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公允价值导致利润总额失真
交易性金融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进行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损益类的账户,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是损失。从而使得企业利润虚增或虚减。网上有资料显示,研究人员通过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终报来分析,共有316家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科目本期发生额并不为零,其中有240家上市公司存在公允价值的变动收益,有76家上市公司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来源于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平均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利润,这一科目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59.44%,而具有公允价值净收益的上市公司则平均得到了56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79.78%。很显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非常大。
2.为调整账面价值留有余地
由于我国存在客观上的经济市场不成熟以及微观上的账务处理中会计与税法的不同等因素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为调整账面价值留有了余地。
(1)由于我国目前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就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2)在资产负债表日,因为公允价值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均调整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最终会为调整账面价值留有余地。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争议
1.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涨效应”
公允价值计量的计量属性所产生的风险和危害最大的表现在于资本市场上行阶段的“价格助涨效应”:即推动资本市场总体价格进一步的上行。就像“不断加温的水中青蛙一般”使公司风险越来越大;“价格助跌效应”则仅仅是在资本市场的下行阶段风险中的一种集中爆发和释放,此时价格风险实际上会越来越小。
资本市场的上行阶段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涨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危害可以概括为:资本市场上行使得各类金融工具的价格上升,进而推动大量资本进入投资,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高管贪欲得到最大释放,公司治理失效。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跌效应”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资本市场的下行阶段表现为“价格助跌效应”:即推动已经下行的资本市场总体价格再进一步下行。尽管“价格助跌效应”不会使风险增加,而是使风险暴露并逐步减少,但危害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资本市场下行阶段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跌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危害可以概括为:资本市场下行使得各类金融工具的价格下跌,从而导致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和财务收益大幅下滑,财务报表恶化、资本萎缩、融资困难、流动性收缩,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大量抛售所持资产,资产价格非理性化下降,部分金融机构破产,传导引发全面危机。
3.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可能存在导致流动性收缩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公司投资风险的基本形式之一,与资金相关联的充足性、流动性、波动性等方面的特征存在问题,最终是以财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体来说,公司投资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可以总结为四大类:
(1)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增大了失败的可能性。
(2)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导致加快了市场流动性的膨胀与收缩,周期缩短。
(3)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增加了资产负债表负载价值的波动性,风险增多。
(4)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使得损益管理和资本充足率管理更难,问题更多。
4.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乃至危机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交易中,某一家或是某几家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管控的不当可能引发的只是这几家公司的财务风险或是决策风险,若是很多家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出现了集体管控不当或关联管控不当的情况,所引发的可能将是金融风险乃至是金融危机。所谓的集体管控不当,其实是指某一类公司,比如说大量投机于某一类的金融工具,但是当这类金融工具出现问题时,投资它的该类公司都将会陷入被动状态;所谓的关联管控不当,其实是指不同的公司因为相互持股或者是借由资本市场的关联性造成了管控失当现象在不同的公司之间相互传导,形成整体管控失当的情况。
不管是集体管控失当或者是关联管控失当,其造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管控失当所引起的,并且这一管控失当是大范围的,既表现在金融机构整体的管控失当,也表现在借由资本市场关联的整个欧美地区的管控失当。
三、防控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1.加强投资管控
有投资就会有风险,所以在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时要综合分析投资将会带来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
(1)制定投资管控策略
预防策略。在投资风险尚未导致损失之前,投资者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建立投资管理制度,进行投资信用评级,责任到人,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规避策略。当存在多种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选择进行投资时,要尽量选择风险较低的进行投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分散策略。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分散化,投资于风险水平不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中和由于某种风险过高的投资带来的损失。
(2)集体管控与关联管控并举
由于当几家企业共同投资或出资时,往往由于投资管理不当导致投资风险,引发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所以企业应当加强投资管控,防患于未然。
2.加强风险管控
(1)建议和完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控制度
企业要加强风险管控制度的建设,加强风险预警管理。将无形的风险可量化、数字化。在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前,充分分析与掌握风险的大小,而非盲目投资。
(2)提高风险意识,贯彻风险制度
企业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风险意识的自觉性,时刻保持风险意识,自觉提高警惕心理,密切关注风险信息;企业不仅要有风险意识,更要自觉的建立并坚定的执行风险管控制度,将投资风险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3)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与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部门——风险管控部门,来进行投资风险的相关培训,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明确责任,不疏忽任何的投资风险。
(4)制定风险管控机制流程
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该部门就要根据本企业的相关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针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控的机制流程,将投资风险的管控有章可循。
(5)加强信息沟通
包括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和风险反馈信息,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动态,确保信息流通畅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6)加强风险指导与风险监督
企业的风险管控部门不仅要加强风险管控,同时企业的主管部门更要对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进行风险指导与风险监督。
四、总结
篇2
关键词:金融工程;风险管理;对策
金融工程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飞速发展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包含了金融、数学、工程学、统计等学科[1]。金融工程的核心在于对新型金融产品或者业务的开发设计,其本质在于提高效率。
一、金融工程的特点
从以往对金融工程的运用中可以看出,金融工程就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工程化,而工程化是指结合其它学科的内容来处理特殊问题的规范化过程。金融工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工程化,是根据无套利均衡理论进行思考,并且在结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组合复制技术。金融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回避各类金融风险,从中寻找获取利益的机会,加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2]。金融工程作为现代管理金融风险的主要手段,其中本身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数理化,因为在金融工程的使用中涉及到许多复杂、深奥的数理知识,需要人们掌握数理化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种处理方法才能够有效的运用,所以,数理化是金融工程较为明显的一个特点,目前,对于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已经成为衡量金融工程的标志。
二、金融工程和传统风险管理方法比较之下的优点
在金融工程学没有具体形成以前,人们主要运用三种手段对风险进行管理,分别是资产负债管理、保险、证券投资组合[3]。这三种手段在风险管理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把这三种管理手段和金融工程相互比较,能够发现金融工程在管理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优点:
1、准确性和及时性
市场中基本工具的变化影响着金融产品的价格,而金融工程就是以基本工具为手段滋生而来,变化的趋势存在着微妙的规律,金融工程的性质能够让期货交易在逆向相等的操纵下发现金融风险,并且能够在交易过程中准确的防御风险。另外,流动形成的市场能够及时的根据市场价格做出相应的反应,有效的解决了风险管理中的时间滞后现象。
2、提高了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
目前,在市场中主要应用的金融基本工具有:现金、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把金融工程的基本工具和金融风险的远期、期货、互换进行结合,形成了现代金融工程所应用的基本工具箱。通过各种各样的组合,形成了巨量大金融创新产品,扩展了投资者的投资角度、投资类型,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合理的投资组合机会,能够有效的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还因为金融市场中拥有“套利”机会,投资者根据金融创新就能够获取没有风险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上的商品如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失去了价格平衡,使用套利这种方法短时间内就能使产品的价格恢复平衡。
3、合理的避开了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失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系统性风险事件,比如: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都说明了,传统的控制风险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要开发出新的方法来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4]。从控制风险的思路出发,目前主要有两种控制风险的思路,一种是把指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把自己分别投资在几个或者多个项目中,当金融风险产生时,对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小的,证券投资组合就是这种思路的主要表现,在面对非系统性风险时,这种方法能够较好的减少非系统性风险为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但是,当面对系统性风险时,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收到的成果几乎微乎其微;另一种是把风险转移给有能力承担或者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风险越大意味了利益越大,投资者不能承担的系统性风险,可以转移给其他投资者进行处理。金融工程就是属于这种方法,运用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以及合理的控制风险等形式,能够让投资者合理的避开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失,当前,金融工程已经变成现代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中最主要运用的方法。
三、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所得所失,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风险、行业风险、数量风险、法律法规或政策风险、人化风险、自然灾害或突然事件等风险,而把金融工程运用到这些风险中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以下针对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几种风险进行分析。
1、金融工程在投资风险中的应用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投资者如果在全球各个国家的股票市场进行分散化投资,能够有效的扩展股票投资组合的范围,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益。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机构或投资者都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投资,其中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几个国家较为突出[5]。但是,部分国家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因为外汇制度的约束以及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不能把过多的资金投入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中进行操作。而金融工程的产生,全球各个国家的投资者都能够运用金融工程所制造的国际股票收益相互交换这种金融商品,就能有效的解决掉这个问题,从而满足了全球投资者的需求。
2、金融工程在风险中的应用
风险是指企业所有者把企业控制权转交他人进行,而所有者则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到企业利益的分红中,目前,部分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把股东利益最大化放在企业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没有考虑到股东的感受,甚至有的企业管理者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在任职期间的权益而牺牲了企业长久的发展[6]。在这一现状下,企业股东可以通过金融工程来收购本企业,在股东所占的股权成为企业中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比例时,就会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可以对企业进行重组。
