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

篇1

1 研究区概况 

1.1 自然条件 

研究区位于都兰县城北郊约15 km处的下滩村至西河滩下村之间,109国道西侧。区内仅发育有Ⅰ级阶地,地处冲洪积平原。研究区南北长约4.8 km,东西长约5.5 km,地势总体东南高,西北低,自然坡降在1/100左右,海拔3 079.68~3 135.98 m,相对高差56.30 m,地势较平坦。研究区现有耕地土壤类型主要分为2个亚类,即棕钙土、盐化棕钙土。表土层0.5~2.5 m。经土质分析,速效磷含量为2.97~6.27 mg/kg,速效钾含量为87.67~215.67 mg/kg,有机质含量为8.23~12.14 g/kg;土壤pH平均8.69,属碱性。分析表明,区内土壤总体养分较差,基本适宜种植农作物。新增地主要位于下滩村,现状均为其他草地,土质为砾石地,部分区域需要覆土后方可种植农作物。 

1.2 水文与水文地质 

研究区属于都兰县察汗乌苏河流域,该河流为内陆河,属北霍布逊湖水系,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发源于鄂拉山西南源的约根涌,河源海拔5 092 m,由东南流向西北,进入盆地后,与夏日老哈河汇合后,以潜流的形式注入柴达木河,最后流入北霍布逊湖。该河流是以降水补给为主,融冰融雪补给为辅的混合型补给河流,河床为沙砾石。察汗乌苏河长123 km,落差1 912 m,河道平均坡降12.6‰。

       1955年8月在察汗乌苏河干流曾设有察汗乌苏水文站,该站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关角牙合,距上游河源123 km,控制流域面积4 384 km2,有1956~1967年的径流和洪水资料。1968年1月1日基本测流断面向下游迁移约1 000 m,设临时断面观测,同年3月14日又向下游迁移约800 m至察汗乌苏大桥处,即该站距上游河源124.8 km,控制流域面积 4 434 km2,有1968~2007年的径流资料(包含1968~2007年渠道引水流量)。察汗乌苏水文站与察汗乌苏河流域各引水口的位置关系详见图1。 

依据《都兰县哇沿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设计年径流分析成果,察汗乌苏水文站不同频率(P=25%、50%、75%)的年径流成果Qp分别为6.28、4.52、3.18 m3/s,得出察汗乌苏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Q为4.92 m3/s,同时确定Cv=0.50、Cs/Cv=2.00,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5亿m3,根据察汗乌苏水文站不同频率的年径流成果得出年径流月分配成果,见表1。 

区内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河漫滩、Ⅰ级阶地中,为潜水,含水层为卵砾石层,厚度5~30 m。孔隙水主要为河水与大气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潜水埋深一般0.1~1.3 m,卵砾石层中孔隙潜水水量丰富。研究区内灌溉水源全部为地表水,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2 研究区水资源分析 

2.1 供水量分析 

研究区灌溉水源为察汗乌苏总干渠,属察汗乌苏河流域。本次水资源分析主要是针对察汗乌苏河全流域内水资源进行平衡分析。察汗乌苏河全流域现状供水工程主要有西台水库、热水灌区引水口、察汗乌苏灌区引水口和察汗乌苏城镇引水口;供水区域分为热水灌区、察汗乌苏灌区和察汗乌苏镇城镇,并将供水区域分为一区、二区和三区共3个区,其中三区包括察汗乌苏河流域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一期)、察汗乌苏河流域土地开发整理(占补平衡)项目一期和察汗乌苏河流域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二期),各区水土资源分析时采用相同的径流资料、灌溉设计标准、用水定额及灌溉制度,各区灌溉面积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近10年新增耕地已达18%,由于流域灌溉期用水都比较紧张,需要通过各行业节水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为此规划水平年需量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通过灌区节水改造、改进作物灌溉制度、推广先进灌水技术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措施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基准年2010年供水工程可供水量见表3,规划水平年2020年供水工程可供水量见表4。由表3、表4可知,基准年2010年供水工程可供水量约为5 800万m3,规划水平年2020年供水工程可供水量约为4 667万m3,西台水库可调节供水量为200万~800万m3。 

依据国家《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2)[3]灌溉工程的规定,干旱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5%,根据研究区的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水方法等因素,灌溉保证率为75%。 

2.2 需水量预测 

根据察汗乌苏河流域国民经济现状和《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都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关的规划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预测[4]。察汗乌苏河流域不同水平年各分区国民经济发展指标预测结果见表5、表6。由表5、表6可知,①人口。201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总人口为2.92萬人,拟定2010~202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为9‰,经预测202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总人口为3.16万人。②国民经济指标。201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 095万元,工业增加值为13 342万元,建筑业增加值为3 61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 935万元。拟定2010~2020年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12%、9%、9%,经预测202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 882万元,工业增加值为31 460万元,建筑业增加值为7 23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 866万元。202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 439万元。③农业发展指标。察汗乌苏河流域气候条件相对较好,具有进一步发展农业的资源优势和物质基础。考虑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灌溉面积,进而提高农牧民收入。201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农田灌溉面积约0.42万hm2;到规划水平年202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农田灌溉面积发展到约0.49万hm2(包括一期整理和开发)。④牲畜。201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牲畜数量为10.488万头(只),考虑到流域承载能力和生态状况,规划水平年流域牲畜数量将维持现状,不再增加。 

