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账务流程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企业账务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企业账务流程

篇1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 工业企业 业务流程

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视角下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目标

(一)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在原来的职能制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会计数据不能共享,导致管理的效率不高,这是因为在职能制模式下,按照职能为导向的管理部门设计将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分离,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与集成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各个部门都是从自己部门利益为出发点来搜集和整理数据。而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工业会计流程优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信息集成与数据共享,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工业会计管理的效率。

(二)整合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加强内部管理

在职能模式的引导下,工业企业在会计管理流程设计上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各个领导都是以本部门作为中心来设计业务流程,很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在业务流程上存在重叠交叉的部分,使得业务流程过长,从而影响管理效率。而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优化侧重于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三)建立适合本工业企业自己的会计流程

传统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设计过于公式化,不能够有效体现工业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都具备自身一定的特征,即使是同一行业中的工业企业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上也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区别,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设计都会受到工业企业所处的环境、规模、企业文化、发展路径以及管理风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构建起具备自己特征的会计流程。

二、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实施的难点

(一)安全性

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的会计流程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对网络及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程度的依赖性,这主要是基于网络及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例如系统故障造成的风险、企业内外部人员的恶意破坏造成的风险,所以安全性问题是工业会计流程优化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是影响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资源环境计划下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例如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相应软件操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同时需要其他各部门员工的密切配合,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也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以承担相应的工作协调。

(三)企业内部条件

按照企业资源计划的要求,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工业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条件都需要具备。一方面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优化周期相对比较长,需要工业企业的领导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努力和耐心,同时也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配合;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优化需要有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要以优化流程为核心,进行组织结构的整合,重构作业链。

(四)投入、营运和产出三个层面相结合进行业绩考评管理

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的另一难点就是关于工业企业投入、营运和产出的绩效考评管理方面,如何真实的反应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向管理者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促使企业各个部门能够从会计流程和信息中获取有价值信息促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难点。按照企业资源计划应该重点从工业企业的投入、营运及产出三个流程来加强工业企业的业绩评价管理,通过跟踪和反映从投入到产出这个循环的周期得到企业资源计划运营情况及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始终指导企业自我考评、自我管理的全过程,为企业扩展业务做出新的投资决策。

三、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优化所采用的方法

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优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系统化优化法,另一种是全新设计法,不同的工业企业适用于不同的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在进一步熟悉现有流程基础上构建新的流程。该方法的优点是这种流程优化方法具有渐进性,风险相对较低,对工业企业正常运营的干扰小,尤其是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可以充分消除流程中重复的处理过程,使整个工业企业价值链上的任何信息只须在某个作业点上输入一次,便可进行多重处理,省去重复性的信息输入及汇总统计的环节,减少财务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工作量。

全新设计法的最根本内涵是对原有流程的颠覆和否定,而是根据工业产品的生产路径,按照产品生产流程重新再设计新流程。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会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考虑由企业财务人员全程参与,同时与其他部门的员工一起设计子系统,或者在其他部门的模块中加入账务处理模块,在由非财务人员完成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完成相关财务信息的汇总和相关账务处理。

四、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我国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策略

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是:执行流程时,插手的人越少越好;在流程服务对象(顾客)看来,越简便越好。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一些优化策略:

(一)我国企业资源计划的首要改变:从事务处理到自我服务

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里面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提高流程事物处理的效率,工业企业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不再需要人工画表,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进行规划,但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做这些事情却是重点需要最原始的数据,然而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却并没有做这项工作,需要用人工进行数据的二次输入。

因此,很多工业企业实施企业资源环境背景下会计流程优化改造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都可以归结于对原始数据的处理不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优化目标,可以将事务处理转向为自我服务。它的根本理念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数据,而不需要二次录入。比方说,由销售人员自己输入订单,员工直接输入借贷或报销申请,经理人员直接将招聘要求放入系统中。在授权的情况下,供应商可以直接查看工业企业的库存情况。

(二)优化流程

改变工业企业基本业务流程是对工业企业流程的优化。优化通过分解和整合来实现。

1、业务流程的分解。指工业企业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价值链中,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放弃处于劣势的某些增值环节,选择若干优势环节培育并增强其竞争能力,即核心竞争力,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1)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下,工业企业的核心在于建立工业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工业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关键技能、隐性知识、智力资本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对工业企业的本质和边界作了规定,他们是顾客价值创造的源泉,最终决定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业绩。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广泛的被工业企业加有效利用,为工业企业提供通向不同广阔市场的捷径;二是能够通过流程优化为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作出贡献,使得顾客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流程优化是工业产品最终受益者;三是从竞争对手角度讲,难以迅速模仿。

(2)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趋势之一,针对工业企业而言,可以有效的将一些非核心的、不是很重要的业务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工业企业以外的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他们在某些业务方面更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专业水平,从而可以有效利用他们的专业水平来提高工业企业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让工业企业仅仅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流程。

2、业务流程的整合。业务流程的整合主要是基于集成化的观念,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工业企业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体系,各个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项目与环节,通过组成战略联盟,携手合作,从而完成价值链的全过程,从而最终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与更高的现实效益。

3、优化作业。作业优化是指在工业企业竞争战略目标指导下,从顾客价值出发,对构成流程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控制和优化,从而保证工业企业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实现。

(1)按照工业企业的作业流程,首先就需要对工业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工业企业的价值活动形式有哪些?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分布状态以及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与此同时,需要将整个流程中所耗费成本与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工业企业流程中作业环节对创造价值的行为,确定其合理性,从而决定对流程是否进行消除或改进。

(2)横向对比,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横向对比主要是通过选取相关行业比较先进的工业企业作为标准,通过学习该先进企业的相关资料,到该先进企业进行参观、听取报告等形式获取必要信息,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与本公司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到对本公司有价值的工业会计流程优化信息。