3、金融工程在数量风险中的应用
数量风险是指市场对某一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以及交易数量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也许会来自企业的生产方面,也有可能会来自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方面。在以往主要是根据调整企业的生产过程来控制数量风险,但是,这种调整方法所产生的费用相对较多。在金融工程实现以后,根据数量风险的特征,金融工程制造了两种新型产品,分别是产品期权和宏观衍生的金融产品,企业可以分析宏观衍生的金融产品交易,从而分散和避开数量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促进金融工程在我国风险管理中发展的对策
金融工程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衍生的产物,顺应了时展的潮流[7]。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到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明确金融工程在我国风险管理发展的地位;其次,针对我国金融工程发展较晚、缺少专业性人才的现象,在对金融工程的运用和研究中,缺少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政府应该聘请一批金融工程专业能力较高的人才来我国授教,在学校开设金融工程相关联的学科。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让工作人员能够对金融工程有着全面的了解,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金融工程的相关运用。最后,对我国目前的经济体系和金融系统进行改善,要充分的认识到制度和业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还需要把金融工程的发展现状和我国金融机构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风险有效的结合起来,合理的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的金融工程方案。从事实的角度而言,金融工程本身作为风险管理技术,其只能通过金融工具的组合使用来对风险进行分散,从而以此来促使风险明确化发展。但是其本身很难真正成为减少乃至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金融工程的风险管理必须要理性认识,要在微观角度促使经济主体更全面,而在宏观方面由于市场投机力量的攀升,直接提高了系统风险的概率。所以,要想真正做好风险管理,就必须要采取科学化的方法及技术,同时也需充分结合风险管理实践来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另外,对于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来说,金融工程的发展必须要不断的对其经济主体系统的内部风险控制主体加以完善,并联合政府实施内外同步监管,这样才能真正促使主体所承受的风险获得全面监控和管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工程是一门全新型的学科,它打破了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是根据社会需要而衍生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衍生的学科,表现出了传统风险管理所不具备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合理的避开了系统性风险带来的损失。根据金融工程的价值和作用来看,势必在未来的金融风险管理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我国应该把金融工程作为一项长期性发展的对象,从多个角度促进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国力。(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参考文献:
[1]卢伟阳.浅析金融工程和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03):75-78.
[2]杨世峰.中国金融工程学科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发展———2013年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论坛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13(05):42-45.
[3]李婕.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04):32-33+37.
[4]左相国,张伟.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09):138-139.
[5]沈沛龙,崔婕.金融工程学科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010年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论坛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04):16-19.
[6]于天宇.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实践[J].中国外资,2011(24):116.
篇3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步骤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97-02
1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涵
金融风险是伴随着金融活动而产生的,主要是指资本市场当中的参与者在金融活动中对其资产和收入不确定性的显现,如资产或债务、未来收益等价值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1]
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管理任务之一就是对发生这种波动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大小作出有效判断。
2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谓的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机制和手段,通过手段的调节,对市场进行引导,以达到调控市场的目的。面对复杂而难以掌控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和目的迥异,难以进行追索,很难监控和把握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一个好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在保证自身运行稳定的前提下,引导市场,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达到控制风险和引导市场的效果。
3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风险管理日趋重要。金融风险给金融市场、国家经济甚至国家安全带来的极大消极影响,在国际上,许多金融机构和组织、大型企业、各国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都在积极探求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来对金融风险实施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
4金融风险体系的管理建立步骤
4.1确立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4.1.1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指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单位价值最大化。
近代风险学者克莱蒙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存组织生存的能力,并对客户提品和服务,以保护公司的人力与物力,保障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海灵顿(Harrington)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
4.1.2金融风险管理目标包括的方面
(1)企业与组织及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这可谓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风险管理方案应使企业和组织能够在面临损失的情况时得到持续发展,在面对意外事件和风险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通过金融风险管理的运行,能够使个人、家庭、经济单位乃至社会免遭风险损失的重创。
(2)保证企业经营恢复正常运转。风险事故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程度不同的打击和损失,进一步影响或打破企业的常规状态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甚至可能会使组织陷于绝境。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助于企业快速回归正常运营。同时,使其尽快回到损失前的水平,并使企业尽快实现收益稳定增长。
(3)缓解消极情绪,提供安全保障。风险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会导致物质损失,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消极情绪。因此,通过心理引导,消减人们因意外灾害事故导致的心理压力,也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4.2金融风险评价
金融风险评价是指包括对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衡量、选择各种处置风险的工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4.2.1金融风险识别
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在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隐性及显性风险进行系统的区分和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
4.2.2金融风险衡量
这是指对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或程度、风险范围进行预判和估计,并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4.2.3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
这是指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优化配置各种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这是金融风险评价的必经之路。
4.2.险评估方法
(1)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全称为产量成本利润分析,也叫盈亏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指分析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企业选择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使企业获得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决策。[3]
由此推算企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产量水平才可以弥补企业的总成本,即,盈亏相抵。这就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用公式可表示为:BE=FC/(SP-VC)。其中,BE表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FC表示固定成本;S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VC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企业业务量如低于此点,就发生亏损;反之,则获得盈利。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该指标说明企业要实现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业水平。其公式: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正常开工的业务量
安全边际:指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经济含义是指表明销售量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亏损。公式如下:
安全生产业务量=预计业务量-盈亏临界点业务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实际业务量)×100%
销售边际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边际部分(即超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的贡献毛益率才构成为企业的利润。
(2)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是指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效益指标有重大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估算其对项目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担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研究方法。
①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敏感性分析的对象是具体的技术方案及其反映的经济效益。故方案的一些经济效益评估指标,如:净现值、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都可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②计算该技术方案的目标值。一般将在常规状态下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数值作为目标值。③选取不确定因素。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方案中变动可能性较大、并对效益目标值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例如:产量规模变动、产品售价变动、投资额变化等。[4]④计算不确定因素变动时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完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时,则要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变动其中一个不确定因素。以此类推,以此求出每个不确定因素本身对方案效益指标目标值的影响程度。⑤找出敏感因素,积极分析和应对,以提高技术方案的抗风险的能力。
4.3风险控制
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处置是解决金融风险的方法和途径。现如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入,我们应当积极借鉴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先进经验以及新巴塞尔协议的范式与标准为指导,在我国金融界推行金融风险管理八项措施:
(1)风险预估及控制:金融机构要预判短期借进、长期贷出的风险,面对突发事件要有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2)套现能力:在资金不亏损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必须保持或增加其将资产转为现金的能力。
(3)分散化:金融机构应重视资金来源、贷款和投资种类多样化,防止过分依赖单一资金来源或投资种类。
(4)经营控制:金融机构要对所进行的风险交易操作需要严格的控制,及时注销信誉极低合作对象的交易,将损失降到最低。
(5)透明度:金融机构要通过交流和公示规避自担风险,建立投资者的信任和信心。
(6)资产质量:充足和高质量的资本准备将会提升其收益水平,同时应保证资本的充实度,以应对未知的风险。
(7)金融信息化:这是金融发展大势所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来降低交易成本,加快金融创新。
(8)金融技术的知识产权: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注意保护金融技术知识产权,增加资金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以保证金融安全。
5结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样地,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也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我们也应该以一种理性的心态看待其建立。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不断进行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总而言之,一切衡量风险的指标都只是辅助风险控制的方法,而真正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还要依赖于对于风险以及整个市场的研究和了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市场波动,维持整个体系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史春魁.金融风险管理理论论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介版),2007(3).
