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本控制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成本控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工成本控制方案

篇1

Ruan Lifang

Guangxi Tianhe construction company ltd.

摘要: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费用支出,同时提供工程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建筑工程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机械成本是总成本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三种成本存在的问题,并在预结算方案编制的角度上,探讨如何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 成本控制 预结算 方案编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for the purpose of ensuring the project in based on the quality,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engineering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s. Construction of the artificial cost, the cost of materials and mechanical cost is the total cost of the main cont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engineering cos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is three cost,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settlement proposals's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ocess cost effective control.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the settlement proposals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人工成本控制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人工成本是指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直接或者间接支付给施工人员的所有费用,而人工成本在工程结算的时候,经常发现出现失控现象,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有:①工程预算的时候,错误地将工程看成一个相对静止的过程,没有综合考虑到造成人工成本额外增多的因素,譬如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高低因素,导致预算的人工成本额缺乏弹性空间。②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存在差异性,同样的人工费用支出,换取的工程效益可能不一样,结算时候真实体现的人工费用支出,与预算成本有较大的出入。③项目目标人工成本在制定的时候,既没有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水平,也没有结合当地的人力资源市场价格进行预测,致使人工费用超出预算,影响施工正常进行。

1.2材料成本控制的问题

施工材料的成本掌握,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约总成本的50%左右,但材料的费用问题一直是工程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表现为:①材料费用的预算主次不分,由于没有对施工材料按照需求进行等级划分,譬如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按照一个等级进行预算,致使主要材料的预算份额等于甚至低于周转材料,或者主要材料的预算份额不足,影响施工的进度。②预算的时候忽略了材料的价格变动,譬如采购价格、运输费用、材料损耗等因素,只是按照一个预估的固定价格预算,自然难以反映工程的实际材料费用需求。

1.3机械成本控制的问题

虽然机械成本在工程总成本所占比例小于材料和人工成本,但这项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经济效益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的机械成本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成本控制缺乏动态跟踪的理念,在进行成本预算方案编制的时候,仅仅根据工程的机械需求量确定数量、采购、租用价格等,而没有将机械的折旧、维修和重复使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致使机械成本控制出现超标或者不足额的现象。②成本控制部门缺乏与机械使用部门、机械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因此难以确定机械的的折旧、维修和重复使用等具体费用,在这个环节上,机械成本经常出现失控现象。

2.编制工程预结算,控制工程成本

2.1人工成本控制方案编制

建筑工程人工成本控制方案的编制,要兼顾工程的整体效益。方案编制可参考以下内容:

1)人工成本的预算

根据施工项目的工程量,计划所有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的工资和费用:①确定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所需的岗位部门及每个部门所需的人数,人数的确定要有预留新增人员的弹性空间;②根据部门人员的职位高低和职责确定工资标准,然后结合初步确定的工程人员数量,预算工资总数额;③为了激励人员施工的积极性,人工成本预算中一定要有足额的奖励基金,作人员工资提升或者奖励用,在结算时剩余的此项基金,可计入工程其他费用项。

2)人工成本的核算

为了及时纠正人工成本的失控问题,在施工中,要对人工成本的实际支出分阶段核算,并将核算工作贯穿整个人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人工成本的核算是根据工程人工费用支出表和核算资料表,检查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在调整和修正成本计划的同时,对下阶段的成本进行二级预算。

3)人工成本的结算

人工成本的结算也是成本的分析和考核过程,通过成本计划和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作为企业的积累信息,为企业下次工程人工成本控制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2.2材料成本控制方案编制

建筑工程材料成本是工程造价的主要部分,其控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以客观的态度进行方案编制:

1)确定材料的种类

根据材料的重要程度将材料分为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和储备材料三种,然后以工程细节项目对材料的需求量,初步确定各种等级材料的数量,作为采购计划的基础依据。

2)分析材料价格的影响因素

在材料预算方案中,要防止出现价格固定不变的错误成本控制理念。材料的价格在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下,是不断在变化的。因此,预算方案的编制要综合分析影响材料价格变动的因素:①市场价格分析,预算前要配合采购部门做好市场调查,根据采购部门“货比三家”后确定的供应商名单,制定每种材料具有足够弹性变动范围的平均价格,尽量要求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确定一个在施工期间不变的材料单价。②运输费用分析,选择好材料供应商和材料总量后,确定材料的运输车次,控制运输成本。③材料损耗分析,包括途中损耗、储备损耗和施工损耗,制定可承受的材料成本损耗量,做好损耗准备,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材料采购、管理和使用规范,最大限度减少材料损耗。

3)材料的结算

在工程竣工之后,核算施工材料的使用、损耗和剩余量,对照施工材料成本预算方案,对材料成本控制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施工企业材料采购、管理和使用的内部经验,作为下次施工方案编制的重要参考内容。

2.3机械成本控制方案编制

机械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需要结合施工的实际需求和动量变化因素,科学编制控制方案:

1)综合分析机械使用费用

机械的使用费用是以工程需求量为基础上,首先我们按照时间或者顺序分阶段确定工程需求机械的种类,然后在机械使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确定机械的数量。然后根据数量进行采购或者租用,关于机械采购或者租用价格,要结合项目经理所掌握的机械的市场售价和租赁价格,纳入预算方案当中。

2)计算设备其他费用

机械设备选定之后,使用的过程并非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损耗的过程,因此成本控制人员务必综合机械的折旧、损坏和拆除等做好费用支出准备,在竣工后,将剩余的准备用费纳入其他费用项。

3)机械成本的结算

工程竣工后,对照机械实际成本支出和预计成本支出,总结成本控制的实践经验,减少下次工程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预结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在成本控制的过程,存在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导致成本失控,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并针对成本失控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黄莉.提高工程预结算的编制质量[J].科技资讯,2010年14期:163-164.

[2]李振等.工程项目预结算的精细化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16期:185-186.

