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分析法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分析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视频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的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组合。Johnson等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机体系,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即顾客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工序,这四个要素的紧密配合可以使企业以独特的方式满足真正顾客的需求。根据这一理论框架,目前视频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可进行如下解构。
顾客价值主张即打破受众长久以来只接受官方正统娱乐文化所形成的厌倦心态,以一种快捷的、平民化姿态为消费者提供去精英化的“草根”式娱乐方式,从而迎合了一大批顾客,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娱乐需求。同时,视频的制作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普通用户只要在网站上免费注册就可以上传自己的视频。这样的操作不但使网站在视频制作上的投入成本较低,还保障了受众在节目提供和管理上的参与度,极大增强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和主观能动性。形色各异的视频突破了传统单一的表达模式,充分体现了娱乐诉求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同时,消费者还能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在线网友展开互动交流,发表不同见解,表达真实自我,大大增强了网络视频的消费体验。
目前的盈利模式以广告为主,包括贴片广告、缓冲广告、弹出窗口广告、普通图文广告、文字链接广告等。其中,缓冲广告和贴片广告最主要,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并且利润仍在不断增长中。除了这些传统的广告形式,视频分享网站还在逐步开拓其他盈利模式,重要的一种就是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及网络媒体的互动特点进行活动营销,达到双赢的目的。例如,土豆网与英特尔合作的“i,睿不可挡”视频创作大赛,通过网友参与投票的方式选出获奖者,以英特尔提供的软件、电脑作为奖励,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参与。此次活动营销为土豆网增添了点击率的同时,也为英特尔做了一次盛大的品牌宣传。
目前商业模式中产品和品牌两项资源尤为突出,成为其中的关键资源。产品即视频,内容丰富、更新迅速的视频才能够保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进而提高点击率。因此,网站运营需要保证拥有持续、有效、高质的视频来源。品牌对视频网站而言一方面可以形成“路径依赖”效应,消费者一旦习惯了使用哪一品牌网站就会形成依赖,进而长期使用下去;另一方面意味着网站将有更多的机会开拓营销宣传,争取更多的广告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的合作。
在工序方面,视频网站在整个产业链中体现的是平台运营商的角色,将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广大用户有机链接起来。目前视频网站将关键工序放在网站建设方面,注重传播的方式与技术。由此,资金、服务器、带宽一直是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拥有产业中的话语霸权。其背后的依据在于:网站自身并不制作网络视频,而是提供视频上传服务和共享平台,因此无论是视频上传、在线观看,还是下载,都对服务器的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资金和相关技术的支持。
二、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视频分享网站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盈利水平上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被称作“烧钱”的行业,这说明当前视频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顾客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工序这四大要素之间的有机匹配和良性耦合,以形成系统有效的运作,任何两个要素之间的不匹配都会产生问题。而目前视频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尚存在以下缺陷:
(一)顾客价值主张与关键资源之间的不匹配
网络视频作为关键资源,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视频的复制跟风以及原创视频在多个网站的重复上传,导致网站之间雷同度高,自身特色不鲜明,没有重点突出消费者哪一方面的诉求,也就难以培养忠诚的顾客。在文化底蕴上,网络视频还缺乏一种持久有力的文化导向。网络视频在顾客价值主张方面强调了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文化观念,凸显鲜明的时代特色,但这种特色应该聚焦于哪一点却始终没有答案。另外,原创作品在整体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原创作品是视频分享网站的立足之本,但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产生的好作品屈指可数,显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关键资源与盈利模式之间的不匹配
视频整体质量不高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缺少观众,点击率较低,无法形成良好的广告效果,由此,对广告商也不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并且,低质量的视频还妨碍了其他盈利模式的拓展,使得出售视频内容和增值互动等形式的盈利方式难以开展。而另一方面,想要提高视频质量也需要付出大量成本,无论是请专业人员制作视频,还是购买正版节目,都会大幅提高网站的运作成本,这对当前已经资金紧张的视频分享网站而言无疑是一个难题。
(三)盈利模式与关键工序之间的不匹配
视频网站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持续和稳定的立体化盈利模式,原因在于整个视频产业链工序上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鉴于视频分享网站的高度互动度和资源整合性,工序的设置远比其他产业要复杂,网站要与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广告商、广大用户等多个主体进行衔接及利益分配,它们在进行产业链接时是合作关系,但在划分利益时又是竞争关系,这样多方的竞合互动导致网站顾此失彼,难以兼顾保持低成本和获取较大的收入源。
(四)关键工序与关键资源之间的不匹配
目前视频网站将大部分资金和精力放在了服务器和带宽等方面的建设,呈现出了重技术轻内容的局面,可见,视频内容和质量在企业中受到的重视与其在商业模式中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匹配的,这也是视频质量长久没有得到大幅提高的根本原因。然而,自从国家政策上对网络视频盗版行为进行一连串打击之后,“内容”被重新估值,这也要求网站在工序方面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视频内容上,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制作优质视频。
三、网络视频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在视频分享网站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有以下三类比较特殊,能够对视频企业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市场容量方面
目前网络视频的消费者数量还处于迅速增长的阶段,并且还具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网民基数增长迅速,网络视频将获得更广大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世博会、亚运会等因素促进了网民对网络视频的需要和认同,用户的网络视频看习惯也将被进一步培养。艾瑞咨询关于中国在线视频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市场规模达到了13.9亿元,同比上涨32.4%;在线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已达到75%,大量用户在视频领域长时间驻留,因此寻找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成为了各大视频企业的重要工作目标。可见,视频网站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也激发了它们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的热情。
(二)竞争对手方面
2007-2010年,是我国网络视频业的高速发展阶段,优酷网、土豆网等代表性视频分享网站在竞争中确立了其地位,但同时,其他相关行业也开始涌入这一行业,其中最突出的两类就是以新浪、搜狐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类和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类。前者无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具有很大的点击量以及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整合力量;后者的优势则集中于资金、政策、正版节目源等方面。门户网站和电视台的加入使得网络视频产业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面对实力如此强大的两类竞争对手,视频分享网站如何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特色将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三)政策导向方面
