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燃气企业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燃气企业管理制度

篇1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是必然的趋势,企业会计制度更利于事业单位竞争和体制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过程中,事业单位原有的一些财务、会计管理理念需要重新认识,有些财务、会计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状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于1997年的,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了会计记账方法(即借贷记账法);确立了会计原则;建立了会计要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会计报表附注、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导致了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监管不如对企业的严格有效,另外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不必自负盈亏,导致了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动力也不及企业。加之,各事业单位都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年度任务的完成和考核的过关,很容易忽略日常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经费使用等环节缺乏有效测算。因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单一会计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不能准确核算和反映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

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完善。现行的零基预算办法缺乏对预算单位和人员的有效控制,缺乏编制预算时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缺乏对现有数据真实性、合理性的有效鉴定手段,缺乏对经费定额确认的科学手段。

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应付未付的负债并未反映,对于已付但应由各期分摊的费用一次性的计入了费用支出,影响当期利润;对经营性产生的应收款不计提坏账准备金,易于产生虚增利润现象;固定资产损耗得不到反映;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的可行性

1、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预算会计的职能也随之相应拓宽和发展,预算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不断地变化和加强,非盈利组织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殊体系,与企业会计的差别逐渐减少,二者有着逐渐趋同的发展方向。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诸多的相同点。首先是两种制度的会计前提相同,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业务活动、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的原则方面,二者也遵循着大体相同的原则,例如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等。

3、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在信息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来看,其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规定也大同小异,各项核算原则、方法基本一致,报表构成也基本相同,所有者权益、利润、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企业与事业单位不仅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性的理论指导,而且在确认、计量方法上也有一致性的原则。

四、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企业化管理改进的基本思路

1、设置合理、统一的会计科目。在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的过渡阶段,从会计核算的规范要求来看,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将会向两边分化经营性事业单位中,事业型的单位其会计核算规范将进一步向预算会计靠拢,而具有施工性质、需要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或者部门将向企业会计靠拢。

2、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事业单位企业化后应当根据企业会讨一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构建、使用、处置方面进行设置,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并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使得会计核算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根据不同情况,在转制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中列支折旧费用,对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可只提折旧不列支出。

3、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针对如何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一些业务出于管理要求和成本核算的考虑,比较适应权责发生制的,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即在总账和报表中采用企业财务准则反映,事业经费采用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以附表和辅助说明的方式进行反映。

4、将基建会计纳入事业单位大账。将基建会计纳入事业单位大账,就要求在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吸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相关核算内容。这样既能满足对基建工程进行具体会计核算的需要,又能满足单位管理层和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需要。

因此,实行企业化管理后的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逐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尽快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的企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分析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需要了解能源企业的发展背景和经营特点,进而把握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近年来,在国际经济迅猛发展及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能源企业快速发展,由于石油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能源企业开始注重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断寻找着企业持久发展的着眼点、突破点。能源企业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点,其受政策、文化、宏观经济等环境制约作用较强,如何能够有效防范或降低财务风险成为能源企业关注的重点。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中难以预计或无法完全控制的经营风险,是使投资收益率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能源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宏观经济环境中汇率、原材料价格以及政策支持导向等因素的变动和调整都会给能源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和不确定性。目前,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发展服务业都是能源企业投资开发的主要模式,例如,延伸供应链投资煤矿、拓宽市场投资房地产等。

(二)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在筹资集资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供需市场、银行利率甚至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影响给企业财务资金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一定时期内利率水平不断波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致使能源企业营运成本上升、利润减少,无法实现预期资金的经济收益。

(三)政策风险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能源领域的宏观调控将成为影响能源市场的最大因素。国家对能源的供需及价格的管控,可能短时间内会出现局部地区供需失衡的现象。同时,对能源企业的环境保护政策也可能是限制能源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和加工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也会限制能源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综合上述原因,政策和宏观调控对能源企业的约束较大。

二、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面对复杂多变的财务风险,能源企业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来应对,以最小的成本有效控制,从多个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风险防范管理体系。

(一)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的基本原则

能源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能源企业管理的特点、财务风险类型及来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规避。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风险原则,特别是针对一些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发展的能源企业,企业的投资风险往往较高,因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要采取积极应对策略,识别风险、判断风险程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要善于利用风险,以经济效益的实现来规避风险。二是转移分摊原则,采取多种投资策略,分析财务风险类型、来源、程度和原因,如企业选择购买保险、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财务风险转移和分摊,有效规避不同时期的风险。三是遵循和跟随国际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坚持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与国家政策支持、政治导向及宏观调控政策相一致,确保能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确性,准确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导向。

