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气建设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风气建设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风气建设的认识

篇1

现实社会,各行各业都讲究和提倡一种风气。好的风气展现一种文明,是一种美,是一种和谐。无论是美的、丑的、善的,恶的,它所表现的都是人的行为,它所代表所影响的往往是一个集体。对学校来说,泛及的往往是校风,对班级来说,体现或者泛及的往往是班风。好的风气会被人赞美,坏的或者说不良的风气则会被人鄙视和唾弃。对于学校来说,不良风气或者坏的风气影响远的不止学校和班级的声誉那么简单。这种影响涉及的往往是一代人或者是一批人。而好的校风和班风将会影响众多的青少年从无知转变为有知,从无所作为转变为积极向上。因此,抓好班风建设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班风的定义

班风是指一个班集体的风气、作风。是班级建设和青少年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动力。班风对外是班集体的形象,班风对内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具体体现的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良好的班风可以勉励和促使同学们积级进取,与人为善,勤奋学习,抵制丑恶。

一个班级的班风是良还是差,与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及组织诱导能力有着直接关系,作为一名对青少年成长负责任的老师,当他(她)被学校任命为一个班级班主任的时候,他(她)就应该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身上的担子,在责任的促使下,他(她)首先并且应该想到的就是如何营造任教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这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不容忽视的严肃课题,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把一个班带成一盘散沙。一个班良好的风气是经过班主任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在全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良好的班风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良好的班风会使同学之间形成亲切、和睦与互助的关系;良好的班风会助长全班同学勤奋进取、文明礼貌的行为;良好的班风会使同学们形成遵章守纪、维护班集体荣誉的精神状态。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风的培养和建设,让良好的班风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怎样制定和营造良好的班风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同班的学生朝夕相处,彼此影响,荣辱与共。可以说班级风气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制订相应的班规班纪。制订班规班纪要有针对性,制订过程必须民主化,实施的方法又必须恰当,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学生自律、自强意识,从而使班规班纪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笔者在职教中心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几年,在班风的制定上有以下尝试:

1.要让同学们知道并且认识到,搞好班风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班风,为什么一个班必须具备良好的班风,我们班应确立怎样的班风”等问题,在统一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启发和诱导学生确立班风标准,共同为班级建设争荣誉,填光彩。

2.把班风标准列为可遵循的行为规范,要求全班同学自觉遵守。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倡导班风的口号:“品德像雷锋一样高尚,卫生像镜子一样干净,学习像张海迪一样刻苦,队伍像仪仗队一样整齐,纪律像军人一样严明”。这样的口号虽然流行于上个世纪,今天用在班级的班风建设上仍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3.班主任和班干部要以身作则。有人说:“身教胜于言教;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班主任的以身作则要从点滴做起,比如:每天准时到校,和学生一起出操,不随地乱扔东西,热爱和关心学生,衣着、言谈、举止为人师表。

除此之外,还要精心组织,参与策划,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模范作用,给班级骨干提建议、教方法,培养他们成为班风建设的倡导者和率先实施者,教育他们在班风形成过程中起骨干带头作用,从而使班风建设由点到面,由少数到多数,由压力到动力,由被动到主动。

三、怎样推进和保持良好的班风

篇2

关键词:高校 考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65-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培养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着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各高校在学风和考风方面暴露的问题愈来愈多,尤其是考试作弊风气着实令人担忧。考试作弊在高等院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作弊手段高明且方式繁多,作弊学生数量及作弊率呈现递增趋势。有学生将考试作弊形象描述为“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在学生群体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考试作弊就像阅读、写作一样已成为了大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关于高校考试作弊风气的蔓延滋长,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等现象,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遏制考试作弊这一丑恶风气的神圣职责,应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所在,积极思考当前考风不正的主要原因,及时发掘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切实加强考风建设,以“抓考风,促学风,树校风”为主线,逐步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 导致高校考风不正的原因

关于考风的问题,高等院校历来是比较重视的。每逢考试前夕,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通过通知或召开专题会议的形式,重申、强调考试纪律,考试中除至少安排两位监考老师外还特意选派楼层巡视员对整堂考试进行监督。尽管如此,当今高等院校大学生舞弊的不良风气屡禁不止,作弊势头还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1社会因素导致学生作弊风气蔓延