国家相关政策也对视频行业商业模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及“网络视听许可证”的分布大幅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一方面将许多准备进入视频分享领域的企业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对已经运营的视频分享网站施加了较大压力,因为它们不得不考虑获得合法身份的问题。其次,国家对视频作品的版权监管越来越严格,视频分享行业发展早期,对用户上传的视频监管不力,使得部分被界定为“盗版”。优酷网、土豆网等均因侵权缠上过官司,使得视频分享网站未来的发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最后,“三网融合”政策于2010年浮出水面,使得互联网会更加依附在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上,对视频分享网站而言,如何促进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而非恶性竞争,将是严峻的考验。
四、视频分享网站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上分析表明,目前视频分享网站的商业模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面对国家政策的收紧、外部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更高的要求,一些网站逐渐开始了新的尝试。可以预见,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首先,进一步增加用户的使用价值,这是商业模式改善的初衷。基于顾客在吸引风险投资商、吸引广告商、完善内容供应渠道等方面对网站形成的反哺效应,所有视频企业的共同目标就是开发受众,增强顾客粘性,实现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为此,网站需要摆脱传统传媒行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突出错位发展。不断地优化用户体验,建立与受众的沟通和接触服务。今后发展的方向将是开辟多元化的用户互动渠道,突出用户话语权,实现其体验价值的增加。
其次,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激励,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差异化的精彩视频。其一,大众上传原创作品使网站经营在内容方面保持了低成本,未来的发展应继续强化这一优势,进一步激发广大网民的创作动力,可采取的方法包括设置不同奖项,开展视频创作大赛,等等。其二,高校资源的利用也是网站在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高校中传媒专业相关的学生具有专业素养和制作热情,能够开发出较高质量的作品,但成本却很低,如果善加利用,可以成为网站内容的重要来源。其三,当前网站自身也加入视频内容制作,特别是网络影视剧的制作。但受资金和专业技术的限制,与其他影视企业联盟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优酷与中影集团、好莱坞等企业战略合作的达成就代表了这一趋势。
再次,创新性开发更多方式的利润来源。从受众这一渠道来看,未来的发展应实现优秀视频付费观看的模式,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走出亏损的重要途径。当然,在当前绝大部分视频都免费观看的巨大压力下,视频付费的形式应比较缓和,可以借鉴从虚拟币过度到现实货币的方法。从广告商这一渠道来看,开发多元化的广告传播方式是重点,由于用户一般不会主动点击网页上的广告,网站必须开发其他的宣传形式,如植入式广告、专用广告视频、品牌冠名,等等;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消费者做到广告的精准投放也是一个重要方向,这种有针对性的宣传比点击率更有价值,是吸引更多广告商的有力手段。
篇2
《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国发[2005]34号)以来,中国证监会分别从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改善环境、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创新体制等方面入手,推出了针对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一系列监管法规和措施。这一系列监管法规和措施的实施,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资产总额迅速发展壮大,结构日趋合理,经营业绩快速增长,治理结构日益完善,资产质量稳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排头兵,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国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我国股票市场的形成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股票市场得到了长足进步,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截至2008年末,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625家,比2004年增加248家,增长了18%。
从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来看,截至2008年末,1625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数额达486892.34亿元,比2004年的63269.96亿元增长了6.7倍。
从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来看,截至2008年末,沪深市场股票总市值达121906.9亿元,占GDP比重为38.8%,与2004年相比,总市值提高2.27倍,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5.5个百分点。
从上市公司的地区结构看,2008年,华东、华北、华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为39.5%、13.6%和15.2%,而东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占比都低于10%。从上市公司数量的变化情况看,与2004年相比,2008年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5.6%、17.6%和25.4%,其他四个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增长速度均低于10%。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地区分布上并不均衡。
从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来看,制造业是上市公司的主体,比重超过50%。与2004年相比,除综合类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减少外,2008年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金融保险业、采掘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速度较高,分别为170%、56.3%、34%、33.3%、24.4%、22.6%。
从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结构来看,2004年至2008年间,股本规模在1亿~2亿元、2亿~3亿元和3亿~5亿元的上市公司占比均在20%以上;股本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小型上市公司比重介于5%~8%之间;股本规模超过5亿元的大型上市公司的比重介于7%~17%之间。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一)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
我们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每股净资产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2008年,尽管流动比率回升到103%的水平,每股净资产也略有增加,但速动比率只有64%,比2004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提高到85.7%,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特别是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上市公司还应该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每股收益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2008年,除总资产收益率略有下降外,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每股收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每股收益增长了37.54%,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
(三)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
一般来说,总资产、固定资产和存货周转次数越大,说明上市公司资产或存货的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运营能力越强。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则与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资产的运营能力成正比。对比2008年与2004年上市公司的这几个指标,可以发现,除总资产周转次数下降外,其他三个指标均小幅提高,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运营能力有所提高。
(四)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
一般来说,每股净资产、每股盈余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的数值越大,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越强。
