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需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专业需求

篇1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项目教学法;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9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项目教学法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编号:RW201316)的阶段性成果。

一、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计与财务知识的作用日益重要,一些非会计专业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相继开设了《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如何做好高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工作,已成为会计教师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1.围绕非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展开会计教学。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明确会计教学目标,使非会计专业学生能从所学专业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例如,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文秘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珠海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各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办文、办事、办会等秘书基本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高效、规范地处理企业办公事务和商务事务,为企业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实务,“懂会计”、“用会计”,能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适当预测,帮助部门领导为其决策提供必要、恰当的建议,即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会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使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沿着办公室文员――普通秘书――行政助理――高级文秘专业人才――部门主管――直线经理的方向发展。只有明确这一定位,才能使会计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2.紧密联系培养目标,采用适用的会计教学方法。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大多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主导,增加更多的实践辅助。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框。因此,需要依据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突出实践特色,注重会计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教学,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践运用能力,树立会计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满足就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进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负责,学生通过项目来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学习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在操作过程中训练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能力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结合会计知识的理论特点,力求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突破教学的传统方式,突出实践性、职业性,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补充,在考核方式上进行相应的创新。

1.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项目内容。确立项目时,要考虑以下因素:课程的位置和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项目的可操作性及难易程度,具体包括职业入门、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开展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综合实训,等等。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组织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见表1。

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合理评价教学效果。项目任务完成后的总结评价特别重要。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是将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实行项目教学法后,考核不能以考试成绩为主,应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整个项目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线,突出项目实践的评定,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平时表现成绩占20%;二是项目任务完成成绩占40%,这部分成绩来自于每次的项目实践评委小组。一般先由实践评委小组成员按照评分要求各自给出项目小组的评分,再取平均成绩作为项目小组的最终得分;三是期末考试,占总评40%。这种考核方式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的完成为主线,对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和立体。会计项目教学的最终成绩是学生完成各个子项目的综合成绩,打破了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使学生理解课程考核侧重于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过程,重点考核项目任务实施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获得好成绩,就要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积极性。

3.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实施模块组合教学。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是我院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应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专业及方向将各项目教学内容分为“通用模块”和“专业模块”进行组合设置,依照不同专业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项目教学模块组合及教学目标,实施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不同水平的测试。“通用模块”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所有学生,是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会计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专业模块”则是针对具体的非会计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例如,文秘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会计教学项目包含主要经济业务分析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扼要分析,可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有效使用会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法律专业学生的项目教学内容包含财经道德法规,为学生未来从事法律事务咨询服务、处理法律纠纷提供良好的会计知识背景。这种模块组合教学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够用为度”的原则,每一种组合教学的广度、难度、深度各不相同,既可使学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使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得到优化,切实提高职业素质。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法,就是运用恰当的会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并通过实训练习强化对会计教学内容的理解。虽然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但毕竟只是在校内的教学,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做到与企业的用人要求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而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企业开展工学实践。在此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全程辅导,及时发现、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弥补《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调整、修正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序,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深刻理解、领会会计教学内容的应用主旨。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如彩.高职高专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篇2

一、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都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后也一般会从事社会一线工作,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而言,会计专业教育工作所培养的人才在毕业后基本上都会从事会计相关岗位或者财务、出纳相关岗位等,所以在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而结合时展需求对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为会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对当前我国社会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社会上相关组织和用人单位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招聘的过程中,一般较为重视人才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专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等,具体分析,用人单位一般希望学生能够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并且持有会计行业所需的相关从业资格证书,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才能够优先考虑录用。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人才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等,只有人才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在会计行业方面做出过一定的贡献,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选拔和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是否录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一过程中,用人单位为了全面把握学生的综合情况,也会在考核项目中适当的设置一些考察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沟通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同和肯定,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此外,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变化,更为关注会计专业人才计算机素养的培养,希望人才具备无纸化办公能力,能够应对新时期会计工作新变化。所以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应该在全面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真正将社会人才需求作为导向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才能逐步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真正发挥出会计专业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支持。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虽然在先进教育改革思想的引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升,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完善性

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活动的设置也集中在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方面,虽然能增加学生的会计知识储备,但是却造成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和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情况较为严重,无法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1]。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和适用性,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能够看出,虽然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引入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师教学改革不彻底,教学方法的创新流于形式,"满堂灌"填鸭式仍然是教学核心思想,教学改革和创新效果相对较差,对学生会计专业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为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不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注意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直接造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整体实践能力却严重不足,无法结合具体的情况完成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2]。同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一般尚未建立全面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平台,学生在完成相关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后无法参与实践活动,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基于社会需求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全面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应该结合具体问题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增强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切性,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能够真正为社会会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而服务,促进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