(二)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思路

1.识别风险,确定风险程度

在识别和预警财务风险前,首先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其中主要的考核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例等财务数据结果;其次要判别企业的盈利能力,考核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变现率、利润增长率等。在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后,评估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通常资产负债为50%左右为宜,70%左右仍可,但75%则存在轻度风险,而超过85%则达到风险预警的标准。企业的负债率越高,其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管理人员可根据各项财务指标数据结果来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以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为领导者提供最优的经营决策依据。

2.降低流动性资金风险

企业的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企业要维持日常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流动性资产,企业持有的现金过高可能会失去潜在的获利机会,而较少的现金持有,则可能会面临资金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转,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因此,防范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财务人员有必要分析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周期、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等数据,确定企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库存水平及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限等。

(三)减少投资风险

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分析,控制投资风险应主要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类型来降低风险。通常来说,企业的投资期限越久,其承担的投资风险越高,因而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优先考虑投资期短的投资机会。但是,在采取证券投资的形式时,应购买若干种类的证券组合,以此来相互抵消和分摊风险。

(四)规避汇率风险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签订合同时选择合适的合同货币,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和借贷等业务中,货币选择直接影响到交易主体汇率风险的程度,为避免汇率风险,企业应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并在合同中列明保值条款。其次,企业可以在金融证券市场中进行保值,如期货、期权交易、现汇交易、外币票据贴现等。最后,企业可在多个金融市场中以多种货币进行筹资,实现筹资渠道和投资多样化,实现企业外汇汇率风险相互抵消,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三、能源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实现风险控制规范化

在日益激烈的能源市场竞争中,财务风险是能源企业必须积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是能源企业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财务风险控制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密切相关。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各附属机构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要制定严格的监督、评估程序,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明确权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各部门的风险控制实施效果给予评价,按照职责大小、控制范围的不同,设定责任单位,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权责明确、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它能够切实维护能源企业的风险控制环境、资金结构合理,提高财务投资决策的合理化水平。财务决策的合理化有助于企业投资效益的实现,因此要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综合评价影响投资决策的各项因素,客观科学地进行方案选择。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使财务风险控制规范化,降低企业资金面临的风险,提高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三)设定合理的资金结构,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本质是负债比例过高,因此企业应设定合理的资金结构,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保持适当的负债比例,控制企业负债规模,避免资金盲目扩张。提高资金周转率,减少资金占用,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地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另外,企业可设定风险准备金来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降低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准备金是综合考虑各项风险因素程度、范围后而设定的一项风险防范制度,当风险发生时,可以采取购买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来实现风险准备金的效力。

(四)分析市场宏观环境,提高财务管理的环境适应性

通过分析企业经营业务所在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把握宏观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针对负债经营的能源企业更需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变化及趋势,力求在企业进行投资、筹集资金、经营项目等方面不受政策的负面影响。同时,关注能源市场格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控制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经营成本,避免财政资金投入上升而带来财务危机。

(五)谨慎提供资产担保,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的领导者应加强对资产担保、信誉担保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在向相关业务关联单位、隶属机构等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要谨慎分析被担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以及企业整体经营实力,对被担保企业的市场经营环境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在被担保企业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条件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适度期限的担保,避免因被担保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涉及能源企业日常业务资金运转的各个环节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都会最终反映到企业的财务信息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稳定市场竞争力不可避免的因素。对于能源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相反,则会给企业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能源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效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柯.浅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J].企业导报,2009(09).

[2]郝素利,丁日佳.基于社会责任的煤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体系框架设计[J].中国矿业,2011(02).

[3]谢旭.当前我国能源企业急需管控经营性风险[N].中国企业报,2010-07-16.

[4]卢成能.浅议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J].财会通讯,2010(07).