[2](美)Scott E.Harrington,Gregory R.Niehaus.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优势作用
金融工程项目的建立促进了各项金融管理技术的创新,在金融工程发展的环境下,由于金融环境管理技术的不断优化,有效促进了金融产业的不断变革。因此,通过金融工程的项目设计,为市场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金融工程的金融风险管理方式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会通过对各种金融工程项目设计内容的利用及创造,进行金融风险的有效规避,实现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的有效匹配,从而全面促进金融企业的稳定运行。
一、金融工程的功能及对风险管理作用
(一)金融工程的功能性
在金融工程中金融活动是其基本主体,其中功能化的概念内容会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通过规范化的项目执行,可以实现金融工程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金融工程的功能性而言,其作为金融风险管理及控制中的基本因素,在规避金融风险活动中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发现,这种工程模式也就是增强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结果。τ诮鹑诠こ痰氖理化特征而言,其内容的构建可以为金融风险的控制提供重要的知识储备,从而实现金融工程设计的稳定创新。
(二)金融工程对风险管理的作用性
首先,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工作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金融机构的项目经营活动而言,在其设计中需要充分发挥工程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运用金融工程积极构架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体系,从而在金融工程的影响下满足金融市场的运行需求。其次,全面提升市场的运行效率。在金融工程风险管理制度控制的过程中,其项目的运用应该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基本职能,例如,在金融项目中的债权、现金及股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在金融产品项目创新的同时,降低风险因素的出现,构建多样化的金融项目选择机制,从而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金融项目投资环境。最后,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因素。在金融环境下,金融危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很容易造成金融风险,其中的风险因素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特点,因此,通过完善性金融工程管理手段的确立,可以对风险项目进行稳定的控制,实现金融工程中金融风险系统的有效控制,实现风险因素的稳定转移,并在某种程度上为风险的系统控制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传统风险管理方式的制约性
(一)资产负债中的项目制约
对于资产负债管理项目而言,在风险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因素,所以,在负资产调整的环境下,其问题的重新调整也就出现了制约性的风险控制体系。较为明显的问题是资金耗用量过大、成本较高以及信用风险等因素,其中的资金耗用过大主要是资产负债管理背景中的资金结构调整、风险基本项目的设计以及资金耗用量过大等问题,从而为资金的过渡消耗造成了系统性的制约。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也就是为了实现正常性的工作交易,但是,在协商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金钱及时问,从而为资产的负载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制约。信用风险主要是在企业业务目标追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负债项目的科学调整,进行风险信用的分析,如果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性的问题,也就会为企业的运行造成了信用风险,从而造成较为严重的资产负载问题。
(二)保险中的项目制约
在金融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保险作为社会风险及自然风险的基本手段,在社会经济环境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在保险财务、金融分析的过程中,其作用相对局限。在保险投保的过程中,其基本的要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是意外、第二为偶然、第三为非投机、第四为重大损失等。对于一些债券买卖、股票买卖以及期货交易内容而言,其出现的风险因素并不属于保险范围内容。主要是由于在同样价格风险分析的过程中,企业中的财务表现并非是相互独立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正相关的作用,所以,在保险项目构建的过程中,保险也就没有发挥风险控制的因素。
(三)证券组合投资的项目制约
组合投资就是通过对比例划分、分担风险等方式的设计,进行风险的管理及控制。对于证券投资组合而言,主要是在投资的过程中,通过风险与预期收益内容的分析,进行证券投资项目的优化评估,通过投资者缩小风险差异,获得最大的利益收入,所以,在组合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对风险及预测进行科学的衡量。但是,在现阶段证券组合投资项目设计及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证券组合划分比例、风险分担以及风险缩小化的分析,进行收益的稳定提升,这种现象使收益明显降低。同时,在证券组合投资项目中,其投资管理的缺陷性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投资管理者并没有满足获取较小的利润,所以很多投资者会冒一定风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第二,在证券组合投资比例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进行风险的分拆,并没有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优势作用
(一)实现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
在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控制及管理的过程中,通过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可以总结以下几种优势性:
第一,风险辨识能力。对于风险辨识而言,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活动的鉴别及分析,进行各种损失项目的分析,合理估计市场风险对企业目标所造成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不同的因素,例如,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其风险主要有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受风险影响的程度以及受何种风险的影响等,通过对各类风险的合理确定,明确风险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实现金融工程中风险因素的有效辨识。
第二,风险度量分析。主要是指在分析对企业有差异影响的市场风险因素之后,将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度量处理,从而保证风险定量问题的系统分析。通常情况下,在市场风险度量分析的过程中,其基本内容有风险的相对度量指标以及绝对度量指标。
第三,市场管理风险的方法确立。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一但发现所面临的风险,就需要各个风险度量方式进行风险定量的分析,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首先,风险的规避,通过风险及收益内容的分析,进行收益风险的相互承担,从而是规避的风险内容完全退出市场环境。其次,风险的接受,在一些企业运行的状态下,会忽视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再次,风险分散,通过风险分散可以将风险降低,最后,风险转移。在市场风险控制的环境下,其内容的出现并不是可以在根本上加以去除的,但是,可以在金融工程的背景下,实现对市场风险的有效管理。例如,在某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通过金融工程方法的确立,可以将风险因素进行分解,使企业自身保留一定的风险,然后将其余的风险衍生成产品转递给他人,从而达到风险分散的最终目的。
(二)实现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
在金融工程对金融风险控制因素分析的过程中,具体的资产组合模型可以通过图一所示。
在金融工程信用风险因素确定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系统化的风险管理防护措施,并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大力发展金融工程体系,全面促进金融风险的信息化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态下,金融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大的毫Γ因此,在金融企业运行及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风险管理方式,构建主管性的制度机制,从而实现信息的稳定查收。因此,在现阶段金融企业工程项目功能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构建多层次化的信息担保机制,其次,应该构建信用化的风险制度评估体系,最后,构建等级化的信用担保机制,从而为金融企业的稳定运行及创新发展提供良好依据。第二,构建完善性的法律制度体系,在金融企业运行及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应该注重法律制度的完善及改变,通过对保障资源体系的有效完善,进行融资环境的有效提升。金融企业可以按照《中下企业促进法》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法律体系的完善,保证企业运行的信用制度,从而为金融投资及项目的修改提供稳定支持。第三,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首先,在金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解决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需要在经济信息纰漏力度分析的基础上,有效解决跟风投资以及盲目投资的问题,为企业与市场的共赢提供稳定支持。其次,构建信用化的等级评价管理机制,通过信用的征集、查询及纰漏信息的分析,构建系统性的金融企业管理机制,从而促进金融产业的稳定发展。
(三)实现价格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
在金融风险管理制度构建及确立的过程中,金融工程体系的构建相对丰富,其中,价格风险是金融风险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类风险因素的控制,可以实现期货、互换以及远期项目的分析,而且,在价格风险控制的过程中,汇率、商品价格以及利率等都是较为常见的风险形式,所以,通过风险波动关系的分析,可以保证风险项目的合理控制。在价格管理体系运用中,不同的金融工具在其组合形式确立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的组合形式。例如,在利率封顶保底工具确立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远期利率与协议利率的稳定组合,并实现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发挥,保证汇率风险及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构建,从而实现金融工程中金融风险价格的有效分析。
(四)实现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的有效拓展
金融企业在运行及发展的环境下,不仅需要对金融工程项目的运行进行有效性的分析,而且也应该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金融工程应用范围的拓展。在现阶段金融工程管理项目构建的过程中,其所应用的范围相对较广,很多项目的执行只是局限在投资风险与价格风险管理中,在某种程度上为金融工程项目的应用造成了制约。因此,在现阶段金融工程项目优化的过程中,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构建科学化的解决策略,例如,在金融工程对金融风险防治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完善金融体系,优化风险控制评估机制,从而使金融工程中的风险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充分展现出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及合理化特点,通过对金融工程的有效拓展,可以全面促进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合理优化。与此同时,在现阶段金融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体系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模式,所以,金融领域也就成为社会区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经济形式,因此,构建全面性的风险管理工作逐渐成为现阶段金融企业运行中的重点工作。金融企业应该通过对现阶段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构建拓展性的金融工程管理机制,通过金融工程优化途径的稳定拓展,促进我国金融产业的科技化发展,有效带动国民经济的稳定提升。
篇5
关键词:投资银行;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022-01
1.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1)投资银行的概念
投资银行是指那些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来说,关于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由广到窄可分为四类:第一,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所有金融市场业务;第二,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所有资本市场业务;第三,投资银行业务仅限于证券承销、交易业务、兼并收购和资产管理等业务;第四,投资银行业务仅指证券承销和交易业务。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第二个定义。因此,投资银行就被定义为是那些以资本市场业务为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投资银行产生于经济发展中资本性投资需求的初始阶段,成长于股份公司制度的发展阶段,成熟于证券市场的发达阶段。投资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2)投资银行风险的生成