(一)结合社会人才需求设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方面,相关教研人员应该着眼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设置人才培养目标[4]。同时,高职院校要想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为教育教学改革作出正确的指引,应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征,能够随时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作出适当的调整,保证可以始终发挥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引领作用,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高度重视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学生诚信档案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在选拔和聘用人才的过程中都加强了对人才诚信素质的重视,并关注人才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所以在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视职业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的价值,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意识教育的重视,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接受会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5]。同时,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部门在对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会计人才培养需求,学校也可以构建学生诚信档案,不仅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也加强学生?τ诔闲潘刂实闹厥樱?在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能够严格约束自身言行,以严谨的态度开展会计工作,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加强对实践教育的重视,探索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新时期在会计专业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在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教育,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对课堂教学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增强实践教育的比重,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6]。同时,在加强对实践教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学校为了进一步凸显实践教育活动的效果,可以引入真实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场景加以模拟,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参与实践训练,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和会计专业教师在全面分析学校教育资源占有情况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构建专业的综合实训教育平台,将课堂实践教学与综合实训工作相结合,并适当的引入校外实习教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计行业实践中实现对工作经验的积累,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的进一步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再次,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积极构建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实现订单式人才的培养[7]。这样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以企业的支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发展,增强所培养人才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契合度,促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这样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支持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能获得相应的保障。

最后,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和工作经验,还能对会计专业教学形成更为明确系统的认识,获得更好地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可以积极组织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如点钞比赛、会计专业知识竞赛、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竞赛等,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自身会计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助推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8]。

(四)积极引入创新教育思想,增强学生与"互联网+"时代的契合度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用人需求,还应该在全面把握"互联网+"特点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对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以及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现代化知识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能够紧随时代变化对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整,增强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为会计专业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9]。

(五)对教学评价体系加以完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判断

科学考核评价工作体系的构建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对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后,只有对教学评价工作作出适当的调整,加强会计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并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新时期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构建更为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够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出正确的指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0]。这样在充分发挥教学体系作用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能够获得新的发展。

篇3

【关键词】会计人才 需求 高职院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调整,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对高职高专会计人才总需求当中,中小企业占很大比例。综合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们发现财务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广阔,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企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企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实践技能和广泛的其他相关知识等方面。

1.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是企业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会计基本知识,能处理单位日常经济业务,还要熟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2.扎实的实践技能。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些核算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比如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初步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珠算、点钞技能、及其他实践技能。

3.广泛的知识面。调查中一部分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因为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因此,一名合格的现代会计人员还应当具备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满足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

(二)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

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相较于以前更广泛了,除了会计专业的一些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证、涉外会计证等以外,某些企业还需要少量的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1.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会计人才需求结构中,中高级会计人才稀缺。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另外,会计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大量增加,也需要大量的独立从事会计、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人员。

2.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会计专业的资格证书除了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等。某些企业还需要少量的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三)企业对综合能力的需求

企业现在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除了计算机、英语等基本应用能力外,对于其他能力的需求也很强烈,即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

1.计算机能力。计算机现已广泛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其他工作,同时,也减少了许多差错。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2.人际沟通能力。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除对会计专业能力需求外, 有近一半的企业在“其他能力”项目中强调了对毕业生表达沟通能力的需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3.不断提高英语能力。我国会计核算更加与国际接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跨国企业及一些外国企业家纷纷在华设立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本土高级财务人才。市场对高、中级会计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懂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和国际商务贯例的会计专业大学生偏爱欢迎,适应高级财务管理等高层次就业岗位。

(四)企业对会计人员学历的需求

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大中型企业对学历要求多为专,本科以上,而小型民营,外资,农村企业急需专科,中等人才。目前各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的人数明显比具有本科学历的多,再翻开诸如《中国人才市场报》等招聘报刊,发现企业对招聘会计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也是专科居多。

(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满意度

虽然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被企业和学校普遍认同, 但大部分被调查企业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不能够立即顶岗工作。被调查企业中有三分之二以上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能力有限, 不能够立即顶岗工作, 必须经过企业培养才能上岗, 通常到企业 1 年以上才可能胜任会计岗位。

总之,根据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与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差距。得出如下结论:为使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更好的满足企业的要求,研究有针对性的多元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雷.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

技术教育,2000,(16).

[2]赖江梅.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广

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3]杨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机遇及对策思考[J].昆明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刘玉廷.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全面推进会计人才队

伍建设[N].中国会计报,2010,(3).

