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未来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教育未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教育未来

篇1

他是一位行者,一路跋涉在追求技术理想的路上;他是一位网管,举重若轻地管理着虚拟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安全与畅通;他是一位维修工,但总是懂得更有效率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他是一位设计师,不断尝试运用新技术描绘着智慧教育教学的未来;他是一位智者,不断学习使他站在信息技术巨人的肩膀上……这就是曹书成老师在信息技术世界的多面人生!

他的名字里有个“书”,注定要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而且是一定要读书成功的那一种。也不知道他究竟读了多少本书,对于新技术他总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常说,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缺少些什么,一个星期不读书就会落后,惟有多读书学习,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他读书学习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总能把书中精髓内化为自己技术实践的智慧,兼有来自书本又超越书本的能力。他每年为校长、骨干教师、教研人员、大学研究生等开设各种技术讲座三四十次,他那睿智、独到的见解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他的专著和主编参编的教材已达20多部。

他是一位创新的实践者,不仅关注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更关注并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的未来。他曾经利用寒暑假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统计学,写了十多万行的程序代码,开发了考试成绩自动分析系统,几乎所有基于图表的统计分析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个系统还能做学生学习成长分析和班级成绩推进率分析。不再以一次绝对成绩评价学生,而是发展地去评价学生学习,这在教育教学评价上是非常有进步意义的。近年来,他更加关注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关注智慧校园建设。

他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作为江苏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他被聘为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基础教育专家,为长三角地区组织职称评审、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比、质量评价、学科专题攻关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学科研讨交流、名师课堂等活动出谋划策。

心有多远,路就有多长。曹书成老师以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特有的智慧正努力创造教育的未来!

(杨 彬)

作为我国第一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的职业生涯也伴随信息技术课程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这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有失败,也有成功。

第一次理想的放飞

记得刚开始工作时,带学生兴趣小组开展航模活动,主要进行航空模型设计、制作、放飞和比赛,有牵引、线操纵、动力遥控等项目。这是既动手又动脑的和许多学科知识相关联的竞技活动。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场地非常简陋,在当时学校的钟楼――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也不知用了多少课外时间,我和学生一起做飞机模型。首先自行设计图纸,然后用轻木片搭起飞机的骨架,蒙上一层棉纸,再涂上涂布油,吹干定型,那可是比绣花还要精细的活;还有飞机螺旋桨的制作,动力系统发动机的调试等,又要有机械加工和动力学方面的知识。放飞训练非常消耗时间和体力,我通常都是放弃节假日休息,带学生到郊外进行实地飞行训练,每次骑三轮车驮着模型工具箱带着学生来回30多公里。虽然训练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任何报酬,但每当看到经过千辛万苦打磨出来的飞机模型飞向蓝天,我们的心也仿佛随着这些飞机模型一起在蓝天中翱翔,一切痛苦都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快乐的记忆。

正是那时的刻苦训练,培养了我严谨有序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同时,也把在大学里学习过的机械制图和空气动力学原理等发挥到了极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痛苦的磨练是通往成功必须经历的过程。那些年,我所带的学生参加江苏省航空模型竞赛,获得过中学生团体第一名,多人多次获得多个项目比赛的第一名。这是我大学毕业后到学校工作带学生活动得到的第一次成功体验。

我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学的是物理专业,教过初中物理课。后来,我也教过高一到高三物理。在我内心深处,和物理有着与生俱来的不解情结,物理学教会我一个简单的道理:实践永远是我们获取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源泉。

但命运似乎让我对计算机有更多的眷顾。记得当时的校长对我说:你动手能力好,学校“带电”的都归你管!有了这份重托,我一管就是20多年,学校计算机、电教、网络管理等,一开始就我一个人,后来慢慢人多了,就有了计算机教研组,我开始担任教研组长、信息中心主任等职务。

20世纪90年代末,可以说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最快的年代。对于计算机教学,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简单模仿过程。当我们第一次打出漂亮的汉字,第一次编出精美的小报,都着实让人激动。我还记得第一次带学生计算机课外活动团队参加南京市比赛、第一次组织并带领南京市代表队参加省比赛,以及学生一次次获得省市信息应用竞赛一等奖的情景……那些年和学生一起奋斗的日子似乎还历历在目。

那段时光,是一个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必要阶段。我一边学习,一边把所学知识教给学生,然后再学习再研究。有几个学生一看到我,就会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一个问题会让我熬一个通宵。这样的教学,知识、技术是鲜活的,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也是最有效的。记得有个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知识非常着迷,动手进行各种集成电路的实验,并尝试着用单片机控制车床。在当时这方面资料非常少,最终他还是成功了,在学生时代他的成果就在计算机专业报刊上发表。

我觉得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很幸运,由于信息技术更新迭代较快,可以不断学习,永远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去体验新的技术。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贤ā⑾嗷テ舴、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很难说究竟是教师成就了学生,还是学生成就了教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创造力的教师永远无法教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作为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参加教研活动。只要非常投入地参与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就一定会从中汲取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我早期的教学工作还得益于一大批优秀教师的帮助,我们一起组织并参与市区的计算机教学研究活动。那时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教研活动,大家也非常期待和珍惜这段协作交流的时光,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教材、教法,切磋技艺,共同进步。可以说,正是他们教会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人们相互交流是一种信息交换。有了现代网络技术,这种信息交换来得更加容易。于是,基于网络的教学研修应运而生。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跨时空、高效率、低成本的校内和校际间的合作,教间可以自由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合作课题、开展科研,在资源共享和智慧共建的同时实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可以说,网络为教师成长插上了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

学会创造性地工作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经常要为学校其他部门和年级组做很多的“杂事”。我始终认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技术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否则,你将被埋没在具体的事务里,非常辛苦,却一无所获。

成绩统计分析很多教师都做过,信息技术教师当然要比一般教师做得好,会用电子表格把数据变成更为直观漂亮的图表。虽然有许多教师向我请教,但不久我便会发现,我的时间都不知道去哪儿了。年级组长会找到我,让我帮忙提高全年级的成绩统计质量水平;教务处也会请我统计分析全校各个年级班级的各学科所有成绩,甚至要短时间内为每位学生做一份成绩分析报表。

作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应该如此机械地完成这些任务,而需要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既然每次考试后,教师都要批改试卷,然后逐一输入学生成绩,那么能否以一种自动化方式来完成这些机械烦琐的工作?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调研,在当时只有少数研究机构有阅卷机的情况下,我们毅然决然地引进光电阅卷机进入学校。这在当时中小学差不多是第一家。我们与东南大学研究生合作开发“考试自动阅卷分析查询系统”。我的思路是,通过阅卷机自动识别答题卡,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判断,再通过软件系统自动分析查询输出各种统计报表。

