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对企业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对企业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对企业的意义

篇1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企业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然后介绍了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对企业意义。 一、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从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各单位要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依法行使监督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会计资料要实行定期的内部审计;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在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共同完成对经济活动监督的任务。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它与会计核算相互交叉密不可分,会计不能离开核算而孤立地进行监督,所以一切财务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重要程序之后,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 新《会计法》在强调了会计监督的同时、也为内审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和实施为内部审计监督的健全提供了契机,使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有了更为科学完善的尺度。内审监督是内审人员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是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鉴证、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把会计与审计的职能、对象、任务、原则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控制和监督费用开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会计的对象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运动,审计的对象是财务的收支和经营管理的效益。会计的任务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是审计监督,完善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真实性、政策性、社会性,审计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性、依法性、权威性、客观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1.会计与审计都具有监督的职能,而会计主要体现在事中监督,审计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这两种监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会计与审计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预防和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3.会计与审计在对象、基本原则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发展史看,审计是从会计衍生来的,又是以会计为基础和对象的。审计源于会计,反过来又监督会计。会计由于其本身的特性,直接面对货币资金,虽有审核监督职责,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会计监督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使个别思想不健康的财务人员、贪污挪用等案件时有发生。而审计监督比较超脱,是依法独立的监督。 三、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内部审计能更深入组织内部,从而达到防范会计舞弊目的,分析会计舞弊的行为实质上是主观化、个性化的,如果刻意掩饰那就很难被观察到。内部审计人员根植于组织内部,与组织成员广泛联系、密切接触,先天融为一体,对组织文化、管理理念、经营哲学、人员素质最为了解,在有效防范舞弊发生等方面,内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地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实现,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四、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意义 1.内部审计对于公司治理的意义。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架构。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公司的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的制度安排。从广义上讲,它是指关于公司的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和监督者的权利、义务、责任及与外部关系的法规体系。因此,公司治理的本质是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一般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决策机构,是公司的核心领导层及法定代表,负责制定公司经营目标,委托和监管经理人员,决定经理人员的报酬,协调公司内部关系及提成分配方案等;监事会是监督机构,由股东和雇员联合组成,有参与股东会会议、监督、审核、交涉和诉讼等权利;经理层是执行机构,受聘于董事会,在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的管理权和权,负责处理日常经营事务。 2.财务会计是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在当今信息时代。财务会计是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即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为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要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必须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人们通常认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三个: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科学合理。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政府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利益集团的主要成员,他们必须对企业有投入,同时分享企业利益、承担企业风险。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一个具有广泛联系的社会,市场把各个孤立的经济主体联结为一个整体,会计记录反映这种经济活动。企业之间需要相互交易,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交易者之间的交易行为,形成了经济空间的联系。财务会计工作是对交易行为中的交易时间、交易内容、交易数量、交易价格等进行记录,实际上是对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记录。所以,财务会计是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纽带。

【参考文献】 [ 1 ]杨明栋.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 [ J ].经营管理者, 2006 /07

[ 2 ]徐向真.试论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扼制会计信息失真 [ J ].工业技术经济, 2006 /05

篇2

一、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从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

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各单位要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依法行使监督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会计资料要实行定期的内部审计;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在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共同完成对经济活动监督的任务。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它与会计核算相互交叉密不可分,会计不能离开核算而孤立地进行监督,所以一切财务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重要程序之后,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

新《会计法》在强调了会计监督的同时、也为内审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和实施为内部审计监督的健全提供了契机,使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有了更为科学完善的尺度。内审监督是内审人员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是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鉴证、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把会计与审计的职能、对象、任务、原则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控制和监督费用开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会计的对象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运动,审计的对象是财务的收支和经营管理的效益。会计的任务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是审计监督,完善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真实性、政策性、社会性,审计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性、依法性、权威性、客观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1.会计与审计都具有监督的职能,而会计主要体现在事中监督,审计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这两种监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会计与审计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预防和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3.会计与审计在对象、基本原则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发展史看,审计是从会计衍生来的,又是以会计为基础和对象的。审计源于会计,反过来又监督会计。会计由于其本身的特性,直接面对货币资金,虽有审核监督职责,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会计监督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使个别思想不健康的财务人员、贪污挪用等案件时有发生。而审计监督比较超脱,是依法独立的监督。

三、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内部审计能更深入组织内部,从而达到防范会计舞弊目的分析会计舞弊的行为实质上是主观化、个性化的,如果刻意掩饰那就很难被观察到。内部审计人员根植于组织内部,与组织成员广泛联系、密切接触,先天融为一体,对组织文化、管理理念、经营哲学、人员素质最为了解,在有效防范舞弊发生等方面,内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地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实现,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四、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意义