(三)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指导下,新工业企业会计流程主要是运用获得的会计系统数据和技术对原有的按照职能为导向的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按照工业企业生产流程,当某一流程事件发生的时候,其相关信息数据便由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子系统加以收集,再按照一定的编码将业务事件通过网络途径传输到信息数据库中加以保存。

(四)重新规划和设置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

在会计业务流程优化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财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的整合,这些整合必然会影响到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所以在新会计业务流程确定后,我们需按照新的流程来重新规划和设置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如原先的一些工作岗位要被取消,哪些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改变,有的时候还要新增一些原来不存在的工作岗位。例如,在会计业务流程优化后,供销存等业务会与财务就得到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财务记账的工作会在业务被输入系统内时自动由计算机完成。而在执行采购业务时,相应的入库单会自动生成,库存管理模块进行出入库等处理的同时自动进行存货成本核算,并将该核算凭证转入总账模块。这样,原来财务部内的材料岗、成本岗等岗位就可以取消了。

五、结论

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财务记录工作在工业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就已由业务执行人员进行了记录,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根据记录的信息自动生成相关的会计凭证。财务人员在工业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后工作量减轻了,而且在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工业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都能共享。这样,财务人员就可以随时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监控。工业企业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后,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了,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工业企业管理者能够获得快速决策所需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姜金香.论企业资源计划对企业会计变革的影响.商业研究, 2004;09

[2 ]李庆.ERP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会计之友, 2009;08

篇2

【关键词】 会计手工实验; 电算化实验; 课程设计; 本科教育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会计实验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实验。会计手工实验有专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形式,专项实验是在开设每一门理论课的同时,对其中涉及到的实务所进行的专门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实验一般是根据模拟企业一段时期内(通常是一个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求实验者自己动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进行会计仿真练习,也可以说,是对专项实验的综合和深化。笔者针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有助于会计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一、明确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的课程定位

实践是对理论的应用。开设实验课程,必须要考虑它与理论课程的关系;同时,手工实验作为会计学实验课程的一部分,也必然要考虑与其他实验课程的关系,尤其是与会计电算化的关系。

会计手工实验是一门综合模拟实验课,其中要用到很多会计基础知识。比如说,登记记账凭证时要遵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个原则,在登记科目汇总表时,要用到T字型账户,这些都是会计学原理的内容;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是中级财务会计的重点内容;月末进行账项调整、填制成本计算单,又涉及到成本会计的有关内容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垫底,是根本无法进行手工实验的。

同时,手工实验是会计学专业的实验入门课,培养学生对会计实务中账务处理全流程的把握。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学生要亲手完成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一步步衔接,不能有任何疏漏,也不能颠倒登记次序。而电算化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实验,像记账、对账等工作都是由电脑自动完成,学生根本接触不到实际的账页。电算化的普及,虽然大大简化了账务处理过程,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使人过分依赖计算机,忽视了手工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自身业务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如果不经过手工模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电算化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原理,而且,一旦出现问题,由于不熟悉全流程,原因根本无从查起。

综合以上考虑,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课的定位应该既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升华,又是其他实验课程开设的基础,应该安排在相关理论课程比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后面,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的前面。对于大学本科教育来说,安排在第三学年比较合适,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为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开设腾出充足的时间。

二、突出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的课程特点

相对于会计理论教学,手工实验具有实务性特点;但手工实验又不同于校外专业实习,它同时具有模拟性特点。

(一)实务性特点

理论课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手工实验是引导学生走向实践的第一步,一定要突出它的实务性特点,使学生掌握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这一步基础打牢了,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比如说,在《中级财务会计》理论教学中,重点讲授的内容之一就是根据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特点,编制出相应的会计分录,这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如果不接触实务,学生是不会意识到这一点的。所以,在手工实验指导过程中,就要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利用会计分录去编制记账凭证,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不仅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能认识到,只有上升到实践,理论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二)模拟性特点

在会计学的本科教育阶段,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校外实习。而在实际工作单位,会计工作业务不仅繁杂,而且不具有规律性。短期的校外实习往往难以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循环过程获得全面的认识,虽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但作用有限。

而手工模拟实验,就是要把对象模拟化,把企业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简化出来,通过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简化会计流程,让实验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全面认识。相对于校外实习,手工实验的这种模拟化的特点更能够使学生深刻、系统、完整地把握会计工作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三、优化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的组织方式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实验的内容设计;二是实验的课时安排;三是实验的运作方式。

(一)实验内容设计

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是会计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内容设计上,一要考虑典型;二要考虑连贯。

典型,是指无论是所选取的模拟企业、所处理的业务,还是所用的账务处理方法都必须有代表性。从选取对象上来看,由于工业企业较普遍,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大多针对工业企业,所以一般选择工业企业作为原型;从业务处理上来看,可以选择一个月作为会计期间,其中涉及到的业务要全面;从账务处理方法上来看,虽然说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供选择,比如说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流程、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流程、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流程等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但综合考虑,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流程应用最广泛,也最具有综合性,所以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而且各种方法大同小异,掌握其中一种,很容易触类旁通。

连贯,是指内容设计必须连续、流畅,中间不能出现断点。会计是一种很严肃的工作。在会计实务中,对于每一项业务都有严格的处理流程,尤其是凭证的传递程序,中间涉及到不同岗位,一定要慎重处理。为了使学生提前适应这种情况,在实验中必须严格要求,反复强调,绝对不能出现步骤紊乱的情况。

(二)实验课时安排

内容设计好之后,就要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对于实验课时,安排多少才算合理?是集中安排,还是分散进行?都需要精心研究。

在手工实验中,学生要完成从期初建账到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整个过程,涉及业务复杂,业务量繁多。在实验课时的安排上,考虑到业务处理的连贯性,要相对集中;但为了避免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所产生的焦躁情绪,也要适当分散。所以手工综合模拟实验课最好跟理论课程一样,一周安排几个课时,随堂进行实验。按照一个学期平均18周来算,一周安排四个课时比较合适,每次四个课时连上,不至于太过零碎,而且分次进行,也不会使学生产生紧张或者厌烦感。