1)居民生活。2010年城镇居民生活毛用水定额为120 L/人·d,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为50 L/人·d;根据《青海省用水定额》(青政办[2009]62号),拟定2020年城镇居民生活需水毛定额为140 L/人·d,农村生活需水定额为70 L/人·d(表7、表8)。 

2)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需水定额。2010年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取水定额分别为160、40、38 m3/万元。根据《青海省用水定额》(青政办[2009]62号)及相关规划,拟定2020年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定额分别为100、18、16 m3/万元(表7、表8)。 

3)农业灌溉定额。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2)、现场实地调查和《青海省用水定额》(青政办[2009]62号)等,整个察汗乌苏河流域内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采用相同的灌溉制度,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75%。 

现状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2),确定规划水平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4,5],具体灌溉制度见表9。

       由表9可知,区内综合公顷净灌水量为5 077.5 m3,最大净灌水率为190 m3/s·hm2,设计净灌水率为182.67 m3/s·hm2。根据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得出,基准年2010年和规划水平年2020年农业灌溉毛定额分别为12 690、8 460 m3/hm2。 

4)牲畜定额。根据《青海省用水定额》(青政办[2009]62号),大牲畜定额拟定为40 L/头(只)·d,小牲畜为10 L/头(只)·d(表7、表8)。 

5)国民经济需水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需水定额,计算基准年2010年和规划年2020年需水量,其中察汗乌苏河流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期)耕地总面积约0.16万hm2已于2013年3月开工,目前正在实施,本次水量计算时将其视为已整理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按0.6进行计算[6,7]。经计算,基准年201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总需水量为5 800.74万m3,其中居民生活需水量为74.50万m3,城镇生产(包括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需水量为242.89万m3,农业灌溉需水量为5 442.12万m3,牲畜需水量为41.23万m3。2020年察汗乌苏河流域总需水量为4 666.95万m3,其中居民生活需水量为103.85万m3,城镇生产(包括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需水量为340.19万m3,农业灌溉需水量为4 181.72万m3,牲畜需水量为41.22万m3(表10、表11)。 

2.3 水资源供需分析 

基准年2010年水资源供需分析见表12。由表12可知,在保证察汗乌苏河控制断面(察苏水文站)河道生态需水的情况下,察汗乌苏河流域国民经济用水基本得到满足,仅在7月出现缺水现象。 

在现有工程条件下,实施节水措施后,2020年水资源供需分析见表13。由表13可知,2020年在保证察汗乌苏河控制断面(察苏水文站)河道生态需水的情况下,察汗乌苏河流域国民经济用水得到满足。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上述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可知,察汗乌苏河流域在75%天然来水年份2020年总需水量为 4 666.95万m3,其中农业灌溉需水量为4 181.72万m3。结果表明,西臺水库和引水工程的可供水量为4 666.95万m3,可供水量满足研究区项目实施后的农业灌溉需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本研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是基于人工数据试算的一种优化模型,此方法便于处理数据量适中的土地整理项目水资源分析。后续工作将继续深化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提出更加实用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型,为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董延军,王 琳,邹华志.水资源供需平衡理论技术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 徐 蕾,张中旺.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8):4459-4463. 

[3] GB 50288-20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4] 郭友红,韩丽萍,李津立,等.曹妃甸湿地水资源平衡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5):1048-1050. 

[5] 陈 迟,邹自力.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分析——以高安市杨圩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07-6908. 

篇2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现状;对策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它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各级政府及专家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也越来越关切。虽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仍然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下面我们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

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从2009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和水利部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工作,每年投入资金达50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引起国家和相关事业单位的重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面临建设水平低、工程不配套、缺乏资金投入等问题,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前期的规划、建后的管护工作都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建设标准低

农田水利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不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度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监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在监管工作中投机取巧,减少监管次数,致使违规行为不能被及时监管。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使用劣质材料,不按照图纸私自操作,责任落实不清,出现监管互相脱节、施工秩序混乱的现象,如果对这些行为不能做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管理,将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达不到要求,工程竣工后管理粗放,水利设施损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规划方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和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在工程施工前,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工艺流程就开始施工,或者规划较为片面,所以导致随意、盲目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出现许多没有预见的问题,例如水旱调节功能失效,水利工程效果无法显现等问题,与实际施工脱轨,既影响了工程质量,又耽误了施工进度,影响效率,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困难,造成经济损失。

3、施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策划者的知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我们不乏看到许多施工单位一味追求设备和材料的完善,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的培训,直接上岗作业;而且施工单位缺乏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管理者的素质尤为重要,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者都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发挥管理者的效能。要想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参与施工建设的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