篇2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的前景面临多重挑战,如何让我们在残酷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如何在管理中发挥更多的理念方法来开展工作值得我们深思。医院只有注重人力成本管控的方法,通过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内部的管理,加快经济效益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应加强有效合理的人工成本的控制,制定人工成本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应控制在30%以内,如何确定和掌握管控的标准,如何体现人工成本管控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以下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人力资源是指为完成医院各项任务,在医疗、护理等各种活动中所投入的人员总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有机构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和成长管理六大模块,体现了学术性、系统性、实操性和前瞻性,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实现愿景的战略性资源保障[2]。人工成本指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产生的全部费用。是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人工成本亦称“劳动成本”。指在生产经营中由投入劳动力要素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性报酬和福利性供给,是单位总成本的组成部分。人工成本(人事费用)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3]。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同期人数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总成本*100%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100%

1.2方法

人工成本是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分三类:一是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二是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标。所选取本地区医院近五年的主要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后可以获取人工成本占医疗收入的比例、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基本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例、绩效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例、各种保险和福利占人工成本的比例的要素。

2讨论

根据以上数据比例分析后,可以看出人工成本的变化,随着时间人工成本呈上升趋势,而且波动也有明显的变化,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中我们要制定相应的人工成本的方案,进行细致的统计和分析,实时了解相应的政策来调整内部的人工成本方案。并且可以得知在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规划中人工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控制人工成本需要重视。在今后工作的管理中,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内部人才,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充分的发挥各类人才潜在的效益,做到别人无我有、别人有我专、别人专我精,自身素质强可以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降低离职的员工,以防流出成本,如果有流动较大的现象是不利于今后院内的发展,而且空岗后不一定及时的补空,会造成离职的成本增大。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利于精简人员、降低无效人工成本[4]。

3结论

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应用

一、引言

在当前形势下,随着施工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宏观调控,施工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不是很高。为了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施工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必须做好其自身的成本控制。其中,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二、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一)通过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能够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施工项目的成本的高低。所以,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经济合理、先重点后普通、先总体后细节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也必须安排好相关的衔接和配套项目。对于机械、材料、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最佳组合方式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对于不同的施工工序之间的衔接过程要进行周密、合理、科学、巧妙地组织,合理分配相关的人力资源,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机械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不断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最终推动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利润的提高。

(二)在质量、工期、安全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施工企业为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润,必须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对于这三大目标的有效控制是一切施工工作的关键着力点,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长远生存。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在质量、工期、安全方面做好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三)在施工项目竣工结算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施工项目竣工结算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同甲方的结算,所有的施工项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合同差异等各种现象,项目经理必须对这些合同条款进行充分的利用,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立即和现场监理办理签认手续,争取得到甲方的认可并签字,从而作为结算时的依据。第二部分就是对外分包单位的结算,项目部必须认真对待出租机械、代办材料、代扣税金等费用的结算工作,避免出现超付分包队伍工程款和质量、进度不合要求等事件的出现,在进行结算的过程中,必须对各项扣除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

(四)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成本控制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技术创新。施工企业管理层人员一定要广开言路,鼓励和保护职工提出有关降低成本的合理化建议,并且激发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不断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精耕细作,精打细算,切实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五)在材料成本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在材料成本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要从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两个方面来做好工作。

要进行用量控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材料的采购工作,必须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严格办理相关的验收交接手续,对于那些经过检查发现不合格或者是在运输过程中被破坏的施工材料,必须及时和材料供应商取得联系并且及时更换,避免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安全问题;第二,要求施工人员合理使用施工材料,采取限额领料制度,所有施工队伍都必须在规定的限额内分批领用施工材料,一旦材料使用超出规定的额度,就必须深刻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且立即进行解决;第三,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在施工材料被送到施工场所之后,一定要进行妥当的放置和保管,防止出现施工材料的无故被破坏的问题的出现,建立健全材料使用责任体系,保证专料专用,一旦出现问题,就要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四,进一步健全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

要进行价格控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必须随时了解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行情,与此同时,一方面要保证材料采购工作人员把材料的采购价格控制在适当的预算价格范围内,另一方面,也必须保证施工技术工作人员严格分析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的规格和性能指标,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施工材料,切实实现成本的降低;第二,合理控制材料采购时间和运输环节,合理确定材料的经济库存数量,科学制定材料采购的批次,避免无故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另外,最好选择路途比较近的供应商来作为材料采购的源头,避免中间的运输费用的浪费。

(六)在人工成本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人工成本也是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人工成本方面,必须结合施工行业的市场行情,来控制人工成本的支出。与此同时,也必须按照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合理用工,来实现对于人工成本的支出的控制和降低。

(七)加强施工项目非生产性开支中的精细管理

施工项目非生产性开支,就是说,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开支往往是具有很大的伸展和压缩的空间,它也是企业形成利润和效益增长的支撑点。因此,应加强对项目非生产性费用的精细管理:第一,合理地精简和配置机构,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和管理能力,精简职能重叠的部门,合并职能相近部门,弱化附属非管理部门,有效地控制项目部办公经费;第二,加强计划管理,对于非生产性开支的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应编制合理、适度、可行的年度管理费用计划,这是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为了切实保证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取得效果,今后仍然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生产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家只要做两件事,第一增加收入,第二控制成本”。如何减少耗费,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是企业经营者绞尽脑汁研究的重要课题。降低成本就要进行成本控制,要了解成本控制的关键,掌握成本控制的方法,正确地执行成本控制管理,才能更有效地创造利润。而在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在于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本文中所要解决的是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的问题。

一、产品成本控制策略优化分析

1.产品生产成本控制问题

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及分析:

(1)材料成本控制缺陷

随着现在的物价上涨,原材料成本也比以前高出很多,而且我们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没有原材料上涨的幅度大,这就导致我们的利润一直在缩水,然后管理人员就考虑用有点瑕疵的材料代替之前的优质材料。这样就欺骗了客户,对企业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对于小企业,仓库的管理人员只有一个,而且材料品种又多,登记的也就不是很清晰。我们是每个月进行一次盘点,但是账实并不相符,不是盘盈就是盘亏,这样让我的感觉是每个月的盘点都变得毫无意思。在领料用料环节上,生产人员不需要经过审批,可以直接去向仓管人员拿,只要在仓管人员那登记就好了,这样导致我们的材料浪费非常严重。

(2)人工成本控制缺陷

车间生产人员在生产产品时也没有很明确的分工,例如中威公司是按订单来生产产品的,这样交货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批订单下来,车间投入生产,没有明确谁负责哪个环节,基本上谁有空就去生产,这样对于学习的人来说是利大于弊,可是这样分工不明确导致每个人都没有长处,都是这个会一点,那个会一点,并没有专攻于什么,这样培养不出专业人员,也会影响产品的完工程度,人工成本也会提高。

