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创新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模式创新计划

篇1

很多高校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贡献度不高,生产企业却因缺乏技术创新,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成果供需失衡。

1、高校科研导向偏离,影响成果转化水平。发达国家的崛起和壮大,无不得益于科技推动和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既是我国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痛点”,科技投入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科研激励政策制度、科技评价体系标准和教师选题现实需求,立项选题不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结题成果不以商业转化的目的,单纯地为了公开、出版专著、申报评奖等,造成课题结题、职称评聘到位之时,即是束之高阁之日。行政教育部门、高校及专家评价科研成果往往是根据课题档次和论文期刊级别,或领导签字及采纳证明,并非是成果转化的商业应用价值和实际社会效益。

2、高校缺乏开发经费,限制成果转化进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推动,从实验室或“样机”转向企业批量生产需要较多资金投入。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开发、中试、成果商品化的资金投入比例为1:10:100,而我国投入比例约为1:1.1:1.5,况且政府经费的投入大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大、见效慢、时间长,造成“实验型”成果积累过度、“生产型”成果严重缺乏的局面。

3、高校常常“单兵作战”,科研团队缺乏凝聚力。高校课题团队需要较强科研能力和凝聚力,但课题组有时形同虚设,负责人像“个体户”单兵作战,其他成员只是陪衬并非实际承担任务。通常主持人只有一个,论文第一作者只有一人,大多为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在课题成果荣誉排名、科研经费分配中,常常会影响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和团队的凝聚力。加上科研成员受“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观念影响,也喜欢“单门独户”,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闭关自守、急功近利,形成“小打小闹”、“短、频、快”的局面。

4、成果转化缺乏平台,科技中介成熟度不高。科技创新中介机构是联系科技和经济的纽带,是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交流的平台,是实现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发、资源配置和科技评估、创新决策和咨询服务等活动中,需要成熟的科技成果市场。由于科技成果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有的地方政府组织区域性推介会或构建科技网络平台来推动,如浙江省举办的校企科技成果洽谈会,宁波市连续多年举办的“百校千企”洽谈会,效益显著但成本高昂,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发达国家高校专门设立咨询公司、大学专利公司、办事处及综合服务机构,而我国的高校缺少成果转化对外联络交流机构和人员。因此,要呼唤高校重视课题前期调研、科研后程管理和应用推广工作,让科研管理机构和产学合作部门积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能,校内科研机构对接校外企业客户,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创建教育科技品牌。

二、借鉴商业模式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利用商业模式管理工具,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一个创新、二个核心、三个保障”的管理思路。

1、以商业模式为指导,营造成果转化环境。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终极目标,科技只有与产业相结合才能带来核心价值。我国在技术创新大会后,相继颁发相关鼓励政策,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创新型国家建设规划。在《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浙政办发[2009]120号)第九条中,明确“省科技成果转化奖由省政府颁发证书及资金,奖金全部发放给个人,并免征个人所得税”,近期又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商业模式理论为指导,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方法;针对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核心问题和核心价值,加强课题前期调研和后程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经费和制度等保障机制。根据意见,我们构建图1。

2、以需求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遵循建构逻辑而非分析逻辑,通过外部环境和顾客价值分析来寻找市场空隙,所以,商业模式创新是以企业外部顾客源头和根基,而不是基于企业的既有资源和能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要以外部企业和顾客为根基,分析核心价值环节寻找科研项目的商业空隙,并非完全基于专业或学科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标准,是企业顾客的市场需求,而非成果的学术价值和荣誉。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中,市场竞争的“鲶鱼效应”迫使企业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服务,以增强盈利能力。高校科技项目要根据客户所需设计产品、改进工艺,进行品牌创新和营销创新,解决科技团队、资金筹措、商业模式创新等现实问题。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要对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深入调查,瞄准企业真实需求,选择具有科技优势和市场前景的项目。通过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如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组织,共同搭建科技转化互动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类似于“项目自选超市”模式的科技成果应用平台,提供给高校和企业研发人员选择。

3、以价值创造为目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商业模式创新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主要体现在与生产或销售的相关活动,即一个产品或一项流程的创新,或分销渠道流程创新,都以实现价值创造和提升为目标,最终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高校强调新颖性、创造性和学术性,企业强调应用型、实用性和技术稳定。企业客户期盼获得成熟的技术成果,而高校往往无法提供直接满足用户需要的科技成果。为了解决科技成果供需矛盾,许多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组建产学研联盟,构建科技攻关队伍,明确合作目标,遵循行为规范、合理分配收益、共同承担风险。高校以价值创造为主要目标但形式可以多样,有的高校创办科技型企业,创造条件实现成果转化,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南开戈德等;有的建立校际联盟整合科研能力;有的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校政联合建立大学科技园;他们的核心功能是孵化而非直接运作高科技企业。

4、校企合作组建团队,构建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商业模式创新阻力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阻力:一是认知阻力,高校科研制度和“学术价值”观念,影响着成果转化效益;二是组织结构阻力,高校缺少科技应用推广的内设机制和人员;三是资源配置阻力,高校科研管理条块分割,科技交易市场发育不成熟;四是外部环境阻力,国家法律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成员对新产品使用心存疑虑等。高校要构建人才保障机制,形成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科研团队,提升成果转化凝聚力和战斗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客观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第一是通过市场预测来确定科研目标阶段;第二是科技成果产生阶段,从项目开始到初步的产品雏形;第三是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包括中间试验和工业化试验,是从产品雏形到小批量生产的阶段;第四是科技成果使用阶段,批量生产开拓市场。高校和企业各具优势,必须按照阶段特征和各自优势合理配置科研力量。如高校擅长单元技术开发,企业更需集成开发和创新;高校成果大多为“原型”和“样机”,企业开发要从中试实验再到产业化;高校拥有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更需经营管理能力;高校主要考虑成本,企业主要看重利润。我们在构建校企科研团队时考虑各自长处,促进高校成果向企业转移。

5、创新资金筹划渠道,形成经费保障机制。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应该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也要申报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如科技成果催熟基金,资助科技成果二次开发,使之产业化和商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筹措,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和科技市场交易。如科技协作型,即各自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高校负责科技转化的智力、企业承担开发的经费,双方明确产业化后的收益分配。技术入股型,高校及科技人员将成果作股折价,与企业联合进行中试和产业化,成功后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技术承包型,高校通过技术承包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产品得到改进。科技成果转让型,即通过技术市场转让,企业得到开发的新产品,高校及科技成员得到经济收益。通过技术市场和职业经纪人队伍,促进科技中介发展,保证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的畅通,解决信息不对称、知识成果保护不力等问题。

篇2

关键词:创新商业模式 税收优惠 调节 激励 创新精神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税收不仅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调整产业结构等经济职能履行的物质基础。并且在中国当今社会,企业所缴纳的税款在经营利润中占有很大的部分,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商业的创新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因此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可以为商业节约运作成本,预留更多的资金从而能够很好的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本文根据当前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税后优惠政策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有关研究分析。

一、创新商业模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创新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创新成果的所有者获得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相区别的市场吸引力,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京东商城等创新商业模式出现,不仅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经营形式,方面了人们的消费行为,而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商业交易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货物的流通与配置更加方便快捷,相同条件下的贸易额要远远超过传统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商业创新的价值,推动了现代商业的发展,在收获创新成果的回报之后,会激发全社会的一种创新欲望,形成创新热潮,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二、税收优惠可以提高企业减少税负,增强商业创新的信心

每年各个企业都需要从自身经营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缴纳企业所得税,过高的税率不仅会加重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甚至可能因缺乏充足的资金而放弃商业模式的创新计划。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用于商业运作和商业创新,例如巴巴等一类电子商务平台享受着国家的有关税收优惠待遇,从而能够不断创新商务运作模式,不断推出安全高效的电子交易服务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由此可见,企业在获得税收部门的优惠待遇之后,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创新理念会不断增强。商业模式更加科学化高效化,推动了传统商业模式的变革,促进商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商业模式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和加强。

三、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调整完善模式,推动国民济创新化科学化发展

当今世界创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同样也是加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这就是我国制定走建设创新型国家计划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商业模式效率不高,经济效果不明显,严重阻碍我们商业的发展,所以通过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的鼓励,很多企业开始拥有额外的资金来不断创新自身的商业经营模式,争取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税收优惠对于国家鼓励的商业创新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过淘宝等实践经验证明,在合理范围内的税收优惠是有利于社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鼓励与支持,使得我们国家的商业发展更加高效有序,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的舒适与便利。

