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管理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管理的目的

篇1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既是一种自然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和国家立国的保证。近年来,土地开发整治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大力开展国土整治工程,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土地整治步伐明显加快,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是一项区域性活动,其涉及面广,往往涉及较大的地域和众多人口,不仅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尤其对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不可预见的灾难或损失。如某项目的土方工程在土地平整施工中未进行表土剥离,直接将高坡的表土推向了低洼地,低洼地由于土壤沉降雨水淤积而无法耕种。原高坡地由于未进行地力培育又失去了表土、而造成当地近60亩农田地力下降,种子不能正常发芽,近10余农户绝收,引起上访的严重后果,这是一起典型的质量问题。不仅给农民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在当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件事情表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是一项比较特殊的高风险工程建设,既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土地整治工程质量事故所可能带来的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和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土地整治对土地质量变化的影响逐渐为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们所重视。

存在的问题:第一,规划设计工作有待加强。主要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林业、水利等新农村建设的各专项规划之间,统筹、衔接和协调不够,成为制约土地整治的最重要因素。新村规划出自建委规划部门,不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难以付诸实施;村庄规划编制缺失、滞后,部分农民又急需建房,导致农民建房选址随意性强, 乱占耕地,给农村土地整治和整村推进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第二,工程实施管理有待提高。土地整治工程一般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工程、防洪工程、排涝工程、渍害田改造工程、泵站工程、地力培育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等。由于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涉及农田、水利、交通、农机、林业、环保等多种工程施工的综合性建设,单一化的施工队伍不足以承担全部的工程任务。工作人员还不能全面熟悉各行业技术规范,人员业务素质亟待加强。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还不能跟上土地整治事业发展的步伐,多工种的协调能力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整治从可行性研究到规划到立项、施工,周期较长,加上当地基层组织及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等新要求不适应,造成工程变更较多,增加了土地整治工作的难度,土地整治工程与其他建设类工程有一处重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涉及土地使用权的人较多、范围大,由于一些项目普遍按最低价中标,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大利润空间,不按原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而擅自改变原设计方案,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施工企业施工的季节性和项目区农民抢农时也造成工期的随意变更。有些工程未能完工就交付使用,出现了工程变更较多、施工组织设计形同虚设等问题。

第三,监理监管不到位。土地整治项目监理是指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接受项目承担单位或其委托的项目实施单位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依据相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由于近年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大量增加,从事土地整治相关专业的监理单位人员有限,技术及人力资源不足,加上相关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不够重视监理工作,出现一些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不到场、总监代表不到位、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不强、监理员不熟悉业务的现象,一些监理员和施工人员只熟悉建筑或水利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特别是对土地整理相关行业标准和土壤地质等的相关知识极为欠缺,直接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和监管力度。长期以来,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体,习惯于掌握工程建设的控制权。即使在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后,建设单位仍然留恋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权,形成了监理单位对工程没有实际控制权的局面。监理单位成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夹心层,监理单位有责无权,难以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对隐蔽工程量的监管是至关重要的,监理人员不能正常的履行监理职责将对工程造成直接损失,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二、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质量管理的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制度性、体制性不完善的原因,同时也有具体管理活动、管理观念上疏忽与滞后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统筹规划建立对设计单位的考核体系统筹规划建立对设计单位的考核体系具体来说也就是一方面要把握好规划立项关,坚持统筹规划,解决村镇建设布局难题;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方案设计关,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补充完善,反复修改,力求做到科学合理,效益明显。最后,还要建立对设计单位严格的考核制度,既要大胆引进企业化的运作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提升优秀设计人才、土地管理人才的地位,对工作业绩突出的通知给予各种奖励,从而在土地管理单位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这是做好当前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关键所在。

2、搞好工程实施管理制度建设,塑造优质精品工程项目正如上文所说,土地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它既涉及到施工单位、业主方、设计单位,同时也涉及到政府的招标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农村集体组织等诸多部门。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完善健全的工程实施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当前我国政府相关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以采用三种制度形式,即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项目招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工程管护责任制等措施,从而达到“有人管、有钱管、管得住”的目的,塑造优质精品工程项目。

3、强化群众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要突显群众在工程监管中的重要性,比如在一些地方性的特殊项目中,可以让群众自己推荐一些责任心强、德高望重、乐于助人的人担任项目施工监督员,在经过一定的培训之后,进入工地实现管理,从而消除群众对于土地运用工程质量的疑虑,而且还能对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强化管理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监管单位以各种相关规范为依据,牢牢掌握监理控制权等等,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

结语

政府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建立统一而严格的验收标准,加强工程验收管理,完善验收手段和方式,使竣工验收制度化和规范化,及时展开工程中间验收等等,提供土地整治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的地铁建设项目快速发展,对于人们的日常交通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现代化城市空间有限,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各种管道线路,并且土建施工多是地下作业,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再加上土建施工管理不到位,缺乏经验等,使得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中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确保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的顺利进行。

1地铁建设项目概况

某城市的地铁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进行施工建设,该地铁工程从第一站到最后一站全长约37km,中间过渡路段约1km,地下段36.7km,高架段长18km,整条地铁线路一共有12个站点[1]。该地铁轨道交通线是该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中轴线,贯穿了这个城市主要的干道、河流和桥梁,穿越的路段周围地形地貌和水文环境非常复杂,有地下河床、工业园区、建筑物等,并且地质条件也比较复杂,这对于土建施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风险分析

2.1土建施工风险

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规划设计阶段,相关设计人员没有对土建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不了解施工场地具体情况盲目地进行规划设计,设计的施工图纸和现场施工条件存在很多矛盾,缺乏切实可行性,甚至土建施工设计存在无证设计、越级设计、私人设计、盲目设计等问题,没有严格按照土建施工设计要求,使得土建工程项目荷载和支护不合理。同时,某些土建施工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专业水平有限,并且设计经验不足,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工作态度不严谨,粗心大意,使得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设计水平较低。另外,土建施工单位综合实力较差,施工资质不足,存在着越级承包的问题,施工工艺落后,各道工序之间的施工组织不协调,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2],严重影响了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2.2土建结构风险

地铁建设项目土建结构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而土建结构施工时,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土建结构施工设计不符合相关要求,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导致出现严重的质量事故,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施工方法不合理,如堆重超载、过早加荷、施工流程错误等[3];其二,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放样测量不准确,使得基础数据失真;其三,土建结构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规格、类型和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甚至某些工程材料出现严重破损或者超出使用期限;其四,土建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到一些恶劣天气因素的影响,如洪水、地震、火灾、冰冻、大风、大雨等。