当今社会上存在着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时时侵蚀着大学生的头脑,部分学生学习上不下功夫,企图考试舞弊提升成绩,因而考试风气每况愈下,作弊一度泛滥。此外,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社会现实严重挫伤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2011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占38%,据分析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将会有增无减,这些客观的就业因素使大学生学习方向迷失,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因而在学习中他们显得消极被动,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信奉“分不再高,及格就行,学不再深,作弊就灵”的消极论调,因而每到期末考试各种舞弊行为就习以为常了。

1.2学校考试模式僵化老套,考试管理不完善

在“质量工程”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大力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而关于考试改革和研究恰恰总体滞后,现行考试制度和模式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重理论、轻运用;偏记忆考查、轻能力考核;考试方式实行期末考试一卷制,淡化平时考核;考试形式重笔试、轻口试,重闭卷、轻开卷。这种呆板的、僵硬的考试模式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死记硬背路径上,容易让学生对平时的学习产生懈怠情绪,期末考试穷于应付,这样也为夹带、抄袭等各种作弊行为提供了可能性。此外,考试管理不完善,也为学生作弊提供了“可趁之机”,学校教务管理工作者未充分认识到考试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把考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工作来抓,在具体工作中重形式、轻实效,考试前关于考风考纪宣传力度不够,内容单一老套,没有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认识到作弊的危害及影响。同时,考试组织缺乏严密性,考试管理缺乏规范性,作弊行为的处理缺乏及时和严厉性等也是考风不正的诱因。部分监考教师对监考的意义理解不深,监考不投入,常有“人在考室心在外”的现象,有的即使发现作弊行为也熟视无睹,既不对作弊者进行批评教育也不上报教务主管部门。部分教务管理工作者忽视学校考试制度及规范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对作弊者宽容以待之,处理不严,作弊者即使背上了作弊的罪名,但实际上对他们学业及人生发展影响不大,因而助长了作弊丑恶风气的蔓延。

1.3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

越过了“万人挤独木桥”的困苦阶段,有学生认为“高中拼命,大学养病”,因此在大学阶段显得松懈懒散,把学习摆在次要位置,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团、兼职或其他课外活动中,有的甚至玩游戏成瘾,谈恋爱度日,平时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考试时企图作弊蒙混过关。

2 加强考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2.1提高对考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校、院二级齐抓共管,多部门联动的考风管理体系

各二级学院和教务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考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考风建设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还是学校维持良好社会声誉的有力保障,所以形成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考风是考风建设的一项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学校应建立以教务学工为龙头,纪检、宣传为支持,各二级党政为支撑的考风建设联动体系。教务与学工部门要以“抓考风,促学风”为共同宗旨,统一思想,联手行动,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2加强考试队伍建设,落实业务培训

考试队伍建设是严肃考风考纪必须的重要环节,各高校要安排那些工作认真、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忠于职守的人员担任监考教师,并实行先培训后监考的原则,学校还要采取激励奖惩措施切实提高监考人员的工作热情,对工作出色的监考人员要给予表彰,同时对监考失职的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严肃处理。

2.3完善考试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校院两级考风考纪巡视制度,对监考教师在考场上是否正确履行其职责进行监督,对不能有效履行相关职责的监考教师要及时调换并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各高校应设立群众举报箱对监考失职教师及考试作弊学生进行暗中监督,并认真做好违纪举报的查处工作。教务管理部门对群众的来信、举报电话要认真对待,详细做好记录,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和反馈工作。校纪检部门要积极关注并监督违纪处理工作,确保考试监督机制每个环节的畅通有序。

2.4切实做好考生的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当前高等院校学生作弊风气不正,说到底就是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各高等院校应通过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或其他渠道切实加强对的学生诚信教育力度,让学生意识到作弊是有损人格、缺乏道德的丑恶行为,让他们以沉着考试为荣,以作弊为耻。

2.5认真做好考试期间的宣传工作

考前学校应向考生宣传考试政策规定、考试纪律等,提高考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让考生感受到考试的严肃性,打消部分学生对违纪舞弊的侥幸心理。每堂考试后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各种有效形式,及时公布当堂违纪舞弊事件,提高考生认识,形成良好的考试氛围。

2.6建立健全考试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要对过时的、守旧的考试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对考试及监考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违纪情况,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发现一起就严肃处理一起,要坚决捍卫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坚决与违纪作弊行为作斗争。