会计在核算工资时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每天的考勤表,我们并看不到工人请假的具体情况,公司里工人工资,很多都是按月计算工资(按月计算工资就是每个月的工资是固定的),包括车间的管理人员,这样对我们会计来说在计算工资时很简单,但是理论上来讲这并不合理,每天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工人就很容易浑水摸鱼。工作态度懒散,不能及时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这样导致工人领的工资和生产完成率并不能成正比。

(3)直接、间接费用的控制

对于加工制造企业来说,机器的加工操作发生的成本是很大的,包括一些电费跟一些磨损产生的间接费用。通过观察:发现由于某些员工工作的失误,经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忘记把一些小型工具以及一些小型设备的电源关掉,久而久之,也造成了车间每月电费的成本增加。

车间的机器都是24小时永无休止的运作着的,本来机器的

损耗就很大,但是工人在平时操作时并不保养维护他,机器设备有了故障也不分析主观的原因,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坏了有零件就换上去,没有就等师傅来修,这样势必造成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

2.产品生产成本控制策略优化

(1)材料成本控制优化

规范行为,加强材料领用管理,做好材料领用的事中控制,对材料领取、使用加强管理,要采取查看领料单及现场查看相结合的办法,重点从材料是否超范围、材料收发存记录是否规范、对公私两用物品的领用管理是否严格、各部门领用的材料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存在小库存等方面进行管理。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工作考核。主要从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定额消耗执行是否到位、查出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等方面进行考核,目的是减少材料的损失和浪费,发挥修旧利废作用,仓管人员应该对每样材料产品登记清楚。因此,我建议先把各种产品按不同种类分类,然后再在同一个品种的产品中按不同型号放置,这样就方便盘点工作。然后在工人要领用材料时一定要经过管理人员的签字,方可领用,这样也可以避免材料浪费。

(2)人工成本控制优化

车间生产人员虽然并不是很多,但是对每个工人进行分工,这个是必要的,也是必须要执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一道工序,这样生产起来也会有条不紊,但是毕竟也是个小公司,有时哪个工序需要人的话也可以去别的工序帮下忙,要定时地对公司生产工人进行培训、考核以确保工人的技术成熟,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可以降低产品的次品率。而且必要时也可以让个别员工去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

(3)直接、间接费用控制优化

针对于电费的浪费和机器的损耗归根结底还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因为人的因素对生产率有十分深刻的影响,生产过程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各生产要素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人起作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技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结底决定于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公司要不断地创造机会给员工定期地进行岗位培训。通过各方面的培训,增加员工的节约意识观念。

二、设计总结评价

本优化方案将产品生成本控制优化设计

通过新方案进行了说明,在原有存在的问题上更加详细地要求了各个部门及员工应该明确的方向。其优点体现在:首先,使控制成本的方法更加的细化了,对各部门工作任务有了明确的方向。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好的解决办法。加强了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其次,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异议时,能够分清责任,有利于产成品生产成本的正确核算。

但本优化方案也存在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大了各个部门的工作量,手续变得繁琐了,加大了管理的幅度。

然而从总体上来说,这个设计在整个生产成本控制中,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完善了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方法,在总体上降低了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利大于弊的,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孙琦红.浅谈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时代经贸,2008(118).

[2]王妍,张涛,徐若鸿.控制成本的100种方法.中国经济出

版社,2009(7):1.

[3]祖林.全面生产成本削减实战.1版.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09.

篇5

(1)通信工程设备以及材料费的有效控制。整个通信工程所使用工程设备是较多,例如联网设备、数据交换设备、信号发射接收设备、技术研发设备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另外工程材料(光、电缆等)也需要不小的成本支出。因此就需要对这来那个方面来进行成本控制。例如重点分析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性能和价格以及运输成本,对于重点设备材料选购时,采用购合同的管理与控制,减少额外的投资。

(2)人工成本控制。通信工程是由人来实施的,自然需要给施工人员提供工资、奖金、福利费、津贴、劳动保护费等。因此如果不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就会导致成本过高,从而无法使整个工程继续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成本管理在工程概预算过程中要进行人工单价定额处理,细化各项成本支出。

(3)全面通信工程成本管理控制。通信工程周期较长,任何环节出现一点问题,都会导致成本控制失效。故而需要提前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将所有的成本投入额纳入到成本管理控制系统中,避免出现疏漏问题,从而保证资金动态能够正常流动,同时也要有条有理的做好成本支出记录,以便最后总体成本计算。

2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通信工程成本管理控制的内容较多,而且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也是非常的复杂。从施工方案设计到工程竣工,从材料设备的选取到安装都涉及到非常多的成本问题。因此需要对通信工程成本管理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人工成本的确定必须要有理有据。通常通信工程是由多个项目经理来共同协调配合完成的,故而由于权力的分化会造成员工的分散,易出现人力分配不均匀现象,此时就会造成人力缺少或是浪费,但是其成本投入却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出现增长趋势,从而就会导致实际成本支出远大于理论成本支出,严重影响其它环节资金的使用。故而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就需要提前做好任务制定与分配工作,适量的进行奖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缩短了工程的周期,减少了资金支出。

(2)材料成本需合理。它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种类的选择合理;而是对成本计算控制的合理。材料种类的选择既可以影响整个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又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成本。而成本计算控制则主要是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来决定的,例如采用不同的成本报价方法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因此这就要求通信工程成本管理人员要做好材料费控制。

(3)机械设备费用需要合理。它主要包括购买费、维修费、安装调试费、人工费、燃料费以及保险费等。一些特别的操作环节需要一些特殊的机械,是买还是租,是买旧还是买新都需要成本预算人员进行比较合理的选择,否则会造成成本浪费。

(4)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系统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体制才可以保证整个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信工程建设企业的成本管理几乎都是由成本管理系统来完成的,故而成本的决定除了受实际工程需要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管理部门的影响,它要求只有在科学的成本控制系统下完成的管理任务才是准确有效的。

3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的易出现的问题

通常通信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直接成本管理失效。目前通信工程成本支出是直接成本,它主要包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然而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使许多的工程造价部门在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擦料购置过多、设备费用支出较大以及人工费支出不合理问题。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设备和人力飞的利用效率,而且还会增加成本的支出额。另外由于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对材料设备质量把握不过关,监管力度不到位,也会导致成本扩大等问题。