3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策略

3.1构建风险自救系统

为了加强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风险管理,应积极构建风险自救系统,土建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安全逃生工具或者物资及时进行自救、快速逃离风险现场,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单位应加强日常的安全风险教育,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定期组织自救逃生演习,使施工作业人员了解基本的逃生自救方法,熟练使用各种逃生工具,掌握正确的逃生路线和途径[4]。同时,应加强对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的监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设计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建施工状态,一旦发现周围的水文、地质等发生变化或者危险的施工操作,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加强土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地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

3.2风险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

(1)基坑围护管涌。为了避免发生基坑围护管涌事故,基坑围护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加强刷壁质量管理,保障良好的刷壁效果,并且混凝土浇筑施工应保持连续性,防止出现导管拔空、堵管等问题,将扰流混凝土清理干净,详细记录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同时,结合周围地面和管线情况,采用注浆加固、水泥土搅拌桩等形式降低建筑物和管线对于基坑施工的影响[5],做好土建施工监测,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管理,实时监测地下连续墙渗漏情况和施工质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当发生基坑围护管涌事故后,立即将周围建筑物和施工现场的人员撤离到安全距离以后,配合地下管线维护管理单位,结合管线对于基坑围护施工的影响程度做好处置和监护,仔细检查漏点以后,在周围设置临时支撑,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增加轴力,当基坑围护出现较大变形时,采用双液注浆施工方法,及时填充流失的土体。(2)基坑支撑失稳。为了提高地铁建设项目基坑支撑的稳定性,在开挖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支撑变化,当发现钢支撑拱起下沉或者侧弯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补撑或者加固措施。严格把关基坑支撑材料质量,仔细检查其质量合格证明,对支撑材料进行质量抽检,严禁使用质量不达标或者损坏的支撑材料。同时,结合立柱桩实际的沉降情况,科学调整基坑支撑,避免由于立柱桩上抬或者沉降导致支撑偏心。一旦发生基坑支撑失稳情况,应立即组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疏散,对于基坑没有坍塌的部位,在钢支撑旁边再加合适的钢支撑,增加基坑支撑的预应力,仔细查找基坑支撑失稳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于已经塌陷的基坑,在塌陷位置进行土方回填施工,将周围的超载物进行清理,若土体发生流失,要及时填充砼或者砂,复查基坑周围的支撑结构,严格控制失稳范围。

3.3优化工程设计

结合地铁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周围环境变化,优化土建施工设计,充分考虑到地铁建设项目的结构变形、工程强度、土建施工稳定性等问题,在设计土建结构时,对比多个设计方案,论证施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可行性,整合施工设计方法,选择最优的土建施工设计方案。同时,选择最佳的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结构必须符合地铁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支护结构的施工造价、适用范围和技术特点,还要考虑到基坑开挖施工中的排水和降水处理,符合当地的环境条件,保障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质量。

4结束语

地铁建设项目对于推动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改善人们交通出行状况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地铁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加强风险预控,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加强各种事故处理控制,提高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水平,消除风险隐患,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睿 单位: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工程二处

参考文献

[1]赵雅洁.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2]田军.S地铁建设工程土建施工的监理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伍泽洪.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3∶105-106.

篇3

土地治理项目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点,涉及面广,工程建设繁杂,牵涉的利益主体较多,项目难度较大,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问题。

(1)前期工作需要进一步做扎实。由于规划设计与施工设计工作量大,时间又往往很紧,所以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前期的现场勘察、讨论、规划,单项工程的测量放样,工程设计等工作测试不够。这些前期工作做的不扎实,直接导致施工后工程规划的临时调整,单项工程设计的改变及工程量的增减等情况出现,使实际施工与原有工程规划设计出现较大的变动,造成对项目的资金、进度和质量控制较为被动。

(2)项目建设进度有待加快。由于影响农业开展项目建设进度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项目建设设计到上万亩农田,十几或几十个村,上万人口,建设内容往往是几十公里的渠、路等工程,要遇到大量的政策处理工作,从镇到村再到户,工作难度大,时间跨度长,而且项目施工后,受作物播种季节影响很大,基本局限在当年10月至次年4月这段时间的晴好天气施工,若错过了这段时间,就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3)工程监督需进一步规范。工程监理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不重视,因为土地治理项目的单项工程偏小,技术含量也不高,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低,所以工程监理公司包括监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二是项目区范围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往往是分散几个地段同时施工,监理范围跨度大,加上未改造项目道路不畅,所以现场监理难度也大。由于有上述原因的存在,使项目区的监控效果不好,工程质量、工程量的检查核定也不够规范。

(4)建好管护落实不够理想。工程在进行移交后,虽然要求镇、村制定了完善的管护制度,但由于管护资金缺失,导致在项目移交后的实际管护措施不到位。

加强土地治理项目管理的思考

(1)加强土地治理前期工作。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体规划。结合本地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有机衔接交通、水利建设、城镇规划,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法理项目五年规划,总体描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遵循原则,实施要求、开发扶持范围、各类项目的区域布局等。对已建设项目区进行清理归类,按平原乡镇、山区乡镇分两类,对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农业生态项目相衔接,对重点产业、优势农产品基地适当倾斜,分轻重缓急依此排定重点与非重点项目,明确先后实施的时间顺序。

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及专家库制度。项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今后项目建设的成败,是项目良性运行,全面实现既定效益的重要基础。要以规划为基础,完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管理办法》,严格项目入库的5大基本原则——包括:突出重点原则、效益先导原则、集中布局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机制创新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分年筛选和储备一批重点农业建设项目进入项目库,并做好项目前期论证,使项目入库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2)提高项目设计水平。要在继续提高项目设计尝试基础上,重点做到二个结合,确保设计内容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豍将单项设计与定型设计相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面大量广,基础条件、环境各有差异。因此在干渠改造、较大型的渠系建筑物、水库等项目宜单独计算设计,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则以定型设计为主,统一断面、统一材质、统一施工程序,以有效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工程质量,方便工程施工。

豎将理论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首先在设计过程中,要认真踏勘项目工,对现状进行仔细的调查摸底,做到胸有成竹。二是要充分征询当地水利工作者及村民意见,利用乡村的水利干部扎根基层年数长,对工程现场的地质地形,水利资源情况熟悉的优势,采用本地区有一定施工经验,有良好运行效果的单项工程设计。