对于实验课时安排,是否合理,还得看学生的真实反应。为此,笔者专门在授课班级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做了一次无记名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对目前的课时安排满意吗?请说明原因”。结果,98%的学生赞成这种安排,原因归结起来有三点:1.四节连上,符合实验课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实验的连贯性; 2.做账时如果真正投入下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3.能培养耐心和毅力,符合会计这个职业的要求。由此可见,这种课时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三)实验运作方式

实验运作方式是指按照什么样的形式组织实验,方式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手工实验有混岗和分岗两种组织运作方式,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最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和会计岗前培训这两门课程结合起来。

混岗运作方式,是要求学生单独完成全部实验内容,优点是能够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便于组织指导,但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分岗运作方式,是要对学生分组,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分工情况,进行分岗操作,这样一组内相互配合,就能够使学生明确各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和方式,但组织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一旦分工,每位学生便只能处理某项业务,比较单调,也不利于对内容进行全面了解。

混岗和分岗这两种运作方式,各有优缺点,但两者并不完全对立,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两者结合起来。开设手工模拟实验课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会计处理的全流程,而要真正理解各步骤的精髓,必须亲自动手一项项去做。所以手工综合实验课最好采用混岗方式,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账,掌握各个步骤的操作要领,力争做到各个岗位都能胜任。教师在指导实验时,要穿插讲解会计岗位分工情况,让学生适当了解各岗位的基本职责。

前面提及,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在本科三年级开设比较合适,那么到学生即将毕业、进入工作岗位时,时隔一年多,账务处理必然会有些生疏,甚至遗忘。这时最好进行一次集中训练,就是会计岗前培训。可以采用分岗运作方式,分成若干组,每组指定几个岗位,比如会计主管、出纳、记账会计、制单会计等,相互协调完成一套账的登记。这时培养的重点就是学生对岗位分工的掌握和对“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的理解。而且,此时,学生也已经学习过会计电算化,可以要求他们用同一套账进行电算化练习,两种实验结果相互验证,这样也便于把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综上所述,分别从实验课程定位、实验教学重点和实验组织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手工综合模拟实验课程的优化教学,这些既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慧,袁志忠.会计综合业务模拟实验(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篇3

这一价值“诊脉”工具是自20世纪50年代被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由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 Co.)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官方定义称:“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而在国资委综合局副局长刘源看来,其核心就在于其引用了“股东的资本成本”。

正因如此,自2007年开始,国资委鼓励中央企业利用EVA进行试点考核,并逐步将之推广为“必考项”。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本不受会计理论界重视的EVA成为企业实践的“指挥棒”之一,EVA“引导中央企业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向着做强做优的目标迈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王立彦在人才建设大会上亦强调EVA考核所站的投资人立场,并提醒企业注意其与市场惯行的、以净利润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之间的区别。“EVA作为考核指标,是一个大的趋势,它从无到有,占的比重在不断加大。考核本身并不复杂,更重要的是它要求企业管理层建立一个理念,即:你不能无成本地使用出资人的资本。坦率地说,我国企业目前并非普遍具备这一理念。”

国资委对EVA的考核改变了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决策环境,资本成本概念的引入使管理者能更理智地使用资本。正如王立彦所说,EVA=调整后税前收益-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风险调整成本X净投资额,应用EVA,只有当净收益超过资本成本时,经理人员的努力才算是为企业增加了经济价值。“考核指标变了,利益分配格局就会发生变化,这将引起管理理念上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举例说,国资委推行EVA考核,一是对研究开发费用视同利润来计算考核得分;二是鼓励为获得战略资源进行的风险投入。“对企业投入较大的勘探费用,按一定比例视同研究开发费用,这将鼓励企业加大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从2013年开始,国资委对EVA的考核做了一个调整,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业绩考核的导向,把EVA的权重从40%提高到50%;二是考虑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环境偏紧,中央企业生存压力加大,所以保持了原来的基本值;三是要求高于上年实际完成值和前3年的平均值;四是设置了“门槛”,规定利润总额为负或经济增加值为负且没有考核的企业原则上不能进入A级的考核。

刘源表示,提升EVA也应通过4方面入手:第一,提升现有资本使用效率,优化管理流程,改善产品结构,减少存活和应收账款;第二,抓紧处置不良资产,不属于企业核心主业、长期汇报的业务要坚决压缩、及时退出;第三,提高投资质量;第四,优化资本结构,有效地使用财务杠杆,减低资本成本。

王立彦则表示,EVA不仅要分解到现行账务系统里有的指标,而且要延伸到账务系统中没有的部分、分解到管理指标中。比如,税后营业利润容易与现行账务体系对照,但资本成本怎么分解?调整后的资本怎么和每年的预算管理对接上?

他通过对EVA计算公式中的要素进行分析认为,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资本成本原则上定为5.5%,这是外生因素。“重要的是判断在EVA计算公式中,哪些是内生性因素?如何落实到企业管理中?”

王立彦强调,管理会计不能仅仅在财务系统落实,而要从经营系统、研发系统、基建系统等全面落实,要在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和销售副总管理的系统里落实,企业的管理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如果仍旧是财务部门主导,那还属于‘秋后算账’。等到‘秋后’,管理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是‘算账’而已。”

·国资委对央企EVA考核的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 =

净利润 + (利息支出 + 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 + 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国资委对央企的资本成本率的规定:

中央企业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

篇4

在我刚到这家工业企业后,刚开始对里面的人充满了怀疑,因为我以前就听说过,社会上的多数企业都有两本账,一本是给外人看的,另一本是给企业内部看的.刚开始我们一直在看企业的传票,那里有企业今年所有的账务记录,这些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当然,企业有的分录可以说做的非常灵活,对于有些经常发生的小业务,它会把近段时期所有的在某一天全部加在一起来做分录,这样就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但对我们来说,有些东西是没办法看懂的,因为许多都是经过计算后的结果!