(2)间接成本管理失效。它主要包括施工安排不合理以及工期超长所带来的成本投入,通常是由人为因素影响的。一些通信工程成本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或是工作任务轻松,而对自己的任务不负责,从而出现许多不必要的花费。

(3)不可预见的成本问题。通信工程周期较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例如暴雨灾害就会导致工程设备受损,从而造成巨大的成本支出。另外施工安全费以及资金占用费也会增加成本支出,而这些问题都是不能提前的预防的,因此它是一种不可测定的工程管理成本问。

4加强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提高通信工程成本管理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而结合目前我国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如下几点主要的控制措施:

(1)加强对强通信工程成本管理制度的管理力度。因为成本管理制度是决定通信工程项目得以运行的关键,要努力做到分清各管理层次和管理内容。例如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即通信工程项目部到施工部逐级控制管理。

(2)采用定期考核方式,并实施奖惩制度。通过对通信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考核,一方面可以约束成本的控制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考核质量找到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调整控制方案。

(3)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从而通过提高工程运转效率来减少成本的投入。通信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故而只要对各环节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处理后,就会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例如选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来担任重职或是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减少施工过程,也会从侧面起到成本控制作用。

(4)实施全面造价控制,并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对各个施工环节成本预算结果进行上报审核,以便确保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可以利用成本管理体系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结语

篇6

关键词:国企;人工成本;控制;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受市场机制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国有企业尽管拥有行业垄断地位的优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许多政策放开,中小企业利用人员精简、人工成本较低、薪资分配灵活等优势,创造着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企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说明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经途径。

一、人工成本简述

人工成本=雇佣量×(平均现金报酬+平均福利成本),人工成本包含:职工薪酬、职工保险、招聘费用、职工福利、住房保障费、劳动保护费、培训费用、其他人工费等。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以上属于显性人工成本,还有隐性人工成本,即:人才流失,人员选聘偏差,培训效果,投入产出比的差异性等。本文主要阐述显性人工成本控制。

二、国企人工成本影响因素

1、薪资方案

国有企业薪资方案设计由于设计背景和历史原因,存在着诸多矛盾:

第一、由于国企人员数量庞大,人员结构复杂,人员老龄化严重,通过培训难以提高工作效率,这部分人员薪资往往偏高,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由于国企薪资结构中固定部分比重远大于绩效工资,形成了低绩效高工资现象,与其低劳动生产率形成反差。企业却要为低劳动生产率付出高额人工成本。同时,弱化了薪酬对人员积极性影响。

第二、薪资结构简单,不能充分体现岗位价值

国企薪资结构:固定部分的岗位工资、浮动部分的绩效工资、体现工作年限的年功补贴、厂龄补贴。职工工资差异较小,主要体现在年功、厂龄工资,而这部分与绩效产生的经济效益关联度不大,不能充分体现岗位绩效产生的价值。

2、冗员与人才流失并重(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性)

国企冗员一直是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较为棘手的问题,由于国企体制的特殊性,冗员的存在加大了人工成本的支出,同时,人员精简阻力较大。随着国家政策以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为导向,最低工资标准连年上调,企业的增资比例很难与利润增长比例挂钩,甚至出现倒挂现象。

由于薪酬间距不大,冗员的存在破坏了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在企业调动职工积极性方面起到负面影响。

为冗员支付的庞大的人工成本占据了为增加市场薪酬竞争力的人工成本部分,削弱了企业薪酬外部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辛苦培养出来的管理、技术人才流失率上升。

3、岗位编制缺乏合理性

定岗定编方面随意度较大,缺乏合理的有效原则,很少在职位分析上深入研究,即使设计了职位分析说明书,在后续机构设置和定岗定编工作中也没有加以利用,未发挥职位分析说明书对人力资源的指导地位。岗位设置模糊,岗位职责界定不明确,因人设岗,造成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岗位产生的绩效与企业生产效益分配系数难确定。从而绩效工资难发挥对职工行为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回报率,加大人工成本的支出。

4、产品品种老化,工艺陈旧,设备落后

国企产品品种老化,工艺陈旧,设备比较落后。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人员数量庞大,人工成本占运营成本比重较高。

三、人工成本控制采取的措施

1、构建战略薪资结构,提升投资回报率,控制相对人工成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技术变革生活的加速,企业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济增长点倾向于技术创新。为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需构建知识导向型薪酬结构。转变国企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脏苦累应多得的意识,建立知识型薪酬体系。

加大人员知识技能人工成本的投资比例。同时,调整固定与浮动部分在人工成本的比重,缩小固定部分所占比重,增大浮动部分(绩效薪酬)在人工成本的比重。

通过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加强薪酬体系的内部一致性。运用科学的职位分析方法,确认企业核心管理技术岗位,以此划分工作结构和等级结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客观的职位分析说明书。然后再依据职位分析确认相对价值,并将相对价值进行排定等级序列。分析、评价由第三方协助完成可提高方案在职工心中的信度、效度、可接受度,减轻变革的压力。

薪酬外部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对吸引和挽留优秀人才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市场调查,将内部结构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结合。通过薪资极差、绩效和外部市场行情建立三位一体的知识绩效型薪酬体系,突出岗位经济价值。通过改变人工成本的构成比重,加大有效人工成本的支出。

2、培养、引进高技术人才,研发高利润高附加值新产品

人均成本利润率属于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

即:人均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人工成本总额)×100%

从公式不难看出,人均成本利润率与经济效益成正相关关系,在人工成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成本利润率越大,单位人工成本取得的收益越高。所以提高利润总额也可降低相对人工成本。加大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增加利润增长点,用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新工艺替代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老产品,控制相对人均成本。

3、精简冗员

冗员的精简在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阻力是最大的,因为国企人数众多,社会责任大于非国企企业。大幅快速精简显然不适合国企,容易引起企业动荡。所以,在冗员精简方面采取严把人员进门关,自然精简,加大绩效工资比重,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4、业务外包

基于人工成本节约原则、价值链分析和六西格玛的一种主张,改进工作质量的同时确保每种技术在每个阶段都增值的管理原则。通过职位分析确认工作环节对企业经营目标产生贡献的关联度,对于关联度较低和人工成本高于市场标准的工作内容,企业可采取业务外包方式节约人工成本。

