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选择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的选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13;3.江西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伴随着对云计算的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能够让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选择研究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云计算;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083-02
对于企业而言,商业模式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或者某种营销创新思路,而是一种经营创新思想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一套经营机制,是企业如何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有机联系而最后落实到如何运作的价值创造模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本质上是企业高层次的创新行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有很多的不同,商业模式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再设计的过程,是企业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从内到外的一种高层次的资源、制度、模式等的整合创新,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
一、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理论回顾与展望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的不二选择,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还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展开研究,主要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途径、实施、阻力等方面。
1.动力。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基于一定的动力驱动而开展的一项创新活动。众多学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是企业选择商业模式创新时机和途径的前提,本文认为主要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其中外部动力包括新技术推动、企业竞争驱动、客户需求拉动等,内在动力主要包括企业高管和组织系统的双重支持。Timmers (1998)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Faber (2003)研究发现,在更广泛的IT 和ICT 领域,产业模块化和产业融合等技术变化发到国家相关企业创新,而且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严艳红(2008)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且企业家的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黄谦明(2009)对于一个新创商业模式,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家创意价值、精神、人格魅力、能力的不可让渡性,决定了商业模式创新必定通过企业家自身来完成。Mirabent( 2012)认为,随着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和现有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现有商业模式的价值趋于减小,从而要求运用新技术或利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去实施创造价值的新策略,其结果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2.途径。商业模式创新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创新者视角不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各不相同。根据文献研究,本文发现,早期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创新程度和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创新而展开的。随着学者们对商业模式创新认知的不断深入,Cantrell (2000)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四种类型:挖掘型、调整型、扩展型、全新型。Mahadevan (2004)根据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和可持续性,把企业分为当前领导者、趋势创造者、新进入者、模仿者和跟随者。Johnson(2008)认为商业模式由顾客价值命题(CVP)、盈利模型、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四个要素组成。Zott(2009)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活动所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并使企业和它的商业伙伴能够创造价值,企业从中分享一部分价值。Pigneur ( 2010)把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划分为动员、理解、设计、执行和管理五个阶段。Hansen ( 2011)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商业模式的调整、商业模式的采用、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商业模式的再设计四个阶段。
3.实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环节,卓有成效的实施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研究,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展开研究。Tekie (2004)则把创新实施研究的重点放在商业模式创新规划上,构建基于客户测试、技术测试、企业基础设施测试和财务测试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循环框架。Chesbrough (2006)则从商业模式升级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企业优化其商业模式的方法和步骤。Osterwalder (2007)把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分为环境分析、商业模式设计、组织规划和商业模式执行四个阶段。Sosna等(2010)认为,商业模式发展是一个最初的试验过程,这个过程是以不间断的试错学习作为基础的,认同组织和个人学习在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4.阻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有来自组织内外的多种动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会遇到组织内外部的诸多阻力的羁绊。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常常与更多传统的企业资产配置相矛盾,企业经理们更倾向于阻止商业模式创新试验,因为这些试验威胁到了他们在企业内贯彻的价值观。Sosna(2010)指出,当新的商业模式刚被概念化时,经理层面对的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快速变化的市场,这对经理们的商业模式创新决策带来阻力。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是在现有市场细分中发现顾客新的需求,或者发掘出全新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运作方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对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研究者也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本文基于价值创造这一根本目的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划分,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基于产品服务、基于资源能力、基于盈利模式、基于价值链和基于价值网络共五类。总的来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必须的,只是基于不同的考量,可以选择的角度和方法可能不太一样,所以才有不同的实施路径。但不论如何,商业模式实施路径还是要针对企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路径选择
要想实现从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向真正地云计算企业创新的商业模式转型,摆在云计算企业面前有三条路径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完善企业原有商业模式,最后实现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改良性商业模式,在原有商业模式上作一定程度的革新,对原有商业模式有所保留但也有所破坏;通过完全的破坏性创新方式,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最后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路径是依据企业创新的程度有所差别。也就是说这三条路径都可供选择,主要还是看企业创新的风险和企业变革的压力的大小而定。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下:
1.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是对企业原有商业模式进行不断完善,类似于我们之前提及到的维持性创新,渐进性完善企业现有产品,向市场提供更具需求性的产品,逐步抢占更多消费人群以及销量。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其本质就是一种维持性、渐进性的商业模式创新。维持性创新本身也是一种渐进性创新。大量的小创新不断地改善着企业的技术状态,并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质变的大创新。渐进性创新注重对原有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由量变到质变,进而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2.云计算企业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是介于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和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而又与之有所区别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形式。改良性商业模式强调的是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上有所完善,同时又在某些方面又有一定的破坏性和颠覆性的创新,从而形成一种集完善与颠覆相互结合的创新。在创新的程度上来说,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对原有商业模式有所变革,同时变革的力度也还是有限。所以对原有商业模式有所改良,但又缺乏革命性。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我们一般可理解为构成要素的创新。就是通过改变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一般而言,我们认为企业产品服务(或价值主张)、目标客户、供应链(或伙伴关系)以及成本与收益模式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构成要素。对于云计算企业而言,也是在探讨如何对原有商业模式要素进行有效组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很多云计算企业,要想实现价值创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盈利模式方面,而且还要考虑资本运作、考虑组织能力、考虑资源整合能力等,通过对云计算企业主要涉及的六大主要构成要素,来实现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改良性的商业模式创新。
3.云计算企业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颠覆性创新是对原有的商业模式实现破坏性毁灭的同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破坏性创新是使企业显著改变传统竞争规则,并改变现有市场需求的创新。颠覆性创新源自于熊彼得的破坏性创新,也就是对企业进行完全颠覆性或者破坏性创新。可以说,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本身是一种破坏性商业模式,是对原有商业模式的完全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即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改变提品或服务的路径、改变收入模式等方式实现。如何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和运用,以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败的关键。
综上,本文认为云计算企业应该选择的实施路径必然是基于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必须是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完全颠覆,并重新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云计算企业商业模式根据其服务的特性,运用云计算平台,提供云服务,满足企业需要,确保企业价值创造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卢加元.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创新的取向与路径:基于云计算的分析[J].江海学刊,2012,(6).
[2] 韩耀军,孔楠.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2,(2).
[3] 肖洪钧,李苗苗.企业的云端商业模式选择[J].企业管理,2012,(9).
[4] 吴艳.浅析“云计算”对新型商业模式形成的推动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2).
[5] 张根明,易睿.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1).
[6] 徐天舒.基于商业平台的云计算产业构架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篇2
第一节 研究背景 0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电子商务的现状 1
一.国外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1
二.国内的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的意义 2
第二章 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
第一节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特点 3
第二节 应用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4
第三章 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6
第一节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 6
第二节 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6
第四章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模式选择 8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模式分类 8
第二节 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11
第三节 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 12
第五章 案例分析—宏图三胞的电子商务模式案例 15
一、公司背景 15
二、宏图三胞电子商务模式 15
三、实施效果 18
第六章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电子商务,EC(Electronic Commerce)。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或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ustomer)两种。另外还有消费者对消费者(Customer-to-Customer)这种大幅度增长的模式。随着国内Internet使用人数的增加,利用Internet进行网络购物并以银行卡付款的消费方式已渐流行,市场份额也在迅速增长,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而商务活动是从泛商品(实物与非实物,商品与非商品化的生产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动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费除去典型的生产过程后的所有活动。狭义上指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