与2004年相比,2008年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每股盈余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每股未分配利润增长142.3%,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上市公司的发展后劲很足。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利用2008年和2004年上市公司的大量数据,对其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规模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经营业绩不高、盈利能力较低。
2.上市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较低,与2004年相比,偿债能力还呈现下降的态势。
3.上市公司的负债总额偏高,负债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负债结构也不合理,流动负债比重大,加大了上市公司短期内偿还债务的压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4.上市公司负债筹资比例小,资本结构不合理。在国外,由于负债筹资具有成本低、债权人不能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且不参与上市公司年终利润的分配等优点,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在我国,申请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或不给予对股东的股利分配,致使股票筹资成本很低,甚至低于负债筹资成本,加之我国普通股东对上市公司不分派股利行为的容忍,因而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发行股票来筹措资金。
(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的建议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调控和管理:
1.注意调控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
目前,经济较发达的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上市公司的资产数量较大,而其他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资产数量偏小,上市公司在地区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在上市公司审批上,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这些地区公司上市的速度,鼓励优秀的企业上市,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公司上市创造条件。
实践证明,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募集了大量资金,壮大了实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简化程序,促使更多符合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3.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改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利用贷款利率杠杆调节负债融资的利息,有效解决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状态。同时,为保障债券投资人的利益,政府还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偿债保障机制。改革现行的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逐步取消额度管理;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结构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积极推进债券评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发展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
4.加强市场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
2008年相对于2004年,我国全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上市公司的发展后劲很大,但盈利水平不高,整体经营绩效仍需加强。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而言,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绩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加大审批盈利能力强的区域、行业公司的上市力度,尤其要加大朝阳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上市速度,把这些行业内的真正有代表性的优质企业推荐上市;二是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增强其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认真贯彻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坚决淘汰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上市公司。
5.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责任、义务。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低、成长能力较弱、偿债能力较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独立董事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3
【关键词】 零售业 绩效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平衡计分卡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问题显得越来越明显,如无法客观评价非财务指标体系对绩效的影响;指标体系赋权人为因素较多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各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绩效客观评价决策的需要。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教授查德于1965年创建了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和评价具有“模糊性”的事物的系统分析方法。此方法对原本仅具有模糊和非定量化特征的因素,经过某种数学处理,使其具有某种量化的表达形式,从而为决策提供可以进行比较和判别的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的层次分析法。该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出系列层次,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每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内涵。
近年来,零售业公司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零售业公司的绩效评价,因此研究零售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零售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平衡记分卡理论,根据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特点以及其经营业绩所欲实现的目标,构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零售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影响因素需要考虑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因此,对传统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进行了修正。具体维度及关键指标选择如下:
1、财务层面
财务是影响零售业上市公司绩效高低的核心层面,其中销售业绩又是评价的重点,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流动比率、销售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销售利润增长率5项关键指标。
2、客户层面
对于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来说,是否拥有客户市场以及拥有客户市场的规模大小,决定了该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高低。因此本研究选取了5项关键指标: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度、新顾客获得率、市场份额占有率和客户投诉率。
3、内部资源层面
零售业上市公司内部资源的优劣是其取得经营业绩高低的内在因素。内部资源包括市场营销、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经营活动等方面。所以此层面选择以下5个关键指标:销售人员的人均销量、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员工满意度、销售管理水平和客户等待时间降低率。
4、社会责任层面
履行社会责任是零售业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公司拥有高的经营绩效的保证。因此本层面选取了如下5项关键指标:销售产品质量合格认定、慈善事业捐赠比率、安排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就业比率、税费上缴增长率、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比率。
二、零售业上市公司绩效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
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根据影响因素分为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依次分层次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得到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