四、税收优惠政策还需要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做什么

尽管税务部门在对有关商业模式创新工作上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支持。但是有一部分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我们仍需不断改进税收工作,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关于商业的税收制度,做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工作的护航人,为社会成员从事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事业提供应有的便利。在对商业模式的创新,税收方面可以在税法认可的范围内对交易过程中的消费税、所得税等实行合理的税收优惠,减少商家的经营过程中的税负成本,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设计对有关创新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激励创新人员努力开发研究新技术,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商业模式的创新事业,推动我国商业的健康发展。

篇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宏观环境虽企稳向好,但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与问题仍然存在,国际市场依然波动起伏,产业尚未完全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这需要进一步认清产业发展趋势,把握产业发展重点,立足长远、超前布局,以期获得持续稳定的较快增长。

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几点判断

仍然是发达国家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欧盟、日本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发展战略中,还特别将物联网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IT创新的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显著

一是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通信产业的革命,并已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二是技术的综合集成与交叉融合增大了技术研发难度,需要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集中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大,形成专利多,少数大企业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形成标准或体系结盟,对后进入企业形成壁垒,进而主导产业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IT技术产品服务化。例如云计算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包括三种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和平台即服务。二是重构产业链体系。这种基于终端、网络、软件、内容、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

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自2009年以来,世界各大IT企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纷纷通过并购重组战略整合优势资源,开拓新兴市场,实施产品多元化发展策略,从而提升行业地位和自身的竞争力。

在未来5年内,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这种发展态势仍会继续,各大跨国IT企业将继续利用其已有资源积极开展并购,拓展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

绿色IT将成为产业未来发展重点

目前,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绿色IT战略及未来发展规划。日本政府在“数字日本创新计划”中提出要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加速推动低碳革命;韩国政府在“绿色IT国家战略”中提出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低碳工作环境;欧盟也制定出各种运用ICT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框架。

此外,受政府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世界各主要IT公司都在积极设计和改进绿色IT技术。

对产业发展重点的思考

光伏产业

在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四大问题:一是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二是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三是应用政策体系不完善,四是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应对措施:一要加强产业统筹引导,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二要加快启动国内市场,巩固扩大国外市场;三要推动光伏产业联盟建设,增强行业合作与自律;四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要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认证、监测制度建设。

平板显示产业

从目前来看,有四大问题制约了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弱小,二是缺乏核心技术,三是原材料、元器件和专用生产设备等本地化配套能力不足,四是在投融资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需要更多扶持。

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应对措施:一要加强项目管理,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要支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要推动资源整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四要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外资利用水平;五要优化政策环境,在投融资和税收环节予以更多优惠。

LED产业

篇4

这是个养活了大大小小无数家公司的高产值行业,多数公司都在潜心研究如何在细分领域上把膜的应用做到极致。浙江开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浙江开创”)创始人包进锋却从另一个角度灵机一动:他将膜的物理结构做了调整,新产品“砼式膜”克服了原来的中空纤维膜最主要的物理强度问题,大幅度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成本只会增加10%。

此举堪称原料的革命,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现在创新多是模仿国外,而我们的‘砼式膜’是完全原创的。很多东西在没有点破之前,大家不一定往这个方向去想,但做出来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原来这么简单!”

他的商业模式也跟着产生了变化:浙江开创是家做“工程”的公司,提供包括设计、设备制作、安装及调试等服务的水处理“交钥匙”工程;在砼式膜诞生之后,由其全资子公司杭州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与制作的砼式膜将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发明“砼式膜”

包进锋曾在国企任职,承担了包括863计划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项目,是国内较早从事膜分离技术开发应用的人员之一。之所以离职创业,是因为他总对“创新”念念不忘,在行业浸泡越久,越想试一些新做法。

所以,在2008年注册公司时,他将公司取名为“开创”;同时注册的“求是”专门研发和生产膜材料,取其母校浙江大学校训中的“求是”二字。这个清洁技术行业的老兵身上有些文化气息。

水处理的应用面非常广,主要两大部分是市政用水与工业用水,其中工业用水还可以具体划分为很多领域,如造纸、钢铁、石化、医药等。只要在某个领域攒足经验,“出个上市公司都没问题”。包进锋认为,市政类项目基本上是“关系营销”导向;工业类项目技术难度较高,但如果可以解决问题就能够中标,符合浙江开创当时的特点。他选择工业为主攻项目。

包进锋一边尝试各种领域的水处理工程,一边实施他的创新计划。由他带队的浙江开创负责做工程,追求膜应用技术的创新;副总经理张星星领衔的“求是”进行膜的研发与生产,为浙江开创提供材料,也顺便做膜材料的创新。

在研发上,他最初的目的是利用新技术降低成本。但凡是涉及到新技术、新产品的行业,很多都需要以“进口替代”来打开初始市场,浙江开创当时的目标就是模仿GE、西门子等大型企业的技术,在工艺上“修修补补”,以求在生产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在一次模仿某国外新式膜技术的研发中,包进锋发现国内很多家公司都在模仿该项技术,一旦成本降低,就无异于让大家处于一个起跑线上,浙江开创并无优势可言。这时他想到了原料的问题:膜的物理结构是中空纤维,水透过微孔得到过滤;纤维本身是复合材料制成,就像“钢筋混凝土”,类似于“钢筋”的材料可以让膜体强韧,类似于“混凝土”的材料让它更抗压。“钢筋”的分量增加,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否则硬度过高,容易断裂。

膜的问题多年没人解决,于是他与张星星就此方面展开研究。张星星是包进锋的大学同学,做过理论研究,也下过工地。用包进锋的话说,“懂机械、懂化工、懂化学,还懂电器,只有杂家才能搞发明”。他们在膜中加入了类似于“钢筋”的材料,在耗资200余万的研发后,最终产品可以增加强度,大幅度延长使用寿命,成本仅比普通膜高出10%。

包进锋将产品称为“砼式膜”,即“以增强型改性聚丙烯、砼式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为基础的各类超滤膜组件、脱气膜组件、MBR膜生物反应器膜片”。砼式膜在2011年推出,浙江开创的团队在行业内部举办了会。他们请来的专家很惊讶,也表示了充分认可,针对参会的同行进行推广后,很多公司陆续更换材料为砼式膜。目前来自求是的收入已占到浙江开创总收入的30%-40%——“市场反馈良好,我们已经进入‘攻城略地’的阶段了。”

砼式膜的诞生也为浙江开创促成了更多的专利申请。目前公司的发明专利有2项,正在受理的有7项,其他与砼式膜相关应用的专利还会陆续推出。

处理好行业角色

如今包进锋会把浙江开创的商业模式与IT行业类比:膜材料与膜产品相当于电脑芯片,实施设备相当于电脑,而把膜技术用在化工、造纸等各个领域就相当于系统集成。

但他也存在困惑:创业初期,浙江开创遭遇金融危机,对项目几乎没有过多挑选,几年后虽然能够同时接下多个百万、千万元级别的大项目,但是依旧没有专注的应用领域。这使公司停留在国内第二阵营中,而包进锋对此毫不避讳:“所有企业都会经历业务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的过程嘛。”

与业内同行对比,浙江开创的业务面很广。在这个行业中,做工程需要设计、画图、做设备等工作,只有在领域中扎根下去才能做到专业化、精细化。“你能看到行业中每个公司的策略不同,有的正在用一两年时间攻下一块市场,有的是主攻几年后会爆发的市场。”

后来浙江开创根据工业、市政、特种分离、海水淡化几大领域设置了事业部。工业类聚焦于印染、化工、制药等,这部分占浙江开创业务的半壁江山;物料浓缩分离的市场同样很大,细分如植物提取行业、发酵行业、食品饮料行业等;市政类包括市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提标改造与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则是与中海油、中石化等建立合作。

不过,包进锋还需要顾及到另一个问题。砼式膜的推出改变了浙江开创在行业中的地位,既做膜材料,又做工程应用,这意味着大家会与浙江开创形成竞合关系。已经有客户问道:你又做项目又做产品,到底是怎么个玩法?