篇4

【关键词】市场需求变化 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2-02

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会计专业,其主要是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技能型、实用型的会计人才,一直以来在就业市场上备受关注。但在近年的招聘会上,以贵州省为例,会计人才需求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就算如此,还是会陷入“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怪圈。那么如何将生源供给质量和市场人才需求结合,把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产成品”,就是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分析

1. 会计准从业人员供过于求

贵州省人才市场公布了2014年第四季度人才供需排行,会计、计算机人才供过于求现象明显。近几年,从会计从业人员供给的角度来看,各类院校会计专业的招生数量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但就实际需求来说,结果并不另部分招聘企业满意。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许多招聘企业更看重这个“产成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这个需求的变化给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2. 会计技术(分析)型、管理(决策)型人才供不应求

从目前贵州人才市场上可以看到,技能型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另有部分企业通过内部员工推荐会计人员的方式,使得人才市场招聘的数量相应减少了。在对招聘企业的调查走访中发现,招聘企业对精通国家财税法律规范、财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财务制度和业务;熟悉国家会计法规,了解税务法规、相关税收政策、银行业务和报税流程;能应用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的会计从业人员情有独钟。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竞争的对象中高级会计人员一直是重点,但就目前每年的供需比来看,技术(分析)型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管理(决策)型会计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

3.会计岗位群变化分析

在企事业单位中,有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种活动,但因会计(财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其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特别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审计、预算、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因此,随着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发展,会计活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会计岗位的职责也有了新的变化。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变化分析如下图:

表1 会计岗位群变化

企事业单位 旧会计岗位群 新会计岗位群

中、小型企业 出纳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出纳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会计主管岗位

大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出纳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审计岗位

会计主管岗位 出纳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包括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综合及编制报表等具体核算岗位)

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会计核算岗位 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预算及其他业务管理岗位

会计主管岗位

机关、事业单位 出纳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出纳、预算、审计等管理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岗位群的变化标志着市场对整个会计行业职业要求的提高,对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要求的提高。高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虽与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等在专业水平上有一定差距,但胜在更新专业知识的速度较快,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涉税会计、金融常识、基本的会计系统维护等。因此,在鼓励发展高端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国更需要补充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知识更新快、计算机操作能力强,有一定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职层次的会计人员。

二、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和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变化分析,各类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学中采取“双真”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生手转变为熟手,由技能型转变为分析管理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出校门就能上岗的需要。

1.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1)课程内容在保持高职教育特色的基础上,还应该结合地区特点和校情,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适应岗位(群)就业为目标,加强岗位针对性,技能性,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体现实用性、适应性、前瞻性、创新性。会计理论知识部分,达到基础介绍就可以了,弱化庞杂的理论体系,强化与该行业会计岗位职责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成效。

(2)按行业岗位需求和重要性设置课程。通过对中小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问卷调研和访谈,我们得知:企业成本核算和税收是企业会计工作核心环节,也是会计工作最重要的会计岗位。如在开设的《商业企业会计》、《制造业企业会计》等专业课程中融入成本核算、 税费计算、纳税申报、金融知识等相关知识,不再单独设置《成本会计》、《税收实务》等课程,使得一门课程中就能全部涵盖不同行业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此外,这类课程的设置有较强的系统性、连贯性,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3)针对会计工作任务需要,以会计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具体的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可以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融合而成。同时,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直接纳入基础课程模块,将《会计电算化》课程直接纳入专业课程模块,并建立“岗证一体化,工学结合”为目标的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4)按照就业市场需求以及会计行业的发展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2.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把实践教学的“实践”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形式上,我们可以在章节练习、模拟实习、校外联企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等环节入手,尝试建立一个具有多样化特点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其灵活性以及变化性,从而强化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以及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能力。鉴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大批量的到某一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可以请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财务专家为实践教学教师,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共同开发教材或新课程等。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该特别突出高职教育“应用性”特点,结合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予以合理增加或减少,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在必需的基础上,保证够用,要内容适当,环节紧凑,还要讲究实效。

3.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模式

改革过去以考试成绩(纸笔测验方式)、学校表现对学生(任课老师评价)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以“企业、学校、教师、学生”为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将学校评价体系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结合起来,共同制订评价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制定考核标准。比如工作样本评价,即从实际职业中抽取出上些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工作样本),根据被评者完成任务的情况,推断学生是否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能力。同时可以实施以证代考制度,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使学生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等,获得从业资格证,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楠.试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14(12).

[2]牛全峰,牟应华等.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8).