1、绩效评价对象因素集的构建
综合平衡记分法理论和零售业上市公司特点,通过反复咨询专家的意见,确定影响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四个评价主因素集,即U={财务层面(u1),客户层面(u2),内部资源层面(u3),社会责任层面(u4)}。然后,依据四个层面设置相应的子因素层指标集。
2、评价集的确定
根据评价决策的实际需要,并按照模糊数学的隶属度赋值法,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评判等级标准为m级,本研究确定为5级,评语集合为:V={优秀(V1),良好(V2),一般(V3),较低(V4),较差(V5)}。
3、权重集的确定
为了客观、科学地反映各指标对目标结果的影响效果,本研究拟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通过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能使人们思维过程层次化,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层次分析法通常根据设立的指标体系设计调查表向专家组展开问卷调查,聘请专家打分,比较各层次指标间的相互重要程度,重要性的程度可以分别用1―9及其倒数进行标度。将比较结果转化为定量的判断数据,形成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可以较科学地得出各指标的权重。
4、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对各因素层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因素中各因素对应于各权重系数的隶属度,分别列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价等级的归属程度Ri(称为模糊矩阵)。
先对子因素指标层指标uik的评价矩阵Ri作模糊矩阵运算,其中元素rikj表示第ik评价因素对第j级评价的隶属度,其值通过对专家评分结果进行统计整理计算得到。
Bi=Ai?Ri=(Ai1,Ai2,…,Aik)?ri11 ri12 … ri1m
ri21 ri22 … ri2m
… … … …
rik1 rik2 … rikm=(bi1,bi2,…,bim)
将单要素模糊评价结果Bi(i=1,2,…n)进行集成,构成更高一级的评价矩阵R;然后再对R作模糊矩阵运算,得到指标u对于评价集V的隶属向量:
篇4
关键词:数据分析;移动电子商务;数据获取;发展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定义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由电子商务(E-Commerce)衍生出的新生概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正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本质上是电子商务技术的一种创新,基于移动无线网络,依托手机等个人移动通信设备,使用户能够减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进行活动,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形式,并改变了电子商务的传统格局。
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约3.3万亿元,占网络购物总交易规模的70.2%,继2015年超过PC端之后,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渠道。同时,根据最新的一季度报告预测,2017年第三季度左右,全球移动电子用户将达50亿左右。
二、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
数据分析是移动电子商务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产品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针对移动产品,数据分析就是利用挖掘数据的分析方法与技术手段,在手机用户大量的交易数据中总结产品流量和顾客转化率之间的规律和特点,分析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具体则是通过网络和交易信息提取客户、市场、产品环节的数据,然后建立相关模型,在更加动态化的商业环境下,能够更有效的优化产品及商业模式。
1.数据挖掘
通过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工具,数据挖掘可以挖掘出数据内部隐含的模式,并从中发掘信息或知识,同时从已有的数据中提取模式,提高已有数据的内在价值,并且把数据提炼,转化成为知识。在移动电子商务的运营之中,针对大量繁杂的客户消费及使用稻荩需要应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客户特征,获取用户关注点,培养用户忠诚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营销计划来吸引优质用户。
在数据挖掘中最常使用的四种分析法:分类分析,关联分析,序列模式分析和聚类分析:
(1)分类分析可以定义区分数据类或概念的模型和函数,以便能够使用模型预测未知类标记的对象类。
(2)关联分析通常利用数据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其目的是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3)序列模式分析同样也是为了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但侧重于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序列关系。
(4)聚类分析,是指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将本身未有类别的样本聚合成不同的簇,并对每一个簇进行描述的过程。
2.数据处理
(1)数据收集
一款移动电子商务产品的分析团队在处理数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源的收集。数据收集可以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直接能获取的数据,通常为内部数据。第二类则称为外部数据,是需经过加工整理后才能得到的数据,如手机应用平台的下载数据。
(2)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数据处理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工具或编程,如Excel,Python,对数据进行筛选、清除、补充、纠正,其目的是从大量杂乱无章、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解决问题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清洗后保留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为数据分析减少障碍。
(3)数据对比
对比,是数据分析的切入点。如果参照缺失,数据则无法确定定量的评估标准。分析过程通常采用二点切入法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
①横向对比,是与行业平均数据,以及竞争对手的数据进行比对,以市场为轴心。
②纵向对比,则是和产品自身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以时间为轴心。
(4)数据细分
数据对比发现了问题后,需要用到数据细分来确定问题数据的范围,根据移动产品的差异对数据异常的范围和精度进行分析,随后进行测试与修正。数据细分通常情况下先分纬度,再分粒度。
三、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比较或统计方法对收集来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求最大化地开发出数据资料的功能并发挥数据的作用。为了提取有效信息和形成结论,通过分析手段,可以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在进行正式的数据清洗,确保了数据可靠性与完整性后,可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多层面的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数据分析层面和结果导向分类,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数据分析中常应用两种分析类型。
第一种,传统电子商务营销管理中的常用分析:SWOT、4P、PEST、5W2H、Userbehavior等;第二种是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与因子分析、决策树等。
1.数据分析方法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数据分析,常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来确定基本的分析方向以及产品导向。比较分析法分为两种类型,同比与环比。
为消除数据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同比将移动产品本周期内的数据与之前周期中相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同比增长率。而环比则反应数据连续变化的趋势,将本期的数据与上一周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同环比能为产品整体运营的发展状况提供有力的参考,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和环境上。
对于统计分析,最常用的是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研究的是现象之间是否相关、相关的方向和密切程度,一般不区别自变量或因变量。而回归分析则通过分析现象之间相关的具体形式,确定因果关系,并用数学模型来表现其具体关系。举例来说,对一个移动电子团购平台的产品来说,从相关分析中可知“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变量密切相关,但只有通过回归分析方法才能确定这一对变量之间到底是哪个变量受哪个变量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
2.数据分析应用
在移动端电子商务中,APP数据分析对于开发者或运营者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主要数据分为4个方面:用户来源、用户属性、转化率及用户忠诚度。
(1)用户来源
对于移动产品平台来说,获取用户的渠道很多,如CPA广告、交叉推广、限时免费等等。开发者从多个维度的数据来对比不同渠道的效果,比如从活跃用户、次日留存率、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等角度对比不同来源的用户。通过渠道对比,可以高效地找到最适合产品发展的渠道,以便不断完善推广策略。为了追踪App渠道来源,可以用到两种不同的方法:
①Android渠道追踪方法
国内Android市场被数十家应用商店所割据,Android渠道追踪主要围绕其中几种渠道展开。具体来说就是开发者为每一个渠道生成一个渠道安装包,不同渠道包用不同的渠道ID来标识。当用户下载了App之后,运营人员就可以通过渠道标识查看各渠道的数据。
②iOS渠道追踪方法
不同于Android的开放生态,iOS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在苹果的唯一性原则以及严格的审核制度下,Android打包的做法在此则无法生效,可以通过Cookie追踪渠道更为高效的追踪数据。
(2)用户属性分析
在吸引用户下载使用之后,产品运营及开放方要尽可能地详细了解用户的设备型号、网络及运营商、地域、用户性别等宏观层面的用户特征。这些特征数据可在产品改进、应用推广和运营策略的制定上提供有力的方向性依据。
①同期群分析是一种基于同期群的核心数据及行为的对比分群方式,按用户的新增时间将用户分群,得到的每个群就叫同期群。
②获取成本分析,是指获取到一个真实的新用户所付出的平均成本。同时也要注意用户回报弥补获取成本的速度,尝试不同的渠道并跟踪用户的行为,使用如K因子传播作为降低获取用户成本的手段。
③用户终生价值分析,是指用户平均会在平台、产品上贡献多少价值。最大化用户营收的方法就是根据用户频度制定不同的定价方案,针对高频用户通过广告、精品内容收费,对于低频用户则采用单次收M模式。
(3)转化率
对移动电子商务来说,产品转化率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开发者的产品收入。如一款移动电子游戏应用,开发者可从道具购买量、关卡和付费人群等多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从而查看用户付费行为动机和特征,也可以通过漏斗模型进一步分析关键节点的转化率,提高付费转化,增加收入。
(4)用户忠诚度
了解用户在一个产品应用内做了什么,并确保用户喜欢该产品,是移动产品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根本。开发者可以从留存用户、使用时长、使用频率、访问深度等维度评价用户粘度,以及RFM(Requency,Frequency,Monetary)来评估用户系数。例如,通过检测每月新增用户在初次使用后某段特定时间内的留存率来对用户进行评估。
统计留存用户的时间粒度很细,主要有次日留存、7日留存、30日留存。
四、数据分析对移动电子商务的意义
无论是公司或个人,在这个新时代,具有数据分析思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元认知能力。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用户数据大量积累,营销方案的制定都是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来决策。作为移动电子商务公司的数据分析师,必须有对繁杂枯燥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的本领,更要有商业敏感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数据分析为思维的经营和管理思路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中消费行为及市场分析的依据,而在这种以数据为主体的决策制定中,企业获取的分析数据是直观、动态、及时的,相比咨询公司或调研公司的滞后分析具有大数据和全样本的优势。利用数据来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进而揣测用户的心理,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可以精确得出产品定位及活动,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篇5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新常态下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而融资难问题却成为其发展的瓶颈。电子商务涉足金融领域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同时也给传统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创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现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健全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电商供应链模式的网络金融服务,应是商业银行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切入点,同时也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通过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借助电商平台中的交易信息,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闭环应用,既可以充分考量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也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风险。
关键词 :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
中图分类号:F830.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4-0047-07
收稿日期:2015-01-28
作者简介:吴昊(1969-),男,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E-mail:wh771@163.com
杨济时(1976-),男,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E-mail:yang13938519613@126.com
一、文献梳理与述评
(一)电商优势
从市场管理的角度,电子市场可以分为第三方交易平台、行业自发型市场以及封闭市场。易法敏[1]详细说明了三者的区别,第三方交易平台是指除了买、卖双方之外的,由第三方建设的为了买方和卖方开展电子商务的平台;行业自发型市场则指由某一特定行业巨头联合融资建立的电子交易枢纽;第三方交易平台和行业自发型市场均属于开放型市场,是面向所有具备资格的交易者的。而封闭市场则通常是由一个独立的买家与其商业伙伴创建的商业平台。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在电子市场上通过网络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过程,是把供货商、经销商等相互关联企业的业务模式转化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模式。电子商务模式按参与交易的对象分类,可以分为企业对企业的交易(B2B)、个人对企业的交易(C2B)、企业对个人的交易(B2C)、个人对个人的交易(C2C)和从线上到线下的交易(O2O)五种经营模式。中国主要的B2B电子平台有阿里巴巴、中国商品网以及好望角等,而常见的B2C电子商务平台有当当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以及凡客诚品等,C2C典型的例子是淘宝网、美丽说、拍拍网等等。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简称“电商平台”)。
银行与企业紧密相关,任何商务活动都离不开银行,买卖双方均需要通过金融机构来完成交易。当企业大量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时,银行的支付结算服务也就成为电子商务得以运行的必要条件。
银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提供一条较好的出路。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巨大,运行机制灵活,是一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的活跃,也是新常态下促进增长的动力之源。然而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仍处于劣势,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往往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国内外学者大多从企业外部以及企业内部进行研究。
从企业外部的角度来看,蔡丽华[1]将中小微企业筹资难的原因归结于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银行融资成本高,缺乏与小微企业相匹配的金融机构等因素。她认为政府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应起到引导作用。不仅如此,张丽琼[2]认为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也阻碍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但有关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细节的法律还不完善,再加上法律执行率较低,因而影响了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效果。
从中小微企业自身情况的内部角度来看,Petersen和Rajan[3]认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缺少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作为抵押,同时也缺少相应的财产权利作为质押,因此面对资信较差的现实情况,大型银行大多不愿意向中小微企业进行放贷,承担较高的违约风险。熊晋[4]认为小微企业有着经营风险大、信用观念差、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企业融资的有效性。而韦绪任[5]则提出,由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融资费用和成本高昂,缺乏贷款担保,其不能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因而很多小微企业对于银行融资的渠道望而却步。