在那段时间里,我利用几个寒暑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统计学,写了十多万行的程序代码,终于开发了考试成绩分析系统。几乎所有基于图表的统计分析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后来我们又做学生学习成长分析和班级成绩推进率分析,不再以一次绝对成绩评价学生,而是发展地去评价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的特点是,在学校不仅是作为学科教师,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与建设者。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数字化校园建设,再到智慧校园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也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把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肩负着远比一个学科教师更大的责任!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学校甚至整个教育的未来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地、创造性地利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学校具体工作是烦琐的,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尤其是这样。因为你有点技术,所以跟技术有关的工作都和你相关。教师们的计算机出了点故障,肯定首先想到你;课件制作中遇到什么难题,肯定也是想到你。计算机网络慢了或不通就更不用说了,这可能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我们需要热心为学校广大教师服务,但是因为学校人多、设备更多,硬件和软件故障的概率就大,慢慢地你会感到力不从心、穷于应付,最后身心疲惫。

同样,我也经历过这一痛苦的过程,但是我很快意识到,这是又一个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经过对工作的反思和梳理后,我发现大部分精力都在处理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技术问题。很多问题一般人也能够解决,甚至像是电脑显示器插头松了,教师们也心急火燎地报修,让别人帮助解决。于是,在当时来说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形成了――我决定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多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

我把教师们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归纳,利用学校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集体培训讲解。由于培训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很接地气,深受教师们的欢迎。我们先后组织过计算机使用、多媒体教室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校务系统使用、微视频制作和网络教研等专题培训。我们还把相关培训资料放在校园网上,编成教育技术使用手册,方便教师们随时随地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教师们也感觉到学有所成,对于教育技术有了一份自信,还可以把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到自己学科教学之中,于是学校教育信息化也上了一个台阶。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会有所不同,但我认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取得成功的方法是共同的,就是要有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教师同时也是学校信息化的建设者,首先在规划上需要有顶层设计,在实施细节上需要精益求精。从一些教育教学的繁杂事务工作中理出头绪,找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高效方法,那么离成功就不会太远了。

如何更智慧地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实践性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本身既是学习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的工具。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教与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方法尤其重要。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这考验着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智慧。

当前的课堂教学,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的实际工作有一些是不断重复的,而且效率较低。教师备课,写教案上课,一道同样的作业题一个班要改50遍,两个班需要改100遍,教师答疑解惑,同样的问题可能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重复讲很多遍。在其他行业,机械重复性劳动早已被机器所取代。难怪有乔布斯之问:“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有人把2012年称为MOOC元年,MOOC是一种采用微视频进行辅助教学的方式。其实,早在2002年我就开始尝试用微视频进行教学实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考试复习辅导课教师们都上过,需要不断重复回答学生的一个又一个平时已经讲过的所谓问题。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是省级考试,对于通过率有要求,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会高度关注这一信息技术考试。在临近考试的一个多月,学生中往往会有计算机操作的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做个别辅导,有时一道操作题需要对不同学生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地讲解。每天中午甚至课间都会有学生来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到学生顺利通过了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没有办法解决类似这种一遍又一遍不断重复的问题呢?

那时,恰好有一个叫“屏幕录像”的新软件出现,正好能够解决我遇到的问题。我v解计算机操作类题目就是通过计算机屏幕呈现给学生的。有了屏幕录像软件,就可以事先录下操作题的操作过程,还可以配上语音和文字提示。于是,我把高中信息技术考试相关操作类型的题进行了分类,找出其中的典型题,将其做成了讲解视频,然后到信息技术学习专题网站。

第二年考试复习时,当学生遇到操作类问题时,首先上网利用分类索引快速找到相关视频,一边看一边操作。这样,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均可以通过微视频解决了。这一年学业水平考试依然做到了100%合格。作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作为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也不用排队等着问老师问题了。

牛刀初试,上面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难题的曙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将教育信息化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面。在当今信息时代,想要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环境,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需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还需要做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当然,学校信息化也能够促进学科本身的教学环境改善,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信息化必须依靠既懂技术又懂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师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南京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专门成立“曹书成工作室”,为南京教育信息化出谋划策,进行顶层设计。最近,我参与了省、市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在具体方案别强调学校教学应用和系统整合,以及区域协作发展。软件建设不同于硬件,教学软件应用的每一步需要都改变人们的工作习惯和学习方式,这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去研究和论证,探索哪些方面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信息技术造福更多的人,这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追求。基于纸笔和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正在逐步向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转变,网络学习空间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名登录的空间,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记录,并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籍管理等功能。学校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同时,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教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家校互动等活动。

篇2

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古人也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由此说明习惯的重要性。而当下我们的教育,因为更多功利因素的影响,从家长到老师到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老师们更多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大家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民族的不幸。

一个个高学历者犯罪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深思,托管教育作为民办教育的一分子,为此感到担忧,我们民族未来的兴衰掌握在下一代孩子身上,我们的教育将走向何方?

我们大家都知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每个人都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很多好习惯,每个人也都明白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简单。美国科学家曾研究过,一个习惯的养成平均要21天,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贵在主动、坚持,还要有人监督。特别是小孩子的习惯养成,更需要一个监督者。

在平时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问为什么孩子经常丢三落四,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为什么孩子的坐姿不正,为什么孩子书写不整洁等等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都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那么托管教育主抓孩子的每个细节,让孩子的习惯从小事做起。我们从接送孩子、就餐、午间管理、习惯养成课、课业辅导等每个环节都在训练孩子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比一切都重要。

特别是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步入了高幸福指数的年代,对孩子也过于溺爱,同时网络时代下孩子每天对不良信息的接触等诸多原因造成孩子某些不好的习惯。

面对现状,在公司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托管教育专注自己的教育特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多方面、抓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针对一系列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好的习惯,托管中心的老师会根据每个小朋友的特点,和小朋友及家长一起找到孩子身上需要改正的坏习惯,然后让小朋友们自己制定好习惯养成的计划并实施。老师每天都会监督孩子去完成,表现好的给予奖励,没完成的加以鼓励,另一方面回家后家长也配合监督,直到一个好习惯真正养成为止,再接着培养另一个好习惯。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公的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然后我们老师加以监督和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肯定,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教育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是4―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整体习惯素养还都在形成阶段,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

托管教育在教育中心支持下,总结提炼出了自己的习惯养成五步曲,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步:入学习惯测试――科学发现孩子的习惯特点。

第二步:每月主题渗透――让孩子清楚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

第三步:每周习惯监督――围绕月主题,每周进行检查总结,评估奖惩。

第四步:每日习惯规范――细致入微的指导,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第五步:每月习惯汇演――让每位学生结合本月习惯主题,结合自身转变,进行相关汇演。