4、缺乏资金投入

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程中机械设备老化、却得不到及时的修护和保养,影响施工进度。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电费和水费是较大的支出,水利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给农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农田水利工程分布面积广、数量多,所以国家在管理和扶持农田水利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目前来看,国家对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设备维护、技术革新、水费补贴等一系列资金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5、工程建设不按规划实施,部门缺乏配合意识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脱离了行业部门的规划盲目施工,缺乏技术合理性,社会效益和经济难以实现。水利工程必须在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指导下进行,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情形:工程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布局,各个部门各负其责,配合意识差,对实施的项目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面、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工程纠纷现象普遍,导致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三、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要建立管理机制,从施工开始到结束,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监管内容和质量标准,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施工前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一切准备工作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对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处理;施工后的监管工作主要是工程验收,以科学的工程方案为指导,对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2、加强农田水利技术力量,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设的保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完成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重视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员,上到管理者,下到操作工人,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作为管理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施工规划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有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要搞好农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采集数据资料,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应该为工程的规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在分析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进度计划等;详细规定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好各个工序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最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实行责任制。

4、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长远利益来看,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利益的回报。老化设备的维修养护、先进技术的引进、施工人员的培训、工程质量的监管等各个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以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5、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加强对已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工程长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向水利工程的收益方征收部分费用,用于对现有工程进行定期的养护,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此外,根据各地的地质、气候等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以不同模式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

篇3

“政府的农田水利政策就是好,修建的水井好用得很,水电配套,几亩的麦子,我一个人一上午就浇完了。”指着前面的麦田,宋老汉高兴地说,你看,前面都是我们村的地,没隔多远就有一口水井。

宋老汉所指的水井,就是2012年原阳县实施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一晃两年过去了,这些水井完好如初,它们为村里几千亩庄稼丰产增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清澈的水源。

“由于201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规划科学,建设标准高,国务院副总理、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副省长王铁、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等领导多次到原阳县调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说起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就,原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陈创一脸兴奋。

农田水利下的农业潜力

平坦笔直的马路通往田间,纵横交错的水渠里河水流淌,一望无垠的黄色麦浪随风波动。2013年5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来原阳县师寨镇考察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的情景,陈创记忆犹新,高兴地指出:“今年夏粮有望继续实现增产,但是也要预计到各种不确定因素,不能盲目乐观。”

“如今,师寨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已经完工,部分项目正按照需求进行一些必要的升级改造。”陈创告诉记者,除了师寨镇,位于福宁集乡的农田综合开发项目也竣工了。

福宁集乡位于原阳县北部,与引黄灌溉的师寨镇相比,这里灌溉主要依靠井水。为了一睹福宁集乡农田水利建设的面貌,记者驱车前往。从原阳县城北行不远,宽阔的马路两旁便出现了连片成方的麦田。继续前行大约两公里,就到了“原阳县201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与师寨镇“原阳县201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相比,这里的田间道路一样宽阔笔直,不同的是,一个个点缀在田间的水井,取代了纵横的水渠。

一位正在田间干活的村民对这里的农田水利建设赞不绝口:“政府的这个项目真是太好了,以后,我们这里再也不用为浇地发愁了。”他一边说一边走到水井旁为记者演示了起来:“你看,这个小铁门里就是电源,只要打开这里的电源开关,水就从井里出来了,然后顺着地下管道流到田间,方便得很。”

目前,原阳县针对农业发展潜力和制约瓶颈,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分时段、分梯次的立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探索出了符合原阳特色的土地治理和项目开发新模式。“我们在巩固提升2012年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2013年3万亩土地治理及上级奖励资金的1万亩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好2014年土地治理项目,谋划好今后滩区30万亩的土地治理项目,把原阳打造成真正的粮食核心区。”陈创说。

完善农田水利,助推粮食增收

原阳县是1988年全国首批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县份之一,2008年又进入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行列。20多年来,原阳县累计投入资金1.85亿元,在全县14个乡(镇)、184个行政村对54万亩中低产田进行了改造。

“在农业综合开发初期,原阳农田水利设施状况极差,桥涵闸多数裂缝塌陷,灌渠渠首淤,排渠渠尾堵,年年不是‘脑梗塞’就是‘肠梗阻’;农业综合开发后,原阳的节水灌溉和除涝工程措施实现了全覆盖,现在的状况是灌渠硬化排渠通,田间道路宽又平,新修的桥涵闸结实耐用,对口抽变成机电井。”对原阳农田水利的变化,陈创兴奋地介绍说。

特别是2008年原阳县进入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以后,按“一年一块、三年一片、五年一线”的原则坚持连片规模开发,项目区从沿黄河大堤背河洼地一线,逐步向东延伸拓展。据统计,近6年来,原阳县共连片改造治理中低产田11.2万亩,其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4万亩,总投资1亿多元。

“在2011年和201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们将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综合运用,使得诸多生产要素在组合方式上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陈创说。

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24年来,原阳共增产粮食9663万公斤。实践证明,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50公斤;每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可增加粮食产能210公斤。现在,原阳小麦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玉米、水稻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

独特的文化符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原阳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深入人心,诸如“集中投入,规模开发”“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按项目管理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等目标口号,已经成为了原阳农业综合开发独特的文化符号。

最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原阳县总结摸索出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成功管理办法。