针对上述问题,近些年,部分学者便开始从对金融体系的研究入手,来寻求小微企业融资上的新突破。通过总结归纳,现从政府、担保体系以及商业银行三个方面来进行详述。首先,从政府监管方面来看,马胜祥[6]认为由于商业银行本身存在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为了鼓励他们对风险较大的小微型企业进行投资,政府及银行监管部门应从政策以及监管制度上给予支持;先应放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标准,加大信贷投入;再要大力扶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推动借贷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而从法律的层面,赵金凤和陈玉利[7]认为,中国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的发展,同时要落实政府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以及管理办法,从而拓宽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其次,从担保信用体系的角度来说,尽管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已达十年之久,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刘志荣[8]认为,我国首先应在原有担保信用体系的基础上自我完善,通过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之间的合作来降低信用风险;然后应对现有的担保组织进行制度创新,引入除银行、担保公司以及中小型企业之外的第四方来分担担保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同时鼓励担保公司主动寻求除了担保费用收入之外的其他收益来源;最后应建立以商业型担保为主,政策性与互担保为辅的融资担保机制;商业型担保机构是以市场为导向,有着明确的考核指标,同时使用商业化模式运营的机构。大力发展商业型担保机构不仅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且能使担保行为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最后,从商业银行的设置方面来看,学者们认为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政府应大力发展中小型商业银行。林毅夫和李永军[9]提出在中国现有国情下,中小型企业仅依靠内部积累是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因此需要进行外部融资。然而,由于中小型企业与大型金融机构信息并不对称,由经营不透明所带来的高风险补偿便会造成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窘境。因此,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以适应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特点,才是解决小型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针对金融市场上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黎刚华[10]认为中小银行在介入中小企业市场融资方面,较大型国有银行具有更多优势,因此需要发展地方性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不仅如此,从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学者们纷纷指出,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盈利能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而从金融机构自身职能的完善角度来看,杨绍辉[11]认为银行应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这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投入。而由新加坡淡马锡金融控股集团首创的“信贷工厂”概念,则为银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贷业务理念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潘华富和蒋海燕[12]提出,“信贷工厂”是指银行像工厂标准化生产一样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批量化、流程化的信贷业务。与传统的小企业贷款管理相比,信贷工厂模式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出一些风险。尹贻童[13]指出,由于小微企业具有信息不对称、经营风险大、抗风险能力低等特点,它的违约风险也相对较高,这会导致银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刘英卓和赵立永[14]也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商业银行的内外部技术环境还不成熟,对内,银行的经营管理缺乏准备;对外,由于企业和个人在网上的资产信息不全,缺乏社会各方交易的信息流和信息数据。其次,我国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建设硬件存在风险,安全技术问题亟待解决。最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较为狭窄,大多仅限于电子支付和网络银行。针对上述问题,赵岳和谭之博[15]提出政府、银行与电子商务平台应共建风险池。政府可以通过向风险池注资,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甄选,真正帮助低风险、高效率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仅如此,政府也应转变扶持方式,从直接补贴模式转为通过商业方式进行扶持,发挥市场的作用,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针对电子商务金融安全问题,李治平[16]指出商业银行应积极促进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改进的建议。
纵观上述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都有着较为全面的研究。然而银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因此关于电子商务融资(以下简称“电商融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银行电商平台融资业务模式的研究,一方面利用SWOT模型,全面分析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银行在发展电子商务融资时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在充分肯定商业银行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银行发展电商平台融资所遇到的威胁和挑战。另一方面,本文针对银行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以下简称“电商金融”)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商业银行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业务转型、拓展盈利渠道、规避信用风险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电商融资模式分析
电商金融形成的背景主要缘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状况。
电商金融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资源配置高效,服务成本降低。阿里金融数据显示,阿里小贷单笔信贷成本平均约为2.3元,而传统银行单笔信贷成本为2 000元左右。二是数据信息共享,信用风险减小。在电商金融背景下,很容易从电商平台中获取交易双方的各类信息,而且还能将参与交易双方的资金流置于监控之下,极大减小了信用风险的发生。三是交易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提升。电商金融服务提供的平台可以帮助用户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提高了服务效率,丰富了用户体验。
目前,电子商务平台种类众多,平台上的电商融资业务呈现多样化趋势,概括起来,主要的融资模式有以下分类。
(一)消费者信用贷款
消费者信用贷款是指通过分析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的日常消费数据,授予消费者一定的信用额度,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可以使用这一信用额度购买商品,先由银行垫付资金,然后消费者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此类电商融资模式类似于虚拟信用卡,例如eBay旗下PayPal的Bill me later即为此类融资模式。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
1.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可分为自营式B2C(如京东商城)下供应商信用贷款、商城式B2C(如淘宝网)下第三方网店信用贷款和平台式B2B(如阿里巴巴)下会员企业信用贷款。此三类融资模式下,供应商、第三方网店或会员企业只需凭借在电商平台上积累的交易信用记录,无需提供任何抵质押,即可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并由电商平台提供信用担保,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2.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
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是一种电商平台上的供应链融资,融资方把电商平台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获得融资,待电子应收账款到期付款时,付款直接用于归还融资款项,主要包括自营式B2C下供应商应收账款融资和平台式B2B下卖方会员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3.中小微企业订单融资
中小微企业订单融资是指在电商交易中,买方会员向卖方会员采购货物,银行根据买方会员提供的采购合同,先替买方会员向卖方会员支付相应的货款来启动采购过程,待买方会员卖出货物后,再行偿还融资款项,主要包括平台式B2B下的买方会员订单融资,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三、商业银行发展电商融资的SWOT分析