这家企业给我的第一感觉一般,但是看了企业的年收入账目后,我才知道企业真正的实力,之后看到财务部那么多员工都在用手工做账,刚开始自己也没有多思考什么,只感觉企业财务部人员很多,并且每人分工清楚,但每个人并不是特别忙,当时我在想难道做会计的人都这样轻松么?

对于这家企业的传票,由于其记账内容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关,如果我们不了解企业的这些流程,就不知道那些业务会具体到成本还是费用,在我们的多次要求下,财务部抽出时间带我们到工作车间转了一趟,可以说对企业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对我的实践非常有利!

我们在学校学的那点会计可以说什么都不是,那些考试的分数也没有真正的意义,因为分数高不一定你一定就学的好,因为每个大学由于每学期开的课都非常多,老师教不过来,学生也学不过来,因而为了走走形式,几乎全国各个大学都是每学期考试时老师给划点范围,这样考试时可以说就是原题,这样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完成任务,并且这些考的多是些概念性的没有一点实际意义的知识,因而可以说如果只跟着学校安排走,毕业是就啥也不是,好在国家对有些专业有从业证书和等级证书的要求,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觉得大学期间没有学到任何知识,但要想考国家要求的社会认证,就必须要到社会上花钱报班学习,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学到真东西,但是有些机构为了钱,会与国家考试部门打通关系在后面对考试成绩做手脚,这样有钱的人多教点钱不学也能得到证书,这样下去会造成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浪费!

只有那些想真正学点知识的人才能在社会报班中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我欣赏这样的人,对学校的那些考试成绩与所谓的奖励证书,我不屑一顾,这些也是我实习后回过头对对现在大学教育的一种反思,也许社会就这样,想学的人在哪都能学习,不想学的人你考试给答案他也不一定能会!

刚才是通过实习对学校教育的反思,下面再说说在这次实习中对工业企业的财务认识.

这家工业企业如果再不进行财务系统改革,我敢说以后肯定没有发展前途,因为企业的财务部长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是她有空和我们聊天是随口提到过这个问题!当时她说:"就我们单位的这些账务来说,如果用财务软件只要两三个人就够了,其他的我想你们也看到了,我们这里老多人经常闲的没事干,"她说到这里就没再往下说,我想我也已经明白了她的难处!后来我碰到了在财务公司实习的同学,当我问她实习的情况后,才知道财务软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点可以说在我实习中感受最深!

由于我们在公司每天没事干,于是部长就把她以前准备的一整套模拟公司业务出的一套试题,可以说完全贴近实务操作,我相当重视这个机会,由于我以前在社会上报班认真学习并学懂了所有的会计业务内容,因而做这套题并没有费多大劲,当然,在检测自己真正能力的过程中自己也有个别不知道如何操作的地方,比如在成本核算那出了一点点小的差错,后来经过部长的亲自讲解才弄明白,等自己做完所有工作,最终形成自己编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后,自己心中才终于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真正的底!如果自己以后用财务软件操作,也会理解每个步骤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篇5

关键词:会计;实训;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培养的是既符合职业岗位需要,又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更要具备职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实训教学的不断革新,为学生提供获得职业技能的方法、途径及手段。

1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随着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各高职院校在实训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投入,实训方法也有所创新。但整体来看,所达到的实践效果与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1.1理论与实训联系不够紧密

在实训教学中,一些院校依然采用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集中安排一两周时间进行会计实训,甚至在一两个学期之后再统一实训,由此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产生了时间差,实训时又需要重新花费大量时间复习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分离的方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空有一身知识,而不能适应实际岗位工作。有些院校刚好相反,对会计实训理解有所偏差,认为实训课没必要加入理论知识,从而使得学生们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也达不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1.2忽视会计实训程序与规范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一般要求按照“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程序完成一套账,原始凭证由资料给出,学生们根据原始凭证入账,很少要求审核原始凭证,也较少要求学生对可能的错账进行修改。而在实际工作中,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客观及合法合规性以及账务处理的纠错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这种实训过程忽视了学生们的会计职业敏感性训练。另外,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教学时,根据岗位设置实训模块,由学生们各自独立完成全部的岗位内容。这种实训方式可以帮助同学们系统全面掌握会计业务,却没有体现会计工作的严肃性,没有重视会计凭证在实际工作中岗位之间的传递,也不容易让学生们理解企业的会计机构岗位分工及相互牵制制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仿真模拟,很难形成系统性的岗位观念。

1.3缺少多行业实训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理论教学以工业企业的账务处理为主,实训时也大多使用工业企业资料,而就业时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都会进入到服务业等中小微企业工作,如商业企业、服务类企业等。教学时缺少多行业实训内容使得学生所学与就业岗位要求不匹配,由于完全没有接触过其他行业的会计实训,在初次就业时可能不清楚怎样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办理资金结算,纳税申报等业务,最终会感觉所学内容无法应用于实践,无从下手。

1.4教师实训指导能力有待加强

会计专业实训包括手工及电算化实训,对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相对较高。高职院校有部分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未接触过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对单据的填制、传递等不清楚,实训教学中可能仍然只侧重于账务处理,而忽略了具体操作规范及流程的指导,从而限制了专业实训教学效果。

2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以岗位技能出发重视实训教学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很强,理论教学应是传授会计职业所需的最基本与实用的知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岗位,业务并不复杂,但要求进行熟练的会计业务处理。因此,高职院校教学中应旨在学生岗位技能的获得,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实训课时的比例。

2.2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

会计专业课程实训以实训教材为指导,而市场上的教材依然沿用旧的内容,没有将新的变化加入其中,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的实训资料简单陈旧,重视核算账务处理而较少有会计审核、错账纠正等方面的内容,容易造成与实际脱节的情况。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与实习单位根据相关会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合力编写实训教材,结合岗位要求,体现会计工作中的凭证审核、单据流转、错账纠正及整体的工作流程,增强教材的实用性,达到与实际会计业务接轨。