(3)规范项目建管行为。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继续实施项目的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工程定量审价制等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要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豍要全面落实项目公示制。首先,每年年初在公共媒体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指南,使有条件的乡镇、企业了解农业综合开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并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扶持。其次,在项目立项、实施后,要在项目区主要地段设立公示牌,将立项后的工程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单位和工程建设成果等进行公布。

豎要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面广量大,工程布局分散,施工单位参差不齐,监理难度不小,因此通过提高监理费用,可以提高监理公司的监理质量,加大监理力度。

豏要妥善协调乡镇关系。作为项目的业主单位之一,项目区当地乡镇政府要充分协调施工单位与施工区所在村及村民的关系,做好项目区政策处理工作,并适当保证其权责统一。

(4)搞好项目验收和评价。对完工并具备验收条件的项目,要确保在30天内完成市级竣工验收工作,并及时办理项目中介审价、竣工审计、财务决算和同定资产移交手续。要积极探索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对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项目存在问题多、对建设质量差的单位2年内不再申报和安排新项目和投资。

在搞好项目验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项目建设与运行情况的评价工作,对项目的立项决策、建设目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系统和综合分析,对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和影响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过对已建成项目的总结和评价,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提供依据。

篇4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控制途径

近些年,我国的房地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在已成熟,同时房地产的行业竞争也在逐渐加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各房地产行开始纷纷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而有效的房地产年成本管理正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房地产项目的成本管理,即通过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材料、设计和施工等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降低房地产的工程建筑成本,以提高商品房的开发收益的行为。笔者认为,房地产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当从材料、预算、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材料、设备的成本控制

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材料由甲方提供,因而也往往成为被忽略的部分。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材料的成本控制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加强材料成本控制,应当紧抓材料的采购关。在房产开发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的原材料和设备从大渠道获得为主,并且以自行采购为辅。在自行采购过程中,应当由工程主管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在采购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三人同性,并且坚持物美价廉和货比三家的原则,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价格低的材料,以降低工程成本。大型设备的购买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招标完成后,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应当尽量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比如,一旦设备或者材料进场后出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有权力拒收,用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省建筑投资的目的。

2 完善工程的预算和结算管理

预算和结算是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加强预算和结算就是要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每一笔钱都做到心中有数。笔者认为,房地产项目的预算和结算管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当做好工程预算,房地产项目开工之前,工程人员应当结合施工计划做好详细的施工预算,在施工预算中应当将可能产生的成本都包含在内,并且将建筑过程中的机械费、人工费、材料费用分解到每一个单位工程,甚至是分项工程。其次,应当对建筑工程预算实时动态管理,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因素,这些不可预见的因素会使得工程量和施工措施都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工程预算应当对这些因素有所反映。此外,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通过预算做好对工程的管理,使其真正地起到对工程施工的约束作用。最后,在工程竣工之后应当做好工程的结算工作。在工程完工后,预算人员应当根据合同的要求,及时而准确地搜集工程相关资料,做好结算工作。

3 开展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3.1 强工程设计管理

笔者认为,当前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存在一定的误区,即项目投资审查制度的缺失。工程部门应按审查通过后的图纸,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保证与工程施工阶段的基本吻合,反映实际情况,得项目的设计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3.2 强化对设计变更签证的管理

设计变更签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由施工、监理及工程管理人员会审,提出可行方案,报设计后,出设计变更方可实施。同时要注重变更的合理性,对于不必要的变更坚决不予通过,对于某些不合理或保守设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第二,加强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及内容的审核监督对于变更中的内容及工程量增减,由施工、预算人员进行现场抽项实测实量,以保证变更内容准确性。

4 做好发包管理工作

承包单位的选择不仅仅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同时也会对工程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房产项目的成本管理应当认真做好工程的发包管理。笔者认为,做好发包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比较好的施工队伍,在招标的过程应当以价格合理、质量和工期有保证、经济效益好和社会声誉高为基本的选择原则。第二,对大宗材料应当单独招标购买。在工程成本中,材料设备等费用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做好材料的采购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材料的购买过程中,投资方应当通过建立完善和灵活的信息网络对建筑材料的货源、价格都有动态而准确的把握,对于差价比较大或者投资比较高的大宗产品,应当单独从厂家购买,或者由施工单位购买,业主参与材料的招标工作,真正选择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材料、设备。第三,严格工程的发包合同。在招标完成之后,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在签发的过程中,应当通过一定合同条款将合同中各方都和成本控制联系起来,保证成本控制的实现。第四,在严格合同约定的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应当认真做好对已完成工程量的计量,防止过度支付。第五,严格防范施工单位的索赔工作。施工单位的索赔工作是工程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作为建设方,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监理单位的旁站工作,详细了解工程实际情况。一般的,索赔的的原因主要有设计缺陷、合同变更、管理人员或者监理工程师行为违规或者其它一些不可抗力。由于监理工程师大多由业主委托,他们的不当行为对与施工单位造成的损失往往由投资方来承担,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做好对监理工作的监理。

5 施工现场管理的成本控制

进入施工阶段,工程设计已完成和程量已经基本确定,因此此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小。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工程投资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施工阶段管理的疏忽往往会造成投资浪费的现象。做好施工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当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5.1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工作。施工组织设计包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它可以说是施工活动中的纲领性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文件。因此,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审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便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审查的过程中,应当能够正确处理好质量、投资与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的基础上,尽量的减少工程造价

5.2 做好现场签证的审查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可预测的因素往往会出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或者工程内容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会引起工程量的变化,承包方要求签证问题,此时便出现了现场签证。签证往往会造成工程的投资超出预算的现象。因此,应当做好对现场签证的审查工作。笔者认为,现场签证的审查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对工程量和投资变更的分析来论证签证的必要性;二是设计变更应当经过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同意;三是当签证所涉及的工程变更超出设计标准或者批准的建设规模时,应当由建设方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三)做好竣工结算的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变化,比如材料的代换、工程量的增减变化,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建设方应当按现场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及设计变更做好竣工结算的审核工作,使其能够反映工程所作出的变更的真实情况。

参考文献:

[1] 宋丹.浅谈如何提升房地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

篇5

关键词:土地整理;预算编制;问题;措施

引言

土地整理是确保土地合理利用和完善土地整体结构的关键性的手段之一,其不仅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能够将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以及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当前,有不少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研究的专家对其规划设计、工程设计、土地整理区域间存在的差异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但是,却很少对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方面的事项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我国2002年开展了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并且中央财政部门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土地整理事业的持续发展,那么,该怎样合理的使用这些资金,使其得到良好的分配,笔者认为,一套具有高质量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书是其关键所在。

