税收征管办法,正纳增值税,促进这些部门加速资本投入和技术更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后一类农业生产者,可以允许他们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同前一类生产者一样依法纳税,也可以选择成为非一般纳税人,对于非一般纳税人的农民,不需要进行增值税的纳税登记,也无需在销售其农产品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些农民为农业生产购买的生产资料所含的增值税款一律通过销售农产品时向购买者收取一个加价比例得到补偿!。对于农业生产力水平未达到一定标准的农业生产者,甚至可采取零税率的政策,免除其缴纳增值税的义务,并且对于其外购的投入物所含税款予以抵扣,真正起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

第二,金融服务行业的征税问题。

按照国际惯例,绝大多数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即使是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各成员国对于核心金融服务“均采取免税的策略。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对金融服务的定义有困难,提供金融服务常常延伸出大量的补充,如众多的法律、财务方面的咨询服务、债务托收和证券保存等,而在一次金融服务中往往融合了很多难以分离的补充,无法单独对这些补充征税,如果强行要将其从核心金融服务中剥离出来就会出现类似混合销售、兼营业务存在的缺陷。二是对金融服务征税存在税收征管方面的困难,主要体现在计算应纳税时对投入和产出确定的困难,因为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所附带的成本极为灵活,不易确定其服务的数量和成本。三是出于国家经济利益保护的考虑,对金融服务课税很可能导致本国资本流向国外资本市场。这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对国家的经济绝对是一大考验。正如很多经济学者所云:”将金融服务排除在增值税的范围之外尽管会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而且有重复征税的问题,但目前看来尚不失为一种最佳的办法。“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增值税的实行又比较晚,我国的金融部门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面对入世后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挑战,显得十分脆弱,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训,我国还是应当将金融服务排除在增值税征税的范围之外比较妥当。

第三,公共服务部门的征税问题。

有人认为国家没有必要对公共服务部门征税,因为那样做只是将政府这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放到另一个口袋中去的无效劳动,而且国家利用公共权力从事的活动是公益性的,是不参与市场竞争的。但是,笔者认为,为了保持增值税的完整性,完全有必要对公共服务部门征收增值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需求品也是与生产和流通有密切的关联,轻率地作出免税的决定是不利于增值税发展的。事实上,现在有相当多的政府行为生产和提供的公共消费品和劳务使企业或个人受益,并且这些公共消费品和劳务同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一样定价出售,与市场主体产生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的规定比较合理,即当公共部门的免税对私人部门竞争产生重大扭曲时,公共部门应当缴纳增值税。这也同样适用于法定免税的非营利机构的收费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公共服务部门征税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行政垄断的产生。我国的增值税法乃至整个税法体系正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税制设置还很不稳定,对公共服务部门征税不是增值税本身就能搞定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支持。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笔者认为,对公共部门征收增值税虽然很有必要,但还无法在我国展开,我们还需要继续观望其他国家运行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再作定夺。

四、结语

笔者认为,对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法的课税范围进行改革是必然的,但是这个必然应当建立在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现实国情基础之上,而不是盲目追求与发达国家次优税制的亲密接触。同时这个改革还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必须与增值税法改革的其他方面如增值税转型、税率的调整、纳税主体范围调整以及税收征管改革等互相配合、相互扶持,有利于我国现阶段及未来经济的发展。至于前述一些敏感领域中增值税课税范围的重新选择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寻求适合中国发展的最佳途径。

①包括农业、金融、教育等领域。

②外购农产品的抵扣率原先为10%,但2002年1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发文2002年第56号),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免税农业产品的进项税额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

③第三产业的第一层次中商业和物资供销行业属于我国现行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在扩围问题中不再作解说。

④对于非一般纳税人农业生产者的增值税处理系借鉴欧盟第6号令中《加价补偿法》的规定设计。

⑤“核心金融服务”是指纯粹地对货币、股票、股份、债券和其他证券交易、放款或贴现及活期存款、存款、储蓄账户业务等,不包括对财务咨询、安全存款箱、债务托收即证券保存等铺“金融服务,对于辅金融服务,欧盟规定必须按标准税率征税。—参见《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陈志嵋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100页。

参考文献:

[1]刘降亨。流转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守文。税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李万甫。商品课税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4陈志嵋。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美爱伦·A·泰特·增值税—国际实践和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6]「英]锡德里克·桑福德。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C].第2卷税制改革的关键问题。邓力凭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张文春。增值税的全球化趋势与问题「J].税务研究,2000,(9)。

[8]郑备军,夏海舟。增值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9)。

[9]中国税务学会税制改革》课题组。增值税征收范围应当适当扩大[J财政与税务,2000,(10)。

[10]李剑宝。完善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几点意见[J].税务研究,2000,(10)

篇5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一、引言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2011年国务院批准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2012年8月开始在试点范围内实行,目前营改增的实行范围已经推广至全国,营改增是我国税收政策的一项重大改革,有效避免了重复纳税,但是在实际推行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纳税额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在营改增新阶段下,企业合理的纳税筹划成为降低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主要手段,相关专业人员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规划,提升企业纳税筹划的科学性,尽量降低企业税收额,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营改增概述

营改增是指将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这种纳税形式有效避免了重复纳税。营业税增值税的主要试点行业为水路运输、技术服务、航空运输、信息服务为主的交通业,还有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方案主要分为三个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营改增试点范围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天津、湖北8个省市地区,实行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实行税制改;第二阶段营改增试点推广至全国范围,并且将营改增行业铁路运输业、电信业、铁路运输业、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营改增试点;第三阶段,今年5月将试点范围推广至全部行业。从税率调整方面分析,调整前税率最高为17%,最低为13%,新税制改革后,在原有税率不取消前提下,新增11%、6%两档税率;有形动产租赁等实施17%的税率,交通运输服务业实施11%的税率,现代服务行业则按照6%的税率实施税务征收。经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商议后,将应税服务税率确定为0,且少数纳税人的应税服务征收税最低为3%。普通纳税人在通过资格认证后,增值税可抵扣纳税。试点范围内,纳税人纳税务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可向主管税务部门提出进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证的申请。该认证要求不能反复申请,在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后可选择对应的简单计税法,税务征收率一般控制在3%左右。

三、全面营改增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分析

(一)全面营改增对增赋企业纳税的影响分析

自2016年5月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部行业实行营改增,增赋企业是指在全面营改增改革制度实施后,在同样税率条件下,部分企业受以往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的税收制度影响,在实行营改增政策之后企业起初会面临许多的问题,纳税压力反而变大。

(二)全面营改增对减赋企业纳税的影响分析

全面营改增对减赋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营改增政策的实行避免了企业营业税重复征税的情况,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纳税额。营改增制度施行前增值税纳税标准为增值税标准税率17%,低税率13%,在这一税率的基础上营改增制度增加了11%、6%两项低税率,纳税政策的改革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试点企业纳税额。另一方面,营改增制度可降低试点企业、购买该服务企业的增值税。营改增制度中购买服务的增值税可作为进项税额抵扣,所以,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和压力。根据当前我国营改增试点范围的实行情况,制度实行后,众多企业实现能税改预期目标,税收额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按照3%税率征收增值税,但不得进行增值税抵扣。

四、营改增新阶段下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应对策略

营改增后,征管机关也出现了一定变化,有利于税务机构的整合发展,一定程度增加且保证了中央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其宏观调控能力的发挥。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的工作的贯彻落实,其增收范围不断扩大,在确保行业总体税收不受影响基础上,有效消除了重复征税,大大减轻了行业生存压力。营改增实施后,一般纳税人及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标准较为明确,纳税统筹空间也就由此诞生,这对营改增的落实、推广有积极作用。纳税筹划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筹划,制定完善的纳税方案,以实现有效降低企业实际纳税额的目的。因此加强企业纳税筹划工作,以降低实际纳税额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根据营改增政策对增赋企业、减赋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在纳税筹划中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加快各企业适应营改增制度,以指导企业各经济活动的开展。

(一)利用纳税人的具体身份,并进行纳税筹划

1.纳税人通过供应链安排进行纳税筹划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纳税主体的实际税负和其所处供应链接点位置存在一定关系,再加上“营改增”工作开展中,行业、地区的差异以及时间因素均可对纳税人税负造成一定影响。上述因素和纳税主体供所处的供应链节点位置进行交织,进一步复杂了企业纳税筹划环境。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中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优化供应链,促进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2.利用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和计税方法纳税筹划根据相关规定可知,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是500万元,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根据试点情况可适当调整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试点地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的原公路、内河货运输业自开票纳税人可申请为一般纳税人。试点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的轮客渡、轨道交通、公交客运及出租车等交通运输服务可根据简易计税法对增值税进行缴纳。

(二)利用过渡期优惠政策纳税筹划

国家延续了对试点行业的原营业税优惠政策,经改革可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纳税人需要掌握各项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合理利用。企业需要对增值税差额纳税政策进行全面了解,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进项抵扣额,减少需要缴纳的税款,因此,企业要争取纳入差额纳税的范围,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另外,国家在全面推广营改增期间,也会相应推出一些免税项目,企业在免税政策的基础上可选择进入相应的行业。

(三)采购业务及销售业务的筹划

由于纳税人身份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采购业务筹划时差异也较为明显。小规模的纳税人需要根据销售额×较低税率的方式进行纳税,不能抵扣进项款,因此,商品质量无明显差异时采购者可选择价格低的供应商;一般纳税人因需要抵扣进项款,所以,在质量、价格基本相同情况下,需要选择有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供应商,尽量多的抵扣进项款。销售业务可实施结算方式筹划,企业用委托代销、分期付款等方式取代直接收款方式,对一次性直接收款的税收负担进行分摊,节省的资金可因时间的延长而增值,增加企业资金利用率。另外,对经营模式筹划,国家税收部分对不同行业、不用经营模式的征收税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企业需要对经营模式进行调整来适当降低税收。如国家规定有形动产租赁服务行业的税率为17%,规定交通运输业税率为11%,企业自身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形式的远洋运输产业、航空运输产配备专业人员,其性质就可转变为交通运输业,其税款降低了6%。

(四)不同应税项目独立核算

服务行业是最早开始执行营改增试点方案的行业,由于服务行业存在着兼营的情况,政策规定对于兼营增值税不同项目的企业、核算难以分清明细的,采用高税率计征。例如,交通运输业还兼营物流运输业务,传统的计税方式两种业务分别按照11%、6%的标准征收增值税,改革后一律按照11%的标准执行,这就使得企业税负大大增加,因此,企业要注意不同项目的分开核算。

五、结语

营改增制度是我国为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的税制改革方案,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税制改革尚未适应,部分企业的税负率不减反增,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各企业应不断加快纳税筹划,指导企业更快适应营改增制度。国家财政部门和各级政府做好政策支持工作,帮助企业渡过过渡期,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衍群.营改增政策下企业纳税筹划探析[J].企业导报,2014(07).