2.3手工账与电算化实训并重

会计手工账实训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是专业实训实现的基础手段,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是对手工账的进一步深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用人单位将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作为招聘要求。因此,在实训安排上应注意手工账与电算化实训并重,在手工模拟实训中的单据审核、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的各个步骤完成时,同时进行会计电算化业务的操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理解手工与电算化之间的差别,巩固业务处理能力,提高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能力,更快适应今后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

2.4精心组织实训内容与方式

精心组织实训内容与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在实训教学前,首先让学生们对会计工作流程有所了解,可以组织学生们通过视频方式或者去实训基地进行观察,激发对他们对实训的兴趣。会计实训应将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结合起来,将实训内容分为原始凭证审核、凭证处理、账簿填制、电算化操作、报表编制等环节。除此之外,为了模拟真实工作情景,可以增加网上报税,工商税务登记,银行贷款申请等方面的实训,让学生们能了解营业执照、年检办理流程;知道如何办理税务登记证,购买发票,申报纳税;掌握银行账户开立、资金结算等实际工作流程,使实训发挥真正的作用,达到与就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模拟岗位的设置方面,根据现实会计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可以把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人员由同一个实训小组的不同学生担任,并实行轮换制度,从而让每位参与者能够了解不同会计岗位分工及职位特点及要求。通过精心组织实训内容及流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具备应有的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培养遵纪守法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

2.5与实训单位建立深度合作

学校可以与制造业企业建立合作,虽然给学生提供的岗位有限,但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们了解制造业的会计流程。同时学校可以与实训单位开展互惠互利合作,如:让教师去单位提供会计服务,增强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学校为实训单位提供员工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水平等。会计师事务所及记账公司能够吸纳的学生较多,对于会计毕业生是一个较好的实训平台,可以将其作为会计专业长期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学校为会计师事务所与记账公司提供会计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实训,学生们可以接触到不同规模,多个行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内容,将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结语

高职院校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问题普遍存在,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出发,开发工学结合教材、手工模拟与会计电算化并重、精心安排实训内容与环节以及与实习单位进行深度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海燕.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与实施[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4):120-122.

篇6

摘要印刷业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高,使用周期长,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较大比例。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贯穿印刷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印刷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印刷业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印刷企业中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比例较大,对其进行优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一、印刷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

部分印刷企业固定资产在初始购置时,不能把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与相关责任人,致使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或是固定资产维修费用升高。

2、(二)固定资产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印刷业企业固定资产价值较高,所占资产总额比重较大,部分企业资金紧张,没有财力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导致有的固定资产已经提完折旧,到了报废期却仍在使用。

3、(三)竣工的固定资产不入账

印刷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大、回收慢,为了降低当期成本,部分企业将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放在“在建工程”或“其他应收款”账中,不作核销处理,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出现偏差。

4、(四)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部分印刷企业在进行初始投资时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盲目从国外进口设备,致使设备在遇到故障时不能在国内得到及时维修,而聘请国外专家维修且费用高昂,给企业增加负担。

二、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1、.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要健全,管理流程要规范。如建立组织责任制度,对购置、验收、接收、环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明确其责任、具体要求,并互相稽核,职权分离等等。

2、.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企业内部各项政策、程序更得到有效遵循,从而促进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印刷业固定资产具体管理方法

印刷业工业企业的主要生产线基本都是进口设备,价格高,维修费用大。公司财务部应负责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并设置固定资产专管员一名。同时,各使用部门也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固定资产,对所管辖的固定资产管理负责,并保证账实相符,并于每月月底向公司财务部上报固定资产月报表,以便公司财务部了解资产动向及状态。对印刷业固定资产具体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1、.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1)固定资产购建

固定资产购建应实行预算管理制,由使用部门提出预算申请,预算管理部门批复预算。明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采购部门,各使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固定资产采购应通过招标或比价。对范围内采购数量较大的固定资产,可由公司通过招标确定定点采购单位,也可由公司统一采购。对于公司主要生产线设备,由公司通过招投标统一采购。

(2)固定资产验收

印刷业工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必须办理验收手续。验收人员可由企业的监察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技术部门的有关专责组成。固定资产验收,一要核对固定资产实物与凭证所列数量是否一致,二要检查所附备件是否齐全,三要察看设备性能是否良好,四要检查价格是否明显偏高。固定资产验收完毕移交使用之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编号,且该编号应与会计核算系统固定账卡反映的固定资产编号一致。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指固定资产日常的维修、保养和保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应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权限和职责。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资产使用部门对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实物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均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

(4)固定资产盘点

印刷业企业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定期盘点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可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固定资产盘点之前应确定盘点日,财务部门应将盘点日前购入、出售或报废的各项固定资产全部登记入账。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入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予以标示。

(5)固定资产退出

固定资产退出包括固定资产报废、出售及捐赠等。固定资产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固定资产实物鉴定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再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按相关程序办理报废手续。

2、.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1)固定资产凭证管理

固定资产凭证是固定资产内控执行是否到位,相关部门、人员职责是否履行的鉴证,也是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和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原始依据。固定资产凭证管理涉及到固定资产从预算、购建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关键环节的重要凭证处理具体如下:

预算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编制的预算申请和预算管理部门下达的预算批复。购建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实施购建时使用部门的购建申请,购建申请应详细列明使用部门、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用途,再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及领导的批示。对于基建项目则还需提供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相关部门的立项批复等。验收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单应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生产单位、名称、单价、数量、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并由验收人签署验收意见。固定资产修理环节的关键凭证主要为固定资产修理记录。

(2)固定资产账务核算

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就是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企业的核算不能脱离《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又不是绝对的,它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一定的自,在某些方面又受主观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固定资产标准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 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 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但对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企业会计制度》未规定明确的单位价值标准。

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印刷业企业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因此,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具有相对的决定权。

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至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

对于以上问题,财会人员应结合自身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判断,确保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依法依规。这也是考核财会人员职业操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财务人员应做到在《准则》范围内行使企业自,避免滥用选择权的问题出现。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印刷业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意义重大。本文对印刷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印刷业企业应采取合理措施,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万坤.新编企业财务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2.]董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06(6).