5、多品种生产提高人员利用率

可通过多品种同时生产,合理穿插安排设备和人员的使用,提高一定量的单位人工成本下,有效工作时间内的人员利用率,提升人工成本的投资回报率。

6、进行人工成本预测管理

加强人工成本预测管理,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变动幅度范围。改变人们误认为控制人工成本就是缩减职工收入的观念。运用“两高,两低”原则,即:高人工成本利润率、高劳动生产率、低人工成本含量、低人事费用率控制好人工成本变动幅度。也就是说,在人均利润、人均销售收入、人均产量同向增长时,人均成本的增长率要低于前三项指标的增长率。合理的人工成本变动幅度,能够更好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向知识、技术型转变升级。

综上所述,人工成本在国企运营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各项措施的综合运用,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促进国企经济结构的成功升级转型,提升国企的竞争实力。(作者单位:华北制药华胜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1 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 工、料、费用预测

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包住。

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费,在混凝土实际操作中要掺一定量的外加剂等。

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1.2 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1.3 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混凝土拌合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两线,高压进洞等,也需根据实施性施组作好具体实际的预测。

1.4 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大型临时工作费的预测应详细地调查,充分地比选论证,从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1.5 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小型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

2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

2.1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成本核算是实施成本核算制的关键环节,是搞好成本控制的首要条件。《规范》10.4.1条明确指出,项目经理部应建立成核算制,明确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这项制度同项目管理制度同等重要。

2.2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由于成本核算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故应当具备一定的基础,除成本核算制外主要有以下向项:①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②制定先进合理企业成本核算标准;③建立企业结算体制;④对成本核算人员进行培训。

2.3 对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要求

2.3.1 以每月1个核算期,在月末进行。

2.3.2 核算对象按单位工程进行划分,并与责任目标成本的界定范围相一致。

2.3.3 坚持形象进度,施工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

2.3.4 采取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三核算”的方法。

2.3.5 在核算中作好实际成本与责任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的分析。

2.3.6 编制月度成本报告上报企业,以接受指导,检查和考核。

2.3.7 每月末预测后期成本的变化趋势和现状,指定改善成本控制的措施。

2.3.8 搞好施工产值和实际成本的归集。《规范》10.4.2条用6款对此进行了规范,包括月工程结算收入。人工成本、机械使用成本、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

3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根据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实现成本目标创造条件。成本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对比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差额计算法的挣值法。对比分析法贯彻量价分离原则,分析影响成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实际成本与2种成本对比分析;实际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对比分析;实际消耗量与计划消耗量对比分析,实际采用价格与计划价格对比分析。

连环替代法:可以影响成本节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度数量分析。例如,影响人工成本的因素是工程量和工资单价。如果实际人工成本与计划人工成本发生差异,则可用此法分析。计划时先列式计划数,再用实际的工程量代替计划的工程量,得数与前者相减,即得出工程量对人工成本偏差的影响。然后依次替代人工数、单价数进行计算,并各与前者相减,得出人工的影响数。运用此法的关键是排好替代的顺序,规则是先替代绝对数,后替代相对数,先替代物理量、后替代价值量。

差额计算法:与连环计算法本质相同、也可以说是后者的简化方法,是直接用因素的直接数与相减的差额计算对成本的影响量的方法。

4 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对照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控制,具体包括合同控制、人工成本控制、材料费控制、机械费控制等内容。

4.1 合同控制与索赔管理

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线,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既要加强总承包合同合同管理,又要加强分包、分供的管理。鉴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施工企业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拟订数份标准合同文本,经过专业的法律顾问和企业内部评审,将所有经济业务纳入合同管理,保证合同或协议的质量,真正起到全方位监管的作用。一般项目施工工期较长,各级段差异较大,履约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研究合同,正确行使合同赋予的权利;另一方面要重视合同履约过程中的索赔管理,随时关注现场动态,做好索赔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变更新增项目,必须有建设单位书面签认的设计图纸变更,并及时协商确定价格,以便索要工程款。

4.2 人工成本控制

人工费占全部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有严格控制人工费。在施工开始前,不仅要排施工进度计划,也应据此排出每道工序的民工用工计划,并与民工负责人商议并落实;在工程开工后,及时调整派工不当、安排不合理的现象,视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民工上岗;此外,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施工工序工期、定质量、定人工量,由民工分段承包施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管理的许多麻烦,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项目部内部人员要例题配置、加强管理,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除特殊岗位由志人负责外,其他岗位尽量采用一人多岗。

4.3 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通常的作法是按量价分离的原则,要注意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第三,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

二是由采购部门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合理组织运界,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第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和,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降低材料储备。

4.4 机械费控制

在施工建设中,施工机械配备受现场条件、工期、质量、施工方案、工程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定额中机械费是综合考虑,不会因上述条件的变化而相应高速因此,需要专业部门和人员对机械的性能、配备情况综合管理,在满足工期、质量的前进下,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管费用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如班价格。

当工程竣工后,一是要整理完整的技术资料,为竣工决处提供前提条件;二是要及时追收工程款,促进资金早日回笼;三是要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4.5 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和移交

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明确界定,因此,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归档,才能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甲方和归档,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要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

4.6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工程竣工后要及时结算,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专人负责与开发商联系,力争尽快收回资金,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甲方,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议,明确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

4.7 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强化成本核算管理,坚持预算成本核算原则,坚持实际成本核算的原则,提高核算质量。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责任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优罚劣的原则,提高成本节约意识。

篇8

摘要:目标成本管理最早出现在美国,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来的,其成本管理模式是根据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目标,在成本预测、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落实、分析和考核。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科学管理方法,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本文主要研究SH公司如何通过运用这一成本控制管理的新方法,利用erp这一信息化平台,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进而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关键词 :制造业;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管理

目前,我国成本管理水平比较低,成本耗费比较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要达到比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要求,目标成本管理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SH公司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有效控制了成本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目标成本管理理论

1.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是指产品产出之前预先确定好的产品成本水平,反映产品物料消耗和劳动消耗的状况,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目标成本一般采用这样的方式来确定:目标成本=目标收入-目标利润。从公式可以看出:目标成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做法,以往是产品成本加上利润作为售价的计算依据;但目标成本是以市场售价和利润作为本控制点,把成本作为控制对象,改变以往的成本控制方式。