篇3

(深圳市国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其就必须对传统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针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为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对策,只有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68-02

1.前言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很多企业因为财务出现问题,不仅停滞不前,而且破产倒闭的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2.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发展措施

2.1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如今,一些企业有订单,但不盈利,主要的问题是财务监督不到位,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企业投资、决策、管理漏洞较大;费用的管理不够严格;企业成本管理也不到位等[1]。有些公司调整经营策略,走大客户的战略,先后开发了一些国际和国内的大客户,但由于品质和成本因素的影响,营业额以80%的速度增涨,但毛利率对比去年同期不升反降,主要因素是大客户对品质的要求较高,因此退货率高达30%,增加了返修成本,另外,由于销量的增加,资金需求相应增加,银行贷款也大幅度上升,增加了资金成本。

2.2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措施

2.2.1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求企业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尽快抛弃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积极树立科学、正确的财务观,在实际管理中做到积极自主筹资,并形成良好的时间价格观念、资金成本观念以及相关的财务风险观,不断强化其内部财务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流水线增加,人员规模加大,但管理的模式没有改变,特别是公司的绩效考核方案没有同步到位,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远远低于一些小公司的效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2.2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管理是其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合理筹集资金,有效保证资金投入。从细节处节约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企业在资金的预算上过于粗糙,出现了短期资金紧张的局面,采了应急措施,找担保公司,或从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筹措资金,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2.2.3建立财务总监制度

企业的财务总监,代表着企业所有者对其内部一切财务活动行使的监督和管理职责,是由企业所有者决定。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积极建立相关的财务总监制度,不断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和控制,是实现企业管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作为企业财会工作的负责人,财务总监将直接参与到企业的一切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

2.2.4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一般情况下,企业积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可有效提高其自身的整体管理水平。但有的公司不能从实际出发,以销售为起点做预算,当销售预算很大时,要求公司各项设置与这配套,但由于产能和人员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造成管理成本上去了,但产量和效益不能同步增涨,最后,庞大的销售预算也大大折扣。

2.2.5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积极加强企业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对提高企业整体管理质量及经济效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将其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生产经营领域,并针对每一岗位或者是每一项具体的业务,建立起一套相对应的流程规范和业务操作标准,有效实现企业财务及业务经营和管理一体化,使企业业务和财务共同协调发展,以其高其财务管理水平[2]。财务管理除了运用报表erp系统进行管理外,可以建立统计台账,实行日报表制度,这样会建立起更快的信息反馈体系,有利于企业对于异常事件做出更快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国内大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其财务管理的真正价值,导致企业仅将财务管理当做一种资金管理即记账的方式,具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具有较好的财务管理基础是企业最终目的得以实现的前提。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流动情况及资本盈利状况等方面的信息直接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从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状态得到维持及稳定。财务管理还可以把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综合的财务指标,为决策者服务。

3.2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前提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及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市场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且因受到世界的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也给国内市场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财务管理通过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分析,与同行业以及市场情况进行比较,合理判断企业的风险水平,然后进行合理的控制,市场上很多企业由于不注重风险控制导致破产。

3.3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资金进行筹集

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需进行资金筹集,企业财务管理的部门主要就是负责这一项工作。企业只有通过进行财务管理,才可以筹集到充足的资金,才能让企业的经营、发展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从而满足企业的扩张需求。企业通常可以从多个渠道来筹集资金,但要想得到更好、更多的效益,企业的财务部门就需要对各种筹集资金的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从中选取最适合、最科学的筹资方法,来满足企业发展、经营的需要[3]。目前市场上的银行众多,银行产品也层出不穷,如何选择需要适合企业的产品,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需要财务管理者熟悉银行产品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合理匹配,如果匹配不当,不仅造成资金成本过高,还不能从规模和时间上满足企业的需要。

3.4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资金进行投放

对于企业的项目投资要结合公司整体的资金来源情况,不能影响现有项目的资金需求,另外,对于投资的项目要进行财务的可行性分析,充分利用各种财务手段和方法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增加项目的可行性的把握度。

3.5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收入进行分配

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会获得相应的收入,企业的这些收入不仅要弥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而且还要缴纳税款。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剩余收入进行合理分配,且在分配时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各方积极性得到更好的调动,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财务可以根据公司未来的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分配比例,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3.6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及监督

只有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监督、控制,才能让其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进行挖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企业才会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4]。有的企业由于不断的技术改造,造成设备更新很快,忽视对淘汰设备的处理和利用,很多一些可以出售和重新的利用的设备被闲置,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不断贬值,最后被当成废品处理。

4.结束语

由于市场的环境不断变化及国内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致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变越来越繁杂,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着较大经营风险。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和预防,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其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海英.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探讨[J].现代商业,2013,34(5):215.