[3.]裘小芳.浅析报业集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市场,.2011(5).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806

邮编:100083

篇7

关键词:基础会计 TOPCARES-CDIO 课程设计

一、引言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专业概念多,内容系统性强,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对于刚接触会计学的学生来说,抽象、枯燥、不易学懂,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财会专业的认可度。本文根据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应用能力的需要,结合我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基于TOPCARES-CDIO教育理念的《基础会计》课程设计与实施。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TOPCARES-CDIO(以下简称T-C)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于“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理念,在继承CDIO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创造性地将CDIO中国化和本校化,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C“能力”指标体系,TOPCARES代表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T-C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核心是一体化教育,要求所有课程都要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循序渐进系统地掌握核心能力,提升相应的专业素质。

二、T-C模式下课程的构思

《基础会计》课程是针对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另一方面为会计手工账实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会计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特点,教学中通过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一系列会计工作项目,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学与会计的实际工作挂钩,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

在课程构思时,我们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能有效教育学生,并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工作领域后能有所作为。课程直接面向会计工作岗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以工作过程(项目)为导向,对会计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精选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从建账到基本业务核算,经过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期末财产清查处理,最后完成会计报表的填制,并将各项任务融入到整个会计工作流程中。该课程按照会计实际工作环境要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熟练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能力。

三、T-C模式下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基于T-C理念,协同对利益相关者的广泛调研,我院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构建的培养多元化应用性人才的目标中明确表示,要培养“具有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相关的财经法规、政策,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常用ERP软件使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结合T-C教育模式的八级能力指标,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对应关系如下:(1)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核算企业筹资、购销存、生产、利润形成与分配。(2)开放性思维与创新:准确核算经济业务;分析企业经营的状况和财务成果。(3)个人职业能力:获取并准确处理会计信息。(4)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流畅撰写项目报告;能利用多媒体展示项目成果;与项目团队成员有效沟通。(5)态度与习惯:按照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准则处理经济业务;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不弄虚作假。(6)责任感:对项目的完成进度和质量负责;遵守项目团队的分工,并负责完成任务。(7)价值观:与团队成员友好相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对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有正确的认识。(8)应用创造社会价值:体验项目实施过程;了解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课程内容设计

由于《基础会计》课程直接面向会计工作岗位,在提取会计工作典型任务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既包含会计的基础知识和账务处理方法,又包含会计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既注重经典理论的讲授,又与实践经验完美结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能,具备独立手工处理业务简单的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课程的设计分为理论设计和实践设计两部分。

理论设计方面,把理论教学划分为七个教学模块,如表1所示。

实践设计方面,分为单元实践和综合实践。单元实践主要针对上面七个理论单元,通过课后练习题、随堂单元实践的形式来加强各个单元的理论学习效果,每个单元实践项目具有单一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旨在强化对应单元的知识要点,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做到教、学、做的统一。如针对UP(3)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模块,我们设计的其中一个单元项目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如图1、图2所示,要求根据原始凭证,分别以新华工厂和光明工厂会计的身份分别填制记账凭证。

综合实践项目把所有小单元的知识要点串联起来,以一个完整系统的实践项目形式来呈现。通过模拟一个工业企业一个月里完整的运作流程,提供相应的项目数据,要求学生根据获取的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核算,遵照企业真实的会计工作流程,从建账、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账簿、期末账务处理一直到期末的财务报告编制。完成综合实践项目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完整会计工作流程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独立处理一个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了解会计工作的前后关系,体会会计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提升会计职业能力。

四、T-C模式下课程的实施

遵照T-C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原则,《基础会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的形式。由于本课程是学生的专业入门课程,学生的专业知识完全空白,在采用“讲授教学法”时,教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小细节引导启发教学;抛出实际企业的会计账务情况,让学生讨论,采用“讨论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思考并寻找更多的会计案例,应用“自主学习法”来提高自学能力。在“实验教学法”中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进行“角色扮演”,了解不同角色岗位的工作内容,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各个组里采用“合作学习法”,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培养责任感。

在教学手段上,除了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外,在讲授时多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图示法,以动画演示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说明难点,讲清疑点,更直观的表现会计原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在费用归集时,用图3来进行动态讲解,让学生了解生产中费用的会计核算流程。

五、T-C模式下课程的运行

T-C模式下,对《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重新设置,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的考核内容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出勤、日常表现、测试到项目的完成情况及质量、T-C能力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考核的形式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大类构成,考核成绩的判定结合定性和定量指标,杜绝教师的武断和主观因素影响。如表2、表3所示。

六、结论

我院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基础会计》的设计与实施采用“项目驱动,素质培养”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TOPCARES-CDIO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按照项目设计,各项目内容和能力培养依据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考核方式上,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考核。

实践成果证明,基于T-C模式下的《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后续课程的教师反映学生基础知识牢固,后续课程教起来相对容易,效果更好。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反映,该课程设置合理、实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教师的讲授及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指导准确、到位,学生到企业后对财务工作适应能力很强,能够满足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汤孟飞,许义生,步瑞.基于CDIO理念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论,2012,(22).