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伴随着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正以自身高效、全球化、虚拟化,以及交互性和主动性的优势,逐步成为新兴的经营模式和理念。电子商务能给中小企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有利于中小企业发挥产品优势、随时掌握市场和顾客需求、降低贸易管理成本、改善顾客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电子商务还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形象,利用虚拟组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许多中小企业都纷纷尝试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目标不够明确,没有选择好适应本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造成很大盲目性,由于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甚至有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只是建一个网页,引起大家的注意,提高知名度,宣传企业的形象。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小企业要想在网络信息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这是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这不仅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电子商务的现状
一.国外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1996年不足0.4亿,到2009年已经超过10亿以上,并且仍在不断增长。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市场与无限的商业机遇,孕含着现实的和潜在的丰厚商业利润 1994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为12亿美元,1997年达到26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多,1998年销售额达500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近20倍,联合国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3770亿美元,2010年交易额可达1万亿美元,未来10年1/3的全球国际贸易将以网络贸易的形式来完成。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电子商务高度重视并着力推动,在拥有世界3/4以上的互联网资源的美国,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与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政府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甚至可以与200年前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相比;自1999年开始,美国每年2000亿美元的政府采购计划逐步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2009年底的假日销售旺季,美国网上零售额将达到1552亿美元,较2008年的1410亿美元有较大增长,网上销售前景良好。
二.国内的电子商务研究现状
电子商务概念在1993年引入中国。1996年中国出现了第一笔网上交易。1998年以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为目标的企业间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开始启动。自1999年以来,电子商务在中国开始了由概念向实践的转变。从最初的B2C模式扩展到1999年的C2C网上拍卖以及1999年末兴起的B2B模式,电子商务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对电子商务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但2002年增值服务的兴起和运营环境的成熟又积极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增长率为41.8%,营业额达到24000亿人民币。
从基础条件来看,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正在日趋好转,但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截止到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84亿,巨大的网民数量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物流方面,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已建立的各类配送中心1000多家,许多外国物流企业和运递业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支付方面,2009年中国网上购物网上支付总金额达到5766亿元。但同时应该看到,在中国众多的网民中,半年内有过购物经历的只有18%。而在具有网上购物经历的网民中,选择在线支付方式的仅为37.9%,相当数量的人选择邮局或银行汇款。这表明在线支付的功能还不完善,网民心理上对在线支付依存在一定怀疑。物流方面也存在物流厂商规模小导致电子商务运送成本高的问题。
B2B方面,目前国内的竞争主要在阿里巴巴、慧聪和买麦网之间展开。阿里巴巴凭借先发优势,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其他两个竞争对手尚无法与其抗衡。但阿里巴巴直销模式的弊端逐渐开始呈现,慧聪“直销与相结合”和买麦网的“大区独代、分区直销”模式相比之下更能满足为客户服务的要求。随着竞争的继续,运营策略的不同有可能对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产生重要影响。
C2C方面,国内主要厂商是淘宝、ebay易趣和一拍。依靠免费政策的成功实施,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后来居上,不到两年时间就在用户数和商品数方面超过了ebay易趣。在淘宝咄咄逼人的压力下,ebay易趣也使出浑身解数应对挑战,但其收费政策仍保持不变。一拍是搜索巨人雅虎和门户网站新浪合资成立的网站,凭借前者的品牌和后者的流量,一拍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目前尚无法对淘宝和ebay易趣的市场地位构成 强有力的威胁和挑战。
三.研究的意义
好的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两种优势:一种优势来源于电子商务模式对业务中原有重要流程或特性进行改进,以此提高运作效率,并降低成本。如在对顾客的管理中引入互联网服务的策略;另一种竞争优势则是来源于电子商务模式对企业业务进行了创新性的突破,创造了新的价值,如开拓新市场、改革行业的标准或规则。前一种优势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下可能会转化为另一种优势。如Dell将互联网和强大的第三方物流相结合,建立了全新的网上直销渠道,形成了上述第二种优势,成为计算机制造行业的领头羊。它的成功改变了整个PC行业,以至于创造了行业事实上的标准,Dell的创新性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设置了任何想进入该市场的入门门槛。一个合适的电子商务模式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对电子商务模式的探讨显的尤为重要。
第二章 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特点
按目前最新标准规定:中小工业企业须符合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 万元以下;零售业中小企业须符合职工人数500 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 万元以下;批发业中小企业须符合职工人数2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
中小企业一般主要经营消费品,规模较小,产品品种多样,符合网络营销的特点;同时,中小企业由于在人员管理上要比大企业简单的多,便于调整、管理,便于较快贯彻新的营销观念而不受原有的企业文化束缚,可以较快地以更新的经营观念适应时代的潮流;再加上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现实基础以及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许多中小企业都跃跃欲试或者已经开始尝试。
中小企业电予商务存在问题,虽然有人说:“B2B的光芒即将消失,由于B2B网站所带来的交易寥寥,资本市场不久也会远离它们”。确实,多数企业还没有赢利,甚至有些已经关闭。而在有些条件成熟的领域,网络营销已经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和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现状、整个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研究,指出问题,然后才能进行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交易虚拟化。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贸易,参与贸易的各方从沐浴磋商、签订合同到资金支付等都无需当面进行,整个交易完全虚拟化。
(二)交易成本低。电子商务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三)交易效率高。由于互联网将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电子商务克服传统贸易方式费用高、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缺点,极大的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变得异常快捷与方便。
(四)交易透明化。买卖双方从交易的洽谈、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网上进行。
总之,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数字化、电子化,让传统的商务流程转化为电子流、信息流,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大提高了商业运作的效率,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第二节 应用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不仅适合于大企业使用,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也非常有利。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实力较弱,中小企业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通常情况下,电子商务的用途具有四种类型:信息访问、个人通信、购物服务、虚拟企业。
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好处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电子商务能给它们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它能够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Internet的到来可以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由于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在信息方面就能够与大企业竞争。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球市场
中小企业传统市场的竞争力可以得到加强;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二)市场供应链
对供应商提供设计和工程服务的要求将增加;厂商将外包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客户将需要更多的电子通信以用于下订单、记账等业务,当大的客户有这种要求时,这将对供应链产生大的影响;客户将要求他们的供应商提供更多的存货管理服务,如数据仓库和订单管理;制造商将继续减少供应商的总数量;供应链中各公司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三)内部操作和过程控制
随着更多地使用联网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公司内的通信和协作将改进;将更多地使用自动化制造技术,为集成外部数据和内部操作提供更大的机会,如EDI和MRP系统的集成;企业雇员的数量将减少,但每个雇员的工作量将增加;企业的操作和管理成本将减少。
(四)客户服务
制造商将试图缩短它们的新产品和服务面世的时间;制造商将试图将价格降到最低;产品质量将受到更大的重视;供应商将会发现有必要更好更快地提供有关订单状态的信息(如产品的生产日期等);商家将会更加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信息和电信服务之间的竞争将加剧;提供给制造商的信息和电信服务的种类将增加;新的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将出现;人力资源和工作结构;计算机在企业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小公司在训练员工使用计算机方面,将比大公司更困难些。
(五)信息作为商业资产
信息本身将成为重要的可销售商品(如数据库);公司内部数据在决策时将起重要作用;通过联网,制造厂商将具有更多更好的机会来更广泛地访问有用的商业和技术信息。
(六)商业前景
中小企业使用网络可以及时地获取最新的商业发展趋势的信息,以指导自己的生产和销售。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实力较弱,因此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即使是小企业也需要对电子商务进行系统级的查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第三章 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年度报告》报告显示: 中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适应性强,2005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766亿元,同比增长56.7%,已经占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的38%左右。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应用的现状 :l.竞争意识不强,思想认识模糊。绝大多数企业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即使已经进行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也并未真正认识电子商务;2.上网企业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全国560万家企业(合乡镇企业)中、上网企业所占比例不足1.5%,并且集中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中小企业上网少,浏览客户就少,网络给企业创造的效益就减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企业本身信息化建没力不从心。大多数中小企业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没有自己的相关专业人才,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力自行开发电子商务系统,单纯依靠专业网络公司, 所以企业当前的信息化程度还处在一个高期望,低水平的状态,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电子商务能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4.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参加交易的双方, 而且涉及不同地区及不同国家的工商管理、海关、保险、税收、银行等部门。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以及强有力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构。虽然, 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法规, 但总体来看, 还是很不健全的, 尤其是在跨国家, 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以上这些不利因素, 不容忽视。克服不利因素, 发展优势, 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上规模、求发展的唯一途径。
第二节 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在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2009年6月到2009年10月举办的“杭州市百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体检”(以下简称“体检”)活动中,通过对多家民营中小企业的诊断,专家们发现,杭州市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化过程中缺少明确的战略规划,造成信息孤岛,重复建设,业务支持不足,与业务战略背道而驰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一)信息孤岛