考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级领导和全校教职工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将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级联动的考风建设监督体系,将考风建设与学风、教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狠抓考风,树立优良学风,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求真、务实的教育教学环境,逐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加快建设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重要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我市开展“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在第一阶段学习中,我受益非浅,主要体会如下:

一、对“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有了更深的了解

转方式,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作风,就是转变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发展方式。正风气,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正党风、政风、学风、作风、行风、民风。提效能,就是要突出落实、突出实效、提高效益。转方式是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正风气是转方式的前提和保证,提效能是转方式、正风气的成果。

二、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医疗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医疗、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的基本愿望,又要考虑乡村发展的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我们只有深刻的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坚持科学发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三、“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重在思想观念的更新

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是重要的投资软环境。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克服影响软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思想障碍。一是满足于现状,围步自封,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部门的本位主义,这是当前加快我市发展步伐的最主要障碍。要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做到"放水养鱼"而不是"杀鸡取蛋"。三是影响开放、束缚发展的土政策。这些土政策以一时一地的蝇头小利妨碍自己的长远利益。因此,要进一步搞好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思想是人类的灵魂。真正做到深入学习、理论武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我们的方向,只有朝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四、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要做到四个坚持

首先要坚持深钻细研领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文件文章读过了,基本观点了解了,掌握得也差不多了,而不愿深钻细研,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透,难以致用。必须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放在心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其次要坚持全面掌握学完整。必须坚持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学、系统学,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浅尝辄止,片面掌握,一知半解。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指导实践。三是要坚持追根溯源悟深透。学习科学发展相关理论,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寻理论之根,溯实践之源,在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体悟其真谛,从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刻体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并为之而努力实践,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最后要坚持联系实际求实效。要以求真的精神,深入钻研原着;要以务实的态度,深入社会生活。不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必须从生动的实践中领悟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要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实际能力。

篇4

关键词:人格修养;综合素养;终生教育;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07-02

一、教风与学风

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治学、道德、学术、作风、素养的集中反映。教风又是整个学校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从广义上讲,学风也包括教师的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而这个内容则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换言之,学风是教师的治学之风、读书之风,更是教师的做人之风,是一个学校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

在学风建设中,治学风气是主导,学术风气是基础,不良的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直接影响和腐蚀着学生的学习风气。高等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是良好学风的前提和保障。教师的品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及价值取向,所以,学风作为一种群体风气或育人单位的文化组成部分,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但是现在,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认识与实践误区:

1.学风仅指学生的学习风气

有些人认为,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学风建设的主体仅是学生,与教师及学校其他人员无关。笔者认为,高等学校既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场所,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熔炉,要实现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但要求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要求教师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积累、灵活的教学艺术,更需具有融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于一身的人格境界,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这种境界可以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为之树立行为的楷范,甚至能给其终生的激励。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是用活的人格源泉产生的。”因此,学风不仅是学生的学风,还包括教师的教风,学校的校风。学风也不仅是个别学生和个别教师的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问题,而是全体师生整体素质的全面体现。

2.学风建设仅是做学生工作

有些人认为,学风建设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要靠课堂以外的政治思想工作,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笔者认为,优良学风的树立是一个系统长远的工程,是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建设的综合,是师生教与学双向行为的焦点,是学生充分发挥主客观条件的结果。学风建设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又是教学管理系统;既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又是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调控。

所以学风建设不仅关乎学生学风,更关乎教师教风。

二、教师教风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人们的精神需求、认知方式和经济判断呈多样化趋势,应当看到受国内外各种文化力量相互碰撞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的侵蚀,大学校园内部分教师的教风存在严重的弱化现象。这主要表现在:

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的教师“心不在岗,师未到位”,把教学看成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对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创新缺乏深入探究。教学形式及内容仍旧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言堂、满堂灌,致使教学质量大有滑坡之虞,更谈不上启发学生的创新力。

价值取舍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热衷于社会兼职和第二职业。

少数教师对待科研急功近利,毫无创新,学术浮躁,根基不牢,不愿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不敬业爱岗,不潜心为学,学术道德观念淡薄,治学松驰。

有的只知传授专业理论与知识,育人意识淡薄,认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是党务政工干部的事,与己无关。

有的教师表率作用缺乏,言行举止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行政管理人员中存在人浮于事,忙碌于眼前工作,不注重业务学习、不注重理论创新、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中摆架子、拉官腔,各部门间缺乏协调,缺乏对教学的服务意识,甚至成为教学的羁绊,工作的结果是对自己、对社会均不产生直接效益。

三、建设良好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从建设良好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在教风建设中应做些什么工作?