[2]薛明娟.谈营改增试点企业的纳税筹划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计量 处理

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前,企业采用固定资产计量模式,而改革后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具有动态性的计量特征,并倡导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是会计准则的根本性变革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广泛应用,基于当前对公允价值的争论,科学的处理尤为重要。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公允价值的计量要求

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该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保持了一致性。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产增值或负债增加与公允价值有着紧密的关联。例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不仅满足了个人的投资需求,企业也成为市场投资的主角。因为投资房地产的增值速度快,而且避免了过度泡沫的影响,采用固定资产计量模式显然不符合此类投资收益和负债的计量要求。因此,公允价值从根本上说是要求企业更加现实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这对于国家掌握微观经济走势、企业制定经营决策都是有利的。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公允价值处理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规定虽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作用,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同时,企业也在从中挖掘新的可操作空间,以增加企业利益。

第一,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缺乏系统的方法指导。在会计实践当中,真正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企业数量还非常有限,大多数企业仍然偏向使用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提出后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指导,才能便于企业使用这一计量模式。目前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核定依据怎样的标准,通过怎样的流程进行调研评估,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企业愿意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势必会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因而出于多方面利益博弈的考虑,企业更倾向于原有的计量模式。

第二,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盈余管理带来了可操作空间。盈余管理对企业来说是资本增值惯用的手段。未上市企业希望借助一定时间周期内的利润分布调整,达到上市要求;上市企业也同样希望借盈余管理之手达到股票增发的目的。新会计准则下缩小了企业对利润分布调整的空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企业却可以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创建新的盈余管理途径。例如,企业运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提后能够增加当期损益。所以当前的企业盈余管理呈现出新的动态。

第三,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相关税法对接存在问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使拥有较多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企业将隐性收益显现出来,而收益和利税的上缴又是相互影响的。当利润增加后,企业必然需要缴纳更多的所得税。特别是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原先可以将资产逐年摊销和计提折旧,但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由于不再摊销和计提,也会导致所得税缴纳金额提高,这些都是企业所不希望的。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公允价值的科学处理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使企业能够以客观、真实的准则为依据处理公允价值,当前急需从操作准则、信息披露制度、社会监管角度推进企业对公允价值的科学处理。

第一,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作准则。从国际范围来看,制定细致深入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操作准则是促进企业对会计信息科学处理的前提和依据。例如,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我国财政部门应当尽快出台集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范围、核定标准、税务缴纳、现金流管理、分红政策等问题于一体的操作准则,既避免新会计准则漏洞被企业所应用,又为适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企业提供详尽的会计操作标准。

第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企业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处理是否科学,可以从信息披露的结果加以检验。企业如果采取新的计量模式,必须在会计信息处理的同时进行更为详细的信息披露,即不仅披露企业宏观整体的财务信息,更要对公允价值的微观信息予以披露,政府应当以严格的制度形式对企业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约束。例如,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购买或租赁合同、地理位置、最初的成本等都应当得到披露,进而才能促进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处理的谨慎性,防止刻意操作行为。

第三,强化监管部门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监管部门首先应当对企业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性进行监管,然后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企业,监管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将企业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作为一种非经常性损益监管,避免企业对盈余管理和避税的操作。对于违规操作的企业,监管部门应及时举报,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四、总结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提出是一项进步性的举措,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将企业的房地产、金融等自然纳入科学的计量模式是发展的趋势所在。相信随着以上举措的深入应用,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处理将会不断取得进展。

参考文献:

篇7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1,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1投资的选择

1、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2、储蓄存款的含义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3、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所得×利息税率。

4.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分类、原则和作用?

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无此项业务,商业银行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基础开展其他业务。没有存款,就没有商业银行。

(2)贷款业务: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款人提供货币资金,并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位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商业银行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买卖外汇、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分类: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

5、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票的特点:股东的出资不可返还性,除非公司破产清盘或者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6、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债券的分类和特点:

区别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发行主体国家(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公司(企业)

风险情况风险最小风险比政府债券高,比公司债券低风险最大

收益情况收益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它债券收益高于政府债券,低于公司债券收益最高

7、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商业保险的种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近几年出现了诸如分红保险等新险种。分红保险在具有人寿保险的保障功能之外,还可以分配保险公司经营盈余,使投保人的资金保值增值。分红保险仍然属于人身保险。

8、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投资

方式特点

收益风险

储蓄

便捷的投资方式。可以获得利息,在这几种投资方式中收益最低。在这几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低。

债券

稳健的投资方式。可以获得利息,其中国债的收益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风险高于储蓄。

股票高收益和高风险同在的投资方式。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以及购买股票的差价,但收益不稳定。风险较高。

商业保险

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保险事故没有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赔付的保险赔偿金就是投保人的投资回报。本身就是针对风险的投资。

9、投资理财产的原则

投资理财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要考虑投资的收益,也要考虑投资的风险。

投资理财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如家庭收入、节余、存款、消费等实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选择。

投资理财要注意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各种投资要坚持适度原则。

投资理财要通过合法渠道进行投资,不合法的投资不能做。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如何: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5、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

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总量一定。个人收入分配中,用于激励效率的多了,用于体现公平的就少了。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实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3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的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利润收入——国家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内债(政府公债)和外债。其

他收入——统称为“费”。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财政收支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这种状态几乎不存在。

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6、财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1)集中力量办大事:①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③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4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后,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变更。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危及国家利益。

3、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一我国居民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和非我国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的计税办法。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

税收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5、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的单位和个人。

当纳税人所缴税款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当纳税人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6、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怎样做到?

(1)原因:①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而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为物质基础。

③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

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要求: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38、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

(1)原因: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必要性: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2)要求:①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经济活动者: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消费者的要求,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③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④公民:规范行为规则。第四单 元面对市场经济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5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市场信号来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

2、市场调节的作用

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涉及公共安全的物品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损害他人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而盲目作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是指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后果: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辅手段的作用,把“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强有力。

7、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4)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8、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等。)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应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可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篇8

关键词 外资 外资政策 外资效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资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正确分析我国利用外资的正负效应,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

1.1 初创阶段(1979~1985)

这一阶段的主要举措为:转变指导方针,由排斥外资转向利用外资;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实行特殊灵活和优惠的外资政策;开始制定外资法规,1979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是我国第一部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成立外资管理的专门机构,1979年8月国务院设立了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的利用外资工作,1982年3月合并成立对外经济贸易部。

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外资政策是非常粗略的,并缺乏可操作性,对外资流入实行限制的特点非常突出,且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外资政策体系。

1.2 发展阶段(1986~1993)

这一阶段的主要举措为:进一步明确利用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以及利用外资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建立了一系列利用外资的法规体系,包括《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指导吸收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对外资实行普遍的优惠政策;建立针对外资的分级管理体制。

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在指导思想上已经完全确立了积极利用外资的观念,对外资的限制不断取消,外资允许进入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外资政策激励的重点由间接投资转向直接投资;尽管仍然对外资实行一定的限制,但实行鼓励和优惠的特点更加明确;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外资政策体系。

1.3 调整阶段(1994~2001)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第二阶段利用外资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规范,同时根据加入WTO的需要,逐步取消对外资的一些限制,对外资实行一定程度的国民待遇。采取的主要措施表现为:①1995年6月我国重新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同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外商投资产业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具体化。除此之外,皆为允许对外开放的领域;②1997年12月,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了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突出了产业重点,同时体现了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政策;③1999年8月,外经贸部等部门就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对外资的限制大幅度取消,国民待遇原则越来越明显;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仍然很突出,但相应的规范和管理有所加强;外资政策逐步与国际惯例特别是WTO的规则接轨;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的倾向有所缓和,但尚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1.4 完善阶段(2002~)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WTO的规则和承诺,于2002年3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4月1日起施行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附件,在投资准入方面进一步开放,其主要变动如下:①将鼓励类目录由186条增加到262条,而限制类目录由112条减少到75条,大幅度放宽了行业准入限制;②扩大投资领域,逐步开放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③投资地域多样化,鼓励外商投向中西部地区,参与正在实施的中西部大开发战略;④投资方式多样化。

2 利用外资的正效应

我国利用外资数额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其正效应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

(1)利用外资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分析结果,1981~2000年,在我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有2.7%来自于利用外资的直接或间接贡献。罗余才、严俊(2002)对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分析表明,FDI增加1%,GDP将增加0.396736%,说明FDI流入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是正面的。