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电子商务正从一场消费者的革命向企业商务流程变革的方向发展,直至形成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发展动力十足,可以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交易都离不开资金流的需求,特别是电商客户的融资需求日趋旺盛,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服务领域和业务增长点,同时商业银行对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下面运用SWOT分析法对商业银行发展电商融资业务进行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商业银行作为专业化金融机构,具有系统的金融服务产品和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在金融服务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和专业化经营优势。
第一,商业银行资本实力雄厚,具有持续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资产规模和资本实力是代表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的基础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资本实力强,再加之完备的机构布局、制度设置、管理模式、战略规划、专业人才等,抗风险能力强,能够提供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商业银行服务渠道完善,具有大规模电子化网络支持。在现代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的渠道优势是助推其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具备全国电子网络与物理网点协同发展的优势,具有广覆盖、多功能的新型电子化服务渠道,这是商业银行整合资源创新金融服务及研发灵活金融产品的有力保障。
第三,商业银行拥有良好的客户资源,具有广阔的要素市场。商业银行有着很好的买方和卖方资源。首先,商业银行的对公客户,包含各个行业,既有创造大量物质产品的制造商,也有提供丰富精神产品体验的供应商,这就决定着银行有着足够的卖方资源。其次,商业银行拥有的大量个人客户和有着产品消费需求的对公客户,提供了广大的买方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买方资源。
(二)劣势(Weaknesses)
目前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多种管理要求的限制以及自身传统风险管控观念的束缚,金融产品创新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商融资业务的发展,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快速增长。
第一,由于受到外部多种监管要求的限制,商业银行针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思维与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由于商业银行是一类特殊机构,不仅要对外提供金融服务,还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满足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商业银行的创新思维,难以及时推出与电商发展速度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此外,历史负担与既得利益也会对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束缚。
第二,由于受到风险管控至上的传统观念影响,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与电商融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银行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下对于客户体验不够重视,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太高,导致很多优质中小微企业被拒之门外,无法得到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使得这些中小微企业只能望“行”兴叹。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仍明显不足,而电商服务平台中聚集的往往都是中小微企业。
(三)机会(Opportunities)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日益活跃,交易量增长迅速,涉及的行业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对融资服务的需求也日趋旺盛,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一,国家加强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力度,保障了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对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措施进行了规划和具体安排,并在2013年11月21日公布了《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要使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社会商品和服务流通方式,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国家政策的扶持,既为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必将为电子商务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第二,电商业务的发展促使大量中小微企业利用电商服务平台开展交易,产生了大量的融资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拓展及电商服务平台的普及,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商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加入到电商服务平台中开展电子商务交易。电商服务平台中的中小微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由于暂时的资金短缺,产生了各种融资需求,这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还有助于拓展新的电商客户群体。
(四)威胁(Threats)
在促进电商融资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信用风险和市场竞争加剧两个因素。
第一,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将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的信用风险。目前电商服务平台中的电商客户基本都是中小微企业,虽然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持下,中小微企业不断发展,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但由于其自身的管理、经营、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差,可能会因政策的不连续而引发信用风险。不仅如此,由于电商金融的双方并不是面对面直接交易,并且电子商务平台是由非金融机构所控制,并没有受到具体的监管机构的控制。因此关于交易者身份的验证以及交易信息的真实性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机制,加以解决。
第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将打破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民营资本市场活力强、经营灵活,必将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环境将面临深刻变化和严峻挑战。
四、商业银行发展电商融资的对策建议
面对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需要放眼未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业务转型,满足电商融资发展的新需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实现自身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主动营销,变革信贷政策
面对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商业银行要坚持深化改革,紧跟产业政策导向,加大力度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要利用自身优势,紧跟市场需求,加强专门营销人员的配备,开展积极主动的营销;要强化总分行之间、分行与分行之间以及各物理网点之间的联动效应,积极营销电商服务平台客户,抓住电商融资业务,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市场反应能力。商业银行也要基于中小微企业的特点,确立新型信贷政策。首先,商业银行应该为中小微企业设立单独的授信通道,降低信贷标准,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其次,深化“信贷工厂”理念,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实行批量流程化操作,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效率。最后,银行应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广泛招商,扩大其电商金融的规模,同时也可以通过积分兑款、打折秒杀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客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交易,提高客户体验度和参与热情以形成良性循环。
(二)重塑业务流程,转变管理模式