[2] 盖俏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时代经贸,2013,45(23):8.

[3] 吴永茂.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新财经(理论版),2011,56(12):206-207.

篇4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管理;影响;路径选择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从李总理在2015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便成为了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对现代企业而言,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依法规范、有效运行的有力保证,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财务管理转型是互联网+大势所趋,用友是伴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成长的企业,其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ERP软件,主要包括计划、预算、预测、责任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同时,现今许多大城市都启用了互联网+财税服务,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本文旨在全方面展示“互联网+”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提出企业应对的路径选择。以期在理论层面,丰富和完善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体系,为人们认识财务管理模式提供一些资料;在实践层面,有利于引导企业构建新的财务管理发展路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纷纷关注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变化和发展。总体而言,国外的相关研究较我国国内而言时间更早、成果更成熟、体系更完整。

美国学者Robert E.Jensen和Jason ZezhongXiao(2002)在《用户化的财务报告、网络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共享》一文中,阐述了互联网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学者任迎伟(2004)在其《论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的冲击与创新》一文中,探讨了互联网对企业传统财务管理内容及财务职能所产生的冲击。赵秀敏(2014)在《网络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一文中,分析了互联网对企业融资、投资和资产管理这三方面影响,阐述了网络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3.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论文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特征及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财务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和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应对的路径选择,以期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所裨益。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对相关问题进行阐释,以便更加直接、有效地说明和解释相关内容。

二、“互联网+”和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阐释

1.概念界定

(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我国创造的新名词,阿里研究院定义为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

(2)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遵循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和制度,有效地组织企业的资金运动,正确地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为有效地筹集资金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利用效果而对资金的筹资、运用和分配进行的综合性管理。

2.“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一是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如以货币电子化为基础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将全面实现,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将实现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在线学习等。二是数据传输方式无纸化和网络化。企业原始的财务数据可以直接使用网上的业务信息,无需进行手工录入;原始财务凭证直接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处理变成记账凭证。三是信息系统安全性突出。主要指的是数字签名、安全审计、密码技术等。四是集中式管理和实时动态管理。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加强对下属机构的实时动态财务监控,建立统一的结算中心,保证最底层会计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确保财务核算信息质量。

三、“互联网+”对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

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使用的是企业内网的部分财务软件及纸质凭证,工作时间长、效率低。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通过网络可以建立和客户间的动态管理系统,随时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可以进行在线办公、移动办公、远程处理等业务,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等限制,大大改善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

2.丰富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

局限于信息传递方式的阻碍,传统的财务管理信息资料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和同业者相关情况两个方面,获取途径主要是纸质报告和沟通交流。而互联网为现代企业捕捉瞬息万变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其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提高了企业管理者依据所掌握的最新信息所做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联结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是相分离的,只有当某个部门工作整体完成后,另一个部门才能依次展开工作,延长了工作所需时间。而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是紧密联系的,业务部门工作环节产生的信息资料随时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增加了部门之间的联系性。

篇5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所处的金融市场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良好和广阔的空间。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同样使国内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我国经济的稳步前进、资本市场的日益繁荣都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因之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则探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之完善策略的命题便具有了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

财务管理是一项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处理各方面财务的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以财务管理作为主导,形成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切实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实力。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财务管理观念。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企业制度以及经营管理方式都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的影响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与财务管理意识,但与现代企业所要求的科学的、规范的财务管理观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企业将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进行分离,只重视生产经营方面的管理,而忽略了财务管理。还有一部分企业仅仅把财务管理当作一种披露信息与记账的手段和工具,尚不能借助财务管理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有效地作出较为科学的决策。

2. 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大部分的企业主要以经营管理为核心,尚未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机制中,因而导致了财务管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丧失了应有的地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但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到无章可循和无据可依,还会出现一些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在企业管理制度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科学的决策机制,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的又一表现。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只是将管理制度作为对员工的一种管理手段,财务管理没有发挥监督职能,只能起到会计核算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严重失真、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以及经营效益低下。

