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后续管理内容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投资后续管理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投资后续管理内容

篇1

关键词: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跟踪监测评价 ;体系

2011年5月18日,国务院通过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三峡后续工作有序展开。

为指导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顺利有序实施,规范实施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成规划任务,实现规划目标,国务院三峡办出台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国三峡办函综字[2011]138号)(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提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要加强动态监测,建立覆盖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主要任务目标完成实现情况的动态跟踪监测评价体系。”

受国务院三峡办委托,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从2011年起,对国务院三峡办批复实施的湖北、重庆两省市现代农业、苗圃基地、小区帮扶等3大类20个项目开展了持续2年时间的跟踪监测评价工作。在以上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项目跟踪监测评价的目的、原则依据、内容、指标体系、工作步骤进行初步探索。

1 跟踪监测评价目的

项目跟踪监测评价是对项目决策、准备、实施、竣工和运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或全过程进行评价的活动。项目前期阶段,对可研、评审、批准等决策情况以及资金筹措、招标投标、合同签订、勘察设计等准备情况全面评价,确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期间,对实施过程、投资风险预警、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实施效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监测,利用监测指标,采用调查法,跟踪监测分析采用对比法,分析评价决策目标、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受益群体效益(就业、培训、收益),为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提高项目投资决策水平;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后,全面总结决策过程和实施效果,对比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得到启示,在改进项目管理、完善工作标准、推广技术成果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确保项目实现效益。

2 跟踪监测评价原则和依据

2.1原则

2.1.1坚持公正、客观原则。保证跟踪监测评价的结果真实性;保证概算、预算的准确性及决算的真实性;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投资效益。

2.1.2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受益群体效益相结合原则。在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的同时,更加注重受益群体效益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

2.1.3坚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跟踪监测评价的原则。从项目立项、可研、概算、建设过程、竣工决算、环境保护、后续运营等方面,依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评价。

2.1.4坚持国家政策导向原则。跟踪监测评价要充分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具体实施中对政府鼓励和限制的产业、产品,要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上加以区分。

2.2依据

2.2.1《国务院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69号)。

2.2.2《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三峡办(国三峡办函综字[2011]138号)。

2.2.3《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 (财企〔2011〕400号)。

2.3.4经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或重庆市主管部门批复批准的项目技术设计文件。

2.3.5国家和湖北省、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

3 项目跟踪监测评价内容

项目跟踪监测评价工作贯穿整个项目建设与管理周期,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决策、项目准备的跟踪监测评价。

项目建设期:项目组织、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实施效果的跟踪监测评价。

项目竣工运营期: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成本效益、对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影响、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跟踪监测评价。

3.1项目前期跟踪监测评价

对项目前期的决策、准备等方面进行跟踪监测评价:

3.1.1项目决策:主要评价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评估和评审、审批或批准等情况。

3.1.2项目准备:主要评价资金来源和融资方案、招标投标、征地拆迁、合同签订、批准概算、勘察设计、开工准备等情况评价。

3.2项目建设期跟踪监测评价

对项目建设期的工程建设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监测评价:

3.2.1项目组织:主要评价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分解及相关责任制落实情况、统计及信息宣传等情况。

3.2.2项目管理:主要评价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基本建设制度执行情况、质量和安全体系建立情况和效果、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及工程验收、管护机制建设等情况。

3.2.3资金管理:主要评价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包括三峡办安排的资金、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项目业主自筹资金、其他方式筹措的资金以及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投资控制等情况。

3.2.4效果评价:主要评价项目预期效益完成情况,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受益群体效益(就业、培训、收入)、生态环境改善等情况。

3.3项目竣工运营期跟踪监测评价

对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后至第3年底,实际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及环境影响进行跟踪监测评价:

3.3.1达到预期目标或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3.3.2成本效益分析;

3.3.3对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影响;

3.3.4项目可持续性发展。

4 跟踪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建立投资项目跟踪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评价指标分为工程技术、财务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影响、管理效能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一般性指标包括社会效益、受益群体效益、财务效益指标等跟踪监测评价指标。个性指标是一般性指标未列入、结合投资项目不同特点和具体目标而设置的特定指标。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的内容,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5 跟踪监测评价的方法

根据移民工程项目管理需要、项目特点,项目信息资料收集采用调查法,跟踪监测分析采用对比法(前后对比法、横向对比法和定向对比法),评价结论采用逻辑框架法。

5.1项目建设进度、质量

跟踪监测项目建设进度、工程建设质量。

5.2投资风险分析

对项目全过程或项目实施的某个阶段进行跟踪监测评价,是跟踪监测评价的重要内容。侧重于对单个项目建设成本、工程造价、投资控制分析。分析结论可作为三峡后续工作移民安稳致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的参考依据。

5.3项目执行考评

对建设项目达产能力、实际运行能力、设计能力、差异分析、项目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进行评价,是跟踪监测评价的重要内容。侧重对项目建设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结论可作为监控资金拨付的依据,可作为三峡后续工作移民安稳致富、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规划的参考依据。

5.4项目后评价

项目投产后或投入使用后一定时间,对项目运行进行的全面评价。侧重对项目决策初期效果和项目实施后终期效果进行对比考核,对建设项目投资产生的财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效益与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估。项目后评价成果(经验、教训和政策建议)可作为编制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实施规划和国务院三峡办决策的参考依据。

5.5项目效益分析

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情况及对项目涉及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是跟踪监测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定性指标由于无法直接计量其效益,可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抽样调查及与其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资金来源大致相同的类似项目相比较,以评判其效益的高低。

5.6专项检查

侧重于对项目资金进度、使用、管理和财务管理状况的监督考核。

5.7跟踪监测评价需要的主要资料

项目涉及的政策法规、产业规划资料,各种规程规范;项目涉及区县公开的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年鉴,产业发展规划;移民工程规划设计、工程管理与财务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等资料;现场工作调查研究等资料。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王保强.项目评价与项目中评价.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3)

篇2

A.T.科尔尼公司对全球115个并购案例的分析表明,有58%的并购实际上损害了股东权益,并购三年后,新企业的利润率平均降低了10个百分点,在美国有50%的企业并购在四年后被认为是失败的,可见并购失败的比例是很高的。究其原因,除了上述缺乏战略计划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完善并购后整合计划和强有力的执行。

造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遭遇挫折甚至失败的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三个:一是并购的目的性不强,或者说不符合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二是风险意识不强,尤其是并购前的调研不够、计划不周,造成并购后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从而付出远超预期的经济代价;三是并购后整合不利,特别是因企业文化差异造成彼此间的摩擦和经营困难,使得一些长远的发展计划成为一纸空文。