首先,从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开始,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重构,建立完善高效、便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机制。一是高效,实施组织结构扁平化,增强组织效率;二是便捷,简化业务操作流程,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多样化,将目标客户定位由大型企业下沉至中小微企业,加大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同时整合客户数据信息,分析客户偏好习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融资服务。其次,商业银行应将其管理方法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银行应将网络创新、个性化、协作化的全新经营理念融入到金融业务中,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来最大限度的拓展电子商务业务,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此外,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重视客户体验,对于客户所反馈的意见应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并有针对性地创新服务。
(三)加强电子化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在线交易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涵,商业银行要紧紧抓住这一核心内涵,在渠道上创新业务功能,推进综合性、多元化、广覆盖的电子化服务。要加强电子渠道建设,重视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等新型服务渠道;建设一体化电商融资服务平台,对外与电商服务平台对接,对内与行内管理系统对接,为客户提供电子化、在线化、自动化的融资服务,改善客户体验,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对金融服务的灵活性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重视数据积累,建立信用评级
首先,商业银行应注重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融资服务中的应用,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数据深度挖掘应用方面的经验,吸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金融数据体系整合,在数据集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挖掘应用,将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分体系。由于小微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不同,其网上的信息大多是基于其销售量、交易记录、客户评价以及物流信息等。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选取特定的信用评分指标,然后使用现代化的计量方法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中小微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也能充分展示自身品质,进而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这不仅能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能使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不仅如此,信用评分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实时进行监控,更新相关信息,及时评估信用状况。
(五)强化风险管理,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电子商务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巨大市场空间的同时,由于电商客户多为中小微企业,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相应的潜在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针对电子商务发展中衍生出的新领域、新主体、新业务开展潜在风险研究,完善考核机制,健全风险控制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不仅如此,由于电商平台和商业银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双方可以约定建立风险预警互动机制。电商平台如果发现不良的交易信息,可以将其反馈给商业银行;反之,商业银行也可以将预警信息传导给电商平台。这样便能实时对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以及经营情况进行监管以便控制其信用风险。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和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走电子商务金融之路实属明智之举,其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能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原有的服务渠道、金融基础和客户资源来培育新兴市场。其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为商业银行拓展了新的客户群体,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然而电子商务在给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商业银行受到了自身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其创新能力不足、灵活性较差、对客户体验重视程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商融资的发展。不仅如此,中小微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信用风险,而如今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也会打破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基于电子商务给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业务转型,积极为中小型企业融资做出贡献。首先,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进行营销,大力发展其电子商务,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增强其市场反应能力。不仅如此,商业银行也应确立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信贷政策,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发挥其信贷中心的作用。其次,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银行应重塑业务流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优质便捷的服务;商业银行也应转变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同时,商业银行应强化自身电子化建设,重视电商模式创新,提高其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再次,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和信息,建立新型信用评分体系,实时监控企业交易情况。最后,面对银行与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商业银行应积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其考核制度,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蔡丽华.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西部财会,2012,(8):49-52.
[2]张丽琼.影响小微型企业融资的外部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9):82-83.
[3]Petersen,M.,Rajan,E.G.The Effect of Credit Market Competition on Lending Relationship[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407-443.
[4]熊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学习月刊,2012,(2):82-83.
[5]韦绪任.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149-150.
[6]马胜祥.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4):5-10.
[7]赵金凤,陈玉利. 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6):159-160.
[8]刘志荣.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研究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2):28-32.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9.
[10]黎刚华.不对称信息与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探讨[J].开放导报,2006,(5):100-103.
[11]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物流技术,2005,(10):179-182.
[12]潘华富,蒋海燕.“信贷工厂”模式的探讨[J].银行家,2009,(5):70-72.
[13]尹贻童.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4]刘英卓,赵立永.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战略构建研究[J].现代经济,2008,(6):5-8.
[15]赵岳,谭之博.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一个基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12,(7):99-112.
- 上一篇: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 下一篇:成本控制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