篇3

摘要:我国石油行业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目前石油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许多员工渴望企业对绩效管理进行变革,认为应当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石油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重视并以实际行动促进改革的进程,研发和创新绩效管理机制,让企业的管理更加透明和科学。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绩效管理 薪酬激励 创新

随着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多,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有全面建立起来,薪酬分配上主要表现为不均衡性。一般来说,石油企业是按行政等级来设定薪酬,许多一线的员工工作量大、环境艰苦,薪酬却相对较低,难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导致整个企业内部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为此,就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让整个企业内部更加公平合理,这对推进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效益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国内外石油企业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的形式

国外一些国家对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的研究和应用方法也各不相同,英国主要通过提高企业股东的最大权益薪酬来激励企业的发展,对其他人员则不予考虑。美国偏向于使用企业内部薪酬激励监管的措施,争取让企业投资效益最大化。国内的企业较多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认为高级管理层在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提高管理层的薪酬水平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石油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需要改进的方面

1.所有员工的薪酬要与企业绩效挂钩。为了实现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就要对现有的薪酬分配方案进行改革,改革并不是简单地提高或者减少员工的收入,而是更好地促进公平,建立完善全员薪酬与企业效益联动的能增能减机制。实现绩效分配之后,员工的收入可能要比现在的收入还要高也可能还要低。同时,严格控制管理层薪酬过快增长,让员工觉得企业是公平的,获得满足感,增强归属感,提高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工作的热情。

2.薪酬体系要更加合理。确定了薪酬分配的总体方向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分配方案,充分考虑工作环境、岗位贡献和业绩等因素,完善以岗定薪、按劳取酬、能增能减的薪酬分配机制。目前石油企业的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还比较薄弱,在制定方案时要注意使得每个部门都能按照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来执行,能者多拿、劳者多拿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同时,对一些行政、后勤、辅助类的工作也要实行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做到平等对待。

三、推进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的措施

目前,受国际石油行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效益逐渐萎缩,此时就更应当加快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工作,让石油领域通过管理手段度过困境。

1.更新、改变管理理念。石油企业的管理层应当意识到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应当充分的重视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管理层要首先更新和改变自己的管理观念,学习一些新的、适应市场发展形势的管理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2.完善薪酬体系。石油企业要改变自己的薪酬评价体系,高级管理层的薪酬也要参考整个企业的效益,不能再使用一刀切的分配方式,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可以比普通员工的薪酬高,但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企业可以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薪酬制度,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完善的薪酬体系。对于那些行政、后勤类的工作人员,也要参考整个企业的效益进行评定,实现分配方案的公平性。

3.使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通过对石油企业员工的调查了解得知,员工对企业所处的困境也非常担心,因为企业的效益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工资发放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失业,但是他们却没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原因就是自己的努力和薪酬挂钩力度不够,努力的再多也不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报酬,这使员工的积极性受挫。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应当更加合理的安排薪酬结构,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例如可以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企业内部会议上对做出贡献的员工进行表彰,发放证书和奖金,让员工的心理和物质需求都得到满足,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愿意在企业中展现自我、做出贡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石油企业的成绩也取得巨大的进步,但是目前石油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在石油企业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企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应当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管理层必须重视并以实际行动促进改革的进程,研发和创新绩效管理机制,让国企的管理更加透明和科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城市;燃气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对城市燃气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技术迅速发展,无论是在行业技术的发展还是在气化率上,都取得较大的突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天然气用量越来越大,在合理利用能源方针的政策指导下,西气东输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一些重大燃气输配项目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很多城市引进天然气工程也开始实施。

一、城市燃气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天然气在开发、利用和建设上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标准规范建设有了基本的规模。我国南方城市在技术上已达到了较高层次的水平,在管理上表现在国家专门成立了天然气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城镇燃气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在原则上表现在明确规定了除非本国气候、地理因素的差异否则采用国际标准;在使用上表现在对规范中不属于安全的问题少规定,促使工作人员的创新。同时,对于福建、广州等用燃气较多的城市也开始了相应技术规范措施的实施。

(2)居民炊事用气已以城市燃气为重心并初具规模,家用燃具设施基本配套。我国目前城市燃气管道总长已超过120000km,在南方城市中配气需要的燃气表、调压设备、管材等需要的设施生产厂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燃气用气家庭都有相应的燃气灶具。同时,因为家用燃具市场竞争激烈,家用燃具质量得到提高。

(3)城市燃气输配的安全性、合理性更为完善。因为我国城市的燃气输配系统采用的是中压配气、高压输气的原则,建立的管网是多级压力级制的,使事故问题导致的无法供气、供气能力不足、调解不力等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使天然气更为经济、合理、安全的输配“,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解决了我国四川、重庆、上海等南方城市的燃气困乏问题。