坚持公开透明、阳光作业是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质量与成功的关键,所以,从申报立项、实地考察到专家论证、集中评审,直至终端查询,原阳县都力求公开透明。此外,原阳县还特别制定了竞争立项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工程物资招投标制度、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度等,确保项目建设在严格监督之下进行。

篇4

为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今冬明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要求,准确把握今冬明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坚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水项目相结合,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相结合,与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结合,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小型自流灌区,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健全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为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可靠水利保障。

(二)目标任务。今冬明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投资8.2亿元,投工397万个,完成土石方1557万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新建改造水源工程661处,新打、配套整修机井518眼,增加蓄引提水能力600万立方米;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5座,整治病险塘坝390座,治理河道330公里。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围绕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河道综合治理、水源开发与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与塘坝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等五大工程建设。

(一)着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运行的原则,确保文登市、乳山市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三年建设规划任务圆满完成;抓好荣成市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三年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全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计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99万亩,新建改造水源工程144处。

(二)深入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按照“清污、疏浚、蓄水、修复”的总体要求,加大投入,加强考核,着力推进骨干河道防洪蓄水标准化治理、城区河道景观休闲生态化治理、镇村河道清污去杂清洁化治理,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蓄水能力和生态景观效益,全面改善城乡生态人居环境。全市要重点完成的河道治理任务:一是重点抓好4条骨干河道治理工程;二是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各类农村河道、河沟综合治理工程。

(三)大力实施水资源开发与节水灌溉工程。以拦蓄雨洪资源为重点,以地下水开发利用为补充,加大开源节流工程建设。要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设施精良、布局合理的节水示范工程,重点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

(四)突出抓好防汛抗旱减灾薄弱环节建设。要继续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成果,完成15座列入国家计划的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要加快实施防潮堤工程建设,实施二期和镇码头村防潮堤工程,着力提升抗灾减灾能力。要全面开展各类病险塘坝安全隐患排查,启动病险塘坝整治规划编制工作,优先整治发生渗漏、坝体单薄的“头顶坝”、“串联坝”。争取用5年时间完成全市1951座病险塘坝整治任务。今冬明春完成390座病险塘坝整治工程。

(五)重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抓好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解决86个村、5.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抓好山丘区找水打井工程建设,确保明年6月底前完成山丘区找水打井任务。抓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重点实施镇的规模化供水工程。

三、强化措施,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打基础、谋长远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形成合力,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切实增加财政投入,严格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有关要求,明确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要加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农田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强化资金统筹使用管理,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充分整合农村涉及农田水利资金,集中投入,规模推进。要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基层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发挥广大群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篇5

1.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

按照山东省关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通知精神,为了切实达到以“工程措施、用水协会、水价改革、科学用水”为目标的“四位一体”精品工程建设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我们编制完成了《2012-2014年莱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和《2013年度莱芜市莱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确保建设精品工程。

2.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严格把关

2.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以区长为总指挥,财政、水利、审计、国土、农业、节能、环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指挥部,同时抽调精干技术人员组成建设处,负责全区重点县工程的建设管理,项目区落地单位成立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协调清障等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深入工程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分管领导靠上抓,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工地调研指导。

2.2锁定目标,周密实施

在工程建设中,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严格按照工程的标准规范施工,对工程监理、施工、材料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了技术硬、信誉高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为做到内在质量经得起时间检验,外观质量经得起群众点评,在项目实施时,专门抽调6名技术骨干成立技术及质量保障小组,分组驻扎工地,对施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监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好施工进度、质量等各个关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建立起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控制的工程质量体系。定期组织参建各方召开工程调度会,要求各施工企业倒排工期,强化时间节点,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按期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2.3规范制度,细化管理

区财政局、区水务局联合出台了《莱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预算批准、工程招标控制价评审、报账提款、工程决算审计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严把材料进场关,所有原材料进场时,必须附有产品检验报告或验收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实行4级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打造优质、廉政和安全工程。

2.4强力宣传,广泛发动

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真正让农民成为政策的明白者,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莱城区利用简报、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同时在显要位置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工程规模、效益及运行管理等信息,竖立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公示牌,在各种建筑物上粘贴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标志牌,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加强建后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实际的农村灌溉管护机制。工程完成后,在确定产权后将工程移交,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每个项目区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了灌溉用水户协会,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用、管问题,同时,各用水户协会在相关业务部门的帮助下,均核定了自己的用水水价,让农户成为管理主体,切实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使建成后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使项目区老百姓长久受益。

篇6

[关键词] 新时期 乡镇农业水利 问题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87-01

引言

新时期,如果忽视乡镇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可能导致干旱等问题发生。干旱主要表现为农业干旱,灌溉用水不足、农业供水水源缺乏、乡镇人畜饮用水困难、生态用水得不到保证等几个方面。农业干旱集中表现在农作物的生产时期,土壤水不断的消耗,又没有相应的水源补给,使得农作物生产时期水量不够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为预防这些问题,应该加强乡镇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使其有效发挥作用,促进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提高。