(二)目标成本管理含义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以目标成本为对象的管理概念,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含义包括:

(1)目标成本管理,就是以竞争性的产品销售价格,扣减企业期望达到的目标利润而得到目标成本,并利用目标成本来控制产品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方法。从本质上看,目标成本规划是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基本思路就是确定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LCC),即把成本控制渗透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

(2)目标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采用一系列成本控制方法,进行目标成本分解、落实、考核和评价的成本管理工作,以管理为核心,核算为手段,效益为目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测定、日常控制和事后考核,使成本由少数人变成多数人管理,成本管理由核算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为各部门提出明确目标,从而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体系,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3)目标成本管理包括目标成本预测、决策、分解、落实、核算及目标成本分析、控制、考核等。

二、目标成本管理在SH公司的应用

SH公司作为制造业的一个企业,原先有着定制性质强、制造工艺和产品结构复杂、工序种类很多,以及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经营计划下达模式比较落后、信息前后有些不连贯、相关数据没有及时共享、也不够准确等问题。为更好控制成本,提升企业效益,SH 公司引进了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对产品设计进程进行优化、生产流程进行再改造的成本管理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和思考,利用ERP这一信息化平台,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制造行业目标成本控制的体系,把成本控制的理念贯穿在公司管理和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全面快速、有效地控制成本,从而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SH公司的目标成本控制

(一)产品设计阶段目标成本控制

SH公司为铁路信号产品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安全要求高的特点。设计研发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调度产品、集成电路产品和轨道产品。这三类产品,主要的原材料无外乎五金件、集成电路和电子电阻等。现在针对将要研发的轨道产品———回答器,SH 公司运用了价值工程分析法和延伸成本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

为了生产回答器,现在设计研发有三个方案,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法,对涉及到的安全性能、复杂程度、感应性能和维修程度四个方面,采用等级的方式进行评分。

从上表可以看到,方案三,无论从安全性能、复杂程度还是感应性能和维修程度来讲,都是属于最差的,所以首先被淘汰。接着我们运用延伸成本分析法比较方案1和方案2之间的优劣:

结合两表数据,可以获知:

方案1的价值系数为:功能B+/成本3900

方案2的价值系数为:功能A+/成本3500

对比以上价值系数,研发回答器项目应选择方案2。

(二)产品生产阶段目标成本控制

1.材料成本的控制

在制造企业,产品材料成本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达到70%-80%,因此,节约材料成本对实现目标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SH 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梳理,根据规章制度对不相容岗位进行了调整,明确了相关岗位的权限和职责,从制度上堵住了不良作风的发生。

其次,SH公司和供应商进行了两次“亲密接触”。年初,由采购部门牵头,公司主管领导和所有合格供方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的大会,简称“供应商大会”。在这个会议上,公司主管领导既对供应商表示了多年合作的感谢,更是表达了继续合作下去的诚意。一季度末,公司企业发展部牵头,采购部门、技术部门和价格部门协助,召开了一年一度的招投标大会,范围覆盖到公司采购物料的80%,为公司大概节约成本900万元。

采购完毕后,采购单价基本固化了。接下去就是一个领用量的问题了。在生产过程中领料,为控制领料成本,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为了控制存货规模,SH 公司采用了往供应商挤压库存压力的政策。针对一些采购周期比较紧张的存货,和供应商提前协商,放置在供应商处,待通知后立马发货,但前提是不增加SH 公司的采购风险和库存风险。通过这种方式,SH公司的库存周期提高了0.5 个百分点,有助于改善资金成本。

(2)严格按照BOM进行材料定额领料,有额外领料或者不来领料的需要分析原因;针对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SH 公司启动ERP 后,首先严格按照BOM 进行材料领料,在材料出库单上,类别即为“配比领料“。按照配比出库,从消耗量上进行了材料成本的控制。

(3)对生产过程中工艺进行改进,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图纸变动,提高产品合格率,对废品发生要进行考核,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时改进。

(4)通过经济批量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公用辅料和边角料的损耗。原先,SH 公司完全靠人工加简单的计算程序来安排生产,无论采购还是生产主要靠管理手段来协调;实行目标成本控制流程后,SH 公司利用ERP来进行组织生产的安排。

2.直接人工成本控制

(1)严格按照工艺定额进行小票工时的开具和统计,为企业开展人工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SH 公司利用ERP 工具,启用车间派工单,把工序、工艺路线中的定额工时和实际工时进行绑定,以派工单上定额工时的方式来统计实际工时。按照这种方式,车间实际工时缩水了三分之一,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艺技术部牵头,不定期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和专业培训的方法,改进工艺,提高劳动工人的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召开技能大赛,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对表现优越的员工进行奖励表彰。

3.制造费用的控制

在制造企业,制造费用大概占到11%-13%的比重。控制好这部分费用,对于提高企业的效益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SH 公司,企业发展部制定了部门费用控制目标,分季度、年度进行考核。实行目标费用控制后,对原先场地按照6S 和工艺要求重新做了调整,撤回了外放产成品,减少租赁费的支出;用视频方式多参与会议,减少会议费的支出;外出尽量住宿连锁酒店,减少差旅费开支等等。这样下来,SH公司制造费用开支节约了将近10%。

(三)期间目标费用控制

在SH 公司,对于运输费和包装费等开支,也采取了了一些措施。公司首先对运输包装公司进行了招投标,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对原先采用专机方式运输的产品,采用从客户那里补签合同的方式收回成本;对于能够使用铁路运输的产品,尽量减少公路运输等。这样,SH公司运输包装成本降低了10%,减少了20万元。

在管理费用上,SH 公司对业务招待费、技术开发费、质量保证金、安全生产费用等比较大额的费用进行了专项控制。针对业务招待费,加严了审批流程。单笔或者单项超过1200 元就要董事长签字审批;技术开发费,要求科研人员在研发过程中对研发的材料要控制成本,同时要求研发出效率;质量保证金,要求相关部门严把质量关,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降低质量成本开支。这样,SH公司管理费用降低了10%。

在财务费用上,SH 公司年初就做好资金统筹安排,根据销售规模确定采购规模,根据回款做好相应的付款安排,达到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也基本达到了费用控制目标。