(4)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合理性、安全性更加完善。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均采用高压输气、中压配气的原则,建立多级压力级制的管网,解决了调度不力、输气能力不足及事故工况无法供气等问题。使输配系统更加合理、经济,为安全平稳供气提供了可靠保证。

(5)在管网运行管理中常常遇到需要在运行的管道上新接管道的问题, 按照惯例, 首先应将施工管道两端的阀门关闭,然后将管道中的燃气放散,最后再焊接新管道。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制定了不停气接管操作规程并试验成功,在工程中实际应用效果良好。该技术的采用,使施工时间大幅缩短,减少了因燃气放散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避免了关闭阀门引起的供气中断,对燃气企业的运行管理极为有利。

(6)燃气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得到很大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系统在城市燃气技术行业发展迅速,银行代收费系统、财务计算机联网系统、燃气生产经营系统等逐步建设并投入使用。比如,武汉、广州等地区已建立了良好的城市燃气信息化系统。

(7)我国即将实现大型天然气球罐全面国产化。因为我国没有掌握大型球罐的建造技术,现在建造这种球罐只能依靠进口。比如说,我国在西安建造了多座100000m3的天然气球罐,使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对技术路线设计、制造,同时由国外的技术人员对国内安装单位进行指导安装。我国在球罐大型技术化方面发展很快,采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自行在广州研制成功了两座大型球罐,并使用分析设计法分析,为大型球罐的分析设计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国内的大型压力容器制造厂技术也已达到国外同类的先进水平,我国的大型天然气罐国产化即将实现。

二、燃气技术在我国城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天然气技术科技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供配系统发展缓慢,达不到国际标准。但是也应该意识到,与国际接轨不是简单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还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本国的发展情况,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消化吸收,使我国的标准规范和国际接轨,使我国的整个燃气系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燃气供应紧张,在南方城市中价格上涨。由于近年来南方冬季气温偏低,北方的冰雪天气也直接影响到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的用气问题,我国南方城市燃气价格持续走高,如广州由于北方冰雪天气的影响,瓶装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南京、重庆、合肥、武汉等天然气供应紧张。

三、我国城市燃气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应该以燃气输配系统建设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基础,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在燃气技术方面先进的技术,通过分析比较,将西方国家高科技专业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城市燃气技术,是其推动燃气产业和燃气设备制造工艺的发展,使国家的燃气技术发展。同时,对于南方多数城市燃气告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因此,可以通过一下几种办法:

(1)加强对城市燃气软件的设计开发,尤其是CIS系统、SCADA系统、抢险应急系统、仿真系统的开发,在技术上提高城市天然气的用气率,对于武汉、广州等用气告急的城市,将起到重要的缓解作用。

(2)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规范的建设。通过对城市燃气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使用气系统更为合理和有效,比如说可以减少广州等城市在某些不规范方面燃气的使用,对工业用气实行适度的限制政策,使城市用气与国际标准接轨,更好的促进燃气技术的使用。

(3)研究城市高压环状球罐、管网、采用LNC、地下储气库等储气方式。对调峰手段进行经济技术性分析,针对城市天然气的输配状况,采用最佳组合的储气方案。因为我国的南方城市在天然气的使用上,依靠的是“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方式,使用较好的储气方案,在燃气能源困乏的时候可通过使用储备气体等方式缓解问题,尤其是近年冬天天气转冷,在大雪后的输送存在着较大问题。

(4)大型燃气球罐等重要设备的国产化研究,对新型燃气装备的研究和开发,阀门、管件和管材的研究和改进。调压器超压保护办法和管网的压力工况相匹配。我国已经开始在武汉建立相应的大型燃气球罐厂,对燃气的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通过大型燃气球罐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减少进口,降低成本,对于我国目前南方城市燃气价格上涨的现象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使更多的人能用上燃气。

结语

近年来,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方针的指导下, 我国城市燃气得到了快速发展, 无论是气化率还是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陈立.城市燃气技术进步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压缩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压缩天然气专业委员会暨第一次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压缩天然气专业委员会:,2007:4.