1 新时期乡镇农田水利存在问题

一些乡镇地区的农业供水缺乏,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这时候农业灌溉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此外,经济社会发展,乡镇人口增加,水质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缺乏的重要原因。一些乡镇的生态用水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在全区易干旱的地区和易干旱年份,生态环境用水量巨大,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一些乡镇在农业灌溉节水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思想观念和r田水利工程措施等各个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是今后大力推广节约用水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例如,目前,一些乡镇的农业供水和工业、生活用水大多数同源,它们各自对水质要求不一样,这样会加大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灌溉用水不足,一些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受到缺水的制约。再加上乡镇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足,对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新时期乡镇农田水利的发展策略

2.1 重视乡镇农田水利的节水工作。节水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支持,特别是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生态问题突出的乡镇地区,更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和配合。大部分乡镇干部和群众,要转变“水是公共资源,取不尽用不竭”的观念,对农田水利的水危机形势有足够认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和节水,并向深层次发展。在民众别是乡镇群众中,要形成节水光荣这一社会公德意识。

2.2 完善乡镇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体制,加强建设,注重探索,逐渐形成合理的节水体制。让现行体制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注重水权政策、水权转让、水价市场培育。农业用水水价基本上是政府补贴性水价,大约在水价0.08元/m3,距成本水价0.12元/m3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完善地下水水费征收工作,加之机井灌溉使用方便快捷,可适时随量灌溉,部分乡镇群众应该习惯用井水灌溉与河水灌溉方式,满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需要。

2.3 重视乡镇农田水利的管理维护。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水平低、规模小、进度慢。农业节水投入近些年来虽然有所增加,但相对节水灌溉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目前节水仍处于小规模、低水平状况。究其原因,缺乏完善有效的节水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投入单一,与节水灌溉所需要的投资规模不相适应。因此,应该加大管理工作,增加资金投入,重视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2.4 健全乡镇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例如,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提高乡镇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标准,渠道全部衬砌,渠道所采用有效的防渗措施落,提高渠道输水效率。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加大田间水利用系数,降低田间水量损失,实现节水管理。同时,减少打水漫灌,防止乡镇农田水利工程的水浪费。

3 新时期乡镇农田水利发展的效益

3.1 社会效益。近些年来,随着乡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生产生活用水大大增加。作为用水大户的农业率先采用高科技节水技术,加强乡镇农田水利管理,建立高效节水项目,不仅可以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缺的矛盾,还能够提高灌溉效率,扩大灌溉面积,此外,在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乡镇改变传统用水模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乡镇农业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实施,对当地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和示范作用,不仅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扩大灌溉面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3.2 生态环境效益。加强农田水利管理,在乡镇发展节水灌溉技术,还有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节水灌溉技术项目所在地区水资源缺乏,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生产。经过灌溉耕作,项目区生态环境主要以农业灌溉类型为主,生长的天然植被主要是落叶旱生植物群落和零散的沙生植物群落。很多乡镇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水资源极其紧缺。长期以来,为发展经济,片面强调灌溉用水及工业生产用水,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用水,可能导致生态植被退化严重。大力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提高乡镇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水平,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可有效缓解乡镇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矛盾,极大改善生态环境用水局面。进而使乡镇的生态环境状况能逐步得到好转,这对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不足,不仅可以顺应时展需要,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进而促进乡镇农业生产水平提升,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丽朋,马永超.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综合效益分析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5(1), 52-53

[2]高勇.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48-49

篇7

1.1水质需加强监督检测

根据当地及相关卫生部门的检测数据显示,县域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存在问题,水中氟、砷等化学元素偏高,有些区域对污水处理不够,汞、铅含量超标,农土壤污染越来越重,排放的灌溉水甚至带有着色。针对此类情况,民乐县水务局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力度,对人畜饮用水水质进行不定期检测,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力度。

1.2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问题一直存在

民乐县发展了一批喷灌、滴管及微灌等新技术,但由于技术应用及普及程度不够,大部分地区仍保存原有漫灌、浇灌等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对现代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1.3政府重视不够,农民意识淡薄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当地政府财政部门困难,大规模、全面化的水利建设只能靠向上级伸手来实现,加之,当地农民对耕地的有效管理意识差,对农田水利作用不了解,造成农田管理不当,农作物减产、少产现象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得不到长足发展。

2民乐县农田水利建设的解决措施及办法

2.1县级领导应加强引导监督,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土地有效利用率在减退,加之,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大部分壮劳力选择外出打工,年龄大的留在家里种地,对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技术严重滞后,农业产量和技术转换达不到预期新要求。水务系统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科学研判新形势,牢牢把握新机遇,把干事创业谋发展、抓落实作为最大责任,对水利建设投入大量精力,争取国家对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2.2加强农田水利立法

农田水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迫切需要以立法形式明确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涉农部门协商机制,国家应出台办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指导各级政府依托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推动农田水利科学建设,尽快改变农田水利无法可依的局面。确立农田水利工作方针,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责任到位制,建立农田水利长效管护平台,将农田水利工作逐渐纳入法治化道路。

2.3规范管理,加强沟通引导

水利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加大项目争引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抗旱防汛工作,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水利管理、水资源管理。把老百姓的小事当大事办,深入群众,让老百姓相信政府,使经济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