篇5

现在必须破除营销者和消费者相互对立的两分法概念了。实际上,营销者应当意识到,他们在营销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也是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消费者也必须意识到,当他们每天向其他人分享消费体验时,自己所扮演的也是营销者角色。因此,每个人既是营销者也是消费者。

实际上,营销是要清晰地定义企业独特的品牌标志,然后用可靠的品牌道德加以强化,最终实现建立强大品牌形象的目标。我们希望可以把营销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即成为参与设计企业战略未来的一个重要力量。显然,营销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销售或创造需求工具了,现在它应当被视为帮助企业赢得消费者信任的主要希望。

价值营销的时代来临

在之前的工业化时代,工业机械是核心技术,当时的营销就是把工厂生产的产品全部卖给有支付能力的人。这些产品通常都比较初级,其生产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大众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以形成低廉价格,吸引更多顾客购买。亨利・福特的T型车可说是这一营销战略的缩影,他曾说过,无论你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福特只有黑色的。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时代。

当今的信息时代,其核心技术是信息科技。营销已经变得复杂起来,因为消费者了解的信息比以前更多,可以轻松地对相似的产品进行选择。这时,产品价值是由消费者来定义的,因为他们在喜好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鉴于此,营销者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某个特定市场开发出最具优势的产品。

对企业而言,获得成功的黄金法则是“客户即上帝”,消费者由于需求得到满足而在买卖中享受到一些优势。他们可以在产品的功能特征等各方面精挑细选,直到满意为止。尽管很多营销者都努力试图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但不幸的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方式仍坚持把顾客视为被动的营销对象,他们忘记了现今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时代。

现在,我们目睹的是营销方式的兴起,即价值驱动营销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营销者不再把顾客仅仅视为消费的人,而是把他们看作具有独立思想、心灵和精神的人类个体。如今的消费者正越来越关注内心感到焦虑的问题,希望能让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变得更好。简单地说,他们要寻求的产品和服务不但要在功能和情感上满足自己的需要,还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要。

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方式一样,价值营销也致力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价值营销时代的企业必须具备更远大的、服务整个世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它们必须努力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换句话说,价值营销已经把营销理念提升到了一个关注人类期望、价值和精神的新高度,它认为消费者是具有独立意识和感情的完整的人,他们的任何需求和希望都不能忽视。因此,价值营销要把情感营销和人文精神营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在全球化经济危机发生时,价值营销和消费者的生活更加紧密,因为快速出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与动荡对消费者的影响正在加剧。在这个时代里,地区疾病会爆发成国际危机,贫困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破坏越发严峻。价值营销时代的企业努力为应对这些问题的人寻求答案,因此它们也就更容易和消费者形成共鸣。在价值营销时代,企业之间靠彼此不同的价值观来区分定位。在经济形势动荡的年代,这种差异化定位方式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社交媒体的驱动

2008年年初,著名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在全球范围内共搜索到1300万个活跃博客。与印刷媒体的阅读情况相似,博客的访问在不同国家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日本有74%的网络用户阅读博客,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只有大约27%。但是,尽管美国的博客阅读量较低,其中却有34%的读者成为意见影响者。因此,美国的博客阅读者贡献了28%的读后行为活动。雅虎前副总裁、著名营销专家赛斯・高汀成立了一个访问量很大的网站,这个网站每天都推出一个创意,受其影响的人成千上万。

博客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同时也是当前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社会化媒体是微博。从2008年4月到2009年4月,美国Twitter网用户量增长了1298%。这个微型博客站点允许用户向好友群发140字以内的信息,此举大大简化了阅读博客的麻烦,因为任何用户都可以使用iPhone和黑莓手机等轻松地发送和阅读微博信息。大家可以通过微博和好友或“粉丝”分享自己的观点、活动甚至此时此刻的心情。

实际上,博客和微博的迅速流行早已被商家看中。例如,IBM鼓励全体员工注册个人博客,只要博客内容不在禁止之列,大家可以自由地讨论公司各种大小事宜。通用电气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公司内成立了微博小组,让年轻员工帮助老员工学习使用各种社会化媒体。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个人表达性越来越强,消费者的意见和体验对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企业广告对消费者购买力形成的作用正在逐渐下滑。此外,由于消费者越来越热衷于视频游戏、DVD影片、使用电脑等日常行为,他们观看广告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鉴于社会化媒体具有成本低廉和毫无偏见等优势,必将成为营销沟通的未来选择。在Facebook和MySpace等社交网站上,好友间的联系也会成为企业了解市场动态的有效手段。IBM、惠普和微软等的研究人员正在大力挖掘社交网络数据,以便为员工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沟通平台。

消费者新的沟通方式也开始影响商业。如今,营销者已经无法全面控制自己的品牌,他们必须向日益强大的消费者团体妥协。威普弗斯在其作品《品牌绑架》中曾对这种消费者逐渐取代营销者工作的现象做过大胆预测。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企业必须和消费者合作,它表现出的第一个特征是营销经理必须学会倾听消费者呼声,了解他们的想法,获取市场信息。当消费者开始主动参与产品和服务共建时,企业和他们的合作就会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

宝洁在消费者沟通和开发方面做得就很出色,它的营销策略彻底放弃了传统的消费者调研和开发方式,该公司很多知名产品都是和消费者共同开发创建的。通过开放创新计划,宝洁在全球的管理者和供应商得以源源不断地拥有各种鲜活生动的产品创意。有数据显示,开放创新计划对宝洁的营业收入贡献值高达35%。

将价值观植入商业模式

营销的未来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其目前发展状况,二是其长期走势。近年来,全球企业都经历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场经济衰退主要是由于信贷政策过于宽松导致的,无论是抵押贷款、信用卡,抑或是商业或住房贷款,由于信贷政策宽松而导致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比比皆是。

面对这种形势,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千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政府希望为企业打一剂强心针,这次经济刺激计划得及时,终于在2009年年中稳住了美国经济的颓势,但是该计划并没有承诺经济复苏,充其量也只是宣布会出现缓慢的好转。

问题是,在2010年之后的10年内,美国消费者是否会一改昔日挥金如土的作风,继续捂紧自己的钱袋。如果消费者普遍持这种心态,不愿增加支出,那么经济增长就会变得非常缓慢,而经济增长放缓又会进一步促进消费者的观望,这两者正好形成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换句话说,营销者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让消费者消费,把他们的钱从口袋里掏出来。

实际上,新的营销概念总是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推陈出新的。最近,麦肯锡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列出了2007-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商业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一个重要趋势是,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市场正日益转变为低信任度市场。芝加哥布斯・凯洛格学院金融信任指数调查表明,对于把钱投资给大公司的做法,如今大部分美国人都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企业不值得信任。然而,信任度的丧失对市场来说是双向的,在消费者普遍不信任企业的同时,金融机构也拒绝继续向消费者提供信用。

实际上,我们的信任度并没有缺失,它只是从垂直关系转化成了水平关系。如今,消费者对彼此的信任要远超对企业的信任,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本身就反映了消费者信任从企业向其他消费者的转移。根据尼尔森全球调查报告,现在几乎没有多少消费者关注企业制作的广告,更不会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购买行为,他们认为消费者之间的口碑作用往往比企业广告可靠得多。根据这份调查,约有90%的消费者相信朋友或熟人推荐的产品,70%的消费者信任网络上的顾客观点。来自另一家调查咨询公司研究也表明,消费者似乎更愿意相信社交网络上的陌生人,而不愿听从产品专家的指导建议。

篇6

[关键词]柳州;韩国;汽车产业;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7.12.053

汽车产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加快柳州汽车产业发展,是柳州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柳州汽车产业发展虽然仍然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为柳州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1 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韩国汽车产业于20世纪60年代初,以组装进口零部件生产整车的方式起步,而今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国。

第一,制定产业政策扶持汽车产业发展。韩国政府制定鼓励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为汽车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外商投资政策方面,20世纪60年代,韩国鼓励引进设备、引进技术,不引进投资。20世纪90年代,韩国意识到组装生产不利于产业扩大再生产后,又制定引进外国投资政策,完全开放市场,促进国内外企业进行竞争,提高企业效益。到21世纪初年,韩国政府又根据生态建设需要,制定有关环保汽车和节能汽车的相关办法和政策,使韩国汽车产业发展始终与时展潮流同步。

第二,采取措施培育大型汽车公司。韩国政府培育大型汽车公司的主要措施是:一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韩国政府连续制订五个五年发展计划,实施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大力提升大型汽车公司国际竞争力。二是推动企业由小型化向大型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就重点培育现代等造船和汽车制造企业。三是通过制定市场开放政策,开放外国汽车企业进入韩国,倒逼韩国企业扩大规模与国外企业开展竞争。

第三,制定技术创新计划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推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20世纪 90年代初,韩国政府制订了旨在推动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计划。这个计划由韩国贸易部、能源工业部和科学技术部负责协调实施。参与这项计划的除主要汽车厂家外,还有大宇电子等汽车工业相关的企业。合作开发计划对汽车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全面提升韩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第四,建立相关组织开拓海外市场。20世纪90年代,韩国汽车市场几近饱和。为了鼓励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韩国建立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相关组织。一是成立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近百个分社,这些分社深入所在国家民间了解当地国民对汽车消费的需求,为韩国汽车企业生产符合该国国民需要的汽车品牌,帮助韩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二是成立企业振兴财团。通过金融支持、技术咨询、培训和产业合作等方式,促进企业在海外发展。另外,韩国一方面巩固和拓展美国等发达国家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2 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困难