篇5

国家职业标准企业需求会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课程结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必须基于对行业特点的分析,以满足地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宗旨,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结合国家相关的职业能力内涵为依据改革课程体系。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重构方向

(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课程设置门类不够完整

学校现行会计课程较多集中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缺乏语文、科学、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相关课程,过窄的专业教育和过重的功利导向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以外的基本素质比较弱。

(2)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企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对国家与会计相关的职业资格不关心,对企业需求和会计工作对象缺乏真实的了解,理论脱离实际,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敢也不愿意从事会计相关的工作,或虽然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但是与企业需求差距大,急需学习补充相关专业知识。

(3)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已经建立起了中专、高职、大学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我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具备记账、报账、算账等基本技能,但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大多学生毕业后从事非会计工作。学生就业需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写作技能等职业技能不强,生活技能欠缺,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4)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应用技能训练不足

由于缺乏成熟的实训基地,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会计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课程实训细则;结合地区实际的校本化教材不够成熟;实践课程的内容不够科学完整;考核方式落后。

因此,中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应该结合国家职业标准,面向会计岗位群和学生实际学情,实现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齐头并重发展。

(二)国家职业标准及其选择

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标准有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等。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和就业定位,在进行教学开发时,主要锁定收银员和会计从业资格两个国家职业标准。

(三)企业需求的会计职业能力调查及分析

经过本校多年就业数据跟踪,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通过走访调研贺州市本地大量中小企业,发现这些企业提供的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会计核算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助理、库管、开单员、车间核算员等,要求学生具备基础的会计知识、文字写作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二是财务分析核算岗位,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人员、税务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财务分析核算、独立钻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岗位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会计职业道德、财务核算分析、独立钻研精神、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

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是基于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而形成的结构序列;其结构的合理与否就会决定着专业能力结构的合理性与实现程度。在对会计专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选择和对企业需求的岗位工作能力进行分析之后,结合中职学生学情学力,构建了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素养为导向搭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三大平台;以学生学力学情为标准,在二年级时分为商务文员和会计考证两个方向,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素质教育课”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模块化改革。

三、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当前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发展需求,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偏难和陈旧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化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专业培养的是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并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既能用手工方法处理日常会计业务,又能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能胜任中小企业、行政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商务文员工作。

(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

通过分析会计不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企业需求的会计职业能力,得到设置会计专业课程的依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构建包括综合素质类课程与职业能力类课程的“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个平台,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四、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我校在2014级学生开始实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设置的“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个平台,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和后续教育的需求。通过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训相融合,保证实践技能的系统化;通过综合会计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就业质量也得到提升。

通过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2014级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到50%,远高于改革前学生水平。在学生技能比赛方面,获得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会计无纸化比赛二等奖,会计技能三等奖;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ERP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比赛三等奖;2016年贺州市青年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会计无纸化项目包揽前五名等好成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重大突破。

综上,中职学校应该积极推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加快专业改革中的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效衔接工作,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复合型职业技术能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俊娟.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应用型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商业会计,2012(11).

[2]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需求为原则的中职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培训,2014(05).

[3]郭雪樱,董汝萍.给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外企业,2015(29).

篇6

关键词:专业胜任能力 需求 供给

一、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内涵及框架构建

(一)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专业胜任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e)是指从事某项职业所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及能力。就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内涵而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能够在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中按特定标准承担工作角色所应具备的能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以一种能干的、有效率的和恰当的态度履行高标准工作的才能。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履行特定职业角色而必须具备的知识、技巧、才能和行为的总和。南非公共会计师和审计师委员会(PAAB)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以本国和国际上的标准完成会计师和审计师所期望完成的任务和角色的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素质。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按照既定的标准履行工作职责所应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观。

(二)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

为推进全球会计职业的发展,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陆续了涉及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框架的准则。按照相关准则,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观构成。其中,职业知识包括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IT知识等;职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交流和交际技能、组织和商业管理技能等;职业价值观包括维护公众利益和提高对社会责任的敏感度、坚持持续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保持可靠性、责任性、及时性以及谦虚和尊重的行为、遵守法律和法规等。

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提出的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为基础,根据对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内涵的认识,本文构建的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如下:

1.职业知识。具体包括: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外语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统计学知识、金融学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电子商务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财务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

2.职业技能。具体包括: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

3.职业价值观。具体包括: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诚信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终身学习价值观等。

二、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需求调查分析

针对实务界对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笔者通过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296份。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性别比例:男性占45.61%,女性占54.39%;被调查者学历(或学位)情况:大专及以下占11.15%,本科占85.14%,硕士占3.72%;被调查者工作单位类型:行政单位占3.72%,事业单位占12.5%,工商企业占69.59%,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占10.14%,其他占4.05%;被调查者工作年限:1-5年者占62.5%,5-10年者占22.97%,10-15年者占10.81%,15年以上者占3.72%。