具体到并购整合操作过程中的障碍,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主要谈一点体会。

“整”而不“合”

纵观跨国公司的成长历程,传统的发展途径不外乎两条,其一是直接在海外投入资源,从无到有建立起完整的生产、销售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相应的投资和后续运营平台,负责海外业务发展和后续资产管理;其二就是通过并购直接获得可立即产生商业效益的股权或资产和与之配套的成熟管理体系。然后将不同业务环节的管理职能分别赋予总部各直线职能部门,通过抽调人员形成松散的矩阵团队,分别负责业务发展及后续运营管理。

有鉴于多数中国公司对海外经营环境缺少深入的认识、本地化管理经验的不足以及合格管理团队的匮乏,无论采取何种发展途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

并购项目缺乏系统的全程绩效评价,并购环节结束之后没有对实际运营业绩的跟踪,在并购项目财务模型、项目运营后的计划预算控制以及运营管理绩效评价系统之间缺乏衔接,导致项目后续绩效管理缺位,派出的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绩效导向。

并购项目整合效率低

公司拟派出的运营管理团队直至项目基本谈判完成,甚至之后才开始组建并介入项目交接。派出的运营管理人员因为缺乏对投资谈判中确认事项的掌握和理解,在落实公司政策过程中时滞效应相对较长,影响投资后整合及运营管理的效率。

经营信息缺乏系统的跟踪反馈

公司总部对已设立的海外分支机构经营管理信息缺乏系统掌握,没有一个综合的信息定期收集反馈指标体系和报告形式,增加了在实物资产、人力资源和管理人员舞弊等方面的管理风险。

破茧而出之计

鉴于中国绝大部分公司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以及这些公司的总部管理成熟度现状,笔者认为在当前阶段实施海外发展战略的中国公司对海外分支机构和投资项目(以下简称“海外机构”)不仅不宜采取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等放权型管理模式,而更应该严格落实财务控制模式,即以财务管理控制为主线,从信息沟通与财务报告、资产管理、统一的基础工作制度、预算控制和资金管理等五个方面入手完善对海外机构的管理,同时考虑以财务管理控制为主线的运营管理系统与并购系统和后续绩效考评系统的衔接,从而真正将并购、运营管理和绩效考评三个环节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公司海外发展策略的三个支点,以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为保证这一策略的有效实施,以下三个方面的支持体系必须加以建立和完善:

衔接投资和运营管理的绩效评价系统

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三个载体:

1. 项目投资指标

海外机构综合绩效水平取决于经营期内各年度的绩效目标设定,因此在投资环节完成后海外机构各经营年度预算的编制应严格落实投资模型中的年度测算目标。如预算指标与投资测算目标之间出现差异则应分析内、外部原因,将差异分析和调整建议逐级上报公司管理层审批,并将分析结果和调整方案导入投资项目绩效跟踪系统。

2. 投资绩效跟踪系统

除海外并购由牵头机构总体负责投资模型和商务谈判之外,为保证合理的内部牵制,公司管理层应在财务管理部门或其他适当部门建立海外项目投资绩效跟踪系统,负责从三个方面跟踪分析海外机构的实际绩效:(1)牵头对海外机构实际运营情况与投资测算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2)建立并管理海外机构绩效跟踪数据库,并对其他海外并购项目的假设设定和测算模型提供经验数据支持;(3)将绩效差异分析结果提交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用于绩效考评。

3.海外并购项目投资人员和后续管理人员绩效关联

与建议的管理模式相适应,海外机构管理团队在并购初期就予以组建并参与谈判环节,以确认投资模型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绩效指标,这样在投资完成进入后续管理环节后就在投资团队和后续管理团队的工作业绩之间通过投资模型和关键绩效指标建立了绩效评价的有效关联,避免回报不达标后在投资和运营管理人员之间责任认定方面的困难。

项目并购和后续管理的衔接支持系统

并购目标的达成在内部取决于三个关键方面:(1)投资和后续管理的有效衔接;(2)具备合格的管理团队;(3)后续管理质量。因此,公司内部应首先建立有效的投资与后续管理整合机制和整合及后续管理的人员储备,这其中整合及后续管理团队由合格的项目整合管理人和项目后续管理团队两个部分组成。前者负责制订项目整合计划并负责实施,后者负责在项目并购过程中深入了解项目背景、存在的管理问题、跨文化沟通、参与制订项目投资模型关键假设和财务评价指标以及后续的绩效改进方向,并预先编制管理方案和资源需求计划。

笔者认为公司应将这两方面人员均纳入海外并购团队,并且在并购前期就予以介入,以保证对并购项目信息的充分熟悉和对后续管理潜在问题的及早把握。具体经验可参考通用电气财务公司的管理实践。

建立符合海外发展策略的综合财务管理体系

为配合海外并购策略的实施,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应在信息沟通、财务报告、资产管理、统一的财务基础工作制度、预算控制和资金管理等五个方面尽快建立起保障海外发展目标实现的财务管理控制系统,保证对公司以财务管理控制为主线的绩效管理策略的贯彻落实。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控制系统的各项内容必须细化成为具体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然后对工作流程和人力资源做出具体安排,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1.信息沟通和财务报告

首先公司需要建立适用于海外机构的统一会计科目体系(Chart Of Accounts)和与之配套的海外财务报告标准格式,以此保证基本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一般中国公司内部的管理分析报告集中于对所属单位财务绩效指标信息的分析和报告,内部没有一个全面的经营管理报告系统定期收集所属各单位,尤其是海外机构的综合经营管理信息,导致公司各职能部门对海外机构与派出管理团队之间在经营管理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影响综合管理效率,笔者建议中国公司可以借鉴国外跨国公司的成熟管理经验,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报告基础上建立经营分析报告编报制度,其中各经营单位需综合分析并报告基本经营信息变化、关键绩效指标、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信息。这一报告可由海外机构定期向总部归口管理部门或负责海外发展的管理平台报送,之后再由财务管理部门汇总纳入公司总体管理报告体系后定期提交管理层。这一报告模式可以解决海外机构经营信息分散管理的问题,提高信息透明度,有利于公司综合掌握海外机构的情况,也有利于总部职能部门专业管理职能的延伸。