所谓信息孤岛是指,在一个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完全孤立,各种信息(如财务信息、各种计划信息等)无法或者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这样就会形成信息孤岛。是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数据的表现。在“体检”活动中,专家发现企业各个应用系统已经建立不同的数据库,但各个数据库自成体系,数据互相之间没有联系,编码和信息标准也不一定统一,使得各个应用之间彼此独立,信息不能共享,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二)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重复建设导致企业投资的大量浪费,有些企业用户甚至极端地把信息化建设比喻成为一个“投资黑洞”。
(三)缺乏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建设中由于缺乏战略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业务部门的需求,没有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专门的梳理和优化,将软件产品中“最佳流程”生拉硬套应用在企业中,结果导致应用系统对业务支持的灵活性差,业务部门人员感觉使用非常不方便,最终导致业务部门拒绝使用应用系统,使应用系统被束之高阁。
(四)缺乏统一规划
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业务战略的发展,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有效落实企业的发展战略,甚至成为企业战略落实的障碍。
第四章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模式选择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模式分类
一.模式分类
(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Business,即B2B)。B2B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多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定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其代表是马云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模式。
从参与交易的主体来看,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2B)模式代表着电子商务的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规模远大于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易,两者相差一个数量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的主体是中间产品,而企业与顾客之间交易的主体是最终产品,前者的交易额显然要比后者大得多。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集团宣称,2004年全球B2B市场有望达到7.29万亿美元,比1999年(约1450亿美元)增长50倍以上。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远较企业与顾客之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更为成熟。高胜的分析表明,1998年美国B2B互联网市场相当于390亿美元,预计到2004年增长到约1.5兆美元。到2004年B2B互联网商务将占有整个B2B销售总额(包括网上和网下)的10.9%,与之相比,1999年仅占有1.1%。
(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Customer,即B2C)。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因特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地发展起来。其代表是亚马逊电子商务模式。有数据显示,2009年电子商务行业新增B2C网站4000家,而2010年B2C企业的新增数量将达到1万家左右。而从近日京东商城融资1.5亿美元,搜索引擎百度宣布和日本最大网络零售商乐天合建B2C合资公司等消息无不透露出2010年将是电子商务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细分目前电子商务B2C领域的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4种:1.传统企业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站。比如海尔、联想、凡客诚品等,他们既是生产厂商,又通过互联网进行直销,可算是生产销售一体化。2.专门B2C电子商务公司。比如红孩子,京东商城,当当网等,他们都是典型的商贸流通企业,只负责卖,不负责产品的生产、品牌的建设,通过做买卖赚取批零差。3.以流量取胜的平台性网站。比如淘宝商城,通过积累庞大的网购客户群,吸引大批品牌商家进驻,并通过收取服务费等模式进行盈利。4.网上购物商城模式。比如百度和乐天合作即将于下半年推出的网上商城,这种模式的出现,对于企业,尤其是对品牌企业来说,相当于又多了一个类似线下专业百货店一样的相对高端的销售渠道,可以跟原有的销售渠道形成互补。
(三)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onsumer to Consumer 即C2C)。C2C商务平台就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而买方可以自行选择商品进行竞价。其代表是eBay电子商务模式。在C2C模式中,电子交易平台供应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网络的范围如此广阔,如果没有一个知名的、受买卖双方信任的供应商 提供平台,将买卖双方聚集在一起,那么双方单靠在网络上漫无目的的搜索是很难发现彼此的,并且也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其次,电子交易平台提供商往往还扮演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负责对买卖双方的诚信进行监督和管理,负责对交易行为进行监控,最大限度地避免欺诈等行为的发生,保障买卖双方的权益。 再次,电子交易平台提供商还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包括帮助卖方建立个人店铺,产品信息,制定定价策略等;帮助买方比较和选择产品以及电子支付等。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技术支持,C2C的模式才能够短时间内迅速为广大普通用户所接受。 最后,随着C2C模式的不断成熟发展,电子交易平台供应商还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保险、借贷等金融类服务,更好地为买卖双方服务。 因此,可以说,在C2C模式中,电子交易平台提供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角色,它直接影响这个商务模式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四) 基于价值链的分类。PaulTimmers提出的分类体系是基于价值链的整合,同时也考虑到了商务模式创新程度的高低和功能整合能力的多寡。按照这种体系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电子商店、电子采购、电子商城、电子拍卖、虚拟社区、协作平台、第三方市场、价值链整合商、价值链服务供应商、信息中介、信用服务和其他服务等11类。优点:按价值创造的过程来分类,为商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般性的思路。
(五)混合分类。MichaelRappa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经纪商、广告商、信息中介商、销售商、制造商、合作附属商务模式、社区服务提供商、内容订阅服务提供商、效用服务提供商等九大类。其中经济商又可以分为买/卖配送、市场交易、商业贸易社区、购买者集合、经销商、虚拟商城、后中介商、拍卖经纪人、反向拍卖经纪商、分类广告、搜索等11种;广告商又可以分为个性化门户网站、专门化门户网站、注意力/刺激性营销、免费模式、廉价商店等5种。中国学者吕本富和张鹏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B2B、网上金融、网上销售、网上拍卖/买、网络软服务、网络硬服务、数字商品提供者、技术创新、内容服务、网络门户、网上社区、旁观者等12种。其中B2B模式根据职能又划分为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类型;网上金融模式根据金融领域又划分为网络证券、网络银行、网上保险、个人理财、风险资本等类型。优点:覆盖面齐全,既包括传统的商务模式也包括网络环境下的特有的商务模式。缺点:缺乏完整一致的分类体系,分类有交叉。
(六)基于原模式的分类。PeterWeill认为,电子商务的模式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属于原模式的一种或者是这些原模式的组合。而他所认为的原模式有以下八种:内容提供者、直接与顾客交易、全面服务提供者、中间商、共享基础设施、价值网整合商、虚拟社区、企业/政府一体化。优点:提出了原模式的概念,为商务模式的创新提高了一般性的思路。缺点:原模式的划分缺乏完整一致的分类体系。
(七)基于新旧模式差异的分类。PaulBambury从新的商务模式与旧商务模式的差异角度出发,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两大类:移植模式和禀赋模式。移植模式是指那些在真实世界当中存在的、并被移植到网络环境中的商务模式。禀赋模式则是在网络环境有的、与生俱来的商务模式。优点:区分新旧经济特有的商务模式,分类体系完整一致,覆盖全面。
(八)基于控制方的分类。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认为存在三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即卖方控制模式、买方控制模式和第三方控制模式。这种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卖方、买方以及第三方中介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相对主导地位,体现了各方对交易的控制程度。优点:按在交易中占相对主导地位的交易方来分类,分类体系完整一致,覆盖全面。
(九)基于Internet商务功用的分类。CrystalDreisbach和StaffWriter按照Internet的商务功用,将电子商务模式划分为三类:基于产品销售的商务模式、基于服务销售的商务模式和基于信息交付的商务模式。优点:按Internet对商家的功能和作用来分类,分类体系完整一致。
(十) 基于B2B和B2C的分类。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基于B2B和B2C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按照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将B2C模式分为电子经纪、电子直销、电子零售、远程教育、网上预定、网上发行、网上金融等7类。将B2B模式分为名录模式、B2B和B2C兼营模式、政府采购和公司采购、供应链模式、中介服务模式、拍卖模式、交换模式等7类。其中中介服务模式又可以细分为信息中介模式、CA中介服务、网络服务模式、银行中介服务等4种。优点:对B2B和B2C模式都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覆盖面较为齐全。缺点:B2B模式缺乏的分类体系缺乏完整一致的分类体系。
二.模式细化与扩展
事实上,将电子商务应用活动归纳为若干种模式,只是便于我们进行理解和应用的一种方式,观察、研究、应用的角度不同,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描述和分类也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根据特定的需要,按照特定的“参照物”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细分与扩展,比较常见的细分与扩展“参照物”有支付和平台等。
按照是否具备网上支付的功能,可以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网上支付型电子商务模式,和非网上支付型电子商务模式。例如,可以有网上支付型的B2B交易模式,和非网上支付型的B2B交易模式。
按照是否平台,可以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平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和非平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例如,B2B交易平台,或者企业自建的B2B交易网站(非平台型)。
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并不一定严格遵循以上电子商务模式的划分方式和标准,而是根据需要,适当简化甚至重叠,以突出对其研究和应用的目的和重点。
第二节 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精明的生意人都知道,企业商业模式选择的失误比企业的低效率更加可怕。同样地,当今时代,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是看你选择什么样的电子商务模式。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必然有其收益来源,即盈利,这样才能够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各个参与者的参与,保持公司长期运作下去。
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时,商务模式的选择是关键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电子商务模式分类框架为商务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以上分析的各种分类方法中,分类比较细致、对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价值链的分类、基于原模式的分类、混合分类、基于B2B和B2C的分类。另外 ,电子商务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模仿照搬会迅速挤干原有商务模式的利润。在以上各种分类方法中,基于价值链的分类和基于原模式的分类为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般性思路。在基于原模式的分类中,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多种原型集成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新的商务模式。但在这种分类方法中, 原模式的识别是一个难点,如果原模式划分不清,会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因此,我们倾向于采用基于价值链的分类方法来进行模式选择和创新。典型商务模式的构建一般需要识别企业价值链中的要素,同时考虑到技术的最新发展。企业的价值链要素主要包括采购物流、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等等。这些要素中哪一个或哪几个对企业利润取得和价值创造的影响最为重要,那么企业在构建电子商务模式时,就应该针对这些环节来进行。例如对一个制造企业来说,原材料的采购是影响企业获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那么该企业可以针对该环节,根据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采取电子采购的方式。
第三节 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
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企业业务转型的过程—不仅传统企业要转型,网络公司也要不断地创新商务模式。调查表明,缺乏特色的商务模式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电子商务模式的设计需要考虑具体的生存环境,尽管有少数商务模式可以由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承载,短期内也很难模仿,但从长期来看,单纯的模仿最终会使商务模式可能失去竞争力。即使没有竞争者模仿,但电子商务模式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失去竞争力,因为市场是变化的,替代品的威胁难以避免。如Google和Amazon的逼人气势曾使eBay业绩下滑,引起投资者对其商务模式质疑。为了增加公司收入,eBay推出了新的销售模式,如允许用户对喜欢商品要价的Want It Now模式、针对高价商品竞拍的BestOffer模式等措施。互联网经济具有先发优势,但后来者对商务模式的创新也可能后来居上。如用户忠诚度比较低的搜索引擎市场,搜狐的搜狗提供了音乐、购物搜索和搜索地图等搜索新领域,使得搜狗推出不久就迅速发展,有追赶Google、baidu之势。因此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不断创新,但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不能凭空产生,不能照搬国外技术和案例,而是要充分考虑我国的法律框架、政策、人文环境、企业市场特征、利益关系、计算机普及程度、信息化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等多种因素。这种创新有时会因为电子商务的全球性而不得不考虑接受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的法律和税收等政策影响。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归根结底还是根据特定环境的要求,电子商务模式的若干要素上有所作为,产生差异化的优势,为顾客带来价值的同时获得利润。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分析企业最擅长的活动,以便在行业价值链中能占据有利于自身和顾客双赢的位置,并在其他电子商务模式的组成要素上有别于竞争对手。从许多成功的电子商务实践可以总结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能把握市场的脉搏,洞悉顾客的潜在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解决方案为顾客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无竞争者或替代产品?与竞争者比较有时何在?)。不能吸引眼球并让顾客付费的商务模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在电子商务时代,缺乏特色和营销根本玩不转。确定了目标顾客及其需求后,能否利用或培养企业的潜在资源,找准企业核心能力能支撑的市场定位也是很重要的。此外,互联网是合作经济,求大求全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因此能否得到渠道、媒体等各种资源的配合也是不可少的。