投资银行是以证券承销、经纪、自营为本源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中介机构。它既具有一般金融中介机构的共性也具有作为资本市场主角的自身特征。因而投资银行面临的风险应该是其作为金融中介的共有风险与自身行业的特有风险的综合体。
2.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
在1993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当年7月整顿金融秩序,确立了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中国的投资银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股份制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完善、居民投资意识的培养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投资银行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以证券公司的形式存在,券商数量众多,规模偏小;业务结构雷同,种类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并购、资产证券化、创业基金等现资银行业务还有待开拓;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2)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风险意识淡薄,违规较多。
加强风险意识是我国投资银行急切关注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更是进一步显化了加强风险意识的必要性。虽然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意思有所增强,但即使是在《证券法》颁布之后,投资银行的违规行为仍然严重。根据国家审计署对88家证券公司审计结果表示:这些证券公司资产、负债、损益不实严重,同时发现采取违规证券回购、发行债券、卖出代保管国债等方式融入资金、挪用客户保证金、非法获利等种种违规行为。
②投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投资银行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是该结构还存在很多缺陷,特别是在风险管理组织部门的组建上。行中也没有设立对上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的风险管理处。这种组织模式导致下级分行的风险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上级部门对下级银行的风险控制不能及时实施。
③风险管理的评价处理机制和改进机制不科学。
我国投资银行本身由于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不科学,有的虽设置有风险管理部门,但是部门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首先是投资银行对经营中潜在的风险缺乏系统的识别评估体系,无法对投资银行风险有一个明显的认识;其次,在实践中某些潜在的风险一旦变成现实的风险,银行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改进和补救措施,导致同样的风险下次仍然有可能发生。
3.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思路
(1)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
①控制权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当股票市场、管理者市场、政府管理等所有机制不足以解决问题时,控制权市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后一种外部控制手段。构建控制权市场的前提是对投资银行进行公司化改造。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要建立健全与投资银行并购活动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以及制订具体措施,为投资银行业的并购行为扫清障碍。
②积极推进董事和经理队伍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建设。
就中国现实而言,积极的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而人力资本市场对企业家资源的配置作用日益突出。有鉴于此,推进董事和经理队伍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建设,最为现实的选择是要催育高效率的人力资本市场。
(2)内部治理机制的改革
①投资银行激励机制的重构。
激励的过程是多层次、多元的,激励需要体现在许多方面,激励工具也应是多元的。就中国投资银行的现实来看,现有的激励机制正在弱化,这一点从证券业内人员的高流动性可窥见一斑,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比,中国投资银行在激励机制方面明显存在以下不足: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短期激励,轻长期激励。重新构造新型的激励机制已是迫在眉睫。
②重构与整合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组织。
我国投资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但随着与投资银行风险的生成、扩散速度加剧,现有组织的风险反应灵敏度,以及对风险的驾驭能力己越来越不适应。重新建立新的组织体系,意味着高昂的组织成本支出,并且震荡较大。较为可行的是对现有的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重构与整合。おお
参考文献:
[1]王聪.《各国投资银行管理与运作》.
[2]杨大楷,等.《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战略》.
[3].《浅谈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4]杨树林,王晓明.《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风险防范及业务创新》.
[5]廖湘岳.《中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新思路》.
[6]袁欣.《当前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及其控制》.
篇6
【关键词】 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信息披露
股票指数期货又称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简称“股指期货”,它以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交易对象,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同意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协议。股票指数期货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重要制度创新,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平衡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2006年9月我国中金所成立,股指期货经过仿真模拟交易阶段,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上市,挂钩指数为沪深300指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监管的重要性,要使股指期货规范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机构投资者及时、客观的股指期货风险信息披露成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建立良性经济运行环境的一道防火墙。
一、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
作为股票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工具,由于其标的物自身的特点和合约设计的特殊性,除了金融衍生产品的一般财务风险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外,股指期货还具有一些本身特有的风险,如基差风险、交割风险等。基差是某一特定地点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之间的价差。基差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大于即期价格,但是也可能存在异常变动出现基差倒挂,产生巨大的交易性风险。
股指期货采用百分之百的现金交割方式进行清算,与其他交割实物的期货相比较存在较大的交割风险,一旦企业现金流异常,遇到资金短缺,便无法交割清算而承担违约责任。
股指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作为一个杠杆性的投资工具,投资者能够做高于保证金数倍以上的交易,投机性非常强,因此它的风险面扩大,风险度加剧,一旦资金无法满足保证金需求而面临强制平仓时,或者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导致意外损失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
股指期货的高风险性以及风险多样性,要求股指期货投资者必须加强风险管理,而机构投资者必须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与风险管理相关的信息,以便其作出有利的决策。
二、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规定:“企业所披露的金融工具信息,应当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就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做出合理评价。”金融工具披露至少要涵盖编制财务报表时对金融工具所采用的重要的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等信息;套期保值的相关信息等。企业应通过描述性信息和数量信息披露金融工具的风险信息,如:1.风险敞口及其形成原因;2.风险管理目标,政策和过程以及计量风险、管理风险的方法;3.资产负债表日风险敞口总括数据;4.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的数量信息;5.资产负债表日风险集中信息等。
《国际财务报告第9号――金融工具》(IFRS9)把原有的四类金融资产简化分类为以摊余成本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只有为非交易目的而持有的权益性投资,其公允价值变动可计入其他权益,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IASB还拟改进金融工具风险披露准则,大幅增加风险披露的内容。
总之,我国目前对于金融工具风险会计信息已由自愿披露过渡为规定性披露,但大都是一般性的要求。股指期货与其他衍生金融产品相比,具有它自身的特征。因此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及管理等方面的数量信息、描述信息应有较高要求,机构投资者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信息应更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
另外,目前我国对于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要求有年报、半年报和季度报表,但是股指期货波动性比较频繁,相对来说信息披露带有滞后性。
三、股指期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风险管理的视角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般要求和股指期货特有的风险,机构投资者股指期货投机套利、套期保值的会计信息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
(一)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股指期货的高风险性要求机构投资者尽可能提供与风险管理高度相关的风险信息,如引入风险测量模型有利于提高股指期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前瞻性;通过在报表附注中增设相关项目、添加明细信息表等多种方式,以定量信息辅以定性信息,对可能会影响市场参与者和监管当局风险管理决策的各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还应当对股指期货的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收益状况的影响进行详细披露。
(二)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对确认和计量的股指期货风险相关信息进行反映,不隐瞒、不虚构股指期货确认、计量及风险管理方面的信息。保证股指期货风险信息的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三)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在披露股指期货信息时,应当遵循效益大于成本(包括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原则。股指期货风险的计量往往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风险管理工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在选择风险管理工具时,需要衡量花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效益,保证会计信息供给所花费的代价不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
(四)及时性原则
股指期货的价格波动频繁,股东、债权人、政府、潜在投资者等需要及时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对公司总体风险状况和利润表现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等信息,这就要求股指期货相关信息应当及时披露,如提供适时快报、项目快报等。
四、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探究
股指期货风险及其管理信息,可以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股指期货交易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造成的影响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对与股指期货相关的未来交易事项作出恰当的判断。然而,目前机构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等衍生金融产品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过于笼统,无法充分反映其具体的风险状况,会计信息披露不足,影响了报表使用者对其风险状况和营运能力的评估。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和国外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经验,对于股指期货风险及其管理信息披露,我们建议:
(一)增加风险相关的定量信息
股指期货按其持有目的可以分为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的列报》的要求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方法,对于投机套利交易、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无效和有效部分,报表中应分别增加股指期货风险及其管理相关的信息,如股指期货投资收益、现金流量等风险管理效果方面相关信息。定量信息项目名称、信息内容含义、数据来源(或对应会计科目)见表1。
(二)股指期货明细信息表
为了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所有股指期货交易业务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还需要增加一张“股指期货明细信息表”,如表2。
股指期货明细信息表披露股指期货的交易目的;持有的股指期货合约是投机套利还是套期保值;若是套期保值还需进一步说明是公允价值套期还是现金流量套期。披露所持有的股指期货合约份数、初始成交价、已付保证金、当前占用保证金、开仓日期、合约交割日期以及未冲销合同的初始成交价、现行公允价值、基差。
根据该明细表股指期货到期期限,可以进一步进行到期期限分析、未来现金流入与交割现金流出金额和时间安排的适配分析,以反映股指期货流动性风险即在履行交割义务时遇到资金短缺风险。明细信息表还反映了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与套期的股票价格之间的差额,反映了股指期货的市场风险,机构投资者可以进一步对资产负债表日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及当风险变量发生合理、可能的变动时,公司损益及所有者权益将产生的影响。
(三)增加风险管理相关的定性信息
由于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复杂多变,风险和报酬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仅靠表内列报无法实现充分揭示其金融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影响程度的目的,还需要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及时地披露股指期货合约的各种风险。
股指期货相关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核算所采取的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主要风险敞口及其形成原因等信息,机构投资者应当披露股指期货相关风险管理目标、对象和过程,以及不同类型股指期货合约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估值模型及相应的置信区间。披露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风险限度监控程序,到期日现金流量测算部门之间流程以及测算差异处理权限和相应的报告机制等。资产负债表日风险集中点及其确定这些风险集中点的说明。
股指期货有关套期业务的信息。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一般可分为公允价值套期保值和现金流量套期保值,对于这两大套期保值策略均应披露以下定性信息:套期保值的概述;套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被套期风险的性质。对于公允价值套期,企业还应披露本期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以及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等定量信息。属现金流量避险的,应当披露有关现金流量预期产生的相关利益或损失以及预期在利润表确认的会计期间。另外,还需要披露套期保值的其他相关信息,如套期保值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期间,套期保值的现行效果,套期保值终止时采取的会计政策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韩传模,王桂姿.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列报和披露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4):23-30.
篇7
金融风险管理通常指的是通过金融管理策略与科学的管理措施,减少企业资金运作的金融风险,避免企业金融操作带来的经济损失。从微观角度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是指的可以降低企业金融操作风险,避免企业经济损失的管理方式。例如企业在风险投资中,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管理人员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正确投资,正确管理,准确的预测金融风险环境,采取最佳的方式适当规避金融损失,让企业在投资中获利。另外从宏观角度分析,金融风险管理可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降低国内金融投资出错的概率,确保经济活动中资金的高效运用,确保经济整体的稳定发展。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金融活动与金融投资的方式在不断改变,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也需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要考虑到金融投资的风险,还要考虑到金融管理方式与过程中的控制力的变化,财务控制与分析是帮助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可以最快的辨别金融风险,通过金融风险判断科学管理金融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一)金融风险的特点
第一,金融风险本身是根据市场变动所产生的,因此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其产生的因素和根源也是客观的,金融活动本身因为贯穿整个经济投资整体,为了保证经济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和资金有效的运营,因此金融投资的管理者与负责人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处理股市萧条与暴跌的情况。金融风险会对经济市场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状况、国家税收、企业生存年限都会成为受影响的目标。金融危机的到来会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造成不同的影响。第二,金融风险是可以叠加和重复积累的,金融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还具有重复叠加的特性,很多金融风险可以一层一层的叠加,积累直到一个市场和经济秩序的崩溃。金融风险本身是可以通过统计学预测的,一旦有对市场和企业具备不利因素的金融风险被判断时,需要采取措施保证企业尽量降低损失,减少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第三,金融风险还表现出了一定的消极性与积极性,企业对待金融风险的管理措施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清晰、客观的判断金融风险,清晰的认识不同的发生原因,这样才能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中掌握金融活动的风险,求得稳步发展、获得利润。
(二)金融风险的防范
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中,首先,应加大对金融活动的风险评估。比如对客户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进行评估,确保资金投向的安全性。其次,做好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对其经营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金融风险的最小化。再次,加强金融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减少因技术问题导致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在逐步完善金融监管的同时,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干涉和控制,促进金融活动市场化、法制化不断完善和健全。总之,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谨慎的管理原则,增强业务能力,最大可能的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和对策
(一)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
首先,企业对金融风险管理及财务控制的认识还不足,企业财务控制的内部结构还不完善,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还不够健全,方法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企业财务控制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企业深刻认识到“资金链”的重要性,企业金融市场中资金投资与运作的能力还需要逐步增强,通过资金运作提升企业经营实力,改善企业经营活动能力,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个方面,企业需要在财务控制上稳步提升管理与控制能力,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方式去应对金融风险的潜在发生几率。其次,金融危机环境日渐复杂,对我国金融市场与经济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的财务控制水平通过应对复杂金融市场与经济环境的方式得到了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第一、财务控制的环境尚不理想,企业内部组织框架尚不完善,一些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足,无法深刻体会财务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金融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以致财务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财务控制的内部信息交流体制不健全,企业缺少统一的、能有效操作的财务管理交流系统和制度,对于市场风险、业务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风险。第三、我国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预防金融风险管理的政策性建议无法得到企业的重视,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状态,财务部门的监管体系也尚需完善,导致了企业财务控制能力的降低。
(二)完善财务控制的措施
为提高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必须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遵从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减少企业资产损失风险的原则。首先,完善财务控制环境。企业高管应认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财务评估在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一方面确保企业各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高管对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工作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实施恰当的授权、问责制度,确保制度的执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风险防范意识。其次,企业上下应充分认识金融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一方面不断提高财务部门评估风险的能力,加强其对金融风险评估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鼓励和培养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风险评估中,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
再次,需要加强企业金融投资整体方案的完整性,通过完善企业财务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方式,保障各部门对不同环境下经济投资方式与风险投资方式的应对策略,通过对本岗位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些认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分析,确保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预防能力不断提高,在金融风险中可以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企业会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在投资中可以让企业获利。第四、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源的联系和交流,保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充分性,增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全面性,提高信息分析的准确性,改善企业预防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降低企业投资带来的损失。第五、企业要培养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与控制人才,提升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让这些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方向,保障金融风险的科学经营与发展,提升金融管理的效果,帮助企业获得长期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而且要保证财务信息的独立性,防止财务信息的泄露,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加强财务部门对突况的应急能力,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择方面也要慎重,要选择财务管理控制专业性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较强的人员,还要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所有人员的财务管理与分析知识,可以最快速度的分析出存在的金融投资风险,最快的判断金融风险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同时,专业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稳定企业资金流,确保企业在金融波动前能有效的预知和防范。第六,增强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的执行力度。再好的政策没有执行就是空谈,再好的方式、方法,没有执行就看不到效果。因此在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中必须增强其执行力度,才能确保其管理效果。