2.资产管理

公司内部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将国内的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根据海外地区的特点相应调整,工作重点应包括:(1)严格落实区分资本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的原则,并监控落实情况;(2)组织每年不少于一次的资产盘点以及年度审计中与审计师海外机构的协调;(3)与公司采办部门分工负责制订海外机构实物资产管理办法和采购管理办法,其中应明确海外机构可在年度预算范围内在当地独立采购资产,但必须将询价方案和有关支持合同提前上报公司采办部门审查备案,在采购完成后根据收到的信息制作并发出标准的固定资产标签。

3.统一的基础财务工作制度

财务管理部门所属各岗位要从各自专业职能角度出发,对海外机构的经营管理环境特点和地方法规体系进行事先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已有的内部管理政策出台专业指导手册,同时在培训、业务指导和实施沟通等方面制订标准化的制度、流程和时间表,以便于实施。

4.预算控制

公司应以并购财务模型为基础设定海外机构各年度运营绩效目标,通过将这些目标转化成各年度预算并严格落实,来保证海外机构的运营始终符合并购期望。当然,这里并非是说一味僵化的执行,如海外机构的内外部经营环境较并购时发生了重大变化,则必须相应调整预算并根据调整结果对绩效表现重新做出跟踪评价,并据此判断调整后该海外机构对公司的价值贡献,最终利于对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5.资金管理

对海外机构的资金需求和使用,应以编制资金预算的方式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在贯彻总部集中管理的原则基础上,充分考虑海外机构所在地的金融基础设施成熟度和公司内部资金管理职能延伸的可操作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等因素,从资金的来源、成本水平和使用进度三个环节保证海外机构对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以上是笔者建议的通过财务管理职能落实海外机构绩效管理的框架设计。另一方面,公司在海外机构管理方案的选择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现有组织体系和公司发展目标之间的匹配度,首先设计出目标方案,在此基础上考虑公司现有情况,并做出过渡安排。

过渡方案

该方案确认目前公司对海外业务的管理现状并明确在现阶段采用,即对海外机构管理一般仍沿用总部各职能部门的直线管理模式,与此同时逐步建立起负责海外业务发展的管理平台,并明确其角色重点在现阶段应是协调和沟通。另一方面,公司应确定海外业务管理模式过渡的计划和工作时间表,明确该平台在全面接手海外机构管理的目标状态下其职能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安排以及与总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

目标方案

如在工作计划设定的时间周期内公司基本完成海外业务管理模式的转变,海外业务管理平台应初步具备对海外机构履行综合管理职能所必要的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和人力资源配置。总部各职能部门对海外机构的管理也将通过该平台中对应的职能部门实现。

其中与通过财务管理职能落实海外发展绩效管理的思路相一致的是,在海外机构派出财务人员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笔者建议采用派出财务经理人的双重报告体系,即从业务角度须向海外业务管理平台财务负责人或公司总部财务总监报告,同时接受派出机构总经理的行政领导。与此相适应,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门应在绩效考核指标中明确专业考核和行政考核的权重分配。

篇3

关键字:行政事业单位 专项资金管理 探析

对国家投入的专项资金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专门工作;三是需要单独核算。专项资金分类与中央项目支出分类基本一致。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具体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服务业、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等财政补助、贷款贴息、配套费减免的项目,如服务业和农业引导扶持资金项目、国债资金补贴项目、部分经济适用房项目(廉租房)等,其资金规模大,资金使用效果影响范围广。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的管理对于加强政权建设、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资本金主要以“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由企业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自行解决,政府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地方财政按规定的比例要求配套投入;政府直接投资和政府组建公司投资项目的,由政府注入项目资本金,其项目资本金资金来源可从中央补助资金、省级补助资金、市县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渠道筹集。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够健全,给管理和控制带来不便。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在申报项目上不规范,甚至存在一个项目多个名称申报;有的单位没有严格专项资金管理,使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挤进专项资金;有的单位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各种费用实报实销,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造成资金浪费现象;有的项目竣工验收时,只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验收,未对资金进行检查验收,使专项资金处于失管的状况。

(二)项目资本金缺口大,投资计划不能实现。部分专项资金要求地方按比例配套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配套,有的地方财政困难或者单位自筹资金困难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造成项目不能如期开工或者按计划完工,甚至影响工程质量。

(三)财务管理不严,核算不规范。一是未实行专账核算,与其它资金混在一起核算,二是结算手续不完善,如白条借出工程款,不开据税务发票,三是工程项目不附材料清单,四是不以审计结果作为结算依据,而是以工程概算编制竣工结算书后,按承包价开据税务发票报账,五是大额专项资金的拨付由个别领导或者经办人个人决定,失去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机制。

(四)项目后续管理缺乏。一些项目规模小,分布广,管理难度大,后续管理费用高,难以落实,使项目后续利用不充分,项目长期效益不明显。

三、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方法及建议

(一)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专项资金支付,严格核算管理。对专项资金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项目资金,严禁挤占和挪作他用,不能擅自更改批复的项目地点、性质、内容、标准和规模,不能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 严格财务管理,对项目投资、营运成本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严禁白条入账,防止弄虚作假,项目验收前须进行峻工决算审计;严格资金拨付程序,按照项目进度计量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的核算行政单位在“经费支出”下设“专项资金支出”、“拨出经费”下设“”“拨出专项资金”,“拨入经费”下设“专项资金拨入”,事业单位会计设置“专款支出”、“拨出专款”和“拨入专款”核算专项资金,下设各项目明细科目,年底结余资金分别记入结余(专项经余)和事业结余(专项结余)科目。

(二)加大筹资力度,弥补项目资金缺口:项目资本金的资金来源,首先立足于政府预算(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同时,各地要加大筹资力度,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对于项目资本金仍有缺口的,地方财政在按规定程序使用年度超收收入时,要相应增加项目资金投入。此外,项目单位还应积极寻求市场来源,大体上有两种方式:银行借款或者从资本市场上融资,这时,银行、基金、保险公司、投资机构、个人等都能成为投资者,根据当时市场的接受程度、融资量需求和资金成本项目单位或者通过债务或者通过股本获得资金。

(三)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单位内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审查和监督制约机制,及进发现并制止专项资金使用违法违规现象,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积极接受财政部门监督检查。财政业务处要在搞好部门预算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预算执行、监督资金使用、参与部门发展上来,实现对财政资金全过程的控制,建立起专门监督机构的检查与业务处室的日常跟踪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