(一)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统计,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四)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药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 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创新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发展手段,电子商务中的互联网也只是一个途径,因此互联网不可能颠覆传统渠道。然而,创新的目的在于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但是创新不是万能药,也并非任何企业都要打着创新的旗号对自己原有的模式全盘否认。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只有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培养持续竞争优势,获得成功。
总之,对商业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考虑构成商务活动中各方面的元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结合公司战略,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电子商务所具有的高效与优势,使任何想继续生存下去的企业都将从市场地点向市场空间过渡,企业在向电子商务迁移过程中,或通过新渠道提供现有的产品与服务,或捕获企业现有能力与Internet 结合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企业都需将注意力集中于确定客户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Internet结合,把核心业务流程变成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成功的商业模式不是一掷而就的,来源于不断实践与用户的反馈。
第五章 案例分析—宏图三胞的电子商务模式案例
一、公司背景
宏图三胞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中国IT专业连锁企业的领跑者。截止2005年12月,宏图三胞在华东区域设立了7大区域分公司,在苏、沪、皖、浙四个区域拥有遍及20余座城市的80余家连锁店,总营业面积约12万平米,员工人数4200多名。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位居中国电脑商500强之零售商第一强。目前公司已确立了在中国IT销售行业领跑者的地位。自2002年起,公司连续三年被IDG、CCID等数据公司、行业机构评为”中国IT专业连锁第一强”。2005年6月作为唯一入选的专业化连锁卖场,被Twice China列为中国十大消费电子零售商第八位;2005年6月被CPW2005评为中国电脑商500强之零售商第一强;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宏图三胞位列第30位;2006年上半年,在国家商务部公布的全国连锁30强中,宏图三胞位列第19位;2006年荣获中国商业名牌。
二、宏图三胞电子商务模式
(一)管理模式—创新型矩阵管理
宏图三胞深入推进“创新型矩阵管理”, 建成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品牌平台和物流平台这四大管理平台
1.信息平台
通过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改造,宏图三胞基本实现了自己的信息系统的构建。依托先进的信息管理模式,宏图三胞在供应链的整合方面走到了业界的最前沿,通过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与上游厂家建立了B2B及与终端市场形成了B2C模式,构建成国内先进的协同式商务管理模式。
而且,电子商务平台很好地平衡了扩张之中的宏图三胞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的矛盾,一方面保证了苏南、苏北和南京这些分区域的快速敏捷性,优化了物流配送的时间、效率、包括库存周转率,同时使得总部能够透明而实时地控制集团整体的运营状况,支持战略决策。整个系统真正实现了策控全局,在保证分平台物流灵活性的同时,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和信息大集成,继而加强了对连锁店面的控制,为整个宏图三胞集团建立其高效、顺畅的应用平台。
宏图三胞的信息平台的有效的载体就是公司网站。宏图三胞的企业网站定位在:树立企业形象、突出企业理念、弘扬企业文化。
从网站设计可以感受到宏图三胞带给访问者的温馨、健康、诚信的企业形象。网站的视觉设计相当精致、美观,并融入了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能够比较成功地吸引访问者的眼球,并迅速传达给访者积极进取、竭诚服务的健康企业形象。
网站同时兼顾公司的业务开展和信息的,并一定程度上成为公司员工的精神家园。在企业文化栏目中,宏图三胞有内部杂志《宏三家园》。
2.服务平台
宏图三胞始终把专业、标准化服务视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利用电子商务系统大刀阔斧的进行服务升级。奠定了国内IT信息化服务的里程碑,树立了中国IT服务的新标准。
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宏图三胞自行投资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红色快车”,以基于客观、透明、专业的第三方角度来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整体服务方案。具有国内一流的IT备件库及专属的物流管理系统。能对10大项、300子项、近3000小项的IT产品维修实行有效的信息化菜单式管理。
此外,宏图三胞全国联网的10106699客户服务中心,为红色快车的IT备件物流系统提供线上支持,使消费者、厂商、维修队伍之间能通过强劲的电子商务协同管理达到快速响应的目的。
3.品牌平台
宏图三胞试图通过提供专业的IT连锁大卖场的服务,树立自身在IT连锁经营领域的品牌形象。公司认为:连锁带有诚信的基因。连锁大卖场的形式终将取代单体店面和专卖店面。这是出于三个原因:第一,网络的应用带动了PC的大规模应用,并最终走入家庭;第二,消费者的忠诚度在降低,从而给品牌专卖店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第三,连锁具有诚信的基因。因为连锁具备诚信的基因,可以提供标准的服务。
4.物流平台
宏图三胞和全国联网接入的10106699客户服务中心成立了堪称国内第一的IT备件物流系统,形成信息、数据、管理、物流、库存共享的信息化电子商务协同管理,实现了终端市场、上游厂家与宏图三胞ERP信息系统联结和信息数据交换。凭借共享的信息与数据资源,使得宏图三胞与各大品牌的战略计划得以揉合,使得整个采购工作都能够依据销售状态与市场进行工作,降低了风险,进货更有计划与针对性,使得其所销售的产品更能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口味”。实现了从上游厂商的采购到下游的客户销售的无缝衔接,有效地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和质量。
(二)经营模式—WDM
宏图三胞是以连锁经营中的直营连锁为主要模式,具备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识别系统、统一的销售和服务、统一的经营管理。
根据这一基本模式企业创始人将连锁经营、终端直销和标准化服务管理创造性地提炼并融合,诞生了一种更适合中国IT消费市场的“WDM[1] 大规模、标准化、连锁直销模式”。即以总部、物流配送中心、连锁店面的方式形成跨地域的区域化统一经营网络,通过自主开发的WDM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商和客户网络之间形成统一的采购、物流、和销售管理。其基本特征表现在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网络化 的组织形式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
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是WDM模式的核心内容。它所带来的主要优势表现在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仓储、配送的规模优势;整体促销的规模优势;拓展、培训的规模优势;规模成长的经验学习优势等。
宏图三胞有别于其他业界同仁的WDM连锁经营模式。通过将“沃尔玛的规模连锁、戴尔的个性化定制,麦当劳的标准化服务”三者成功的管理理念与优势的营销模式巧妙融合,并结合中国的IT消费现状而形成的WDM连锁经营模式,对于ERP信息系统的建设,到协同电子商务,对物流、供应链等各个环节都起到了推动与催化作用,并为宏图三胞赢取了难以估量的品牌及经济效益,成为当前国内最具澎湃活力的运营模式。
尽管WDM 模式仅仅是融合了三家跨国商业巨人营销理念中的精髓,但它绝对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如何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和协同效应才是关键。而宏图三胞利用电子商务这把利器实现了WDM经营模式的成功运行。
网络化的组织形式是WDM模式的前提条件。宏图三胞把传统的流通体系中相互独立的各种商业职能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中,实现了采购、配送、零售的一体化,从而形成了扁平化的流通格局,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
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获得WDM模式规模效益的基本保证。所有的连锁店面统一进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主要体现为简单化的作业流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和标准化的销售、服务和企业形象。
宏图三胞即是采用WDM大规模标准化连锁直销模式,以IT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为手段,使企业终端用户可持续增加并获取合理利润。
(三)营销模式—网站和店面有机结合
宏图三胞以电脑装备网站(pcarm.com)为门户开展网上销售业务,与其他的行业网站相比,可以更好地发挥连锁企业的区域优势,利用经营辐射地区已有的采购体系、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电子商务业务与连锁经营的相互支持和互动,有效地建立了电子商务的诚信基础。
同时,宏图三胞兼有连锁店面零售方式。以直营方式开设的专业连锁店面既是实现零售的场所,也是其它销售形式和客户服务的主要支持平台。
连锁店面零售是宏图三胞主要的销售形式。通过店面的销售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已逐步树立“卖场印象场所化、采购商品功能化、销售形式体验化、产品质量品牌化、销售服务诚实化、经营管理标准化”的专业卖场形象。通过强化”产品丰富是基础,低价销售是启动,销售法术是前提,企划宣传是手段,卖场数量是关键,管理跟上是保证”的经营六要素,保证所有连锁店面专业化、标准化的销售组织和管理。
宏图三胞在苏、沪、皖、浙地区有近80家连锁终端与100余座服务网点。作为一个架接在上游厂家与终端市场之间的信息及产品平台,宏图三胞将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受众群体。针对2006笔记本年,宏图三胞确定了四大服务策略。首先,宏图三胞将与周边设备供应商、移动运营商共同打造移动生活。其次,宏图三胞新推出了20分钟内的笔记本异地退换货服务,将解决用户移动过程的后顾之忧。再次,宏图三胞提供快速恢复系统的服务,其销售产品为用户提供一键恢复系统的服务功能,并组建了急救队,提供快速急救服务。由此,宏图三胞在笔记本销售上以“时尚、技术和服务”为诉求点,把笔记本与时尚生活融为一体,利用企业网站让消费者把笔记本应用变成体验新技术的载体。
三、实施效果
信息化管理使宏图三胞彻底改变了企业原有的很多流程运作方式,打通了原有两个系统软件的屏蔽部分,使宏图三胞踏上了第二次飞跃之路。
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库存的下降。系统贯穿了宏图三胞整个供需链流程,包括产品的采购、销售、调拨、组装生产、其他出、入库。系统实施后,库存准确率达到99%。系统中的库存信息全面,包括产品的实际库存,待入、待发、好件、坏件等业务状态,并可掌握整个宏图三胞总部及各分公司所有仓库的产品库存。这些全面准确的库存信息使采购经理在采购产品时更加合理,并综合运用整个公司的产品库存,导致整个公司的产品库存比系统实施前下降30%左右。
二是销售效率提高。销售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产品库存,下单依据准确,产品组装生成及时,交货期准确或提前,客户满意度提高。销售部门在系统中及时查询销售信息,迅速了解整个公司的销售收入、成本、毛利、产品排行榜、客户排行榜等销售状况,导致销售针对性强,销售业绩显著提高。
三是解决了往来资金的准确控制。在业务飞速增长时,资金的流动情况关系到企业的核心命脉。在XP系统实施之后,各种类型的资金的往来情况一目了然,为企业的重大决策和成本控制起了非常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在宏图三胞涉及的各个产业资金链上,透明的资金控制也使宏图三胞获得了极佳的信誉。
公司的员工在电子商务系统上实现了更多的工作价值。工作效率的提升、工作流程的规范和工作制度的透明减少了员工之间的沟通成本,并在流通业和服务业这种信息更新非常迅速、信息更新量非常巨大的行业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需要的信息及时、反应敏捷、员工思想统一等必要条件,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不退反进,在第一次迅速成长的基础上实现第二次跨越。并且这种成功不是一次性的成功,而是给公司的发展后劲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电子商务的推广,使宏图三胞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位居中国电脑商500强之零售商第一强;2006年又达到100亿元的销售规模。2007年伊始,宏图三胞开始进军北京市场,计划在北京建立30家门店。宏图三胞秉承”前路我创,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采取横向扩张、直营连锁的发展策略,正在将宏图三胞打造成为中国最强、最大、最专业、最标准的IT及消费类电子零售连锁企业。
第六章 结论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竞争的网络经济时代。作为企业今后竞争中的一个发展平台,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一个发展平台,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所采用的村村方式之一。这使得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以便适当的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则成为企业能否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无论什么样的新兴的经济形式,都是脱胎于传 统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也不例外。在经过了初期的狂躁,电子商务已经开始了理性回归,中小企业面对如此多样的电子商务模式,选择正确的电子商务模式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中小企业要做的首先是理性的分析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在众多的电子商务模式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来发展。然而电子商务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不断的发展创新才是中小企业面对电子商务选择的首要任务,但凡成功企业的例子,都不是照搬照抄旧的理论,而是借鉴并创新, 成功企业必须经常审查其商业模式,敏锐地观察市场并积极响应,更快地创造知识,创新“电子商务理论”与动态变化环境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王理平,张晓峰.电子商务(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M].2003,(11).
[2]陈科鹤.电子商务实务教程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5).
[3]孙宝文,王天梅.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4]曹建.电子商务与网上经营 [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5).
[5]刘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 [J],北京:《网络世界》,2008,(12).
[6]于海华.B2B电子商务的基本经营模式 [J],北京:《电子商务》,2007,(9).
[7]朱云弊.BtoB经济:网络经济的主流模式.[J],北京:《信息与电脑》,2007,(6).
[8]黄敏学.电子商务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9]胡书君,黄绢.淘宝网盈利模式研究 [J].现代商业,2008,(17).
[10]张跃强.C2C市场盈利模式的实证研究与探索[J].铜陵学院学报,2008,(1).
[11]周欢怀.我国C2C市场状况的实证研究 [J].未来与发展2007,(11).
[12]王珩.阿里巴巴的盈利战略 [J].大经贸,2008,(06).
[13]周耿.淘宝网与易趣网成败的案例分析—兼论我国C2C网站发展的问题 [J]现代管理科学,2008,(3).
[14]丁然.易趣淘宝赌命C2C [J]. Advantage,2005,(2).
[15]章宁,王天梅,许海曦,刘晓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2),68-70
[16] Paul Timmers. 六大电子商务发展战略[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 台湾: 蓝鲸出版有限公司, 2001.