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和持续奋斗,柳州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柳州已是集微型车、轿车、客车、载重货车等多种类型于一身的重要生产基地。汽车不仅是柳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2015年,柳州汽车产量228多万辆,占中国汽车产量的9.34%,汽车总产量紧随重庆、上海之后,产量位居我国各大城市汽车产量第三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柳州汽车产业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推进,以及广西围绕“三大定位”“两个建成”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柳州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多重叠加机遇。柳州作为西南地区最大汽车制造业城市,经过几十年汽车制造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在汽车产业规划和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产业技工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确立起了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为柳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行业前列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柳州汽车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产业结构调整尚待深化,自主创新能力尚待提升,“整零”关系尚待理顺,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待加快,国内国际市场尚待进一步拓展。

3 打造柳州先进的汽车制造产业

面对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面临的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借鉴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制定长远战略规划,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尽快使柳州汽车产业走在世界汽车产业的前列。

3.1 把握产业发展机遇

韩国汽车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飞,是韩国汽车产业较好把握韩国经济高速发展、韩国民众需求和世界经济高速发展趋势,适时发展汽车产业实现的。历史也证明,柳州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其实就是柳州及时把握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从20世纪60年代末柳州农业机械厂抓住国民经济建设对载货车旺盛需求,20世纪80年代初柳州拖拉机厂抓住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对小型客货车的需求;到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进外来资本技术,融入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发展;再到后来把握汽车消费由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变化,及时由侧重商用车领域向乘用车领域转型,并根据消费需求进行产品升级,实现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柳州汽产业发展无不得益于把握了经济发展大势,抓住市场的脉搏、重视用户的需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3.2 提前谋划产业布局

面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柳州要通过制定汽车强市战略,抢占战略制高点。当今世界出现信息技术、制造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交叉融合、深度渗透、群体兴起的技术创新局面,正在对汽车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汽车产品的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的模块化、大规模定制化,汽车产营销服务方式的大数据化,正在推动汽车产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进而引发汽车产业形态和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强国已经开始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提前布局汽车产业的未来。柳州汽车产业需要在战略高度上提前谋划布局,紧跟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以求在全球汽车变局中占得先机。通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握战略“机遇期”,抢占战略制高点,以及通过技术、产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整体创新,解决汽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创新能力较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3 加强产业组织引导

要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组织引导,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一是成立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综合协调、资金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等专责小组,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领导。二是引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从单纯重视销量和产能的增长方式,调整为以提高技术、质量水平、利润率为中心的增长方式;引汽车企业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实现从赚取制造利润向同时赚取技术利润和品牌利润转变。三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建立“数字化”工厂,打造“智慧车间”,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3.4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首先,构建汽车产业创新平台。一是全面推进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把柳州汽车城建设成为走在全国汽车产业前列的汽车城。设立“广西汽车研发中心”,公开招聘国内外汽车制造专家、著名学者到“广西汽车研发中心”进行汽车设计、制造、管理研究开发。制定特殊政策吸引国内外先进汽车厂商、汽车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汽车科研院所到汽车城设立汽车研发中心,着力在国际范围内把汽车创新资源集聚到广西柳州汽车城。二是充分发挥柳州国家级高新区的先导示范作用,加强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引进与合作,整合国内外相关科技园区资源,把柳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技术水平汽车产业技术高新区。其次,培育汽车产业创新载体。加大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及时解决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培育小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引导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要在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中,培育大企业创新体系,提升大企业竞争能力。再次,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柳州汽车产量虽然较大,但汽车科技资源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必须着眼于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引进培育各类创新载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引进培育模式,解决创新载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创新载体引得进、留得住,促进创新载体的有效运转。最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调整完善成果评价机制,完善促进创新的配套政策,着眼于提高创新实效,完善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一种只有创新才能更好更快发展的市场环境。

3.5 协同发展整车和零部件

柳州整车和零部件协同发展模式虽然已成型,也成效显著。但是,还要进一步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落实《柳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规划》《关于鼓励汽车机械行业企业进一步提高本地配套率的意见》等政策措施,逐年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提升零部件整体水平,打造完整产业链,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使整车和零部件共同发展壮大。

3.6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此,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政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组织领导,营造新能源汽车发展良好发展环境。二是整合现有柳州汽车制造技术,总结多年柳州汽车产业发展经验,调动现有销售市场资源,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三是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为基础,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通过政策扶持,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资源,重点研制开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产品。四是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加快推进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东风柳汽新能源汽车研发。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新能源专用车制造基地、研发检测中心、零部件制造基地,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五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推广应用,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步伐。

3.7 积极开拓海外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内市场尚未发展成熟,但也要长远规划海外市场。当前,国内汽车企业主要通过跨国并购和海外直接建厂两种方式扩展国际市场。柳州汽车企业当前开拓海外市场大多采取海外直接建厂的模式。韩国汽车企业都有良好的国际售后服务网络,企业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是先建立维修服务网络,然后才卖汽车。柳州汽车企业开拓国外汽车市场,无论采用什么模式,都必须加强售后服务体系,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退、换”现象,加快市场培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孙东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组.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12).

[5]金孝俊.韩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1.

[6]胡旭雯.韩国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篇7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新增长点、小微企业的监测分析,准确研判工业经济走势,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全面开展电力需求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做好迎峰度夏。深入开展银企对接,上半年合作日中银企合作集中签约项目91个,签约金额--548亿元。三是加强新增长点培育。以全市__个省级新增长点项目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市级项目数据库,积极协调项目在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方面的需求,力争早产出、多见效。

(二)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为充分体现转型升级的质量,侧重于体现地效、能效、人效指标,注重考核体系再优化,完善评估机制,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和组织考核。二是加快结构调整。依托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大淘汰落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走差异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路线。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推动投资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目前,观致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康得新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名硕等一批5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即将开工。四是大力推动企业创新。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业载体建设。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确定省重点技术项目251个。启动省“两新”产品目录,全市累计入围项目84个,全省第一。品牌经济深入发展,好孩子列为工信部质量标杆企业。

(三)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是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采用网上申报新模式,组织申报__年市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对技术先进、节能效果明显的项目进行补贴扶持。制定了《__市半导体照明(LED)推进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二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十二五”前两年累计完成节能量390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对万企“十二五”节能量考核序时进度的目标要求。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活动,筛选并确定96家为今年重点创建“能效之星”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节能服务产业“营改增”后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抓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认真落实高效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组织开展节能惠民产品推广信息核查。组织开展高效照明推广应用,积极实施绿色照明行动,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数量67万支,在全省名前茅。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__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年)》,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启动规划新一轮苏州市区无线局域网的布局和服务,在主要商业街区、重点园林景点等20个公共场所实现WIFI热点覆盖。二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省级示范试点企业两化融合现状抽样调查,完成了省__年第一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的申报,__绸都盛泽电子商务信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类示范企业,省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产品与装备智能化类示范企业。启动了市智能工业发展相关工作,加强前期调研论证,确定重点示范企业。三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研究并报市政府审批下发了苏州市2013年度“智慧苏州”重点推进项目23个。推进市民卡发卡及拓展应用工作,上半年累计发放市民卡A卡285万张,改造完成累计*个服务网点、3个便民服务站。扩大__市家庭信息化云媒体项目的应用功能,加大网络双向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一网三库”建设,初步完成系统平台数据库及功能模块的开发,已建成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库框架开发,前置机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等五大系统的开发。目前前期已归集了16个部门*万多家企业的基础数据,企业失信记录万余条。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建设,累计开通各级专栏78个,项目信息1.7万条、信用信息30多万条。同时,加快推动培育信用市场和第三方信用咨询机构,举办“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执业资质培训班”等。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既定发展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要求,紧扣主题主线,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各项节点任务。

着力推进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能,突出运行监测分析,注重研究数据增减背后蕴含的区域发展、行业景气、产业结构等深层次原因,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抓好新增长点培育,确保全市817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 销售产值超过1600亿元。抓要素保障,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组织煤、气、运等要素协调,组织全市性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市场开拓,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影响力较大的综合展会和专业展会,举办“苏州名优新产品贵阳展销会”,组织本地轨道交通产业企业与我市轨道项目对接等。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瞄准产业发展高端环节,扩大有效投入。以重大项目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研究出台我市新一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意见,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技改项目计划。突出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创新为主驱动,全面推进企业开展以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提升活动,实施千项创新项目、千项“两新”推广应用和千家研发机构能力提升的“三千工程”,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国际化企业培育。打造一批面向国际资源和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和创新的国际化企业,研究出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培育一批纳入全球制造体系、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生产业。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等生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主体,加快推进现代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全面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着力发挥信息化支撑功能:围绕发展智能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互为支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智能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智能终端产品等六大环节各选择10家典型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智能工业。加快载体建设。在两化融合、社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领域实施示范工程,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评估。组织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编制三网融合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2家、省市两级示范企业9家。统筹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地理、人口、法人信息三大数据库建设,落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建设并开放20个公共区域无线上网WIFI服务,完成建立“__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监测体系”。做好市民卡拓展功能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和云媒体电视推广应用,重点建设机顶盒刷卡支付功能。