(2)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对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从1990~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由1990年的2.28%上升到2001年27.98%。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的税收对我国的工商税收也起了重要作用,增加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外商投资企业上交的税收占我国工商税收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4.25%上升到2001年的19.01%。

(3)利用外资增加了我国进出口总额。1986~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持续上升,从1986年的4.04%上升到2001年50.83%。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34.66%,高于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年均增长率(13.75%)21个百分点。FDI促进了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1985年中国占世界出口市场的份额不足2%,2000年则上升到6%以上,同时也改善了出口结构。

(4)利用外资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增加和扩充,外资企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也不断增加,从而有利于缓解我国部分就业压力。

3 利用外资的负效应

利用外资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的同时,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为:

(1)由于外商投资结构的失衡,从而加剧了我国地区投资结构和产业投资结构的偏差。外资在我国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2003年,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9.21亿美元和12.14亿美元,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1.07%和2.27%,而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为458.05亿美元,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5.61%。另外,外商全年投资394.17亿美元于第二产业,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73.67%,对第一、第三产业的投资则分别为10亿美元和127.94亿美元,各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0.19%和23.91%,这说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重,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及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过小,将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及优化。

(2)外资来源渠道过于集中,使得我国经济过于依赖个别国家。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亚洲地区,其次是北美,第三位的是欧盟。2003年,亚洲国家和地区继续作为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对华实际投资额为340.07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3.56%,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资本较少,尤其是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少,比例小,并且不够稳定。这种投资来源的不平衡性将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使我国经济安全的系数有所下降,风险随之增大。

(3)“超国民待遇”的引资政策导致外资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国内投资需求不足。为了吸引外资,我国政府在税收、企业经营管理和原材料供应、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外资种种优惠,使外资企业享受的待遇优于内资企业,形成“超国民待遇”,内资企业不能与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从而造成对内资的“挤出”。另外不加限制地盲目利用外资加重了我国的债务负担,并造成对外资的技术依赖,以致国内技术创新的势头减弱。

4 小结

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今后应适当提高利用国际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比重,促进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协调发展。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双缺口”理论。但是目前我国国内人民币资金充裕,国家外汇储备的基础雄厚,2003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4 033亿美元,利用外资的规模有了长足进展,截至2003年12月底,合同外资金额9431.2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 014.71亿美元。按照双缺口理论,我国一般性的资金缺口问题和外汇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这是否意味着我国没有必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了?事实上,我们不仅要继续利用外资,而且还要长期坚持利用外资。由于我国体制不健全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路径不畅,出现的国内资本富裕掩盖了潜在投资需求无法显形化的事实,因此我们应该从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角度看待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利用外资不只是弥补资金缺口问题,更重要的是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外,为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今后我国对外投资必定会不断扩大,为了保持必要的资本净流入规模,不可避免的要相应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

参考文献

1 李杰.我国利用外资的正负效应分析[J].经济学家,2004(1)

2 卢汉林.国际投融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 罗余才,严俊.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 卿定文.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演变与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7)

5 王玉荣.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分析[J].中国统计,2003(5)

6 武海峰,陆晓阳.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篇9

一、文献综述

“管理问题是税制改革的核心而非辅助的问题”( Richard M. Byrd,1989) ,[1]( P213)精细化管理是在税收常规管理基础上对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税收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税务机关作为国家的税收管理部门,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需要不断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如何有效评估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以及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工作,建立全新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与模式,己成为当前税务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国外,税收精细化管理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如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瓦格纳等人,在他们提出的课税原则中,从税制行政成本最小化角度讨论税收管理优化问题。而将税收征管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 Musgrave,1973)[2]( P85 -97)提出税收管理的有效性与一国经济结构、收入水平及分配结构、纳税遵从度、税收管理部门与法院对税法执行程度等有关。美国学者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鲁斯( James P. Womack,Daniel Roos,1999)[3]( P247 -289)主要探讨了精细化管理的起源、原则及应用范围,认为精细化管理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是为了防止工业化大生产出现浪费而应运而生的。卡洛斯•西尔法尼和凯瑟琳•巴尔( Carlos Sizvani,Katherine Baer,1997)[4]根据税收差距大小,将税收管理水平按税收差距分为四个区间,分别是小于 10%、10% ~ 20%、20% ~ 40% 和 40% 以上,对应的税收管理效率分别为很高、相对有效、相对无效和非常无效,并指出了对应的征管目标和方法。国外已经对税收管理进行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方法,为我国税收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但在国内,相对于理论研究,税收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起步更早,发展更快。从 20世纪 80 年代开始,税务部门从征管实践中摸索出许多改革经验,如税收征管模式、税务机构设置、信息化征管、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在理论分析中,首次从精细化视角分析税收管理的是叶峥、藏显文( 1994)[5],但他们主要是对我国涉外税收政策进行探讨,所提精细化管理是对“宜粗不宜细”立法模式的检讨和扬弃,并未对税收精细化管理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与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理论与实务界对税收精细化管理研究逐步深入。在对精细化内涵的理解方面,汪中求( 2008)[6]指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对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标准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各组织单元精确、协同和持续运行;在税收征管现状方面,张咏苹( 2004)[7]( P89 -138)认为当前税收管理瓶颈在于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一线机构偏少且过于集中、税收管理员制度不够科学、征管流程不够合理、纳税服务不够改善; 在税收管理改革取向方面,许月刚( 2002)[8]提出应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征管程序“简易化”、管理手段“多样化”、管理方式“人本化”和人员素质“专业化”。黄泽勇( 2006)[9]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管理中,由于缺乏个人纳税代码,使个人所得税征收困难,存在个人收入与纳税不对称的情况。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健全个人纳税代码制度,制定《个人纳税代码法》,以更好地堵塞偷、漏税现象。曾国祥( 2002)[10]( P67 -98)提出税收征管改革中机构设置要遵循精简、高效和便利原则,不能增加机构,增加成本。2004 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谢旭人指出,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11]虽然目前对税收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其在税收管理领域仍是一个较新概念,众多学者并未对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改革路径形成共识。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精细化管理,仅仅是针对“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现实提出的治税理念,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促进税收精细化管理贯彻落实的制度体系,甚至对“税收精细化管理”亦未曾进行准确定义。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税收精细化管理进行进一步探讨,追溯其理论渊源,定量分析税收征管因素在我国税收增长中的作用,并针对我国征管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二、税收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税收精细化管理就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纳税人实际状况,将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相融合,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税收精细化管理目标包括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内容精细化和考核评价精细化等。从理论渊源上讲,税收精细化管理是在汲取现代西方管理中的流程再造理论、精益生产理论、纳税遵从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等理论成果而逐渐演化发展起来的,并与税务部门工作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管理办法,税收精细化管理是对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 一) 流程再造理论

流程再造理论是美国首创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以生产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及运作方式。为了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以生产流程为中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方式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对企业原来生产经营诸环节进行全面调查和细致分析,将其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彻底之变革。根据流程再造理论在税收精细化管理中的运用,需要对税务部门的外部征管流程和内部控制流程,按精细化的要求,彻底改造、剔除不必要的税收管理环节,以税收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整合设计外部征管及内部控制方式。

( 二) 精益生产理论

税收精细化管理发轫于精益生产理论。精益生产源于丰田生产方式( TPS) ,丰田公司认为,在等待、搬运、工艺流程、安排库存等环节及由于生产过量、产品缺陷等原因,如果管理不当均会造成浪费,这些浪费对企业生存发展足以致命。要有效减少浪费,需要在生产、库存、作业再分配等各环节精益求精,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给丰田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其生产与管理方式也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了 14 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历时 5 年,对丰田制造方式进行探索、总结及提炼,并将该生产方式称之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迁、广为传播,并跨出了制造业领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交通运输业、服务业、软件开发等行业得以应用与发展。税收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税收工作中,吸收精益生产理论的精髓,避免粗放式管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

( 三) 纳税遵从理论

纳税遵从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使自身行为符合税收政策意图和税收立法精神,准确计算应纳税额,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纳税遵从理论源自美国,主要包括对税收遵从度的研究和对遵从成本的研究。按纳税遵从度理论,纳税遵从主要分为三类[12],包括由于担心因逃税而受到处罚的防卫性遵从、由于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十分严密而无机可逃的制度性遵从、由于对履行纳税义务的正确认知及获得高质量纳税服务而产生的忠诚性遵从。纳税遵从度可用四个指标来衡量( 理查德•伯德、米卡尔•卡萨内格拉•韩舍尔,1994)[13]( P136 -204): 包括潜在纳税人和登记纳税人之间的差额、登记注册的纳税人与实际申报的纳税人之间的差额、纳税人申报税额与根据法律应缴纳税额之间的差额、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与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之间的差额。西方学者研究认为,影响纳税人遵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税收征管水平。税收征管水平越高,就越会对纳税人形成威慑力。纳税遵从理论对税收精细化管理具有以下启示意义: 税务部门要通过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对纳税人进行有力的监控,增加纳税不遵从的风险成本,促进纳税人自觉遵守税收法规,提高纳税遵从度,形成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

( 四)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等手段,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工作绩效和公共服务质量,以实现社会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重要组成部分,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强调政府、公民、企业多方主体的互动以及在公共问题上的收益共享、责任共担。公共管理理论既重视制度、法律的前提作用,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的合理运用。税收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公共管理的理论是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基石,为税收精细化管理指明了原则和方向。

三、我国税收精细化管理现状的实证分析———以税收征管对税收收入增长贡献率为例

影响一国税收增减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 GDP 规模、价格水平、产业结构、税制结构与税收政策、税收征管能力等。其中,税收征管是影响税收增减变动的重要一环,其对税收变动的影响分析在税制设计、税负分析、税收征管水平测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处通过分析和分解影响税收收入的各种因素,测算税收征管因素对我国税收增长的贡献率。