3. 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的缺乏主要表现为: 对资产的管理不科学、缺少合理的筹资与投资策略。在众多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中,要想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可以通过筹资的方式来实现,但是财务管理部门对决策的信息作用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导致部分企业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地,尚未论争充足对投资的分析就作出了较为盲目的决策,挤占了大部分的流动资金,对企业的正常运转与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大了财务与投资的风险。当前,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筹措资金的过程中,会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存在片面筹资的问题。不科学的筹资方式将会直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失衡,这样所导致的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4.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与专业化素质较低。当前,一部分企业决策者的由于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观念,造成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与专业化素质的要求比较低,还没有将财务管理有效地纳入企业管理机制中。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缺少培训与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考核,导致他们的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适应现代化、高效化以及信息化的新发展要求,只能进行收支账目的处理、会计数据的分类与汇总等。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引进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电算化技能较低与知识结构狭窄,从而难以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降低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以及反馈性,在企业进行决策行为时尚不能提供有效地信息参考。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对策

1. 完善与提高财务管理观念。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从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但要树立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与财务管理规范化意识,还要具有现金观念与资本多元化观念,从而将人本化的理念广泛地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科学地对开发、利用与配置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通过对企业的内部监督、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与经营决策来有效地实现企业价值的有效利用。财务管理者还应积极关注企业现金的流量,把握现金流的状况,从而提高企业经营中制造现金的能力与短期流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另外,要不断地增强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与管理意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纪律方面的意识,是其严格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做到依法行使财务管理的相关权利,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要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责任与财务管理内容,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比如,在资金运作上,筹资方式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保证资金的来源和有效运用。另外,还要规范企业经营中所有环节的操作程序,定期对企业资产进行盘点,杜绝资产运作的风险与安全问题的出现。企业还要大力借鉴同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吸取由于财务管理混乱而导致破产的教训,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因流动资金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只有不断地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切实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为企业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 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目标,优化财务管理方法。高效地运行财务管理体系的前提与保证就是企业拥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行企业财务目标的管理上要紧紧围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主要矛盾,以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科学地制定以成本效益为原则的目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与财务的统筹规划,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活力。在财务管理方法方面,企业要不断地优化债务管理与投资方法,即优化企业对资金的管理。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应配合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在同行业以及市场中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综合参考各经营环节的相关信息,咨询专家进行投资。

4. 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与水平。企业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使其具有科学管理的理念与现代化财务管理意识。企业还要大力鼓励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加会计职称的相关考试,从而促进他们熟练地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进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财务管理软件的运用水平。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具备了综合的财务预测、分析、决策、以及管理能力,改变了以往的算账、记账和报账状况。财务管理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贡献了力量。

三、结语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积极寻求对策,从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充分地发挥财务管理的巨大作用,为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论企业财务管理.致富时代.2010(12).

[2]郑新成.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0(21).

[3]苑一出.新时期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财经界.2010(5).

[4]黄玉峰.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集团经济研究2006(10).

篇6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企业财务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024-02

中国以前施行生产型增值税,外购固定资产重复征税,是一种不彻底的增值税,不利于出口产品退税,影响了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购进扣税法的完整链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断链现象,给规范增值税的征管带来矛盾。由于以上原因,中国生产型增值税必须改革。“消费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当期购入的机器设备进项税,包括购入固定资产中已支付的进项税款全部扣除。实行这种类型的增值税,对于当期固定资产投入多的企业当期增值税税负低,当期固定资产投入少的企业增值税税负高。这种对每个纳税人根据其投资额多少分别不同的税负,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持久发展,充分体现了增值税的优越性。但消费型增值税由于税基缩小会减少财政收入,所以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增值税改生产型为消费型,将设备投入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不论对企业所有者还是对企业经营者、债权人都有重大影响。

一、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而言,直接受到影响的项目有: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应上交增值税、应交地方的城建税等附加税费基数和税费额、购入应税固定资产计价、产品成本、所得税税基及所得税税额。中国税收政策以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增值税转型给企业带来了利润的增加,从而增加投资者收益。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增值税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用公式表示就是:固定资产成本=买价+增值税+其他费用。税制改革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制度。由于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中就不包含增值税这一块。显然,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的固定资产(不动产例外)成本,要低于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成本。以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的设备类固定资产成本为比较基准,假设所购设备执行基本税率17%,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固定资产成本的降低幅度为:17%/(1+17%)=15.54%,也就是说,降低幅度在1/ 7~1/6之间。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设备类固定资产成本的降低幅度为15.54%,因此企业每期的设备折旧也相应降低15.54%.从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转移过程来看,设备折旧的降低导致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了当期的主营业务利润。由于税制改革并不提高公司的经营成本和其他业务经营成本,公司当期的营业利润也相应提高并最终提高公司的经营利润。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因折旧成本降低而导致的企业利润增量也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公司因设备折旧降低而增加的净利润相当于现行会计期内公司设备折旧额的幅度为:15.54%×(1-33%)=10.41%。由于企业的净利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值税的转型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幅度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比例。