1.树立育人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生受益的。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学生的学业而简单消逝,教师在学生身上曾经付出的劳动往往会影响学生一生,可能会成为学生一生发展的宝贵财富,所以,教师要尽快更新观念,提高育人素养。

2.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主要指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个性。其中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格的核心。从心理学角度讲,所谓创新人格目前普遍认同是指,人在性格、气质、能力、情感、意志、和认知活动中具有独特性的综合心理。我们在评价音乐作品及音乐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构思奇特”、“独树一帜”等都是此类。一般讲,学生的创新人格主要表现在“有顽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高昂的激情、坚毅的信心、专注的目标、广泛的兴趣、远大的抱负、高尚的价值观、执著的探索精神”等方面。

当代中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强调“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处于核心地位,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则集中体现为创新人格教育。在现代社会,创新人格意味着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熟期,仍具有可塑性,是塑造创新人格的黄金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构筑新课堂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坦诚相待;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敢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看法。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犯错误和改正错误。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且让学生自己评价学习结果,这样可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在智力发展、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每个学生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并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还有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成就与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只有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朋友,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以慈母般的真情温暖每一个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和益友。

4.用心关爱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也相信每个学生可以学好。以尊重个性为基础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互动的氛围中生动、活泼、愉快地全面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是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倡导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接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同时充分发展个性。对学生来说,要给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时间,创造适宜个性发展的环境,这样才能给他们的创新、创造、创业提供保障,使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全面提升。

5.运用现代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教学领域更加开阔,其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和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入情入境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还可以作为调控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往各科教学中的“一支笔,一口话,一架琴及一本书”,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和发展。特别是新颖的教学软件以生动、形象、的效果,为现代教育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6.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教有定则,教无定法”,它深刻说出这样一个道理: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规律的运用又是灵活多变的,要根据各个学生的需要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使其具有开放性。因此,我们应改变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孤立、机械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学习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法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作用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为特点的一种变灌输型为体验型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教学问题情景,适时而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从中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篇5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风建设;治学导向;教学管理;学习风气

作为教育领域一个永恒的主题,提及学风,人们首先往往简单理解为学生的学习风气,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及学习成绩等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基于这种片面和不科学的认识,以往说到抓学风,就习惯性地认为是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做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经过多年来我国教育界的探讨,近些年对学风的认识已渐趋全面和深刻,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开始从广义上来阐释学风的内涵,提出学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风气和风尚,与物质形态相对应,属意识形态范畴。学风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人文环境,是校园先进文化的突出表现。

目前来看,学风概念基本上分为广义和狭义和两类:广义的学风,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过程中升华出来的优良传统,凝聚着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学术思想、办学理念和思想方法,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主要由校园学术氛围、教师教学风范和学生学习风气三个部分组成;第二种狭义的理解是,学风是指一个学校学生学习的风气,具体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

概括而言,广义的学风内涵包括学校的学术风气、教师治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等,说到底是指学校的办学之风;狭义的学风内涵,就是学生的学习风貌。学风外在表现为高校的办学观念、教师教学之风、学生的学习之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诸方面,因此,教师和学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主体。本文中学风建设正是基于以上两种理解而阐述的,所提倡的学风和追求的办学理念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知识层次的提高、治学态度的塑造,更着眼于对其学术道德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锤炼。可以说,构成学风内涵的三个部分是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密不可分。学生既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而良好学风的形成又取决于教师的优良教风,通过教风学风互相促进,才能共同塑造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真正形成积极向上又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

一、校风是导向――学校应致力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到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 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应该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这样一些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只有全校齐抓共管、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1.加强校园环境的治理整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风必须要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要有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保障。当前校园时常受社会大环境的冲击, 校园周边环境质量也呈下降趋势。当务之急,要重塑校园学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浓厚的学术空气,使大学生在这种环境里,不知不觉地受这种学习氛围的感染,自然而然能形成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同时还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方面学校要不断加大投入和管理。建设安静、 整洁、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习思维的运动,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储备,宽敞的学习场所,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也必将有利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只要校园内的吸引力大于校外的吸引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正确导向,学风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再是我国高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学风奖惩机制