( 一) 实证分析思路及方法

在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中,首先描述税收变化量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引起税收变动的因素进行分解,结合相关数据测算出各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税收直接取决于经济规模、价格变动和税收占名义 GDP 的比例。据此,可设定如下关系式:Ti= Gi* Pi* Ri( 1)其中: Ti表示第 i 期的税收收入; Gi表示第 i 期实际 GDP( 按上年价格计算) ; Pi表示第 i 期的 GDP 价格平减指数; Ri表示第期税收收入占名义 GDP 的比重; i =1,0 分别表示本期与上期。对( 1) 进行因素分解,有:T1T0=G1* P1* R1G0* P0* R0=G1G0P0* P1*R1R0=G1R0G0P0R0*G1P1R0G1R0*G1P1R1G1P1R0=G1R0N0R0*N1R0G1R0*N1R1N1R0( 2)其中 Ni表示第 i 期的名义 GDP( Ni= Gi* Pi) 。公式( 2) 表明,税收增长率等于本期实际 GDP 增长速度、GDP 价格平减指数与税收收入占名义 GDP 比重变化的连乘积。对( 2) 式两边取对数可得:lnT1- lnT0=[ln( G1* R0) - ln( N0* R0) ]+[ln( N1* R0) - ln( G1* R0) ]+[ln( N1* R1) - ln( N1* R0) ] ( 3)公式( 3) 表示为税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若考虑影响税收绝对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则可作以下转化:T1- T0= ( G1* R0- N0* R0) + ( N1* R0- G0* R0) + ( N1* R1- N1* R0) ( 4)即: 税收收入变化量 = 由于经济增长增加的税收收入 + 由于价格上涨增加的税收收入 + 由于税收占 GDP比重变化增加的税收。根据上述影响税收的各因素可知,经济增长主要指 GDP 的增长,表现为上期名义 GDP 到本期实际 GDP 的变动( N0G1) ; 价格变动主要指 GDP 平价指数变动,表现为本期实际 GDP 到名义 GDP 的变动( G1N1) ; 税收占 GDP 比重变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变动、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因素变化等,表现为上期到本期税收占名义GDP 的变动( R0R1) 。特别指出的是,虽然税收占 GDP 比重变化因素包括因素较多,但通过具体考察某一产业的税收增长情况可剔除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而且税收制度变化一般较为缓慢,在实际分析中予以忽略,此时可将税收占 GDP 比重变化因素简述为征管因素对税收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分别计算税收增长额、经济增长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和价格变化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就可以匡算出税收占 GDP 比重变化对税收增长的贡献。这样就为分析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的影响程度提供了一种计算思路。

( 二) 数据检验。按照 2001 -2010 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财政年鉴》相关数据,根据前述税收增量因素分解方法计算得到结果如表 1、表 2 所示。表 1、表 2 显示了影响我国税收收入变动的因素变化趋势。从经济增长、价格变动和征管能力三个因素比较来看,近十年来价格变动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最大,2008 年前价格变动因素所引致的税收增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最近两年维持高位震荡格局。2010 年由于价格因素导致的税收增加占税收总增量的一半以上( 58. 15%) ,即有过半的税收增长是由于价格上升导致的“名义性增长”; 除价格因素外,经济增长因素和征管能力因素在促进税收增长的贡献率的重要性上处于交替变化趋势。从税收征管能力提高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来看,近十年来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M”型变动趋势,随着税收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税收征管对促进税收增长的影响日益凸显,在 2007 年最高峰时贡献了 3364 亿元的税收增长,但由于税收增长的长期性因素在于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源增加,税收征管效应在征管能力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前难免“后劲不足”,在2007 年后呈现缓慢递减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应高度重视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长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提高征管水平,以保证税收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四、税收精细化管理目标

强化税收征管是促进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从上述分析可知,虽然我国税收征管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总体仍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具体表现之一是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收的贡献率不高。2002 -2010 年间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贡献率最低年份不到 5% ,最高年份也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平均贡献率为21. 34% ( 表 2) ,明显低于价格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大部分年份也低于经济增长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 其二是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收的贡献率在年度间波动较大,且呈现震荡下降趋势。从表 2 可知,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贡献率在年度间呈现剧烈震荡格局,年度标准差为 9. 80,分别高于 7. 12 和 8. 80 的经济增长因素和价格因素对税收增长贡献的年度标准差值,在税收增长的三种因素中是最不稳定的,表明税收征管力度不稳定、不连续,无法形成对税收增长贡献的合理预期。此外,税收征管贡献率在近年来呈缓慢下降趋势,从 2002年的 36. 19%下降到 2010 年的 16. 71%,表明税收征管水平提高乏力,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式微。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增收的贡献不大,表明税收征管某些环节可能存在缺陷,需要借助更先进的税收管理理念和方法来提升。此时学界提出的“精细化管理”概念应运而生,精细化管理是实现税收管理集约化、信息化的内在要求,是克服粗放式管理的必然选择。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税收精细化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内容和考核评价的精细化等方面:

( 一) 实行科学分类,实现管理对象的精细化

管理对象精细化就是针对不同情况的纳税人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即对纳税人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为此,需制定切实可行的纳税人分类管理办法,根据纳税对象规模大小、行业类型、税种、经营方式、组织方式、信用记录等情况,在纳税信用分级管理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纳税人分级分类管理办法,集中力量解决矛盾主要方面,特别是对税收流失相对严重的行业、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及信用等级较差的纳税人进行重点管理,以实现精细化管理。[14]以企业规模分类为例,对大型企业,应根据大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优势,充分利用电子报税、税控装置等现代化管理工具,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以及物流、资金流信息,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 对中小企业,税务机关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行业分类管理。从不同行业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及涉税信息的分析入手,分行业确定监控指标体系,并运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对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综合评定; 对个体工商户,要深入推行电脑定税和定税公示制度,并进一步推行重点监控,特别是重点行业( 如移动通讯、建材、家具等) 和个体工商大户的税收管理,严格限制没达到起征点的情况,以保证税收收入,公平税负。

( 二) 提高科技含量,实现管理手段的精细化

以信息化为导向的手段精细化是管理精细化的前提。要提高税收管理精细化水平,应将信息技术引入税收监管,充分发挥税收征纳系统、税收征管数据库和信息资源数据库的作用。有几项工作需要深入研究: 一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注重通过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使用等环节收集纳税人的基本信息,保证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完整和准确。同时应广泛推行纳税人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电子申报方式,扩大信息采集的渠道和范围。二是做好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情报交流交换工作,建立统一入口的纳税人信息系统平台,加快建立同银行、财政、工商、海关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三要适时对涉税信息进行检查更新,确保涉税信息质量。定期对税收征管数据库进行清理,将“失真数据”、“垃圾数据”及时从信息管理系统中予以清除,保证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 三) 强化基础管理,实现管理内容的精细化

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出口退税管理是税收精细化管理的重点,税务部门应根据流程再造理论,加强和规范税收的基础性管理,夯实税收征管的基础。一是强化税源管理。制定纳税人税源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责任,规范操作,实现对纳税人纳税登记前、中、后的全程监控管理,定期对辖区内的漏征漏管户进行清理检查; 二是完善纳税评估。税务机关应制定“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对税务机关各部门明确纳税评估的工作职责和规范管理,对评估结果进行评价考核; 税务调研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评估模型、评估参数,具体指导评估工作; 三是根据纳税遵从理论,加强税务稽查,建立纳税人纳税诚信档案,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纳税人进行约谈和劝诫,情节严重的应予以通报。

篇10

(技改、扩建项目)

摘要

云龙县腾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联合开发下属五大茶厂及周边茶农基地生态茶园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论证、分析,云龙县旧州茶区地理位置、气候、海拔独具,自然条件较好,非常适宜种植发展云南大叶种茶树,在现有“绿色食品”“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的基础上,大胆科技创新,保持独特传统的加工工艺,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研制开发新产品,大胆的名牌创新,增加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创出云龙自己的茶叶品牌,使茶叶产业成为云龙县一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项目计划投资3136.5万元,公司自筹856.5万元,茶农投工投劳自筹780万元,引进资金1500万元。

该项目如能按计划投入,并能实现预计的目标,就优质中档干茶一项,按每亩生产干茶60公斤计算,年产量为600吨,年可实现产值2400万元,可实现税利1080万元(其中:税收按13%计算,则312万元,纯利786万元),项目实施结束四年后可全部收回投资,茶农收入也相当可观;若将高档茶及末茶的开发充分利用,则效益更可观。从此该项目成为云龙县旧州地区一项永续利用的绿色支柱产业,将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一章企业基本情况

一、公司宗旨

“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采用高新加工技术及设备结合传统手工加工技术生产出纯天然绿色食品“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系列产品,以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享受健康”的心理和生理保健需求,立志为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公司简介

公司注册名称:云龙县腾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法定地址:云龙县旧州镇

注册资金:200万元人民币

本公司是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登记注册的民营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进行制茶业、种植业的经营,兼营农副土特产品的加工、销售。

三、组织机构及人员

目前公司有正式员工66人,季节性用工平均每天在200人以上,其构成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人,中专文化程度10人,拥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其中下岗员工10人。组织机构图如下:

总经理

生产部

财务部

销售部

行政办公室

采供部

质检部

质检人员

采供人员

四、公司发展历史

云龙县腾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巍山县安夏有限责任公司在云龙县旧州地区五大茶厂公开招标转让五十年生产经营使用权的竞标中夺标,成立于2000年2月,是在旧州茶厂,目前拥有茶园2144亩,资产923万元。四年来共投入生产开发资金400多万元,生产优质中档干茶近200吨,实现产值960多万元,实现利税26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8.5%。公司生产的“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系列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荣获2003年第四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名特优旅游商品奖”和大理州地方产品“金花奖”。