篇3

21世纪是一个到处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也将会是一个智者辈出的世纪,更会是一个教育与科学领先蓬勃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拥有具有自我智慧的人才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该国在全球中的地位如何。这些具有自我智慧的人才从哪里来呢?要从智慧教育中来,大学在培养教育智慧人才方面,担当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的社会在呼唤智者,急需大量的智慧型、创新型、创造型与和谐型的人才出现。智慧创新、智慧创造与智慧和谐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当代我国社会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造就智慧型人才,智慧型人才也决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智慧教育,正是余根据当前中国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模式和特点,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因为只有运用自我智慧去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去提升我们每个人的心身素质。进行智慧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心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活的品位,才能真正获得和平幸福的生活。余多年的研究发现,目前世界上各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过分单纯的追求书本知识的学习,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们的智慧、创新和创造等潜能的开掘与发展,这严重限制和约束了人类自然和谐的智慧之本性,这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当今,在我国,提倡基于一流大学特色的智慧教育,尤其是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型、创新型、创造型与和谐型的大学智慧教育,是新世纪赋予我们全社会和思想家、教育家们的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之创新实现创新智慧之教育。余感到,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智慧育人环境和氛围,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把世界人类教育比作一支交响乐曲,智慧教育就应该是这支交响乐曲的主旋律,只有通过智慧教育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智慧型、创新型、创造型与和谐型的乐手,并由他们去参加充满智慧的生命之演奏,才会为我们人类的世界演奏出智慧和谐的、绚丽多彩的人生交响乐曲。

目前,有不少大学生,由于自我智慧的迷失出现了,整体的素质不高;个人的人格不完善;在做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等问题。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烦恼与痛苦正是来自他们自我智慧的迷失。实践证明,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最终一切还是要*自己,*自己的自我智慧。只有教育他们能够运用自我智慧,去对客观世界进行智慧的观察、智慧的发现和智慧的探索,才能去进行智慧的创新、智慧的创造和智慧的发展。

自我智慧在哪里呢?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兜里。智慧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各种智慧教育形式和智慧教育手段,引领学生们去发现自我智慧,掌握自我智慧,运用自我智慧。在智慧学习、智慧工作和智慧生活的实践中真正成为智慧之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智慧的学习和实践,应该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终生的必修课。智慧教育启动的将是每个人的整个生命,教育出来的将是活泼泼、有思想和有灵性的人。余坚信,智慧教育定会引起全社会和教育家、学者以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学习、研究和探讨,因为我们进行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智慧型、创新型、创造型与和谐型的人才。我们要教给每一位学生的,是要学会智慧地学习、智慧地发现、智慧地探索,为他们在未来走进社会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能去智慧地创新和智慧地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慧创新和智慧创造能力的教育、培养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智慧创新和智慧创造的意识和精神,永远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发展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智慧教育着眼于智慧创新精神和智慧创造意识的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拥有智慧才能发展,只有拥有智慧才能创造,只有拥有智慧才能最终获得和谐美好的人生状态。

大学是提升人类心身素质的地方;是传播科学、传播真理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素质智慧型人才的地方;也是使人类文化文明的代脉永远继续流传下去的地方。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在于她向社会发出了多少文凭,而在于她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智者和有用的人才,一个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一流学府,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能产生巨大地影响。

一百个理论想法不如一个实践行动。要敢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探索自然宇宙规律的一切秘密。愚衷心希望朋友们,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在世界教育领域中率先尝试和倡导——智慧教育。时代要求我们要敢于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和创造新的事物。我们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定会看到,未来在我们的世界里,天天都是自然智慧创新之时,处处都是自然智慧创新之地,人人都是自然智慧创新之人。

我们的大学,一定要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智慧创新和智慧创造的舞台,要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智慧学习和智慧生活的空间。千万不要因为书本里死知识的学习、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框框,将宝贵的智慧人才紧紧地束缚和捆绑住,从而使他们迷失了自我智慧。余经常对大学生们说:你们在大中四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发现、掌握和运用自我智慧的过程,也是运用自我智慧去学习、去追求和去实现未来人生理想的过程。要知道没有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的道理 。在智慧发现中去智慧创新、在智慧创造中要敢于去想、要敢于去说、要敢于去干。我们实践中的一切成功之基础就是,能够运用自我智慧去发现自然宇宙之规律;掌握自然宇宙之规律;运用自然宇宙之规律。

篇4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教学智慧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82-02

自2012年“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便备受关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将“互联网+”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同年,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探索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信息通过多种媒介实现了免费共享,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占有者,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不再行之有效,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方式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不再适用于信息与智慧时代的学生群体。因此,面对“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各类新兴的信息技术的冲击,教师若要培养智慧型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教学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1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的内涵

“互联网+”理念早在2012年由于扬提出,此时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改变。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计划,表明“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即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不单单是指互联网+教学或学习,更是指“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所形成的智慧教育,也就是师生间通过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智慧教学模式。

伯明翰(2004)[1]从道德角度定义教学智慧,认为教学智慧表现为道德上的复杂性,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与形成,进而提升教师教学品质。田慧生(2005)[2]提出教学智慧是一种内在品质、状态和教育境界,其特点为和谐自由、创造开放、关注个性以及崇尚智慧。韩大林(2007)[3]把教学智慧定义为一种教育方面的真、善、美融合一体的教学境界,体现了教师应对形形的教学环境的综合素质,教学智慧不仅是教师对教育人生与世界的真理认识,还是教师追求完美教学生活的一种方式。谢敏(2016)[4]研究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并界定教学智慧为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解决教师遇到的各类教学问题,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一种技术与人文间和谐美好的、高度平衡的状态。

结合“互联网+教育”和教学智慧有关定义,“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和学校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师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理论与感想,积极学习与掌握智慧时代新型的信息教学手段与方式,并通过恰当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媒介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其中学生的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生成的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必备品质则表现为学生自身的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等。

2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的影响因素

教师的教学智慧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影响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教学观念、教师知识结构、课堂环境、学校文化和教育教学政策五个方面。

2.1 教师教学观念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并未使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变革[4]。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时代与智慧时代下仍旧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去看待和思考各类教学问题,立足于教育内部来审视教育的信息化,并未已全然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因此,“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在教师所遇到的教育问题和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未改变的前提下,教师应该改变其教育教学的观念和心态。教师只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学观念来统筹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课堂教学的需要,才能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知识来培育智慧型学生。

正如王石曾说: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他们接受了互联网,把互联网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淘汰了你[5]。同理在教育界,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不会取代教师的,但是,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师会取代不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师。因此,当互联网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以开放的思维来接受课堂教学的种种改变。教师只有转变了教学观念,教育才能真正产生变革。