学风和教风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和措施的设计是否合理,使之能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教风导致好的学风,好的教学制度措施导致好的教风与学风,从而导致好的教学质量。

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为实现严格管理,一是要不断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重点抓好淘汰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及综合评分等等, 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对于那些违反校规的同学,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要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做到违纪必究;三是严格执行学习纪律, 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好习惯,树立好风尚,是建设良好学风,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四是严格考试制度,狠抓考风考纪,坚决实行教考分离,杜绝任课老师讲课、出题、改卷一包到底。发现考试作弊的学生及教师按有关规定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五是严格淘汰制度,中国高校的宽进严出使学生之间缺乏竞争,这是影响学风建设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高等教育应打破这种陈旧的教育体制,打破学生进入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的优越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除享受奖学金外允许跳级(包括专升本),可提前毕业,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严格补考乃至于开除学籍,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解决学生学习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向学习。

3.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能动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风是关键――教师应注重树立良好的师德和师风

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校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

1.掌握先进教育理念, 增强教师自身使命感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好的学风的形成,首先必须注重教师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全部的心思和知识无私奉献给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次教师要注重为人师表,努力做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人生道路的楷模;同时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探索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扩大专业口径,实行主辅修和学分制,扩大学生选修课程的自,搞好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善专业课程结构,以增加其覆盖面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适应性。

2.提高综合素质,引导教师做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者

以培训进修末位淘汰等机制提升教师授课水平,以生动的授课方式吸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增强教师的责任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学校必须针对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教风:一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二要注重师德建设;三要严格管理,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四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优良师德、师风的形成。

3.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对教师而言,如何将教书与育人结合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教师在教书方面应该规范课堂管理,严抓以下方面不放松:学生上课出勤率,这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最直接的反应;学生晚自修率,这是反映学生学习作业量和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依据;学生作业上交率,这是了解教师是否布置作业、 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以及学生完成学习进度情况的重要环节;考试不及格率,这是反映学习失败学生所占比例的最重要指标,常常和学风问题密切关联;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这常常是学风较差的群体;作业抄袭人数和考试作弊人数,这是检验学生学习动机、学术品格乃至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来说,都是观察学习风气转化的信号;主动向教师质疑的人数,这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以及思维被激活程度的反映。在育人方面需要做到最基本的就是爱学生,对学生负责。但如何将严格管理与爱和责任结合起来,使爱和责任达到应有的效果却是不容易做好的。

三、学风是突破口――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侧重学习目的和责任感

本节所强调的学风应该是前言中所理解的侠义的学风,即“学风是指一个学校学生学习的风气,具体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 就此而言,笔者认为学生在学风方面的种种令人担忧的表现,都与他们的责任感、危机感淡漠有关,这个结论来自于笔者关于学风状况的调查(见《理工科高校学风状况调查报告》)。通过笔者所做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取样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当代大学生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是学风问题,但更是他们的精神自立和精神断乳问题,这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风问题。他们这一代人,无疑是独立性很强的,但这种独立性更多地源自于自我随意性的满足,而非理智的、坚定的精神追求使然。从随意道坚定是当代大学生的成熟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真正成就。据上,理工科大学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掌握人文知识,注意引导他们提高人文素质,注意营造学术氛围;应该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畏难心理和厌学心理;应该进行有效的考试改革,调动他们平时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改变一考定胜负的考试方法,等等。”

所以,对学生的危机感责任感的教育比单纯的就学习论学习有更重大导向意义。

1.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学校学风状况,是在校学生内在思想的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因此,要解决学风不良的问题, 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解决好为何而学和为谁而学的问题。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应抓好两个方面的教育活动。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教育学生真正树立起为祖国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精神,有了坚定的信念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才能调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学风才能真正的好转;二是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帮助学生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的侵蚀,使学生懂得上学是为了担负起党和人民交赋的重担,从而启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2.通过课外实践学习,增强学生责任感

课外的学习在大学里面应该要占到所学知识的60%,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院长曾经说过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的学习主要还在于课外的积累。对一个始终有着追求目标的人,其学习的动力、精力的投入是有保证的;相反,一个胸无大志、无所追求的人,让他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理想教育和就业教育,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只有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被调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来。而能够支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就是责任意识