五、公司的优势和劣势

(一)现公司具有七个优势:

1、水利设施优势:茶园基地附近有充足的水源和畅通的水路及良好的设施。

2、固定资产优势:五个茶厂有价值170多万元的厂房、办公楼及制茶机械设备,能满足未来5年以上的茶叶初制生产加工需要。

3、资源优势:我公司五个茶厂,现年产优质干茶50多吨,如使这2144亩茶园成为丰产茶园,可年产干茶100多吨,若种植发展为万亩茶园,则可年产500多吨优质干茶。

4、技术优势:现请高级农艺师陈敬光和农艺师李月张为公司技术指导,负责育苗至茶叶加工的技术指导和培训,采取扎实科技措施。二00一年至二00三年在五大茶园基础上进行品种升级改造和种植云抗10号优良品种800多亩,为生态茶园和产品优良化奠定基础。

5、产品加工执行标准和加工经验:五个茶厂有加工生产车间,能保证成茶质量,交通、电力及其它条件便利,整个生产工艺严格按绿茶gb/t14456国家标准及中国绿色食品标准执行,有完善的加工技术和多年从事生产加工的技术人员,能确保理化指标的实现。

6、市场和区位交通优势:公司地处功表公路干线旁,距兰坪90公里,到下关、保山、德宏、兰坪十分便利;东部市场有下关、昆明乃至大西南沿线城市,南部市场有保山、瑞丽以至缅甸热带重镇,西部市场有六库、片马及部分缅甸省份,北部市场有兰坪,交通便利;加之云龙县境内澜沧江流域电站的建设及云龙天池和虎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对产品的市场发展和改善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公司的“云腾”牌“天池碧绿茶”已占领省内大部分市场,运销上海、青海、香港及台湾等省市,产品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7、政策和茶叶种植优势:省、州、县进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对茶业的扶持力度,并制定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相关优惠政策。公司周边农户种植茶树有3000多亩,在政府统筹安排下,以我公司为龙头走“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模式,把旧州茶区扩建为一万亩生态茶园,为壮大我公司产品和富民兴县作贡献。

(二)公司劣势为:由于统筹规划,联合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我公司处于发展初期,缺乏资金投入,在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与现代标准企业存在差距,使公司发展缓慢。

六、拟建项目情况介绍

立足于当地茶叶资源优势,抓住中国入世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结合省、州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响应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号召,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形成产业链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将产品从粗放型转换为名、特、优、精产业化的集约型发展,充分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为此公司决定对下属五大茶厂及周边茶农基地进行联合开发。

项目计划投资3136.5万元,公司自筹856.5万元,农户投工投劳自筹780万元,引进资金1500万元。项目分三步走,第一步力争用3年时间搞好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第二步搞好基础设施的扩建工程;第三步计划在大理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的生产厂房、成品车间1500平方米,半成品车间3000平方米,综合楼2600平方米,购进先进生产设备及引进茶叶深加工的高新技术。本建设项目如能按计划投入并能实现预期产量和产值,就优质中档干茶一项,计划年产量为600吨,实现产值2400万元,实现利税1080万元。该项目是个投资少、利润高且可持续发展年限长的好项目。

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公司的区位环境条件

公司位于云南省大理州西部的云龙县,全县占地4401平方公里,是我州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可种植茶树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0%。云龙县东接永平、漾濞、洱源;南临保山;西畔兰坪、剑川;北临沪水,是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七县交界。公司茶园基地位于澜沧江中游,据专家考证,澜沧江中下游流域是茶树真正起源地,该区的大叶种茶有优良出众的内在品质,成为茶类中的上品,为饮料消费首选佳品。云龙县旧州茶区历来是“鱼米之乡”,从清代就有种茶的记载,山清水秀无工业污染,有优质茶叶资源。

二、地理位置和水利条件

旧州茶区地理位置为东径99°12′至99°51′,北纬25°30′至25°40′之间,海拔1700~2200米之间,坡向东北坡,坡面被箐沟分成适宜茶树种植的小区地块,山箐内有向东流水源,水源充足,适宜种茶面积逾2万亩,有畅通的水路和水利设施。

三、生态茶生长发育的主要条件是自然条件

(一)温度:该区属南温带气候带,中暖平坝山区,年均年温14.8℃~17.5℃之间,≥10℃的活动积温为6410.3℃~5064.3℃,极端最低温为-1.8℃~-4.4℃。低纬度、高海拔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立体气候明显,成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大叶种茶树最佳适宜生长区。

(二)降雨量和空气温度:该区年降雨量为889.9㎜~1029.9㎜,6~10月为雨量集中季节,由于河谷上升气流受山势阻挠,使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能增强茶幼芽的持嫩性,对茶树生长有利。

(三)光照:该区空气湿度较大,地形地貌复杂,云雾缭绕,有效的使直射阳光转化为光质较好的温反射光,符合茶树喜阴的生理特点。

(四)土壤:该区土壤属黄红壤,土层深厚,层次结构不明显,有机质含量高,并且表现为较湿润、无石灰反应,经化验分析,土壤ph值在4.0~5.8之间,并且冬季无冻土层,是茶树生长的理想基质。

四、自然资源和植保

依托良好的气候资源优势,公司对茶产品的无公害、无污染十分重视,在多年的管理中倡导施有机肥,主要以厩肥(特别是羊粪)、油饼、绿肥为主;在植保方面,杜绝施用一切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在环保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生产出安全、卫生的优质“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系列产品,为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创建良好条件。

五、社会条件

(一)政策:借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我州、县政府制定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生态茶园的战略,并且还制定了以我公司为龙头企业,鼓励进行茶叶收购及加工的优惠政策。

(二)企业法人李建利有很强的社会关系和多年企业信誉的无形资产,经我地区各商业银行和工商、税务部门综合评估,信用度为4a级,贷款信用额度为900万元/年。

(三)我公司“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系列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在省内外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在同类产品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三章项目发展思路和投资规划

公司的茶园基地、机械设备、水利、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框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就完备程度、茶园丰产程度以及五个茶厂周边农户的茶园基地建设等还存在相当的不足,急待进行改造和配置,以利于建设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和茶叶深加工项目的投资实施,进行联合开发,将公司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茶叶加工企业。为此,拟定了项目发展思路和投资规划。

一、项目发展实施思路

(一)对茶园基地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将对五大茶厂基地及茶农基地的分散经营、管理不善的状况进行整改,实施联合开发,统一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变荒山为“宝山”,走“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发展道路;对茶园基地的生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从而实现企业向严管理、精加工、上档次、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二)搞好万亩生态茶园建设。结合州、县政府建设生态茶园的规划,立足于原有云南大叶群体品种茶的基础上,力推茶树良种化,对老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和新建生态优质茶园,严格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建设万亩生态茶园为扩大生产规模奠定基础。

(三)扩大科技队伍,搞好科研开发。为了切实加强茶园的生产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聘请云龙县农业局陈敬光高级农艺师和李月张农艺师对茶园的育苗栽培到茶叶的加工技术把好质量关。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昆明真元食品科研所等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新产品研制开发,利用碎茶叶、茶老叶、茶梗等茶的低植物,生产高附加值的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儿茶素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茶红素保健食品,同时还可开发旅游产品,实施袋泡茶和药物保健茶饮品工程,以满足消费者“回归自然,享受健康”的心理和生理保健需求。

(四)加强销售队伍,拓宽产品销路。建立科学的销售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销售队伍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注重客户开发、营销策划及品牌建设,将“绿色食品”“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系列产品在立足于滇西八地州市场,向昆明地区和东盟地区市场辐射的同时,打开向东部、中部全国各大市场及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达到以销促产,带动云龙茶叶产业化体系的形成,为富民强县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项目投资规划

(一)规范茶园管理需投入352.5万元。对茶园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全面进行修剪、薅、追工作,需投入25000个劳动工日,每个工日按15.00元计,则工价为37.5万元,需投肥200吨,计28万元,农药(以生物制剂为主)5万元,规范高产生态茶园年生产管理费为70.5万元,五年合计投入352.5万元。

(二)水利设施建设需费用29万元。茶园基地引水主体工程已解决,但旱季少雨时不能完全满足茶树需水,需新建10个能容40m3的蓄水池,单价0.6万元,则需资金6万元;增建10m3容量的小水池50个,单价0.3万元,则需15万元;修建损坏水路8000米,购部分钢管8000米和胶管5000米进行修复水路和茶园浇灌用,共需投入资金8万元。

(三)机械设备购置费用75万元。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需更新购置五套国内较先进的多功能名优茶叶加工设备,包括揉捻机、烘干机、炒干机、杀青机及配套设备,共需投入资金75万元。

(四)产品包装广告宣传投入费用60万元。产品商标制版和订制各类高、中、低档系列产品包装盒(袋)及媒体广告宣传所需费用计60万元。

(五)新产品研制开发费用50万元。充分利用茶叶资源优势,与昆明真元食品科研所等科研机构合作,生产出对茶叶深加工的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保健食品,实施袋泡茶和药物保健茶饮品工程,增加公司新产品开发力度和发展后劲,需投入研制开发费用50万元。

(六)实施茶园节水喷灌技术工程需费用420万元。为了保护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科学自动节水喷灌技术对茶园进行分期实施。每亩投入资金2000.00元,2144亩茶园共投入资金420万元。

(七)旧州地区茶园升级改造和重新种植生态茶园建设资金需2050万元。公司在现有5000多亩茶园基地基础上,将旧州地区茶园扩垦为万亩生态茶园基地,每亩开垦种植需700元,新开垦5000亩,投入资金350万元;茶园开垦种植需三年连续管理,每亩管理费2200元,按7500亩计算,则需1650万元资金;此外建设100亩无性系茶树良种苗圃基地需50万元资金。