二、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增值税作为价外税,是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税负下降直接降低商品价格,一般情况价格下降是提高商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入WTO以后,国内和国外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2008年以后用于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等措施再不能有效使用,国外优质商品将与中国企业商品直接竞争。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后,企业迫于竞争压力会进一步降低商品价格,所以面对即将来到的贸易挑战,增值税转型给产品降价提供了空间,增强了中国商品的竞争能力。

三、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影响

在过去施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公司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增值税不能抵扣,会计上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在现金流量表上体现为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在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企业将比在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少流出现金,相对来说就是公司现金流量在现有基础上的增加。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固定资产进项增值税的抵扣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购进当期一次性抵扣,另一种是在增值税条例规定的年限内分期抵扣。从消费型增值税制度的基本意义来看,固定资产进项增值税应当在购买当期一次性抵扣,这种一次性抵扣方式对公司最有利,但是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是少批大金额,采取一次性抵扣会引起增值税收入的较大波动,而增值税是目前最大的一个税种,对政府财政的稳定性不利,因此消费型增值税实施细则采取一种变通的做法,要求企业在一定年限内分期抵扣。从现金流的折现价值角度来看,分期抵扣的方式不如一次性抵扣对企业有利。从保守起见,假设消费型增值税制度采取在设备的预计使用期限(即折旧年限)内分期抵扣进项增值税的抵扣方法。以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公司现金流量为比较基础,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每期可以抵扣的进项增值税金额就等于当期的现金流量增量,即公司每期因设备折旧降低而增加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行会计期内公司折旧额的15.54%,从前面的折旧成本转移过程分析可知,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改革最终通过降低产品销售成本来提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税制改革并不影响其他各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因此一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量等于每年新增设备折旧中包含的进项增值税额。如果公司每年都进行设备再投资,在新的税制条件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增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递增。

四、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建筑企业,成本,利润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及其特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指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下,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规划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进行计划、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的管理活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1 涉及面广

企业所有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相关。财务管理遍布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都在如何合理使用资金、节约成本支出、提高资金周转率上,接受财务管理的指导、监督和约束。

1. 2 渗透性强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是由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遍布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

1. 3 关联度高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要生存,必须能够收大于支、按期还债。收入增加必将会带来成本、费用的增加,这些表现为资金收支,从而在财务上进行体现,相关的财务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财务管理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2 目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1 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当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意识和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有待加强。没有对财务管理足够重视,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上,没有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单位会计人员水平素质有待于提高,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监管及内控不够全面有力; 企业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 存货占用大量资金,应收账款资金周转缓慢,导致资金不足或资金闲置。降低了建筑企业运营水平,无法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工程结算工作的滞后,确认收入的依据不充分,都将导致应收账款不实,长期未清理的应收账款和大量的预付分包工程款长期挂账,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

2. 2 缺乏合理的预算成本控制

很多建筑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并不够合理,编制预算后,仅作为生产计划的参照,同时对期间费用的控制较为敏感,但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控制不严,无法实现预算的真正作用。因此,建筑企业的结算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受到质疑,有时出现利润不增反降甚至是亏损的反常现象。有些建筑企业仅重视投资项目的资金支出,却没有关注资金占用,未能从实际上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客观上导致了资金使用率的降低和资源的浪费。

2. 3 财务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往往只按企业领导要求办事; 有些企业原始凭证控制不严,一些发票、收据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但可以报销入账; 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收入和结算成本上,不按照会计准则,而是随意地进行确认。这些都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地按照财会法规、财经制度规定,独立进行财务核算,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财务仅仅体现了记账职能,没有体现其监督职能。

3 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建筑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预算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1) 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指标的合理运用,学会用指标和图表来分析财务状况。把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发挥到最大,使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建筑业务和财务管理相辅相成。

2) 以资金管理功能为核心,全面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为在事前进行安排和计划,保证资金有序流动,使得企业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最终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建筑企业风险与一般企业不同,这种特殊性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前应明确长期发展目标,确保企业能够应付日常资金需求和满足长远资金计划,据此编制预算,从而使资金预算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刚性过大可能会给预算管理带来风险,为了使企业的预算能够经得住市场的考验,制定预算指标时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弹性。通过预算管理,发挥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期内的全部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盈利和财务状况,逐级填制全部预算,分级实施控制并考核,使财务管理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证。