(四)加强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考核部门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根据不同项目支出结果,比较项目之间的社会成本效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支出组合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以及单一项目实现效益情况。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有赖于项目资金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而实施绩效评价又能促进项目资金进行规范核算。进行综合评价,可以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判断资金使用效率。实施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也可以在事中或事后。事前评价,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审查和评价对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建立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对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构,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完善项目后续管理,发挥项目投资的长期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积极指导各项目点后续维护,明确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健全完善后续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多种渠道筹集,加大政府滚动投入,整合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巩固、发展、提高项目已经取得的效益。

综上所述,专项资金的投向体现的是公共财政的理念,发挥政府调控功能,突出以社会事业的发展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在国家对专项资金投入越来越多的今天,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使群从满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

1、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几个主要环节

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贯穿于设计、施工、验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后续设计管理。项目法人在委托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应包括水土保持设计内容,并将水土保持投资概算纳入工程总投资。

(2)招投标及施工合同管理。项目法人在提交的招标文件和签定的施工合同中,应当包括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措施工程量、实施计划及进度安排等。

(3)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和实施进度应列入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的内容之中。

(4)验收。验收是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关键环节。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权限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6号)的有关规定,负责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并出具验收意见。

(5)运行管理。建成的水土保持设施,应随主体工程一并移交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不得拆除、毁坏。

2、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发建设单位把办理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手续看作例行公事的程序性审批,自始至终基本上没有实施。

如某水电站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依法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报该省水利厅办理了审批手续,但未落实后续设计,也未开展水土保持设施的招投标,施工过程中基本没有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基本没有采取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水土保持设施基本没有建设,据了解也没有相应的建设计划,取料场、施工道路等土地没有恢复整治,输水管线产生的废弃土石方随意倾倒,施工支洞的弃渣没有采取任何拦挡防护措施,明管段的弃渣虽在下部设置了挡墙,但远远达不到防治水土流失的要求和标准。

(2)对主体工程的设计方案作重大变更后,水土保持方案不作修正变更,从而无法实施。如某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经审批以后,主体工程变更设计,未考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后果。由于该路段是路堑与桥梁交错连接带所增加的开挖土石方都不能利用,因而废弃土石方量也大大增加,开挖土石基本上随挖随弃,废弃土石堆放场地多达50余处,除水土保持方案中进行防护设计的以外,全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3)虽然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治理,但采取的防治措施与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脱节。某电站上游隧道口施工场地、备用石料和废弃土石均堆置在河道范围内,既不利于施工安全和河道行洪,也极易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从而导致下游河道淤积。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废弃土石堆放场地大都没有起用,取料场的位置也没有遵从水土保持方案,随意变更。

(4)后续设计没有相应跟上。经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一般都只达到可行性研究深度或初步设计深度,需要进一步做好后续设计,但大部分都未做该项工作。在工程初步设计中没有水土保持设施初步设计的专门章节,仅有少量的文字图表,有关内容及设计深度甚至不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尤其是取土场地和废弃土石存放场地的防护措施设计往往都是缺项。

(5)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虽基本按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但普遍存在滞后的问题。如废弃土石存放场地应当先修建挡墙和排水设施,再堆置废弃土石,在实施过程中正好相反,往往先堆置废弃土石,再修建挡墙和排水设施,甚至一直拖到主体工程完工或接近完工时才修建挡墙和排水设施。即便通过专项验收的工程中也常常存在类似问题。

(6)一些项目临时用地的水土保持措施得不到实施。临时用地往往都是开发建设单位向当地乡村借用,办理借用手续时,将水土流失防治费用和其他政策处理费用一起支付给土地所有者,而土地所有者则挪作他用,最终导致无法实施。

3、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几点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水土保持设施后续设计、日常监督检查、专项验收等多个环节入手,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管理工作。

3.1认真做好水土保持设施的后续设计等工作

水土保持方案一般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完成,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作为水土保持设施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开发建设单位应将其提交给有关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单位,并组织做好以下工作:

(1)在进行项目初步设计时,应当同时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初步设计,作为初步设计报告的一个专门章节,并将所需水土保持投资概算纳入工程总投资概算。水土保持设施的初步设计应与项目初步设计一并办理审批手续,行业主管部门在组织审查时应有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2)在进行项目施工图设计时,应当同时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施工图设计。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图设计等其他技术文件应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分送至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便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

(3)在与施工单位签定施工合同时,应包括水土保持设施的工程量、施工计划、进度安排和有关技术要求。

(4)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和实施进度应列入工程建设监理的内容之中。对于大型项目,也可单独委托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

(5)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按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实施方案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关的监测成果将作为监督检查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重要依据。

3.2工作

水土保持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即开始作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象,直至项目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3.2.1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宜分开工建设前、施工过程中、竣工验收前3个阶段进行

(1)开工建设前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①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是否包括水土保持设施的设计,设计内容是否全面,设计深度是否满足要求;②项目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变化后,是否按规定进行变更或重新报批水土保持方案;③水土保持投资是否列入工程总投资;④在与施工单位签定施工合同时,是否包括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进度要求和有关技术要求;⑤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实施进度是否列入工程建设监理的内容之中;⑥是否按规定委托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⑦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是否纳入工程建设管理内容。

(2)施工过程中监督检查每年至少1次,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①水土保持设施的规模、位置作调整后,是否重新进行设计并备案;②取料场、弃渣场等位置是否与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或设计一致,如有变更,是否办理有关变更备案手续;③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实施进度是否列入工程建设监理的内容之中实行有效控制;④是否有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实施计划、进度安排,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步;⑤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质量是否符合水土保持方案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要求;⑥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资料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需要;⑦水土保持监测情况;⑧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缴纳情况。

(3)竣工验收前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①开工建设前、施工过程中监督检查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②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内容是否全部完成,质量是否符合水土保持方案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要求;③资料整理、立卷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的有关要求;④水土保持监测是否按监测实施方案进行,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要求;⑤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是否依法缴纳;⑥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时如有遗留问题,是否制定了有关计划并予以落实。

3.2.2监督检查宜实行属地管辖为主的原则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该行政区域内所有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跨县级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并对该行政区域内市级立项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抽查。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跨市级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并对国家和省立项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抽查。

3.2.3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在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监督主导地位的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单独组织检查,也可以会同当地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组织检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水土保持监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3.2.4做好检查过程中的记录等工作

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作为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存在问题的,要将整改要求书面通知开发建设单位,并抄送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3.3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是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关键环节,是确保开发建设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

篇5

[关键词]实物期权;房地产投资

相对于金融期权而言,实物期权(realoption)是以期权概念定义的现实选择权,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资产上的拓展和应用。在资本市场上,期权赋予持有者权力但不是义务按约定价格买卖一种金融资产。同样,企业在面对一个未来项目时有权利而非义务去选择是否进行投资。实物期权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基于传统方法评价实物投资。