(八)新建精制加工厂,需投入购买土地及前期启动费用100万元。

综合上述各项分析共需投入资金3136.5万元,公司自筹856.5万元,农户投工投劳自筹780万元,需引进资金1500万元。

三、投资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1、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对社会用工的压力起缓解作用。公司对茶园的升级改造和生产管理,每年可安排2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每个农民每年进行150个工日可创收3000元。

2、加强管理,为国企下岗职工和国内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和岗位。公司实施联合开发茶园基地和茶叶深加工项目后,项目实施初期每年可安排60多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管理、销售,并随着市场的拓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将随之增加,这对政府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工程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解决部分国企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3、带动当地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直到富民强县的作用。公司通过该项目的联合开发,使当地山区群众利用荒山荒坡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良品种茶树的种植,由公司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收购,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值,使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4、不断拓展销售市场,打开国际国内市场。该项目的实施使公司的“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系列产品不仅销往滇西八地州市场,而且还销往昆明乃至全国和国际大市场,从而形成完善的国内销售网络和一定的国际销售渠道,广大消费者都喝到公司的优质“绿色食品”“云腾”牌“天池碧绿茶”,提高公司和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及美誉度。

5、增加当地财政收入。项目的实施,将为地方财政增加新税源,对地方财政创收和发展县域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经济效益分析

实施项目,建成万亩生态茶园,经过三年管理进入初产期,五年后进入产量稳定期。农户将鲜茶叶交售给公司进行加工销售,鲜叶款按年度偿还建园所耗投资,现将优质中档干茶一项单位直接成本测算如下:

1、鲜叶成本(已包含全部农业投入)每公斤2.00元,每公斤干茶10.00元。

2、加工成本(含电费燃料、工资、包装物等)计每公斤4.00元。

3、全年管理人员工资、产品销售等费用每公斤6.00元。

4、其它费用每公斤2.00元。

所以,每生产1公斤优质中档干茶的成本应为:10.00+4.00+6.00+2.00=22.00元,以现行“云腾”牌“天池碧绿茶”中档产品出厂价按平均每公斤40.00元计算,则每公斤中档干茶能实现利税18.00元。本项目如能按计划实现产量和产值,就优质中档干茶一项,按亩产60公斤优质中档干茶计算,年产量为600吨,年产值2400万元,年税利1080万元(其中:税收按13%计算,则312万元,纯利768万元),项目实施结束四年后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若将高档茶及碎茶叶综合深加工开发,则效益更可观。此外茶农也有喜人的收入,当地财政收入也将可观,该项目的实施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投资风险与防范措施

合资公司将面临以下多个风险:

一、系统风险

1、政治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加入wto后,国家出台大量政策法规,并在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的生产经营及收益会随着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变动而变动。

2、经济环境: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不断转化过程中,政府在资源配置、定价、资产管理方面的作用不断减弱,市场将发挥主导作用。通货膨胀、gdp增长率及任何经济政策的变动会给我公司的生产经营及收益带来一定的影响。

3、法律环境:我国正在建立健全及规范法律体系,但在公司组织、税法等方面仍不完善,法律的不完善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可预料的影响。

二、公司特有风险

1、市场:云龙县腾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资源属季节性产品,产品单一属于传统加工食品,新产品研制开发投资大,顾客的消费形态改变,会对产品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2、技术:现有生产技术科技含量低、保密性差、属于半机械化作坊式生产。

3、竞争:云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云南茶叶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过剩状况,其他众多生产厂家与我公司生产销售同类产品,会对我公司资源分配、产品销售有一定的影响。

4、管理:如果公司管理层经营中决策失误,会对公司带来难以预计的损失。

三、风险防范措施

1、系统风险方面:公司将请专业公司或个人作为企业经济顾问和法律顾问。

2、市场与竞争风险方面:资源配置上,公司采用“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经营管理模式,确保原料供应。在传统茶叶加工基础上公司将引进“昆明真元食品科研所”的茶红素保健食品和茶叶深加工的茶多酚、儿茶素技术作为拳头产品,实现单个产品无竞争化。此外还研制开发旅游产品,实施袋泡茶和药物保健茶工程。公司计划投入新产品开发研制费50万元,并开展分批投入50—80万元的广告宣传活动和有效的市场营销及品牌策划活动,以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3、技术方面:公司将有偿委托专业院校及研究所对新产品进行研制开发。同时公司将和相关技术人员签订《技术保密合同》,并制定关联的技术保密补贴实施细则。

4、管理方面:公司将请专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生产代表、销售代表,对公司经营决策一事一议,确保决策与市场接轨,避免或减少管理失误。

第五章产品与技术

一、产品介绍

“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系列产品由我公司生产,原料产于澜沧江热区西岸灌木林地带的原始天然环境中,该产品运用高新技术和独特的加工工艺,生产加工出具有润肺、化痰、防热解暑、消食热提神、降压抗癌之功效的“云腾”牌“天池碧绿茶”;该茶汤色碧绿透亮、香味醇正、条索肥厚、口感舒适、经久耐泡、回味甘甜。公司现加工出“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炒青、烘青茶系列产品及“天池碧螺春”、“天池毛峰”、“天池龙井”等各种高档精品茶,深受国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二、产品工艺流程和品质特征版权所有

我公司以生产绿茶为主,绿茶加工依工艺流程不同可生产出炒青、烘青、蒸青、晒青四种绿茶,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喜饮绿茶的需求,我公司特推出“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炒青和烘青系列绿茶。

(一)炒青:下山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的茶胚通过烘干机烘二青(散发大量水分),炒干机炒三青(造型阶段)、薄摊凉、炒干机挥锅(继续散发水分和整形,并产生香气),此工艺生产出的成品称为炒青绿茶。它具有“外形条索紧曲、匀整、有锋苗、不断碎、色泽起辉、调和一致、净度好;内质香高持久,具熟板栗香、纯正;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叶底嫩绿完整”的品质特征。

(二)烘青:下山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的茶胚通过烘干机组,分别经过毛火(温度为110℃—120℃)、薄摊凉、足火(100℃—110℃)三道干燥程序,从而产生了“外形呈长条形、微带弯曲、色泽深绿、白毫显露;内质香气平和,清幽久远;汤色清澈、浅绿、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绿完整”的优质烘青绿茶特征。

第六章市场与竞争

一、国内市场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有健身、解渴、疗疾之功效,又富欣赏情趣陶冶情操,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为二十一世纪健康饮品之首,消费群众为城市和农村各年龄层次和各类收入的人群,毕竟人人有饮茶习惯。我公司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城市和农村有一定经济收入的家庭,其年龄不限,市场细分情况为:

1、按地理位置细分:

(1)各大城市消费量为30%。

(2)各中小城市消费量为40%。

(3)农村市场消费量为30%。

2、按年龄细分:

(1)5—20岁消费量为10%。

(2)20—30岁消费量为30%。

(3)30岁以上消费量为60%。

3、按心理和行为细分:

(1)追求时尚、追求享受的消费量为20%。

(2)追求内在利益,注重健康的消费量为80%版权所有。

二、国际市场

世界各国有华人集中的地区,都有茶叶消费的需求。我公司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以东南亚市场为主;其次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茶产品也可出口销往东盟各个国家。在亚洲以日本市场为主,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华人集中地,这些消费群体绝大多数以消费中低档茶叶为主,占国际市场的消费量为20%。此外消费群体除集中在华人圈,还主要集中在娱乐行业(夜总会、ok厅等)和各旅游景点,占国际市场的消费量为20%。

结论:根据上述分析,茶叶市场是一个需求广阔,有强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空间,消费者有长期需求和强大的购买力。因此如果经营管理好,产品质量过硬,则会有较高而稳定的收益和吸引人的发展前景。

三、公司市场优势

由于公司产品通过“绿色食品”的论证,加上公司所属五大茶厂始建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入市早,已在顾客心中树立一定的品牌形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保证。公司的“云腾”牌“天池碧绿茶”已占领云南省内大部分市场,还销往上海、福建、安徽、四川、黑龙江、青海、甘肃、陕西、香港及台湾等省市,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公司和国内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和多家经销商建立伙伴联盟关系,同时公司还在大理设立营销办事处和产品专营店。

四、目标市场

结合上面的市场需求、市场细分及产品特点,我们将选择以各中小城市为主,各大中城市和农村市场居次的消费市场作为我们的目标市场,并以积极的保健消费理念,优质的产品和优惠的价格吸引各方面的消费群体,力争在8年时间占领这一市场15%的份额。我们的目标市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全国连锁超市:是我们产品的主要客户,近年来,连锁超市已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顾客的商品购买基本都由超市供应,原因是超市货源多、品种齐、价格适中、购物便利。

2、全国各地总经销商:是版权所有我们产品重要客户之一,其特点为:贴近消费者、树立产品品牌形象。防止伪劣假冒产品进入市场,能及时反馈顾客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动机。

五、产品竞争优势

1、高质量的产品:我们拥有一定的优质鲜茶叶基地为原料,还拥有一流的加工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多年的生产实践管理经验,经过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公司的产品已经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2、适当的价格:由于我公司实行“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经营管理模式,拥有充足的鲜茶叶供给基地,使生产成本低于同行业20%,因此,可制定适中的市场价格。

3、独特的品质:由于我公司所处环境优越,区位独特,土壤、温度、湿度、气候适中,生产出的茶叶具有汤色碧绿透亮、香味醇正、条索肥厚、口感舒适、经久耐泡、回味甘甜等特点。