(二)实务界对职业知识的需求

调查问卷选项分为很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在就调查问卷分析过程中,以均值衡量重要性,以标准差衡量趋同度(下文同)。

问卷结果表明,实务界对职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管理学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金融学知识、法律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外语知识、统计学知识、人文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电子商务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依次递减,说明实务界比较偏重与具体工作相关的知识及实务操作应用知识;实务界对职业知识重要性看法的趋同度,按照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管理学知识、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人文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法律知识、经济学知识、金融学知识、统计学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艺术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外语知识依次递减,说明实务界对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财务软件及EXCEL应用等知识的重要性看法趋同,而对于外语知识、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知识的重要性看法差异较大。

(三)实务界对职业技能的需求

实务界对职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协调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领导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依次递减,但总体差异度不大,说明实务界基本认同上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实务界对职业技能重要性看法的趋同度,按照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领导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依次递减,说明实务界对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技能重要性的看法趋同,而对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等职业技能重要性的看法差异较大。

(四)实务界对职业价值观的需求

由表1可知,实务界对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终身学习价值观、诚信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依次递减,但总体差异度不大,均值较高,说明实务界基本认同上述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实务界对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看法的趋同度,按照诚信价值观、终身学习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依次递减,除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外,对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的看法基本趋同。

三、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针对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现状,笔者通过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283份。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性别比例:男性占46.64%,女性占53.36%;被调查者学历(或学位)情况:大专及以下占10.95%,本科占84.1%,硕士占4.95%;被调查者工作单位类型:行政单位占4.59%,事业单位占17.67%,工商企业占66.78%,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占7.77%,其他占3.18%;被调查者工作年限:1-5年者占61.84%,5-10年者占23.32%,10-15年者占10.25%,15年以上者占4.59%。

(二)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知识现状分析

调查问卷选项分为很好(5分)、较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很差(1分)。在调查问卷分析过程中,以均值衡量优劣、以标准差衡量差异度。

问卷结果表明,实务界认为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知识处于“一般”状态,掌握程度按照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统计学知识、金融学知识、人文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外语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依次递减。实务界对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掌握职业知识程度的看法差异较大,差异度按照人文知识、管理学知识、外语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财务软件应用知识、经济学知识、EXCEL等工具的应用知识、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统计学知识、市场营销学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金融学知识、电子商务知识、艺术知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审计与鉴证知识、税法与税务筹划知识依次递增。

(三)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现状分析

实务界认为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处于“一般”状态,其程度按照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依次递减;实务界对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具备职业技能的看法差异较大,差异度按照交往能力、获取知识及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调查研究及分析推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识别与解决无模式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战略规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依次递增。

(四)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体现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由表2可知,实务界认为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体现的职业价值观处于“一般”到“较好”状态,其程度按照终身学习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依次递减;实务界对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具备职业价值观的看法差异较大,差异度按照终身学习价值观、正直客观价值观、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遵循法律法规价值观、诚信价值观依次递增。

四、结论

上述调查研究显示,就社会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而言,实务界比较偏重与具体工作相关的知识及实务操作应用知识,对财务会计应用等知识的重要性看法趋同,而对于外语知识等基础工具知识、市场营销等相关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看法差异较大;实务界基本认同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中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对应用能力及人际交往等职业技能重要性的看法趋同,而对创新、领导能力、规划管理等职业技能重要性的看法差异较大;实务界基本认同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中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除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价值观外,对职业价值观重要性的看法基本趋同。

就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胜任能力现状而言,会计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知识、具备的职业技能、体现的职业价值观均处于一般状态,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实务界的需求。这说明在会计本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规格的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强调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应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胜任能力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Z

参考文献:

1.莫磊.基于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7.

2.李林.基于职业会计师需求的本科会计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和家庭理财方面的重要性日趋重要,因此财务管理课程被纳入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通识教育体系,甚至纳入了工科学科专业的素质拓展类课程。然而,由于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还未成熟,仍沿用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未形成独特有效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教学设计的初衷,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高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承担高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经验、对部分高校教学实践的了解、每年对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毕业调研,发现该门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普遍不高,教师教学效果也不甚满意,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专业缺乏联系,教材选用不合理。

目前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未有效结合特定专业的职业需求,未将财务管理和学生专业结合起来,仍沿用传统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能解决企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是普遍的目标,而对非财会学生而言,其职业需求不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与专业契合度不够,缺乏学习动力[1]。