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于这个世界中,就必须肩负起做人的责任。既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负责。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人生活于这个社会中才能感受到做人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是一个价值颠倒的社会,社会能在人的心中立住脚的地方正在于它的责任,责任是社会的核心。空洞的说教和形式主义的宣传无法成立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从教育的角度考虑,责任意识需要在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建立目标体系:

(1)认知领域。在这一领域,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为了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责任意识,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并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了解世界:包括一个人口越来越多的世界,人类活动范围的世界化走向;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全球既相互依赖又矛盾重重的现实;人类与环境等等。

了解自己:包括面对历史,自己做了些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自己能够做些什么;面对无边无际的未知领域,自己知道些什么;面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质,自己实现了些什么。

了解他人:包括懂得人类生存的多样性,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习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明确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大自然的责任。责任意识的确立和责任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我们这一认知领域的核心主题。

(2)情感领域。对于“责任意识”这一主题来讲,由于认知的对象更多地体现在人、自然与社会方面,因此情感也更多地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在这一方面,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实实在在的,而非戏说的情感体验,建立起现实责任与人类理想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在真正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予以认同,形成一种负责任的健康发展之路。

(3)行为方式领域。责任意识的教育目标重点通过其行为方式进行评价。认知的实质内容和情感的自我反应均提出了一些行为方式的具体规范,行为构成其人生价值的落脚,其目标的落实可遵循他律模仿、自律成熟、自觉泛化、从心所欲等四个层次。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既包括认知和组织自己的价值观念,也包括如何参与公共生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在谈到公民教育与公民实践时指出:“在学生成为公民时,教育将是指导他在一条艰难的道路行走的永久性指南:在这条道路上,他应把行使以公共自由为基础的个人同履行对他人及所属社区的义务和责任协调起来。”这需要教育大力促进“从人的童年起,在其一生中培养一种有助于自由思考和自主行动的判断能力。”责任意识的培养正是提高这中判断能力的教育主题,因为不懂得责任就不懂得判断。

3. 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的学习心理

心理障碍已成为严重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克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虽然大学生都已经成年了,大学生的教育要求也是以自学为主,但是以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不会学习,从高中三年那种紧张的气息中进入大学的新生,如果不加以引导,不少学生就会放松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要求,上课不认真,学习没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约束,让他们在大一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在大一增设晚自习,大一、大二加强课堂管理来逐渐培养学生由灌输式学习进入到自我学习为主。

四、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学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它又不是自发的产物,而是需要自觉的加以培养、提倡和进行教育的。优良的学风可以长期延续和发展下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人才。加强学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学风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学风与教风的关系;学风与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关系;学风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要敢于严格管理,从严治校,教育与管理并重。总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学、管理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傅进军.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2]孙传刚.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

[3]杨学锋.高校学分制条件下的学风建设[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

[4]王宪平.高校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N].2005-03-29.

[6]吕秋芳.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本质及误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52-56.

[7]曹宜婷.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8,(12):165.

[8]张振平.浅论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07).

[9]郑廷友、 陈静、 冯亮波.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

[10]吴余渝、肖国健.新时期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7(4).

篇6

关键词:校园媒体;文化建设;高校

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更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支撑。宣传激进的精神文化将会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使整个学校的文化风气逐步提高。

1校园媒体传播方向和模式

校园传媒,既是一种媒介机构,把高校和社会连接起来,起到桥梁作用;又是一种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与企业联系就业的机会。它可以使某家企业创办的校园媒体,也可以是学校内部自己创办的,更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团体组合创办的。它包含封闭、集中、延续性;容量大;开发成本低;具有文化独特等特点以下我们将就校园媒体的传播特点做出总结。

1.1校园广播

通过在课间休息、午间休息、晚间休息,播放校园广播,为在校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媒体人可以选择广播的内容,除去一些避讳的党政内容,国家违反内容,例如,暴力,黄色等不利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校园广播不仅锻炼了在校学生媒体支持能力,也使得听广播的学生收获到一份额外的知识。现今的校园广播,已经突破传统校园广播的形式,即只能人工在线广播。随着科技发展,已经制造出智能的广播器,可以录音,并按人们设置的时间自动播放,极大的提高了校园广播的效率。