4、保健功能:我公司产品具有优良的品质,经专业人士论证得出:常饮“云腾”牌“天池碧绿茶”有润肺化痰、防热解暑、消食提神、健胃减肥、养颜美容、降压抗癌之功效,是真正的茶叶珍品。

六、产品竞争策略

为了能迅速有效打开我们的产品市场,获得长久发展,我们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核心,从产品形象、市场销售、生产质量、技术发展四个方面系统规划品牌竞争策略。

1、树立鲜明品牌形象:鲜明的产品形象是创建成功品牌、打开市场的基础,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简明、形象、实用的产品设计。

(2)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

(3)积极公共关系活动。

2、建立广泛市场营销网络。(参见第七章营销计划与策略)

3、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生产质量。

低成本、高质量是我们公司版权所有整体战略之一,同时也是我们获得竞争优势,赢得市场的重要保障。

(1)严格控制生产成本。我公司建成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和对茶农进行统一价格收购,我们的鲜茶叶的原料成本比同行业的低20%,加上加工过程中强化成本管理,这种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的做法必能给我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2)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我们将实行定员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我公司产品已经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同时我们计划在5年内通过iso900国际质量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这将有利于我们最终市场目标的实现。

4、持续的技术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我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将关注新产品研制开发,发展多元化产品,重点是从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两方面不断创新,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艺术含量,使产品更具优势。公司将依靠昆明真元食品科研所等科研机构作后盾,进行多个产品的研制开发,如茶多酚、茶色素、茶咖啡因、茶红素保健食品、茶保健酒和茶保健饮料等产品。并逐步建立自己的科研队伍和体系,为进一步的市场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营销计划与策略

一、营销理念

公司将为消费者提供价格适中、质量高的茶制品,并让消费者了解保健功能性茶食品的益处,并为消费者的购买提供最大便利,为消费者的健康作贡献。

二、营销机遇

(一)众多的消费者与巨大的空白市场构成公司发展的潜在商机和良好条件。

(二)随着国家人事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下岗分流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及社会各界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足,为公司发展所需人力资源提供众多人才来优选。

(三)公司有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和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完全有能力适应局部市场的竞争和需求,从而在同行业竞争中取胜占领市场。

(四)公司高素质的决策群体为企业的发展确立正确的方向,为塑造品牌,实现“资本化运营、品牌化经营”的理念打下坚实基础,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了无形保证。

(五)公司产品入市以来,其品质和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并且据市场调查结果茶叶市场还没有形成特色经营,由此可见通过公司产品的优势来拓宽销路搞好特色经营。

三、营销计划

1、营销机构和营销人员:公司将组建新的营销管理机构及市场营销人员。具体为:成立“市场部”,由营销副总经理负责管理总计划实施,设立区域市场部经理管理区域市场营销人员及负责区域市场开拓。前期市场部设置为15人(不包括营销副总)。

2、营销渠道的选择和营销网络的构建:公司将采用间接销售的策略,通过连锁超市、批发商、特许经销商、零售商进行产品销售。公司将尽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减少营销成本,其营销网络构成如下:

市场拓展

批发商

连锁超市

特许专营店

各地超市

零售商

消费者

3、广告和促销计划:公司将分批和按计划实施投入广告费用,通过电视、报刊、杂志、户外户内pop进行多层次、多渠道、选择性区域的广告投放活动,力争以最小投入产生最大的广告效果。公司前期广告计划费用投入为50万元,使用分配情况如下表(以后每年递增20~30万元):

分类广告名称

广告实施单位

计划投入

备注

电视

各地电视台

20

选择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简明实用的广告制作,能突出产品及企业的品牌形象。

杂志

各种期刊如《经营与消费》

10

有一定知名度杂志,有固定读者,主以产品招商为主。

报刊

全国性和地方性报纸

5

介绍产品,宣传公司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户外广告

各区域性广告公司

10

树立本公司及产品在各地的形象。

户内广告

广告公司、包装设计公司

5

制作店内海报、广告购物袋、宣传小册子等。

在进行各项广告实施过程中,公司将配合各地经营方进行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如:开业促销、店庆促销、节假日促销、事件促销等,并开展针对性的促销及公共关系的活动,针对营销网络计划如下:

(1)连锁超市:配合超市的各种促销活动,提供各种赠送礼品、产品样品赠送、产品广告购物手提袋及组织产品的会,开展消费者免费品尝及产品建议活动。

(2)批发商:主要通过折扣政策、销售竞赛、赠送公司内刊、宣传册、赠品广告等促销活动。

(3)特许专营店:主要以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样品赠送、派遣店员、提供pop广告、组织消费者免费品尝及产品评价活动,开展消费者按质给价付款奖励活动。

(4)零售店:提供店内pop广告宣传资料、赠送销售用具、给予销售技术指导、赠送销售信息卡,对销售业绩好的零售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设为店,可享受滞销商品换货等优惠政策。

具体促销费用如下表:

单位:万元/年

促销单位

单位数

预计促销次数

总促销次数

促销费用

费用总计

连锁超市

10

12次/年

120次

0.2万元/次

24万元/年

批发商

5

1次/年

5次

2万元/次

10万元/年

特许专营店

20

2次/年

40次

0.3万元/次

12万元/年

零售店

3000

2次/年

6000次

0.002万元/次

12万元/年

四、营销策略

1、品牌策略:公司将使用“云腾”牌“天池碧绿茶”的品牌知名度进行品牌策划实施品牌化经营。同时深度挖掘云龙天池属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的明珠和云龙天池与吉林长白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的形象和声誉,进行结合本公司及产品展开树立品牌形象的品牌推广活动。

2、产品包装策略:公司将委托专业知名广告设计公司进行产品外包装设计,同时进行对产品的概念、功能内涵进行了延伸性包装,能突出产品特点、功能及企业品牌形象外,还突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情感附加值等人性化、人文化的涵义,且通过包装体现出公司的企业理念、精神和企业文化,使包装有环保功能和自然功能外,还突出产品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

3、价格定位策略:公司将采取动态价格策略,根据不同地区的综合情况进行市场定价(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市场竞争)。以市场渗透为目标,快速收回投资为根本,结合需求导向、成本导向和竞争导向为实施依据,进行理解价值定价和产品组合定价。

4、公共关系策略:对内进行公关活动,主要是对业务员进行奖励促销机制,让业务员分组定时或不定时对经销商进行助销促销策略;对外针对经销商、茶室及其服务员进行销售产品、茶道技能的服务推销技巧培训的活动外,还组织季度、年度经销商评级或奖励促销的厂商联谊会,还可针对消费者举行老年协会品尝活动和组织茶会及其它公益活动,还可参加行业食品展销会进行促销产品外还能招商。

五、市场营销中意外情况的应急对策

1、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经营活动中,由于公司品牌及企业形象不断树立,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可能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会给企业造成有形或无形的损失。应对措施为:进行积极宣传,从产品的包装到产品质量,让消费者能从基础区别方式中分辨真假;配合各地工商、公安、质检、消协、经销商进行广泛的打假行动,对有功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重奖。

2、倾销和窜货: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有些经销商为完成销售指标,会采用低价销售和跨地区低价销售,给正常的销售环境造成不稳定因素,并损害部分经销商的利益,如防止和控制不严会造成恶性循环,给公司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和后果。防止方法为:跟总经销商签订《产品销售实施细则》,明确其销售的活动范围和倾销的申请条件,并制定相关的销货返利综合评审规则。

3、区域性消费意识及消费习惯造成产品滞销情况:由于不同地区的收入情况、生活习惯及消费理念的不同,会造成部分产品销售困难或滞销。解决办法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组建新的营销模式,根据消费者的建议,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八章企业管理

一、管理

1、管理层介绍

(1)董事长:由合资企业董事会选派或由原云龙县腾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选派。

(2)总经理:由合资企业董事会选派或由原云龙县腾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梁卫国担任。梁卫国,男,现年38岁,白族,大专学历,高级会计师,曾在财政部门工作,历任巍山县安夏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等职,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及工作实践经验,能独立组织完成董事会的生产、销售任务。

(3)营销副总及生产副总:营销副总的要求:大专以上的专业文化程度,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及业绩,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及敬业精神,能进行策划营销战略战术,并加以实施取得好的绩效。生产副总的要求: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熟练掌握茶园的种植及鲜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并能制定和组织实施生产管理计划和措施。

(4)财务经理和行政办公室主任:财务经理要求有多年财务管理工作经验,有相应资质证书,熟悉中外合资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及各种财务管理法规和成本管理。行政办公室主任:要求相关专业的大专及以上文化,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熟练各种法律法规,能制订并实施公司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2、质量管理

为了生产高质量的茶叶产品,公司制订了“双控”质量措施:一是由公司负责集中控制;二是由生产部门进行质量监督控制。同时,根据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如iso900或gmp认证,从产品设计到原料采购和产品加工、包装,采用全面定员品质控制体系。

3、市场管理

公司在现有市场营销网络基础上,增设多个营销市场部,加大对客户的开发管理力度,进行营销策划和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建立消费者对公司和产品的忠诚度,通过市场调查展开有力的营销攻势,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4、人力资源管理

公司将建立系统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打造高绩效的员工队伍,建立团队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尽心完成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任务。

5、财务管理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遵循一系列财会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财务条例,明确总公司与分厂的财务机构职责,加强资金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完善成本费用管理、销售收入管理及对外投资和收益的管理,制订相关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报表,根据上级财政、税收等部门要求编制相关财务报告。