在这种教学目标下,选用的教材也仍沿用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材。首先,传统教材的前提是学生具有一定的财会基础,而非财会学生或者理工学生可能根本没有开设过会计基础等课程,对会计要素、会计报表都没有基础的认识,而直接在财务管理中讲述项目投资评价及财务分析等,学生对抽象的财务概念、财务函数等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缺乏系统的课程及教学设计

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基本为素质拓展课程,因此教学设计课时量不超过36个课时,而每周2节,老师讲授教学内容时还要兼顾财务专业知识的弥补,而结合专业部分的素质拓展内容就没有时间展开。因此,大部分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动力,教学互动就很难实现。

传统财会专业的课程是以设计前提是学生已经综合掌握了会计学、统计学及金融学等专业课程,因此教学设计上技术性内容、数学分析等较多,而职业适用性却大大降低。而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非财会专业学生,其会计基础比较薄弱,职业需求也与财会专业不同,比如,针对物流管理学生,进行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意义可能不大,而更应该强调不同融资渠道的成本及杠杆效应对企业的影响,用更多的案例去启发学生懂得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理解“看不见的手”对企业的影响。

(三)考核方法单一而缺乏有效性

目前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很多都是素质拓展课程,因此教学考核方式单一,以期末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基本上为传统的概念、公式及财务分析等指标计算,而学生解决实际职业中的问题的能力却还是很欠缺。

二、高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研究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把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建议融入到教学改革中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和教材选取根据专业进行调整,体现针对性、实用性

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高职非财会专业开设财务管理的课程目的应区别于财会专业,其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财务理念的学习,掌握财务管理的规律,教师不是把自己在某个领域内的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天花板,而是做好引导,让学生拥有自学的能力。因此,课程的侧重点应该是财务管理理念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了解财务管理的框架体系、基本的原?t和方法。减少具体的技术方法与模型的大量讲授。

教材的选取应该考虑专业和学生前导课程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可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编制校本教材,另一方面可以选择难度系数较小的基础性书籍,案例要丰富,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重点讲解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学生能循序渐进的学习,掌握的效果会更好。

(二)教学设计应重点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和综合性

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统一是职业教育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课程内容一方面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保证职业教育宗旨的实现;另一方面应以综合课程为主,把各类知识和技能综合一起,形成能反映专业特性并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教学目标一旦明确,课程与教学设计就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设计上结合专业特点,有所取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自成体系,但教学中由于学时较少,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兼顾课程系统性又侧重学生职业需求;第二,在教学设计中,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2]。案例的选取上最好结合专业特点。如财务分析章节,把案例的主角设计为专业相关企业,财务指标选取要结合专业,如物流管理学生可重点分析存货周转率指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第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上,要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教师要能做到“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出现全部课时都是讲授为主。虽然学生财会知识背景欠缺,但教师应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查询资料,积极参与教学讨论,主动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吸收和理解。

(三)考核方式应多样性并体现实用性

目前由于课程性质和课时较少,很多都是采用期末考核的方法,且期末考核多为闭卷考试。这样学生在考前就大量的死记硬背,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面临实际问题是仍不会解决问题,仍缺乏财务素养,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3]。因此,教师在考核中应重点体现出综合素质。如,第一,在考核中加大平时考核所占比例,平时考核包括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这样会促进学生在平常就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这种开卷题目不是简单的考核课本上的知识,而是给一些实际企业的案例数据,让学生自己去通过查询书籍运用财务管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手段要先进,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积极性

篇8

关键词:高职会计;会计毕业设计;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F233;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社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而会计专业是高职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社会对高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有所变化。

一、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需求的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探讨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本人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取30名2015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及其所在实习单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企事业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学生对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需要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设置和完成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做到既能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又能满足学生需求。

(一)高职会计的定位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实习所在单位大多是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6人以下的占78.5%。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了97.3%,这也说明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这也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今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被调查单位有50%表示在招收会计人员时会招收高职学历会计人才,会计人员100%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定位于中小企业,有20%的会计人员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可适用于任何性质的单位,包括上公司、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等。这说明我国用人单位在会计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仍然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体方向。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名学生认为自己不会从事会计或相关会计工作;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方向100%的同学认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或其他,这与企业对高职会计的定位不谋而合,说明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很清楚和正确的认识。

(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调查分析

在关于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技能实训和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则是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考证、道德修养;在会计毕业设计环节,被调查学生最想强化的内容是会计技能和办公软件、会计电算化实践、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内容;这与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需求是相适应的,这也给会计毕业设计改革提供的依据。