篇5

论文摘要:在目前液化天然气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市场也越来越活跃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途经各地尤其是已发生过安全事故地区的热点问题因此,要从运输公司、运输从业人员、罐车生产厂家及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等各方面提出安全措施及要求。

0前言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很多城市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城市燃气气源以来,液化天然气的消耗量逐年增加。为了满足当前我国对于液化天然气的需求,2005年初,河南中原油田建设了全国首家液化天然气工厂,国内其他省份也相继建设了一些液化天然气工厂,如新疆都善等,有力地促进了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的快速 发展 。

采用低温罐车方式储运液化天然气,可以发挥道路运输方式的灵活性,有效地补充当前供气 网络 不足的问题,利用远海、荒漠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扩大天然气的供应范围。由于液化天然气市场需求旺盛,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 企业 快速发展,如今已形成了几个较大规模的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实体,各类运输车辆达到上千辆,运输业务遍及全国各地,最远的运距达到4000多公里。

危险货物运输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液化天然气作为2.1类危险货物,尤其是陆续发生的一些运输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wwW.133229.COM

1液化天然气特性及罐车安全性分析

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净化、深冷液化而成的液体,主要由甲烷组成,它是一种清洁、优质的燃料。液化天然气的体积约为其气态体积的1/600,有利于远距离的运输和储存.液体温度一般为-162℃-150℃,属于低温液体。液化天然气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或造成低温冻伤等危害,尤其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如发生液化天然气泄漏,气化的天然气会与周围空气迅速混合,如果达到5%~16%的爆炸极限,四周又存在点火源,则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载体为液化天然气罐车和罐式集装箱,两者的主体结构基本相同,罐式集装箱主要用于多式联运,方便罐体装卸。我国已有多家专业液化天然气运输罐车及罐式集装箱生产厂家,产品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低温绝热压力容器》(gb18442-2001),《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jb/t4780-2002)等要求生产和检验。罐体为高真空多层绝热储罐,其绝热性能直接决定罐内的压力,若绝热性能不好,则罐内压力不稳定,会严重影响运输的安全性。

对液化天然气罐车的结构分析发现,安全隐患主要在于其后部操作箱内存在着大量的阀门和接头,如安全阀、液相阀、放空阀等,这些阀门直接与罐内相连通,如果哪个阀门出现问题,就可能会造成液化天然气的泄漏。

2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形态及原因分析

液化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若发生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事故,会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重大伤害,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为了突出重点,找出影响液化天然气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对22起较为严重的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事故进行分析。

这些事故中,有12起事故为液化天然气泄漏。如2005年在316国道孝感段复线,一辆罐车后部阀门出现泄漏,在车辆尾部形成白色烟雾,幸亏采取紧固阀「1的措施消除了险情。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泄漏部位为操作箱的阀门和管路,这些部位防护能力较差,属于易老化、易损坏的设备。

上述22起事故中,有11起是由于lng运输车辆发生 交通 事故,车辆碰撞或翻车引起液化天然气罐车出现安全隐患。如2006年,在连霍高速公路柳忠段1741km拐弯处,一辆罐车车速过快,加之路况不好,发生了严重的侧翻事故,使阀门松动,发生液化天然气泄漏。交通事故容易使罐体出现变形,由于阀门等部位相对脆弱,容易造成泄漏,但至今还未发生过罐车主体出现损坏而造成大面积泄漏的事故,说明罐体具有一定的防碰撞能力。

有7起事故为罐体阀门出现故障。如2005年,一辆罐车在京珠高速株洲段大石桥收费站附近,安全阀出现故障,发生液化天然气泄漏。罐车的主要故障是罐体的排气阀、安全阀出现松动,造成液化天然气泄漏。这些阀门的泄漏量都相对较小,通过采取紧固等措施,能够及时控制险情。

有3起事故为夏天炎热,罐壁温度过高,造成罐内压力过高,冲开安全阀。这种情况下若四周环境复杂,也易引发事故。如2006年,一辆罐车途经江都市田坝加油站附近时,由于气温较高,罐内气压升高,安全阀被冲开.使液化天然气从排气管中排出,经及时处理才避免了大的事故。

根据对lng道路运输领域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分析发现,泄漏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a)交通事故引起罐体及主要附件的损坏,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刹车失灵等车辆自身问题;驾驶员对道路不熟悉,遇到问题采取措施不当;驾驶员违反危险货物车辆驾驶的相关规定,出现超速行驶、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等行为;

b)安全阀等罐体部件由于老化或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出现故障,如阀门出现松动等问题;

c)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夏天天气炎热,温度过高,易引起道路运输过程中的液化天然气罐体气压上升过快,引发事故。

无论是发生交通事故还是罐体出现质量问题,从更深层次来看都是运输企业管理制度的问题。如某运输公司所属车辆发生安全事故相对较多,说明这家运输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问题,对于驾驶员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导致驾驶员经常出现超速等违章行为,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事故。另外,运输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罐体检查及维护制度,也会导致罐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3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对策