1.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职责不明确,资金实际利用率低下

土地整理是集综合性、技术性、系统性、政策性为一体的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在实际中需要土地、农业、林业、财政等诸多部门的共同协作才能将自身具有的功能作用充分的发挥,然而,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各个部门没有一个明确的职责权利,实际工作中根本不以全局为重,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彼此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配合,从而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并且资金实际利用率过低,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简单举例说明,农村道路建设过程中,部分项目区域已经开通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但是在该区域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中仍然包括了这一公路项目的施工所需要的费用,用这种方法套取国家资金,致使资金出现了重复投入的现象,实际利用率过低。

1.2设计图纸不够完善

在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过程中,其工程量主要是将土地整理规划图与土地现状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比对展开工程量验算,土地整理预算编制过程中,主要是将土地整理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之间进行比对来开展工程量验算工作,设计初始阶段,土地现状图与土地实际情况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会直接的影响到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因此,在设计初期阶段,土地整理规划图与土地实际利用率之间是否是相一致的对预算编制的精确度也会造成影响。在土地整理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相关设计人员核查的实际情况不够详细,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利用实际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3土地整理费用构成不具准确性

目前,关于土地整理预算编制的预算定额还没有建立起来,其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通常都是在地方定额的基础上而进行的,由于土地整理工程与水利等工程在整体费用构成及费率计取方面都不一样;比如,在水利工程水电定额中,施工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其他费用不仅涵盖了冬期与雨季施工所新增的费用及施工辅助这两大类,同时还涵盖了夜间施工新增费用等内容。而在土地整理中施工过程直接发生的其他费用只涵盖了冬期与雨季施工过程中新增的费用及施工辅助费用,由此可见,其在实际计取费率过程中不能全部搬用。土地整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就会进一步提高费率。

1.4缺乏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专业人员

土地开发整理属于一项复杂的工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分别有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其具有诸多的学科与诸多的技术特征优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设计人员熟知相关知识,但是却不了解农田水利及建筑等工程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图具体设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使得预算结果不具准确性。同时,对一个独立工程的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是确保工程量计算准确以及编制全面的项目预算的重要部分;而目前由于部分土地整理预算编制人员对于规划设计图纸了解的不够透彻,对于独立建设工程设计图纸中涵盖的具体内容没有过多的关注,最终导致工程量计算失去了准确性。

2.提高土地整理预算编制水平的措施

2.1明确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土地整理项目涉及到了农业、林业、水利等诸多部门,所以,进行土地整理区域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将土地整理项目的具体计划递交给政府部门,然后再由各级政府部门展开土地整理工作,将土地整理工作放到日常计划工作中,同时还要不断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划分各自的管理权限,有效的制止资金重复投入现象的发生。

2.2实施审计工作复核制度,避免差错的发生

由于土地整理预算编制自身具有复杂性,再加上编制人员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错误现象。为了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完整、可靠,应由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审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专职的复合机构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这样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就大大避免了错误现象的发生。通常而言,项目负责人所要复核的主要内容是对原始数据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复核;技术负责人主要是对定额套用、换算方面进行复核;机构负责人主要是对项目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所复核的内容进行再次复核,看其编制过程的操作程序及工作方法等内容是否与相关法律规定是相一致的。

2.3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的土地整理人员

土地整理预算涵盖了技术、经济、实践这三项内容,所以,在实际中从事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应充分的利用该行业的工程预算定额及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预算,应对该行业当前所实行的预算定额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不仅要对其施工方法、材料价格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了解其计量单位及工程量计算具体规则。我国实行土地整理工作时间不长,这方面的人才队伍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应尽快加强他们对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方面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的培训,并且积极的到施工现场中学习,以将自身的知识面进一步增强,多与相关设计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对图纸内容充分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编制,从而确保准确的工作量。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土地整理预算是制定项目计划与明确项目资金的重要途径,预算编制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决定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实施,所以,为了使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具有科学合理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严格根据相关制度与法律规定进行,以确保预算编制具有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詹长根, 莫国莉等.浅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 2006, (2): 39- 41.

[2] 罗明, 王军.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20(2): 97~103..

[3] 叶艳妹, 吴次芳, 吴宇哲. 土地整理的涵义、技术及运行模式探讨[J]. 农业工程学报(增刊), 2000, 16(16):36~39.

[4] 周芳芳, 邹自力.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报告编制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6):63- 64.

篇6

【关键词】土地整治;实施管理;后期管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L372 文献标识码: A

一、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的特点

规模大、 投资多、 关注度高、 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技术综合, 工程等级相对较低、 地区差别较大、 管理模式难以统一外部效益显著等特点。

1. 总体为大工程、局部为小工程 一般在一个封闭的区域环境中进行, 内部外部环境比较容易控制, 但由于是开放式施工, 涉及千家万户, 工程零散, 造成施工难度和成本加大, 工程监督管理难度加大, 容易出现不合格工程。

2. 工程项目单项管理简单、总体管理复杂 项目单项工程规模相对较小, 工程等级低, 但各工程目标综合, 相互制约、 相互协调。

3.涉及面多、 协调任务重 工程涉及不同村镇、 农户利益, 需要协调农林水电等相关行业, 不同主体利益诉求不同, 施工会时常受到干扰, 协调任务较重。

4.工程施工季节性强 许多工程都是开放式施工,受天气干扰较大, 同时在农田作业区施工, 要错开农闲农忙时节, 需要合理规划工程施工计划。

二、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中易发生的问题

1. 可研和规划缺少综合性和科学性 部分地方没有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认真谋划, 规划思路、 规划原则、 规划目标不明确, 落实措施不够得力。 规划综合性不强。 土地整治与村庄、 交通、 水利、 电网、 林业等相关规划没有很好的衔接,“统” 的功能不够; 规划深度不到位, 有的规划设计与实地完全不符, 单体图、 施工平面图完全不能指导施工。 现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指导项目选址和设计的要求, 有的只有片区建设规划, 没有全区域整体建设规划; 规划落实不够。项目变更随意性大。

2. 项目建设质量不高 部分工程设施、设备数量等没有完成设计任务, 以旧充新, 投机取巧; 有的建成设施达不到设计要求, 工程所用材料不达标, 出现 “豆腐渣” 工程;建成的设施由于管护不到位出现损毁等情况, 工程未完设施就已经不能正常使用。