3结语

篇8

【关键词】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主要问题;工程建设机制;工程措施

阳谷县自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在建设管理、规划设计、资金投入、建后管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经验,对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项目建设内容

2014年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地点在陶城铺灌区闫楼镇境内,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建设高校节水灌溉工程5处,共涉及耕地面积2.64万亩。其中建设提水灌溉泵站4座;铺设管道102.635km;铺设UPVC管道104.313km;排水沟整治5条;配套建筑物7座。

2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老化严重,配套程度差

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起来的。由于受投资条件和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数量少;再加上多年的运行和使用,工程老化、退化、损坏严重。不但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条件还产生严重的影响。

2.2高标准工程建设较少,不能形成系统化、规模化

高标准工程投入较少,在上机扶持下全县仅建有3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高标准工程呈现零散分布,没有形成规模,示范带动作用小。所建工程大部分标准低,水量利用率不高。全县主要灌区除骨干渠道渠段衬砌外,其它分干、支渠及以下工程几乎全部为土渠,由于土壤渗漏系数大,输水期间渠道渗漏严重,限制了灌溉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2.3部分水利工程产权和使用权不统一,管理粗放

当地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由国家、集体和群众三方建设,工程建成后,根据工程性质不同,权属分别划归镇、村、农户三级管理,有些村镇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4农民群众节水意识弱,工程得不到正常运行

由于农民群众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灌溉理念,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人士不足,致使一些节水效果好的部分喷灌、微灌工程不能充分利用,个别群众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产生错误认识,影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2.5管理制度不健全,管护困难、管理粗放

目前,阳谷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部分扔属于乡村所有,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缺乏,再加上没有经过科学培训,制定遵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方法粗放;由于工程配套程度差,使用不方便,致使工程效益低,管护困难。

3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3.1项目法人负责制

通过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建设单位在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规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产权移交等全过程中的责任。在项目法人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建立预算、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体系,严格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控制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提高项目的效益。

3.2招投标制

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来承担项目建设。根据《招投标法》、《招标公告暂行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本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使本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3.3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为确保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由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对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全面管理,协调参建各方关系,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通过合同管理来约束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过程各参与各方,使得工程建设质量、施工工期、工程建设投资能够得到科学化的协调。

3.4组织制度

建设前期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水利、财政、物价、民政、扶贫办、农业为成员单位的“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程序成立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具体组织管理。

3.5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严格遵照和执行现行财务制度、会计法规和有关财经纪律。要按照资金性质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建立专款专用制度,对于山东省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户,建立专帐进行管理。

4工程建设采取管护机制措施

为确保阳谷县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在运行期内能够科学、合理、经济化的运行,并发挥高效效益,达到建设方案所预测的预期效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机制;在工程建成后,要明晰产权,确定管护主体及有关工程运行服务体系,实现项目的长期高效运行;并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工程法人建设、用水户协会、水价改革“三位一体”的建管模式。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拟采用以下措施:

4.1产权移交措施

工程建成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及时将工程移交给用水户协会,以用水者协会为主体进行工程管理,使得工程早日发挥效益;确定产权移交方案,对工程产权进行登记、确认,颁发工程产权证书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将工程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管理、维护、使用。工程建成后,交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

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编制灌水计划,管理维护灌溉工程,组织田间灌溉服务及灌溉水费的征收与管理。鉴于上述工作内容,协会成立了灌溉管理、工程维护、水费收支管理三个小组。

协会依据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灌溉用水计划。灌水期间,管理人员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及用水户多少、各户的作物类型及面积确定灌水时间,然后按地块顺序排队,并预先通知各用户,以便施肥管理。管理人员与用水户测量灌水量、灌溉面积、灌溉时间、灌溉用工、灌溉用电等,并做好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正常供水和避免水资源浪费。每年年初对测水量水设施进行校验。

4.2运行管理措施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移交后,由用水者协会作为管理主体对项目进行管理负责。2014年阳谷县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进行产权移交后将由闫楼镇用水者协会进行运行管理;各用水协会及其分会按照各自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对工程按水源工程、建筑物工程、管道工程、电气工程等按照制定的协会章程及其他制度进行运行管理。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规模大,设备维修费用由协会承担80%,受益农户承担20%,农户责任田内的节水工程由受益农户维修。

项目区各机井基本做到“一水、一号、一表、一卡”,即每处水源工程对应一个号码,安装一块水表,建立一张水量统计数据卡。泵站采用给水栓带水表计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它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费。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收缴基本实现了“计量到地头、统一票据,开票到户”。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4.3技术服务措施

由项目涉及的闫楼镇和阳谷县水务局的相关职能组织,组成阳谷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后技术服务组织,向各协会提供工程项目运行期内的技术服务。

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利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浦东新区各种优势农业产业区迅速崛起,农业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然而,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新区农业耕地不断被挤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日益严重,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不断下降,部分农水设施失修、失养、失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顺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确保农田水利建设为新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命脉”作用,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上海粮食生产任务和蔬菜基本供给,稳定粮价、菜价,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已经成为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现状