考虑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不当等,为了改善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状况,应从运输 企业 、运输从业人员、罐箱厂家及运输管理部门等各方面,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及要求。

3,1对承运企业的要求

承运液化天然气的道路运输公司必须具备2类危险货物运输资质,且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等法规、标准对危险货物运输的要求。

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对罐车应建立技术档案,对阀门、仪表维修状况等进行跟踪检查,保证罐体的阀门等关键部件在运输途中不会出现故障。

对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要进行安全评估,辨识各种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运输企业应制定液化天然气罐车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培训使驾驶员及押运人员能够采取正确有效的补救措施。

要对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对运输车辆实行gps全程监控,公司实时掌握承运车辆的运输动态,约束驾驶员的行为,加大对驾驶员超速驾驶等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风险控制,增加安全性。

3.2对运输从业人员尤其是驾驶员、钾运人员的安全要求

不论液化天然气罐车还是罐式集装箱运输车辆都属于重型货车,当遇到突况时,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引发 交通 事故。故驾驶员要做到小公安全驾驶,不留事故隐患。

驾驶员及押运员要了解液化天然气的性质、危害特性及罐体的使用情况,一旦罐体出现安全问题等意外事故时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事故发生时,要及时使用干粉(最好为碳酸钾)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直接喷淋液体泄露处。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避免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采取一切措施,配合当地事故救援单位,减少事故危害性,必要时进行泄压、倒罐处理,确保安全第一。

3.3对罐车生产厂家的要求

罐体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的安全性,高质量的罐体也是保障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的基础。罐车生产厂家要提高产品质量,尤其要加强对罐体关键部件如阀门、管路等的质量管理和检验,避免出现故障。另外,要定期对罐车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及时根据罐车使用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进一步保障质量和安全。

3.4对各地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加强了对危险货物运输的整治力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需加强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应急预案,并不定期地进行演练,加强对液化天然气运输车辆的监管,避免出现故障。交警部门要对液化天然气运输车辆超速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罚,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保障车辆规范运行;交通运管部门要对液化天然气运输公司严把准人关口,加强对液化天然气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制定针对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作业及管理的操作规程;质检部门需要加大对罐体的质量把关.以从源头上确保安全;消防等部门要全面了解液化天然气的特性,必要时能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消除险情。

篇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攀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以年均1%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这无疑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城镇人口3.7亿。预计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5%,全国人口14亿,城镇人口增至6.3亿:205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0%,全国人口16亿,全国城镇人口增至9.6亿。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更加追切,但由于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大大超前于地方财政增长的速度,使得财政不堪重负。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难以为继,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病让我国经济建设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了缓解困局,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地探索解困之道,比如兴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引进民间资本,进行BOT、TOT、PPP等项目融资方式经营城市。城司。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经营平台,解决了不少城市基础设施瓶颈困境,今后仍将继续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城司运作模式概述

不论是对于新城区的建设还是老城区的改造与扩建,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管理的力度。按照传统的观点,我国很多地方实行的是政府投资运营的模式,即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城市供排水、桥粱、高速公路、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并且主要沿袭计划经济的模式运营,用行政办法由各个政府部门分散管理投资,这不利于城市的集约化建设和高效使用有限的城市建设资源,也不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鉴于此,从20纪9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陆续成立了政府性投资公司,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

城司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负责政府资产的管理和运作;作为政府融资载体,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提供服务;发挥资本运作的功能,实现国有资产的放大和资产保值增值作用。城司的建立使城市建设投融资告别了单纯的政府行为,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在该种模式下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并有效地缓解了城建资金的瓶颈制约,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三、城司发展的现状

城司作为政府经营城市的主体,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需要。在开放投资领域和融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运行时间的长短不同,按市场化运行的程度不同。我国的城司发展步调不一,一部分公司已建立多元化融资体制,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步入良性循环道路。如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城司已经开始资本化运作。而另一部分城司仍然附属于政府部门,围绕着政府职能运行,没有建立独立的法人治理机制。具体表现如下:

1,城司政府色彩浓厚

城司成立之初,有些地方政府尤其是落后地区还无法摆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仍习惯于直接参与城市经营活动,重建设、轻经营、轻管理、轻监督。立项审批环节多,耗时长。城司是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经过政府授权管理城建资产,促使城建资产保值增值。多数城司的成立采用国有独资公司形式,注册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资本金所有权属于国资委。建立之初,有的为企业编制,有的为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有的是机关或机关代管。造成很多城司变成了地方政府的附属机构。收支归地方政府管理,没有自。在这种格局下,一方面城市建设项目过分依赖财政的投资,男一方面财政投下去的资金又没人监管,用款单位资金投资效益的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可以进行资本流动的循环投资的体制,阻碍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2,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循环周转不灵

城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投入(如土地出让金、中央国债转贷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补贴)、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股票融资等。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主要还是依靠银行中长期贷款。由于长期以来城司资金运营的低效率,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更由于各家商业银行正处于体制转换时期,对于各项贷款更加谨慎。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又不可以发行公债,很多城司未能形成良性的资本循环机制,致使一些运营不佳的城司濒临破产。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效率低下

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城市建设运营经验不足,城市的规划设计的滞后性,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经营城市等弊端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城市化发展的步伐。所谓3分建设7分管理,但从现实的情况看恰恰相反,有些地方甚至于连3分管理也没做到。因此。存量资产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不能发挥其再融资的功能。也缩短了大量城市基础设施使用寿命,加重城司负担。

四、城司的解困之道

1,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

城司的建立使城市建设投融资告别了单纯的政府行为,朝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向发展。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地方政府仍然作为城市建设投资的主体,给财政很大的压力,政府的债务风险也日益加大。为了建立一个健康的城市运作市场化环境,为城司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应减少政府的行政色彩,减少政府的干涉,避免新的政企不分,让其成为城市运营的真正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运转,提高经营的效率,实现投入-产出-再投入-更高产出的良性循环,适应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另外,加快城司自身建设,准确进行定位。现阶段多数城司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其资本金的所有权属于国资委。因此,应该接受国资委的监督管理。对于股份制城司,根据股份公司治理方式进行运营。城司应该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引导作用,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进人城建领域并承担城市建设领域各项改革的经济责任,如城市瞎收费改革、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等,此外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经营城市,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拓宽资金获取途径,使城司摆脱资金困境

目前,很多地方的城司对地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财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城司城市建设的需要。而通过政策性银行融资难以预期,并且资金经过层层划拨后到达城司时间更难以预期,影响城司预算安排。对于没有达到资金良性循环的大多数城司,在高负债运营的条件下很难再从银行融资。因此,必须拓宽资金的获取渠道。摆脱资金困境。首先,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

保值增值。西湖区城司在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方面值得借鉴。一是通过收购西城大厦的部分产权,将整个产权属于城司的西城大厦进行装修后。以每年90万元的租金把两城大厦出租给江两银都实业有限公司,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增值:一是通过公开招租的方式,以每年235万元租金把区政府原办公楼院出租给上海泛思策划公司:三是以仓库、小型厂房等方式对外招租,盘活了京山工业用地闲置厂房。其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长朝以来,由于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经营城市,不讲求资源使用效率,形成巨大浪费。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用市场化的方式经营城市。对于经营性的国有资产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非经营性的资产建立政府扶持制度,给予财政的补贴等。第三,引进各种项目融资的模式,例如BOT、TOT、PPP等项目融资模式。当然这些模式在发达国家成功实施主要得益于其发达的投融资体系、健全的法律环境和政府治理。因此,目前来看并不适合在我国大而积的推广,但可以对某些项目,某些城市实施这种模式,而实际上,我国很多项目采取了这样一些模式确实获得成功。第四,对于经营性公共品,如供水、燃气、地铁等可通过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采用ABS等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在这方面武汉、长春、四川自2004年起相继成功发行企业债券,有很多宅贵的经验可资借鉴。

3,加强监督管理

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城司资产的监督管理,重点是加强政府对城司财务的监督管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域司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而且长期以来管理松散低效,公司普遍是高负债率运营。为此,应建立必要的债务预警机制。控制债务风险。另外就是加强对城司绩效考核。实现城建资金投入――产出最大化:其次,加强对城司自身建设管理,应该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设置,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公司资源的台理配置。培育市场经营的理念,成为真正的市场运营主体。但也不能盲目的建立城司,立一个项目成立一个城司,会分散有限的城市资源。成都市在2004年的时候开始整合城市资源,成立城建投资管理集团,将兴容、兴南、兴东公司变更为其子公司。在集团的统一规划下进行运作,相互调配资源,分工合作,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