3) 以成本控制功能为重点,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推行目标管理制度,是建立成本控制组织体系,专人负责,分层分项进行控制,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项目管理成本的分类为依据进行财务管理。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包括人工费管理及结算制度,限额领料制度,物质盘点和实物计量制度,机械管理及租赁结算办法,费用开支办法、成本考核与奖罚制度,工程验工报量制度等。a.人工费的控制: 主要通过总量控制、单价控制、定额控制和工资控制。b. 材料费的控制: 实行“量价分离”原则,即采购环节应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使用环节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应实行计划管理,按指标进行控制,材料应有收、发、领、退等账本记录。c. 机械费的控制: 加强机械设备使用台班计划管理,减少闲置。项目成本核算制应坚持实际形象进度,实际产值,实际成本“同步”的原则。即划清内部承包合同范围以内的成本与承包合同以外的成本界限,划清已完工程成本与未完施工成本的界限,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4) 强化财务人员从业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定期学习,不但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熟悉建筑企业业务从而有助于控制管理,提供建议。通过定期考核,企业可对出色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这样的选拔得到的社会价值感将对财务人员产生激励作用,从而会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要求按照财务法规制度设置原始账簿,坚持从业原则,依法履行岗位责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财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应树立现财观念、风险观念、负债经营观念、盈利观念、效率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注重无形资产观念和法制观念,使其解决问题时能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信息反馈作用,解决咨询作用,管理中心作用。

4 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生存压力日益加大,市场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企业项目利润空间相对减少。财务管理工作是处理企业资金运作的专业工作,是建筑企业在激励竞争中提升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传统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现代财务管理在建筑业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建筑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Abs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competitiveness, to ensure its long-term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exist many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9.23

引言:在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有着涉及领域较多、生产的周期较长、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因此在其资金的筹措、产品价格的形成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对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既能够使企业资金组织进行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提供方向,并起到推动的作用。而且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就是在最小的消耗条件之下获得最大的利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消耗,促进企业的节约,优化企业的库存结构,对节约型经济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阶段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予以忽视,受企业规模及员工素质的影响,这些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大多不够健全,甚至存在缺乏财务管理的现象。除此之外,在宏观经济环境及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有时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阻碍,致使财务管理的效用难以发挥。

1.各部门间权责的不明确企业在规章制度中会对各部门及人员做出明确规定,指出其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但我国建筑企业权责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职员或领导,只行使手中权力,却不想承担相应责任,往往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对于因失职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行为,也往往因缺乏完善的责任监督制度而不予以追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正常运转。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展开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予以保证,对于众多的建筑企业而言,执行能力薄弱是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难题之一。有些财务工作人员,不依据章程办事,年初不做预算,年尾不做总结,平时费用无节制、成本也不加以管控,对于管理中出现的挂账也不予以清理,这无疑会造成财务管理中的混乱局面,不利于建筑企业经营质量的提升。

3.账目不清带来的巨大危害如果对企业的账目管理不善,很容易使企业的资产陷入恶性循环,很多企业虽然账目上有利润,实际是没有余额的,存在实际与账目不符的现象;还存在企业账目有资产、但资产却无法收回的现象,时间长久难免形成呆账、坏账,拖欠的工程款过多,会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如果向银行贷款,更会加重企业负担,陷入资金周转的窘境。还有的企业虽然账目上没有资产,但实际却拥有资产,只是没有记录在账面而已,这就致使企业资产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综上所述,账目不清所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对职工工资、劳务费、社会医疗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的赊欠。

二、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针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应采取相应对策,力求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保证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

1.更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企业应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预测、决策和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新型财务理念应该将一切与财务收支、资金流动、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有关的经济活动纳入财务管理范畴,从而合理利用资金、控制成本,扩大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管理质量。首先,应根据财务管理理念设立财务管理体系,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其次,应以成本、效益为核心,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新型财务理念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要求企业重视效益而非企业规模,重视质量增长而非数量的扩张。

2.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财务制度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立财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和结算中心四个财务职能部门。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济核算和控制,工作重点在资金的管理和运作方面;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盈利目标预测、项目成本计算、预算编制以及资本经营等工作,工作重点为经济活动的预测和评估;审计部门则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提高审计效果,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结算中心作为相对独立的部门则主要负责资金的调度、信贷等融资工作,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其次,在财务部门中应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资金的收入、调控和审计应有效结合,四个部门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发挥各自职能,建立新型财务体系。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筑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现金预算为主,项目预算和财务预算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加强预算控制,提高运营效率。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现金预算应在明确资金使用目标的基础上详细计划资金使用情况,评估未来的预期收益,预测并管理现金流入量和流出数额。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涉及项目考察、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等较多的中间环节,因而建筑企业应重视项目预算,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分析,列出项目首期所需资金、建设过程资金流动情况等,针对各环节分别进行预算。同时,在全面预算过程中还应注意以本建筑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和宗旨,务必严谨求实、科学合理和留有余地,充分考虑预算的可操作性,注意各项指标的平衡。