(四)售后服务成本控制

每月初,公司安全质量部出具安全质量报表,对售后服务成本进行分析,对差异原因进行纠正预防。

四、成效

SH公司通过目标成本管理,为成本费用的降低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企业成本费用有了很大的降低,资产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公司利用ERP 这个平台,供应链和财务模块进行了链接,完全避免了数据滞后和核算不准确缺陷,为公司高层提供决策做好了充分的数据保障。

(二)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程度提高

由于销售和生产模块式相互连接的,生产计划直接根据经营计划生成,分解成作业计划,由ERP 直接根据库存规模和原先设定的经济库存量生成采购需求,减少人为管理干预环节。这样,管理效率大为提高,减少出错的概率。

(三)产品的单位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体现在ERP中,车间必须严格按照BOM 材料定额来领料,对于公用辅料部分,由采购部门设定安全库存,车间开具专门的请购单进行申请,对于使用部分要进行说明。车间启动派工单,定额工时和小票工时保持一致,核实小票工时,提高职工积极性,降低人工成本。

(四)增强了设计开发阶段成本控制的理念

应用后,公司实行了成本降低奖励政策。对研发阶段就开始考虑成本控制的研发人员进行奖励,同时每年展开QC 活动,对改进工艺、提高管理效率的好点子,每年进行评选,反过来运用到生产管理中,提高效率。

五、展望

SH 公司通过成本企划与ERP 信息化平台相结合建立的目标成本管理,克服了过去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高涨的现象,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助于领导层做出迅速有效的决策,从而实现企业整体规划的目标。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费用可控的情况效果比较显著。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已经非常科学,原研发产品也已经比较成熟完美,企业只有不断研发新产品,才能获得后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慧娥.浅谈生产企业如何实施目标成本管理[J].财经界,2013(2):82-83.

[2]杜亚茜.ERP环境下企业动态目标成本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3(4):49-50.

篇9

关键词: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引言

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一种投资,这种投资涉及到与劳动力相关的方方面面,因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投入。既然是投入,那么,企业的最高目的就是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而效益的最大化主要是依靠人来实现的,因而提高职工的各项素质、调动其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必须重视人工成本的管理,处理好人工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以促进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人工成本的含义

根据我国统计制度,我们知道人工成本是指:在某个时期内,企业因为生产经营、提高劳务活动而使用劳动力进而对劳动力支付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根据目前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之所以成为人工成本,是因为它会被纳入企业财务成本,进而用它来核算利润水平。这些费用的内容涵盖很多方面,包括:职工薪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它人力资源成本等。当然,职工薪酬总额在人工成本的总额中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而其他的各项费用与职工的薪酬总额也有很大关系,因为其他费用是根据薪酬总额,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来的。由此可见,薪酬总额在人工成本中是最主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公司通过制订一系列激励与约束制度,规范人工成本结构,有效促进了企业人工成本控制。

三、企业人工成本的功能

(一)企业人工成本的分配功能。企业人工成本主要是用于支付劳动者的薪酬,工资是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获得的对等薪酬,也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实现个人分配的基本手段,因而,企业必须实行合理高效的分配机制,通过分配功能,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也有利于企业留才、用才。公司的《工资方案》统一了公司本部和分公司的工资体系,建立“以岗定薪、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体现“向贡献倾斜、向一线倾斜”,建立健全了更科学的薪酬体系。

(二)企业人工成本的激励功能。由于各种因素,职工在企业获得的薪酬在分配上也会有所差异,这种现实而明显的差异,可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有利于他们树立竞争意识,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这种激励功能有利于员工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由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为进一步提高派驻工地人员的薪酬水平以及提高末端人才执行力。公司制定了《加强派驻工地人员工资管理的规定(试行)》及《进一步加强末端考核的规定(试行)》,推进企业“磨利前端,压扁中端,夯实末端”的战略思维,形成更效的企业人工成本控制体系。

(三)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薪酬以及福利待遇的高低是影响劳动力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薪酬对劳动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具备相应的素质才能胜任相应的职位,因而,差别化的薪酬有利于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及合理利用,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从而使员工更好地实现其价值的。

(四)企业人工成本的社会保障功能。我们知道,企业人工成本总额用于与劳动者相关的很多方面,不仅包括社会保险费和福利费,还包括医疗保健费和住房费等,企业通过这些支出,对员工起了社会保障作用,能够让员工更加安心地工作,从而使员工队伍更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生产的持续有效进行,更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四、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方法及对策

(一)明确合理的人工成本控制目标。由于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占主导地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合理控制人工成本有益于企业收益的提高,并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人工成本与企业利润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同时,二者也能相互促进。企业的利润基本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其中包含着人工成本的利润.但如果盲目追求利润而削减人工成本,从而导致员工利益受到损害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效率,这能达到企业和劳动者双赢的效果。提高劳动效率,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对劳动者投入更多。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管控,不代表依靠降低员工收入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而是通过控制人工成本的结构,努力拓宽能够提高增加值的环节,从而做到企业利润、员工收入二者的协调。因而,企业人工成本管控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员工的收入与企业利润的同向、同步增长。

(二)合理管理和配置劳动力资源,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企业定员、定岗、定编、定责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和加强企业的用人管理,同时,也是盘活有效劳动、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的一项基础工作。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员工发挥其所长,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以合理的人工成本投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职工太多而又没有得到有效、充分利用,必然导致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会极大地影响企业效益从而不利于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此外,企业必须注重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利于职工素质的提升,这样做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水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大有裨益。

(三)坚持效率优先,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薪酬是人工成本中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当然,也最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薪酬在不同层次的员工中的合理分配,能够体现出按劳分配以及效率优先等原则。企业在进行分配时,注重向贡献倾斜、向一线倾斜。同时,通过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正确评价员工的德才表现和工作成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合理配置公司人力资源。公司正是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有效激励员工创造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四)积极实行人工成本管控预警制度。每年年初,企业应该积极规划、设计人工成本的控制目标,然后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成各个指标。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及合同预算部有效而紧密的合作,加强各项管理,并且定期公布各项指标的具体实施情况。人工成本预警制度的实施,不代表控制甚至缩减人工成本,相反,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合理增加人工成本的投入。这一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人工成本的管理,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内部分配自我约束机制。