3. 实施管理不规范 部分地方指挥部综合作用发挥不够好, 没有固定的人员, 职责、 分工不明, 国土局一家单打独斗的情况依然存在; 部分地方对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理缺位, 有些工作过分依赖中介机构, 没有充分履行业主职责, 进行有效管理。对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管理。很多中标的施工单位资质等级都比较高, 但在现场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偏低, 专业技术人员在岗较少, 进场的项目经理、 五大员与投标书上承诺的不一致; 对规划设计队伍约束力度不够。 部分地方工程监理发挥作用不够。 有的现场监理人员技术结构单一, 大多是房屋建筑方面的监理员, 没有配备懂测量、 水利、 道路、 施工管理方面的监理员, 导致工程监理施工指导乏力; 有的人员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 不能独立履行监理职责。

4. 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绝大多数项目存在工程进度滞后于规划设计和工期要求。一是项目安排时间不合理,影响了实施进度; 二是避让农忙季节, 加大了施工难度; 三是规划设计与实际脱节, 延缓工程进度; 四是物价上涨影响了工程进度。 由于项目预算编制的时间与项目实施的时间间隔较长, 实施时的人、 材、 机价格与预算编制时发生较大变化, 影响了工程进度。五是项目由于人为因素没有及时报验。有的项目实际上已经完工, 却由于人为因素而迟迟不申报验收。 有的项目报验后, 由于财政、 审计等多方面原因又没有及时验收下达批复。

5. 资金管理不规范 一是财政滞留资金。二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挤占、 截留挪用资金、 白条报账、 大额现金支付、 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三是会计核算不规范。 四是超

预算范围支出。

6. 资料管理不规范 一是档案资料不齐全、不完整。二是档案记录前后矛盾、 相互矛盾。三是档案资料管理混乱。

三、做好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及观管护的几点对策

1. 强化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指挥部指挥协调效能, 这就要求指挥部充分发挥发动机和方向盘的引领带动和协调作用, 加好油、 掌好舵。 要使每个领导和成员单位都发挥自身潜能, 相互配合, 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各项目指挥部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 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主持会议, 听取项目进展情况, 查找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 要把例会制度变成一种常态化管理方式, 变成指挥部相互沟通协调的联席会议, 切实推动项目建设。

2. 规范招投标程序 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坚持 “三公”原则, 是否严格执行招标投标程序, 是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前提, 项目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 一是严把 “招标文件审查关” 。 时间延续是否合法、 条件设置是否合理、 公正等等。招标投标法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 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活动的推倒重来。 二是加强开标现场指导、 监督。 确保程序合法、 开标顺利。 三是严格执行 《土地整治项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

3. 强化监理职责 监理工程师应以合同为准则, 合理平衡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地分配合同双方的责任和风险。 项目质量检查和检验是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但不是唯一的。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 发包人通过监理工程师对项目质量、 进度、 工期和各项费用支付、 变更、 索赔、 风险、 违约和争端等进行全面的管理。 通过监理工程师和争端裁决委员会共同努力, 公平公正的运用合同, 使发包人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在项目竣工时得到合格的工程项目, 使承包人及时地获得合理的报酬。这才是监理工作的真正的含义, 才能保证使合同顺利实施。

4. 加强合同管理 承发包合同是招投标结果的具体体现,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合同得以确认和受到法律保护,因而加强合同管理, 提高合同履约率是招投标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是加强对合同签订的审查工作, 防止不平等条款和违反国家法律、 法规和政策的条款出现; 二是要认真搞好合同调解仲裁工作, 及时、 合理解决合同争议和纠纷; 三是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考核制度, 监督合同双方履约到位; 四是提高质量保证金, 暂押项目经理证书。 为尽量避免转包、靠挂资质而中标的皮包公司的现象出现, 工程招标前可采取提高质量保证金, 中标后, 暂押项目经理证书的形式来管理施工单位。 五是在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总监、 监理人员、 建造师 (项目经理 ) 、 技术负责人的出勤率。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监理原则上不允许更换, 如确需更换的, 必须上报项目承担单位批准; 六是严禁借规划设计变更之机有意调整工程款, 严格把好索赔关, 杜绝“低报价、 高索赔” 的手法承揽工程。

5. 严格质量管控 一是要严把 “原料使用关” 。指挥部可以通过招投标或实际考察等方式确定产品质量好、 信誉度高的水泥、 石子、 沙子、 钢筋等主要原材料供应企业。这样既可保证原料供应, 又从源头上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豆腐渣工程。 二是要严把 “技术处理关” 。 在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按规划设计和《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 《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监理规程》 有关要求进行施工。 对于施工单位:按照项目有关技术标准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出现质量问题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负责返工或返修,直至达标。 要求对于监理单位: 依照法律、 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 规划设计和相关合同要求进行工程监理, 对工程投资、 质量、 进度和安全进行控制, 对土方开挖、 路基处理、混凝土单元、 道路取芯等程序按照 《质量评定标准》 和 《监理规程》 进行评定, 对隐蔽工程和变更现场要留存影像资料, 做好监理日志, 承担监理责任。对于设计单位: 派驻项目区设计代表, 负责对有关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交底, 对施工、 监理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图纸会审。 三是要严把 “质量监控关” 。可以添置取芯机、 回弹仪等必要的仪器设备,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有条件的可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 不定期对已完工的道路、 机井等工程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这样既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客观性, 又对质量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巴特尔, 高世昌, 姚艳.关于土地整治管理方式和实施模式

的调研报告[R].土地整治动态,2013(3): 1-11.

[2]土地整治 100 问[M].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2.

[3]河南省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S].郑州: 黄河

水利出版社, 2012.