1.2校园展板

校园展板,由学生设计制作,其将会展示每月发生在校园的重大事件和国家的重大政策,例如,国家提出的“两学一做”,学生团体以此为主题,做出宣传海报或其他有宣传效果的展品,把它们张贴在展板上,供来往学生和教师观看。通过校园展板,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校园内部发生的事件,了解到学校的文化风气,加强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同时,也会使得学生了解到我国颁布的重大政策,对我国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是每个公民应该做到的事情,而现今大学生对于政治的兴趣,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显著,通过校园展板,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我国政治的掌握水平。

1.3校园外联

校园外联是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学生组织的一个部门。它是学校与外加社会商业联系的商圈。通过学生自主寻找外界商业或政府,或者学校找到外资公司,派出学生,与相应公司部门人员联系、沟通,并说服他们投资学校或学校的项目,从而为学校获得资金,并对外宣传学校。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人士交流、沟通的机会,也为学校增加了声望,让更多人了解到学校。同时,外联部更是学校走入社会的一个代表,在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树立起学校学生会的招牌,让各大单位乐意与我们合作,扩大我们学校的影响力和活动开展的社会效应,获得人气。

2校园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逐渐进入信息化的社会。媒体就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现今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实现了一秒共享的特点,即世界互联网化,数据可以一秒上传、下载。发生在世界某一角落的新闻,全世界都将轻易获取。同理,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以下是我们对其所起到作用的总结。

2.1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风气

大学生活相当于小型社会,但对于大学生来讲,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识,仍处于局限的境界。优质的校园媒体将会在高校中引领好的风气,通过宣传好的人文知识、文化;帮助学生积极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等,建立起大学生对于自我和社会的认识,并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大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也为学校奠定了校园文化的基础,使得校园逐渐得以笼郁深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好风气的校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培养好的文化和精神,并为学校增光加彩,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前来就学。

2.2为大学生提高能力提供机遇

为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例如,工作于校园广播的学生,设计校园展板的学生,还有学生会外联部的学生等等,虽然他们提供了辛勤的义务劳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广播主持的能力、设计创新的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等。不仅为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获得了提高能力的机遇,其他处于校园的学生,通过学校的名声而将会获得相应的工作或者机遇,从而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化为实践和动力。这都依赖于校园媒体的对外宣传,因此,校园媒体对于校园内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进而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

2.3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中心人员

在校园中生活得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作用的结果对象和受益者是学生,而校园文化的创立者之一也是学生。通过校园媒体团体进行活动实践和对新闻的采编,,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又可以使一些大学生通过校园媒体团体的新闻采编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增长对于新闻的辨识能力和活动实践的能力,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和人格素质,进而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中心人员。好似接力棒一样,一届又一届大学生接过校园媒体的责任,主动承担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重任,并将良好的学校风气和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斯文.校园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长江丛刊,2016(26):224-224.

[2]赵文欣.浅析新、媒介影响下的校园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J].神州,2013(5):26-26.

篇7

我院在郑州市青少年宫,隆重召开由全院近千名教职员工参加的“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这次大会,我院党委提出“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目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至此,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我院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拉开了序幕。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

篇8

就必需加强党性锻炼,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做表率。注重世界观的改造,加强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时刻坚持高度警惕,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考验。目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贪图享乐之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盛行,严重腐蚀了领导干部队伍,也给我敲响了警钟。因此,领导干部应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影响,坚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应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慎独”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作为必需遵守的行为准则。应自觉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多用党员的规范对照自己,看看与党的要求还有多大差距。只有比出不足,才干比出动力,比出自觉做表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克服“小节无害”思想,不要因为是小毛病,无伤大雅,就不注意纠正;不要因为是小问题,群众反映不大,就自己放纵自己。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坚持从严要求,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起到表率作用。

领导干部是关键。只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才干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干部能否在作风建设中做表率。领导干部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领导干部作风正派,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体察民情,反映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正确分析矛盾,就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动员和组织群众,以表率作用影响群众,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反之,领导干部自己的作风不正,就难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盛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就会干扰破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就会贻误党的事业。

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领导干部能否在作风建设中做表率。关系到人心向背。党力量的源泉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心向着党,党就有力量,就会无往而不胜;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损害了失去了民心,党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甚至丧失政权。人民群众总是通过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言论和行动、形象和风貌来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当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时候,党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会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难免遭受损失和挫折。