4.实施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监督建筑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加强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强化监督防范经济犯罪行为。首先,对于大、中型建筑项目,应直接委派会计人员,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与该项目脱离关系,其人事档案和工资福利等均由派出单位管理。其次,对小型项目可采用成立项目会计核算中心的形式,实行集中管理和分户核算。会计委派制度要求委派机构和派出的会计人员都应明确职责和权限,确保账目的真实性,保证经济过程的合法化。

5.强化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投保风险、合同签订风险、债务风险、筹资风险和成本亏损风险等。针对以上风险,建筑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风险管理:第一,应培养具备风险管理知识的财会人员,能够及时估计和发现潜在风险,从而尽早规避风险。第二,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对策,建筑企业应从整体上分析风险的影响情况,尽可能规避不能承受的风险,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和分散风险,对于风险不大的业务可选择承受风险。第三,通过对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控制等方式进行全面风险防范,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6.加强资金和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建筑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加快资金流动,合理编制预算,并通过统一的网上银行进行资金的收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对于应收账款应加强管理。在承包工程进行之前应清楚对方的工程资金来源和信用程度,在施工期内和完工后,应加大催收账款的力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负债。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管理办法,并落实到个人,妥善处理死账和呆账。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地产业的繁荣,近些年房地产经济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外国的建筑业也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建筑业也迎来了微利时代,在这种境况下,如何更好地管理资金,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肖芳林 仇俊林: 加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4)

篇9

关键词: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当期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指标

从经济学讲,企业合并,是企业管理要素的结构创新。企业合并类型不同,则合并后的账务处理及财务报表编制则不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解析并规范了企业合并类型、不同合并类型的账务处理及财务报表编制要求。依照合并前后参与合并的企业是否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标准,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就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言,还可再分为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和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同样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也可再分为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同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比较,前者账务处理及财务报表编制相对简单,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也比较直观,本文不再赘述。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并方没有子公司,不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或者有子公司,但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不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仅需要编制个别财务报表,则无须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和利润表上年数。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中,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合并方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时,应以合并日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方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具体体现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上,即由合并后形成的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无论是其资产规模还是其经营成果都应持续计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论该项合并发生在报告期的任一时点,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由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自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日实现的损益及现金流量情况。相应地,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项目,也应反映母子公司一直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至报告日应实现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按照上述原则,合并方在合并当期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对前期比较报表进行调整,视同合并后的报告主体在以前期间一直存在。就是说,将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并入,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及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上年数;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并入后,因合并而增加的净资产在比较报表中调整所有者权益项下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是对合并当期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公积”期初数的调整。)为了帮助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的构成,准则规定,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当期,合并方在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项下应单列“其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项目,反映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自被合并方带入的损益。

限于篇幅,本文只涉及了被合并方净资产、净利润为正数的情况,并通过六个表格举例说明。未对被合并方净资产为负数时,因合并而减少的净资产如何调整比较报表等情况,加以表述和说明。

下面用实例说明以被合并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对价的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合并当期期末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企业合并对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实际影响。

案例:2009年12月1日,甲公司以货币资金6000万元作为对价,购买同一控制人下的乙公司100%的股权。在合并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故合并溢价为6000-万元4000万元=2000万元。2009年12月,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使其净资产比合并日增加100万元。假设合并前甲、乙两公司均无长期股权投资,2009年也均未发生利润分配事项,除甲公司合并乙公司,收购溢价2000万元冲减甲公司资本公积外,两公司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发生其他变动。再假设甲、乙公司未发生关联方交易,不存在内部往来。

甲公司在合并日以享有乙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收购溢价2000万元冲减资本公积后,甲公司净资产减少 2000万元。

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投资成本 4000万元

资本公积 2000万元

贷:现金 6000万元

一、甲公司,乙公司2008年,2009年相关财务数据如下:

(以下报表中的金额单位为万元)

二、依据甲公司、乙公司个别报表计算的财务指标如下:

三、2009年末甲公司编制合并当期期末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控股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009年甲公司无需确认对乙公司的投资收益。

甲公司按通常方式编制合并报表时,首先需要按权益法核算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次编制合并抵销分录。

1.权益法核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甲公司2009年12月1日取得乙公司100%股权后,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万元

贷:投资收益 100万元

2.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3000万元

未分配利润 11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0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万元

3.抵销对乙公司的投资收益: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1000万元

投资收益 100万元

贷:未分配利润 1100万元

通过上述计算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乙公司财务指标对合并后甲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财务指标均有相应影响。其特点是,合并后的各项财务指标,介于依据个别报表计算的甲公司、乙公司财务指标之间,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对合并方财务指标的影响范畴:

1.对合并前期财务指标的影响

案例中,乙公司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高于甲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于甲公司。调整后的合并前期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相对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相对降低。从这里可以看出,合并前期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取决于被合并方财务指标,当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合并方时,调整后的合并前期各财务指标均会提高,反之,各指标均会降低。

这可用资产负债率来进一步说明:

总的原则是,企业合并不产生新的资产、负债,合并后的资产、负债金额大于单体报表。假定合并甲方资产负债率B/100,被合并乙方资产负债率A/100,则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为(A+B)/200。

若A=B,则(A+B)/200=B/100=A/100,即当被合并方与合并方资产负债率一致时,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等于合并前资产负债率。

若A大于B,则A/100大于(A+B)/200大于B/100,即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率大于合并方时,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介于合并方与被合并方之间,小于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率。

若A小于B,则A/100小于(A+B)/200小于B/100,即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率小于合并方时,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介于合并方与被合并方资产之间,大于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率。

2.对合并当期财务指标的影响

合并当期财务指标变动情况,除了受被合并方财务指标影响外,同时还会受到收购溢价及溢价程度等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则要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述案例中,合并溢价2000万元冲减资本公积,使合并后甲公司净资产减少2000万元,从而使甲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由原来的23.81%增加到30.19%。

企业合并具有改变及优化企业财务指标的功效。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全面了解企业财务情况,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财务指标、审计报告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从上述案例中的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下的“其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项目,知道“净利润”中有多少是来自被合并方。针对这个问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年11月证监会公告[2008]43号),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上述这些规定,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财务情况、经营状况,提供了便利。

篇10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在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之上,以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在、预测企业未来为目的,运用趋势分析法、同行业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有效地分析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状况,进而,针对于现行企业存在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实现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有效分析对充分掌握企业财务整体状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探讨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即资产负债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利润表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企业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企业投资是企业进一步强大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有效分析有助于帮助企业管理层准确的分析资产类项目,了解企业投资活动的结果。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投资和企业融资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导因素,而企业融资为企业投资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推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现行企业投资包括两部分,即对外的资金使用(购买债券、股票以及并购投资等)和对内的资金使用(购置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放资金等)。

(二)利润表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利润表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一定期间内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由于企业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是围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为中心进行,因此,应切实做好企业利润表的有效分析。企业利润表不仅仅反映出了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还充分记录了企业的各项收支费用等,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利润表中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还有助于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和获利能力,为企业经营者更好的做出未来经营计划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状况。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的状况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应切实充分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种种状况,进而,有效的掌握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和通过外援筹资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总结来说,把握好了现金流量这一“血液”,才是企业维持、发展、壮大的根本。

三、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管理也不是一定起到正向作用,它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财务报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成熟。即财务报表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制定,因此,受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的影响较深。

(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报表主要是针对于已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财务信息的有效记录,难以为使用者提供有关未来的财务信息,信息使用者只能够按照过去的财务发生规律,根据自身的经营进行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做出决策,此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假设性,例如,行财务报表主要是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难以充分反映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信息。同时,在现行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传统的财务信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的发展需求,若仍一味不变的坚持过去是预测未来的合理基础,极易于导致夸大费用、少计资产和收益,进而,给予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全面掌握现行财务报表局限性之后,不断完善现行财务分析报表,深入到财务报表之中,积极借鉴和汲取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相关经验与知识,结合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需求与特点,不断完善与创新,构建起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评价标准

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共同的比较基础。财务比率是财务报表的一次创新与完善,该比率虽能够有效的揭示出财务报表中的缺陷,但不能独自查寻出导致问题的原因。财务比率只有在特定的标准之下才能够对其缺陷做出有效的判断,总结来说,现行财务分析标准包括两部分,即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这两种标准有效融合,共同构建起财务分析的标准体系。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趋向于复杂化,导致传统的财务分析标准体系不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因此,应将其不断完善与成熟,结合现行定性标准的应用优势,进一步有效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进而,为未来决策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财务报表分析需区分正常经营事项与非正常经营事项

正常经营事项是指伴随着企业持续经营而持续发生的事项,隶属经常性、持久性,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等;非正常经营事项是指伴随着企业持续经营而偶然发生的事项,隶属偶然发生性、暂时发生性,即自然灾害、接受捐赠等。这两种事项将会给予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切实注意这两类事项对企业产生的不同程度影响,进一步确保企业得以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四、结论

有效的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者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可靠保障,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要求。而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向报表使用者传递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财务报表分析已介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现代企业经营要求其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熟知经营主体及市场的情况,这就涉及到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因为企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经济信息最直观、概括的记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的进程,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庄维新.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浅析[J].长三角.2009