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存货;会计;对策

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第1号准则就是对于存货的介绍,可见存货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工业企业企业对存货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为了降低成本,获得预期利润;第二,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第三,确保存货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企业为了加强上述三个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就称之为存货的内部控制。

存货是企业从事正常经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生不可缺少物资保证。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产物资的验收保管,盘点等方面的监管,特别是领用等环节的控制,才可以减少贪污、挪用、冒领、盗窃的不法行为,减少不必要的资产损失和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财产物资的利用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因此,企业如何加强对存货的内部控制,始终是管理层人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存货的实物流转程序的控制和实物价值流转记录程序的控制是存货的内部控制中最主要的两大系统。

实物流转程序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对涉及存货的采购、验收、存储、发货、生产及发运等各环节工作程序的规定职能的划分控制环节的设置、信息的传递要求以及相应的授权要求等。

存货价值流转记录程序控制,是会计部门根据企业存货的特点建立的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完工及售出全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成本会计控制和永续盘存制。

虽然是存货的两个层面,但存货的实物流转程序与价值流转过程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货的购进,入库,领用等一列活动都可以体现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但是企业在对存货的控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

第一,存货购入不经济,没有计划性。

很多事企业在购置存货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生产计划作为支撑,也没有预期的存货的购入量,仅仅是管理者主观认为企业材料,物资库存量较少时,才会购置存货。这样就会造成因为存货的短缺和挤压而增加费用和成本。同时,有限的仓位或场地被积压存货占据,可能导致其他存货的分散存放,从而使存货的计点、保管产生困难。

第二,存货的计量的不确定性。

企业存货的计量方面没有合理的管理办法,计量混乱,会计政策不能统一,影响了生产领用的成本计算和相关费用的归集分配。

第三,存货保管和领用存在漏洞。

企业在管理存货的过程中,经常因为监管不力或者保管不善,造成损坏、和被盗,这主要是因为存货种类繁多、流动性强、存放地点分散的特性决定的。此外,存货在领用过程中,没有相关的领用程序,存在控制风险,就会导致存货的盘亏。

在企业对存货的内部控的过程中应该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存货采购环节内部控制。

存货采购业务必须按生产计划进行,在每个会计期间末,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根据本期的生产销售情况,来制定下一期的生产计划,其中就存货的采购给出专门的采购计划。计划确定以后,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存货采购活动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不能随意变更采购合同。采购入库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并由相关人员填制验收单,以及台账,将发票、运单连同收料单送财会部门付款记账。

第二,加强存货管理环节的控制。

首先要确定严格记录制度、确保账实相符,将计价方法建立在符合存货特征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其次,应监督合理的计价方法被一贯地执行,防止任意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仓库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及时登记材料卡片和既有数量又有金额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分类账及总账。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并清理在途存货,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明细账、材料分类账、总账相互核对,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与此同时,建立合理的盘存制度,做到账实相符。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高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会计学科是一门应用技术型经济学科,该学科的教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对高职学生要求综合职业能力。即不仅能够在企业内部完成一般会计核算任务,同时能够熟练快捷的处理企业与工商局、企业与税务局、企业与银行等外界部门的往来业务。比如说,能够熟练掌握网上报税流程,顺利办理实地报税业务;懂得并能够独立办理购票、认证等业务;能够完成企业与银行间票据往来业务。根据企业职业能力要求,在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组织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如“请进来,走出去”,即请进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来校授课,送出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但这些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会计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防止会计信息走失,严守商业秘密,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不愿意让外来人员知道其真实的会计资料和财务状况;其次,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也不愿意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甚至是与自己形成竞争的人才;最后,由于学生对业务不熟练不仅不能给企业增效,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工作量,而这些额外的工作量又不能列支成本费用,更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因而,学生的顶岗实习很很难实现。为了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只有在学校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通过高仿真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来实现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无疑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就成为了会计专业一门必修核心实践课程。

就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现状来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值得我们深思。

1.会计模拟实训材料仿而不真,与实际操作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模拟实验材料中的经济业务全部以已填制完整正确的原始单据(原始凭证)的形式给出,既不需要学生再填制原始单据,更不需要学生审核原始单据的合法性(即使审也审不出问题)。这与实际工作是不相符合的。

2.模拟实验内容单一,体现不出综合性

现行会计模拟实验内容往往设计某一工业企业的第12月份基本经济业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能够正确的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基本技能。学生也只是重复的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基本会计循环。而该实验资料未能涵盖会计课程以外的更多课程,诸如实地或网上报税,填制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等内容。

现行会计模拟实验过分重视手工会计模拟,忽视电算化会计模拟,二者存在脱节的现象。目前的会计实验资料只设计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让学生无法感受到经济社会中各企业间的供、产、销等多元化关系,而且仅有的一套实验资料极易造成学生间的相互抄袭,起不到应有的实践效果。

3.组织形式死板,不能激发学生实践动手的主观能动性

现行会计模拟实验课程辅导教师疏于指导与管理,整个过程为粗放式的实践,主要靠学生按期完成即可。

二、高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从总体上来看,笔者探索高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实际工作的岗位设置与工作流程,从整合课程内容到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

1.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也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问题。如果教学内容设计不完整会导致能力培养的缺失;如果教学内容设计不科学合理,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思路不清晰,一锅粥。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设计。

(1)企业多元化

所谓企业多元化就是打破原来单一的工业企业性质的实验对象,引进商品流通企业,并增设2家股份制工业企业。合理设计企业间的供、产、销、筹、投等往来经济业务丰富实践内容。

(2)原始凭证的多样化

丰富经济业务的展现形式,既有以原始凭证给出的经济业务,也有一部分语言描述的经济业务。对于语言描述的经济业务需要学生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填制相应的空白原始凭证,诸如现金支票等各类票据、销售发票等。在账务处理环节中需要对这部分原始单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强化了学生的会计监督能力以及非法原始单据的正确处理的能力。