篇7

一、地理图像的概念、分类及其统计分析

1.地理图像的概念及分类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地理教学特有的工具。它符合地理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心理学认为: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地理思维是中学地理学科教育发展的核心。按地理思维,笔者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像分为感性思维类图像和理性思维类图像2大类,其下又分6个亚类。其中,感性思维类图像分为景观照片类图像和漫画素描类图像;理性思维类图像包括示意图、分布图、统计图和组合图。

2.地理图像的统计与分析

地理图像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接,实现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呈递与融合。据统计,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感性思维类图像数量分别是57、52、38、48,理性思维类图像数量分别是87、111、82、80。两个年级上册中感性思维类图像数量均比下册多,理性思维类图像数量与下册相当,比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接受规律。在统计时发现八年级上册编排的感性思维类图像数量偏少,具体在第一章“众多的人口”一节,只有1幅漫画素描类图像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显然不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国情,教育地位比较重要,又是难点,使用1幅感性思维图像难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在此节添加几幅感性思维类图像进行直观形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可使内容通俗易懂,利于理解。

二、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

1.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中的数量分析

地理图像可以将地理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知识,起到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作用。本研究中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点共1 002个(见表1),使用图像表述的知识点555个,占比重较大,占全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部分的55.4%,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中,情感教育的知识点306个,态度教育的知识点153个,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点96个,分别占62.7%、50.16%、45.93%。

(1)地理图像在情感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地理图像在情感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地理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方面占比重大,分别占65.26%、71.34%。初中阶段是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时期,是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的初级阶段和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而地理图像最能吸引初学者的目光,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量的地理图像有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强调审美情趣,更符合现代的审美倾向,充分体现出美育的教育地位,地理图像能把美育因素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利于审美情趣的形成。

(2)地理图像在态度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地理图像可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有助于科学态度和合作态度这一难点部分的讲解,具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初学者可以轻松掌握抽象而难理解的内容。据统计,图像在科学态度和合作态度教育中占较大比重,分别为50%、57.14%。

(3)地理图像在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价值观教育是教学目标的终极阶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又是教育的重难点,地理图像有利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具有文字难以表述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教材利用图像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还不够,只占34.69%,这与积极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有悖,没有达到对学生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的方法指导及理论依据。据统计,七年级上册没有1幅图像用于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在该册适当添加利于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图像。

2.同类型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

据统计,景观照片类图像在地理学习兴趣、合作态度和环境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占比重较大,分别占62.9%、50%、36.11%;分布图在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和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占比重较大,分别占45.3%、53.85%、35.57%;组合图在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占比重较大,分别占30%、41.18%;统计图在人口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中比重大,占52.94%;示意图在进行全球意识教育时与景观照片类图像和组合图的水平相当,占33.33%。同类型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充分发挥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作用,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充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漫画素描类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不明显。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漫画素描类图像是学生最能接受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图像之一,但在教材中的编排数量太少,仅占所有图像的7.57%,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据统计,七年级下册只有2幅,八年级下册只有5幅。笔者认为,应在该教材中适当添加漫画素描类图像。

3.不同类型地理图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分析

各类图像分布在各册各章各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实现中均占有一定比重,但教育的侧重点却互不相同。据统计,景观照片类图像在情感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占绝对优势,共125幅,占全部情感教育的40.85%,分布图和组合图分别在态度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中占绝对优势,各占34.64%和21.88%。从感性知识的角度进行情感教育,从理性知识的角度进行态度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图像内容由浅入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程度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符合初中阶段的教育标准,以情感教育为主,其次是态度教育,最后是价值观教育。在统计过程中还发现以下规律。

(1)景观照片类图像有利于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景观照片类图像使教学内容充满可读性和趣味性,对学生持久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视觉刺激引发学习兴趣,比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快。据统计,用于培养地理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目标的景观照片类图像有78幅,占全部景观照片类图像的62.9%,利于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目标的实现。

(2)分布图有利于科学态度的培养。分布图是表现一些现象空间分布位置与范围的图型,能充分培养学生横向对比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利于科学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8

    [摘  要]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前景看好,本文着重以《中国家谱总目》收录为例,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要选准切入点,以点带面,促使建立收集、整理、利用的良性循环。

1  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前景看好

建立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是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的首项目具体工作内容。地方文献又是公共图书馆最具特色的重要基础建设之一。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据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全国有90%的公共图书馆在自己的网站上推出地方文献信息,且绝大部分站点都是将地方文献作为重头内容推出。上虞市政府将“政府上网工程”,构建上虞市城域网的重任交给了上虞市图书馆。在美国,为更好地保存和更方便地使用政府出版的大量文献,专门设有联邦政府一级托管图书馆和地方一级托管图书馆。地方文献在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政府信息资源利用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从美国因特网的出现,信息产业的崛起,到一系列有关信息资源共享法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已经使公共信息在拥有和利用方面的公共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加坡寻根网公司,利用IE网将家谱资料辐射世界,公众访问率非常之高,一天网上点击率达几十万次。家谱是一笔不可估量的亟待开发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上海图书馆已出版了《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现正着手编纂《中国家谱大辞典》,《中国家谱系列丛书》,《一百位名人家谱简介》等等。正是由于家谱这种地方文献是重要史料,其利用的社会效益好,才决定编撰一部收录、发行并上网于世界范围的《中国家谱总目》。家谱联系着全世界的华人,参加《中国家谱总目》编撰的中国上海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新加坡、荷兰。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图书馆和中文资料收藏单位;它是中文文献资源世界范围共建共享规划正式启动的一个重要合作项目;它关联千家万户,能引起广大民众关注的重要地方义献资源。如温州电视台,《温州日报》发播成立浙南谱牒收藏研究中心消息后,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除本地市民纷纷来电、来人送来家谱外,福建、台湾、美国、泰国等地华人都通过各种方式与中心联系。笔者所在的乐清市图书馆,将《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编撰消息,通过召开地方文献工作会议和地方党报、电视台宣传后。立刻引起社会响应,平时征集工作较难涉及到的边远山区,纷纷来电来人联系,有的还马上复制好家谱送过来。在主动联系者几乎是一个相似的心愿:就是想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桥梁,继续寻查始祖、始迁祖,上溯寻根。图书馆借此机会收到一批古今名人资料,大大推动了地方文献收集、利用成果的宣传。实践证明,此次地方征集宣传效果明显好于以往类似宣传。