一、实物期权的概念

实物期权的概念是Mvers教授在1977年提出的,他指出一个投资方案产生的现金流量所创造的利润,来自于目前所拥有资产的使用,再加上一个对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取得一个权利,在未来以一定价格取得或出售一项实物资产或投资计划,所以实物资产的投资可以应用类似评估一般期权的方式来进行评估。同时又因为其标的物为实物资产,故将此性质的期权称为实物期权。由于期权具有执行某项投资行为的权利而没有必须执行的义务,所以基于期权理论的项目投资决策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项目投资中可能的损失,同时获得项目投资带来的巨大收益。

从广义来看,实物期权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与金融期权类似的实物资产投资的选择权,是一种把金融市场的规则引入企业内部战略投资决策中来的思维方式;狭义地说,它是项目投资赋予投资者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所拥有的在未来采取某些投资决策的权利,这些决策包括延迟、扩张、放弃项目投资等。

二、房地产投资的实物期权特点

第一,投资决策者对未来具有选择权。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阶段性特点,房地产决策者对投资项目不仅在当前具有决策权,而且投资项目建设后,投资决策者仍有权根据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也就是说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项目具有一种未来决策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决策者不仅有权决定是否投资一个新的房地产项目,而且有权决定是否进行延期投资;投资决策者不仅有权在项目开展前决定投资规模的大小,而且有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改变项目投资规模的大小;投资决策者不仅有权在投资项目开展前决定投资哪一种类型的投资项目,而且有权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改变投资项目;投资决策者不仅有权决定投资项目的开始,而且也有权决定投资项目的终止。

第二,房地产项目价值具有波动性。对房地产投资项目标的资产来说,其所涉及的风险因素众多,如技术风险:主要指投资项目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同类项目之间科技竞争强度及区位优势;金融风险:主要指市场利率、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的水平以及资金的募集成本等;市场风险:主要指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建设生产资料的供应状况以及市场的转型(买方市场卖方市场);自然风险:主要指工程地质情况、自然资源情况以及气候状况等;社会风险:主要指投资项目所处的社会软环境,具体包括社会信用风险、政治风险、以及政府是否廉洁高效等。正是由于房地产投资项目具有这么多的风险因素,并且每种风险因素又都有自己特定的波动过程、扩散过程、跳跃过程、均值自回归过程,这决定了投资项目价值的波动性,进而决定了投资项目价值的波动性同其他金融资产一样具有价值,也就是说投资项目所蕴涵的风险因素导致投资项目的期权价值。上述风险的综合影响将体现在房地产价值的波动上。

房地产开发一般要经过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销售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巨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房地产开发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序列投资的动态决策过程。决策者根据对来自技术、市场、管理、资金等方面风险的评价以及竞争中投资项目收益流的变化,灵活抉择投资时机。房地产开发商在获取土地后,在市场条件成熟且经可行性研究初步确认投资可行后,将进行后续投资,建设阶段的后续投资相当于执行期权合约。如果市场前景不被看好,则暂时不追加后续投资,而是等待投资机会的到来。拥有土地就拥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选择权,可把获取土地前的费用及土地获取费解释为期权费用,相当于买入一项期权。由于土地的保值特性,如后续期权得不到执行,损失的往往仅是为获取土地而进行的前期分析费用,这部分费用与期权标的资产价格相比微不足道。

第三,房地产投资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因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包含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宏观角度来讲,主要有政策因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等)、市场因素(房地产价格、市场信息、短期供求变化等)、突发因素等;从微观角度来讲,主要有知识因素(开发商个人的知识结构、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等)、能力因素(房地产开发商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管理因素(房地产开发商在企业的制度管理、人才管理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水平)、项目自身的条件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充满了不确定性,使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房地产项目投资时面临极大的风险。

第四,房地产投资具有实物期权特性。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期权特性。超级秘书网

(1)房地产开发前期是可以缓冲的时间段,如前期市场调查、可行性研究等,但为取得土地而进行的分析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取得土地后发生的费用,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费等类似于期权费用。

(2)房地产开发、设计、建造的投资类似于买入期权的执行价格。

(3)房地产开发所产生的收益现值,类似于期权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

(4)房地产在其开发过程的前期任何时间内可追加或减少投资,在其开发时则可以选择投入。对于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期权类型可以理解为有期限,但可随时执行的美式期权,也可以作为有固定期限、只有到期日才能执行的欧式期权,此处的欧式期权可根据需要分段进行分析。

篇6

关键词:基建技改;项目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F4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一、概述

近几年公司基建技改项目较多、投资额度也比较大、施工周期长。项目实施的依据是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项目完成后预定的目标值是否实现,如:投资完成情况、安全、环保、工期、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需要在项目竣工投产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评价来验证,这种评价就是项目的后评价。

二、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在一个项目建成投产或投产使用后的一定时间,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初步设计批复的的各项内容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地检查和对比,通过检查和对比,一是及时发现已完工项目存在问题的关键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找出节省投资的更有效途径,同时,制止浪费,把经验教训化为财富;三是项目的后评价与单纯的财务后评价不同,不仅包含项目投资效益的评价,还包括项目实施的投资控制、效益、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全面评价;四是实施企业基建技改的低成本战略。并对后续基建技改方案设计、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三、项目后评价组织机构

基建技改主管部门全面负责项目后评价的日常组织与管理工作,按照项目初步设计确定的各项指标,组织有关部门全面作出后评价报告;各专业职能部门对各自所负责的项目内容作出专业性的评价,由基建技改主管部门负责整理汇总后,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

四、后评价评判依据

1.项目实施单位概况简介、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情况等;

2.立项审批部门的项目报告、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立项的依据、主要内容、达到的目标等方面内容;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初步设计中包含的各项目标及概算。

五、后评价工作程序

1.明确项目后评价目的即具体要求。由基建技改主管部门组织有公司相关部门组成评价小组,制定详细的后评价计划;

2.收集资料,制定详细的调查提纲,确定调查方法与对象,开展实际调查工作,完善后评价所需的各种资料数据。

3.围绕项目后评价内容,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运用财务手段和控制理论分析研究,由评价小组评定。

4.将分析研究和评价小组评定的结果汇总,形成后评价报告上报公司领导。

通过以上步骤,将项目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后评价形成闭环管理,可以有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后续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后评价主要内容

1.项目的选址区域布置的合理性,工艺布局是否合理顺畅、对将来生产和发展影响如何;