通过调查分析,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都认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是会计技能实训和沟通能力。因此,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必须要能强化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

二、会计毕业设计的现状

会计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设计在会计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点,有着其他任何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多是采用会计综合模拟实践和毕业论文这两种形式,其存在问题:一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践会计手工实训或是会计电算化实训,更多是会计操作技能的训练,缺乏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学生对于综合应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二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性不够强,要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性很强的毕业论文不太现实,毕业论文写作仅就某一论点进行阐述,更侧重于理论探讨,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考查。因此,本文正是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提出要在内容上、形式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毕业设计达到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三、会计毕业设计的创新

高校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重要环节,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取得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高职会计的毕业设计可以考虑建立“会计模拟实训+”模式,即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首先完成统一任务即会计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将会计操作技能在毕业前夕得充分的训练巩固和提高;其次,结合所W课程中的疑惑、会计改革的热点或是对企业进行实习调研等发现的会计问题,比如财务管理方向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税务方向进行纳税计算和纳税申报等操作,进行研究探讨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这种“会计模拟实训+”毕业设计模式可以使学生统一进行会计技能提高的操作的基础上,又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方向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的“会计模拟实训+”毕业设计模式。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会计毕业设计达到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玉华.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J].商业会计,2011(20).

[2]罗万平.关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改革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篇9

关键词:会计教学 教学策略 中等专业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面临着竞争压力增大、就业压力增加的现实情况,为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必须从众多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入手做出改变。

一、实现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社会经济发展使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发生改变,为适应当先社会形势,中等专业学校必须主动改革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主动改变传统会计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从理论教学入手,在学校教学中给学生灌输充分的专业概念、原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还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计划,并不适合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理念。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很容易让会计专业学生变成空有理论不会应用和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的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要求实用性的会计职业的。

(二)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模式是针对会计职业的人才需求而设计的一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在实验室中建立了一个充分模拟实际生活和会计工作环境的工作中心,学生可以在这个工作中学中参与非常逼真的模拟实践操作,亲身体会会计工作,体会出理论与实践直接的差距与联系,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的转变过程。

(三)对会计专业实行多样化教学

多样化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会计专业学差异性学习需求。在当前会计专业教学中比较实用的多样性教学方式有:以教师讲述为基础的“传授式”“讲解式”教学方式;有以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发现式”、“体验式”、“讨论式”、“目标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还有以会计专业教材演示为主的“演示教学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的“情境式’、“案例解析式”、“现场模拟式”、“社会实践式”等教学方式;还有现在最受欢迎的“师生互动教学式”等。

二、推动会计专业的现代化教学

在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推行现代化教学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受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学校教学环境改善的影响。其次,则是现代会计职业需求的必然要求。

首先,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各地的会计专业教学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基本上能满足会计专业的现代化教学需求。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阵地,在会计专业的现代化教学方面也应该保持领先水平。如今几乎所有的中等专业学校都已经完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更换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设备改进过程,已经基本进入二者交替使用的过渡阶段。教师不用再担心写板书或者擦黑板等工作耽误了正常的授课时间。有了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会计专业知识也变得更加立体、形象,通俗易懂,会计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其次,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当前社会上会计职业基本上都需要用到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传统教学方式教授出来的学生明显与现代社会现状脱节。所以为了让学校培养的学生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也必须在中等专业学校中积极推行现代化教学。

三、多角度实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

多年来中等专业学校对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非常认真,学校方面掌握着很多切实有效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也有着大量的急需验证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当前会计专业教学中既需要传承教学效果好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有需要积极尝试创新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从中找到合适的有促进作用的教学方法。

根据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需求,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尝试的教学方法包括:

(一)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当前最普遍也最具实际效果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需要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奠定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随后教师还要安排时间紧凑、内容恰当的实操练习。实操练习的内容要与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相互呼应,互相验证。在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可用来安排实操练习的内容包括:对财务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对财会职位日常业务的模拟操作,还有相关财务单据如凭证、账簿、报表等的模拟应用;会计职业需要参与的银行业务等。

(二)实践岗位轮换的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能竞争的职位除了会计之外还有出纳等其他职务,而且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会计的工作任务也不太一样。这些差别在常规的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是无法学到的。此时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莫过于实践教学中的岗位轮换教学方法。会计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轮流尝试会计专业适合上岗的岗位,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对不同岗位角色有全新的认识,也能学到更多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实践技巧和工作方法。

(三)加强对会计专业审核教学

会计专业教学中常用到的审核教学方法,能够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早些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提升会计从业水平,进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位的适应程度。此外这种审核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谨慎、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开展积极有效的会计专业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的专业的主要教学方式。会计专业无疑也属于这一类型,所以积极开展有效的会计专业示范教学是当前会计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