篇8
摘 要 金融风险是一定量金融资产在未来时期内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金融风险,如何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保险风险 利率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动脉。对于金融经营,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学好如何去控制风险,规避金融风险隐患。
一、风险管理概念界定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是指保险公司围绕经营目标,对保险经营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基本流程以及相关的组织架构、制度和措施。
二、保险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的状况
作为保险公司,主要的风险因素有保险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一)保险风险
保险风险指由于对死亡率、疾病率、赔付率、退保率等判断不正确导致产品定价错误或者准备金提取不足,再保险安排不当,非预期重大理赔等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每份保单的风险在于承保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由此引起的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从每份保单的根本性质来看,上述风险是随机发生的,从而无法预计。对于按照概率理论进行定价和计提准备的保单组合,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实际赔付超出保险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资产与负债期限未能有效匹配可能带来的风险
保险投资在技术层面的最终目标应是保持保险公司的技术偿付能力。资产负债不匹配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技术偿付能力出现问题。所谓资产负债不匹配,简单来说是指保险公司不能保证其在未来时间中资产变动与负债变动的一致性。保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负债随时间、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其各种资产、各种负债对各种条件的变化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各自增加、减少的比例也就不相同,资产的变动与负债的变动之间可能产生缺口,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匹配还体现在久期上。久期指保险公司持有各种金融投资工具时间的加权平均。理想的状况是资产的久期与负债的久期相等。
(三)保险资金面临的投资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与融合,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可投资品种逐步增加,从普通的债券投资发展到权益类投资、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境外市场,寿险业资金面对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例如,寿险保单存续期一般都长达20至30年,相应的在资金运用中要考虑20-30年存续期的投资与之相匹配。投资与固定收益资产的寿险资金,对利率的变动非常敏感,市场利率的微小波动会导致资产价值的较大变动。
(四)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因市场利率的变动而使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体现为长期投资资产大量提前变现风险和利差损风险。长期投资资产大量提前变现风险就是指保险公司为了筹集大量资金以应对非常规现金支出,而不得不在一定损失的情况下变现其资产的风险,此风险一般发生在利率增长的时候;当公司发行保证利率的保单的时候,就会面临利率损失的风险,也就是公司实际的投资回报低于保单的保证利率。特别是当公司从保费收取到资金上划一直到最终的投资之间的延迟时间较长的时候,此风险会更加严重。
为了给客户提供较高的保证利率,保险公司一般会投资于较长期的资产以赚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但同时,客户可以在保单未满期时退保或者以保单作抵押向公司贷款,因此使公司面临利率风险,特别是在利率增长客户有再融资需求的时候。在市场利率非常低的时候,公司的投资回报会大大低于其保单的保证利率,从而面临严重的利差损。如何有效地化解利差损不仅是保险公司,也是我国保险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五)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交易的一方或某金融工具的发行机构因不能履行义务而使另外一方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方违约可能性的大小;二是违约行为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数额。前者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资信,后者取决于金融资产自身价值的高低。
(六)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筹集足够资金或不能及时以合理的价格将资产变现以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流动性指投资项目具有变现能力,保险公司在需要时可以抽回资金,用于满足现金流出量的要求。流动性作为保险投资的原则是由保险经营的特点决定的。
三、保险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一)健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架构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要在金融活动的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从战略角度管理金融风险,把金融风险纳入全面金融风险管理框架之中。一个基本的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包括:一是政策和监管层,对公司的所有风险都负有政策制定和指导监控的职责。二是高级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日常管理负有责任。三是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战略,并确保这些战略得以实施。四是财务部门等业务部门。由于风险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会涉及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业务部门在掌握信息和操作能力方面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这些业务部门建立和实施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防范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二)资产与负债的失衡风险控制
保险资产组合由保险负债的性质和期限决定。资产和负债的管理受严密监控,务求将资产到期日与预期赔付方式相匹配。
由于保险公司在特定时点上的负债要受到公司内部因素(处理能力、接受程度等)和外部因素(契约、法规等)的制约,公司的管理者对本公司负债的影响力较小。考虑到相应的交易成本,公司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调整投资组合的结构使资产和负债相匹配,减小保险公司技术偿付能力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达到理想的久期凸性匹配,即资产的久期与负债的久期相等。
随着投资渠道的逐步放宽及中长期投资品种的丰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投资组合和进行战略性资产配置等手段来改善资产与负债期限的匹配状况。
(三)市场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可以为每类资产设定风险最高限额,以控制市场风险。设定这些限额时,公司充分考虑其风险策略及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限额的设定亦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公司可以运用各类方法量化市场风险,包括敏感性分析及计算风险价值,风险价值是一种运用历史市场价格的简明扼要的统计计量工具。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历史财务数据,在中国现时市场环境下运用风险价值方法具有局限性。
(四)利率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利率风险,比如:投资于与其负债资金流匹配的资产;通过退保惩罚制保护退保的自由度;退保惩罚因子一般会随着保单年度而逐渐减小,比如第一保单年度退保惩罚因子为10%,第二年度为9%……第十保单年度为1%,以后各保单年度为无退保惩罚;退保时根据资产的市场价值对退保金进行调整。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利率风险政策,规定其须维持一个适当的固定及浮动利率工具组合,以管理利率风险。有关政策亦应规定公司管理计息金融资产及计息金融负债的到期情况。
(五)信用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主要面临的信用风险与场内交易、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发放贷款及垫款、债券投资、权益投资、与再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安排、保户质押贷款等有关。本公司通过使用多项控制措施,包括运用信用控制政策,对潜在投资进行信用分析及对债务人设定整体额度来控制信用风险。
(六)流动性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在运作时,坚持流动性原则。公司从可用资金的性质出发,把长期性资金运用到流动性较弱的项目上,把短期性资金运用在流动性较强的项目上,使投资结构合理,从而保证总体上的流动性。这样能有效地规避因部分保单退保、减保以其他方式提前终止保单而面临的潜在流动性风险。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匹配投资资产的期限与对应保险责任的期限来控制流动性风险及确保公司能够履行付款责任,及时为公司的借贷和投资业务提供资金。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稳定的存款基础等方法来控制银行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贺宏.金融资产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对商业银行投资组合的现在影响.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8(7).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产品创新 风险管理
前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全世界的金融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从美国次贷危机中认识到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资产证券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在不断的进行,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金融产品创新背后的风险,加强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避免重蹈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简述
(一)风险产生原因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信息不对称: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十分复杂的金融知识和数学模型,但商业银行只是单纯强调创新金融产品的高收益性,对于其所蕴含的风险等解释较少,这就造成了金融产品创新的不对称性,导致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②信用体系的脆弱新:市场经济以信用体系为纽带,一旦经济形式恶化或法律约束失控,则信用体系很可能崩塌,致使金融风险增加,此外,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致使高风险金融产品衍生,而信用制度并不健全,这会导致各种金融风险出现;③资产价格存在波动:首先股票市场存在波动,在市场经济繁荣时期,许多投资者跟风买入大量股票,致使出现虚假繁荣景象,从而产生经济泡沫,致使风险增加;其次,受到市场变化影响,汇率会出现变化,一旦这种变化超出国家控制范围就会诱发各种金融产品创新风险[1]。
(二)风险分类
①技术风险: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复杂的金融知识和数学模型,这会引发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信息技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技术风险;②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为了更高的经济回报,往往忽略了客户的信用度,在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无法契合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金融产品的定位不准确,对客户的分析失真,这就会产生信用风险;③商业风险: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由产品市场定位、客户定位、营销策略等问题产生可能亏损的风险;④操作风险:由于内部欺诈、员工技能缺乏、内部流程不合理、设计缺陷等操作引起的金融风险被称为操作风险;⑤市场风险:金融市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变化的过程中,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很可能出现变化,致使造成经济损失,例如汇率风险、股票风险等;⑥其他风险: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员工行为造成的声誉风险以及经济动荡、商业银行重大失误等引起的合规风险、系统风险等。