2.设计思路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能否能达到预期的生产能力;

3.设计选用的建筑物、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与允许发挥的能力是否协调,是否造成了建筑物、设备的功能性浪费;

4.建设施工单位的素质和工作质量,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极大,对项目正常投入使用、使用寿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施工质量的检查;评价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等单位选择是否正确,尤其是施工单位的选择,是施工质量的关键。

5.后评价考虑工艺设备价格、制造厂家选择是否合理、售后服务情况如何;不能片面强调购买设备价格低廉这一项指标,要全面综合考虑。这就要求设备招标采购部门认真组织相关单位,做好各项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对比工作,做到有据可查,采购性价比最优的设备,才能最大可能节约资金。

6.后评价强调计划性,在建设期内要按照设计、实施计划进行,计划合理制订设备采购计划,尽量避免购置的设备长时间闲置,造成设备损耗和资金浪费。

7.后评价影响工期的因素,如设计、项目审批、土地购买、外部动能提供、工程施工确定影响工期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找出经验教训。

8.后评价设备是否按合同要求时间进厂、安装、调试,特别是设备安装过程和质量,建设单位一定要及时监督检查,大型精密设备要有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9.后评价设备验收环节,设备验收工作,对于用户来说至关重要,应由工艺、设备、车间相部门专业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照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要求,检验加工完成的产品和生产效率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同时对设备制造及安装质量、安全措施是否齐全可靠进行认真检查,并且要准备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一定时间的负荷试生产,进一步考验设备的制造质量和效率,另外,设备的图纸和其他资料要齐全,便于设备故障处理和维修保养。

10.后评价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资金充足与否是影响项目建设工期、质量的关键因素,反思开工前后资金筹措过程及对项目建设的的影响,并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初步设计中的投资概算,逐项检查对比是否有超资的项目,明确超资的原因及额度,便于向相关领导汇报。

七、项目后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

定性后评价适用于投资小、工期短的技改项目,它评价的内容为企业提供总结性结论。定量后评价适用于投资大、工期长的技改项目,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周期、施工质量、投资控制、安全、环保各目标值是否达到等。

八、项目后评价的财务评价方法

1.盈亏平衡点评价法:盈亏平衡点评价法,就是以项目投产后的实际产销量,通过计算项目盈亏平衡点,据此分析判断项目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能力程度,说明项目方案实施的风险大小及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对项目投资决策期所提供的盈亏平衡点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2.净现值评价法:将项目投产后的实际净现值与项目决策时的预期净现值比较,反映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盈利能力动态平价的具对指标。

3.收益率评价法:将项目投产后的实际内部收益率与项目决策时的预期内部收益率比较,内部收益率指标翻译项目的盈利能力,其值越高,方案的经济行约好。

九、结束语

篇7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51-01

为了实现对投资核算的全流程管理,提高资产信息质量,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我公司依托ERP信息系统,将投资管理理念与之融合,达到了投资管理流程清晰,职责明确、核算及时准确可追述。以下对我公司投资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了梳理,供大家参考:

名词解释:

PR:Pre-request的缩写,即采购申请

PO:purchaseorder的缩写,即采购订单

IO:Internalorder的缩写,又称内部订单,ERP系统中一个结算工具,分为结算型、统计性和业务性,其中结算型可以将归集在该订单下的金额结算到特定项目中如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每个内部订单都有结算规则,即订单结算时所归集金额的接受方,对于投资型内部订单,通常结算到指定的资产号上。

资产主数据:资产的主要描述,包括名称,对应的成本中心,折旧年限,残值率等

投资预算控制信息化

对于公司所有重大投资项目,我们采用了投资预算控制,两层审批制度,即按照项目下达预算控制指标,大体描述项目内容,此为第一层级的审批,是系统外的审批,第二层的审批是第一层审批的层层分解,需列示出具体的采购项目、数量及预算金额,也称PR审批,该层级为信息系统审批,在该系统内完成所有的审批流,包括上至中国区总裁、中国区财务总监,下至投资主管部门、财务部、申请部门及采购员,审批数据会跟ERP系统有接口,以保证全流程的顺畅接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财务人员在审批时除了关注金额外,还要根据资产管理的要求,对PR项目如何划分提出建议并对每个行项目给出基本的资产核算单位即内部订单号(简称10),这是利用ERP系统对投资进行管理的关键一环,是前端控制。不同类别的资产对应的10是不同的,只有完全相同的资产才可以给出一个10,在创建10的同时,还要创建相应的资产主数据,并维护10的结算规则,就是告诉系统将来该10对应的金额要结算到哪个或哪几个资产上面。简单的说,在此财务人员要有清晰的投资管理思路,将预算细化到每项资产上面。

财务部门会在ERP系统中维护一个投资架构,该架构对应于全部投资预算,也就是将两层审批的投资预算在ERP系统中作出树形结构图,并将相应的预算数据输入。最小的预算控制单位就是IO,每个10在将来过账时如果超过预算金额是无法过账的。

由此也就实现了利用ERP系统进行投资控制。

在投资预算控制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预算审批不严,业务部门需求不够清晰,财务部门资产管理不清晰,内部订单划分混乱,这些都会对后续的工作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需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尽量减少或降低各类差错出现。

2.采购订单生成

PR审批结束后,就进入实际采购流程,采购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招标或询价过程,挑选供应商,洽谈技术条件等,一旦谈判结束,会签订合同或协议,这是ERP系统外的流程,同时采购部门需要将PR转化成采购订单即PO,即系统内流程。PO就是电子版的合同,包含货物信息、运输信息和财务信息,其中财务信息有货物收货时对应的科目编码、内部订单号或成本中心以及供应商的付款条款。如果是投资类的PO,科目编码一定要搭配内部订单号而非成本中心。

该步骤易出现供应商主数据或采购订单付款信息维护错误问题,比如付款方式、付款期、账户信息等,由于此类信息可能会导致无法付款或提前或延迟付款,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公司信誉,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供应商停止供货以至于影响公司及时交货,所以一定要特别重视。

3.实物到货处理

资产收到并验收合格后,业务部门会在ERP系统中进行收货,产生的财务影响是此订单当初给定的科目及内部订单就会有金额发生,由于跟投资相关的订单都为结算型的,即当月必须结算,首先是结算到在建工程,业务部门在该资产满足转固条件时,提交相应资料,财务再执行转固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实物流与信息流实现了同步,大大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并且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也会相互监督,财务部门能及时掌握实物接收情况,业务部门也可以随时向财务了解资产账务明细及供应商后续付款等事宜,ERP系统能提供各类查询报表,大幅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财务人员,一定要积极主动的想问题,如果货物已经收货很久了,业务人员却迟迟没有办理转固手续,就需要加以关注,是否是业务部门职责不清无人办理还是有其他原因。ERP系统功能强大,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各种功能,却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应该作什么,所以它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资产管理关键还是在人。