1、农田概况

根据浦东新区2011年统计年鉴,浦东新区2010年耕地面积39673ha,其中水田31787.9ha,旱地7885.1ha。主要分布在祝桥、航头、川沙、新场、书院等25个镇,具体详见浦东新区2010年各镇耕地面积汇总表。2010年新区粮食播种面积32.18万亩,粮食总产量14.87万吨。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33.46万亩,蔬菜总产量81.07万吨。按照《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浦东新区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35200ha,合计52.8万亩,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25.1%。其中,基本农田29240ha,合计43.86万亩,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20.8%。

表1浦东新区2010年各镇耕地面积汇总表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拥有量

截至2008年底,新区共有电灌站607座、916台套,灌溉流量212.95m3/s,动力3830.5千瓦,地下渠道3129.2公里,衬砌明渠489.7km,有效灌溉面积63.36万余亩,节水灌溉面积34.8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比超过了55%。灌溉水利用系数0.69,粮食作物水分生产,1.0 kg /m3 。

3、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从2000年开始,新区针对当时排灌设施运行情况,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建成了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实施了南汇夹塘水系改造、农业综合建设、“三高”农业项目、设施粮田水利配套项目建设等工程,其中“十一五”期间改造农田灌溉泵站93座、149台套,疏浚引水河49条段,72.75km,土方82.95万m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问题,基本满足了农田灌溉。但这与目前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1、设施老化、灌区遭人为拆分等现象严重

(1)灌区设施老化、损毁严重

早期建设(改造)的排灌基础设施因修建标准低、使用年限过长,普遍存在渗漏现象,老化严重,工程效益衰减。尤其是新场、宣桥、六灶等中部地区限于当时建设的条件,地下渠道大都是在原土明渠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部分使用的是材质较差的灰土材料,老化问题尤为突出。加之,地方政府建设乡村道路时,出于节约农村用地的考虑,很多乡村道路直接修建在地下渠系上,使得大量地下渠系长期受过往车辆的重压,导致接口破裂、渠系水渗漏增大、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小,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效益。

(2)电灌站设施陈旧,破陋不堪

2000-2009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由于当时资金有限,在电灌站改造中采用的是先急后缓、逐步改造的原则,只对泵站进行基本功能(即保证泵站能实现正常灌排功能)上的修复改造。因此,尚有一些电灌站站房比较陈旧,其它配套设施也十分简陋。如:大多电灌站的电机开关,现在还在使用老式的刀闸开关,这不仅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不相匹配。

(3)因市政建设,灌区遭人为拆分

近年来,新区的市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得一些灌区渠系被市政道路阻隔,灌区遭拆分,影响原有灌区的农田灌溉。比如,原“夹塘”地区,因近几年来的城市开发,很多灌区被市政基础设施拆分。

2、建设资金标准偏低,投入不足

农村水利建设一直以来都依靠财政补贴,新区农田水利建设经费预算标准在2011年、2012年分别根据沪水务[2010]599号文、沪水务[2011]43号文的指导价格做了相应调整。2012年调整后双泵站预算为32万/座(含二类费用),管径φ600的地下渠道指导价为280元/米(含二类费用),扣除二类费用,概预算价格只能够满足原有设施的翻建、改造需要,无法满足高水平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需要。

3、节水技术推广滞后

从农业灌溉模式看,推广节水技术已经是一种趋势。以色列所有的灌溉农田都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现代灌溉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灌溉水平均利用率达到90%;法国现代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47%,喷灌占现代灌溉面积的80%。而目前新区除部分农业专项中有采用喷滴灌技术外,农田灌溉均为传统漫灌,灌溉方式粗放,利用率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三、具体对策措施与建议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农田水利高水平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要求;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俞正声书记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发展集约化高效的现代农业,努力达到“三个高水平”的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把建设高水平农田水利设施纳入正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区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新农村村庄改造、产业发展规划来实施,把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好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和推进。

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先急后缓,宁缺毋滥;以块为主,集中建设”的原则分年度安排高水平建设计划,逐年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并经过10年左右时间建设,使新区规划基本农田灌排设施全覆盖、粮经作物可两用,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5%,粮食水分生产率达到1.2kg/m3,旱涝保收田比例达到100%,农田水利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全国领先,率先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

2、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

由于早期建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是采用材质较差的灰土材料,其抗压性能差,施耐久性不够,为此建议:

(1)根据不同类别农田及所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农业镇的基本农田地下渠道,采用双壁缠绕排水管(波纹管);其他各镇的基本农田,采用基础涵管;其他农田地下渠道主要考虑维修和局部翻建,采用无基础地下渠道结构。

(2)倒虹吸可采用波纹管,圆形渡槽采用球墨铸铁管,以增强排灌设施的耐久性。

(3)电机开关,采用固定式低压开关柜,这不仅可以增强用电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也比刀闸开关更加美观。

(4)对于泵房及电机设备,按照建筑物相应防雷要求,设置避雷器等,防止其遭受直击雷。

3、加大资金投入,缓解镇级财政压力

按照现行的预算定额标准及相应费率编制工程预算,调整建设资金标准,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针对各镇财力情况,实行财政差别扶持政策,对财力较弱的农业镇,采取资金倾斜政策。