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的管理不断加强重视,但由于市场的波动性以及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业务起步较晚等原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风险管理平台不完善
①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积极建立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部门,但公司董事会以及管理层对于新的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还不够重视,这就使得金融产品风创新风险管理工作落实程度不够;②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形成:许多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过于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优秀的风险管理文化,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理念还未深入人心;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落后: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对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系统来说,大多数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硬件投资,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受限于起步较晚的原因,许多商业银行并不具备系统的个人信用数据库以及企业信用数据库,各项客户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滞后,这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水平[2]。
(二)风险量化管理水平低
从市场风险管理来说,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要使用的VaR方法以及敏感测试方法作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市场风险的和新评估方法,这种市场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准确,能够较为可观的反应金融产品创新的防线,但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从信用风险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信用风险的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风险的量化评估不足,风险的定性分析过于依赖于决策层的经验以及对风险的认识和识别,这种风险分析方法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的评级法来说比较落后;从金融产品的设计能力与定价能力方面来说,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缺乏对金融创新产品的设计和定价能力,这就使得金融产品的创新潜伏着较大风险,商业银行又缺乏有效的风险量化管理手段。
(三)金融产品创新监管失位
首先,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理念落后,不能够跟上当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新形势,当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一站式服务较多,各类业务、产品交叉严重,这就会超出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此外监管部门对于金融产品创新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不足;其次,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监管部门的监管技术还有待提升,各类金融产品、产品创新以及产品监管的数据库建立不完善,没有一个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这就大大降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效果;再次,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信息披露还存在问题,许多商业银行仅仅对于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开,对于创新金融产品的分布以及风险预测等并没有公开,这就导致了风险评估出现漏洞,影响了投资客户的判断,降低经济效益稳定的同时,还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声誉出现损毁[3];最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监管存在失位,许多监管部门例如银监会、证监会等与商业银行并无隶属关系,这会严重影响监管效果,同时许多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创新出很多的金融产品,致使出现监管失位。
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对策
(一)加强内部风险控制
(1)建立健康的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文化
首先,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应当积极加强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然是,加强对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积极宣传风险管理的监制关的传播,制定相关风险管理行为准则;其次,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积极开展相关风险管理培训,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理念转化为员工日常的职业态度以及行为习惯,从根本上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的严谨环境[4]。
(2)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战略
商业银行应当针对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其风险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计划,提升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以及其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同时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要符合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要符合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使金融产品创新绩效安全、稳定的达到预期目标。此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应当立足于国际,加强与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交流,防范国际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的输入。
(3)建设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
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建设信息技术平台的核心技术,在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以及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完善、稳定的信息技术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商业银行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架构以及应用架构等方面,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以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建设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建立完善、完整的各项信息数据库,同时还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信息技术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4)提升量化风险分析水平
①评级基础数据库的建立:首先应当积极收集信誉程度良好以及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相关数据,此外,还应当根据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信用情况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来及时的更新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有利于商业银行准确、客观的评估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具体的数据收集工作中,可以各大商业银行可以与人民银行联合建立共享数据库,这样能够有效的节约费用,提升数据库建立和更新的效率;②建立完善的评级标准: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评级标准,评级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状况以及不同环境的对象,应当以企业盈利能力、现金流量以及其他风险因素为基础指标[5];③风险的量化评估:商业银行可以采用VaR方法、内部评级方法等对金融产品创新所存在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各类封信进行量化评估,这能够有效提升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的管理水平。
(5)建立风险管理团队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的发展相对滞后,风险损失数据不充分、数据质量不高且动态性更新不足以及风险管理水平落后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并积极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管理团队互相交流,并展开相关培训,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经验来提升风险管理团队的最专业素质,从而做好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
(二)加强外部风险控制
(1)积极转变监管观念
首先,应当坚持微观监管向宏观监管的观念转变,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我们可以发现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因此商业银行在重视金融产品创新风险微观监管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即金融产品创新导致的银行机构流动风险的监管;其次,要加强监管的预防和前瞻性,传统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监管主要集中在事后处理上,这不能根本解决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问题,因此我国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的前瞻性,预防金融产品创新所带来的各项风险,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经济效益的损失。
(2)分类监管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不同类型的创新特点是不尽相同的,例如驱动型创新、转移型创新、规避型创新等,针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应当针对所产生风险的不同进行分类监管,例如驱动型创新的监管应当以引导识别为主,在风险可控且不会引发市场混乱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审查,审慎监管,引导商业银行自行对驱动型创新的风险控制,而对于监管规避型创新则应当积极调整监管条款,对于违规创新行为及时进行严肃处理。
(3)提升监管水平
我国监管部门应当积极提升监管水平,确保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的可控性,首先监管部门应当积极加强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人员的交流和联系,以此来了解金融产品创新的缺陷和不足,发现潜在风险,进而进行监督指导;其次,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创新监管信息系统以及各类金融产品创新数据库,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采用先进的风险分析软件,从而实现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的有效监管[6]。
(三)加强市场约束
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进行准确披露,确保信息的对称性,让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都能准确的了解到金融产品创新的盈利能力以及风险水平;其次应当积极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建立行业自律组织,防止商业银行之间因为恶性竞争出现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例如盲目推出高风险金融产品创新等等。
结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潜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典型例子,因此做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简述、风险管理现状以及风险管理对策三个方面研究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旨在为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蓉花.关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2015,01:181.
[2]林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D].广西大学,2012.
[3]石中心.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投资研究,2011,06:32-36.
[4]程家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4.