4.资产后续管理

篇8

[关键词]BT模式 融资 选择 实施 风险 制约因素

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BT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蓬勃发展,较好的解决了因为建设单位资金紧张而不能实施工程的难题,尤其是一些政府牵头开发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应用较多,因此大部分BT项目都是政府和大中型国企合作的项目。

BT模式集融资、投资、项目建设与政府特许、政府采购等行为于一体,体现了资本、技术、管理、市场及政府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企业来说BT项目具有融资能力强、见效快、投资回报高等特点。

一、BT项目与一般项目的差别

第一,从企业整体运营情况来看。

与一般项目相比,BT项目可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巩固本土市场竞争地位,快速做大做强企业。从行业的市场容量来看,呈现出差异化需求的趋势,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经充分显现,市场竞争日趋激励,工程的中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随着政府部门融资能力的进一步减弱,寻求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近年来很多地区已经采取BT融资模式,近年来涌现了不少成功的典范。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社会资本迅速发展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企业可以快速抢占建设市场。

第二,从企业效益贡献来看。

与一般项目相比,BT项目经济效益明显。目前一般招投标项目工程毛利在3%-5%,工程净利在2%左右,BT项目的工程建设毛利在12%-15%,为一般项目的3倍。

第三,从资本运作来看。

与一般项目相比,BT项目可发挥资本运作优势,实现企业资产快速增值。在投资建设BT项目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与战略伙伴作构建投资平台,可以实现以2500万元左右的自由资金启动10000万元项目工程,实现2-3亿元招投标项目的工程利润,财务杠杆效应明显。

第四,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实现对等话语权来看。

与一般项目相比,BT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项目通常招标方式,投标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投标单位往往没有任何话语权,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失去投标方应有的经济效益。而承建BT项目,BT乙方可通过与BT甲方的对等谈判中,优化招标条件,以书面形式在真实合同文本中得以体现,如投资回报确认时点、额度、方式等,切实维护我方在一般项目中难以实现的经济利益。

第五,从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来看。

与一般项目相比,BT项目可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使企业逐步从单一施工生产实现向经营管理转型。企业最大的收获是经营管理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管理从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并重的方向转变,企业项目管理从作业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投资、财务部门投、融资安排与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的安排有了质的飞跃,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投资建设BT项目的若干思考

1、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一年来通过对BT项目(沈阳蒲河新区道路工程、长春市伊通河治理工程)的考察情况来看,细致的项目调研与事先的风险评估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区域经济风险评估。区域经济风险评估是BT项目风险评估的基础,具体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情况(GDP总量、财政收入)、区域经济在全国、全省、全区所处位置、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潜力、区域经济发展对相关产业的依存度等宏观分析。把握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与动力,有利于企业从宏观高度控制投资风险。

(2)回购主体的风险评估。回购主体的风险评估是BT项目风险评估的重点,主要是深入考察与全面分析回购主体的资信、现实与未来的偿债能力、偿债来源、担保方式、担保单位偿债能力、抵押(质押物)变现能力等,规避企业现实投资可能存在的未来回购风险。

(3)企业后续融资能力风险评估。BT项目投资速度快于企业资产增长速度势必削弱企业后续融资能力,企业后续融资能力的风险评估涉及到企业资金涟安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企业决定是否投资BT项目首先应做的自我评估。

2、制约性因素及对策

根据众多投资项目的融资经验,投资BT项目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制约因素,制定不同对策。

(1)企业资产规模与自身融资能力。一般企业资产规模不够,仅能通过企业自身融资,且融资能力十分有限。那么,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以及股市直接融资,与单一的间接融资相比,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融资渠道相对通畅,并逐步形成低融资成本资金高效益BT项目高收益强融资能力低融资成本的良性循环。

(2)构筑合适的投融资平台。如上所述,如果企业仅仅依靠自身间接融资去搭建投、融资平台显然难以满足投资BT项目高投入的需要,而除此之外,企业缺少可以依靠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投、融资平台,这也是影响企业投资BT项目制约性因素。针对此问题,建筑商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或集团控股企业资本以投资入股形式,共同搭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投、融资平台,平台在享有回购方投资回报的同时,建筑商可对建安费用做出适当让利,从而实现BT项目回购方、投资方、建筑商三方共赢。

(3)防止BT项目合同条款中存在不合理、不对称条款导致投资方的经济损失。在市场竞争日趋激励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业主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建筑商的话语权十分有限,与一般项目相比,BT项目投资方有了一定话语权得到了一定强化,BT项目合同条款也作了针对性的修改,但仍然存在条款内容不合理或责任与利益不对等的霸王性条款。因此,对初次涉足BT项目投资的建筑商(投资商)而言,在认真研读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应与业主代表做好沟通、协调,尽可能在原则问题上强化投资方权益,防止洽谈过程不分孰重孰轻,导致项目合同条款的明显的不合理或权益与责任不对称,一旦落实到合同文件,则给企业未来投资收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篇9

关键词 连云港 港逸花园 项目成本控制

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经济体制的深化与变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而建筑行业在经济体制变革中受到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在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本身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如何在保障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控制建筑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部门较多,专业性较强,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降低施工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有效率,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

1连云港港逸花园项目概况

近年来,连云港市将东部城区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并由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对东部滨海地区进行区域性的发展战略规划。因此,连云港市的东部城区设计规划和发展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连云港东部城区是由国家级开发区、连云区及港口组成,这不仅是连云港最大的城市亮点,同时也是中外投资最活跃、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城区之一。据调查统计,连云港东部城区的建设规模已从60平方公里扩建到1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现已达到100万,这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正在东方桥头堡上崛起。为保障园区内的环境健康、经济均衡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将规划为居住区的LTC2012-24#地块挂牌出让,连云港高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标后,将该项目命名为“港逸花园小区项目”,该项目的建成力求为住户提供更加安全、温馨、舒适、经济的小区住宅环境。

港逸花园小区项目地处连云港临港新兴产业区金桥路东、银台路南侧地块,投资总金额达到8.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占0.82%。该项目的总体占地面积为996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37512.19平方米,容积率为2.33,建筑密度为11.31%。港逸花园小区项目的施工期为21个月,建设期为2年,于2014年年末全面竣工。