篇8

转型时机到了

施耐德电气所处的中国市场,以工业自动化业务为例,2005年过后,行业态势已经非常明朗:施耐德电气与另外两家跨国公司,共同组成行业中的第一方阵,在细分市场上各有千秋;三四家有实力的本土品牌构成了第二方阵,在规模技术、产品、性能与口碑上紧紧追赶第一方阵;此外,就是由大批本土小企业共同组成的第三方阵,以价格优势来赢得市场生存空间。

这样,在整体环境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市场争夺愈加激烈显而易见,如何保持甚至扩大其市场份额,几乎每个品牌都不敢忽视。大约是在2007年前后,施耐德电气的产品销售部门,在面对客户进行新品介绍或产品推荐时,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新挑战。对此,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负责人徐骏回忆道:

“那些对施耐德电气产品非常了解的老客户,会明确告诉施耐德电气的销售人员‘我知道施耐德电气的产品优势是什么,也了解你们同行的产品,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我明确知道我是需要买A产品还是B产品。我最痛苦的问题不是不了解你们产品的性价比,而是如伺提高我产出的性价比。”类似这样的情境下,尽管销售谈判气氛很好,彼此也非常坦诚相对,但是有一点很明显,销售会陷入僵局,即使是面对合作关系稳定的老客户。

“此外,有很多初次和施耐德电气接触的新客户,向施耐德电气提出的问题,不再是施耐德电气有没有这种功能的产品,这款产品有哪些功能特点,而是直接提出类似的要求:‘如果我选择你们,我的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多少?损耗可以降低多少?你们能不能帮助提高我们的生产安全系数?’相似的遭遇多了,施耐德电气的业务部门明显感受到,市场上并没有任伺一种产品具备这么强大的集成能力。市场有如此明显的需求,但是要如何满足?”

这就像用户想要一个家庭影院,他最直接的需求是画面清晰、屏幕大,看着舒服,而采用等离子彩电、液晶彩电还是用投影仪,是方案提供商的事情。再比如家庭装修,很早以前是房屋主人自己买水泥、地板、涂料、电料、油漆等原材料,最终完成装修全过程,后来的趋势,是人们转向能够提供涵盖设计、安装、家电和家具采购甚至布置的整体服务,也就是说,人们的需求已经从要一所房子转向为要一个家。

施耐德电气颇有前瞻性地感受到,类似的情形即将在自己行业里上演。施耐德电气中国的决策层,也已经收到来自总部的转型信号,他们已经在思索:施耐德电气的销售部门,能否不再单纯地卖产品方案,而是换一种满足客户需求的思路?

历时大约两年的实践摸索和论证总结之后,2009年,施耐德电气宣布了面向未来三年的“新公司”规划,主旨包括一个目标(即打造一个施耐德电气)和“三个转型”——分别是从产品型向应用、解决方案转型;向新兴经济体国家转型,将金砖四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业务份额比例提高;从过去的多品牌向一个施耐德电气品牌转型,将施耐德电气打造成专注能效管理的全球能效管理专家。

转型落地“仪式”

从钢铁工业到电力与自动化的第一次战略转型,施耐德电气全球花费了数十年时间落实。这一次,作为集团业务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到底如何结合实际来落实集团的第二次转型?又会需要多久?

最终的答案尚未揭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2008年施耐德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亮相,本轮转型实践成功落地推进的“阅兵仪式”上演了。2008年的8月8日,对于时任客户关爱中心负责人的王洁而言,是紧张而忙碌的一天。在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中,北京47个奥运场馆用到了施耐德电气品牌的几十种产品,涉及多套配电与自动化解决方案。为此,在整个北京奥运会比赛期间,施耐德电气运送备件的专车,还有包括工厂在内的技术支持,全都是24小时待命状态,并且,每一个场馆都有专配服务。

此前一天,施耐德电气的工程师毛鹏飞,和来自各个公司的工程师参加奥运会电力保障团队的碰头会,工程师们自我介绍都非常简短,只是在小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单位、手机和名字,毛鹏飞也不例外。不过,当他把一本绿色封皮的手册交给主持会议的负责人时,会议室里的人们纷纷询问:这是什么手册?是奥组委颁发的吗?我们怎么没有?

毛鹏飞给出了答案:这是一本由施耐德电气中国编制的奥运保障手册。在这本手册里,施耐德电气针对场馆分配,还有施耐德电气的产品和控制系统分布,责任人均有详细分工,从统一调度中心到现场责任人,包括现场技术负责人、供应商联系人等,信息一应俱全。通过这本手册查询,就能联系到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

这份手册展示出的业务熟练度,让在场的工程师们惊讶不已,更令身为甲方客户的政府官员满意。对方连连点头赞许道:“我们局里都没有这样一份奥运电力保障手册,施耐德电气值得信赖。”

如今回忆那次盛会,王洁没有了当初的紧张和兴奋——后来的日子里,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到国庆60周年庆典,类似的大型项目,几乎都有施耐德电气的产品与服务,施耐德电气的员工们可谓“身经百战”,日渐娴熟。类似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的转型从理念转变,到工作方式调整,一系列的实践也渐次实施。

转型路径寻踪

施耐德电气如此定义这次转型:它并不单纯是从产品到解决方案,而是向产品+解决方案的转型,即由“产品导向”,向“行业,最终用户和服务导向”转型。换言之,施耐德电气既要保留目前的产品销售和市场优势——施耐德电气现有的中低压、智能终端、工业自动化控制、关键电源制冷等业务,始终处于行业市场引领者位置,更要开拓崭新的商业模式,即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通俗来讲,施耐德电气此次转型战略,是从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变成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节能增效解决方案专家,从一条腿走路变两条腿走路。所以,转型战略很明晰。问题是如何变出新增的那条腿,又怎么把这条腿支起来、动起来?

具体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打下第一根桩的,依然是施耐德电气的业务部门。这和他们身处一线,最先听到“炮火的声音”不无关系。

业务员遇难题

真要开始两条腿走路,迎接改变的往往最开始不是掌声,而是疑问、不安或抵制,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比如,业务部门要为改变解决的第一道难题,是让销售员在卖产品和还是解决方案上,做出合适的选择。

转型初期,徐骏所在的部门销售人员仍然更倾向于继续卖产品,很少有人选择卖解决方案——对大多数销售员来讲,这是个全新的业务,无论是销售技能,还是客户资源,他们无法预料到会遇上什么问题。每个销售员都十分珍惜自己的客户资源和专业形象,珍惜已经赢得的信任,向客户推销自己不熟悉的业务,万一客户有所疑问,那下一次销售机会也就没有了。因此,当时的销售团队里两个声音最大:“我是卖产品的,我不会卖解决方案”,“我的客户只需要产品,不需要解决方案。”

不要说销售人员,就是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最初也的确不知道该如何销售解决方案。相比实实在在的产品,解决方案会让人感觉是虚无飘渺的理念。每个人身上背负的业绩压力,也不容许他们轻易冒险。

为了首先使销售人员转变观念,徐骏这样的部门负责人感觉到,得把解决方案的销售技能,提炼为可以实际操作的工具。不久,解决方案相关的销售知识,被制成了人手一本的客户问答小册子,罗列客户可能会提到的各种问题,以及销售人员针对每个问题,具体要如何进行详细解答。

这项工作,解决了让销售人员张口说话的问题。接下来,又怎么调动大家像卖产品一样卖解决方案呢?销售业绩是销售人员的生命线,绩效考核是销售内容的指挥棒。徐骏结合自己所在的部门实践总结道:“经验之一是,销售人员的KPI设置需要矫枉过正。”他举例说:“刚开始转型,可能施耐德电气产品的业务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99%,产品获得的市场关注度占90%,解决方案获得的营业收入不多,获得的市场关注也才10%。这个时候要制定KPI,销售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业绩提成占比,就不能按照90%和10%的比例来设定,而是平均分配,以表明企业的立场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转变观念跟着一起走。”

施耐德电气做业务转型的另一条经验,是转型不应该是全员的,也不应该放任所有业务员做单向选择。改革先行者成功很重要,因其不仅可以鼓舞士气,还是重要的示范。因此,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最好是在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做试点,双向选择部分销售员组建探路队伍。