[18] Allan Afuah , Christopher L•Tucci. 互联网商务模式与战略[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9] Paul Bambury , A taxonomy of Internet commerce [J] . First Monday ,1998 , (10) .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价值创造;EVA;RAROC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1-0018-05
价值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1]银行价值创造与价值最大化直接相关,二者是银行年度经营目标与总体经营目标、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动因与结果的关系。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一、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选择基准
(一)反映收益创造能力
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首要的基准是能够反映收益创造能力。提高收益创造能力是银行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银行实践和数据上的实证研究均支持这一结论。国外成功银行的实践表明,收益创造能力是引导银行价值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根据Ryan(2002)对国外银行和张新(2004)对国内银行的实证研究,银行反映收益的指标ROC(Return on Capital)与反映价值创造的指标EVA(Economic Value Added)回报率高度相关。[2][3]
(二)考虑风险成本
银行价值创造模式不能仅仅反映收益创造能力,而且要考虑风险成本。银行本质上经营的是风险,而风险会产生损失。银行风险产生的损失可划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预期损失即银行损失的统计平均值,是一种直接的风险成本。只有进行了风险成本调整后的收益才有可能是真正创造的价值。
假定银行有A、B、C、D、E五项信用资产,它们的风险和收益状况如图1所示。信用资产E具有高收益、高风险性;信用资产A具有低收益、低风险性;信用资产B、C、D具有适中的收益和风险。如果仅从收益角度评估,则E最好,其后是D、B、C、A;如果从风险和收益结合的角度评估,则B最好,其后是A、E、C、D。可见,仅从收益角度衡量银行价值并不合理,会导致银行的风险过度承担,从而损毁银行价值。[4]而考虑风险调整的银行价值创造模式更全面、准确地描述了银行的“真实收益”,刻画了风险――收益的均衡效率,更好地衡量了价值创造。
(三)考虑资本成本
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除考虑风险成本外,还要考虑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体现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思想:企业投入的资本,应当带来最低限度、具有竞争力的回报。如果资本提供者获得的投资回报低于某个最低限度,那么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他将选择把资金投入到其他机构或项目。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系统只确认和计量显性的负债成本,未确认和计量隐性的股本成本,这扭曲了银行的价值创造评估基准。考虑资本成本调整能够弥补会计利润指标的不足,为准确衡量银行价值创造奠定基础。只有进行了资本成本调整后的收益才有可能是银行真正创造的价值。
二、商业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
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是指银行采用绝对量指标进行经济评价,进而驱动价值创造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借鉴一般企业的EVA模式,并对其进行调整,可以得到银行的绝对价值创造模式――银行EVA模式。
(一)EVA的基本思想
1982年,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将EVA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并开发了基于EVA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此后,EVA逐渐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EVA=NOPAT-TC×WACC(1)
式(1)中,NOPAT是税后净经营利润,由企业利润表计算产生;TC是企业的全部资本,包括股本和债务资本;WACC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系数,对股本来说是股东所要求的回报率,对债务资本来说是利率。
EVA是由剩余收益(RI)延伸得出的,而剩余收益是由传统会计指标衍生而来的。因此,EVA实际是由反映企业不同方面的会计数据计算得出的,它源于会计数据,又高于会计数据。从图2可以看出EVA计算的递进关系:
图2中,CFO是经营性净现金流量,Accrual是不涉及现金的净损益,EBEI是税后利润,ATInt是企业发生的税后利息费用,AcctAdj是会计调整项目。EVA由CFO、EBEI、NOPAT和RI等指标逐步推出,同时又对它们进行了适当调整,具有其他会计基础指标无法比拟的丰富信息含量,从而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了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5]
(二)调整的EVA与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
与一般企业不同,银行经营的是货币,生存的关键是风险。这决定了银行价值创造模式必须对风险给以足够的重视,对风险产生的损失进行相应调整,以衡量银行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EVA用于评估银行价值创造能力时,必须对风险产生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进行调整,调整为银行EVA。银行EVA的基本计算思路如下:
银行EVA=收入-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成本 (2)
式(2)中,收入即银行取得的利息与非利息收入;资金成本主要指银行存款负债的成本,由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确定;营运成本包括业务及管理费和营业税金及附加。预期损失(EL)即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选择基准中的风险成本调整项,可通过预期违约频率(EDF)、违约损失率(LGD)和风险敞口(AE)三者的乘积来计算,公式为:
EL=EDF×LGD×AE(3)
其中EDF可通过外部评级、内部评级或违约率模型求得;LGD的大小与担保或抵押的方式有关;AE与授信额度(COM)、已使用授信额度(OS)及违约提用比率(UGD)有关,计算公式为:
AE=OS+(COM-OS)×UGD (4)
式(2)中的经济资本成本即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选择基准中的资本成本调整项,可通过经济资本(EC)与经济资本成本系数(WACEC)之积计算。经济资本是根据银行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计量出来的;经济资本成本系数与银行融资成本有关,不考虑税收情况下的计算公式为:
WACEC=we×re+wd×rd (5)
式(5)中we为权益资本占经济资本来源的比例,re为权益资本要求的回报率;wd为较低级别债务资本(债券)占经济资本来源的比例,rd为较低级别债务资本要求的回报率。
结合银行财务报表,并借鉴一般企业的EVA表达形式,可将银行EVA的基本计算思路(式2)表达成如下公式:
银行EVA=NOPAT+PIA-EL-EC×WACEC(6)
式(6)即为银行EVA的计算公式。其中,PIA为资产减值准备。与一般企业的EVA计算公式(式1)相比,银行EVA计算公式主要有三处调整:
一是进行预期损失调整。图2中一般企业计算EVA的会计调整项目(AcctAdj)之一就是将资产减值准备加回NOPAT,但银行应在此基础上减去预期损失。因为会计体系下的资产减值准备只是一个统一的计提标准,不足以反映具体业务的真实风险大小。而预期损失是银行资产组合损失的统计平均值,从长期来看,是一种会真正产生的风险成本。如果银行计算EVA时不对预期损失进行调整,会扭曲价值创造评估基准,鼓励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从而损毁银行的长期价值。
二是用EC替换TC。这源于资本在一般企业和银行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经营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管理。企业资本的主要用途是支持投资、生产与营运,提供现金流,其规模是与企业的生产规模匹配的。而银行生存的关键是风险而非现金流,经营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银行资本的主要作用是抵御风险,而非用于流动资金支出,其规模应与风险产生的非预期损失匹配。因此,银行价值创造模式中资本成本调整的计算基础应为与覆盖非预期损失对应的经济资本。
三是用WACEC替换WACC。这是因为银行经济资本的最终来源与一般企业的资本来源不同。一般企业的资本来源包括股本和全部的债务资本。而银行经济资本的最终来源为股本和较低级别债务资本(债券),较高级别负债(存款)是银行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讲是银行的产品,不作为资本来源考虑,其成本作为经营成本从收入中扣除。[6]
银行EVA不再是会计学的观点,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收益,表现为总量形式,因而是一种绝对价值创造模式。银行EVA大于零是银行绝对价值创造的前提。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银行EVA完整计量了各项收益,同时也完全覆盖了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风险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等所有成本项目。银行EVA反映了银行长期价值创造能力,不仅可以用于总行的价值创造评估,还可以对分行和业务产品线进行价值创造评估,很好地解释了银行价值创造的来源,因而是一种优越的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
三、商业银行相对价值创造模式
银行相对价值创造模式是指银行采用相对的比率指标进行经济评价,进而驱动价值创造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对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进行修正,可以得到银行的相对价值创造模式。
(一)RAROC的基本思想
RAROC是20世纪70年代由信孚银行最早提出的,之后于90年代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RAROC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7)
RAROC分子反映的是银行经风险成本调整的收益创造能力,分母反映的是银行承受的风险水平。RAROC是对传统的银行绩效和管理模式的一种改进。传统的银行绩效和管理模式采用会计评估标准,经营管理关注的焦点是银行的净收入或者会计盈利。而RAROC将预期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使其与营运成本一起,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成本调整后的收益大小,进而衡量经济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
(二)修正的RAROC与银行相对价值创造模式
基本的RAROC尽管对传统的银行绩效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进,但其没有反映银行的经济资本成本,本质上仍然属于会计评估标准,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如果将基本的RAROC用于银行相对价值创造评估,需对其分子进行修正,扣减经济资本成本。修正的RAROC计算公式如下:
(8)
对基本的RAROC分子进行修正主要源于两点原因。一是源于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选择基准。对收益能力进行资本成本调整是价值创造模式的选择基准之一。经济资本从计量和配置角度虽然是虚拟的,但最终来源于股本和较低级别债务资本。因此,经济资本最终提供者要求的回报率即经济资本成本应该反映在RAROC的分子中。二是源于经济资本的特性。银行是为覆盖风险产生的非预期损失而匹配经济资本。只有对预期损失产生的直接风险成本和覆盖非预期损失占用经济资本的成本同时进行调整,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风险调整。
修正的RAROC分子项不仅反映了收入,而且考虑了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风险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等项目,具体可分解为如图4所示:
修正的RAROC反映了银行获取收益与承担风险的效率问题,表现为比率形式,因而是一种相对价值创造模式。修正的RAROC大于零是银行相对价值创造的前提。银行相对价值创造模式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修正的RAROC深入考察了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对银行价值创造的影响,综合考虑了收益、风险、资本之间的关系,从经济角度建立了一个相对的价值创造模式。修正的RAROC可以为银行各个层面的业务决策、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统一的标准依据,可以帮助银行了解自身在某些产品或交易中的竞争优势。在银行总体层面上,RAROC是进行资本分配和设定经营目标的手段。在分支行层面,利用RAROC指标可以比较两个风险特征和经济资本成本不同的业务。银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产品和业务单元是否在增进价值,以便对收益过低的项目进行取舍,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到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前景的项目之中,从而提高资本的整体利用效率并有效防范风险。在单个业务层面上,RAROC是业务决策的依据,可以衡量一笔业务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匹配,决定该笔业务做与不做,同时据以给出业务定价。
四、两种价值创造模式的统一
上文对EVA进行调整得出了银行的绝对价值创造模式,对RAROC进行修正得出了银行的相对价值创造模式。这两种价值创造模式的功能和特点各异,是相互有益的补充,共同构成了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二维系统。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对两种模式结合运用。
绝对价值创造模式从总量角度评估价值创造,鼓励银行走规模扩张之路,忽视了价值创造的效率。当经济资本有限时,如果仅采用绝对价值创造模式,银行可能会做出错误决策,从而违背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例如在表1中,如果银行新增经济资本大于15500万元时,项目A、B、C都具有正的EVA,用绝对价值创造模式评估,都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创造价值总量的顺序为B、C、A。但当银行新增经济资本只有9400万元时,项目C就不再是可取的,此时应该采用相对价值创造评估模式,创造价值效率的顺序为A、B、C。
相对价值创造模式从比率角度评估价值创造,更多地关注银行创造价值所承担的风险,鼓励银行走效率提升之路。但如果仅采用相对价值创造模式2,银行也可能会做出错误决策,从而违背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这是由于银行在使用RAROC衡量业绩时,为了使各单位的业绩具有可比性,通常采用单一基准收益率。例如在表1中,如果银行新增经济资本大于15500万元,采用的RAROC回报率为6%时,相对价值创造评估模式会舍弃C项目,但项目C是能够为银行创造价值的。特别是当银行新增经济资本在12700万元以上,又无其它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绝对价值创造评估模式,取舍顺序为B、C、A。另外,从业务单位层次看,如果仅采用相对价值创造模式,业务经理可能会尽量避免资本投入,避免高风险业务,以此提高RAROC。
绝对价值创造模式与相对价值创造模式在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从公式上看,银行EVA等于修正的RAROC与经济资本之积。只有当修正的RAROC大于零,银行EVA才是正值;同理,只有当银行EVA为正,修正的RAROC才会大于零。并且当一项交易、一种产品或业务的修正RAROC提高时,其银行EVA也会随之增加。可见,两者评估价值创造能力的逻辑符号和变化方向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彭建刚.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2] Ryan, S. G.,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Institutions: Accounting and Disclosure Rules [M]. John Willey & Sons, New York, 2002.