2连云港港逸花园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

2.1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理念的深化和创新

在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若要确保成本控制效果,则需要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进行针对性调整。作为项目管理人员,要真正认识到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保障施工过程做到节约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理念为依托,在后续施工管理上需要从决策、规划、验收等多个环节入手,对建筑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2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目标

在连云港港逸花园项目的成本控制中,不仅需要深化和创新管理理念,还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根据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具备科学化、合理化优势的管理目标,明确各级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在施工管理中,需做好成本控制计划编制,确保后续成本控制工作严格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管理目标是核心内容,同时也可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论证,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在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的制定中,需要对不同级别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建立健全责任管理机制,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对于房屋建筑项目而言,只有在保障成本管理目标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方可有效执行成本管理制度,提升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2.3将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成本的建筑材料费用进行严格审查,从材料的采购、使用等多个环节实施严格审查和控制,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在保障建筑材料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材料购买成本。其次,在机械费用的管理上,需要定期对相关建筑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具备正确、良好的操作能力,保障操作的规范性。最后,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上,需要及时调整施工不足,由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核对,确保成本控制的最终执行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成本控制作为整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不足将对后续成本控制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一方面可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获得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秀红.对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方法分析与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79.

篇10

我国光伏发电工程的建设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步走上正轨,融合建设全过程特点的项目管理理论成为其发展的指南,尽管我国光伏发电站的基础工作已经顺利开展,但多数建设部门就如何管理光伏发电工程的全过程经验匮乏,甚至不少建设单位对光伏项目仍沿用以往的火电方式实施管理,使得无论是项目质量、建设速度还是所耗资金都距既定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这是目前光伏产业发展的根源性绊脚石,对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光伏发电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光伏发电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

1全过程项目管理内容阐述

新时期,项目管理的着重点正日益偏向对光伏发电工程全过程的重视,而所谓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即由投资单位委托项目管理承包商或工程项目主办方开始,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或从整个过程管理与控制光伏发电工程的项目的活动总称。这包括整个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设计活动流程、策划项目并作出决定、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实施工程、投入运行、反馈与评价项目等一系列内容,是从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此类管理方式能够避免以往项目信息在传递、接收时容易发生的流失现象,以便将全过程的项目信息进行集中化处理,在这一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项目责任制,各工程的项目经理应承担全部责任,辅以合同化的管理措施,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成本计算与投资控制。这一管理的宗旨主要是要求项目经理以身作则,不断向社会公民提供合格且有效的项目产品,同时又要尽可能提高投资的整体效益。研究这种管理方式,旨在实时控制与监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施工质量以及节约成本,在既定预算的指标下,确保如期、高质量完工,符合客户提出的各项要求,推动决策朝着科学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2全过程项目管理应用的特色分析

传统工程的管理方式主要有监督管理与工程咨询等,与监督管理进行比较的话,两者都以业主为核心服务对象,在设计项目、开展工作时,代表业主控制投资额度、施工质量以及建设进度,朝着合同化与电子化的方式发展,从而促使光伏发电工程得以协调并顺利实施;而与监督管理融合进行是项目管理的突出优势,当两种管理方式并存时,工程监督管理师的权限会受限,只能进行被动化的监督管理,其施展才能的主要领域为前期设计与后续施工环节。而全过程项目管理工程师则可凭借自身的权利对整个过程(从策划与制定项目、具体方案设计、准备施工所需物品、展开建设、投入运行、分阶段评估与反馈)进行控制,便被动管理为主动控制,可以实现管理目标与合同条例的高度统一,达到管理质量与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并有效抵抗未来的突发性危险。

如果将其与工程咨询模式进行比较,两种方式都属于承包经营的方式,将服务客户建立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积累的管理经验上,但工程咨询的独立地位与中立能力更强,并以顾问型的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而全过程项目管理不仅包含了这一内容,而且着重倾向于项目管理服务,其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由此可知,普通化工程项目的协调性、整体化、建设时间长、具有稳固的产品等优势,在全过程项目管理中均能够发现其踪迹,除此之外,还展现出了三个突出特色:①整体集成化。从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内涵中可以推测出,该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是将工程的全过程,从前期计划、决策,到中期的实施、运行,再到后期的验收、检验与反馈,逐渐集成化为一个独立的管理个体的集成化的方式。②组织集成化。在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中,从业主、设计人员、承包商、分包商、供货商、材料供应商到与此相关的社会主体都隶属其中,均可凭借此种管理模式,实现各个主体之间的快速融合,打破沟通障碍,保质高效完成项目计划,从而获得最佳利益。③管理诸因素集成化。施工周期、资金、人力与物力资源、建设隐患、主体之间的交流等都属于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因素,在项目管理实施中,必须要综合考虑、衡量管理诸因素,以追求最优化的利益。

3光伏发电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具体内容

3.1方案策划管理这一阶段的管理核心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的可行性、成功概率以及必要性做出分析,并阐述投资的原因、时间以及具体实施流程,通过与其他方案的对比,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后续工作的理论指导,然后制定项目申请计划书、确定选址地点、进行土地预审等附件的支持。这阶段管理内容的量并不大但却很重要。当地政府、咨询主体、业主及其上级领导均可参与该阶段。鉴于光伏发电工程项目的初期咨询费用少,可以直接确定相应的咨询公司,并呈送方案决策委托书以明确设计的范围与具体的深度指标。

3.2初期设计管控上一阶段所通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初期设计管控的指导书,其目标是明确光伏电站的设计宗旨、规格、方案以及所需的重要技术等问题,一旦实施了项目工程管理后,光伏电站便成为项目工程进行大规模承包招标以及评标文件拟定的参考依据。这一阶段管理的另一内容为保护全体公众的环境利益、劳动安全卫生保障以及消防安全保障等,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3.3光伏发电工程全过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活动设计环节工作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光伏发电工程项目实施的效益、所用资金以及建设速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定设计范围。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参考招标文件、项目工程合同条例明确业主与总承包公司的相应范围;第二层次为参照承包合同的规定,合理划分总承包商与各分承包商的施工范围;第三层次则是根据既定的设计规格与原有的设计惯例,合理界定各专业之间的管辖范围。第二,管理设计速度状况。这一环节主要是实现具体设计步骤、物资采购以及后期施工流程的统一。第三,做好设计质量核查。包括各专业所提供材料的审查、图纸的专业会签情况以及后期实施校对与审批等。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