2.2 教师知识结构

智慧的生成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教授知识来促进学生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智慧品性。从本质上讲,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学生智慧的形成需要借助于所学的知识,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更是与教师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知识结构不仅仅作用于更好地培养智慧型学生,还是促进自我教学智慧生长的基础和动力,教师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6]。

首先,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担任某一学科所必须具备的系统性学科知识,教师所具备的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越扎实,理解学科知识越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表现得越游刃有余,并且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应对学生的突发性质疑。其次,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教育心理学、文史哲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教师形成教学智慧的有力保障。最后,实践性知识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总结教学工作和反思教学成果所形成的知识,是教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所得到的产物,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源泉。

2.3 课堂环境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环境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环境主要包括关键性教育事件、师生关系和教室环境三个方面。

2.3.1 关键性教育事件

关键性教育事件是在教师发展成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教育事件,这类教育事件会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态度、行为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然而,关键性教育事件本身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教师通过对关键性教育事件进行敏锐觉察、专业判断以及理性反思,并剖析出关键性教育事件所含有的教育思想和赋予关键性教育事件深层次的教育意义,从而改变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实现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正如大卫・特里普所说,“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并不是指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本身是关键,而是意味着通过分析判断、研究那些看似普通、一般、习以为常的案例来改变教师的意识、观念和课堂行动,寻找其中有规律的普遍意义,在成功的教育中有重要关键作用。”[7]这就要求教师从日常变幻莫测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用心去捕捉提炼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键性教育事件。

2.3.2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形成的相互关系[8]。师生关系不仅包含教学过程中的授受关系,还包含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以及师生间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我们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地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不再只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信息时代和智慧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教师的权威建立于鼓舞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再作为资料库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素养和智慧,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领路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持久而真实的教师威信。

2.3.3 教室环境

“互联网+”理念下的教室相比传统的课堂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学者们将“互联网+”理念下的教室称为“未来教室”。未来教室环境是一个集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智能空间等多种新型信息技术手段为一体的教学环境[9],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无线网络、数字摄像、甚至3D体验等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体验使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乐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便捷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在课外学生能够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未来教室环境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班级规模大,座位编排不合理等影响到教师教学智慧发挥的问题。因此,“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教室环境是未来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2.4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智能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称,是全校师生在继承学校传统文化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为师生共同遵守和维护的各类行为规范和制度[10]。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学校是人表现、发挥和确定自己位置的最好场所”。长期形成的学校文化会影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例如,一个学校热衷于通过教学改革来追求声誉、地位和利益,甚至把其提升为关乎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件,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疲于奔命地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认真思考,更不用提智慧地教学了。由此看来,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加强学校文化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不仅能够激发教师的内心热情,而且能够引导教师锲而不舍地追求和提升教学智慧,进而培养出智慧型学生。因此,学校文化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前提,同时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5 教育教学政策

教育教学政策是国家各级行政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所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决定。教育教学政策属于一种公共政策,它在本质上是政党、政府和其他有关组织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政治行为,也是教育利益和权利分配的相关规定。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政策通过强制性来保障实施教师奖惩、职务评审、教师考核和聘任、教师培训以及其他相关政策,以此来激励、鼓舞和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同时,教育教学政策通过体现国家和政府的教育理念来影响公众对教育的看法和意识形态,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铺垫了良好的社会气息。而且,教育教学政策通过一定的约束来规范和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可以说,生活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教师的教学、生活、科研都离不开教育教学政策。教育教学政策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也不断影响着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所依存的外部环境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11]。

只有充分了解、深度剖析并理解影响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各类因素,才能运用一切可能的资源,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教师、学校和社会间形成教学合力,促进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达到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形成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Bermingham & C. Phronesis. A model for Pedagogical Reflection [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4 (5):55.

[2] 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 (2):50-57.

[3] 韩大林,刘义霞.教师教育智慧的含义与基本要素[J].内蒙古师范人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70-73.

[4] 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5] 王石,王石.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 万科王石 互联网思维[EB/OL].

[6] 冯善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结构[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2):3-5.

[7] 邓妍妍,程可拉. 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中的关键事件[J].中国教育学刊,2008(9):66-69.

[8] 蒋玉兰.重新认识师生关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4):63-64.

[9] 陈卫东等.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12(5):42-49.

[10] 徐春梅.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智慧形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篇5

——松山湖实验中学跟岗学习有感

9月正式招生的松实,19年就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一批品牌学校,短短5年多的时间,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所学校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一周的亲密接触,让我略知一二。

一、理念决定高度

“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学生的升学基础和个人素养的成长可以找到结合点吗?面对互联网+的教育时代,面向未来,我们该如何做好准备?学校应该如何去培养适应未来、有竞争力的人才?”在建校之初,以万飞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就已经在深入思考、规划学校的顶层设计。在智能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生活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校周边高等院校,高新科技企业云集,学术气息、科技氛围浓郁,再加上拥有一批年轻、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团队,所以万飞校长创造性地提出了“创造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造性人格的学生”的育人目标。

在这理念的引领下,松实从建设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素养、发展教师队伍、变革组织管理、探索托管共建等五大方面进行办学实践探索、不断自我叠加升级换代,不断优化和创新,正是这超前先进的“创造教育”让创意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是创新引领着松实各项教育教学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激励着松实人不断创作出办学的新高度。

二、智慧提升效率

在松实我们不仅惊叹其设施设备齐全和先进,课程资源的丰富,更让我们惊叹的就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无论是学校宣传、后勤管理、家校合作、课堂教学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

例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变革组织管理,成立文化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信息发展中心,以专业化,服务化为中心重组管理部门,提升管理效能;通过OA平台、新闻速递、教研管理、学生评价、资源库、选课系统、博客论坛等有机整合各种资源,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构建全社会参与建设的完整体系;数字校园平台优化了管理,提升了效率;智能校园系统高效得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生活、运动、学习、考勤……智慧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此外,学校在教育改革方面也诸多尝试,诸如率先推行智慧课堂、选课走班制、多元智慧评价等。

松实扎实推行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积极建设松湖实中大慕课,探索教学新模式,如翻转课堂、双师教学、同步课堂等。通过“单元主题教学”“课内外大实践”“项目学习”等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观察机制,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从传统课堂以老师为主角到信息化课堂学生参与度更高。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学校研发了智慧评价系统,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数据,通过雷达图清晰地看到学生发展均衡度、优势和劣势所在。该系统所展示出的评价不仅是一种结果或分数,而是评价学生全方位的表现。智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三、创新成就未来