(五)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统计制度。当前,很多企业对人工成本的统计还不够重视,实施范围也小,更没有统一、规范的统计报告制度。一些指标的解释模糊、界限不清除,导致人工成本统计十分困难,统计的数据相对就缺乏可比性。近年来,公司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统计制度,主要由人力资源部与财务部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完成企业人工成本的统计和分析。

(六)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人工成本管控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对人工成本进行规范性的调查、研究,并且科学规定和解释人工成本的范围、指标以及统计分析方法,进而制定出科学、有效、规范的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方法。企业通过积极建立在人工成本核算方面的自我机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并且有效地对人工成本费用进行监督、控制,从而改善费用的支出结构。

(七)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工成本统计分析队伍。企业不仅要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人工成本统计核算标准、体系,更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工成本分析人员。为此,企业必须注重提高人工成本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促使统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人工成本统计分析知识、技能。高素质并且专业的人工成本统计人员,既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人工成本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改进方法,从而有效提高企业人工成本的管控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提高人工成本统计人员的素质,促进人工成本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积极引进并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五、结束语

由以上论述可知,实现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有效管控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从多角度着手努力。需要企业不断总结实践,适当借鉴先进经验,同时要关注国家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政策、方针等,通过建立科学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有效地实施人工成本管理,推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控制相对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人们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某一目的所耗费的资源。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成本多指与生产、销售直接相关的资源耗费,即常说的“料、工、费”。加强成本管理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追求低成本、高利润始终是企业的终极目标。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竞争迫使成本管理的目标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将触角对外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对内扩展到经营管理各个角落,精益成本管理的概念深入人心。

关键词 管理;产品成本;材料成本;效率成本;人工成本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适者生存是不变的真理,这里所说的“适”并非对内而言,而是适应各种外部条件,现代企业为追求长远发展目标,很多时候能够放弃部分利益,甚至发生成本倒挂的现象。成本管理已不仅仅是对生产过程的管控,而是穿透到企业经营管控全过程,成本意识体现在全体员工的每一活动中。

精益成本管理就是要“杜绝一切浪费”,实现企业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品种多、时间快的最终目标,所有的成本压缩策略都要围绕上述目标来展开,具体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 产品研发成本控制

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产生于研发设计阶段,这也是企业对外报价的基础,控制产品研发成本意义重大,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的估算、预测,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淤产品基本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过高,造成产品质量过剩;于产品结构过于复杂或工艺性差,不便于操作,导致加工费无谓增加;盂安全系数过大,原材料耗用增加,成本上升;榆产品通用化、标准化、规范化不到位,专用工装、配套件过多,增加了材料支出和安装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解决措施:强化产品设计人员的成本意识,树立“产品成本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生产出来的”的观念,使得产品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还要做到经济上合理,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丰富产品功能,简化工艺流程,方便工人操作;统一零部件设计,降低采购成本;尽可能选用本地原材料,减少物流成本。

2 产品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材料成本控制是精益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材料成本由材料价格及耗用量构成,因此管控途径主要有:

淤采购行为管理:充分了解原材料市场行情与技术标准,掌握重要材料替代品的情况以及供应商的行业特点,做好供应商评审,确保材料质量、交货期与包装运输的安全可靠,争取合理结算方式,筹划采购规模,降低采购成本。于材料损耗控制:深入分析材料耗用情况,选用质量可靠的原材料而非一味追求低价取胜;制订严格的发料、补料程序,减少车间环节呆滞料,及时回收并处置边角余料。盂实现库存成本削减:杜绝过量过早采购,提高材料需求计算准确率,多采用供应商配送方式,制订合理的安全库存指标,定期盘点,减少积压。

3 产品效率成本控制

造成产品效率成本增加的因素既有人员问题,也有设备问题,主要的控制方式如下:

淤操作人员效率不高的表现与解决措施:工人自身技能水平不高、工作积极性不强;工艺流程不合理,无效劳动多;生产场地设计不合理,增加了搬运时间。针对这些问题,管理者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工人劳动积极性,加强绩效考核,设计适用的计件工资、工时工资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技能竞赛等,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要优化工艺流程,合理布局生产环境,设计流畅的工序衔接方案。于设备效率不高的表现与解决措施:生产设备老化,故障多、废品率高,共用的行车、搬运车、工装等数量少,待机时间长。对此,企业应该制订有效的设备保养措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合格产品产出率;技改到位,及时淘汰效率低下的设备;加强现场调度,提高共用设备使用效率。

4 产品质量成本控制

这里所说的产品质量成本是指广义上的概念,由故障成本、鉴别成本和预防成本等构成。造成产品质量成本增加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员工和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习惯事后修补,而忽视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想彻底解决,就要从质量成本的构成要素着手:

淤预防成本控制:加强预算,提高设计安全系数,增加材料耗用,选用优质材料等;加强生产过程控制,聘用高水平生产员工等。于鉴定成本控制:加强巡检,提高抽检比例,定期检测计量工器具,使用先进的检验手段等。盂故障成本控制:提高员工操作技能水平,定期保养设备,降低内部故障率;因原材料不合格、运输事故等造成质量损失,要及时索赔,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5 人工成本控制

企业人工成本不仅指薪酬、福利等,还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得、后续培养、替代等,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淤人工获得成本控制:制订合适的招聘方案,选用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投入必须的安置费用,创造安心的生活、工作环境,减少人员流失。于人工开发成本控制:做好岗前培训,缩短磨合期;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专业培训,打通人才成长通道。盂人工使用成本控制:编制合理,降低辅助岗位人数;实现工业自动化与电脑化,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绩效考核;用工方式灵活多样;增加劳动保障投入,降低事故损失。榆人工替代成本控制:培养员工一专多能,减少离职前后的低效成本。

6 资金成本控制

资金成本增加越来越成为制约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存货与应收款项,是制造业难以突破的瓶颈,“现金为王”甚至超越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减少资金占用可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淤存货控制:制订合理的采购周期,控制材料价格,提高材料周转率,尽量做到“零库存”;优化生产排期,减少工序间的等待期;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做好产品发运工作,压缩库存商品总量。于应收款项控制:建立往来款项管理台账,制定监督、考核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定期清理各项保证金,妥善保管函证资料,降低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柳虹.精益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利器[J].江南论坛,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