[3] 张新.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4]李志辉. 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5] Machuga S. M., Preiffer R. J., Verma K., Economic value added, future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financial analysts’ earnings per share forecasts [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2, (18).
[6]Schroeck G., Risk Management and Value Creation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 John Wiley and & Sons, New York, 2002.
Commercial Bank Value Creation Model Chosing
ZHOU Xing-jian
(School of Financ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9, China)
Abstract: Value cre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final aim at value maximiz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Besides reflecting the ability of creating income, the value creation pattern of commercial bank still needs to consider the cost adjustment of risk and capital. EVA is a gross index, and you can get the gross value creation pattern of bank by adjusting it. RAROC is a ratio index, and you can get the relative value creation pattern of bank by modifying it. The above two patterns are not only consistent in logical symbol and change direction of evaluating the value creation ability, but also mutual supply, and they both constitute the two-dimensional system of value creation pattern of commercial bank.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混业经营 投资银行业务
一、我国混业经营模式的现实选择
国际上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有全能银行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两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全能银行模式并不适合于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银行集团经营模式,它属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的一种。另一种是商业银行内部综合经营模式。这两种经营模式的区别见表一。
由于商业银行直接控股非银行金融业务在我国缺少法律依据,除目前已成立的中金公司、中银国际两家国有商业银行控股的投资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采取这种经营模式很难突破法律障碍而组建自身的银行集团。即使突破了法律障碍,由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商业银行还不具备采取银行集团经营模式的现实条件。而且这种模式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解决许多政策法律、有效监管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此种经营模式暂时还不具有法律基础与现实条件。
商业银行通过内设机构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综合经营模式应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商业银行在这种模式下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有利于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增加盈利渠道,实现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其经营风险。二是商业银行通过内设机构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综合经营模式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三是商业银行在这种模式下兼营投资银行业务,可以在充分发挥原有的人才、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实现传统商业银行与新兴投资银行的互补。
因此,综合经营模式既符合当前政策法律规定,又有助于发挥商业银行自身优势,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这种经营模式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是当前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现实选择。
二、内部综合经营模式下的发展策略
虽然在现有的分业经营体系下,内部综合经营模式具有很多优势,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投资银行业务仍然只占总体业务的极小部分,这与国外综合性商业银行有着较大的差距,内部综合经营模式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来提升投资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业务比重和盈利贡献度。
1 建立按事业部制运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部为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需在总行层面建立按事业部制运作的投资银行部,给予投资银行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以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充分调动内外部各种资源,对投行业务实行系统的策划、拓展和管理。
2 投资银行部与行内其他部门进行有效合作形成综合竞争优势。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
3 投资银行部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4 是进行准确的客户定位和适当的业务选择,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客户定位应建立在现有客户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的综合特征,分析潜在需求,作出准确定位。从商业银行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出发,投行业务的开展应以公司客户为主要客户群,以大型优质企业为当前重点发展的客户,以成长性良好,与银行服务实力相匹配,具有潜在投行业务需求的中型公司客户为未来重点业务开发对象。
5 商业银行必须详细分析自己的组织结构、业务特色、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与专业投资银行相比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上所具有的优劣势,根据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和产品创新,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建立具有投资银行竞力特点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起一整套与商业银行原有的、保守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同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在规范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完全对外开放以及国内金融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的趋势愈加明显。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业务交叉融合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随着《商业银行法》等法规的修改以及相关政策的松动,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经营制度事实上已经被突破。然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无论是从监管者还是从金融机构自身角度,目前都还只是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基于此种原因,笔者认为内部综合经营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兼营投资银行的现实选择,而商业银行通过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在境内组建银行集团,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最终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毅杜要忠译,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2]王海雁:美国银行业与证券业分合简史[J],经济学家网,2003-6-12
篇5
【关键词】流程银行,基本模式,模式设计
流程银行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和渐进的过程,它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涉及到银行的所有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需要人力资源和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有序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因此,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欧洲模式即渐进式的改革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具体的模式选择如下。
一、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流程模式设计
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需要从多个维度全面进行。根据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的现实情况,我们应立足于地方经济,以效益为中心,根据为中小企业服务,为社区发展服务的目标,切实进行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建设,加强业务模式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资产业务创新。贷款是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其创新一是要不断开拓新的贷款领域,进行结构性融资,在资产负债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高效资产。二是要注重贷款方式的转变。农村商业银行可通过寻求融资租赁方式、集合委托贷款方式、买方信贷方式等多种手段,通过产品的开发与整合、贷款效率的提高,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二是负债类业务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主要是以存款为主,这种被动的负债结构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增加了压力。为此,农村商业银行应积极发行一定量的金融债,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以增强商业银行对负债的整体调控能力。三是中间业务的创新。目前中间业务创新的内容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中间业务创新的开展往往以带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开展为目标。二是要针对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来创新中间业务,以规避企业的利率和汇率风险。三是中间业务的发展将银行的表内业务表外化,相应增加商业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甚至使部分项目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
二、农村商业银行组织流程模式设计
流程银行的组织结构一般为流程型组织模式。许多国际商业银行也采用流程型组织模式,组织呈现扁平化的特征。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借鉴发达国家组织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同时,应根据其特殊性进行组织结构改造,进行组织流程建设。考虑到农村商业银行的体制创新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内部要素的优化配置入手,加大组织结构的改革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减少管理层次,使组织结构尽可能扁平化。农村商业银行要按照扁平化管理的目标,对组织结构进行再造。二是要扩大员工工作范围,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让他们加入到需要相互交换工作技能的群体中,并参与决策和工作绩效的评估。同时,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建立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一体化业务流程,扩大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范围。三是要构建多功能、跨等级的项目结构和团队。应积极探索事业部式和矩阵式组织结构,建立业务线垂直管理框架。四是要打破组织边界。利用外部的知识资源,建立技术合作的虚拟组织或知识联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五是要设计智慧型的学习组织。组织结构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杠杆力量,终极的组织结构应当是持续适应环境并能够不断自我改进的,因而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大教育投入,开发一种具有学习和的发展能力的智慧型组织结构。
三、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流程模式设计
组织和管理流程的重塑要紧紧围绕业务流程进行。传统银行的组织管理结构因为管理层次过多、信息传递周期过长、部门间职能交叉重叠、业务审批环节过多等原因,导致运行效率低和服务功能差等弊端。
因此,我们应进行管理流程再造。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流程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指标考评体系。提高比如农产品收购等质量较好的贷款的比重;加强季节性收获的贷款项目的本息回收;审核各类贷款的投放条件和范围,支持重点项目或重点发展区域;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管理机制,满足客户需求,推动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要设计农村零售银行业务推广方案。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功能不仅仅体现在汇兑业务,更应该学习和借鉴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大力拓展农村居民个人金融业务,对其进行细化,合理设计业务方案。
三是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企业化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银行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塑造现代银行企业文化,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培养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以此来树立一流的服务标准和完整的农村商业银行形象。
四是要建设统一的、标准化的内部监管体系,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降到最小。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以现代银行内部控制的管理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挥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作用,减少和降低风险。内部审计可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评价,帮助总部银行控制风险,预防和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周浪.农村商业银行流程银行构建的思考[J].金融财会,2012(16)
篇6
商业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如此重要,但是商业模式究竟包括那些要素,商业模式与传统的战略有何差异,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如何,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认知。
“选择一个独特的竞争地位迫使公司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决定,这是战略的本质。”德鲁克认为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战略是需要做出选择的,选择进入哪一个行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如何配置公司的资源等等。
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提出企业一般有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与集中化战略。但在后期的战略总结性论作《什么是战略》中,波特指出,运营效益和战略是企业取得卓越绩效的两个关键因素,人们往往未能分清两者间的区别,从而导致竞争力和利润不彰。真正的战略,应该竞争性定位为核心,对企业运营活动进行取舍,建立独特的战略配称。如果针对外部竞争对手,企业不能选择一套不同的运营活动,或者不能以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方式实施运营活动,那么战略不过是一个营销口号,经不起竞争的考验。与以前的三个一般性战略相比,波特关于战略的新阐述重新定义了战略,并明确指出:界定独特的市场定位、做出明确的取舍,以及加强各项活动的配称属于战略的范畴。战略工作还包括不断寻找能巩固和延伸企业定位的途径。新战略阐述破除了管理界多年来对战略的误区,对企业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过由于三个一般性战略的传播更为广泛,新的观点反倒不为人所知。