篇10
一、VaR介绍
VaR(Value-at-Risk)中文译为“风险价值”,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一定的置信水平上,计算出给定时间段内预期发生的最坏情况损失的风险评估方法。VaR有绝对风险值和相对风险值之分,绝对风险值是指相对于初始投资额的最大可能损失。
考虑到投资组合,假定W0为投资组合的初始价值,R是持有期的投资回报率,则在持有末期,投资组合的价值可以表示为W=W0(1+R),假定回报率的期望回报和波动性分别为μ和σ。如果在某一置信水平α下,投资组合的最低价值为W*=W0(1+R*)。根据VaR的定义,投资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可以定义相对于头组组合均值(期望回报)的VaR,公式如下:
VaR相对=E(W)-W*=-W0(R*-μ)
绝对VaR是相对于初始值的资产损失,与平均期望值无关。公式如下:
VaR绝对=W0-W*=-W0R*
根据以上的定义,计算VaR就就相当于计算最小值W*和最小回报率R*。假设投资组合未来回报行为的随机过程,假定其未来回报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w),则对于某一置信水平α下的投资组合的最低值W*有:
α=∫∞W*f(w)dw或1-α=∫W*-∞f(w)dw
无论其分布是肥尾还是瘦尾,离散还是连续的,这种表达方式对于任何分布都是有效的。
如果进一步假设其分布是正态分布形式,则可以简化VaR的计算,在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可以根据置信水平选择一个对应的乘子,用组合的标准差与该乘子相乘,就可以求得VaR,这方法是基于对参数标准差的估计,而不从经验分布上确定,也就是参数计算方法。
首先把一般的分布f(w)转化为标准的正态分布Φ(ε),其中ε的均值为0,方差为1,用最低回报R*表示的投资组合的最小值W*=W0(1+R*),一般而言,R*是负的,也可以表示为-|R*|。再把R*和标准正态的偏离α联系起来,即:-α=-|R*|+μσ
这等价于:1-α=∫W*-∞f(w)dw=∫|R*|-∞f(r)dr=∫α-∞Φ(ε)dε
因此VaR的问题就等价于寻找一个偏离α使得上式成立的。引入雷击标准正态分布函数:N(d)=∫α-∞Φ(ε)dε
由此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响应的最小回报R*和VaR值,最小回报可以表示为:
R*=-ασ+μ
若投资组合的持有期的时间间隔为t,则相对VaR为:
VaR相对=-W0(R*-μ)=W0ασt
类似的,可以得到绝对VaR为:
VaR绝对=W0-W*=-W0R*=W0(ασt-μt
二、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金融风险
所谓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个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指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资金在筹措和运用中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特征和业务性质决定了它们在经营过程中必然面对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1.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指金融机构所持有的头寸或投资组合由于市场价格(如利率、汇率、股价和商品价格等)的不利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2.信用风险:指由于交易对方不履行合约或无力履行合约而产生的风险。
3.操作风险:指由于无法进行预期的交易而产生的风险。操作风险直接与机构的管理系统有关,虽然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引起的损失可能非常巨大。
4.流动性风险:指由于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或金融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不足而产生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可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是其它风险在金融机构整体经营方面的综合体现。
5.法律风险:是指当交易对手不具备法律或监管部门授予的交易权利时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从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看,目前指导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论主要是传统的风险管理理论,重点是采用分类单独控制策略来管理和控制各类风险,主要围绕资产负债管理和信贷评估展开工作。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风险的定量管理上,因为传统的以定性管理为主的风险管理方式已落后于建立在应用现代金融理论、数理统计技术和各种模型基础之上的以量化管理为主的风险管理技术,后者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和准确地测度和监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量化管理方面的滞后,主要表现有:(1)在定量风险管理的认识上,起步较晚,认识滞后;(2)在风险管理策略上,没有构建社会和企业信用状况度量机制,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评级机构培育和资信数据库等方面都与国际上的现代商业银行存在相当的差距;(3)在风险定量管理的方法、技术上,我国虽然根据1988年巴塞尔协议建立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但是风险量化管理还只是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配备方面,更多的是定性分析信用风险来进行风险评估,局部上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如企业报表的分析、风险度计算等,还谈不上设计风险评估模型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是风险定性分析,其定量分析的水平只是风险评估的初级阶段。
四、VaR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一)VaR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
1.VaR能够实现对市场风险的量化分析。市场风险度量市场风险管理的基础与关键。VaR方法可以对投资组合或机构所需承担的市场风险而发生的潜在损失有一个客观的、事前的估计值,使市场风险管理决策有了客观的依据。这个客观的估计值(VaR值),概括反映了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状况,方便了业务部门对风险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统一管理。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还以信用风险为主,但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市场风险必将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加大。但我国商业银
行目前的风险管理无法确实地把握风险的尺寸,不能对市场风险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而VaR能够对银行暴露在市场风险中的头寸所需承担的市场风险进行准确的估量,有效解决了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度量问题。因而使用VaR方法能够帮助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VaR可作为设置头寸限额与资源配置的工具。在商业银行中,管理部门可以利用VaR为业务单位或交易员设置头寸限额,从而避免由于交易员过度投机而导致银行市场风险加大的现象。由于VaR是用一个简单的数值来表示投资组合所面临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个简单的数值来设置头寸限额,便于交易员或管理层对其有直观的感受和了解。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对整体的市场风险VaR值设置总限额,通过VaR系统分解到各个业务领域,为其设定资金头寸的上限,从而使市场风险管理更加准确和科学。商业银行将市场风险限额分配到各个业务单位后,对于超出限额的例外情况要进行监督,并做出适当处理。此外,可以利用VaR来比较不同业务之间的市场风险情况,从而进行资源配置,将相对较多的资金投放至风险相对较小的业务上去,能够使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
3.VaR可作为交易员绩效评估的工具。考评交易员的经营业绩也是市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目前,对于交易员的绩效评估,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是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方法(RAROC)。
RAROC是资本收益与当期资本VaR的比值,可以揭示每获得1美元的赢利银行所需承担的风险。如果交易员从事高风险的投资,即使赢利再高,由于VaR值较高,RAROC值也不会很高,当然其个人业绩的评估结果也不会很高。将VaR方法运用到业绩评估中,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交易员的经营业绩,并能对其过度投机行为进行限制。
(二)VaR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局限性
1“厚尾”现象会导致VaR值被低估。
VaR模型大多是建立在资产组合的收益和市场价格变动呈正态分布的基础上的。但是有学者提出,股票收益率并不是正态分布。收益率实际分布曲线的尾部比正态分布预计的情形要大得多。如果商业银行利用服从正态分布的VaR模型来计算的话,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得出的VaR值可能会小于实际可能发生的损失,这就是“厚尾”现象。我国的股票市场刚刚起步,并不稳定,给我们的感觉是波动幅度较大。因此“厚尾”现象的影响就更不能忽视。我国商业银行在引入VaR模型时,必须开发出克服“厚尾”现象的模型。
2.基于大量历史数据的算法,影响VaR的有效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VaR模型来看,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预测。而且按照巴塞尔委员的要求,VaR模型的有效性必须进行返回检验,验证该模型的预测值和现实结果是否相同,这个过程要求的数据期限就更长了。VaR模型如果采用99%的置信水平和1个月的持有期,一次检验就需要长达八年多的历史数据。但是我国股市起步较晚,最早上市的股票至今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许多股票只有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所以很难采集到足够的数据。第二个就是数据有效性的问题,由于市场的发展不成熟,使一些数据不具有代表性,缺乏可信性。
这些为我国VaR模型的建立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引进VaR方法时,不能照办照抄,必须要针对国内金融市场活动,开发出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特点的VaR模型。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使用99%的置信水平和较短的持有期,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数据不足的局限。
五、我国商业银行应用VaR方法进行风险管理所需的条件
(一)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系统
在我国信用评级领域,无论是债券评级还是企业评级,目前均没有违约率方面的统计。债券评级方面,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很小,而且债券发行都有严格的审批及保证条件,几乎不存在债券违约的情况。难以收集债券违约的样本,因而也没有债券违约率。企业评级方面,由于商业贷款的非公开性,社会评级机构很难对违约状况做出统计。而我国银行内部评级开展时间短且不规范,贷款企业信用评级更多的用于客户的选择及风险的预警,尚未向更深层次的风险量化管理方向发展。很关键的是关于信用等级违约率方面的统计,所以,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系统。信用评级的核心是充分揭示借款人特定债务的信用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对影响借款人未来偿付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确定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以便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程度,从而得出债务人的最终评级。
(二)设计开发相应的风险管理系统
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一个专用的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首先遵循通用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并在开发时注意其独特性。
1.模型、算法的应用
风险的定量管理不仅需要复杂的模型或算法,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模型或算法。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首先是分析风险管理系统中所要用到的模型或算法,将它们进行适当的分解和组合,得到所需设计的基本模型或算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着手基本算法或模型的设计,然后再运用可重用技术将这些基本算法或模型组合成各种复杂的算法或模型。
2.广泛的可操作性
在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及整个银行组织机构的各个层次都不同程度地需要进行风险监控与管理,因而风险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将是各种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与需求不同。为了使所设计的风险管理系统能真正地服务于银行的日常工作,在系统设计时,应注意尽量使系统的操作简单、方便。
六、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VaR方法应当被作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必要程序,它是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第一底线。从考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状况看,适时适度地结合国情借鉴VaR量化管理经验确有必要。从可行性来看,VaR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即可用于银行贷款定价和监测信贷风险也可用于控制银行资本风险和进行风险资本配置;并视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运用于个案、组合和整体资产的风险管理。从现实意义上说,就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发展而言,随着我国计算技术的提高、信用环境的改善和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健全,VaR模型也将会在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着力于借鉴这一理论与方法,并不断改进和创新,使之符合我国实际,洋为中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