松实所构建的“创造教育”课程体系也正在“创新、创作、创业”三个关键词上构建起来,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造力人格,松湖实中开设的校本课程已多达190多门,包括茶艺、围棋、羽毛球等在内,涵盖健康、人文、科学、交往等方方面面。这些课程大概可以归结为三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科学习,面向大部分学生的主题实践,面向部分学生的项目合作。从课程的设置我们就很好看出创造教育不仅在松实落地生根,更是成长为参天大树。

在松实尔雅书吧里,学生凭借策划案“竞争上岗”,对书吧进行承包经营,体验创业、服务公益;在小天才实验室,进行创客实践,动手动脑发掘自身创造潜能;在研学课堂上,奶茶、烧鹅也能成为研究课题,学生贴近生活地开展自主探究……

每节都是智慧课堂,每天下午实现了走班制的上课模式,每个孩子都有私人定制的课表,“让创意无处不在”似乎已经成为了松山湖实验中学的日常写照,如果以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是基础的话,创造教育的理念就是前行的方向,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作能力,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发展高度,最终必将成就学生、教师和学校

篇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21-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在中国大陆的热销,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型教师也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的热门话语。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也在探讨这个话题。本论文以高职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构建智慧型课堂,提升教学改革,使课堂从知识技能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技能人”转为培养“智慧者”。带领学生和老师一起追求智慧、体验智慧,最后拥有智慧。因此,针对高职学生,基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智慧型课堂的探讨和构建研究颇具价值。

一、智慧型课堂研究的意义

1.智慧型课堂的教育宗旨符合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课堂的教育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智慧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更关注差异,张扬个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智慧型课堂是基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但又要超越知识与技能,培养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智慧型学生。

而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集知识、技能、素质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性,真正能为社会服务的优质人才。因此,智慧型课堂的教育宗旨符合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智慧型课堂的实施理念更适合在专业基础课中构建和推广

在课程中,教师要对基本理论进行有重点、有逻辑的点拨讲授,学生也只有把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夯实,才谈得上真正的智慧成长。此时,知识不再是零星的知识点,而是连贯有意义的系统知识点。《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面向大一的学生开设。课程主要涉及电工电子技术部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研究在基础课程中构建智慧课堂,尽可能早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且引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关注未知世界,关注学生生命的智慧。

3.智慧型课堂的特征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相吻合

智慧型课堂的特征是体现“自主性”、“引导式”“探究式”。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有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用语言也很难讲述,有的定律学生难以掌握,另外还有许多概念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部分还会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特殊情况。

基于以上特点,通过自主性、引导式、探究式等智慧课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智慧型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 D.king表示,与土地对农耕社会、资本投资对产业经济一样,教育是21世纪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IBM认为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为技术融合、个性化学习路径、知识技能、全球整合和经济联合。它们正在快速聚合,形成全新的变革模式――教育连续统一体。

图1 IBM智慧教育体系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智慧课堂教育始于马来西亚的智慧学校计划(Smart School)。早在1996年初,马来西亚教育部把智能学校确定为 “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简称MSC)的旗舰项目之一。正如智能学校旗舰计划的负责人Norrizan Razall博士所认为的,智能学校计划是一项为信息时代的学生而准备的整体性教育改革计划,其目标直指马来西亚学校制度的整体性变革。

2006 年,新加坡信息通讯发展管理局(IDA)联合新加坡教育部发起了一项为期10 年的新加坡信息计划――“智慧国 2015”(Intelligent Nation 2015),2007 年,新加坡教育部选出5 所“未来学校”以实施“未来学校”计划(Future Schools)。计划指出“未来学校”不仅要适时开发形式各异的教育样本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而且要成为使用类似交互式数字媒体等资讯技术的示范学校。

2011年10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了《通往人才大国之路:推进智能教育战略施行计划》。提出全面推行智能课堂教育,实现人才强国之梦。

在我国,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已有所体现,一些地方已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例如,宁波市镇海区正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建设。还有上海、苏州、无锡、武汉等各地也在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三、智慧型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文件精神,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主线,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为切入点,打造智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品质内涵发展,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智慧课堂体系。

1.构建真实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智慧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对于有效的教学十分关键。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基于“真实问题”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去挖掘知识更广、更深的意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发展和锻造自己的智慧。

例如:在讲“了解异地控制电路”时,可以结合“两地控制同一灯”这一实例,并配以实际操作,这样既能将课堂知识直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引领他们去独立思考新的问题。

2.营造动静结合、宽松和谐的智慧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前进和深入的过程,相对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以及“独角戏”,智慧教学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课堂气氛追求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主体动心、动手、动口、动脑,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作为课堂环境建设的主导角色,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课堂的智慧应当从动与静的平衡中来,学生在动中实践和体验,在静中思考和提炼,然后再获得提升。既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至于使他们过多受制于外界的干扰和牵制,又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空间,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设民主、自由的智慧课堂管理体制

民主、自由的课堂管理为教师教学创新,学生智慧生成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发挥教学智慧的空间,学生的智慧火花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本的课堂管理观。以近年来,国外在课堂管理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的思想,主张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生活”。另外,在课堂管理策略上,由注重教师外在控制向注重学生内在发展转变,让学生承担他们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4.采用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策略和方法

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打破把学生束缚在预定的行为及知识、技能框架内,将学生视为机械加工的对象与材科,将所谓有用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规范向学生进行强制性灌输的局面,开放的智慧教学方法虽不否定对知识掌握的必要性,但却不止于对知识的认同性掌握,而是在帮助学生掌握人类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由感知、记忆水平提高到想象、思维的高度,通过启发式的教和探究式的学促进学生的智慧成长。

采用“学生参与式”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实施过程以及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地位,使他们参与实践、参与创新并在能力的成长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采用 “头脑风暴法”。在讨论、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暂缓判断,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观点呈现出来。就像“风暴”刮过大脑一样,这样就能激活参与者的思维,使其智慧得以极大地迸发。图2为基于智慧课堂的互动设计。

图2 智慧型课堂的互动设计

5.探索科学、合理的智慧课堂形成性评价机制

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科学、合理的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激励性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要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兴趣自然就浓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智慧型课堂开展的效果与成果分析

1.学生评价该智慧型课堂是一个“引导争辩的课堂”“唤醒智慧的课堂”“走向生活的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学生认为受益匪浅。

篇7

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根平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社会变革的发展趋势。从关注教育手段和环境的改变,到关注教育的系统变革,重构教育模式以实现教育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技术提升教育智慧正逐步成为未来教育的常态。

深圳市南山区提出“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两大抓手,打造教育的“南山质量”。在对未来学校教育、学习和技术发展变革趋势的预测与判断的基础上,探索新技术变革学校教育的机制和策略,并创造性地将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应用到教育实践。