同时,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养护管理和资金使用,将养护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加强统筹协调、资金整合,提高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对于一些遭到人为破坏的设施,建议按照“谁损坏、谁补偿,谁造成破坏、谁负责修复”的原则,追加相应赔偿,缓解镇政府财政压力。

4、积极开展新型灌区试点,逐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着力研究新型灌区建设发展模式,以水定灌、以需定灌,适度超前发展,建设一批灌溉科学、生产高效、配套齐全,能满足作物轮种需求的新型灌区,积极开展高标准新型灌区建设。重视农作物灌溉制度研究,提倡高效灌溉、提高节水水平,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丰收。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节水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新区各镇具体情况,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浇灌、管浇、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块先行试点,如:老港镇东河村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灌溉规模为1000亩,其中200亩采用滴灌节水技术;书院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采用低压管道灌溉。这将会给新区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节水技术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5、加快农水设施信息化管理建设,建立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1)建设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

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分为两个模块: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和排灌设施WebGIS,数据库数据来源于2009年起新区开展的农田排灌设施调查。

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包括两个子模块:排灌设施信息管理、排灌设施统计分析。灌区信息管理包括对泵站、渡槽、地下渠道等设施信息的管理,可以对设施信息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删除、导入、导出;排灌设施统计分析涵盖灌区单类设施数量对比情况、全区单类设施年度变化趋势等八个方面,可以实现对单类设施、各类设施在不同年度、不同区域的汇总、对比分析及趋势预测。

排灌设施WebGIS按照不同的设施类型分别设置图层,可以按照类型、镇域、灌区查询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分布统计,制作专题图片。

基于WebGIS的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GIS图层管理、分层显示、专题查询、统计分析、报表与图形输出、数据动态编辑及更新,可以实现对排灌设施的属性信息、空间分布情况、年度变化趋势的全面把握,为新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科学决策,动态、长效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2)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对现有的农田水利项目,要及时落实养护主体和养护资金。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养护体制,可以参照农村公路养护体制。首先,明确设施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落实管养资金,将农田水利设施管养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其次,建立设施养护巡查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最后,通过加强养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养护人员的管理养护能力。

四、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也为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区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农田水利高水平建设,推动新区农村走向“渠通河畅、排灌自如,管理有责、良性运行”的农田水利发展之路,建立新区“配套齐全、灌排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农田水利体系,着力提升除涝、灌排、降渍、水质、管理等综合能力,为新区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贾占军. 加强海原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议[J]. 水利工程. 2009,8:36-37.

篇10

1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现有的沟渠因为使用时间过长,引起了严重的淤积

而配套的设施因为设计标准低,投资少,维护工作不达标等原因,淤积、损毁、老化较为严重,已经不能满足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了。

1.2输水渠道衬砌率低,配套程度差,渠系水渗漏损失大

现在东昌府地区田地间绝大多数的灌溉输水渠道是土渠,在农田灌溉过程中有很严重的渗漏现象,有限的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1.3东昌府区骨干工程面貌逐步改善,但各类工程发展不平衡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不容乐观,危险状况突出。该区小于1m3/s的末级渠道基本上全部是土渠,同时渠系建筑物的匹配很差,对农民收入增加、粮食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东昌府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聊城市东昌府区2011-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位于东昌府区堂邑镇、张炉集镇、侯营镇和道口铺办事处,涉及99个行政村,控制耕地面积0.625万hm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以小型提水泵站工程、灌溉机井提水配套安装工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桥涵闸工程和排水沟治理工程为主,兼顾砂石路、素土路和林网建设。东昌府区三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9.38万亩,其中泵站提水管道输水灌溉面积6.22万亩,机井提水管道输水灌溉面积3.16万亩。项目区共建设引黄提水泵站33座,配套首部枢纽33套,恒压变频控制系统33套,新打配套机井156眼,配套现有机井243眼,安装射频卡灌溉控制系统399套;项目区内共铺设输水管道740.8km,清淤排水沟33km,修建拱桥40座,水闸13座,进地涵330座;同时在项目区内配套建设田间道路、防护林网工程。2011-2013年东昌府区小型农田水利第一轮工程三年建设目标已经完成。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验教训

3.1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东昌府区在三年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建设思路,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所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均按照有关规程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可研报告及实施方案的编制,编制的文本需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组的认定,确保工程设计切实可行。经设计单位完成设计的工程项目,采用工程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合格,确保长期使用。

3.2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1)在稳定中央政府水利资金对东昌府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更多资金的投入(2)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的加大(3)东昌府区区直各部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主体较多,资金投入规模较大,国土、农业、水利、农综办、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都有专门支农资金,以项目资金来源的对应部门为建设主体,按照水利规划集中投入、规模发展,集中连片实施。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资金效益,避免造成重复建设。

3.3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末级渠系与骨干工程同步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制定措施,有效地解决由末级渠系设施不配套引起的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促进节约用水,减少因输水造成的损失,节省农民不合理的水费支出;二是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维护供水计量设施;三是创新机制,对于末级渠系和供水计量设施的建设采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的奖励机制,对于运行管理费用、农民用水协会启动资金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

4东昌府区小型农田水利实施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