二、组织结构

1、董事会:由合资企业出资各方组成,设7个董事席位,其中1名董事长,2名执行董事(副董事长),1名监事,3名董事。

2、行政管理部:设总经理1名,营销副总经理1名,生产副总经理1名,财务部经理1名,行政办公室主任1名,质检部经理1名,采购部经理1名,行政后勤人员8人。

3、生产车间及分厂:设车间主任1名,分厂厂长5名,生产工人60人,临时工260人。

4、营销部:营销区域经理10名,营销员30人。

5、研制开发部:研发经理1名,研发员5名。

总经理

分厂厂长

产品开发部

区域营销经理

车间主任

行政办公室

营销

人员

财务人员

三、人员

(一)人力资源

公司的发展壮大,需要增加各类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其中最主要吸收的是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制开发人员。公司在选才时优先吸收国家体制下的“下岗分流”人员和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来充实公司的各部门岗位。

1、营销部人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增加区域营销经理10名,条件为大专文化程度,有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营销管理和开拓市场的实践经验,能完成营销任务并及时回笼货款,有较强的公关协调能力,月薪计划1200—1800元;还需增加市场营销人员50人,条件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能吃苦耐劳,有一定营销工作经验和商务谈判沟通能力,月薪计划600—900元。

2、研制开发部人员:企业为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及消费习惯、理念也发生变化的顾客的要求,适时推出新产品,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需引进科技人才组建自己的产品研制开发部,以实现“生产一个,储存一个,开发一个”的研制开发战略,不断站在市场需求的前面。研制开发部经理1名,条件为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食品研制开发专业,有自己的研制开发成果,有丰富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经验,且有主持搞好研制开发工作的能力,年薪计划10—15万元;研制开发人员5名,条件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参与产品研制开发工作实践经验,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研制开发任务,年薪计划每3—8万元。以上科研人员可据开发新产品所产生利润程度,给予一定的物质、经济或股权奖励。

(二)激励约束机制

1、实行产权激励机制:对为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员工将进行无偿赠股、低成本转股和知识技术股等形式外,还让人力资本持股,集中表现为产权激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进行培训升迁发展激励:对企业作出贡献或在做企业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将出资对他进行培训或派其出厂考察学习参观。公司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和轮换培训制度,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竞聘上岗,实行末位淘汰制,以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内部竞争机制,从而激发员工的潜能,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3、实行企业文化激励:公司将以“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企业理念和精神,引导全员重视质量管理,向企业管理要效益,全公司上下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一心一意搞好工作,从而使公司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员工进行持久的激励。

4、建立完善管理的约束机制:公司通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让制度来管人,一切按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约束和监督,在公司内部实现“制度管人,感情动人,事业留人”的理念,公司还将借助外部的法律、道德、市场及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进行对人监督和约束,从而使公司员工得以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违法乱纪做出有损于公司和消费者及社会的事来。

四、信息系统

1、市场信息

(1)消费者反馈信息:根据消费者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及时制定生产、销售计划及市场价格定位策略,主要以产品购买反馈卡及专业市场调查顾问公司或营销人员进行信息收集。

(2)连锁超市、批发商反馈信息:根据批发商提供的产品市场销售情况报表及营销员提供的零售商销售情况报表,进行组合产品生产,确定单个产品生产计划和广告宣传计划及市场计划。

(3)特许专营店和零售商反馈信息:从特许专营店和零售商处收集的信息中可了解和确定产品终端销售价格及单个产品需求量,对企业制定产品生产计划及产品市场价格定位提供依据。

2、企业内部信息

(1)人员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管理和营销人员的工作情况,根据人事工作调查表、员工考勤月报表和员工合同报表,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合理、有效的安排员工工作、生活,避免因人员的流动造成企业的多方损失。

(2)原料信息:及时调查掌握本地区的原料供应数量、质量、市场价格和各企业市场需求情况,以便制定合理正确的原料采供计划及方案。

(3)设备信息:通过国内外的一些设备期刊及互联网调查和了解产品设备的最新研制情况;通过内部和生产设备利用表及设备维护计划表,进行合理安排生产,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尽量避免使之闲置。

(4)生产信息:了解全国及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情况,及时调整公司产品生产结构。依据《成本及质量控制月报表》、《原料库存月报表》、《市场对路产品销售月报表》及《产品的技术、配方改进计划报表》进行综合安排生产计划和调整生产情况。

(5)社会信息:主要通过社会上的各种新闻媒介机构的新闻报道,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及时掌握有关政策及经济组织的市场综合调节情况,通过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及紧缩经济进行企业的综合生产销售调整,收集信息将委托专业的信息咨询公司或专业人士进行信息收集。

(6)行业信息:通过行业协会、企业协会、传媒及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的综合反馈信息,重点了解行业及其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市场情况,以便调整公司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制定出富有竞争力的企业产品生产计划和市场开拓策略。

第九章财务分析

一、公司现有财务状况

(一)主要会计政策

1、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2、采用借贷复式记帐方法。

3、所有的会计报表科目均按权责发生制及实际成本价。

4、计提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投资增值准备。

5、生产成本以品种法进行核算,销售成本以先进先出法核算。

6、固定资产按使用年限法计价核算。

7、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按受益年份摊。

二、融资计划

1、资金需求状况:初步估算项目实施需3136.5万元,具体用款计划如下表(9-1)所示:

投资项目

金额

(万元)

备注

茶园管理费

352.5

主要用于茶园生产管理和投工投肥投药

水利设施建设费

29

用于修复水路和新建水池

生产及辅助设备费

75

主要用于购产品加工设施及配套设备

产品包装广告宣传费

60

用于产品商标制版和定制各类高、中、低档系列包装盒(袋)及媒体广告宣传

新产品研发费

50

引进科研成果或技术研究的费用

节水喷灌技术工程

420

实施节水喷灌技术的支出

扩建生态茶园

2050

垦田、建苗圃、三年茶园管理种植的支出

精加工厂

100

用于购买土地、建厂房、办公楼及前期运作费用。

2、合作方式:公司主要采用合资合作为主,融资贷款为辅,依靠投资企业的资金、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网络进行多方位合作。

3、股权结构:投资方投入1500万元,可占合资企业的55%的股份,我方占45%的股份,投资方可占董事会4席,我方占3席。

4、投资回报与退出:公司将从每年税后利润中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和5%的法定公益金,另以10%提取任意公积金,剩余75%可作为分配利润。具体分配方案为从可分配利润中提取2%作为投资方的结转权益金,其余可分配利润按双方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如果亏损按双方出资比例各自承担债务。投资方的退出方式主要以合伙人或管理层回购股权形式进行,回购条件为:投资方必须允许合伙人或管理层进行二次融资,所得资金主要用于回购投资方股权和企业再投资。另外公司将重点考虑投资方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国内外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如果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将优先考虑上市融资,将企业内部股转化成公众股,让投资方以最佳的方式退出投资企业。

三、财务预测

1、基本条件

(1)公司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和经济环境无重大变化。

(2)现行的信贷利率、汇率及市场行情无重大变化。

(3)赋税基准及税率无重大变化。

(4)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计划、销售计划和科研计划如期实现并无较大变化。

(5)无其它人力不可抗拒及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重大不利因素。

2、财务计划简述:根据我们的发展计划,我们计划在财务方面实现以下目标。

3、主要财务报表:

成本费用表(9-2)

单位:万元/吨

序号

项目

投产期

达到能力生产期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1

生产制造费

1.4

1.4

1.3

1.3

1.2

2

工资福利

0.62

0.65

0.8

0.9

0.9

3

管理费

0.1

0.1

0.05

0.05

0.05

4

销售及广告费

0.25

0.25

0.2

0.2

0.2

5

其它费用

0.2

0.2

0.1

0.1

0.1

6

折旧

0.15

0.15

0.15

0.15

0.15

7

利息支出

0.08

0.1

0.05

0.05

/

8

经营费用

0.1

0.1

0.1

0.1

0.1

9

总成本

2.9

2.95

2.75

2.85

2.7

预计损益表(9-3)

单位:万元

年份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商品销售收入

1200

1600

1800

2000

2400

销售折扣

60

80

90

100

120

商品销售净额

1140

1520

1710

1900

2280

商品销售成本

750

1000

1100

1250

1400

经营费用

20

20

30

30

30

商品销售税金

45

60

70

76

91

商品销售利润

325

440

510

544

759

管理费用

30

30

20

20

20

财务费用

20

20

20

20

10

利润总额

275

390

470

504

729

预计资产负债表(9-4)

单位:万元

年份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货币资金

320

540

750

742

859.8

应收帐款

10

20

40

60

70

存货

120

160

180

200

200

流动资产合计

450

720

970

1002

1129.8

固定资产原值

1640

2040

2240

2440

2196

累计折旧

164

204

224

244

219

固定资产净值合计

1476

1836

2016

2196

1977

无形资产

80

100

120

150

200

递延资产

20

20

20

30

40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100

120

140

180

240

其他资产

689

554

484

366

322

资产合计

2715

3230

3610

3744

3668.8

短期借款

100

100

长期借款

300

400

500

300

100

负债合计

400

400

500

400

100

实收资本

2040

2440

2640

2840

2840

资本公积

27.5

39

47

50.4

72.9

盈余公积

27.5

39

47

50.4

72.9

未分配利润

220

312

376

403.2

583

所有者权益合计

2315

2830

3110

3344

3568.8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2715

3230

3610

3744

3668.8

预计现金流量表(9-5)

单位:万元

年份

科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产品销售收入

1200

1600

1800

2000

2400

固定资产投资

1640

200

200

200

100

流动资金投资

320

经营成本

750

1000

1000

1250

1400

销售税金及附加

45

60

70

76

91

所得税

108

120

144

净现金流量

-1235

340

322

354

665

累计净现金流量

-895

-573

-219

+446

基准折现率p/f=10%

4、财务分析

(1)npv=446万元,远远大于0,经济效果良好。

(2)5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