(3)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性

引进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登记变更、报税等工作项目,添加企业与银行的往来业务,成立小型会计事务所对所完成的账务进行交叉审计,构建集工商、税务、银行、企业、会计事务所为一体的综合实训项目上,强化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2.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以行动导向思想指导教学,即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适应劳动过程导向的学习过程。其核心思想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将传统的应知应会变为能做会做。通过行为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项目教学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在本课程中将其教学内容划分为八个具体的工作项目,即工商税务登记、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编制报表、网上报税、会计电算化、账目审核等(如下图所示)。针对每一个工作项目都制定工作目标,设计工作任务。例如出纳工作项目,其工作目标是能够正确核算货币资金,需要完成学生所在模拟企业的有关现金、银行结算、相关票据管理、差旅报销、工资发放、存取款等工作任务。再如网上报税工作项目,其工作目标是准确无误并能够顺利的完成所在企业的每个月网上报税,需要学生完成认证进项发票、网上申报、打印报表等具体的工作任务,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2)模拟教学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中学习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本课程中模拟经济社会中四家不同性质的经营企业、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会计事务所等部门单位,在企业中设置出纳、会计主管、报税员、成本核算员等工作岗位,并按其合理布局授课地点,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相互协调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能体验对方角色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在本课程中将学生分为8组,每两个小组代表同一家企业,每个小组设5名学生分别担任各企业单位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教师充当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最后全体小组成员扮演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交叉审核会计账目。这样的分工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辅导教师角色的转换,变主导为辅导,成为学生认知学习客体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是对现有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重新有效整合。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全新视角,借助社会资源、计算机资源对综合实训实践教学进行了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综合性、开放型、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最终构建了一个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也创建了一座多功能、挑战性与趣味性同在的校内仿真实训室。

参考文献:

[1]施宝林.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08,(4).

[2]周晓慧.“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7,(9).

[3]孙朝晖.任务驱动教学应把握好的几个环节[J].教育革新,2007.

[4]毛翠芳.基础会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尝试[J].西北职教,2007,(7).

[5]孙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今日科苑,2007,(18).

篇10

一、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用不合理,课本或参考书版本多,内容大同小异。选用的教材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要求,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陈旧,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成本会计教材都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编排的,包括:(1)总论;(2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3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4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5)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6)生产损失的归集和分配;0)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8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9)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10)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11)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12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一方面没有包括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模拟的案例,不利于学生对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组织教学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进行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没有包括集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内容,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这就容易使学生造成错觉,感到成本核算无论在什么企业都是相似的或相同的。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过于规范化,而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较多,生产情况比较复杂,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即使同一种产品若需多步骤完成,在不同的步骤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满足招聘单位的需要。

2、成本核算方法多,知识点的掌握分散。成本会计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表现在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个事项有多个方法的情形。例如,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就有直接分配分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多种方法。在产品成本核算有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七种。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对单个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是方法多,公式多,学生容易张冠李戴导致计算错误。而对于各个方法产生的原理不能归纳出共性,也未能对各个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功用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3、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现有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还是依靠自然媒体(如黑板和粉笔),还是采用“单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时重点放在掌握单一的费用分配方法上,而对各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环节不加重视。会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成本会计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成本会计课程不仅需要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会针对不同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要求,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成本会计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学校开设了“成本会计实训”但往往是资料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原始凭证得到的数据往往直接给出,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只是在模仿教师讲授的步骤,反复进行核算程序的演练。学生到就业单位,感觉什么也会,又觉得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理论知识扎实,而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状况,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4、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授课不生动。在教学方法上,高职成本会计其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教师大部分未到企业实地工作过,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组织特点以及管理要求都不太了解,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或网络,授课时“照本宣科”侧重于数据的计算与账务处理,很难把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授课不生动,影响课堂效果。

二、改进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措施

针对上述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条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有效措施。

1、加强适用教材的建设,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成本会计教材及其辅导材料的重新编撰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编辑出版优秀的适用教材,成本会计教材的编撰,首先应力求在细节上寻求共识与规范,以避免目前各版教材在核心概念、成本核算科目、成本项目、分配方法、费用分配表格式等方面各自表述的情况其次应增加成本核算案例账务处理环节的普遍实用性,如使材料费用分配中的涉税问题、“五险一金”等内容能得到体现再者应当与新会计准则变化相吻合,如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处理等。对于教学辅导材料,一是要突出精要、发挥学习指导的功能,如可给出教学大纲,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示,使用图示突出各章主要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以及计算方法的流程,对主要计算公式进行汇总与梳理,从而避免对教材内容简单精简的情况;二是要采用仿真型的案例方式编写相关实训材料,与理论教材同步跟进。达到“理论从实训中来,再到实训中去,用实训验证理论”这一目的,并与理论教材内容一致,实训的内容都应是成本核算的重点和核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获得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突出教材的适用性,注重内容的针对性,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2、理论实践并重,多种教学方法并重。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既要注重保持教师在传授基本、核心、难点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学生在接受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更多地将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引入到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自我推导、“寻根”和课外求知的兴趣,更多地去引导学生通过生产流程与管理要求、账户设置与结转、比较与归纳去掌握计算公式与方法,从而达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具有公式多、表格多、计算过程多等特点。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公式、计算过程、表格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花费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进度;而如果教师直接对着书讲,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提不起兴趣。如果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复杂的公式、计算过程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和直观。成本会计课程中费用或成本的分配方法多,在授课时教师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重点剖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并加以区别,使学生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各企业成本核算不尽相同,教师在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争取相应类型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管理完善的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看明白一件完整产品是怎样从原材料成为产成品的,了解分步生产、分批生产是怎么回事,促使学生了解工作职责,加强责任心,同时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模拟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仓库保管员、领料员、填制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让学生明确材料收入、发出的流程,从原始凭证“读”出内容,审核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成本、费用账簿,并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提高利润、节约成本的途径,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克服到企业后感到“很手生”的感觉。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会计专业教师来讲,不仅要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材料搜集能力和实践能力。授课中,教师应及时结合新准则,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扩充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结合实际操作,对该部分涉及的理论问题作出准确的、深入的、全面的讲解,强化所学内容的系统性,突出知识的有用性,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产品成本核算的感性认识,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学会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特点,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及成本控制目标,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企业,熟悉业务流程,设计出接近实际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训内容。比较理想的实训内容是能涵盖基本生产、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建账,材料、工资、动力、折旧等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综合费用期末处理,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生成这样的一个成本会计循环。可以某个企业某一期比较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按实训学时进行适当调整后作为实训素材使用,以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高职院校教师应熟练运用计算机,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互动,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