锻造转型体系

转型实践开展到第二年,施耐德电气通过分析客户,开始选择一些主要行业的大客户来重点推广能效解决方案,并希望通过它们产生影响效应。当时以节能增效为目的做解决方案,往往必须反复沟通客户的节能需求,然后才能设计精准的方案对接。

这需要施耐德内外部协力,比如,若是缺少沟通与耐性,对方一开始就不可能接受3~5年才有投资回报的项目。像施耐德电气能源解决方案的第一个客户项目,就实施了近3年。最开始客户不知道如何才能达成目标,施耐德电气也无法一上来就确定哪些产品集成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于是双方不断讨论,直到得出彼此认可的解决方案。

随着实践深入,围绕节能增效做转型这个系统工程,在更多新问题冒出来并逐个解决之后,框架和经验路径雏形初现。

比如,这个系统工程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吸引足够多助力新业务提升的人才,这些人不仅要对施耐德电气的产品了如指掌,还要对所涉及的行业、企业有深入理解,兼具咨询师、工程师、业务员等多重素质。

如此一来,施耐德电气的人才库,在工程师、设计师、销售人员、管理类人才选择之外,还必须引进咨询、风险管理、数据管理等专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此,施耐德电气积极吸收来自应用行业、设计单位等领域的人才,努力加强对应用端的消化、理解、吸收,把客户需求真正落实到解决方案中。同时,施耐德电气还在内部制定并推动了一系列培训,以及人才发展新计划,以加速复合型人才成长。另外,是持续与各知名高校展开合作,培养并吸引年轻人才加入。

再比如,转型初期仍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境:同一家用户可能面对施耐德电气多个事业部都提供方案,就像当年卖产品的起步阶段,同一个客户要对接施耐德电气好几个销售员,因为他们卖不同的产品。为此,施耐德明确要以客户为导向,“一个施耐德电气、一班人马、一套解决方案”的理念明确下来。配套实践是,施耐德电气专门设立了大客户部门,由一名大客户经理负责与客户交流,由他一个人搞清楚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把信息带回公司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内部再由来自各个事业部的专业人才负责支持他的工作。大客户经理发挥了内外部协调作用。

到如今5年时间,施耐德本轮转型,已经涉及理念、管理、机制、组织架构、产品和服务扩大到软硬件……完全演变为系统性地转变工程,早已超越单个业务部门,并在集团层面由上而下进行。比如,基于转变观念,施耐德提出“we,we的影子是me”这个理念——看到we(施耐德)时就会想到me(我),提倡个人融入整体,以整体的目标和利益为出发点做事;再比如,集团内部后续也调整了业绩考核、工资奖金措施,以及为鼓励员工跨部门合作做相应配套完善等。

记者观察:施耐德自己的转型

施耐德电气的转型之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人要问:“施耐德电气这么做会给竞争优势加码多少?”在颇受中国政府政策驱动的节能增效市场,面对节能改造有重重顾虑的政府官员,或者忽视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的不科学投资决策者时,施耐德电气的此次转型,确有竞争优势。

相比单个节能产品和节能系统,能效管理竞争的门槛要高很多:首先,要有大平台支持——即类似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那样的能效管理平台,这一平台融合施耐德电气在电力、工业、安防、建筑楼宇、数据中心5个领域的独特技术和专业经验,为多个业务领域的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满足其提高能源效率的需求。因其中涉及多种软件和模块,平台的打造和利用离不开多年经验积累;其次,还需要人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组织架构,甚至管理思维都了然于胸,才能开展工作;最后,要有强大的专家团队确保实施效果。

另外,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可以很明确地看到,往解决方案拓展,锻造能效管理专家的能力,乃整个行业的大势所趋。不过,目前只有施耐德电气将趋势变化和组织的转型结合,并以系统工程的视野和心态来落地操作,堪称业内的转型先锋。

在行业外,与转型先驱IBM相比,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IBM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样成功完成了一次转型;都属于商业模式转型;都是向高价值业务转移;客户需求始终都是排首位的;都为转型增加人员或者其他投资;都因为转型诞生新的部门,或者设立跨部门甚至跨企业协作的人、平台;都基于需要选择外部企业并购或者兼并,或是在内部把不同职能、业务,进行切分或建组;从理念和文化,再到企业流程、组织职能、管理模式,都要基于转型战略做调整……

篇9

关键词:“互联网+” 制造业 差异化战略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85-02

一、引言

在实施“互联网+”大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也都积极响应,纷纷对这一战略进行尝试、抱以十足期望。本文认为,拥抱互联网固然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世界的重要之举,但对于制造企业本身来说,须知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其真正本质还是要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而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与不断完善,消费者的成熟度也日趋提高,他们对产品的价值与特性有着自己的判断,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的购买与消费,而是喜欢能满足他们个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因此,企业要想继续保持着过去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就必须学会抓住消费者需求的改变趋势,适时适地采用差异化战略来应对市场的挑战。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互联网+”概念的中心词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计划的出发点。“互联网+”计划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来表述。一方面,可以将“互联网+”概念中的文字“互联网”与符号“+”分开理解。符号“+”意为加号,即代表着添加与联合。这表明了“互联网+”计划的应用范围为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产业,它是针对不同产业间发展的一项新计划,应用手段则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联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完成产业升级。互联网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传统产业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试图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二)差异化战略涵义

迈克尔・波特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产品和创造产业就是创造差异。有差异才能有市场,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想要长期生存下去的竞争性企业,都必须通过差异化竞争战略而形成压倒所有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而竭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波特认为差异化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差异化战略又称标歧立异战略,是指一个企业要力求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行业内独树一帜,有一种或多种特质,从而赢得顾客,赢得市场,取得高于竞争对手的收益。当一个企业向顾客提供某种有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价格低廉时,它就把自己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差异化可使该企业获得溢价,如果实现的溢价超出了为使产品独特而追加的成本,则差异化就会带来更高的效益。

(三)实施差异化战略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1.差异化能为企业创造并培育自身独特的细分市场,并在细分市场上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取得细分市场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取细分市场带来的利润。一方面避开了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尤其是避免陷入价格战的困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善于应变、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等优势,以差异化求生存。

2.差异化有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满足了顾客某种独特的需求,给顾客带来难忘、独特的体验,提高了顾客对企业的忠减度。一方面可以留住老顾客,使顾客重复惠顾,增加购买次数与购买金额,逐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可以赢得口碑宣传,通过老顾客介绍新顾客的方式不断扩大企业的顾客群。

3.差异化有利于提升销售业绩及增加利润。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顾客群。这不仅可以降低顾客的损失率,减少顾客的流失,还可以给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与销售业绩。

4.差异化有利于培养企业比较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逐步培养在某一方面的比较竞争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在竞争中不断积累企业的实力与经验,成长为在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三、制造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前提

(一)认识差异化的本质

产品差异意味着可替代产品的减少和替代程度的降低,而完全地不可替代性,其实就是一种垄断。因为没有其它产品可以替代,因而也就没有任何产品和它进行竞争。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I的定价能力,加强企业的垄断力量。对于差异化程度高的产品,买方偏好强,即使企业稍微提高那些产品的价格,需求的下降也小,即需求价格弹性小。因此,差异化程度高的产品涨价的诱因强烈,降价的诱因微弱。相反,如果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低则需求的价格弹性大,涨价诱因不强。如图1所示。

A,B两种产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同,表明了它们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引起价格差异,进而产生不同的市场垄断力量。

(二)明确差异化的目标

一个企业可以在产品、服务、技术、渠道等方面创造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获取一定程度的垄断,但如何长期保持甚至不断加强这种程度的垄断地位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企业差异化战略的现实目标应该是培育并发扬核心能力,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一个组织不断创新和不断学习,特别是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程的能力上的创新和学习。如果说核心竞争力是关于协调技术流程的能力,那么它也是关于组织的工作与价值传递的能力。它不会像有形资产因为长期使用而逐渐降低其价值,而是会不断使价值增值。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物质载体,具有转化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能力。核心产品差异化程度的不断加强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充分体现。

企业核心能力的不断加强与延伸又可以提高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能力。企业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只是一种短期的比较优势,但当产品的差异化是建立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时,企业就获得了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防控差异化带来的风险

与其他竞争战略一样,实施差异化战略也有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其生产成本可能很高。因为它要增加设计和研究费用,选用高档原材料等。如果采取差异化战略的产品成本与追求成本领先战略的竞争者的产品成本差距过大,可能会使得购买者宁愿牺牲差异化产品的性能、质量、服务和形象,而去追求降低采购成本。

2.随着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差异化产品的优点很可能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削弱产品优势,而这时如果企业不能推出新的差异化,那么由于价格较高而处于劣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又不明显,企业就要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3.购买者变得更加精明起来,他们降低了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的要求。