网络环境下家谱的收录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地方文献征集氛围,它是各公共图书馆借此宣传收集。利用地方文献的大好时机,它可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宣传,顺着家谱这一特殊地方文献资料的脉络关系延伸至山乡村落、天涯海角,并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要选准切入点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目的在于公共服务,地方文献工作应从收集环节开始,就注入公共服务的因素。即要通过选准收集、利用直接挂钩的切入点展开工作,以增强收集、利用服务成果宣传的即时社会效应。因为大量的地方文献非正式出版物,无法通过正规渠道流通、传递,而且有些地方文献信息隐含或散见在各类公开或内部发行资料中,使收集、整理、利用工作具有相应的难度。如果馆员有目的地选准切入点进行收集、整理以致利用,就会产生双向双倍的公共服务效益。如民间家谱的收集,完全可以在普查的基础上,选出几位名人家谱为切入点,有方向、有目的地深入民间宣传动员,向民众讲明收集、整理、修复、保存家谱,并进行目录著录。编撰、发行、上网的计划,以及其作用和意义,取得乡亲、族长的信任与协助、支持。一般他们都会乐意将本族杰出人物的功绩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图书馆可配合征集工作开辟杰出人物专题宣传栏,使收集、利用直接挂钩,问时通过媒体扩大宣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选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切入点时,贵在知已知彼。地方文献工作者在收资料时,经常与文献作者直接接触,甚至交成朋友,因此更了解当地民众需要什么信息。乐清市图书馆2000年曾选定编辑、推出“中国之最在乐清”系列展览为切入点。在编辑过程中,边利用边收集补充馆藏,这样缩短了收集、开发、利用的周期,提供资料点也能及时、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果,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桥梁发挥作用,就很主动积极的配合和协作,有的还自愿提出给予展览经费的资助。比如:仅“中国之最在乐清”系列二“海洋环境与资源”一期,就收集了几十处的资料。与此同时,还在编辑制作系列展览时陆续将数据录入光盘保存,为地方文献资源上的上传IE网做好了基础的工作;另一方面,将地方海洋局的“海洋区划功能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的宣传,以再现图文并茂的文献史料形式展出,告诉人们地方文献资料收集都有哪些范围,内容和载体形态,乐清海洋资源有哪些“中国之最”,启发人们爱我家乡,保护环境、善待海洋。取得了地方文献收集、利用双向公共服务的明显社会效益。通过一个点的开发利用,带到了面上的收集,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料建设,除了知自己的馆藏与兄弟馆馆藏特色外,还可借世界范围的《中国家谱总目》收录共建共享的氛围,同相邻相关的文献收藏单位取得相互了解、友好协作。通过选定编制联合目录,举办联合展览等切入点,展开互通有无,互为补充的文献信息交流。网络环境,将使文献资源建设,从公共关系运行中由协调发展为合作,由咨询服务发展为战略管理。协调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交叉问题,制订科学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合理分工布局,共同寻求解决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料指数式增长,收藏单位人、财力投入顾此失彼,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良策非常重要。特别是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从地方的资源、人力、财力各方面看,采取强强合作尤为必要。事实已证明,以《中国家谱总目》收录为契机,召开地方文献工作会议,相关单位之间较容易达成共识。2000年6月国家图书馆在京主办,世界范围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决定由各机构分头编纂,上海图书馆汇总总校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它就是从时局发展、馆藏特色、公众需求等出发,选准切入点的。因为目前,IE网已提供了信息传递的桥梁,海内外华人有一股寻根热,而且,上海图书馆收藏家谱居中国第一,还拥有像王鹤鸣先生这样一批专家人才。它是网络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文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切入点。

3  结语

总之,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前景看好。各公共图书馆要抓住机遇,及时选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切入点。要知已知彼,从公众需求、馆藏特色、时局发展和地方实际等出发,寻找收集、利用直接挂钩的切入点,以达到收集促利用,利用促收集的效果。并鼓励馆员在收集、利用资料时与公众直接接触掌握信息、建立友谊,共同选定地方文献开发专题,以更好地促进收集、整理工作。同时要借编撰《中国家谱总目》创造的共建共享氛围,进一步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宣传力度与横向交流、协作,共拟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和切入点,从而使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在竞争激烈的网络环境下,有序发展,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       张怡,慎忱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美国托管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0,(7)

篇9

关键词:土地管理;房地产;关系

一、深刻理解房地产宏观调控对土地管理的本质影响

1、正确理解把握政策基本面。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和实施各类具体措施主要是为了开拓房地产市场,加快房地产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房价、打击投机只是表象,让低收入阶层有房住才是问题的关键。从深层次看,解决房地产内部矛盾、房地产缓和社会矛盾与土地管理的矛盾,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稳定执政基础,加强执政能力,这是政府的根本目的所在。作为被调控对象的之一,土地管理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这二者联系密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之一,我们在认识层面上,必须深刻理解国家政策意图,做到紧跟不掉队,并在牢牢把握政策基本面的前提下设定具体的应对策略。

2、正确深入理解房地产企业的战略意图。

由于大多数土地管理公司与地产开发公司联系密切,因此,在实体操作中,必须保证土地管理正确为房地产开发所运用。作为地产开发业务链条的一部分,在宏观调控面前,必须紧紧依靠相关的上级公司,团结其他业务口系统,充分发挥与客户端联系密切的优势,为加快房地产的运行,提高自身的土地管理利用率做出相应的贡献。

另外,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本轮调控的长期性、全局性和严峻性,同时“做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积极做好应对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预案,重点关注客户价值和现金流,坚决而迅速地展开行动。

二、房地产宏观调控对土地管理的现实影响。

1、长期性分析

由于土地管理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与房地产市场联系密切,因此房地产宏观调控在长时期影响地产开发企业的同时,也将长期影响土地管理。例如:在短期内,由于某一地区地产销售的萎缩,必将影响该区域土地管理的力度和实施面积,进而影响该土地管理各个部门的经济发展;但从长期看,由于增加土地供应能力是长期控制房价的关键,因此,整体土地管理系统的规模经济并非彻底无望,而只是放缓,另外,在调控中前期,地产企业的正确应对策略是加快开发、销售节奏,缩短开发周期,迅速回笼资金,因此土地管理在调控中前期的管理规模将按预计幅度增加。

2、全局性分析 :

对于全国性规模的土地管理而言,当前珠三角区域是“重灾区”,但绝不会仅仅局限于珠三角区域,随着调控影响蔓延至其他区域时,该区域的土地管理系统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随着调控对地产开发企业影响的全面波及,土地管理也深刻的影响着房地产的发展。

3、严峻性分析

长期以来(包括在房地产行业大发展时期),土地管理普遍管理状况不佳,在地产销售、经营状况受到调控影响时,必然会进一步加快土地管理项目的进行和发展。土地管理部门与地产公司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土地管理势必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

(1)优势/比较优势

房地产:上级地产公司有着综合实力支持;较高的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跨地域布局,确保整体经营安全;职业化的工作团队;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近距离了解客户信息,营造和谐社区。

土地管理系统:自身良好的现金流与成本控制; 规范透明的制度流程;土地项目一旦投入到使用当中,就会有立即具体的收费,不会影响整体的管理水平。

重点分析:面对调控,土地管理最大的优势是贴近客户,能够及时搜集、了解客户需要,在不断创造客户价值,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也可实质性地帮助地产公司改善外部经营环境。