什么是教育智慧

教育是科学,是艺术,也是技术。教育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需要天赋,需要创造性地反复实践,需要尊重基本规律。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艺术、技术高度融合的一种境界,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具体表现,是优质教育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

教育智慧主要通过以下形式体现。

教育环境的智慧。表现为支撑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进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智能化程度。

教育过程的智慧。表现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管理机制策略、课程资源建设、教学与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个体、社会关系(包括与计算机的互动)的交互系统的完善程度。

教师的智慧。表现为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等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技术如何提升教育智慧

1. 通过新技术的引入和重新设计学习环境,助推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变革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进入教育领域并催生了人们对学习环境智能化的深度思考和应用。

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大规模开放共享。教育资源云平台和教育管理云平台等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教育云服务。学生在学校可用数字化学习终端在智能教学平台上与老师、同学互动学习;在家里则可在智能教学平台上完成作业、复习与预习。教师可在网上研究学习并获取资源,在云端教学平台上放入教学素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汇总学生学习情况,辅导学生学习和进行家校沟通。教育管理者可以凭一个账号进入多个管理系统,进行便捷的管理,获得基于有效数据的决策支持服务。社会公众可在网上参与网络教育,每人均有自己的学习空间,记录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实现终身学习。

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自主学习和社会交互模型,按照学习环节组织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将学习活动的相关群体有机整合到学习管理系统中,实现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家庭辅导和自主学习管理环境,“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因此成为现实。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开展学习,通过数字化平台也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智能化引导。教师随时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情分析报告,快速准确地掌握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能够对孩子的学习进展和掌握程度一目了然。学校等管理机构可以便捷开展教学管理,清晰地管理学生学习档案和教师教学进度,辅助教育决策和预测发展趋势。

物联网将多种功能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RFID标签和校园智能卡系统的结合是物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教师利用分布在多个物理场景用以监控实验过程的物联网系统,可以自动统计实验结果和学生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体系。与物联网关联的增强现实、3D打印技术正逐步进入学校教育应用。基于3D打印的教与学,能够帮助教师制作个性化教学模型,创新学生课程学习设计,推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教育发展。

2. 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

“技术促进学习研究”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在内的学习科学研究的主题。面对技术给未来学校教育带来的变革,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确定21世纪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如何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和清晰可靠的评估方法,以评估学生对关键能力的掌握程度?如何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

新技术有利于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更具有开放和创新的特征,学习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在提升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同时,促进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信息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如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翻转学习等。在技术环境支持下的学习交互模式中,学习者在每次知识建构、剖析、探究和问题解决中进行反思、总结并提炼有价值的内容,并在互联网上与其他学习者分享,在互动中激发了学习者的深层思考。海量数据与多视角处理特征,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知识融合的愿望,发挥整合和协调多学科的能力。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的常规学习、课后学习和其他学习形式提供了支撑,拓展了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互助,满足了他们的多元学习需求。

新技术提供了相对真实的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技术虚拟的情境下,学生在获得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同时,在学习共同体中一起学习与互动,并将新习得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某一特定领域知识和能力的专长,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习惯。问题解决、沟通协作和社会适应力等关键能力的养成,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3. 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推动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叶澜教授提出:“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它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教育智慧是教育认识、教育情感和教育实践的统一,是教育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统一,具有知识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独特性等特点。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加强培养规划,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推动信息时代的教与学变革,推动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201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的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随后制定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以加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相应地,在课程标准中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深圳市南山区的创新行动

深圳市南山区的每个校园都在开展着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和创新行动,新的教育技术正被广泛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正深入课堂,新的教育实验聚焦课程创新。技术正提升教育智慧,推动学校教育变革,引领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

1. 建设“泛在学习”环境

深圳市南山区是教育部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广东省“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目前,南山区高标准实现了全区公民办学校和幼儿园有线、无线双网全覆盖,正优化升级“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南山教育云平台实现了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等综合服务一体化。以“南山教育城域网”为例,建有“网上办事大厅”,提供及时在线的“问答咨询、资料下载、审批办理”等工作端口。每位南山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开展虚拟教研,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继续教育选课及学习、网络课程申请、教学随堂满意度测评和诊断反馈等。资源平台提供微课等优质课例共享,支持网络课堂直播、在线远程协同学习等;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反馈报告,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者教育决策等提供支撑。

2. 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深度变革

推动MOOC体系开发。聚焦未来教育对MOOC的推动,依托在线学习平台,构建“学生精品课程、教师生涯提升、家长幸福力培养”三级MOOC课程体系。

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向南小学等学校参与“基于网络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项目,开展了网络环境下“超市化四环节”课堂教学实验,从核心学科延伸至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和社团。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开展“八岁能读会写”学科教学实验,加入C20慕课联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后海小学等学校将iPad引入课堂教学,开展创客式教学与游戏化学习探索,引发了音乐教学、美术绘画、科学探究等课程教与学行为的重大改变。同乐学校等学校利用“课堂诊断仪”“课堂互动仪”等辅助仪器,课上同步投票、讨论、小测验,生成了“游戏化”导学模式。全区现有150多个自带终端(BYOD)班级开展“泛在学习”实验研究。

推动未来课程建设。一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南油小学以“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统筹”为带动,与国内外项目试验联盟校共同开展以“桥”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二是STEM课程。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等一批实验校以国际化的STEM课程理念统整学校课程,用技术变革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模式,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校园NO.1”网络竞技,真正实现了“人人可以参与、人人都可以创造吉尼斯”的理念。

信息化推动教育国际化。南山区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网络无边界的优势,引进国际项目,推动校际、国际远程合作。全区20多所学校参与ISC国际学校联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微软携手助学项目、甲骨文教育基金会ThinkQuest和“视像中国”等国际项目。与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开展合作交流,与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共同开展“学生潜能预测”等信息技术前沿应用研究,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经验开展“未来学校”“未来教室”等研究与实践。

3. 开发教师培训MOOC平台

在原有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南山区启动教师培训MOOC平台的开发工作,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仅共建共享教师培训网络资源,还开发了一系列南山师资培训网络精品课程,包括特色培训课程、师德培训课程、学科整合课程、专题探究课程、校本研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人文社科课程、通识技术课程等,实现教师的移动学习。

篇8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4―0172-02

倡导和从事智慧教育,从现实出发有几点好处,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累积,总结如下:

一、少走教育的弯路,减少教育的成本

用智慧从事教育,一可省时。比如,有历史教师只用“陪(赔)酒(九)两天”四个字,就概括了中英、中法《》的主要内容“清政府承认《》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两国大量军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记得牢,还大大节省了学生的背诵时间。二可省力。聪明的教师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对学习有兴趣了,学生就会自觉去学,自学能力强了,很多知识不用教师教,学生就已学懂了,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自然省力多了。三可少走弯路。智慧教育注重的是缜密思考,择优行路的工作方法。它那从教前的思考、从教中的思考、从教后的反思,必会不断改进我们教育教学的方法,自然就能少走教育弯路。