在中等专业学校中最有效的示范教学方法便是案例教学法。首先,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会计职位实习、实践的活动将学生带入到比较典型的财务事件中。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真实发生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找出解决问题时最合适的办法。然后借此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依靠同类事件解决相似的问题。

其次,将以往的比较成功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教学素材、增长学会计工作常识等也是案例示范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要有主动探索的精神,能够主动参与到会计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会计职业需要掌握的经济业务发生、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的业务能力。相同的内容还有: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工作流程等。

五、注重学生意识领域教学培养

会计专业学生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更是热血冲动的年轻人,所以在对这些年轻人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教学时,也不能忽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意识领域的教育工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代教育领域里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而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这句话也很适用。中等专业学校应该将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通过展示会计行业的职业前景,为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就业信心等方式来激发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企业的具体会计工作,教师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三)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现代教学的创新理念中,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以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教学工作之对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大有帮助。引导学生参与意识的方式包括积极安排学生阅读会计专业相关的报刊杂志;将会计专业的自主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但这两方面最初都是受到意识领域的观念、思想和支撑精神的影响。所以,对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属于意识领域教育的一种方式。

总之,无论对会计专业学生开展哪种教学,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出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实际操作技能熟练,综合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浪.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9).

[2]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OL].2013-10-14

篇10

关键词:实用性;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高等院校

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在大部分高等院校中都已经开设,虽然各高校由于办学特色的定位不同,但就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许多教育理念和关注重点一般都具有通用性。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都应当把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用性型人才最大的特征应当是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下面本文将就如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进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设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开设此课程的高等院校应当仅仅围绕这个目标,切实深入实践,通过创造各种条件,努力实现培养能够极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的初衷。然而,在现实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形式主义严重、硬件条件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基地匮乏等问题在不少高校中仍然存在,而且,有的还十分严重。

(一)师资队伍素质的建设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会计专业,特别是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讲,都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合格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许多教师多是从事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多年的老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与社会进步保持一致的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方面知识,特别是与电算化相关的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着较大的水平限制。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匮乏,使得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自如的引用实践案例对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形象、透彻的阐述,纸上谈兵式的传统知识传授,无法增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实用性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对实际会计业务的动手能力。现阶段,开设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会计基础、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分析等,这些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理论知识的重要基础,具有专业性较强、通用性较高的特点,但却在实践方面缺乏联系的紧密性。学生在学习每门课时,往往只从本门课程的知识出发,很少会发散思维,做到前后相互联系、理论联系实践。教师教学也常常采用立足教什么就灌输什么的理念,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被人为的分割,会计教学变得抽象化。这种系统化较差、实用性较低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无法做到对会计知识的全面掌握、融会贯通,更加无法把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致使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这些都会给其快速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硬件条件不足,实习基地缺乏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须有足够的专业设施辅助,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得到切实的落实。实践教学专业设施不足主要是因为高校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金蝶、用友、ERP等财务会计办公软件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贴近实际业务处理的必备专业设施,经费投入不足使得软件及机房无法到位,那么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是徒有其表,许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即使有个别单位愿意接受,接受的学生人数也只是一两个,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重视教师教学及实践能力的均衡提升

名师出高徒,要实现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目标,首先应当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会计专业教学往往教师教学能力较强,而实际运用能力却十分有限,改变师资力量的现状,就应当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两种能力的均衡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企业引进专业素质人才。高校可以采用高薪、提供住房等优惠政策,直接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担任教师,从而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

2)建立代帐公司,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能力提高的场所。代帐公司的建立是为了对学校现有的教学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有限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实务培训,以提高他们实践能力,从而支撑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根据财政部相关规定要求,代帐公司有三名以上具有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和一门会计师以上专业人才进行负责,有固定场所、健全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就可以成立代帐公司。建立代帐公司对于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来讲具有极大的可行性。通过代帐公司不仅可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二)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模拟实验室进行,具体可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三)有效统筹校内建设校外交流,切实落实实践基地工作

实习基地是为了验证并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会计实践的实际动手能力,以便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高校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提供主要可以通过校内创建、校外联络的做法。校内创建一般初始投资较大,但着重可以持久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服务;校外实习基地的需找,往往需要学校领导积极联络,虽然费用不高,但涉及到事件、人数、方式等问题,学校对其控制力较低。高校应当综合两种方式,一般提高实践基地取得的可能性,切实落实实践基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廷辉.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论纲[J].会计之友,2012(02).

[2] 谷新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