(2)劣势

土地管理系统高度依附地产开发企业;调控必将影响甚至削弱地产公司对土地管理的支持力度; 土地管理过程中多种经营收入减少;土地管理的同质化倾向日趋明显,创新能力日渐弱化;土地管理系统人员因处于地产业务链条的末端,大都对公司产生的严重影响认识不足。

重点分析:对于大多数土地管理部门而言,其最大的劣势是仅仅具备自我改善能力。作为上级土地管理部门体制选择的结果之一,大多数土地管理部门高度依附于地产公司的改革和发展,面对重大变革,此类物业企业往往无法在短期内仅仅凭借自身力量完成彻底有效的应对管理方式。

(3)机遇

理顺与地产公司的体制关系,建立市场化或内部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在危机面前,组织会更有动力进行自我优化,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官僚;压力管理提高业务服务质量,提升客户忠诚度; 主动加强对客户、市场的研判;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学习和研究,更加聚焦,更加关注现金流;面对共同的敌人,组织成员会更加地团结,有利于加强内部团队建设。

(4)威胁

行动迟缓及管理疏漏;运营成本有可能导致的管理质量下降;多种经营收入减少导致的服务质量降低;短期内新增入住面积减少导致整体物业费收入的规模效应减低;管理麻木导致的质量事故;

重点分析:在行业形势变化期间,土地管理部门面临的最大的威胁是,由于没有过早的操办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坚决迅速地展开行动,从而失去先机,在对房地产的土地调控方面不够迅速。

三、土地管理应对房地产调控的策略设计

策略目标:提高和谐能力、促进地产、提升品牌、加快创新

策略一: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全面加强地区土地管理的和谐建设,为企业房地产顺利度过调控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软”环境。

重要关注点:由于土地管理部门自身的资源条件有限,可考虑由地产公司投入专项资金,保障土地管理公司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建设工作。

策略二:

坚持客户导向,持续提升客户价值。在抓好基础服务的前提下,在整个调控周期内加快系统建设,加强客户信息搜集与分析,根据客户需要提供服务,有效提升客户忠诚度,稳步降低服务成本,持续提升客户忠诚度。

策略三:

开源节流是土地管理一贯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土地管理一直在和地产公司有着稳定的关系,在调控期间要进一步合理降低项目运营成本。 以各种方式提高关系的效率;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项服务成本;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加快业务外包速度。

策略四:

加强员工关怀工作,营造和谐团队。首先确保在当前特殊的困难时期,管理人员能够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其次,利用危机管理,统一人员思想,加强内部团队建设,营造和谐奋进的良好团队氛围,提高职业团队的“纯度”。

策略五:

面对变革,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运用创新的方法,更必须坚决、迅速地行动,结合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不断引入新的管理内涵,逐步加强客户与企业在价值观方面的互动,改变客户被动接受服务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背景; 土地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75

[中图分类号] F30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120- 0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民与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城乡分治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土地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为实现土地资源规范性、科学化的管理,建立起一套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系统已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调研及分析,目前城乡一体化得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得现状及仍然存在问题,探讨采用最新商务数据平台 ,研究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土地管理,以便实现多个地区、多个数据源、多个尺度、多个专题的数据融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 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

(1)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开发后的质量低, 完全没有实现 “占补平衡”。《土地管理法》在确立“占补平衡制度”的时候,对补充耕地质量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占补平衡”须由占用耕地单位来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质量及数量相当的耕地。但不少开发项目为使建设项目所用耕地能够尽快得到补充, 来满足项目建设占用耕地所需要的审批要求,对于补充耕地质量只停留在几个数字上,项目的质量根本不符合要求,因而新开发的耕地质量都较差,无法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有的还在边开发边撂荒。这样不仅不能实现真正的耕地占补平衡, 且造成了资源的高度破坏和开发资金的过度浪费。

(2)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土地开发管理中,存在先牺牲长远整体利益以便换取近期局部利益的问题,土地开发管理投资的周期长、金额大,有些开发商急功近利,追求更高更快的收益回报,并不顾当地开发区的气候环境、地质条件及水文环境,在对后备资源开发的时候未充分考虑到环境的适应性。一边退耕造林,一边毁林开垦耕地;这边种草,那边废弃果园,很多土地重组项目忽视了自然生态的规划,虽然带来短期收益,却造成长期的生态环境恶化,致使土地再次荒芜。

(3) 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土地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土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农林业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田工程等诸多分项工程,具有跨行业、跨学科等特点。

(4) 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土地管理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对土地进行开发,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当前,政府投资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投资的主要来源。一是新增的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垦费,二是土地有偿使用及农业发展基金。但只靠政府之力,不能满足土地开发管理的资金要求。

2 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有效性的工作对策

(1) 土地管理应该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带来的调整并以确实增加农民现有收入作为前提条件。土地管理要同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同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相结合,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成为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土地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规划设计上, 要从增加高质量的耕地和农用地出发,立足点是能够服务于现代农业,服务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服务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2) 土地开发管理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土地开发管理的规划要结合土地的整体利用进行总体规划以及林业规划、水利工程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小流域治理规划。进行生态型的土地开发管理,做好基本农田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使其能够融合于现有的农地和社区景观建设中,做到既不破坏环境又能增加耕地。实现环境、资源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

(3) 土地开发管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应体现其有偿性和公益性。土地开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政府投资之外,必须要拓宽筹资渠道。要从社会各个方面来筹集资金,建立起市场化的、高效的筹资机制。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来看, 筹资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各种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参与土地开发整理, 其根本目的是土地开发的后续产业能够有非常可观的效益和高额的回报,因此,土地开发管理中社会性的投资要求体现其自愿性和有偿性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土地开发管理体现了政府的管理行为性质,并兼顾了市场的选择,必须从中找到相应的政府行为和市场经济选择的结合点。个人的根本目的是增收,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增效,政府的根本目的是增地,尽管大家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以土地作为对象,这就是个人、企业和政府三者间的结合点。要围绕这个结合点,建立起良性的机制,政府的投资体现了公益性,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则体现了有偿性。

3 结束语

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土地管理,应以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为主导,强化土地的利用规划同现有的城市规划相互协调,加强乡镇的规划同城市的规划相互衔接,通过改革及人员培训逐步完善一体化的规范管理体制。打破过去狭隘的规划思维局限性,综合考虑未来土地管理规划的全局性及发展趋势,管理者应创新思维、开拓视野,放眼于未来,加强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实践,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永华. 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管理[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