对于商业模式,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有一个经典定义:商业模式就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它包括四个环节: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简言之,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几点,1、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2、给客户带来价值之后你怎么赚钱?3、你有什么资源和能力实现前两点?4、你如何来实现前两点?换成更为一般的说法,即商业模式包括三大方面:商业定位、盈利模式和业务系统,其中商业定位明确了企业为谁、提供什么样的独特价值,解决了who&what 的问题,运营系统则界定了企业如何提供这些独特的价值,解决了how的问题,盈利模式界定了企业如何从这些经营活动中获得收入,解决了企业经营中的利润问题。
从上述关于战略和商业模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如果把战略理解为选择竞争性定位,并基于此定位进行活动取舍,进而形成一套能够持续强化企业定位的运营系统,帮助企业形成系统上的竞争优势,那么战略与商业模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只不过商业模式更加强化了盈利方面的考虑。不过在一般的理解上,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长期目标的有意识的计划,因此相对而言,商业模式与战略有如下差异:
1、商业模式从客户价值主张出发,围绕客户价值创造和传递来构建企业系统,强调客户创造及其持续性,战略从应对外部挑战出发,关注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构建;
2、商业模式在构建时考虑企业的收入结构、现金流与利润,而战略关注的是打败竞争对手,考虑资源投入,对现金流与盈利考虑不多;
篇7
一、引言
德鲁克提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适合的商业模式十分关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基于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一枝独秀。因此为了使企业不被社会发展的潮流冲击,必须使得其商业模式与时俱进。
二、商业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学界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经济层面,运营层面和战略层面。经济层面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盈利模式上,重点诠释企业的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面的商业模式重点关注企业的运营结构,也即企业的价值链。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集中于企业战略的总体考核涉及企业的价值主张、客户分析、关键流程等多个方面。
(二)商业模式特征。首先,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把企业的各个价值模块连接起来,使之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其次,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独特性。再者,优秀的商业模式还应该具有较好的盈利结果。不仅对企业内部而言,对于企业外部也能做到双赢的效果。最后企业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可更新性,考虑到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以及随着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可以迅速调整商业模式进行应对。
三、商业模式的发展
(一)传统的商业模式。店铺模式,最传统的商业模式就是店铺模式,经营者根据经验和分析,把店铺开在潜力消费人群较大的位置。其供应链就是商品从厂商―商―零售商―客户。赚取中间各层级差价是主要的获利方式。直销的商业模式,直销模式就是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缩减中间环节,减少层级结构,使得生产商和客户建立面对面的交流关系。
(二)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产生后使得整个商业模式逐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经济的平台进行不断创新,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正在进行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重构,其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类:工具+社群+商业模式,首先搭建一个社交平台,然后基于社交平台产品内容这些内容在海量的客户群之间通过信息的渗透,强大的社群关系使得这种渗透性裂变性的扩散。最后通过支付手段使得产品变现。长尾型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媒体行业从面向大量用户出售少数的拳头产品到销售庞大数量的利基产品的转变。通过C2B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跨界商业模式,凯文・凯利表示真正的威胁来自于你看不到的行业之外。该模型的实质既是利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对核心要素再分配。
(三)数据驱动下的商业模式。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数据集合。
四、几个主要类型商业模式综述
(一)一体化战略商业模式。指出行业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集中程度较低,导致无法达到规模效应,由此削弱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可以使价值链上的各个成员在统一的指导思想下经营,关注和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进而提高客户的依赖性。纵向一体化过于关注顾客的总体需求,拉长了企业的价值运作系统,使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变化反应过慢,并且在企业不擅长的部位浪费过多的投入,降低了公司的效益。
(二)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作者提出构建基于战略配衬的商业模式,该模式立足于解决企业在战略管理中的问题,以战略为出发点设定符合其实施的商业模式。以战略为指导,延长其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配衬理论最早由Porter(2004)提出战略不仅在于选择适当的经营领域,因为建立在经营领域选择基础上的竞争优势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复制,战略管理的重点在于将企业体系营运活动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为其所选择的经营领域提供特别价值的系统。而这种可以实现各项活动间相互协调的机制称为配衬。
(三)基于模块化的商业模式。童清华(2012)提出了模块化背景下商业模式的生产网络,企业价值模块在重新组合时,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同模块化价值链的企业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进行战略合作,形成具有模块化价值链特点的价值族群,进而演变成包括供应商内容提供商互补者等各种产业角色的模块化生产网络。
(四)基于价值网理念的商业模型。价值网络包括一系列承担不同专业分工的不同组织,是一种组织间关系更为灵活和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链接起来的价值体系,且这种连接是基于对公司业务进行重新分解后的核心能力要素,不同企业把他们各自的核心能力要素连接起来,通过紧密合作同其他价值链进行竞争,是模块化重构的一部分。构成价值网商业模式的三个重要因素是模块价值的相互关系,核心能力和客户价值。
五、小结
商业模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社会背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为了适应自身战略结构等。依靠一种理论去构建企业的商业模式很难适应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融合不同的理论结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的优势和特点,建立适合商业模式并及时与时俱进的更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王琴.董静.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篇8
关键词IT服务外包 商业模式 分析框架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01-02
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开始使用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这一术语;20世纪80年代,商业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动态的文献中;1999年以后,商业模式才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
一、 商业模式的研究视角
商业模式具有概括性和整合性的特点,而研究者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来开展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呈现出见仁见智的现状,仍可以将现有研究按照其核心逻辑将分为以下4类:
(一)财务逻辑的视角
Stewart and Zhao (2000)认为,商业模式就是说明一个企业是如何赚钱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地维持其利润来源。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一种模式。
(二)组织运营的视角
Amit and Zott(2001)描述商业模式是一种事务组成要素的体系结构,用来设计并利用商业机会,用来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所组成的网络运作事务的方式。
(三)战略选择的视角
Michael Morris(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单化的描述,描述企业在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相关领域的决策变量,以及他们如何定位和配置这些变量并在确定的市场上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Scott M.Shafer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就是创造价值并能从这个价值中获得回报,他们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在一个价值网络中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潜在核心逻辑和战略选择。
(四)价值系统的视角
周辉和刘红缨(2007)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以在网络价值中的定位为基础,设计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通过内部管理的整合谋求自身价值链的协调一致性,以确保企业获得持续利润的企业战略实现的一整套具体范式。
综上,不同视角的研究侧重点均有所不同。财务逻辑的视角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等核心财务要素方面来研究商业模式,使商业模式的研究易于聚焦并容易理解,但是仅仅从财务要素进行研究视角过于狭窄,对如何引起财务要素变化及变化过程重视不足;组织运营的视角从企业的产品、服务、流程等运营方面来研究商业模式,开始重视财务和价值创造的载体和过程,但是其对市场环境和价值主张的选择不甚明了;战略选择的视角从企业的战略要素方面来研究商业模式,能较好的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体系,但是对价值的收割和获取重视不足;从价值系统的视角来研究商业模式,通过追踪价值流的思路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能较好地揭示和反映整个价值过程。这四类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不断延伸扩展,整合性不断提高并各有交叉的特点,因此本文将从价值系统的角度来开展商业模式分析框架的构建。
二、 商业模式要素结构
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罗珉等,2005)。因此,对商业模式要素的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
(1)横向罗列式阶段。研究者对商业模式要素进行横向罗列的方式开展研究,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重要性不加区分,属于商业模式研究的初级阶段。
(2)分层细分式阶段。研究者对商业模式要素进行分层细化的方式来推进研究:首先分为几大主要素,进而细分为子要素,体现出要素结构上的细分层次性,如原磊(2007)的3-4-8体系;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加深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思考和分析的框架,为理论研究者进行网络建模提供了要素理论基础。
(3)网络建模阶段。重点研究商业模式要素的价值地位,要素间的影响关系,通过模拟建模的方式分析商业模式中价值要素间的关系,并研究要素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如Gordijn(2003)基于-value、Osterwalder A.(2004)基于BMO(business model ontology)的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商业模式一种建立在价值构成要素及其联系结构之上的,用来概括性描述企业价值逻辑的理论工具,以反映企业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并通过价值网络实现价值创造过程,最终实现价值传递和获取。
三、 IT服务外包
IT服务外包就是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交给外部专业化服务公司来做,从企业内部剥离,通过签订服务水平协议交由专业服务商完成的一种管理模式。IT服务外包企业是指向提供IT外包服务的供应商,根据其与客户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基于已详细定义和可测量的方法来执行。IT服务外包企业具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特点:(1)服务导向型,非产品导向型;(2)客户来自不同的地域和行业领域;(3)处于并行、协同创造价值的网络中。
IT服务外包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与后端的互补商、前端的客户企业协同、并行进行价值创造,嵌入了外包方的原有价值创造系统,或履行着客户某一职能板块的功能,或者互补实现某一流程的顺利运营,服务的网络协作直接影响到客户企业的业务运营。因此,IT服务外包企业的价值网络能力(包括嵌入和构建)和整合能力将对其价值实现尤为重要;具有较强的网络扩展性,才能覆盖更多的价值域。
四、 IT服务外包企业商业模式分析框架
IT服务外包企业更多的体现出价值网络特性。Shafer的商业模式要素体系以价值为中心,提出商业模式要素包括战略选择、价值网络、创造价值、获取价值等主要要素,并将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平台--价值网络置于同价值创造同等的地位。Morris et al.的商业模式要素层次框架具有较强的整合性,通过将要素在不同层的具体表现来研究商业模式,从基础层向规则层的演进能阐述商业模式的动力演进机制,能更好的对企业商业模式的要素、组合、执行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基于Shafer和Morris et al.的商业模式理论基础,并结IT服务外包企业特点,构建其商业模式分析框架,见表1:
纵向上,包括IT服务外包企业商业模式的主要要素及细分要素,而横向上表示各要素在不同层次的不同表现。其中细分要素有:
(1)目标市场:是指选择服务的目标企业客户;(2)价值主张:是指对客户企业的价值承诺,与目标市场密切相关;(3)资产/资源:是指自身所拥有的资产,以及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其可以调用的资源,IT服务外包企业中人力资源和创新技术是其重要资源;(4)流程/活动:是指基于资产/资源,进行价值创造的流程及流程中的价值活动,是否有对资产资源的独特性利用;(5)价值主体:是指价值网络中,与IT服务外包企业协作的个人或机构主体,可以反映IT服务外包企业的价值整合能力;(6)治理机制:是指价值网络中价值主体的协同、运行机制,如股权控制、技术协议等;(7)收入模式:是指实现价值获取的方式,包括收入来源、收入结构、收入时限等;(8)成本管理:是指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对成本的管理控制,如成本要素、成本结构、成本管控等。
五、 小结
IT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基于此分析框架,进行要素独特组合的创新探索,进而创新商业模式;也可以基于此框架,建立企业的商业模式评估体系,以进行历史和横向的对比;也可以基于此框架提高商业模式的执行力和成熟度,完成从特有层到规则层的构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Amit,R. and C, Zott.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2001,22(6/7):493-520.
[2]Jaap Gordijn, J.M.Akkermans. Value-based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exploring innovative e-commerce ideas. Requirements Eng(2003)8:114-134.
[3]Michael Morris et al.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ournal of Business Reaserch,58 (2005) 726-735.
[4]Rappa, M. 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business models on the web[EB/OL].省略/models/models.html,2004.
[5]Scott M. Shafer, H.Jeff Smith, Jane C. Linder. 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horizon.(2005)48,199-207.
[6]Stewart, D W, and Ghao,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public policy.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Marketing, 2000, 19( 3):287- 296.
[7]罗珉,曾涛,周思伟.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 中国工业经济,2005(7).