只有注意防范上述风险,客观审慎地看待差异化战略的优劣,才能使差异化战略真正走向成功。

四、“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差异化战略的实施路径――以汽配行业为例

(一)通过发展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实施产品差异化

根据营销学对产品的定义,产品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核心产品,也就是核心利益,即顾客购买产品所追求的利益所在,即产品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形式产品,是核心产品得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劳务的外观。附加产品,是产品包含的附加服务和利益,从而把一个公司的产品与其它公司区别开来。一般而言,同类竞争性产品的核心产品部分是基本一致的,也正是这种一致性使这些产品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可替代性,差异化的难度变得很大,而它们的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部分却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产品差别化的空间。企业可以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或其他创新活动来实施企业的产品主体差异化。

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确立,将使企业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第一,要建立优秀的科研队伍,实施激励创新机制。汽车配件企业攻克核心技术,建立科研人才队伍是关键。第二,保证和加大研发的费用。汽车零部件企业要舍得在研发方面花大本钱,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不低于3%,高新技g企业的比例要在8%以上,只有投入才有成效。第三,坚持通过合资合作,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同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为我所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我国汽车行业整体核心技术水平,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通过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品牌差异化

1.要明确中国品牌的战略和定位。要进行自主开发品牌调研,充分研究市场环境、目标消费群与竞争者,对企业和行业现状进行把握,对先进产品开发模式进行借鉴,为自主开发产品战略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在调研和诊断的基础上确定高度差异化的自主品牌核心价值,制订一个科学而清晰的战略规划,确定高效的自主开发模式。

2.找准切入点,实现与国际零配件行业同步发展。新型能源的应用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新能源应用领域我国汽配行业和发达工业国家基本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良机。新型能源的应用不光涉及发动机部件,也涉及整车的许多零部件,如果成功,将会是我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本,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3.应加大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三)通过管理与文化创新实施企业内部管理差异化

1.我国汽车配件企业要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不仅要注重学习国外企业最新的管理经验,最关键的还是要从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做起。即通过健全制度、实行标准化和定员管理、完善信息档案管理、加强班组管理与现场管理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措施,为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为企业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企业提高内在素质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2.通过文化创新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一是积极引进和培养技术(零件开发,设计)和管理(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人才,给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空间,赋予一定的权利,对待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耐心;二是开展企业和大学的联合开发工作,培育未来的技术开发人才,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互补;三是各个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有阶梯性,保证技术体系的不断更新和延续性,人才的流动不应引起技术的流失;四是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给员工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有企业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宏.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

[2] 丛力群.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业的生存之道[J].上海信息化,2016,07:18-22

[3] 徐万里,吴美洁,黄俊源.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战略并行实施研究[J].软科学,2013,10:45-49

篇10

关键词: 全球经济 金融危机 次贷 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 F830.99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006-1770(2008)011-04-04

编者按:

一年多前肇始于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的市场风波正日益演变成一场历史性的金融风暴,索罗斯称之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虽然目前来评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许还为时过早,但此刻探讨本次金融危机的形成、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对中国的警示依然非常重要。为此,本期推出的“金融危机”专栏特约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社科院、上海财经大学以及交通银行投资管理部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希望能带给读者一定的启示。

一、 介绍

过去几周金融系统发生了历史性的、几乎无法想象的动荡。一年多前肇始于美国次级按揭贷款的市场风波在上周演变成一场历史性的金融风暴――吞没了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导致了美国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在对两大按揭贷款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进行干预之后,美国政府宣布了防止市场进一步动荡的全面行动,包括大量购买陷入困境的、与按揭贷款相关的证券和对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为期一年的保证。最后,仅存的两家最大的投资银行宣布将转变为银行控股公司。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金融业地壳运动中,一类机构形式消失了――庞大、独立的投资银行――在2007年年中尚被普遍认为是攫取巨额利润的金融巨头。其它国家也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动荡,尽管其规模不及美国。

在此背景下,我想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在2007年主要商品市场冲击和一些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回落的共同影响下,这场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宏观经济影响?当前的普遍共识是全球经济将进一步疲弱。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都已经放慢。展望未来,一个关键问题是:经济放慢的脚步是否会趋缓、随后逐步地恢复,还是加速并陷入漫长衰退?

第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来抵御风暴、闯出一条道路以恢复金融市场的信心、支撑经济活动,同时控制通货膨胀?这样的挑战是惊人的。近期事态的发展表明,很多已采取的政策行动并不足以实现这些基本目标。

尽管存在很多客观风险和担忧,我今天想说的是,总体而言,情况是正面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最近发生的金融危机并未改变我们对2009年经济将逐步恢复的基本预期。尤其是,如果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一致和有效的政策行动,全球衰退是可以避免的。

在受灾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当务之急仍然是继续恢复市场功能、阻止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发生连锁反应的信心危机。过去这些天来前所未有的政策行动――主要是,当然不局限于美国――显示出货币和金融当局在必要时愿意实施创新和非常规的措施。

当然,最近的金融风暴使我们有必要对全球增长的基本预期作出一定调整,但这本身不会阻止经济于2009年开始逐步恢复。金融系统的紧缩会影响信贷增长和严重破坏经济恢复的速度。与此同时,能源和商品价格下跌,通胀压力应该开始减轻――这为一些发达国家扩大了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而且,很多重要经济体的非金融类公司――尤其是汽车和住宅以外的行业――在财务状况相对较好的状态下进入了困难时期,他们看起来能承受信贷市场一定时期的紧缩。

下面,我将概括总结我们对全球经济的看法,然后阐述我们认为必要的推动经济前进的政策手段,同时避免在通胀条件下经济突然下降或者严重衰退。

二、 全球面临紧急关头

发达和新兴国家的经济都在朝同一方向前进――这就是,全球都在放慢增长步伐――这有力破灭了早先对经济增长“脱钩”的希望。一些重要的发达经济体引发了全球经济活动的明显放缓,这些国家不是接近于衰退就是正在经历远低于潜在水平的增长。

在美国,住房和信贷市场仍然处于衰退的核心过程中。

增长放缓已扩展至欧洲和日本,与此同时,公司和客户信心疲弱、贸易条件恶化、伙伴国家增长疲弱、贸易受强势货币影响以及信贷条件紧缩。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也在减速。尽管这些地区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接近潜在增长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内需求的强劲。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降,通胀已经达到1990年代以来的最快速度。主要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发达国家7月的表面通胀率(headline inflation)快速上涨至4.5%。但是,基底或者核心通胀率(underlying or core inflation)依旧得以控制,随着目前商品价格的放缓,通胀将会快速下降,尽管最近――可能也是暂时的――油价有所上涨。

尽管最近通胀风险有所降低,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情况要严重得多。2008年上半年,总体的表面通胀率已攀升至9%,许多国家正在经历两位数的通胀。这些国家的潜在通胀率上升迅速,暴露出这些国家对通胀预期的控制能力较弱以及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的供给压力较大。但是对很多新兴经济国家来说,通胀和增长之间的平衡现在已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我将在下文谈及。

三、 全球冲击

全球经济的整体状况反映了同时涌现的三大重要冲击的影响:高企的商品价格、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住宅市场的下降和金融危机。这些冲击的交织使得政策制定尤为困难。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些冲击及其它们的影响。

商品价格最近已经有所回落,但是还会保持较高水平并且波动剧烈。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都有所下降,尽管其对食品价格的传递影响可能要长于其对油价和能源价格的影响。但如果商品价格的趋势继续维持,那么,就需要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动用预算政策。

油价已从高峰回落,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原油价格从7月中旬的峰值下降了25%,但仍较2008年初的价格高出10%,而且最近油价仍有所上涨。全球增长放缓的迹象日益明显、需求对高油价的反应和供给条件的改善也已经导致价格的下降。至于“投机”因素,我们的经济研究几乎没有找到有力证据来表明它是主要的推波助澜者,尽管投资者情绪的改变很有可能会放大短期油价的波动。

但是,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仍然非常紧张。强劲的需求――由资源密集型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所引起――使供给的反应速度迟滞,不断下降的存货和闲置能力也将使价格保持高位和震荡。

住宅市场的下行――美国经济逆转的核心所在――仍处于进行过程中。大量未售房屋的存在,使得房屋价格――在全国水平上――继续下跌,而且负资产问题仍在扩大,尽管期货数据显示房价的下跌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房价的下跌,房屋的抵押价值在下降,这加大了金融压力。尽管存在这样的抵押效应影响,消费情况则比预期稍好,这部分是由于美国整体就业率的略有下降并未阻止可支配收入的略微增加,这是受包括第二季度末收入税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在美国以外的其它经济体,房价也在下跌、住宅市场动工量亦急剧下降。随着英国、爱尔兰和西班牙住宅市场的下跌,人们日益担心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英国一些重要的抵押贷款机构的损失正在不断增加,政策制定者也正在安排出售该国第五大银行。而且,在最终稳定之前,这种状况很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四、 金融危机