二、避免“三唯”,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

“三唯”指的是“唯上”、“唯书”、“唯形式”,这“三唯”是长期阻碍教育发展和谋求教育教学最佳效果征途上的三只拦路虎。而教育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部门领导的智慧,它还需要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因为教育既是一项整体工作,又是一项个体工作。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内容和要求,最终都是通过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工作去得以落实和实现的,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智慧运用的如何,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因此,大力倡导智慧教育,就是要克服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三唯”弊端,从而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让大家学会并善于用智慧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俗话说:“众人捧柴火焰高”。当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善用智慧去从事教育,去谋求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我国的素质教育就必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有助于减负增效

在现有条件下,要彻底解除学生学业上的重负,这是非常有难度的事。倡导智慧教育,就是要提倡精讲精练,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智慧合理安排各学科的作业量,改进作业方式,精选作业题目,提高作业质量,升华作业效果,从而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当然,倡导和从事智慧教育的好处远不止上述这些,它还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谋求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从事智慧教育不仅需要强烈的意识,还需要与从事智慧教育相匹配的综合实力。因此,从事智慧教育,要谋求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勤奋学习。从事智慧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自己丰富的知识宝库,这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智慧教育的根基和底蕴,也是教育工作者运用智慧从事教育的素材库。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取得令人注目的佳绩,而一般老师还做不到呢?这往往与其是否拥有丰富的知识宝库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独有的知识宝库从何而来,就是靠勤奋学习积淀而成的。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勤奋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专业外的知识;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丰富的实践生活学习。唯有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从事智慧教育的效果才会更好。

2.充满爱心。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教育、爱学生是从事智慧教育的力量源泉,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国发展的今天和明天,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振兴的大业。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大业的承担者,因此,教师要真正发自内心地爱教育爱学生。唯有如此,从事智慧教育才能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善于思考。从事智慧教育的工作者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底蕴,而且还需要善于思考,尤其是独立思考。知识只有通过正确的思考后,才能转化为所需要的智慧。现在的教育教学正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情况: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困惑,科技的进步给教育带来的烦恼,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受教育对象给教育带来的难度,等等,都需我们冷静思考,用智慧去一一化解。面对每天烦杂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前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过程中的思考和过程后的反思,只有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得失,不断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增进我们的智慧,达到智慧教育的真正目的。

4.研究学生。深入研究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是从事智慧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在充分把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教师们运用智慧从事教育教学方向的准确性和方法的正确性。研究学生贵在研究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方能确保教育的科学发展;研究学生贵在研究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在重视共性教育的同时又不放弃针对个性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研究学生贵在研究学生成长的内因和外因,要抓住内因这个关键,努力营造外部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这才是学生成人、成才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研究学生贵在研究他们的人格结构、认知结构和智力结构,只有抓重点,不偏废,才能真正确保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同理,只要我们重视研究学生,全面把握学生的各种情况,并有的放矢地运用智慧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任何民族都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才会充满活力和希望;任何教育都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才会充满生机和阳光。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N].中国教育报,2010-06-17.

篇9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而且成千上万种更多语言),

但是他们偷走了九十九种,

学校和文化,

把头脑和身体分离,

……

他们告诉孩子,

工作与游戏,

这些不能存在于同一世界。

……

――摘自洛利恩・马拉古齐《孩子的一百种语言》

这首诗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回顾现在的幼儿教育,出现了诸如“知识传递至上”、“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教学过程简单化、模式化”等现象,“智慧”似乎正在被大人们被遗忘。我们用“嘴”去告诉孩子应该去探究的东西,用我们的“规范”禁锢孩子的“思想”和“创造”,孩子不再光亮和快乐,生活不再有趣和丰富……于是“恢复智慧,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成为我们心底的呐喊。

一、幼儿园智慧活动应是目标取向的活动

智慧是什么?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这说明作为每个人的成长,智慧是必不可少的。智慧追求真善美,使人成为有着一定生命意义的和谐的人。但是智慧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需要以经验为基础,通过实践、体验等活动方式来实现;智慧是可以通过教育不断启发、培育和丰富的。

因此智慧是教育的目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以智慧平衡理论为指导,提出“为智慧而教”是美国教育的未来选择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是有活力的教育,是与人类心智相协调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风格。而这所有的,都始终围绕一个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即智慧。

幼儿园的智慧活动课程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智慧,在幼儿的天性之上建构,以唤醒幼儿的生命;幼儿园的智慧活动指向幼儿积极的生存和成长,运用幼儿已有的经验,追寻幼儿的特点和方式,通过创设积极、互动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智慧成长,让幼儿真正能够自由、愉快、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幼儿园智慧活动课程的构建纬度

为促进幼儿的成长智慧,幼儿园的智慧活动应从“智慧”的意_义和要素出发,以形成幼儿幸福人生和提升未来生活品质所需要的“自我智慧”、“社会智慧”、“自然智慧”三个纬度来构建。

1、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建构,获得自我智慧。

智慧的个体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因此幼儿自我智慧的获得,需要在与自我的关系中进行建构,关于“幼儿自己与自我”的认识、体验是幼儿自我智慧的重要内容,包括了自我认知、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最后能够做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和发展自我。如“我的嘴巴”、“我的皮肤”、“我的小脚丫”、“高兴和生气”、“我小时候”、“我的优点”等,都是引导幼儿在探究自己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丰富体验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获得自我成长的智慧。

2、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建构,获得自然智慧。

幼儿是自然之子,幼儿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教师应引导幼儿把自然界中的一切看成是与自己一样的生命体,小草能和自己说话,小花和自己一样也会受伤,小鸟能够和自己做游戏等。幼儿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从而热爱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获得关于自然的成长智慧。

3、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建构,获得社会智慧。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存在。因此,幼儿在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中,需要获得适应、融入社会的成长智慧,以利于更好地生存和成长。这种社会智慧的获得,包括了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对社会关系的感受、对社会文化和道德的认同等。如从“我爱我家”“我的幼儿园”到“我的家乡”,再到“我的祖国”:从“我的爸爸妈妈”到“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人群”;从“社会规则”到“社会习俗、文化”。

当然,“自我智慧”“社会智慧”“自然智慧”三者的获得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促进的,而不是互相割裂的。

三、幼儿园智慧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1、链接生活,探究智慧

“生活是大课堂”,幼儿园开展智慧活动应立足于广阔和丰富的生活,努力让活动离生活更近,真正实现“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

课程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内容:

活动应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内容,引导幼儿进行探究,获取成为智慧个体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最终获得智慧。如,将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被夹伤的“生活事件”纳入到活动中来,通过阅读故事《小螃蟹的大“钳子”》,交流生活中被夹住的“遭遇”,寻找生活中潜在的被“夹住”的危险因素,创造性地设计“温馨小牌”等活动环节,增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获得智慧。

附活动设计:

《哎呦,夹住了》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螃蟹的大“钳子”》,知道螃蟹的“钳子”会夹人

2、愿意交流生活中被各种东西夹住的经历。

3、知道要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各种形状的白纸或彩色纸若干、记号笔和固体胶幼儿每人各一支。

三、活动过程

1、阅读故事《小螃蟹的大“钳子”》,知道螃蟹的“钳子”会夹人。

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螃蟹的“钳子”能够干什么(获取食物、保护自己等。)

教师:请你看看最后一幅画,猜猜会发生什么事?(一个小朋友想抓住螃蟹,可能会被螃蟹的大“钳子”夹住。)

教师:你被螃蟹夹到过吗?请幼儿说相关经验。如:没有被夹到过,因为妈妈总是提醒我,不能碰它,会被夹住的;我被夹住过一次,好痛。

2、交流生活中被东西夹住的经验。

教师:螃蟹的“钳子”会夹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会夹人,请你说说你知道哪些。(抽屉、门、拉链等。)

3、学习制作提示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避免被夹伤。

教师:请小朋友在我们教室里找找哪些东西容易夹人。

教师:怎样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被夹住。(引出制作提示牌)

教师引导幼儿制作提示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教师记录幼儿的提示语。如:关门要小心哦、抽屉慢慢拉。

把制作好的提示牌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集体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师总结:动作要轻,要慢一点,小心自己被夹住,也要小心夹到其他小朋友。

课程应植根于幼儿“好奇的、探索的、游戏的、艺术的、梦想的、创造的”本质:

创造幼儿活动化的、适合幼儿

活动方式的活动,这是“链接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倡导幼儿“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倡导幼儿在活动中“因为有感而发”、“因为喜欢而做”、“因为独特而创”、“因为欣赏而动”,充分地在追随幼儿天性的基础上开展活动。又如小班数学教育活动“‘1’和‘许多’”,可以结合幼儿好动的特点,以“搭搭玩玩…‘小蝌蚪找妈妈”“许多小鱼游来了”“亮眼睛找一找”等游戏化和操作性的活动引导幼儿探究建构关于“‘1’和‘许多’”的经验,获得智慧。

2、关注体验,生成智慧

幼儿智慧的获得是在体验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关注体验,生成智慧”就是注重活动的过程性,同时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关注幼儿运用经验的过程以及重视幼儿新的经验的积累,完成主动建构,生成智慧。

注重幼儿在体验中经验的积累和运用

体验最终是为了获得一种经验,因此幼儿的学习体验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运用原有经验,形成新的经验的过程,在循环往复中,生成幼儿新的智慧。如“高兴与生气”是幼儿常有的情绪体验,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情绪体验出发,设计开展“多样的表情”“生气时……”“心情小屋”、“高兴的感觉真奇妙”等活动。同时在活动设计中,通过有趣的故事、采访活动、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体验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感受如何调节消极的情绪等,最后在体验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感受高兴的奇妙感觉,积累相关经验,引导幼儿形成和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生成智慧。

3、指向实践,获得智慧

在幼儿园智慧活动课程中,可以刨设“体验活动”。这不是如上所说的“体验”方式,而是指向真实生活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倡导“知识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相结合,在知识和真实世界的关系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引导幼儿学会建构知识的方法。对幼儿来说,获得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比如,在大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可让幼儿在初步感受对歌的形式后,进行体验活动“走上小舞台――我们的对歌会”,把幼儿一分为二,以两大阵营相互“对歌”的形式展开,给幼儿提供了音乐表演、表现的机会,感受“学有所用”,体验音乐给自己和同伴带来的快乐,享受音乐。同时在活动中,学习如何遵守活动规则,如何为小组“尽力”,如何欣赏同伴、体验竞争、感受成功。应该说,由于“体验活动”的活动性强,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幼儿的学习是多元的,收获也是多元的。

当然,“实践活动”不仅体现在“体验活动”的设计中,也体现在活动中的某一实践环节上。如在活动“手臂是用来拥抱的”中,可以请幼儿实践用拥抱的方式表达对同伴、老师、父母的爱;在活动“嘘嘘乐”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尿尿我会说”等。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这种成长性的活动,让幼儿获得更为多元的能力,获得智慧。

篇10

关键词:高职哲学;人文精神;教化功能;影响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着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严峻挑战,于是,纷纷加大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力度。然而,一些高校对哲学教育在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和熏陶教化功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哲学人文精神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对高职学生成为优秀人才的作用,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哲学人文精神具有教化功能哲学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教育,既包含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追求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即获得科学知识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学生探索和思考已有知识和未知世界;又包含对学生的个性、人格及人文素质修养方面的教化功能,即担负对学生的信仰和未来人生道路提供理性的认知和正确选择的双重任务。哲学人文精神的教化功能在高职校园文化中处于引领地位,渗透在学校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又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它既是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主流思想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高职哲学人文精神的教化功能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般意义上的校园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在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技知识相融合的培养模式中,加强哲学人文精神的教化功能,能够促使高等教育由培养单一书生型专才向培养综合素质型通才转变。

哲学人文精神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一般规律的科学,涉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这就决定了哲学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博大精深,积淀了丰富深厚的科学文化,必然能够给予正在接受哲学人文精神熏陶教育的大学生以思维活动的思辨性,使他们能够理性地认知世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能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人生精神支柱。哲学人文精神教育对促进学生人性日趋美好、人格不断完善、品质日渐崇高、眼界愈加开阔、全面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人文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达观的处世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歪风邪气吹不倒、艰难险阻压不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素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哲学人文精神教育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先进的校园文化等方面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哲学人文精神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哲学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境界。这就决定了哲学人文精神熏陶教育是解放学生思想,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利器。它能够使学生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激发其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哲学人文精神能够大气磅礴地引导学生,在思维方式的活跃性、思想理念的前瞻性上唤起学生对社会人生乃至整个物质世界发展趋势的忧患意识。除此之外,还能够使学生警醒和反思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中的行为是否恰当,关系是否和谐。当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哲学精神价值的体现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时,依然要求学生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学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要求他们遇事客观理性,不盲从,不轻率,不浮躁,不走极端,不急于求成,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哲学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脚踏实地地对现实社会作出正确的思维判断和价值选择。让学生能够用哲学的辩证思维观察现实社会和未来人生,并对未来社会和人生作出前瞻性的科学决断。同时,通过智慧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所涵盖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正确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