直接影响到良好的党风乃至社会风气的形成。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领导干部能否在作风建设中做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又是全党的表率;党风在客观上是民风的楷模,对民风起着引导、制约和决定的作用。领导干部作风正派,党员在群众中威信高,人民群众就会跟着学,良好的社会风气就会形成;领导干部作风不正,就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使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损坏社会风气。因此,欲正民风必需先正党风,欲正党风必需先搞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充分发挥他党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党风和整个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

篇9

关键词:生产经营管理 企业形象

1、深刻认识新形势下银行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银行作风建设,就是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依据机关工作性质,进而开展的一系列以提高机关人员知识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作风建设活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等建设活动,使工作人员的思想理念、工作行为、竞争意识更能适应企业发展变化的需要。为进一步适应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内部要求,开展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银行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廉洁高效工作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各项经营目标的必由之路。

1.1、优良的机关作风是企业发展的内动力。良好的作风就是凝聚力,银行作风的优良是成为强凝聚力的单位必要条件,加强作风建设,是银行苦练“内功”、比试“内力”的重要手段。作风就是竞争力,作风与企业的管理、外部形象等密切相关,是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软实力。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有利于消除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因素,促进企业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作风就是执行力,执行力是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积蓄强大势能,聚合强大力量,事业才能势如破竹,发展才能势不可挡。

1.2、优良的作风是银行形象的提升力。作风是一柄“双刃剑”,对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形象的树立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它集中反映与体现了银行人员的内在素质、外在形象;同时也关系到银行工作的高效、廉洁和务实。实践证明,银行的经营发展,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干部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在某种程度上,银行的作风已成为一个企业形象、企业风气的直接参照标准。银行在作风建设中机关人员必须先试先行,要求银行和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岗位做起,才能带动整个企业风气的转变,从而推动银行业的全面发展。

1.3、优良的作风是银行成功的助推力。加强作风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银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我们的银行人员中,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还存在这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些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前进步伐的较大障碍,甚至影响到银行的生死存亡。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按照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转变作风,才能使干部和员工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扎扎实实地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各类矛盾和遇到的问题,才能做到规范经营,圆满完成企业经营目标。

2、目前企业机关作风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2.1、思想认识尚需到位

2.2、整体素质尚需提高

2.3、运行机制尚需完善

2.4、廉洁意识尚需到位

3、有关作风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努力建设成为学习型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励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企业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性,把培养员工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和一种立身之本,并在内部积极培育勤于学习、乐于求知和勇于探索的良好风气。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三是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3.2、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构建创新型企业是企业发展的重压组成部分。一是积极推进思想观念创新。二是积极推进工作实践创新。三是积极推进运营机制创新。

篇10

政工队伍在新型团场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新型团场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团场经济实力得到增强,落脚点是职工群众生活更富裕、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民主法制观念得到普及。这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系统工程,需要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在这一过程中,一支合格的政工队伍将会是重要的助推器。

宣传理论政策。新型团场建设的主体是职工群众,在新型团场建设中基层政工干事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把党和国家、兵团各项政策给他们作详细的讲解,调动他们参加团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给职工群众宣传种植、养殖方面的政策,还要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如科学发展观、屯垦戍边使命、兵团精神等。这就要求政工干事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政策理解能力,能很好地将方针政策和先进理论宣传给职工群众。

引导农牧业生产。兵团的优势产业是农业,但农产品价格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一旦有了波动,职工群众的收入也会受到相应影响。为了确保职工群众在生产中既能增加产量又能增加收入,政工干事要协同有关部门深入市场开展调查,及时将汇集的信息反馈给职工群众,引导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和利用当地有利自然条件发展特色种植业。另外,在生产过程中政工员可以协同做好引进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作。

优化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提升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和道德素质。政工干事在做职工群众工作时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努力革除团场中存在的封建陋习和不良道德行为,引导职工群众做一个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爱岗敬业的好职工。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等一些评比活动和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提升职工群众道德素质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正是由于有一支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才能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才能深入地做好群众工作,才能把党的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抓住时展的机遇,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在新型团场建设中,职工群众是主力军,而政工员则在新型团场建设中发近着引路人和服务员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新型团场建设的效果。因此,建设新型团场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为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服务和组织保证。要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在新型团场建设中提高对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认识,充分发挥政工员在新型团场建设中的作用,为团场经济发展和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