一个普遍共识是,不断加剧的金融危机是决定短期全球前景的重要因素。

尽管各国央行采取了非同寻常的行动,银行间利息仍然急剧上升,这反应了高度的风险厌恶和不确定性。定期融资市场不断加剧的紧张状况不仅反映了流动性问题,也反映了严重的信用风险和对对手的担心。信用风险的上升反应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不断恶化的压力,以及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信用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尤其是那些暴露于美国按揭贷款、建筑和商业房地产市场的业务。结果,货币和财务状况进一步趋紧。更低的股票价格和更高的按揭贷款和公司债务的利息提高了融资成本。

资产负债表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加强财务状况的任务变得更为困难。在美国和欧洲,银行融进了大量资本,同时取消了大约5200亿坏账(主要是基于美国资产),而预期的银行损失大约在6400-7350亿美金,整个金融系统的损失在1.3万亿美元。但是经济活动的衰退、股票价格的下跌、融资成本的上升和来自于证券化和杠杆收购收入的下降正使这些调整愈发困难。金融业不断下降的杠杆率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减缓信贷和经济增长的步伐。

新兴经济体同样日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股票价格急剧下降,债券收益率上涨。经常账户赤字的国家面临着来自信贷和股票市场的更大压力,这显示他们更容易受到来自于发达国家金融和经济溢出效应的影响。

五、 全球展望

展望未来,四大因素支持我们对于经济不会严重衰退的观点。

首先,正如前文提及的,油价已经从高点急剧下跌。尽管最近有一些上涨,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扭转由于2008年油价上涨60%多所引起的贸易条件的恶化以及许多发达国家和商品进口国的新兴经济体所感受到的购买力和实际工资的下降。

在美国,如果油价仍然保持现有水平,那么对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冲击将超过减税的刺激。事实上,我们预测2009年美国(和欧洲区)的消费会有所反弹。

其次,美国住房市场将在2009年触底的预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针对支付能力的手段正逐渐恢复到过去的水平,这会支持住宅需求。美国财政部正大力支持那些政府支持企业(GSEs),允许这些机构在2009年扩张其资产负债表,这将有助于按揭贷款的供应,而财政部直接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的按揭贷款支持证券将有助于降低按揭贷款的成本。

随着住房价格企稳,我们预计对住宅的投资也将企稳;住宅投资一直是推动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在过去2年中占GDP的0.75%。

房价的稳定也有助于控制金融系统中与按揭贷款相关的损失。

第三,虽然美国和欧洲的信贷状况都很紧张,但经济仍将继续增长。最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表明,信贷供应的放缓并不必然会阻止经济的复苏。例如在美国,非金融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保持利润。在美国以往的衰退中,内部资金帮助缓解了银行信贷和市场融资的不足。未来的几个月,有时间期限的投资税收激励(time-bound investment tax credits)也会鼓励企业进行资本支出。

最后,我们认为新兴经济体相对具有弹性的国内需求和增长将支持全球(和美国)的增长。虽然金融危机已开始传递到新兴市场,但内部经济的强有力推动、大量的储备和普遍已经得到改善的政策框架,将帮助这些国家缓解外部金融冲击的影响。这将有力推动全球增长,这些年来一些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而且,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这将有助于缓解全球不平衡和通过净出口支持美国经济。事实上,根据我们的估计,和过去多年相比,美元的真实多边价值目前已经非常接近于其基本价值。

但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必须指出,一些国家的货币缺乏调整、汇率制度没有弹性、巨额对外顺差都将不利于全球调整。对于这些相对较快增长的国家――尤其是中国――一定程度的货币升值将使他们获得更为平衡的内部增长、减轻国内价格的压力,同时支持全球增长和减少不平衡。

总之,我们预期全球经济在明年逐步得到恢复前将经历更严重的放缓。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未来下行的风险在增加。

六、 风险和政策挑战

最严重的风险存在于金融市场持续紧张和经济活动放缓之间的恶性循环。尽管为缓解流动性紧张和阻止系统性危机发生,各国已采取了各种大胆的政策,市场仍然处于重压中。除了系统性危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断增加的损失、不断上升的融资困难以及降低资产负债表杠杆率的更多举措都将意味着严重的信贷收缩。此外,到目前为止还隔绝于金融动荡之外的新兴经济体,将可能处于资本逆流的风险中,这将对经济活动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各种危机的交织使得决策变得更加困难,而在可持续基础上解决金融危机需要在众多政策工具中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完全恢复金融系统功能的最大挑战在于保证充足的流动性供给,修复受到破坏的资产负债表以及重新补充所需要的资本。其中,尤为困难的事情是,在很多市场,金融业规模过于庞大。因此,将这个行业恢复到健康水平将包括进一步的整合。坦白地说,就是不是所有的机构都能够或者应该被拯救。当然,货币和预算政策对应对这些挑战是至关重要的,但仅靠这些政策是不足以达到平衡增长的目标的。使用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以控制风险――第三道防线――毫无疑问,将对解决问题举足轻重。

保持流动性的第一道防线在于货币当局。货币政策对帮助个体经济找到支撑点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宽松政策的程度最终取决于每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周期。

对于发达国家,我们预计经济活动的放缓将有助于控制通胀。考虑到美国之外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持续紧张情况,若如我们所预期,经济活动放缓和通胀降低,降息是存在空间的(包括欧元区和英国)。此外,各国央行已经通过再贴现操作扩大了对流动性范围和持续时间的支持。在一些情况下,如英国的特别流动性计划(Special Liquidity Scheme),货币当局已经采取了创新计划以改善市场的流动性。

在很多新兴经济体,对于那些通胀温和、政策可信度较高的国家,通胀和增长之间平衡的风险意味着更大的政策空间,他们可以采取“相机而动”的方法(wait and see)。在一些增长较高的国家通胀风险仍然很高,而且考虑到传递效应的滞后,食品和能源价格仍然处于上涨过程中,而且会出现“第二轮”效应。对这些国家来说,货币政策仍然应该处于紧缩范围。

财政政策提供了第二道防线。在美国,财政政策早已发挥了作用,在其他国家,自动稳定器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很多新兴经济体,财政政策将支撑货币政策、降低通胀率。

财政政策广泛适用于发达国家,但是考虑到这些国家的中期财政稳健,财政调控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对金融业的支持将不可避免地涉及预算成本,这一点在政策工具选择中必须得到考虑。

直接干预是第三道防线。有一点日益明显,这就是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必须采取直接的财政干预以把那些陷入困境的资产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去除,并在适当的时候对金融系统进行重新注资。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支持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果断行动,以帮助政府支持企业以及向美国房地产市场、银行系统和更广泛的经济提供大量帮助。从更长期来看,对政府支持企业进行深层次重组对于恢复市场自律、降低财务成本和控制未来的系统性风险都是必不可少的。最终,必须解决政府支持企业原有商业模式中私人股权和公共政策目的的矛盾。

目前首当其冲的挑战是将陷入困境的资产移出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美国政府的救市计划正在接受国会的批准。对于TARP的讨论突出反映了对此类计划复杂和艰难的判断。在未来几个月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也将面临类似的挑战。今年早些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将按揭贷款证券与政府债券作长期互换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为银行提供了短期援助,同时最终是将潜在的信用风险留给了银行,而不是纳税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目前的讨论都要强调为解决金融业危机所采取的直接财政干预中蕴含的道德风险。

更为广泛的是,意图缓解系统性风险的努力,包括向重要金融机构提供援助的做法也需要正确的评价。例如,当前市场紧张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清偿风险,这强调了对解决破产机构乃至整个金融系统所存在的不良资产,必须有系统和全面的方案。

因此,关键是在维持现有金融稳定和限制道德风险两者之间保持平衡。这决不是简单的事情,但它的后果――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将是非常严重的,如果钟摆往某一方向过度摇摆的话。

金融全球化的事实意味着政策干预――包括监管改革这样的长期性事宜――需要全球一致和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毫无疑问,应对近期的挑战需要采取新的举措。此外,最终还要解决如何在未来防止过度风险的行为,而不抑制有效金融市场的潜在生机。

注:

本文翻译自John Lipsky先生于2008年9月24日在加大洛杉矶分校(UCLA)经济预测会议上所作的演讲。“The Glob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Crisis”English text by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本刊经IMF同意,翻译和发表本文。IMF对本文翻译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