篇9
关键词: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成熟行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27-02
前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国家经济、政治大变革的背景下,企业家们渐渐地发现曾经成功的经营经验与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一些竞争优势也在逐渐消失,已经无法应对新的竞争形势,过去企业的竞争优势渐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面对企业的这种发展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商业模式不同的定义,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的定义,即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对商业模式研究较早的Timmers(1988)年认为商业模式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一个产品、服务、信息、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的源泉,从整个系统上给商业模式一个完整的定义。中国在学术方面对商业模式比较权威的定义为原磊(2007)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描述企业如何通过对经济逻辑、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等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的概念性工具,说明了企业如何通过对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和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上,为股东及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一、商业模式创新必要性分析
(一)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不仅是企业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更是变成了企业竞争的焦点。原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迈克尔・邓恩将商业模式和技术进行比较认为“一个新兴企业,它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商业公式,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的立足的先决条件”,即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杨振勇也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高形态,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在2005年经济智库(EIU)发起的调查中,有54%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到2010年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比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更重要。
(二)同质化竞争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行业已经度过了井喷式的快速发展时期,正进入一个产品已经普及、需求相对稳定、行业增速基本平稳、利润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行业成熟期。市场类型也由原来的供不应求转化为供大于求,同质化竞争成为大多数行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所谓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同质化在企业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竞争力等多方面也表现出了同质化的特点,同质化竞争不仅是企业进入微盈利的窘境,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着沉重的成本压力。进行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突破这种同质化竞争的根本出路 。
(三)知识经济时代要讲究经营智慧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的经济形式经过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历史长河,正式迈入具有21世纪知识经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从技术转化为商业模式。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雷家(2008)认为现代社会是讲究商业模式的社会,只有讲究商业模式才是讲究经营智慧;早多数竞争者讲究智慧的时代,某个企业不讲究商业模式,实际上就是不讲究经营智慧,只有讲究商业模式,企业才能通过商业模式来提炼、体现自己的经营 智慧,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立足。但是只讲究商业模式不讲究商业模式创新也无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还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企业基于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等,借鉴相关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去设计与竞争者不同的、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任何经济活动的进行都是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的一项经济活动同样受到企业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之前,要全面地考虑到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不断进化的技术经济环境、竞争者和合作者组成的新的经营系统对企业创新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新技术的开发与完善,不仅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商业模式也使企业在更高的水平上获得技术所带来的收益。不仅技术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市场环境高度包容的特性,使得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源,提高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促进企业顺利地进行商业创新。从竞争者层面来讲,竞争者商业创新的压力也使得企业不断进行商业创新。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也直接拉动企业进行商业创新,这也是影响企业进行商业创新最主要的因素。
(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企业内部对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方面。首先,企业高管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学习成为推动商业模式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企业家从学习和实践中发现机会、选择合适的配置和整合资源的方式来达到减低商业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目标。企业家拥有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在不确定环境中发现他们面临的新的机遇,必要时能以较低的代价实现企业的目标,对企业所在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其次,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求组织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企业正处于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企业充分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能力,在准确的洞察机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无论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还是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是企业选择新的商业模式的前提。
三、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一)理念认知层面创新
商业创新要点首先在于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人力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即理念认知的创新。理念的共同特点是做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做事以及做一些新的事情,这是商业模式的本质及创新的精髓。新的理念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水平的活力,是企业变革的动力,有助于企业适应环境,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商业模式的理念创新点的提出可能不是由企业家或管理者提出的,而是基层一线员工提出,但是这种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理念的代表,这主要原因是基层一线工人是理念和行动之间的纽带。商业模式理念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和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认知模式密切相关,而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认知模式往往体现在对动态环境的反应,在动态环境下,作为决策者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在商业模式理念认知创新中不能学习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经验,因为那样会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同质化和刚性化,而失去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
(二)组织惯例层面的创新
商业模式理念认知的创新是通过组织学习改变企业家、管理者的心智模式,组织管理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克服隐藏在商业模式之中的组织惯例或核心能力的刚性。为克服组织惯例和核心能力刚性,企业必须通过组织学习,强化风险意识,进行自我批判和行业内外的综合思考,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创新,使技术和企业文化,制度和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组织惯例的创新同时还带来企业的结构、运作程序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与企业游行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重新组合定位,即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位。
(三)业务系统层面创新。
理念认知层面的创新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创新的共同作用使得组织能够实时地进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重构,最终使得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组织惯例的创新为企业能力作用于资源提供了新的载体,为企业的运作提供了运作的基础。在企业完成组织惯例的创新后,结合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创新,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调整、优化和改进,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结论
企业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能够打败竞争对手,摆脱企业发展的困境,就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对商业模式的创新途径和方法进行详细的了解,理论结合实际,在现实大环境的背景下找到适合本企业的商业模式,突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能够实现企业客户价值最大化和持续盈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静,朱方明.成熟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商业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9).
[2]田志龙,盘远华.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
[3]龚丽敏,蒋诗松.试论商业模式概念的本质、研究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
[4]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5]沈永言.商业模式理论与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6]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篇10
[关键词]会展商业模式保护方式
一、前言
去年,北京一家网络技术企业委托专利事务所,提出将其创造并经营的一项业务的商业模式(或称作商业方法)作专利申请,目的在于保护这种创新业务的知识产权。自此,我国首例“商业模式保护”专利申请宣告启动。
创新的构思是所有知识产权的起点。正因为人类具有无限创意的能力,才有仅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便已达今天的文明与进步。知识经济时代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而一个独特的经营创意往往价值连城!
每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都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财富。会展商业模式创新又是会展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我国会展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潜力和社会影响力巨大,各会展企业都致力于研究新的商业模式。分析、完善会展商业模式保护方式,可以激发创新积极性,有利于会展业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现行商业模式保护主要方式
1.案例分析
几年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曾审理上海卓尚信息有限公司告e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网上商业模式侵权案”,出现了号称“中国网上商业模式保护第一案”,并以原告胜诉告结。
从案件分析看,被告可以以不同角度提讼,因为商业模式侵权行为具有多重性质。该案从合同的角度看,被告明显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原则,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可要求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从著作权的角度看,被告赫然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权,也可以追究其承担侵权责任;从不正当竞争的角度看,被告显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存在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该案原告时,在存在多重选择前提下,采用不正当竞争关系诉讼,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如果提起违反“先合同义务”诉讼,那么只能要求被告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即采用弥补性经济赔偿,则赔偿幅度有限;如提起“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则会面临原告举证复杂、诉讼成本较高等风险;如提起“侵犯著作权”诉讼,那么即使胜诉,所得赔偿数额也较小。而提起“不正当竞争”诉讼,不但可以要求被告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还可以要求其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非财产性责任。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或是从社会影响角度,还是从举证的角度,选择不正当竞争诉讼都显得比较理想。
2.专利法对商业模式的保护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逐步采用专利法对商业模式实施保护。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法规完善度、操作规范度、社会认知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专利法在保护范围上基本可以涵盖商业模式的各个领域。专利法将对能够构成技术方案的商业方法的构思进行保护。权利申请人一旦在权利要求书中写明专利保护的范围,他人就很难通过以修改的方式规避其核心内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商业模式专利解释为“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手段经营的、有创造性的商业方法”。毫无疑问,作为抽象概念、智力活动规则与方法的单纯的商业模式,例如不含技术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记账方法、生产和组织制度等是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但是如果这种“规则和方法”通过某技术方法表现或实现,并应用于商业运作,则会因为其具有了可专利性而可能成为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3.商业模式保护存在多样性
仅从以上案例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解释可以看到,商业模式保护的方法有很多,国内外各界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包括著作权保护、商标保护、专利法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等。从目前分析看,综合考虑各种保护方式的利弊,用专利法对商业模式进行保护是比较恰当的一种选择,实践中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些成功的实践都集中在电子商务、网络游戏、金融和商业行业,如我国2001年6月公开的发明专利“商业网站与个人网站在互联网上的联锁经销模式和方法”;2002年底、2003年初先后授权的两件美国花旗银行商业模式专利;2007年8月公开的发明专利“实际品牌融入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等等。三、会展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
1.必要性
发达国家对商业模式提供专利保护,与其国情和产业背景密切相关。它们拥有为数众多、先进实用的商业模式,并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必然要思考放宽该类专利审查标准,将商业模式纳入专利体系。2000年,在美国率先打破“商业模式除外”原则,为商业模式授予专利权打开方便之门后,曾遭到欧洲国家的强烈抵制。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加入到商业模式专利申请人的行列中,许多国家开始转变立场并迅速调整本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给予商业模式以前所未有的保护力度。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达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目标,必须在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商业模式保护方面快步前行。
一方面,会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目前仍局限于商标、技术发明、外观设计、新型应用等传统领域,而对其商业模式保护国外也刚刚起步,国内尚属初涉。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会展商业模式保护可以作为切入点。另一方面,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着力扶持、快速发展的行业,需要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保驾护航。因此,实施会展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2.可行性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4年10月1日颁布的《商业方法相关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规则(试行)》中,关于“商业方法”(即商业模式)有这样的解释:“商业方法涉及商业活动和事务,这里所说的商业比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含义更为广泛,例如包括:金融、保险、证券、租赁、拍卖、投资、营销、广告、旅游、娱乐、服务房地产、医疗、教育、出版、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事务安排等。”《规则》认为:并非所有的商业方法都可以申请专利权。从技术性来说,商业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非技术性的传统商业方法和采用新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完成的商业方法。申请专利的商业方法应当符合我国发明专利入门条件,即具有“技术三性”:解决技术问题、具有技术效果、采用技术手段。传统的商业方法,因不具有“技术三性”,因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只能归入“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所以无“可专利性”。
从近几年国内会展业的实践看,符合“技术三性”要求、具有“可专利性”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如2008年4月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以“三大平台互动构成全新展会运营模式”为亮点的“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科学生活博览会”有这样的描述:展会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展会以“集成、体验和互动”三位一体的形式,为企业和大众构造良好的交流沟通的展会平台,同时结合全国性的活动和互联网及媒体的资源,确立了三大平台互动的全新展会运营模式。又如2006年5月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以“新模式展会将成为BtoB的亮点”标注的“慧聪网水工业产品采购交易会”,充分结合了传统贸易展览会和电子商务的优势,采用“展览交易会+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进行等等。
现代会展均充分利用当代电子、信息、数字等技术手段,竭力在视听影响力与效果、信息传播的时空宽广度、受众对信息双向传递的便捷与安全等各方面不断创新与完善,结合会展本身的组织形态、展示形式、时空构筑、服务方式、营利模式等的创新,蕴涵着充足的“可专利性”条件。利用好这些条件,进行有条理、符规律、合法规、重技巧的开发、设计,以专利形式实现会展商业模式保护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连任万希:商业方法专利与智力资本管理[J].改革与理论,2005(02)
[2]石峰许科:试论旅游线路的法律保护——商业方法专利保护[J].商城现代化,2007(05)
[3]宋蓓蓓: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问题探析[J].审计与理财,2007(03)
[4]贾丹明:欧洲商业方法专利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05)[5]冯晓青:商业方法专利略论[J].电子知识产权,2007(03)
[6]余翔邱洪华:基于判例和立法的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3)
[7]苏运来:美、日、欧商业方法专利授权条件之比较[J].商业研究,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